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青少年网瘾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过度沉迷网络可能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网络沉迷对初中生的危害,以及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学生姓名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成绩优异的孩子。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的父母和老师发现他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经常迟到早退,学习成绩也急剧下降。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他沉迷于一款网络游戏,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甚至经常熬夜玩游戏。

当我第一次见到学生姓名时,他显得有些抵触和防备。

他不愿意与我交流,只是低着头,偶尔用简短的话语回答我的问题。

我意识到,要帮助他,首先需要建立起信任关系。

于是,我没有急于询问他关于网络沉迷的问题,而是从他的兴趣爱好、家庭生活等方面入手,逐渐打开了他的心扉。

在与学生姓名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之所以沉迷于网络,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压力。

他觉得在游戏中能够找到一种成就感和归属感,能够暂时逃避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此外,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与他交流的时间很少,这也让他感到缺乏关爱和支持。

针对学生姓名的情况,我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首先,我帮助他认识到网络沉迷的危害。

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和科学数据,让他明白过度沉迷网络会对他的身体、心理和未来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同时,我也引导他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让他知道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其次,我帮助学生姓名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与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同时,我也与学生姓名的老师进行了交流,让老师在学习上给予他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姓名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如体育运动、社团活动等。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

高中生网瘾的案例分析及心理辅导----辅导教师孟莹莹一、案例概述小刚,男,高一学生。

他在高一的上学期时还是一个喜欢学习、思想比较上进的好学生,但到了下学期后他就学会了上网,逐渐沉迷于网络,再也没有心思去学习了,成绩随之大滑坡,跟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没有了,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经过领导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悔改。

父母知道后也非常气愤,多次打骂也没有让孩子戒掉“网瘾”,反而小刚产生了严重的叛逆心理,他依旧我行我素地到网吧里上网,有时甚至偷父母的钱去网吧上网。

二、案情分析在这个例子中,小刚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网络成瘾,整天沉溺于电脑的网络虚拟世界导致的性格改变而引起的。

(一)网瘾的主要特征1.人际交往变得狭窄:网瘾青少年比普通学生受到的家庭管教更为严厉,得到的鼓励和安慰更少,网络成瘾者期望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扬和认可,但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却无处排解,压力随之产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烦躁,变得沉默寡言。

相反在网络社交里他们天马行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与现实生活中的不断受挫折相比,两者的反差必然会导致更深的沉溺网络行为。

网瘾青少年将自己的人际关系转到虚拟的网络里,而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却渐渐疏远,逃避周围的人和环境,有时甚至会产生激烈的对抗行为。

2.极强的依赖性:上网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瘾青少年的生活中比重逐渐加大,进而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唯一指向于网络,学习动力变低,上网变成他们主要的心理需要。

当不能上网时,他们就会强烈的渴望,甚至会变得烦躁和不安,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当他们能上网后压力得到释放,心情就会出现对网络世界的亢奋。

3.意志力减弱:网瘾青少年虽然经过老师父母的教育能认识到过度上网会带来危害,但一旦脱离了网络,心里就直发痒,甚至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制戒除,他们就会变得狂躁,最后是网瘾行为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依赖倾向。

4.感情变得冷漠:网瘾的人对网友很亲近,认为相逢恨晚,相比之下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就变得更冷漠,网瘾青少年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不会向家人和老师同学倾诉压力,而是把自己的情绪收起来,反而在网络世界里发泄自己的心情。

心理咨询案例 孩子网瘾与家庭有关

心理咨询案例  孩子网瘾与家庭有关

另外,严厉型的家庭容易让孩子染上网瘾,大概10%左右。

严厉型家庭的最大特点就是很容易出现暴力,孩子网瘾与家庭有关案例一:杨女士的孩子亮亮是一名初二的学生,杨女士在电话里向12355心理咨询师倾诉,自己孩子上初中后住校,最近老师打电话说亮亮经常和班里其他一些同学逃课外出上网,杨女士和其班主任都对亮亮做了多次劝说和教育都不见效果。

在与杨女士的谈话中,咨询师了解到在孩子7岁的时候,杨女士与其丈夫离婚,之后亮亮就一直与自己的妈妈一起生活,自从父母离婚后,亮亮就一直不爱说话有点自闭,平常不怎么与母亲交流,杨女士平常忙于工作也很少与孩子交流谈心。

咨询师给杨女士讲到,单身家庭的孩子,特别是男孩与单身妈妈一块生活,时间一长就容易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感,加上杨女士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较少,于是孩子一旦接触网络,就很容易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方式来寻求自信和安全感。

咨询师建议针对亮亮的情况,除了劝说教育以外,作为亮亮的母亲,应从生活上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逐渐树立自信心。

案例二:小刚今年刚上高一,父母带着她来12355服务台寻求帮助,说小刚最近一直跑网吧上网,经常与父母吵架顶嘴。

在与小刚的面对面交流中,咨询师了解到,自从小刚上了高中之后,父母对他的学习生活管的更加严格,有时候多玩一会,就会挨父母的吵,很少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在学习方面,父母对小刚的要求也格外严格,成绩要保持在班上前10名,有一次考试退步了,父亲就对其打骂,时间一长,小刚就不愿意在家里多待,也不愿意与父母交流,经常和同学一块去网吧,甚至为了气父母,小刚还经常夜不归宿。

咨询师总结,小刚的家庭属于严厉型的,一般来讲,严厉型家庭容易让孩子染上网瘾,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打不成器,就对孩子的教育以批评为主,而小刚的年龄又处在青春叛逆期,家长对其学习生活的严格限制就很容易换来小刚故意与父母做对,外出泡网吧不愿回家。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会表现得特别反抗父母和老师,很偏执,并缺乏安全感。

心理咨询青少年网瘾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青少年网瘾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青少年网瘾案例分析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网瘾问题也日益严重。

网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心理咨询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青少年网瘾案例,探讨心理咨询在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案例描述:小明,一个15岁的初中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中,影响到了他的学习和社交。

他经常缺勤,成绩下滑,与同学和家人的关系日益疏远。

通过家长的发现,他们注意到小明整天沉迷在游戏中,出现情绪波动、失眠和食欲不振等问题。

家长深感担忧,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来解决小明的网瘾问题。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1. 了解背后原因:心理咨询师通过与青少年对话,了解他们沉迷网络的原因。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可能会发现他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孤独感、逃避现实、寻求刺激等问题,而非简单的对游戏的热爱。

通过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咨询师能够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激发内在动力:心理咨询师通过与青少年建立信任和良好的关系,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和意愿。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可能会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等方法,帮助他认识到网瘾对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激发他主动改变的意愿。

3. 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心理咨询师能够根据青少年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可能会使用行为替代技巧,如让他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帮助他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同时,咨询师还可以与家长共同制定限制策略,如限制上网时间等,以帮助小明从网瘾中摆脱出来。

4.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感:心理咨询师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和安全感。

对于小明这样的案例,咨询师会倾听他的内心困惑和挣扎,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建立积极的治疗关系,咨询师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可以倾诉和释放情感的空间,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重视。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学生网络成瘾心理辅导个案分析高一3班班主任:___一、案例概述___,男,16岁高一学生,与父母居住,有一个年龄较小的妹妹。

初一、初二时研究劲头足,成绩良好,但初三开始迷恋上网打游戏,研究状态和成绩明显下滑。

家长多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___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与父亲关系恶化,基本不说话。

升入高中后,开学一个月里,多次迟到,严重时一上午未到,直到中午才到校,理由是睡过头了;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发呆、打瞌睡,坐着也能睡觉;作业多次欠交或随便抄袭应付。

家长反映经常在家通宵玩游戏,尤其是周末通宵达旦玩游戏,周一上午就旷课在家睡觉。

该生上网成瘾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和研究状态,并且由于经常迟到和欠交作业,在班级内造成很不良影响。

二、上网成瘾的原因分析1.精神空虚: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或者照顾二胎,对孩子的照顾只是满足于“吃饱了、喝足了、穿暖了、兜里有点零花钱”,忽略对孩子的关心。

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关心,于是就到网上寻找,他们会用化名和网友聊天、骂人、畅所欲言。

2.性格不良:除了家庭因素导致精神空虚外,孩子不良的性格也是容易成瘾的重要原因。

容易上网成瘾的孩子大多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性格孤独、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当心理有了矛盾、苦恼自己无法排解时他们便去上网发泄。

3.环境影响:网络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词。

几乎家家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网吧经营者本着赢利的目的,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4.研究的压力: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考高中和考大学还是以分数为主,所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中国的孩子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丧失了求知的欲望,机械地死读书,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逃课,沉迷网络。

三、辅导过程对于___的辅导,___班主任首先与他进行了心理沟通,了解他的心理状态和成瘾情况。

一位网络成瘾青少年案例分析

一位网络成瘾青少年案例分析

一位网络成瘾青少年案例分析一、一般资料罗某,男,16岁,某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

两年前父母外出工作,很少回来,他由爷爷和奶奶照顾。

他由于长期上网玩游戏精神状态不佳,身体健康状况也欠佳,学习成绩落后,与周围同学较为疏远,很少和老师同学、爷爷奶奶交流。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进入初中以后跟新同学新老师打交道不是很主动,成绩又处于中间水平,经常被人忽视,父母那时候也没有怎么说明白就离开了,对他们有些不理解,与爷爷奶奶没有什么话说,经常觉得自己一个人很孤独。

偶然有一次上网开始尝试着玩游戏,觉得还很有意思的。

后来经常不去上学,玩游戏玩得很过瘾,完全忘记了时间。

不上网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慢,精神不好,特别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一到网上就会忘记时间,跟网上的朋友玩得很开心,不用面对那么多。

现在爸爸妈妈都知道了,奶奶也生病了,心里还是很愧疚的,想开始正常的生活,太不容易了,不知不觉就回到网络中去了。

每去一次也会自责一次,还是禁不住诱惑。

心中很是痛苦,前来求助。

三、咨询师观察和他人反映的情况求助者精神状态不佳,眼睛盯着一个地方,较少游离,有些焦虑,性格较为内向。

他较少受到他人的关注,又处于青少年期这一敏感、自身矛盾很多时期,加上自己的父母亲都不在身边,没有人加以引导和管束。

他迷恋网络的主要原因是他能够获得玩游戏后的成就感并且能够与网友进行交流。

爷爷奶奶和老师反映他一向都是比较听话的孩子,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认为他是个很不错的孩子。

迷恋上网络游戏之后更少说话了,对老师的话很少能听得进去,过不了几天又会重新去玩游戏。

四、评估与诊断1、对求助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

(1)精神状态:无精打采;没有玩游戏的时候容易困乏;对除网络游戏以外的人和事物没有兴趣;一天没有上网玩游戏就会感到难以忍受。

(2)身体状态: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态:很少与现实生活中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交往,仅仅与网上的网友交流;学习成绩落后,缺乏学习动机,缺乏自控能力。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青少年沉迷网络。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网络的沉迷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心理辅导对初中生沉迷网络问题的解决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探讨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效果。

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非常喜欢上网,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上。

由于他沉迷于虚拟世界,他开始饭量变小、睡眠质量下降,并且与同学和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

小明的家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决定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

第一步是建立信任。

心理辅导师首先与小明建立了信任关系,让他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通过倾听小明沉迷网络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动机,心理辅导师了解到小明在网络中找到了自己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网络游戏让小明在虚拟世界里成为了一个英雄,而社交媒体则让他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关注。

第二步是拓宽视野。

心理辅导师通过与小明分享有关网络沉迷的信息和案例,让他认识到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

这些信息包括网络沉迷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家人朋友之间交流减少的后果以及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负面影响,小明逐渐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

第三步是探索现实活动的乐趣。

心理辅导师鼓励小明参与其他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如运动、艺术或参加社团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小明建立新的兴趣爱好,增加自信心和满足感。

同时,家人也鼓励小明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加强亲子关系。

第四步是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心理辅导师指导小明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平衡学习和娱乐。

他帮助小明制定一个每天上网时间的限制,并监督他的行为。

逐渐地,小明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现实生活中。

第五步是保持长期支持。

心理辅导师和小明的家人保持与小明的定期沟通,关注他的进展和困惑。

他们给予小明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帮助他保持对正面行为的动力和信心。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生沉迷网络的心理辅导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初中生陷入了沉迷网络的困境中。

他们失去了对现实世界的掌控,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为了帮助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重拾自我,学校开展了心理辅导活动,并分享了一位初中生网络沉迷的心理辅导案例。

案例:小明走出网络的阴影小明是一位初中生,他在上初中之后沉迷于网络游戏,开始逃避学习和家庭责任。

他整天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这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下降,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变得疏离。

初中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得知了小明的情况后,决定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

在与小明进行初步的沟通后,心理辅导老师采取了以下的心理辅导措施,帮助小明重新找回自我。

一、建立信任和倾听心理辅导老师在开始辅导前,首先要和小明建立互信的关系。

只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基础,小明才会敞开心扉,与心理辅导老师进行真诚的交流。

心理辅导老师使用非指责性的语言,倾听小明内心的痛苦和困惑。

二、了解个体情况和原因通过与小明的对话和问卷调查,心理辅导老师了解到小明沉迷网络的原因。

原来,小明作为独生子女,长期以来缺乏家庭陪伴和关爱。

在学校里,他也遭受了同学的排挤和欺负。

网络游戏成为了他逃避现实和获得快乐的方式。

了解这些对小明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帮助心理辅导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三、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根据小明的情况,心理辅导老师制定了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首先,他在学校组织了一个班级活动,旨在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和互助精神,以减少小明受到的排挤和欺负。

其次,他和小明的家长进行了家庭教育辅导,帮助他们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并提供家庭支持。

最后,心理辅导老师还帮助小明制定了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遵守。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时刻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并及时与他沟通。

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为了填补小明空虚的内心,心理辅导老师鼓励小明参与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例如运动、音乐和绘画等。

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小明的生活,又能使他逐渐放下网络游戏,找到新的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青少年网瘾治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瘾的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

当前,
网瘾的咨询与治疗已经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

作为备考心理咨询师的考生,我们也应该对网瘾的咨询与治疗有比较好的掌握。

下面就是对一个网瘾同学进行咨询治疗的过程:
小东这两天放寒假,妈妈让他住到奶奶家陪陪老人家。

孙子可以轻松过个寒假,奶奶心疼自己的孙子,就什么事情都依着他,不去多管。

奇怪的是,小明放假既不睡懒觉,也不出去找同学玩,每天都窝在房间里玩电脑,奶奶年纪大了,也不明白他到底在捣腾个啥,电脑是年轻人的玩意儿,孙子多学学也是好的。

奶奶这么想着,也就不去多管他。

但最近有一件事情让奶奶不明白了,怎么电话费一下子多出来很多,原来一个月也就四五十块钱,这个月花了两百多。

仔细想了一下也没有打特别多的电话呀,交电话费处的工作人员告诉他,里面有大部分是上网费。

奶奶终于明白,原来孙子整天窝在书房里面是在上网,怪不得饭也不吃,也不出去玩。

前几天电视里还报道有一个初中的孩子成天吃在网吧,住在网吧,偷了父母的钱,逃学去上网。

父母因为他的失踪还报了案。

孙子不会也变成这个样子吧。

奶奶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隔壁王阿姨家的孩子本来也是个网
络游戏迷,成绩一塌糊涂,后来听说找了个有名的心理医生,把他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