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关于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元宝山街道工委书记白书强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现就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模糊。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权利下放等原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职能超载、负担较重。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能与社区重复,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和服务居民的职能,由于缺少完成任务的职权、条件和经费,造成了街道权责不统一,看得见、管不了现象突出。 二是社区行政化现象明显。区职能部门过多地向街道下达工作任务,街道只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导致社区偏重行政职能,使社区成为了各部门的综合“下设机构”,无限小的权力承担着无限大的责任,过重的行政化负担,削弱了社区自治服务职能。 三是社区“两委两会”服务职能弱化。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能够融入社区的正式组织少,导致社区居民活动形式单一,多以文体活动为主,缺少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生态环保等公益慈善类服务组织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幼教、老年健康、美体健身等社会领域类服务组织。同时,各社会组织均为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社区经费投入,社区帮建单位支持开展活动。社区共建理事会受调协机制、激励机制、督考机制不完善,以及各成员单位参与热情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组织开展活动不多,对居民需求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一些合理诉求解决进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属于区级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直接转嫁给社区负责,使社区成为责任的集中地、矛盾的聚集地,也降低了群众的认可度。

探析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

探析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8-12-05T11:59:48.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9期作者:王娜 [导读] 乳腺癌是多发于青年女性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步攀升,而且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文选取自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8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0名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实行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晓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这两个个方面上,实验组都优于观察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比对照组的25%更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2.5%)比对照组(67.5%)更高,这其中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疾病知晓率方面,实验组的疾病知晓率为95%而对照组的疾病知晓率为75%,实验组的疾病知晓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乳腺癌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个案管理;乳腺癌;护理满意度;疾病知晓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298-02 乳腺癌是多发于青年女性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步攀升,而且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个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满足个体需求的管理模式,需要进行评估、规划、联系、监控、宣传和推广。通过充分的合作、沟通和合理选择可利用的资源,提高了服务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治疗。这种模式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应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但是现阶段,国内还没有进行普及。本文乳腺癌患者个案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方法:本文选取自2016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8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0名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自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80名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这80名患者确诊为乳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其中,对照组中,年龄在27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手术治疗34例,化学治疗4例,靶向治疗2例;观察组中,年龄在28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手术治疗33例,化学治疗3例,靶向治疗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治疗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这中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护理,实验组组采用全程专业病例管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病例管理电子档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2)由病例管理者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3)护理。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输入病例管理电子文件,同时说明患者管理的优点和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手术治疗患者应特别预防不良反应;(4)与患者家庭成员讨论,增强患者的信心,向患者宣讲疾病知识,降低其心理压力;(5)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发放内分泌治疗手册,提高了患者的认识,患者向患者说明饮食和作息方面的注意事项,同时也适时的引导和干预。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知晓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比对照组的25%更低,而这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编者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市福田区在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对于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圳市福田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政府以及各社会主体在合理共享各种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机制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充分认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在如何保证动态、精准、充分占有基础数据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大数据理念 针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深圳市福田区在推进

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智慧福田建设。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行深度应用。为此福田区提出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以“采、用、享、碰、推、嵌”六个字来概括数据应用理念。 “采、用、享”是传统的数据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 次革命;“碰、推、嵌”是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应用,是信息化 建设的第二次革命,以“碰、推、嵌”的可视化倒逼“采、用、享”的进一步质量提升,指导前期系统的改造。其中“碰”即数据碰撞。如将街道计生执法、人民调解、安监执法、派出所接报的发案的出租屋,与未自主申报出租屋比对碰撞,推送给街道综管执法人员,通过发现问题推动执法,推进自主申报工作。“推”即智能推送。如福田的智慧政务开发了智慧福 田门户APP和微信公众平台,辖区居民只要安装或关注, 平台就会根据本人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自动推送服务信息。“嵌”即智能嵌入。如可以将业务办理规则嵌入网格移动终端,如一旦采集满足条件自动推送。 树立“法治与证据”理念。大数据时代也是法制时代。改 善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要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福田区

探讨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管理模式

探讨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6-07-18T13:43:29.8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1期作者:胡世江[导读] 以规范化的综合管理模式对一全科医生为主体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进行管理的模式实现了预期目标。 勃利县人民医院 154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管理模式。方法通过评估、筛查、健康体检、跟踪采访、建立专门的高血压档案、开展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性管理。结果通过规范化的综合管理模式,较大的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服药率和知晓率。结论以规范化的综合管理模式对一全科医生为主体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进行管理的模式实现了预期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关键词:全科医师;高血压预防与治疗;规范化;综合性管理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安全。中国疾控中心在2013年高血压日(10月8日)发布的消息称,我国高血压患者达到了2.6亿人之巨,14岁以上(不含14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比上升到24%,每5个人中至少就有1位高血压患者。疾控中心还表示,我国的高血压防治和管理形式不容乐观;患者知晓率低,不足2/5;而患者的管理率更让人担忧,不足25%,其中管理人群的服药依从率只有五成左右;血压控制率约为50%[1]。现就笔者所在市医院的全科医师对高血压预防和治疗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性管理模式做如下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院的所有35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计1 973例。 1.2方法 通过评估、筛查、健康体检、跟踪采访、建立专门的高血压档案、开展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性管理[2]。 1.2.1 筛查①设立血压测量点,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并派专人对35岁以上的高血压人群进行筛查。②每年对辖区内年满30周岁以上(含35周岁的居民第一次就诊时,就对其血压进行准确测量。③健康体检时,不失时机的测量35岁以上人群的血压。④开展义诊、宣传教育或健康咨询等活动时,加入为35岁以上人群测血压的议程。⑤充分利用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的机会,对该户中35岁以上的成员的血压进行测量。 在以上方式的筛查中,如果第1次发现居民的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 mmHg或者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 mmHg,在排除引起血压升高的非病理因素的前提下,要预约其进行复查。如果同1 d内出现3次血压偏高者,则可初步断定为管血压患者。同时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进行规范化的综合性管理[3]。 1.2.2 评估首先,对筛选出来的1 97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问题评估,按照不同的危险因素、血压等级和靶器官损伤程度等情况,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由低到高,用低危、中高危、高危及极高危对危险进行量化,并在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规范性的综合管理方案。 1.2.2.1 规范化综合性管理的目的将心血管发病的危险性和因此导致的死亡降低到最低程度。 1.2.2.2 规范化综合管理的目标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目标确定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到90 mmHg和140 mmHg以下,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则降压目标确定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降到85 mmHg和130 mmHg。对于老龄患者(59岁以上)的降压目标确定为将收缩压降低到150 mmHg或舒张压都降到正常的最高值,即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舒张压不能降得太低,不然使收缩压降低所产生收益化为乌有,一般来说,不能低于65~70 mmHg。 1.2.3 建立专门的高血压档案高血压患者一旦确诊,就要为其建立高血压专项档案,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确保其生活方式健康,并按要求每6个月进行1次血压测量。 1.2.4 跟踪随访全科医师1年至少4次对辖区内的原发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随机访问。坚持每次随访时都对其血压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危机存在可能性的大小进行评估,并建立随访信息电子档案。在随访结束前,要和患者就下次随访时间进行约定,并积极配合。下次随访前1周要以电话通知的方式告知提醒随访时间将至。除测量血压外,每次随访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测量患者心率、体重和计算BMI(体质指数);询问生活方式和病情;对患者服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教给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 随访当中,如果有患者对控制血压的效果初次感到不满意或出现不良反应,将其服药依从性结合起来,如果有必要可以采用更换不同的降压药物或增加用药剂量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两周之内在对其进行回访。对于两次出现不满意血压控制、难以控制的药物反应、有新的并发症或原发性高血压有加重吉祥的患者,全科医师作出及时的指导并协助其转到条件更好的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主动在两个星期内对其转诊情况进行回访,并完整的记录好随访信息,以便更好的掌握患者病情以及康复期的系统管理[4]。 部分高血压患者行动不便,对于他们的随访则采用电话预约、入户访问的方式进行,并将慢病管理日志免费发放到他们手中,并教会他们在管理日志上记录好每天的情绪、饮食、运动、血压、疾病及服药等情况,便于全科医师入户随访时了解患者健康情况,并作为对其进行正确指导的原始依据。 1.2.5 健康体检每年1次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全科医师根据体检结果负责对每位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并采取分类干预的方法给患者以及时的、综合性的指导[5]。 1.2.6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2.6.1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从高血压确诊患者和高危人群的特点出发,定期开展与高血压健康相关的知识讲座,引导他们摒弃不良的行为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和知晓率,从而降低患者心脏病发病的几率。 1.2.6.2 加大宣教力度定期开展高血压咨询、义诊及宣传教育活动,将有关高血压的处方和知识手册等材料免费发放到居民手中。通过主办健康专栏、黑板报等形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 1.2.7对管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方面的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血压的家庭自测方式方法、频次、正确的测量体及其他注意事项。 2 结果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6篇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6篇 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和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相关领域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下面是美文网带来的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1: 通过一个星期的网络学习,使我明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许多知识和道理,深刻体会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深刻了解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许多知识:排查治理企业安全隐患,应建立以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为主导的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制度,确保整改到位。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必须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要积极鼓励和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 继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重点开展高风险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新形势下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社区是派出所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主阵地。实施科教强警战略,要加强公安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把更多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治安防控工作中去,不断扩大技防覆盖面,努力形成规模效应。建立事故查处督办制度,对事故查处实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实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挂牌督办。要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

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还要追究上级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要积极推进城市应急中心建设,逐步实现110、119和122三台合一,并网运行。对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与监督,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的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是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组织,从而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的基本趋势是,实现由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社会管理体制向多元治理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积极参与,要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行动的指南。 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 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

2020版:中国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中国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全文)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一种慢性病[1,2]。乳腺癌治疗是一种个体化、综合性的治疗[3],因其治疗方式复杂及病程漫长,患者在带病及康复过程中会面临种种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患者个体化全程管理模式,而个案管理模式(CMM)正好能满足此需求。目前个案管理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其中在临床领域中主要适用于一些病程较长、治疗复杂、医疗成本较高的临床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腹膜透析、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精神疾病、老年性痴呆、肿瘤等患者,多项研究表明个案管理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4,5,6,7,8,9]。其中有研究表明,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包括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症状困扰、改善生活质量等[10,11,12]。然而,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国内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个案管理模式构建缺乏系统化;个案管理工作流程缺乏标准化;个案管理师培养缺乏规范化;成效评价指标不完善等问题[13]。因此,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于2019年3月成立了国内首个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分会,组织来自北京、长春、广州、长沙等地区具有个案管理照顾经验的医疗及护理专家,通过复习文献、参考既往相关疾病诊治专家共识,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中国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专家共识,期望为国内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研究证据和经验。 一、乳腺癌个案管理的定义

乳腺癌个案管理是指通过乳腺癌个案管理师,依托多学科团队,充分有效地利用医疗成本及资源,在乳腺癌疾病诊疗及护理过程中采用评估、计划、评价、反馈及实施5个步骤,对患者进行动态的、持续的、个体化、全程化的专业指导与咨询,确保个案接受完整的治疗与照护[14,15]。二、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的管理 1.乳腺癌个案管理师准入标准为: (1)具有护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2)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14];(3)从事乳腺肿瘤专科护理工作5年及以上(硕士学位者3年及以上)[8,16];(4)通过规范化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取得肿瘤专科护士资格[17,18];(5)通过个案管理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15,16];(6)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有一定康复、心理、社会学知识,及具有一定的管理、科研、协调能力等[19,20]。 2.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的培训课程应包含: (1)个案管理理论课程[21]:①肿瘤个案管理概念;②肿瘤个案管理实践与策略;③肿瘤患者的心理社会层面及支持系统;④健康照护管理与资源整合;⑤健康照护制度;⑥个案管理职业概念与策略。(2)乳腺癌诊疗与护理课程[3,22]:①乳腺癌的诊断;②乳腺癌手术治疗;③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④乳腺癌的护理难点(淋巴水肿、患肢功能障碍、各种并发症的护理)。(3)个案管理师相关能力知识培训:①教学能力;②科研能力; ③管理能力;④医保政策解读。 3.乳腺癌个案管理师的岗位职责包括以下7个方面[23,24]:

全程专业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全程专业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07T15:42:04.61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作者:宫素红张莉丽刘圆周文欣 [导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患者也越来越注意生活质量。 宫素红张莉丽刘圆周文欣 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山东枣庄 277800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专业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5例,标记为实验组,施行全程专业个案管理模式;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标记为对照组,该时期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专业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个案管理模式;乳腺癌;护理;护理效果 Abstract: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full professional cas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results in patient care breast cancer.Methods June 2012 - December 201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in hospital breast in 45 cases,label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implementation of full professional case management model;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June 2011 - December 2011 in our hospital the clinical data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45 cases of breast Division,labeled the control group,the implementation of routine patient care management model that period.Patient care results were comp ared.Results patient’s average length of stay and cost’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experimental group patent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Conclusion:The full professional case management model applied in patient care breast cancer has a good effect. Keywords:Case Management Model;Breast Cancer;Nursing;Nurs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234-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越来越长,患者也越来越注意生活质量,现在癌症治疗的目的也已由过去的单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发病率转向在保证患者生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个案管理在中国医疗系统中逐渐受到重视,本实验研究全程专业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5例,标记为实验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45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5.78±6.82)岁,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35例,浸润性导管癌35例患者,40例患者进行了化疗,20例患者进行了放疗。对照组45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8.52±6.68)岁,其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4例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32例,浸润性导管癌38例患者,38例患者进行了化疗,23例患者进行了放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我科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全程专业个案管理模式。 个案管理内容:个案管理护理人员应该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针对每一位乳腺癌患者具体情况、治疗阶段和个人需求,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以及协调不同部门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疾病诊断和治疗,促进患者整体康复[1]。(1)健康教育:个案管理护理人员可定期举办乳腺癌相关知识讲座,向患者讲解乳腺癌发病原因、各种治疗方法的机制、作用、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的有关知识,提高乳腺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坚持治疗的重要性认识。(2)心理护理:护士要从过去的被动聆听患者的叙述改为主动、有目的性地与患者沟通。本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由于其受教育水平不一,所以对于护士所说的专业术语理解力不同,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或者对于护士感到不耐烦,此时护士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用简单生动有趣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护士要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全面性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及时与患者沟通。同时可以开展同病情患者病房座谈会,交流一些治疗的心得,从而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正确对待该疾病,配合临床医师的治疗。(3)专科护理:乳腺癌患者入院后除了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外,专科护理人员应该正确指导或者解决患者在治疗及康复期间出现的各种复杂或者疑难护理问题,比如:患者术后切口管理、引流管护理、淋巴水肿预防、患肢功能锻炼以及辅助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护理问题等[2]。 1.3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护士长及两名主管护师监督患者及家属亲自独立完成,并回收问卷,剔除无效问卷。 2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1.25±3.26)天,住院费用为(5754.38±83.77)元,患者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7.60±3.45)d,住院费用为(7334.61±78.28)元,患者满意度为77.78%,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疾病与治疗及其不良反应所导致的生理心理不适等问题,成为降低其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个案管理模式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及多学科支持,直接解决患者的不适,并从多个角度为患者提供连续的指导和帮助,促进患者自我调适的过程。Salonen等的研究也表明,通过电话与访视的形式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教育、信息与支持,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患肢功能、乳房症状、自我形象与未来期望。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7.60±3.45)天,住院费用为(5754.38±83.77)元,患者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1.25±3.26)天,住院费用为(7334.61±78.28)元,患者满意度为77.78%,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方案

社区高血压防控工作方案 高血压是社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和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因此,做好高血压的防控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要任务之一。防控高血压是一项具有广泛性、持续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系统工程和惠民工程,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和社会和谐的大事。 一、目标: 1、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的水平。 2、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筛查,提高高血压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比例。 3、提高社区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血压,提高高血压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高血压患者的筛出 1、人群血压普查,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 2、社区内单位组织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

三、社区高血压防控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高血压防治能力 (1)建立、理顺和协调好中心、服务站、医院三者的双向转诊关系,积极创造便捷的双向转诊条件,减少转诊环节,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2)邀请协作医院相关专家定期或不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进行技术“帮扶”或坐诊,或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高血压诊疗服务。 (3)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共同建立高血压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优先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机会。 2、高血压的药物防控和非药物防控。 高血压的药物防控主要是依据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情况(继发性高血压或是原发性高血压),综合其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给出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控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包括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1)增加日常活动量,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最新 证据为本实践模式的兴起及其对个案管理教学的启示-精品

证据为本实践模式的兴起及其对个案管 理教学的启示 摘要:个案管理作为一种提供服务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过程,因其能回应服务对象日渐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帮助解决多重叠加问题,且涉及不同机构的服务整合,逐渐在医疗卫生、社区照顾等领域得以应用,并快速发展。因此,个案管理的教学在相关专业体系下也逐渐得到重视。而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实践中对实际情况的掌握,以及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对个案管理中的操作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个案管理;证据为本;社会工作教学 一、前言 早在上个世纪中叶,个案管理因去机构化、照顾服务分散化、对照顾者需求认知增加等六项社会脉络应运而生,同时其系统化、合作性的灵活实践方式,使得其在美国的公众服务领域得以发展,例如长期照顾、心理卫生、医疗健康等。个案管理不仅注重以特定人群或个人的需求为基础,并有效地将需求与资源相连接,更强调各专业、各领域之间人员与资料的整合,以此达到案主利益最大化。随着我国公众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个案管理因其较强的实践意义,也逐渐在医疗卫生、社区照顾等领域加以应用,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个案与实践的联系是许多学者们,尤其是专业者们一直研究的方向。而证据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依据个体及环境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应的证据,据此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个案管理等强调实践性的课程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二、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及其教育内涵 (一)证据为本实践模式是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趋势 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evidence-based practice)是指导社会工作者或其他实践者在参与实务工作过程中思考做什么及如何实现的新范式。其注重证据的使用,同时更加强调对特殊问题类型实务的资料研究,以此提高整体的实务效率。因此,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在诸多公众服务(human services)领域被广泛提倡;首先是医疗领域,其次,在精神病学、临床心和社会工作以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上得以应用[1]。 在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中,证据系统化被认为是减少不确定因素和促进实践的有效方式。理论上,“最合适的证据”应既来自实践工作中的所得,又考虑到研究中的理论知识。实务工作者们应具备理解、反思以及应用相关证据的能力。有学者提出,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发展基于以下三项原则:第一,临床实务者应被教会解释说明具体情况以及如何使用调查结果的方法;第二,临床实务者应在如何将调查融入实践的问题上获得帮助,且这种帮助应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第三,调查结果应及时且有效地被传递给临床实务者。 (二)证据为本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内涵 随着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教育者逐渐对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的关注,开始有一部分学者将注意力放在了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对实践教学的影响。德克萨斯大学于2006年举办的主题研讨会“提高证据为本实践教学”肯定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价值,并使其得到了推广。 实践教学是专业学生们获得临床技能的重要方式,对学习社会工作的学生尤为重要。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发生以来,便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践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两类,常用的一类是综合取向的通才实践模式,即强调通用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来解决不同群体遇到的不同问题;另一类则是强调服务对象的唯一性和特殊性,针对服务对象的实际问题给出介入方案。证据为本的实践模式为第二类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学生可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收集证据,并在证据分析的前提下进行对服务对象的个别化服务[2]。 三、个案管理教学 (一)个案管理的教学需求 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个案管理的服务理念逐步被各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并完善,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公共服务方式,主要为复杂的、多重问题叠加的个人与家庭提供所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 ●中国高血压有“三大”特点,即“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 ●“以社区健康促进并以控制危险因素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手段 该做什么检查 根据现有证据,我国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需降至150mmHg以下,但并不是说,150mmHg 是最佳血压,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到140mmHg以下。 高血压的治疗不仅要将血压降至靶目标水平,还要合理控制并存临床情况,治疗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预防和逆转靶器官不良重塑,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发病和和死亡。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治疗 1老年人高血压 治疗原则: 1.老年患者的初始降压治疗应遵循一般原则,但应逐步降压,尤其在体质较弱的患者中。 2.应测量直立位血压,以排除体位性低血压,并评估降压治疗的体位效应。 3.许多患者存在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心血管情况,选择药物要非常慎重。 4.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难度大,许多老年患者需要两种或更多药物控制血压,老年人的收缩压目标为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2 妊娠高血压 1.治疗原则:①镇静防止抽搐。②积极降压。③终止妊娠。 2.降压药应用:当血压升高>170/110mmHg时,积极降压,以防中风及子痫发生。 紧急降压药物:硝苯地平:10mg含服,必要时再给药。拉贝洛尔:25~100mg加入5%葡萄糖20~40ml,静脉推注,15分钟后可重复。 缓慢降压药物:阿替洛尔:100mg,1次/日(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有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的可能);甲基多巴:0.25~0.5mg,3次/日;肼苯达嗪:口服25~50mg,3次/日;依拉地平:2.5mg,2次/日。 (注意:钙拮抗剂不能与硫酸镁合用,潜在协同作用可致低血压) 3.孕期不宜使用的降压药: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衰,亦可引起胎儿畸形。利尿剂:可进一步减少血容量,使胎儿缺氧加重。先兆子痫妇女血容量减少,除非存在少尿情况,否则不宜使用利尿剂。 3 合并脑血管病 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获益主要来自于血压降低的本身,目标血压应<130/80mmHg,因此所有合理的药物治疗都可以采用。现有的证据表明,吲哒帕胺或培哚普利加吲哒帕胺长期治疗脑血管病患者是有益的,可减少脑卒中再发危险。钙拮抗剂可降低脑卒中发生。 缺乏有关对急性卒中降低血压是否有益的证据,抗高血压治疗应在卒中后临床情况稳定下(通常在事件发生后几天)才可开始。 4 冠心病 冠心病患者再次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极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和心力衰竭患者中证实,β-受体阻断剂,ACEI和醛固酮拮抗剂能明确预防心血管事件,延长寿命。这种效果与血压下降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 国外几项大规模试验研究也提示维拉帕米与β-受体阻断剂治疗冠心病事件两者相似。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其他降压药效果一样,在降低试验的联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衰和卒中)的比较中,与利尿剂的作用相当。钙拮抗剂治疗稳定型冠心病的作用除了与降压有关外还可能与改善心肌缺血有关。 5 难治性高血压 指用3种以上足量降压药(其中必须包括1项利尿剂),血压仍未降至<140/90mmHg。 处理原则:在所有努力失败后,在进行严密观察下停用现有降压药,重新开始应用一种新的简单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6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除控制体重,限制盐量,积极降低血压外,ACEI有助于逆转左室肥厚或阻止肥厚加重。舒张期心力衰竭在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是常见的,并且预后不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加用β-受体阻断剂。除非有其他适应症(如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否则在舒张功能不全时不应使用洋地黄。 当发生收缩功能不全时,除降血压治疗外,利尿剂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洋地黄类药物虽然也可改善症状,减少因心衰而住院,但并不改善预后。如无禁忌证,应积极使用ACEI及β-受体阻断剂,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不要使用具有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的β-受体阻断剂。在重度心功能不全服用ACEI

我国个案管理模式应用

我国个案管理模式应用 1个案管理模式概述 1.1个案管理定义 兰二个案管理的定义,国内外相兰学者不机构仍在不断探索不完善。美国个案管理协会,3,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个案管理包括评估、计划、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所选择的治疗和服务的合作性程序。该程序通过不患者的交流幵协调可利用的资源来满足个人的健康需求,从而促进高质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医疗结局。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Asso-ciation,ANA,下辖的美国护士讣证中心,4,将其定义拓展为“积极地参不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选择和确定中,提供和协调满足患者需求的全面的医疗服务;通过缩减不必要的戒重复的服务,促进高质量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结局”。我国台湾学者,5,讣为,个案管理是临床医疗管理系统之一,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包括多学科参不的照护方法,对二高花费及高变异性的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协调的照护,包括标准化地利用资源,提供一个持续性的医疗照护计划,持续不断地监测,以达到亊先预定的目标。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是一种管理性照护的方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程序,其注重各医疗团队成员间的协调和合作,以个案为中心,以整 合和提供服务为重点,最终达到成本效益和质量兼顼的目标。 1.2个案管理模式 任何医疗戒护理模式均聚焦二个体及群体的健康、疾病戒恢复的需求管理。个案管理作为新医疗体制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医疗管理模式,仍在进一步发展中。目前护理领域中,将个案管理作为一种护理模式还是干预模式的讣识仍存在歧义。较讣可的个案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6-8,。一种为护理个案管理模式,也称为院内护理个案管理。该模式起源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波士顽新英格兮医学中心,其借用巟

高血压社区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压力日益增高、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环境因素的不断恶化,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特别是老年人发病率也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受到大众的密切关注。 一、什么是高血压病、为什么要开展高血压社区管理、做点什么? 我们讲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增高的临床综合征,注意:以前讲是病,现在是综合征,说明它不单单是一个器官或者局限的病状,而是有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影响。主要损害的是全身细小动脉血管(像眼底、肾、心脏的冠状血管,脑血管和末梢循环等等)非同日(间隔7天左右)平静状态下测量3次血压均超过140/90,不管上压还是下压,有一个超过标准就可以诊断高血压。高血压不可怕,可怕就可怕在他的并发症(高血压本身不致病,关键是血压高了以后对小血管的损害,时间长了,血管变硬、变细、变脆了,波动一大,血管破了或塞住了,相应部位就出问题了),我们听到比较多的像脑梗塞、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很多就是高血压长时间不控制慢慢演变而来的,而且高血压病人很多都是没有症状的,无声无息很多人也比较容易忽视,但这恰恰就是他的可怕之处,可能有的人发现自己得了高血压已经是在有相关并发症出现时了。“无声杀手”并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看到了一方面高血压无声无息,不容易引起患者重视;另一方面,高血压带来的并发症的危害,脑卒中、冠心病发生后的高致残、致死,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正日益受到广大居民的关注。同时,由于高血压呈现爆发式增长,(统计数据)目前我们大医院的专科诊疗也日渐饱和,已经无法满足高血压的防治需要,正因为如此,高血压在社区的预防、治疗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社区管理同专科医院存在着区别,专科医院对疾病本身的药物控制,并发症的发现及治疗更加侧重,等着病人上门,属于被动式医疗服务,受众相对局限。社区高血压管理更多的是关注如何发现及管理高血压患者,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健康指导(35岁首诊测血压,结合卫生平台及社区人员体检新检出血压异常者,肥胖、I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患者、明显家族史的),综合评估危险因素,定期随访,对个案进行分类干预,以及提供药物治疗意见。同时,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受众人群庞大,也决定了它更多的是走出去、面对面、更细致、更丰富的主动式指导服务。 二、高血压有如此的危害,那我们如何治疗和控制好血压? 首先明确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完全可以在社区进行。社区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详细制定治疗方案。基药实行以来,社区中高血压药物还是比较全面,基本能保证大众需求。药物举例:而且社区配药更便捷,诊疗费优惠等 讲到治疗,大家想到的首先是用什么药,在社区门诊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病人吃的高血压药不是医生开的,而是邻居朋友吃什么药,自己也吃什么药。其实这个是不对的,我们讲高血压用药要个体化,别人有效的药你吃了可能效果不好,别人吃了没什么反应你吃了可能会有不舒服。临床上常用高血压药分5类:类别、基药代表药物、适应患者、禁忌患者 我们在社区也经常听到一些患者关于用药方面的困惑和疑问,有的从别人那听来的,不知道对不对。举个例子:1得了高血压,即使很高也别急着吃药,会吃上瘾的,戒不掉的;2、刚开始吃药吃得差点的,不然以后吃其它的不管用的3、只吃一种药就够了,病情严重的才吃两三种。这些其实是患者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一些误区: 1、高血压是终身疾病,尚无法治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稳定血压,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谓的 长期规律用药,停药后就会又反复。 2、高血压药不分好坏,但临床还是建议尽可能选用长效、一般的降压药物,有点病人吃心痛定、 复方降压片,吃是可以吃的,但有的人容易忘记,应该吃3次的只吃1次,而且从医生角度来看,长期服用这类药不利于血压的稳定(打个比方:河流)像老年人比较适合长效药物如国产钙离子拮抗剂(施慧达、安内真)或利尿剂(寿比山、武都力)一天一次,费用在1元/天内。 即经济又方便 3、对大部分患者而言,恰当的联合用药产生的降低血压效果是单独治疗所获效果的两倍。 而且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抵消或减少单一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例如:施慧达(脚肿)+武都力(退肿),既更有效的降低了血压,也消除了施慧达引起的脚肿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