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学论文:鱼类消化酶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鱼类肠道结构

鱼类肠道结构

鱼类肠道结构1. 引言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一大类,其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对于其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其中,肠道作为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等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类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2. 鱼类肠道的整体结构鱼类的肠道主要由口腔、咽喉、食管、胃、肠和肛门等组成。

口腔是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个部位,通过咀嚼和唾液中的酶开始消化过程。

食管将口腔中嚼碎后的食物推送到胃中。

胃是一个扩张的器官,用于进一步分解食物并释放消化液。

胃后连接着长而弯曲的肠道,通过这段肠道进行主要的吸收和排泄功能。

3. 鱼类肠道内壁结构鱼类肠道内壁具有复杂而特殊的结构,以适应其水生环境和摄食习性。

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绒毛。

绒毛是肠道内壁上的微小突起,增加了肠道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吸收效率。

此外,肠道内壁还包含许多腺体和分泌细胞,用于产生消化酶和其他消化液。

4. 鱼类肠道中的消化酶鱼类肠道中存在多种消化酶,用于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

常见的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

这些消化酶通过与食物分子结合并催化反应,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以便更好地被吸收。

5. 鱼类肠道的吸收功能鱼类的肠道主要通过被动扩散和活性转运来吸收营养物质。

被动扩散是指溶液中浓度梯度差引起的物质自发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移动。

活性转运则需要特定的载体蛋白参与,在能量驱动下将特定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

6. 鱼类肠道的排泄功能除了吸收营养物质,鱼类的肠道还承担着排泄废物的功能。

在肠道中,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其他废物被推送到肛门,并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7. 鱼类肠道的适应性进化不同种类的鱼类在其肠道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和摄食习性的不同所导致的。

例如,草食性鱼类通常具有较长而复杂的肠道,以便更好地消化纤维素等植物材料。

而食肉性鱼类则通常具有较短且直接的肠道,以便更快地消化和吸收高蛋白食物。

8. 结论鱼类的肠道结构和功能对于其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消化酶活力对比

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消化酶活力对比

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消化酶活力对比作者:孟玉琼,张伦祥,许国倩,李长忠,马睿来源:《河北渔业》 2018年第1期摘要:本实验对比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消化酶活性差异。

两种鱼各挑选9尾体重100 g左右的鱼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中的脂肪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

结果表明:作为无胃鱼,两种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其中前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后肠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青海湖裸鲤具有较高的脂肪和糖类消化能力,而花斑裸鲤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

关键词: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消化酶鱼类营养素的利用取决于鱼类消化器官中各种消化酶的活性[1]。

研究鱼类消化酶可为鱼类营养生理学的研究以及人工饲料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2]。

因此,鱼类消化酶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

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同属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的裸鲤属(Gymnocypris)。

两者作为青藏高原土著经济鱼类,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其中,青海湖裸鲤主要分布在全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中,而花斑裸鲤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的淡水区域。

目前为止,尚未系统开展两种鱼消化酶活性的对比研究。

因此,本研究对比分析青海湖裸鲤和花斑裸鲤各消化器官中脂肪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为两者营养生理学研究、人工饲料的研发以及裸鲤属种群演化提供基础数据。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用鱼本实验所用的青海湖裸鲤来自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花斑裸鲤来自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

每种鱼各挑选9尾体重在100 g左右的鱼作为实验对象。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3)

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3)

氯化钠
5.09
将菌液稀释至1 0,l 0,10。
抗氧化剂
0.259
(3)试管接种
琼脂粉
89
选用合适的连续三个稀释度的
蒸馏水
1000mL
菌液进行试管计数。分别用灭菌吸
DH 7.4±0.2
管吸取lmL菌液放入25mL具塞比
l 2 l℃,灭菌1 5分钟。
色管内,每个稀释度的菌液用两根
3、操作程序 参照SN0168一1992方法进 行。
试管。迅速倾注20mL的R培养基 (已放45±1℃的水浴中恒温)于 管内,等冷却后,再加入5mLl%
多,所以可统称为诱食剂。本文就 目前水产动物诱食剂研究状况作一 综述。
一、诱食剂作用的生理机制 水产动物摄食过程分三个阶 段:第一起始阶段,即发觉和意 识到食物刺激和存在;第二寻找阶 段,即寻找食物位点,并趋向食 的灭菌纯琼脂覆盖。同时用稀释剂 作空白对照。 (4) 培养 置25℃~30℃,2000~5000Lx ,培养72h。典型的光合细菌的培 养特征是,菌落粉红色、红色或深 红色,在培养基中菌落呈铁饼状。 (5)计数 培养后,立即计数每个试管内 的菌落数,25~250个菌落为合适 范围。如果菌落不明显,可继续培 养24h~48h。如果不能立即计数, 应将试管存放于0℃~4℃,但不得 超过24h。 (6)计算和记录数字 适宜稀释度的两个平板的菌落 数平均值或两个稀释度的平板菌落 数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即得到 每毫升样品中的光合细菌活菌数。
入装有225mL稀释剂的灭菌均质杯
2、培养基:R培养基。
乙酸钠
3.09
内,混匀,制成1:1 0的样品匀 液。
碳酸氢钠
1.09
(2) 稀释样品匀液
氯化铵

小肽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小肽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小肽蛋白产品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水产动物的消化系统与反刍动物和畜禽等单胃动物相比,结构简单,其消化道分化程度较低、长度短,肠道中酶的数量少、活性较低。

研究发现,鱼类体内的淀粉酶活性弱,不能将碳水化合物作为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只能以饵料中的蛋白质为能源为机体长期供能。

而由于鱼类的消化道短,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短,所以,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是水产动物饲料中重要的营养成分。

饲料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的酶解作用,最终被降解成小肽、游离氨基酸( FAA)、氨和其他一些含氮化合物,然后被动物吸收利用。

小肽的吸收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小肽中氨基酸残基的吸收速度大于等量游离氨基酸的吸收速度;小肽能直接提高氨基酸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减少氨基酸之间的拮抗作用,显著改善动物对饲料的利用;小肽本身吸收速度快、能耗低、效率高、载体不易饱和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小肽在水产养殖中具有以下营养特性:1. 提高水产动物消化酶活力, 促进消化吸收水产动物消化道分化简单, 消化道较短, 酶数量亦较少, 肠壁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数量不足, 供能状态和消化功能较差。

饲料中添加小肽制品可提高消化酶的活力, 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Zambonino等分别用20%和40%的小肽替代鱼粉饲养海鲈3 周后发现, 海鲈的胰凝乳酶和Y- 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提高。

在草鱼饲粮中添加小肽制品后, 草鱼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提高, 认为可能是小肽制品提高了草鱼消化酶活力。

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添加小肽制品后, 除了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外, 各种消化酶活性随着小肽添加量的增加逐渐提高, 添加量达到适宜水平( 1.0%, 1.5%) 时,消化酶的活性也达到最大。

小肽对于消化道发育未成熟、消化酶活性低的幼小动物更具应用价值, 它使小肠中一些酶的活性提高, 使小肠消化功能发育提前, 从而使幼小动物更健康并提高生产性能。

Teshima等报道, 三种小肽制品( Ala- Gly- Gly、Ala- Val、Gly- Gly- Gly) 对对虾幼苗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并认为小肽促进了动物肠道发育、加速了绒毛生长, 提高了消化酶的活力和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胡先勤等将一定量的大豆小肽添加到豆浆中投喂鲫鱼苗, 证明能显著提高鲫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并由此认为小肽能促进鱼体内某些消化酶活力提高, 使水产动物的消化方式尽早由胞液消化转变为膜消化, 消化功能发育提前, 从而使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更为有效和充分。

水产品中生物酶理化性质与降解机制研究

水产品中生物酶理化性质与降解机制研究

水产品中生物酶理化性质与降解机制研究水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产品中的营养成分会逐渐降解,导致其品质下降。

这一降解过程与水产品中的生物酶密切相关。

因此,对水产品中生物酶的理化性质以及降解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水产品中的生物酶对降解蛋白质起着重要作用。

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降解是水产品中生物酶的主要功能之一。

水产品中的主要蛋白酶有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它们能够将鱼肉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较小的多肽和氨基酸。

这一过程对于鱼肉的烹调和消化吸收至关重要。

另外,水产品中的鱼脑酶能够降解鱼肉中的肌肽,进一步增强鱼肉的咀嚼性和风味。

其次,水产品中的生物酶在脂质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鱼肉中的脂质主要为鱼油,鱼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茄-3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如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然而,鱼油中的脂质易氧化,导致其营养价值下降。

水产品中的生物酶如脂肪氧化酶能够催化脂肪的氧化反应,进一步加速鱼油的降解。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素,以减缓脂肪氧化反应的发生。

此外,水产品中的生物酶与矿物质降解也密切相关。

矿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水产品中的矿物质容易受到生物酶的影响而发生降解。

例如,水产品中的矿物质酶能够催化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去螯合反应,使其变得不稳定。

因此,在鱼类的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如冷冻、真空包装等,来保护水产品中的矿物质。

此外,鱼类中的生物酶在嗅觉和味觉方面也令人关注。

鱼类有强烈的氨味和腥味,这部分味道主要来自蛋白质的降解产物。

由于蛋白质降解的速度很快,因此在鱼类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防止氨味和腥味的产生。

此外,鱼类中还存在多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合物,如胍、胺等。

这些化合物的产生与水产品中的鱼胨酶等生物酶密切相关,对于改善鱼类口感和气味具有重要作用。

酵母培养物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酵母培养物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统 , 高养殖动 物 的健康 水平 , 提 实行健康 养殖管理 , 减 果 的关键 所在 。因此 , 在涉 及到酵母 培养物 的成分 和
少 乃至停止抗 生素 的使 用 。其 中 , 利用微 生物 的代 谢 生产 工艺时 ,需要 阐明具 体 的产 品名称和生 产厂家 。 规 律和特 点进 行控 制发 酵使 其含 有针 对 性代谢 产 物 这里 , 以大家所熟悉 的达农威酵 母培养 物一 达农威 仅 的酵母培养 物 (es c l r, C 亦属 于微生 态制 剂 水产益康 ( V Q) Y at ut e Y ) u D A 为例 。达农威酵母 培养物 主要 由酵 的范畴 。它可 通过 向动 物消 化道 内的共 生细 菌提 供 母 细胞外 代谢产物 、 经过 发酵后变性 的培养基 和少量 “ 价营养底 物” 以便最 大 限度 地维持各 菌系之 间 的 残 留的酵母 细胞所构成 。 全 酵母细胞外代谢产 物是该类 代谢 平衡 , 持消 化道 内生 态环境 的稳定 , 维 促进 胃肠 产 品的主要 作用成分 。 酵母 培养物 中的有些 成分是人
不熟悉 的但实践证 明对促 进动物健 康生长有 益的 “ 未 知生长 因子” 等化 合物质 成分 。 由于不是 活菌制剂 , 不
酵母 培养物 是 指在 特定 工艺 条件 控 制下 由酵母 存在配伍 禁忌 , 且在与其 它饲料成 分一起进 行制粒 并
菌 在特制 培养 基上 经过 充分 发酵 后形 成 的复 杂发 酵 加工后并 不影响它 的使用 效果 。
孟繁伊 : 酵母培养物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素类 新型绿 色饲 料添加 剂 , 微生 物 ( ) 剂 、 环 育 以及所 用培养基 组成成 分之 间存 在着 的差 异 , 如 态 制 水 必然 境 质量 调节剂 以及免疫增 强剂等 , 用于调 节养殖 动物 会 生产 出不 同成分 的酵母 培养物产 疫系 不 同 的酵母 培 养物产 品在实 际应用 中会 出现不 同效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激素应用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激素应用研究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生长激素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渔业的发展,对于如何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和产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背景下,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中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其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一、鱼类生长激素的概述1.1 鱼类生长激素的类型和来源鱼类生长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GH)、甲状腺激素(TH)、促性腺激素(GnRH)等。

这些激素可以由天然来源(如鱼类腺体和动物来源)或人工合成得到。

1.2 鱼类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鱼类生长激素通过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鱼类的生长发育。

生长激素主要促进鱼类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甲状腺激素则负责鱼类的代谢调节,促性腺激素则参与鱼类的繁殖过程。

二、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2.1 鱼类生长激素的添加方法目前,鱼类生长激素的添加主要有口服、注射和浸泡等方式。

其中,口服是最常见的添加方式,适用于大规模鱼类养殖;注射则常用于科研实验以及个别需要特殊处理的情况;浸泡则适用于幼鱼的养殖过程。

2.2 鱼类生长激素的影响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并改善鱼类的体形和外观。

此外,鱼类生长激素还可以改善鱼体的肉质、增加鱼体的肌肉含量,提高鱼肉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3 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前景尽管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例如,过量添加鱼类生长激素可能导致鱼类对激素的抵抗力增加,从而减弱其生长激素的效果。

此外,鱼类生长激素的添加与环境污染和鱼类健康问题有关。

三、鱼类生长激素应用研究的展望3.1 鱼类生长激素的副作用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效果和副作用,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鱼类生长激素对鱼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以及鱼类对激素的抗性问题。

3.2 鱼类生长激素应用的规范化管理在鱼类生长激素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确保鱼类生长激素的添加量和时间的合理可控。

同时,鱼类养殖企业和养殖者也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鱼类生长激素的正确使用方法。

水产动物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水产动物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Nutrition and Feed of Aquatic Animals
2)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A、水温:可以提高酶的活性,缩短消化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和消化 率无关。水温降低,消化率降低 B、投饲频率:对于肉食性鱼类,一次摄食多;无胃鱼类,连续多次 摄食,提高消化率,一般每日5 次为好。 C、生长阶段:幼鱼消化道短,但代谢极为旺盛,但因消化酶系不健 全,对饲料蛋白质消化率较低。 D、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如粗纤维含量为3~5%时合适,粗纤维过 高,消化率降低 E、饲料颗粒大小、色泽等对消化率有一定的影响
A' F A' B Dp(%) = (1 − × ) ×100 = (1 − × ' ) ×100 A D A B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Nutrition and Feed of Aquatic Animals
测定消化率的方法:
绝食代谢(停食法),饥饿代谢 无氮日粮法测定 (不准确) 相关分析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Nutrition and Feed of Aquatic Animals
三、消化与吸收 消化吸收率 1)测定方法:体外法(人工消化试验):
试管中,用市售的酶或从试验鱼消化器官中提取酶液,消化蛋白质和其它营 养物质,以求消化率的近似值。1897年Knauthe对鲤鱼前肠酶或肝胰脏酶进 行消化率测定,认为体内和人工消化率完全一致;而赤筑(鲸血纷和蚕蛹蛋 白试验)用鲤鱼作对比试验,认为体内和人工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猿谷 (褐色鱼粉和白色鱼粉)测定发现消化率不同。 缺陷:试管内,反应条件基本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分解产物不能及时处 理,分解产物淤积过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化酶的作用,同时某些微生 物的污染还可导致分解环境恶化。
应激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消化酶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摘要】消化酶对于各种生物来讲都至关重要,这些酶类催化生物体内各项生化反应,只有深入研究酶类的功能特性,才能清楚了解其对生物体的作用。

研究鱼类体内消化酶,不仅对生物工程方面的研究也会产生巨大的意义,而且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水产养殖方面,为养殖者在挑选养殖环境以及饲料方面提供依据。

【关键词】消化酶研究;影响因素;应用
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生物化学反应都需要酶类的催化才能完成,酶本质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高效催化剂。

它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物的食物来源,身存环境,酶所处温度对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酶可以和体内多种物质进行能量转换,有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及作用,对生物体来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

如果能够深入的研究鱼类体内的消化酶,懂得这些酶的功能特性,那么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水产养殖者配置合适的饲料有重大的意义,另外,研究消化酶对生物技术以及营养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鱼类体内消化酶种类
鱼类体内的消化酶种类繁多,其中含有蛋白酶,蛋白酶又包括胃蛋白酶、肠蛋白酶等。

淀粉酶包括肝胰腺淀粉酶等。

有的鱼类还含有脂肪酶,多种酶类相辅相成,催化鱼类体内各项生物化学反应,为鱼类提供生命动力。

(一)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是鱼类体内众多酶中的一种,存在于有胃的鱼体内,能够适应强酸环境。

胃蛋白酶最初是存在于细胞中的没有活性的一种颗粒物质,在其他蛋白酶或者胃分泌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蛋白酶来进一步对蛋白质进行催化。

由于鱼类胃部分泌消化液为酸性,胃蛋白酶能存在于此处进行一系列的催化作用,必然适应了酸性环境,所以,大多数鱼类胃蛋白酶都可以在强酸环境下存在并完成相关反应的催化。

例如一些软骨鱼或者硬骨鱼体内的胃蛋白酶能够适应强酸环境,大多数可以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有相关权威研究表明,鱼类胃蛋白酶的PH值在4以下。

胃蛋白酶受温度影响较大,从30度到60度,酶活性都有不同的变化。

所以根据鱼类体内的胃蛋白酶的特性,养殖鱼类要选择合適的水温,根据时令的不同适当调节水温。

(二)淀粉酶
鱼类体内的淀粉酶主要是用来分解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是鱼类体内一种重要的酶,其分支也很多。

淀粉酶包括肠淀粉酶,胃淀粉酶还有肝胰脏淀粉酶等等。

肠淀粉酶存在于鱼类的肠道中,但有的鱼类却不是由肠道来分泌这种酶的,而是由肝脏和胰腺。

少数鱼类由肠道分泌该酶。

胃淀粉酶相对于其他两种酶类活性较低,其最适PH值也为酸性或者中性,对鱼类体内各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太明显。

而肝胰脏酶对于鱼类来讲则相当重要,肝胰脏酶主要由肝脏、胰腺等部位分泌,对鱼类体内淀粉的催化效果也极其明显,影响着鱼类的一些生理反应。

肝胰脏酶的最适PH为弱酸到弱碱。

淀粉酶在鱼类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具研究价值。

二、影响消化酶活性的因素
(一)温度影响
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类表现出不同的活性,鱼类体内各种消化酶受温度的影响很大,随着气候的变化,相关酶活性也有所改变。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超过限制温度时便会变性失活。

据有关研究显示,酸碱值一定时,鱼类体内消化酶的最适温度
不同。

著名学者陈章宝在研究某种鱼类时发现,该鱼类体内的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为25度。

温度越接近此温度,酶活性越高,温度太低或太高,酶类几乎不起作用甚至可能破坏组成酶的肽链从而导致酶变性失活。

由此可见,酸碱值相同的情况下,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温度不同,温度升降对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二)鱼类身体部位影响
消化酶在鱼类身体的不同部位所展现的酶活性是不一样的,这很可能与鱼类身体对营养物质吸收的不同有关系。

权威专家研究指出,消化道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吸收能力不同,酶活性会随着吸收营养能力的强弱变化而变化。

据报道可知,有的鱼肠道的前肠和后肠部位酶活性差异较大,越往肠道后部肠道淀粉酶的酶活性越低。

然而有其它种类的鱼则是后肠道的酶活性最高,越往前酶活性越低,比如说中华倒刺。

另外,李瑾等专家研究中华鲟发现,该鱼体内酶活性最高的部位为幽门,其次是肠道,酶活性最低的部位是肝脏。

由此可见,酶活性在鱼类不同的身体部位不同。

(三)食物来源影响
鱼类因种类不同而有食性的差异,不同的鱼类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生存,其食性
也不尽相同。

而食物来源决定了鱼类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组成。

以植物类为食物的鱼与食肉的鱼体内酶含量差别很大。

因为食物营养成分的不同,自然使得生物体内酶含量不同。

草食性鱼类主要食草,但若是人工养殖,则其体内蛋白质含量与饲料紧密相关。

比如说鲤鱼,其体内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增高而增高,自然体内蛋白酶含量就高。

肉食性鱼类由于食物中脂肪含量较高,所以体内脂肪酶含量相对较高,用来分解脂肪。

鱼类的食物来源对其体内所含有的酶类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此特点,养殖者也可以按需求给鱼类配置饲料。

三、鱼类消化酶研究利于水产养殖
根据上面叙述,我们发现,鱼类体内消化酶对鱼类各项生命活动都有较大的影响,并且,外界环境、鱼类所吃的食物,以及鱼类体内器官吸收营养能力的强弱对酶活性都会有影响。

所以,养殖者可以根据鱼类体内消化酶的一些特性与功能以及所受环境的影响来配置更加适合鱼类食用的饲料,根据气候变化,温度变化,鱼类自身生长阶段来适当的调节外界环境,使得鱼类体内的消化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对鱼类体内消化酶的研究,会得到很多酶类的特性,找到更加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条件,从而
促进鱼类生长,增加水产养殖的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鱼类体内消化酶的种类、影响消化酶的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这些酶对鱼类体内各项生化反应的影响。

通过这些,我们联系水产养殖,根据研究结果,让养殖者给鱼类配置适当的饲料,在饲料当中添加合适的物质来促进鱼类生长,根据消化酶能够适应的温度和酸碱环境来调节生存环境。

把一系列研究成果运用到水产养殖定会增加水产养殖收益。

(弘利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