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

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
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

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人:

一、课程的地位和主要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学)——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上册)

——电路分析基础:直流电路(1、2)

暂态分析(3)

交流电路(4 、5 )

磁路与电机:磁路和变压器(6)

电动机(7、8、9)

继电接触器控制(10)

可编程控制器(11)

其它:供电与安全用电(12)

电工测量(13)

电子技术(下册)——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14)

放大器(15、16)

反馈(17)

直流电源(18)

电力电子技术(19)

数字电子技术:组合逻辑电路(20)

时序逻辑电路(21)

其它:存储器和可编程器件(22)

模数转换(23)

现代通信技术(24)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发展:1785年,库仑确定电荷间的作用力;

1826年,欧姆提出“欧姆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4年,雅可比造出第一台电动机;

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理论;

189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实现第一次无线电通信;

1904年,弗莱明发明第一只电子管(二极管);

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第一只晶体管;

1958年,德克萨斯公司发明第一块集成电路;

……

现状:容量大型化、器件小型化、设计自动化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课程内容多且广、逻辑性强、学时相对少

四、如何学好电工电子技术

1、注意掌握“三基”: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应用

2、注重综合分析与设计、注重工程化素质培养

3、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课堂、答疑、作业、自学、讨论

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人: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电路:电流的通路,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1.电路的作用

(1)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2)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2.电路的组成部分

电源(或信号源)激励:电源或信号源的电压或电流,推动电路工作。 响应:由激励所产生的电压和电流。

电路分析:在电路结构、电源和负载等参数已知的条件下,讨论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1. 2 电路模型

为了便于用数学方法分析电路,将实际电路模型化,用足以反映其电磁性质的理想

电路元件或其组合来模拟实际电路中的器件,从而构成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模型。

手电筒的电路模型:手电筒由电池、灯泡、开关和筒体组成。

电池:电源元件,其参数为电动势E 和内阻R o;

灯泡:主要具有消耗电能的性质,是电阻元件,其参数为电阻R;

导体:用来连接电池和灯泡,其电阻忽略不计,认为是无电阻的理想导体。

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今后分析的都是指电路模型,简称电路。在电路图中,各种电路元件都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

1.3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1.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实际方向

物理中对基本物理量的方向规定:电流——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电压——高电位低电位,电位降低的方向;

电动势——低电位高电位,电位升高的方向;

2. 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参考方向

(1)参考方向: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对电量任意假定的方向。一种分析方法。

(2)关联参考方向:负载—U、I参考方向相同;

电源—I参考方向与E方向相同。

(3)参考方向的表示方法:电流——箭标、双下标;

电压——正负极性、双下标。

(4)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电流(或电压)值为正值;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流(或电压)值为负值。

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人:

1、4 欧姆定律

U、I 参考方向相同时,U = R I ;

U 、I 参考方向相反时,U = – RI 。 表达式中有两套正负号:

① 式前的正负号由U 、I 参考方向的关系确定;

② U 、I 值本身的正负则说明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之间的关系。 通常取 U 、I 参考方向相同,即关联参考方向。

线性电阻:遵循欧姆定律的电阻称为线性电阻,它表示该段电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常数。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1.5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电源有载工作

开关闭合,接通电源与负载。

U = IR

(1)特征:

① 电流的大小由负载决定。 ② 在电源有内阻时,I

U

。当 R 0<

E ,表明当负载变化时,

电源的端电压变化不大,即带负载能力强。 ③ P = P E –

P ,电源输出的功率由负载决定。

(2)电源与负载的判别:根据 U 、I 的实际方向判别。

电源:U 、I 实际方向相反,即电流从U “+”端流出,(发出功率); 负载:U 、I 实际方向相同,即电流从U “+”端流入,(吸收功率)。 (3)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的规定使用值。 ① 额定值反映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② 额定值表示电气设备的使用能力。

2.电源开路

E I

R 0

R

+ U +

I

R R E I +=

开关断开。

特征:I = 0,U = U 0 = E (电源端电压、开路电压),P = 0(负载功率) 3.电源短路

电源外部端子被短接。

特征: ,U = 0 ,P = 0 ,P E = P = I 2R 0

1. 6 基尔霍夫定律

结点:三条或三条以上导线的联接点。

支路:两结点之间由元件串联构成的一段电路。一条支路流过一个电流,称为支路电流。

回路:由支路组成的闭合路径。 网孔:内部不含支路的回路。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定律)

在任一瞬间,流向任一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即:

I入=

I出

或: I= 0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反映了电路中任一结点处各支路电流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电流定律可以推广应用于包围部分电路的任一假设的闭合面。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定律)

在任一瞬间,从回路中任一点出发,沿回路循行一周,则电位升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即: U 升 =

U 降

或: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反映了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段电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1.7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单位正电荷在某点的电势(位)能,即电路 中某点至参考点的电压,记为“V X ” 。

通常设参考点的电位为零,又称接地,用 表示。

R

E

I I ==S

某点电位为正,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高;某点电位为负,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低。

电位的计算步骤:

(1) 选参考点,设其电位为零;

(2) 标出各电流参考方向并计算;

(3) 计算各点至参考点间的电压即为各点的电位。

注意:(1)电位值是相对的,参考点选取的不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也将随之改变;

(2)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不会因参考点的不同而变,即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取无关。

(3)当电源的一个极接地时,可省略电源不画,而用没有接地极的电位代替电源。

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人: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特点: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

2)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

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

2.电阻的并联

特点: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2.2 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1.电压源

电压源是由电动势 E 和内阻 R 0 串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若 R 0 = 0,称为理想电压

源。

特点:

(1) 内阻R 0 = 0;

(2) 输出电压是一定值,恒等于电动势(对直流电压,有 U E ),与恒压源并联

的电路电压恒定;

(3) 恒压源中的电流由外电路决定。

2.电流源

电流源是由电流 I S 和内阻 R 0 并联的电源的电路模型。若 R 0 = ,称为理想电流源。

特点: (1) 内阻R 0 =

U R R R U 2

11

1+=

U R R R U 2

12

2+=

I

R R R I 2

12

1+=

I

R R R I 2

11

2+=

(2) 输出电流是一定值,恒等于电流 I S ,与恒流源串联的电路电流恒定; (3) 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 由外电路决定。 3.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等效变换条件: E = I S R 0 0

R E

I S 注意: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④ 任何一个电动势 E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 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4.电源等效变换法

(1) 分析电路结构,搞清联接关系; (2) 根据需要进行电源等效变换;

(3) 元件合并化简:电压源 串联合并,电流源并联合并,电阻串并联合并; (4) 重复(2)、(3);

(5) 成为简单电路,用欧姆定律或分流公式求解。

2.3 支路电流法

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KCL 、KVL )列方程组求解。 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1)分析电路,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标出回路循行方向;

(2)应用 KCL 列出 ( n -1 )个独立的结点电流方程

(3)应用 KVL 列出 b -( n -1 ) 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通常可取网孔列出) ; (4)联立求解 b 个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 (5)验算。 注意:

(1)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当支路数较多时,所需方程的个数较多,求解不甚方便。

(2)当支路中含有恒流源时,若所选回路中不包含恒流源支路,则电路中有几条支路含有恒流源,则可少列几个KVL方程。

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人:

2. 4 结点电压法

结点电压:任选电路中某一结点为零电位参考点,其他各结点对参考点的电压。结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从该结点指向参考结点。

结点电压法: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在求出结点电压后,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或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结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多,结点数较少的电路。 结点电压方程:

注意:(1) 上式仅适用于两个结点的电路。

(2) 分母是各支路电导之和, 恒为正值;分子中各项可正可负。当E 和 I S 与结点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时取正号,相同时取负号,与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无关。

2.5 叠加原理

对于线性电路,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都可以看成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注意:

①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② 线性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用叠加原理计算,但功率P 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 ③ 某电源单独作用时,不作用电源的处理:E = 0,即将E 短路;I s=0,即将I s 开路。

④ 解题时要标明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若分电流、分电压与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时,叠加时相应项前要带负号。

⑤ 应用叠加原理时也可把电源分组求解 ,即每个分电路中的电源个数可以多于

一个。

2.6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R

I R E

U S 1∑∑+∑=

二端网络:具有两个出线端的部分电路。

无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没有电源。无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阻。

有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含有电源。有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源。

1.戴维宁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想电压源和内阻R0串联的电源来等效代替。

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0 ;

等效电源的内阻R0: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戴维宁定理解题的步骤:

(1)将复杂电路分解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

(2)画有源二端网络与待求支路断开后的电路,并求开路电压U0 , 则E = U0;

(3)画有源二端网络与待求支路断开且除源后的电路,并求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R0;

(4)将等效电压源与待求支路合为简单电路,用欧姆定律求电流。

2.诺顿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流为I S的理想电流源和内阻R0并联的电源来等效代替。

等效电源的电流I S: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

等效电源的内阻R0: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解题的步骤:

(1)将复杂电路分解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

(2)画有源二端网络与待求支路断开后再短路的电路,并求短路电流I SC , 则I SC = I S;

(3)画有源二端网络与待求支路断开且除源后的电路,并求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R0;

(4)将等效电流源与待求支路合为简单电路,用分流公式求电流。

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人:

授课效果

分析总结

3.1 正弦电压与电流

正弦量: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做周期变化的量。 正弦量的三要素:幅值、角频率、初相角。 3.1.1周期、频率与角频率

周期T :变化一周所需的时间 (s )

频率f : (Hz )

角频率: (rad/s )

3.1.2 幅值与有效值 幅值:Im 、Um 、Em

有效值:与交流热效应相等的直流定义为交流电的有效值。I 、U 、E 根据

可得 同理:

交流电压、电流表测量数据为有效值,交流设备名牌标注的电压、电流均为有效值。 3.1.3初相位与相位差

相位:反映正弦量变化的进程。 初相位: 表示正弦量在 t = 0时的相位角。给出了观察正弦波的起点或参考点。 相位差 :两同频率的正弦量之间的初相位之差,反映相位关系。

T f 1=πf T πω22==dt R i T

20

?

RT

I 2=?

=

T

t i T

I 0

2

1d ?

=

T

t t ωI T

1

22m d sin 2

m

I =

2

m U U =

2

m E E =

ψ

t +ω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1. 正弦量的表示方法

波形图、瞬时值表达式、相量表示(实质:用复数表示正弦量) 设A 为复数,其表示形式有: (1) 代数式: A = a + j b (2) 三角式: (3) 指数式: (4) 极坐标式: 设正弦量:

相量表示: 相量的模=正弦量的有效值 相量辐角=正弦量的初相角

注意:

① 相量只是表示正弦量,而不等于正弦量。

② 只有正弦量才能用相量表示,非正弦量不能用相量表示。 ③ 相量的两种表示形式:相量式、相量图。

④ 同频率的正弦量能画在同一相量图上。可不画坐标轴,参考相量画在水平方向。

⑤ 相量的书写方式:模用最大值表示 ,则用符号 ;

实际应用中,模多采用有效值,符号: 。 ⑥“j ”的数学意义和物理意义:虚数单位; 1j -=

旋转 90°因子, 。

3.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3.3.1. 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 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① 频率相同;

②大小关系:

)

sin j (cos sin j cos ψψr ψr ψr A +=+=ψ

r A j e =ψ

r A =)

(sin m ψt ωU u +=ψU Ue U ψ==j m m I U 、I

U 、j

90sin j 90cos e j90±=?±?=± R U I =

电工电子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注意点配时提问:试想如果没有电,生活将会怎样? 导入新课: 电工学是非电专业的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电 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为升学以及后续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1、电工学课程研究的对象————“电” 2、电工学课程的发展 3、电能的优越性 (1)便于转换 (2)便于输送 (3)便于控制 第1章直流电路 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 直流电路:由直流电源供电的电路。 §1.1电路及主要基本物理量 一、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路就是电流通过的闭合路径,它是由各种电气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 线连接组成的总体。电路的结构形式和所能完成的任务是多种多样的,从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电设备到工、农业生产中用到的各种生产机械的电器 控制部分及计算机、各种测试仪表等,从广义说,都是电路。最简单的电 路如图所示的手电筒电路。 1、组成:电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电源是供应电能的设备。在发电厂内将化学能或机械能等非 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是使用电能的设备,又称用电器。作用是将电能转换成 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灯、电炉、扬声器、电动机等。 (3)中间环节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起传输和分配电能或对电信 电路三 部分组 成 5 5 10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也称为直流电流,用I 表示。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流,用i 表示。 电流的单位为A (安[培]),还有kA (千安)、mA (毫安)、μA (微安)等。 31kA 10A = 361A 10mA 10A μ== 3、电流的方向 (1)实际方向 习惯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或负电荷移动的反方向为电流的实际方向。 (2)参考方向:可以任意选取 在分析电路时,常常要知道电流的方向,但有时电路中电流的实际方向难于判断,此时常可任意选定某一方向作为电流的“参考方向(也称正方向)”。 所选的参考方向不一定与实际方向一致。 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一致时,则电流为正值;反之,当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其参考方向相反时,则电流为负值,如图所示。 I I 实际方向实际方向 参考方向参考方向 a a b b a )0I > b )0I < 4、电流的表示方法 (1)箭头:→ (2)双下标:ab I 5、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安培表)来测量。测量时注意: (1)交、直流电流用不同表测量。 (2)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 参考方向选取 20

电工学电路中的谐振电子教案

教案首页第()次课授课时间(30分钟)

授课内容

由相量图可知:当电容电压和电感电压相等时,由于它们方向相反,电路中的总电压就等于电阻上的电压,总电压与总电流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电阻性,发生串联谐振。 C L U U = 两边同时除以电流可得: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 1. L 和C 串联部分相当于短路; 2. U L 和U C 将远远大于U 和U R ,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I U R U L U C =U 1 =谐振条件:ωn C ωn L X L = X C ? =谐振频率:? 1LC n =ωLC f n π21

例1、串联谐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对MOA 避雷器作的高压实验——几十万伏工频电压 例2、下图为收音机的接收电路,各地电台所发射的无线电电波在天 线线圈中分别产生各自频率的微弱的感应电动势 e 1 、e 2 、e 3 、…调节可变电容器,使某一频率的信号发生串联谐振,从而使该频率的电台信号在输出端产生较大的输出电压,以起到选择收听该电台广播的目的。 三、并联谐振 (一) 谐振的条件及谐振频率 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阻、电容和电感两端的电压与电源总电压的大小是相等的,而电压、电流又都是相量,所以先画出并联交流电路的相量图。我们以电压为参考相量: e R L C 1e 2e 3u o + -+ -+ -- +

由相量图可知:当电容电流和电感电流相等时,由于它们方向相反, 电路中的总电流就等于电阻上的电流,总电压与总电流的相位相同,电路呈现电阻性,发生并联谐振。 C L I I = 由于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可得: I L I C I R I ++= U I C I L I R = I 谐振条件:ωn C 1 ωn L =X L = X C ? 1 谐振频率:? LC n 1=ωLC f n π2=

电工学I电子教案

教案 系部:自动化 课程:电工技术 班级: 教师:

教案 授课题目 章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授课时间 节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1.2电压、电流及参考方向;检查签字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讲授 教学目标掌握: 1、理解电流产生及条件、电压的物理意义2.掌握电流、电压、电位的参考方向及简单计算 了解: 1、理解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了解电路组成、电路三种状态及特点 3、了解电路的实际功能和作用 教学重点1、电路及各部分的作用 2、电流形成条件、电流和电压以及功率的计算 3、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的关系与判断 教学难点1、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位的计算方法 3、功率的计算以及元件吸收与释放电能的判断 教学内容、方法及过程附记 一、实际电路 1、电路 电路是电流流通的路径,由一些电气器件和设备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复杂的电路是网状,又称网络。电路和网络两个术语是相通的。 2、电路的功能 (1)实现能量的传输与转换; (2)实现信号的处理与传递。 3、电路最基本的组成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 如:发电机、信号源等; (2)负载:是指用电设备,如: 电灯、空调、冰箱等; (3)中间环节:作电源和负载的 连接,如:开关、导线等。参考教法: 作为新设课程应让学生对学生对学科有初步认识。 从生活、学习、国防及科技等方面加以说明。

二、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 1、理想电路元件 理想电路元件是对实际电路器件的电磁属性进行科学抽象后得到。 (1)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理想元件,表示符号:R 单位:欧姆? (2)电容元件:是一种只表示储存电场能量的理想元件,表示符号:C 单位:法拉F (3)电感元件:是一种只表示储存磁场能量的理想元件,表示符号:L 2、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1)实际电路由实际电路器件构成的电路。 (2)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器件近似模拟实际电路器件构成的电路 三、电流及电流的参考方向 1、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称为电流。即: dq i dt = 2、电流的单位:安培(A)336 110110110 kA A mA A A A μ -- === ,, 3、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4、电流的参考方向:任选 (1)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流取正值。 (2)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电流取负值。 二、电压、电位及电压的参考方向 1、电压:a,b两点间的电压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a点移动到b点所做 的功dA。即 ab dA u dq = 2、电压的单位:伏(V) 1kV=103V 1mV=10-3V 3、电位:某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1)参考点:任意选取,参考 点电位为零. (2)工程上选择大地,设备外壳或接地点为参考点. 简要说明电路 中电流既表示 电流现象又表 示衡量电流强 弱的物理量

电工学教案

《电工学(唐介)》 教案 孙艳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目录 课题:第1章直流电路 (1) 课题: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 (4) 课题:第3章交流电路 (7) 课题:第4章供电与用电 (10) 课题:第5章变压器 (13) 课题:第6章电动机 (16) 课题:第7章电气自动控制 (19)

课 题:第1章 直流电路 教学目的: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5.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重难点: 1.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 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 时:4学时。 教学过程: 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一、什么是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由某些元器件为完成一定功能、按一定方式组合后的总称。 二、电路的作用 一是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的组成 电源:将非电形态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负载:将电能转换为非电形态的能量。 导线等:起沟通电路和输送电能的作用。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为内电路,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直流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 电流:()d A d q i t = 直流电路中:Q I t = 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2. 电位: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参考点时所消耗的电能。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直流电路中电位用V 表示,单位为伏特(V )。 参考点的选择: ①选大地为参考点。②选元件汇集的公共端或公共线为参考点。 3. 电压: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另一点时所消耗的电能。电压就是电位差。直流电路中电压用U 表示,单位为伏特(V )。U S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U L 是负载两端的电压。 4. 电动势: 电源中的局外力(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至电源正极时所转换而来的电能称为电源的电动势。 符号:E 或e ,单位:V 。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电工学教案

第一章直流电路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电路的组成和状态,理解有关基本物理量的定义,熟记它们的单位和符号; 2、掌握欧姆定律,熟悉电路的三种状态。 3、了解电流热效应的应用与危害,了解负载额定值的意义; 4、熟练掌握电阻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的特点及其应用; 5、了解基尔霍夫定律。 6、会用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重点: 1.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电位的计算。 3、电阻串并联计算。 难点: 1.电源与负载电压方向的判别方法; 2.基尔霍夫电压方程的列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启发式

电工学教案——焦作市高级技工学校 - 3 -

组织教学:查出勤,板书本次课重点、难点 知识回顾:触电急救电气消防 导入新课:同学们家里有各种电器,发光的发热的转动的带响的,都要用电,电是什么,是怎么送到用户的呢? §1-1 电路及其基本物理量 一、电路组成及作用: 电流流通的通路即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1、电路的作用 (1)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 (2)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2、电路的组成和状态 组成部分:电源、负载、导线、控制装置。 状态:通路、开路(断路)、短路 复习旧课:同学们初中学过欧姆定律,电流大小单位方向大家还记得吗? 二、电流 - 4 -

- 5 - 1、电流的形成:电荷有规则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大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 即I=Q/t , 电流用符号I 表示,单位是安培(A )。【而电量Q 的单位是库仑】 3、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移动的方向。提醒:可假定电流的方向,运算结果为负值,则电流实际方向与假定方向相反,反之相同。 4、电流的换算关系: *提出问题:电路中电流方向大小有哪些因素决定呢?谁在驱动电荷移动的呢?电动车有36伏特48伏特,意味着什么? 导入:大家见过喷泉,见过水泵工作,也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电路中电流如何流动呢?电压起什么作用呢? 三、电压、电位和电动势 在物理课中学过,电场力可移动电荷做功,做功多少与电场中两点位置有关,就像石块儿落下3米和5米,落差不同,重力做功是不一样。同理,在电场中我们用电压描述电场力做功多少或做功的规模。 A 101kA 3=A 101mA -3=A 10mA 10A 1-6-3==μ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

《电工基础》教案

如电灯等。 (3) 导线:连接电路中的各元器件。作用:传输电流 (4) 开关:电路中控制电路接通与断开的器件。 导线和开关将电源和负载连接起来,成为电路的中间环节。他的作用是传送和分配电能,控制电路的通断,保护电路的安全,使其正常 运行。 三、电路图 1、电路示意图:用画实物外形的方法表示电路。 2、电路图:用规定的图形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种元器件。 举例:一台电视机从设计、组装、维修等相关人员都用同一张 电路图。 3、、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教学 本节课内容较浅,再加上勤与学生互动,是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总结 课堂练习4个小组各选1名学生上黑板默画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1.名词解释(1) (P36) 作业 2.填空题(1) (P36) 《电工基础》教案 第1章直流电路 章节 1.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大量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 2、通常用I表示 3、单位: 安培A 毫安mA 微安 A 1mA=10-3 A;1A=10-6A 巩固练习(单位换算):让学生上黑板做 5A= mA= A;7A= A;16A= mA= A。 3、电流的方向 实际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提问:金属导体、电解液中的电流方向如何? 解答:在不同导体中导电机制不同。 ①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学教案

《电工学(唐介)》教案

孙艳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目录 直流电路.....................................................................................................................1第1章题:课电路的瞬态分析.........................................................................................................42章题:课 第交流电路.....................................................................................................................7章第题:课3题:第4章供电与用电课.. (10) 变压器.......................................................................................................................135课章题:第.......................................................................................................................16电动机题:第6 章课...........................................................................................................19电气自动控制章7第题:课 直流电路1章课题:第 教学目的: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5.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重难点: 1.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 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4学时。 教学过程: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1.1 一、什么是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由某些元器件为完成一定功能、按一定方式组合后的总称。 二、电路的作用 一是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的组成

电工学——支路电流法教案

支路电流法 单 位:电子技术基础教研室 授课教员:张 三 职 称:讲 师 二〇一三年六月 电子技术系新 教师试讲教案

授课对象:大二学生 教学目的:理解支路电流法基本思想,掌握应用支路电 流法分析电路的步骤 教学内容:一、支路电流法基本思想 二、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的步骤 教学重点:应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 教学保障:多媒体教室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这堂课的题目是《支路电流法》。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前面所学的一些相关知识,支路、结点、回路和网孔的定义,以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定义。我们前面学的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焦尔定律并称为电工学的三大定律,有这三个定律为基础,我们几乎可以解决电路中所有的计算问题。比如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支路电流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定律列出方程然后求解(用一个例子列出所有的方程,解出支路电流)。看一下,我们需要求解三个未知数,确列出了五个方程,显然有两个方程是冗余的,那么我们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怎么选择所列出的方程是我们需要的方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在前几节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利用电阻的串并联等效变换,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效变换,两种电源的等

效变换等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电路的计算问题,但是现实中存在一些复杂电路,并不能用这些方法来求解,那么我们就需要寻找新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复杂电路的计算问题。 在计算复杂电路的各种方法中,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那么,什么是支路电流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支路电流法的定义,支路电流法就是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和电压定律(KVL )分别对结点和回路列出所需要的方程组,而后解出各未知支路电流。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它其实就是一个列方程组,解方程组的过程。解方程组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主要是如何列出方程组,我们现在以例1所示的两个电源并联的电路为例,共同学习支路电流法的应用。 E E I I 21 从支路电流法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是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列方程组,我们知道,要求解n 个结果,我们至少要列多少个方程?对,至少要列n 个方程。那么我们多少个未知量呢,也就是看图中共有多少条支路。在上图电路中: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校工科非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发展快、应用日益广泛、与各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初步具备分析和设计电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要具备普通物理学和高等数学基础,并应与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做好配合教学。本课程课堂讲授总学时为72学时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相量的概念、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理解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的计算方法;理解换路定则,掌握一阶暂态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 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会分析简单的二极管和三极管组成的典型应用电路,了解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负反馈的基本概念。 3.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集成计数器的设计;了解数字电路和门电路的基本知识。 4. 掌握磁路与变压器的基本知识;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计算及其控制电路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电路为基础,侧重于对电子技术应用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应用技能。对元器件重在外部特性、功能和应用,对内部机理或内部电路一般不做深入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电源等效变换、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电位的计算。

电工学(上)教案(打印版)

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电工学授课人:

一、课程的地位和主要内容 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学)——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上册) ——电路分析基础:直流电路(1、2) 暂态分析(3) 交流电路(4 、5 ) 磁路与电机:磁路和变压器(6) 电动机(7、8、9) 继电接触器控制(10) 可编程控制器(11) 其它:供电与安全用电(12) 电工测量(13) 电子技术(下册)——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14) 放大器(15、16) 反馈(17) 直流电源(18) 电力电子技术(19) 数字电子技术:组合逻辑电路(20) 时序逻辑电路(21) 其它:存储器和可编程器件(22) 模数转换(23) 现代通信技术(24) 二、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发展:1785年,库仑确定电荷间的作用力; 1826年,欧姆提出“欧姆定律”;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4年,雅可比造出第一台电动机; 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理论; 189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实现第一次无线电通信; 1904年,弗莱明发明第一只电子管(二极管); 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第一只晶体管; 1958年,德克萨斯公司发明第一块集成电路; …… 现状:容量大型化、器件小型化、设计自动化 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课程内容多且广、逻辑性强、学时相对少 四、如何学好电工电子技术 1、注意掌握“三基”: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应用 2、注重综合分析与设计、注重工程化素质培养 3、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课堂、答疑、作业、自学、讨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