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自

己的监管职责,把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仅仅停留在生活照顾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学习辅导方面基本上是无力顾及,也难以顾及。

2、家庭关爱少、情感缺失。调查表明,80%以上打工的父母每年仅回家一次。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偏少,造成留守在家的孩子因缺少亲人关爱而在他们的生活、学习、性格、心理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践证明父母离开孩子时间越长,孩子年龄越小,造成“关爱缺乏”就越明显,在孩子人生中留下的阴影越深。

3.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由于一些“留守学生”的思想学习基本无人照管,怕苦怕难,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在某中学(初中)调查的12名“留守学生”中,成绩偏下的就有9人,占75%之多。

4、人格有缺陷明显。一是性格较孤僻。“留守学生”平时与人交往较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突出,孤独,离群,自我封闭。二是心理不健全,他们胆子较小,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上课时也不敢主动举手发言。三是乱花钱。“留守学生”的祖辈和父母大多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溺爱有加,造成其比较任性,花钱无计划。监护人对他们大多是百依百顺,给孩子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整合。首先学校教育不能主动地与家庭、社会教育力量形成有效的整合,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不同步。其次,由于父母在外、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功能失调,家庭也无法承担好教育的责任,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学生”疏于管理。家庭教育成了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链上的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家庭未能在课外取得较好的监管作用,也缺乏与学校的联系,故而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情况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勾通。对于亲友监护者,他们则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和物质需求的满足,往往忽略了对被监护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要求。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

良风气也直接影响到这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三,社会对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够,不良影响也还存在。

三、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学生”的管理档案

建立“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每个班主任通过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做到五个清楚:(1)学生基本情况清楚(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等);(2)临时监护人情况清楚(姓名、地址、联系电话);(3)外出家长情况清楚(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4)教育管理对策清楚(班主任要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班主任工作目标清楚(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儿童”不辍学、学习不掉队、心理人格健康成长)。

2、整体规划,实行“三个三”校内关爱机制

“留守儿童”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课题。为此,我镇各校以落实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创造性地探索、总结出“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校内关爱工程。“三知”就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代管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地知道“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和联系办法。在掌握基本情况

的基础上,各校为“留守学生”建立起资料翔实的管理档案。“三多”就是要求老师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如为学生过生日,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等,使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学生”感受到温暖;多到“留守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指导代管人教育管理小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沟通”就是要求学校教师要定期与“留守学生”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的代管人沟通,定期与校外辅导员沟通。通过沟通,使学校和教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

3、整合力量,形成“三个一”校外监管体系

“留守学生”在学校期间,由于集体生活的温暖,会暂时忘却一些烦恼。可一旦回到家里,他们那种特有的孤独感又会油然而生。为了弥补“留守学生”情感的缺失和填补教育真空,各校建立了“三教”相结合的校外关爱机制,架设起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桥梁。坂面中心小学在全面掌握“留守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学校打破年段、班级的界限,以片区为单位组建校外学习小组,每周开展一次集体活动,组织本小组学生互相检查作业、进行校外表现评议等。小组长由各方面表现较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定期了解有关情况。南雄小学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优等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学。经常帮助学校了解“留守学生”的校外表现情况、做好“留守学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有关情况。针对“留守学生”的父母不

在身边缺少关爱、生活无人照顾的情况,近年来我县一些乡镇已建立或正在着力建设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人管,思想工作有人抓,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为了加强对寄宿“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则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既具备较好的道德素质,又能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从而促使寄宿制学校成为“留守学生”离开父母后的温馨归宿。

4、师生联手,实行“留守学生”教育帮扶三优先

一是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学习帮扶工作,落实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优等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学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二是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学校对“留守学生”实行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变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使他们感到老师就是父母。三是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和指导。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活动特别重视,督促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融入到学校大家庭中感受集体的温暖。

5、采取各种措施来弥补情感、心理的需求

(1)开展专题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个别问题和个性问题,各基地校设立相应的咨询组织机构,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

出谋划策。如:设立心理咨询室、成立“留守儿童热线”,确定接待时间(如课外活动),确定专兼职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勾通的工作制度。(2)学校开通留守儿童热线电话,实行保卫科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留守儿童的父母随时都可以通过学校的开设家长热线及时了解和关注到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情况。(3)增强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对留守儿童积极疏导,放大优点,去掉自卑,树立自信。让班主任、让任课教师与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学校主要领导与心理障碍明显、性格暴躁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通过讲成功人士的故事,讲身边同学的例子,诱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4)举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开展“我留守我快乐”、“在同一片蓝天下”“有在我们身边”“让爱与留守儿童同行”“牵手互助共同成长”“说出你心中的话”等主题队会,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激发自信心。

四、取得的成绩

1.留守儿童情感、心理的需求得到一定的弥补

自实施弥补情感、心理的需求的措施以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状况出现了“四个好转”。一是“留守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行为习惯明显好转。二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由于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增多,一些“留守儿童”孤僻、任性、暴躁、自控能力差等不良性格明显好转,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厌学心理得到有效控制,逆反心理得到缓解。三是“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观念明显好转。通过家访、电访和家长沟通,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提高了寄宿“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保护的认识和水平,明确了职责,增强了监护能力。四是广大老师

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意识、关爱意识、帮扶意识明显增强。

2.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明显

经过上上下下各方面的努力,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学习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些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偏差寄宿的留守儿童,经过干预,已经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寄宿在校,使留守儿童远离不良的社会青年,远离了那些不良因素的干扰。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监督下,较快地回到了正常的成长轨迹。一是增强了留守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感恩意识,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二是他们的行为习惯已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相当部分儿童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有的在各项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比如南雄小学就有许多同学表现优秀,分别获得了各项奖励。

3.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自觉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研究活动,遇到问题或与同组组员共同探讨,或向专家请教,努力攻克难关,使自己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一是通过学习理论,锻炼了一批改革意识强、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了他们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二是他们根据实际、根据现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与理论联系起来,与实际联系起来,并努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使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批骨干分子。三是相当课题研究成员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完成了相当数量的专著、论文、总结等。

五、研究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进行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

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亲情的缺失无法替代

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尽力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来挽救和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但父母的爱等亲情是无法替代的。我们在课题研究初期的调查中发现了孩子们在这一方面的需求是迫切的,年龄越小越迫切,如相当部分孩子在“你最需要父母为你做什么?”的问卷中,他们的回答是:“希望父母能为我做一顿饭”“陪我学习”“陪我一起去玩一次”等等。这些都反映了父母亲情的不可替代性。

2、社会(社区)如网吧泛滥等不良影响消除不力

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方面,作为学校教育而言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需要包括公、检、法等全社会教育力量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即我们在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由学校“单干”的现象,较难(或教师精力有限)和家庭、社会进行协调沟通,难形成教育网络。

3、需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对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时段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长期的机制和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干预,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效果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缺乏有效家庭监护的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毕业离开我校后在学习、心理等方面是否会回复到从前的状况,出现反弹呢?对他们的后续管理教育是值得学校、家庭、社会认真研讨和解决的问题。

六、政策和建议

1、提高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社会、政府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地政府和学校要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由学校来多承

担一些监管责任与义务,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与关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监管制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经常组织开展交心、谈心和社会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成长平台。

2、努力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留守学生最需要最渴望的就是亲情的抚慰,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情感关爱都无法从本质上真正取代亲情。要想使留守学生不再受渴求亲情抚慰的煎熬,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的父母不再远离家乡去打工。因此,政府要做好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让农民在自己的家乡,做好土地这篇文章,让他们通过种植、养植、加工也能发家;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吸引农民工返乡打工,减少留守学生的数量。

3、建立健全留守孩教育长效激励机制

对留守儿童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研究不应该只是一个时段的问题,应该要有一个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长效的激励机制。

总之,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搭好教育平台,使“留守学生”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

2014年6月

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概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再者说,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割裂开来,就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更好地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我于2010年5月15日——2010年5月30日,对濉溪县新城初级中学(小学部)三年级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我共设计了13个问题,涉及到家长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未来职业期望等等。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 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1、关于家长的职业。农民占21.02%,个体经营者占37.27%,技术工人占14.27%,公司职员占13.16%,知识分子占11.05%。 2、关于家长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占7.07%,大专占10.13%,高中(中专)占31.06%,初中占38.46%,小学占13.28%,家长的文化程度绝大部分属于初中和高中(或中专)。 3、关于家庭经济收入。以人均月收入为标准:500元以下占9.32%,500——1000元之间占40.42%,1000——2000元之间占39.96%,3000元以上占10.27%。 4、关于孩子在家情况。A、你对孩子在家是否做家务?“是”占59.11%,“否”占40.89%;B、在你家谁对孩子管教比较多?选择“爸爸”的占24.03%,选择“妈妈”的占75.97%;C、你在管教孩子时回答孩子吗?“经常”占5.42%,“有时”占48.35%,“很少”占32.68%,

“没有”占13.55%;D、你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占61.88%,“没有”占38.12%。 5、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选择“有”的占61.46%,选择“没有”的占38.54%。 6、关于对孩子今后的职业期望。选择“公务员”的占23.23%,选择“知识分子”的占10.12%,选择“公司老板”的占3.62%,选择“自由职业者”的占7.26%,选择“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的高达55.77%。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关于家庭的一般情况。A、从家庭经济收入来看,绝大部分的家庭收入比较理想,能够保障孩子在教育上的花费需求。只有极少部分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仍需社会给予适当补助。B、从家长的学历来看,父母的文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三年级学生家长的学历层次绝大部分处于初、高中阶段(约占调查家庭总数的69.52%),在家长学校及家长会的授课上,可重点倾向于这一层次的群体。C、从家长职业来看。父母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因素,调查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经营者的占调查人员的绝大多数(约72.4%),公司职员和知识分子仅占24.21%。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相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由于家长一般都在城区范围内工作,不用花费过多上下班的时间,应该说家长还是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是与子女呆在一起的。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嘉陵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

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家庭教育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家庭教育调研报告正式版

家庭教育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儿童学前教育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并重的的阶段性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幼儿园是孩子步入ji体生活的第一步,老师为他们开启德育双馨的天空。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学校、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将提高和改善幼儿园教育水平作为我市儿童学前教育的重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人口xx万人,3-6岁儿童xx 万人,公办幼儿园xx家、民办幼儿园xxx

家,入园率达到分别达到xx%、xx%,各类家长学校数达到xx个,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为100%。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责任分工明确。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经济发展的希望,敦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工作,形成了“市委重视,政府负责,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把儿童学前家庭教育列入了学前教育工作计划中。由市政府副市长王静慧同志亲自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具体负责,由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协助负责,各街道、乡镇参与负责的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我市儿童学前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 (课题批准号:DEA100355) 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安徽省阜阳市四九小学 2013年 10月19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尤其农村发展也比较迅速,为了拓展收入的来源,众多的家庭中的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务工。据统计,我校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剩下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在,有的寄托在亲戚家里,有的靠祖辈照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观念极为淡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是了事。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承担家长的责任,很少和学校沟通配合,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 鉴于以上背景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参加了教育部总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中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1月经颍泉区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二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科学、实事求是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2、选题意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错位的状态。选此课题,,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转化差生,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解决方案: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更进一步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探究总结出新形势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科学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传递给家长,从主观上改变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向前发展。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我国历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方面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凸显,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研究新时期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邓小平曾说:“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式下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学校在举办家长学校时,应注重从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上对家长进行科学辅导。“帮助儿童的最好途径就是帮助父母”。 家庭教育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导读:本文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一) 在国家鼓励政策延续的强力推动下,我国经济逐渐回暖,轴承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产品,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近三年来,承接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汽车、农机、家电、风电等主机配套方面的轴承产品具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轴承行业概况 轴承作为机械基础产业和骨干行业中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配套件,其质量水平的高低,往往代表或制约着一个国家机械工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轴承产品己广泛应用于汽车、农机、家电、风电等各个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三年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全面落实,全国轴承行业的景气度得到持续的提升,2009年,全国轴承年产量110亿套,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销售收入920亿元,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出口创汇20.2亿美元,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目前全国约有3000余家轴承及配件生产企业,从业人数约30多万人,其中年产值超30亿元企业5家。轴承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己成为世界轴承制造大国。但轴承产业结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产业的集中度低,CR10、CR30长期在30%、45%左右徘徊,最终导致国产轴承在国内外中低

端市场形成同质化的恶性竟争,而在一些高端领域,如大飞机、高速铁路、精密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轧机和高可靠性风力发电机组等领域,由于稳定性、一致性不够,寿命可靠性较差,未得到用户认可,仍全部或极大部分依赖进口。近几年轴承进出口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虽然出口与进口产品数量之比约在2~3倍,但由于我国出口的大多为低中档产品而进口的是高档产品,近几年轴承行业出现贸易逆差,据资料报导2009年贸易逆差达到8.1亿美元,为历史之最。 江苏省是全国轴承的生产大省,与其他省份相比,发展时间比较早,速度也较快,在70年代,我省已有轴承骨干生产企业16余家,产品结构主要为深沟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滚针轴承、推力轴承等,生产品种比较齐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机械制造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迅猛发展,作为基础配套件的轴承,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盈利能力很高,良好的投资前景使得轴承行业在短短的几年内生产企业就达到数百家之多。其中绝大多数以生产深沟球轴承、滚针轴承、调心滚子轴承等传统品种居多。但随着十多年来超常规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产能相对过剩,过度饱和的市场使得经营竞争无序紊乱,企业难以获取维持正常发展的利润。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开始强势进入我省,先后有多家国外著名轴承生产企业(如NSK、KOYO、TIMKEN、INA 等)先后组建了合资、独资公司。民族轴承工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调整产品结构,提升综合实力成为轴承生产企业的共识。一段期间,轿车轴承、精密轴承、风电轴承、电动工具专用轴承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 探索与研究 单位:承留二中 负责人和撰写人:周卫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教育处于转轨期,而初中生则处于人生的转折期。随着信息化大潮扑面而来,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学生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厌学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也不甚和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手段也还陈旧,造成学生难教、教学被动的局面,特别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学习氛围。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性格、习惯、人格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起伏较大的阶段,因此,家校结合全方位教育孩子显得十分迫切。在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家长参与意识不强,家长角色的错位,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导致家庭教育未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因此家长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与地位,以积极的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学校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策略也十分必要。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三大支柱”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调查证明,我国家庭教育明显滞后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一些观念、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全国各地时常会出现一些青少年比较极端的犯罪行为,并且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发达地区为多,说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存在有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多数与家庭有关。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研究证明:我国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长身上。当今世界各国对家校合作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结合都十分重视。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近年来,美国为着重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综上所述,对于家长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其途径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搞好学校、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六安市城区市民 调查小组成员名单: 分工:问卷的制作: 问卷的发放、回收及整理: 总结:

“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苏霍姆林斯基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全部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如何将直接关系到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观等,它决定着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进而影响其子女的发展,对子女的认识发展、品德形成、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教育只有在了解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才会取得好的效果,特作此问卷调查。 我们于2009年5月份将问卷分发给六安市附近居民,我们主要是针对儿女是在中小学的家长,我们分发出去60份,收回有效问卷57份。根据他(她)们的回答,我们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庭的经济收入:富裕10%,一般76% ,较低14%。 2、完整家庭80%,单亲家庭20%。 3、家庭里人际关系情况:相处愉快、互相关心95%,矛盾较多、经常争吵5%。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上属中等偏下家庭,

家庭收基本能够满足子女的学习需要。完整家庭占绝大多数,非独生子女占多数。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 1、父母常用的教育方式:讲道理64%,严厉批评32%,通过老师4%。 2、与孩子的交流:经常16% ,很少66%、几乎没有18%。 3、关注自己孩子的:品德42%,个性 20%,脾气10%,学习25%,其他:3%。 4、随着孩子的成长,您对孩子的教育显得:有效:80%,无效:20%。 家长对女子的期望很高,绝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大学。对孩子的功课非常关心。不少家长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家庭教育的第一位置,而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中又把分数看得头等重要。一些家长也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课余爱好,但多有限制。大部分家庭不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关怀备至,甚至有些溺爱,一些家长不太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总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陈旧,对现代教育的理念知之甚少。 三、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 您会通过那种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与老师间的:85%,家长于子女间的:15%。 调查中发现多数家长对子女的交往持支持和不干涉的态度。这反映了大多数家长对现代社会适应性的认识,体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

2017年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分析报告

2017年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分析报告 一、综合概述 2017年集团发展稳中求胜,在建项目管理体系均正常运行,过程均在受控状态。项目的管理、收益、声誉得到改善,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施工过程控制,体现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使一些管理瑕疵和产品瑕疵得到改进和改正。对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支撑,使企业赢得了良好地信誉和效益。 二、数据分析范围本年度数据分析范围包括所有在建项目和集团体系覆盖范围的管理控制、运行过程有关的信息范围,对数据的收取采取了调查、交谈、现场采集记录等方式。对体系覆盖的绩效、监视结果、资源配置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评价。 三、数据分析过程数据采集监控点放在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进度、施工过程、产品质量抽样等关键点上。得出了施工组织的策划率、进度偏差、工序检查合格率、分部分项合格率、强度合格率、不合格纠正预防控制率等数据。分析得出了企业项目管理的实用信息,产品的符合性及其趋势。 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的组织设计采取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编制,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报集团总工程师审批的控制流程。检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率100%,审批率100%。建筑产品从管理源头上得到了有效

控制,重难点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施工组织设计得到业主、监理审批并备案。 2、施工进度 项目的施工进度与合同工期比较都有拖延,拖延率达100%。其中原因各不相同。有业主征地滞后拖延工期、有气候(雨、雪)原因拖延工期、有业主设计优化更改设计造成工期拖延、有工程款支付不到位停工(待工)造成工期拖延、有甲供材料不及时停工待料造成工期滞后。这些原因都普遍存在各个项目上,工期的拖延采取的措施包括:协商业主让步延后工期、按照合同条款索赔工期、缩短关键线路工序的施工持续时间满足工期要求。 针对工期滞后的普遍性,检查组对工期的处置进行了审查跟踪,发现一些不利项目的趋势: (1)、提出的索赔事实与索赔证据衔接不紧,有代沟,容易遭到业主的反索赔。 (2)、协商的手段和方式粗暴,一度追求目标得到赔偿,忽略协商的知识、技巧、逻辑思维、时机动机,索赔的赔偿率不高。 (3)、管理上存在超前意识不强,对一些可以预测估计的气象、地质、技术的应急、物质、机械、资金储备不足。 3、施工过程针对公司的经营范围,公司的技术性密集、劳动力密集的特点。一些特殊的施工过程控制存在瑕疵,对管理提出了较大要求。我们跟踪检查发现回访工程中对于填充墙体裂缝、卫生间,

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流动儿童少年赏识教育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们学校的生源以流动儿童少年为主。在他们身上有着许多优点,比如:爱劳动,不怕苦,有礼貌等,但由于家庭贫困,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身上有“野”气,基础参差不齐,又在异乡求学,导致他们自卑,缺乏自信,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常常遭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批评,求全责备多,表扬鼓励少,学生进步不大。 在学校、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一味地批评或给予一些消极的评价,例如“你真笨!”“你对班级工作不积极!”“你学习不努力,成绩很差!”“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真拿你没办法。”“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看人家学生多好,你们以后怎么办?”“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跟你讲了多少遍,还改不了这个毛病,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没有主见,干什么事总认为他们不行,无法接受生活的挑战。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学校试图通过赏识教育的应用研究,在学校与家庭两个方面,探索“流动儿童少年在赏识中找到自信,走向成功”之路。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概念界定 1、流动儿童少年 本课题中的流动儿童少年指的是城市流动人口的一个特殊部分,指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2、赏识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 3、应用性 应用性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应用性研究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探索、开辟应用的新途径。它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

家庭教育结题报告

《小学生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运用指导策略研究》 报告 江岸区模范路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起着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意识、现代价值观已迅速深入孩子的思想。一些传统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当今,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如重智轻德,重言传轻身教,观念先进教育条件优裕但方法单一落后,家庭教育方法等同于学校教育方法等等。其中,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作出深入探索和研究。 所谓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家庭教育方法,则是家长自己为使孩子设定的成长目标成为现实而采用的一些教育办法,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就无法达到育人目标的彼岸。 面对越来越多的不当家庭教育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国务院在《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 规划纲要》中确定,“九五”期间,家庭教育的工作总目标是:到2000年使90%勺儿童(14岁以下)的家长不同程度地掌握保育、教育儿童的知识。因此,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展开了多种调查和研究。但这些调查研究涉及较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性质、原则、内容等问题,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一些家庭教育方法,但比较零碎,不够明确和系统。因此,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特别是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是什么,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地处“都市里的村庄”,一些家长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素质不高,家庭教育薄弱,一定程度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为此,我校以“一切为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为宗旨,研究家庭教育基本方法及其在家庭运用中的指导策略,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与学校教育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研究对象:全校749名学生及家长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法等。

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两篇汇总

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两篇 主体是分析报告的主要部分,一般是写调查分析的主要情况、做法、经验或问题。下面职场范文网的就给大家分享下关于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欢迎阅读! 产品质量问题分析报告篇一 一、中国葡萄酒质量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葡萄酒产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阶段,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葡萄酒产业发展期,十多年来,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产品结构有了根本的调整,原料基地已初具规模,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消费群体不断扩大,这些都为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外部环境的优化,力促葡萄酒产业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限制粮食酒等措施的落实,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的颁布实施,葡萄酒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实施,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重视基地建设,为提高葡萄酒质量提供了保障目前许多新建企业,首先

建基地,然后建工厂,企业对原料质量有了完全自主的掌控权,这种经营理念的改变、经营模式的改变都为葡萄酒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这也是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国家监督抽查,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1997年至2006年,连续十年国家监督抽查的结果表明,中国葡萄酒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通过抽查,反映出行业存在的带倾向性的问题,然后进行集中整治,使违反质量规定的行为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同时,生产者也越来越自觉地重视产品质量,自我监控的意识加强,对葡萄酒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葡萄酒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料基地建设仍然薄弱,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 2、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同质化现象突出。 3、生产者缺少诚信理念,随意进行虚假宣传。 三、中国葡萄酒质量提升的措施 1、抓好基地建设是质量提升的必备基础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

家庭教育调查报告范文3篇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形式与内容 本次调查,本人选取了大岗镇的12所小学作为调查样本,在这些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访问农户50户。调查内容主要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二)调查的结果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态度欠妥当。从访问的50户学生家庭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 ;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

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 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 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家庭教育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的提出 1、从国际角度看,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瑞士、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高度重视全民教育的同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源远流长。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近年来家庭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 3、从中国教育的现状角度看,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家庭教育步入“误区”的新现象已经显现。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溺爱型”、“粗暴型”、“放纵型”等不良类型;重哺育、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家庭教育的失误呼唤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研究。 4、中国的教育“综合失衡”。我国的学校教育条件迅速改善,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也急剧上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青少年出现的孤僻、自私、攻击、骄横、厌学等现象,根源在家庭教育,“板子”往往打在学校教育上。中国教育“综合失衡”的科学解决,亟待从家庭教育溯源,从搞好家庭教育入手。(二)家庭教育研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少年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课题的界定与假设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1、“一级层面”-----父母。我国的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由于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研究应首先应该把父母定格在“一级层面”上。 2、“二级层面”-----祖辈。家庭是青少年第一个而又重要的学校。祖辈“越俎代苞”和参与现象的出现,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二级层面”。 3、“其他层面”-----家庭其他人员。家庭构成的其他人员,虽然有其特殊性,但或多或少的影响教育的效果,也应列为家庭教育研究的“其他层面”。 (二)课题研究的科学假设: 1、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教育的效果。 2.、家庭教育观念影响教育的“走向”。 3、家庭教育模式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4、科学、和谐、人文化的良好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产品实物质量的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及产品实物质量的 分析 工厂按GB/T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的质量体系,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和正式运行,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质量责任明确,各接口关系逐步理顺,保证和持续改进实物质量,并以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使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兢争中,确保提供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高质量产品,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通过持续改进,逐步改进与提高实物产品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一年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主要工作: 1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工作 今年内仅大空心铆扣批量生产的新产品投产,我们通过梳理,完善成熟老产品的产品实现策划方面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建立或完善了273卡弹块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工艺参数、检验要求、半成品图)、(不锈钢)挂钩工序流程图(生产工艺参数、检验要求)、大空心铆扣生产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检验要求)、提把(营八二)工序流程图(落料工艺参数、检验要求)、梯形拉环(245)工序流程图(落料工艺参数、检验要求)、抱箍生产工艺流程、抱箍落料工艺参数、228钢片工序流程图(工艺参数、检验要求)、229钢片工序流程图(工艺参数、检验要求)、273导电钢带工序流程图(落料工艺参数、检验要求)、帽口调节扣工序流程图(落料工艺参数、检验要求)等10种产品的工序流程、加工参数、检验要求,对保证与提高实物质量切实起到保证作用。 2严格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努力提高实物质量,实现双赢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增强顾客满意是工厂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重点,在这方

面我们作了以下工作: a)发出并收回顾客满意度调查表1份,顾客满意度得分87.4分,较去年提 高了1.4分。 b)注意收集顾客信息,尽量满足顾客明确或潜在需求 年初厂长张银荣在走访工厂顾客五七二七厂时,了解到五七二七厂有从军品配套企业向军品总装企业发展的设想,而且可能2005年军品科研项目较多,回厂后厂长及时向有关人员传达这一信息,指示办理预防措施,引进数控车床一台,以满足顾客可能存在的需求。 厂长在接到五七二七厂卷二分厂关于某型号产品抱箍装配问题的反馈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经调查,系用户生产工人其它部件装配不合理所致,厂长不是一推了之,而是积极与顾客一起探讨其它部件合理装配的途径,使问题得以解决,顾客非常满意。由于之前全靠我厂抱箍强行锁定,验证了我厂抱箍的产品质量,提高了工厂的声誉。 工厂对用户的抱怨非常重视,当收到用户关于少量273卡弹块M3螺纹存在问题时,工厂立即派员处理,将12件存在问题的273卡弹块送回工厂返工,同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 3注重人员培训工作实效 我们在继续注意抓好全员质量管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特别注意抓好新进厂员工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与考核工作,建立师徒关系,提高新员工的操作技能,切实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针对工厂实际情况,对管理层进行初步的统计技术培训,旨在提高管理层人员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意识与能力,寻找质量改进的机会。 4 认真抓好内审工作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最新-6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新时期家庭教育特点、理念、方法研究 (课题批准号:DEA100355) 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安徽省阜阳市四九小学 2013年 10月19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尤其农村发展也比较迅速,为了拓展收入的来源,众多的家庭中的年轻的父母纷纷外出务工。据统计,我校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父母不在身边,剩下的三分之一有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一人在,有的寄托在亲戚家里,有的靠祖辈照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观念极为淡薄,孩子能吃饱穿暖就是了事。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教育,根本没有承担家长的责任,很少和学校沟通配合,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严重的缺失。 鉴于以上背景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参加了教育部总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中的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于2012年1月经颍泉区教育局正式批准立项。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二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科学、实事求是地展开了课题研究,现将研究历程及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2、选题意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和具体的、实用的实施方案。留守儿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处于被动的、错位的状态。选此课题,,就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错误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面积

质量管理工作报告

质量管理工作报告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开拓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 ****食品有限公司自创建以来,一直本着以质量打造品牌、以质量回报顾客、以质量求生存的生产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不断改进产品生产的加工工艺、不断加大对质量管理的投资力度,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到目前为止,****食品有限公司已建立了精密完善的过程监控与检验设备及程序,从原料来源产地到原料验收加工,从宰杀检验检疫到加工成品速冻、从成品包装入库到产品运输销售,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原料辅料、加工过程的合格,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良。 加大产品质量控制的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按照国际GMP标准和SSOP要求,公司于2004年元月投资3000余万元人民币兴建了一座现代化大型食品加工厂。购置了一套先进的机器加工设备,按装了现代化的高灵敏度的电麻器;有效地加大适当环节的链条长度,延长了鸡只的放血沥血时间,确保了鸡体放血的有效性,防止了因放血不良对胴体及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在脱毛间配置了两个烫毛池和三台先进的脱毛机,使鸡体周身的羽毛、粪便和污物得以彻底的清除,有效的确保了胴体的清洁、卫生。在预冷间,配备了两台大型现代化的预冷杀菌设备,有待进一步深加工的原料胴体温度确保在7摄氏度以下,有效微生物增长和加工质量。在深加工车间配置了一台高频臭氧杀菌器,有效控制了深加工车间环境的清洁卫生。同时,公司又完善了速冻库的制冷设备,使加工后的成品得以迅速的有效的冷冻,从而保证了产品有良的冷鲜品质,有效的防止了微生物的滋生。通过公司对以上诸多设备设施的投入运行和进一步的完善,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为更加有效的确保产品的优良质量奠定了硬件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