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论文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论文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

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2011****

在人类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园艺植物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最初的单纯作为食物,到药用,再到后来的用来鉴赏装饰点缀的园艺植物,无不彰显着它们独特的魅力。

下面我将介绍园艺植物的一种——蓝莓。

一、蓝莓的简介

蓝莓(Blueberry),意为蓝色的浆果之意,也称蓝浆果、越橘、笃斯越橘,别名笃斯、笃柿、嘟嗜、都柿、甸果,早期归类于杜鹃花目越橘科,后来被列于杜鹃花科的一个亚科。其果实是一种小浆果,呈蓝色,色泽美丽、悦目、蓝色并被1层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细腻,种子极小。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可食率为100%,甜酸适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气,为鲜食佳品。全世界分布的越橘属植物可达400余种,原产和主产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蓝莓。我国主要产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林区尤其是大兴安岭中部,而且都是纯野生的。近几年来才成功进行人工驯化培植。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还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

二、蓝莓的形态

花序蓝莓的花为总状花序。花序大部分侧生,有时顶生。花单单生或双生在叶腋间。蓝莓的花芽一般着生在枝条顶部。春季花芽先萌动3~4周后到盛花期。当花芽萌发后,叶叶芽开始生长,到盛花期时叶芽才萌发生长到其应有的长度。蓝莓的树体形态,特征灌木丛生,树高差异悬殊,兔眼蓝莓树高可达10m,栽培中常控制在3m左右;高丛蓝莓树高一般1~3m;半高丛蓝莓树高50~100㎝;矮丛蓝莓树高30~50㎝。

叶叶片互生,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蓝莓在入冬前落叶,兔眼为常绿,叶片在树体上可保留2~3年。叶片大小由矮丛蓝莓的0.7~3.5㎝到高丛蓝莓的8㎝,长度不等。叶片形状最常见的是卵圆形。大部分种类叶背面被有绒毛,有些种类的花和果实上也被有绒毛,但矮丛蓝莓叶片很少有绒毛。

根根系没有根毛,吸收能力小。蓝莓的根系细,呈纤维状,细根在分枝前直径为50~75μm。几乎所有蓝莓的细根都有内生菌根真菌的寄生,从而克服蓝莓根系由于没有根毛造成的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困难。研究证明,菌根真菌的寄生对蓝莓生长是有益的。

三、蓝莓的植物学特性

蓝莓花具观赏价值。蓝莓的花为总状花序。[2]花序大部分侧生,有时顶生。花单生或双生在叶腋间。蓝莓的花芽一般着生在枝条顶部。春季花芽先萌动3-4周后到盛花期。当花芽萌发后,叶芽开始生长,到盛花期时叶芽才萌发生长到其应有的长度。蓝莓的树体形态,特

征灌木丛生,树高差异悬殊,兔眼蓝莓树高可达10m,栽培中常控制在3m左右;高丛蓝莓树高一般1-3m;半高丛蓝莓树高50-100㎝;矮丛蓝莓树高30-50㎝。蓝莓叶,叶片互生,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蓝莓在入冬前落叶,兔眼为常绿,叶片在树体上可保留2-3年。叶片大小由矮丛蓝莓的0.7-3.5㎝到高丛蓝莓的8㎝,长度不等。叶片形状最常见的是卵圆形。大部分种类叶背面被有绒毛,有些种类的花和果实上也被有绒毛,但矮丛蓝莓叶片很少有绒毛。蓝莓的根,根系没有根毛,吸收能力小。蓝莓的根系细,呈纤维状,细根在分枝前直径为50-75微米。几乎所有蓝莓的细根都有内生菌根真菌的寄生,从而克服蓝莓根系由于没有根毛造成的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困难。研究证明,菌根真菌的寄生对蓝莓生长是有益的。

四、我国蓝莓产业的概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北出产的笃斯蓝莓已被开发利用于造酒,由于没有对蓝莓的品种、适应性、栽培管理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加之口味、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蓝莓未作为水果广泛种植和利用,野生笃斯蓝莓的驯化与改良工作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国内对蓝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农业大学郝瑞教授最先对长白山地区的野生笃斯蓝莓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1983年吉林农大李亚东教授率先在中国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工作,1995年,初步选出适宜长白山区栽培的蓝莓优良品种4个,同时,对蓝莓栽培技术、土壤改良工作等也做了大量研究,开始推广;并在1997年,从美国、加拿大、芬兰、德国引入抗寒、丰产的蓝莓优良品种70余个,其中包括

高灌蓝莓、半高灌蓝莓、矮灌蓝莓、兔眼蓝莓等四大类型。1999年,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与日本的环球贸易公司合作,在中国开展了蓝莓的产业化生产栽培工作;此外,还通过技术支持和自主发展,在辽宁省的沿海地区和吉林省的长白山区建立了总计200 hm 的蓝莓产业化生产基地m‘31。继吉林农大之后,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所于1988年也开始从美国引种蓝莓进行栽培研究,筛选出适合中国南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从2000年开始,辽宁、山东、黑龙江、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等地相继对蓝莓进行引种试栽。到2006年为止,蓝莓种植已经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总面积已近千公顷,发展速度相当快。吉林、辽宁、山东、浙江、贵州等省发展尤为迅速,在短短5年间种植面积增长了近6~10倍,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中国蓝莓已有20多年的研究、种植历史,已初步解决诸如品种、栽培、育苗等技术问题,为中国蓝莓产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2009年8月8日,在大兴安岭地区首府加格达奇,旨在推进蓝莓精深加工和合作交流的中国大兴安岭首届国际蓝莓节隆重开幕。老挝、波兰、瑞典驻华使馆官员,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和企业界代表、中国20多个省区市代表等1800名多中外来宾出席会议。参加这次国际蓝莓节使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对蓝莓一无所知的来宾大开眼界,也使一批蓝莓生产经营项目开始启动,这将进一步推进大兴安岭地区蓝莓的精深加工。以此为契机,大兴安岭地区将进一步积极推进蓝莓产品的生产标准化、技术现代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产出高效化。本届国际蓝莓节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

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承办。蓝莓的推广在山东半岛地区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截止至2009年春,该地区种植面积都已经位居中国首位。2009年5月,首届中国蓝莓大会申办委员会在青岛成立。

五、蓝莓的研究进展

蓝莓果实中除了常规的糖、酸和Vc外,富含VE、V A、V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K、Fe、Zn、Ca等矿物质元素。据对从美国引进的14个品种的蓝莓果实分析测定,每百克蓝莓鲜果中花青苷色素含量高达163mg,蛋白质400-700毫克、脂肪500-600毫克、碳水化合物12.3-15.3毫克,维生素A高达81-100国际单位、维生素E 2.7-9.5微克、SOD5.39国际单位,维生素都高于其他水果。微量元素也很高,每克鲜果中钙220-920微克,磷98-274微克,镁114-249微克,锌2.1-4.3微克,铁7.6-30.0微克,锗0.8-1.2微克,铜2.0-3.2微克。140克新鲜蓝莓包含了3克的膳食纤维与14毫克维他命C。蓝莓亦含有大量有利于视网膜的花青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钾和锌。

蓝莓的果实可以做成多种果品,是制造清凉饮料的上乘原料,也可以酿造果酒,做果糕或鲜食,还可将多种果汁混以蓝莓,如以商品出售的蔓越橘苹果汁、葡萄汁和越桔汁、越桔鸡尾酒等。以蓝莓为原料制成的果酒,色泽鲜艳、浓郁醇厚,经常饮用可滋补健身,有消食健脾、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等功效。此外,蓝莓还可以做成蓝莓果酱、蓝莓

糕、蓝莓冻等。在日本等国,蓝莓果实制品已成为飞行员和长期从事电脑工作人员解除眼疲劳的最佳补品。越桔属植物除了果实可作为食品来源外,其茎叶、种子等器官,也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工业用途。蓝莓果实种子中含有30%的干性油,可榨油用于制油漆和提炼一些有价值的药用成分,加工过程中剩下的果渣,还可以用来提取蓝莓红色素、酿醋和生产酶制剂等;叶片及全株含鞣质,可作为提取栲胶的原料。据文献记载,蓝莓叶子具有清热解毒和收敛的功效,可利尿;也中所含的熊果酚苷在碱性尿中可分解成氢醌,故可以用于治疗毒性尿道炎、膀胱炎、肾结石、痛风等。果实和叶子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偻麻质斯、肠炎、痢疾、维生素缺乏等症。由于蓝莓果实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花青素、维生素E和SOD等抗衰老因子,因此,蓝莓在医疗保健和化妆品行业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六、蓝莓的应用前景

据美国农业部分析,蓝莓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果树树种。随着研究的深入,蓝莓的经济价值正逐渐为人所重视。目前,全世界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蓝莓的产业化栽培,市场容量大,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蓝莓鲜果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每500克价格为10美元左右,鲜果大量收购价格为500克4~5美元。目前我国生产的蓝莓主要出口至日本等国家,而国内鲜销量所占份额较小。我国的蓝莓产品市场还处于比较混乱的时期,如今在超市出售的蓝莓产品包括鲜果、果干、果酱、罐头、饮料等,但目前全国的蓝莓产品市场中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标准以及著名品牌,随着蓝莓的营养价值和保健

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相信不久的将来,蓝莓产品市场必是诸多企业的必争之地。

藻类的生态价值和意义 摘要: 我国土地面积广,江河,湖海面积也大,海岸线长,沿岸地形复杂,藻类植物种 类繁多,产量丰富。藻类植物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为其他动物源源不断的提供养料和氧气;藻类种类繁多,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多种多样,使其可被用来进行水质监测和净化;一些藻类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一些藻类具有巨大的药用价值,可帮助人们战胜病魔;一些藻类可提取重要的工业原料,生产人们不可缺少的药物、食品、化工原料等。藻类的生态价值和意义是十分巨大的,应该被加以利用。 关键词: 藻类(aquatic grasses)生产者(producer)食用(edible)药用(Medical)工业原料(Industrial raw materials)经济(Economics) 正文: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森林面积的减少,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温室效应的加剧,使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如何通过别的生物来改善这种环境。人口的增加和全球耕地面积的减少以及耕地的破坏,导致食物短缺问题日益加剧,人类已经开始尝试向海洋寻求帮助。无疑,藻类对解决目前的各类问题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我认为人们应该从海洋中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藻类研究在未来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人类现在对藻类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对藻类的潜在价值的发掘也不够。藻类的研究在未来必将受到重视。藻类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将举例说明。 一,藻类是重要的生产者 藻类是海水和淡水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类巨大,分布很广的水生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它们又是浮游动物和某些贝类、虾类和鱼类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同时,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放出的氧气,又为其他一切需氧生物的呼吸所必需。另一方面,真核藻类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还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各种元素,它们在维持水体中的物质循环方面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看出,藻类在淡水和海水的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藻类,水生生态系统将不能维持,其他的一切生物将不能生存。 二,藻类可以进行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 不同的藻类对水质的要求不一样。有些种类仅能生活在贫养和中养的清洁水体中, 如金鱼藻属、锥囊藻属和硅藻门中的绒毛平板藻等也有一些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如裸藻类,绿藻中的衣藻属、小球藻属、纤维藻属等。此外,如果水体受到某些重金属或化学物质污染,绝大多数藻类均不能生存,仅有极少数对某些重金属或化学物质抗性强的藻类可以生长。根据上述几种情况,我们通过采集、鉴别和统计分析后就可以评价某个水体的水质状况,以用于水质的生物监测。同时,利用一些藻类对某些重金属或氮、磷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以及光合过程放出氧气的特性,大量利用这些藻类的吸收富集作用治理水体污染,以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三,藻类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 许多藻类可以食用而且营养丰富,有望缓解人类的食物短缺问题。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江蓠、礁膜、石莼、浒苔等大、中型海藻。特别是我国为世界大型海藻最大的生产国之一,总产量居世界第一。还有很多被称为“微藻”的种类可以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如绿藻门中的小球藻等,蛋白质含量较高。 四,藻类的药用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姓名: 成绩 1.什么是生物技术?(10分) 答: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及成活率的关系?(10分) 答: (1)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病毒在植物体内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传播,因此在植物体内含量不均匀,顶端分生组织带毒少,病毒含量低。 (3)进行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越小,带有病毒的可能性越小,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脱毒效果越好。但茎尖太小,离体培养时成活率小,反之则反。 3.何谓原生质体融合?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及体细胞杂种的筛选和鉴定技术?(20分) 答: (1)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 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2)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 硝酸钠法、高钙离子法、PEG法、电融合法、多聚化合物法以及聚集微束激光法。 (3)体细胞杂种的筛选: 根据不同对象和目的,可用各种方法,如按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繁殖状态上的差异,或利用融合细胞对温度、药物的敏感性、营养要求不同等特性进行分离选育,主要有遗传互补选择、形态特征选择、生长特性选择、敏感差异选择、低密度培养选择等方法。 (4)体细胞杂种的技术鉴定: ①、RFLP和RAPD应用于鉴定体细胞杂种;②、种特异重复DNA;③、Southern杂交在体细胞杂交中的应用;④、基因组原位杂交仔植物杂种中鉴定;⑤、其它方法。如SSR、核糖体DNA间隔序列分析及内部转录间隔区分析。 4.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哪些?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 答: (1)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SSR (简单序列重复)、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4种。 (2)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1)品种鉴别与产权保护

石楠与红叶石楠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园林专业贾春波 指导教师樊慧敏 中文摘要: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英国PP Systems 公司制造的CIRAS-2 型便携式光合系统分析仪,对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石楠、红叶石楠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具有光合“午休”现象。石楠、红叶石楠的光饱和点分别约1 200~1 400 μmol·m-2·s-1,1 400~1 600 μmol·m-2·s-1;光补偿点分别为127.0μ mol·m-2·s-1,59.26 μmol·m-2·s-1;光合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0.02000,0.02216,说明石楠、红叶石楠属于喜光树种,且红叶石楠较耐荫,对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石楠;红叶石楠;光合特性 Comparative study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Student majoring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iachunbo Teachers Fanhuimin Abstract: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were mea- sured in the field conditions using CIRAS-2 portable photosynthetic system made by the company of UK PP System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both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had a double-peak curve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photosynthesis and a phenoenon of photosynthetic “noon breaking” in sunny days. Light saturation points of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were 1 200-1 400 μmol·m-2·s-1 and 1 400-1 600 μmol·m-2·s-1respectively,light compensation points of them were 127.00 μmol·m-2·s-1and 59.26 μmol·m-2·s-1respectively,and photosunthetic apparent quantum yield of them were 0.02000 and 0.02216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Photinia serrulata and Photinia frasery Dress belongs to light species,and the shade tolerance and light adaptability of Photinia frasery Dress was better. Key words:Photinia serrulata;Photinia frasery Dress;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1 前言 石楠(Photinia serrulata)为蔷薇科石楠属常绿小乔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其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1],是著名的庭院绿化树种,抗烟尘和有毒气体,且具隔音功能,叶根可入药。南方地区常用作嫁接枇杷的砧木。 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y Dress)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常绿小乔木[2],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水分的存在状态 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不易流动的水 特性:1.不能自由移动,含量变化小,不易散失2.冰点低,不起溶剂作用3.决定原生质胶体稳定性4.与植物抗逆性有关 自由水—距离原生质胶粒较远、可自由流动的水。 特性:1.不被吸附或吸附很松,含量变化大2.冰点为零,起溶剂作用3.与代谢强度有关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强、抗性弱;比值小,代谢弱、抗性强 2.植物细胞对水的吸收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1)、扩散作用—由分子的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移动的过程。 特点: 简单扩散是物质顺浓度梯度进行,适于短距离运输(胞内跨膜或胞间) 2)、集流—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的现象。 特点:物质顺压力梯度进行,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 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注:渗透作用是物质顺浓度梯度和压力梯度进行 3.水势及组成 1.Ψw =ψs +ψp+ ψm+ψg Ψs:渗透势Ψp:压力势 Ψm:衬质势Ψg:重力势 1)渗透势—在某系统中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又叫溶质势(ψπ)。 ψs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总数:1M蔗糖ψs> 1M NaClψs (电解质) 测定方法:小液流法 2)压力势—ψp〉0,正常情况压力正向作用细胞,增加ψw;ψp〈0,剧烈蒸腾压力负向作用细胞,降低ψw;ψp =0,质壁分离时,壁对质无压力 3)重力势—当水高1米时,重力势是0.01MP,考虑到水在细胞内的小范围水平移动,通常忽略不计。 4)衬质势—由于亲水性物质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ψm〈0,降低水势. 2.注:亲水物质吸水力: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有液泡细胞,原生质几乎已被水饱和,ψm =--0.01 MPa ,忽略不计; Ψg也忽略,水势公式简化为:ψw=ψs+ ψp *没有液泡的分生细胞、风干种子胚细胞:ψw=ψm *初始质壁分离细胞:ψw = ψs *水饱和细胞: ψw = 0 3.细胞水势与相对体积的关系 ◆细胞吸水,体积增大、ψsψpψw 增大 ◆细胞吸水饱和,体积、ψsψp ψw = 0最大 ◆细胞失水,体积减小,ψsψp ψw减小 ◆细胞失水达初始质壁分离ψp= 0,ψw= ψs ◆细胞继续失水,ψp 可能为负ψw《ψs 4.蒸腾作用(气孔运动) 小孔扩散律(边缘效应)——气体通过小孔表面的扩散速度不与小孔的面积呈正比,而与

植物生理学实验综合论文《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学院: 学号: 姓名:

摘要:植物在其自养生活中,除了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外,还必须吸收矿质元素,并将吸收的矿质元素运输到需要的部位加以同化利用,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N、P、K、Ca、Mg、Fe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多寡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用植物无土培养法,对二叶一心得玉米幼苗进行缺素培养。配制完全营养液以及缺N、P、K、Ca、Mg 、Fe元素的缺素培养液进行无土培养,培养3周后,取出对玉米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量。测定根冠比、RGB、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吸收面积、叶绿体色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六种缺素培养下的玉米幼苗,生长情况明显差于全素培养的玉米幼苗,且各缺素症状表现在不同部位。缺素培养下,植物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对植物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缺素培养缺素症状生理指标叶绿素 前言: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尽管不一样,但各种营 养元素在植物的生命代谢中各自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间是 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的。将植物必需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培养 液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如缺少某一必需元素, 则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并影响其生长速率和根冠比。 本文以N、P、K、Ca、Mg、Fe这6种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利用营养液培育方法,分析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并影响 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症状。如缺乏这些元素可产生特有的缺

素症状;生长速率下降;根冠比改变;根的活力及物质、积累 受影响等,进而对生理指标测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习无土栽 培的技术,观察N、P、K、Ca、Mg、Fe元素的缺素症状,加 强对元素的生理功能。 本组中的实验由8人共同完成,分别为完全培养Ⅰ、完全培养Ⅱ、缺 N、缺P、缺K、缺Ca、缺Mg、缺Fe。本人做完全培养Ⅰ的工作,以 下方法和操作介绍以完全培养为对照,实验结论为本组所有实验的共 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玉米幼苗 1.2仪器设备: ①缺素培养: 烧杯移液管试剂瓶量筒棕色玻璃广口瓶胶塞 ②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测定(甲烯蓝吸附法): 分光光度计烧杯量筒移液管试管容量瓶 ③叶绿体色素含量测定(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研钵玻棒容量瓶小漏斗滴管小量筒 滤纸吸水纸擦镜纸 1.3 试剂:Ca(NO3)2 、KNO3 、MgSO4、KH2PO4、CaCl2 、NaH2PO4 、NaNO3 、 Na2SO4 、EDTA-Fe、微量元素、0.0002mol/L甲烯蓝溶液、10μg/ml甲烯蓝溶液、乙醇、丙酮、石英砂、碳酸钙粉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课程代码:课程: 一、名词解释4*5 1、观赏园艺 2、花卉的鉴别标准 3、球根花卉 4、观赏植物栽培设施 5、温室效应二、填空题1*15 1、地中海气候型:气候特点:冬季温暖,最低气温,夏季温度.从秋季到次年春末为,夏季为干燥期。地理范围:包括地中海沿岸、南美洲智利中部、北美西南部、南非及澳大利亚西南部。该区是世界上多种的分布中心。原产的一二年花卉耐寒性较差。 2、半冬性植物:在通过春化阶段时,对于温度的要求,这类植物在的温度下也能完成春化作用,但最低温度不能低于,通过春化的时间是。 3、蕨类植物、兰科植物、秋海棠类植物生长期要求丰富的水分。但需水少些,在光线不强的室内,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需水较多,常将花盆放置水盘中或栽植于小型喷泉之上。 4、诸葛菜、金鱼草属于花卉。金盏菊、紫罗兰、桂竹香是性花卉。 5、花卉种子的休眠主要包括和 三、判断正误2*5 1、许多常绿性多年生花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几乎周年色泽保持常绿而无休眠期 。() 2、春化阶段的通过局限在植株的生长点上,不同的生长部位可以处于不同的阶段。() 3、传统的四大切花:月季、菊花、康乃馨、兰。() 4、桂花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5、一年生花卉仅有生长期──春天萌芽后,当年开花结实而后死亡,并且年周期就是生命周期。

() 四、选择题3*5 1、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传统四大切花()A康乃馨 B 兰C月季D菊花 2、以下哪个植物不属于观花类花卉()A牡丹B郁金香C芍药D芦荟 3、下列属于观叶类植物的有()。 A、水仙 B、蕨类 C、马蹄莲 D、非洲菊 4、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常用的有() A层积处理法、机械破皮、药物处理、晒料 B加温、处理法、加光、药物处理 C加光、机械破皮、晒料、药物处理 D降温、层积处理法、机械破皮、晒料、 5、下列不属于一年生植物的特点的是() A、生长周期短 B、种类品种丰富 C、株型参差不齐 D、繁殖栽培简单 五、简答题 1.花卉的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各有何特点(5) 2.草坪是如何建植的(5) 3. 花卉按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如何进行分类各举代表花卉2~3种。(5) 4.什么叫盆景可以分为哪几种

学习植物生物学的方法 一如何做课堂笔记 (一)课堂教学与课堂笔记 课堂教学是大学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处在各个教学环节的中心位置。大学课堂讲授与中学课堂讲授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于习惯于中学课堂教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在上植物生物学课时,最大的不适应是不善于做课堂笔记。 我们常见到一些同学在课堂上根本不做笔记,有些只在书上划道道,以标明老师所讲内容。他们认为,有现成的教材,而且教材内容如此丰富,老师所讲授内容大多不会超过教材,记笔记是多此一举。到底应不应该记笔记?如何做笔记?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在适应大学课堂学习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大学课堂教学最忌讳照本宣科。大学老师不象中学老师那样受教材内容的严格限制。中学老师的讲课往往受高考或其它统考牵制;而大学老师在备课中,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较为灵活,主动权更大。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系统性、扎实的基础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学生的考分。 植物生物学教材内容相当丰富,但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常常一节课讲授数页,甚至上十页教材内容,这就会出现对教材内容的取舍,略去一些次要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记笔记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握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否则,学生面对教材中的叙述,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什么都得记住,有如置身于浩瀚大海,茫然而不知所措。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所讲述的知识的纲目就是笔记的主要内容之一。 教师常用简洁的文字或简单的图表,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加以概括。记下这些板书,可使知识达到高度浓缩。若单靠阅读教材去理解记忆这些知识,则会被大量的文字叙述所淹没,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在笔记的引导下去阅读教材,会觉得植物生物学内容丰富、生动、而不庞杂、枯燥了。可见记笔记是培养我们学习植物生物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 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即使是植物生物学这门古老的基础学科,也在迅速发展,内容不断丰富,也在不断更新。然而教材却总是远远落后于科学的发展。一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即使吸收了最新科技成果,从完稿到出版,须经过一年以上的时间,已姗姗来迟,更何况我们使用的教材有些是十几年前出版的,知识老化过时现象较为明显,使教材与现行教学之间存在脱

题目:紫杉醇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 学院:林学院 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班级:水保122 学生姓名:徐永服 指导教师:江龙 2014年5月

摘要 紫杉醇是红豆杉属植物中的一种复杂的次生代谢产物,也是目前所了解的惟一种可以促进微管聚合和稳定已聚合微管的药物。同位素示踪表明,紫杉醇只结合到聚合的微管上,不与未聚合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反应。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干扰了细胞的各种功能,特别是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目录 1简介 (1) 2发现缘由 (3) 提取方法 (3) 4功用作用 (4) 5药理毒理 (4) 6药代动力学 (4) 7适应症 (4) 8用法用量 (5) 9不良反应 (5) 10禁忌症 (6) 11注意事项 (6) 1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6) 13药物相互作用 (6) 14药物过量 (6) 15规格 (6) 16贮藏 (7) 17分离方法 (7)

1简介 【药物名称】紫杉醇 【结构式】 【药物别名】泰素,TAXOL,紫素,特素 【英文名称】 Paclitaxel 【说明】注射液:每支30mg(5ml)。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化学名称】5β,20-环氧-1,2α,4,7β,10β,13α-六 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 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 酸酯] 【分子式】C47H51NO14 【分子量】853.92 【CA S NO】33069-62-4 【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名词解释: 1.芽的异质性:由于枝条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条件的不同,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长势及其特性上的表现有明显的差异。 2.引种:植物的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他一定的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植到新的地区,就叫引种。 3.促成栽培:是设置栽培中的一种高级方式,即在冬季或早春严寒时节利用有(或无)加温设备的温室、塑料大棚栽培园艺植物,产品比常规的露地生产早上市,也称反季栽培。 4.套作:又称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或架下)种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5.花芽分化:是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 6.种质资源:种质又叫遗传质,是指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凡是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就叫做种质资源。 7.轮作:是指同一地里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 8.混作:是指两种或多种生育季节相近相近的作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种植于同一块田地的种植方式。 9.园艺:主要指园艺生产的农业技术。 10.园艺业:即园艺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果树、蔬菜、西甜瓜以及观赏植物的生产。 11.光周期:是指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的理论日照数。 12.隔年结果:在果树生产上一年产量高,另一年产量低的现象就叫隔年结果或叫大小年。 13.授粉:花粉从花药传到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也称传粉。 14.自然休眠:自然休眠又称生理休眠、内休眠等。(它是由植物遗传特性决定的,要求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顺利通过,在自然休眠期间,即使给予适当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15.气候相似论: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都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因而他们都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一旦离开了这种条件就不能很好的生长。特别是从远距离引种时应重视原产地区宇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相似性,这就是气候相似论。 1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和类型在繁殖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稳定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简称选种。 17.杂种优势:也称优势育种,杂交种品种(F1)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优于双亲或某一亲本的现象叫杂种优势。 18.嫁接亲和力:是指两个植物体经嫁接愈合而能生长在一起,并有一定寿命和生产能力的特性。 19.扦插:是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或叶的一部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的育苗方法。 20.滴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滴头)将压力水变成水滴、缓慢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21.形态诊断(营养诊断的):是植株诊断的一种,它以植株生长发育的外观势态、症状来确定植物的营养状况。 22.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育种又叫分子育种,它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输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23.分株:利用植物特殊的营养器官,即鳞茎,球茎,块茎,块根,根茎以及假鳞茎进行分离和分割,使原来母株分离成若干能独立生存的植株。 24.整形:多年生的木本果树和观赏树木,通常幼树的修剪主要目的是造就树形,故特称整形。

园艺学的论文 园艺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为适应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园艺人才的需求,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从专业建设定位、专业建设目标、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专业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的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艺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课程设置 1 专业建设背景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1]指出: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为了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实现“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海南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力度,逐步扩大园艺作物的种植面积与规模。不少地方的园艺作物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成为地方脱贫致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达1 511万hm2,总产量4.45亿t,总产值达4 000亿元;果树种植面积达867万hm2,总产量达6 237万t,总产值达1 247.4亿元;花卉种植面积达24.6万hm2,总产值达215.8亿元。 当前我国园艺产业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因而对园艺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趋势,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创新,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为了适应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98年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园艺专业就是在专业目录修订后,由原来的果树、蔬菜、观赏园艺3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一个新

.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括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竞赛笔记) 1. C 植物 C 植物 3 4 叶结构无“花环状” 结构,只有一种有“花环状” 结构,常具有两 叶绿体种叶绿体 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个体 叶肉细胞中大无基粒,叶肉中数目少个体 小 分布典型的温带植物典型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二氧化碳固定途径只有卡尔文循环在不同空间分步进行C4循环 途径和卡尔文循环 与二氧化碳亲和力弱强(有 PEP羧化酶) 光和效率低高 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与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相交替,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具有复表皮,气 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气孔窝)。栅栏组织层数多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 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渗透压。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 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量水分,水的消耗少能耐旱。 沉水叶: 1、叶小而薄,叶常常裂成细丝状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 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因此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吸收同化组织。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高光合效率。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具有发达的 通气组织弥补气体吸收不足。 4 、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4、比较根和茎的初生结构及其发展 初生结构根茎 表皮具有根毛,无气孔,角质层薄不具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皮层有栓质化外皮层,有内皮层,具有凯外皮层有厚角组织,含叶绿体,无内氏带,具中柱鞘皮层,不具凯氏带,不具中柱鞘 维管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相对排列,木质部形成脊成星芒状,一般不具髓形成一个维管束,一般具髓 成熟方式初生木质部:外始式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发展木栓形成层起源于中柱鞘(内起源),木栓形成层起源于表皮和外围的皮层皮层、表皮死亡,维管形成层无分化(外起源),皮层保留,存在束中和束 间形成层 5、单轴分枝 / 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轴,侧芽发育形成侧枝,侧 .

摘要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介绍,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应用不同的现代生物技术,给予解决的方法和实例,并对现代和未来的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作出了合理的分析和猜想,从而达到解决世界人类生活环境所面对的难题,比改善现阶段环境恶劣的发展趋势,让环境更适宜人类居住目的。 关键词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为支撑,结合了化学、化工、计算机、微电子等学科,从而形成了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就其应用领域,可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医学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等。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技术来改善环境,最终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环境保护作用,现如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很好地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现如今的生物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不再是从前的落后的生物技术,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着从前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于是科学家也将现代的生物技术应用在各种领域,如生活、科研、农产、食品等,当然也少不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应用先到生物技术可以把不易降解和降解周期很慢的污染物进行快速降解,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应用超级细菌将海洋中漂浮的石油进行快速降解等等。 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呢?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现代生物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群。基因工程仅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的特征是在分子水平上创造或改造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此外,在染色体、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生物个体水平上也可进行创造或改造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的工程,例如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数量遗传工程等,这些,也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范畴。而为这些工程服务的一些新工艺体系,如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等,同样被纳入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系统。 刘芝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评估了生物技术应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措施。专家们认为,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具有巨大的潜力。 超级微生物显神威 近来,科学家发现,有些微生物,不仅能降解石油及其衍生物、金属离子、农药等工农业污染物,甚至连放射性核废料,极毒的化学物质都能降解。美国一家生化公司的科学家,培育出了能降解极毒化学物质多氯代联苯(PCB)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将这种工业废弃物中常见的毒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害的单细胞物质。另一组科学家培养出能吞食有毒金属的微生物。为了培养这种微生物,科学家先把他们放在汞、铝等有毒重金属的附近,然后将最健壮的存活微生物收集起来,再从这些微生物中取出能分解有毒金属的基因,植入到另一具有其他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中,便得到具有多种降解能力的"超级微生物"。科学家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浮游生物的基因移植到能吞食石油的微生物中去,使这种微生物具有浮游本领,在海洋水面上游弋,专门吞食石油,称为"海上拖布" 微生物脱硫治理空气污染 燃煤和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又是产生硫雨的主要原因。据北京环保局计算,北京市仅燃煤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就达26吨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的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 什么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的一门技术,它是园艺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技术学科,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的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的胚胎(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 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 4.你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 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3.再分化:脱分化的细胞或细胞团在适宜条件下可重新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完 整的植株。 4.器官发生途径: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外植体中体细胞诱发并形成胚胎的过程。 6.外植体:用于培养的园艺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胚胎,原生质体通常称为外植体。 7.褐化现象:植物体内酚类物质在外植体被切割后氧化形成醌类物质,使培养基变褐。 8.看护培养:在培养皿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固体培养基,在其上放一块几毫米大小的愈伤组织,再在其上放一张

《植物生物学》知识点整理 (据《植物生物学》周云龙版不包括植物生理学部分+前生物竞赛笔记) 共同点:植物重要的生理过程,均有水分参与作用。 2、有世代交替必有核相交替,有核相交替不一定有世代交替。 3、比较旱生叶和水生叶的结构与其功能的适应 旱生植物叶:第一类叶小而厚,多茸毛,表皮细胞壁角质层发达,有的具有复表皮,气孔下陷或限生于局部区域(气孔窝)。栅栏组织层数多提高了光合作用效率,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原生质体少水性,细胞液高渗透压。另一类为肉质植物,有发达薄壁组织,能保持大量水分,水的消耗少能耐旱。 沉水叶:1、叶小而薄,叶常常裂成细丝状可以直接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气体和盐类,表皮细胞壁薄多含叶绿体,因此表皮既是保护组织又是吸收同化组织。2、叶肉质不发达,细胞层数少便于光的透入,提高光合效率。3、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弥补气体吸收不足。4、一般表皮细胞壁薄,角质层薄,无气孔表皮毛。 5、单轴分枝/合轴分枝 单轴分枝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由顶芽不断向上生长形成主轴,侧芽发育形成侧枝,侧枝又以同样的方式形成次级侧枝,主轴生长明显占有优势的分时方式。常见于裸子植物。 合轴分枝:没有明显的顶端优势,顶芽只活动一段时间便死亡或生长极为缓慢,紧邻下方的侧芽开放长出新枝,代替原来的主轴向上生长,生长一段时间后又被下方的侧芽取代,

如此更迭。使树冠呈伸展状态,更利于通风透光,大部分被子植物为这种分枝方式。假二叉分枝为合轴分枝的一种。(注意区别二叉分枝) 6、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 A.双子叶植物多为木本,少草本;多为直根系;茎为环状中柱具形成层;叶常为网状脉;花同被,多为4、5基数;胚具2枚子叶;花粉具3个萌发孔。 B.单子叶植物多为草本少木本;多为须根系;茎为散生中柱,无形成层;也常为平行脉;花多3基数,胚具1个子叶;花粉具有1个萌发孔。 7、如何区别根、茎横切面; A.茎上有年轮,根中没有 B.根中具有凯氏带 C.茎中有特别明显的射线 8、三切面(三切面的判别主要要借助于射线的形态、分布) A.横切面:可见到同心圆似的年轮,所见到导管、管胞、木纤维等均为横切面观,可观察到它们的孔径、壁厚及分布状况;仅射线为纵切面观,呈辐射状排列,显示射线的长和宽。 B.切向切面:也称弦向切面。垂直于茎半径所做纵切面(不过中心)年轮常呈倒U形,所见导管、管胞、木纤维均为纵切面,可见其长宽及细胞两端形状、特点;但射线为横切面观,轮廓为纺锤形,可见高宽。 C.径向切面:通过茎的中心做的纵切面,所见管胞、导管、木纤维、射线都是纵切面,可见高、长。射线细胞排列整齐,并与茎的纵轴相垂直。 9、掌状三小叶/羽状三小叶:掌状三出复叶三个小叶柄等长,羽状三出复叶顶端小叶柄较长。 10、如何区别叶片的上下表皮 靠近木质部的为上表皮(近轴面、腹面),反之为下表皮(远轴面、背面)。此为最正确判断方法。但一般情况下气孔器多的为下表皮,反之为上表皮。深绿色为上表皮,浅绿色为下表皮 11、无限花序/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是在开花期间其花序轴可继续生长,不断产生新的苞片与花芽,开花的顺序是花序轴基部的花或边缘花先开,顶部花或中间花后开(自下而上,由外向内);有限花序的花轴顶端不在向上产生新的花芽,而是由顶花下部分形成新的花芽,花开放的顺序从上向下或从内向外。 12、自花传粉可以推出什么特征? 两性花;雄蕊雌蕊同时成熟,柱头对接受自身花粉无生理上障碍。(需同时成立)请自己推出异花传粉可以知道的信息。 13、风媒花/虫媒花 风媒花的花多密集或为穗状花序、葇夷花序等,可产生大量花粉,花粉体积小,质量小,较干燥,表面多光滑少纹饰,雌蕊柱头往往较长,呈羽毛等形状以便接受花粉。花被不显著或不存在。木本往往先叶开花。虫媒花多数具花蜜,特殊气味,往往花朵较大,花显著,有鲜艳的颜色,花粉粒往往较大,表面附有黏性物质,花粉外壁粗糙,常有刺穿。【注:风媒花进化于虫媒花】

桃树病虫害及其防治 桃树拉丁学名为Prunus persica,英文名为Peach,种名为 桃。桃树原产我国,世界各地广为 栽培。落叶小乔木,高4-8m。叶卵 状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长8-12cm, 宽3-4cm,边缘具细密锯齿,两边无 毛或下面脉腋间有鬓毛;花单生, 先叶开放,近无柄;萼筒钟,有短 绒毛,裂叶卵形;花瓣粉红色,倒 卵形或矩圆状卵形;果球形或卵形, 径5-7公分,表面被短毛,白绿色,夏末成熟;孰果带粉红色,肉厚,多汁,气香,味甜或微甜酸。核扁心形,极硬。 我们校园里有很 多桃树,经过对桃树的 认真观察,发现一些桃 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 病虫害。我们将从每种 病虫害的简介、症状、

病原机理、防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在这里值得补充的是,在以下的五种病虫害中,前面三种为我们校园所观察到的病虫害。而后面的两种则是我们补充的两种桃树容易换的病虫害。通过查资料和上网学习,我们学到的具体病虫害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桃树缩叶病 1、简介:桃缩叶病在我国南北方桃产区均有发生,南方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发生较重。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叶片大量早落,削弱树势,不仅影响当年产量,对第二年的产量也有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该病还会危害梅、李等果树。 2、症状:桃缩叶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也可以危害花、幼果和嫩梢。春季幼叶刚抽出就表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展叶后皱缩程度

加剧,叶面凹凸不平,受侵染部位的叶肉增厚变脆,呈红褐色。春末夏初在病部表面长出一层银灰色粉末状物,这是病原菌的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图1)。病叶脱落后,腋芽再抽出的新叶不再受害。 新梢受害呈灰绿色,节间缩短,略肿,叶片丛生,严重的会使新梢枯死。花瓣受害肥大变长。果实受害变畸形,果面龟裂,易早落。3、病原机理:桃缩叶病病原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 Tul] 属子囊菌亚门。病叶表面的银灰色粉状物为它的子囊层,子囊裸露排列成层,圆筒形,内有4到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子囊孢子可以芽殖产生许多芽孢子。 发病规律:桃缩叶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上或潜入鳞片缝内越冬。次年春季桃树萌芽时,越冬孢子也萌发长出芽管侵染嫩芽幼叶引起发病。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通过风雨传播到桃芽鳞片上并潜伏在内进行越冬,当年一般不发生再侵染。桃缩叶病的发生与春季桃树萌芽展叶期的天气有密切关系:低温、多雨潮湿的天气延续时间长,不但有利于越冬孢子的萌发,而且还延长了桃树萌芽展叶的时间,即延长了侵染时期,因而发病就重,若早春温暖干旱,发病就轻。一般早熟品种较中、迟熟品种发病重。 4、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由于桃缩叶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没有再次侵染,因此,在关键时机喷一次药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桃树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喷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波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