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网瘾少年治愈案例分享

网瘾少年-网瘾少年治愈案例分享
网瘾少年-网瘾少年治愈案例分享

网瘾少年-网瘾少年治愈案例分享

两年来,咨询室中来了越来越多的“迷离一族”。他们或表情木讷,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近似抓狂,不但不肯与我过多交流,甚至有种莫名的仇视和敌意!每每看到他们迷离而冷漠的表情,心中总会涌上一丝忧虑,来到心灵咨询室的网瘾孩子,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千千万万的青少年身陷网瘾泥淖之中!

最近治疗了一个网瘾成性的少年小华,希望将其案例与大家分享探讨,以期与整个社会携手共同帮助更多的网瘾少年。那天小华是由妈妈带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的,来到这里,小华根本不愿对我多加理睬,对我的提问,也是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只是在那不安的绕着自己的手指头。小华的母亲哭着对我说,小华之所以会网瘾成性,可能与家庭关联很大。在小华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吵架,甚至大大出手,后来在他刚上小学时,爸爸妈妈终于分手离婚,他也就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从那开始,小华性格变得极为内向,很少与妈妈交流,也从不带同学回家来玩!而妈妈又望子成龙心切,逼着他努力学习!刚开始孩子的成绩还不错,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小华迷上了网络游戏,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眼看着初三中

考在即,他的功课却一落千丈,整天于网络中享受着快乐!

由于自己工作很忙,平时很少陪着儿子,所以在钱的方面妈妈对小华比较放任,可没想到,小华却没有拿这些钱买吃的,或者学习用品,反而都花在了上网上,而且老师多次打电话反映孩子有逃学现象。后来为了杜绝小华上网吧,妈妈无奈间,给孩子买了台电脑,可谁知每每深夜总能看到儿子孩子房间里打游戏。

直到一天,小华的电脑坏了,他自己修不好。借着这个时机,妈妈就串通了修电脑的师傅,故意不给他修好,她想让小华离开电脑一段时间。可是只见小华拿着自己的一把木头剑到处乱戳,床单、衣服都被戳了很多个窟窿。最终又歇斯底里的向妈妈咆哮:“我受不了了,电脑再修不好,我就打死你!”小华的妈妈见到儿子如此面目可憎的表情,大惊失色,不得不拉着儿子前来咨询。讲完之后,小华的妈妈已泣不成声,可小华却毫无表情,没有一点劝慰和悔意!

听完小华妈妈的讲述,我对小华网瘾成性已有结论:父爱的缺失,对一个男孩来说,缺少了重要时期效仿的榜样对象,心灵创伤会很大。而此时的妈妈,也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长期不能照顾孩子,孩子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和不

安感!

而此时妈妈也没能对一个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加以正确的心理和性知识的正确引导,反而对孩子学业逼的很紧,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反感,甚至对妈妈产生了愤恨的不良情绪。

现实的压力和孤独,让小华倍感无助、挫败和恐惧,而他又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而那些很多涉及暴力和色情的网络游戏,也就是我们专家常称的“电子海洛因”便成为了小华宣泄情绪,获得成功体验的东西。

鉴于小华的网瘾很深,我采取了多种治疗方面并用的方式,首先通过亲切交谈,消除小华的敌意,并乐意配合我的治疗。然后,让小华将上网的好处和坏处分别列在一张对称的纸上,按程度轻重排好顺序,每天做思想斗争10-15次,每次4-10分钟,尤其是在瘾发时。也可以将好处和坏处分别贴在显眼的地方,如电脑上、卧室里、门上。每天多时段内默念或大声对自己念上网的坏处,战胜自己关于上网不合理的观念。

此外,我为小华制定了一个课外活动执行表,让他在其

他活动中寻找快乐,比如听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去运动场跑步、打球,做些除了上网以外的业余活动。

为了做好监督工作,我和他的妈妈及老师做了经常性的沟通,几个人建起了有效的监控系统,控制他的作息时间,如果他能按计划执行,我们会给予奖励。做不到时则给以惩罚。

为了消除他网瘾发作时出现的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等不良情绪,我又教给他一些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以此稳定他的情绪,振作他的精神。

历经四个多月的缜密规划治疗之后,如今的小华对网络的依赖性已明显降低,而且已经开始敞开心扉与妈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虽然偶尔也会烦躁不安,无所适从,但通过转移视线的方法,他已能做到有效的自控!

文章来源:中国网瘾心理研究中心(免费咨询青少年问题,就上心理100)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青少年网瘾问题个案研究案例 一、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社会、家庭带来影响,特别是青少年对于网络成瘾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各界社会人士关注的焦点,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互联网,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由于身体、心智尚不完全成熟,面对网络世界的新事物、新景象,很容易分辨不清,把持不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以致容易沉迷其中。有些青少年甚至产生了“网瘾”、“网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业、生活和工作,妨碍了健康人格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巨大伤害。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网瘾个案的研究找出网瘾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网瘾个案描述 案例一:某初三男生 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不错,只是性格内向。从初一开始玩电脑。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并没有十分在意孩子玩电脑这件事。等到有一天,孩子向父母宣布不去上学了,父母才感到问题的严重。孩子说自己对现行的教育制度忍无可忍,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不管父母怎么劝说,从那一刻起,孩子表现出所有网瘾孩子的特点:第一,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而且大部分是晚上。第二,不管父母采取什么措施都阻挡不了孩子上网的决心,断网后情绪烦躁或者大发脾气,乱扔东西那是常有的事情。第三,除了在网络上用QQ和一些朋友联络外,简直成了“宅男”,整天足不出户。为了让孩子重返学校,爸爸妈妈已经想尽了办法,请老师上门劝说,找他的同学来引导他,所有这些招数都不怎么奏效。与此同时,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差,由于父亲比较强硬,忍不住总要骂他几句,所以,父子之间的对话几乎为零,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在其中周旋。 案例二:某大二男生 大学里读的是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对学习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像很多大学生一样,进了大学后就有一种彻底解脱的感觉,整天把时间消磨在网吧里。大学又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宽松的环境,没有父母和老师直接的监督,电脑一直玩

《网瘾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网瘾的危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 石城县横江中心小学徐雪梅适用年级:六年级 一、研究背景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青少年沉湎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这些现象在希望通过网络游戏来舒缓学习压力、摆脱孤独、满足成就感、缺乏自我控制力的青少年中相当严重。 近期有家长反映,有的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同学家住,实际上是和同学在网吧上网夜不归宿,由此主题确定──网瘾的危害。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2.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究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态度。 3.创造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让学生运用统计、比较和分析的初步知识处理资料。 三、研究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由组建研究小组。多分几个小组,把每个人的优点发挥出来,同时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待人接物的礼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安全教育。 2.小组成员根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及组员工作分配等问题,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书。 (1)活动安排 一、活动内容:讨论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计划,人员分工;预期目标:确定研究方向,完成研究计划,人员分工;活动分工:全体讨论。 二、活动内容:查找研究的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实验的方法;预期目标:根据图书馆借阅的相关刊物,网上查询的相关资料确定实验方法;活动分工:全体查找资料,组长整理。 三、活动内容:完成调查上网学生;预期目标:通过实验证明上网有瘾;活动分工:第1组、第2组、第3组。 四、活动内容:拟定调查问卷;预期目标:较全面反映在校生现况;活动分工:全体讨论研究。 五、活动内容:分发与回收调查表;预期目标:进行数据统计,算出每一个问题的百分比,并得出结论;活动分工:整理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六、活动内容:体会感受;预期目标:分享调查过程中的收获、得失,积累经验;活动分工:整理调查问卷,分析得出结论。

最新情景案例分析

情景案例分析试题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王同学的父母都是菜市场销售人员,原来王同学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后来父母让他在放学和放假的时候到菜市场帮忙卖东西,为了激励他,在每次销售结束以后都会给他一定的经济补偿,久而久之,王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谈谈你的处理策略。 案例2:自从周老师新接了班后,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她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刚开始时,大家感到很新奇,积极性很高,轮到的值日班长认真负责,其余的同学积极配合值日班长的工作。可是时间一长,新鲜感过后,问题出来了:轮到的值日班长积极性还是很高,可轮不到的同学开始放松了,排队时你推我、我追你,做眼保健操时眼睛又偷偷睁开了,吃饭时边吃边说话,对值日班长的教育不屑一顾。你觉得周老师的值日班长轮换制的问题在哪里,你有什么建议? 案例3:班上有“四大金刚”,其中,一个是班干部,三个是课代表。有的同学反映,他们四个很团结,个个都很牛,谁给他们提意见,不仅听不进去,还可凶了。如果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你该怎么做?班主任如何看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案例4:小明今天早晨又迟到了,并且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他这学期已多次迟到了,成绩也不好,班主任也多次和他交谈过,也与家长联系过,小明也在家长和班主任面前也作过保证,但一段时间后,老毛病会复发。最近具同学和家长反映,小明迷恋网络游戏,也经常有厌学情绪,家长也对他没有办法。作为班主任,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小明这件事?对待上网成瘾的学生,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 附:案例——心理健康 周洁同学,某中学高一新生,来自农村,首次住校,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该同学性格较为古怪,不能适应学校的群体生活,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典型的“双困生”(心理和生活困难)。 问题:请问,作为她的班主任,您该如何处理“双困生”?

网瘾危害案例

网瘾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主宰当今信息社会的一大潮流。网络既提供给人们各种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其中13岁-18岁的中学生网瘾现象最为严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带来的危害性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一、网瘾的概念及其属性 网瘾就是网络成瘾的简称。青少年网络成瘾就是青少年对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稀奇古怪的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又缺乏一定的自制力,由此形成对网络的过度迷恋,造成心理和行为的过度依赖。 网瘾与药瘾、毒瘾等有明显的不同,药、毒瘾有明显的生物学基础,即有明显的躯体依赖。而网瘾者虽没有明显的躯体依赖,但却有着强烈的心理与行为依赖。因此,它应该属于行为成瘾的一类。 目前,有关部门已将网络成瘾归属为精神病的范畴。因为,网瘾者除了精神不集中,影响社会交往和正常的学校教育外,迷恋网络者还分不清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的界限,常常陷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人格迷惘中。如沉迷《魔兽世界》的网游者,就以为现实世界也充满了魔幻属性,以一种唐吉珂德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挑战和颠覆现有的社会价值,仿佛魔兽入脑入心,缠绕病态心魔。 将网瘾者纳入精神病范畴,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应急举措,也具标杆意义。毕竟,信息时代深度触网已经成为现代主流的生活方式,虚拟世界缺乏系统有效的社会管理防火墙,游弋于虚拟世界的人容易患上网络病。病态的意识和行为蔓延至现实世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所以,将网瘾者看成精神病是人们应对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举措。 青少年网瘾者以上网玩游戏为主,基于对精神病讳莫如深的文化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个案分析

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个案分析 蔡翠芳 个案基本情况 易XX八年级男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电脑,网龄4年之 久,平时上网爱打网络游戏,以去网吧为主。 学生自述:进入初中,开始多次接触电脑,玩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 泥足深陷。但作为班上的优生,学校的规定是决不允许在校期间上网的,但那时对已经上瘾了的我而言,己经顾不得这些清规戒律了,终于有一天被班主任知道了,他耐心的教导我,我也深感不对,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去过网吧。但好景不长,老师的教诲和父母的叮嘱,也逐渐淡忘了,便又开始上网,电脑这令我着迷的东西,伤害了我又有多深!从小在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形象被打破了,我沦落为“坏孩子”。但这是我的木意吗?从父母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失望,我也不止一次的痛恨自己的堕落,也曾不止一次地深深自责,但一碰电脑,这些全抛到了脑后,沉浸在电脑中。的确,现实生活与虚拟网络差别太大了,在网络中我找到了快乐,但却是虚拟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那只是暂时满足心理空虚的快乐,一旦离开了网络,会变得焦虑不安,时刻想着去上网,这就是网瘾。甚至在被班主任告之要回家家教时,我才如梦初醒,懊悔不己,痛定思痛,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戒网! 案例分析 一、原因剖析 客观说来,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网络游戏本身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及教

育和管理层而的因素。 (一)、网络本身的因素 通过易同学的谈话中,他跟我是这样说的“有了一次上网经历后, 很快便难以自拔。他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既能消磨时间,也能满足游戏时的支配欲与成功感。在他游戏积分快速增加的同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类: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网络游戏?这与网络游戏本身大有关联。网络游戏世界内容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及各种需要和欲望。同时,网络游戏更是因刺激而极具吸引力。这对于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因而,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越陷越深,进而沉迷其中。(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易同学经过和同学几次上网,并结识一群“志同道合”者,感觉找到了久违的自信,进而和他人合作其他大型游戏,由此成为网络玩家。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除与网络游戏木身因素有关外,其自身因素也是主要的方面。这一时期的中学生,不仅身体发育急速,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和性木能膨胀,而且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其各种需要难以满足。这样极容易使他们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而网络游戏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 (三)、教育方面的因素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于鹏飞摘自:心理教育网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关于网瘾的案例分析

关于网瘾的案例分析 网瘾成因很多家长认为网络害了孩子,尤其是网络游戏,很多学校还一度劝诫学生不要上网。但是研究者的结论恰恰相反:网瘾只是表象,它的背后是孩子们深层次的心理问题。家庭是上网成瘾的主导因素。 游游6岁以后,父母出去打工,由年迈的奶奶照顾他,属于留守儿童并且隔代抚养,导致他安全感和稳定感的缺乏,养成了冷漠,粗暴以及行为放纵等不良品德。游游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朋友,并且认为朋友比家长好,不会打驾他,就跟着他们;被他们带着去上网,喝酒,抽烟,后来慢慢的到打架,最后还偷东西和抢东西以及勒索,至始至终还以为朋友对他是真心好的。而且他越在外面玩,家里的人越骂他,越不喜欢他,他就越叛逆。游游还只有15岁,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还比较重,认知也比较固执,也不具有良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导致他与社会朋友交往密切,却与家人产生隔膜。 在美国,有网瘾的人群主要是老人和家庭妇女。但是在中国,玩网游的几乎90%都是青少年。因为文化原因或者经济原因,中国的家庭成员多进行相对封闭式的家庭活动及休闲游戏,而国外的家庭多喜欢开展户外形式的家庭活动,如旅游、健身活动等。 中国的孩子在学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本来就不多,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取消了。许多学校为了应对各个不同层面的考试,只强调应试教育,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在校听讲,完全无视了孩子的主观感受,他们被动、压抑。而国外的孩子在学校享受的活动非常丰富,学校里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社团组织,既丰富了孩子的业余生活,又让孩子有了许多机会来选择发展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多姿多彩的活动会让孩子发现,现实中的快乐要远远大于虚拟世界中的乐趣。 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可能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人了。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竞争的压力、父母盼子成龙的愿望,使孩子压力过重,感到很累、很辛苦、感受不到快乐。在网游世界,他们主宰一切,自由放松。如此“天壤之别”的两个“世界”让孩子本能地躲避现实,因此他们一旦在网络世界寻找到了快乐,马上就会沉迷于网游当中。国外的孩子则没有这样大的压力。他们的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快乐,而不是一定要求成功。中国的文化教育孩子只有取得成功才会感到快乐,国外的文化告诉孩子快乐是成功的源泉。这样的文化差异,很容易使我们的孩子逃避到网络世界里去获得 网瘾是一种比较强烈的习惯,是一种认识问题。在了解了中国孩子的网瘾成因后,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根本的途径就是:家庭亲情+素质教育。走进孩子内心,做好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是真正的科学戒网瘾办法。亲情的温暖也是科学的方法,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听似简单,但实际上,这正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戒瘾方法。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多陪伴孩子并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其次,导致孩子上网成瘾的根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毛井中学郭文东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三年级学生。他在上小学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但上了初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匕首刺伤了生养他的爸爸,后果非常严重。当民警抓捕、询问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伤人行为和伤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匕首刺伤,而且伤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一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网络成瘾和吸毒、赌博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症,一旦陷入,很难自拔,只有及早发现,及早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但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最好的办法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

网瘾心理咨询案例

来源:考试大 2011年2月20日【有了考试大,考遍全天下】 一、问题提出 目前,痴迷电脑游戏的现象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发生率比较高,出现的问题也较多。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一旦上瘾,就会难以自拔,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这应该是一个值得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 韩前(化名),男,小学六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父母工作忙,照顾孩子比较少,爸爸管教孩子比较严,家中老人非常疼爱这个孙子。 该生语数外几门功课都有过不及格现象,学习成绩在班上倒数,个别科目只有30分,性格有点内向,但言语表达清楚,喜欢玩电脑游戏,见了电脑眼睛就发光,操作电脑灵活自如。 三、主要行为 该生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滑坡,五年级时,家里买了一台新电脑,同学约他玩电脑游戏,他便偷偷地装上了游戏软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学校里,他上课听不懂,而且不遵守纪律,但无品行方面的问题,他想继续混下去,直到小学毕业。家长很着急,但对电脑痴迷也无较好的解决办法。以前老师认为他学习差主要是记不住,还感觉他心理健康方面有点问题。 他痴迷于电脑游戏,痴迷的程度为每天玩游戏近3小时。如果不玩会出现焦虑、心慌、坐立不安等,同时还有不愿意上学或逃学等心理行为。 该生自己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笨,记不住。而且觉得老师和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不想上学,想离家出走。对玩电脑游戏,他感到很过瘾,玩得很开心。如果不让他玩,会很难过,所以每天不由自主地要玩,拦也拦不住。对电脑游戏,他自认为是玩的最好的,另外他还喜欢踢足球,希望成为一名足球明显。 四、诊断分析 从该生的情况看,玩电脑游戏次数正不断增加,并从中获得心理满足。为玩电脑他减少了社交、娱乐,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并出现了不玩电脑“很难过”等反应。所以我初步判断他是因学习不适应导致了电脑游戏痴迷。可他并不是单纯电脑痴迷症,因为他喜欢踢球,说明他可以离开电脑游戏。也不是单纯学习无能,因为他愿意读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描述的很清楚,并且有自己的见解。 学业失败使韩前对学校学习失去信心,家长和孩子本人都认为记忆力不好,不能学习。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韩前“不能学习”的概念,经过反复强化、以及考试的多次验证,使他选择放弃学习。通过玩电脑游戏,韩前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理满足,有了成功的感觉,从而痴迷于电脑游戏。韩前的自卑来自于学业失败,但他内心是渴望得到成功,渴望得到尊重,通过玩电脑游戏激活了他想要成功的愿望,得到了很大的心理满足。因为他在电脑游戏中已做到了最好,是电脑里的高手。而且他还想成为一名足球明显。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1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案例分析及对策 万明义张多 摘要: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网络管理、网络教育及加强网络立法等方面综合治理,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沉迷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席卷全球,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其求知的心智和原本善良的情感很容易被网络虚拟世界所吞噬,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社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一、原因剖析 客观说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笔者认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网络本身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及教育和管理层面的因素。 其一、网络本身的因素 相关案例:小东原是一名温顺朴实的乡村少年,后随经商的父母来到某市。父母的生意日见好转,但小东却怎么也不喜欢所在的新学校,大家模仿他的方言,也没有要好的朋友。有了一次上网经历后,很快便难以自拔。他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既能消磨时间,也

能满足游戏时的支配欲与成功感。在他游戏积分快速增加的同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家长无奈给他买了手机以加强联系,但仍无济于事。 沉迷于上网的孩子通常是以下三类: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上网?这与网络本身大有关联。网络世界信息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及各种需要和欲望。同时,网络游戏更是因刺激而极具吸引力。这对于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因而,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越陷越深,进而沉迷其中。 其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相关案例:小青曾经是大家公认的“小天鹅”,很受舞蹈老师的青睐,多次在比赛中获奖。但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材没有原来苗条,家人的劝慰也没能消除心中的烦恼。经和同学几次上网,并结识一群“志同道合”者,小青感觉找到了久违的自信,进而和他人合作其他大型游戏,由此成为网络玩家。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除与网络本身因素有关外,其自身因素也是主要的方面。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发育急速,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别明确化和性本能膨胀,而且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其各种需要难以满足。这样极容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1)

中学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作者:**** 一、案例陈述 小明,男,初中学生。他在上初一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但他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文化不高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小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他用榔头杀死了生养他的爸爸。当刑警抓捕小明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小明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 1.强烈的依恋性: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上网时间和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进而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当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强烈的渴求,甚至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上网后情况好转。上网在其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注意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工作、学习动机减弱,生活质量下降。 2.情感淡漠: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相比之下对有血有肉联系的亲人则显得更为冷漠,网络成瘾者情绪低落时也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把情绪隐藏起来,转而在网上倾吐和宣泄。另外网络成瘾者由于家人对其上网的限制而与家人时常发生冲突。本案例中的小明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亲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小明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 3.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网络成瘾者往往寻求较高的社会赞许性,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却遇到了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网上社交的游刃有余与现实生活的不断受挫折,两者的反差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网络成瘾将自己的人际交往转入虚拟的网络空间,现实的人际关系逐渐疏远或恶化,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采取逃避或对抗的态度。另外,网络成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下降,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4.意志力薄弱:网络成瘾者虽能意识到过度上网所带来的危害,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戒除之后,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最后成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 1

一例中学生网瘾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例中学生网瘾的心理辅导案例 摘要:本文讲述了对一例中学生网瘾矫正心理辅导,经过详细地了解其家庭情况和科学的诊断,制定相应的辅导目标及方案,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涛涛的上网行为终于得到了较好的自我控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上克服了网络成瘾。呼吁家长也要学习心理学知识。 关键词:网瘾心理辅导案例 一、案例陈述 涛涛, 男,初中二年级学生。他在上小学时还是一个阳光、健康、上进的好学生。不但学习好,还担任过班长。但上了初中后,他学会了上网,而且逐渐成瘾,从此就不思学习,课上不听讲,课下不交作业,成绩一落千丈。为了不让他上网,家长把家里的电脑锁起来,每天送他上学接他放学不给他上网的机会,有时他趁放学时学生多,躲着家长就溜走去网吧,家长非常气愤,逮到他非打即骂,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涛涛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有时逃学旷课去网吧,最近偷了家里的500元钱,离家出走一个星期,全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到处寻找,最后在一个网吧找到他, 他爸爸打过他以后,给他两条路让他选:如果想上网,就不要上学了,关在家里,不准出门;如果上学,就好好学习,不准再上网。看到他们父子俩僵持不下,他妈妈很着急,苦心婆口的劝说,打骂,锁电脑,断网,能使用的方法都用过了,一点作用也没有,咋办呢?

二、案例分析 涛涛的行为其实是一种网络成瘾的现象。涛涛为什么会从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变成一个网瘾少年的呢?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 三、评估与诊断 我多次找到涛涛同学与其谈论网络,谈论他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并到他家里多次进行家访,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近来由于他家经营的生意不是很畅,家人忙于处理生意上的事,无暇顾及他;加上因为生意不好,家庭矛盾加剧,家庭氛围不融洽,对其情感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迷上了网络游戏,且一发不可收拾。而他的父亲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这种教育方式使处在青春期的涛涛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反而变本加厉,上网更厉害。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发布:高璐时间:2009-10-15 点击:1175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一、案例: 李键上初一时阳光、健康、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并且有了早恋的女友,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当过兵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李键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用榔头锤杀了生养他的爸爸妈妈。当太原刑警到大同抓捕李键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分析: (一)、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该案例中李键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看过该案例之后,很多家长不禁会问:“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好孩子会因为网瘾变得如此冷漠残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成瘾和为什么上网容易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上网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网络成瘾者会终日沉浸在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的着迷状态而不能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 在网络使用中能够持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诱发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感觉身体不适, 不愿意花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 久而久之出现一些人格障碍, 导致个体生理心理受损。 本案例中的李键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母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李键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李键之所以会如此迷恋网络以致人格发生改变,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李键自身方面的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本案例中的李键本来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初一男生,而且还担任的班长,但是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如游戏,电影,色情网站等的诱惑,却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而且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了早恋现象。长时间和网络的接触使他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这种心理依赖形成以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变得更弱。此时恶性循环就产生了,最终导致了他人格的改变。 (2)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由于李键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同时也是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这一特定时期决定了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差,对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干扰,他没有采取远离摒弃的行为,而是采取了接触,亲近的行为。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他频繁接触和接受不良信息的侵扰,最终导致网络成瘾,不能自拔。 (3)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面对父母的劝阻,李键没有理性的接受和思考而采取了激情杀人行为。这是由他成长的特定时期决定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发展成熟。不成熟的心理使得他们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的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盲目冲动的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人格结构发生改变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键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母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李键的父亲当过兵,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

网瘾案例(名牌大学生因网退学)

案例四: 三次高考一上北大两上清华皆因网瘾退学 2010-11-21 15:38:42来源:中国青年报 有戒网瘾专家之称的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最近正在为一个年轻人揪心。 这个年轻人曾参加过三次高考,一次上北大,两次考上清华,之所以参加三次高考,是因为他有两次退学的经历,每次退学的原因是相同的——陷入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今年“十一”刚过,这个年轻人又一次网瘾发作,如果再一次无法自拔,前面的悲剧将会重演。年轻人的妈妈哭着给陶宏开教授打了电话:“救救孩子吧!” “几年前向我求助的还主要是中学生的家长,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更让我痛心的是,他们中不少是名牌大学的学生。”陶宏开说。 很多网瘾大学生都曾是高材生,玻璃樽中的孩子遇到挫折更容易崩溃让陶宏开教授揪心的年轻人姓张,小张的求学经历确实有些传奇。 2003年,他第一次考入北京大学,由于沉迷于网络,7门必修课不及格,于2004年7月被学校劝退。2005年,复读一年的小张以所在城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再度沉迷网络,由于学分不够自动退学。正当大家都对他不抱希望的时候,2007年,他再次以全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三次高考均考入中国最顶尖学府,小张的智力水平无疑是顶尖的。 陶宏开教授介绍,他接触过的不少网络成瘾的大学生都非常聪明,如果不是深陷网络难以自拔,一定会在学业上取得很好的成绩。 2007年小张第二次进入清华大学后,确实有一段时间远离了网络,那两年他的学业成绩非常好,第一年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大二的时候成绩排在了全系第一名。 后来,他喜欢的一个女孩子不接受他,这让小张异常痛苦,当这种痛苦实在无法排解的时候,他选择了虚拟世界。 这个青年人的行为似乎在给陶宏开教授的担心增添注脚。小张出生在四川一个农村家庭,爸爸是当地一名教师,妈妈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从小,小张就显现出了过人的天资,据当地媒体的描述,小张小学5年级便跳入中学。因此小张的父母对其极其宠爱。 小张是个典型的生活在玻璃樽中的孩子,他天资聪慧,在学业成绩上领先于同龄人,在

网瘾案例

网瘾案例 初一十三班肖一诚 17岁,本该正在上高中,可是瑞安少年程健却初三都没念完,且休学在家已达半年,这已是他三年来第二次休学了。每隔一两个星期,他还要到温州康宁医院接受心理医生治疗。程健沉迷网络成瘾,面对电脑兴奋异常,每天至少连续上网七八个小时,无心吃饭,经常数日通宵。一旦离开电脑,整个人就会出现“戒断症状”,无精打采,全身酸软,哈欠连连,严重的时候还会流鼻涕眼泪,仿佛“毒瘾”发作一般。 2000年以前,程键还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与父母分外亲近。小学5年级之后,一切都改变了:程健经常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性格变得沉默寡言,脾气暴躁,不再与同学交往,更不愿与父母交流。 一切改变缘于一件事:2000年,程健和小伙伴们去了几趟网吧,觉得上网打游戏很有意思,回家后就要父母给他买台电脑,不买就哭闹不止。程的父母是经商的,从小对儿子非常宠爱,事业又比较成功,想到平时忙于生意,没什么时间照顾孩子,买台电脑让儿子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而且也让孩子在同学面前有面子,不落了潮流,于是就同意了。 没想到,程健很快就迷上了上网聊天、打网络游戏、去论坛“灌水”……网络的虚拟世界让程健难以自拔,话一天比一天少,小伙伴来约他玩也都拒绝了。由于经常上网至深夜,白天上课总是打瞌睡,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为严重的是,程健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逃课去网吧上网。正规网吧不能上,就去黑网吧。程健父母为此伤透了脑筋,数落儿子不听,就打,打得鼻青脸肿的,可程健依然我行我素,和父母的交流更少了。有一次,程父把电脑网线给拔了,程健居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两天两夜不出来,程母心疼不已,又怕儿子跑到网吧里去上网,于是又重新接上了网络。 从2000年到2005年,程健的“网瘾”越发严重,父母的惩罚也越加严厉,可一方面是“棍棒”,一方面却是“溺爱”。期间,程健闹了两次转学,父母拗不过,都顺了他的意;不知偷了家里几次钱去网吧,也不知离家出走了几次,程父失望到了极点,两父子现在基本上形同陌路一般,少有对话。到2005年,程健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网瘾”戒断症状。2005年11月,程健第二次休学,程母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

初中学生网瘾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 摘要: 初二男生林超(化名)网络成瘾,本人为其班主任,在其父母对其毫无办法,寻求本人帮助,林超态度由最初的拒绝逐渐转为接纳和配合。我采取了前期以认知治疗为主、中期以行为矫正为主、后期以人本激励学习动机的方法为主的综合疗法,经过一个多月的六次咨询,在其父母的积极配合下,取得明显效果。 【个人陈述】 林超,初一开始对电脑游戏兴趣,再其要求下,父母为其买回一台电脑。于是林超便开始接触各类游戏。最初,父母以为儿子浏览不健康网页,很恼火,后来发现只是在玩游戏,心想男孩子喜欢打电子游戏也很正常,便没有多加干涉。时间一长,林超便沉迷网络游戏之中。半年后引起父母警觉,对其进行上网控制。开始父母管教尚有效,后来则不听父母管教,无节制上网,痴迷网络游戏,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同时,也与其母展开了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母子矛盾不断升级,上网行为也愈加严重。经常晚上待至父母睡后便偷偷爬起上网,直至凌晨其母起床再悄悄去睡觉,后来发展到连父母都不回避,通宵上网,学也不上,吃饭都不愿离开电脑。其母趁其不在关掉电脑,回来后则大发雷霆。为上网不惜撒谎、逃学,甚至与母亲反目。一旦不能上网,则出现焦躁、不安、郁闷、发脾气等症状。 林超现在每次上网三小时以上(多数时候是在父母强行禁止下停

止上网),每周上网二十小时以上,以玩游戏为主,有时会通过QQ与其他玩家聊天交流。 【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林超,男,14岁,独子,团风县杜皮中学学生,走读生。 2、个人成长史:林超的母亲是一名邮局员工,父亲是乡政府工作人员,均有时间照顾家庭,家庭经济收入尚可。家中有电脑,身材较瘦,但无躯体疾病,无精神病史。 3、精神状况:来访者与人交往自然大方,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 4、身体状态:医院各项体检报告均正常。 5、社会功能: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咨询者的观察】 第一次见到林超,感觉其性格较为开朗,与陌生人能较好相处,喜欢炫耀自己的长处(如游戏水平,游戏知识等)。虽然健谈,但谈话内容多集中在网络游戏方面,尤其是关于篮球方面的游戏(但不喜欢在现实中打篮球),在谈到自己“拿手”而咨询师又不是很了解的游戏时,表现得非常得意,并表示不可理解咨询师没有玩过此类游戏。 【评估与诊断】 1、心理状况的评估:上网过多,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如不上则坐立不安等,可判断心理异常。 2、诊断:网络成瘾。

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报告

青少年健康成长典型案例调研报告 案例简介: 王某,男,13岁,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外岀打工,很少回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母亲在里也经常发生冲突,家境一般,放学后常和同学一起流连于网吧,有彻夜不归的经历,在学校经常与同学争吵,岀口成脏。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谩骂老师。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校期间情绪波动极大,学习态度更加消极,在学校,反抗行为十分尖锐,不听话,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眼宜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有厌学情绪,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岀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 案例分析 该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厌学 二:网络成瘾 三:单亲家庭,溺爱与爱缺失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针对不同的方而,我将进行不同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厌学产生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用,生单亲家该案例中,该庭,母亲文化程度不髙, 家庭缺乏学习的氛園,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导致无法再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提 到学习就厌烦,是因为学习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2)自我效能感低,长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形成了恶心循环,挫败感导致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又会彫响学习成绩,导致挫败感。 (3)意志力低下,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 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该生意志较为薄弱,因此当 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容易半途而废,最后干脆放弃。 (4)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会使学生懂得“为谁学”、“为什么学”的问题。由于学生自身的惰性,养成了干什么都懒懒散 散、自由随便、拖拖拉拉的习惯,没有责任感,没有进取心, 对策分析: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辅导教师孟莹莹 一、案例概述 小刚,男,高一学生。他在高一的上学期时还是一个喜欢学习、思想比较上进的好学生,但到了下学期后他就学会了上网,逐渐沉迷于网络,再也没有心思去学习了,成绩随之大滑坡,跟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没有了,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经过领导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悔改。父母知道后也非常气愤,多次打骂也没有让孩子戒掉“网瘾”,反而小刚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他依旧我行我素地到网吧里上网,有时甚至偷父母的钱去网吧上网。 二、案情分析 在这个例子中,小刚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网络成瘾,整天沉溺于电脑的网络虚拟世界导致的性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瘾的主要特征 1.人际交往变得狭窄:网瘾青少年比普通学生受到的家庭管教更为严厉,得到的鼓励和安慰更少,网络成瘾者期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和认可,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却无处排解,压力随之产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烦躁,变得沉默寡言。相反在网络社交里他们天马行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与现实生活中的不断受挫折相比,两者的反差必然会导致更深的沉溺网络行为。网瘾青少年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转到虚拟的网络里,而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却渐渐疏远,逃避周围的人和环境,有时甚至会产生激烈的对抗行为。

2.极强的依赖性:上网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瘾青少年的生活中比重逐渐加大,进而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唯一指向于网络,学习动力变低,上网变成他们主要的心理需要。当不能上网时,他们就会强烈的渴望,甚至会变得烦躁和不安,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当他们能上网后压力得到释放,心情就会出现对网络世界的亢奋。 3.意志力减弱:网瘾青少年虽然经过老师父母的教育能认识到过度上网会带来危害,但一旦脱离了网络,心里就直发痒,甚至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制戒除,他们就会变得狂躁,最后是网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依赖倾向。 4.感情变得冷漠:网瘾的人对网友很亲近,认为相逢恨晚,相比之下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就变得更冷漠,网瘾青少年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不会向家人和老师同学倾诉压力,而是把自己的情绪收起来,反而在网络世界里发泄自己的心情。并且还多次对家人、亲友、老师、同学撒谎,隐瞒上网,甚至网瘾青少年还会因为家人限制其上网产生怨恨而与家人发生冲突。 在这个案子中,小刚的父母也没有学过多少文化知识,又不知道怎样采取方法去对待小刚的网瘾,于是他们就通过打骂来使小刚脱离网瘾,而这种教育方式反而会加重小刚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小刚的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于是对待孩子的网瘾就采取粗暴的打骂方式。这样会导致孩子要么退缩懦弱,习惯接受被欺负和容忍,遇到问题采取畏首畏尾的行为,要么就变得很冲动,性格偏激,认为只有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