离子键导学案

离子键导学案
离子键导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过程

引入:PPT我们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种类有多少种?而物质的种类却有三千多万种,物质的种类为什么远远多于元素的种类呢?

新授过程:根据NaCl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离子键:

1、离子键称为离子键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元素):

同步练习1.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1)KI (2)HCl (3)Na2SO4(4)NH4Cl (5)CO2 (6)CaCl2(7)AlCl3

注意: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碱、盐类)

2 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填“一定”或“不一定”)能形成离子键,例如:

3非金属和非金属也 (填“一定”或“不一定”) 不能形成离子键,例如:(二)、电子式: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周围用来代表原子的,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电子式:

2、离子的电子式:

(1)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直接用表示,如Ca2+的电子式就是Ca2+

(2)阴离子的电子式:写成[ ]n-的形式,如

(3)复杂离子的电子式:暂时略

同步练习2.

氢原子钙离子铝原子硫离子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同步练习3.

MgO CaCl2: Na2O

注: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相间写,相同离子不能合并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注意: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同步练习4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Br: CaCl2:

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课后思考与交流: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结合H和Cl的原子结构,分析氢原子和氯原子是否也是通过离子键的方式形成HCl的呢?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0与19 B.6与16 C. 11与17 D.14与8

3.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O

B.CaI2

C.KOH

D.NaNO3

4.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5. A和B两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则A和B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A.6和8

B.11和6

C.20和8

D.20和17

作业: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微粒和离子化合物:C 、Mg、Si、Ne、O2-、N3-、铝离子、镁离子、氧化钙、溴化镁。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CaCl2、MgO 、NaF 、Na2O 、 K2S

离子键和共价键学案

离子键和共价键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化学教学案(4)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离子键和共价键 编写:裴志华审核:杨进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 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的不同作用力,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2. 学会用电子式来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3.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化学键 1.概念: 2.分类: 二、离子键 1.概念: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形成条件: 3.表示方法:(写出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三、共价键 2

1.概念: 2.特点: ①成键微粒: ②成键本质: ③形成条件: 3.表示方法:(写出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并与离子键比较) 四、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性质特点 【典例分析】 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例2:A元素的最高价离子被还原成中性原子时,要得到×1023个电子。它 ,用去 A, B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A 的单质同盐酸充分反应时,放出 H 2 相同,且B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红棕色液体。 (1)写出这两种元素的名称:。 (2)用结构示意图表示两元素常见离子:,。 3

【思维训练】 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的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2.下列性质中,可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 B.具有较高的熔点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3.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A. B. N…N … C. D. 4.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5.下列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事实的是 () A.氯化氢不易分解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D.氯化氢水溶液显酸性 4

高中离子反应学案教案

高中离子反应学案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 离子反应(1) 编写:胡冰审核:陈日义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强、弱电解质概念;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3.初步掌握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课前预习】 1.电解质是指,非电解质是指。下列物质中,属电解质的是,属非电解质的是。(填序号) ①、②NaOH、③C2H5OH、④H2SO4溶液、⑤HCl、⑥铁、⑦CH3COOH、⑧SO2、⑨Na2O 2.电解质为什么能导电?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3.强电解质是指,弱电解质是指 。 4.离子反应是指。 知识点一:强、弱电解质 【探究实验】在四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L-1的盐酸、醋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按图2-1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 (1)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强的原因 完全电离: 、。 (2)醋酸、氨水导电性弱的原因 部分电离: _ 、。 1、强电解质: 含义:。 常见强电解质 有:。 2、弱电解质 含义:。 常见弱电解质 有:。

【交流讨论】 NaOH 溶液的导电性是否一定比氨水强呢? 知识点二:离子反应 【交流讨论】 Na 2CO 3溶液分别与澄清石灰水和CaCl 2溶液反应的现象怎样?反应的实质是否相同? 现象: ,实质: 。 离子反应概念: 。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 件: 、 、 。 知识点三:离子方程式 1、概念: 。 2、书写步骤: 例: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溶于水且完全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3)删去化学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数目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否相等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铜能导电,Cl 2溶于水也能导电,所以铜和Cl 2都是电解质。 B.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C. 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D. SO 3、SO 2、CO 2、NH 3溶于水都 能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E. 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F. CaCO 3,BaSO 4,AgCl 的水溶液几乎不能导电,所以它们都不是电解质 2.请写出HCl 、KCl 、Al 2(SO 4)3 、BaCl 2 、NaHSO 4 、NaHCO 3、NH 3·H 2O CH 3COOH 在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⑵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⑶碳酸钠溶液与醋酸反应 ⑷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课后练习】第一课件网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 ( ) A .Cu 丝 B .熔融的MgCl 2 C .NaCl 溶液 D .蔗糖

高二化学《共价键》学案2

高二化学《共价键》学案2 23、一般情况下,键长与键能有何关系?键长与化学键的稳定性有何关系? 4、怎样利用键能的数据计算反应热?完成P32页 【思考与交流】 中的第 1、2题 5、什么是键角?多原子分子中键角主要决定分子的什么?说明了共价键具有什么特征? 6、完成下列表格分子键角分子空间构型CO2H2OBF3120平面正三角形NH310718CH410928′ 三、等电子原理阅读教材P32-33页内容 7、什么是等电子原理?互为等电子体的微粒有什么相似性?CO分子中含有几个σ键,几个π键? 【基础自测】 1、下列分子中,两核间距最大,键能最小的是() A、H2 B、Br2 C、Cl2 D、I 22、从键长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共价键中最稳定的是() A、HH

C、CH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讲,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HBr的键能为366 kJ?mol-1,这可以说明HCl比HBr分子稳定 4、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5、根据π键的成键特征判断C=C的键能是CH键能为436 KJ/mol,H—N键能为391 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N2+ 3H22NH3,1 mol N2与足量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 ) A、431 kJ/mol B、9 45、6 kJ/mol C、649 kJ/mol D、896 KJ/mol

离子共存导学案

课题:离子共存第 1 课时计划 1 课时 【学习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 反思与纠错栏1.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 【导学环节】 一、导(导入与导学) 四、离子共存 1.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沉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2)生成气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3)生成弱电解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2.其他条件 (1)无色溶液 (2)确定了溶液的酸碱性 二、思(自主学习。阅读文本,分别完成ABCD层级思考题;要求化“目标”为层级“题”) 【课堂练习1】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Cl-、OH-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D.Na+、HCO3-、K+、H+ 2.下列离子组在无色溶液可大量共存的是() A.K+、Na+、OH-、Cl-B.Cu2+、Ba2+、NO3-、Cl- C.Na+、Mg2+、OH-、SO42-D.Ba2+、H+、NO3-、OH- 三、议(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两两对学、跨层群学,集解决BC层级问题,探究D层题) 四、展(展示能力。分组分层竞展,褒优促后,牵线搭桥、适时点评、协作解决80%以上的 问题) 五、评(精讲巧拨。老师要准确表述和板书本节核心知识要点,引导学生达成本节终极目标) 六、助(扫除盲点。根据课情学情,小组内互助解决疑难) 七、测(检查学习效果。当堂检测,可用课件展示或备好的堂测) 【课堂演练】(BC级) 1.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高中化学(新教材)《离子键》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离子键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 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 (1)NaCl的形成示意图 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03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2)定义及特点 2.离子化合物

电子式 1.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01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 2.微粒的电子式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Cl:。 1.所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化合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吗? 提示:不一定,AlCl3是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但不含有离子键,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2.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氨水中通入足量CO2生成含离子键的NH4HCO3,此过程中无电子得失。 3.MgCl2的电子式如何表示? 提示:[··Cl ·· ·· · × ]-Mg2+[·×Cl ·· ·· · · ]-。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离子键的形成本质和离子化合物的判断 1.形成离子键的本质原因 活泼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阴离 子而达到稳定结构,两种离子以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可用图示表示如下: ?? ? ?? 活泼金属原子M――→ -n e- M n+ 活泼非金属原子N――→ +m e- N m- ――→ 静电作用 离子键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判定 (1)从元素判定: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注意两特殊:铵盐虽然所含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但属于离子化合物,而AlCl3不属于离子化合物。 (2)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在熔融时导电的化合物含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注意水溶液导电不能判定。 1已知下列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①6和8②12和17③20和9④11和17 A.①③B.①② C.②③D.③④ [批注点拨]

高考复习——离子共存学案及训练

高考复习——离子共存学案及训练 核心知识梳理 1.离子共存的本质 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四个要点” 判断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 (1)一色——溶液颜色 几种常见离子的颜色: 离子Cu2+Fe3+Fe2+MnO-4 溶液颜色蓝色棕黄色浅绿色紫红色 (2)二性——溶液的酸碱性 ①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如CO2-3、SO2-3、S2-、CH3COO-等)不能大量存在。 ②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如NH+4、Al3+、Fe3+等)不能大量存在 (3)三特殊——三种特殊情况: ①AlO-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O-2+HCO-3+H2O===Al(OH)3↓+CO2-3。 ②“NO-3+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S2-、Fe2+、I-、SO2-3等还原性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③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 (4)四反应——四种反应类型 四反应是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显然不能大量共存。 ①复分解反应:如Ba2+与SO2-4,NH+4与OH-,H+与CH3COO-等。 ②氧化还原反应:如Fe3+与I-、S2-,NO-3(H+)与Fe2+等。 ③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Al3+与CO2-3、HCO-3或AlO-2等。 ④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 问题思考 指出下列离子组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 (1)Na+、OH-、SO2-4、Fe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g2+、I-、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有大量Fe3+的溶液:Na+、SCN-、Cl-、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Cl-、SO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2化学键导学案

第三节化学键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2.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基础预习】 1、NaCl的水溶液或熔融的NaCl能导电的原因是,NaCl固体溶于水或加热NaCl固体至熔化发生了,生成了能的阴阳离子,该过程在化学上表示为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4、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预习检测】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微粒 S O Cl Na Mg 【知识点一】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 1、书本实验: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 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色火焰,有,反应 方程式是反应中Na的化合价从 到,表明一个Na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 个电子变成了Na+。反应中Cl的化合价从到,表明一个 Cl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或得到)个电子变成了Cl—,Na+和Cl-形成了NaCl. 2、【合作交流】离子键。(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①成键的微粒: ②成键的性质: 注意: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静电引力,而是包括引力和斥力两个方面。引力是、离子所带的种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斥力是两原子间带负电荷的核外以及带正电的同种电荷间的相互排斥。 ③离子键的形成条件: 活泼 ..金属原子(电子 引力、斥力达离子键 到平衡 活泼 ..非金属原子(电子离子 说明:一般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不能理解为金属与非金属化合。如AlCl3、FeCl3等。 思考:①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分别属于元素周期表哪几族? ②离子键还有特殊的吗? ④成键的原因: 3、离子化合物 ①物质类别、、。

共价键教学设计

一、课题:《化学键》第2课时《共价健》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方面 1、使学生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初步掌握共价键的形成。 2、能较为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结构。 3、理解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 ?能力方面 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通过对共价健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解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难点 1、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键的形成过程。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本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一种类型的化学键——共价键。推进新课 什么是共价键呢? 思考与交流:分析H和Cl的原子结构,你认为H2、HCl的形成与氯化钠会是一样的吗?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请你指出H2、Cl2、HCl、NaCl分别由什么粒子构成。 生: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而H2、Cl2、HCl分别由氢分子、氯分子、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师:很好。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用电子式表示它的形成过程。 生:Na + Cl →N a+[ Cl ]- 师:很好。形成氯化钠时,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这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Cl-,Na+与Cl-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了离子键。氢原子最外层也只有一个电子,它与氯原子结合时,是否很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生:不是。若氢原子也容易失去电子,则氯化氢也应由H+和Cl-构成的。 师:回答得非常好。氢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需要一个电子,氯原子也需要一个电子,那么一个H原子和一个Cl原子又是如何形成HCl分子的呢?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多媒体演示: 画面上有一条河,河边有大、小两个小精灵,小的代表氢原子,大的代表氯原子。河的对岸风景优美,并写有“成功的彼岸——稳定结构”的字样。代表氢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一朵花,自言自语地说:“要到达彼岸,我还需要一朵花。”代表氯原子的小精灵手里拿着七朵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离子反应的本质学案

离子反应的本质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和发生的条件。 2.掌握离子反应的规律,能正确判断物质间在溶液中能否发生反应,常见的一些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活动 2.讨论:举例说明为什么“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少”? 1.列举一些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反应例子。 2.讨论: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举例说明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一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原则是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用离子符号表示, 例:HCl 、H 2SO 4、HNO 3、NaOH 、KOH 、Ba(OH)2、Ca(OH)2、NaCl 、K 2SO 4、AgNO 3、CuSO 4等;多元 弱酸根离子:HCO 3-、HSO 3-、HPO 42-、H 2PO 4-、HS -等。 此外都用(分子式)化学式表示。例:H 2O 、弱酸H 2CO 3、H 2SiO 3、CH 3COOH 、HCN 、H 2S 等; 弱碱:NH 3·H 2O ;不溶性碱:Cu(OH)2、Fe(OH)3、Al(OH)3、Mg(OH)2、Fe(OH)2、Zn(OH)2等; 不溶性盐:AgCl 、CaCO 3、FeS 、BaSO 4、CuS 、ZnS 等 二看连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的状态符号是否正确,有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生成的离子 反应才会发生。反应物与生成物用“=”连接,生成沉淀、气体的用打“↓”“↑”符号。 三看反应能否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有些反应虽然实质上属于离子反应,但由于不是水溶 液或熔化状态下进行的,即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如 固体氯化钠和浓硫酸制氯化氢气体。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 四看生成物或反应物是否有微溶物。微溶物是生成物用分子式表示,微溶物是反应物 的稀溶液用离子符号表示,是浊液或固体用分子式表示。 五看质量与电荷是否同时守恒。 六看产物中是否有多种沉淀或沉淀与弱电解质生成。 2.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问题。在同一溶液中,几种离子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 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若离子 间能生成难溶物则不能共存,如-OH 与+2Mg 、+3Al 、+2Fe 、+3Fe 、+2Cu 等不能共存,+2Ca 、+2Ba 与-23CO 、-23SO 、-24SO 、-34PO 、-23SiO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 子间能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则不能共存。如+H 与-HS 、-2S 、-3HCO 、-23CO 、- 3HSO 、-23SO 等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若离子间能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则不能共存。如-OH 与 +4NH ,+H 与-OH 、-F 、-ClO 、-4HPO 等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一般地说典型 的氧化性离子(如+3Fe 、-4MnO 、-27 2O Cr 、-3NO 等)和典型的还原性离子[如,+2Fe 、-I 、S 2-(HS -) 、-23SO (- 3HSO )等]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键 离子晶体导学案3

离子晶体》导学案《离子键一、离子键1. 离子键的形成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小,其原子易失去价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其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当这两种原子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发生电子得失而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稳定化合物。这种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2+-MgCl2MgClKA,阴、阳离子是形成离子键必不可少的粒子,缺一不可。如、中含有+3+2-4HAlOSOl(SO)·12HOK分子。可见,离子化合物中含阴、阳离子至少各、中含有、及22421 种,且不一定不含分子。2. 离子键的实质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它包括阴、阳离子之间的引力和它们的核与核、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斥力两个方面,当引力和斥力之间达到平衡时,就形成了稳定的离子化合物,它就不再显电性,即显电中性。??qq?F?k?(k据库仑定律可知阳离子所带电荷及核间距有关。离子键的强弱与阴、2r) 。为系数3. 离子键的特征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阴、阳离子可看成球形对称,它们的电荷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它们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静电作用相同,所以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发生静电作用,且在静电作用能达到的范围内,只要空间条件允许、一个离子 可以同时吸引多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因此,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二、离子晶体1.(1)(2)特征:无饱和性和方向性。离子键:定义: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电性作用。 (3)(4) 存在:离子晶体中。本质:电性作用。2.(1)定义: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在空间呈现有规律的排列所形成的离子晶体:晶体。注意:离子晶体的构成粒子是阴、阳离子,所以在离子晶体中,无分子存在,也无原子NaClCsCl 只表示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表示分子式。、存在。如(2)ABNaClCsClZnS 型等。型、常见的型离子晶体有型、(3)1 mol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由相互远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晶格能:①定义:体所放出的能量;②表示意义:晶格能越大,表示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越稳定,熔、沸点.kqq21?F来比较;③晶格能的大小:晶格能与离子晶体中阴、阳越高。可借助库仑定律 2rq?q21?晶格能数学表达式为:与阴、阴离子的距离成反比,。离子所带电荷的乘积成正比,r(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①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难挥发。离子晶体中,(),要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物质熔化和沸腾,阴、阳离子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NaClCsCl、就需要较多的能量。因此,离子晶体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难挥发的性质。 1 413 1 290 801 645 H2O的熔的熔点分别是℃、℃、℃。而共价化合物;沸点分别是℃0 100 ℃,这就低得多了。℃、沸点为点为②离子晶体硬而脆。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之间有较强的离子键,因此离子晶体表现出了较高的硬度,当晶体受到冲击力作用时,部分离子键发生断裂,导致晶体破碎。③离子晶体不导电,熔化或溶于水后能导电。离子晶体中,离子键较强,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即晶体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离子晶体不导

共价键和类型学案

课题 共价键的类型 编写人 审核人 编号 4 学习 目标 1. 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2. 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重点 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难点 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预 习 案 1、 共价键的概念: 2、 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1) 用电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名称:氯化氢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2)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形成 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 3、特征:由于共价键的形成与未成对电子数目和原子轨道的重叠有关,所以共价键具 有 性和 性。 性决定了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 系; 性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探 究 案 一. σ键的形成 (1) s-s σ键的形成 例:H 2的形成 (2)s-p σ键的形成 (3)p-p σ键的形成 (4)小结: ①σ键重叠方式:采用“__________”重叠。在任何方向都能最大重叠,使作用力最大,即化学键不易断裂。 未成对电子的电 子云相互靠拢 电子云相互重叠 未成对电子的 电子云相互靠拢 电子云相互重叠

②σ键的特征:以形成_______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______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_____,这种特征称为___________。 ③种类:σ键、σ键、σ键 注意:P轨道和P轨道除能形成σ键外,还能形成π键 二.π键的形成:p轨道和p轨道形成π键的过程如图所示: 两个原子相互接近原子轨道重叠π键的电子云 (1)π键的重叠方式:是由个原子的轨道“”重叠形成的。形成π键时原子轨道重叠程度比σ键__________,故π键不如σ键__________,比较容易。 (2)π键的特征:每个π键的原子轨道由块组成,分别位于由构成的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_______,这种特征称为____________。 三. σ键、π键比较 1. 填表 键型及项目σ键π键 成键方向 电子云形状 牢固程度 成键判断规律共价单键全是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键,另一个是键;共价叁键中一个键,另两个为键 2.共价键类型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σ键:在形成σ键时,原子轨道发生了最大程度的重叠,键能,稳定性,且σ键的两成键原子绕着键轴可以任意相对旋转而键不被。因此,σ键强度大,不易。 (2)π键:是原子轨道沿着键轴“”重叠形成的。π键重叠程度较,其键能于σ键,稳定性较;另外,形成π键的两原子不能相对自由旋转,否则π键将被破坏。因此,π键的稳定性于σ键,π键的电子活动性较,含有π键的物质化学性质活泼,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乙烯比乙烷活泼。 检测案 1、乙烷分子中由__________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组成; 乙炔分子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键组成。 2、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B.s-s δ键与s-p δ键的对称性相同

(完整版)离子键学案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通过氯化钠的形成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3.学会书写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并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学习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3.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定义:。2.成键的微粒:。3.相互作用:。4.成键的元素:。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的叫做离子化合物。 三、电子式 周围用或来表示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并将反应方程式填入表格中 【思考与交流】 1、画出Na原子和Cl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通过他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Na原子和Cl原子达到稳定结构了吗?为什么? 3、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呢? 4、达到稳定结构之后,两种粒子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作用力呢?

二、阅读课本P20——“资料卡片”探究电子式的写法。 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形式(试着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Na Mg Al C N O F (2)离子的电子式形式(试着写出下列离子的电子式) 阳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 阴离子:氯离子硫离子氧离子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形式(试着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AB型:NaCl A2B型:Na2S AB2型:MgCl2 ★自我总结:电子式书写方法 (1)阳离子的电子式直接用表示; (2)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而且还要用中括起来,并在括号外右上角标出 三、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钙的形成过程 注意:①A的电子式+ B的电子式→的电子式 ②标注电子转移方向,要用符号表示 ③左右相同的微粒 A.Na 和F B.H 和Cl C.C 和O D.Ba 和O 2、下列电子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钠离子B.氮原子C.锂原子D.硫离子 3、书写氟化镁的电子式 4、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Ca;S2-;Ba2+;O;F-;K+。 5、写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MgBr2;Na2S;KBr;NaF; KCl;K2O;CaO;CaCl2 6、⑴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⑵用电子式表示硫化钾的形成过程

离子键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原子结构的知识,那么原子又是怎样构成分子或物质的呢?人们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原子是以某种特殊的作用相互结合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不是简单的紧密堆积。 【投影】“原子间相互作用” 【讲述】原子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物质,这是什么作用?本节我们来探讨这种相互作用的情况。 【讲述】为什么H2O要加热到1000℃以上(或通电)才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否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之间存在某种相互作用使他们仅仅结合在一起而难以分开? 【学生思考后作答】 【讲述】破坏这种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又如,氢气及时加热到2000℃,其分解率也不到1%,可知氢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也有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是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投影】“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讲述】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相邻的原子之间,科学上就把它称为“化学键”。【板书】一、化学键 1.定义(强调“强烈”二字) 【讲述】这里要指出的是:水气化也要加热,常压下,达到100℃才课沸腾。可见水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但这种相互作用比起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相互作用要小得多(不够强烈),不能称为化学键。 (为以后分子间力学习埋下伏笔) 化学键形成后,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原子间又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上述H2O、H2的原子间都存在强烈得相互作用。是否所有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呢? 【提问】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分子、原子、离子) 【讲述】对于由离子构成的物质而言,化学键存在于离子和离子之间,这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是强烈的,这种化学键称之为离子键。对于其他离子构成的物质而言,还有共价键,金属键等,我们以后将陆续学习到。 离子键 【板书】 2.化学键的分类 共价键 【实验录象】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干燥的氯化钠晶体、熔融的氯化钠) 【提问】我们看到:石墨插入熔融氯化钠时灯泡亮了,而插入干燥氯化钠晶体时灯泡不亮。这给我们提供了两点事实:1. 熔融的氯化钠能导电;2. 氯化钠在熔融时才导电。从这两点事实,大家可以的出身么结论? 【学生讨论,经启发后小结】第一个事实,氯化钠能导电,说明熔融的氯化钠中有带电的粒子,根据氯化钠的组成,带电的粒子只能是Na+和Cl-,第二个事实,氯化钠晶体受到强热熔融后才离解而导电,说明常温时Na+和Cl-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3《化学键》(第2课时 共价键)word学案

共价键 1.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2.了解化学键的概念。 3.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要点一 共价键 1.Cl 2的形成。 (1)两个氯原子的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都需获得1个电子,因此氯原子间难以发生电子得失,如果两个氯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氯原子就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2)写出Cl 2形成的过程。 (3)结构式:在化学上,常用“—”表示一对电子,所得的式子叫结构式。Cl 2的结构式Cl —Cl ,H 2的结构式H —H 。 2.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 (4)存在。 ①非金属元素的多原子单质,如H 2、O 2、O 3、N 2。 ②共价化合物,如HCl 、H 2O 、CO 2、H 2SO 4。 ③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 、NH 4Cl 、Na 2O 2。 (5)分类? ????极性键 非极性键 非极性键 极性键 定义 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 发生偏移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 电子对发生偏移

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相同不同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成键原子电性电中性显电性 判断依据由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实例H—H H—Cl 3.共价化合物。 (1)定义:只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2)表示。 【应用思考】 1.只有共价化合物中才含有共价键吗? 提示:不是。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单质和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H2、O2、Cl2、NH4Cl、NaOH等均含有共价键。 2.如何判断某共价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 提示:可根据成键元素的种类来判断。若成键元素相同,如X—X型,则为非极性键;若成键元素不同,如X—Y型,则为极性键。

人教版化学九年《离子》word学案

2 8 +11 人教版化学九年《离子》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学法点击】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距离:由近 远 ; 能量高低:由低 高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什么知识?)(背诵1—20号元素) 【讨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哪一部分有关? 【小结】: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能够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专门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紧密关系。 3.离子的形成: 【小结】: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离子的表示法——离子符号( 专门经历原子团的离子符号) 阳离子:H + Na + Mg 2+ Al 3+ NH 4+ 阴离子:Cl -、O 2-、S 2-、OH -、SO 42-、CO 32-、NO 3- 3、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2 Mg 表示两个镁离子 4.离子结构示意图: 【中考链接】 1.(09福州)图1是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钠原子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质子数是11 B .最外层电子数为1 C .核外有3个电子层 D .核外电子总数为10 2.(09青岛)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O 表示两个氧分子 B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 C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Co D .H 2O 中含有氧分子 3.(09泰州)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4.(09泰州)结构示意图 表示的微粒是( ) 图1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选修3 第2章第1节 共价键(第1课时) 学案

第1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共价键 学习目标:1. 知道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 3.说出σ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 [知识回顾] 1.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什么作用而结合在一起?什么是化学键?什么是离子键?什么是共价键? 答: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共价键而结合在一起。化学键: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2.用电子式表示NaCl、HCl的形成过程。 答: H·+·Cl·· ··∶―→H∶Cl·· ·· ∶ [要点梳理] 1.共价键的基本知识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的粒子:原子,一般为非金属原子(相同或不相同)或金属

原子与非金属原子。 (3)键的本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即电子云重叠)产生的强烈作用。 (4)键的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大多数电负性之差小于1.7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如Al原子与F原子变为Al3+和F-后形成离子键,Al原子和Cl 原子之间则形成共价键。 (5)存在: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中。如H2、Cl2、O2、S8、N2、P4、金刚石、晶体硅等非金属单质,CO2、H2O、CH3COOH、XeF6、等共价化合物及Na2O2、NaOH、NH4Cl等离子化合物中均存在共价键。 2.共价键的类型 (1)σ键 形成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头碰头”重叠而形成 类型s-s型s-p型p-p型

离子反应导学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导学案抚顺二中王金杰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分析氯化钠电离过程让学生理解电离的概念,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3、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离子反应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离子反应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探究酸碱盐的定义 【课前预习区】: 1、什么叫电离?电离方程式如何书写? 2、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课堂互动区】 【问题1】根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有哪些?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铜、蔗糖溶液、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K 2SO 4 溶液、熔化的CaO 一、酸碱盐的电离 分析NaCl的电离 1、电离 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课堂练习1】书写电离方程式 H 2SO 4 Ba(OH) 2 K 2CO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交流讨论1】从电离的角度分析酸碱盐的定义

酸 碱 盐 【引入】酸、碱、盐不仅它们的水溶液能导电,如果将它们的固体加热至熔化,它们同样也能导电,象这样一类化合物,我们称为电解质。 1、电解质: 2、非电解质: 【交流讨论2】学生讨论找出两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深入理解两个概念 【课堂练习2】练习.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葡萄糖 B. Fe C. 硫酸溶液 D. BaSO 4 【问题2】演示实验:探究不同的电解质溶液在同一条件下,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思考同一条件下两种溶液导电,观察灯泡亮度分析原因? 【分组实验】探究实验2-1 【交流讨论3】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进一步得出反应的本质:离子反应的定义。 1、定义: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氢氧化钾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钾溶液是电解质 ②固态氯化钠不导电,但氯化钠是电解质 ③氯化氢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④SO 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 2 是电解质 ⑤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⑥AgCl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AgCl是非电解质2.下列物质中,不能电离出酸根阴离子的是() A.Na 2S B.Ba(OH) 2 C.KMnO 4 D.KCl 3.分析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本质。

《离子键》教学设计教学提纲

《离子键》教学设计

《离子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键。化学键在高中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初中的原子构成物质,以及分子的结构,引导学生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为化学反应的实质提供理论知识。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所以对于学习原子直接是如何构成物质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理论性只是占有一定的篇幅,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对于新知识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不足的。对此情况,用实验和视频将知识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将理性的概念感性化,让学生能通过实验和相关视频来直接看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氯化钠和氯气的形成理解离子键的概念及本质和形成条件。 (2)通过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的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分析抽象出离子键概念,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3)由离子通过离子键能结合成离子化合物,学会微观的问题研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离子键的探索,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

(2)通过对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 力。 (3)通过讨论学习,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观察分析、小组讨论教学法、总结归纳法、情境教学。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一台;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七、教学过程

《选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导学案(第1课时)

高二化学HX-14-02-006 《选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导学案(第1课时) 编写人:徐萍审核人:傅芳编写时间:2014-02-18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说出δ键和π键的明显差别和一般规律。【知识链接】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的形成实际上是的重叠。 2.用电子式表示H2、HCl、C12分子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阅读教材P28倒数第二段及P29科学探究以前内容,总结: 1.共价键的特征:(1)性 (2)性 2.共价键的分类:按照共价键的形成方式,又可分为键和键 3.对比 须才能形成化学键 [科学探究]1、模仿图2—1、图2—2、图2—3,通过画图描述氮分子的共价三键(提示:氮原子各自用三个p轨道分别跟另一个氮原子形成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 2、钠和氯通过得失电子同样是形成电子对,为什么这对电子不被钠原子和氯原子共用形成共价键而形成离子键呢?你能从原子的电负性差别来理解吗?讨论后请填表。(填在课本上P30) 3 、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共价键分别由几个σ键和几个π键组成? 【当堂巩固】 1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 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 C.分子中只含σ键 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 2.从电负性的角度来判断下列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的是(B) A.Na和Cl B.H和Cl C.K和F D.Ca和O 3.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 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 C.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 D.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 4..现有如下各说法: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 分子里存在离子键。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l原子,而后H、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B) A.①②⑤正确B.都不正确 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D.仅①不正确 5.下列分子中,既含有σ键,又含有π键的是(C) A.CH4B.HClC.CH2===CH2 D.F2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