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精选10篇),仅供

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最近我认真品读,感触颇深,二十多年来,吴老师在小教战线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漫漫教学路上勤于思考,善于反思,不断挑战自我。她凭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博采众长,创立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趟出一条当代教师成功之路。她总结出的“吴正宪数学教学法”享誉国内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吴老师教育思想的核心。吴老师以优

秀教师人格的魅力、精湛的教艺以及独具感染力的语言,紧紧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也令我折服。这本书共分四部分,“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让我深切的感悟到一位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所在。

“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使我领悟到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

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大家眼中的吴

老师”是我从侧面感悟到吴老师的成功源于他的人格魅力,她用心去拥抱生活,她用爱去托起事业,她

用情去绘画风采。在“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中反复品读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生的感觉,一种向上的活力。因而忍不住心中萌动的情感,稍作整理与大家共勉。一、让我领略了“自主学习”的魅力。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在吴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她随时关注学生的发展,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吴老师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使学生们感受到鼓舞和激励。抽象的数学课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妙趣横生。二、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课的标准,我不敢妄自定论。通过听吴老师的课和报告,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

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

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独到的课堂设计综观吴老师的众多教学实录,可以看到,无论哪节课,学生们都一直处于兴奋

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她独到的教学设计。吴老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精益求精,不是“为追

求风格而风格”,而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在《旋转与平移》这

节课中,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悟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平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平移和旋转。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充满智慧的教学设计环节深深

地吸引学生,也吸引着无数的老师的目光。教学结束时,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老师,大家都没有一丝倦怠,反而有种“意犹末尽”的感觉,这正是吴老师教学设计艺术高潮迭起性的体现。另外,吴老师列举的课例——《千以内数的认识》的设计也独具匠心,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高潮迭起,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3、挥洒的教学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看了吴老师的实录课,让我感受最深

的就是她在课堂上那驾轻就熟的教学机智。吴老师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能随时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课一开始吴老师问:“大家说玩好还是上课好?”老师的本意是借学生说“玩”引出游乐场,但孩子却说:“上课好”。吴老师巧妙地一引:“我认为玩不错,上课好不好呢,你们需用心体会,40分钟后再告诉我,好吗?”话语不多,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这样灵感性的发挥创造,是课前备课在课堂上的随时延伸,是教师知识积累、各方面修养及激情瞬间的高度凝合。

初识吴正宪老师是在四年前,学校派我到外地培训学习,有幸聆听了她的一场学术报告和一堂数学课。当时让我惊叹、敬佩的不仅仅是吴老师所获得的荣誉和特级老师的称号,更是被她那亲切的话语、平易近人的态度、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回到学校后我通过网络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吴正宪老师的事情,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正巧,和同事在逛书店时看到《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想都没想就把它买下来了——因为这是一个让我仰慕已久、钦佩不已的小学数学名师。

怀着崇敬之情读完《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又近了一些,我再次领略到吴老师是如何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和老师的景仰的,掩卷之余,

我很希望能用笨拙之笔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内心感受。

全书共有四章,第一章吴老师系统地向我们介绍了,她是如何从一名普通的16岁少女成长为一名人人景仰的教育名家的历程。她曾经历了拜师学艺、苦练积累、艰辛探索科研之路……为我们展示了吴

老师“情”、“勤”“创”的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吴老师以亲身经历向我们

娓娓道来,让我感受、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为人师者的含义,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设计为我们展示了数学课堂的精彩魅力,让人受益匪浅。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初次踏上三尺讲台的我信心满满,每天忘我的工作,放学了还把班上的后进生叫到办公室辅导功课,每日超负荷的工作,但我从未觉得累。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自己的努力并没有换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个别学困生和我的距离反而越来越远,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和积极性了。我迷惑了,请教了很多老教师,也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书籍,我逐渐意识到老师的任务绝不单纯是课堂上知识的讲解、传授,更多的是应该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吴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在向学生大量灌输知识的同时,忘记了学生在想什么,学生喜欢做什么,

把成人的意识不折不扣地变成孩子们的行为,忽视了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充满感情、有着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这番话让我恍然大悟,一个只会让学生死做题目的老师怎会令他喜欢呢?他又怎会喜欢上

你的课呢?于是,我改变了以往的一些做法。课堂外,我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和他们一起晨跑、沐浴清晨的阳光,和他们一起为了运动会上的胜利而欢呼,和他们一起为同学举办生日party,冬天到了,和他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课堂上,我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孩子们的合作伙伴,我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起探索,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也会为取得的成绩欢呼雀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不仅仅把我当老师,更是把我当朋友、姐姐,他们喜欢上了我,更喜欢上我的数学课。李镇西老师曾说过:“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

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如今,我带的第一批学

生已经上高三了,他们每次给我打电话总会说这样的一句话:“老师,做你的学生好幸福!”我的身心也常常为学生的纯真和对老师这一职业的挚爱而感动着,觉得当老师真的很幸福!拜读了吴老师的书,则更加让我明白了老师的含义、教育的真谛。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的专业性、科学性、严谨性让很多学生感觉很枯燥、难懂,对其不感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果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俗话说:先入为主。第一印象会深深而长久地留在人们记忆里,不可磨灭。因此,让孩子们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显得格外重要。比如本学期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了一个数学典故—丢番图墓碑之谜。故事刚讲完,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他们觉得数学有趣极了。吴老师在书中也为我们描述了很多有趣、神奇的数学情境,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的知识时,我就采用

了吴老师设计的情境:请同学事先准备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并分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标在图上,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请老师猜一猜第三个角是多少度,每次问题的抛出,我都能对答如流,准确无误。同学们吃惊了,疑问由此产生了:“老师又没有看

见我做的三角形,为什么每次都能猜得这样准确呢?”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中,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规律。有的把三个角撕下来,重新拼在一起,有的用折纸的方法,有的用测量后再计算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方法,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有了这个结论,

学生们很快知道了我为什么总能猜对的秘密。接下来又是一次神奇的感受,“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0”,你能推导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百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同学们在发现规律的

过程上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神奇,这样的数学课堂有哪个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呢?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或感到惊奇,对数学有一种奇妙的感觉,还能不喜欢数学吗?在数学的王国里,有趣、神奇的事儿可多了呢!我精心采摘一朵朵趣事小花,奉献给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欣赏,和他们一起领略数学的有趣和神奇,使他们更加喜爱数学。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著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学。用吴正宪老师的话来说,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快八年了,在此期间,我一直努力、真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走进他们的心灵,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让孩子真正爱上数学、爱上我。

在满满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曾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放弃过追求……当我读到这句话时,不禁心中一颤。追求,一词在我心里打了一个重重的问号。我不禁自问,做

一名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职业还是一份追求。在我还没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吴老师的这番话帮我找到了方向。“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

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在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铭记自己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时时处处用心去感受职业的幸福,

就会把更多的热忱投入的教育中。教育是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这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熏陶。

全书从“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和学生一起走进教学乐园”、“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大家

眼中的吴老师”四个方面介绍自己与数学和教师的情缘。深入浅出,却给人很多思考的空间。我有以下

几点感受。

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全书自始至终,我都感觉到吴老师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现在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和推理,从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相信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钻研教材方面。教活教材,更教活知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还记录了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和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他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40分钟

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与付出。十几万字的心得体会和反思就是见证。

二、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其实,名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作为教师还应该学会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用行动去诠释自己的职业角色。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着吴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魅力。学习她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并在教育中寻找教师的快乐。为更高的教学目标努力。最后以这样几句话与大家共勉: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在漫漫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曾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没有放弃过

追求,……,每日超负荷的工作,我不在乎;每天辛勤的付出,我心甘情愿。……,教育科研理论的学

习使我跃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层面,我拜师学习,苦练内功,注重积累,……,在孩子们的眼里,我再

也不是那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而是一个充满情与爱,给予他们智慧和力量的“立体教师”,我感受着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和快乐”——吴正宪

看完第一部分“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感受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就被吴老师的执着深深感动了。

勤于笔耕,做教学有心人

吴老师16岁走上教师的三尺讲台,满怀激情地投入教育事业,她激动过也冲动过,彷徨过也迷茫过,但正是这样的不知所措与彷徨,使吴老师的内心凝聚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吴老师开始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于是她踏上拜师学习、艰辛探索、苦练积累、潜心科研、逐创特色的漫漫长路,这需要长足的毅力,更需要心中对教育事业的那份热忱与挚爱。

我对自己说,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头,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

随着书页一页页的翻去,我已随同吴老师走进了书的第二部分---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我被

吴老师对学生无私博大的爱和学生对吴老师崇敬欣赏的喜欢所深深吸引。

永葆童心,做孩子真诚的朋友

孩子是教学的主体和对象,我们的教学始终围绕着孩子进行,所以,教师要用心去感悟孩子们的敏感一丝变化,用情去激励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吴老师做到了,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他们。吴老师对学生真诚、至深的爱护,令我感动。

我对自己说,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用真心去抚爱孩子,用智慧去启迪孩子,用人格去感化孩子。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师,试图走进孩子的心灵,永葆那份童心,做孩子们真诚的朋友。

看到第三个部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内心已满是敬佩与景仰。

教学艺术,让数学课堂焕出生命活力

同样是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但吴老师的课却能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快乐地学习,不用感觉数学的枯燥无味,并且能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她用爱启迪学生,拨动思维的琴弦;她用爱诠释了“真实、有效、互动”的课堂魅力,她用爱将教育的境界无限扩大。

这不正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所追求的目标吗?

我对自己说,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学

生用不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新出现的数学概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数学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用教学艺术,让数学课堂焕出生命活力。

合上书本,我痴痴地想,我若是吴老师的学生,那才是一种享受……但这终究只能是痴想。我对自

己说,做不了吴老师的学生,我就试着成为吴老师的影子,让学生喜欢上我,更喜欢上我的数学课,我愿就这样一路领着孩子们走着、说着、笑着、欣赏着、品味着,同时也不断地思索着。

有幸真正领略到吴正宪老师的教育专著《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尽管在这之前对她的教学艺术和人生经历已经略知一二,但仍然觉得这本书常读常新、爱不释手。

让我惊叹的是她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

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其实,名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

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正是这份热爱,让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创造了唯美的课堂,让吴老师

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情。

一直以来,最让我钦佩的数学教师就是吴正宪老师。这学期,我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她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才能在教学中博览众采,有所成就。没有钻研、没有进取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吴老师首先钻研教材改革,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通过吴老师的讲授变得妙趣横生,简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这一切都是从读懂学生、走进孩子心灵开始的。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富有人情味的老师,能够学生做朋友,被学生喜爱。其次教师要努力研究教材教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体验数学有趣,发现数学神奇,感受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在学习中学会创造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

吴老师充分地尊重、信任学生是她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吴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一个教师不应该抹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设想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孩子是不可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的。

作为教师,没有对事业执著的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教学。用吴正宪老师的话来说,教师走进教室就像演员走进摄影棚,立刻进入角色,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之更好地接受教育。

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细心雕琢;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站在三尺讲台上引领学生泛舟学海,寻觅知识宝藏;只有热爱教育的人,才可以发掘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当我再一次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时,我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但是每一次读这本书时都有新的感触,她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

一、课堂教学的风采凸显出她无限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讲座是在7年前,刚毕业的时期,那时是在杭州的一个展示课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她用了她一生的教学生涯演绎了一堂让我们在每位在场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她把“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她利用、并创造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雪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对冰雪世界的向往,她平息批评指责的冲动。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冰雪世界尽情地玩耍,学生对她说:“老师,我们真的很喜欢您。”;她坚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制造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在体验成功后露出了

自信的笑脸。她新接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打造开学的第一课,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检

验金冠的故事吗?、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

1+2+3+……+99+100=?”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粘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数学。生动的故事,扣

人心弦的比赛,人人参与的游戏,象一个个美丽的陷井,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数学的思考中。为了她所爱的事业,她可谓使浑尽浑身解数,这些高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艺术,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最早认识吴正宪老师是在十年前,在淮海堂聆听她的一节展示课《平均数》,吴老师将拍球比赛引入课堂,引导孩子自拟队名,自创比赛规则,又在一次次矛盾冲突中激发起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当时觉得这个吴老师太厉害了!居然能带着孩子们玩一节课,数学课竟然还能这样上?不愧是特级!以后又陆续听了她执教的《找规律——搭配》、《认识方程》……越发折服于她高超的教学艺术,被她和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所打动。最近拜读了吴老师的著作《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我才算更近距离地走近她,了解她在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艰辛的探索与收获,感受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乐园的幸福与快乐,体会她令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智慧与用心。

一、积累与升华

在书的前半部分,吴老师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艰辛的探索、用心的积累和走上教科研所带来的升华。她拜师学习、发奋读书、勤于笔耕、科研兴教,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她说:"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十分

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我觉得这段

话说得特别好,就像是对我说的,比照一下,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会有一些体会和思考,我们组在早自习的时段常常进行课前的研讨,有时候上完课,我也会把课上发生的趣事、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和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与组内老师分享,但这些体会或感悟往往稍纵即逝,因为我没有养成及时记录、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说我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为懒于动笔,有些当时很清晰的想法,日后需要作为素材记下来的时候却模糊一片了。其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是一些小现象、小问题、小故事,如果我们能多关注小现象、多研究小策略、多积累小故事,做教学的有心人,那么我们的思想和教学行为终有一天会得到升华。

二、理解与尊重

吴老师的数学课很精彩,除了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外,更打动我的是她对孩子们的理解与尊重。在她的课上,看不到对学生的否定,更没有批评,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她总是那么善于引导学生争论,让孩子们在相互争论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她总是善于为学生的心灵碰撞搭桥,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孩子更多

自由和发展的机会。书中说道:"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

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新出现的数学概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数学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而且吴老师还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进行了修改,她认为:"成功亦是成功之母。"的确,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会带给孩子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获得成功后,因成功

而酿造的自信心对其新成绩的取得又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对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宽容的、有爱心的老师,尊重和理解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别是最近复习期间,难免有焦躁的不良情绪,我要努力调整心态,真诚地和孩子们手牵手迎接挑战,度过难关。

三、简单与适合

数学学科抽象、严谨、枯燥的特点加上课堂上教师过高的要求使得很多孩子对数学望而生畏,要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就要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吴老师在书中说:"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适应孩子

的学习,而不应强求孩子去适应数学。"要适合孩子,就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熟悉,就要把

数学知识和孩子们的生活进行联系,让孩子们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具体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经历数学。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还比较好。在备课时,我总是会先分析学情:在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以前,孩子们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计怎样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是否易于学生理解?为了使数学变得更容易、更有趣,我会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加入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新的元素。比如: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我借助课件带领孩子们到游乐园参观,请学生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呈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观缆车、旋转木马、激流勇进、弹射塔……孩子们大多去过游乐场,都熟悉这些游乐项目,一个个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表演完毕,我请孩子们按这些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从而直观感受了游乐园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上是我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粗浅的几点体会,当然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吴老师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一直激励着我,"积好在心,久而化之",我也会越来越好的!

当我在书店看到《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时,我如获至宝,我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

一,感受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吴老师16岁走上讲台,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全身心的投入,勤勤恳恳的工作,以为这样

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但教师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的,包括象吴老师这样的全国特级教师。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课堂上孩子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当时的吴老师不知所措。但是,很快内心凝聚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她探索一条

新的教学之路。开始拜师学习、苦练内功、不断积累……功夫不负有心人,吴老师成功了,她的课堂教学、她的教学理念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二、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乐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全书自始至终,我都感觉到吴老师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处处以学生为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迫切需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吴老师指出:过去的教学更多注重的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课堂上要么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要么是学生在老

师的指令下演示操作,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自由地探索、发现、创造。现在数学课程改革,很强调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做数学,应该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和推理,从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看到这里,我想我平时在课堂上是不是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下满怀信心地参加数学教学实验活动,使孩子们的思维闪烁出创造的火花。正象吴老师所说的: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

另外,吴老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的态度,也让我深有感受。她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与孩子产生共鸣。例如:有一次,教学“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是这样的: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师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位学生这样列式:12×3+4。在交流中,大家意识到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与运算顺序不符。于是提出了“小括号”。大家都觉得小括号“了不起”。可偏偏王

同学不同意。他是个个性极强的学生。他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没有小括号的存在,照样可以解决这

个问题。”他这么列式:12×4+12×3。虽然老师说“希望能够接受这个可爱的小括号”,但王同学仍小声嘀咕着: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学生情感上不乐意接受小括号怎么办?我们看看吴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吴老师非常在意,灵机一动,提了一个新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他有

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书送给了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要解

决这个问题,是一定要用到小括号的。王同学认识到这一点后,不好意思的说了句“小括号挺好的”。吴老师对一个小细节这么关注,不正能体现她对学生的关爱吗?

三、大家眼中的吴老师

无论是张梅玲教授还是拜吴正宪老师为师的小学教师们,从他们的言谈中我不难感觉到,同样是数学老师教给小学生数学知识,吴老师的课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且能让学生真正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正是我们所有小学数学老师所追求的目标吗?

吴老师每个教学的细节,都有她与学生情感的交融。难怪,不仅孩子们喜欢吴老师的课,成千上万的小学数学老师也喜欢听吴老师讲课。我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吴老师的教学魅力!

最近,又一次捧起了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

版块,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尽管在这之前对她的教学艺术和人生经历已经略知一二,但仍然觉得这本书常读常新、爱不释手。

反思起来,我之所以爱读这本书,可能有这样的三个原因:首先,让我惊叹的是她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

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其次,让我仰慕的是吴正宪老师的成功。多本书籍出版,教改文章常见于教育教学报刊上;不断应邀讲学、作报告,每场报告都引起强烈反响;曾登上国际数学研讨会的讲台宣读论文……这些成就都是教师的最高荣誉,其中任何一点都让我钦佩。最后,让

我深思的是吴正宪的经历。她从名师到教研员,多年如一日地躬身而行,工作仅仅十年就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她16岁就开始教书,仅仅中学毕业,更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通过自己默默地耕耘,虚心地讨教,才换来了今天的丰硕的成果。她的经历激发了我,使我产生了奋斗的激情。

吴正宪的成长经历,启迪了我关于名师的成长条件思考,下面总结以下几点:

一、热爱是前提

吴正宪在多年前的一篇日记中写到:“我懂得,竭诚为社会工作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我会将自己

全部的光和热奉献给我所热爱的事业和生活。”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吴正宪历尽角色、地位

的多重转变,始终不移地按照自己做人、为师的准则去生活。其实,名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

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正是这份热爱,让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创造了唯美的课堂,让吴老师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

得成功的体验。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二、实践是基础

所有优秀教师的成功,无一例外地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吴正宪曾这样说,“在漫漫教学生

涯的长河中,我曾经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没有放弃过追求。在三

十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她有多年的教研、科研实践经验,80年代初期,教育界片面追求升学率形成“大潮”,“题海战术”到处可见,作业堆积如山,学生负担很重,严重地影响了身心健康。面对这种现状,吴正宪经过认真思考,决心努力探索一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她开始了“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的

教学实验。她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方法、百折不挠的工作毅力,大胆改革实践。她从教材到教法,从学法到考法,进行了整体性教改实验。她不增加课时、不上早晚自习,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一年参加了全区小学毕业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应届毕业生的成绩。她辅导的学生,连续多年累计30多名学生在区、市级数学竞赛中获

得优异成绩,曾有3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她有丰富的教研实践经验,为了提高教研工作质量,优质为基层服务,她做了大量工作。她创造了多种教研活动形式,还亲自为老师们上研究课,她的教研活动深受教师们的欢迎,老师们称她是实践型、研究型、学者型、服务型的教研员。正是这些实践,成就了她的理想,人们都说,在学校,吴正宪是一个受学生和家长喜爱的教师;在教研室吴正宪是一个受学校和教师们欢迎的教研员。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植根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三、学习是保证

大量的阅读,勤奋的学习,为成就今天的一代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打下了厚重的伏笔。1970年7月,未满16周岁的吴正宪从北京108中学初中毕业。在学校就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吴正宪,因为班主任老师的全力推荐,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为了弥补自己学历低的不足,尽早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小小年纪的吴正宪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头,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当时《人民教育》发表的329道小学教师自测题,她只用几个晚上便全

部完成了。她还精心整理了《小题库》、《难题辨析》、《思维训练》、《趣味数学》、《教海拾贝》等二十余本学习笔记。就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接下来,她师从特级教

师刘梦湘、马芯兰,开始了对数学教学本质的探究,攻下了第二关——教法关。更为重要的是,她阅

读了大量书籍,从日本山内光哉教授编著的《学习与教育心理学》、林崇德先生编著的《智力发展与教学学习》,到巴班斯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完成了

第三关——学生关。多年来,吴正宪几十年如一日,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

学习,正是这些,为她提高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四、反思是关键

吴正宪在顽强、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反思,通过思考,她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很欣赏吴老师有关思考的论述,她说“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

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她还说“在众多学术研究成果面前,在繁杂的教育信息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汲取过滤。学习百家之长,博众家之采,结合自己实际创出特色”。这就是名师的反思,既要勤思、还要具有理性的批判精神,做到善思。人类

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批判史,在批判中否定,在批判中更新,在批判中进步。作为教师思想的引领者—

—名师,固然要继承和借鉴,但更要突破自己的思维惯性,不唯书,不唯上,也不满足于别人已得的结论,敢于、善于怀疑和批判,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综合、归纳,以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就要做一部时时处于反思状态的发动机,成就自己,启发别人,这就是名师的价值。

人们常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想任何老师都不想在教学中只做一名匆匆的过客,任何一名教研员都不希望本区域的教师甘于平凡,掩卷而思,我想对自己说,也想对教师说:请为热爱工作的火焰加柴,请对你工作的环境心存感激,因为是它造就了你或即将造就你;请为教学实践辛勤付出,请你珍惜每节课、每次活动,因为它是你事业的出发点也是目的地所在;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你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请为反思喝彩,请你永远不要无视属于你的思考的权利,因为教育的真谛是发展与生成,没有可以再现的同一课堂,没有可以重复的生命历程,没有可以简单模仿的一招一式,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风格,才能缔造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成就自己的辉煌。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篇一:读吴正宪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XX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 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

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精神不能复制,思维不克隆,智慧不能填充,只有爱的光芒投射下,才会有精神的挺拔,心智的生长,生命的成全。 生命离不开爱,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的真谛。爱的教育并不是挂在嘴上,也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爱不仅是微笑,更是一种教育心态;爱是对个体健康的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1 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吴正宪老师的讲座,再一次感受了她那温柔、清新的语言,感受了她非凡的教学魅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吴老师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老师来说,对于学生的热爱与生命的尊重。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做好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将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工作重心来对待。优质的数学课堂不光注重学术的严谨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应该能够让数学课体现出“数学味”来。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具体事例,贴近学生生活,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俯下身子备课,钻进孩子脑子里想问题,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退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去想问题。争取打造有效的、合理的、生动课堂。课堂上还要注重把握智慧的生成、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巧妙利用课堂上生成的意外作为教学资源,及时组织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操作中获得,在实验中感悟,在交流中学习,使学生最大程度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知识丰富,人格高尚的人。我们都应该力求做到教会知识、培养技能,同时能教出品位、教出境界。数学是一门科学,必须求真与踏实,让“真实、踏实、诚实”的教育思想伴随着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蕴藏在我们的每一堂课,让知识巩固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 学习吴正宪心得体会2 过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理念,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尤其是吴正宪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精湛的教学理论是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老师也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的老师。人们常说:“你想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备好一桶水,甚至要准备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从吴正宪老师的教学专著中吸取了许多教育教学营养,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我的教学理论层次。同时,我也积极地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搜集一些全国名师的教学课堂视频,学习他们的教学艺术。在日积月累中,我的教学方法、教育观念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 一位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教师节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界名师辈出,名家荟萃。而其中,我最为崇拜的莫过于吴正宪老师,作为一位特级教师,她从女性教师的角度生动细腻的讲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寒假,在百度了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并且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尊重、获得自信。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最令我羡慕、向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和那些热情的鼓励。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慢慢萦绕着的是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无尽可能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完整材料).docx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第1篇)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共读一套书活动 杨柳青第一小学赵晓玲 我们教授孩子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给学生一种策略、一种思想、一种能力,而这些的获得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以及学习技巧方法。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直观化的感受知识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讲授《梯形的面积》这一课中,吴老师让学生把陌生的、复杂的问题转化成为已知的、熟悉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途径让学生去探寻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在交流、动手操作中升华出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到转化的思想。我想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传递了知识,更是把转化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印在了孩子的脑海中,我想这才是数学课堂的魅力吧。 当我们还在埋怨为什么这么简单的知识学生就是学不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成人化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面前,非要孩子理解明白,是不是我们走错了方向,而不是孩子们的“笨”。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数学,让孩子们轻轻松松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快快乐乐、恋恋不舍的结束一堂课,这才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数学课堂吧! 让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所闻、所见、所知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里尽情绽放自我吧。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第2篇)

有一种善良叫“理解”有一种善良叫“尊重”有一种善良叫“博爱” 在我们实践的教育经验中会发现学生善良的心很容易被老师,成人的感染,但伤害也许发生在不经意间,可能一句话,可能一个举动,也可能一个眼神。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让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感动学生、影响学生的前程与发展。让我们在学生失败的时候送上一个温暖的眼神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他们成功的时候送上一句温馨的祝福,在他们痛苦的时候送上一个关怀的拥抱,在他们有困难思维时候伸出一双温暖的手…….这些都是小事,但为人师者应“不以善小而不为”。愿我们都能为善良的使者,为孩子送去知识的同时播撒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发芽、开花! 热爱数学是教育的智慧源泉 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数学和蔼亲切,数学生动活泼,数学耐人寻味,数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周期现象的特写;孙行者,者行孙,孙悟空的名字便成了排列组合;“曹冲称象”触摸到了等量代换的脉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展现着极限的定义;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成就了游乐场里的翻滚过山车…… 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决定了学习数学和研究数学必然需要智慧,需要思考。而数学教育的任务正是教育者要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演绎成学生感兴趣的、可以接受的,又不失数学本质和数

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

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实用9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有幸在偶然的机会下,听了一次吴老师的数学课,顿时被吴老师的讲课风格深深的吸引了,后来便在网上搜了许多吴老师的上课视频,每节数学课都是风趣幽默,笑声连连,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实践中就学会了数学,我想这就是专家讲课的特别之处吧。读了这本《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更是让我感受颇深。 吴老师书中的许多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都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辑是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第二辑是真心与儿童做朋友,第三辑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四辑是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辑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其实每次听吴老师的课,就像一个大朋友带着一群小朋友在玩游戏,吴老师是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在课堂上用真情交流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听吴老师的课你总会听到她真诚赞美孩子的声音,“老师为你精彩的发言鼓掌!”“你的方法既简单又巧妙,向你们学习!”“你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意!”“你们的发现很伟大,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吴老师就这样一次次的鼓励着孩子们,孩子们在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中,一次次体验到了数学课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孩子们都是想要表扬和鼓励的,发自内心的去赞扬和鼓励我们的孩子吧,用真情去唤起学生成长的力量。 第三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感受颇深,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迫不及待想把自己知道的都直接传授给孩子们,忽略了孩子们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有学习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读起来那样亲切,又感觉那样实用。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现将自己的点滴读书体会叙述如下: 首先,使我感受颇深的是吴老师对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然后她开始有计划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白天听讲座,晚上记心得。还学习了各种教育理论,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不论工作多忙,吴老师年年有目标,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 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 今天读完《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我心中是无限感慨且久久不能平息的。与其说这本书是吴正宪老师给年轻教师的建议,倒不如说是吴老师用自己从教四十余年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以文字为载体,以爱为名,传递给我们所有走在教育之路上的“追梦人”。吴老师高尚的师德、深厚的知识底蕴、优雅的数学课堂以及她几十年如一日对数学教学事业的孜孜追求,都深深感染我在这本书中,吴老师用四个部分来向教师朋友们诉说着三个字——爱、勤、创。 爱——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因为“爱是教育最美的语言”,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 勤——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勤”: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教育者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反思。同时,面对动态变化的教材、学生、课堂,教育者又应该是一个思考者,让自己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变化,在变化中积累成长智慧。最后,教育者还应该善于记录下自己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点滴的体会都是智慧的积累。只有善于耕耘,教育之路上才能铺砌成功的砖块。 创——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吴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着什么是创造。她说过“课堂是师生情感共鸣、思维共振、智慧共生的舞台,做‘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体的立体教师,创造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是我一直的追求。”我们也应该向吴老师学习,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用心灵感染心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 合上书本,我仍然细细回味,从一个16岁就踏上三尺讲台的小女生,到如今成为数学教学的大师,若不是有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对课堂的痴迷,怎么能够在教育生涯上越走越远呢?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1 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再次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需要从很多方面修炼,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词:爱心、勤奋、创新。 做教师要有爱心,要爱教育事业,要爱每个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爱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给自己带来无比的快乐;爱学生,才能体会到教育中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心地爱事业、爱身边的每个学生,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阳光灿烂。今年带毕业班,毕业班的孩子学习压力大,面对小升初的竞争孩子们在情绪上波动也很大,有时亢奋,有时低落,相对来说也很敏感,这个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我常常与他们谈心聊天,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各方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他们帮助,也帮他们宽心。正是这种友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班的孩子能够更心平气和地面对学习的困难和压力,班集体也始终笼罩在和谐的氛围中。 作为教师,还要讲勤奋,首先勤于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其次,在教学中要勤于思考,因为学生、教材是变化的,课堂是动态的,勤于反思是教师不断向上前进的阶梯。 “创新”――创就是做好教育的工作目标。教师在创造过程中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把“空间”留给学生去探索、思考。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吴正宪老师有很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如:体验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听懂了,才会喜欢、把数学变的容易些、满腔热情的保护“火种”。吴老师从趣、奇、用、美、喜欢、容易等多个方面为我们介绍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的方法策略,值得我们进行尝试和探索。 这是一本值得教师阅读的好书,向吴老师学习,满怀激情和憧憬追逐教育梦想。我将会在教育之路上慢慢地寻找自己教学中的幸福,行动吧!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的读后感2 有幸在偶然的机会下,听了一次吴老师的数学课,顿时被吴老师的讲课风格深深的吸引了,后来便在网上搜了许多吴老师的上课视频,每节数学课都是风趣幽默,笑声连连,孩子们在游戏中在实践中就学会了数学,我想这就是专家讲课的特别之处吧。读了这本《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更是让我感受颇深。

关于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关于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 一直以来,最让我钦佩的数学教师就是吴正宪老师。寒假期间,我再次拜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对吴老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吴老师在书中用简明的语言,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将她一路走来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书写着吴正宪老师成长的点点滴滴,显示着她独特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一本记录着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教学的精彩例题、案例集锦,读起来是那样的亲切,回味起来是那么的有趣,又感觉对我是那样的实用。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吴老师在初为人师的日子里,怀着做一个优秀教师的愿望,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以为这样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但是教师的职业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当她发现了一位小学6年级的学生写的孩子厌恶学习,渴望美好童年的心境的时候;当她发现自己讲的眉飞色舞,而孩子一个个呆滞的目光的时候……吴老师的内心凝聚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她开始沉思:只图提高分数,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吴正宪的心头凝结,她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2、拜师访友,积极探索教育的真谛。 吴老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是从拜师学习开始起步的,首先她虚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有感

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有感 最近阅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书中以“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育观”、“走进课堂”几个版块,将她的思索和心声娓娓道来。吴正宪的成长经历,启迪了我关于教师的成长条件思考: 一、热爱 吴正宪说:“我一上讲台,就融入了学生世界,全身心地投入数学教学之中,其他一切便都忘记了。只有教数学的人被数学的魅力打动了,学习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所深深吸引。”正是这份热爱,让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创造了唯美的课堂,让吴老师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 二、实践 吴正宪曾这样说,“在漫漫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曾经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没有放弃过追求。在三十年的教育教学之路上,我一直在全身心地投入和探索着,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她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方法、百折不挠的工作毅力,大胆改革实践。她从教材到教法,从学法到考法,进行了整体性教改实验。她不增加课时、不上早晚自习,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五、六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并提前

一年参加了全区小学毕业考试,平均成绩高于应届毕业生的成绩。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植根于多年的教学实践。 三、学习 她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与教育心理学》、《智力发展与教学学习》、《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多年来,吴正宪几十年如一日,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正是这些,为她提高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四、反思 吴正宪说“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作为教师思想的引领者———名师,固然要继承和借鉴,但更要突破自己的思维惯性,不唯书,不唯上,也不满足于别人已得的结论,敢于、善于怀疑和批判,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分析、综合、归纳,以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Don't be so sensitive, and don't be so soft-hearted. People who are too sensitive and too soft-hearted will definitely have an unhappy life. You will have to think about it all day if someone else says anything.简单易用 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1 一位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教师节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界名师辈出,名家荟萃。而其中,我最为崇拜的莫过于吴正宪老师,作为一位特级教师,她从女性教师的角度生动细腻的讲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寒假,在百度了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并且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尊重、获得自信。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最令我羡慕、向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和那些热情的鼓励。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

着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慢慢萦绕着的是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无尽可能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学生拥有着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才是最珍贵的。 三、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成功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他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他们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吴老师深深明白这一点,她在教学中最为注重的便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不禁为这位睿智的老师拍手叫绝,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孩子们来说,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 看完一本名篇之后,想来您有许多能够共享的物品,这时候最重要的阅读感想不要忘记了哦。想来很多人都是在为要怎么写好阅读感想而苦恼吧,下列是我梳理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通用性3篇),期待可以协助到大伙儿。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阅读感想1 在满满的课堂教学职业生涯的江河中,我曾踌躇过,迟疑过,茫然过,可是我自始至终沒有舍弃过勤奋,舍弃过追求完美……当读了到他们时,禁不住心里一颤。追求完美,一词在我心里打过一个沉沉的疑问。我禁不住扪心自问,做一名老师,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岗位或是一份追求完美。在我还没有想清晰这个问题的回答时,吴老师的一席话帮我找到了方位。“老师工作中就是我生命中的关键历经。我还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获得。我获得了小朋友们的那一份真心实意与期盼;获得了老师们的那一份激情与希望;获得了社会发展的认同与重视。另外因为我在探寻文化教育教育改革的路面上,获得了本身成长阶段中的取得成功和开心,完成了本人生命价值与教师生命价值的和睦统一。”作为一名老师,時刻牢记自身肩膀立德树人的义务,时时刻刻用心听岗位的幸福快乐,便会把大量的热情资金投入的文化教育中。教育是长期性的工作,老师的工作中必须踏踏实实的心态,一本本的工作,一句句的语句,这个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陶冶。 本书从“在探寻数学课教育改革之道上”、“和学员一起走入课堂教学游乐园”、“让教学课堂活力四射”和“大伙儿眼里的吴老师”四个层面自我介绍与数学课和老师的姻缘。从入门到精通,却给人许多思索的室内空间。是我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一、为学员给予高品质的数学教育 本书从始至终,我还觉得到吴老师积极主动投身小学生数学教学课堂的探寻实践活动,随处以学员为管理中心。如今数学课程改革创新规定在丰富多彩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小孩积极地去观查、试验、实际操作、猜想、认证和逻辑推理,进而发觉规律性获得专业知识。坚信聪慧就在小朋友们的手里。做为骨干教师,更应当把大量的活力和時间放到刻苦钻研教材内容层面。教活教材内容,更教活专业知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还纪录了吴老师教育科研成长过程和数学教学精彩纷呈练习题锦集。要我惊讶的是吴正宪的课堂教学造型艺术,他在课堂上,不但是用数学课的最高境界来拨亮小朋友们的内心,也是用自身的善心真心来感柒小孩,用自身人格特质的风采来营造小孩。40分钟的数学教学,像磁铁把每一个小孩的心牢牢地地吸在一起,把比较有限的课堂教学变成每个人参加、各个思索的无限空间。吴老师的成长过程也告知大家,要变成一个优秀老师,最先在于他对基础教育、对教过课程的喜爱与投入。十几万字的体会心得和思考便是印证。 二、体会教师的幸福快乐 实际上,优秀教师和全部老师一样,都担负着艰难、繁杂的工作目标,所不一样的是她们可以保证苦中有欢。她们简直“累,并开心着”,感受着一种崇高

教师《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教师《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 后感 在满满教学生涯的长河中,我曾彷徨过,犹豫过,迷茫过, 但是我始终没有放弃过努力,放弃过追求……当我读到这句话时,不禁心中一颤。追求,一词在我心里打了一个重重的问号。我不 禁自问,做一名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职业还是一份追求。在 我还没想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吴老师的这番话帮我找到了方向。“教师工作是我生命中的重要经历。我在年复一年、日复一 日地收获。我收获了孩子们的那份真诚与渴望;收获了老师们的 那份热情与期待;收获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同时我也在探索教 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和快乐,实 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作为一名 教师,时刻铭记自己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时时处处用心去感受 职业的幸福,就会把更多的热忱投入的教育中。教育是长期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 话语,这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熏陶。 全书从“在探索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和学生一起走进 教学乐园”、“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大家眼中的吴老师” 四个方面介绍自己与数学和教师的情缘。深入浅出,却给人很多 思考的空间。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全书自始至终,我都感觉到吴老师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处处以学生为中心。现在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主动地去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和推理,从而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相信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作为青年教师,更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钻研教材方面。教活教材,更教活知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还记录了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和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他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石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取决于他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与付出。十几万字的心得体会和反思就是见证。 二、感受教师职业的幸福 其实,名师和所有教师一样,都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他们能够做到苦中有乐。他们真是“累,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当然,作为教师还应该学会如何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用行动去诠释自己的职业角色。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五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五篇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一 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把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王宫,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彻底摆脱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其证明,以及例题、习题的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吴正宪教师第一次教数学,用一个假期就把全套12册教材几乎全部做了一遍,还查阅了大量参考资料。这样大的决心和用功,有多少教师能做到? 不只是吴教师的数学课能让人激情澎湃,读她的书同样让我感到她是一个那么富有激情和热爱数学教育的教师,连带地我也更喜欢数学教师这个职业。从书中了解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和教育思考,能学到很多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充满感情的写法更易于为一线教师所喜欢和学习。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二 35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不止一次地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当时紧张、疲劳、竞争、无情的气氛笼罩着校园,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们,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已使孩子们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孩子们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们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也有一些禀性顺从的孩子们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好以自己软弱的身躯和无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当我在书店看到《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时,我如获至宝,我仔细地阅读了这本书。 一,感觉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 吴老师 16 岁走上讲台,怀着做一名优异教师的愿望,全身心的投入,勤勤恳恳的工作,以为这样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但教师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的,包括象吴老师这样的全国特级教师。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讲堂上孩子学生变得越来越麻痹,眼光有些呆板,语言有些困穷,思维有些滞后当时的吴老师不知所措。可是,很快内心凝聚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促进她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开始拜师学习、苦练内功、不断积累功夫不负居心人,吴老师成功了,她的讲堂教学、她的教学理念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二、和学生一同走进数学乐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全书从头至尾,我都感觉到吴老师积极投身于小学数学讲堂教学的探索实践,处处以学生为中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急迫需要既会动脑,又会着手的人才。吴老师指出:过去的教学更多着重的是教师“教”的过程,而忽略学生“学”的过程,讲堂上要么是教师演示,学生察看,要么是学生在老师的指令下演示操作,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

式,让孩子们在数学讲堂上自由地探索、发现、创造。现在数学课程 改革,很强调让孩子们亲自着手做数学,应该在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中让孩子主动地去察看、实验、操作、猜测、考证和推理,进而发现 规律获取知识。看到这里,我想我平时在讲堂上是不是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和睦宽松的环境下满怀信心地参加 数学教学实验活动,使孩子们的思维闪烁出创造的火花。正象吴老师所说的: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 此外,吴老师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喜欢数学的态度,也让我深有感觉。她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与孩子产生共鸣。比如:有一次,教学“带小括号的计算”。问题是这样的:李师傅上午工作 4 小时,下午工作 3 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 个零件。李师傅一天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一位学生这样列式:12×3+4。在沟通中,大家意识到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与运算次序不符。于是提出了“小括号”。大家都觉得小括号“了不起” 。可偏偏王同学不同意。他是个个性极强的学生。他站起来义正词严地说:“没有小括号的存在,仍旧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他这么列式: 12×4+12×3。虽然老师说“希望能够接受这个可爱的小括号”,但王同学仍小声嘀咕着: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学生情感上不乐意接受小括号怎么办?我们看看吴老师是怎么办理的,吴老师特别在意,灵光一闪,提了一个新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他有 92 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 32 本后,把剩下的书送给了 5 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要解决这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第一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我的成长之路 一、傻孩子,长大了 二、父亲给了我什么 三、生活的磨难是成长的加速器 四、“残渣余孽”也到过中南海 五、“站起来”的感悟 六、只争朝夕,用心实践,努力创新 七、永远的角色我的教育观 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数学教育的认识 二、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教育的认识 四、数学主题阅读的设计 ――学生自学斐波那契数列案例 五、常规教学中应用设计――基本不等式的教学 六、引发学生创造的教学设计点滴社会反响 一、搏击中,你的天空最美 二、给你数学的美丽天空 ――记北京大学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中国教育报》记者 三、数学可亲育人无痕 三、作为一名成长中的教师,我对青年教师成长的认识――记北大附中教师张思明《中国教育报》 四、从数学建模到课题学习 ――激发学生走向创造的想法和做法 五、尊重是前提,“四性”是要素,学科是特色――我做教育的感悟 六、用心做教育 ――我想对自己和大家说的话走进课堂 一、课堂中的数学应用与建模――磁带问题的案例与说明

二、结合立体几何数学应用 ――“电视塔问题”课堂实录摘要 三、课堂内的数学实验 ――粮食堆的测量问题课堂实录摘要 四、教学生创造教学生应用――张思明老师教学风格浅析五、一位中学教育家的教育生活 ――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张思明《中小学管理》杂志记者 六、责任和动力 ――在“张思明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七、一点见识 ――在“张思明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首都师范大学 八、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得到真正发展 ――对张思明教育教学艺术的理性剖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第二篇: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怀着崇敬之情读完《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 一、因为爱,她走上科研路。 1954年出生的她,在那个特殊岁月没能实现儿时的大学梦想。年仅16岁的她踏上了讲台。打小不甘平庸的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可是,当她面对表情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越来越呆滞的学生时,她开始拷问自己:难道要永远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出于良知与责任,她走上了教改之路……。读完她的成长之路,我非常惭愧。比照过去的自己,除了勤恳地工作,对学生是“恨铁不成钢,爱你没商量。”我有关注过学生的喜忧吗?以考试成绩衡量工作的优劣得失,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直到新课程的出现。面对孩子的痛苦,吴老师的自责与痛心,都缘于她对孩子的深爱。寻找快乐课堂、“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她的初衷,今天写进了的数学新课程标准,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第一篇:《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编写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它使我深深知道了小学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且辛苦\普通而平凡。而当你真正走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你用整个心灵去拥有她的时候,才领悟到教师工作博深而丰富的内涵。“一切为了孩子”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应该是教师多年来努力追求的目标;“把小学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应成为教师平日工作中自觉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如何去做呢?我认为教师要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从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验问题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要经常提供给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而在《我与小学数学》一书中看到:应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线。为此,我丛书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自己尝试应用。 [1] 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明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学习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力。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大家随时可以发问。对提问的学生给与表扬鼓励,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堂上还经常开展学习竟赛“最佳问题奖、最佳发言人”的评比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