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

一、选择题填空

1.城市应该是(非农业人口)聚集地。

2.城市经济可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3.后工A业化初期为(“相对分散”)时期。

4.巴西首都迁往巴西利亚就是(促进内陆地区的发展);中国开发西部采取的政策也是遵循这个道理。

5.城市规划是城市经营的(基础)和(指导)。

6.一般自然基地的构成无非是沙、土、石等构成,然而地表组成物质决定了(基地的承载能力)和(地基的稳定性)。

7.(岩溶)又称(喀斯特),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地下水侵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等一系列陷穴现象的总称。

8.地下水过量开采形成(漏斗)形状。

9.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成(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三类,可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

10.风向对城市布局造成影响主要表现在(居民区)与(工业区)的相对(位置)和(布局)上。

11.一般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划分为(宏观城市经济学)和(微观城市经济学)。

12.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协调(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13.规模经济是城市(聚集经济)得以实现的主要源泉。

14.1964年,(W.阿隆索)提出城市租用理论。

15.中心地区的高额地租能有效地阻止他们被用于建造厂房和库房;另一方面,能促进各种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转换,城市中旧工业区和城中村在改造后成为新的商业中心,都符合(城市土地租用理论)。

16.城市用地布局模式理论分为(同心圆布局),(扇形布局)和(多核心布局).

17.同心圆布局是由(E.伯吉斯)在1925年提出的;扇形布局是由(H.霍伊特)在1936年提出的;多核心布局是由(E.L.厄尔曼)和(C.D.哈里斯)提出来的。

18.城市中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典型的(外部负效应)。

19.尽可能提高(建筑容积率),从而影响了居住或工作环境质量等都是典型的(负外部性)。

20.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的社会,就属于老龄化城市。

2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了一系列(联邦国家),古希腊(民主共和)的思想一直影响着现代西方的社会政治体系。

22.(古罗马)表现为强烈的(世俗化)特征,而宣扬现示享受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府邸、剧场等建筑却大量涌现。

23.(罗马帝国时期)帝王们为了彰显功绩和财富,在城市中修建了许多的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等。

24.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非常强大,(教堂)在城市中通常占据了中心位置。

25.(中世纪)的城市终于突破了封闭的堡垒,城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26.(古典主义风格)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群的位置中主要有(强调周线对称)、(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图形)。

27.巴黎城市改建轴线放射的街道出发点是(道路的建设)。

28.(傅里叶)提出了以“法郎吉”为单位,建设由1500~2000人组成的若干社区。

29.1989年,霍华德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革命的平和之路》,更多的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经济的关注)。

30.(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

31.马塔的“带型城市”以(城市运输)为前提。

32.(沙里宁)在1942年出版了《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33.恩温所谓的卫星城市,是一个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34.(初期的卫星城)对中心城市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

35.《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功能分区)。

36.《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了城市的基本功能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这四大功能。

37.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是(周朝)。

38.《周礼.考工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39.(元大都)设计完成恪守《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

40.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的。

41.我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配套法)和(相关法)。

42.城市规划主干法还可能涉及其他的(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核心。

43.需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法规)来明确规划主干法的有关条款的实施细则。

44.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45.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期限为(20)年。

46.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主要是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原则)。

47.城市总体规划又称(战略性发展规划)。

48.(城市分区规划)是大城市、中城市根据需要。

49.控制性详细规划又称(实施性发展规划)。

50.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

51.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所在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5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一般为(5)年。

53.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

54.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确定的各地块的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等。

55.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56.根据交通影响分析,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57.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和(管线综合)。

58.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温)和(水文地质)。

59.自然气象因素包括(风向)、(风速)、(气温)、(降水)和(太阳辐射)。

60.社会环境调查的主体是(人口)。

61.(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

62.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城市的区域功能作用的一种标志。

63.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一般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64.城市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成为人口的自然增长。通常用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即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城市迁入人口的净差值,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通常用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表示,即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人口数之比。

政治比较稳定时期机械增长,呈(稳定状态)。

65.城市用地分类采用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

66.居民用地为(R);道路广场用地为(S)。

67.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又可进一步分成(网络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等五种形态。

68.分散式的城市形态主要有(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等三种形式。

69.所谓“公交优先”,就是城市内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其他交通工具为、辅。能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方便群众、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缓解当前城市人多人少、车多路少、交通拥挤的有效途径。

70.客流集散量大的公共设施,如大型公园、体育场馆、影剧院、大商场、会议中心应与(城市主干道)保持一定的联系。

71.客运站的布置有(通过式)、(近端式)和(混合式)三种。

71.国内航线机场可分为:干线机场(大于2000Km)、支线机场(1000~2000Km)和地方机场(小于1000Km)

72.建议航空港与城市边缘的距离应大于(10Km),一般以(30Km)为宜,可将地面交通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

73.按公路的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地位,可分为(国道)、(省道)和(县道)三级。

74.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在市中心区达到(3~4km/km^).

75.从道路的性质与功能来区分,城市道路还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76.一块板为(钟摆式交通流);两块板用于有(较高商业景观)和(绿地要求的生活型道路),(城市快速干道)和(郊区风景区道路)。

77.港湾式停靠站长度应至少(两个)停车位。

78.社会停车场又称(公共停车场),大多分布在(城市商业区)、(城市出入口干道过境车辆)停车需求集中的区段。

79.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

80.管线发生冲突时,一般原则是:压力管道让重力管道;可弯曲管道让不可弯曲管道;小管道让大管道;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新建管线让现有管线。

81.电力线路与电信线路不合杆架设。

82.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人)对城市生态系统有调控能力。

83.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即为(城市紫线)。

84.在实施保护时,通常根据文物保护单位本身价值和环境特点,设置(绝对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层次;可划出(环境协调区)作为第三个层次的保护范围。

85.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保存城市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区、小镇、村落等。核定条件有三个:(有真实的历史遗物),反映历史建筑的风貌的建筑、街道等历史原物;(要有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出城市历史上的典型特色。(要有一定的规模以构成观赏视线的完整性)。

86.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

87.参与居住区用地平衡的应为(构成居住区用地的四项用地),其他用地不参与用地平衡

88.四项用地为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道路用地(R03)和公共绿地(R04)。

89.居住区用地构成比例用(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来进行限制。

90.日照标准。住宅的日照标准是用来控制宅日照是否满足户内居住条件的技术标准,是按照在某一规定的时日住宅底层房间获得满窗的连续日照时间不低于某一规定的时间来制定的。

91.居住区的车道出口应小于(150m)。

92.近端是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

93.公共绿地有(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公园)、(林荫道)、(居住组团内小块公共绿地)等。

94.绿地率指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种植成活率不低于(98%)。

95.城市中心区又称(CBD)。

96.中央商务区由美国社会地理学家(伯吉斯)提出,被称为CBD。

97.中央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央商务强度指数(CBII);达到CBHI=1,CBII=50%的连续街区为CBD范围。

98.城市总体规划是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的。

99.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00.(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并按法定程序报请审查和批准。

101.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经(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102.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有(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等几种形式。

103.当事人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对其作处罚决定的有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104.行政处罚手段:未向城市城市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或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应责令有关当事人立即停止建设;对于已经形成的各类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应根据具体情况处以限期拆除或没收的处罚,如果影响城市规划但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也可以责令有关当事人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105.批准临时建设而进行永久性、半永久性建设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即责令有关当事人停止施工。

106《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107.《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108.正的外部性降低了厂商的生产成本,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推动经济活动趋向关联和聚集,是一种聚集经济;负的外部性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消费者的效用,导致经济活动彼此排斥和空间分散,是一种聚集不经济。

109.城市用地的评定一般分为三类,即(适宜修建用地);基本适用但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的用地;(不宜修建)或(需要大量工程措施才能使用的土地)。

110.人类聚落的形态大体上可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111.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差别是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乡村社会。

112.城市的定义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13.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114.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115.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根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城市经济可以分为基本的和从属的两种部类

116.城市引力作用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和城市间距的关系分别成正比和反比。

117.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

118.工业化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119.中国城市化真正走出倒退、停滞的低谷的时间是年

120.不同的城市功能活动对可达性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如商业活动对可达性的要求强于居住活动

121.城市规划对城市经营的影响:①城市规划是城市经营的基础和指导,决定了城市经营的总体思路。

122.岩溶:(又叫喀斯特)

123.潜水和承压水可以作为城市水源

124.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影响建筑物布局地下水过量开采会使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漏斗。

125.盛行风向:某地某时风向频率最大风向

126.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的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

比郊外高的现象。

127.形成“热岛”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量建设所带来的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透水面积的严重缺失,即城市人工铺砌面积偏大而绿地、水面面积偏小,人类的高密度生产、生活、交通等活动产生出大量的“热量”,既不能及时散发,也不能被有效吸收或利用

128.城市逆温:由于城市人工下垫面在夜间辐射冷却比上部大气要快一些,从而造成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流上热下冷的现象

129.城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门以城市系统为对象,研究城市内、外部的经济活动,揭示城市形成、发展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130.宏观城市经济学: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以宏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总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城市经济的增长与衰退,城市规模问题以及城市化问题。对于保持城市进程稳定发展,平衡和协调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关系方面有积极作用。

131.微观城市经济学:以单个的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城市土地利用、住宅、交通、就业和环境等问题。

132.区域经济空间分布规律的常用理论:①增长极理论②核心一边缘理论③点一轴渐进扩散理论④圈层结构理论

133.聚集经济一般是指因社会经济活动及相关要素的空间集中而引起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由此而产生的成本节约、收入或效用增加。

134.城市土地竞租理论:1964年,阿隆索提出。他指出,各种经济活动对距市中心不同距离的地点所能支付的最高租金是不同的,土地的使用方式就由出价最高者来决定,这就是竞租。如城市中旧工业区和城中村在改造后成为新的商业中心。135.同心圆布局:1923年,美国社会学家帕克与伯吉斯等通过对美国芝加哥市的调查,总结出城市以不同功能的用地围绕单一的核心,有规则地向外扩展形成同心圆结构,即从城市的中心到外围,依次成环状分布着中心商业区、过渡带、工人居住区、高级住宅区、通勤居住区。

136.扇形布局。1939年,霍伊特提出

137.核心布局。1933年,美国芝加哥社会学家厄尔曼和哈里斯提出

138.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最大利润,尽可能提高建筑容积率,从而影响了居住环境的质量,这是典型的外部性经济负效应。

139.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与城市社会

140.古希腊时期:方格形道路系统和广场设中心,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体现了民主和平的城邦精神

141.罗马帝国时期:帝王们为了彰显功绩和财富,修建了许多的广场、铜像、凯旋门和记功柱等

142.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非常强大,教堂在城市中通常占据了中心位置

143.古典主义风格主要强调轴线对称、突出中心和规则的几何图形,如法国凡尔赛宫

144.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发明蒸汽机

145.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托邦”欧文“协和村”傅里叶“法朗吉”

146.1909年、1919年英国先后营建了第一、二个田园城市来奇沃思和威尔文这是对城市形态布局研究探索的重要实践。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147.城市分散主义:其中的代表人物是沙里宁和美国建筑家赖特

148.区域规划理论的奠基人是格迪斯与芒福德

149.《雅典宪章》创造性地把城市的基本功能概括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150.《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的城市住区三大目标是保证生活基本质量、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作用、与自然协调。151.周代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2.主干法是城市法规体系的核心。

153.英国在1909年产生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

154.在土地的权属中,最主要的是土地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

155.我国现行的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分为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156.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57.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他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城市分区规划是大城市、中城市根据需要

15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2年

159.城市规划的调查方法(一)现场调查(是最基本的手段)(二)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三)访谈和专题座谈会(四)文献资料收集

160.城市近期规划的主要内容:期限原则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限一致

161.社会调查的主体是人

162.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一)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三)空间模型分析

163.我国出台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1986年。

16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应遵循的原则:保护耕地和控制建设用地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统筹安排用地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耕地占补平衡原则。

16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现出来

166.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净差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人口的机械增长:城市迁入人口和迁出人口的净差值。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167.城市用地布局的基本原则(一)城乡结合,统筹安排(二)功能协调,结构清晰(三)依托旧城,紧凑发展(四)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168.从地域关系上,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169.客运站大城市位于市中心边缘,距市中心 - 公里处。布置方式: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

170.国内航线机场:干线机场:航程大于2000KM

171航空港的选址考虑因素:1)净空限制要求2)噪声干扰 3)用地条件4)通讯导航要求5)气象条件6)生态学影响172.公路的分类与分级按公路性质和作用:国道:国家干线公路。省道:省级干线公路。县道:联系各乡镇。

173.城市道路网的空间布局:方格形道路网;环形放射式道路网(用于大城市);自由式道路网;混合式道路网

174.城市道路断面类型和特点:一块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同一路面上双向行驶,干扰大、车速低、不安全。(能够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二块板:机非单向混行,灵活性差。设较宽绿化带,形成景观绿化环境。三块板:机非分行,两条分隔带,提高了车速、安全性,景观好。

175.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1)给水工程系统规划2)排水工程系统规划3)电力工程系统规划4)燃气工程系统规划5)供热工程系统规划6)通信工程系统规划

176.生态功能区的组成:生态保育区(禁建区);生态重建区(适建区;生态过渡区(限建区)

177.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根据文物保护单位本身价值和环境特点,设置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三个层次的保护范围

178.城市更新规划的主要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改建;维护

179.城市规划纲要的审批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

180.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括:地块面积,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停车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比例,必须配置的公共设施、工程设施,建筑界线,开发期限以及其他要求

181.制定和贯彻执行行政法的基本准则是宪法

二、名词解释

1.城市主干道:全市性干道,在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联系城市各主要分区、主要交通枢纽、全市公共活动场所,客货

运输路线。

2.城市用地区划: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

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

3.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

物。

4.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通过城市用地组成的不同形态体

现出来。

5.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

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6.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

完善的过程。

7.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8.城市逆温:由于城市人工下垫面在夜间辐射冷却比上部大气要快一些,从而造成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流上热

下冷的现象。

9.城市性质: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

方向

10.公交优先:就是城市内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其他交通工具为辅。能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方

便群众、减轻城市道路压力,是缓解城市交通的有效途径。

11.日照标准:某类建筑在日照规定日应获得的日照小时数。

12.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

13.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

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14.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

施工的规划设计。

15.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

决定性指标。

16.城市人口规模: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

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17.历史地段: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18.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

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19.文物保护单位: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20.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21.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22.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23.城市绿地: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24.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25.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

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26.绿地指标(三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

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27.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28.城市规划区: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

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29.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

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30.再城市化: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

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总言之,再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

31.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

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2.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33.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

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34.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35.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

间布局。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

3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

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37.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38.交通量: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通常仅指机动车交通量。它是随时变化的。常以

平均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设计小时交通量作为有代表性的交通量。

39.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

划。

40.交通规划: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和方案。

41.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

的干道长度表示。

42.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

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43.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

通、出租汽车、轮渡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

44.绿波交通:绿波交通指在某条干道方向上,协调各个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使一队车在绿灯时间通过一个路口后将一路

通过接下来的路口的绿灯,而不会遇到红灯。

45.渠化交通: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划

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46.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47.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48.遥感技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49.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

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50.用地平衡: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资分

析和比较。

51.城市远景规划: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对城市总体发展做出的结构、布局、形态的设计与安排。它要求展望更远的时间

空间(~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经济、社会、环境的等方面思考城市化的全过程,预见城市增长到稳定态的进程,从而进行战略性的空间、环境结构布局,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

52.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

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53.可持续发展: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 , 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

度不同 , 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54.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 , 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55.城乡一体化:规划学者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结合部做出统一的规划,即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物质和精神要素

进行系统安排。

56.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57.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

口数之比。

58.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

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59.道路宽度: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

由交通量来决定。

60.路幅宽度: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

和。

61.城市交通: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部分组成。

62.步行街: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设置的不准车辆通行,只许行人步行的通道。

63.土地开发: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

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土地开发主要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64.法定图则: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

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的详细规定。

65.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

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66.城市结构: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67.城市形态: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

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如城市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等形成的城市社会精神面貌、社会群体、政治形式和经济结构所产生的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由此而构成的城市生态结构。狭义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事实上它们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68.城市布局形式:指城市建成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

程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研究城市布局形式及其利弊,对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有指导意义。

69.城市用地分析:指在对城市各自然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求、用地整备工程技术的

可能性和经济性,对城市规划用地进行适用性分析评定,以划出城市用地的不同等级。

70.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

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71.住宅小区:也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只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

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72.社区的定义: .是一个网络板块,指不同的人围绕同一主题引发的讨论如天涯社区。类似还有论坛、贴吧等。 .是指

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例如,村庄、小城镇、街道邻里、城市的市区或郊区、大都市等等,都是规模不等的社区。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社区与一般的社会群体不同,一般的社会群体通常都不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特征的。

73.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74.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75.开发区: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76.旧城改建:对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

活动

77.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78.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城市规划工作中通常说的城市性质,就是通过各个城市所起的作用来体现的。

79.城市人口增长率

【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说明】:城市人口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增减速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城市人口增长率=(本年城市人口增长绝对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

80.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说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自然增减变化的基本指标,基计算公式为: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城市出生人口数-本年城市死亡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 (‰)

81.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

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82.大运量快速交通【mass rapid tr-ansit 】:城市地区采用地面、地下或者高架交通设施,机动车大量、快速、便捷

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83.公园:由国家或地方市镇经管作为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供公众游憩用的一片土地

84.在中国古代指官家的园林:(任诚王澄)表减公园之地,以给无业贫口。——《魏书?景穆十二王?任城王传》

85.中文解释: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园林。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资

本主义初期的欧洲,一些皇家贵族的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形成最初的公园。世纪中叶,欧洲、美国和日本出现经设计、专供公众游览的近代公园。世纪末~世纪初,中国各地相继建设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各城市的公园建设迅速发展,并创造出不同的地方风格。中国城市公园分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 种类型。

86.公共绿地:指供游览休息的各种公园、动物园、植物园、陵园以及花园、游园和供游览休息用的林荫道绿地、广场绿

地,不包括一般栽植的行道树及林荫道的面积。

87.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88.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

面的界线。

89.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90.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

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91.快速路:指的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

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

92.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

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93.绿带: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连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绿地开敞空间。

94.城市郊区:城市行政辖区内市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95.大城市和一部分中等城市拥有近郊区和远郊区。前者指紧靠市区的外围地带,以蔬菜、副食品生产为主,同时拥有城

市的一些工厂企业、对外交通设施、仓库、绿地等;后者指近郊区外围、远离市区而又在市界以内的地区,以粮食、经济作物生产为主,有的还布有工业和小城镇等。

96.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97.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

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98.城市首位度:是一国(地区)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之比。表明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异程

度。

99.通常用它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 %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

大于 %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100.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其特点:与母城间距离校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其职能除以居住为主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工业职能。

101.三区六线:所谓“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10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103.铁路枢纽:在铁路各线交会处或与其他交通线路的连接处,以铁路车站、联络线和进出站线等技术装备构成的铁路综合设施。

104.出现几率高的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mechanic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

【概念】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说明】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社会因素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

【计算公式】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本年城市迁入人口数-本年城市迁出人口数)÷年平均城市总人口数× (‰)105.城市功能分区: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106.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

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107.居民点:概括的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8.我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县城均设建制镇;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109.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110.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11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四)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112.城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113.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114.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15.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客观存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 的改造;另一方面为各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

116.分区规划:【概念】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17.雅典宪章:即国际建筑协会(C.I.M.)于年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它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建筑”学派,特别是法国勒?柯比西埃(Le Corbusier)的观点。

118.O 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119.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120.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21.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前者为“风向玫瑰图”,后者为“风速玫瑰图”。因图形似玫瑰花朵,故名。

122.新城市主义:曾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123.开敞空间系统: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

124.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125.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26.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127.一书两证:根据《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管理实行由县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制度,简称"一书两证"。

128.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29.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130.城市主干线:全市性干道,在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联系城市各主要分区,主要交通枢纽,全市公共活动场所,客货运输路线。

131.城市用地区别:城市地域因为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使用方式,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和量值等。

13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133.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逆温:由于城市人工下垫面在夜间辐射冷却比上部大气要快一些,从而造成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流上热下冷的现象。

134.城市开发: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性活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城市基础设施为对象,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并通过直接提供服务,或经过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目标。

135.逆温通常:人工下垫面在夜间辐射冷却比上部大气要快一些,从而造成地面温度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流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因而其逆温现象,因而其逆温现象更加突出。

136.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用保护性的绿地将它们隔离开。按照有机疏散理论的原则,沙里宁主持制定了大赫尔辛基规划。137.城市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

138.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139.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及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和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140.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建筑之间,为满足后排建筑的日照标准而保持的一定距离。可控制住宅建筑密度

141.传统CBD的范围界定:墨菲指数界定法,由两个指数构成,即中央商务高度指数(CBHI)和中央商务强度指数(CBII)CBHI=中央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地面积 CBII=中央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100% 。

三、简答

1. 城市发展基本规律?

城市发展的经济规律;城市发展的人口规律;城市发展的区域空间增长规律;城市发展的经济全球化理论。

2. 城市化进程的动力机制?

(1)城市引力作用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和城市间距的关系分别成正比和反比。

(2)工业化对城市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

(3)城市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是产业革命。

3. 城市规划的特点?

综合性、政策性、前瞻性、系统性、长期性、法制性和强制性。

4. 城市开发的类型?

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新开发和再开发、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

5.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热岛。

6. 不同城市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有什么差别?

(1)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和就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2)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至首位,其就业比重也迅速提高。

(3)当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以服务部门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趋于提高,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

7. 结合房地产市场特点,说明城市规划干预的必要性?

(1)该市场买卖双方对市场的信息都不完全。

(2)产品的不一致性、难比较性,增加了市场交易的困难。

(3)产品的固定性。

(4)产品的投资回收期长。

(5)政策、法律、社会、资金等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大等。

8. 土地制度的特点?

(1)我国出台第一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1986年。

(2)土地权属中最主要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

9. 土地所有制的特点是什么?

全部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

10. 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提出市域城市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11. 编制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2)城市分区规划的成果。

12. 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2)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3)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3.编制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2)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

14.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1)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2)尽量少占农田。

(3)保护古迹与矿藏。

(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

(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15.城市总体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

(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

(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

(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16.城市形态类型?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网格状、环形放射状、星状、带状和环状五种形态

(2)松散式布局的城市形态:组团式、星座式、城镇组群式

17.城市道路网可分为哪些种?

(1)方格形道路网。

(2)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3)自由式道路网。

(4)混合式道路网。

18.城市管线的分类?

(1)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生活、消防给水。

(2)排水管道,包括污水、雨水管道。

(3)电力线,包括高压线路及电车线路。

(4)电信线,包括电话线、电报线、有线广播线。

(5)热力管道,包括热水管道、蒸汽管道。

(6)燃气、煤气管道。

19.城市生态系统可分为哪三个亚系统?

(1)自然环境生态系统。

(2)经济生态系统。

(3)社会生态系统。

20.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生态功能区划被认为是生态建设的框架,主要由哪三个方面组成?

(1)生态保育区(禁建区)。

(2)生态重建区(适建区)。

(3)生态过渡区(限建区)。

2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通过对政府部门的战略决策行为,以及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和综合性的评价,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规划等提供环境信息上的技术支持,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系列可持续发展。

22.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消防工程系列规划。

(2)城市地质灾害减灾规划。

(3)城市防洪(潮、汛)工程系统。

(4)城市气象减灾规划。

(5)城市生命线防灾规划。

(6)地下空间利用与人防工程规划。

(7)应急交通工程规划。

(8)城市救灾系统规划。

26.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原则?

(1)要维护生活的延续性原则。

(2)要保护整体风貌。

(3)要保护真实历史遗存,要尽可能多地保护真实的历史遗存和历史建筑,对历史建筑进行积极的维护整修,不要将仿冒造假当成保护手段。

27.城市更新的方式?

(1)重建或再开发。

(2)改建。

(3)维护。

28.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生态性原则。

(4)地方性与时代性原则。

(5)超前性与灵活性原则。

29.居住建筑群平面布置基本形式?

(1)行列式;住宅建筑按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行成排地布置,形式比较整齐,有较强的规律性。

(2)周边式;住宅建筑或院落沿街坊周围布置。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近乎封闭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息园地,组成院落比较完整、安静。在寒冷及风沙较严重的地区,周边建筑可起阻挡风沙、减少寒风袭击及院落内积雪的作用。

(3)混合式;混合式是以上两种形式的混合布置。

(4)自由式;它是从实际出发,照顾日照和通风要求,密切结合地形,灵活自由的有规律的成组布置住宅。

30.居住区道路的分级?

(1)居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民区内外交通的联系。

(2)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民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3)住宅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

(4)宅间小路。是通向各户或各单位门前的小路。

31.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责任由哪几种情况?

(1)违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2)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

(3)违法建设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规划管理人员法律人员。

32.结合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说明城市规划干预的必要性?

答:①该市场买卖双方对市场的信息都不完全。②产品的不一致性、难比较性,增加了市场交易的困难。③产品的固定性

④产品的投资回收期长⑤政策、法律、社会、资金等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大等。

33.城市用地选择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尽量少占农田;保护古迹与矿藏;满足主要建设项目的要求;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34.居住区道路分哪几级?

答:一般分为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和宅前小路四级。

35.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核定历史文化街区有哪些条件?

答:是指历史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保存城市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

核定条件:①有真实的历史遗存物,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街道等历史原物。

②要有完整的历史风貌,能够反映城市历史上的典型特色。

③要有一定的规模以构成观赏视线的完整性。

36.城市开发的含义和类型。

答:含义: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性活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城市基础设施为对象,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并通过直接提供服务,或经过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改善的目标。类型:①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②新开发和再开发。③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

37.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目的。

答: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目的:是通过对政府部门的战略决策行为,以及可供选择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和综合性的评价,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规划等提供环境信息上的技术支持,以避免或尽可能降低由于决策失误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

38.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答:违法占地的法律责任;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违法建设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规划管理人员法律责任

39.居住区规划中,住宅群体组合的平面布置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答:①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

②周边式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较封闭的院落空间。

③混合式布置:行列式布置与周边式布置混合布置。

④自由式布置:建筑结合地形,在满足日照、通风要求的前提下,自由灵活地布置。

40.居住区有哪几种用地组成?

答:①住宅用地:基底、宅基周围必要用地。

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③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

④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41.综合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特点说明城市规划干预的必要性?

答:1)该市场买卖双方对市场的信息都不完全。2)产品的不一致性,难比较性,增加了市场交易的困难。3)产品的固定性。4)产品的投资回收期长。5)政策,社会,资金等不确定性因素多,风险大等。

42.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法律责任主要有哪几中情况?

答:1)违法占地的法律责任。2)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3)违法建设责任人的法律责任。4)规划管理人员法律责任43.居住区规划中,住宅群体组合的平面布置有那几种基本形式?

答:1)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

2)周边式布置: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较封闭的院落空间。

3)混合式布置:行列式布置与周边式布置混合布置

4)自由式布置:建筑综合地形,在满足日照,通风要求的前提下,自由灵活地布置。

44.居住区有那种用地组成?

答:1)住宅用地:基底,宅基周围必要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

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四、论述

1.论述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答:起源:(1)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劳动大分工,渐渐出现了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也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第二次社会劳动大分工。

(3)随之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此后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劳动大分工,即商业与手工业的分离。

(4)这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农产品和农业劳动力都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制,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为了防御敌人的外侵,统治阶级筑就城池,从而产生了以防御功能为主的城市。

(5)城市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主要分布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两河流域,以后在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等地先后也诞生了城市。

发展:(1)前工业时期,即18世纪,以农业为主的时代,生产以第一产业为主,非农业人口是城市人口的主体,城市只有手工业和商业,往往是行政中心,管辖着一定的农村领域。

(2)工业社会时期,即1750年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结束,工业革命引起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非农业人口超过了农业人口成为地域人口的主体,形成了近代城市。

(3)后工业社会时期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终止,第三产业经济异军突起,城市人口规模膨胀,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进入现代发展阶段。

2.区域经济空间分布规律常用的理论?

答:(1)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主导产业、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增长极具有以下特点:从产业发展看,增长极是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从空间角度看,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重心;从物质形态看,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

心城市。

(2)核心——边缘理论:区域的空间结构是由核心和边缘两个空间系统所构成的,在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核心与边缘的边界将发生变化,从而使区域的空间关系不断调整,最终达到区域的空间一体化。

(3)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线状基础设施束经过的地带成为“轴带”,他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而形成的产业开法带。

(4)圈层结构理论:城市是圈层构造的主体:各个城镇有各自的圈层状态;每个城镇都有较明显的直接腹地;圈层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城市对外交通的便利程度、城市对外辐射程度成正比例;在城市密集区,圈层会产生交错叠置现象;圈层也有相应的等级层次系统。

3.“一书两证”的规划原理?

答:“一书两证”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划管理

(1)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地址进行确认或选择,保证各项建设按照城市规划安排,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行政管理。

内容包括:选择建设用地地址,核定土地使用性质,核定容积率,核定建筑密度,核定土地使用其他规划设计要求。(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就是根据城市规划法规和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规划区内建设项目用地的选址,定点和范围的规定,总平面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行政管理。

内容包括:控制土地使用性质和土地使用强度;确定建设用地范围;调整城市用地的布局;核定土地使用其他管理要求。(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管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各类建设工程进行组织控制、引导和协调,使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行政管理。

内容包括:建设筑使用性质、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退让、绿地率、茎地出入口、停车和交通组织、建筑茎地的标高控制、建筑环境的管理、各类公建用地指标和无障碍设施的控制,综合有关部门的意见。

4.居住区用地组成?

答:(1)住宅用地:基底、宅基周围必要用地。(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必须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用地配置指标体现居住区规划的功能指标。

5.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答:1、违法占地的法律责任:未经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占用土地的,不论其是否已经取得其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均属违法,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2、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进行建设的,属违法建设,按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处罚。(1)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2)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3)对于上述行政处罚不服的,当事人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对其作了处罚决定的有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3、违法建设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单位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4、规划管理人员法律责任: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拘么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对自考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的童鞋,请添加qq :120242018 沟通索取更多价值资料。

高自考城市规划原理(0958)

高自考城市规划原理(0958) 第1章 1、城市的含义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的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其中直辖市、市、镇,是按行政区划的意义界定的,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行进地步的划分,即为地级市和县级市。而建制镇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2、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标志是什么? 3、人们日渐失去了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与之带来的是工业排放的废气,污水等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是一种负面效应。 4、城市化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5、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P9 7、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稳定阶段。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2章 8、《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9、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包括: 1).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时提出的;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方案中财产为公有制; 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组成。 3).罗伯特·欧文是英国19世纪初有影响力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以上的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中,把城市当成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他们的这些理论为下面我们讲的田园城市和卫星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10、世界上第一个田园城市是莱奇沃思,第二个田园城市是韦林 11、田园城市的主要内容:(1)城市的“磁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这种“磁性”所致。(2)田园城市的结构(3)社会城市。 12、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如何? 答:卫星城的发展经历了“卧城”、半独立城镇、独立新城三个阶段。“卧城”只供人居住,没有生活服务等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就要到母城(巴黎)去购买。半独立城镇除了居住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独立新城特点是公共交通便捷,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生活接近自然。独立新城特点是比第一代和第二代卫星城有所扩大,完善了公共交通福利设施,而且还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生活接近自然。 13、“卧城”指只供人居住,没有生活服务等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就要到母城(巴黎)去购买。 14、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有以下的几个代表性的文献P25 15、雅典宪章是指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中心议题是城市规划,并制定的《城市规划大纲》,后被称为雅典宪章。这个大纲集中的反映了当时的“现代建筑”学派的观点。大纲首先提出了,城市要与其周边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大纲提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功能的正常进行。 16、马丘比丘宪章是指 1978年12月,一批建筑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40多年的实践进行评价,例如,道路应按功能

第13讲 第四章《城乡规划法》配套行政法规与规章(五)及第五章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一)(2011年新版)

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号),要求各地依据《办法》和《规定》,切实抓紧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和明确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工作。 (1)近期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第四条) (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遵循原则(第五、六条) (3)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4)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性内容(第八、九条) (5)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第十条) 9、《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定义(第二条) (2)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基本要求(第三、四条) (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五条) (4)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六条) (5)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第七条) (6)有关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第九至十一条) 10、《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3年11月15日建设部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1)城市紫线定义 本办法所称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本办法所称紫线管理是划定城市紫线和对城市紫线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2)主管部门(第四条) (3)划定紫线应当遵循的原则(第六条) (4)城市紫线的调整与撤销(第八、十一条)。 (5)城市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第十三条)。 (6)紫线范围内建设的要求(第十二、十四至十七条)。 1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建设部制定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9月9日建设部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随后发布,

《城市规划原理》—完整版__考试题库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试卷 答案

宁波工程学院2011—2012 学年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建筑08—1、2班 开卷考试 一、选择题(20分)每题一分 1.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产业分成(A)。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部类 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 D.基本经济和从属经济两大部类 2.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社会趋势。按照联合国有关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B)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 )的人口型态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A.9%;6% B.10%;7% C.12%;8% D.15%;10% 3.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是(A )。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 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 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 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

4.关于有机疏散理论的目标,下列论述不妥的是(C )。 A.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B.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C.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分散 D.把大城市目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 5.城市道路应分为(B )。 A.主干路、次干路、次路 B.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C.货运道路、客运道路、综合道路、生活道路 D.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居住区道路、居住小区道路、组团路、宅前宅后小路6.城市机场的选址应(C )为宜。 A.使跑道轴线方向尽量避免穿过市区,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B.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C.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平行或相切,且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D.使跑道轴线方向最好与城市侧面垂直,且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 7.下面关于现代城市设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城市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便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 B.城市设计以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依据,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多学科的综合、 C.城市设计方法应贯穿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详细规划层次,并随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化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 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C.社会职能的差异 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 答案:D,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主要有6点:集聚规模的差异(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生产效率的差异、生产力结构的差异、职能的差异、物资形态的差异、文化观念的差异。 2. 关于我国城乡差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B.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 C.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D.随着“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针政策的落实,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将很快得以根本消除 答案:D,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有4个现象: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集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严重失衡。 3. 关于城市发展阶段的表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 ) A.在农业社会中,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宗教和经济中心 B.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

C.在工业社会中,城市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D.在后工业社会,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将逐步得以强化 答案:A,城市发展的3个阶段特征为:1、农业社会,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2、工业城市,工业化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职能的巨大重组,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3、后工业社会,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向“生态时代”迈进。 4. 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 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 C.村镇环境整治 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答案:C,城镇化包括有形的城镇化和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人口的集中(城镇密度的加大与规模的扩大)、空间形态的改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无形的城镇化包括3个方面: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5. 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 B.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C.城市腹地的大小与城市的功能和规模并无直接的关联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恩温(R. Unwin)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是居住区里的“组成细胞”,它是以小学生上学不穿越交通干道来作为规模控制的居住生活基本规划单元,配备有日常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并将这些设施安排在步行范围以内,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使居民有一个舒适、方便、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对以后的居住区规划影响很大。 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3、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 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 城市职能: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4、城市化与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5、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二、简答(共20分,每题5分) 1、城市规划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举例说明。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规划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三个基本方面。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以英国为例,主干法:《城乡规划法》(1990年);从属法规:《城乡规划(用途类别)条例》(1987年),《城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1988年),《城乡规划(发展规划)条例》(1991年)等。 专项法:如英国《规划(历史保护建筑和地区)法》(1990年)。 相关法:《环境法》(1995年)、《保护(自然栖息地)条例》(1994年)等。 2、城市规划编制分几个阶段,包括哪些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总体规划(大城市可有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中城市红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城市蓝线、城市紫线的含义? 城市红线:包括用地红线、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对“红线”的管理体现在对容积率、建设密度和建设高度等的规划管理。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代码:03305) 课程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1.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1.2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方针 1.3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4 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与体系 1.5 城市规划学的内容结构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和编制程序 2.1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 2.2 城市规划的要素 2.3 城市规划体系 第三章城市用地与空间布局 3.1 城市系统 3.2 城市用地的基本功能 3.3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3.4 城市用地的构成 3.5 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 4.1 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要求及原则 4.2 城市规划的调查、分析 4.3 城市战略规划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 5.1 城市性质 5.2 城市规模

5.3 城市总体布局 5.4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5.5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成果要求 5.6 城市总体规划的实例 第六章城市分区规划 6.1 城市分区规划概述 6.2 城市分区规划的原则与程序 6.3 城市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6.4 城市分区规划的成果要求 6.5 城市分区规划实例 第七章城市详细规划 7.1 城市详细规划概述 7.2 控制性详细规划 7.3 修建性城市详细规划 7.4 城市详细规划实例 第八章城市交通规划 8.1 城市交通规划概述 8.2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8.3 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8.4 城市交通规划案例 第九章城市绿化规划 9.1 城市绿化概述 9.2 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测度 9.3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要求、目标与内容9.4 城市绿化规划的编制与成果要求 9.5 城市绿化规划案例分析 第十章城市商业用地规划 10.1 商业用地规划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10.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10.3 城市商业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10.4 上海中心商务区规划简介

2019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真题及答共7页word资料

单选题: 1、城市的理解是最理想的聚居地? 人类创造理想生活的场所 2、大都市区功能地域概念: 法国都市国情调查区 加拿大的国情调查大都市区 英国的标准大都市劳动区和大都市经济劳动区 澳大利亚的国情调查扩展城市区 瑞典的劳动—市场区。 3、城镇发展应避免那个阶段: 空间分异等阶段 城市更新与再城市化 4、40个车位停车场最合理布局:C A 55×14 B 45×14 C 55×18 D 45×18 5、错误:城市规划的组织和实施有各地人民政府承担 34城市规划实施错误的:B个人房地产开发对规划产生负面影响 6、不是城市实施内容: A拟定规划设计条件 B产业优惠政策 C行政许可 编制专项规划,以保证工程设计与具体建设行动开展 7、省域体系规划原则错误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方针与国民经济计划和计划 8、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错误的:生产力布局的依据 9、社会调查不包括:城市居民收入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基本情况 10、矿产城市不容易形成类型:星座型 11、城市职能定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职能 12、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形成原因错误的: 龙山农耕社会 赵国意识形态 汉长安地形原因 13、错误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居住区级配套设施

14、城市交通(规划?)作用:完善子系统等 15、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总面积按规划人口人均0.8-1.0平米 16、紫线定义: A保护范围线 B控制范围线 17、污水错误的: 18、不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居住小区内绿地林地等 19、下面错误的(B) A、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功能分区 B、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采用方格网路网 C、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采用有机疏散理论 D、1949年《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代表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 20、城市“四线”不需要划定的:首末站(好象) 21、与全球化(?)正确的:担当管理/控制职能必须在大城市CBD 担当研究/开发职能,在……小城镇发展制造向第三国家转移,在(?)无法生存 22、不属于法律规划:村庄控规 23、预测城镇化水平关联最小的: 综合增长率、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 24、交通战略方面的(忘了,请记的给回忆出来) 25、交通需求与关联最小的:城市人口结构 26、:防洪标准错误: A防洪标准与城市经济地位有关 B山洪比河洪标准高 C校核标准比设计标准高 D频率为0.5/百年,200年重现期 27、错误:地下空间各层次规划审批机关方面的内容 28、公共设施错误: 规模由城市人口决定 可以有政府,团体和私人投资开发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资料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城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 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和集聚密度的不同。 2.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3.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4.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 地区。 5.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中新的一个城市设计运动,始于1990年初。是基于市郊不断 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的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6.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一定 间距为日照间距。一般以冬至日中午正南太阳能照射到住宅底层窗台高度为依据,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太阳能照射到住宅的墙脚。 7.一化二系三结构: 一化——城市化水平; 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 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轴;发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 8.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9.新城: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 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10.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各种区位理论的目的就是 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 1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2.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 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3.城镇化:最简单的解释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正式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 (课程代码:04228) 课程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臵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简介 1.1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简介 1.2工程量清单组成及编制原则 1.3 工程量清单编制 1.4 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构成 第二章建筑面积计算 2.1 建筑面积的概念及应用 2.2建筑面积计算规则与方法 第三章地基与基础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3.1 地基与基础工程概述 3.2 土石方工程 3.3 地基处理与边坡支护工程 3.4 桩基工程 3.5 土石方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示例 第四章主体结构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4.1 结构工程概论 4.2 砌筑工程 4.3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4.4金属结构工程 4.5木结构工程 第五章屋面及防水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 5.1屋面及防水工程概述

5.2瓦、型材及其他屋面 5.3屋面防水及其他 5.4墙面防水防潮 5.5楼(地)面防水防潮 第六章保温隔热、防腐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6.1保温隔热、防腐工程概述 6.2.保温隔热工程 6.3 防腐面层 6.4其他防腐 第七章措施项目 7.1 脚手架工程 7.2 混凝土模板及支架(撑) 7.3垂直运输 7.4超高施工增加 7.5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 7.6施工排水、降水 7.7安全文明施工及其他措施项目 第八章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投标报价编制8.1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报)价 8.2 建筑工程投标报价编制 8.3投标报价文件的组成与填写方法 8.4某小区住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第九章合同价款支付与调整 9.1合同价款约定 9.2工程计量与合同价款期中支付 9.3合同价款调整 9.4工程结算与支付 9.5合同解除的价款结算、支付与争议处理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2015上半年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实践考试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工程造价管理专业 《城市规划原理》实践考核方案 (课程代码:03306) 一、考核大纲 (一)考核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分理论讲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三部分。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总体规划意识,并城市规划相关的原理、规划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二)考核内容 1、居住区规划的经济指标计算。 2、公路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考生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概况。 (三)考核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题,对相关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考核标准 总分100分,案例一,40分,案例二30分,案例二30分。60分及格。 (五)考核用仪器设备及材料 黑色水笔。 (六)考核时间:月日前交材料至三专306 (七)考核地点: 二、考核内容及要求(考核试题) (一)内容 案例一:(50分) 已知某居住组团规划用地10公顷,拟建设小高层,多层低层别墅住宅和配套设施等,

规划住宅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5000平方米,计划各类建筑及其控制指标如下表所示,求平均层数,住宅用地建筑面积,住宅用地指标,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面积毛密度,容积率,建筑总造价。 案例二:(30分) 图为青光镇的布局现状,津霸公路是该城镇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造成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中心。请提出改线的方案,并将其表示在图上。

案例三:根据你所在的城市或乡镇,结合城市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概述。 答案: 案例一 1、基底面积: 2层:12000/2=6000 m2 6层:18000/6=3000 m2 9层:54000/6=6000 基底总面积:6000+3000+6000=15000 m2 2、平均层数:84000/15000=5.6层 3、住宅用地面积: 2层:6000/0.3=20000 m2 6层:3000/0.25=12000 m2 9层:6000/0.2=30000 m2 住宅用地总面积:20000+12000+30000=62000 m2 4、住宅用地指标:62000/100000=0.62 5、住宅用地净密度: 2层: 1.2/2=0.6(万m2/h m2)6层:1.8/1.2=1.5(万m2/h m2) 9层: 5.4/3=1.8(万m2/h m2) 6、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8.4/10=0.84(万m2/h m2) 7、公共建筑占地面积:(5000/2)/0.25=1000 m2 8、容积率:(8.4-0.5)/10=0.89 9、建筑总造价:1.2*6000+1.8*5000+5.4*4000+0.5*10000=4.28亿元 案例二:(30分) 在城市范围内德公路,有的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有的是城市道路的延伸,应结合城市的总体布局合理确定公路线路的走向及站场位置。(10分) 青光镇的布局现状,津霸公路是该城镇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因此造成过境公路穿越城镇中心,所以采用改造旧有城镇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将津霸公路引至城市的外围通过,将车站设在城市的边缘,使城市干道与津霸公路连接。(10分)图示表示。(10分) 案例三:(30分) 论点、论据、表述层次各占10分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 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 域空间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 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 体。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 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 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 想。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 恺负责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自学考试大纲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2241)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学习过程评价部分考核大纲 一、学习过程评价的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的目的、课程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设置目的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本科段考试计划规定必考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当前,微型计算机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尤其在机械电子等工业领域的检测与控制方面应用非常广泛,发展极其迅速,是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设计的技术手段之一,本课程正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设置的。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通过实验则无法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接口技术。在自学过程中,必须与自学或助学同步的进行上机,才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进行程序调试和接口应用的基本训练,培养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的应用开发能力,因此,考生都应十分重视实践环节。 本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非常强,考生应做较多的习题,并进行一定数量的上机(软件和硬件)实验,以便具有上机操作、调试程序和接口应用能力。 (二)学习过程评价基本要求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教学实验: (1)通过DEBUG调试程序的应用掌握8088/8086系列微机的指令系统; (2)通过MASM等软件的应用,学会源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可执行文件的调试,以便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和调试; (3)通过硬件接口实验掌握常用的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编程规定,并通过应用示例,掌握这些接口芯片的应用方法; 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思考题。 二、学习过程评价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1 利用DEBUG调试程序进行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实验(第二章学完后进行); 实验2 利用MASM宏汇编软件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调试实验(第三章学完后进行); 实验3 LED显示接口实验;

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及自学路径

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及自学路径 学习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怎么学,怎样才能学好。哪些课程应该好好学,哪些课程应该泛泛而学,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同等对待。所以必须抓住重点。这样毕业时才会有所获。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是会做规划设计,当然也必须会做建筑设计,首先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力。而要提高设计能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手头表达能力,其二是理论水平。提高手头表达能力很简单,多注意画钢笔画,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基本功好了,后面的规划设计就容易很多。低年级可以重点从钢笔画入手,高年级(大三)可以开始练马克笔。理论水平的提高可以多看相关的书籍,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或者规划师,可以多看一些设计类的书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培养你的设计能力构思能力,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最重要的就是规划设计。 课程 1城规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这两门是比较重要的。《城市规划原理》是全国注册规划师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大家应该好好理解其中的内容。而不是背,只要理解了将来才能自如的应付各种考试。《中外建筑史》,要好好学,特别是现代建筑部分四大师的思想,作品要非常熟悉,以及现代建筑的流派,都很重要,有很多设计思想大家都可以吸取。多分析这些大师们的作品。 2《建筑制图》《城市规划初步》《城市详细规划》《居住区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等这些涉及到手工制图的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一定要让老师把你做好的方案,帮你改上一遍又一遍。越多越好。 3《城市道路设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管理与法规》,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课程,学这些课程一定要将相关的规范熟悉,因为这对你将来工作和考城市注册规划师非常有好处,如居住小区的规模都不知道多大,一看就是外行。特别是《城市管理与法规》是注册考试的必考科目,一定要相当熟悉,不熟的应查找相关参考书。《城市道路设计》是很多院校考研必考的科目,如同济大学就要考,而且净考计算题。 4《设计素描》、《设计表达》、《建筑色彩》这些课程大家可以在娱乐的过程中把它学好,不要带压力,因为这些课其实很有意思。主要培养大家的手头表达和色感能力,其重要性我就不用多说。《中外城市建设史》大家应该也可认真学一下,如唐宋元明清都城要能默画出来,因为有些学校考研的时候要考这门课程。 5至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学》、《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经济学》(这门课程大家要到经济学院选修,因为注册考试考这门课程)、《城市社会学》等的课程大家只要上课听听,考前认真复习就行,毕竟不要什么功底。还有一些课程,如《政治》《创业学》等大家也应保证及格,并有一定的分数。当然还有一些连名字都没听到过的课,还貌似专业课,大家能不选就不选,留着时间选下面推荐的选修课程!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1、( )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公园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实现了城市美化的理论。 A.伯汉姆(D·Burnham) B.西谛(Sitte) C.奥姆斯特(F·L·Olmsted) D.豪斯曼(George E·Haassman) 2、下列关于交通和运输之间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运输活动都会产生交通 B.所有的交通行为都有运输活动的产生 C.交通与运输是同时发生的活动行为 D.运输是在交通行为之后发生的 3、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心区 B.城市道路 C.绿化 D.居住区 4、下面关于综合规划的论述正确的有( )。 A.综合规划是市政立法机构的官方陈述,它确立了与未来想要的物质空间发展相关的主要政策 B.综合规划的理论基础是信息论和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 C.现代城市总体规划是从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综合规划要求从结构上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强调的是社会的变革 5、下列四项中,( )属于城市规划的相关法。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D.《城市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管理办法》 6、主干法的主要内容是以下( )方面的法律条款。 A.规划行政、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B.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开发控制 C.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开发控制 D.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建设标准 7、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但不包括( )。 A.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B.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C.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保证 D.未来城市空间和土地使用的建构 8、以下( )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08年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真题(带答案)

2008年度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 城市规划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 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 与利用 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 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 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 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 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业 B.物流仓储业 C.建筑业 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 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 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 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臵规模 B.以宫殿为核心

C以广场为核心 D.以神庙为核心 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A.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 B.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C.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11.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 )。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臵为主的“公园运动” 12.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 ) A.综合性 B. 战略性 C.政策性 D.实践性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城市规划原理各章节 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 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 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③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 ④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3、城市以(B )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B.广场 C.公共建筑D.铜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