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误诊一例

合集下载

大脑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大脑后交通动脉瘤致动眼神经麻痹一例
作者简介 : 张宏光 (9 7 ) 男 , E 17 一 , 河j 省秦皇岛市人, 医师, 硕士。

1 8・ 2
V 1 1N . & a 2 1 o. o 8 o l0 0 2
H I A D C LJ U N L A N N ME I A O R A
检查 : 右侧基底节、 左侧脑室前角旁腔梗 , 大枕大池。 及颈 的大小 和生 长方 向 。动 眼 神经麻 痹 首先 表现 为 初 步诊断 :. 网膜 下 腔 出血?2 左 眼动 眼神 经 麻 瞳孔 扩 大 , 光 反应 消失 , 次 为 眼睑下 垂 , 1蛛 . 对 其 最后 出 痹 。3 .高血压病 2级 极 高危 。考 虑 大脑 后 交 通 动 现 眼外肌麻 痹 , 响 眼球各方 向运 动H 。 影 J
( 暨南大 学附属 第一 医院眼科 , 东 广 州 50 3 ) 广 160
【 关键词】 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 动眼神经麻痹 【 中图分类号】 R 3. 722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3-30 21 )8 2 2 0 -65 (00 0—18 0-
顺 。于 3 后病人 突然出现 睁眼困难 , h 疼痛刺激 四 塞, 未引起重视 , 造成 了误诊 , 耽误 了抢救。当病人 肢 有 回 缩 , 压 1 3 8 H 1 m g=0 13 瘤体破裂造成 了致死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血 5 / 2 mm g( mH . 3 教训深刻。 k a , 头颅检查 时 突然呼 吸停止 , P )行 脉搏 减 弱 。头颅 最近 C A、 R T M A的应用为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
后交管 造 影 性 脑脊 液 ,经全 脑血 管造 影 ( S ( 图 1 确 诊 为 ( S 。C 、 R 检查敏感性不高。正如本病例, D A) 见 ) D A) T M I 在 后 大脑 交通 动 脉 瘤 , 左 后 交 通 动 脉 瘤 夹 闭 术 , 行 术 当地 医 院 检 查 时 头 颅 C T检 查 仅 显 示 腔 隙 性 脑 梗 脉瘤 可能性 大 , 转入 神经 外科 , 行腰 穿 检查 为少 量 血

颅内巨大动脉瘤2例误诊分析

颅内巨大动脉瘤2例误诊分析
维普资讯






志 Βιβλιοθήκη 第3 0卷第 2期 20 0 2年 4月
18 2
C I C L LNIA J OUR L O D C F C. NA F ME IALOF I ̄R . .
度较低 . 在进 人高博拔 地 区对 用 薄荷 油滴 鼻 , 以保持鼻粘 膜湿度 ; 为适应高原空气 中低氧分 压不 致鼻粘膜毛 细血管 扩张 . 也可在进人 高海拔 地 区前 1 5d进行 鼻部捏 压等锻
发肿瘤相鉴别。( ) 3 临床症 状俸征误导 。由于 占位效应存
间隙 滑膜嵌顿 9例 。就诊 时间损伤后 4 4h -2 。 1 2 诊断标准 . 多在屈 腰伴旋转时 急性 发病 , 腰痛剧烈 , 脊柱话动增大时 . 疼痛加 重。查体 腰平甚至腰椎后 凸 . 脊
引 . 卧斜板或俯卧板压 手法 牵 引珐需要一定 的器械设 侧
讨论
颅 内 巨大 动 脉 瘤 约 占颅 内动 脉 瘤 的 3 ~ %
备. 不适宜在基层部队推广使 甩。侧卧斜板和俯卧板压手 法对医者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和体力要求 . 一般 的临床 医生 不易掌握。笔者运用屈腰手 法治疗 腰椎 椎间小关 节滑膜 嵌顿 1 例 , 5 取得了满意疗效 . 现报告 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1 %… 由于其有不两程度 的血 栓形成及 瘤壁 较厚甚 至 3
钙化 . 存在 占位效应等原 因 。尽 管有学 者提 出鞍 区、 骨 蠊
蝽部位 的脑肿瘤应与动脉瘤相鉴别 [ . 2 但仍 时有发生误诊 J 的报 告。分析 其原 因可能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1 临床 及影 () 像 医师未在此方面引起足够 重视 由于颅 内动脉瘤 误诊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例漏误诊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例漏误诊分析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6例漏误诊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8年5月共诊治16例曾在外院漏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2例,年龄33~76岁,平均48岁,其中40岁以下3例,40~70岁10例,70岁以上3例。

1.2 临床表现:有胸背痛伴高血压8例(其中双上肢血压明显差别者4例),伴急性腹痛4例,腹胀、便血1例,左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1例,一过性右下肢运动障碍1例,晕厥1例。

1.3 辅助检查:(1)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11例,表现为室性心律失常2例,心电图大致正常3例。

(2)血白细胞(12.6~20.2)×109/L 11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1例;血清淀粉酶升高2例。

(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增宽9例,伴主动脉瓣反流6例,发现腹主动脉夹层破口6例。

(4)X线检查:本组16例行胸腹部平片检查,2例未见异常,8例可见上纵隔或主动脉弓影增大,5例可见胸腔积液(血),5例肠腔有不同程度积气。

(5)胸腹部X线断层扫描检查(CT),本组16例显示胸或腹主动脉局部增宽,螺旋状假腔围绕真腔。

1.4 漏误诊情况: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8例,急腹症4例,下消化道出血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漏诊2例。

误诊时间为6~96小时15例,误诊达2月的1例,该例以急腹症起病时曾行剖腹探查术。

2 讨论2.1 漏误诊原因:(1)首诊医生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的相关知识缺乏,临床上缺乏警惕,思维局限,不能正确诊治。

(2)询问病史及查体欠仔细,在本组病例中,有2例青年人起病前腹部曾有明确的长时间搬重物病史,另8例有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8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首诊时均未行双上肢血压测定和周围血管征检查,6例有主动脉瓣反流杂音的患者未引起首诊医生重视。

(3)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完善检查和治疗的严重偏差或侧重失调,并随着病情进展进一步导致病情漏误诊,如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由于抗凝和静滴硝酸甘油注射液(导致反射性心动过速)延误并加重了病情;误诊为急腹症的患者完善腹部彩超、X线平片及血生化后施行了剖腹探查术。

脑内血肿误诊为脑肿瘤一例

脑内血肿误诊为脑肿瘤一例
除术 治 疗 高 血 压 脑 出 血 临 床 观 察 [J].华 北 国 防 医 药 , 2007,19(2):43_44. [2] 舒 仁 义 ,张 霞 萍 ,李 江 .CT及 MRI诊 断 慢 性 扩 展性 脑 内 血 肿 3例 [J].临 床 医 学 ,2008,28(4):43-45. [3] 王 秋 生 .误 诊 为 脑 肿 瘤 的 慢 性 扩 展 性 脑 内 血 肿 [J].I艋 床 误 诊 误 治 ,2007,20(1):29. [4] 张 兵 ,董 瑞 芳 ,台 立 稳 ,等 .慢 性 扩 展 性 脑 内血 肿 2例 f艋 床 分 析 [J].脑 与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008,16(6):716—718. [5] 赵 建 国 ,张 保 祯 ,郁 志 龙 ,等.脑 胶 质 瘤 综 合 治 疗 的 临 床 分 析 [J].内蒙 古 医 学 院学 报 ,2008,30(1):49—5O. [6] 诸 静 其 ,郝 楠 馨 ,金 惠 明 ,等 .儿 童 脑 胶 质 瘤 的 CT征 象 与 病 理 、Ki67表 达 对 照研 究 [J].中 国 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 2008,16(1):20.23. [7] 王 景 波 ,吕然 博 ,李 国 建 ,等 .以癫 痫 为 首 发 症 状 的脑 胶 质 细 胞 瘤 [J].河 南 外 科 杂 志 ,2008,14(2):19—20. [8] 洪 敏 昌.CT容 积 测 量 在 急 性 颅 内 血 肿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分 析 [J].临床 误 诊 误 治 ,2009,22(10):68. [9] 王鹰 ,曾 晓华 ,李 国雄 ,等 .慢 性 脑 内血 肿 的 影 像 误 诊 分 析 与 鉴 别 诊 断 [J].放 射 学 实 践 ,2008,23(5):494- 497. [1O] 吴 恩 惠 .头 颅 CT诊 断 学 [M].2版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1996:91—96. [11] 李德 成 ,马 彦 华 .神 经 根 型 颈 椎 病 与 脊 髓 胶 质 瘤 并 存 漏 诊 一 例 [J].临 床 误 诊误 治 ,2009,22(9):50.

脑瘤误诊脑血管病2例

脑瘤误诊脑血管病2例

脑瘤误诊脑血管病2例摘要例1:男,56岁,以头痛、头晕一周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

追问病史一周来自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抽搐及昏迷,无复视及视物旋转。

做头CT 示:右基底节区脑出血,量约30ml。

查体:T:36.5℃,P:80次/分,Bp:130/85mmHg,步入病房,神清,眼球活动自如,无震颤,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居中,鼓腮无漏气。

颈软,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

双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巴宾斯基症(+ -),右(-)。

入院诊断:脑出血。

予20%甘露醇250ml,4次/d,静点。

速尿20mg,2次/d,静推。

胞二磷胆碱0.5,1次/d,静点。

住院14天后复查头CT示:右基底节区出血,量约30ml,同前片比较未见明显改善。

患者自觉周身无力,饮食欠佳,干咳,给予查血常规、心电图均正常,双肺CT示:右肺占位性病变。

考虑该患脑出血为肺癌脑转移肿瘤破裂出血所致。

例2:女,70岁,以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一个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

做头CT示:额、顶、颞区低密度灶,考虑脑梗塞。

病来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复视。

查体:T:36.7℃,P:76次/分,Bp:145/90mmHg,轮椅推入病房,神清,对答准确,右侧鼻唇沟略浅,伸舌不偏,颈软,心肺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右侧上下肢肌力Ⅲ级,左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右侧巴宾斯基症(+),左侧(-)。

入院诊断: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

住院后给予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酐、胞二磷胆碱、疏血通等药物治疗。

14天后复查头CT梗塞区域较前片未见明显改变。

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未见明显改善,遂行头MRI检查诊断为:脑肿瘤。

2 讨论脑肿瘤发病率各国报告不一致,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居全身肿瘤的第十一位。

上述两例病例首发症状为肢体功能障碍、头晕为主,极易与脑出血、脑梗塞在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及CT上相混淆,造成误诊机会较多。

临床中并未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体征,即使在例1中CT上已经出现中线移位,占位周围水肿等明显的颅内改变,患者亦未出现明显的头痛、喷射状呕吐、复视、癫痫发作、瞳孔改变等症状,而例2中在分水岭处梗塞病例与脑占位病变临床症状及CT上均未见明显区别,导致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未见明显改变,MRI进一步确诊为脑肿瘤,患者并未出现恶液质、贫血等常见恶性病的临床症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更易使临床医生怀疑为脑梗塞增加了误诊机会,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病例分析

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病例分析

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病例分析作者:王玉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年第04期【摘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高危重症,年发病率大约为2.6~3.57例/10万,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主动昹夹层动脉瘤;误诊;分析【中图分类号】R7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04..02我院近二年共诊治12例本病患者,其中6例外转上级医院,2例保守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

4例误诊死亡,其中2例引发医疗纠纷,教训深刻。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42岁,就诊前一天患者有明显咳嗽,咯少量白色粘液痰等呼吸道感染表现,并伴有“胸背痛”,患者以“胸背痛3小时”急诊就诊,检查心电图正常,DR胸部正位片提示:双肺纹理粗重,化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值班医生以“肺部感染,胸膜炎不排除”留观,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大约1小时后患者上厕所时突然晕厥,10分钟后死亡。

后尸体解剖提示,Ⅰ型主動脉夹层动脉瘤。

病例2,男性,68岁,曾有“心绞痛”发作史。

本次以“胸痛1小时”就诊。

心电图提示前壁ST段有些压低,心肌酶尚正常。

值班医生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收治,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但2小时内胸痛不能缓解,出现面色苍白,恶心等表现,遂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小时候死亡。

男性,55岁,主因“腹痛一天”急诊入院,发病前有饮酒史。

入院测血压162/88 mmHg,体温、脉搏正常,呈痛苦貌,心肺无阳性体征,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

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2×109/L,N:0.74,血淀粉酶245 u/L,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给予抗感染,抑制剂生长激素等治疗,3小时腹痛不缓解,切转移至腰背部,再给予腹部MRI检查,提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男性,35岁,曾有尿路结石病史,因“上腹痛及左侧腰背痛2小时”急诊入院。

入院测血压138/82 mmHg。

大脑后动脉第一段动脉瘤破裂因素分析和栓塞体会

大脑后动脉第一段动脉瘤破裂因素分析和栓塞体会

大脑后动脉第一段动脉瘤破裂因素分析和栓塞体会作者:赵庆伟喻博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0期【摘要】目的对本院2010年以来治疗的6例大脑后动脉第一段(P1 段)动脉瘤易破裂的因素和栓塞体会回顾性分析。

方法 6例患者均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有两例患者入院后发生二次破裂。

结果有4例患者栓塞后恢复较好, 1例患者栓塞后偏瘫伴偏盲, 1例患者造影时2次破裂,急诊动脉瘤栓塞后, CT复查发现出血量较大,后引起脑疝,经去骨瓣减压治疗无效死亡。

结论 P1段动脉瘤多见于年轻人,动脉瘤均较大,易发生2次破裂,急诊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减少2次破裂出血几率。

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大脑后动脉第一段大脑后动脉动脉瘤临床较少见, P1段动脉瘤更为少见,大部分为巨大或夹层动脉瘤;由于大脑后动脉动脉瘤所在部位较特殊,相邻解剖较复杂且临近脑干,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较为困难。

血管内栓塞治疗目前已成为一种微创安全的手段,作者回顾性分析6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病情发展及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大脑后动脉P1段动脉瘤患者6例,患者中,男1例,女5 例,年龄19~47 岁,平均29.7 岁。

首发症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动眼神经麻痹伴视物模糊2例,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动脉瘤最大直径在11~32 mm 之间, 3个巨大动脉瘤(动脉瘤的最大直径均>25 mm), 2个为大动脉瘤,1个为蛇形动脉瘤。

1. 2 治疗局麻造影明确诊断后,动脉瘤形态不规则或有小腹,再出血可能性高的患者,与家属沟通后直接行全麻,所有患者均采用一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鞘,穿刺成功后,接加压输液袋持续滴注(急性破裂出血患者不给肝素,择期患者给肝素)根据载瘤动脉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引导管,微导管在透视下送至动脉瘤颈附近,小心调整位置满意后,采用钨丝游离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必要时辅以球囊或支架,囊内弹簧圈填塞时尽量填塞直到动脉瘤不再显影,术中行载瘤动脉闭塞时术前术中仔细评估局部的侧支循环与代偿情况,应由动脉瘤囊内开始填塞并最终闭塞载瘤动脉,尽量不影响载瘤动脉的重要穿支血管,术中及术后进行规范化的抗凝治疗,必要时予以适当溶栓治疗。

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假性动脉瘤的护理

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假性动脉瘤的护理[摘要]通过护理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发生假性动脉瘤患者总结的护理经验。

由此总结的护理要点:病人手术后要遵医嘱延长腹股沟穿刺点压迫时间,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形成;加强宣教;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让病人早日回到家庭,融入社会工作学习。

通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护理病人病情稳定,伤口愈合出院,出院后病人来院复查数次,状况良好。

[关键词]股动脉,动脉穿刺,假性动脉瘤,抗凝剂,护理假性动脉瘤指经皮穿刺后血液经过动脉破口进入血管临近组织且成一个多个腔隙,在动脉血通过载瘤动脉与假性瘤腔之间的通道流入假性瘤腔内,在血流回流动脉内的一种现象。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并且很严重,容易引起感染.出血等症状,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护理是关键。

文章是一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身高160cm体重55kg,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于2018年6月8号晚间9时在上卫生间过程中突发剧烈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由外院转入我科CT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SA示右侧大脑中分叉部颅内动脉瘤,左侧前交通动脉瘤,左侧床突段微小动脉瘤,并行右侧MCA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后恢复良好。

现求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2治疗过程 2018年8月5日在全麻下行左侧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术后右侧腹股沟拔管并加压包扎,予以右下肢制动,加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等,予以双抗,护胃,营养神经及补液等对症治疗,注意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

血凝常规:D-二聚体11.89ug/ml,纤维蛋白原降解物25.63ug/ml,凝血酶时间12.6s。

2018年8月11号B超示:右侧腹股沟区见一异常回声包块,大小约80mm×40mm×60mm,边界欠清,包块内大部被实质性低弱回声充填,动脉缺损口周围仍存留有液性空腔,范围约14mm×12mm,CDFI见血流经缺口进入腔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
O jem ann R G . R et rosigm oid approach t o acou st ic neuroma [ J] . N eurosurgery, 2001, 48( 3) : 553 558. ( 收稿日期 : 2008 12 17) ( 供稿编辑 : 邓宪文 )
病例报道 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误诊一例
江苏医药 2009 年 5 月第 35 卷第 5 期
J iang su M ed J, M ay 2009, V ol 35, N o. 5
[ 5]
5பைடு நூலகம்5
有效地提高面神经的功能保存率 , 这一点在本研 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切除肿瘤后 , 用刺激电极刺 激面神经的最近段和最远端, 据能否诱发面神经肌 电图 , 可判断其解剖功能完整与否。同样, 用刺激电 极刺激三叉神经和舌咽神经在颅内术野下的走行部 分也可判断其解剖与功能完整性。 至于 IOM 组和 N 组舌咽神经和三叉神经功能 保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原因可能是这两组神经 在颅内特有的解剖学特点。在听神经瘤术中, 三叉 神经常位于肿瘤的上极, 舌咽神经和第十、 十一颅神 经经常位于肿瘤的下极和后下方 , 手术医生分离 肿瘤寻找到神经后用湿脑棉片遮盖防止损伤。这两 组神经位置比较固定且形态学易于辨认, 所以损伤 的几率大大降低。本研究监护组中 1 例患者术前已 有舌咽神经损伤症状, 术前诊断是颈静脉孔区脑膜 瘤; N 组中 2 例患者出现舌咽神经功能损伤 , 术前诊 断是颈静脉孔区脑膜瘤和桥脑 小脑角巨大脑 膜瘤
[ 3] [ 4] [ 5]
Ess es BA , Larpuer e M , G raham M . Facial nerve out com e in acoust ic t umor surgery[ J] . A m J Ot ol, 1994, 15( 6) : 810 812. 佘守章 , 岳云 . 临床监测学 [ M ] . 北 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 2005: 598 600. G oldbru nner RH , Schlake HP, M ilew s ki C, et al . Q uant it at ive paramet ers of in traoperat ive el ect romyogrgph y predict f acial nerve ou t comes f or vest ibular schw annoma surgery[ J] . N eu ro surgery, 2000, 46( 5) : 1140 1148.
末端 , 同时切除瘤体 , 并常规送检病理。术后患者 即清醒 , 恢 复良好 , 同时给予蛛网膜下 腔腰大 池持续 引流 , 经过 上述 治 疗后患者诉视 力视 野均较 前好 转。复查 头颅 CT ( 见内 页 4 图 3) : 脑室内血肿基本吸收 , 右枕叶 占位消失。 讨论 颅内动脉瘤的成因目前尚未确定 , 根据国内外 的 资料显示可概括为先天性因素 , 动脉硬化 , 感染 , 创伤等 。根 据动脉瘤的直径大小 , 动脉 瘤可 分为 小动脉 瘤 ( < 0 5 cm ) , 一般动脉 瘤 ( 0 5~ 1 5 cm) , 巨 型动脉 瘤 ( > 2 5 cm) 。颅 内 动脉瘤在临床上易与 动静脉 畸形、 海绵状 血管 瘤、 肿 瘤等 其 他疾病相混淆 , 在破裂之前 常无明 显临床 症状 , 从而 导致 漏 诊误诊。如将动脉瘤当作肿瘤手术是非常危险的 , 如颈内 动 脉的巨型动脉瘤可被误诊为垂体瘤。该患者无外 伤、 感染 和 高血压史 , 结合头颅 DSA 和 术中 所见确 诊为 颅内巨 型动 脉 瘤。其开始以视力、 视野变化为主要表现 , 占位效 应不明显 , 就诊于眼科 , 被误诊为视神 经炎 , 直至 后来出 现明显 的颅 内 高压表现时仍未诊断 出 , 一 直到患 者动脉 瘤破 裂 , 症 状明 显 加重时 , 才诊断出为右侧大 脑后动 脉巨型 动脉 瘤破裂 出血。 有时动脉瘤仅 以局 灶体 征表 现 , 因此 我们 在 临床 诊疗 过 程 中 , 如遇到类似于该症状的 患者时 , 要 排除是 否有颅 内病 变 存在 , 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 以免漏诊误诊。
刘燕飞 李向东 惠国桢 邵 忠 黄煜伦 孙晓欧 刘建刚 于 晶
患者 , 女性 , 17 岁 , 因 头痛 3 d 伴恶心呕吐! 入院。患者 两年来有视物模糊 , 并逐渐加重 , 曾在眼科就诊 , 行眼 底动脉 造影 , 查有视力下降 , 视野 缺损 , 考虑为 视神 经炎 , 并给 予药 物治疗。近期患者有头痛 , 恶心、 呕 吐 , 能自 行好转 , 再 次就 诊于眼科 , 仍考虑由视神经炎引起 , 未予重视。本次发病 后 , 患者感头痛较剧伴频繁 呕吐 , 就诊于 中医科 , 予以 中药 口服 3 d, 症状 无缓 解 , 来 我 院 急诊 科 就诊。 体检 : 神志 清 , 精 神 萎 , 头颅无畸形 , 双瞳 孔等 大 等圆 , 直 径 2 5 mm, 光 反 应灵 敏 , 颈明 显抵抗 , 四肢 肌力肌 张力正 常 , 双侧 Babinskis 征阴 性 , 双侧 Ker nig 征、 Br udzinskis 征均 阳性 。辅助 检查 : 急诊 头颅 CT ( 见内 页 4 图 1) : 右侧枕叶占 位 , 脑出 血破入脑室系 统 , 考虑肿瘤卒中可能。急 诊头 颅 D SA ( 见 内页 4 图 2) : 右 侧大脑后动脉巨大动脉瘤 2 cm ∀ 4 cm, 位于右侧大脑后动脉 末稍 , 左侧颈内动脉 系及椎动 脉系 正常。视 野检查 : 左 侧视 野颞侧偏盲 , 右侧视 野鼻侧偏 盲。诊断 : 右 侧大脑 后动 脉巨 大动脉瘤破裂。治疗 : 急诊全麻下做右侧顶枕部马蹄 形切口 入路 , 术中见瘤体巨大 , 约 2 cm ∀ 2 5 cm ∀ 4 5 cm , 明显搏动 感 , 瘤体压力较高 , 表面未见载瘤动脉 , 逐渐小心游离 动脉瘤 瘤体后见载瘤动脉位于瘤体的深部 , 动脉瘤夹夹闭载 瘤动脉
( 收稿日期 : 2008 11 14) ( 供稿编辑 : 王 瑶 )
作者单位 : 215006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 2]
R om st ock J, St rau ss C, Fah lbus ch E. Cont inu ou s elect rom yo graph y monit oring of m ot or crani al nerves du ring cereb ell op on tin e an gl e surgery[ J] . J N eurosurg, 2000, 93( 4) : 586 593.
[ 6]
( 直径 5 7 cm) , 由此看来 , 以上两种情况是否需要 舌咽神经的监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1]



K oos W T , M at ula C, Lan g J , et al . Color at alas of microneu ro surgery of acoust ic neu rinomas [ M ] . N ew york: G org Thieme V erl ag, 2002: 2 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