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合并HIV感染骨髓象分析

马尔尼菲青霉菌合并HIV感染骨髓象分析发表时间:2011-08-29T09:16:21.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周伦顺宋一凡余兰[导读] 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周伦顺宋一凡余兰(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宁德市医院 352100)【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221-02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且多数医务人员未接触此病,因而造成对它的认识不足,常造成误诊、漏诊。
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一例马尔尼菲青霉菌骨髓粒细胞及网状内皮巨核细胞内感染合并HIV感染患者,旨在引起临床及实验室对此病的重视。
患者林某因反复发热2个月,腹胀、浮肿、尿黄6天,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
入院前2个多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40℃,院外治疗2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入院前6天再次出现发热,并出现腹胀、乏力、纳差、尿色黄、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腹泻3-5次/天。
院外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行性进展。
入院查体:T 37℃、P 118次/分钟、R 21次/分钟、BP 140/80 mmHg,神情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无黄染,苍白无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8次/分钟,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稍膨隆,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6cm,剑突下8cm,脾肋下2cm可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5次/分钟,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1胸片示:双下肺见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考虑炎症。
2腹部B超示:肝脾肿大,少量腹水。
3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导联T 、II、T II、avp、V4-V6 浅倒或低平。
4生化:TP 44.4 g\l、ALB 16.5g/l、GLB 16.5、TBIL 86.2umol/l、BIL 81.60umol/l, ALP 179u/l, GGT 534u/l, ALT 68u/l, AST 672u/l、NA 122.5mmol/l, CL 89.9mmol/l。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1例分析

斟
20 0 8年 1 第 3卷 2月
第 6期
98 9
临床表现 。累及的器官数功能不全越多 , 死亡率越高。
2 5 临床治疗 . 以去 除病 因、 强抗感染 及器官功 能支持治 加
33 病死率高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M D E一旦 发生 , OS 虽经积极治疗病死 率仍 高
居不下。本组病例病死率达 7 . %。患者死亡与 衰竭 的脏 器 03
功能衰竭及 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 征中 的应 用 [ ] 内科 , 0 , J. 2 83 0
( ) 3 1— 9 . 3 :9 3 2
[ 文章编号 】 63 78 20 )6 99 2 17- 6 (08 0- 8- 7 0 0
艾 滋 病 合 并 马 尔 尼 菲 青 霉 菌 病 2 例 分 析 1
案 , 0 ) J 中国危重病急救 医学 , 0 ,6 1 :. 2 3 []. 0 2 41 ()1 0
[] 王士雯 , 2 韩亚玲. 65例老 年多气管功能 衰竭的临床分 析[ ] 10 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02 1 1 : — O 20 ,( )7 1 .
变化特点使用抗生素 , 加强排痰、 解除支气管痉挛 、 保持呼吸道 [ ] 姚永 明, 3 董月青. 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病机 制研究进展 通畅。按 照脓毒血症治疗 指南加强监 测各重要 脏器功 能及血 []实用老年医学 , 0 ,85 : 0 ̄ 3. J. 2 41( )2 22 0 3 液动力学变化 、 时纠正低氧血症 、 织低灌注 及水 电解 质酸 [ ] 宁 军 , 及 组 4 黄卫华 , 黄工江 , 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抢 救急性肾 等. 碱失衡 。必要时早期 应用 以肺 保护性 策略方式 为主予 以机械 辅助通气 、 连续性 肾脏替代 疗法 ( R T 及合理肠 内外 营养支 C R) 持等多种体外生命支 持系统 。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分析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分析
陈郁梅;黄明寿;吴文斌
【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
【年(卷),期】2008(8)15
【摘要】目的: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PSM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消瘦,淋巴结、骨髓病理活检可见吞噬细胞内真菌菌体。
结论:PSM临床无特征性,真菌培养是诊断PM感染的金标准,但费时较长,对疑诊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原菌,可反复抽取骨髓、肿大的淋巴结活检等有助于病原菌的快速诊断。
【总页数】1页(P3758-3758)
【关键词】青霉属;真菌病/微生物学;人类
【作者】陈郁梅;黄明寿;吴文斌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9
【相关文献】
1.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4例临床分析 [J], 彭力;钟礼立
2.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合并贫血患者输血治疗1例分析 [J], 邹俊
3.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临床特点分析 [J], 王张莹;陈亚兰
4.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护理个案分析 [J], 沈丹燕
5.HIV阴性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临床分析 [J], 覃四妹;宋晓玲;韦玉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尔尼菲青霉菌致病机制及相关超微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分生孢子表面的,这种粘附能力可以被可溶性的层粘连蛋白 和抗层粘连蛋白抗体所抑制,唾液酸可以消除这种粘附能力, 这表明PM分生孢子与机体相互作用是被特异唾液酸凝集素 介导的。而Hamilton Ajrla随后又描述了PM分生孢子与纤维 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并且描述了这一作用在分生孢子识别 层粘连蛋白中的过程。免疫荧光显微技术指示纤维结合蛋白 粘附在分生孢子和瓶梗的表面,而不是菌丝,这一模式与报道 的层粘连蛋白的模式是一致的。粘附实验显示存在一个20— kDa的蛋白具有结合纤维结合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能力,因 此,在纤维结合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上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受 体。Hamilton AJ研究所描述的这种机制口丁能在介导真菌入侵 宿主组织中有重要作用。Sfinoulprasert V”帔用直接粘附的方 法研究了各种细胞外基质中葡萄糖胺聚糖(GAGs)在PM起始 粘附中的作用.数据显示除了纤维结合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以 外.含有IdoA的GAGs在真菌粘附到人肺泡上皮细胞中起重 要作用。
L
缺乏调理素作用的情况下也存在.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确 定所产生的氧化剂是否足以杀死PM。在缺乏二价阳离子的 情况下未受调理素作用的PM会粘附于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 细胞.这种粘附作用不受以下因子的影响:甘露糖禁制剂,一葡 聚糖受体或直接抗CDl4和CDI I/CDl8单克隆抗体。但是这 种粘附作用会被麦胚凝集素抑制,无论是否受调理素作用都 可以观察到PM刺激PBMC耗氧量剧增。然而,仅仅在血清存 在的情况下,PM才能刺激PBMC释放肿瘤坏死因子a(TNF一 仅1.未受调理素作用的寄生于单核吞噬细胞内的PM并不刺 激TNF一的产生,其对单核吞噬细胞的这种寄生能力可能对其 毒力有关键性的影响。另外,Roilides Et‘6研究了兔肺泡巨噬细 胞(PAMs)和净化的人类单核细胞(EHMs)对PM的反应。在血 清存在下.PAMs和EHMs同等地吞噬了两株PM的分生孢 子.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可显示吞噬体内分生孢子的破坏。 与未受调理素作用的分生孢子比较,受调理素作用的血清分 生孢子引出EHMs释放大量的超氧负离子。光学显微镜显 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可以极大的提高PAMs和 EHMs对PM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这说明M—CSF提高单核 吞噬细胞吞噬和氧化代谢作用。细胞因子具有潜在的抗击 肺部和播散的PM感染。Coglihti Ml-1分别使用无细胞培养系 统和新的巨噬细胞培养系统研究NO和活性氮媒介物对活体 外的PM生长的影响.发现左旋精氨酸依赖的NO途径在巨 噬细胞对PM免疫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诊断进展

菌丝相 , 证明其分生孢子 的特征和产生红色 素, 还 要培养转变为酵母相 , 费时费力 , 以许多研究 较 所 者都开展免疫试验研究证明 P M。有文章曾报道应 用沉淀素(rc i ) pei t 沉淀 P 的菌丝相培养液 , pi n M 用 琼脂胶免疫扩散试验证 明 P 后来应用 P M, M菌丝 相外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沉淀素抗体 , 从而证明 其可溶外抗原。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很多种。 3 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 应用 P 的分生孢 子或 酵母 相 作 抗 原 , 测 患 M 检 者的 I g G抗体。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 的 t 滴度 s G 达 10以上 , 6 而对 照者 的滴 度 低于 4 J 0 。
33 酶 联免 疫 吸收实验 ( LS ) . E IA
播散 型患 者 骨髓 涂 片 经姬 姆 萨及 瑞 氏染 色 可
作者简 介: 王莹 , ( 女 汉族), 士 硕
维普资讯
—
生 国真菌学杂志 2 0 年 1 0 7 O月 第 2卷 第 5 期
C i J yo。  ̄ br 0 7 v 】 , o5 h M c O oe 2 0 。 0 2 N 。 n l
型的菌落表面呈丝绒状 , 可形 成放射状皱褶 , 颜色 从淡 绿渐 变 为灰 色 。该 菌在 2 c 时 生长 快 , 5【 = 2—3 d
两性霉素B治疗肾病基础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效果分析

[ 摘要 】 目的
总结分析两性霉 素 B治疗 肾病基 础性马尔尼 菲青霉菌病 患者 的疗效 , 提高用 药水平 。
方法 对 3例行两性霉 素 B治疗 肾病基础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治疗前后 主要 临床 表现及肝 肾功能 主要 指标 变化进行观察 , 分析药物治疗效果和不 良反应情况 。结果 经两性霉素 B治疗后 ,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得 到控
Y N hn- n ,H N Xa -u L u,t 1 h ee d i o ilfN n i ,G ag i 3 0 1 C i A GZ egt g C E ioy ,I i .C i s mein hs t a n g u nx 5 00 ,hn e H ea n c e pa o n a
di1 .99 ji n 17 3 0 .0 00 .0 o:0 36/.s .6 4— 86 2 1 .9 1 s
E e t e a ay i fa p o e ii B n t e t e t n fp n cl o i r e e a i n s w t e h o a h f ci n l s o m h trcn i h r a me to e ii i s ma n f ip te t ih n p r p t y v s l s
[ btat Obet e T vla ee cc f mpoe e ntet a n f eiloi ma f i A s c] r jci oeaut t f ayo ht i nB i emet n i s mee v eh i a ri h r op cl s i
p t ns w t e h o ah i r e rv e lv l aeci ia r g a p c t n M e h d T re p n eU o i ai t i n p r p ty, o d r o i o et e sf l c l u p l a o . t o s e h n t mp h e o f n d i i h e e i i iss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感染160例临床分析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1 6 0 例 马尔尼 菲青 霉菌 病 ( P S M) 的 临床特 征与 临床 转归 关 系 。 方法 回顾 性分 析 2 0 0 3 年 1 月~ 2 0 1 5 年1 2 月 广西 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 、柳 州市 人 民医 院收治 的 1 6 0 例P S M 患者 的临 床资 料 。 结果 纳入 临 床研 究 的 1 6 0例患 者 , 免疫 正 常 3 3 例, 免疫 受 损 1 2 7例 ; 其 首发 临床 表 现 依次 为 发热 ( 9 2 . 1 %) 、 贫 血貌 ( 8 9 . 3 %) 、
Cl i ni c a l ana l ys i s o f 1 6 0 c a s e s o f Pe ni c i l l i u m ma r ne fe i i n f e c t i o n
Z H A N G D o n g w e i L A N B i n f Y E P i n g K O N G J i n l i a n g 。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e s o f 1 6 0 c a s e s Z h u a n g A u t o n o mo u s Re g i o n ma r n e f e i f P S M) . Me t h o d s F r o m J a n u a y r 2 0 0 3 t o D e c e m b e r 2 0 1 5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1 6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S M i n t h e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实验诊断报告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实验诊断报告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李芹阶
【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7(21)12
【摘要】目的介绍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探讨该菌的培养、鉴定特点。
方法通过真菌直接镜检、大培养、小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染色观察。
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早期培养菌落比较典型。
晚期菌落颜色变化较多。
37℃培养,镜下多呈鹿角样或杆状的粗短菌丝。
涂片、组织学检查易与其他青霉菌、内脏利氏曼小体、组织胞浆菌等混淆。
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真菌培养鉴定。
【总页数】2页(P760-761)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免疫缺陷病毒
【作者】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李芹阶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性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9
【相关文献】
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J], 陈雪英;杨丽秋;杨洪芬;杨海刚
2.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J], 何翠嫦;陈振念;韦启麒
3.婴幼儿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J], 江小英;罗芳;吴海泉;刘江玲
4.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J], 陈凤欣; 郜桂菊; 卢联合; 刘彦春; 赵红心
5.非艾滋病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罗湘琴;梁英;凌业生;黎雅婷;陈惠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