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眼动脉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的治疗体会

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的治疗体会

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了笔者所在科2010年8月-2012年7月早期手术治疗27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27例患者累计处理32个动脉瘤,出院时按gos预后评分:ⅴ级23例,ⅳ级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死亡1例。

结论:早期手术能有效的避免颅内动脉瘤再出血和延迟性脑血管痉挛,早期手术的困难通过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能克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出血中图分类号 r7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2-0008-03颅内动脉瘤再破裂和延迟性脑血管痉挛是导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1]。

如何适时选择手术干预,尽量减少上述两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长期以来临床意见不一,无论早期还是延期手术均各有利弊[2]。

2010年8月-2012年7月笔者所在科早期手术治疗27例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56.4岁;27例患者共计处理32个动脉瘤,全部为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合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例;术前hunt-hess分级:ⅴ级1例,ⅳ级3例,ⅲ级9例,ⅱ级12例,ⅰ级2例,其中1例ⅲ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并发高钠血症,1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伴有同侧动眼神经麻痹;1例ⅴ级和2例ⅳ级患者存在脑内血肿;发病至入院时间3~44 h,平均28.7 h,发病至手术时间17~69 h,平均49.4 h。

1.2 影像学资料入院后均经ct证实,其中2例并发颞叶血症,2例并发前纵裂池血肿,2例并发脑积水,6例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弥漫、广泛;脑血管三维ct成像(3d-cta)提示本组动脉瘤大小3~50 mm,平均8.4 mm,其中3.2 手术技巧体会动脉瘤患者的术后预后差除了其固有的延迟性cvs、高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以外,术者应尽量减少医源性损害,如解剖脑裂时过多的浅静脉甚至侧裂大静脉的烧灼导致淤血性梗死,mca、ica、aca等分支小动脉(供血前穿质、下丘脑、脑干等结构)的损伤,瘤周有无未知结构的损伤等。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

临床报道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夏化文【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7-0082-01【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3月,我院对13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G DC或DCS(铂金弹簧圈),其中4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或血管内支架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手术11例在全麻下进行,2例在局麻下进行。

结果:13例脑动脉瘤,12例成功栓塞,成功率达92.3%;失败1例,占7.3%;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破裂2例,占15.3%,破裂的脑动脉瘤均继续行栓塞并治疗成功;动脉瘤栓塞术后造成轻偏瘫2例,占15.3%;无死亡病例。

结论: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动脉瘤;弹簧圈;介入;栓塞术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2004年8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 DC)和水解可脱弹簧圈(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

13例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并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行MRA检查,所有病人均行全脑血管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其中一侧肢体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

Hunt2He s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2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13例病人其中11例采用全麻插管,2例在局麻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用G DC或DCS作动脉瘤内栓塞,术中静脉全身肝素化,尼莫同持续静滴,经股动脉穿刺后置6F导管鞘,其中一例经右侧挠动脉置鞘;置入6F M PD导引导管于C122平面的椎动脉\颈内动脉,选用Prowler214微导管,依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之角度,微导管头端予高温蒸汽塑形,在Agilit y214微导丝导引下,采用路图技术置微导管头于相应动脉瘤腔内1/3~1/2处,尽可能避免微导丝伸出过长和微导管头端顶住动脉瘤壁,以防顶破动脉瘤壁。

七种动脉瘤夹闭系列-基底动脉瘤夹闭1

七种动脉瘤夹闭系列-基底动脉瘤夹闭1
基底动脉 瘤夹闭 副 标 题
Shengyuanwu
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开颅:
▪ ①动脉瘤瘤颈的高度与床突线大致位于同一水平,那么通过额颞开颅翼点 入路【这里建议使用改良翼点入路】要求动脉瘤直径1.5cm以内。
▪ ②如果动脉瘤瘤颈的高度高于床突线10mm以上或者15mm以上时,建议 采用眶颧入路。
▪ ③如果动脉瘤的瘤颈偏低或者基底动脉体部的动脉瘤,建议颞下经小脑幕 入路。
B、可以阻断基底动脉,但还是会有反向血流
2024/11/3
por ttitor.Donec laoreet nonummy augue.
Step2:
颞极的静脉断开,同时拉开颞叶后; 可以使用腰大池以及甘露醇令大脑松弛; 如果还是不行,可以考虑切除颞极以及勾回以及杏仁核。
Step3:
2024/11/3
在高倍镜下,识别小脑幕,用细针分开附近的蛛网膜;
在额叶的下方放置一个牵开器,让颈内动脉移动到内侧,
定位动眼神经,定位上方的大脑后动脉,沿着大脑后动脉找到基底 动脉尖。
使用缝线把小脑幕向外侧牵拉,
Step4:
2024/11/3
打开Liliequist膜,创造一个接近基底动脉干的通道,
在分离动脉瘤前,准备动脉瘤阻断夹以及分离的吸引器 以及破裂后的大吸引器。
Step5:
如图所示:用8-0或者9-0的丝线结扎后交通动脉。 沿着P1的平面分离动脉瘤背侧的穿支动脉。
副标题 A
▪ Fusce est.Vivamus a tellus.Pellentesque habitant morbi tristique senectus et netus et malesuada fames ac turpis egestas.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fr tn i ogmetad mi l e n[. J R Am JN uoail om s t s d e n n s a met] A N errdo, e dl pc J
双微 导 管技 术 常 用 于 颅 内宽 颈 动 脉 瘤 , 基 底 动 脉 顶 端 、 如 大
2 0 ,49:8 9 12 . 0 3 2()1 1 — 8 2
推广应用。
【 关键词】颅 内宽颈动脉瘤 ; 血管 内治疗 ; 双微导管 【 中图分类号】R 4 [ 7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 7 12 1 )3 12 0 6 3 9 0 (0 0 — 3 — 2 1
血管内治疗颅 内宽颈及不规则形动 脉瘤 一直是个难点 。球 囊和支架重塑瘤颈技术使 以往单纯采用 三维 弹簧圈无法填塞 的 宽颈动脉瘤获得致密填塞 ,但这些操作也存 在着 一定 的风 险和 并 发症 5而且对 于一些动脉分叉部 的宽颈动脉瘤无 法使用球 1 ; 囊和支架 , 时即使辅 助球囊 和支架 , 有 也很难 达到完全栓塞 。对 于瘤 体上 有分支血管发 出的动脉瘤 ,使用球囊 和支架 即使完全 栓塞 动脉瘤 , 也很难保护瘤体上 的血管 分支 。不规则形动 脉瘤 ,

临床 探 讨 ・
21 1第9第 期 0年 月 4 3 1 卷
双微导管技 术在颅内 及不 宽颈 规则形动 脉瘤血管内 治疗中的 用 应
郭 海 波 张 士 民 朴 立 新 :
(. 1 辽宁省朝 阳市 中心医院神 经外一科 , 辽宁朝 阳 12 0 ;. 2 0 0 2辽宁省凌源监狱管理分局中心医院外 三科 辽 宁 凌 源 120 ) 2 5 0
少, 缩短手术 时间 ,只需 在传统技术 的基 础上多使用 1 根微导 管, 较球囊 及支架 到位快 , 无需像 球囊一 样反复充盈 , 阻断载瘤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护理颅内动脉瘤是颅内某部位的动脉管壁局限性扩大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可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

正确及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临床上采用血管内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但由于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各不相同,动脉瘤破裂后血管痉挛等因素,使血管内栓塞术围术期内仍会发生较高并发症[1],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和血压的监测等,可使并发症减少,利于患者康复。

我科2013年1月至12月成功完成动脉瘤栓塞术15例,随访6个月,均预后良好,现就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01~2013-12 本院住院的15例动脉瘤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28-73岁;未破裂12例,已破裂3例,有头痛者11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恶心、呕吐3例。

所有患者均经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动脉瘤。

1.2 护理1.2.1 全麻术后护理全部患者均在全麻、经口气管插管下行栓塞术,术毕返回本科监护室复苏,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去枕平卧6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心电、指脉氧、血压、呼吸变化,尤其是患者准备苏醒时,特别注意血压的变化,血压的变化可引起脑灌注流量改变,从而诱发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痉挛[2]。

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因人而异,一般1-3小时后清醒,做好撤机前的评估,用程序化撤机方法撤机拔管,并给予低流量吸氧,防止脑缺血、缺氧和脑水肿。

6小时后床头抬高15~3O°,可给予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饮水,前4小时饮水800-1200ml,保证充足尿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1.2.2 心理护理因术后进入监护室,无亲人在身旁,卧床期间一切生活护理必须由他人协助,如进食、排泄、床上擦浴,使病人暴露了一些隐私,降低了尊严和自身的能力空间,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病人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常有恐惧、害怕紧张心理。

带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

带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及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护理
月荻 造 影 随 访 , 1 颈 内 动脉 闭 塞 外 , 除 例 9例 患者 载瘤 ( ) 瘘 动脉 畅 通 。结 论 带 膜 支架 是 治 疗颅 内动 脉 瘤 及 颈 内动 脉 海 绵 窦瘘 的有
效手段 , 充分 做 好 支 架 置 入 围术 期 护 理 是 保 障 治 疗 效 果 的 关 键 措 固定 一层 与组 织 相 容 的
薄膜 , 置人 血管 内可 以将 血 管 病 变 隔绝 于血 流 之外 ,
覆盖 病变 和相对 不 正常 的移 行部 分 , 且 建立 一 段 人 并
影 , 病 变 内仍 有 造 影 剂 残 留 , 次 以更 大 压 力 进 行 如 再 球 囊扩 张 , 到造 影剂 可有 少部 分 残 留或 无 残 留且 载 达
关 键 词 : 内动 脉 瘤 ; 颈 内动 脉 海 绵 窦 瘘 ; 带膜 支 架 ; 护 理 颅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6 R 7 .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 1 1 2 2 1 ) 0—0 3 —0 D I 1 . 8 0 hx z 2 1 . 0 0 1 B 1 0 —4 5 ( 0 0 1 0 1 3 O : 0 3 7 / lz. 0 0 1 . 3
瘤 动脉 通 畅 , 中在释放 带 膜支 架前 必 须 行 多角 度 血 术 管 造影 , 明确 释 放 位 置 和 避 免 累 及 重 要 侧 支 , 脉 以 如
工 的血流 通 道 , 到 解 剖 治 愈 的效 果 L 。 目前 , 达 1 ] 临床 应用 带膜 支架 治 疗 腹 主动 脉 和冠 状 动 脉 等 血 管 病 变 多见 , 合理 使用 带膜 支架 进行 病 变 隔绝 术 是治 疗 脑 血
通 畅 的情 况 下 均 难 以 用 弹 簧 圈 栓 塞 。2例 颈 内动 脉 海绵 窦瘘 患者 曾在外 院行 可脱球 囊 栓 塞 治疗 , 由于 球 囊 泄漏 , 移位 瘘 口复 发 ; 1例 患 者 由于 瘘 口过 小 球 另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全文)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等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

02年龄、性别、家族史、心房颤动等也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相关。

6诊断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磁共振等,其中颈动脉彩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应该针对高危人群,如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已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等。

7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病变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制定。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药物降压、改善生活方式等。

介入治疗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ndarterectomy)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stenting)两种,适应证应根据病变的程度、病变部位、病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应更为严格。

8预后颈动脉狭窄的预后与病变的程度、病史、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严重的颈动脉狭窄易导致严重的脑缺血和卒中,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后取决于病变的进展速度和介入治疗的效果。

因此,及早发现、早期干预是预防颈动脉狭窄并发症的关键。

高血压是脑卒中风险最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患脑卒中的危险要高4倍。

收缩压比舒张压更与脑卒中相关。

高血压的治疗可以明显而快速地降低危险性。

吸烟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卒中、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

颈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吸烟量呈正相关。

大量吸烟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度是少量吸烟者的2倍。

停止吸烟2年后,危险度明显减少,5年后回到不吸烟时的水平。

糖尿病不仅可以增加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而且增加继发于脑卒中的死亡率。

胰岛素抵抗患者颈动脉狭窄和脑卒中的危险增加,但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治疗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高脂血症虽然可以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其他心血管病的风险,但与卒中的关系尚不确定。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及术后护理

流行病学特点
• 其中4/5位于Willis环前半部分,以颈内动脉、后交 通动脉、前交通动脉者多见; • 脑底动脉环后半者约占1/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大 脑后动脉及其分支
好发部位
脑血管结构
临床表现
• 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查体 脑膜刺激症;也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二次出血多发 生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部分病人出血可引起视力 障碍。广泛脑血管将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病人 意识障碍、偏瘫,甚至死亡。
适应症
• 1.因动脉瘤难以夹闭或病人全身状况不适合开颅手 术者。 • 2.手术夹闭失败或复发者。 • 3.不完全夹闭动脉瘤。 • 4.与外科手术配合。
禁忌症
• 对造影剂过敏者。 •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200,舒张压大于 110mmHg(14.66kPa),未能控制血压者。 •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者。 • 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 不齐者。 • 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治疗手段
• 2.开颅夹闭术 • 3.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 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是70年代以来应用于临床的 一种崭新的X线检查新技术。
术前护理
• 完善病历等资料 • 术前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 • 术前导尿并留置尿管,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 • 遵医嘱禁食水:全麻者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备 沙袋 • 心理护理
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动眼神经麻痹常见于颈内动脉-后交通动 脉瘤和大脑后动脉的动脉瘤,表现为单侧眼睑下垂、 瞳孔散大,内收、上、下视不能,直、间接光反应 消失。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病人可出现偏瘫,运动 性或感觉性失语。巨大动脉瘤影响到视路,病人可 有视力视野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 果
术中颈内动脉造影证实夹闭完全 , 颈 内动脉颅 内段分 支血流 通畅 。无手 术死 亡。术后轻偏瘫 1例。一过性 动 眼神经 麻痹 2例。视力 障碍 、 视野缺损有不 同程
前评估 。 解剖特点 : 眼动脉动脉瘤 的特征 性解 剖特点是与前床突、 海绵窦 、 视神经、 眼动脉 的关系。与海绵窦的关系:au i K zhk o等认为 床突下窦是床突下颈内动脉周围的静脉腔, 是海绵窦的外周静脉腔与海绵窦相通, 床突 下窦的入 口是 近侧硬膜环 , 至于远端 硬膜 环。床突下窦 的颈内动脉称为床段。这些 结构只有在磨出前床突及视神经管上壁才 能看到。与前床突的关系: 前床突是蝶骨小 翼上小的骨I突起 , 生 通过 2 个小足与蝶骨相 连。上足是视神 经管的延续 , 下足 即为视 柱, 并将视神经管和眶上裂隔开 , 也是颈 内 动脉床段的前界。包绕前床突的硬脑膜分 为内、 外两层。内层硬脑膜覆盖在前床突的 下面, 并包绕在颈 内动脉的外下方 , 但不与 动脉融合 , 是近端硬脑膜环的延续 ; 外层硬 脑膜是由内侧包被蝶骨平台、 鞍结节、 镰状 韧带和视神经鞘的硬脑膜延续而来 , 包绕颈 内动脉形成远端硬脑膜环。其外侧与颈 内 动脉紧密粘连 , 游离此部分颈内动脉时需锐 性切开。远端硬脑膜环 的内侧与颈内动脉 的关系松散 , 甚至有时缺如 。前床突或动 脉瘤底部往往覆盖眼动脉的起始部。与视 神经、 视交叉的关系 : 亚萨吉尔根据将其分 为视交叉上 型( 上前方 、 上后方 ) 与视交叉 下型( 下内方、 巨大视交叉下型、 硬膜外型) 。 与眼动脉的关系: 动脉瘤常发 自颈内动脉的 上内侧壁 , 紧邻眼动脉的起始点 。将眼动脉 推向床突下窦。眼动脉 的起始点可以位于 床突下窦内或沿蛛网膜 内的颈内动脉上升 数个毫米。在眼动脉近端基本没有空 隙放 临时阻断夹。这是暴露颈 内动脉颈部 的解 剖依据。 手术方法 : 内动脉眼动脉瘤 的手术 颈 入路 : 一是对侧 侧裂 人路 , 视交叉 前 池 的 大小是 这种入 路能 否成 功的关 键。动脉 瘤 的 大小 不 要 超 过 15m。 F e 出 , .c i r s提 起
颈 内动脉 造 影 是 治 疗 颈 内动 脉 眼 动 脉 巨
大动脉瘤 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颈 内动 脉 眼 动 脉 段 动 脉 瘤 大型 或 巨大 型 手 术 术 中造 影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 6/. s . 07 s 1x 2 1 .
C A 可 准 确 地 显 示 颅 内血 管 和 颅 底 T 的 骨结 构 , 以 明 确是 否有 钙 化 。MR 可 可 I 以判断动脉 瘤与周 围组织 的关 系帮助术
源于内侧、 上内侧 或上方 将视神经或视交 叉 向上 、 向上外侧和外侧 推移的小型和大 型动脉瘤 应采用 对侧 人路。二是 同侧侧 裂入路 , 这是通常采用 的手术人 路。本病 例采用本同侧侧 裂人路。手术要点 : ①暴 露颈内动脉颈部 , 口同颈动脉 内膜切 除 切 术切口, 贯穿橡 皮条 备用 , 阻断处远 并 于 端用套管针穿刺颈内动脉 , 5n 注射器 接 0i l ( 以备抽 吸 用和 术 中颈 内动脉 造影 用 ) 。
( ) 13 3 :9 .
7 中 国社 区医 师 ・ 6 医学专业 2 1 年 第 6期 ( 2 00 第1卷总 第 2 1 3期
构, 临时 阻 断 颈 内 动 脉 颈 段 及 交 通 段 之


临床特点 : 本病首发症状为蛛网膜 下
腔 出血 、 力视野 障碍 、 视 偶然 发现 。据 报 道 以上 3种情 况各 占 13 / 。① 多 为大 型 或 巨型动脉瘤 , 常合 并其他 部位 动脉瘤 , 发 生率 约为 5 %l 。②仅 有 13发生蛛 5 l J / 网膜下腔 出血 , 因是该部位动脉瘤瘤体 原 大、 壁厚 、 内多有血栓形成 , 瘤 且上方有视 神 经覆盖 。③视力视野障碍 : 症状 由动脉 瘤 的大小 和生长方 向决定 的。动脉 瘤 < 10m时对视力影响不大 , .e 眼动脉瘤将视 神经从外方顶起时 , 可造成鼻侧偏盲 。
一 一
参 考 文献
1 王忠诚. 王忠诚神 经外科学 . 长沙 : 湖南科
学 技术 出 版社 ,0 5:8 . 20 76
2 杨新宇 , 杨树源. 内动 脉床旁段动脉瘤 的 颈 外科手 术进展 . 中国脑血管 病杂 志 ,0 7 20 ,
8: 6 3 0.
3 许百男 , 正辉. 内 巨大动 脉 瘤手 术策 孙 颅 略. 中华 神经 外 科疾 病研 究 杂 志,0 4, 20 3
摘 要 目的 : 讨 颅 内外 颈 内动 脉 临 时 探 阻断, 直接 夹 闭颈 内动 脉 眼 动 脉 大 型及 巨 大 动脉 瘤 的 入 路 及 方 法 。 方 法 : 头 颅 经 C A成像 术前确诊 。术 中先暴 露颈 内动 T 脉 颈部 , 置粗 线 用 作 临 时 阻 断 , 行 同 侧 后 侧 裂入 路 , 露 颈 内动 脉 床 段 、 交 通 动 暴 后 脉 , 后 分 离 和 暴 露 动 脉 瘤 及 其 周 围 结 最
②侧裂入 路 , 颞瓣 , 下颧 弓。③切 除 额 铣 前床突及 视神 经管 上壁 , 有两种 方法 : 一 是硬膜 内入路 法 , 用于 较小 的动脉瘤 ; 适 二是硬脑膜外 一内入路法 , 适用 于较大动 脉瘤。④阻断颈 内动脉 : 近端 阻断颈 内动
脉颈段 , 好处是进行精确阻 断和术中颈内 动脉造影 ; 远端阻断是在后交通 动脉起始 点近端放置临 时阻断 夹阻断 动脉瘤 远端
论 著 ・ 临 床 论 坛
C Hi NES 0 o M M IN I j n o C T S 0
颈 内动脉 眼动脉 动 脉瘤 的 手术 治疗
度 的改 善 。
韩喜文 闰世军 ( 通讯作者 ) 10 0 3 20吉林省农安县医院微创 外科 10 4 吉林大学第- N院神经外科 30 1 -
前 , 吸 颈 内动 脉 颈 段 , 动 脉 瘤 塌 陷 术 中颈 内动 脉 造 影 明 确动 脉 瘤 是 否 被 夹 闭 完全 及 颈 内动 脉 颅 内段 分 支血 流 是 否 通 畅 。结 果 : 患者 全 部清醒, 出现 同侧动眼神经麻 痹 , 例 2例 1 出现对侧轻偏瘫 , 例 未 出现新 的神经 系 1 统 阳 性 体 征 。 结 论 : 内 外 颈 内 动 脉 阻 颅 断, 动脉瘤抽吸 , 直接 夹闭动脉瘤颈 , 中 术
06. 8 08
资 料 和 方 法 本组病 例 3例 , 1 , 2例 , 男 例 女 年龄 3 ~ 3岁 。临 床 表 现 : 性 头 痛 1 , 1 4 慢 例 视 力障碍 2例 , 视野 缺损 3例 。 术前 检 查 : 头部 C A及 头部 MR 。 T I 大小 : 直径分 别 为 2 . mm、2 5 67 2 . mm、7 1.
6 m。部位 : 为眼动 脉动 脉瘤 , 中例 m 均 其 合并同侧后交通 动脉小型动脉瘤 。 方法 : 本组 3例均采用全麻下 同侧侧 裂人路 , 直接手术 夹 闭动脉瘤 , 中颈 内 术 动脉造影证 实夹 闭完全 , 内动脉颅 内段 颈 分支通畅。具体步骤 : ①胸锁乳 突肌前缘 纵行切 口暴露颈 内动脉颈段 , 中动脉瘤 术 破裂时和 夹 闭动 脉瘤 前控 制 颈 内动 脉。 ②开颅并同侧侧裂入路 , 取下颧 弓及额颞 骨瓣 , 膜 内应用 磨 钻磨 除前 床 突及 眶 硬 顶。③ 打开硬膜上 环。④颈 内动 脉颅 内 颅外临时阻断 , 逆行抽 吸阻断部颈 内动脉 内残余血液使 动脉瘤塌 陷。⑤前后 排夹 闭法夹闭动脉瘤 。⑥术 中颈 内动脉造影。
的颈内动脉 , 以最大 限度保 障同侧大脑 中 动脉 、 大脑前动脉 代偿供血。⑤ 动脉瘤减 压: 仅靠孤立颈 内动脉是不 能够使动脉瘤 塌陷 , 抽吸颈 内动脉 内的血 液使 动脉瘤塌 陷。⑥根据动脉瘤 的形状及 蒂的宽窄 , 选 择适合形状 的动脉 瘤夹 , 闭动脉 瘤蒂。 夹 许百男介绍 的前后排列夹 闭法 比较实用 : 即平行于载瘤 动脉运 用两个 以上动 脉瘤 夹夹闭动脉 瘤 , 于瘤 颈很宽 的动 脉瘤 , 对 个动脉瘤夹难 以完全夹 闭瘤 颈 , 则可采 用此方法 , 相邻动脉瘤夹 叶片之间需有部 分重叠 以防止夹 闭不全 。⑦穿刺 抽空 瘤 内积血 , 或剖开 动脉瘤 体 , 使视神 经充 分减压。⑧手术 中颈 内动 脉造影 : 明确夹 闭完全和 颈 内动脉分 支血供 情况 。⑨通 过 同一手术入路一次夹闭多发动脉瘤。 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 内动脉眼动脉 颈 瘤术后主要并 发症 为视 力障碍 、 复视 、 肢 体运动障碍和脑脊液漏液 , 因动脉瘤位于 视神经下方 , 故分离 时避免影响视神经血 供 。术 中避免对 动 眼神经 的骚扰能 引起 过性 的动眼神经 麻痹 。术 中廓清 鞍上 池积血 、 应用罂粟 碱处理 颈 内动脉 、 术后 应用尼莫 同或法舒 地尔 预防肢体 运动障 碍 。为 防止术后脑脊液鼻漏 , 应严密修补 缝合硬脑膜 。筛窦和蝶窦如开放 , 应填 以 肌肉。本病例 出现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肢体运动 障碍 、 视力未恢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