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

2.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托盘天平、滤纸、量筒;

氯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水。

你选用仪器和药品。

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

固体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分别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2.猜想与假设:

(1)固体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分别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2)。

(3)。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1)设计思路:依据的实验原理:如果物质溶解过程中吸热,则所形成溶液的温度会降低;反之,若溶解过程中放热,则所形成溶液的温度会升高。因此通过测量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物质溶解时是吸热或放热。

(2)实验方案:

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1)实验中,水和三种溶质的质量有什么要求?理由是什么?(2)实验中使用氢氧化钠应注意什么问题?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 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始终保持潮 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4、记录种子在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的萌发的情况。 实验现象:1号瓶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瓶中的种子逐渐萌发。 实验结论:种子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会萌发,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 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弱? 猜想假设: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好,黏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差。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烧杯、水、渗水比赛演示器 实验过程: 1、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 水。 3、过一段时间,对三个烧杯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出的水最多,黏质土渗出的水最少 实验结论: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提出问题: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猜想假设:豆苗在壤土中长得好 器材试剂: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花盆、3株绿豆苗 实验过程: 把三株绿豆苗分别栽在盛有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三个花盆里,水分、光照、温度、空气等条件都相同,看哪个花盆里的豆苗长得好。 实验现象、数据及结论: 豆苗在壤土里长得好。 实验报告4 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生长条件 提出问题: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 植物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水。 器材试剂:黑色纸袋、线绳、8株生长情况相似的绿豆苗、水。 实验过程: 1、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而2组绿豆苗不用黑色纸袋套住,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两组绿豆苗同时浇适宜的水,一周后,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记录。 2、将绿豆苗分成1、2两组,1组绿豆苗用黑色的纸袋套住,放在阳光下,而2组绿豆苗也用黑色纸袋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课题: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四、问题导入 燃烧时有吸热和放热现象,那么物质溶解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吸热或放热现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下面我做个小实验,大家注意观察. 向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 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玻片掉下来是因为什么呢?蜡烛融化是因为溶液的温度升高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温度升高呢?是不是因为加入NaOH的缘故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五、互动合作 1. 通过试验了解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反应 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药品:固态NaCl 、NH4NO3、NaOH 实验步骤: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水,用玻璃棒迅 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

(你们的桌面都有一个小烧杯和一个大烧杯,大烧杯装的是水,小烧杯根据所贴的标签 已经把药品放好了,大家先用温度计测量大烧杯里面水的温度,然后记录在30页的书上,接着分别把水倒到小烧杯里,等里面的固体溶解完后测量它们的温度,然后记录在书上.) 巡视和指导实验 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 NaCl 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 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 提问:第一组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大家有没有和她们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呢?....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同样的实验不同组实验的温度变化不是很相同,怎么改进实验可以得到实验结果更接近. 学生:所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质量,三次所加的药品的质量也相同. 结论: 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 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 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 2. 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思考: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第一个试验中我们用到了温度计,温度计适合用于精确测 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也就是定量进行测定.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 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 烧杯、玻璃棒、广口瓶、橡胶塞、蜡烛、铜片、白磷、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玻片、气球、固态NaCl 、NH4NO3、NaOH . 大家可以在草稿纸上画出你们的设计图. 这里有几个我准备的方案,大家来共同探讨下 例1:

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实验报告

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演示电解水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操作技能; 2、初步掌握这两个实验的讲解方法; 3、探索、设计电解水器的代用装置。 二、实验原理 水的电解 阴极反应:2H++2e→H2↑阳极反应:4OH--4e→2H2O+O2↑ 总反应:2H2O=2H2↑+O2↑ 饱和NaCl溶液的电解 阴极反应:2H++2e→H2↑阳极反应:2Cl--2e→Cl2↑ 总反应:2NaCl+2H2O=H2↑+Cl2↑+2NaOH 三、主要仪器、材料与药品 仪器和材料:霍夫曼电解水器、直流低压电源、具支U形管、带刻度试管、石墨电极、铁电极、导线、玻璃棒、烧杯 药品:固体NaOH、酚酞试液、淀粉KI试纸、饱和NaCl溶液 四、实验内容 1.水的电解 用霍夫曼电解水器电解水 打开霍夫曼电解水器(如下图)上部两个旋钮,由贮液器加5%的NaOH溶液到刻度中最高刻度处,赶尽气泡后关闭旋钮,连接导线与直流低压电源。

接通电源,调节电压为20V时,可看到刻度管内有大量气泡,约10min,可看到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为阳极的2倍。 打开阴极旋钮,用溶液把气体压进小试管,点燃,发生爆鸣,证明是H2。再打开阳极旋钮,用同法收集气体,余烬试之,复燃,说明是O2。 霍夫曼电解水器 此法的缺点:霍夫曼电解水器系玻璃制品,容易破损,加之电极采用金属铂,造价较高。 2.饱和NaCl溶液的电解 如下图,向具支U形管中滴加饱和NaCl溶液至支管以下约2cm 处,并从两管口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装上铁阴极和石墨阳极。接通低压直流电源(10V左右)。可看到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在阴极区,溶液变红,在阳极区上方,用润湿的KI淀粉试纸试之,变蓝。

颜色与吸热关系实验改进

汉川市刘家隔镇毫洲小学:陈华平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一课有物体颜色与吸热关系这一内容,课本用不同的纸袋包裹温度计,观测纸袋在太阳光照射下温度的变化,得出物体的颜色与吸热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操作中,这一实验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光源问题。实验受天气与地点的影响,要求在阳光充足时进行。 二是操作时间和学生观察的时间不够。各纸袋虽然经过长时间阳光照射,但温度变化不明显,教学效率不太高,后期学生兴趣不高。 三是实验干扰因素过多。受纸袋本身与地面接触程度、开口大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纸袋和外界发生不同程度的热传递,造成实验结果和科学结论相悖。 很多条件影响着实验,不少教师在上这一课时感到困惑。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对实验进行改进,解决了这个问题:用白炽灯代替太阳光,用白炽灯照射不同颜色的瓶子,对比不同瓶内空气膨胀快慢的对比实验,发现物体的颜色与吸热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100W的白炽灯泡一只,泡沫底座一块,相同大小的塑料瓶若干,黑白红等各色油漆或颜料,同一规格的气球若干,温度计若干。 制作与实验 (1)在大小相同的塑料瓶上分别涂上一种颜色的油漆(颜料)。 (2)在泡沫底座上确定放置白炽灯泡灯座、塑料瓶的位置(注

意各塑料瓶的位置与灯泡的位置距离相等,使塑料瓶受热均衡。),将白炽灯泡和塑料瓶安装在底座上。 (3)在塑料瓶口套上规格相同的气球(气球与塑料口要套紧,防止漏气)。 (4)用白炽灯照射不同颜色的塑料瓶,观察空气膨胀快慢的情况,由于空气受热膨胀速度比较快,黑色瓶上的气球膨胀现象最明显,白色的最不明显。由此推断黑色物体吸热本领最强。 实验优点 (1)解决了光源问题,实验不受天气与地点的影响。 (2)直观性强、可控性强,效果明显。由于白炽灯泡的功率大小可以随意变换,同时白炽灯发光发热的功率比较大,空气受热膨胀速度比较快,所以实验现象比较明显。这远比教材中将温度计放在不同颜色的纸袋中,看温度计上的读数上升的快慢的研究效果好,学生印象深刻。 (3)如果实验要做定量研究,得出实验数据,可以在瓶中放入温度计进行测量。 (4)改进实验装置不但可以深入研究多种颜色物体的吸热能力,还可以进行空气的热涨冷缩的实验,同样的实验器材,效果一样明显。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尽力地学习和创新,更高效的掌握和运用改进实验,更好地服务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 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有没有一份良好的模拟试卷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三下册化学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试题 1. 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醋 B.蔗糖 C. 花生油 D. 食盐 2.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C.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 D.水分子是保持该溶液性质的最小微粒 3.下列气体通入水中,能得到溶液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4. 下列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 ) A.稀硫酸 B.碘酒 C. 泥水 D.牛奶

5.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稀饭 D.糖水 6.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碘酒 C.石灰浆 D.植物油 7.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碘易溶于水 B.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 D.乙醇能与水互溶 8.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9.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10.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动实验土壤的渗水能力 口名称 表 达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 仪器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名称测量水温的变化动实验 口名称 动方 1) 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手法 2) 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操步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 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作骤 实验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现象 动 口 表 达 实验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结论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表 100毫升烧杯、100毫升锥形瓶、2支温度计、热水、冷水、达仪器铁架台、纸板。 名称物体传热动实验 口名称 1) 向烧杯中加入280毫升热水(80摄氏度左右),向锥形动方瓶中加入80毫升冰水。 2) 将锥形瓶放入烧杯中,用纸板盖住杯口,在纸板上打两手法 个孔。 操步 3) 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冰水中。 4) 观测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和间隔1分钟的变化,并作骤 做好记录。 实验把冷水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时,冷水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 现象冷,最后达到共同温度后一块变成室温。动 口 表 达 实验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结论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表 达仪器铁架台、铁棒、酒精灯(或蜡烛)、火柴、凡士林、小木棍名称 动实验颜色与吸热口名称 动方 1)把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小木棍的一端用凡士林依次 粘在铁棒下。(注意:凡士林用量要相同,小木棍粗细要相同) 手法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中化学实验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实验报告练习新人教必修

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 二、实验目的:1.认识钠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2.了解钠的氧化物与水反应的原理及其现象。 三、实验准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现象: 【反思交流】 1、用双线桥法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请分析钠的氧化物的组成微粒?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五年来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一次能源B.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D.“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电能不是一次能源,属于二次能源,故A错误; B.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缆的主要原料,故C错误; D.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性能上比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可适用于不同的要求。如高温结构陶瓷、压电陶瓷、透明陶瓷、超导陶瓷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 错误; 故答案为B。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A.试纸变蓝色,可说明氨水溶液呈碱性;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碳酸氢钠; C.体积膨胀,原因是生成气体; D.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中铁与氯化铁反应。 【详解】 A.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呈碱性,试纸变蓝色,可说明氨水溶液呈碱性,选项A正确; B.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析出晶体为碳酸氢钠,选项B错误; C.体积膨胀,说明生成了气体,原因是碳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选项C错误; D.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中铁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把握物质性质的异同,把握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3.某溶液X含有K+、Mg2+、Fe3+、Al3+、Fe2+、Cl-、CO32-、OH-、SiO32-、NO3-、SO42-中的几种,已知该溶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不考虑水的电离及离子的水解)。为确定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现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说课稿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说课案例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不仅强调要教给学生化学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技能,教给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本节课我将按照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的第二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这部分内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系统地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因为实验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的重点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同时整合教材,将浓硫酸的稀释用一个趣味实验作为导入,然后在巩固练习时对浓硫酸的稀释作进一步的详细讲解,要求学生打开教材P52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减轻了压力。 《溶液》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第十单元、第十一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初中毕业会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会引起密闭系统内空气的膨胀或缩小,如气球变大或缩小,水平玻璃管内液柱左移还是右移,U形管左右液柱是上移还是下移;还会引起饱和溶液中固体溶质的增多与减少等(如饱和硝酸钾溶液、饱和石灰水)。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溶解过程的微观解释,即同时存在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最后达到知识迁移和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学生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和《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以下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探究常见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教学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九个小组(4—6人为一组),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 多媒体课件 学生探究实验报告(学案) 二、说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小组交流互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猜想——实验——结论,导入时由燃烧往往放出很大的热量,引出物质溶解时是否有热量放出呢?通过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其它固体物质溶于水是否放热,作出合理的猜想,并通过自学课文,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物体表面的颜色与吸热快慢 内黄县亳城乡二中八年级(1)班杜童瑶 辅导教师:张学军 问题产生: 本周三上体育课时,我和同学都在操场上站立。当时气温很高,我热得额头冒汗,但发现冋伴却一丝汗也没有,我走近他,用手一搭他的肩感觉他的衣服凉凉的,再一摸我的衣服,表而却有点烫手。我又比较了两件衣服的厚度,差不多一样。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很纳闷。再仔细一看,我的上衣是深蓝色,而同学的却是注白色,我忽然想到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一一物体颜色和吸热的关系,但当时学习时亳不在意,现在却发生在我身上了。这个现彖激发我探求原因。 猜测与分析: 同样的光照,黑色衣服比白色衣服温度髙,说明黑衣服所吸收的热量比白色衬衣所吸收的热量多。这会不会是物体的颜色与吸收热量本领有关系呢? 我的问题:黑色的物体比白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吗? 实验1:我从实验室里借来了温度汁,又从家里拿了完全一样的黑、白两个盒子,并在盒子内装了lOOmL水,在盒子最上部开了一个恰好容温度计伸入的孔,在平房顶进行了实验: 根据测量结果,我发现,黑色纸盒内的水温上升快,在20分钟内上升了14°C,而白色盒子内的水升温较慢,在20分钟内仅上升了分析实验结果,我认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的吸热能力强,即黑色比白色的吸热能力强。 由此我又想到一个新问题:除了黑白两种颜色外,苴它的颜色的吸热能力相同吗?于是, 我又接着做了以下实验: 实验2:我在五个相同的玻璃杯内分別加入了lOOmL用颜料和水配制成的红、黄、蓝、绿、紫色的水,并在姐姐的帮下,将五个玻璃杯放上平房顶上分別用温度讣测量在一立时间后务种颜色的水的温度。 根据实验结果,我认为,不同颜色的水在阳光下的吸热能力不尽相同,同时我还发现,颜色越深的吸热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案) 城关中心校燕群 活动与探究目标 1、探究常见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蜡烛、蒸馏水、浓硫酸、固态NaCl、NH4NO3、NaOH等仪器和药品。烧杯、试管、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滴有蒸馏水的小木片等卡片。 活动与探究过程 【导入】 小魔术:向盛有半杯水的烧杯(烧杯外壁滴有石蜡)中小心地、慢慢地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石蜡熔化了,这就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是一个放热过程。那么其它物质溶于水是不是都放热呢?下面以氯化钠为例大家进行猜想: 【猜想】A、氯化钠溶于水放热 B、氯化钠溶于水吸热 C、氯化钠溶于水没有热量变化 【设计实验】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说出实验步骤。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固态NaCl 、NH4NO3、NaOH)。

【交流讨论】得到最佳方案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结论】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不变; 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拓展提升】 如果没有温度计,你们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请画出实验简图。可供选择的用品有: 烧杯、试管、玻璃棒、橡胶塞、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气球、薄木片、蒸馏水、固态NaCl 、NH4NO3、NaOH (你还可以选用其它仪器)。 实验方案很多,不管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老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肯定,学生很难想到的方案,老师要进行引导。 【拓展视野】简易化学致冷方法 【练习】(见课件) 【课外作业】:将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继续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板书设计】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一、猜想 二、设计实验 三、实验 四、交流

十水碳酸钠实验报告

十水碳酸钠除肼实验 公司领导: 根设备安装完毕,对我公司的80%水合肼的十水碳酸钠进行了脱除肼的试验,以下是 近几天的实验数据: 2010.6.8 开机时间臭氧机运行电流发生器进气压力发生器进气流量分析结果(肼含量)8:30 28A 0.05MPa 30m3/h 9:30(停) 12.5A 0.15MPa 28m3/h 10:00(开)29.2A 0.05MPa 30m3/h 11:00 31.3A 0.05MPa 30m3/h 12:00 32.4A 0.05MPa 30m3/h 13:00 31.8A 0.05MPa 28m3/h 14:00(停) 31.2A 0.05MPa 28m3/h 15:00(开)29.7A 0.05MPa 30m3/h 16:00 28.5A 0.06MPa 30m3/h 17:00 29.1A 0.06MPa 30m3/h 18:00 30.2 0.052MPa 30m3/h0.31g/l 另取一锥形瓶取样250ml通臭氧0.5小时分析肼含量为0.38g/l 2010.6.9 碳酸钠含量15.11% 开机时间臭氧机运行电流发生器进气压力发生器进气流量分析结果(肼含量)16:30 26.4A 0.06MPa 28m3/h 1.5g/l 17:00 30.3A 0.06MPa 28m3/h 18:00 30.8A 0.06MPa 28m3/h 19:00 30.5A 0.06MPa 28m3/h 20:00 30.1A 0.06 MPa 28m3/h1g/l 另取一锥形瓶取样250ml通臭氧分析肼含量为0.62g/l 2010.6.10 碳酸钠含量15.11% 开机时间臭氧机运行电流发生器进气压力发生器进气流量分析结果(肼含量)8:30 23.7A 0.062MPa 30m3/h 9:00 28.9A 0.062MPa 28m3/h 10:00 28.6A 0.062MPa 28m3/h 11:00 28.6A 0.063MPa 28m3/h0.5g/l 12:00 30.1A 0.065 MPa 28m3/h 13:00 29.8A 0.065 MPa 28m3/h 14:00 29.5A 0.065 MPa 28m3/h0.5g/l 15:00 28.5A 0.065 MPa 28m3/h 16:00 28.8A 0.065 MPa 28m3/h0.625g/l 另取一锥形瓶取样250ml通臭氧分析肼含量为0.375g/l 注:臭氧机的运行电流为30A,发生器进气压力<0.08 MPa 以上是最近三天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情况臭氧无法将肼脱除,无机氨氮含量经测试含量太 高没出数据。

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

钠镁铝与水酸碱的反应 流程概括 1 钠与水、酸、碱反应的比较研究 2 镁条、镁粉与水、酸、碱反应的比较研究 3 铝箔、铝粉与水、酸、碱反应的比较研究 4 钠、镁、铝与水反应的比较研究 分析讨论 1 铝在与酸反应的时候反应活性低,尤其是与硫酸的反应非常缓慢,如何解释这个问题? 答:Al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为低化学活性的α-Al 2O 3 ,其△ f G m =-1582.3 kJ/mol,因此由Al形成α-Al 2O 3 是非常容易发生的自发反应,即便我们在反应 前已经设法刮去Al表面的氧化膜,其表面依然会迅速形成新的氧化膜。而α -Al 2O 3 作为刚玉的成分,其硬度很高,耐磨性很强,化学反应活性也很低。因此, 正是由于难以刮去、就算刮去又极易迅速形成的氧化膜的影响,铝很难与酸发生反应,但铝单质本身与酸的反应活性是很强的。而在选用不同的酸做比较研究的时候,盐酸的反应效果要优于硫酸。其原因可能在于:其一,氯化氢分子较小,容易穿透氧化膜层;其二,氯离子可以与铝离子形成配离子,即[AlCl 4 ]-,可以有效的溶解氧化膜层。 2 镁条、铝箔与冷水会发生微弱反应,而非课本上所说的不反应或者基本不反应,为什么?为什么反应活性较低? 答: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镁铝与冷水可以发生微弱反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金属表面有气泡缓缓溢出,绝非课本上所说不反应或者基本不反应的情况。在沸水状态下,镁可以较为快速的与水反应,而铝的反应活性依然不够高。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镁、铝作为活泼金属,本身是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的,但反应生成的难溶性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覆盖在金属表面,阻止了内部金属与水的接触,反应趋向于停止了,升高温度有加速氢氧化物的扩散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反应

颜色与吸热 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颜色与吸热》的实验改进 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 衡东县云集学校黄秋伟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虽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懂得了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有着不同,但是对吸热能力有着什么样的不同,并不清楚。对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强弱的对比缺乏一定的认识。本课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此形成科学的认识。实验操作由于具有直观性,更容易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含义。同时,让学生学习到了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借助实验来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是用黑、红、白颜色的彩纸分别将3个同样的纸杯包起来,杯子里装有相同温度的水,插入温度计,放在有太阳光的地方晒,观察温度计液柱上升的快慢,得出结论。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能力不同,深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这虽然是一个经典的实验,但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1)要靠天气上课,阴天或雨天效果不好。 (2)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温度上升的慢。等待时间太长,浪费时间。 3、实验创新及改进之处 用100W的白炽灯代替太阳光照射,用白、红、黑3种不同颜色的试管代替

不同颜色的纸杯(试管里为空气,并用橡皮塞密封,同时橡皮塞上插有三支初始温度相同的温度计)。将插有温度计的三支试管安置在100W灯泡周围,并确保每支试管离灯的距离相等,最后将以上装置固定在正方形的灯箱里(正方形灯箱起聚温作用,可有效的缩短实验时间),实验时,接通电源即可观察。 4、实验器材 1个灯箱、1个自制灯座、1个灯泡、3支用不同颜色的纸包裹的试管、3支温度计、3个橡皮塞、计时器。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原理:在相同的条件下,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装置说明:中心位置为灯泡,周围是三支温度计,最外面是灯罩 6、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带橡皮塞的温度计分别插入三支不同颜色的试管里(橡皮塞的位置保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温度计的玻璃泡处在试管的同一位置)。 第二步:把试管分别插入三个距离灯泡位置相同的圆孔(这样试管与灯泡是平行的,所以,试管离灯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第三步:记录不同颜色试管里温度计的初始温度。 第四步:接通电源的同时,开始计时,六分钟后观察不同颜色温度计的温度。

沉淀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 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 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另 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 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条件发生 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1、吸管 2、滴管 3、试管 4、电炉 5、ph试纸 6、水浴锅 7、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 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 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 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 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浓硝酸 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 9、冰醋酸 10、浓硫酸 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5、氯化钠晶体 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 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五、实验步骤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一)米伦(millon’s)反应 1、苯酚实验:取0.5%苯酚溶液1ml于试管中,加millon’s试剂0.5ml,电炉小心加热 观察颜色变化。 2、蛋白质实验:取2ml蛋白液,加millon’s试剂0.5ml,出现白色的蛋白质沉淀,小 心加热,观察现象。 (二)双缩脲反应 1、取少量尿素晶体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微火加热熔化,至重新结晶时冷却。然后加 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现象。 2、取蛋白液1ml,加10%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2-4滴1% cuso4溶液,混匀,观察 现象。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名物质颜色吸放热的反应的类型

初中常见化学物质的俗名、颜色及其化学式 一、常见物质的俗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 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 2SO 3 (7)氢硫酸:H 2 S (8)熟石灰、消石灰、石灰乳:Ca(OH) 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碱面、口碱)、苏打:Na 2CO 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 2 CO 3 ·10H 2 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 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 O (13)铜绿、孔雀石:Cu 2(OH) 2 CO 3 (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木精(工业酒精):CH 3 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 2H 5 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 3COOH(CH 3 COO- 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 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 3·H 2 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 2 (工业用盐、有毒) (20)钡餐,重晶石:BaSO 4 (21)磁铁矿石:Fe 3O 4 (22)赤铁矿石:Fe 2O 3 (23)大理石(方解石、石灰石)、白垩:CaCO 3 (24)天然气(沼气):CH 4 (25)尿素:CO(NH 2) 2 (26)葡萄糖:C 6H 12 O 6 (27)淀粉:(C 6H 10 O 5 )n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 2、KClO 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 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实验报告

水、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电解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演示电解水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操作技能; 2、初步掌握这两个实验的讲解方法;探索、设计电解水器的代用装置。 二、实验原理 1、水的电解: 阴极反应:4H++4e-→2H2↑ 阳极反应:4OH--4e-→2H2O+O2↑ 总反应:2H2O 通电2H2↑+O2↑ 电解水时,加入的电解质并不参与电极反应,主要是为了增加导电性。浓度过低,达不到效果,以5%以上为宜。 2、饱和NaCl溶液的电解: i正接:阴极:Fe;阳极:碳棒。 阴极反应:2H++2e-→H2↑ 阳极反应:2Cl--2e-→Cl2↑ 总反应:2NaCl+2H2O 通电H2↑+Cl2↑+2NaOH ii反接:阴极:碳棒;阳极:Fe。 阴极反应:2H++2e-→H2 阳极反应:Fe-2e-→Fe(OH)2↓ 总反应:2H2O +Fe通电Fe(OH)2↓+H2↑ iii直接反接:阴极:碳棒;阳极:Fe。 阴极反应:2H++2e-→H2

阳极反应:Fe-2e-→Fe2+ 总反应:2H2O +Fe 通电Fe(OH)2↓+H2 三、主要仪器、材料与药品 霍夫曼电解水器、直流低压电源、具支U形管、烧杯石墨电极、铁电极、导线。 固体NaOH、酚酞试液、淀粉KI试纸、饱和NaCl溶液。 四、实验内容 1、水的电解 i使用霍夫曼电解水器电解水 使用前,先用水检验霍夫曼电解水器(图一)的气密性。方法是将上部的两个旋钮关闭,塞紧下面的塞子,从贮液器加入水,到一定高度时,在贮液器液面处做一标记,数分钟后看液面是否下降,若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否则需要给旋钮涂抹凡士林,并检查塞子是否塞好。 打开霍夫曼电解水器上部的两个旋钮,加水加到最高刻度处,量取加入水的体积,这就是需要加入的5%的NaOH溶液的体积。 配制5%的NaOH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由贮液器加入5%的NaOH溶液到刻度管的最高刻度处,赶尽气泡后关闭旋钮,连接导线与低压直流电源。接通电源,调解电压为20V(电压范围为14~24V,但是20V时,现象最为明显)时,可看到刻度管内有大量的气泡放出,电解大约有1-2cm气柱时停止电解,静置一会使管内的气泡全部上升后,将气体放出。

反射色与吸收色-物理上反光不吸热的颜色

反射色与吸收色 --物理上反光不吸热的颜色与吸光吸热的颜色 暖色和冷色使人从心理上感觉温暖或者寒冷。实际上,有些颜色可以反射光线而不吸热量,使物体实际温度比较低,而有些颜色吸收光线的同时还会吸收热量,使物体实际温度比较高。白色、黄色和浅蓝等明亮的颜色可以反射光线,但却不容易吸收热量,而黑色和紫红色等颜色容易吸收光线和热量。 记得孩提时代,我们曾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线把纸点燃。黑色的纸非常容易点燃,而白色的纸则需要一段时间。这是由于黑色更容易吸收光线和热量、温度也能够更快上升到燃点的缘故。 最吸热的颜色莫过于黑色,接下来是茶色等浓重的颜色,之后依次排下去分别是红色、黄色和白色。红色、蓝色和绿色物体。由于材质和色彩明度的差别,其反光吸热的比率会有所不同,但是大体而言比较接近。值得一提的是藏青色,浴衣和工作服中经常会见到藏青色。藏青色的明度比较低,而且是比较浓重的颜色,但它的吸热率却比较低。吸热率最低的要数白色系,这类颜色不仅让人从心理上感觉到凉爽,实际上它们也确实可以使物体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 遮阳伞是女性夏日的必备品。白色遮阳伞可以反射太阳光,不至于太热。前段时间,日本某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推出了一种黑色的遮阳伞,似乎还受到不少女性的青睐。厂家宣传这种黑色遮阳伞可以吸收紫外线,从而阻断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实际上,如果黑色

遮阳伞的材质不够厚的话,会适得其反。 同时,黑色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吸收红外线,使物体温度相对较高。因此,总体说来,黑色遮阳伞是弊大于利的。 另外,黄种人的头发多为黑色。夏天外出时,头发会吸收紫外线和红外线,因此最好戴顶遮阳帽再出门,以防止头部温度过高造成各种疾病。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9.1.2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练习题

第2课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知识点1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用如图9-1-1所示装置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并记录有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9-1-1 (1)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是_________,溶液温度升高的物质是_________,溶液温度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物质溶解时会伴随着________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________热量,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________热量。 知识点2乳化现象 2.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①面粉、②食用油、③食盐、④冰块分别投入四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形成悬浊液的是__________,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__。 3.小江同学帮妈妈洗碗,发现碗上有许多油污,用水洗不干净,原因是____________,可加入________洗去油污,因为它具有________作用。 4.如图9-1-2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在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

图9-1-2 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5.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 水、NH4Cl、CaCl2、NaCl。 [实验探究] 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中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______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_。 [反思提升] (4)经过讨论,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本实验的部分操作存在缺陷,它们是________(填序

水域实验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环境项目监测报告

一、任务由来 根据教学安排海资班:王琨、李琪、阳敏、尹子楠,于2015年12月3日,对水房的现场水质和在新旧水壶放置24小时的水质进行监测比较,根据监测结果和现场情况编制本报告。 二、监测对象介绍 1、具体地点:水产馆1号楼120实验室 2、监测对象名称:水房现场水质、新水壶隔夜水以及旧水壶隔夜水 3、水的主要用途:饮用和生活用 4、水体环境现状:无异臭异味,无肉眼可见物,水体透明 三、监测依据 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 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总则GBT 5750.1-2006 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水质检测GB/T 5750.2-2006 4、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GB/T 5750.3—2006 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4—2006 四、监测工作内容 1、检测项目: 色度、浑浊度、亚硝酸盐、无机磷、总硬度 2、采样方法和保存运输方法 用新旧水壶同时采集水房水样,24小时后用水样瓶采集水房现场水样,三种水样同时测定。 3、检测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 3.1色度——色度计法 3.2浑浊度——浊度计法 3.3亚硝酸盐——重氮-偶氮分光光度法 3.3.1仪器与试剂: (1)、仪器:分光光度计; (2)、试剂:100mg/L亚硝酸盐氮标准储备液、磺胺溶液、盐酸萘乙二胺溶液 3.3.2操作步骤 (1)、配制亚硝酸盐氮标准使用溶液:将100mg/L亚硝酸盐氮标准储备液稀释20倍。 (2)、①取7个50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10、0.20、0.30、0.40、 0.50ml亚硝酸盐标准使用溶液,加水至标线,混匀。另一管加50ml水样,混匀。 ②各加1ml磺胺溶液,混匀,放置5分钟。③各加1m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混匀,放置15分钟。 (3)、于543nm波长中测定吸光值(以蒸馏水做参比),重复测定三次。 3.4无机磷——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3.4.1仪器与试剂:

《吸热和散热》(教案)

《吸热和散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吸热和散热》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研究不同颜色物体、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引导学生对设计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对冷热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认识。冷的物体在受热时会吸收热量,热的物体在降温的时候会放出热量,这是生活中的现象。那么不同颜色的同种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怎样的呢?不同液体的吸热和散热的性能一样吗?在这一课中将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答案。让学生在几组对比实验中发现物质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差异,并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目标: 能够设计物体的颜色对吸热和散热的影响实验。能够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设计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散热性的对比实验。 难点:对比实验的研究。 教学准备: 红、白、黑蜡光纸温度计白炽灯PPT水沙子酒精灯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当我们关掉电源的话,这一白一黑的外衣温度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他们哪个散热性能更好呢?你准备怎样来比较这两种颜色的散热情况呢? 实验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同样的注意点要记得,这次我们的实验时间依然是4分钟,第次没有做成功的小组这次可要吸取教训了。 都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计时啦! 准备一一开始!(学生关灯)你们有何发现? 学生活动活动说明 学生回答、猜测 学生回答 学生实验并记录数据 (起始温度、结束温度、 计算温差) 学生汇报数据得出实验结 论 生得出结论:黑色的散热 能力强,白色散热能力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