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_0
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共5篇)

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共5篇)第一篇: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巴尔的摩港位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中,西部最便捷的港口,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紧邻城市核心查尔士中心,用地12.8公顷,环绕内港港地。
概况:目标与定位:空间组织:功能设置:旅游+文化+商务+地产+商业兴建一个由公寓、旅馆、办公楼环绕的,吸引购物者与旅游者的商业磁力中心,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旅游观光:凯悦酒店,23层查尔士中心南楼,联邦大厦,11层内港中心及地铁站,港口广场,水滨步行道文化教育:科学博物馆及水族馆商务会展:会议中心、旅馆、十多幢办公楼房地产业:300幢公寓商业服务:建成40万m2的零售店,食品店、专卖店、画廊和咖啡店突出以水为主题的设计概念,以环绕水面的宽大游步道为纽带,连接内港的各项活动场所。
滨水高层建筑群构成骨架,水成为活跃区域的血液,游步道成为串联衔接的脉搏。
开发模式:巴尔的摩内港采用了以游憩、旅游为导向的开发策略。
成立了一家由市政府所有的私营公司---查尔斯中心-内港管理有限公司,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开发。
运作模式:开发管理多采用“联席会议”的方式:即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办公室,由规划部门牵头,包括交通、公用设施、房地产等各行业的代表。
第二篇:滨水景观规划任务书滨水广场景观设计任务书一、基地位置:澴河与槐荫大道之间二、设计要求:1、景观设计与澴河周边环境和谐,并具有现代城市文化气息;2、场地以市民休闲、健身、游憩为主,要求尊重地形高差,有滨水多样化处理,入口设计应以方便市民和周边居民的使用为原则;3、以水景及景观小品设计为主,有层次变化。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整体感强;4、注意结合水的特点,同时考虑各空间组织的合理性;5、图面表现能力强,设计图种类齐全,线条流畅,清洁美观,图例符合规范;6、综合考虑周边已有设施、空间形式,做到既有特色,又不重复。
三、图纸要求:1、图纸内容:现状分析总平面图(表明建筑、道路、小品、水体、植物的布局)立面图分析图:包括功能分区、绿化景观分析、景观视线分析透视图设计说明植物配置表2、图纸尺寸:750*5003、表现方法:手绘注:不准用硫酸纸绘图四、设计时间:2014年4月14日——2014年5月19日第三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摘要: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的“人工化”。
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滨海 旅 游 是指在 一 定社 会 经济 条件 下 , 以海 深 海 中 ,栖 息 浮游 着 各种 海 洋 生物 。滨 海地 带 有
洋 为依 托 , 以海 水 、 阳光 、沙 滩 为主 要 内容 ,为
满足 人们 精 神和 物质 需求而 进 行 的游 览 、娱 乐 、
计算 得 到证 实 ,集 中 化指 数反 映 事物 分布 集 中状
况 的指标 ,集 中化指 数 为 0时 ,分 布最 为 均匀 :
还有着约 30 k 0 万 的 可 管 辖 海 域 ,南 北 延 伸 近 4 个纬度 。处 于陆地 和海 洋相 邻 区的海 滨地 区 是 0
集 中指数 增 大 ,越 趋 向于集 中 :增 大 到 1 ,最 时 为集 中 。从 1 9 年 至 2 0 年游 客 统 计 数据 ( 1 97 03 表 )
伦 兹 曲线在 逐渐 远 离均匀 分布 曲线 。可 见 ,滨海 旅游 业正 逐渐 受到旅 游者 的青 睐 。
10 0 8% 0 6% 0
4% 0
年 至2 0 年 间年 平 均 增 长 9 。据 统 计 ,沿海 及 02 % 海 岛地 区,近年 接 待 的游 客人 数 以及滨 海旅 游 外
国 民经 济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据 统 计 ,全 球每 年都
有 超 过 5 % 的旅 游 者 奔 向海 滨 ,英 国人 对 海 滨 旅 游度 假 区 中有 1 处 分布 在沿 海省 份 。 0 l
更 是 情 有 独 钟 ,有 6 % 的英 国 人 到 滨 海 旅游 。 3
滨海 旅游 业 正在 日益成 为旅游 业 中的热 点 。
海 、陆 、气 3 物 质相 互 作 用 的过渡 地 带 ,具 有 可 见 ,集 中指数 总体 上 呈递 增 趋势 ,说 明游 客越 相
国内外滨水区开发浅谈

4.3开发模式研究1)国外滨水开发模式西方国家的滨水地区开发更多的属于城市更新中的“复兴”行动,是针对水运、工业等传统产业的衰退造成的滨水地区衰落现象,利用其良好的区位重新改造成旅游、休闲、文化、居住、景观等高品位的综合功能区,并以此带动旧城经济的复苏。
商业推动型——美国的巴尔的摩内港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Baltimore. Maryland)从一座原本了无生趣的城市,通过改造城区的港湾,成功创造出该市特有的功能性,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港湾城市。
持续吸引着居民和游客的到来。
巴尔的摩内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开发商将一个关闭失修的电厂进行综合开发应用,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极强娱乐和个性的商业地产经典项目。
旅游推动型——美国圣安东尼奥河畔圣安东尼奥的河畔步行街建于20世纪30年代,政府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将原来貌不惊人的一条小河改造成了国际著名旅游热点。
圣安东尼奥拥有大量西班牙人留下的历史建筑,步行街串连着石砌住宅,河岸不满了餐厅、旅馆、咖啡馆以及剧院、博物馆等建筑。
在设计布局上,充分利用了地形高差,将步行街布置在河谷,是十分成功的城市设计作品。
历史资源带动型——纽约南街巷滨水区域对于工业革命之后或更早期保存下来的老建筑,灯塔、桥梁、码头、船坞进行精心的保护和修缮。
或进行桥如其分的适应性再利用;对当地原有的传统观习俗、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特色商店和餐厅等的开发予以鼓励与支持;对有特色的滨水街区的结构与形态进行谨慎的分析与研究并予以保留,这是滨水历史街区保护的重点所在。
综合利用型——加拿大格兰威尔岛格兰威尔岛与温哥华仅有一水之隔,利用周边便利的交通条件,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格兰威尔岛与周边的社区发展相联系,建设成为拥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园。
工业、商业、居住等城市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国内滨水开发模式我国现阶段很多滨水开发改造行为时处于城市形象改善、景观整治或是行政区划调整方面的考虑,滨水产业对城市仍具重要作用。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

滨水景观调研报告滨水景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滨水景观是指位于江河湖海等水域边缘,以水景为主要元素,结合绿化、建筑、文化等要素而形成的独特景观。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2. 调研内容:- 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对不同城市的滨水景观进行调研,了解其发展程度、设计理念等情况。
- 滨水景观的特点:分析滨水景观的特点,包括景观元素、空间布局、功能设置等。
- 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滨水景观对城市形象、旅游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 滨水景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查居民对滨水景观的看法、利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等。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大部分城市都在加强滨水景观的建设,但在设计理念和执行力上存在一定差距。
2. 滨水景观的特点:滨水景观多以绿化、水景、休闲设施为主要特点,布局以河道或湖泊为主体,设置步行道和观景台等。
3. 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滨水景观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旅游业发展和增加经济收入。
4. 滨水景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大部分居民对滨水景观持肯定态度,喜欢在其周边进行散步、运动等活动,提高了生活质量。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调研结论:滨水景观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积极影响,但在设计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
2. 建议:- 加强滨水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 提升滨水景观的管理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和维护,确保景区的安全和卫生。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滨水景观的认知度和利用率。
- 加强与滨水景观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本次滨水景观调研报告基于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数据,对滨水景观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加强滨水景观规划、管理和宣传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及水平初探

Landscape Technology390《华东科技》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现状及水平初探陈 帅(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4)摘要:我国城市滨水区域的开发由洋务运动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时代,滨水区域都是工业的聚集区。
20世纪80年代末,城市改造逐步展开,城市滨水空间也同时进入一个新的开发阶段。
由于初期缺乏系统的规划、缺少有机的联系,新旧滨水项目混杂,公共区域缺失,特色文化衰落。
同时,生态建设并未受到重视,混凝土驳岸仅满足了防洪需求,却使生物失去了生存基础,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再次兴起滨水区域建设热潮。
此次滨水区域涵盖范围更广,并且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
关键词:滨水空间现状;滨水区域改造;加冷河改造1 国外滨水空间发展历程 国外滨水空间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期,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建设的方法和思路。
前工业化时期——滨水空间以自然发展为主要特征。
水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舟船往来等。
这些滨水空间主要是贸易的枢纽及军事的要塞。
工业化时期——滨水空间多为工厂、码头和仓库。
工业革命后,滨水空间除了基本功能外,另一个主要功能是交通运输。
这一时期的滨水区更趋近于工业区,产业资本对滨水空间的控制更为主要,大量的资本集中在滨水地带,滨水区域是城市生产及交通的核心,水的生活功能受到抑制。
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时期的滨水区域污染极其严重。
后工业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滨水区的首要功能逐渐转化为以游憩及景观为主的生活功能。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城市滨水区进行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
工业从城市中心迁至郊区,或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中产阶级的崛起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滨水地区“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逐渐回归。
2 新加坡加冷河公园滨水空间发展实例 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加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接踵而来。
为缓解洪涝灾害,在1970年,新加坡政府将境内天然河流开始改建成以混凝土河道为主的人工运河和排水渠系统。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

基于国内外经验比较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摘要】本文旨在比较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结合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在国内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海南岛、青岛等地的成功经验,强调海洋文化、海岸风情等特色;而在国外方面,可以学习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在海洋保护、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做法。
通过对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存在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待提高等问题。
为此,建议加强海洋文化挖掘,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
结论认为,广东省滨海旅游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
展望未来,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产业协同等措施,促进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建议、国内经验、国外经验、现状分析、结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海洋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滨海旅游作为海洋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滨海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选择度假休闲的热门目的地。
广东省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之一,拥有众多优美的海岸线和生态资源,滨海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但与国内外一些滨海旅游目的地相比,广东省的滨海旅游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旅游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深入研究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总结成功经验并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建议,对于推动广东省滨海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的比较研究,分析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广东省滨海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对比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分析广东省滨海旅游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滨海旅游发展经验的比较,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广东省滨海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分析广东省目前的滨海旅游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提供依据。
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与保护新模式探析

2 .政府 主导的项 目公 司模 式。政 府成 立相 应 的旅 游开发项 目公司 , 相关资 产以政府 财政 划拨 的形式 注入
项 目公司 ( 或者以资产作价形式 出资 , 资产所有者拥有项
目公 司相应 的股权 ) 项 目公司 以政府组织注入的资产 为 ,
抵押 , 向银行 借款 , 得 的资 金用 于旅游项 目的开 发 , 获 旅
般 由于我国旅 游资源的国有性 以及资 源的非流通
性, 在法律上 , 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保护单位 的经营权 是
滨水区域是非常稀 缺的资源 , 于维持城 市的生态环境 , 对
拓展城市的空间范围 , 大城市 地质 面貌等 方面具 有非 扩 常重要 的作用。 目前滨水 区域旅游资源 的开 发正在迅速 发展 , 国滨河区为代 表 的城市 水文景 观开 发也呈 方兴 我
未艾之势。 近 年 来 , 进 一 步 提 高 城 市 品 位 、 善 居 民 生 活 环 为 改
不可转让的 , 这就决定 了我 国滨水 旅游 “ 政府 主导 , 间接 融资” 为主的开发模式 。在这种模式 下 , 国滨水旅 开发 我
有 以下 三 种 情 形 :
1 .政府主导模 式 , 也可 以称之 为“ 台模 式” 平 。政府 运用掌握的城市规划审批权对滨水旅游 开发进行宏 观管 理; 开发资金 的投入主要依赖地方财政 , 但是对公共 设施 的投入引入相关的市场机制 , 对游客收取费用 ( 古城 保护
[ 关键词 ]滨 水区 ; 水文景观 ; 游开发 旅 [ 中图分类号 】 ̄ 9 . ' 23 5
前 言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编号 ]2 9 05—3 8 (0 2 0 2 3 2 1 )8—06 0 06— 3 因此要具体分析滨水旅游资源在整个城市总体旅 游资源
探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趋势

探究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趋势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人们不仅可以利用水资源来进行生产生活,还可以利用水资源来建设城市滨水空间,以此来提高城市生活水平。
近年来,滨水空间景观的规划问题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但是,我国在滨水空间建设的经验还较少,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部分。
因此本文研究了城市滨水空间景区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的趋势,主要包括提高空间层次感、构建亲水空间等等。
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滨水空间景观规划的水平,进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现状与趋势引言:依山傍水一词,体现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傍水而居是长久以来的习惯。
一个城市发展最早的区域就是邻水区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越来越重视滨水区的规划以及改造,构建滨水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还可以提升城市的幸福感,最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现状(一)滨水区的生态失去平衡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工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城市的河道、湖泊等受到了污染。
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甚至出现水质发黑发臭,水生动植物灭绝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城市居民只能望而却步。
提高滨水区的水质,平衡滨水空间的生态才是规划开发滨水空间景观的基础,否则将难以开展规划工作。
此外,人类的过度砍伐,利用海洋和湖泊来进行造田活动都对水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影响了生态的多样性,引发了水灾以及干旱问题。
比如,长江的水灾以及黄河断流现象就是最为明显的体现。
为了开展防洪工作,人类需要在滨水区建立堤坝,既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投入,又增加了市民接近滨水景观的难度,进而降低了滨水空间景观的质量[1]。
(二)滨水空间景观的开发管理不到位滨水权的归属问题十分复杂,会涉及到国土、园林等部门,我国部分地区缺少统一的具有执行力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导致滨水景观的建设出现一系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城市滨水区即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
它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相互交融的城市公共的开敞空间。
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 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 1~2km。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要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
它不仅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开放空间,而且也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迁徙廊道,是城市中可以自我保养和更新的天然花园。
同时城市滨水区又是一个城市发育最早的地方,保留了丰富的城市历史文化痕迹,常常成为游憩者和当地居民喜好的休闲地域。
因此对城市滨水旅游的研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首先在北美发起,7080 年代迅速向世界各地城市流行,90 年代里则已几乎遍布全球。
美国巴尔的摩内港(Inner Harbour)常常被作为滨水区复兴中最早、也是最优秀的例证之一。
6070 年代,北美一些重要城市的城市滨水开发盛行起来,如波1 / 8士顿、圣路易斯、多伦多等。
70 年代,北美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即已取得成果。
欧洲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则是到 80 年代才成为引人关注的现象,最著名的有伦敦的 dockland、利物浦的码头区、马塞的维约港等。
此外,澳大利亚、南非、东亚都不乏令人瞩目的滨水区再开发的实例。
具统计,1965 年以来各种水体类型的城市滨水再开发,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就有几千个案例。
其它国家,特别是亚洲目前正在积极迎头赶上,尤其在日本和中国,许多滨水区案例都呈现出其它国家城市难以比拟的规模尺度和复合性。
第一篇研究滨水区的文章发表于 1969 年,地理学家 Forward 以加拿大四个港口城市为例对滨水区土地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此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如美国学者安布里和迪克里贝对城市滨水区开发从用途上进行归类;Bowker等人应用旅行成本法评估了北卡罗来州 Chatooga 河和Nantahala河改善水质对娱乐经济价值的影响。
随着 20 世纪 8090 年代城市滨水区再开发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滨水区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对很多相关学科产生了积极影响,除了地理学以外,其它相关学科如城市规划和政治、生态、工程和建筑等都陆续参与了进来。
---------------------------------------------------------------最新资料推荐------------------------------------------------------ 其中,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学者形成了研究的主体队伍。
国外滨水区开发的案例很多,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纽约的Battery Park City、伦敦的 Docklands、波斯顿的 Charlestown 海军码头及多伦多的 Harbor front 四个典型例子。
纽约的 Battery Park City 是填海造地而成,总用地 37.2 万米 2。
1982 年世界财务中心建筑群落成,标志着该开发项目的成功。
到开发工程完成,共建设中、高级住宅 14 000 套,商业办公面积 611.5 万米 2。
伦敦的 Docklands 总用地 2 200 万米 2,到 1992 年止,共建成 22 000 套住宅及 725 万米 2 的商业办公楼。
波斯顿的 Charlestown 海军码头再开发是利用放弃使用的原海军码头船坞改建而成,占地 45.2 万米 2。
到 90 年代中期,共建成住宅 3 300 套,商业办公楼 30 万米2。
目前该区是历史古迹游憩景点之一。
多伦多的 Harbor front 占地 42.4 万米 2,到 90 年代,已建成住宅 1 200 套,商业办公建筑25 万米 2。
在有关滨水区著作的介绍中,最早的是 1983 年 Douglas M.Wrenn等著的《城市滨水区发展》。
影响力最大的是英国地理学家 Hoyle 等1988 年主编的《复兴3 / 8滨水区:滨水区再发展的国际维度》 ,该书收入了由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城市规划师撰写的 15 篇文章,首次对全球滨水区再开发现象进行了多方位分析。
随后,很多著作相继问世。
1993年,在全球水上城市中心的研究者 Bruttomesso 主编的《城市滨水区水上城市开发全新领域》中,来自 5 大洲 34 个城市的作者在该书中针对滨水区开发各抒己见,一些案例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美国滨水区研究中心的 Ann Breen 和 Dick Rigby, 1994 年出版了著作《滨水区:回归城市》,对北美过去 30 年的城市滨水区再开发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然后是 1996 年总部驻华盛顿的滨水区中心的主要研究者Breen 和 Rigby 主编的《全球城市滨水区开发的成功案例》 ,该书被誉为滨水区形体规划师的宝典。
这几本论著各有特点,应该说代表了目前滨水区开发与规划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滨水空间和城市空间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靠山傍水的城市选址建设,受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求藏风得水风水理论的影响,我国古代许多城市的选址、布局靠山近水扎大营、依山者甚多 ,但亦需有水可通舟楫 ,把近水作为城市选址的重要因素。
被誉为龙蟠虎踞的南京山峦环抱、湖川偎依,十里青山半入城---------------------------------------------------------------最新资料推荐------------------------------------------------------ 的常熟山麓入城,山之阳面湖天府之国的成都两江抱城。
城市与水的这种密切关系源于城市水系和廊道岸线能为城市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而现代意义上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仅有 20 多年的历史。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国内才开始重视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建设。
近年来,国内对滨水地区的规划和开发十分活跃,其中成功的案例也比较多,如沈阳滨河区景观建设、大连滨海区建设、上海的黄浦江岸线规划、开封市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整治都是较成功的例子。
众多学者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规划从概念到方法及实施途径等方面系统地进行了研究。
如张庭伟以国外几个城市滨水区开发为实例,讨论了滨水地区的规划原则;张昭等对滨水区景观特征及规划控制要素进行了研究,并以上海世博会选址为例,探讨了上海水上旅游发展之路;李国敏、王晓鸣分析了汉口沿江滨水区的地段特征,提出了沿江滨水区开发利用的目标效益和模式的定位;阎水玉、王祥荣分析了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源地、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绿地建设基地、景观多样性的组成、物种多样性保护、组成畅捷交通、亲近自然场所、自然教育标本等方面的多种意义,并探讨了泰晤士河的功能定位和保证措施对我国城市河流在城市规划中的借鉴意义;5 / 8刘健系统介绍了加拿大格兰威尔岛的更新改造实践,总结其在指导思想、建设方式、经营管理以及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类似地区的开发建设的意义;徐永建、阎小培剖析了北美城市滨水区开发经验对中国的启示;王建国、吕志鹏对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验进行了探讨;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阐述了河流生态系统休闲娱乐功能内涵、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的构成以及影响河流休闲娱乐功能正常发挥的因素;吴俊勤等对城市滨水空间规划模式进行探讨;李晓文、肖笃宁、胡远满对辽东湾滨海湿地景观规划预案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王颖、盛静芬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水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景观功能、水源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等;吴必虎、贾佳从城市游憩功能开发的角度,提出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基本原则;曲少杰通过对滨水地区的历史变迁,分析滨水地区的系统性、复杂性、敏感性、兼容性、共享性及个性等,结合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等因素,阐述了滨水地区的开发策略及实施方法;陈太政以开封市为例,探讨了开封市滨水区旅游游憩功能开发的总体构想、产品设计和环境营造等;王江萍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乔丽芳、张毅川、姚连芳论述了黄河滩地旅游景观规划的总体思想和原则;周叱、张聪对城市滨水区景观概念规划设计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研究;李敏、李建伟对近年来国内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夏焕堂在分析南昌市发展滨水区休闲旅游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内外市场需求的基---------------------------------------------------------------最新资料推荐------------------------------------------------------ 础上,就发展规划、资金来源、环境保护提出了建议;谢天成、谢正观以宁夏黄河沙枣园生态观光度假景区为例,详细介绍了景区旅游景观功能分区及其详细规划方法并提出景观设计规划理念与原则。
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专著还比较少,其中著名的是张庭伟、冯晖、彭治权编著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上海》。
二、评价及展望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外对城市滨水旅游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细致,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城市滨水旅游开发和利用、滨水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部分都是在结合具体实例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不太具有普遍意义;在深度上存在明显不足,需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在研究方法与研究理论上可开拓的空间更大,对这些不足及薄弱环节进行研究是今后国内外城市滨水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
从研究学者专业组成结构看以地理学家为主,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众多领域学者竞相参与研究,如政治、城市规划、建筑、生态和工程等。
在以后的发展中,由于学科属性等因素的原因,地理学家在滨水旅游研究中将肩负重任、大有作为。
然而,如何把城市规划、建筑、生态和工程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实现滨水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家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从研究领域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相当广泛,从最初的土地利用发展到滨水区规划设计、自然环境治理、土地利用功能与发展7 / 8模式、开发项目的财务运作、保护与更新发展的政策分析、滨水区城市发展关系、滨水区游憩发展与影响、利益群体的政治关系处理、利益相关者角色、在开发中的城市管理、对具体案例演变发展的分析评价等都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