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例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例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例4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例

某小区为解决停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需利用休闲空地修建2层地下停车庠(负1层为半地下室),长100.0m,宽40.0m,层高3.70m,底板哼400mm,±0.00(室外地而)绝对标高为5.40m,地下室底板底绝对标高为0.20m框架剪力墙结构,顶板上需进行休闲景观设计。

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地貌译元属珠江河口三角洲,地下室抗浮设防水位为黄海高释5.20m,场地内地层及其桩基承载力指标等列于表l。

2 地下室地基基础选型分析

2.1 地下室工况分析

地下室抗浮应结合基础形式进行设计,且应考虑地下室在使用过程中两种极限工况。

极限工况1:在枯水期,地下水下降至地下室底板以下,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力为零,地下室基础承受的竖向压力最大,包括全部固定荷载及活荷载,由于地下室底板下的淤泥②及淤泥质粘土③的强度低、分布不均匀,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强度及变形要求。极限工况2:丰水期,地下水上升至抗浮设防水位,地下水浮力大于地下室自重,地下室需采取抗浮措施,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不能满足地下室抗浮要求。

综上所述,地下室需采用桩基,其承载力应同时满足抗压及抗浮要求。

2.2 桩基承载力

根据地下室工况和文献[1]、[2]的相关规定,

桩基承载力应满足:

极限工况1(抗压):

式中:N

1、N

2

一抗压、抗拔桩数量;Ra一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形一地

百室自重;G一地下室上作用的永久荷载;£一地下室活荷载设计值;u一桩截面

周长;q

sia 一桩周土层侧阻力特征值;Li一土层厚度;q

sia

一桩的端阻力特征值;

Ai一桩的底面积;R

ta

一基桩竖向抗拔力特征值;Ai一抗拔侧阻力折减系数;P一

地下水浮力(按抗浮设防水位计算);G

w

一桩的水下重量(常用于安全储备)。

2.3 桩基选型对比分析

(1)与钻孔桩相比,预应力管桩的经济效益明显:若不考虑桩的重量,根据表1

及文献[1],在相同工程地质条件下、预应砼管桩的三项指标均比钻孔灌注桩高。

由(3)、(5)式可知,同比条件下,采用预应力管桩所需桩的数量比钻孔桩数量要少。此外,预应力管桩比钻孔桩更经济。

(2)钻孔桩的侧摩阻力较易退化: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降,地下室工况将发生交替

变化,桩的受力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对地下室工程桩而言,桩的侧摩阻力并非定值,存在退化效应,机理如下:

当地下水位低于某临界水位时,桩或桩端土处于受压状态,并产生压缩变形,桩周土受到向下的剪力;反之,桩处于受拉状态,产生拉伸变形,桩周土受到向上的剪力。多次反复之后,桩周土受到重塑,抗剪强度逐步降低,桩土接触面粗糙程度下降,从而导致桩周土对桩的侧摩阻力减弱,抗拔力降低。

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相比,一方面,钻孔桩的桩身刚度较弱;另一方面,因受施工工艺影响,钻孔桩桩底常残留沉渣,桩侧常形成泥皮。所以,在相同压力作用

下,钻孔桩桩身变形量及桩端土的沉降量较大,桩土间产生的相对位移较大,在桩的受力变化过程中,钻孔桩的桩周土受重塑的程度更严重,桩土界面的粗糙程度要下降得更快,桩周土对桩的侧摩阻力更易退化。

(3)钻孔桩的抗拔力离散性大,发挥作用不同步:影响钻孔桩抗拔力的因素很多,

包括地质条件的差异、泥皮厚度、桩土接触面粗糙程度、混凝土质量、钢筋弯曲、塌孔、缩径、断桩等,故而,钻孔桩的抗拔力具有较大的离散性。同样,上述因素也影响桩的抗拔力的同步发挥,在相同的桩土相对位移下,地质条件差、泥皮厚度大、桩土接触面平滑、钢筋弯曲的桩的抗拔力发挥得要差。若抗拔力较弱的桩事实上承担较大的拉拔力时,容易造成桩被拉裂、拔动或拉断,从这个角度考虑,当用钻灌注桩作抗拔桩时,应取得更大的安全第数。

(4)预应力砼管桩施工速度快,无泥浆污染:与钻孔灌注桩相比,预应力砼管桩

的施工速度快,无泥浆污染,可缩短地下室的施工工期,减少基坑排水与泥浆外运所发生的费用。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该地下车库最终选择预应力管桩作工程桩。

3 抗浮设计

3.1 顶板堆载

根据地下车库使用要求,顶板上需进行绿化及景观设计,需要堆载,根据景观设计结果,经计算,单位面积平均堆载值为2.55kN·m-2。

3.2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场地勘察资料,通过地下室结构荷载、活荷载、顶板堆载及地下水浮力的计算,按照抗拔桩与受压桩尽可能合二为一的原则,经分析对比,选择Φ500AB型静压桩,以全风化混合花岗岩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12~13m。

为计算桩的数量,做到合理布桩,在勘察孔附近分别作了3根桩的静载试验及抗拔试验,经计算,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15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a=445kN。

3.3 桩数计算

通过对地下室结构荷载及活荷载的计算,将桩的Ra、Rta与地下室顶板堆载G值代人(2)、(4)式得:

(抗压桩数量)≥172(根),

N

1

(抗拔桩数量)≥195(根)。

N

2

设计取195根(大值),桩基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桩的承载力与抗拔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4 预应力管桩施工要点

4.1 压桩

用作抗拔桩的预应力管桩一般采用闭口桩尖,一方面可提高桩的抗拔力,另一方面也方便后续工序“填芯砼内插筋”施工,达到设计桩长及持力层后,通常要复压2~3次,以减小桩在受压时的沉降量,从而减小桩土间的相对位移,减弱桩的侧摩阻力退化效应。

4.2 接桩

传统的焊接接桩工艺不能满足抗拔桩的使用要求,为保障质量,用作抗拔桩的预应力管桩在施工时宜尽可能避免接桩,当局部持力层起伏大,桩的承载力或抗拔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补桩或增设抗浮锚杆。

目前,由钟肇鸿先生发明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机械快速接头技术”已获国家专利,该技术具有连接质量高、防腐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解决了预应力砼管桩作为抗拔桩的技术问题,当桩端持力层埋藏深,存在大面积接桩时,可以采用。

4.3 管桩与地下室底板的连接

为满足地下室抗浮要求,应保障管桩与地下室底板(或承台)连接质量,由于机械截桩不能保全预应力钢筋,常采用填芯砼内插筋法实现管桩与地下室底板(或承台)可靠连接,填芯砼长度以及内插筋的锚固力应大于桩的抗拔力。

5 结论

(1)地下室应结合基础形式进行抗浮设计,当地下室需采用桩基时,可通过合理

选择桩型、几何参数、桩端持力层、施工工艺等,尽可能实现受压桩与抗拔桩合二为一,减少单功能桩的数量,节约工程造价。

(2)地下室还应结合其使用要求进行抗浮设计,本工程实例中,地下车库顶板上

的景观休闲场所是它另一使用要求,需进行堆载,荷载虽不大,但它既满足了景观设计要求,又起着抗拔桩的作用,可谓两全其美。

(3)在地下室深度大、抗浮设防水位高的情况下,桩的抗拔力对桩数起决定作用,

通过复压与选择合适的桩端持力层,可以减小桩土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减弱桩的侧摩阻力退化效应。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预应力管桩的抗拔力较同直径的钻孔灌注桩要大,且质量易保障,更经济合理。

(4)通过复压与选择合适的桩端持力层,可以减小桩土问的相对位移,从而减弱

桩的侧摩阻力退化效应。

(5)由于地下室顶板堆载、结构荷载以及各部位所受地下水的浮力分布不均匀,

地下室结构需加强整体刚度。

Flac3D命令--完整经典版

实例分析命令: 1. X ,Y ,Z 旋转 Shift+ X ,Y ,Z 反向旋转 Gen zone ……;model ……;prop ……(材料参数);set grav 0,0,-9.81(重力加速度) plot add block group red yellow 把在group 中的部分染成红色和黄色 plot add axes black 坐标轴线为黑色;print zone stress% K 单元应力结果输出 ini dens 2000 ran z a b (设置初始密度,有时不同层密度不同);ini ……(设置初始条件);fix ……(固定界面) set plot jpg ;set plot quality 100 ;plot hard file 1.jpg 图像输出(格式、像素、名称) plot set magf 1.0视图的放大倍数为1.0;plo con szz z 方向应力云图 2. ini z add -1 range group one 群one 的所有单元,在z 方向上向下移动1m ;然后合并 命令 gen merge 1e-5 range z 0此命令是接触面单元合并成一个整体,1e-5是容差 3. (基坑开挖步骤):Step 1: create initial model state (建立初始模型)Step 2: excavate trench (开挖隧道) 4. group Top range group Base not 定义(群组Base 以外的为)群组Top 5. plot blo gro 使得各个群组不同颜色显示 6. (两个部分间设置界面;切割法):gen separate Top 使两部分的接触网格分离 为两部分;interface 1 wrap Base Top 在(Base 和Top )这两部分之间添加接触单元;plot create view_int 显示,并创建标题view_int ;plot add surface 显示表面;plot add interface red 界面颜色红色 7. (简单的定义函数及运行函数)new ;def setup 定义函数setup ;numy = 8定义常 量numy 为8;depth = 10.0 定义depth 为10;end 结束对函数的定义;setup 运行函数setup 8. (隧道生成)上部圆形放射性圆柱及下部块体单元体的建立,然后镜像。 9. 模拟模型的材料问题时为什么要去定义某个方向上的初始速度?— 10. 渐变应力施加:apply nstress -1e6 gradient 0,0,1e5 range z 3.464,0 plane dip 60 dd 270 origin .1 0 0;施加法向应力:apply nstress -1e6 range plane dip 60 dd 270 origin .1 0 0 11. d ip dd 确定平面位置使用:(纠结) 12. p rint gp position range id=14647 输出节点坐标 13. a pply sxx -10e6 gradient 0 , 0, 1e5 range z -100 , 0在这个求解方程中,z 为变量,所以xx σ为:65=-1010+10xx z σ?? ;原点(0,0,0) 14. f ree x range x -.1 .1 z 6.9 10.1放松x=0 平面上,z=7,10 这一部分在x 方向的约 束(可以在此处产生破坏) 15. 体积模量K 和剪切模量G 与杨氏模量及泊松比v 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3(1-2v)E K G=2(1+v) E 16. 一般而言,大多数问题可以采用FLAC 3D 默认的收敛标准(或称相对收敛标准),即当体 系最大不平衡力与典型内力的比率R 小于定值10-5;(也可由用户自定义该值,命令: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开始摆脱低谷,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 与上一代的装配式结构相比,新一代的装配式结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本规程制定的内容,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提升。本规程综合反映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装配式结构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 现浇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框架结构连接形式主要采用套筒灌浆形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典型案例是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9)。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预制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 内墙、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均采用预制方式,结构预制部分达到70%以上。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控制好,但存在构件造价高等问题。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根据剪力墙预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预制和叠合预制两种形式。

关于装配式桥梁的施工技术的全面讲解

关于装配式桥梁的施工技术的全面讲解 装配式桥梁对于我们很多路桥老炮儿来说都是熟悉的不能 再熟悉了,但是如何与年轻一辈说明装配式桥梁的相关知识呢?比如它是如何施工的?它的施工工序都有哪些?在施 工过程中我们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 次回顾一下让我们十分熟悉的装配式桥梁的施工技术吧。1、装配式墩台施工装配式墩台是将高大的墩台沿垂直方向、按一定模数、水平分成若干构件,在桥址周围的预制场地上进行浇筑,通过车船运输至现场,起吊拼装。装配式墩台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在预制场预制构件,受周围外界干扰少,但相对来说,对运输、起重机械设备要求较高。装配式柱式墩系将桥墩分解成若干构件,如承台、柱、盖梁(墩帽)等,在工厂或现场集中预制,再运送到现场装配成桥墩。其施工工序主要为预制构件、安装连接与混凝土填缝。其中拼装接头是关键工序,既要牢固、安全,又要结构简单便于施工。(1)采用有粘结后张预应力筋连接构造有粘结后张预应力筋连接构造往往配合砂浆垫层或环氧胶接缝构造实现节段 预制桥墩的建造,方案中的预应力筋可采用钢绞线或精轧螺纹钢等高强钢筋。该构造特点是预应力筋通过接缝,实际工程应用较多,设计理论和计算分析以及施工技术经验成熟。不足是墩身造价相对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要高许多,同时现场施工需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灌浆等操作,施工工艺复杂,

施工时间较长。(2)灌浆套筒连接预制墩身节段通过灌浆连接套筒连接伸出的钢筋,墩身与盖梁或承台之间的接触面往往采用砂浆垫层,墩身节段之间采用环氧胶接缝构造。构造特点是施工精度要求较高,现场施工所需时间短,同时也不需要张拉预应力筋,现场工作量显著减小,其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类似,因此具有一定的经济优越性。从国外应用经验看,低地震危险区已开始广泛应用,高地震危险区域的应用和科学研究还在进行中。(3)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该连接构造常用于墩身与承台或墩身 与盖梁的连接,预制墩身通过预埋于盖梁或承台内的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墩身内伸出的钢筋,在墩身与盖梁或承台之间的接触面往往采用砂浆垫层,墩身节段之间采用环氧胶接缝构造,见图5所示。该构造现场施工时间短,但需要满足纵筋足够的锚固长度,其力学性能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类似。目前国外已有少数桥梁使用这种连接构造进行施工,高地震危险区域内应用较少,其抗震性能如何目前仍在研究中。(4)插槽式连接插槽式连接构造如图6所示,已在一些桥梁工程中得到应用,主要用于墩身与盖梁、桩与承台处的连接,与灌浆套筒、金属波纹管等相比,优点是所需施工公差可以大一些,现场需要浇筑一定的混凝土。(5)钢筋焊接或搭接并采用湿接缝预制拼装桥墩预先伸出一定数量的钢筋以便与 相邻构件预留钢筋搭接,需设临时支撑,钢筋连接部位需通

华为技术计划体系与工具

项目经理培训教材 产品计划体系与工具 产品计划处编辑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述 第一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1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1.2 项目管理八大要素 第二节项目管理的组织 2.1 建立组织结构的原则 2.2 项目组织环境及处理组织关系原则 2.3 组织结构种类 2.4 组建产品开发团队PDT 2.5 PDT的三种形式 第三节 PDT角色与职责 3.1 PDT经理角色和职责 3.2 PDT成员角色和职责 3.3 PDT外围成员角色和职责 第二章华为计划体系 第一节项目计划的定义 1.1 四种项目计划的定义 1.2 项目计划制定的时间 第二节项目计划制定操作指导书 -264 2.1 概念阶段计划制定 2.2 项目1级计划的制定 2.3 计划阶段计划制定 2.4 总项目计划制定 第三节项目计划制定的一些关键步骤及使用的方法 3.1 活动定义与WBS

3.2 活动排序与PERT 3.3 资源需求与工期估计 3.4 几种估计的方法 3.5 项目计划评审与发布 第四节项目计划制定实例 第五节项目计划实施与监控 5.1 任务的分发与反馈 5.2 每月计划刷新和总结 5.3 项目报告 5.4 项目计划更改的原则 5.5 项目阶段总结 第三章项目管理工具介绍 0第一节华为公司现有的项目管理工具 第二节华为将来的项目管理IT规划

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述 引子 据目前IT业界平均水平统计,研发费用每增加50%,利润下降4%;生产成本每增加50%,利润下降22%;而如果产品晚上市6个月,利润将会下降38%。所以,产品上市时间对产品利润的影响最大。 信息产业的三大定律说明:速度就是一切! ?摩尔定律:芯片的速度每9-18个月就翻一倍,而价格却下降一半; ?光纤定律:光纤的传输容量每9个月增加一倍,10年内一根光纤的速率可达1000000Gbit/s,信息的传输距离和单位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WEB定律:网上的信息流量每6-9个月就翻一番,在发达国家,网上的数据信息流量已经超过了语音信息的流量,专家预测,到2005年,语音的信息流量将只占网上信息总量的3%; 第一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1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从金融危机的泥沼中走出来并取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为实现维持社会稳定与繁荣的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全世界无数的工程项目都火热地进行着。中国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政府更是投入4万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场空前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技术,时代变迁对于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现代项目管理要求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计划、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就内容而言,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采购等管理内容。其中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进度管理。简单地讲,进度管理就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网络计划技术源于网络分析理论,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具体地说,它就是应用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中各项作业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通过计算确定各项作业的时间参数,找出其中的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对时间、资源和费用进行综合平衡和调度,以期最优化地完成计划目标。一般地说,网络计划的优化包括时间优化、时间——费用优化和时间——资源优化。时间优化是指在具备人、财、物等物质资源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时间——费用优化是指对工程周期的长短及其所需费用大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减少时差,寻求工程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为最低的赶工日程。时间——资源优化就是在一定资源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或者在一定工期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平衡,寻求工期与需用资源的最佳结合,使投入的资源数量最少。总之,网络计划技术具有较强的预测、计划、协调功能,适合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 网络计划是用网络图或横道图来表示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具有逻辑严密,主要矛盾突出、有利于计划优化和调整。目前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项目的总体和各个细节进行定义。 2)进行工期计划和控制。

举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计算示例

例一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计算示例 一、设计资料 1.跨径:标准跨径k l =13.00m ;计算跨径l =12.60m 2.桥面净空:2.5m+4× 3.75m+2.5m 3.设计荷载:公路-Ⅱ极荷载;人群荷载:3.0kN /2m 4.材料: 预应力钢筋: 采用1×7钢绞线,公称直径12.7mm ;公称截面积 98.72mm ,pk f =1860Mpa ,pd f =1260Mpa ,p E =1.95×510Mpa, 预应力钢绞线沿板跨长直线布置; 非预应力钢筋: 采用HRB335,sk f =335Mpa,sd f =280Mpa;R235,sk f =235Mpa,sd f =195Mpa; 混凝土: 空心板块混凝土采用C40, ck f =26.8MPa ,cd f =18.4Mpa ,tk f =2.4Mpa , td f =1.65Mpa 。绞缝为C30细集料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C30沥青混凝土;栏杆 及人行道为C25混凝土。 5、设计要求: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要求,按A 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此梁。 6、施工方法:采用先张法施工。 二、空心板尺寸: 本示例桥面净空为净2.5m+4×3.75m+2.5m ,全桥宽采用20块C40的预制预

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每块空心板宽99cm ,高62cm ,空心板全长12.96m 。全桥空心板横断面布置如图1-1,每块空心板截面及构造尺寸见图1-2。 图1-1 桥梁横断面(尺寸单位:cm ) 图1-2 空心板截面构造及尺寸(尺寸单位:cm ) 三、空心板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一)毛截面面积A (参见图1-2) A=99×62 - 2×38×8 - 4× 2 192 ?π-2×( 2 1×7×2.5+7×2.5+ 2 1×7 ×5)=3174.3(2cm ) (二)毛截面重心位置 全截面对1/2板高处的静矩: 板高 2 1 S =2×[ 2 1×2.5×7 ×(24+ 3 7)+7×2.5×(24+ 2 7)+ 2 1×7×5× (24- 3 7)]=2181.7(cm 3) 绞缝的面积:

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9-09-04T10:43:18.21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期作者:王文广 [导读] 桥梁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推动了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多种建设结构应用到道桥施工中,装配式桥梁的应用数量比较多,是目前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王文广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桥梁工程的大规模建设推动了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多种建设结构应用到道桥施工中,装配式桥梁的应用数量比较多,是目前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种装配式桥梁可以根据道桥建设需求,提前进行预制件的制造,运输到施工场地后可以直接应用到施工中,与以往道桥施工方式相比,施工速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想要保证桥面板的合理安装,需要做好各项因素的控制工作,同时实现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安装效率,避免道桥应用时出现质量问题。 关键词:装配式桥梁;桥面板;安装流程;施工技术 安装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与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密切联系。装配式桥梁建设属于完整的技术体系,要保证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在进行装配式桥梁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时,一定要保证安装流程的合理性,对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点和注意内容进行掌握,提前做好安装设计工作。同时,要了解施工中的重难点,对技术的影响因素控制,保证安装施工中各流程的规范作业,保证安装效果。 一、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工艺 我国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时需要做好预制构件的把握,依照施工要求对安装流程、组装工艺和浇筑技术等进行明确,做好各项施工环节的控制。 1、桥面板预制施工 我国装配式桥梁混凝土桥面板预制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钢筋等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合格后方可进行预制。预制生产时一般在同一区域完成,以保证桥面板预制生产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 A 桥梁施工为例,其在装配式桥梁混凝土桥面板预制时先在生产台底部设置蒸汽养护管道,对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进行保护,并采用养护罩对生产区域进行隔离,以减少外界因素对预制效果的影响, 预制过程中首先选择不同直径的钢筋,确保桥面板钢筋种类和质量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其次,要对预应力管道进行设置,本次施工过程中采用内部直径为 70mm 的塑料波纹管作为主要施工材料,控制管道伸出预制板板端 60mm 且进行预应力管道防护,保证模板轴线、表面差、平整度等均符合控制指标要求;再次,对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模型进行浇筑,将检查并配置好的商品砼倒入模型中进行振捣,当表面振动器位移距离能够覆盖已经振实部分后,依次从一侧到另一侧振捣,直至模型浇筑混凝土不再冒出气泡且表面泛浆;最后,进行拉毛处理并在模板表面洒水,待模板凝结后持续进行洒水养护 7d,直至拆模。拆模时需要对起吊角度进行控制,确保吊绳与构件能够正确受力,当吊绳受力不理想时可以适当设置吊架。 2、安装施工技术流程 (1)测量放线施工技术 通过汽车将桥面板运输到吊装现场后可以依照具体的施工环境对吊装方案进行合理选择。吊装时首先要对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图进行分析,确定各项桥面板的安装施工参数,形成初步安装施工方案;其次,要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对桥面板的指标进行检查,确定符合施工要求后对桥面板安装位置进行画线标识;最后,要清理桥面板,使用墨斗弹线后进行密封胶密封。 (2)桥面板的吊装与安装 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过程中测量方向位置确定后,可直接进行吊装安装。向上吊装需要确保吊车平稳吊起桥面板,当桥面板平行吊装至钢板梁顶部 10cm 时可直接对准安装线进行下放,直至反复对齐后将桥面板安装就位。 (3)浇筑焊接施工 吊装安装后要进行湿接缝钢筋安装,将钢筋的交叉点绑接,并设置垫块,层层交错,层层绑扎。而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浇筑区域进行清理,然后依照操作要求进行浇筑。A 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浇筑时主要选取 C40 膨胀混凝土进行湿接缝浇筑。先通过直径 12mm 的螺栓对桥面板进行固定,然后对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使用振动棒随浇随振,直至浇筑完成。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可进行桥面板浇筑焊接,一般焊接时主要使用二氧化碳进行保护焊接。焊接操作时先将下层钢筋焊接,完成后依次向上焊接,并控制焊接长度、焊缝等。 二、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技术中的注意要点 1、保证人员素质水平 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的过程中要对人员进行严格筛选,确保人员施工操作、技术水平、业务素质等能够全面符合桥面板安装施工需求,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桥面板安装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人员业务的培训,依照装配式桥梁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安装施工要求对施工要点进行全面讲解,确保人员能够严格依照要求落实施工内容,最大限度提升桥面板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2、安装施工的关键点 在实际施工时需要对重点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要掌握施工中的关键点,施工时确定好各项参数,保证施工的合理性。桥面板吊装时需要使用起重机,提前对起重机设备的应用性能进行掌握,做好质量上的检验,同时进行试吊,试吊成功后才能实际开展这项工作。在操作时要保证整体平稳性,保证桥面板放置到指定位置后才能解开绳索;在开展焊接工作时,对缝隙进行限制,避免出现焊接不合格的情况。焊接速率一定要保证均匀性,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对焊接速度进行调节,为提高焊接质量做好准备。在安装桥面板时,避免出现较大的偏差,要将偏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做好桥面板安装施工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按照相关标准做好桥面板的表面处理工作,在安装之后也需要开展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 15页)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doc 15页)

(三)无节奏流水施工 1.无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 (1)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全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4)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2.流水步距的确定 采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法计算流水步距。下面通过例题说明。 例题:某工程由3个施工过程组成,分为4个

施工段进行流水施工,其流水节拍见下表,试确定流水步距,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施工过 程 施工段 ① ② ③ ④ Ⅰ 2 3 2 1 Ⅱ 3 2 4 2 Ⅲ 3 4 2 2 解:(1)求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累加数列: 施工过程Ⅰ:2,5,7,8 施工过程Ⅱ:3,5,9,11 施工过程Ⅲ:3,7,9,11 (2)错位相减,取最大差值作为流水步距K Ⅰ与Ⅱ: 2,5,7,8 Ⅱ与Ⅲ: 3,5,9,11 -) 3,5,9,11 -) 3,7,9,11 2,2,2,-1,-11 3, 2, 2,-11 则K1,2=2天,同理可得K2,3=3天 3、流水施工工期的确定 C Z G n t K T ∑-∑+∑+∑+∑=

上例中T=(2+3)+(3+4+2+2)=16(天) 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 1A420012掌握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 1、网络图 在进度控制中,网络图用来表示进度计划。它是一种表示计划中各项工作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的网状图,由若干箭线和节点组成。 2、工作 组织施工首先要划分工作项目,网络图中,每一个工作项目称为一项工作。工作的表示方法如下: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 1 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2 1.1桥梁跨径及桥宽-------------------------------------------------------------------------------------------------------- 3 1.2 设计荷载 ---------------------------------------------------------------------------------------------------------- 3 1.3 材料及施工工艺------------------------------------------------------------------------------------------------- 3 1.4 设计依据 ---------------------------------------------------------------------------------------------------------- 3 1.5 横截面布置------------------------------------------------------------------------------------------------------- 3 1.6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 5 1.7 横隔梁的设置---------------------------------------------------------------------------------------------------- 5 2 主梁内力计算 ------------------------------------------------------------------------------------------------------------ 5 2.1 恒载计算 ---------------------------------------------------------------------------------------------------------- 5 2.2 可变作用计算------------------------------------------------------------------------------------------------ 6 2.2.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 6 2.2.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7 2.2. 3. 车道荷载取值 ----------------------------------------------------------------------------------------- 11 2.2.4.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1 2.3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14 3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15 3.1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15 3.2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16 4.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征 ---------------------------------------------------------------------------------------------17 4.1截面面积及惯矩计算 ------------------------------------------------------------------------------------------17 4.1.1净截面几何特征计算----------------------------------------------------------------------------------17 4.1.2换算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18 4.1.3有效分布宽度内截面几何特征计算---------------------------------------------------------------19 4.1.4截面静矩计算-------------------------------------------------------------------------------------------20 5.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24 5.1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24 5.1.1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24 5.1.2验算正截面承载力:----------------------------------------------------------------------------------25 5.1.3验算最小配筋率----------------------------------------------------------------------------------------25 5.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26 5.2.1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6 5.2.2箍筋计算: ----------------------------------------------------------------------------------------------27 5.2.3抗剪承载力计算----------------------------------------------------------------------------------------28 5.3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30 5.3.1.正截面抗裂验算 -------------------------------------------------------------------------------------30 5.3.2.斜截面抗裂验算 -------------------------------------------------------------------------------------30 5.4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35 5.4.1.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35 5.4.2.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 -------------------------------------------------------------------------------36 5.4.3.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37

【桥梁施组】20米装配式混凝土T形梁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XXXXXXX特大桥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20XX年XX月XX日 - 0 -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彬县火石咀泾河大桥改建工程位于咸阳市彬县城北火石咀,拟建项目南与G312相交,跨越泾河,下穿福银高速后,北至创业大道,将彬底、彬韩、彬湫三条县道相连。彬县县城附近除火石咀泾河大桥外仅福银高速彬县连接线有一座跨越泾河的公路大桥,导致该区域南北向交通不畅,影响区域公路运输效率和网络结构的稳定性。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消除区域交通瓶颈,促进彬县泾河两岸的交通联系,还可作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之间的转换通道,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改建项目为原彬县火石咀泾河大桥改扩建工程,旧桥横跨泾河南北岸,在北岸下穿福银高速与创业大道相接,旧桥全长694.1m,上部结构采用34孔20米装配式混凝土T形梁,桥宽9m,北引道长130m。改建工程为合理避让福银高速桥墩,有效组织交通,采用单侧加宽。(二)、设计标准 1、设计荷载为公路二级公路 2、设计时速为40Km/h,整体式路基宽31.52. 3、设计洪水频率:1/50 3、 二、施工目标 (一)、施工总目标 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一次交验合格96%,工程质量优良。 2、工期目标 根据合同文件工程施工总工期为10个月,开工日期:2011年1月6日,竣工日期:2011年10月31日。 3、安全目标 工程安全目标:一般工伤事故频率不超过3‰,杜绝重大伤亡事故 - 1 -

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不发生火灾事故,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重大生产事故。 4、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 创市级文明工地。 按照咸阳市和彬县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建立项目环境监控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全面达到市级环保标准。 5、服务目标 全面履行对建设单位的各项承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以科学、先进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手段,满足建设单位的各项要求。 (二)、施工指导思想 为确保工程施工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总的指导思想为:“强化管理,技术先行,严格监控,优质安全,确保工期,文明施工,争创一流”。 (三)、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以及质量、工期目标要求,工程施工总的指导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落实市级文明工地创建标准,以桥梁加宽、增跨施工为节点工程,重点突击水中桩基作业,加快改路、桥梁引道路基,附属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工期,确保桥梁整体施工进度。 本工程包括桥梁、路基、附属设施,三大部分。施工总体安排,机械、人员进场后,成立二个桥梁下部施工队、一个道路施工队、一个道路附属设施施工队和一个预制场,同时进行桥梁下部和预制箱梁的施工。桥梁水中桩基施工同改路工程同步进行,保证左幅桥梁在同车的情况下完成桥梁左右幅架梁,左幅桥面施工,桥梁下部和箱梁预制采用同步作业法,先进行水中桩基桥墩盖梁作业,水中桩基在4月下旬完成,6月上旬汛期来临以前水中下部结构必须完成。同时进行自大里程方向箱梁预制,水中桩基完成后,5月上旬进行突击左幅自大里程至小里程方向的桩基及桥梁下部结构,在突击左幅桩基同时组织设备对右桥加跨桩基 - 2 -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网络图 网络图是因其形状如网络而得名。它是一种表示一项工程或一个计划中各项工作或各道工序的先后、衔接关系和所需要时间的图解模型。这种图解模型是从某项计划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全面地统筹安排人、机、物,并考虑各项活动之间相互依存的内在逻辑关系而绘制的。 (一)网络图的基本组成 网络图是用箭线及节点连接而成的、有序有向的网络图形。 1.箭线 箭线又称箭杆,在网络图中以“→”表示,它代表一个工序和该工序的施工方向。如: 等等。箭杆上方写上工序名称,箭杆下方写上该工序所需持续时间,如产品试制需10个月,挖土方需5天,机床维修需4h。箭杆可长可短,箭杆长短与持续时间长短无关。箭杆可画为直线,斜线或折线,但曲线仅用于草图。箭杆由箭尾和箭头组成,箭尾表示一项工序的开始,箭头表示一项工序的结束,箭杆的方向表示工作的进行方向。 箭杆对一个节点来说,可分为内向箭杆和外向箭杆两种,指向节点的箭杆是内向箭杆,由节点引出的箭杆称外向箭杆,如对图1—1的④节点来说,节点前的是内向箭杆,从节点引出的为外向箭杆。 在网络图中,一项工程是由若干个表示工序的箭杆和节点(圆圈)所组成的网络图形,其中某个工序可以某箭杆代表,也可以某箭杆前后两个节点的号码来代表。如图1—1所示,B工序也可称为②③工序,E工序也可称为③⑤工序。 图1-1 网络图

在网络图中,箭杆表示的工序都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一般地讲,还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凡占用一定时间的过程,都应作为一道工序来看待,如自然状态下冷却、养生、油漆干燥等。 2.节点 节点又称结点、事件,就是两道或两道以上的工序之间的交接点。一个节点既表示前一道工序的结束,同时也表示后一道工序的开始。节点的持续时间为零。箭尾的节点也叫开始节点,箭头节点也叫结束节点。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叫起点节点,它意味着一项工程或任务的开始。最后一个节点叫终点节点,它意味着一项工程或任务的完成。其他节点叫中间节点。指向节点的工序叫内向工序,从节点外引的叫做外向工序,如图1—2所示。 图1-2 内向工序、外向工序示意图 3.虚箭杆 它是表示一种虚作业或虚工序,是指作业时间为零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作业或工序。在网络图中引用虚箭杆后,可以明确地表明各项作业和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消除模棱两可的现象。特别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的情况下,如果不引用虚箭杆,就会产生模棱两可的现象,电子计算机便无法进行工作。如图1-3所示,箭杆②→③既是养护工序又是搬砖工序,没有按原作业顺序要求把两者区别开来,计算机也无法进行工作。正确的画法应增加一个节点,画一条虚箭杆予以区别,见图1-4。 图1-3 错误的画法

装配式桥梁施工工艺

一 装配式墩台施工 装配式墩台是将高大的墩台沿垂直方向、按一定模数、水平分成若干构件,在桥址周围的预制场地上进行浇筑,通过车船运输至现场,起吊拼装。 装配式墩台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在预制场预制构件,受周围外界干扰少,但相 对来说,对运输、起重机械设备要求较高。装配式柱式墩系将桥墩分解成若干 构件,如承台、柱、盖梁(墩帽)等,在工厂或现场集中预制,再运送到现场装配成桥墩。其施工工序主要为预制构件、安装连接与混凝土填缝。其中拼装接 头是关键工序,既要牢固、安全,又要结构简单便于施工。 常用的拼装接头有以下几种: (1)采用有粘结后张预应力筋连接构造 有粘结后张预应力筋连接构造往往配合砂浆垫层或环氧胶接缝构造实现节段预 制桥墩的建造,方案中的预应力筋可采用钢绞线或精轧螺纹钢等高强钢筋。该 构造特点是预应力筋通过接缝,实际工程应用较多,设计理论和计算分析以及 施工技术经验成熟。不足是墩身造价相对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要高许多,同时 现场施工需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灌浆等操作,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时间较长。 (2)灌浆套筒连接 预制墩身节段通过灌浆连接套筒连接伸出的钢筋,墩身与盖梁或承台之间的接 触面往往采用砂浆垫层,墩身节段之间采用环氧胶接缝构造。构造特点是施工 精度要求较高,现场施工所需时间短,同时也不需要张拉预应力筋,现场工作 量显著减小,其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桥墩类似,因此 具有一定的经济优越性。从国外应用经验看,低地震危险区已开始广泛应用, 高地震危险区域的应用和科学研究还在进行中。 (3)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 该连接构造常用于墩身与承台或墩身与盖梁的连接,预制墩身通过预埋于盖梁 或承台内的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墩身内伸出的钢筋,在墩身与盖梁或承台之间 的接触面往往采用砂浆垫层,墩身节段之间采用环氧胶接缝构造,见图5所示。

网络计划

网络计划(新疆班)

网络计划 网络计划是藉网络图表达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及各项作业之间相互关系,着重于网络分析并计算网络时间值,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求出工期。旨在通过一定的技术组织措施优化方案,对如何缩短作业时间、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一系列结构化的图表操作技术。网络计划是运筹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系统工程的一种重要方法,被誉为“航天时代争分夺秒的管理上的突破”、“科学的军队指挥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已经并正在深深地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 8.1 网络计划基础知识 8.1.1 历史的启示 网络计划技术发端于美国。 1956年,一位美国数学家首先开始研究这一技术。 1957年,关键路经法(Critical Path Method)在美国的杜邦化学公司得以应用,第一年就节约美元100万,相当于采用这项技术所花研究费用5倍以上。 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局特别规划室独立研究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运用在北极星导弹的发射工程上,这一工程主要承包商200多家,转包商近万家。基于PERT,工期压缩了2年。这次成功,功不可没,对PERT的价值取得了共识。 1961年,美国国防部和国家航空太空总署规定:凡承制军品,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计划与控制。从此,网络计划的运用在美国军界及其各个国家普及开来,成为有效控制资源消耗的工具,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了正确决策的依据。 1963年华罗庚教授写出《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在中国普及统筹法,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驾轻就熟地运用网络计划解决问题。 8.1.2应用范围 (1)航空航天 叩响太空之门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空间宇航科学技术必须佐以网络计划技术才能实现这一愿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神舟6号飞天之旅。 (2)建筑业 建筑一幢大厦、一座工厂、一个水电站,如北京人民大会堂、国际机场的建设。 (3)一次性工程 研制新式军械、新型计算机、各种新产品研发、设备大修、神舟7号飞天成功等,凡此种种都是一次性的,要求有确定的时间约束和额定的费用限制。 事实上,网络计划适用于经济建设的许多工程项目。所谓项目,泛指新企业、新产品、新工程、新系统和新技术。纵使在日常生活中,网络计划亦可以使许多事情得到经济合理地安排。 8.1.3基本概念 网络计划是用“图的语言”阐释一项工程各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网络图是一种写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