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2-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会计岗位实务

【开课时间】第 4学期

【学时/学分数】52学时/ 3学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

【授课对象】会计电算化专业

2-2课程定位

会计岗位实务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专业课程。该课程按照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的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系统地介绍了会计岗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同时为学生今后的个人专业发展(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资格证、助理会计师等)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会计专业理论课程和专项技能训练之后开设,为企业顶岗实习和从事实际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3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

1.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并正确执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2.能够进行期初建账操作;

3.会正确进行采购、销售、成本与费用等日常业务的核算;

4.会正确进行期末账项调整,并进行期末对账、结账操作;

5.能够编制会计报表,并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6.能够编制纳税申报表;

7.能够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二)知识结构

1.了解出纳岗位基本知识,掌握出纳岗位基本操作;

2.掌握往来款项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3.掌握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4.掌握存货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5.掌握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6.掌握资金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7.掌握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8.掌握总账报表岗位基本操作。

(三)素质结构

1.遵守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2.养成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培养部门、岗位之间互相沟通与协调能力2-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考核方式做到“三个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老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卷面考试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30%;期末考试:70%。

2-6教材及参考资料

[1] 李桂兰、肖英姿、陈笑英.企业会计岗位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2] 杨月梅.会计模拟实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 张风格、王学慧.会计综合实训.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7其他

执笔人签字:刘秀丽审核人签字:

2012年7月21日年月日

完整版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外贸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外贸单证实务》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进出口业务活动 中所涉及到的信用证、发票、汇票、提单、保险单、产地证、装箱单等各种单据和证书的缮制 和审核,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熟悉外贸单证工作中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业务 流程,能根据外贸合同履行过程中各个业务环节的需要独立完成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 档一系列的外贸单证工作,使学生具备从事外贸单证行业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并为后续顶岗实习夯实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国际商务部组织的“国际商 务单证员”考试并取得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实务》课的先修课程是《国 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为后续课程《国贸实务模拟操作》提供知识和能力的支撑。(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流程,具备外贸单证综合操作能力,能 独立从事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一系列外贸单证工作,具备从事外贸单证行业的职业 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1.知识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外贸单证工作的基本要求及重要性,熟悉单证的含义和种类; (2)了解信用证、汇付和托收三种支付方式的含义及业务流程; (3)掌握合同和信用证条款,能够对照合同审核和修改信用证; 受益人证明、汇票等岀口单证的内容和缮制要点; (5)了解开证申请书进口单证的缮制要点; (6)掌握审单的一般程序及审单的要点; (7)掌握交单结汇的含义和信用证交单的规定,熟悉单据归档要求。 社会能力目标 (1)沟通交流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 力方法能力目标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附件3:课程标准模板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编写人:袁淑峰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8月 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 1-1课程性质: 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岗位课程,是基础会计的后续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本课程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为会计专业的后续岗位课程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 本课程的作用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对现金、票据、有价证券的保管要求,如何填制和审核各种原始单据和有关的出纳凭证;掌握日记帐的登记;出纳资料的整理;出纳工作的交接;票币的整点。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出纳实务是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本课程主要讲述出纳核算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学好这门课程,就能使学生掌握出纳工作与会计工作的区别与联系,是进一步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分为出纳职业道德、出纳基本功训练和出纳业务训练三个基本模块,其中出纳基本功训练包括点验钞训练、计算机使用训练、珠算训练灯;出纳业务训练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出纳岗位业务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包括会计凭证的审核、编制和复核,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货币资金的日清月结,货币资金结算等。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出纳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同时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出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情景模拟训练,要求学生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练结合起来,实现做学教一体化,培养学生掌握出纳会计岗位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 1-2-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以教学目的和要求为准,使学生能够掌握出纳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出纳的基本理论,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础技能培养,如点钞技术、计算器技术、伪钞识别技术、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填制、出纳日记账的填制等。 1-2-3课时安排说明 《出纳实务》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每周为2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6课时,实践课时16课时。 2.课程目标: 该专业的学生掌握出纳工作所需要的现金管理、银行结算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利用出纳基本功熟练办理现金、银行结算业务,具备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文明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

《会计综合实训(手工)》课程标准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会计综合实训(手工部分)》 【课程编码】C2-3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 【学时数】120 【开设时间】第5学期 【编制人】会计系讲师 【审批人】会计系 【编制时间】2010年3月 一、课程概述 《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手工部分)》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也是我院会计专业的主干与核心专业课程。由于实际会计工作的专业性、综合性、规范性要求,以及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十分丰富。因此,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会计岗位专业技能;创新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核心专业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学会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部操作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中需要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技能,同时还学到了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关系和内部控制要求,以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从而完成了从理论转向实践、从单项技能向综合技能的过渡,达到(助理)会计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领域目标:本课程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职业;熟练运用会计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会计核算技能。通过会计综合实训,学生能够比较系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勤奋努力、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组织管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计划和决策的能力,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初级会计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课程中文名称:初级会计实务 课程英文名称:Junior Accounting Practice 课程编号: 学分:4 学时:64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主修课 面向专业:会计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学习初级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设立资金核算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销售核算岗位、税务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等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零适应期”对口就业目的。 本课程在内容的设计上,力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取项目导入、任务引领、双证结合和模块化的标准;在项目的导入和实施过程中,通过任务引领,使学生掌握完成各项任务和整个项目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会计师)等考试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相应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项目分析。针对每个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情境,分析项目的教学目的、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 2.任务分解。根据项目的要求,层层分解任务,直到任务可执行为止。阐明执行任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任务讲解。结合完成任务的过程,利用实物或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具体讲解完成各项任务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求理论结合实际,不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力求实用性。 4.课内实践。根据课堂所教内容和任务的要求,设计类似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内模拟练习。

出纳实务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出纳实务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篇一:本学期,我们在彭湘华老师的带领下,用心学习了《出纳实务》课程。教材是彭湘华老师自己依照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的,一学期下来我最想讲的是:受益匪浅!首先,竞赛回忆:彭湘华老师为我们举办了四次提高出纳技能的竞赛。依次是:常用会计科目知识竞赛;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知识竞赛;神手竞赛;神算竞赛。1、在常用会计科目知识竞赛中,我收获到了很多,对基础会计中模凌两可的会计科目的含义有了更确切的认识,也加快了我做业务题写分录的速度。彭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高,规定时刻内该完成的任务一刻也不得延迟。那个竞赛的进行为后期的出纳业务综合实训奠基。该项目竞赛中我荣获班级第三名,我好快乐。2、第五套人民币防伪知识竞赛,我学到了识不假人民币的方法。从纸张、水印、凹印技术、荧光、安全线这五个方面识不。真币纸张有韧度、抖动时声音脆响,假—币纸张绵软、抖动时声音发闷;真币的水印层次分明、透光观看清晰,而假—币水印模糊,不需迎光透视就能看到;真币图像凹凸感强,假—币图案平淡、手感光滑;真币有荧光暗记,而假—币一般没有,个不虽有但与真币相比颜色有较大差异;真币的安全线是将立体实物与钞纸融为一体,有凸起的手感,假—币是印上或画上的颜色,假如加入立体实物,则会出现与票面折皱分离的现象。3、神手竞赛。彭老师先手把手教会我们点钞的手法,如何样持钞、如何样开扇、如何样计数、如何样捆钞、如何样盖章等。最后,我们四人一组进行了点钞速度及效率的竞赛,在规定的2分钟内比比谁点的最多、准确性最高。该项目竞赛中我获得92分的好成绩,内心美滋滋的。4、神算竞赛。也就是较量我们数字键区数字快速输入的速度,当然这一切都得基于数字准确无误的基础上。神算竞赛的最后成绩能够得出,平日的练习对比赛尤为重要,练习次数多的对键盘的熟练程度就越高,效率也就越高。我以满分通过竞赛,因为我预先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盲打练习了两个月,我的成绩来源于勤学苦练,确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次,出纳业务综合实训回忆。四人一组的出纳业务综合实训,分为出纳、一般会计、审核、会计主管四个职位,一人一岗。我担任的是本组的出纳,负责填制支票、银行进账单、登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其他货币资金明细账等工作,大小写的数字书写以及账目的核对让我非常是头疼,我深刻理解到了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时刻隔久了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就模糊了,一切预备工作又得自己从头开始。接着,分项实训回忆。课程的分项实训要紧涉及出纳岗位调查、数码字的书写、银行开户、出纳工作交接。寒假我就按照彭老师布置的任务调查了一个在职出纳,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因此本学期我的学习热情一直非常高。数码字的书写那一堂课,我是第一个上讲台展示自己字体的,本是信心满满以为自己写得还不错,结果被彭老师批判的无一字规范。要么就是竖钩写成了竖,要么就是一点写成了一横,总之就是无一字符合老师要求。后来通过自己反复练习交上的作业终于达到标准,松了口气。银行开户的学习让我们了解到了去银行办理开户手续的一切流程以及应该注意的重要事项。最后是出纳工作交接的学习以及出纳工作交接书的设计。《出纳实务》课程学习马上结束,整个学期下来,我对出纳的工作差不多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非常感谢彭湘华老师,彭老师是一个严谨教学、细心、严于律己、也严于律人的好老师,她要求我们上课应该如上班一样,守时、准时,并遵守课堂规矩,课堂吃早餐这一现象被老师屡屡批判,因此班上如此的现象也减少了很多。彭老师对出纳工作教学中的细心和严谨确实有让我发出惊叹!同时,老师的细心也让我收获良多,对我阻碍非常大,不管是学习上,依旧生活上。我对彭老师的教学非常中意,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假如一定要给彭老师提建议的话,我给彭老师唯一的建议就是,能够适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最后,祝彭老师在教学上传承优良师德,并不断创新,更上一层楼!预祝自己在暑期寻到一份中意的实习工作!总结人:蒋蓉妹20xx 年7月5日篇二:本学期的《出纳实务》课程结束了,该好好总结一下了,学到了些什么,还有多少不足。出纳实务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竞赛,有实训,每堂课都非常充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2-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会计岗位实务 【开课时间】第 4学期 【学时/学分数】52学时/ 3学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 【授课对象】会计电算化专业 2-2课程定位 会计岗位实务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专业课程。该课程按照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的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系统地介绍了会计岗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同时为学生今后的个人专业发展(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资格证、助理会计师等)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会计专业理论课程和专项技能训练之后开设,为企业顶岗实习和从事实际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3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 1.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并正确执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2.能够进行期初建账操作; 3.会正确进行采购、销售、成本与费用等日常业务的核算; 4.会正确进行期末账项调整,并进行期末对账、结账操作; 5.能够编制会计报表,并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6.能够编制纳税申报表; 7.能够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二)知识结构 1.了解出纳岗位基本知识,掌握出纳岗位基本操作; 掌握往来款项核算岗位基本操作;2. 3.掌握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4.掌握存货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5.掌握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6.掌握资金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7.掌握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8.掌握总账报表岗位基本操作。 (三)素质结构 1.遵守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2.养成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培养部门、岗位之间互相沟通与协调能力 2-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项目内容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建学编其任务称、任务认识出纳岗1熟悉现金管理的有关规2掌握现金和银行结算业务的31出纳岗位基本知1现场观摩1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从事财务核算及投资分析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二)参考课时54课时;3 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本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对教学内容建立三个层次,由学校、教师、学生分别在实施、教学、学习中进行选择。三个层次为: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知识。考核以基本知识为主体。 3、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4、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5、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了解”、“理解”或“掌握”、“能”或“会”等用语来表述。“了解”用于表述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或“掌握”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或“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四)内容课程框架结构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应用《新会计准则》处理各项经济业务。 2、能办理日常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并能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能进行日常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3、能填制和审核常用的银行结算凭证,能办理常用的几种银行转账结算业务。 4、能说出常用的几种银行结算方式的特点、适用范围、结算程序;能选择适当的银行结算方式为企业供、销部门办理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业务的款项结算。 5、能进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处理。 6、能登记总账和各种格式的明细账。 7、能填制各种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 8、能根据会计账簿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二)技能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认知实习,即利用现代化教学条件,在多媒体课件中将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省中等专业学校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初级会计实务 【适用专业】 中职会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会计六要素的核算有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会计、银行会计等相关领域中进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后续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前期准备。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和中职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企业基本业务核算任务引领的、以会计核算基本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企业会计要素核算为主线,设计有会计核算基本准则概述、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费用核算、利润核算、主要会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基础等八个工作任务。课程容的选取,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紧紧围绕完成企业日常业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充分融合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企业日常会计业务为载体,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和日常业务核算实践相结合,实现学做一体,并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企业会计核算技能。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108。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能初步具备

核算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养成具备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熟悉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使用者及其目标; ●熟悉会计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熟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相关规定;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关资产核算; ●会用指定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原材料发出和结存成本; ●会计算原材料计划成本差异率; ●会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单项固定资产折旧;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关负债核算;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所有者权益核算;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收入费用的核算;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利润的核算; ●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容。 3、课程容和要求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二部分课程标准 《会计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2-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会计岗位实务 【开课时间】第 4学期 【学时/学分数】52学时/ 3学分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 【授课对象】会计电算化专业 2-2课程定位 会计岗位实务是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理实一体专业课程。该课程按照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的要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系统地介绍了会计岗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同时为学生今后的个人专业发展(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资格证、助理会计师等)打下基础。 该课程在会计专业理论课程和专项技能训练之后开设,为企业顶岗实习和从事实际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3教学目标 (一)专业能力 1.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并正确执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2.能够进行期初建账操作; 3.会正确进行采购、销售、成本与费用等日常业务的核算; 4.会正确进行期末账项调整,并进行期末对账、结账操作; 5.能够编制会计报表,并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6.能够编制纳税申报表; 7.能够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二)知识结构 1.了解出纳岗位基本知识,掌握出纳岗位基本操作; 2.掌握往来款项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3.掌握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4.掌握存货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5.掌握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6.掌握资金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7.掌握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岗位基本操作; 8.掌握总账报表岗位基本操作。 (三)素质结构 1.遵守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2.养成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培养部门、岗位之间互相沟通与协调能力 2-4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出纳实务是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 出纳实务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出纳人员必备的岗位技能知识、业务步骤和相关手续,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能性和操作性,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养成出纳人员应有的职业素质。同时,作为一门岗位课程,本课程为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起到很大帮助。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前导课程:会计学原理、出纳实务 2.后续(相关)课程:财务会计(一)、财务会计(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成本会计实务、企业纳税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危机分析、EXCEL 在会计中的运用、民营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商贸会计实务。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出纳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出纳岗位的工作要求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并有助于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素质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遵守准则、提高技能、保守秘密和文明服务的职业道德。在学习中养成诚实做人,光明磊落;保密守信,谨防泄密,不为利益所诱惑;坚持执业谨慎,信誉至上的良好情操。 (二)知识目标 1.熟悉出纳岗位工作制度和出纳人员职业素质。 2.掌握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求。 3.掌握票据金额和日期的书写要求。 4.掌握常见点钞方法的操作标准和要求。 5.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相关规定。 6.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以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7.熟悉出纳工作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并掌握其填制、审核的方法。。 8.掌握出纳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 9.掌握出纳日记账和备查账的登记方法,以及错账更正方法 10.掌握出纳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三)能力目标

出纳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出纳岗位实务》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出纳岗位实务》课程是基于出纳工作岗位开发的一门课程,是财经类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出纳的工作流程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办理出纳业务工作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业务资料、业务处理流程,系统地介绍了出纳岗位的相关知识,全方位及深入地阐述了出纳岗位的特点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出纳岗位的管理理念及基本技能,有利于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设计理念,并通过案例让学生对出纳岗位有正确的认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具备求实的工作精神。 2.教学目的和要求 《出纳岗位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会计核算的各种基本方法,具备现金管理、银行存款管理、发票管理、出纳办税等业务的操作能力;掌握点钞、人民币真假识别、保管的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思维严谨、逻辑清晰、工作细致耐心、协调团结的基本素质,最终实现理实一体化。 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比较深奥的理

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内容共有两大项目八个学习情境及一篇综合模拟实训,具体包括: 项目一走进出纳岗位 学习情境一出纳岗位认知 学习情境二岗前准备工作 学习情境三现金管理认知 学习情境四银行存款管理认知 学习情境五财产清查认知 学习情境六货币知识认知 学习情境七出纳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学习情境八纳税知识认知 项目二出纳岗位综合模拟实训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 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掌握、了解、运用三个层次要求。对于书中课外修炼、小贴士等部分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 一、教学形式建议 1.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出纳岗位实务》两大项目具体八个学习情境及出纳岗位综合模拟实训的基本内容。 2.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初级会计实务 【适用专业】 中职会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功能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对会计六要素的核算有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会计、银行会计等相关领域中进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后续学习专门化课程做前期准备。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会计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和中职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企业基本业务核算任务引领的、以会计核算基本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企业会计要素核算为主线,设计有会计核算基本准则概述、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收入费用核算、利润核算、主要会计报表编制、财务分析基础等八个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各专门化方向应共同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紧紧围绕完成企业日常业务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充分融合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企业日常会计业务为载体,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和日常业务核算实践相结合,实现学做一体,并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企业会计核算技能。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108。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会计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能初步具备核算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职业能力,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养成具备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熟悉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使用者及其目标; ●熟悉会计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熟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相关规定;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关资产核算; ●会用指定的存货计价方法计算原材料发出和结存成本; ●会计算原材料计划成本差异率; ●会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算单项固定资产折旧;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关负债核算;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所有者权益核算;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收入费用的核算; ●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利润的核算; ●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了解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70321041 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专业:财经类授课单位:财经系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 学分:4.5 审定负责人及审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产品制造等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本课程教学主要以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基于成本会计岗位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设计,按照相关会计专业岗位能力及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成本核算的能力、会计工作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将来能胜任成本会计岗位工作。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后续课程是《企业财务预测与分析》、《项目审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核心课程。 1.2课程基本理念 1.2.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本课程是学校与制造业合作共同开发的课程。由教师和会计实践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依据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与会计领域职业岗位群需求,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参考国家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和技术操作标准,以成本计算任务为中心,由学校和会计实践专家共同确定本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订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及该课程的考核评价办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共同管理和监控学习运行,学校与企业互相兼职,共建共管课程学习、岗位培训和合作技术开发。 1.2.2突出课程的开放性、职业性 本课程突出了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社会需要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配备各种教学与技能训练设施,充分利用会计专业“嵌入式”实训室和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布置场景,营造氛围,以相关企业业务资料和完全仿真的原始凭证为依据,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企业文化,实现“教、学、做”合一。 1.2.3体现多元智能的学生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本课程的学习。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学习情境的实施主要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来进行。做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

出纳业务操作课程标准

《出纳业务操作》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会计专业。 本课程标准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反映了本课程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贯彻了实践教学法,体现出能力与知识并重,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后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岗位课程,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的后续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本课程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为会计专业的后续主干课程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是,以会计行业企业的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纽带,以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以与行业企业共建教学环境为条件,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结构是在企业调研及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基础上加以设计: 会计专业工作任务分析转化课程表 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行动 领域 学习领域→课程 出纳岗位现金收付、银行结 算、现金和银行存 款日记账登记、库 存现金盘点、银行 存款核对、出纳工 作交接 货币资金业务处理出纳业务操作 设计后的课程结构分为出纳职业道德与岗位职责、出纳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处理、银行结算业务处理、出纳工作交接五大项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出纳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同时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出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情境,要求学生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练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54学时。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是我系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会计知识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结合最紧密,也是运用职业判断最多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切入点和重点。 本课程从专业能力、人格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专业基础的能力,并有助于获取会计从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人际交流、自信心、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等社会能力,以及自我控制与管理、再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扩充知识和收集信息,提升知识和技能迁移等能力。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财务会计基本循环过程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各章节的内容基本是按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的需要予以安排,使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财务会计工作。 能力目标: 1、能充分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能正确运用会计的基本知识处理常见的经济业务。 3、能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行业会计比较课程标准

《行业会计比较》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行业会计比较》课程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相关行业所需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后开发的一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介绍商品 流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旅游餐饮服务企业4个主要行业的典型会计业务,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各个行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拓宽学生 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对行业领域的认识,从而使其具备社会各行业会计专 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满足学生在不同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需要,拓宽了学生的就业 面。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会计学基础》、《中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 《纳税实务》,后续课程有《会计综合实训》。 二、课程设计思路 《行业会计比较》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设计总体思路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为要求,采用工作领域模 块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倡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通过对商品流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旅游餐饮服务企业4个行业会计理论教学、实务训练、企 业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项目、完成任务中学习并掌握各行业会计的经营管理特点,熟悉 各行业典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切实增强实际动手 操作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行业账务处理变化的应对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 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等方式,充分 开发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商品流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旅游餐饮服务企业等4个主要行业的经营管理特点,熟悉其典型的经济业务类型和业务流程。 (2)熟悉各行业典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 (3)掌握这4个行业的典型经济业务(存货、营业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的会计核算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出纳实务》 课程标准开课系部:经济管理系 适用专业:会计 课程编号: 课程负责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信息 1.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后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岗位课程,是会计学原理的后续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本课程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后续主干岗位课程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 2.《出纳实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出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后续主干岗位课程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分为出纳职业道德、出纳基本功训练与出纳业务训练三大基本模块。其中出纳基本功训练包括点验钞训练、计算器使用训练、珠算训练等;出纳业务训练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出纳岗位业务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包括会计凭证的审核、编制和复核、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货币资金的日清月结、货币资金结算等。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出纳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同时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出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情景模拟训练,要求学生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练结合起来,实现做学教一体化,培养学生掌握出纳会计岗位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出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具体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基础会计》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既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初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成型”课程,既是会计“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载体,还是会计专业认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载体.因此,学生努力学好本门课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实现认同职业角色、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初级会计岗位专业技术”等四个方面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按学科和理论体系设计课程的模式,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会计职业认知—会计出纳岗位—会计记账岗位—会计理论和知识基础”为主线设计学习内容,依据初级会计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基础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具体学习内容的选择:—是按照“认知会计职业、训练会计基本技能、理解会计专门方法、运用会计专门方法、记账员能力培养、初级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会计基础理论和知识”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会计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3、根据会计人员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安排,参加“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考试。 4、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参考学时及学分:84学时6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可以解决学生对会计专业的认同问题,并通过认同,培养学生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其次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能力、把握专业技术了解会计实践中的现状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二)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养成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品格。 (3)树立诚实守信、坚持准则、不断进取的会计工作作风。 (4)养成团队意识,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2、知识目标: (1)认知会计职业岗位的背景、特点和要求。 (2)能正确解释会计的基本规范,能说出会计的基本术语。 (3)能正确判断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 3、能力目标 (1)能准确按照会计的专门方法作会计基本业务处理。 (2)根据案例资料会建账、记帐、算账、更改错账。 (3)具备中小企业记账员岗位的基本能力。 三、内容标准 模块一会计职业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新)

《出纳实务》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信息 1.本课程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后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岗位课程,是会计学原理的后续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企事业单位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本课程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后续主干岗位课程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 2.《出纳实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和会计核算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课程设计理念 本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出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后续主干岗位课程做知识和技能的铺垫。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分为出纳职业道德、出纳基本功训练与出纳业务训练三大基本模块。其中出纳基本功训练包括点验钞训练、计算器使用训练、珠算训练等;出纳业务训练以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出纳岗位

业务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包括会计凭证的审核、编制和复核、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货币资金的日清月结、货币资金结算等。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出纳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同时融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出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每个工作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情景模拟训练,要求学生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练结合起来,实现做学教一体化,培养学生掌握出纳会计岗位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出纳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意识,使其能够适应出纳岗位的工作要求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并有助于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掌握出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能够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出纳岗位、收银岗位的工作要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悉出纳工作的相关法规、准则。 (2)掌握现金收、发、存、取及清查业务的相关理论知识。 (3)掌握银行结算业务的相关规定及流程。 2.能力目标 (1)能规范使用验、点钞技术、计算器或算盘进行收银。 (2)能到银行柜台办理相关的结算业务。 (3)能审核现金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能填制现金及银行存款业务的记账凭证;能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