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械发展史论文

世界机械发展史论文
世界机械发展史论文

世界机械发展史

系 (部)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1年9月13日

目录

引言 (1)

摘要 (2)

Abstract (3)

1 世界机械发展的三个阶段 (4)

1.1机械起源和古代机械发展阶段 (5)

1.2近代机械的发展阶段 (7)

1.3现代机械的发展阶段 (11)

2世界机械发展的未来趋势 (13)

3对世界机械发展背后世界的思考 (14)

参考文献 (15)

引言

机械(machinery)是机器(machine)和机构(mechanism)的总称。各种机构都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至于机器则都是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装置,可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物料和信息,机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人类自从用机械代替简单的工具,使手和足的“延长”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而经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机械的飞速发展,更是使人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可以说,世界机械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超越自我,探索未知领域的发展史。

世界机械发展史

Machiner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World

摘要

按时间顺序从三个阶段叙述世界机械史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了解世界机械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发展史是紧密联系的,每一个时期的机械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曾使得人类的社会飞跃发展,且带来人类社会质的改变,并且对未来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猜想,并思考机械发展背后的污染问题。

Abstract

Abstract

Chronological narrative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machiner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machinery and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each period has its ow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made a leap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bring about a qualitative change in huma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trends guess machinery and mechanical think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lution problem.

关键词:机械发展、古代机械、现代机械、机械发展史

Keywords:Machinery development、Ancient machine、modern machine、machinery Development history

1 世界机械发展的三个阶段

世界机械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而发展的,按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机械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前7000年城市文明的出现到公元十七世纪末是机械的起源和古机械发展阶段,由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为近代机械发展阶段,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为现代机械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机械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曾使得人类的社会飞跃发展,且带来了人类社会的巨大的改变。下面按时间来分,从三个阶段来叙述世界机械的发展史。

1.1机械起源和古代机械发展阶段

考古发现,公元前7000年,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建立杰里科城,城市文明首次出现在地球上,最早的机械——车轮是此时诞生的。车轮是人类重要的发明之一,正是由于车轮的诞生,才使车成为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当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机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开始变得更加实用。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的苏美尔诞生了带轮的车,是在橇板下面装上轮子而成。

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开始普及青铜器,青铜农具及用来修造金字塔的青铜工具(比如:凿子)在此时已广泛使用。公元前2800年,中国中原区域涌现原始耕地工具——耒耜(木制)。公元前2800年,青铜器制作技巧传入我国周边,西域的游牧民族(现中国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使用锡青铜铸成的铜刀。公元前2686开使涌现牛拉的原始木犁和金属镰刀。公元前2500年,欧亚之间区域就曾使用两轮和四轮的木质马车.埃及古代墓葬中曾发现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两轮战车。公元前2500年,伊拉克和埃及用失蜡法铸造青铜金属饰物。公元前2400年,埃及涌现腕尺、青铜手术刀,滑轮等机械设备。

公元前2000年,中国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留存经过冷锻的红铜刀、凿。埃及等地涌现切割树木的车床,中国中原地区有了以圆木板为行走部件的车辆(轮子)。公元前1700年,西亚巴格达附近,欧贝德的文明进入铁器时代。公元前1600年,青铜器正式传入中原,中国开端用天然磨料磨制铜器和玉器。公元前1400年,中国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县留存经过热锻的铁刃和铜钺。公元前1400——1300年,中国商代甲骨文涌现,中国进入有文字时代。公元前1400年,中国河南安阳殷墟留存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中国河南

安阳殷墟留存经过再结晶退火的金箔,中国发明象牙尺。公元前1400年,小亚细亚的古国赫梯王国人开使应用铁器。公元前1300年,中国始用铜犁,中国用研磨方法加工铜镜。

公元前1200年,叙利亚涌现磨谷子用的手磨,两河流域文明在建筑和装运物料过程中,已应用了杠杆、绳索、滚棒和程度槽等简略工具,滑轮技巧用作城堡上的放箭机构,埃及涌现绞盘,最初用在矿井中提取矿砂和从水井中提水,埃及初步涌现了水钟、虹吸管、鼓风箱和活塞式唧筒等流体机械。公元前1000年,铁器制作技巧自印度传入中原附近的少数民族,中国西部国家(南越,楚国)涌现带铁犁铧的犁。公元前1000年,中国创造冶铸青铜用的鼓风机。公元前770年,中国开端应用失蜡铸造方法铸造青铜器,中原涌现可锻铸铁和铸钢,中国已广泛采用漏壶计时,罗马文明断定太阳历与24节气。公元前770年,中国湖北铜绿山春秋战国古铜矿遗址留存木制辘轳轴,中国涌现制作战船的工场。

公元前600年,古希腊和古罗马进入古典文化时代,这一时代在古希腊出身了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对古代机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公元前513年,中国的《左传》记载中国最早的铸铁件——晋国铸刑鼎。希腊罗马区域木工工具有了很大改良,除木工常用的成套工具如斧、弓形锯、弓形钻、铲和凿外,还发展了球形钻、能拔铁钉的羊角锤、伐木用的双人锯等。此时,长轴车床和脚踏车床已开端广泛应用,用来制作家具和车轮辐条。脚踏车床一直延用到中世纪,为近代车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500年,中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留存春秋战国时代最复杂、最精巧的青铜器—曾侯乙尊盘和曾侯乙编钟,编钟由8组65枚组成,采用浑铸法铸造。中国春秋末期的齐国编成手工艺专著《考工记》。世界上第一枚冲制法制成的钱币在罗马出身,这是金属加工方面的一大成绩,是现代成批生产技巧的萌芽。

公元前476年,中国涌现用天然磁铁制成的指南针—司南,这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开端用叠铸法铸造青铜刀币。中国河北易县燕都遗址留存的钢剑中有淬火组织,矛、箭铤中有正火组织。中国河南洛阳留存经脱碳退火的白口铸锛。中国河南信阳留存汞齐鎏金器物。公元前400年,中国的公输班创造石磨。

公元前220年,希腊的阿基米德创制螺旋提水工具。希腊的阿基米德提出物体浮动理论——阿基米德原理。古希腊人在手磨的基础上制成了轮磨。中国西安兵马俑出土的青铜秦剑大约出身于此时代。公元前206年,中国西汉涌现

青铜铸件透光镜。公元前206年,齿轮在欧洲涌现,最早的利用是装在战车用来记载行车里程的里程计上。中国四川成都市站东乡留存滑车。罗马在单轮滑车的基础上创造复式滑车。它最早利用是在建筑上起吊重物。公元前113年,中国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留存经过渗碳处理的佩剑。公元前100年,罗马功率较大的维特鲁维亚水磨涌现,水轮靠下冲的水流推动,通过恰当选择大小齿轮的齿数,就可调剂水磨的转速,其功率约三马力,后来前进到五十马力,成为其时功率最大的原动机。

公元1世纪,亚历山大的西罗著有《气动力学》,其中记载利用蒸汽作用旋转的气转球(反动式汽轮机雏形)。同时,西罗创造的汽转球(又叫风神轮)涌现。汽转球作为第一个把蒸汽压力转化为机械动力的装置,它也是最早利用喷气反作用原理的装置。公元9年,中国制出新莽卡尺。25~221年,中国的毕岚创造翻车(龙骨水车)。中国的杜诗创造冶铸鼓风用。中国涌现水轮车(水轮机雏形)。78~139年,中国的张衡创造浑天仪(水运浑象),由漏水驱动,能唆使星辰出没时间。

2世纪,中国用花纹钢作宝刀、宝剑——类似大马士革刚。105年,中国的蔡伦造纸。220~230年,中国涌现记里鼓车。235年,中国的马钧创造由齿轮传动的指南车。 265—420年,中国的杜宇创造由水轮驱动的连机锥和水转连磨。4世纪,地中海沿岸国家在酿酒压力机上利用螺栓和螺母。西方机械技巧的发展因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文化处于低沉而陷于长期停顿。黑逝世病等瘟疫的蔓延,是西方世界陷入长达400年的漆黑。5~6世纪,中国创造磨车。 420~589年,中国涌现车船。 550—580年,中国的綦母怀文创造灌钢技巧。618—907年,中国西安沙坡村留存银质被中香炉,结构奇巧。700年,波斯开端应用风车。953年,中国铸造大型铸铁件——沧州铁狮子(重5000千克以上)。

1041~1048年,中国的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1088年,中国的苏颂、韩公廉制成带有擒纵机构的水运仪气象台。1097年,中国在山西太原晋祠铸有四个大铁人——宋代铁人。 1127~1279年,中国创造水转大纺车。1131~1162年,中国记载走马灯(燃气轮机雏形)。 1263年,中国的薛景石完成木制机具专著《梓人遗制》。 1330年,中国的陈椿在《敖波图》中记载化铁炉(搀炉)。1332年,中国用铜制作大炮。文艺复兴时代开端,意、法,英等国相继兴办大学,发展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造就人才,西方机械技巧开端恢复和发展。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成机械钟,以重锤下落为动力,用齿轮传动。1395年,德国涌现杆棒车。1439年,德国谷腾堡创造金属活字凸版印刷机。1608年,荷兰的李普希创造千里镜。 1629年,意大利的布兰卡设计出靠蒸汽冲击旋转的转轮(激动式汽轮机的雏形)1637年,中国刊印了宋应星的科学技巧著作《天工开物》,书中对中国古代生产器具和技巧有详细记载。1643年,意大利的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定标准大气压值为760毫米汞柱高奠定了流体静力学和液柱式压力测量仪表的基础。 1660年,法国的帕斯卡提出静止液体中压力传递的基础定律,奠定了流体静力学和液压传动的基础。1650~1654年,德国的盖利克创造真空泵,1664年他在马德堡演示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首次显示了大气压的威力。1656~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创制单摆机械钟。1665年,荷兰的列文胡克和英国的胡克创造显微镜。 1698年,英国的萨弗里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矿工之友”。它开创了用蒸汽作功的先河。

1.2近代机械的发展阶段

16世纪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发明创造如雨后春笋,机械制造业空前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著名画家达·芬奇设计了变速器、纺织机、泵、飞机、车床、锉刀制作机、自动锯、螺纹加工机等大量机械,并画了印刷机、钟表、压缩机、起重机、卷扬机、货币印刷机等大量机械草图。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在欧洲爆发,大批的发明家涌现出来,各种的专科学校、大学、工厂纷纷建立,机械代替了大量的手工业,生产迅速发展。

1701年,英国的牛顿提出对流换热的牛顿冷却定律。 1705年,英国的纽科门创造大气活塞式蒸汽机,取代了萨弗里的蒸汽机。功率可达六马力。1709~1714年,德国的华佗海特先后创造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并创立以水的冰点为32度、沸点为212度、中间分为180度的华氏温标。1713~1735年,英国的达比创造用焦炭炼铁的方法。1735年,达比之子将焦炭炼铁技巧用于生产。1733年,法国的卡米提出齿轮啮合基础定律。 1738年,瑞士的丹尼尔第一·贝努利确立无粘性流体的能量方程—贝努利方程。1742~1745年,瑞典的摄尔西乌斯创立以水的冰点为100度、沸点为0度的温标。1745年,瑞典的林奈将两个固定点颠倒过来,即成为摄氏温标。

18世纪中叶,法国的拉瓦锡和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提出燃烧是物质氧化的理论。 1755年,瑞士的欧拉确立粘性流体的运动方程——欧拉方程。1764年,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创造竖式、多锭、手工操作的珍妮纺纱机。1769年,英国的瓦特取得带有独立的实用凝汽器专利,从而完成了蒸汽机的创造。这种蒸汽机后于1776年投入运行,热效率达2~4%。法国的居诺制成三轮蒸汽汽车,这是第一辆能真正行驶的汽车。1772~1794年,英国的瓦洛和沃恩先后创造球轴承。1774年,英国的威尔金森创造较精密的炮筒镗床,这是第一台真正的机床—加工机器的机器。它成功地用于加工汽缸体,使瓦特蒸汽机得以投入运行。1785年,法国的库仑用机械啮合概念解释干摩擦,首次提出摩擦理论。英国的卡特创造动力织布机,完成了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1786年,英国的西兹创造割穗机。1787年,英国的威尔金森建成第一艘铁船。1789年,法国首次提出“米制”概念。1799年制成阿希夫米尺(档案米尺) 1790年,英国的圣托马斯创造缝制靴鞋用的链式单线迹手摇缝纫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

18世纪90年代,英国的边沁先后创造平刨床、单轴木工铣床、镂铣机和木工钻床。1792年,英国的莫兹利创造加工螺纹的丝锥和板牙。1794年,英国的威尔金森建成冲天炉。1795年,英国的布拉默创造水压机。1797年,英国的莫兹利创造带有丝杠、光杠、进给刀架和导轨的车床,可车削不同螺距的螺纹。1799年,法国的蒙日发表《画法几何》一书,使画法几何成为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

19世纪初,英国的扬提出弹性模量概念,揭示了应变与应力间的关系。1803年,英国的唐金制成长网造纸机。英国的特里维希克制成第一辆利用轨道的蒸汽机车。1804年,法国的毕奥提出热传导规律,并由法国的傅里叶最早利用,因而称傅里叶定律。1807年,英国的布律内尔创造木工圆锯机。1807年,英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明轮推动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1809年,英国的迪金森制成圆网造纸机。1812年,德国的柯尼希创造圆压平凸板印刷机。1814年,1814年,英国的斯蒂芬森制成铁路蒸汽机车“皮靴”号。1829年,斯蒂芬森父子的“火箭”号蒸汽机车在机车比赛中以速度58公里/小时、载重3137吨安全运行112.6公里的成绩获奖。1816年,苏格兰的斯特林创造热气机。1817年,英国的罗伯茨创制龙门刨床。1818年,美国的惠特尼创制卧式铣床。德国的德赖斯创造木制、带有车把、依附双脚蹬地行驶的两轮自行车。1820年前后,英

国的怀特制成第一台既能加工圆柱齿轮、又能加工圆锥齿轮的机床。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进行照相制版实验,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张照片。1826年,他又用暗箱拍摄出一张照片。1827~1845年,法国的纳维和英国的斯托克斯确立粘性不可压缩流体的运动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1830年,法国涌现火管汽锅。1833~1836年,美国的奥蒂斯设计制作单斗发掘机械。1834年,美国的佩奇和费伊分辨创造榫槽机和开榫机。1834~1844年,美国的帕金斯和戈里分辨制成以乙醚为工质的和以空气为工质的制冷机。1835年,英国的惠特沃斯创造滚齿机。1836年,美国的麦考密克创制马拉联合收割机(康拜因)。1837年,俄国的雅可比创造电铸方法。1838年,俄国的雅可比用蓄电池给直流电动机供电以驱动快艇,这是首次应用电力传动装置。美国的布鲁斯首次用压力铸造法生产铅字。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制成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用它能拍出清晰的照片。苏格兰的庞顿在其报告中清晰明了现代照相制版方法。英国的史密斯建成螺旋桨推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美国的巴比特创造锡基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1840~1850年,英国的焦耳创造电热当量,并用各种方法实测热功当量。1841年,英国的惠特沃斯设计英制标准螺纹系统。1842年,英国的内史密斯创造蒸汽锤。1848年,中国的丁拱辰著《演炮图说辑要》,其中的西洋火轮车、火汽船图说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蒸汽机、火车和汽船的论述。1845年,美国的菲奇创造转塔车床(六角车床)。英国的汤姆森取得充气轮胎专利。1888年以后分辨由英国的邓洛普和法国米西兰橡胶公司用于自行车和汽车车胎。英国的柯拜在广州黄埔设立柯拜船舶厂,这是中国最早的外资机械厂。1846~1851年,美国的豪取得曲线锁式线迹缝纫机专利;美国的胜家设计制作了这种缝纫机,从此缝纫机被大批生产。1847年,世界上最早的机械工程学术团体—英国工程师学会成立。法国的波登制成波登管压力表。美国的霍伊创造轮转印刷机。1848年,英国的开尔文创立热力学温标。法国的帕尔默创造外径千分尺。德国创造全能式轧机。

1849年,美国的弗朗西斯创造混流式水轮机。1850~1851年,德国的克劳修斯和英国的开尔文分辨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1850~1880年,英国创造各种气体掩护无氧化加热方法。1856年,德国工程师协会成立。英国的贝塞麦创造转炉炼钢。1856~1864年,英国的西门子和法国的马丁创造平炉炼钢。1857年,英国的贝塞麦创造持续铸造方法。1858年,美国的布莱克创造颚式破碎机。1860年,法国的勒努瓦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煤气机(也是第一台内燃机)。德国的基尔霍夫通过人造空间模仿绝对黑体,确立基尔霍夫定律。1861年,中国的曾国藩

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机械厂。1862年和1865年先后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木质蒸汽机船“黄鹊”号。1862年,德国的吉拉尔创造液体静压轴承。1863年,英国的索比用显微镜视察到钢铁的金相组织,并于1864年展出钢的金相显微照片。1864年,法国的若塞尔最早研究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

1865年,中国的曾国藩、李鸿章等创办江南制作总局,这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开端(1953年更名为江南造船厂)。1867年,德国的沃勒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车轴疲劳实验成果,提出疲劳极限概念,奠定了疲劳强度设计的基础。1868年,美国的希鲁斯创造打字机。英国的穆舍特制成含钨的合金工具钢。1868~1887年,英国和美国先后涌现带式输送机和螺旋输送机。1870年,俄国的季梅最早解释切屑的形成过程。1872~1874年,贝尔和德国的林德分辨制成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1873年,美国的斯潘塞制成单轴主动车床,不久又制成多轴主动车床。1874年,英国的瑞利创造莫尔条纹现象。英国的劳森制成链条传动、后轮驱动的现代型自行车。1875年,德国的勒洛确立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运动简图等概念,奠定了机构学的基础。1876年,德国的奥托创制往回生塞式、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美国制成全能外圆磨床,首次具有现代磨床的基础特点。1877年,法国的凯泰和瑞士的皮克特起首获得雾状液态氧。1892年,英国的杜瓦制成液化气体容器。1878~1884年,奥地利的斯忒藩和玻耳兹曼确立辐射换热的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1879年,德国的西门子制作的电力机车试车成功。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瑞典的拉瓦尔创造离心分别机。 1880年,美国工程师学会成立。1881年,法国涌现蓄电池电力汽车。中国胥各庄修车厂制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1882年,瑞典的拉瓦尔制成第一台单级激动式汽轮机。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制成第一台立式汽油机,1885年取得专利。英国的雷诺创造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层流和湍流,并确立湍流的基础方程—雷诺方程。1884年,英国的帕森斯制成多级反动式汽轮机。1885年,德国的本茨创制三轮汽油机汽车,1886年取得世界上第一个汽车专利。德国的戴姆勒创制汽油机摩托车。

1885~1887年,俄国的别那尔多斯和美国的汤普森分辨创造电弧焊和电阻焊。1886年,德国的戴姆勒创制四轮汽油机汽车。美国的赫谢尔用文丘里管制成测量水流的装置,这是最早的流量测量仪器。英国的雷诺确立流体动压润滑理论。1888年,德国的奥斯蒙德提出钢、铁与生铁的金相转变理论,后由英国的奥斯汀制成铁碳相图。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首次正式定义“米”为:“在零撮氏度,保存在国际计量局的铂铱米尺的两中间刻线间的距离”。美国

的佩尔顿创造水斗式水轮机。1890年,美国的艾姆斯制成百分表和千分表。1891年,美国的艾奇逊制成最早的人造磨料—碳化硅。1892年,美国的弗罗希利奇创制农用拖拉机。1895年,德国的伦琴创造X射线。1896年,瑞典的约翰森创造成套量快。1897年,德国的狄塞尔创制柴油机。美国的费洛斯创制插齿机。英国的帕森斯建成第一艘汽轮机船“透平尼亚”号。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成立。1898年,美国的拉普安特创制卧式内拉床。美国的泰勒和怀特创造高速钢。1899年,法国的埃鲁创造电弧炉炼钢法。

1.3现代机械的发展阶段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机械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及其发展,促进了机械发展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机械工程和许多学科的有机结合,又促进了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现代机械文明时代。

20世纪初,美国的柯蒂斯创制速度级汽轮机。英国的科克尔和法国梅斯纳热首次对车轮、齿轮、轴承等进行实验应力分析。1901年,法国创造气焊。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飞机并试飞成功。美国的福特确立福特汽车公司,开端大批生产汽车。1908年,福特研制的T型汽车投入市场。第一艘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1904年,德国的普朗特确立边界层理论。美国的鲁贝尔创造胶版印刷机。1906年,法国的勒梅尔和阿芒戈制成第一台能输出功率的燃气轮机(但效率仅3~4%,未获实用)。1906~1914年,瑞士的比希试制复合式发动机。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创造“热定理”,1912年,经德国的普朗克和西蒙修正为热力学第三定律。1907年,美国的泰勒研究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提出著名的泰勒公式。1908年,中国广州均和安机器厂制出中国第一台内燃机(单缸卧式8马力柴油机)。

1911年,美国的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首次提出“科学管理”概念。美籍匈牙利人卡门用空气动力学的观点阐明卡门涡街。美国的格林里公司创制组合机床。德国的杜衣斯堡人工合成橡胶。1912年,英国的布里尔利和德国的施特劳斯等分辨制成铬不锈钢和铬镍不锈钢。中国的詹天佑发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后成为中国工程师学会。1913年,瑞典制成第一辆电力传动的柴油机车。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建成最早的汽车装配流水线。1915年,中国第一家钟厂——中宝时钟厂在烟台创办。上海荣昌泰机器厂造出中国第一台机床(4英尺脚踏车床)。1919年,中国最早的缝纫机厂——协昌、润昌缝纫机行在上海

创办。1920年,德国的霍尔茨瓦特制出第一台实用的燃气轮机(按等容加热循环工作)。奥地利的卡普兰创造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捷克斯洛伐克的恰佩克在其科幻剧作《罗素姆全能机器人》中首次应用“机器人”(Robot)一词。英国的格里菲思进行断裂力学分析。1923年,德国的施勒特尔创造硬质合金。1923~1927年,德国的柯斯特尔设计制作柯式干涉仪。1926年,美国建成第一条主动生产线(加工汽车底盘)。1927年,美国的伍德和卢米斯进行超声加工实验。

1934年,德国的克诺尔和鲁斯卡制成透射电子显微镜。1934年,中美合资的杭州中央飞机制作厂成立。曾制作出全金属轰炸机。1935~1936年,中国的刘仙洲等发起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1938年,美国的卡尔森开创静电复印技巧。德国的德古萨公司创造陶瓷刀具。1938~1940年,美国的厄恩斯特和麦钱特用高速摄影机拍摄切屑的形成过程,并解释了切屑的形成机理。1939年,瑞士制成发电用燃气轮机(按等压加热循环工作)。1941年,瑞士制成第一辆燃气轮机机车。1942年,美国的费密等建成第一座可控的链式核裂变原子反响堆。1943年,苏联的拉扎连科夫妇创造电火花加工。

20世纪40年代,苏联创造阳极机械切割。1947年,第一艘燃气轮机船“加特利克”号问世。英国的莫罗和威廉斯制得球墨铸铁。20世纪40年代,英国的泰勒森设计出多面棱体。 1950年,联邦德国的施泰格瓦尔特创造电子束加工。1952年,美国帕森斯公司制成第一台数字把持机床。美国利普公司制成电子手表。1954年,美国建成第一艘核动力船——“鹦鹉螺”号核潜艇。1955年,美国研究成功等离子弧加工(切割)方法。195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作厂(长春)建成投产。中国确立机床研究所。中国成立工具科学研究院,1957年改组为工具研究所。1957年,联邦德国的汪克尔研制成旋转活塞式发动机。1958年,美国的卡尼-特雷克公司研制成第一个加工中心。美国研制成工业机器人。美国的舒罗耶创造实型铸造。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成立。美国的汤斯和肖洛发表形成激光的论文。1960年,美国的梅曼研制成红宝石激光器。中国最大的轴承厂——洛阳轴承厂建成投产。中国最大的手表厂——上海手表厂建成投产。1959年,中国第一拖拉机厂(洛阳)建成投产。美国的马瑟取得谐波传动专利。20世纪50年代,美国创造电解磨削方法。苏联和美国在生产中利用电解加工方法。液体喷射加工方法开端在生产中利用。美国用有限元法进行应力分析。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二次定义“米”为:Kr原子在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时,其辐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中国最大的重型机器厂—第一重型机器厂(齐齐哈尔)建成投产。1962年,美国本迪克斯公司首次在数控铣床上实现最佳适应把持(ACO)。1964年,美国的格罗弗创造热管。1967

年,美国的福克斯首次提出机构最优化概念。英国莫林斯公司根据威廉森提出的柔性制作系统的基础概念研制出“系统24”。

1969年,中国第二汽车制作厂(湖北)开端大规模动工建设。1975年建成2.5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1972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生产人造金刚石和聚晶立方氮化硼刀片。1976年,日本发那科公司首次展出由4台加工中心和1台工业机器人组成的柔性制作单。1979年,美国的徐南朴等指出摩擦系数等于机械啮合摩擦系数、粘着摩擦系数、犁削摩擦系数之和。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第3次定义“米”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进的路程长度”。

2世界机械发展的未来趋势

世界机械制造业涵盖了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工厂设备和建筑机械等诸多领域,其年产值高达万亿美元。在未来的发展中有4种重要趋势将对其产生影响。

1.技术融合在机械制造业的许多领域,电子控制和软件技术变得同机械工程同等重要。德国格第巴赫机械制造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为大型玻璃制造厂生产玻璃处理系统的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软件控制装置、电子机械装置占据了其产值的1/3。

2.服务性思维在从电梯到工厂设备等的各个领域,生产厂家的利润增加已不再是因为按固定的规格生产目录中的产品,而是因为制造厂家能按用户的要求制造产品,以满足特殊的需求。此外,企业也通过维修或其他“售后”服务以增加产值。

3.全球产品开发例如美国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惠而浦公司对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全球产品开发小组进行改组,以集思广益开发新产品,缩短某些产品的开发时间。

4.更新生产策略在包括印刷机械等在内的若干行业中,机械制造商借用汽车产业中的构想,把投入不同市场的不同产品,建立在同一个基本工程结构之上,然后在制造过程的后期修改设计,这样可使产品适应特定顾客群体的需要。

3对世界机械发展的思考

在机械飞速发展之下,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聚氯乙烯污染,内燃机引起的铅污染等等,严重危害着人类自身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而各种重要的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也在殆尽之中。

告诉的机械发展背后是一个如此“肮脏”的世界,机械未来的发展也引起许多人为此担忧,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为未来的发展开辟了希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孙恒,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7);1,

2 温诗铸,黎明,机械学发展战略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3^4,

3 谢友伯,现代设计与知识获取[M],中国机械工程出版社,1996,7(6);36^41,

4刘仙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一编)[M],科学出版社,1962,5

5 中山秀太郎著,石玉良译,世界机械发展史[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8(1)

读《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读《论人民民主专政》有感 “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这是《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关于人类进步远景的阐述,也是最让我震撼的句子。毛泽东以平稳的口气叙述,如同一位哲人平淡看待人生的生老病死。这句话除了向我们表明了党的实现大同最高理想,还体现了共产党的性质仅是一个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执政党,而非独裁者。 《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我们实现了全国的解放,建立起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面对我们剩余的敌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污蔑与质疑,以及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困惑,做出的对我国国体的解释。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作者先介绍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 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学的迷梦。接着随着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方案,一一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破产。中国人在俄国人的帮助下找到马克思主义。这是历史背景 而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除了文中阐述了实行民主专政的必然性,作者也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它不仅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任务,还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现在看来,便是我们所谓的实现工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参考题目 1、试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社会贫穷落 后的总根源——以政治侵略为例(经济、文化)。 2、浅议租界是近代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据点——以法 租界为例(英租界、日租界)。 3、不平等条约是勒在近代中国人民脖子上的一条绞索—以 “南京条约”为例(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 4、紫荆花下话回归—小议香港的前世今生。 5、关于社会制度腐败导致经济技术落后的几点思考—以近代 中国为例。 6、从《四洲志》到《海国图志》—小议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 习的历程。 7、浅论洪秀全理想天国的破灭—以《天朝田亩制》为例(圣 库制度)。 8、试论腐败是导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9、小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以新式学堂的开办为 例(近代企业、新式海陆军)。 10、试论戊戌维新的爱国意义。 11、关于戊戌维新思想启蒙意义的几点分析。(政治改革意义) 12、不敢否定封建主义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对帝 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3、小议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14、试论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思想解放为例。(社会经济、社会风俗) 15、试论“民主”与“科学”乃是救治中国一切黑暗的良药。 16、试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 为例。 17、浅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8、试论毛泽东武装斗争思想的极端重要性——读《中国的红 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浅论“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以“立三路 线”为例。(秋白路线、王明路线) 20、对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几点分析——以“凇沪 会战”为例(忻口、徐州、武汉)。 21、试论抗日民主根据地是中共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坚强阵地。 22、关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几点思考——读《〈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23、浅论延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4、试论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5、试论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的积极意义——以“民盟”为例。 26、浅议统一战线是中共克敌制胜的法宝。(武装斗争、根据地 建设)

中国机械发展史论文

本科论文 题目:中国机械发展史 学院: 专业: 年级: 姓名: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近代,中国机械方面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小型夯实机械;热处理;锻压;铸造;热加工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古代金属冶机械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如商周 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骨镰和骨耜。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时期,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青铜冶铸技术得到高度发展,青铜铸件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千克,春秋时期的青铜铸件曾侯乙尊盘已十分精细。春秋至魏汉时期(公元前770~公元265年)是中国古代机械开始较快发展的时期。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叠铸和锚链铸造等工艺;西汉中期已炼出灰口铸铁,并出现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铸铁件。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有所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 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汉代已有各类舰艇和大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有些舰船已装备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经常保持水平状态。 秦汉时期: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 艺的水平。东汉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说明传动机构齿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汉代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绫机已成为相当复杂的纺织机械。到三国时期,马钧将50综(分组提放经线的综片)50蹑(踏具)和60综60蹑的绫机都改成50综12蹑和60综12蹑,提高了生产效率。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具翻车,能连续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汉武帝时赵过既已创制三脚耧,一天能播种一顷地。在这一时期,大型铜铁铸件和大型机械结构陆续出现。五代时铸造的沧州铁狮子重约40吨,宋代木结构水运仪象台高3丈5尺,宽2丈1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论文要求 期中论文的形式可以选择“读书笔记”或“主题论文”,其中之一即可。 一、读书笔记 原则上,所选书目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以老师在课程PPT或课堂上推荐过的书籍为准。但若自己另有感兴趣的书籍,想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则事先一定要与老师商量,在得到赞同之后[因为不是所有书籍都有价值],再行撰写。否则,未经与老师商量,自行撰写的读书笔记,将不被看作是有效的作业,将一律不算作成绩。 读书笔记的形式大致有两种。其一是正规论文的形式,在简述书籍内容与总体思路之后,针对书中的基本观点或材料,在赞同或质疑的基础上,或进行拓展,或进行评议,将自己的感受与反思表述出来;其二是思想片段的形式,无须有正规格式与系统思路,将自己在阅读所选书籍过程之中,深受启发或激起的思想火花,以言之成理的通达形式,记录下来。各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此两种形式中自由选择。 具体要求:1、字数在3000字— 3500字之间;2、不能大段摘抄著作原文,尤其是不要以摘抄原文的形式,冒充论文的字数;3、将上课时段(如周五3、4 节或周五5、6节)、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等联系信息,置于文章标题下;4、请尽量以doc格式保存原文;5、请在邮件中留下你的尊姓大名;6、作为期中论文的读书笔记,请在11月8日或之前,提交纸质版,并将电子版发至 wtao@https://www.360docs.net/doc/e513633820.html,,逾期提交的论文,也一律不算作成绩。 二、论文 本课程的论文主要是:1、主题论文;2、随堂小论文。主题论文是正式的学术论文,需要有主标题、副标题、内容摘要、关键字、脚注,作者的论点要清楚明确,论证要有层次,论述思路要合乎逻辑。随堂小论文形式灵活,在课堂上完成,题材不限。 主题论文的具体要求:1、切勿抄袭,如若有抄袭行为,哪怕是抄袭一句话,论文也算作废,平时成绩中论文部分为零分;2、字数在3000字—3500字之间;3、不能大段摘抄著作原文,尤其是不要以摘抄著作原文的形式,冒充论文的字数; 4、将上课时段(如周五3、4节或周五 5、6节)、姓名、学号、院系专业等联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笔记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一直对“人民民主专政”一词理解不深,只是浮于表面的知道一些,借此机会,我读了我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并通过查阅一些资料,对“人民民主专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学习。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的国家是用来保护人民的,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也是人民的政权。我国设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机构正是为了听取广大人民的意见,使得百姓能有一个渠道来向上反映自己的意见,共产党也是一直以来为百姓做实事。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同巴黎公社和苏维埃制度一脉相承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政治观。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中国革命和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完全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一元化权力结构的优势在于,它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主要是面对当时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污蔑与质疑,以及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困惑,做出了对我国国体的解释。文章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等内容,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理论,驳斥了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观点。 中国的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人民也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正确的领导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就无法形成强大的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海南近现代史

(一)老街的历史 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海口骑楼老街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骑楼老街覆盖面积约二平方公里,总长四点四公里,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层高的骑楼建筑近六百栋骑楼。骑楼外表乍看斑驳古拙,仔细欣赏时发现那些建筑上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作为海口主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海口骑楼老街具有文物、经济和审美价值,成功入选首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1、骑楼的来源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闯南洋风潮在海南刮开,为了生存或生活得更好,东南亚一带出现了不少新的黄色脸孔。在海南人的心里,在异乡打出一片天地后,回乡建祖屋是必然的,不少足迹停留在“商贾络绎、烟火稠密”的海口,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多出了不少南洋风格的建筑。据说,这些骑楼所用的材料还是从东南亚一船船运回来的。这些南洋骑楼给海口带来别样的风情,也带来别样的浪漫和沧桑。没有海南华侨在海外的奋斗,没有他们在南洋取得的经济成功,海口骑楼街区的建设似乎不可能。因为据有关资料,海口是国内四个沿海城市中依靠侨资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个,侨资比例达到70%。几乎每一扇门的后面,都隐含着或多或少的南洋故事。海口的南洋史也是海南南洋史的缩影,海口老城的形成凝聚着海南南洋商人的劳动和智慧 海南的气候同样是多雨,多烈日,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一时风靡整个海口,而逐步地形成海口街景的主格局。 2、骑楼的作用 1)挡避风雨的侵袭和烈日的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2)骑楼发端于改善生活环境,进而成为商业谋生的场所,以商业活动为主,出开 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 3)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

中国近现代史小论文

“北大之父”蔡元培 北大和蔡元培,一个是成立才一二十年就腐败的不成样子的大学,一个是因为袁世凯死了才敢回国的落魄革命者,本来就很难联系上的两位,碰到了一起,却擦出了最明亮的火花。蔡元培之前的北大,臭气哄哄,进来的人都是为了“升官发财”,把进北大当跳板;蔡元培的北大,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全国学术研究中心,满地走的都是之后被写进历史教科书的人物,一举奠定其作为全国顶尖大学的地位。两相对比就明白,蔡元培不愧为“北大之父”。 蔡元培的北大,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倡导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读书为官”的旧俗,开科学研究风气,重视学生道德教育及附带的世界观、人生观、美学教育,首行男女同校,开中国公立大学之先例。支持日益兴盛的新文化运动,使北大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客观上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蔡元培的北大,不拘一格聘人才,不仅留任了一批顽固守旧但学有专长的旧派人士如刘师培、辜鸿铭等,而且先后聘用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徐悲鸿和胡适等一批新派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胡适并未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但蔡元培为了让胡适进入北大不惜帮其伪造学历,“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见其爱才之心。当时的北大,有一群教授,梁漱溟,25岁;胡适,27岁;刘半农,27岁;刘文典,27岁;林损,27岁;鲁迅,36岁;陈独秀,39岁;朱希祖,39岁;最年轻的是画法研究会导师徐悲鸿,23岁;这足见其对学术的重视和用人的魄力。 蔡元培的北大,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在大学学科建设上废科建系,废年级改选课制,各系设系主任,跨系可以选课,鼓励学生积极研究学术,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同时加大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交流,邀请知名教授来北大讲学,据说蔡元培曾邀请爱因斯坦来北大讲授相对论,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成行,双方深以为憾。 蔡元培的北大,把“学堂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扔在了一边,课堂公开,图书馆公开,浴室公开,运动场地公开,食堂公开。正式生,旁听生和偷听生抢座位的场面随处可见,运动场上外校的学生比本校的还多,食堂里吃饭的天南海北,也算的上当时北京城一景。更令人瞩目的是蔡元培在北大办起了校役夜班、为全校工友提供学习的机会,这可是中国开天辟地第一回。一时间,北大呈现出一派自由、开放的现代大学景象。 在北大的蔡元培改革封建教育,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采用沟通文理,废科设系的制度,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实行大学平民化,把北京大学学术化,使北大成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学,奠定了北大以后乃至现在国内顶尖大学的地位,从这个角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心得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书心得 (2010-12-04 20:36:55) 《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6月31日,用于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主席在文章中分析了各阶级人士为挽救中国所做出的探索和讲述了我党发展道路的艰辛,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和我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毛主席表明,要从根本上变换中国的面目,只有团结全国人民,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把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样才能使国家和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人民,国家发展的根基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里,毛主席对人民作了以下解释:“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从毛主席的话中可以看出,所谓“人民”的定义,并不包括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一个主要的群体,在推进中国发展进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起,中国人民挽救中国的信念从未间断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和孙中山,不断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挽救日渐消沉的国家。事实表明,他们的想法虽然是先进的,但却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违背。他们仅仅只是发动了小部分资产阶级的力量,却忽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最终结果,学西的梦想,全部破灭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上海工人大罢工等,都证明了无产阶级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占了我国人口的大比例。顺应这一事实,中国在之后的革命方式,选择了一种与俄国相反的方式,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是显而易见,各种活动顺利进行,与他们的支持是不能分开的。 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抗战时期得到的充分的体现。全民抗战,把日本帝国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让中国的地位大大提升,让世界重新认识的了中国。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是无法分开的。民主,巩固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发展探索的道路上,“民主”这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孙中山先生提出要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国家,可最终还是让位了给人民民主,资产阶级共和国也让位了给人民共和国。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两者的民主是不一样的。资产阶级所提出的民主,虽然也给了人民一定自由的权利,但这还是建立在资产阶级领导的条件下的。而人民民主,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享受民主的权利。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不再是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工具,而是变为了保护人民的工具。 当人民有了自己的权利,有了一定的自由,不再受到压迫,这样人民才能拥护国家和保护国家,对国家才会产生一份依恋之情,这样国家才能富强。 人民民主专政,强大国家的武器 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多数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武器,它能带领着我国走向更远更好的未来。 人民民主专政,性质既自由又约束的。人民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条件内享受民主自由,超出范围将会受到专政的约束。这样就能有效的清除对国家和人民不利的因素。毛主席当时提出的背景,正是我国面临着严峻考验的时期。严重的经济建设和残余的敌人无一不影响着我国进程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国家才会采取与世界各个国家不相同的政策方针,这是我们经验的所得,社会的需要和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中国机械简史

中国机械简史 冯立升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六个时期:①形成和积累时期,从远古到西周时期。②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年。⑧全面发展和鼎盛时期,从三国时期到元代中期。④缓慢发展时期,从元代后期到清代中期。⑤转变时期,从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的发展时期。⑥复兴时期,解放后的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又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机械的形成和积累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在工艺方面以石器打制工艺为主,主要是经过敲击和初步修整使石块成石器。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当时的石器工具的种类有砍砸器、刮削器、石锤、尖状器、石球、石矛和石镞等,这时出现的其他材料的工具有木捧和磨制的骨针等。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在石器制造方面以磨制工艺为主,同时对石器的制造有了一套完整的工艺过程。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如锛、斧、铲、凿、磨盘、磨棒、杵臼、钻、网坠、纺轮、犁、刀、锄、耘田器等。工具的种类不但有所增加,而且出现了不少专用工具。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古车和风帆的出现标志着新的动力出现。商代已经开始用牛来耕地。这一阶段已广泛使用犁来耕地。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铜器,但没有大量使用。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从使用单面范和双面范制作小件器物,发展到用多块范、芯组成的复合范制作大型器件。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二) 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和成熟时期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随着钢铁技术的产生、铸造、锻造和柔化处理等机械热加工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从春秋时期开始,就已用生铁来铸造多种机械,特别是农业机械。这一时期锻造工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从初中、高中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可见《中国近现代史》是决定中国发展的我们必须知晓,甚至必须深刻领会的一段历史。 "知古鉴今"、"以史为镜”,从这段贯穿着屈辱和艰难成长的历史中,我们有了更加清醒头脑,更加深邃的目光。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了解了中国一路走来的艰难更深的了解到我们年轻的一代的身上背负的责任,中国的明天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来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外国侵略者肆意的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的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无耻的勒索赔款抢掠财富……犯下种种罪行,破坏中国的主权。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奋斗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著名的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皆出于此,加上后来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运动,他们都是中国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尝试,但是后来都以失败而告终。 1901年的屈辱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之前的几百多个不平等的条约一样让人痛心疾首。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于是产生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随后“同盟会”成立,“三民主义”出台,广州起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辛亥革命达到高潮!这时的中国仿佛看到了强国的希望,但是取得取得巨大成功的辛亥革命仍以失败告终,即使如此,但是民主共和的思想流传广远。 在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从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古代的文明,展示了我们民族的经济文化.无论从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我们的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都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因为我们中国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让中国走向了落后的道路.因为中国的腐败,落后,西方资本主 义己经产生的情况下,它们的发展使我们古老的中国遇到了严重的挑战,面临着整个中国的 生存的危机.西方列强的入侵,让中国最后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中国的社会阶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论人民民主专政》读后感 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 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它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正如毛泽东所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全国性政权即将建立的时刻﹐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十八周年而写的一篇论文。主要是面对当时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污蔑与质疑,以及我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困惑,做出了对我国国体的解释。文章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国家对内、对外政策等等内容,奠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理论基础和一定发展阶段上的政策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做了政治理论准备。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理论,驳斥了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观点。 《论人民民主专政》前半部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过程,并与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了对比,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终目标,即消灭政党和国家权力,使人类达到“大同境域”。接着通过不同时期中国人学习不同的国家而产生的结果来说明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原因是中国长期以来受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资本主义道路根本行不通,而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起了无产阶级共和国,由于俄国的国内环境和中国相似,因此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文中,毛泽东说:“阶级消灭了,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的一切东西,政党和国家机器,将因其丧失作用,没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结自己的历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级的人类社会。”在一切开头,毛主席就看清了历史的必然性与规律性,没有因为自己是党的领导人,出于私人的目的而说出一些譬如党是永远不会消失,党是完全正确的等不靠谱的话。 文章在后来对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 解释。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于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中国人只是在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之后,中国的面貌才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就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的经验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出路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即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政策,又对反动派实行专政。“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国家,人民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在人民的国家中,必须给予人民充分的权利和保护,使其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有所发展。文章的最后,号召利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向苏联学习,以达到最终目的。 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

西方机械发展简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并存的阶段,并朝着更加文明、更加先进的道路前进;回顾历史,人类机械的发展经历了简单机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阶段,目前正处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高技术革命浪潮之中。对机械发展史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理解机械给社会和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含义以及机械文明的内涵。

最原始的简单机械,可以追溯到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时期,工人利用“滚子木”,滑轮,杠杆,斜面等简单机械将一块块巨石搬运到高处,建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建筑奇观。

指南车,又称司南车,是中国古代用来 指示方向的一种机械装置。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它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不同,它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 常指南”。

风车 2000多年前,中国、巴比伦、波斯等国就已利用古老的风车提水灌溉、碾磨谷物。12世纪以后,风车在欧洲迅速发展,通过风车(风力发动机)利用风能提水、供暖、制冷、航运、发电等。 风车是一种利用风力驱动的带有可调节的叶片或梯级横木的轮子所产生的能量来运转的机械装置。简单的风车由带有风蓬的风轮、支架及传动装置等构成;风轮的转速和功率,可以根据风力的大小,适当改变风蓬的数目或受风面积来调整;在风向改变时,必须搬动前支架使风轮面向风;完备的风车带有自动调速和迎风装置等。具备发电用途的风车又称为风力发电机。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观《建国大业》有感 姓名:沈勇专业:环规(规划)10—4班学号:20105040 摘要: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同时也是辛亥革一百周年。《建国大业》以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光阴荏苒,一路走来,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人民幸福不断前行。 关键词:建国发展领土完整南海问题 《建国大业》一部催人奋进、发人深省的力作!该片主要讲述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历史,围绕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 影片中对一些重大战略决策都简单带过了,比如说关于延安是否要死守的问题,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这正是当年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用几个幽默的场景,几个历史片段也一笔带过。对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经济还是有所侧重的:社会贫富悬殊极大。四大家族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普通百姓一贫如洗,社会矛盾激化;国民党的经济金融政策严重失败,当时全国经济片混乱。蒋经国到上海戡乱整治,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想法也未能实现。革命需要坚持。没有哪一次革命会一帆风顺,把时间从1945年往前调,我们国家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吓退了国民党,但吓不倒我党革命决心,国民党的那些所谓正统军校出身的大批军人只坚持了数月,就开始消极抵抗,甚至在抗日战争中期开始对自己的同胞共产党进行打压,但我党坚持住了,我党抗日战争的初期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根据地,不断地从后方骚扰,打压敌人,迫使日本侵略者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后方战场,此时国民党的反动分子也向我党进行了进攻,但

毛概论文: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程论文 论人民民主专政 姓名:杨博文 学号: 120801127

从人民民主专政中看中国的昨天,今天,明天 摘要:“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这一个日子表示,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二十八年了。像一个人一样,有他的幼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这样写到。如今中国共产党已成立92周年,按毛泽东的说法,它已是老年。作者从文中的“民主”得到思考,本文将分析中国的“民主”,以此来看中国走过的历程并分析中国将民主贯彻下去。 关键词:民主专政;民主制度;分析; 正文: 一.何为人民民主专政 毛泽东在文中提到,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而对于人民内部方面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对于反动派,我们要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否则将对他们进行制裁。 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核心,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该文对人民作出了解释。说,在现阶段,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即是人民的内容。而人民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反动派。 二.中国昨天对民主的实施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就可见中国共产党与群众联系紧密,可以说是民主早期的雏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作核心即首先要精力组织工人,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了人民的幸福,在根据地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产党发展民主政治,在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减轻了农民所 受到封建剥削。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对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充分考虑了人民群众和平建国的愿望,满载人心,以至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运动高度发展,纷纷响应中国共产党,最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建国。而这成功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民主政策,民心所向。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一批新民主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不断在民主发展中不断摸索。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原因:“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三.中国今天对民主的实行 新中国建立以后,“民主”的内容不断得到升华,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与改革的看法

对中国近现代史上革命与改革的看法 一.摘要: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二.关键词: 三.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40-1919年)、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年)、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2006年)。 1、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主要是以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为代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2、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指导思想,主张效仿西方变革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继而推及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思想启蒙、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兴起,构成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3、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思想历程。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找到自己的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 1918年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在中国传播;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2年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开始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1927年工农武装割据的提出表明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1945年中共七大思想形成,是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953—1956年三大改造,把主义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1956年中共八大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为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 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也讲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发展也作了比较,也例举了很多例子,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法律与社会经济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差距,要赶上时代的步伐就应该不断的学习与创新。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于是中国是从科学的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现在我们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我们也有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继续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面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担负着建设审计署的历史重任,有了大家才会有小家,通过对近现代史的学习,牢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作为大学生,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扩大我们的视野,不仅要学好知识文化,而且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于是我们必需要了角色中国的基本国情,每天都会有新的资讯新的动态,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细心留意我们身边的事物,从小事做起。我们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

世界机械发展史

世界机械发展史 Machiner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World 摘要:按时间顺序从三个阶段叙述世界机械史的发展历程,进一步了解世界机械的发展史与人类文明发展史是紧密联系的,每一个时期的机械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曾使得人类的社会飞跃发展,且带来人类社会质的改变,并且对未来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猜想,并思考机械发展背后的污染问题。 Abstract:Chronological narrative from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machinery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s machinery and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linked, each period has its own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have made a leap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ment ,and bring about a qualitative change in human society ,and the future trends guess machinery and mechanical thinkin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lution problem. 关键词:机械发展古机械近代机械现代机械发展史 Keywords:Machinery development Ancientmachine Machine machinery Developmen thistory 机械(machinery)是机器(machine)和机构(mechanism)的总称。各种机构都是用来传递与变换运动和力的可动装置。至于机器则都是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执行机械运动装置,可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物料和信息,机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机械的发明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项主要标志。人类自从用机械代替简单的工具,使手和足的“延长”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而经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洗礼,机械的飞速发展,更是使人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可以说,世界机械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超越自我,探索未知领域的发展史。 1 世界机械发展的三个阶段 世界机械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发展史紧密相连,根据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机械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元前7000年城市文明的出现到公元十七世纪末为机械的起源和古机械发展阶段,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为近代机械发展阶段,由二十世纪初到现在,为现代机械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机械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曾使得人类的社会飞跃发展,且带来了人类社会质的改变。下面按时间来分,从三个阶段来叙述世界机械的发展史。 1.1机械起源和古代机械发展阶段 据世界考古家发现,公元前7000年,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建立杰里科城,城市文明首次出现在地球上,最找的机械———车轮或许是此时诞生的。车轮是人类重要的发明之一,正是由于车轮的诞生,才是车成为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而最早的车轮是用来制陶的。当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机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开始变得更加实用,当今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埃及的金字塔,便是从进入青铜器时代的埃及巴达里人发明的搬运重物的工具慢慢建立起来的。公元前3500年,古巴比伦的苏美尔诞生了带轮的车,是在橇板下面装上轮子而成。 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开始普及青铜器,青铜农具及用来修造金字塔的青铜工具(比如:凿子)在此时已广泛使用。 公元前2800年,中国中原地区出现原始耕地工具——耒耜(木制)。 公元前2800年,青铜器制作技术传入我国周边,西域的游牧民族(现中国甘肃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出现锡青铜铸成的铜刀。公元前2500年,欧亚之间地区就曾使用两轮和四轮的木质马车.埃及古代墓葬中曾发现公元前1500年前后的两轮战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