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

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
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

嘉应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嘉应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014届)

题目: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形象

姓名:钟菲菲

学号:101040057

院别: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李玲副教授

申请学位:文学学士

嘉应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承诺

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形象》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钟菲菲

二○一四年五月七日

嘉应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1)

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1)

正文 (2)

引言 (2)

一、高富帅兼具 (3)

二、良好品质 (5)

(一)不论人非,宽以待人 (5)

(二)寡言少语,内敛矜持 (6)

(三)知错能改,待人以诚 (8)

结语 (9)

注释 (11)

参考文献目录 (11)

中文摘要

《傲慢与偏见》是十九世纪初期简·奥斯丁的一部卓越之作,前人给男主人公费茨威廉·达西贴上“傲慢”的标签并不能准确地理解达西形象,回到文本的脉络中,达西高富帅兼具,有傲慢的资源,同时也具有值得人们肯定的良好教养和品质。前人研究批评他“傲慢”是片面的看法,他也算是当时的一名理想绅士。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达西“蝴蝶”绅士

ABSTRACT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a remarkable works of Jane Austen's in 19th century, in which Mr. Fitzwilliam Darcy,the hero in this novel,who was labeled as anarrogant man by predecessors. However,this is not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Darcy. In the novel,Mr. Darcy was high in stature,handsome,wealthy with good breeding and character, all of which should be acclaimed.Moreover,the criticism about his arrogance by the predecessors was one-side.Instead,Mr.Darcy was a qualified gentleman of the hour.

key words:Pride and Prejudice Mr.Darcy The butterfly gentleman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形象

引言

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上流行着伤感小说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一反常态,以一部社会风情式的乡村田园小说——《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原名《最初的印象》First Impression),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素来长于刻画人物,有的批评家还认为在这点上她可以与莎士比亚媲美。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得蒙·威尔逊曾经高度赞扬简·奥斯丁:“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誉,惟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丁经久不衰。”[1]《傲慢与偏见》以班纳特一家为典型来检验开卷的第一句话:“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2]故事便围绕班纳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主线是来自伦敦的单身阔少爷达西先生与班纳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白经历一番周折后终成眷属。前人研究主要讨论小说的婚姻观[3]、爱情观[4]、其反讽的艺术手法[5]以及有关人物的形象特点[6]等等。而对于人物形象的解读,又较多关注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对男主人公达西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达西被研究者打上“傲慢”的标签,“傲慢”含有否定的意思,然而,批评达西的“傲慢”似乎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人物,在小说的具体语境中,达西不是一个全然讨人厌的人物,相反,他有令人羡慕的优越背景和值得称赞的优良品质。管家雷诺奶奶说过:“他是个开明的庄主,又是个最好的主人;”她说,“他不像目前一般撒野的青年,一心只为自己打算。没有一个佃户或用人不称赞他。有些人说他傲慢;可是我从来没看到过他有哪一点傲慢的地方。据我猜想,他只是不像一般青年人那样爱说话罢了。”(页278)简·奥斯丁觉得“我们不应当小看了雷诺奶奶对她主人的这种称赞。什么样的称赞会比一个聪明的下人的称赞更来的宝贵呢?”(页279)雷诺奶奶几乎是看着达西长大的,她对达西的评价是值得信赖的。小说中这样描写道:“她在主人四岁的那年就来到他家,当然深知主人的为人,加上她本身的举止也令人起敬,那就决不应该贸贸然把她的话置若罔闻,何况根据蓝白屯的朋友们跟他们讲的情形来看,也觉得这位管家奶奶的话没有什么不可靠的地方。达西除了傲慢之外,人家指摘不出他有任何错处。说到傲慢,他也许果真有些傲慢,纵使他并不傲慢,那么,那个小镇上的居民们见他全家终年足迹不至,自然也要说他傲慢。”(页292)因此笔者以为,前人研究认为达西“傲慢”过于片面,他身上还具备一些值得人们所肯定的地方,他具有小说当中其他人物所没

有的良好品质,笔者想就这个角度进行延伸解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

一、高富帅兼具

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反映的是英国摄政王时代的社会风情,她笔下的达西是当时受欢迎的贵族绅士。简·奥斯丁又出生于老派中产阶级绅士家庭,她曾被人称为“绅士阶级最了不起的艺术家”。[7]当时的伦敦有一种“蝴蝶”绅士[8]的说法。程魏说:

从1800 到1830 年, 在摄政王保护下, 伦敦形成了一种风气, 塑造了一种独特的男人, 其代表是布鲁梅尔。1815 年后,多塞取而代之, 他被称为“蝴蝶”, 这个词从此成了纨绔子的同义词。他们着装高雅,举止脱俗, 表情略带忧郁, 寡言少语, 冷淡刻薄, 既显示出气质上的不俗, 又显示出智力上的优越。他们瞧不起中产阶级, 认为他们没文化, 俗气, 在钱眼里转圈子 (9)

从达西的身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一些“蝴蝶”绅士的影子。家庭优越,为人高雅脱俗,也兼有寡言少语、冷淡刻薄的特点。下面就从具体的语境中分析达西身上具有“蝴蝶”绅士的特点。

首先,达西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令他鹤立鸡群。他的出场被安排在一场舞会上,作为彬格莱的宾客走进舞场,他是引人注目的。文中这样描写到:

他的朋友达西却立即引起了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镑的收入。男宾们都称赞他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彬格莱先生漂亮得多。人们差不多有半个晚上都带着爱慕的目光看着他,最后人们才发现他为人骄傲,看不起人,巴结不上他,因此对他起了厌恶的感觉,他那众望所归的极盛一时的场面才黯然失色。(页10)

达西的出场可以说是惊艳的,他的魅力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当大家都陶醉于他的风度翩翩和丰厚收入时,是他的“傲慢”打破了这种局面,他是这样一位优雅脱俗、冷淡高贵的阔少爷。关于达西的背景,程魏说:“简·奥斯丁暗示达西来自‘英格兰北部’,即开始工业化的北部地区, 它也是奥斯丁的家乡, 那里云集着钢铁厂、纺织厂及通商港口, 形成了以城市工商阶层为主体的反《谷物法》联盟。达西和彬克莱通过长子继承权获得了大片地产, 而且, 随着铁路和工厂出现在地产上, 还可坐收高额地租。”[10]出生于富豪家庭,身

为上层阶级的一个贵族,有了固定房产,加之上万的年收入,他与生俱来一种身份地位的优越感,也提供了作为“伦敦蝴蝶”的必备条件,而正是这种优越感造成了达西的“傲慢”气质。简·奥斯丁认为他在当时的社会是有权利骄傲的。就像小说里写道的:“他虽然骄傲,”夏绿蒂·卢卡斯小姐说,“这么优秀的一个青年,门第好,又有钱,样样都比人家强,也难怪他要自以为了不起。照我的说法,他有权利骄傲。”(页22)

再者,达西的言行举止当中还透露出一定的教养。英语中manners的概念包括许多内容——举止、言谈、礼貌、风度、待人接物的态度,总之,一个人的文明教养的综合体现,暂且称之为“教养”吧。在当时的社会,“教养”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十八世纪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克曾写过这样的话:“教养(manners)比法律还重要……它们依着自己的性能,或推动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毁灭道德。”[11]在《傲慢与偏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把教养提及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或者可以说文中的人物被划分为有无教养两类。

达西的父亲是用贵族绅士的那一套来对其进行教养的。达西曾这样向伊丽莎白剖析过自己:

不幸我是一个独生子(有好几年,家里只有我一个孩子),从小给父母亲宠坏了。虽然父母本身都是善良人(特别是父亲,完全是一片慈善心肠,和蔼可亲),却纵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甚至还鼓励我如此,教我如此。他们教我,除了自己家里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别人的见识,鄙薄别人的长处,把天下人都看得不如我。(页407)

这样的出生和纵容,难免让达西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自命不凡的态度,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就酿成了“蝴蝶”绅士一贯“傲慢”的处事作风,甚至不免自负。父辈的贵族式教养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社交生活,对涉及教养、体统方面的问题他是较为在意的。

达西对教养的重视在处理友人彬格莱的恋情上多少就有体现。他一开始是反对彬格莱和吉英发展恋情的,他说:

我所以反对这门婚姻,还有别的一些叫人嫌忌的原因——这些原因虽然到现在还存在,而且在两桩事里面同样存在着,可是我早就尽力把它忘了,因为好在眼不见为净。这里必须把这些原因说一说,即使简单地说一说也好。你母亲的娘家亲族虽然叫人不太满意,可是比起你们自己家里人那种完全没有体统的情形来,便简直显得无足轻重。你三个妹妹都是始终一贯地做出许多没有体统的事情来,有时候甚至连你父亲也难免。(页223-224)

达西看到了吉英家人缺乏教养的种种行为,才决计阻止彬格莱和吉英的恋情。特别是在尼日斐花园舞会上,班纳特太太毫无忌讳数说着吉英攀上彬格莱有多少好处,曼丽经人家稍微怂恿就卖力表演出风头,连柯林斯先生也高谈阔论自以为是。吉英骨肉至亲的不堪情形,加之彬格莱对吉英的殷勤又似乎弄得满城风雨,达西越发确定要阻止自己的朋友,“不让他缔结这门最不幸的婚姻”。(页224)虽然达西不免过于直接指出班纳特家的缺陷,但这是连伊丽莎白自己都不容质疑的事实,伊丽莎白“觉得她家里人好像是约定今天晚上到这儿来尽量出丑,而且可以说是从来没有那样起劲,从来没有那样成功。”(页117)所幸的是,达西给伊丽莎白的信中写道:“你的骨肉至亲有了这些缺点,当然会使你感到难受……可是你只要想一想,你自己和你姐姐举止优雅,人家非但没有责难到你们俩头上,而且对你们褒奖备至,还赏识你们俩的见识和个性,这对于你究竟还不失为一种安慰吧。”(页224)班纳特家的吉英和伊丽莎白是例外,才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达西一心保持着自己的贵族教养,维持得体的言行举止,才尽量不与失检的行为沾边。对比有失体统的班纳特家人,达西是言行得体具有绅士教养的。

他以高贵的身份出现在舞会上,对哈佛德郡人的冷淡大家看在眼里,乡人便一致厌恶他,但揭下“傲慢”的外衣,达西既英俊潇洒,风度又极其优雅,这样得天独厚的美男子还有高贵的出身和富足的财产,可谓高富帅三者齐备。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达西虽带有“蝴蝶”绅士那般的缺陷,但同时其更多的优点是不容忽视的。

二、良好品质

拥有怎样的出身是我们不能决定和改变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达西的第一张王牌,与此同时,后天散发的人格魅力更加让我们肯定达西这个人物。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达西的良好品质。

(一)不论人非,宽以待人

1.对小人韦翰

达西父亲在遗嘱里交代给韦翰安排工作,韦翰为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放弃担任圣职,但在挥霍完金钱后,他反悔想要接替牧师的职位,这遭到了达西的拒绝,所以韦翰对达西充满了怨愤。后来因为贪图三万镑的财产,也想借机大大报复一下达西,韦翰欺诈诱哄十五岁的乔治安娜私奔。他可以说是一个行为不轨的伪君子。韦翰对哈佛德郡人“说什么达西先生有多少地方对他不起,他为达西先生吃了多少苦头。”(页157)如此大肆宣扬达西曾对他的“亏待”。且不说韦翰在乡民们甚至伊丽莎白面前污蔑、中伤达西,他简直是恶人先告状,损害了达西的声誉,还造成大家的误会。可是达西呢?他闭口不跟他人提

起韦翰的出尔反尔,不去揭露韦翰放荡不羁的习性。两人在外乡重逢时,达西不议论他人是非而是选择宽容。当韦翰又一次旧习不改导致赌债累累,还欺辱年幼的丽迪雅一同私奔时,是达西找到私奔的二人出面调停,设法补救。嘉丁纳夫人说达西曾慨然引咎:“他说,事情弄到如此地步,都怪他不好,没有及早揭露韦翰的下流品格,否则就不会有哪一位正派姑娘会把他当做知心,会爱上他了。”(页353)达西劝丽迪雅改邪归正,又在经济上全盘包办了韦翰和丽迪雅的婚事。按照嘉丁纳夫人的说法:“我相信他替他偿还的债务一定远在一千镑以上,而且除了她自己名下的钱以外,另外又给她一千镑,还给他买了个官职。”(页356)如果说达西对韦翰和丽迪雅的成全有出于对伊丽莎白的别有苦心的话,那么甚至要和韦翰成为连襟,这般不计前释、仁至义尽,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达西的大度。

2.对伊丽莎白

原本就对达西有所偏见的伊丽莎白,又听到韦翰的一番污蔑之词之后对达西误会更深,甚至不乏厌恶之情。尼日斐花园舞会上两人跳舞,伊丽莎白便屡次带着讽刺意味的无礼口气对待达西,还指出彼此话不投机,无话可谈。从达西的言语来看他是耐心配合女方谈话的,面对伊丽莎白的为难他没有出言不逊,而是报之以优雅的风度。当女方特别提到韦翰之时,达西竭力缓和话题,尽量少谈甚至保持沉默,避讳去提及评论他人的事情。再说后来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第一次表白,还严词苛责他对韦翰的“迫害”,竟说出“在天下的男人中我最不愿意和他结婚的就是你”(页219)这样的绝情话。达西一方面痛苦地说完礼貌用语后暂时离开,另一方面不计较伊丽莎白的误会和责骂才有了第二次的告白。最终韦翰的谎言被揭穿,伊丽莎白看清楚了韦翰的真面目,也认清了达西可贵的为人品质,认识到他才是生活中的“理想丈夫”人选并渐渐爱上了他。[12]

达西不论人非,对自己心爱的女子也好,甚至是韦翰这般的小人也罢,都体现出了宽容大度。管家雷诺奶奶也说:“我一辈子没听过他一句重话,从他四岁起,我就跟他在一起了。”(页277)她还说:“我就是走遍天下,再也不会碰到一个更好的主人。我常说,小时候脾气好,长大了脾气也会好;他从小就是个脾气最乖、度量最大的孩子。”(页277)(二)寡言少语,内敛矜持

作为一名贵公子来说,达西身上多少带有“蝴蝶”绅士寡言少语的特点。

1.与彬格莱对比

同样是有钱有地位的贵公子,彬格莱和达西两个人的性格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同初来哈福德郡,同样面对不熟悉的众人,在麦里屯的舞会上,彬格莱是微笑的、亲切的,生气勃勃又不拘泥地主动与舞会上的女宾们跳舞,几乎每一场舞都少不了要跳。“达西先生只跟赫脱斯太太跳了一次舞,跟彬格莱小姐跳了一次舞,此外就在室内踱来踱去,偶尔找他自己人谈谈,人家要介绍他跟别的小姐跳舞,他怎么也不肯。大家都断定他是世界上

最骄傲,最讨人厌的人,希望他不要再来。”(页11)彬格莱热情主动,社交活跃。而达西相反,达西只愿意和自己熟悉的人跳舞,除此之外,他宁愿和自己人聊天,即使是别人介绍舞伴也绝不赏脸。这样的初次接触,难免会给人不近人情的印象。甚至彬格莱想给达西推荐伊丽莎白作为舞伴的时候,达西却冷冷地回应伊丽莎白并没有漂亮到可以打动自己的心,并且表示自己“没有兴趣去抬举受别人冷眼看待的小姐”。(页11)就算他承认班纳特小姐是最漂亮的,可还是挑剔地认为“她笑得太多了”。(页18)这样挑剔美女的短处,彬格莱觉得达西傻里傻气的。但是正体现了达西对美女也退避三舍,真是洁身自好。在热闹的舞会上,达西和陌生的外乡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基本上只和自己认识的人接触。他不屑与跟其他人跳舞打交道,或者也可以说他并不乐于做这样的事情,去虚伪地抬举迎合别人。在他心中有颇多阻碍,除了门第阶级观念和没有足够的动力促使他对舞会上的人们有所好感之外,他本人寡言少语的性格也是其中要素。管家雷诺奶奶曾称赞达西“他是个开明的庄主,又是个最好的主人;”她说,“他不像目前一般撒野的青年,一心只为自己打算。没有一个佃户或用人不称赞他。有些人说他傲慢;可是我从来没看到过他有哪一点傲慢的地方。据我猜想,他只是不像一般青年人那样爱说话罢了。”(页278)他不是油腔滑调、夸夸其谈的伪君子,也不是一个遇到美女马上献殷勤、处处留情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有定力、有主见、有分寸的贵公子。

2.与费茨威廉上校对比

在肯特郡再次接触伊丽莎白等人的时候,他的内敛矜持再一次得到体现。作为罗新斯的宾客来肯特郡,达西和另一位费茨威廉上校(达西舅父的小儿子)受邀来到汉斯福时,“达西先生完全是当初在哈福德郡的那副老样子,用他往常一贯的矜持态度,向柯林斯太太问好。尽管他对她的朋友伊丽莎白可能另有一种感情,然而见到她的时候,神色却极其镇定。”(页194)相反的是,初见大家的费茨威廉上校反而“立刻就跟大家攀谈起来,口齿伶俐,像个有教养的人,并且谈的颇有风趣;可是他那位表兄,却只跟柯林斯太太把房子和花园稍许评赏了几句,就坐在那儿没有跟任何人说话。过了一会儿,他重新想到了礼貌问题,便向伊丽莎白问候她和她全家人的安好。”(页194)费茨威廉上校所表现出来的风趣便大受人们的称道。达西自己也解释过:“我的确不像人家那样有本领,遇到向来不认识的人也能任情谈笑。我也不会像人家那样随声附和,假意关切。”(页200)他是一个不任情谈笑、不随声附和也不假意关切的绅士。

3.对意中人伊丽莎白

再说开头,达西先生认为伊丽莎白并不怎么漂亮,更不可能对她产生爱慕之意。他没有对伊丽莎白一见钟情,见色动心,反而对美女保持距离,甚至挑剔美女的短处。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眨眼的瞬间,“她那双乌黑的眼睛美丽非凡。使

她的整个脸蛋儿显得极其聪慧。”(页26)还有她那惹人喜爱的轻盈体态,落落大方的爱打趣的作风简直把达西迷住了。意识到自己对聪慧的伊丽莎白产生好感之后,达西便希望与之深交。可他没有唐突地主动攀谈搭讪,没有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他只是留神去听伊丽莎白跟别人的谈话。这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这样的体会: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可是对她又不是很熟悉,不了解她的喜怒哀乐,这样就不敢贸然去接近她,而是观察她的一言一行,看她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从她的言谈举止当中去揣摩她是怎么样的人,再想办法去和她交往。就连最后伊丽莎白接受达西第二次表白的那个下午也没有就马上公开恋情。文中说:“那个下午平平静静地过去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公开了的那一对爱人有说有笑;没有公开的那一对不声不响。”(页410)简·奥斯丁还说:“达西生性沉静,喜悦不形于色……”(页410)笔者看来,达西不是贪恋伊丽莎白的美色而是被她的聪慧所吸引,并且采用不急不慢的行动去接近自己的意中人,说明达西是个矜持、有原则的人。

纵观整部小说,达西很少主动开口和不熟悉的人说话,回答也向来是话语简要观点明朗,很多时候他是一个沉默得不足以引起别人关注的人。彬格莱小姐告诉吉英说:“他从来不爱多说话,除非跟知己的朋友谈谈。他对待知己的朋友非常和蔼可亲。”(页20)那我们就不能片面地认为达西是一个纯粹“傲慢”无礼的人。说他“傲慢”,是片面的,只看到表象,没有看到他的本质。他不随同流俗与众人客套,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虚伪,我们尚可以概括说他是一个寡言少语、内敛矜持而有涵养的青年。

(三)知错能改,待人以诚

从小就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蝴蝶”绅士本就有很多优点,优雅、不俗、高贵并拥有着巨额财富,当然“蝴蝶”绅士也带着冷淡、“傲慢”的缺点。列宁说过:“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也不可能有的。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又能容易而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13]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达西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真诚和过而改之。

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表明心迹便被拒绝,伊丽莎白说:“明明白白存心要触犯我,侮辱我,嘴上却偏偏要说什么为了喜欢我,竟违背了你自己的意志,违背了你自己的理性,甚至违背了你自己的性格?”(页217)达西明明是对伊丽莎白如此敬慕和爱慕,没有办法压制自己的感情死挨活撑下去,才会和盘托出自己对其的强烈情感,可另一方面又说出一些“傲慢”无礼的话,指出伊丽莎白出身的低微,家庭方面的种种缺陷,还满心以为伊丽莎白毫无疑问会答应自己的求婚。他那“傲慢”无礼的叙述和对求婚万无一失的表情,惹得本就厌恶达西的伊丽莎白更加生气,不稀罕他这一番抬举。就算了解到伊丽莎白对自己缺乏好感,遭受了拒绝和严词苛责,但是他仍然坦诚地说:“要是我耍一点儿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藏起来,一味恭维你,叫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种种方

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你也许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假装,我都痛恨。”(页219)达西在心爱的女子面前丝毫没有伪装自己的短处,反而坦诚了自己的缺点,甚至在后来的日子里决心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知错就改。

两人再次见面是在德比郡的彭伯里,伊丽莎白随同舅父母一同旅行,路过去参观达西的彭伯里庄园。这一次,达西一改之前的冷漠态度这般彬彬有礼:“他的态度竟这般谦恭,谈吐竟这般柔和,她是从来也没有见过。”(页281)措辞与上一次在肯特郡求婚的时候形成了对比。他甚至和曾经嗤之以鼻的伊丽莎白的微不足道的亲友攀谈起来,态度竟这般殷勤友善,得到了嘉丁纳夫妇的一致好评:“夫妇俩都说他的人品比他们所料想的不知要好多少。舅父说‘他的举止十分优雅,礼貌也极其周到,而且丝毫不搭架子。’”(页285)他还主动要求把伊丽莎白介绍给自己的妹妹认识,让伊丽莎白受宠若惊。达西非但没有因为求婚被拒而对伊丽莎白态度变差,反而一改往常的“傲慢”变得如此和蔼可亲、礼貌周全,还不介意殷勤对待地位低微的嘉丁纳夫妇,去款待他们。如果说一方面是出于对伊丽莎白的爱慕情感爱屋及乌的话,另一方面则证明了达西是一个知错能改、谦和的人。面对伊丽莎白义正严辞提出来的一个个缺点、深恶痛绝的责骂甚至翻脸,他没有记恨于心,没有改变自己的情感,而是重视了伊丽莎白的责骂去反省自己的行为,诚心改过。甚至在莉迪雅和韦翰私奔的事件上,达西极度自责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酿成的大祸,主动去承担责任解决难题。这才让伊丽莎白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达西,也才真正消除了对达西的误会和偏见,逐渐让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心情起了变化。

以上可知,达西虽然外表不免“傲慢”无礼,又再三强调门第观念和阶级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当爱情来敲门,这股爱情的力量叩响了达西的心扉之时,他一步步克服了自己的“傲慢”态度,放下派头诚心去改过,从一而终地选择了中产阶级家庭的伊丽莎白。更让女主角一改初衷,变了心意,实现了一个“灰姑娘”般的梦。在聪慧、坦率、善良又自尊的伊丽莎白面前,笔者似乎看到了一个知错能改,如此谦恭真诚的“理想丈夫”——达西。

对待心爱的女人尽显包容,乃至对中伤自己的小人都能竭尽全力去宽容,这是达西的肚量;作为贵公子却为人矜持,寡言少语不虚伪,这是达西的绅士风度;遭受责备之后能够反省,去坦然接受并试着去改过,这是他知错就改的良好态度。在小说中,他的优秀品质一次又一次跃然呈现,最终把“傲慢”的外衣击碎得毫无踪迹。

结语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世态小说”[14](注重从举止言谈方面描写人物),也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简·奥斯丁用小说再现了时代对男子的审美要求。本文将笔触伸向小说中

的男主角,分析了达西既具有先天的优越家庭背景和外貌条件,还有后天处处优于他人的教养和品格,所以前人研究说他“傲慢”是片面的,他的“傲慢”来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来自潜移默化的贵族式教养,不应该给予否定,更要对其宽容、内敛矜持、真诚改过的良好品质给予肯定。

通过分析达西的形象揭示了当时的历史语境,看到了“傲慢”外衣下品质高尚的贵公子,认识到教养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作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贵族的典型代表,他无疑是摄政王时代受欢迎的贵族,是当时中产阶级妇女所欣赏倾心的理想绅士,是简·奥斯丁笔下成功的一名“伦敦蝴蝶”。

注释:

[1]转引常仕璇.十八世纪英国女性的婚姻观——浅析《傲慢与偏见》[J].赤峰学院学报,2013,(2/34):154.

[2][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8.下文引用此中译本,均只

在文中标页码,不再详注.

[3]于丽锦.《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J].小说评论,2010,(S1):148-150.

[4]安昌光.电影《傲慢与偏见》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J].电影文学,2011,(6):90-91.

[5]朱小舟.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60-63.

[6]高新艳.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J].小说评

论,2009,(S2):163-165.

[7]张越.论《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的绅士形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25.

[8]参见张越.论《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的绅士形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25.

[9]程魏.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J].外国文学评论,2001,(1):17.

[10]程魏.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J].外国文学评论,2001,(1):18.

[11]朱虹.傲慢与偏见译本序[A].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序7.

[12]参见高海燕.《傲慢与偏见》中的理想丈夫[J].名作欣赏,2013,(11):64-65.

[13]转引唐恒坤、徐峰.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职能[J].社会主义研究,2001,(4):48.

[14]朱虹.傲慢与偏见译本序[A].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序7.

参考文献目录:

[1][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王科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美]露丝(Amy Ruth).简·奥斯丁[M].蒋丹橘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美]赛尔丽·詹姆斯.简·奥斯丁失落的回忆[M].王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4][美]乔·斯宾塞.成为简·奥斯丁[M].王航铒译.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5]程魏.伦敦蝴蝶与帝国鹰:从达西到罗切斯特[J].外国文学评论,2001,(1).

[6]高海燕.《傲慢与偏见》中的理想丈夫[J].名作欣赏,2013,(11).

[7]张越.论《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的绅士形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

[8]胡乐容.浅谈简·奥斯汀女性意识的成熟——论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形象[J].科技信息,2010,(16).

[9]于丽锦.《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J].小说评论,2010,(S1).

[10]高新艳.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J].小说评论,2009,(S2).

[11]朱小舟.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12]安昌光.电影《傲慢与偏见》与《简·爱》的爱情观比较[J].电影文学,2011,(6).

[13]常仕璇.十八世纪英国女性的婚姻观——浅析《傲慢与偏见》[J].赤峰学院学报,2013,(2/34).

傲慢与偏见译文分析

《傲慢与偏见》(节选之一)译文分析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An Excerpt from Chapter One) 第一句:"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wife."*在本文中"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在七个译文中,大多译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译文一二三六中,几乎无差;但在译文四中,则直接译为“一条真理”;而在译文五中则译为“这条真理无人知晓”;译文七则为“谁都知道;在其余部分"single man"通常被译为“单身男人”或者“单身男士”。七篇译文各有千秋,译文一和二译为“娶位太太”;三译得颇有文采“娶妻室”;而四中而贫乏无味又显得庸长;五用的是“娶妻”用的不是很妥当,且与“单身汉”不呼应;译文七也是如此。 第二句:"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在这七则译文中,文字上各有不同的修辞,修饰。在译文二三六七中,译者把"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families"这句提放在句首,句式结构很具有逻辑性;而译文一则比较繁杂,啰嗦;在译文四中则把这句放在了句尾,没有起到强调作用;在译文五则译得比较贴切而又不失逻辑。 第三句:"'My dear Mr Bennet',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 have you heard that Netherfield Park is let at last?"*在译文一中,译者把“My dear Mr Bennet"译成“我的好老爷”,个人觉得用的不是很恰当,“老爷”这一词太偏中式化了;而在二三四五六七中,则均译为“亲爱的本内特先生”,给人一种太正式化的印象,夫妻之间的谈话更应亲密些;译文五译得比较好些;而在叙述句中,"said his lady to him one day"译文一四五把此译文放在了第一句,其他的则放在原句位置,个人认为放在句首更加贴切。 第四句:"Mr Bennet replied that he had not."*这句简单的译文七句也各不相同。"replied"这词在译文一二三六七中均译成了“回答”,而that从句后后的"he had not"原句应为"he had not heard that",所以则译为“他还没听说”或是“他还没知道”,个人认为这句,在译文一至七都译得比较不错,贴近原文意思。 第五句:"But it is,returned she.For Ms Long has just been here,and she told me all about it."*译文"But it is"一至七中,译文二三译为“的确租出去了”;译文三则“可确是租出去了”’译文四则为“但的确已经租出去了”;文五则为“当真租出去了”;译文六与七则译为“确实租出去了”。在此七句中,我认为译文五译得比较贴切。"returned she"大多数译文则译为“她接着说道”。"all about it"有些译文译得比较繁琐,尤其是译文一;译文二三四六七比较恰当;译文四用了“原委”二字,非常生动形象。

傲慢与偏见人物介绍

《傲慢与偏见》人物关系介绍1.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班内特家二小姐,二十岁,故事的主角。活泼,聪明,机智,经常由第一印象来判断别人。她对于婚姻有着和当时社会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只有爱?情才能带来幸福,不肯为钱随便找个有钱人结婚。她也看不起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因为达西先生的高傲脾气,加上韦汉先生散播的谣言,对达西先生产生种种误?会,对他的人格打了极低的分数。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事件的发生,伊莉莎白对达西先生的看法开 始有了改变。从原来的鄙视转为满心的钦佩和感激。 2.达西先生(Mr. Darcy),全名费兹威廉·达西(Fitzwilliam Darcy):一位富有的年轻人,故事主角。他是宾利先生的好友,外表英俊且风度翩翩的绅士,个性内敛和高傲,对宾利先生打算跟不适合的女子结婚一事十?分不满,同时也看不起其他人的趋炎附势。因不习惯和人打交道,所以经常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引来不少的毁谤声。但被伊莉莎白拒绝求婚后,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改掉了高傲的脾气。在莉蒂亚一事上,给予不少的帮助,使莉蒂亚的名声没有败坏。 3.班内特先生(Mr. Bennet):一个住在英国德福郡的绅士.他已婚并育有五名女儿。但他的财产需要由男性继承,所以在他死后,他的遗产将会由和他有着差劲关系的柯林斯先?生(Mr Collins)继承。班内特先生是一个温柔而体贴的人,对他的两位大女儿,珍和伊丽莎白宠爱有加。不过,他不喜欢他的妻子和三位小女儿的愚昧和不理性,?经常说她们愚蠢以及嘲笑她们。对自己失败的婚姻已绝望,是个沉默而善变、幽默却善讽的人。对于妻子的愚昧,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达西

《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达西 摘要 在男女主角的情感纠缠与婚姻结合中,作家简·奥斯汀擅长于描写她对于人物的理解和塑造,并在随着情节的发展着力塑造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完美结合成为引领读者探究达西行为改变以及他真性情的一条主线。 Pride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自尊和尊严。Pride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人的过度自负。达西的pride符合了后者的解释。他有资本去傲慢,但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自己的傲慢太多,学会尊重他人,承担自己的责任。达西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是他自我成就过程的最好例证。作者设计了多变的情节来描绘达西的性格和个性。 傲慢是达西最明显的性格特征。他的傲慢导致了偏见、误解和争论的产生;他的转变又带来了真诚、尊重和幸福。达西对伊丽莎白一系列太多改变就是奥斯汀人物塑造的过程。达西的转变以及他周围事物的变化都暗含了达西的性格特征。 达西选择了拜托自己的傲慢与偏见,并且提升自我。他很勇敢,也很坚决。即使小说已出版近200年,作者仍旧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达西的错误和他成功的婚姻中,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吸取教训,并认真思考这部经典小说中的启示意义。尽管中国早已不在封建官僚的控制之下,人们仍然醉心于钱和权,甚至年轻的一代人也已深受父母和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间也产生并存在着城市偏见。读者应该向小说人物学习,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献计献策。 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参考奥斯汀时代的财产和婚姻的社会背景,本文主要分析了

作者人物塑造的过程。本文非常注重小说的社会现实意义分析。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思考人类美好的品德,对当今社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形象塑造,改变,傲慢,现实 Characterization of Mr. Darc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Abstract Jane Austen is good at writing about her understanding and creation of characters with development of courtship and marriage and she creates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s of plot. The ideal match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s thread which leads us to Darcy’s changes of behaviors and his true characters. Pride can stands for self-respect and dignity. Pride also can be understood as one’s excessive self-opinion. Darcy’s pride fits the latter explanation. He has the right to be proud but later, he realizes his defects and makes an effort to overcome his pride, learn respect and take his responsibility. The changes of his opinions and behaviors have proved the process of his self-achievement. The author designs unpredictable plot to portrait Darcy’s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Pride is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characters of Mr. Darcy. His pride result in prejudice, misunderstanding and argument; alteration of his pride brings

英国小说鉴赏_傲慢与偏见鉴赏论文[1]

傲慢与偏见鉴赏论文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也是奥斯汀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这不小说中有许多亮点:其一,里面有四段婚姻,这四段婚姻基本概括了当时社会中爱情和婚姻的状况,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和爱情的描写,解析和探讨,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爱情和婚姻观。其二:采取了讽刺的手法描写了里面的人物,贯穿于整个故事的结构之中。 关键词:不动声色的讽刺,傲慢,偏见,个性,结构,英国乡镇生活。 这部小说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保守和闭塞事情的英国乡镇生活。 小说发生在英国乡村,贝纳特家的五个女儿待嫁闺中,两位贵族先生的出现,民兵团的到来,给他们原本平静的田园生活带来了一些不平凡的意义。 小说开头那句“每一个有钱的单身汉,都得娶一位太太,这就像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已经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了。小说中“母亲”形象的班纳特太太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将她描述为:“一个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她生平最大的事就是把女儿们嫁出去。” 的确,在一个男尊女卑的现象十分严重的社会中,班纳特家中只有女儿,没有男嗣,因而,班纳特家的财产不得不由班纳特先生的侄子继承。这样致使班家小姐的嫁妆只有从其母亲当年的嫁妆中分得,嫁妆的卑微常常使的年轻的小姐们不得不选择通过婚姻来为自己将来的温饱作打算,自然会将婚姻视为金钱至上的买卖。难怪郡里一旦来了一位有钱的绅士,班纳特太太便认定他为自己的准女婿。 贯穿整部小说的几个婚姻故事,既有关于伊丽莎白好友夏洛特的,又有关于她自己姐妹的婚姻,但仔细思考看来,这几个婚姻故事其实是为了衬托出伊丽莎白的爱情。 如夏洛特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柯林斯不仅为人做作、举止粗俗,唯一可取的便是溜须拍马之功。但他可以继承班纳特家的财产,且自己有一份田地和一份牧师的俸禄。在文中柯林斯曾很明确地说过自己结婚的三个理由。“我结婚有这样几个理由:第一,我觉得只要是像我这样生活宽裕的牧师都应当为牧区居民在婚姻方面带头起一个模范作用;第二,我坚信婚姻会大大地促进我的幸福;第三,可能这一点我应当早一点提出来,这也恰恰是我有幸称为恩主的那位贵夫人曾再三建议和嘱咐我要办的事。”结婚对于柯林斯来说仿佛更多的是为了别人而结,自己却从中鲜有收获,这是一种无爱的婚姻。而对于受过教育可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夏洛特来讲,结婚是唯一的一条体面的出路,虽然可能不见得能使人得到幸福,但毕竟是避免贫穷的最可靠的保险箱。仅仅为了这些,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失败后的三天中,夏绿蒂一直借看望好友伊丽莎白为由,与柯林斯朝夕相对,终于在第三天使柯林斯向她求婚。她成了柯太太,却不惜失掉伊丽莎白多年的友情……婚后,她不断忍受着丈夫令人生厌的怪异行为,她唯一的安慰是使她的新家有条不紊,并在世人面前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 而莉迪亚和威克汉姆的婚姻无疑就是《傲慢与偏见》中最荒诞且最不被看好的婚姻了。作者甚至没有正面交代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继而出走的。只是简单的通过简和加丁纳舅妈写给伊丽莎白的信,让读者了解情况的大概。这桩完全由肉欲和金钱操控的婚姻注定是失败的。作者在最后一章含蓄得指出:“威克姆不久便清淡爱情,莉迪亚对他稍许持久一些。”但是这么荒唐的婚姻却使班纳特太太高兴无比,足以可见她有多么期待嫁出女儿。 书中较为美满的便是伊丽莎白的姐姐简和宾利的爱情故事了。当时的婚姻缔结的充要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有丰厚的嫁妆。于是他们的结合便是幸福,便会为世人所承认接收。但是由于简的家庭条件使得宾利家人对她很不看好,也从中作出了多方阻挠,加上宾利在爱情上有些时候表现得过于懦弱和不自信,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他谦逊随和的性格有所关系。但他总是过多地听信朋友和亲戚的劝告,而对于和简的爱情没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致使他们之间有过一些的波折,不过最后他们的结局仍是美好的,因为他们是出于对对方的爱情,而非金钱。 本书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可谓是最有看头的了。达西这个人物是被许多人所喜爱的,达西曾说过“我真的不如有些人那么有本事,和素不相识的人也能大谈特谈。也不能对别人说的话随声附和,假装关心。”这也就容易让人误解为达西的傲慢与冷漠。性格相对内向的达西总喜欢安静地坐在伊丽莎

傲慢与偏见人物特点

傲慢与偏见人物特点 1.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班内特家二小姐,二十岁,故事的主角。活泼,聪明,机智,经常由第一印象来判断别人。她对于婚姻有着和当时社会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只有爱情才能带来幸福,不肯为钱随便找个有钱人结婚。她也看不起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因为达西先生的高傲脾气,加上韦汉先生散播的谣言,对达西先生产生种种误会,对他的人格打了极低的分数。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事件的发生,伊莉莎白对达西先生的看法开始有了改变。从原来的鄙视转为满心的钦佩和感激。 2.达西先生(Mr. Darcy),全名费兹威廉·达西(Fitzwilliam Darcy):一位富有的年轻人,故事主角。他是宾利先生的好友,外表英俊且风度翩翩的绅士,个性内敛和高傲,对宾利先生打算跟不适合的女子结婚一事十分不满,同时也看不起其他人的趋炎附势。因不习惯和人打交道,所以经常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引来不少的毁谤声。但被伊莉莎白拒绝求婚后,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改掉了高傲的脾气。在莉蒂亚一事上,给予不少的帮助,使莉蒂亚的名声没有败坏。 3.班内特先生(Mr. Bennet):一个住在英国德福郡的绅士.他已婚并育有五名女儿。但他的财产需要由男性继承,所以在他死后,他的遗产将会由和他有着差劲关系的柯林斯先生(Mr Collins)继承。班内特先生是一个温柔而体贴的人,对他的两位大女儿,珍和伊丽莎白宠爱有加。不过,他不喜欢他的妻子和三位小女儿的愚昧和不理性,经常说她们愚蠢以及嘲笑她们。对自己失败的婚姻已绝望,是个沉默而善变、幽默却善讽的人。对于妻子的愚昧,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 4.班内特太太(Mrs. Bennet):班内特先生的太太。她人生中最关注的事,是她将来的财产和屋子将会由柯林斯先生继承。因为这件事,她非常渴望她的五个女儿能嫁得好,并尽力撮合新邻居宾利先生和其中一个女儿。她亦希望能够令其中一个女儿和柯林斯先生结婚。是个非常平庸、见识浅薄而又长舌的女人。她的生活重心在于女儿的终生大事,想利用女儿钓金龟婿。 5.珍·班内特(Jane Bennet):伊莉莎白的姊姊,班内特五姐妹中最年长的,也是公认最美丽的一个。她温柔、善解人意,但性格矜持,经常收藏自己的情感。她相信人性本善,凡事都往好处想,认为世界上没有坏人。和宾利先生一见钟情,最后排除万难结为夫妻。 6.玛莉·班内特(Mary Bennet):排行第三,性格并不讨好,是一名书呆子。她鄙视其他姊妹的兴趣,并经常希望能展视自己的音乐才华,及以警世格言来警告身边的人。 7.凯瑟林(凯蒂)·班内特(Catherine "Kitty" Bennet):排行第四,十七岁,经常跟随妹妹丽迪亚。 8.丽迪亚·班内特(Lydia Bennet):排行最小,十五岁。她非常喜欢调情,个性天真而鲁葬。最终和韦克翰私奔,在达西的大力帮助下两人才能结婚。 9.查尔斯·宾利(Charles Bingley):一个单身的有钱人,在班内特的住宅附近租了房子。达西先生的朋友。性格温和,活泼,但易受人影响,所以常被朋友牵着鼻子走。一直爱慕珍·班

傲慢与偏见中不同人物的婚姻观分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2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 3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4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5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 6 浅谈典故英译汉的翻译方法7 The Theme of Absurd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 8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9 An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rospective of Socialization 10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1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2 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13 Cultural Input and Syllabus in English Teaching 14 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的公示语英译15 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16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17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18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19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20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英汉动物习语的互译21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22 A Cultural Analysis of Love in The Joy Luck Club 23 从女性主义看《呼啸山庄》24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 25 简爱——平凡而非凡的女人26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27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28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29 《道连葛雷的画像》之艺术的道德性30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31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32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33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34 美国英语新词汇特点35 “美国梦”的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36 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37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38 试论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39 合作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运用40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求婚被拒后给伊丽莎白的信的作用(英文)

The function of the letter that Mr. Darcy wrote to Elizabeth after his failure of proposal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pistolary story, Letters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writing of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Among so many letters in the novel, the letter that Mr. Darcy wrote to Elizabeth after his proposal was rejected was a turning point of the plot of the whole story, showing the reader the re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haracter, promoting the sudden change of the romance between Mr. Darcy and Elizabeth Bennet, exciting the reader further more in the course of reading. [Key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letter, turning point 1.Introduction Jane Austen was a famous English novelist whose works focused on women’s marriage and life. Her sensitivity to human emotion, her keen observation to life and her vivid language contribute to her success of writing. Pride and prejudice, one of her masterpieces, is a love story of a country gentleman’s daughter, Elizabeth Bennet, mirroring the reserved life of the Englishmen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etter is the only way of communication apart from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re are more than thirty letters in the novel [1], which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ortrait of the characters, the development of plot and the transformation the point of view [2].The letter that Mr. Darcy wrote to Elizabeth after his failure of proposal is view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letters in the novel. There is still little study about this letter, so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function of this letter in terms of portraying the characters and forwarding the plot to confirm the previous study by analyzing the letter in depth. 2.Introduction the letter The letter was given to Elizabeth by Mr. Darcy the following day of the failure his proposal.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letter, Mr. Darcy asked for Elizabeth’s pardon for

《傲慢与偏见》译文对比分析

《傲慢与偏见》(节选一)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An Except from Chapter One) 译文对比分析 节选文章背景:小乡绅贝内特有五个待字闺中的千金,贝内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新来的邻居宾利(Bingley)是个有钱的单身汉,他立即成了贝内特太太追猎的目标。 1.It’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译文一: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道理。译文二: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分析:从译文的准确性来看,译文一和译文二都表达的很准确,担从翻译的句子结构来讲,译文二的“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与译文一的“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要娶位太太”相比语言更简练,表达意思更清晰明朗。 2.However little known the feelings or views of such a man may be on his first entering a neighborhood, this truth is so well fixed in the minds of the surrounding families that he is considered as the rightful property of some one or other of their daughters. 译文一:这样的单身汉,每逢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虽然完全不了解他的性情如何,见解如何,可是,既然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人们总是把他看作是自己某一个女儿理所应得的一笔财产。 译文二: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每逢这样的单身汉新搬到一个地方,四邻八舍的人家尽管对他的性情见识一无所知,却把他视为某一个女儿的合法财产。译文一中说“这样的一条真理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译文二“这条真理还真够深入人心的”,译文一的译法比较书面化,使用了“根深蒂固”,译文二“深入人心”,两种译法相比较,我更倾向第一种书面化的译法。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2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3 难以实现的梦——解读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梦的虚幻性 4 浅析《雾都孤儿》中的现实主义 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6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7 论《喜福会》中母女关系背后的文化冲突 8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 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10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 11 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性格的分析 12 《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13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 14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15 S 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1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17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

51 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手势语 52 53 从目的论看汽车广告的翻译策略 54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 55 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56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57 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58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59 O 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60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 61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 62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6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6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 65 O 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66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英美文化论文:《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译语赏析

《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译语赏析 一、引言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佳作。反讽在这一作品中的运用达到了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使作品生动幽默,富有艺术感染力。令读者百读不厌。在《傲慢与偏见》中,irony(反讽)是其艺术创作的精髓之所在。奥斯汀的幽默和讽刺不动声色,微言大义,反话正说,令人常感余痛难消。然而,反讽又是英语文学翻译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具慧眼识别,又要最大限度地传译,使读者能充分欣赏到原文的反讽特色。本文拟对《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王科一译和孙致礼译)中对反讽的处理作一粗略比较,着重赏析两个译本在保留原小说艺术效果方面的不同处理。以便求教于译界广大专家学者。 二、反讽 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法,通常指故意用与原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以达到谐谑、嘲弄、讽刺、喜爱和亲昵的目的。英语里irony的含义远比汉语里的广泛,它不仅指作为修辞格的verbal irony(反语),也指一种文学技巧(a literary device),主要包括:verbal irony dramatic irony(戏剧性反语)和situation irony(情况反常)即literary irony(嘲弄)。此外,irony还被人们用来表示一种对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心态:对世界加以描述、分析与推断,或对世界的矛盾和对抗表现出的一种冷静的、超然物外的态度等等。Irony

作为英语辞格(verbal irony)和汉语的反语基本相同。而翻译时能否成功再现英语原作中反讽的风格,使译文达到原文戏谑、嘲弄及讽刺的效果,却并非易事。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具慧眼识别,又要最大限度地传译,使读者能充分欣赏到原文的反讽特色。 三、《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译语对比赏析 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傲慢与偏见》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反讽艺术渗透于《傲慢与偏见》整部小说中,贯穿于人物刻画、情节发展与小说结构之中。而反讽又是英语文学翻译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作者或言者的真实思想往往取决于个别词语的微妙差异,说出的话语是一回事,而其所指却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在翻译中直接表达出来便会显得生硬、不宜。下面笔者就《傲慢与偏见》的两个译本(王科一译和孙致礼译)中对反讽的处理进行对比赏析。 例1: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王译:凡是有钱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孙译: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傲慢与偏见》中的这一开首句无疑可说是整个英语小说中最著名的开篇语句了。原文里,反讽表现得淋漓尽致,富有特效。主句使用了一个严肃的大字眼“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仿佛在宣读一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和客观规律,然而从句的语调却急转直下“that a s ingle man must be in

傲慢与偏见赏析中文 - PPT

《傲慢与偏见》赏析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简·奥斯汀,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她的作品往往通过喜剧性的场面嘲讽人们的愚蠢、自私、势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点。 故事围绕贝内特一家几个女儿的婚姻大事展开。 小乡绅贝内特有五个千金,贝内特太太整天操心着为女儿物色称心如意的丈夫。邻居宾利是个有钱的单身汉,在一次舞会上,他对贝内特家的大女儿简一见钟情。参加舞会的还有宾利的好友达西,他英俊富有,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包括简的妹妹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可是不久,达西对活泼可爱的她产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会上主动请她同舞,达西逐渐对伊丽莎白改变了看法。达西虽然欣赏伊丽莎白,但无法忍受她的母亲和妹妹们粗俗无礼的举止,担心简只是看上了宾利的财富,劝说宾利放弃简。宾利不辞而别,但简对他还是一片深情。附近小镇有个英俊潇洒的青年军官威克姆,人人都夸他,伊丽莎白也对他产生了好感。他对伊丽莎白说,他父亲是达西家的总管,达西的父亲曾在遗嘱中建议达西给他一笔财产,而这笔财产却被达西吞没了。伊丽莎白听后,对达西更加反感。

伊丽莎白遇到达西,达西无法抑制对她的爱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加之伊丽莎白之前便对他有严重偏见,便坚决谢绝了他的求婚。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带来的恶果,他痛苦地离开了,留下一封信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伊丽莎白读信后因错怪达西感到十分后悔。第二年,伊丽莎白来到达西的庄园,了解到达西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伊丽莎白偶遇达西,发现他的态度大大改观,对她的舅父母彬彬有礼,渐渐地对他的偏见消除了。小妹莉迪亚随负累累赌债的威克姆私奔了,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达西想办法替她解决了难题。从此,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宾利和简经过一番周折,言归于好,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一心想让自己女儿安妮嫁给达西的伯德夫人匆匆赶来,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伊丽莎白断然拒绝。此事传到达西耳中,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小说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达西的性格总的说来三个层面,即外在的傲慢与内在的爱心以及知错就改。在这三方面重重交织下构成了丰满的人物形象。但他智力超人,为人直率,但是同样也有着容易草率地下结论的毛病。他的贵族出身和巨额财产又

傲慢与偏见人物介绍

《傲慢与偏见》人物关系介绍 1.伊丽莎白·班内特(Elizabeth Bennet):班内特家二小姐,二十岁,故事的主角。活泼,聪明,机智,经常由第一印象来判断别人。她对于婚姻有着和当时社会不一样的看法,认为只有爱情才能带来幸福,不肯为钱随便找个有钱人结婚。她也看不起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做作。因为达西先生的高傲脾气,加上韦汉先生散播的谣言,对达西先生产生种种误会,对他的人格打了极低的分数。但随着时间的过去、事件的发生,伊莉莎白对达西先生的看法开始有了改变。从原来的鄙视转为满心的钦佩和感激。 2.达西先生(Mr. Darcy),全名费兹威廉·达西(Fitzwilliam Darcy):一位富有的年轻人,故事主角。他是宾利先生的好友,外表英俊且风度翩翩的绅士,个性内敛和高傲,对宾利先生打算跟不适合的女子结婚一事十分不满,同时也看不起其他人的趋炎附势。因不习惯和人打交道,所以经常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引来不少的毁谤声。但被伊莉莎白拒绝求婚后,也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改掉了高傲的脾气。在莉蒂亚一事上,给予不少的帮助,使莉蒂亚的名声没有败坏。 3.班内特先生(Mr. Bennet):一个住在英国德福郡的绅士.他已婚并育有五名女儿。但他的财产需要由男性继承,所以在他死后,他的遗产将会由和他有着差劲关系的柯林斯先生(Mr Collins)继承。班内特先生是一个温柔而体贴的人,对他的两位大女儿,珍和伊丽莎白宠爱有加。不过,他不喜欢他的妻子和三位小女儿的愚昧和不理性,经常说她们愚蠢以及嘲笑她们。对自己失败的婚姻已绝望,是个沉默而善变、幽默却善讽的人。对于妻子的愚昧,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 4. 班内特太太(Mrs. Bennet):班内特先生的太太。她人生中最关注的事,是她将来的财产和屋子将会由柯林斯先生继承。因为这件事,她非常渴望她的五个女儿能嫁得好,并尽力撮合新邻居宾利先生和其中一个女儿。她亦希望能够令其中一个女儿和柯林斯先生结婚。是个非常平庸、见识浅薄而又长舌的女人。她的生活重心在于女儿的终生大事,想利用女儿钓金龟婿。 5.简·班内特(Jane Bennet):伊莉莎白的姊姊,班内特五姐妹中最年长的,也是公认最美丽的一个。她温柔、善解人意,但性格矜持,经常收藏自己的情感。她相信人性本善,凡事都往好处想,认为世界上没有坏人。和宾利先生一见钟情,最后排除万难结为夫妻。 6.玛莉·班内特(Mary Bennet):排行第三,性格并不讨好,是一名书呆子。她鄙视其他姊妹的兴趣,并经常希望能展视自己的音乐才华,及以警世格言来警告身边的人。 7. 凯瑟林(凯蒂)·班内特(Catherine "Kitty" Bennet):排行第四,十七岁,经常跟随妹妹丽

《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分析

性格分析: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赏析篇: 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还写了伊丽莎白的几个姐妹和女友的婚事,这些都是陪衬,用来与女主人公理想的婚姻相对照。如夏绿蒂和柯林斯尽管婚后过着舒适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之间没有爱情,这种婚姻实际上是掩盖在华丽外衣下的社会悲剧。 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于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来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 内容篇: 全书的主要情节是围绕在拥有五个千金女儿的班耐特一家人,虽然他们一家人家境并不是非常富有,也无任何显赫的社会地位,但班耐特太太却处心积虑想替五个女儿寻找到和上流社会的贵族联婚的机会,而美丽而善良的大女儿琴恩,和机智勇敢的二女儿莉琪,她们置身在整个附庸风雅、贵气逼人的上流生活圈中,仍执著面对自我,并勇於维护自尊,却也因而丧失了对真爱的判断和实情的追求,以致忽视了优柔温文的宾格利和恃才傲物的达希,在扑朔迷离的形势中所表现出的难得挚情。 然而就在重重误解、心机、成见与持续华丽表面生活的遮掩下,挡不住的爱情仍如结晶的璞玉一般,终究不能不脱颖而出,傲慢与偏见的人性两貌,在种种环环相扣的冲突中清晰的突出,作者以她圆润、敏锐、幽默而细致的笔触,十足荡气回肠的描绘这一群人的恩怨爱恨。 此书另一特色就是所有主人翁活动性,以达希为例,他是个不受人喜爱的傲慢男人,他向来亦不屑周围肤浅的人际关系,此种僵化的对立就在他终於为莉琪动心的那一刻起了剧变,他

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形象的分析

谈《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形象 小说中的达西,出生于富贵之家,优裕的环境不仅塑造了他良好的教养、优雅的举止,也同时培养了他傲慢的性格。而当达西初次出现在舞会会场上时,他英俊帅气,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差不多有半个晚上都带者钦佩倾慕的眼光看着他,然而随着舞会的进展,人们对他的态度及认知却是大转变。特别是当舞会上男宾少时,他却不愿参与。导致贝内特太太因他怠慢她的女儿伊丽莎白而遭到特殊的忿恨。达西先是发现伊丽莎白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使她看上去聪慧非凡,继而又发现她虽然身材不是理想中的,但是她脚步轻盈,她谈吐幽默,风趣,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伊丽莎白在拜访柯林斯家之际,她遇到了达西以及达西的表哥费茨威廉上校,当达西与他姨妈的谈话态度让伊丽莎白证实达西他不是傲慢无理、目中无人,而是一位懂得尊敬长辈、顾及场合的人。然而达西与伊丽莎白也有一些共同的默契,都不适合在陌生人面前表演。但是本部小说篇中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那一幕是对达西性格中傲慢这一致命弱点的一个最淋漓尽致的表现。同时,他认为伊丽莎白应该接受他的求婚来回报他的爱慕之情,而且很自负的认为伊丽莎白肯定会答应,但是伊丽莎白却拒绝了他的求婚。达西沒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 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也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 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遭拒绝后,其自尊心更是受到强烈的无情打击让他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及品行需进一步改正。促使他在第二天写了一份长信给伊丽莎白诚恳的辩解关于伊丽莎白所提到的三点问题,这为他以后能与伊丽莎白从修良缘启到重要的转折性。 伊丽莎白参观彭伯利庄园时,从管家夫人的一番话中证明达西是一个亲切友好、和蔼可亲的人。所谓的傲慢只是不想哗众取庞而已,而且对妹妹也是特别关心、呵护。达西深知他的品行不端,但是在其表示不愿受神职时,给予他一笔钱,即作为不受神职的损失,以及求学金费的补偿。但到最后威克姆却想要拐骗他的妹妹进行报复时,老管家他们家的忠心耿耿,就又放过了他,这从侧面证实达西对这样的人都没有一份爱心,何况其他的人呢! 伊丽莎白坚信不疑:他傲慢无礼、自高自大藐视他人的感情。然而,当达西求婚遭拒绝后,很快的意识到并改正这一缺点。随即改正,但当时伊丽莎白由于太激动没有发现他这一点举止优点。他求婚遭受拒绝后,对伊丽莎白的爱从来没有发生改变,反而使他的态度以及观念得到改变,更得到升华。达西性格转变最美的结果是这一改正得到伊丽莎白的赏识及倾爱,两人最终修得正果!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