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演奏技巧中的运弓问题

合集下载

二胡各种技巧的演奏方法

二胡各种技巧的演奏方法

二胡各种技巧的演奏方法二胡作为中国传统的拉弦乐器,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本文将详细介绍二胡在运弓、按弦、指法、装饰音和特殊音效方面的技巧及演奏方法。

1.运弓技巧运弓是二胡演奏的基础,良好的运弓技巧能够让音乐更加流畅自然。

在运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弓法:二胡的弓法包括分弓、连弓、顿弓、跳弓等。

分弓是指每拍只有一个音,连弓是指多个音一气呵成,顿弓是指音与音之间有停顿,跳弓是指音与音之间有跳跃。

弓速:弓速的快慢直接影响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快速的弓速能够表现出欢快、激动地情绪,慢速的弓速则能表现出柔和、优美的音乐情感。

弓压:弓压的大小决定了音乐的音量和音色。

在演奏时,要根据乐曲的需要灵活运用弓压,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效果。

2.按弦技巧按弦是二胡演奏的关键,良好的按弦技巧能够决定音乐的音色和音质。

在按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手法: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都可以按弦,右手拇指和食指用于握弓和拨弦。

力度:按弦的力度要适中,过重会导致音乐失真,过轻则无法发出清晰的声音。

音准:音准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

在按弦时,需要找到每个音的准确位置,并随时调整手型和指法。

3.指法技巧指法是二胡演奏的核心,良好的指法技巧能够提高音乐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在指法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食指:食指是拨弦的主要手指,要保持第一关节自然弯曲,第二关节要直立,指尖要触及琴弦。

中指:中指用于辅助食指进行拨弦,要保持第一关节自然弯曲,第二关节要直立,指尖要触及琴弦。

无名指:无名指用于辅助中指进行拨弦,第一关节要自然弯曲,第二关节要直立,指尖要触及琴弦。

同时,无名指的第三关节也要适当弯曲,以起到支撑作用。

4.装饰音技巧装饰音是二胡演奏中常用的技巧,能够为音乐增加色彩和表现力。

装饰音包括颤音、滑音、空弦音等。

颤音:颤音是通过快速地拨动琴弦来制造出连续的音效果。

在演奏颤音时,需要注意手指的动作要轻快灵活,以达到最佳的音乐效果。

二胡入门运弓训练的思考

二胡入门运弓训练的思考

二胡入门运弓训练的思考在二胡演奏中,左手绝大多数的技法都是依附于右手运弓而存在的,运弓是其他分体技法的基础和依托。

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运弓的二胡演奏就只剩下拨弦了。

从教学的角度讲,科学的训练方法就是掌谊二胡运弓的关键。

那么,在众多的弓法中,应怎样着手运弓的训练呢?它们的训练程序该如何?下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管见。

长弓技法长期以来,鉴于二胡长于歌唱性的抒情以及二胡的基础练习曲、乐曲多长弓,教师一般采用长弓练习作为二胡运弓的人门训练.长弓是一种从弓根到弓尖的大幅度运弓技巧,它是运弓技法中最基础,又很见功力的一种演奏技巧。

对于初学者来说,长弓技法成为他们二胡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大多数人要花长时间、费大气力来进行练习,还未必都能收到预想的效果.初学者对长弓难以驾驭,其原因是长弓技法具有以下几个难点;一、长弓的演奏是右手乃至腰和整个上肢躯干的各部分协调配合运动的结果.只有肩关节、大臂、肘、小臂、手腕、手指等的有机配合,长弓的发音才流畅、圆润。

在运弓中,骨骼是机械杠杆,关节是旋转轴,肌肉收缩是发力源。

拉慢长弓时,全臂都参与运动且各旋转轴旋转幅度较大,因而初学者较难胜任,常常顾此失彼或是各部分动作配合不协调。

另外,这样给初学者造成过多的思想负担,导致他们在练习时手臂的肌肉群都处于紧张状态,不能做到有效的放松。

二、二胡发音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弓压力,一是弓速。

弓压力主要有三种:弓子的重力、肌力(有关部位骨骼肌的收缩力)和持弓右臂的重力。

二胡弓是搁在琴筒上运行的,且在运弓中,马尾摩擦琴弦的位置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弓子的重心也在不断移动,这就要求演奏者要努力调整运弓才能适应。

由于长弓所用的弓段较长,且多为全弓,因此运弓时弓子的重心的变化也就大,对演奏者控制弓子的能力要求就高。

再者,从杠杆原理来看,二胡运弓随着力臂的变化,肌力也要作相应的改变才能保证音色的统一。

也就是说,在长弓的运弓过程中,演奏者要在弓根处适当减少肌力,而在弓尖处酌量加大肌力,这样才能有流畅不涩、匀平如线的发音J另外,弓速与弓压的配合也影响着运弓发音的优劣。

宋飞二胡运弓方法

宋飞二胡运弓方法

宋飞二胡运弓方法
宋飞二胡运弓方法:
1. 弓手姿势:两眼平视琴弓,头部保持平衡,肩部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手握弓杆,手指握紧,手腕微微上翘,手肘微曲,弓杆与小臂成直角。

2. 运弓方法:右手向前推弓,左手向后拉弓,弓毛贴近琴弓,弓毛应该与琴弓平行,两手协调配合,使得弓毛在弦上摩擦产生声音。

3. 弓毛控制:弓毛的力度和速度决定了弦乐演奏的音质和音量,需要练习掌握弓毛的控制力度和速度。

4. 左手指位:左手按弦,要保持手指尽量平行,侧面看应呈弧形,每个手指的压力应该均匀,左手指位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5. 右手指法:右手的指法也很重要,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指法技巧,能够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

6. 琴弓的选择:选择一把合适的琴弓也很重要,需要考虑弓杆的材质、长度、重量、弯曲程度等因素。

宋飞是一位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和风格备受推崇。

他的二胡运弓方法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掌握。

谈二胡运弓中的几种作用力

谈二胡运弓中的几种作用力
方法: ( 例 1 谱 )
《 明行 》 光
二 、摩擦 力 与弹性摩 擦 力的控 制和应 用
运 弓中 力度 的强 弱 和 适 度 依赖 于摩 擦 力 的具 体控 制 。也 就 是说要 使琴 弦产 生振 动 ,必须 有外 力 , 即在 弓毛 与 琴弦 之 间产生 定 的 摩擦 力 。而 构 成摩 擦 力 的要 素 为 : 正 向力 和 拉 力 ( 推 或 力 )。对 于琴 弦 来 说 ,正 向力 就 是 压 弦力 ,拉 力 或 推力 就 是 弓 速 。摩擦 力 的大 小等 于正 向力 与摩 擦系 数之 积 ,在摩 擦力 一 定的 情况 下 ,摩擦 系数 越 大 ,正 向力就 越小 。而 二胡 弓毛 所用 的材 料 是表 面 粗糙 不平 的马 鬃 ,上 面还 涂 抹 了松香 以增 加 弓毛和 琴弦 间 的摩 擦 系 数 。 这 样 ,就 可 以用较 小 的正 向力 来获 得 所 需 的 摩 擦 力 。即谓 “ 四两拨 千斤 ”。 值 得重 视 的是摩 擦 力不 仅表 现在 动作 的过 程 中 ,而 且更 重 要 的是表 现在 摩擦 的起点 上 ,也就 是说 , 弓在 开始运 动 的一 瞬 间, 就 必须 控制 好力 度 与速度 ,且 自始 至 终 弓子 要 在一 定 的力度 和速 度 条件 下运 行 。在此 训练 中 ,弹性 摩擦 力 的方 法 是其 中的一 种 , 在 弓起 落 时 。运 用 手 腕 弹性 的力 量 稍 加 带 弓来 摩 擦 琴 弦 作 为动 力 ,可 使运 弓动 作 明快 、流 畅,减 少换 弓时 的杂音 ,显 得运 弓动 作 明快 、利 落 ,克服呆 板 的运 弓动作 。
理 论 研 究 Βιβλιοθήκη 谈二胡运 弓中的几种作用力
仁增旺姆 ( 四川绵 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6 10 2 00)

二胡运弓初探

二胡运弓初探

二胡运弓初探[摘要] 说到运弓,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但确实又是二胡练习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弓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运弓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二胡音色的好坏,更是衡量一个演奏者对音乐行进过程的追求和掌控。

[关键词] 二胡运弓技法前言二胡是一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民族乐器,它的音色柔美、歌唱性强、技法丰富、表现力宽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二胡技法仍在不断的创新,并且愈来愈复杂,愈来愈丰富,备受青睐。

说到运弓,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确是二胡练习中最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右手技术的基础。

运弓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二胡音色的好坏,更是衡量一个演奏者对音乐行进过程的追求和掌控。

常言说,“会拉一条线,不会拉一大片。

”许多练习者面对枯燥的动作和单调的声音,草草拉几下就当做训练了,久而久之,二胡运弓问题也无法得到质的改变。

专业演奏者对运弓的要求就更高了,除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外,需做到未有声来先有情,强而不燥、弱而不虚、抑扬顿挫、收放自如。

一、运弓的力度世界上很多拉弦乐器对声音追求的标准都很相似:细腻,纯净,优美。

要想获得广泛曲目必要的技巧,就必须充分了解乐器在物理方面的力学性能,而力度的表达是利用了人体所具有的全部生理上的运动和演奏者内心情感的发挥。

作品在演奏中,时而需要强,时而需要弱,时而需要演奏者做出力度上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内容与情绪。

怎样用适度的力量使肌肉关节得到正确发挥,并能充分表达出音乐内涵和自身的情感体验,是每一位演奏家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运弓的主要任务是使琴弦不断震动,并决定声音的时值和控制声音的力度。

二胡弓的重量有35-45克左右,加上胳膊自身的重量,因此,弓子和右臂的重量形成了右手运弓的自然压力,肩肘松弛下沉合理把握力度,使右手松而不懈、紧而不滞,方能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当演奏者运用了力度记号和运弓手段的细致处理,使乐器发出符合音乐内涵与鲜明风格的感染力时,这正是演奏者运用了自身内在情感的力,赋于双手调动各种弓法,指法,运用不同力度色调变换手段,创造出喜悦、活泼、激昂、热烈、幽静、悲愤、忧伤等内心情感,从而唤起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深度共鸣,与音乐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境界。

二胡右手如何运弓的方法技巧

二胡右手如何运弓的方法技巧

二胡右手如何运弓的方法技巧刚学习二胡的小伙伴,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用右手运功。

下面店铺整理了二胡右手运弓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二胡右手运弓的方法:运弓的均匀我们在学习作品的时候通常会按照老师的处理进行音乐变化的训练,例如渐强、渐弱、波弓等等。

但是时间久了会形成一种惯性式的演奏习惯,这种演奏习惯并不完全是源于内心对音乐的认知,而仅仅是一种惯性演奏状态。

带着这种演奏习惯去演奏一些要求平缓细腻均匀不变的音乐时往往会达不到技术要求而破坏音乐想要表达的意境。

导致这种现象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经过太多自身对音乐变化的思考和认知,习惯于被动接受音乐处理,并且反复进行机械性的训练,从而形成演奏惯性。

二是缺少均匀性发音训练,没有形成这种很重要的的演奏基本功。

所以,当驾驭不断变化的音乐时,往往容易失控且不自然。

均匀不变的运弓功夫往往是表现千变万化的运弓手段的根。

这个根打的牢固才可以从容驾驭各种音乐表现要求。

因此,均匀的运弓训练是需要训练者特别重视且要不断坚持下去的训练内容。

运弓的均匀主要是指一弓之内力度的均匀和弓速的均匀,也就是弓子在运行时,力度和速度均要保持稳定状态。

谈到声音的均匀不得不谈到不同弓段的不同运弓感觉。

通常情况,当弓子运行到弓中部位时,演奏者往往感觉到最容易发力,且运行起来最容易顺畅。

所以,到了弓中部位时声音加大,两端的声音相对较小,出现“大肚子音”的情况。

要想避免形成这样的演奏习惯,专门训练弓根运弓和弓尖运弓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训练左手手指一样,将三、四指这些弱项手指专门进行强化训练,使之与一、二指一样灵敏有力。

我们也要将弓尖以及弓根这些不容易掌握好的弓段进行强化训练,才可以保证运弓的均匀发音。

通常我们会发现拉到弓尖容易无力,这是因为运行到弓尖时,我们的右手离身体较为遥远,右手握弓过于变形,使发力点产生偏离,因此演奏者会有使不上劲的感觉。

例如演奏外弦,到了弓尖手掌会向下倾斜塌陷,并且还有食指的支撑点移到接近指尖处等现象。

简析二胡运弓的力度

简析二胡运弓的力度

简析二胡运弓的力度杨风摘要:二胡演奏中,运弓的力度是表现音乐情绪,抒发情感的一种技法。

和其他演奏技巧要素一样,在音乐表现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运弓的力度是构成二胡音乐的骨骼。

关键词:二胡;运弓;力度;表现Abstract: erhu performances, Yun arch music performance is the intensity of emotions, a technique to express emotion. And other elements of performing skills, as in music performance in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t can be said that.the intensity of arch shipped erhu music is a skeleton.Key words: erhu; Win arch; intensity; performance运弓的力度,对听众来说,是指所感受到的音乐强弱程度的变化,是一种内心的感受。

而对演奏者来说,是指在二胡演奏过程中用力程度的变化,简单地说就是“用力的大小”,它是演奏技巧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二胡演奏过程中的力度,决定于右手运弓的方式和方法,依靠弓毛与琴弦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和运弓的速度表现出来的。

一、运弓的力度与音乐的关系力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技巧,是音乐“语言”的一种。

是表达音乐丰富的情感,并造成音乐的对比和发展的重要元素。

通过力度变化产生的音响可以表达雄伟悲壮、奔腾豪放的强烈的情感,也可以表达低声倾诉、安慰爱抚等内心的微妙感受,还可以表达高山流水、小溪潺潺的自然美景等。

运弓的力度变化是随着乐曲里的音乐情绪起伏而变化的。

一般来说,力度越强,音乐越紧张、雄壮。

力度越弱,音乐越缓和、委婉。

力度的强弱,在不同乐曲中的风格是不同的。

谈二胡演奏的运弓技巧

谈二胡演奏的运弓技巧

47器乐演奏实践SONG OF YELLOW RIVER / 122020二胡也称南胡、胡琴、嗡子(胡琴往往是民族拉弦乐器的总称)。

二胡表现力丰富,它以不同的弓法、指法,深刻细致地表达乐曲的各种感情。

它是拉弦乐器中流行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二胡作为拉弦乐,主要乐器组的基础,成为民族管弦乐队中乐器数量最多,最富表情和表现力极强的乐器。

二胡的运弓,由于不断的变化和创新,至今已在右手演奏技巧上积累了相当多样的各式弓法,使二胡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这些不同种类的方法按运弓长短可分为长弓、短弓。

按运弓方向可分为推弓、拉弓。

按运弓速度可分为快弓、慢弓、颤弓等。

按弓序的连接可分为分弓、连弓。

按方法和效果可分为顿弓、跳弓、倒弓、击弓、劈弓等。

初学二胡者,应首先辈据运弓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再进行相关弓法的训练。

二胡弓段的划分及其名称:全弓、左半弓、右半弓、中弓、弓尖、弓根等。

二胡弓法,种类繁多,分类方法迈异。

以我之见,从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的概念出发,应划分为两类:基本弓法:包括长弓、连弓、分弓等。

一、运弓动作的基本原理运弓是以肩关节为总枢纽、以肘腕关节为运弓动作的连接点通过力的传导和调节,使大臂肘、小臂、腕和手指形成贯穿的联合动作。

换言之,运弓时,在每一弓的开始,都是由肩部发力,以肘、腕两个关节点作同步略先行、带动整条手臂完成运弓动作。

手腕和手指在运弓中起协调或刚柔相济的作用。

拉弓时,手腕稍稍向右侧突起,以肘腕部为先行点向外拉出。

此时,中指、无名指离手掌心较远。

推弓时,以肘腕都内收作为先行点,带动手臂向里推进。

这时手腕形成内收形态,中指和无名指向掌心靠近。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运弓时动作连贯自如、发音圆润动听。

二、运弓的法则和要求在二胡演奏中,运弓的力度加弓速(指单位时间内弓子行进的速度)等于声音的大小。

其中运弓的速度起着主导作用。

运弓时,力度应与速度成正比。

弓速慢,擦弦力要小,弓速快,擦弦力度要相应加大,这是运弓的一条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二胡演奏技巧中的运弓问题 在二胡演奏艺术中,右手的运弓技巧是完成乐曲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首扣人心弦、引人入神的乐曲,离不开优美的音色、纯净的音质,乐曲中静与动及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乐曲的风格、韵味均通过运弓技法而得以体现。因此,运弓是变化二胡音色,揭示乐曲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的专家把右手的运弓说成是“演奏艺术的总和”。 有些学者往往注意左手而忽略右手,认为左难右易,但是民间艺人常说“七分弓子三分手”,好不好听,音色美不美,主要在右手的运弓基本方法是否正确,表明他们对于右手运弓在二胡演奏中,表达丰富的感情变化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之深。二胡运弓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和过程的综和,是右臂各部位在整个身体支撑下,以肩关节为总枢纽和各环节的协调统一的联合动作。 一、运弓动作的生理现象 运弓动作以肩关节为枢纽,由臂部(大臂、小臂)、肘、腕、手指几个环节组成,就具体动作而言,它又是以肩、肘、腕关节为主要转动轴,以大臂、小臂、手部的主动运动为主导,辅以其它部位的配合、随从和补充协调统一,使琴弓、琴弦产生作用而左右运行来完成的。那么在运弓中力量的主要发源地来自哪里?有人认为是来自肩部,笔者认为,力量的主要发源地来自腰部。从生理上看,腰部在我们平时的各种姿势的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人的总重心,人们的行走、骑车、劳动及各种运动都离不开腰部力量的作用。其次,人体各环节的活动都是以腰为轴,受腰驱使的。就拉琴来说,肩、臂等部位的力量离不开腰部所供给的力量,通过力的传导原理,由腰部输送到肩部,以肩关节为枢纽再传导到各个环节,因此运弓时,腰部应坚挺、有力、积极、主动的给予身体其它环节以有力的支持。然而“环节”是否协调统一,是运弓动作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志。那么,笔者认为应把重点放在强调运弓动作的统一、协调性上,并将整个运弓动作的全过程视为一个完美的整体,把琴看成是身体的一部分,弓子看成是臂的延长,使运弓动作好比大雁飞翔时的翅膀、鱼儿游泳时的摆尾一样潇洒自如、得心应手。如果只强调运弓时某一个环节、动作;或夸大、缩小某一个环节、动作,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运弓动作的协调性及不协调的原因 协调性:运弓的协调性有几层含意,有生理学意义上的协调性、生物运动力学意义上的协调性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协调性。从生理学意 义上讲,凡负责有关环节运动位于关节两侧的肌肉群,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互相配合而完成某一动作,就叫作协调。如:以运弓时手腕的动作为例,拉弓时位于前臂内侧的屈肌群收缩,同时位于前臂外侧的伸肌群相应的放松,从而形成拉弓时的屈腕动作,这就叫协调。但是若屈肌群和伸肌群同时收缩,从而使手腕僵持不动,在生理学意义上同样叫协调(它具有保护和加困关节的作用),然而从演奏的角度讲,则认为不协调。这就是说,仅从生理学的角度还不能完全解释演奏中的协调性问题。因此,还必须从生物运动力学的角度才能较贴切的解释运弓的协调性。从生物运动力学的角度,概括的讲,就是从人体重心运动的角度来解释。人体运动有这样的规律:人体较大幅度的运动,往往是由人体总重心部位的活动而带动四肢运动,对此,人们在感觉上就觉得协调。因此,赵砚臣教授曾这样说过:“生理学意义上的协调属于生理机制,生物运动力学意义上的协调属于科学方法,心理学意识上的协调属于心理感觉。只要不违背生理机制,凡科学的方法就会感觉协调。这个道理可以反证,即感觉协调的方法一般都比较科学。”人体的总重心在腰部,人的形体动作一般是以腰脊为主轴支持并带动躯干和四肢各环节运动。运弓同样要符合这个规律。 运弓动作不协调的原因: (1)腰、胸、背以及身体的紧张。腰部僵硬持琴会显得很死板,腰部的力量不能畅通无阻地传送到臂部,使臂的力量不能通顺,导致全身性紧张。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端正坐姿,并保持坐姿自然放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力的输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 就放松的实质问题曾作了一个生动的“猫咬耗子”的比喻:猫咬耗子时,嘴的用力状态就是放松的感觉,因为猫既要咬住耗子不让它逃走,又不想把它咬死,这里面就蕴含了一个巧妙用力的问题,体现了松与紧、虚与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2)肩部紧张。主要体现在演奏时左肩高于右肩,或反之,给人一种很不舒服的视觉。随着肩部的紧张,大臂、小臂也跟着紧张起来,那么,运弓当中的发音效果不会是通畅的,是一种臂、手作用于琴弦上的挤、压或虚、瘪,缺乏穿透力、缺少共鸣的一种不自然的音色,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音色的优美,旋律的流畅程度。所以,肩部的放松是决定音色好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肩部放松办法是,两肩平稳自然,恰似千钧而又柔韧之力横担两臂,对两手、臂动作形成最直接有力的支撑。 (3)臂部紧张或用力过度。臂部动作怎样才能有利于运弓是许多练习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臂部主要起到承上启下、供给和输导手部所需要的力及协调运弓等作用。如果臂部紧张,直接影响到力量的输送,使发音效果失去了应有的弹性和光泽,音色缺乏共鸣和柔韧性,像拉锯的声音,很难听。由于臂部的紧张导致臂部用力过度,出现了主宰和代替整个右手运弓的倾向,使手部受到限制,其自身活动的能力减弱,造成右手与臂部的矛盾——不顺畅、不协调。 (4)过分夸大肘部动作。运弓时,过分夸大肘部动作,会使弓子失去平横,运弓不稳,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往往拉弓时右手高,推弓时右手低,不仅破坏了右臂重心的平稳移动,还直接影响了运弓的平、 直、稳的程度,造成发音不及时,力量不集中,迟钝、虚漂,或弧状音(枣核音)现象,不能发挥其真实、敏锐、纯正的发音效果,也是造成运弓动作不协调、不自然、不通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5)过分夸张手腕动作。这一毛病最为常见,由于过分夸张手腕动作,使臂处于被动状态,手腕的动作成孤立运弓状态,手腕与臂脱节,而右臂重心不能在瞬间内进行调解、移动,大臂的力量不能畅通无阻地直接传到手指尖上,导致换弓痕迹大,换弦不够敏锐,运弓不丰满、不稳定、不流畅、不协调。 (6)未能充分发挥手部的主导作用。手部在其它“环节”的作用下,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它的手指不仅仅可以直接作为工具使用,而且由于身居第一线,右手所承担的任务必须通过手指具体地去执行才能完成。因此,在充分认识手部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其能力的运用与发挥是右手完成任务的关键。特殊的技巧演奏更是如此,手部不只是接受臂部输送来的力和被臂部带着走,它应该同臂部一样主动积极,甚至在必要的时侯还会去带动臂部,也就是说,要把右手与臂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看待,才有利于充分的调动手部功能的发挥。这样,一些高难度技巧的演奏将会运用自如。 (7)臂部与手部的关系不协调。臂部与手部作为运弓不同功能的两个部分,它们的关系既是独立活动又相互配合、融为一体而共存。我们可以感受一下生活中纯属生理现象上力的传导过程与分配方式,如:行走时摆臂动作,劳动时臂的用力动作等都与演奏中运弓动作有相同之处,只是用力的角度、方向以及大小不同而已。不同之处在于演奏 中的运弓动作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上的运动,而成为一种升华了的并包含着某种科学性的运动艺术。 三、正确的持弓与运弓方法 (1)持弓:坐姿自然,双肩放松,将右臂小臂抬起到与肘关节平行,手心向左,拇指与食指合拢握住弓杆,要求拇指的各关节都微微凸出,保持放松状态,着力点在指肚上。食指顺着贴住弓杆的外侧,奏外弦时,着力点在第二关节处,奏内弦时二关节处又是支点。拇指与食指的两个力点要有一定的距离(约1~1、5厘米)既稳定弓子重心,保持运弓平稳,更重要的是使之形成一个拇指向下给力、食指向上给力的反压力,也就是物理中的杠杆原理。避免两个力点重叠造成上、下力相抵消的现象。中指、无名指伸入弓杆与马尾之间,中指抵住弓杆的内侧,是奏外弦时的支点。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使指尖抵住弓毛,是奏内弦时的力点。小指贴住无名指起帮助无名指发力的作用。 (2)弓毛擦弦点:弓毛是靠着琴筒平面的支撑而与琴弦进行磨擦的,要求擦弦点基本保持琴弦与弓毛的相对直角,既不能上移、也不能下移。上移,弓毛离开了琴筒,下移,弓毛靠近琴码处,这两种现象都会使发音虚漂,或出现噪音,不能发出其二胡本来固有的最纯正、圆润、柔美的音色。那么,擦弦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不同的把位,不同的音乐表现去调整擦弦点,以便达到最佳状态和欲求效果。如:表现遥远或虚幻等意境时,可把弓子稍稍提起来(上移)调整擦弦点。在把位越高时,受琴筒阻碍,琴弦的弹性越小,音色及音量越不理想,更需要调整擦弦点,其目的在于左右手着力的协调性和发出 更好的音质。由于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的距离在不断改变,弓毛对琴弦的磨擦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故有可能弓根部分的发音浑浊刺耳,弓尖部分的发音轻飘暗淡。所以还要注意从内在的擦弦力度去加以控制,即根据弓毛擦弦点与持弓点距离的远近来随时调整弓毛的擦弦力度,擦弦点在向弓尖移动时,逐渐加重擦弦力度,在向弓根靠近时,逐渐减轻擦弦力度。这样,就使得每一拉弓或推弓的发音首尾一致、圆润饱满。 (3)运弓:拉弓时,右手手型成伸的状态,主动往外拉弓,然后小臂、大臂顺其自然跟着拉出。推弓时,右手手型成屈的状态,大臂主动收回,然后肘、小臂调整手腕、手跟着推回。弓子运行中必须做到平、直、匀三点,才能保证发音纯正、饱满。“平”:将弓子端平左右运行,避免拉弓时高,推弓时低的现象。做到擦弦点稳定,音色不变(慢长弓的换弓、换弦、短弓、顿弓、跳弓都必须保持在水平线上进行,只有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后,根据乐曲的需要在运弓中变化音色时才不受此限制)。“直”:运行中的弓子必须向右前方走一条相对稳定的直线,当然要保证绝对的直角是很难做到的,但尽量保持擦弦点的角度,直线运行的擦弦是弦线分段震动的最好效果,可以取得丰富的音色,但容易出狼音,这就有待于取得一些演奏经验后设法去克服。总之,弓子直线运行是保证运弓中音色不变的重要因素,除了音色表现的需要其它均不能随便突破这条“直”线。“匀”:弓子运行速度和力度的均匀,弓子对弦的压力不要太大,保持握弓的放松状态,使发音达到纯正、干净的效果,经过一段练习过度后,再进行内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