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下无机化学专科2

2012下无机化学专科2
2012下无机化学专科2

商丘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专业11级专科(精细化工11-1班)《无机化学》试卷说明:本试卷共2页、五道大题,答卷一律在答题纸上进行,答在其它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本题满分20分,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哪一种物质的颜色是白色的

(A) 硫化铅(B) 硫化锌(C) 硫化亚铜(D) 硫化汞

2. 可用PdCl2溶液检测的气体是

(A) CO (B) CO2(C) O3(D) Cl2

3. 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A) Cu (B) Cr (C) Mn (D) Al

4. 在强酸性溶液中,钒酸盐存在的形式是

(A) VO43-(B) V2O74-(C) V10O286-( D) VO2+

5. 在酸性介质中,用Na2SO3还原KMnO4,如果KMnO4过量,则反应产物为

(A)Mn2+ +SO42-(B)Mn2++ SO2 (C) MnO2+ SO42-(D) MnO42- +SO42-

6. 保存SnCl2水溶液必须加入Sn粒的目的是

(A) 防止SnCl2水解(B)防止SnCl2被氧化(C)防止SnCl2岐化(D)防止SnCl2被还原

7. 下列试剂中可将Hg2Cl2、CuCl、AgCl鉴别开的是

(A) Na2S(B) NH3·H2O (C) Na2SO4(D) KNO3

8. 下列新制备出的氢氧化物沉淀在空气中放置,颜色不发生变化是

(A) Fe(OH)2(B) Mn(OH)2(C) Co(OH)2(D) Ni(OH)2

9. 在FeCl3与KSCN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NaF,其现象是

(A) 产生沉淀(B) 变为无色(C) 颜色加深(D) 无变化

10. 氢卤酸中,酸性最弱的是

(A) HF (B) HCl (C) HBr (D) HI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11. PH3的分子构型为,其毒性比NH3,热稳定性比NH3。

12. 含氧酸的酸性常随非羟基氧原子数的增多而,氧化性HClO3HClO,酸性HClO3HClO。

13. Hg2Cl2分子构型为,Hg采取的杂化类型是,用氨水处理Hg2Cl2得到的沉淀是。

14. 向K2MnO4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时,发生反应,主要产物为。

15.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锌白,保险粉,辰砂,升汞。

16. 过量的AgNO3溶液与Na2S2O3溶液反应生成色的,后变为色的。

17. NaNO3的热分解产物为。

三、根据下列实验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18.二氧化碳与Na2O2反应。

19. 铝与热的NaOH溶液作用放出气体。

20. 单质磷在KOH中的歧化反应。

21. FeCl3与KI在溶液中反应。

22. 向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银溶液。

23. 向酸性的KI溶液中滴加H2O2。

24. 酸性条件下,XeO3与Mn(II)离子反应,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25. 金属铜溶于氰化钠水溶液。

26. 升汞与过量的亚锡离子反应

27. 铬铁矿在氧气中与碳酸钠反应。

四、简答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本题满分20分)

28.试述工业上以铬铁矿为原料制备红矾钾的实验步骤,并写出各步反应的方程式。

29.设计方案分离下列化合物ZnS、CdS、HgS。

30.[Cr(H2O)6]2+內界中的配位水逐步被氨取代后,溶液的颜色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紫色、浅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试解释之。

31.[Ag(NH3)2]Cl遇到硝酸时,析出沉淀,试解释之。

五、推断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题10分,本题满分30分)

32.橙红色固体A受热后生成深绿色的固体B和无色的气体C,加热时C能与镁反应生成灰色的固体D。未经过高温煅烧的固体B与氢氧化钠共熔后,溶于水生成绿色的溶液E,在E中加入适量的H2O2则生成黄色的溶液F。将F酸化变为橙黄色的溶液G,在G中加入BaCl2溶液,得到黄色沉淀H。试写出A、B、C、D、E、F、G、H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33.化合物A的溶液为绿色,将铜丝与其共煮渐渐呈土黄色溶液B。用大量的水稀释B得到白色沉淀C。C 溶于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D和红色单质E。向D溶液中不断加入氨水,先有蓝色沉淀F生成,最后得到蓝色溶液G;红色单质E不溶于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但可溶于浓硫酸生成溶液D和无色气体H。试写出A、B、C、D、E、F、G、H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34.向绿色水合晶体A的水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有沉淀B生成,在沉淀B中鼓入空气生成棕红色沉淀C;把C煅烧后,得红色粉末D,D与铝粉混合燃烧得到黑色物质E。若向C的浓氢氧化钠悬浮液中通入氯气,可得到F的紫红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后就会有红棕色的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试写出A、B、C、D、E、F、G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室温下,在一密闭容器放有a、b两个烧杯,a杯盛有半杯纯水,b杯盛有半杯蔗糖水溶液。若外界条件不变,久置后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a杯水增多,b杯中水减少 B.a、b两杯未发生变化 C.a杯成空杯,b杯水满 D.a杯水满,b杯水干剩有蔗糖晶体 2、25℃时,K a1(H2A)=5.0×10-8,K a2(H2A)=1.0×10-15。则25℃时,K b2(A2-)为() A.2.0×10-7 B.2.0×10-8 C.5.0×10-23 D.10 3、制备As2S3溶胶,使H2S过量,则该溶胶的胶团结构简式为() A.[m(As2S3) n HS- x H+] y H+ B. [m(As2S3) n HS- x H+] y SH- C. [m(As2S3) n H+ x HS-] y H+ D. [m(As2S3) n H+ xS H-] yS H- 4、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可使氨水的电离度和溶液的pH值均减小的是() A.NH4 Cl B.NaOH C.HCl D.H2O 5、已知H3PO4的PK a1 = 2.12,PK a2 = 7.21,P K a3 = 12.66。欲配制pH=7.0的缓冲溶液,可选择的缓冲对是() A.H3PO4-NaH2PO4 B.NaH2PO4-Na2HPO4 C.Na2HPO4-Na3PO4 D.纯水 6、已知303K时,Ag2C r O4的溶解度为 1.0×10-4mol/L,则该温度下Ag2C r O4的溶度积K sp为() A.1.0×10-12 B.1.0×10-8 C.2.0×10-8 D.4.0×10-12 7、在298K时,已知?θ(Cl /Cl-)>?θ (Cr2O72-/Cr3+)>?θ (MnO2/Mn2+)>?θ (Ag+/Ag)>?θ (Fe3+/Fe2+)>?θ 2 (Cu2+/Cu)。在298K、标准状态下,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正向进行的是 () A.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B.MnO2 + 4HCl MnCl2 + Cl2 + 2H2O C.K2Cr2O7 + 6KCl + 7H2SO 44K2SO4 + Cr2(SO4)3 + 3Cl2 + 7H2O D.Fe(NO3)3 + Ag Fe(NO3)2 + AgNO3 8、在酸性溶液中化学反应BrO3-+Br-+H+—Br2+H2O配平以后的系数是() A.2、10、12、2、3 B.1、3、6、3、3 C.1、5、6、3、3 D.5、1、6、3、3 9、为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 A.3s10 B.3d10 C.3s23p63d2 D.3s23p64s2 10、室温下,在PH = 12.0 的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为()

《无机化学》模拟题 一. 判断题 1. 任何单质、化合物或水化离子,298.15K 时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均大于零。 ( ) 2. 密闭系统中,温度趋近0K 时,所有放热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 ) 3. 在下列浓差电池中,只有溶液浓度a

平原大学无机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样卷2) 一、填表题 (20分) 1.写出反应最终产物 物质 Ni 2+ Hg 2+(NO 3-) Cr 3+ Mn 2+ 加入过量氨水并放置 [Ni(NH 3)6]2+ HgO ?NH 2HgNO 3 Cr(OH)3 MnO(OH)2 2.物质 HgCl 2 SiCl 4 BBr 3 PH 3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sp sp 3 sp 2 不等性sp 3 分子空间构型 直线型 正四面体型 正三角形 三角锥型 3.物质 晶体类型 晶格结点上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熔点相对高低 SiC 原子晶体 Si 原子、C 原子 共价键 高 NH 3 氢键型分子晶体 NH 3 分子 分子间力、氢键 低 二、填空题 (20分) 1. 随着溶液的pH 值增加,下列电对 Cr 2O 72-/Cr 3+、Cl 2/Cl -、MnO 4-/MnO 42-的E 值将分别 减小、不变、不变。 2.Na 2SO 3与__硫粉__共热可制得Na 2S 2O 3,Cl 2可将Na 2S 2O 3氧化为__ Na 2SO 4_。 3.根据E θ(PbO 2/PbSO 4) >E θ(MnO 4-/Mn 2+) >E θ(Sn 4+/Sn 2+),可以判断在组成电对的六种物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PbO 2 ,还原性最强的是 Sn 2+ 。 4. 用电对MnO 4-/Mn 2+,Cl 2/Cl -组成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 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负极反应为 2 Cl - -2 e → Cl 2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0.15V ,电池符号为(-)Pt,Cl 2(p θ)|Cl -‖MnO 4-,Mn 2+,H +|Pt(+)。(E θ(MnO 4-/Mn 2+)=1.51V ;E θ(Cl 2/Cl -)=1.36V ) 5. 下列各溶液浓度均为0.1 mol ?L -1,按pH 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NH 4NO 3, NH 4F, NH 4OAc, KCN, Na 2CO 3。 KCN, NH 4F, NH 4OAc, NH 4NO 3, Na 2CO 3。 ( 已知K θ(NH 3?H 2O)=1.8×10-5, K θ(HF)=6.6×10-4, K θ(HCN)=6.2×10-10, K θ(HOAc)=1.8×10-5, K θ(H 2CO 3)=4.4×10-7, K θ(H 2CO 3)=4.8×10-11) 6. 已知V E A /θ:Cr 2O 72- +1.36 Cr 3+ -0.41 Cr 2+ -0.86 Cr ,则E θ(Cr 2O 72- / Cr 2+ )= 0.917 V , Cr 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不能 。 7. AlCl 3双聚分子的结构式为:__;其中含有两个_3c-4e_键。 8. 因为SnCl 2强烈水解,在配制其溶液时应加入HCl ,水解反应式为 SnCl 2+H 2O Sn(OH)Cl+HCl 。

无机化学专业英语词汇 1.化学原理chemical principles 2.气体,液体和溶液的性质the behaviors of gas ,liquid and solution 3.理想气体定律ideal gas law 4.道尔顿分压定律Dalton’s Law of Partial pressures 5.液体的蒸汽压vapor pressure of liquid 6.液体的凝固点freezing point of liquid 7.体系和环境system and surrounding 8.状态和状态函数states and state functions 9.化学热力学基础the basis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10.化学平衡chemical equilibrium 11.体系与状态system and state 12.热力学定理law of thermodynamics 13.热化学thermochemistry 14.焓enthalpy 15.混乱度disorder 16.熵entropy 17.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 18.化学平衡chemical equilibrium 19.标准平衡常数standard equilibrium constant 20.同离子效应the common ion effect 21.缓冲溶液buffered solution 22.酸碱理论与电离平衡the theories of acids &bases and ionization equilibrium 23.盐的水解the hydrolysis of salts 24.沉淀反应the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25.溶度积solubility product 26.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equilibrium shift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dissolution 27.分步沉淀stepwise precipitation 28.盐效应salt effect 29.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 and reduction reactions 30.还原剂reducing agent or reducer or reductant 31.氧化剂oxidazing agent or oxidizer or oxidant 32.原电池galvanic cell 33.负极,正极negative pole, positive pole 34.阳极,阴极anode ,cathode 35.燃料电池fuel cell 36.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 37.电极电势electrode potential 38.歧化反应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on 39.化学动力学基础the basis of chemical dynamics 40.化学反应速率the rate of chemical reaction 41.化学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42.化学反应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 of chemical reaction 43.动能kinetic energy 44.基元反应elementary reaction 45.一级反应first-order reaction 46.零级反应zero-order reaction 47.化学理论chemical theories 48.原子结构the atomics structure 49.元素周期律periodic system of elements 50.原子内部structure in atom 51.氢原子光谱the spectrum of atomic hydrogen 52.等电子原理isoelectronic principle 53.电子构型electronic structure of atom 54.价电子构型valance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55.主量子数principal quantum number

一、高职无机化学教案 (1) 绪论 (4) 一、化学的地位及作用: (4) 二、四大化学: (4) 三、本课程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4)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7)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7) 一、物质的聚集状态: (7) 二、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相: (7)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8) 四、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9) 1、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9) 2、分压的计算: (10)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和能量关系 (12) 一、质量守恒定律: (12) 二、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2)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13) 本章要求 (13)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14)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方法 (14)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14)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14) 三、反应进度(ξ): (16) 例2-2: (17)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17) 一、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 (17) 1、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的概念 (17) ①什么叫有效碰撞? (17)

②什么样的分子有资格参加有效碰撞? (18) 2、分子的能量分布 (18) 二、过渡状态理论简介(活化配合物理论) (19) 三、反应机理(反应历程) (19) ①基元反应 (20) ②非基元反应 (20) 第三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20) 一、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0) 1、质量作用定律 (20) 2、反应级数 (21) 3、有效碰撞理论对浓度影响的解释 (22) 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特别显著) (22) 1、反应速率的温度系数 r (22) 2、有效碰撞理论对温度影响的解释 (22) 三、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3) 2、催化剂具有选择性 (23) 四、影响多相体系反应速率的因素 (24) 第四节化学平衡 (24) 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24) 化学平衡的特点: (24) 二、平衡常数 (25) 1、平衡常数 (25) ①浓度平衡常数Kc (25) ②压力平衡常数Kp (25) ③热力学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KΘ (25) 2、书写和应用平衡常数的注意点 (26) ①要与反应方程式相符 (26) ②纯固体在平衡常数式中不必列出 (26) ③对于水在平衡式中的处理: (26)

无机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D)。 A.单位体积的分子数增加 B.反应体系混乱度增加 C.活化分子数增加 D.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加 2.某容器中加入相同物质量的NO和CL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 NO(g)+1/2CL(g)→NOCL(g) 平衡时,有关各种分压的结论正确的是(C) A.P(NO)=P(CL2) B.P(NO)=P(NOCL) C.P(NO)P(CL2) 3.一敞口烧瓶在7℃时盛满某气体,欲使1/3的气体溢出烧瓶,需加热到(D) A.100℃ B.693℃ C.420℃ D.147℃ 4.已知: ○1C(g)+1/2O2(g)=CO(g) ΔrHm,1(298.15K)= -110.5KJ/mol ○2C(g)+O2(g)=CO(g) ΔrHm,2(298.15K)= -398.5KJ/mol 则在标准状态(100Kpa)下,25℃时,1000L的CO的发热量是(D) A.504KJ B.383KJ C.2.03×104KJ D.1.14×104KJ 5.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rSm?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rHm?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6.如果体系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又变到初始状态,则这一变化过程的(D ) A.Q=W=0 ?v=0 B.Q≠0 , W=0 ?v=0 C.Q=W≠0 ?H=0 D.Q≠W ?H=0 7.已知:H2(g) + S(s) →H2S(g) K1? O2(g) +S(s) →SO2(g) K2? 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A ) A.K1?/K2? B.K1?·K2? C.K2?/K1? D.K1?+K2? 8.健康人血液pH为7.35~7.45,患某种疾病的人的血液pH可暂时降到5.9,问此时血液中C(H+)为正常状态的多少(C ) A.25~33 B.26~34 C.27~34 D.28~33 9.在一定温度下,某容器内有相同质量的H2、N2、O2、He的混合气体,其中分压最小的组分是(B) A N2 B 、O2 C H2 D He 10.下列纯态单质中,哪个单质的△f H m不等于0. (B) A石墨B臭氧C液溴D铁 11.在定压下某气体膨胀吸收了1.55KJ的热量,如果其热力学能增加了1、32KJ,则该系统做功为(D)KJ. A 1.55 B1.32 C0.23 D.—0.23

1 《无机化学》专科辅导资料 A 型题: 1. NaAc 固体加到HAc 溶液中去,将使HAc 的 D.电离度减小 2. 强电解质溶液的表观电离度总是小于100%,原因 是 B.正负离子互相吸引 3. 一种酸的强弱可用下列哪一种数据来衡量 C.电离常数 4. 已知NH 3·H 2O 的θb K = 10—4.75,将0.2 mol ·L —1 的NH 3·H 2O 和0.2 mol ·L —1的NH 4Cl 等体积混合, 溶液的pH 值为 A .9.25 5. 计算无机多元弱酸的酸度时 D .θ1a K /θ2a K ≥104时,可以按一元弱酸处理 6. 有一难溶电解质AB,在水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设平衡时[A] = X ·mol ·L —1,[B] = Y ·mol ·L —1,则θSP K 可表达为 B .θSP K = X ·Y 7. 在下列分子中元素氧化值为+7的是 D .(NH 4)2S 2O 8 8. 已知:BrO 4— +0.93 BrO 3— +0.54 BrO — +0.54 Br 2 +1.07 Br — 能发生歧化反应的是 C .Br 2 9. 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B .电子衍射实验可以证实 10.下列各组量子数哪组是正确的 D .n =4 l =3 m =0 m s =+1/2 11. 中心原子采取sp 2 杂化,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 C .BF 3 12. 泡里原理(pauli )指的是 B .在同一原子里,不 能有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 13.ψ2的物理意义是D 代表原子在该点(r 、θ、?)出现的概率密度,即单位微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 14.水分子间产生的作用力是哪一种 E. 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 15.当n = 3时,?则该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 B. 18个电子 16.在 HAc 溶液中加入 NaCl 固体振荡后 B. 溶液 的 pH 值降低 17.铁的原子序数是26,Fe(Ⅲ)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在基态时是下列哪种构型 D. [Ar] ↑ ↑ ↑ ↑ ↑ 18.在下列哪一种物质中,氧的氧化值与水的氧的氧化 值不同 D. H 2O 2 19、在饱和H 2S(θ1a K =1.32×10-7,θ2 a K = 7.08×10- 15)水溶液中,何者浓度最小 C. S 2- 20.难溶物 AgCl 的溶解度为 s (mol·L - 1),其 θSP K 等于E. s 2 21.下列配体中,何种配体是螯合剂 D. NH 2CH 2CH 2NH 2 22.实际浓度为0.1 mol·L -1 的NaCl 溶液,其有效浓度为0.078 mol·L -1 ,对此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是:C .离子间的相互牵制 23.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是A .氧化反应 24.氨分子间产生的作用力是E. 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 25.HAc 溶液中,加少量固体NaAc 后,则B. 溶液酸度 下降 26.0.1mol·L -1的H 2S(θ1a K =9.1×10- 8,θ2a K =1.1×10- 12)水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A. H 2S 27.温度一定时,决定某弱酸及其盐缓冲溶液pH 值的 主要因素是:D.弱酸和其盐的浓度比 28.π键的特征是 D.原子轨道以平行方式重叠,重 叠部分通过一个键轴平面,具有镜面反对称 29.下列有关分步沉淀叙述中正确的是A.J θ先达到溶 度积者先沉淀出来。 30.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以sp 2 杂化轨道成键,且具有π键的是D. BF 3 31.具有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是E 、BF 3 33.下列五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E 、n =4,l =4,m =3,m s =+1/2 34.根据质子论,下列物质中,哪一种既具有酸又具有碱的性质C .HS - 35.难溶物 Mg(OH)2 的溶解度为 s (mol·L - 1),其 θSP K 等于B. 4s 3 13.电子云是指C .核外电子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化 表示 37.NH 3·H 2O 溶液中,加少量固体NH 4Cl 后,则B.溶液中OH -浓度下降 38.在0.1mol ?L -1H 2S (θ1a K =1.32×107,θ2a K =7.08×10-15)水溶液中,浓度最小的是 C. S 2- 40. 在含有Cl —、Br —、I — 离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 3溶液,则E .离子的J 先达到θSP K 值者先沉淀出来 41.BaSO 4的溶解度为1×10—5 mol ·L —1,它的溶度积是D .1 ×10—10 42在Na 2S 4O 6中硫的氧化值是:D .+5/2 43.在反应方程式MnO 4—+8H +( ) Mn 2++4 H 2O,中 括号应填入B .+5e 44.原电池中正极发生的是B .还原反应 45.E θ值越大,则该氧化还原反应B .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46.下列五组量子数中,合理的是 A 、n =4,l =3,m =2,m s =+1/2 47.原子轨道是描述C .核外电子概率(几率)出现 最多的地方 48.σ键的特征是 C 、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 49.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以sp 2杂化轨道成键的是B. C 2H 4 15.具有极性共价键的极性分子是 C. NH 3 50.氯分子与水分子间产生的作用力是哪一种 E. 取向力+色散力+诱导力+氢键 51.根据价键理论, 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的是以下 哪种类型杂化的A. sp 3 52.下列物质中,加入HCl 后酸效应不明显的是 C. [Fe(SCN)6]3- 53. 由实验测得电解质的电离度小于100%,对此互吸理论的解释是 B .由于“离子氛”的存在,离子不能自由运动 54.HCN 溶液中,加少量固体NaCN 后,则B. 酸度下降 55. 在0.1mol .L -1的H 2S (θ1a K =1.32×10-7,θ2 a K =7.08×10- 15)水溶液中,[S 2-]浓度(mol .L -1)为 D. 7.08×10- 15 59. 反应NH 3 + H 2O NH 4+ + OH — 属下列哪一类反应 A .酸碱反应 60.在反应方程式Cr 2O 72— +14H +( )2Cr 3+ + 7H 2O, 中括号应填入:C .+6e 61.电池反应是C .氧化还原反应 63.下列五组量子数中,不合理的是 E. n =3,l =3,m =2,m s =-1/2 66.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以sp 杂化轨道成键的是A. BeCl 2 67. 下列分子中为极性分子的是 C. NH 3 68. CCl 4与H 2O 产生的作用力是哪一种 C. 色散力 +诱导力 69. 根据价键理论, 空间构型为平面正方形的是以下列哪种类型杂化的E. dsp 2 70. 右图 y 为 D .p y 电子云角度 分布剖面图 X 型题 71.对于H 2O 分子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间构型为V 型C .偶极矩不等于零 D .以不等性sp 3 杂化E .有两对未成键电子 72.下列物质具有还原性的是B. Na 2SO 3 C. H 2O 2 E. H 2S 73根据原子电子层结构的特点,可将周期表中的元素 分为A .s 区 B .ds 区C .d 区、D .f 区 E 、p 区 74.下列物质中,属于简单配合物的是B. [Ag(CN)2]- D. [Cu(SCN)4]2- E. [Cu(H 2O)4]2+ 75.下列各对能组成缓冲对的是: A. NH 3·H 2O —NH 4Cl B. HAc —NaAc C. HCO 3-—CO 32- 76.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以sp 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A .NH 3 C .H 2O E .PH 3 77. 根据质子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可作为酸的是B .H 3PO 4 C .HPO 42— E .H 3O + 78.分子间存在氢键的有C .H 2O D .NH 3 E .H F 79.下列每组四个量子数(n ,l ,m ,m s )合理的是 A .4,1,0, +1/2 C .3,2,2,-1/2 80.ψ2的物理意义是B .电子在核点(r 、θ、φ)出现的概率密度 D .单位微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 81.对于H 2O 分子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间构型为V 型 D .以不等性sp 3杂化 E .有两对未成键电子 82.已知在酸性溶液中,氯的元素电势图如下ClO 4- +0.36 ClO 3- +0.33 ClO 2- +0.66 ClO - +0.40 Cl 2 +1.36 Cl - 下列物质不能发生歧化反应的是A .ClO 4- B .ClO 3- D .ClO - 8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螯合物的是B. CuCl 3- D. Cu(SCN)42- E. Cu(H 2O)42+ 84.在酸性条件下,能将Mn 2+氧化为MnO 4-的是A .PbO 2 B .(NH 4)2S 2O 8 85.下列物质具有剧毒,需要特殊保管的是D .As 2O 3 E .HgCl 2 86.下列酸中,可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是A .HIO 3 B .纯H 3PO 4 C .H 4SiO 4 D .HBO 3 87.对d 区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水中大多显颜色 C .均为金属元素 D .含多种氧化值 E .易形成配合物 88.对于NH 3分子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为极性分子 D .以等性sp 3 杂化 E .有一对未成键电子 89.下列物质具有还原性的是B. Na 2SO 3 E. H 2S 91.下列物质中,属于简单配合物的是B. [Ag(CN)2]- D. [Cu(SCN)4]2- E. [Cu(H 2O)4]2+ 9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以sp 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A .NH 3 C .H 2O E .H 2S 94.ψ2的物理意义是B .电子在核点(r 、θ、?)出现的概率密度 D .单位微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 9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锰的元素电势图如下MnO 4— +0.564 MnO 42— +2.26 MnO 2 +0.95 Mn 3+ +1.5 Mn 2+ -1.182 Mn 能发生歧化反应的物质是 B. MnO 42— D. Mn 3+ 97.︱ψ︱2的物理意义是D .单位微体积中电子出现的概率(几率)E .电子在某点(r 、θ、?)出现的概率(几率)密度 99.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以sp 3不等性杂化轨道成键的是A .NH 3 C .H 2O 100.对于H 2S 分子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空间构型为V 型 C .H —S 键有极性D .以等性sp 3杂化 E .有两对未成键电子对 101.下列物质中,属于简单配合物的是 B. [Ag(CN)2]- D. [Cu(SCN)4]2- 107下列物质具有剧毒,需要特殊保管的是 D .As 2O 3 E .HgCl 2 108.对d 区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水中大多显颜色C .均为金属元素D .含多种 氧化值E .易形成配合物 二、填空题: 1.弱电解质的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 3.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则是氧化剂 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必须相等。 4.元素原子序数为17,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5,该元素在 3周期 卤 族,属于 P 区。 5.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特征是量子化特性和波粒二象性。 6.鲍林电负性指定元素F 的电负性为最大。 7.离子键的特征是 没有饱和性 和 无方向性 。 8.中心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化学键是配位键。 9.配合物化学式为K 3[Fe(CN)6],其命名为高铁氰化钾, 10.写出下列矿物药的主要化学成份:生石膏 CaSO 4?2H 2O 自然铜 FeS 2 密陀僧PbO 砒霜As 2O 3 。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 1.理想气体; 2.8.314; 3.温度;压力 4.液态;气态 1.B 11.并且这一关 式中P P ( V =2.式中P 总联系式总总i i 即总总P V V P i i )/(= 说明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体积分数等于其摩尔分数,组分气体分压等于总压乘以该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压力分数、体积分数与其摩尔分数均相等。 3.答:初始时,由于没有气态分子,凝聚速度为零,随着气态分子逐渐增多,凝聚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凝聚速度等于蒸发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脱离液面变成气体的分子数等于返回液面变成液体的分子数,达到蒸发与凝聚的动态平衡。此时在液体上部的蒸气量不再改变,蒸气便具有恒定的压力。在恒定温度下,与液体平衡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的压力就是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沸腾时的温度叫做该液体的沸点。换言之,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显然,液体的沸点随外界压力而变化。若降低液面上的压力,液体的沸点就会降低。 4.答: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5.答: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若能量变化是以热量的形式出现,则此种能量变化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如果反应是在298K 下进行的,习惯上也可不予注明。 (2)反应的焓变值与反应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3)需在反应式中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4)逆反应的热效应与正反应的热效应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1.2.3.4.(1(25.6.7.

(√ ) 1. 电子云是描述核外某空间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的概念。 (√)2. 同种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键长越短,其键能越大,化学键也越稳定。 (√)3.系统经历一个循环,无论多少步骤,只要回到初始状态,其热力学能和焓的变化量均为零。 (√)4. 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 (×)5. 原子轨道的形状由量子数m决定,轨道的空间伸展方向由l决定。 (1)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22s22p63s23p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 a.p区ⅦA族 b.s区ⅡA族 c.ds区ⅡB族 d.p区Ⅵ族 (2)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b a.H 2O b.CO 2 c.HCl d.NH 3 (3)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b a.KCl b.HCl c.CCl 4 d.BF 3 (4)下列物质凝固时可以形成原子晶体的是:c a. O 2 b. Pt, c. SiO 2 d. KCl (5)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 2(g)+O 2 (g)=2H 2 O(1) Δ r H m Θ= -572 kJ·mol-1 则H 2O(l)的Δ f H m Θ为:d a.572 kJ·mol-1 b.-572 kJ·mol-1c.286 kJ·mol-1 d.-286 kJ·mol-1 (6)定温定压下,已知反应B=A的反应热为Δ r H m1 Θ,反应B=C的反应热为Δ r H m2 Θ,则反 应A=C的反应热Δ r H m3 Θ为:d a.Δ r H m1 Θ+Δ r H m2 Θ b.Δ r H m1 Θ-Δ r H m2 Θ c.Δ r H m1 Θ+2Δ r H m2 Θ d.Δ r H m2 Θ-Δ r H m1 Θ (7)已知HF(g)的标准生成热Δ f H m Θ= -565 kJ·mol-1,则反应H 2 (g)+F 2 (g)=2HF(g)的Δ r H m Θ为:d a.565 kJ·mol-1 b.-565 kJ·mol-1 c.1130 kJ·mol-1 d.-1130 kJ·mol-1 (8)在氨水溶液中加入固体NH 4 Cl后,氨水的离解度:d a.没变化 b.微有上升 c.剧烈上升 d.下降 (9)N的氢化物(NH 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 3 :c a.分子量最小 b.取向力最强

无机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第四版习 题解答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 1.理想气体; 2.8.314; 3.温度;压力 4.液态;气态 5.CO 2、N 2、He 、H 2 二、选择题 1.B ; 2.B ; 3.C 三、是非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3.×;4.√ 四、问答题 1.答:在混合气体中,每一种组分气体总是均匀地充满整个容器,对容器内壁产生压力,并且不受其他组分气体的影响,如同它单独存在于容器中那样。各组分气体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叫做分压力(Pi )。1801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J )从大量实验中归纳出组分气体的分压与混合气体总压之间的关系为: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这一关系称为道尔顿分压定律。例如,混合气体由A 、B 、C 三种气体组成,则分压定律可表示为 P =P (A )十P (B )十P (C ) 式中P ——混合气体总压; P (A )、P (B )、P (C )——A 、B 、C 三种气体的分压。 当组分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与混合气体相同时,组分气体单独存在时所占有的体积称为分体积,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体积之和,这一经验规律称为阿玛格分体积定律。 V =V A +V B +V C +···· 2.答:将分体积概念代入理想气体方程得 式中P 总——混合气体总压力; V i ——组分气体i 的分体积; n i ——组分气体i 的物质的量。用RT n V P 总总总=除,则得 联系式总总n n P P i i //=得 即总总P V V P i i )/(= 说明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的体积分数等于其摩尔分数,组分气体分压等于总压乘以该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压力分数、体积分数与其摩尔分数均相等。 3.答:初始时,由于没有气态分子,凝聚速度为零,随着气态分子逐渐增多,凝聚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凝聚速度等于蒸发速度,即在单位时间内.脱离液面变成气体的分子数等于返回液面变成液体的分子数,达到蒸发与凝聚的动态平衡。此时在液体上部的蒸气量不再改变,蒸气便具有恒定的压力。在恒定温度下,与液体平衡的蒸气称为饱和蒸气,饱和蒸气的压力就是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现有4组量子数,其中正确且能量最高的是 C A .n=3,l=1,m=0 B .n=3,l=3,m=-1 C .n=3,l=2,m=2 D .n=3,l=2,m=3 2.下列各物质的化学键中,只存在σ键的是 C A .N 2 B .乙烯 C .乙烷 D .O 2 3.下列分子之间存在最多种类的分子间力的是 A A .水和水 B .苯和苯 C .水和苯 D .水和氯化氢 4.下列各对晶体的晶格中,晶格结点上粒子之间作用力不同的是 B A .金刚石和碳化硅 B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 C .氩和甲烷 D .氯化钠和氯化钙 5.下列分子中具有三角锥结构的是 B A .CO 2 B .PH 3 C .BF 3 D .H 2O 6.下列物质中沸点最低的是 D A .HI B .HF C .HBr D .HCl 7.关于配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配体中与中心离子(或原子)直接以配位键结合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 B .配位原子是多电子原子,常见的是 C 、N 、O 、S 、卤素等非金属原子 C .只含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是单齿配体 D .含两个配位原子的配体是螯合剂 8.对下图所示图形, 正确的叙述是 C A .图形表示xy d 原子轨道的形状 B .图形表示xy d 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 C .图形表示2d z 电子云角度分布图 D .图形表示2 d z 原子轨道的形 状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封…………线………………………………………………

9.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下列哪几个原则 D A .能量最低、Hund 规则、钻穿效应 B .能量守恒原理、Pauli 原理、Hund 规则 C .能量交错、Pauli 原理、Hund 规则 D .能量最低、Pauli 原理、Hund 规则 10.下列物质中心原子采取sp 杂化的是 A A .二氨合银配离子 B .氨分子 C .铵离子 D .四氨合铜配离子 11.(g)NH 2(g)H 3(g)N 322=+中2N 、2H 、3NH 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B A .2,3,1 B .2,3,1-- C .2,3,1- D .2,3,1--- 12.假设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V 1H H 2θ=+?,则测得下列原电池 ()() () ()()+??--+-+Pt H dm mol 1H dm mol 1Zn Zn 233p 的标准电动势θE 和锌标 准电极电势()Zn Zn θ+?的数值变化为 D A .标准电动势θE 和锌标准电极电势()Zn Zn θ+?各减少1V B .标准电动势θE 和锌标准电极电势()Zn Zn θ+?各增加1V C .标准电动势θE 不变,锌标准电极电势()Zn Zn θ+?减少1V D .标准电动势θ E 不变,锌标准电极电势()Zn Zn θ+?增加1V E .标准电动势θE 和锌标准电极电势()Zn Zn θ+?均不变 13.-42AsO H 的共轭酸、碱分别是 A A .43AsO H ,-24HAsO B .43AsO H ,- 24AsO C .-24HAsO ,-34AsO D .-42AsO H ,-24HAsO 14.已知反应 2NH 3 = N 2 +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 N 2 + 3/2 H 2 =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C A .4 B .0.5 C .2 D .1 15.难溶电解质B A 2的溶度积为θ sp K ,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s 等于: A A .() 1θ sp K B .θ sp K C .() 2 1θsp K D .() 3 1θ sp K 16.用外推法测定电解质溶液无限稀释时摩尔电导率的方法只适用于 (不做,A ) A .强电解质 B .以乙醇为溶剂的电解质溶液 C .弱电解质 D .以水为溶剂的电解质溶液 17.在过氧化物存在下,烯烃与HBr 的反应属于 A .亲电加成 B .亲核加成 C .自由基加成 D .取代反应 18.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B A .丙烷 B .丙醛 C .丙醇 D .丙酮 19.已知下列数据:B

石家庄学院2013—2014学年第 一 学期 《无机化学》 期末考试试卷(闭卷) (注:允许使用计算器)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 1,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相的系统称为非均相系统。 2.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该系统为敞开 系统 3.在热力学中,把用于确定系统状态的物理量(性质)称为状态函数。 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ΔU=Q+W ,它只适用于封闭系统。 5.表示化学反应及其热效应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 6.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7.为了使缓冲溶液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配置HA (pKa0=4.74)-NaAc 缓冲溶液时,应将缓冲溶液的pH 值控制在3.74~5.74范围内。 8.元素的电负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 9.H 2O 的沸点比H 2S 的高是因为H 2O 分子之间形成了氢键。 10.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中的正负号,在原子轨道重叠成键时起重要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1.H 2和O 2在绝热钢瓶中生成水,则( B )。 A. ΔH = 0 B. ΔU = 0 C. ΔS = 0 D. ΔG = 0 12.孤立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ΔU = W 体系>0 B. ΔU = W 环境>0 C. ΔU = W 体系 D. ΔU = 0 13.一瓶盛有N 2和H 2的混合气体,当选择H 2作为体系时,则环境为( A )。 A. N 2、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B. 瓶子及瓶外其他物质 C. N 2和瓶子 D. N 2 14.体系不做非体积功的等压过程,吸收的热Q p 与体系焓变关系为( C )。 A. Q p >ΔH B. Q p <ΔH C. Q p = ΔH D. Q p = ΔU 15.已知H 2O(l)的m f G ?Θ= -237.19 kJ·mol -1 ,水的分解反应2H 2O(l) = 2H 2(g) + O 2(g),在标准状态下,该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是( D )kJ·mol -1。 A. -237.19 B. 237.19 C. -474.38 D. 474.38 16.能使任何反应达平衡时,产物增加的措施是( D )。 A. 升温 B. 加压 C. 加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起始浓度 17. 800℃时,CaCO 3(s)?CaO(s) + CO 2(g) 的K 0 = 3.6×10-3,此时,CO 2的平衡浓度是(A )mol·L -1。 A. 3.6×10-3 B. 1/3.6×10-3 C. (3.6×10-3)1/2 D. (3.6×10-3)2 18.有可逆反应:C(s) + H 2O(g)?CO(g) + H 2(g),△H = 133.9 kJ·mol -1,下列说明中,正确的是(C )。 A.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 B.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目相等,所以增加压力时对平衡没有影响 C.增加温度,将对C(s)的转化有利 D.反应为放热反应 19.对于任意可逆反应,下列条件,能改变平衡常数的是(D )。 A.增加反应物浓度 B.增加生成物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改变反应温度 20.配制澄清的氯化亚锡溶液的方法是( C )。 A. 用水溶解 B. 用水溶解并加热 C. 用盐酸溶解后加水 D. 用水溶解后加酸 21.同温度下,0.02 mol·L -1HAc 溶液比0.2 mol·L -1HAc 溶液( B )。 A. K a 大 B. 解离度α大 C. H +离子浓度大 D. pH 值小 22.下列弱酸或弱碱中的哪一种最适合于配制pH = 9.0的缓冲溶液( B )。 A. 羟氨(NH 2OH) K b = 1×10-9 B. 氨水K b = 1×10-5 C. 甲酸K a = 1×10-4 D. 醋酸K a = 1×10-5 23.温度一定时,在纯水中加入酸后溶液的( C )。 A. +H c ·-OH c 变大 B. +H c ·-OH c 变小 C. +H c ·-OH c 不变 D. +H c =-OH c 24.水的离子积K w 值25℃为1×10-14 ,60℃时为1×10-13,由此可推断( A )。 A.水的电离是吸热的 B.水的pH 值60℃时大于25℃时 C. 60℃时c (OH -) = 10-7 mol·L -1 D.水的电离是放热的 25.下列物质中,两性离子是( C )。 A. CO 32- B.SO 42- C.HPO 42- D.PO 43- 26.等量的酸和碱中和,得到的pH 值应是( D )。 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27.NaAc 溶液被稀释后( A )。 A. 解离度增大 B. pH 值上升了 C. OH -浓度增高 D. 前三者都对 28.在氨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 C )。 A. 溶液OH -浓度变小 B. NH 3的K b 变小 C. NH 3的α降低 D. pH 值变小 29.在氨水中加入NH 4Cl 后,NH 3的α和pH 值变化是( D )。 A. α和pH 值都增大 B. α减小,pH 值增大 C. α增大,pH 值变小 D. α、pH 值都减小 30.需配制pH=5的缓冲液,选用( A )。 装 订 线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