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中考动点专题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

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

1

32?OP=2.

(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

2362

1

21x OH MH -==.

在Rt △MPH 中,

.

∴y =GP=

32MP=

23363

1

x + (0

①GP=PH 时,

x x =+233631

,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

1

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③PH=GH 时,2=x .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解:(1)在△ABC 中,∵AB=AC,∠BAC=30°,

∴∠ABC=∠ACB=75°, ∴∠ABD=∠ACE=105°.

∵∠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

∴△ADB ∽△EAC, ∴AC

BD CE AB =,

1

1x

y =, ∴x y 1=.

222223362

1

419x x x MH PH MP +=-

+=+= A

E

D

C

B 图2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

90α

-?,且

函数关系式成立, ∴2

90α

-?=αβ-, 整理得=-

2

α

β?90. 当=-

2

α

β?90时,函数解析式x

y 1

=

成立. 例3(2005年·上海)如图3(1),在△ABC 中,∠ABC=90°,AB=4,BC=3. 点O 是边AC 上的一个动点,以点O 为圆心作半圆,与边AB 相切于点D,交线段OC 于点E.作EP ⊥ED,交射线AB 于点P,交射线CB 于点F.

(1)求证: △ADE ∽△AEP.

(2)设OA=x ,AP=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3)当BF=1时,求线段AP 的长. 解:(1)连结OD.

根据题意,得OD ⊥AB,∴∠ODA=90°,∠ODA=∠DEP.

又由OD=OE,得∠ODE=∠OED.∴∠ADE=∠AEP, ∴△ADE ∽△AEP.

(2)∵∠ABC=90°,AB=4,BC=3, ∴AC=5. ∵∠ABC=∠

ADO=90°, ∴OD ∥BC, ∴53x OD =,5

4x

AD =,

∴OD=

x 53,AD=x 54. ∴AE=x x 53+=x 5

8

. ∵△ADE ∽△AEP, ∴AE AD AP AE =, ∴x x y

x 5

85458=

. ∴x y 516= (8250≤

①若EP 交线段CB 的延长线于点F,如图3(1),则CF=4.

∵∠ADE=∠AEP, ∴∠PDE=∠PEC. ∵∠FBP=∠DEP=90°, ∠FPB=∠DPE, ∴∠F=∠PDE, ∴∠F=∠FEC, ∴CF=CE. ∴5-

x 58=4,得8

5

=x .可求得2=y ,即AP=2. ②若EP 交线段CB 于点F,如图3(2), 则CF=2. 类似①,可得CF=CE. ∴5-

x 58=2,得8

15=x . 可求得6=y ,即AP=6.

综上所述, 当BF=1时,线段AP 的长为2或6.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A

3(2)

3(1)

A

B

C

C

(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

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

∵∠BAC=90°,AB=AC=22, ∴BC=4,AH=2

1

BC=2. ∴OC=4-x . ∵AH OC S AOC ?=

?2

1

, ∴4+-=x y (40<

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

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

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

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

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

1274=-

.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

6

17或21.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

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

(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

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 的长. [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

本题改编自新教材九上《相似形》24.5(4)例六,典型的一

线三角(三等角)问题,试题在原题的基础上改编出第一小题,

当E 点在AB 边上运动时,渗透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

问题)的存在性的研究形成了第二小题,加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问题)的存在性的研究形成了第三小题.区分度测

A

B

C

D

E

O

l

A ′

A

B

C

D

E O l

F 量点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利用方程思想来求解. [区分度性小题处理手法]

1.直线与圆的相切的存在性的处理方法:利用d=r 建立方程.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存在性(相切问题)的处理方法:利用d=R ±r(r R >)建立方程. 3.解题的关键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相关的线段. [ 略解]

解:(1) 证明CDF ?∽EBD ?∴BE

CD

BD CF = ,代入数据得8=CF ,∴AF=2 (2) 设BE=x ,则,10==AC d ,10x AE -=利用(1)的方法x

CF 32

=,

相切时分外切和内切两种情况考虑: 外切,x

x 32

1010+-=,24=x ;

内切,x

x 32

1010-

-=,17210±=x .100<

20=

BE . 类题 ⑴一个动点:09杨浦25题(四月、五月)、09静安25题、

⑵两个动点:09闸北25题、09松江25题、09卢湾25题、09青浦25题. (二)线动问题

在矩形A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C 上,直线l 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 于点E.(1)若直线l 过点B ,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 ,且AO =

4

1

AC ,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

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

x 4

3

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

本题以矩形为背景,结合轴对称、相似、三角等相关知识编制得到.第一小题考核了学生轴对称、矩形、勾股定理三小块知识内容;当直线l 沿AB 边向上平移时,探求面积函数解析式为区分测量点一、加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切问题)的存在性的研究形成了区分度测量点二. [区分度性小题处理手法]

1.找面积关系的函数解析式,规则图形套用公式或用割补法,不规则图形用割补法.

2.直线与圆的相切的存在性的处理方法:利用d=r 建立方程. 3.解题的关键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相关的线段. [ 略解]

(1)∵A ’是矩形ABCD 的对称中心∴A ’B =AA ’=

2

1AC ∵AB =A ’B ,AB =3∴AC =6 33=BC

(2)①92

+=x AC ,9412+=x AO ,)9(1212+=x AF ,x

x AE 492+= ∴AF 21?=?AE S AEF

x x 96)9(22+=,x

x x S 96)9(32

2+-= x

x x S 9681

27024-+-= (333<

②若圆A 与直线l 相切,则941432+=-

x x ,01=x (舍去),582=x ∵35

82<=x ∴不存在这样的x ,使圆A 与直线l 相切.

[类题]09虹口25题. (三)面动问题

如图,在ABC ?中,6,5===BC AC AB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两个动点(D 不与A 、B 重合),且保持BC DE ∥,以DE 为边,在点A 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

(1)试求ABC ?的面积;

(2)当边FG 与BC 重合时,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 (3)设x AD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

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4)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 [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

本题改编自新教材九上《相似形》24.5(4)例七,典型的共角相似三角形问题,试题为了形成坡度,在原题的基础上改编出求等腰三角形面积的第一小题,当D 点在AB 边上运动时,正方形DEFG 整体动起来,GF 边落在BC 边上时,恰好和教材中的例题对应,可以说是相似三角形对应的小高比大高=对应的小边比大边,探寻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与线段AD 的关系的函数解析式形成了第三小题,仍然属于面积类习题来设置区分测量点一,用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来设置区分测量点二. [区分度性小题处理手法]

图3-5

图3-4

图3-3

3-1

C

C C C

C

1.找到三角形与正方形的重叠部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如上图3-1、3-2重叠部分分别为正方形和矩形包括两种情况.

2.正确的抓住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的分类,如上图3-3、3-4、3-5用方程思想解决. 3.解题的关键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相关的线段. [ 略解]

解:(1)12=?ABC S .

C

(2)令此时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

446a a -=,解得5

12=a . (3)当20≤x 时, 22

253656x x y =??

?

??=,

当52 x 时, ()2

25

2452455456x x x x y -=-?=

. (4)7

20

,1125,73125=

AD . [类题] 改编自09奉贤3月考25题,将条件(2)“当点M 、N 分别在边BA 、CA 上时”,去掉,同时加到第(3)题中.

已知:在△ABC 中,AB =AC ,∠B =30o,BC =6,点D 在边BC 上,点E 在线段DC 上,DE =3,△DEF 是等边三角形,边DF 、EF 与边BA 、CA 分别相交于点M 、N . (1)求证:△BDM ∽△CEN ;

(2)设BD =x ,△ABC 与△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点M 、N 分别在边BA 、CA 上时,是否存在点D ,使以M 为圆心, BM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EF 相切,

如果存在,请求出x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1:已知⊙O 的弦AB 的长等于⊙O 的半径,点C 在⊙O 上变化(不与A 、B )重合,求∠ACB 的大小 .

分析:点C 的变化是否影响∠ACB 的大小的变化呢?我们不妨将点C 改变一下,如何变化呢?可能在优弧AB 上,也可能在劣弧AB 上变化,显然这两者的结果不一样。那么,当点C 在优弧AB 上变化时,∠ACB 所对的弧是劣弧AB ,它的大小为劣弧AB 的一半,因此很自然地想到它的圆心角,连结AO 、BO ,则由于AB=OA=OB ,即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OB=600,则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

关系得出:∠ACB=21

∠AOB=300,

当点C 在劣弧AB 上变化时,∠ACB 所对的弧是优弧AB ,它的大小为优弧AB 的一半,由∠AOB=600得,优弧AB 的度数为3600-600=3000,则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得出:∠ACB=1500, 因此,本题的答案有两个,分别为300或1500. 反思:本题通过点C 在圆上运动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结果的不唯一性。从

而需要分类讨论。这样由点C 的运动变化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在解题中经常出现。

变式1:已知△ABC 是半径为2的圆内接三角形,若32=AB ,求∠C 的

大小.

本题与例1的区别只是AB 与圆的半径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其解题方法与上

A

B

F D

E

M

N

C

面一致,在三角形AOB 中,232121sin ==∠OB AB

AOB ,则06021=∠AOB ,即0

120=∠AOB ,

从而当点C 在优弧AB 上变化时,∠C 所对的弧是劣弧AB ,它的大小为劣弧AB 的一半,即0

60=∠C ,

当点C 在劣弧AB 上变化时,∠C 所对的弧是优弧AB ,它的大小为优

弧AB 的一半,由∠AOB=1200得,优弧AB 的度数为3600-1200=2400,则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得出:∠C=1200, 因此0

60=∠C 或∠C=1200.

变式2: 如图,半经为1的半圆O 上有两个动点A 、B ,若AB=1,

判断∠AOB 的大小是否会随点A 、B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出它的值。 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1)由于AB=OA=OB ,所以三角形AOB 为等边三角形,则∠AOB=600,即∠AOB 的大小不会随点A 、B 的变化而变化。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由三个三角形组成,其中三角形AOB 的面积为43

,而三角 形AOD 与三角形BOC 的面积之和为)

(21

2121BG AF BG OC AF OD +=?+?,又由梯形 的中位线定理得三角形AOD 与三角形BOC 的面积之和EH BG AF =+)(21

,要四边形

ABCD 的面积最大,只需EH 最大,显然EH ≤OE=23

,当AB ∥CD 时,EH=OE ,因此 四边形ABCD 的面积最大值为43+23=43

3.

对于本题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思考:四边形ABCD 的周长的变化范围. 变式3: 如图,有一块半圆形的木板,现要把它截成三角形板块.三角形的两个顶点分

别为A 、B ,另一个顶点C 在半圆上,问怎样截取才能使截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大?要求说明理由(广州市2000年考题)

分析:要使三角形ABC 的面积最大,而三角形ABC 的底边AB 为

圆的直径为常量,只需AB 边上的高最大即可。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连结CO ,

由于CD ≤CO ,当O 与D 重合,CD=CO ,因此,当CO 与AB 垂直时,即C 为半圆弧

的中点时,其三角形ABC 的面积最大。

本题也可以先猜想,点C 为半圆弧的中点时,三角形ABC 的面积最大,故只需另选一个位置C1(不与C 重合),,证明三角形ABC 的面积大于

三角形ABC1的面积即可。如图

显然三角形 ABC1的面积=21AB ×C1D ,而C1D< C1O=CO,则三角形 ABC1的面积=21AB ×C1D<21

AB

×C1O=三角形 ABC 的面积,因此,对于除点C 外的任意点C1,都有三角形 ABC1的面积小于三角形三角形 ABC 的面积,故点C 为半圆中点时,三角形ABC 面积最大. 本题还可研究三角形ABC 的周长何时最大的问题。

提示:利用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要三角形ABC 的周长最大,AB 为常

数,只需AC+BC 最大,而(AC+BC )2=AC2+CB2+2AC ×BC=AB2+4×ΔABC 的面积,因此ΔABC 的面积最大时,AC+BC 最大,从而ΔABC 的周长最大。

从以上一道题及其三个变式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

方法有:

一、 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例2:(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第11题)如图,⊙O1和⊙O2内切于A ,⊙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2,点P 为⊙O1上的任一点(与点A 不重合),直线PA 交⊙O2于点C ,PB 切⊙O2于点B ,

则PC BP

的值为

(A )2 (B )3 (C )23 (D )26

分析:本题是一道选择题,给出四个答案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因此可以取一个特殊位置进行研究,当点P 满足PB ⊥AB 时,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PB=

221322=- BC ×AP=BP ×AB ,因此

BC=

6246

2288

162822=

=

+=

+?BP AB BP

AB ,

在三角形BPC 中,PC=

36

222=

-BC BP ,

所以,PC BP

=3选(B )

当然,本题还可以根据三角形相似得BP AP

PC

BP =

,即可计算出结论。 作为一道选择题,到此已经完成,但如果是一道解答题,我们得出的结论只是一个特殊情况,还要进一

步证明对一般情况也成立。

例3: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4,OA ⊥BC 于O,点E 和点F 分别在边AB 、AC 上滑动并保持AE=CF,但点F 不与A 、C 重合,点E 不与B 、A 重合。 判断?OEF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A

A

F

E

O

C

B

A

判断四边形AEOF 的面积是否随点E 、F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AEF 的面积是否随着点E 、F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分析:本题结论很难发现,先从特殊情况入手。最特殊情况为E 、F 分别为AB 、AC 中点,显然有ΔEO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发现当点E 与A 无限接近时,点F 与点C 无限接

近,此时ΔEOF 无限接近ΔAOC ,而Δ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几种特殊情况都可以得出ΔEO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般情况下成立吗?OE 与OF

相等吗?∠EOF 为直角吗?能否证明。如果它们成立,便可以推出三角形OFC 与三角形OEA 全等,一般情况下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不难从题目的条件可得:OA=OC ,∠OCF=∠OAE ,而AE=CF ,则ΔOEA ≌ΔOFC ,则OE=OF ,且∠FOC=∠EOA ,所以∠EOF=∠EOA+∠AOF=∠FOC+∠FOA=900,则∠EOF 为直角,故ΔEO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 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例4(2003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在⊙O 中,C 为弧AB 的中点,D 为弧AC 上任一点(与A 、C 不重合),则

(A )AC+CB=AD+DB (B) AC+CB

(C) AC+CB>AD+DB (D) AC+CB 与AD+D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分析:本题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一下,度量AC 、CB 、AD 、DB 的长度,可以尝试换几个位置量一量,得出结论(C )

例5:如图,过两同心圆的小圆上任一点C 分别作小圆的直径CA 和非直径的弦CD ,延长CA 和CD 与大圆分别交于点B 、E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AB DE = (B )AB DE >

(C )AB DE <(D )AB DE ,的大小不确定 分析:本题可以通过度量的方法进行,选(B )

本题也可以可以证明得出结论,连结DO 、EO ,则在三角形OED 中,由于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则

OE —OD

三、 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例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M 在边DC 上,且DM=1,N 为对角线AC 上任意一点,则DN+MN 的最小值为 . 分析:能否将DN 和NM 进行转化,与建立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问题,很自然地想到轴对称问题,由于ABCD 为正方形,因此连结BN ,显然有ND=NB ,则问题就转化为BN+NM 的最小值问题了,一般情况下:BN+NM ≥BM,只有在B 、N 、M 三点共线时,BN+NM=BM ,因此DN+MN 的最小值为BM=52

2

=+CM BC

本题通过建立平面上三个点中构成的三角形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共线时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特殊情况求最小值,最后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结论。

例7: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4,OA ⊥BC 于O,

点E 和点F 分别在边AB 、AC 上滑动并保持AE=CF,但点F 不与A 、C 重合,点E 不与B 、A 重合。 判断四边形AEOF 的面积是否随点E 、F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AEF 的面积是否随着点E 、F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求它的值。 (即例3的第2、第3问)

B

M

N

D C

B

A

F

E

O

C

B

A

分析:(2)本题的方法很多,其一,可以建立四边形AEOF 与AE 长的函数关系式,如设AE=x ,则AF=x -22,

而三角形AOB 的面积与三角形AOE 的面积之比=x 2

2,而三角形AOB 的面积

=2

21

=??OA OB ,则三角形AOE 的面积=2x ,同理三角形AOF 的面积=

222x -,因此四边形AEOF 的面积=2

2)

22(=-+x x ;即AEOF 的面积不会随点E 、F 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

且为2.

当然,本题也可以这样思考,由于三角形AOE 与三角形COF 全等,则四边形AEOF 的面积与三角形AOC 的面积相等,而AOC 的面积为2,因此AEOF 的面积不会随点E 、F 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且为2.

本题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有关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结论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

第(3)问,也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求得, ?AEF 的面积=1

)2(21

)22(212+--=-x x x ,又

x 的变化范围为220<

本题也可以根据三角形AEF 与三角形OEF 的面积关系确定?AEF 的面积范围:

不难证明?AEF 的面积≤?OEF 的面积,它们公用边EF ,取EF 的中点H ,显然由于?OEF 为等

腰直角三角形,则OH ⊥EF ,作AG ⊥EF ,显然AG ≤AH=AG (=EF

21),所以?AEF 的面积≤?OEF 的面积,而它们的和为2,因此<0?AEF 的面积1≤.

本题包容的内涵十分丰富,还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研究:

比如,比较线段EF 与AO 长度大小等(可以通过A 、E 、O 、F 四点在以EF 为直径的圆上得出很多结论)

例8: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 秒

表示移动的时间(0≤ t ≤6),那么:

(1)当t 为何值时,三角形QAP 为等腰三角形?

(2)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 (3)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分析:(1)当三角形QAP 为等腰三角形时,由于∠A 为直角,只能是AQ=AP ,建立等量关系,

t t -=62,即2=t 时,三角形QAP 为等腰三角形;

(2)四边形QAPC 的面积=ABCD 的面积—三角形QDC 的面积—三角形PBC 的面积

=6

)212(21

1221612?--??-?x x =36,即当P 、Q 运动时,四边形QAPC 的面积不变。

(3)显然有两种情况:△PAQ ∽△ABC ,△QAP ∽△ABC ,

由相似关系得61262=-x

x 或126

62=

-x x ,解之得3=x 或2.1=x

建立关系求解,包含的内容多,可以是函数关系,可以是方程组或不等式等,通过解方程、或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方面来解决问题;也可以是通过一些几何上的关系,描述图形的特征,如全等、相似、共圆等方面的知识求解。 作为训练同学们可以综合上述方法求解:

练习1:2003年广州市中考压轴题(全卷得分最低的一道)

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AC=5,BC=12,∠ACB 为直角,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与点A 、B 不重合),Q 是BC 边上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

(1) 如图,当PQ ∥AC ,且Q 为BC 的中点,求线段CP 的长。

当PQ 与AC 不平行时,?CPQ 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求出线段CQ 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第1问很易得出P 为AB 中点,则CP=213

2

1=

AB 第2问:如果?CPQ 为直角三角形,由于PQ 与AC 不平行,则∠Q 不可能为直角

又点P 不与A 重合,则∠PCQ 也不可能为直角,只能是∠CPQ 为直角,即以CQ 为直径的圆与AB 有交点,设CQ=2x ,CQ 的中点D 到AB 的距离DM 不大于CD ,

AB DB AC DM =,即13125x DM -=,所以13)12(5x DM -=,由x CD x DM =≤-=13)12(5,即310

≥x ,而6

320

<≤CQ 时,?CPQ 可能为直角三角形。

当然还有其它方法。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练习2:(广东省2003年中考试题最后一题)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O

为BC 的中点,

(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 A 、B 、C 距离的大小关系。 (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移动中保持AN =BM ,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该题与例3类似,同学们可以仿 本大类习题的共性:

Q

P

C

B

A

B

1.代数、几何的高度综合(数形结合);着力于数学本质及核心内容的考查;四大数学思想:数学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

2.以形为载体,研究数量关系;通过设、表、列获得函数关系式;研究特殊情况下的函数值.

点动、线动、形动构成的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 它主要以几何图形为载体,运动变化为主线,集多个知识点为一体,集多种解题思想于一题. 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它能全面的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以灵活多变而著称的双动点问题更成为今年中考试题的热点,现采撷几例加以分类浅析,供读者欣赏.

1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图象问题

例1 (2007年杭州市)在直角梯形ABCD中,∠C=90°,高CD=6cm(如图1). 动点P,Q同时从点B 出发,点P沿BA,AD,DC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两点运动时的速度都是1cm/s. 而当点P到达点A时,点Q正好到达点C. 设P,Q同时从点B出发,经过的时间为t(s)时,△BPQ的面积为y(cm)2(如图2). 分别以t,y为横、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P在AD边上从A到D运动时,y与t的函数图象是图3中的线段MN.

(1)分别求出梯形中BA,AD的长度;

(2)写出图3中M,N两点的坐标;

(3)分别写出点P在BA边上和DC边上运动时,y与t的函数关系式(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在图3中补全整个运动中y关于x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

评析本题将点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函数解析式与其相应的函数图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本题彰显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建模与参数思想在解题过程中的灵活运用.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函数图象中确定线段AB、梯形的高与t的函数关系式,建立起y与t的函数关系式,进而根据函数关系式补充函数图象.

2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结论开放性问题

例2 (2007年泰州市)如图5,Rt△ABC中,∠B=90°,∠CAB=30°.它的顶点A的坐标为(10,0),顶点B的坐标为(5,53),AB=10,点P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D(0,2)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BAO的度数.

(2)当点P在AB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6),求点P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4)如果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那么点P沿AB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OPQ的大小随着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沿这两边运动时,使∠OPQ=90°的点P有几个?请说明理由.

解(1)∠BAO=60°.

(2)点P的运动速度为2个单位/秒.

评析本题是以双点运动构建的集函数、开放、最值问题于一体的综合题. 试题有难度、有梯度也有区分度,是一道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的好题.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图象中获取P的速度为2,然后建立S 与t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的性质解得问题(3).本题的难点是题(4),考生要从题目的信息中确定建立以B为直角顶点的三角形,以B为临界点进行分类讨论,进而确定点的个数问题.

3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存在性问题

例3 (2007年扬州市)如图8,矩形ABCD中,AD=3厘米,AB=a厘米(a>3).动点M,N同时从B点出发,分别沿B→A,B→C运动,速度是1厘米/秒.过M作直线垂直于AB,分别交AN,CD于P,Q.

当点N到达终点C时,点M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a=4厘米,t=1秒,则PM=厘米;

(2)若a=5厘米,求时间t,使△PNB∽△PAD,并求出它们的相似比;

(3)若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与梯形PQDA的面积相等,求a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这样的矩形:在运动过程中,存在某时刻使梯形PMBN,梯形PQDA,梯形PQCN的面积都相等?若存在,求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评析本题是以双动点为载体,矩形为背景创设的存在性问题.试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几何与代数知识完美的综合为一题,侧重对相似和梯形面积等知识点的考查,本题的难点主要是题(3),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用t的代数式表示PM,进而利用梯形面积相等列等式求出t与a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t的范围确定的a取值范围. 第(4)小题是题(3)结论的拓展应用,在解决此问题的过程中,要有全局观念以及对问题的整体把握.

4 以双动点为载体,探求函数最值问题

例4 (2007年吉林省)如图9,在边长为82cm的正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个动点,它们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沿对角线以1cm/s的相同速度运动,过E作EH垂直AC交Rt△ACD的直角边于H;过F作FG垂直AC交Rt△ACD的直角边于G,连结HG、EB.设HE、EF、FG、GH围成的图形面积为,AE、EB、BA围成的图形面积为这里规定:线段的面积为0).E到达C,F到达A停止.若E的运动时间为x(s),解答下列问题:

(1)当0

(2)①若y是与的和,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图10为备用图)

②求y的最大值.

解(1)以E、F、G、H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因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2,所以AC=16,过B 作BO⊥AC于O,则OB=89,因为AE=x,所以,因为HE=AE=x,EF=16-2x,所以-2x),当时,4x=x(16-2x),解得x1=0(舍去),x2=6,所以当x=6时,

(2)①当0≤x<8时,y=x(16-2x)+4x=-2x2+20x,

当8≤x≤16时,AE=x,CE=HE=16-x,EF=16-2(16-x)=2x-16,

所以-x)(2x-16),所以y=(16-x)(2x-16)+4x=-2x2+52x-256.

②当0≤x<8时,y=-2x2+20x=-2(x-5)2+50,所以当x=5时,y的最大值为50.

当8≤x≤16时,y=-2x2+52x-256=-2(x-13)2+82,

所以当x=13时,y的最大值为82.

综上可得,y的最大值为82.

评析本题是以双动点为载体,正方形为背景创设的函数最值问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领会题意、画出不同情况下的图形,根据图形建立时间变量与其它相关变量的关系式,进而构建面积的函数表达式. 本题在知识点上侧重对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考查,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解题方法、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解题思想上着重对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建模等思想的灵活运用.

例题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2,1),且经过原点O,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⑴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用顶点式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x

x

4

1

y2+

-

=

⑵若点C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D在抛物线上,且以O、C、D、B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求D点的坐标;

⑶连接OA、AB,如图2,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OBP与△OAB相似?若存

在,求出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分析:1.当给出四边形的两个顶点时应以两个顶点的连线.......为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来考虑问题以O 、C 、D 、B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要分类讨论:按OB 为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 2. 函数中因动点产生的相似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三个解题途径

① 求相似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时,先要分析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

的特点,进而得出已知三角形是否为特殊三角形。根据未知三角形中已知边与已知三角形的可能对应边分类讨论。

②或利用已知三角形中对应角,在未知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对称、旋转等知识来推导边的大小。

③若两个三角形的各边均未给出,则应先设所求点的坐标进而用函数解析式来表示各边的长度,

之后利用相似来列方程求解。

练习1、已知抛物线2

y ax bx c =++

经过0P E ?

????

及原点(00)O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由一般式...

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2)过P 点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PC 交y 轴于C 点,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且位于直线PC 下方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Q ,过点Q 作直线QA 平行于y 轴交x 轴于A 点,交直线PC 于B 点,直线QA 与直线PC 及两坐标轴围成矩形OABC .是否存在点Q ,使得OPC △与PQB △相似?若存在,求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果符合(2)中的Q 点在x 轴的上方,连结OQ ,矩形

角形OPC PQB OQP OQA ,,,△△△△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练习2、如图,四边形OABC 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点A 在x 轴上,点C 在y 轴上,将边BC 折叠,使点B 落在边OA 的点D

处。已知折叠CE =3tan 4

EDA ∠=

。 (1)判断OCD △与ADE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2)求直线CE 与x 轴交点P 的坐标;

(3)是否存在过点D 的直线l ,使直线l 、直线CE 与x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 、直线CE 与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其解析式并画出相应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习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2(0)y a x b x c 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点A 在点B 的左边),与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的横坐标为1,且过点(23),和(312)--,.

(1)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由一般式...

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2)若直线:(0)l y kx k =≠与线段BC 交于点D (不与点B C ,重合),则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 ,使得以B O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AC △相似?若存在,求出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及点D 的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

0)(30),(03)A B C -,,,, (3)若点P 是位于该二次函数对称轴右边图象上不与顶点重合的任意一点,试比较锐角PCO ∠与

ACO ∠的大小(不必证明),并写出此时点P 的横坐标p x 的取值范围.

O

练习3图

练习4图

练习4 (2008广东湛江市) 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21y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

(2)过点A 作AP ∥CB 交抛物线于点P ,求四边形ACBP 的面积.

(3)在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 ,过M 作MG ⊥x 轴于点G ,使以A 、M 、G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PCA 相似.若存在,请求出M 点的坐标;否则,请说明理由.

练习5、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直角三角形,90ACB ∠=,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30)A -,,(10)C ,,3

tan 4

BAC ∠=

. (1)求过点A B ,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点(30)A -,,(10)C ,,B (13),,39

44

y x =+

(2)在x 轴上找一点D ,连接DB ,使得ADB △与ABC △相似(不

包括全等),并求点D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P Q ,分别是AB 和AD 上的动点,连接

PQ ,设A P D Q m ==,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 使得APQ △与ADB

△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 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例题、解:⑴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x (a y 2+-= ∵抛物线过原点, ∴1)20(a 02+-= ∴4

1a -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2x (4

1y 2+--=,即x x 4

1y 2+-=

⑵如图1,当OB 为边即四边形OCDB 是平行四边形时,CD ∥=OB,

由1)2x (4

1

02+--=得4x ,0x 21==,

∴B(4,0),OB =4. ∴D 点的横坐标为6

将x =6代入1)2x (4

1

y 2+--=,得y =-3,

∴D(6,-3);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在对称轴的左侧抛物线上存在点D,使得四边形ODCB 是平行四边形,此时D 点的坐标为(-2,

x

3),

当OB 为对角线即四边形OCBD 是平行四边形时,D 点即为A 点,此时D 点的坐标为(2,1) ⑶如图2,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AO =AB,∠AOB =∠ABO. 若△BOP 与△AOB 相似,必须有∠POB =∠BOA =∠BPO 设OP 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A′点,显然A′(2,-1) ∴直线OP 的解析式为x 2

1y -= 由x x 4

1

x 212+-=-

, 得6x ,0x 21==

.∴P(6,-3)

过P 作PE ⊥x 轴,在Rt △BEP 中,BE =2,PE =3, ∴PB =13≠4.

∴PB≠OB,∴∠BOP≠∠BPO, ∴△PBO 与△BAO 不相似,

同理可说明在对称轴左边的抛物线上也不存在符合条件的P 点. 所以在该抛物线上不存在点P,使得△BOP 与△AOB 相似. 练习1、解:(1)由已知可得:

3375

0420a a c ?=?

?+

=??

=??

解之得,203a b c =-==,.

因而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 (2)存在.

设Q 点的坐标为()m n ,

,则223n m =-

+, 要使,BQ PB OCP PBQ CP OC =△∽△

=

223m +=

解之得,12m m =.

当1m =2n =,即为Q

点,所以得Q

要使,BQ PB OCP QBP OC CP =△∽△

,则有33n -=

,即223333m +=

解之得,12m m ==

m 时,即为P 点,

当1m =3n =-

,所以得3)Q -. 故存在两个Q 点使得OCP △与PBQ △相似.

Q

点的坐标为3)-.

(3)在Rt OCP △

中,因为tan CP COP OC ∠=

=

30COP ∠=. 当Q

点的坐标为时,30BPQ COP ∠=∠=. 所以90OPQ OCP B QAO ∠=∠=∠=∠=.

因此,OPC PQB OPQ OAQ ,

,,△△△△都是直角三角形. 又在Rt OAQ △

中,因为tan QA QOA AO ∠=

=

30QOA ∠=. 即有30POQ QOA QPB COP ∠=∠=∠=∠=. 所以OPC PQB OQP OQA △∽△∽△∽△, 又因为QP OP QA OA ,⊥⊥30POQ AOQ ∠=∠=, 所以OQA OQP △≌△.

练习2

解:(1)OCD △与ADE △相似。

理由如下:

由折叠知,90CDE B ∠=∠=°,

1290∠+∠=∴°,13902 3.∠+∠=∴∠=∠,

又90COD DAE ∠=∠=∵°,

OCD ADE ∴△∽△。

(2)3

tan 4

AE EDA AD ∠==∵,∴设AE=3t , 则AD=4t 。

由勾股定理得DE=5t 。

图1

2

358OC AB AE EB AE DE t t t ==+=+=+=∴。

由(1)OCD ADE △∽△,得

OC CD

AD DE

=, 845t CD t t

=∴

, 10CD t =∴。

在DCE △中,2

2

2

CD DE CE +=∵,

222(10)(5)t t +=∴,解得t=1。

∴OC=8,AE=3,点C 的坐标为(0,8),

点E 的坐标为(10,3), 设直线CE 的解析式为y =kx +b ,

1038k b b +=??=?,∴,解得128k b ?

=-???=?,

1

82

y x =-+∴,则点P 的坐标为(16,0)。

(3)满足条件的直线l 有2条:y =-2x +12, y =2x -12。

如图2:准确画出两条直线。

练习3 解:(1)

二次函数图象顶点的横坐标为1,且过点(23),

和(312)--,, ∴由1242393212.

b

a a

b

c a b ?-=??++=??-+=-?

?

,, 解得123.a b c =-??

=??=?,,

∴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223y x x =-++.

(2)假设存在直线:(0)l y kx k =≠与线段BC 交于点D (不与点B C ,重合),使得以B O 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AC △相似.

在2

23y x x =-++中,令0y =,则由2

230x x -++=,解得1

13x x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一、函数与几何综合的压轴题 1.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CD 都垂直于x 轴,垂足分别为B 、D 且AD 与B 相交于E 点.已知:A (-2,-6),C (1,-3) (1) 求证:E 点在y 轴上; (2) 如果有一抛物线经过A ,E ,C 三点,求此抛物线方程. (3) 如果AB 位置不变,再将DC 水平向右移动k (k >0)个单位,此时AD 与BC 相交于E ′点, 如图②,求△AE ′C 的面积S 关于k 的函数解析式. [解] (1)(本小题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方法一:过E 作EO ′⊥x 轴,垂足O ′∴AB ∥EO ′∥DC ∴ ,EO DO EO BO AB DB CD DB '''' == 又∵DO ′+BO ′=DB ∴ 1EO EO AB DC '' += ∵AB =6,DC =3,∴EO ′=2 又∵DO EO DB AB ''=,∴2 316 EO DO DB AB ''=?=?= ∴DO ′=DO ,即O ′与O 重合,E 在y 轴上 方法二:由D (1,0),A (-2,-6),得DA 直线方程:y =2x -2① 再由B (-2,0),C (1,-3),得BC 直线方程:y =-x -2 ② 联立①②得02x y =??=-? ∴E 点坐标(0,-2),即E 点在y 轴上 (2)设抛物线的方程y =ax 2 +bx +c (a ≠0)过A (-2,-6),C (1,-3) 图① 图②

E (0,-2)三点,得方程组42632a b c a b c c -+=-?? ++=-??=-? 解得a =-1,b =0,c =-2 ∴抛物线方程y =-x 2 -2 (3)(本小题给出三种方法,供参考) 由(1)当DC 水平向右平移k 后,过AD 与BC 的交点E ′作E ′F ⊥x 轴垂足为F 。 同(1)可得: 1E F E F AB DC ''+= 得:E ′F =2 方法一:又∵E ′F ∥AB E F DF AB DB '?= ,∴1 3DF DB = S △AE ′C = S △ADC - S △E ′DC =1112 2223 DC DB DC DF DC DB ?-?=? =1 3 DC DB ?=DB=3+k S=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方法二:∵ BA ∥DC ,∴S △BCA =S △BDA ∴S △AE ′C = S △BDE ′()11 32322 BD E F k k '= ?=+?=+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证法三:S △DE ′C ∶S △AE ′C =DE ′∶AE ′=DC ∶AB =1∶2 同理:S △DE ′C ∶S △DE ′B =1∶2,又∵S △DE ′C ∶S △ABE ′=DC 2∶AB 2 =1∶4 ∴()221 3992 AE C ABCD S S AB CD BD k '?= =?+?=+梯形 ∴S =3+k 为所求函数解析式. 2.已知:如图,在直线坐标系中,以点M (1,0)为圆心、直径AC 为22的圆与y 轴交于A 、D 两点. (1)求点A 的坐标; (2)设过点A 的直线y =x +b 与x 轴交于点B.探究:直线AB 是否⊙M 的切线?并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 (3)连接BC ,记△ABC 的外接圆面积为S 1、⊙M 面积为S 2,若 4 21h S S =,抛物线 y =ax 2 +bx +c 经过B 、M 两点,且它的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h .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解:由已知AM =2,OM =1, 在Rt△AOM 中,AO = 122=-OM AM , ∴点A 的坐标为A (0,1) (2)证:∵直线y =x +b 过点A (0,1)∴1=0+b 即b =1 ∴y=x +1 令y =0则x =-1 ∴B(—1,0),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苏教版中考数学压轴题动 点问题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运动变化型问题专题复习 【考点导航】 运动变化题是指以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为载体,设计动态变化,并对变化过程中伴随着的等量关系、变量关系、图形的特殊状态、图形间的特殊关系等进行考察研究的一类问题,这类试题信息量大,题目灵活多变,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是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题型之一,常以压轴题的面目出现.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把握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动中取静,静中求动,抓住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情形,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模型.【答题锦囊】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C=12,BC=16,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边向点C 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边向点B以每秒4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PCQ关于直线PQ对称的图形是△PD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设四边形PCQD的面积为y,求y与t的函数关系式; (2)t为何值时,四边形PQBA是梯形 (3)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通过观察、画图或折纸等方法,猜想是否存在时刻t,使得PD⊥AB若存在,请估计t的值在括号中的哪个时间段内(0≤t≤1;1<t≤2;2<t≤3;3<t≤4);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例2如图2,直角梯形CD ,AD=4,DC=3,动点P从点 A出发,沿A→D→C→B方向移动,动点P移动的路程为x,点Q移动的路程为y,线段 PQ平分梯形ABCD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 y ,的取值范围;(2)当PQ∥AC时,求 x y ,的值; (3)当P不在BC边上时,线段PQ能否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例3 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原点O为圆心,2 为半径画⊙O,P是⊙O上一动点,且P的切线与x轴相交于点A,与y轴相交于点B. (1)点P在运动时,线段AB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请写出线段AB长度的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2)在⊙O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Q、O、A、P为顶点的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7①,一张三角形纸片ABC沿斜边AB的中线CD把这张 纸片剪成 11 AC D ?和 22 BC D ? 11 AC D沿直线 2 D B(AB)方向平 移(点 12 ,,, A D D B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当点.在平移过程中,11 C D与 2 BC交于点E, 1 AC与222 C D BC 、分别交于点F、P. ⑴当 11 AC D ?平移到如图7③所示的位置时,猜想图中的 1 D E与 2 D 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⑵设平移距离 21 D D为x, 11 AC D ?与 22 BC D ?重叠部分面积为y,请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⑶对于(2)中的结论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重叠部分的面积等于原ABC ?面积的 1 4 .若存在,求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中考预 测】 ⒈如图8①,有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ABC和EFG叠放在一起(点A与点E重合),已知AC=8cm,BC=6cm,∠C=90°,EG=4cm,∠EGF=90°,O是△EFG斜边上的中点. 如图8②,若整个△EFG从图①的位置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射线AB方向平移,在△EFG 平移的同时,点P从△EFG的顶点G出发,以1cm/s 的速度在直角边GF上向点F运动,当点P到达点F时,点P停止运动,△EFG也随之停止平移.设运动时间为x(s),FG的延长线交 AC于H,四边形OAHP的面积为y(cm2)(不考虑点P与G、F重合的情况). (1)当x为何值时,OP∥AC Q B M 图1 AC D Q P B 图2 1 2 2 D ① 2 1 ②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及技巧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湖北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

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及详解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精选解析 中考压轴题分类专题三——抛物线中的等腰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等腰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底时(即PA PB =):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k ; 利用中点M 与斜率k 求出AB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 将AB 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腰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顶角时(即AP AB =):点P 在以A 为圆心以AB 为半径的圆上。 ②以B ∠为顶角时(即BP BA =):点P 在以B 为圆心以 AB 为半径的圆上。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A e (或B e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中考压轴题分类专题四——抛物线中的直角三角形 基本题型: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 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ABP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斜边时(即PA PB ⊥):点P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周上。 利用中点公式求出AB 的中点M ; 利用圆的一般方程列出M e 的方程,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2)AB 为直角边时,分两类讨论: ①以A ∠为直角时(即AP AB ⊥): ②以B ∠为直角时(即BP BA ⊥): 利用两点的斜率公式求出AB k ,因为两直线垂直斜率乘积为1-,进而求出PA (或PB )的斜率 k ;进而求出PA (或PB )的解析式; 将PA (或PB )的解析式与抛物线(或坐标轴,或抛物线的对称轴)的解析式联立即可求出点P 坐标。 所需知识点: 一、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2 21221y y x x PQ -+-= 。 二、 圆的方程: 点()y ,x P 在⊙M 上,⊙M 中的圆心M 为()b ,a ,半径为R 。 则()()R b y a x PM =-+-= 22,得到方程☆:()()22 2 R b y a x =-+-。 ∴P 在☆的图象上,即☆为⊙M 的方程。 三、 中点公式: 四、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 ??++22 2121y y ,x x 。 五、 任意两点的斜率公式: 已知两点()()2211y ,x Q ,y ,x P ,则直线PQ 的斜率: 2 12 1x x y y k PQ --= 。 中考压轴题分类专题五——抛物线中的四边形 基本题型:一、已知AB ,抛物线()02≠++=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 或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四边形ABPQ 为平行四边形,求点P 坐标。 分两大类进行讨论: (1)AB 为边时 (2)AB 为对角线时 二、已知AB ,抛物线()02 ≠++=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上),若四边形ABPQ 为距形,求点P 坐标。 在四边形ABPQ 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运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讨论: (1)邻边互相垂直 (2)对角线相等 三、已知AB ,抛物线()02 ≠++=a c bx ax y ,点P 在抛物线上(或坐标轴上,或抛物线的对 称轴上),若四边形ABPQ 为菱形,求点P 坐标。 在四边形ABPQ 为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运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讨论: (1)邻边相等 (2)对角线互相垂直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集二一次函数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集二:一次函数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A 的坐标为(4,0),直线AB ⊥x 轴,直线y =- 1 4 x +3经过点B ,与y 轴交于点C . (1)求点B 的坐标; (2)直线l 经过点C ,与直线AB 交于点D ,E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ECD =∠OCD ,CE =5,求直线l 的解析式. 解:(1)∵A (4,0),AB ⊥x 轴,∴点B 的横坐标为4 把x =4代入y =- 1 4 x +3,得y =2 ∴B (4,2) (2)∵AB ⊥x 轴,∴∠EDC =∠OCD ∵∠ECD =∠OCD ,∴∠EDC =∠ECD ∴ED =EC =5 在y =- 1 4 x +3中,当x =0时,y =3 ∴C (0,3),OC =3 过C 作CF ⊥AB 于F ,则CF =OA =4 ∴EF = EC 2 -CF 2 = 5 2 -4 2 =3 ∴FD =5-3=2,∴DA =1 ∴D (4,1) 设直线l 的解析式y =kx +b ,把C (0,3),D (4,1)代入 得:?????b =3 4k +b =1 解得 ?????k =- 1 2 b =3 ∴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 1 2 x +3

2、如图,直线y=2x+4交坐标轴于A、B两点,点C为直线y=kx(k>0)上一点,且△ABC是以C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1)求点C的坐标和k的值; (2)若在直线y=kx(k>0)上存在点P,使得S△PBC=1 2S△ABC,求点P的坐标. (1)过点C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垂足为G、H 则∠HCG=90° ∵∠ACB=90°,∴∠ACG=∠BCH 又∠AGC=∠BHC=90°,AC=BC ∴△ACG≌△BCH,∴CG=CH 在y=2x+4中,令y=0,得x=-2;令x=0,得y=4 ∴A(-2,0),B(0,4),OA=2,OB=4 设CG=CH=x,则2+x=4-x 解得x=1,∴C(1,1) ∴k=1 (2)由(1)知,CG=1,AG=3 ∴AC2=BC2=12+32=10 ∴S△ABC=1 2AC 2=5,S △PBC = 1 2S△ABC= 5 2 当点P在点G左侧时 S△PBC=S△PBO+S△BOC-S△PCO ∴1 2OP×4+ 1 2×4×1- 1 2OP×1= 5 2 解得OP=1 3,∴P1(- 1 3,0) 当点P在点G右侧时 S△PBC=S△PBO-S△BOC-S△PCO ∴1 2OP×4- 1 2×4×1- 1 2OP×1= 5 2 解得OP=3,∴P2(3,0)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问题 一、选择题 1. (2016·湖北鄂州)如图,O是边长为4cm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M是BC的中点,动点P由A开始沿折线A—B—M方向匀速运动,到M时停止运动,速度为1cm/s. 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s),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则描述面积S(cm2)与时间t(s)的关系的图像可以是() 【考点】动点函数的图像问题. 【分析】分别判断点P在AB、在BM上分别运动时,点P的运动路径与OA、OP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cm2)的变化情况进行求解即可. 2.(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如图,在△ABC中,AB=10,AC=8,BC=6,以边AB的中点O为圆心,作半圆与AC相切,点P,Q分别是边BC和半圆上的动点,连接PQ,则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是() A.6 B.2+1 C.9 D.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如图,设⊙O与AC相切于点E,连接OE,作OP1⊥BC垂足为P1交⊙O于Q1,此时垂线段OP1最短,P1Q1最小值为OP1﹣OQ1,求出OP1,如图当Q2在AB边上时,P2与B重合时,P2Q2最大值 故选C. 3.(2016年浙江省温州市)如图,在△ABC中,∠ACB=90°,AC=4,BC=2.P是AB边上一动点,PD⊥AC于点D,点E在P的右侧,且PE=1,连结CE.P从点A出发,沿AB

方向运动,当E到达点B时,P停止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图中阴影部分面积S1+S2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一直减小B.一直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PD=x,AB边上的高为h,想办法求出AD、h,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 4.(2016.山东省泰安市,3分)如图,正△ABC的边长为4,点P为BC边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且∠APD=60°,PD交AB于点D.设BP=x,BD=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 C. D. 【分析】由△ABC是正三角形,∠APD=60°,可证得△BPD∽△CAP,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指导及案例分析

2019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指导及案例分析2019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 中考日渐临近,在数学总复习的最后阶段,如何有效应对“容易题”和“综合题”,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呢?针对当前中考复习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再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供初三毕业班师生参考。 基础题要重理解 在数学考卷中,“容易题”占80%,一般分布在第一、二大题(除第18题)和第三大题第19~23题。在中考复习最后阶段,适当进行“容易题”的操练,对提高中考成绩是有益的。但绝不要陷入“多多益善,盲目傻练”的误区,而要精选一些针对自己薄弱环节的题目进行有目的地练习。 据笔者了解,不少学校在复习中存在忽视过程的倾向,解客观题,即使解其中较难的题时也都只要求写出结果,不要求写出过程,一些同学甚至错了也不去反思错在哪里,这样做,是非常有害的。笔者认为,即使是题解简单的填空题也应当注重理解,反思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过程。解选择题也一样,不要只看选对还是选错,要反问自己选择的依据和理由是什么。 当然,我们要求注重理解,并不意味着不要记忆,记忆水平的考查在历年中考命题中均占有一定的比重。所以必要的记忆是必须的,如代数中重要的法则、公式、特殊角的三角比

的值以及几何中常见图形的定义、性质和常用的重要定理等都是应当记住的。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笔者建议同学们适当多做一些考查基础的“容易题”,这样做,虽然花的时间不多,但能及时发现知识缺陷,有利于查漏补缺,亡羊补牢。如果你能真正把这些“容易题”做对、做好,使得分率达到0.9甚至达到0.95以上,那么在中考中取得高分并非难事。 压轴题要重分析 中考要取得高分,攻克最后两道综合题是关键。很多年来,中考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作为压轴题的主要形式,用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有关知识。如果以为这是构造压轴题的唯一方式那就错了。方程式与图形的综合也是常见的综合方式。这类问题在外省市近年的中考试卷中也不乏其例。 动态几何问题又是一种新题型,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探究图形中某些不变的因素,把操作、观察、探求、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在这类问题中,往往把锐角三角比作为几何计算的一种工具。它的重要作用有可能在压轴题中初露头角。总之,应对压轴题,决不能靠猜题、押题。 解压轴题,要注意分析它的逻辑结构,搞清楚它的各个小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递进”的,这一点非常重要。一般说来,如果综合题(1)、(2)、(3)小题是并列关系,它们分

2018年度中考数学压轴题

1、如图,在Rt△ABC中,∠C=90°,AB=10cm,AC:BC=4:3,点P从点A出发沿AB方向向点B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C→A方向向点A运动,速度为2cm/s,当一个运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运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AC、BC的长; (2)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PBQ的面积为y(cm2),当△PBQ存在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3)当点Q在CA上运动,使PQ⊥AB时,以点B、P、Q为定点的三角形与△ABC 是否相似,请说明理由; (4)当x=5秒时,在直线PQ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BCM得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最小周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AC=4x,BC=3x,在Rt△ABC中,AC2+BC2=AB2, 即:(4x)2+(3x)2=102,解得:x=2,∴AC=8cm,BC=6cm; (2)①当点Q在边BC上运动时,过点Q作QH⊥AB于H,

∵AP=x ,∴BP=10﹣x ,BQ=2x ,∵△QHB ∽△ACB , ∴ QH QB AC AB = ,∴Q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P ?QH=1 2 (10﹣x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4 5 x 2+8x (0<x ≤3), ②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过点Q 作QH ′⊥AB 于H ′, ∵AP=x , ∴BP=10﹣x ,AQ=14﹣2x ,∵△AQH ′∽△ABC , ∴'AQ QH AB BC =,即:' 14106 x 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解得:QH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x ), ∴y= 12PB ?QH ′=12(10﹣x )?35(14﹣x )=310x 2﹣36 5 x+42(3<x <7); ∴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2 248(03)5 33642(37)10 5x x x x x x ?-+<≤????-+<

中考数学压轴题(对称问题、双动点对称问题)

(2014?济宁,第22题11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过点A作直线AC⊥x轴,交直线y=2x于点C;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点A关于直线y=2x的对称点A′的坐标,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线段CA′于点M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 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判定点A′是否在抛物线上.本 问关键在于求出A′的坐标.如答图所示,作辅助线,构造一对相似三角形Rt△A′EA∽Rt△OAC,利用相似关系、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求出对称点A′的坐标; (3)本问为存在型问题.解题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出代数关系式求解.如答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因此PM=AC=10;利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PM的长度,然后列方程求解. 解 答: 解:(1)∵y=x2+bx+c与x轴交于A(5,0)、B(﹣1,0)两点, ∴,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如答图所示,过点A′作A′E⊥x轴于E,AA′与OC交于点D, ∵点C在直线y=2x上,∴C(5,10) ∵点A和A′关于直线y=2x对称,∴OC⊥AA′,A′D=AD. ∵OA =5,AC =10, ∴OC ===.∵S△OAC=OC ?AD=OA?AC,∴AD=.∴AA′=,

在Rt△A′EA和Rt△OAC中,∵∠A′AE+∠A′AC=90°,∠ACD+∠A′AC=90°,∴∠A′AE=∠ACD.又∵∠A′EA=∠OAC=90°, ∴Rt △A′EA∽Rt△OAC.∴,即. ∴A′E=4,AE=8.∴OE=AE﹣OA=3.∴点A′的坐标为(﹣3,4), 当x =﹣3时,y=×(﹣3)2+3﹣=4.所以,点A ′在该抛物线上. (3)存在.理由:设直线CA′的解析式为y=kx+b, 则,解得∴直线CA′的解析式为y =x +…(9分)设点P 的坐标为(x,x2﹣x﹣),则点M为(x,x+). ∵PM∥AC, ∴要使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只需PM= AC.又点M在点P的上方,∴(x+)﹣(x2﹣x﹣)=10. 解得x1=2,x2=5(不合题意,舍去) 当x=2时,y=﹣. ∴当点P运动到(2,﹣)时,四边形PACM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待定系数法、相似、平行四边形、 勾股定理、对称等知识点,涉及考点较多,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的要点是求对称点A′的坐标,第(3)问的要点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列方程求解.

初中中考数学压轴题及答案-中考数学压轴题100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压轴题 1. 已知:如图,抛物线y=-x 2+bx+c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1,0)、B (0,3)两点,其顶点为D. (1) 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若该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 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 (3) △AOB 与△BDE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予以证明;如果不相似,请说明理由. (注:抛物线y=ax 2 +bx+c(a ≠0)的顶点坐标为??? ? ??--a b ac a b 44,22) 2. 如图,在Rt ABC △中,90A ∠=,6AB =,8AC =,D 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E 方向运动,过点P 作PQ BC ⊥于Q ,过点Q 作QR BA ∥交 AC 于 R ,当点Q 与点C 重合时,点P 停止运动.设BQ x =,QR y =. (1)求点D 到BC 的距离DH 的长;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点P ,使PQR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ABC 中,∠A =90°,AB =4,AC =3,M 是AB 上的动点(不与A ,B 重合),过M 点作MN ∥BC 交AC 于点N .以MN 为直径作⊙O ,并在⊙O 内作内接矩形AMPN .令AM A B C D E R P H Q

=x . (1)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MNP 的面积S ; (2)当x 为何值时,⊙O 与直线BC 相切? (3)在动点M 的运动过程中,记△MNP 与梯形BCNM 重合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x 为何值时,y 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ΔAOB 是等边三角形,点A 的坐标是(0,4),点B 在第一象限,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 ,并把ΔAOP 绕着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 与AB 重合.得到ΔABD.(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点P 运动到点(3,0)时,求此时DP 的长及点D 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 ,使ΔOPD 的面积 等于 4 3 ,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5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2,BD=2,E 、F 分别是边AD ,CD 上的两个动点,且满足AE+CF=2. (1)求证:△BDE ≌△BCF ; (2)判断△B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3)设△BEF 的面积为S ,求S 的取值范围 . P 图 3 B D 图 2 B 图 1

中考数学压轴题动点

中考专题——动点问题详细分层解析(一)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 (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 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 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 GH=32NH=2132?OP=2.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 ①GP=PH 时,x x =+23363 1,解得6=x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 12=+x ,解得0=x .经检验,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 ③PH=GH 时,2=x .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2 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 H M N G P O A B 图1 x y

河北省中考数学压轴题汇总

2010/26.(本小题满分12分) 某公司销售一种新型节能产品,现准备从国内和国外两种销售方案中选择一种进行销售.若只在国内销售,销售 价格y (元/件)与月销量x (件)的函数关系式为y =100 1 - x +150,成本为20元/件,无论销售多少,每月还需支出广告费62500元,设月利润为w 内(元)(利润 = 销售额-成本-广告费).若只在国外销售,销售价格为150元/件,受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成本为a 元/件(a 为常数,10≤a ≤40),当月销量为x (件)时,每月还需缴纳 100 1x 2 元的附加费,设月利润为w 外(元)(利润 = 销售额-成本-附加费). (1)当x = 1000时,y = 元/件,w 内 = 元; (2)分别求出w 内,w 外与x 间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x 的取值范围); (3)当x 为何值时,在国内销售的月利润最大?若在国外销售月利润的最大值与在国内 销售月利润的最大值相同,求a 的值; (4)如果某月要将5000件产品全部销售完,请你通过分析帮公司决策,选择在国内还 是在国外销售才能使所获月利润较大? 参考公式: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 4(,)24b ac b a a --. 2011/26.(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从原点O 出发,沿x 轴向右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t (t >0) 秒,抛物线y =x 2 +bx +c 经过点O 和点P .已知矩形ABCD 的三个顶点为A (1,0)、B (1,-5)、D (4,0). ⑴求c 、b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⑵当4<t <5时,设抛物线分别与线段AB 、CD 交于点M 、N . ①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你认为∠AMP 的大小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MP 的值; ②求△MPN 的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t 为何值时,S= 21 8 ; ③在矩形ABCD 的内部(不含边界),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称为“好点”.若抛物线将这些“好点”分成数量相等的两部分,请直接.. 写出t 的取值范围. 2012/26.(12分)如图1和2,在△ABC 中,AB=13,BC=14,cos ∠ABC=. 探究:如图1,AH ⊥BC 于点H ,则AH= ,AC= ,△ABC 的面积S △ABC = ; 拓展:如图2,点D 在AC 上(可与点A ,C 重合),分别过点A 、C 作直线BD 的垂线,垂足为E ,F ,设BD=x ,AE=m ,CF=n (当点D 与点A 重合时,我们认为S △ABD =0)

安徽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

近几年安徽省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探析 合肥45中金效奇 数学压轴题是指在一套数学试卷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较多,结构复杂,题型新颖,解法没有固定模式,难度较大,对同学们的解题技能、技巧有较高的要求且分值较高排在试卷最后面的题。 一般试卷中的压轴题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常常循序渐进地设计成几道小题目.要顺利解答压轴题,除了基础知识要扎实之外,审题也很关键.搞清题目的类型,理清题目中的知识点,分清条件和结论,注意关键语句找出关键条件,特别要挖掘隐含条件,并尽量根据题意列出相关的数式或画出示意图形,然后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正确合理的解题途径.将复杂问题分解或转化成较为简单或者熟悉的问题则是解此类题目的一条重要原则。 近几年来,随着中考改革的进行,许多应用型的中考压轴题在不断的涌现,压轴题的类型也在不断的变化,本文力求从中考知识点和数学思想的角度对近几年来安徽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共性,发现其规律,为2010年及以后的中考探明方向。 1、二次函数题仍是“热点” 二次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最紧密的地方。但是近年来由于对二次函数题类型与深度的挖掘,二次函数题的“新”与“深”受到了限制,不过安徽省中考题还有非常美好的一面。 例1、(2004年)某企业投资100万元引进一条农产品加工生产线,若不计维修、保养费用,预计投产后每年可创利33万元.该生产线投产后,从第1年到第x年的维修、保养费用累计为y(万元),且y=ax2+bx,若第1年的维修、保养费为2万元,第2年的为4万元. (1)求y的解析式; (2)投产后,这个企业在第几年就能收回投资? 解:(1)由题意,x=1时,y=2;x=2时,y=6.分别代入y=ax2+bx,解得:a=1 、b=1.y=x2+x (2),设g=33x-100-x2-x,则g=-x2+32x-100=-(x-16)2+156 由于当1≤x≤l 6时,g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当x=1,2,3时,g的值均小于O,当x=4时,g=-122+156>0,可知投产后该企业在第4年就能收回投资。 此题作为压轴题,关键考查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当年,这个题的错误率相当高,因为大家对“费用累计”这个概念不清楚,把x=2时,y=4代入,从而导致结果错误。 例2、(2007年)按右下图所示的流程,输入一个数据x,根据y与x的关系式就 输出一个数据y,这样可以将一组数据变换成另一组新的数据,要使任意一组都在20~100(含20和100)之间的数据,变换成一组新数据后能满足下列两个要求:(Ⅰ)新数据都在60~100(含60和100)之间;(Ⅱ)新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与原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致,即原数据大的对应的新数据也较大。 (1)、若y与x的关系是y=x+p(100-x),请说明:当p=12时,这种变换满足上述两个要求;(2)若按关系式y=a(x-h)2+k (a>0)将数据进行变换,请写出一个满

2019年各省市中考数学压轴题合辑5(湖南专辑)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2019年各省市中考数学压轴题合辑(五) 1.(2019?长沙)如图,抛物线26(y ax ax a =+为常数,0)a >与x 轴交于O ,A 两点,点B 为抛物线的顶点,点D 的坐标为(t ,0)(30)t -<<,连接BD 并延长与过O ,A ,B 三点的P e 相交于点C . (1)求点A 的坐标; (2)过点C 作P e 的切线CE 交x 轴于点E . ①如图1,求证:CE DE =; ②如图2,连接AC ,BE ,BO ,当3a = ,CAE OBE ∠=∠时,求11OD OE -的值.

2.(2019?长沙)已知抛物线22(2)(2020)(y x b x c b =-+-+-,c 为常数). (1)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1),求b ,c 的值; (2)若抛物线上始终存在不重合的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求c 的取值范围; (3)在(1)的条件下,存在正实数m ,n (m <n ),当m ≤x ≤n 时,恰好≤≤, 求m ,n 的值.

3.(2019?长沙)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我们把四个角分别相等,四条边成比例的两个凸四边形叫做相似四边形.相似四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1)某同学在探究相似四边形的判定时,得到如下三个命题,请判断它们是否正确(直接在横线上填写“真”或“假”). ①四条边成比例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命题) ②三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凸四边形相似;(命题) ③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相似.(命题) (2)如图1,在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 1111 A B C D中, 111 ABC A B C ∠=∠, 111 BCD B C D ∠=∠,111111 AB BC CD A B B C C D ==.求证: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1111 A B C D相似. (3)如图2,四边形ABCD中,// AB CD,AC与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 EF AB分 别交AD,BC于点E,F.记四边形ABFE的面积为 1 S,四边形EFCD的面积为 2 S,若 四边形ABFE与四边形EFCD相似,求2 1 S S 的值.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及技巧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 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 山西吕梁市离石区英杰中学孙尔敏 一形式往往由三到四个小题组成,第一小题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小题中上,第三小题更难,第四小题最难。 二特征在初中主干知识的交汇处命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方法灵活,渗透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体现了较高的思维能力。学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 现了思维困惑后,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去寻找合理的突破口, 压轴题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很高。 三背景所有的压轴题都是存在于运动背景,具体可分为 (1)点的运动:涉及到一个点或两个点同时运动 (2)平移:直线平移,抛物线的平移,图形的平移 (3)旋转、轴对称(翻折) (4)图形的折叠(全等) 四主要数学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 (2)分类讨论思想 五解题策略 (1)遇到一个无从下手的数学问题,在不选择放弃的情况下,怎么办? A 反复阅读问题,从所给已知条件中寻找可以尝试下去的“蛛丝马迹”。 B 回忆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或考虑比它简单、特殊的情况。 C 试试能否用上一些典型的方法;凭感觉写写关系式、画画图像、列出图

表,说不定会有好运气。 (2)探究问题时遇到“拦路虎”,或走进了“死胡同”,怎么办? A 重新阅读原题,看看有没有漏用或用错的条件。 B 解题路子或使用的方法可能“误入歧途”尝试换一种思路进行下去。 C 这可能是本题的难点,正常的思路一般难以奏效,要“往外想”、“反 着想”,这叫“正难则反”。 (3)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或三番五次尝试,总是找不出正确的解答,心情往往会很急躁,甚至感到很沮丧,如何调整你的心态? A 特别是在考试中,越想使自己冷静下来往往心情越是烦躁,索性“跳 出来”,先不管它,回头重新来一遍。 B 重新细细读题,检查涉及到的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方法是否用得对,在 这个过程中心情也就慢慢平静下来了,然后接着原思路或者换个角度往下摸索。 ※※※关键结论:无论是对问题无从下手,还是遇到挫折、出现错误时,一定选择重复仔细阅读 ......问题,这是一种典型、很有价值、而又简单易行的自我监控方式。要注意实战运用。 ※※解题策略提示: 1、已知条件能推出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属于什么题型? 4、要证(求)……只要证(求)……? 5、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