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社区服刑人员帮教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目录

摘要 (2)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的现状分析 (2)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现状 (2)

(二)华舍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分析 (2)

二、华舍街道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特点 (3)

(一)目标明确 (3)

(二)涉及面广,分支多,持续时间长 (3)

三、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一)帮教安置政策不够系统 (3)

(二)安置就业力度不够 (3)

(三)信息管理不完善 (4)

(四)管理方法落后 (4)

四、华舍街道进一步推进帮教工作的系列构想 (4)

(一)制定社区矫正人员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 (4)

(二)加强社区矫正宣传工作 (5)

(三)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系统化 (5)

(四)积极开展市场化安置工作 (6)

总结 (6)

参考文献 (7)

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的调查及分析

[摘要]随着服刑人员帮教工作的不断深入,释解教人员以及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一大难点和热点,笔者以华舍街道社区为例展开一系列的调研,较为具体地分析了当前帮教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帮教工作中的问题和意见,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刑人的教育工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关键词]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管理

社区矫正指:“依法判处管制、裁定假释、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刑满释放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置于社区内由国家机关,民间组织和在相关的社会团体专门的协助下,于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的期限内,对其犯罪心理和不良习性进行矫正,对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活动起到促进作用”[1]。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旨在最大限度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的现状分析

(一)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现状

华舍街道矫正办《关于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的实施意见》,于2012年3月正式下发各个相关单位。指出个性化教育矫正需要做的重点工作,首先要着力抓好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矫正,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案的具体制定,为把个案矫正方案真正落到实处,争取做到因人施教、以情施教、动态施教。截止2012年12月,华舍道社区矫正人员共计141人,其中安置帮教112人,社区矫正人员17人。以性别划分:女22人,占25%,男121人,占85%,;按罪行分:盗窃类犯罪40人,约占27%,涉毒人员15人,约占10.5%,经济犯罪15人,约占10%,暴力犯罪25人,约占17.5%,交通肇事3人,约占2%。

(二)华舍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分析

心智不成熟、法律意识确实、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和不良习惯是绝大多数社区矫正人员存在的特点。在社区服刑期间依然表现出不良的恶习,和犯罪心理,普遍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甚至有些80后矫正对象“从轻或减轻处罚”的

意义断章取义,错误的曲解为犯罪不用坐牢、不用受苦,法律观念及其缺乏。给日常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二、华舍街道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特点

(一)目标明确

华舍街道社区矫正和安置社区矫正人员安帮工作以“一个目标、三个明显”要求的为指导思想,以建设“平安华舍”为目标,以维护社区稳定为前提。在街道领导和业务部门的专业指导下,大力推进“社会化帮教、信息化管理、市场化就业、规范化职责”的工作要求,让帮教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二)涉及面广,分支多,持续时间长

帮教工作总体是一个涉及面广,分支多,持续时间长的繁琐工作,必须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各方合力从基础管理入手,对衔接、档案、日常管理进行规范;为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需选定领导组长成立领导小组;定时分析归类安置社区矫正人员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各类型对象制定个性化的帮教措施。为帮教工作能更深入的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不仅需要日常的“硬管理”还需不定时的组织开展“软教育”比如:“延伸帮教”和“送温暖”等活动;从社区人员的心灵入手潜移默化的改变其错误的价值感,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了帮教社会化,可通过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开展了“一帮一”、“多帮一”结对帮教活动;在活动中及时与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交流探索了市场化安置活动。

三、华舍街道社区矫正人员帮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帮教安置政策不够系统

帮扶安置是一项繁杂系统工程,稳定的经济来源是相当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的普遍现状,生存生活面临实际困难。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存在侥幸心理,把社区矫正不当回事,头脑中被监管的罪犯的意识。尤其是剥夺政治权利类罪犯,至少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问用来办理低保等生活补贴,期间存很长的生活空档期,为不稳定情况的发生埋下祸根。完善帮扶安置政策这个难题困绕社区矫正工作。帮扶安置政策不够系统周延,安置政策不够,社区矫正对象劳动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的达到帮教目的。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与监狱服刑人员相比社会形势的变化导致社区矫正人员的救助帮扶,缺乏特定的法律法规,直接导致严肃性和震慑力在法律中受到挑战,日常工作中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束手无策。如果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时间不够有效及时,再犯罪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二)安置就业力度不够

安置帮教工作中,安置是重点。为帮助社区服刑重新融入社会工作不能只局限于落户或安排住处,就业安置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安置就业是帮助他们重新融

入社会的最主要的方式。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性强,华舍街道在帮助这些社区矫正人员重新就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首先,服刑人员对工作难以适应;用工单位对安帮人员的普遍存在歧视现象,在安置有犯罪经历的人员时,一般企业政审关很难通过。其次,服刑人员普遍缺乏工作技能且无经济基础自谋职业,其中的大多数人,本身无经济能力支撑,甚至还有些被家庭的冷落和抛弃。再次,部分服刑人员存在好逸恶劳的心理,对工作挑三拣四,收入少而工作苦的差事不愿意去做或做不久。因此就业安置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若工作没有保证,基本生活就得不到保障,而这直接影响了帮教成果,乃至更严重的后果。

(三)信息管理不完善

社区矫正人员的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难度大、工作量大、时间长、准确率低的工作,需要基层组织调查收集资料、建立档案、系统统计、逐级上报等步骤,由于管理手段落后对,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管、漏管、管理不周等现象。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帮教人员人户分离、外出工作等原因需监狱劳教单位和原籍地衔接、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进行衔接的,环节繁复。加之工作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增加,在实际管理中容易发生脱管、漏管等问题,不利于帮教工作的开展。

(四)管理方法落后

社区矫正和监禁矫正在实际操作上有很大区别,相比之下开放性和较弱强制性特点,在帮教中更注重人性化、感召性方法和手段上的运用。社区矫正人员有着基本的人身活动自由分布较为分散,不可毹进行全程不问断监管,监督管理如电报到、走访、个别教育等均相隔一定时间进行,特别是一些并无前兆的“激情”犯罪很难及时发现和制止。在人性化、感召性工作中,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般是由华舍街道的司法干部、社工、居委干部等进行,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专业的教育方法,效果并不明显,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华舍街道进一步推进帮教工作的系列构想

(一)制定社区矫正人员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社区矫正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华舍街道矫正办应推出社区矫正人员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度。现拟定六种责任倒查追究情形,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实际操作:一是在一定期限内,档案资料未衔接、脱管、漏管,而导致社区矫正人员去向不可查的;二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规定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一周一个电话、一月一份书面材料报告思想活动、活动情况;三是未与有关人员(单位)签订矫正协议的;四是应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学习教育而

未组织的;五是社区矫正人员迁居或离开所居住区域,而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的;六是对社区矫正人员作书面鉴定存入档案,每季召开1次评议会、每月综合考核1次,未按组织规定进行考核评议的。

(二)加强社区矫正宣传工作

社区矫正归根到底不仅仅是社区矫正办的责任,矫正人员的教育成果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每个社区公民乃至中国公民都息息相关。所以社区矫正工作需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帮组矫正人员,所以矫正工作的宣传至关重要。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让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理解社区矫正。就目前的调查来看,当前的矫正宣传工作涉及面太窄,认识不深,在全民支持矫正。参与教育方面还有待提高。作为华舍街道应利用现有的宣传栏、报刊栏、和小区橱窗做好日常的宣传工作。同时为保证宣传范围还应适当开展心理咨询大讲堂、矫正教育知识讲座等活动,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让社区矫正工作更人人参与深入人心。同时也给社区矫正人员提供一个和谐宽容的环境,改造罪犯的同时造就新生,以达到社区的和谐与安宁。

(三)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教育系统化

1、分类管理

华舍街道应该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类型、性质,实行分类管理、分级处理的工作规范,从司法行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社工、居委等部门从各自的工作职责出发,对思想帮教、就业安置、生活保障等方方面面进行统一安排,互相协调加强配合。甚至对住所问题、婚姻问题、家庭问题等日常工作内容共同都做同意备案管理,以便更好的与服刑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帮教工作。

2、开展教育改造

为帮教工作能更深入的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不仅需要日常的“硬管理”还需不定时的组织开展“软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实施分阶段、分层次教育。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社区矫正人员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力求增强教育改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其进行法律常识、公民道德等日常教育,为是教育方法更灵活、效果更好需实时关注工作、生活、思想等情况。

3、实施心理辅导

定时聘请专业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培养社区矫正人员的健康心态。

4、组织公益活动

大力发展社区矫正自愿者或是通过慈善机构的支持定期开展公益劳动,在活

动中感悟生活,从而增强公德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5、强化矫正个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制定矫正方案,争取做到一人一档,并由专人负责。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的心理状况、生活条件、家庭情况、性格特点等情况,因人而异,进行个性化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四)积极开展市场化安置工作

为促进社区矫正人员尽快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几率。解决社区矫正和安置社区矫正人员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市场化安置。因此,华舍街道应广开安置渠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工作的施行,例如:一是:积极争取原籍安置。无工作单位的,由户籍所在社区想办法予以解决,对服刑前有工作单位的,动员原单位接收安置;使人人拥有一定有社会地位拥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二是:推荐就业。通过优先安排公共绿化管护、公共卫生打扫、公共环境维护等公共岗位、或帮助社区矫正人员自谋职业,如:摆摊、开店、自营等。努力解决社区矫正和安置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问题。三是:创建安置帮教基地。为减少重新犯罪率,解决部分工作实在得不到保证的帮教对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更多的社区矫正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街道应在街道范围内,设立临时性安置帮教就业基地。

总结

总而言之,观察各阶段服刑人员的状态,对集中教育、个别教育进行不断补充,在已有的管理和教育手段的基础之上,展开有针对性、广泛性、可接受性、有效性的个性化帮教工行。不仅要在实施过程中争取做到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因材施教。为充分发挥矫正对象的特长,还要根据动态评估不断地调整和修改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和机制。只有遵循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依靠科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社区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川.社区矫正制度实施与完善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4期,.

[2] 郭建安,郑霞泽.社区矫正通论[M].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 刘强.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及机构和队伍建设[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学报.2004年4期.

[4] 郝川.社区矫正制度实施与完善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5] 陈和华、叶利芳:我国社区矫正操作规程研究[J].犯罪研究2007年第4期.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吸毒人员安置帮教项目模板

1.4基本情况 辖区约7.27平方公里,有9个社区,全部属单位型社区。辖区实有人口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万人,流动人口0.75万人。辖区重点人员705人(其中吸毒人员472人、刑释解教人员192人、 社区矫正41人)。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社会化管理水平没有同步跟上,社会化管理软硬件设施 与之不相匹配。辖区主要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量有:派出所1个,流动交巡警平台1个,校保队6 支(校警室6个),共有警察39名、文职7名、协勤35名,警力严重不足。街道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办公室,工作人员2人,各社区设有兼职综治干部1人,夜巡队员7人。辖区321栋楼房,216栋平 房(其中封闭式小区6个(7栋楼)全部属于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主要靠居民自我防范,给 社会治安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加之部分居民自我防范意识不高,家庭安防设施较差,导致一些不法分 子特别是吸毒人员觊觎管理上的漏洞,辖区内盗窃、诈骗、抢劫、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高发,严重威 胁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治安形势严峻。 1.5分析诊断 在建设安全社区初期,石井坡街道结合辖区实际,采用事故数据分析法、座谈会法等方法了解辖 区社会治安状况、主要社会治安隐患及群众的安全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风险辨识。通过数据说明、量化分析、风险源辨识,找出存在的重点社会治安安全问题和薄弱环节,确定社会治安安全促进 的重点工作,从而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安全促进计划。 1.5.1事故数据分析法 社会治安安全促进项目领导小组在建设安全社区启动后,通过石井坡派出所搜集到2008、2009年 的相关案件数据如表1、图2、图3所示: 表1 2008-2009年街道治安案件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石井坡派出所 图Array 2 200 8 年 石 井 坡 辖 区 治 安 案 件 类 型 分 布

吸毒贫困家庭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吸毒贫困家庭子女帮扶工作实施方案 扶贫帮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传统美德,建立吸毒贫困家庭的扶贫帮困有效机制,确保吸毒贫困家庭真正得到关心和资助,制定联众社工帮扶吸毒贫困家庭子女实施方案。 一、成立联众社工帮扶吸毒贫困家庭领导小组,明确帮扶吸毒贫困家庭标准,对吸毒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的困难情况进行排摸和分类,制定帮扶标准。对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费用超过该吸毒家庭年均收入的,对吸毒家庭中吸毒人员被抓后子女无人看管且子女是年龄低于18岁的在校学生的,以及对低收入家庭子女患重大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超过该家庭收入的,即可纳入帮扶范围,增强帮扶工作的可操作性。 二、构建三级工作网络,按照“个人申请、公正评估、集体评议、共同帮扶”原则,建立由责任社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组成的扶贫帮困评估小组,共同负责吸毒贫困家庭困难对象发现、评议、调查、审核、上报等工作。 三、做好“二帮一”扶贫帮困工作,由两名责任社工帮扶一个派出所的吸毒贫困家庭,定期走访所管辖的派出所的吸毒贫困家庭,有效地制定个人帮扶计划,做好帮扶情况记录,受益对象确认书签字。 四、由各个责任社工统计所管辖的派出所中吸毒贫困家庭的数目以及贫困情况,统计数据交由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各个镇区的吸毒贫困家庭数目和贫困情况,给各个镇区联众社工站合理分配资助金额,由各区镇区联众社工站的责任社工负责协商分配资金给需要帮扶的吸毒贫困家庭。

五、由于亲人吸毒导致家庭发生变故陷入经济贫困中,有些吸毒人员的子女交不起学费,面临着辍学的危险,他们在期望中无奈,又在无奈中等待。对吸毒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费用超过该吸毒家庭年均收入的,由联众社工成立教育基金,对于高中生的的资助标准是根据所读高中的学费标准发放,对于大学生的资助标准是300元/月,具体可视吸毒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对现有的资助标准进行调整,缓解吸毒贫困家庭子女高中、大学阶段的就学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六、对吸毒家庭中吸毒人员被抓后子女无人看管且子女是年龄低于18岁的在校学生,由责任社工对其发放油米等物资,满足吸毒人员子女的基本生活需求,发放的物资金额每人不超过300元。 七、对吸毒家庭中吸毒人员被抓后子女无人看管且年龄低于18岁的,责任社工每月进行定期探访。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可能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心理素质、生活信念等方面产生深层影响。对吸毒贫困家庭子女的资助,不仅要体现在经济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而且要从思想上关心他们,要通过资助工作帮助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教育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八、吸毒贫困家庭的子女生活在贫困之中,一些孩子严重营养不良,有的则贫病交加。他们在面临经济困难的同时,还面临严峻的精神贫困:人际关系淡漠、缺乏活力及对未来缺乏信心等。对低收入家庭子女患重大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超过该家庭收入的,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 一关系的建立阶段 (一)基本资料 姓名:周某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9年2月文化程度:文盲婚姻状况:已婚 家庭成员情况:妻子刘某,小学教师 家庭地址:XX乡XX村XX组,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1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监狱表现良好,2007年8月8日假释回家,假释日到2011年8年21日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妻子儿女共5人,周某现与妻子一起居住生活,父子、女关系都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 周某家住农村,以务农为主2002年周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因周某在XX监狱表现良好,分别于05年和07年分别记功一次,于2008年8月8日假释回家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对象的性格: 周某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

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周某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二)对象的心理: 周某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周某越发趋于沉闷。假释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周某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家庭和社会关系: 周某有子女3个。两女儿已出嫁。 (四)经济基础与事业发展: 周某假释回来后,很快报上了户口,又拿到了劳动手册,并被推荐到大卖场超市配售中心收货处工作,就目前而言,基本上解决了本人的生活,据分析,周某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存在快速致富的思想和动机,与同出来的狱友盲目攀比,认为自己经济与其比差距很大。二是周某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三社区矫正计划 (一)认知与领悟: 一个长期陷入失意,困苦的人,或者重复陷于困扰处境的人,需要进一步强化其认知与领悟,才能使其摆脱无法消遣的症结,自己看不到的矛盾,才能摸索到得以改善的方向。让周某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过去,反思自己犯罪的思想根源,解决错误的思想意思问题,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与过去错误的思想,行为彻底决裂。(二)由针对性地对周某提供个别化的服务:

猪场乡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方案教学提纲

猪场乡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方案

猪场乡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方案 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印发<集中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禁毒委通〔2011〕2号)的要求,结合我乡禁毒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作用,切实加大吸毒人员排查、查处力度;依法落实村(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村、社区康复、戒毒康复场所康复、村(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措施,重点推进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戒毒资源,提高对吸毒成瘾人员的收治和戒毒康复能力;充分依托公安机关“大情报”平台和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提高动态管理能力;进一步建立完善政府各相关部门、派出所的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和管控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禁吸戒毒效果,最大限度地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减少毒品危害。 二、工作目标 (一)2011年12月10日前,我乡各村(社区)全面建立健全戒毒(康复)办公室。 (二)落实村(社区)戒毒(康复)、强制隔离戒毒等戒毒措施,大幅提高吸毒人员村、社区戒毒执行率、戒毒场所床位利用率。 (三)落实吸毒人员积分预警工作措施,大幅提升我镇吸毒人员预警信息处置率。 (四)落实参加戒毒康复场所康复村(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吸毒人员信息交换和采集机制,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录入全国禁毒信息系统中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 三、具体措施 (一)积极推进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严格按照《禁毒法》的规定,落实好以下工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组织实施社区戒毒

(康复)工作,派出所、社会事务办、卫生院、司法所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法定职责,配合做好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二是成立专门机构。2011年12月10日前,各村(社区)均要建立戒毒(康复)办公室,实现全覆盖。办公室主任由支部书记担任,成员是村主任和综治专干。三是明确职责任务。卫生院要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戒毒医疗和护理;社会事务办要将戒毒人员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劳动和社会保障所要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司法所要负责对刑满释放、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释放的吸毒人员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并向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派出所要切实加强对戒毒人员的审批和定期检测工作,对违反戒毒规定和戒毒协议的及时依法进行处理;四是落实工作措施。各村(社区)要建立工作台账,与每一名戒毒(康复)人员签订戒毒协议。对违反戒毒协议的要于三日内报告镇社区戒毒(康复)办公室和派出所。五是建立规章制度。建立戒毒(康复)工作人员培训制度、责任追究制,戒毒人员定期检测、执行地点变更制度、戒毒人员定期报告、信息交换等制度。 (二)加大吸毒人员查处力度。派出所要充分依托“大情报”平台吸毒人员活动住处预警功能,切实加强对旅店业、出租房屋等吸毒活动重点场所的控制,提高对社会面流动吸毒人员的发现和控制能力,加大查处力度。要按照《涉毒人员积分预警处置规范》,对红、橙、黄、蓝色四级预警信息分别采取抓捕、经营、管控和关注等处置措施,规范处置行为。 (三)依法落实各项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各村(社区)要严格依法落实吸毒人员戒毒治疗和康复措施。对吸毒成瘾人员符合戒毒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接受村(社区)戒毒;对吸毒成瘾严重人员应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依法坚决予以强制隔离戒毒;要依法责令符合条件的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进行村(社区)康复。对于被责令村(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各村(社区)要逐一与其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东门街道陈某的个案分析 日期:2009-6-24 14:48:57 人气:1495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随着深圳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推开,2007年7月19日,陈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被分到了东门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作为东门街道司法所第一批社区矫正人员,陈某受到了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他们向陈某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陈某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陈某在转入社区矫正前,一直都在东门派出所的管辖下,从派出所转送过来的材料以及之后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陈某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陈某,男,已婚,195X年10月出生,大专文化,广东XX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陈某在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期间在无履行能力的情况下,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获得巨款1200万人民币。被判定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三十万人民币。刑期执行期限自2003年11月28日至2013年6月13日止。 3、身体状况 陈某中等偏胖的身材,体虚多病。2007年1月12日经XX监狱医院鉴定,陈某患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血脂症、左眼失明等疾病并准予监外执行(保外

就医)。 4、服务对象的能力及特点 陈某曾任广东深圳市XX对外经济发展公司总经理,人称陈总,掌管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公司,口才很好,能力也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陈某妻子现年55岁已退休,夫妻恩爱。儿子在英国读书今年刚毕业,目前在英国工作。有5个弟弟,兄弟感情不错,据悉陈某出事后,其弟曾为其多方奔走。父母健在,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和关心,经常电话联系。 2、社区环境 案主住在一个比较好的小区里,据了解其房子是拆迁补偿而来。小区内都住着许多原来的拆迁户,彼此都相互熟悉。老领居对陈总评价都比较高。 3、出狱后的表现 陈某出狱后,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参加公益劳动,但很少外出,人较敏感,谨言慎行。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社会适应困难 陈某在监狱服刑多年,保外就医时,外面的社会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房子被拆迁,熟悉的街区已不在,老朋友的搬迁,社会关系的瓦解,使其在社会适应上存在问题 2、社会交往出现障碍 陈某回归社区后,大多时间在家里读书看报,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出狱1年多来没有交过新朋友。仅维持与部分老朋友的联系。自尊心较强的他害怕被人挖苦和嘲笑,更害怕他人知道他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因此他选择了逃避。

社区矫正个案

假释犯社区矫正个案案例 一、矫正关系建立 2007年9月,案主出狱接受社区矫正,根据“属地审查”的基本原则,社区矫正工作者与案主在司法所签定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填写了相关表格,并对案主一一说明了日后接受社区矫正有关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奖励处分等注意事项。案主表示同意接受司法所监督管理,遵守相关规定,双方社矫关系基本建立。 二.案主基本资料 (一)个人情况 姓名:XX 性别:男 年龄:40岁左右 文化程度:高中 婚姻状况:已婚 (二)家庭成员 妻子:无职业 母亲:无职业 姐夫:做生意 三、案主案件资料 (一)犯罪事实 案主于因伙同他人盗窃摩托车,于1993年9月被判处无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判决情况 罪名:盗窃罪 原判刑期:无期徒刑 附加刑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刑期变动: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19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为7年 社区矫正类别:假释 社区矫正期限:自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 (三)收监期间表现

案主于服刑期间,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政治,文化和技术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完成生产任务。2004年、2005年被监狱评定为年度监狱改造积极分子。 四、社矫对象问题界定以及分析 (一)通过家访了解掌握案主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 2008年5月,南湖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社会工作者前往案主老家进行家访,实地掌握了案主的现时生活状态以及所在的家庭系统,社区系统环境。资料掌握的方式包括与案主面对面的交流、与其家人的谈话,以及与案主所在社区司法所、派出所相关工作人员接触交流,对其生活环境的观察等等,在为期两天的探访行动中,从正面、侧面两方面初步掌握了案主的家庭系统与社区系统如下: 1.家庭系统概述: 案主现在居住于广东省四会市,家庭成员包括妻子、母亲,父亲于前几个月前已经逝世。但其居住的房子并非属于案主所有,其产权属于他的姐夫,因为其姐夫外出工作,姐夫儿子也在外面读大学,而案主老家的房子也几近倒塌,因此姐夫同意案主与其妻子、母亲暂时前来居住,一来可以看守房子,二来也可以表达亲情之谊。可知,该住所并非案主一家长期居住之地,需看日后案主一家与其姐夫一家的关系发展。案主母亲虽然身体健康但也缺乏劳动能力,案主夫妇均无正当职业,案主更因为右脚踝粉碎性骨折难以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只能与妻子在家靠养猪维持生计。案主与妻子结婚不久,妻子也早已知道案主社区服刑的身份,不过她并不介意,并十分支持丈夫改过自新,从新做人。他们膝下暂无儿女,经济负担暂不严重,并是却是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 2.社区系统概述: 案主现并不居住于罗湖区南湖街道,而是回到了母亲户籍所在地居住,一是因为村中老家房子几近倒塌,而姐夫为他们提供了房子居住的便利;二是因为案主担心在老家居住,会让村中邻居知悉自己的罪犯身份,从而招来有色眼光对待以及中伤言论。在农村环境中,这将严重影响案主的正常生活。由于案主特殊的自身情况,现居住地对其缺乏基本的监管,难以对案主形成配套的跟踪掌握。 3.访谈实录(第一次见面谈话内容)

戒断三年以上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实施方案

戒断三年以上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实施方案 禁毒帮教工作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的总体部署,继续围绕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深入贯彻《禁毒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门齐抓共管,全镇人民积极参与,落实细化禁毒帮教责任制,进一步巩固无毒镇成果,结合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镇XXXX 年综治维稳及创建平安先进镇工作考评办法》和《镇XXXX年禁毒工作责任状》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稳定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来抓,把继续巩固无毒镇和创建平安先进镇结合起来,努力开创禁毒帮教工作新局面。 二、组织领导 镇成立由党委书记陈挺任组长,镇长李保平、副镇长杨伟、综治维稳办副主任业居敏任副组长,各村(社区)党总支、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教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综治维稳办,各村(居)委会要在镇禁毒帮教领导小组的组织安排下,根据实际成立村(居)委会帮教领导小组,对本村(社区)的戒断三年以上在册吸毒人员进行帮教。 三、帮教职责 (一)以人为本,以感化、教育、挽救为指导,构建以社区、村(居)委会为平台,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广泛而有效的对戒毒人员施行帮教、

感化的格局和社会帮教机制。 (二)建立基层党政组织牵头,成员单位、派出所、综治维稳办、群众组织、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并发挥作用的帮教组织。 (三)各帮教小组工作制度健全,责任、目标明确,落实帮教责任制,引入帮教工作奖励机制;定期举办帮教培训;无复吸,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本地籍吸毒人员比例比上年减少。 (四)建立完整、系统、翔实的帮教个人档案,有帮教对象的基本情况(必须有照片)、涉毒情况、帮教工作记录等,全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帮教工作。 (五)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参与帮教工作。 (六)各成员单位每年直接深入村(居)委会参与帮教活动,并有帮教谈话记录备查;切实帮助帮教对象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四、工作要求 (一)帮教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禁毒法律法规,全面掌握预防毒品的知识,深刻剖析毒品犯罪案例。 (二)帮教小组要发挥每个帮教人员禁毒教育工作职责,加强帮教工作人员责任心教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树立大局意识,及时沟通、联合行动,提高整体帮教成效。 (三)坚持帮教人员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四)严格贯彻执行《禁毒法》,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深入细致做好被帮教对象的思想教育和禁毒知识及毒品危害教育工作。 (五)帮教小组制定帮教计划,定人定位帮教,帮教人有明确的帮

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

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矫正单位:编号:入矫日期:

说明:此表由社区矫正对象到司法所登记时本人填写,存入矫正对象个人档案。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准确、客观,与有关法律文书相符。 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本人保证在收到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或者出监所)之日起7日内到执行地司法所报到,办理接受社区矫正登记手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各项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保证人:常小二 2011年 6 月 6 日

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本人保证在出所之日起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办理接受社区矫正登记手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各项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保证人:常小二 2011年 6 月 6 日

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本人保证在社区矫正期间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各项规定,服从管理,自觉接受社区矫正。 保证人:常小二 2011年 6月 6 日 社区矫正5+1监管表册

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的监外执行罪犯,因被判处 刑罚,刑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社区矫正自 年月日,为落实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经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由乡(镇、街道)司法协理员、辖区民警、联村干部、社会自愿者、矫正对象监护人等五人组成监管小组,负责对矫正对象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考察和帮教工作。具体措施: 一、对矫正对象每月帮教不少于1次; 二、按监外执行罪犯守则和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进行经常性法制、政策、道德、前途以及遵纪守法教育,敦促其认罪伏法,悔改前非,早日新生,并自觉遵守各项监管规定; 三、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和手续办事,做到既在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从严,又在生活上、工作上帮助解决一些许可范围内的实际问题,把严格要求与关心帮助结合起来; 四、对监管和帮教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社区矫正机构和上级有关机关汇报。 社区矫正机构(公章): 登记日期: 社区矫正监护责任书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的案例分析学术堂所属分类: 一、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简析 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途径一般有三种. 第一种是政府以岗位购买方式介入,即通过招标的形式从社工机构来购买岗位,第二种是机构项目进行社工配备,即安排专业社工在社会服务项目中开展工作,第三种是通过委托授权,将项目以竞标形式委托给社工机构,同时提供相应的资金援助.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实践,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中的介入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这些都能在青少年社区矫正中应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惑与难题,促使他们更好回归社会. 个案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通过遵循相应的价值理念,利用科学的技巧和方法,以个性化的途径为青少年罪犯提供心理和物质方面的服务与支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坚定意志、解决压力,顺利实现矫正目的.小组工作方法指的是以团体组织为对象,利用团体工作者的协调配合促使青少年个人行为得到改变、社会功能得到恢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社区工作指的是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促使青少年矫正对象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重新树立自我的良好形象,从而顺利完成矫正任务并回归社会.对青少年来说,社会工作者扮演者使能者、联系人和倡导者三重角色.使能者是指社区矫正介入从以往的扶贫救弱演变为挖掘青少年自我潜能,从而促进个人发展,而在矫正介入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还担当者邻里、亲属、朋友和志愿者等各方面的联系人角色,同时,对于青少年服务对象来说,社会工作者以自我期望为基点,通过努力来满足自我需求,这是他们扮演的倡导者的角色.

二、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介入中的案例分析 本文以广州某地青少年罪犯社区矫正为例,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原则、流程和规章制度的分析,来展现社区矫正的完整过程, 并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中工作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矫正关系建立及问题分析 2013年2月,青少年s由于故意伤人罪被法院判为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根据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规定,s在2013年3月接受了社区矫正.按照属地审查原则,在充分了解s的基本情况的基础 上,s与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的签订.双方 明确了社区矫正启动后的权利和义务,s也同意由司法所管理监督, 承诺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至此双方基本建立了社区矫正关系. 在工作人员和s及其父母沟通后,发现s面临的问题如下:首先是监管问题.s对自己所犯罪行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重视起社区矫 正工作.其次是学业问题.s在犯罪后,被所在学校开除,导致s心理 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接着是家庭问题.s发生犯罪后,父母对其失去了信任和信心,夫妻间也相互吵架,家庭关系较为紧张.最后是网瘾问题.s目前对自己网瘾的严重性还没有意识到,这与其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学校管制等有较大关系. (二)矫正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解除 矫正计划的制定是矫正对象和矫正人员互相间合作的过程,双方要对彼此的责任和角色进行明确,从而保证矫正的有效性.根据矫正 对象存在的问题,s的矫正目的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促使s 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正确认识并主动回归社会.从社区角度出发,矫正 的策略主要包括稳定s的情绪,端正其思想,鼓励s助人自助,为社区服务;从家庭角度出发,主要通过家庭气氛的改善、s父母教育方式的变化等为s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从社会环境出发,需要通过社会资源的协调,来对s的学业问题进行矫正. 在社区矫正初期,需要安排s进行法律常识的学习,让他意识到自己犯罪的危害性,同时要定期与s进行交流,了解其思想状况,鼓励他和其他矫正对象多参与公益活动,使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在矫正中

社区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情况计划

社区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情况计 划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里社区 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深入贯彻实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深入推进社区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提升对吸毒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根据**市**区禁毒委《关于上报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服务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的通报》的要求,结合社区实际,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深化“平安之区”建设为抓手,制定**里社区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紧紧围绕**市**区禁毒委《关于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密切结合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从根本上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二、具体工作 (一)积极开展禁毒宣传工作。社区网格员要积极走访网格内的吸毒人员和周边群众,深入开展毒品预防知识教育,广泛宣传毒品种类、特征和滥用危害,介绍个人和家庭防范毒品侵害的方法,使群众提高认知和抵御毒品的能力;深入开展禁

毒形势教育,宣传禁毒工作措施和成效,使群众进一步关心和支持禁毒工作,树立禁毒斗争必胜的信心;深入开展禁毒理念教育,倡导禁绝毒品、人人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使群众增强与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涉毒行为,自觉成为禁毒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二)认真做好各项管控工作。协调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资源力量进网格,认真落实吸毒人员定期随访、动态监测、危险性评估、跟踪监管等相关措施,切实加强吸毒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网格员要协助社区戒毒专干做好预警监测,对新发现吸毒人员,第一时间向禁毒办或派出所及上级部门报告,有效预防、减少危害和损失。 (三)切实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社区网格员与禁毒专干积极协调,对辖区困难吸毒人员采取结对帮扶、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困难救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为网格内的吸毒人员提供帮助,尽力解决好家庭困难吸毒人员的就业、生活问题,确保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网格员要动态了解掌握本网格内吸毒人员的医疗保障和戒毒治疗、安置帮教等服务管理和关爱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将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1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一) 2010-02-12 09:30 编者按:社区矫正中心派驻工作人员在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矫正工作方法,将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扶助困有机结合。派驻梅江司法所的林凡同志针对矫正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矫正方法,收到较好的矫正效果。现将她工作中的两个典型案例予以刊发。今后,我们将不定期编发一些大家在工作中成功的矫正案例,为同志们交流工作方法搭建一个平台。心理矫正重启心灵之门 李某,女,60岁,大学文化,某企业的负责人,因走私普通货物罪被判缓刑接受社区矫正。 2009年6月17日,李某在其丈夫陪同下与矫正小组初次见面,她刚刚做完白内障手术。当时我所问的问题都是她的丈夫替她回答,她几乎没说话,眼睛里流露出冷漠、怀疑、敌视的目光。为了解除她的顾虑,拉近与她的距离,我主动给她打电话,了解她身体状况,关心她的病情,询问眼睛恢复情况,关于矫正的事只字未提,这时候,她的态度有所转变,语气也开始缓和起来。 在确定矫正小组组长时,针对她的情况,我们专门为她选择了一位善于沟通的居委会干部刘姐担任她矫正小组的组长。据刘姐介绍,李某是一个心理比较抑郁、自卑的人,平时不愿意出门,很少与外界交往。

他丈夫介绍说,她平日里就爱发脾气,经常处于急躁焦虑的状态。根据她的情况,我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面对这样一个心理有障碍的罪犯,首先应该消除她的思想顾虑、增强她的自信。因此在以后的走访谈话中刻意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以友善、尊重、真诚的态度对待她,经常询问其病情及生活上的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李某有了很大变化。国庆节前,我和刘姐一起对她进行家访,使她很感动。她说:“林老师,我以前不了解社区矫正是怎么回事,以为又多了一个监督、管制我的部门,我当时心情很紧张,也很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社区矫正工作真的太有意义了。以前我们只属于片警管,虽然片警人也很好,但他们很忙与我们几乎没有什么交流。自从接受司法所管理以来,与你们进行多次接触,特别是你们的理解与宽容,这么真诚的接纳我,让我彻底消除了顾虑,我现在心理有什么烦恼可以找地方说了,你还帮助我解决了一些法律问题,我以前一直认为既然是单位犯罪,为什么要惩罚我呢?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现在我明白了,国家对于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既然我的行为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作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应该承担法律责任。”她还兴奋地告诉我:“这几天我天天关注国庆庆典的节目,从电视上看到祖国的巨大变化,真的感到很自豪。其实我很爱国,我和祖国同龄,我很庆幸。过去我下乡、上大学、拼命工作,真的是想为国家多做贡献,但是没想到由于法律方面知识的匮乏,给国家造成了损失,现在想起来我很惭愧。”

活动方案之社区戒毒工作方案

社区戒毒工作方案 【篇一: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月湖街2011年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下简称《禁毒法》),教 育和挽救吸毒人员,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大力推进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禁毒法》,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正确认识和把握吸毒人员的性质、吸毒成瘾行为的特征和戒毒 治疗科学规律,树立科学戒毒的理念,充分发挥新的戒毒工作体制 和继往开来接茬帮教的经验优势,以固定居所社区为基础,以单位 和家庭为依托,建立集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救助服务于一体、具 有月湖特色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体系,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二、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由街办事处主任谢春芬为组长;街办事处副主任田野、赵 湘汉、成艳、派出所所长李宏为副组长;街综治办、城管科、社会 事务科、财政所、司法所、派出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 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派出所办公,由刘斌峰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三、职责分工 街综治办: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指导协调,掌握工作进度,全 面组织实施社区戒毒(康复)工作。 社会事务科:负责指导基层组织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纳入社区 建设、社区管理和考核,促进和指导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将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戒毒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1─ 劳动保障所:负责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社区戒毒(康复)人 员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对实现就业的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根据有关规定提供社会保险方面的保障。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讲解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一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一、个案分析 目前青少年在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占的比例不大,考虑到青少年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较为类似,因此采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探讨。通过实例的详细分析,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青少年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 1989年 4月 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 2004年 10月 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 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 10元。 2004年 10月 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二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二、特点分析 从蔡某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

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其中 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 6名被告,均未满 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 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三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

社区对吸毒人员管理工作计划

社区对吸毒人员管理工作计划为巩固我社区禁毒工作成果,继续完善和开展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制定了2010年创建“无毒”社区工作计划: 一、完善“五位一体”的安置帮教网络,宣传相关法律法规,重新采集更新吸毒人员基本情况,走访吸毒人员家庭,开展对吸毒人员的思想教育,在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加强教育和转化的管理工作。动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及生活情况。 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宽帮教方式,结合社区情况,鼓励吸毒人员恢复吸毒人员自信心,重新树立吸毒人员人格,以安排社区公益性工作为主,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再就业、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逐步实现安置就业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同时不放松对他们的思想帮助和教育。社区帮教人员要及时进行帮助、教育、监督和管理,来提高他们思想意识、矫正他们的行为,使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不再违法犯罪和危害社会,真正走向遵纪守法、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轨道。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区各级关于禁毒工作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坚持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突出主题、抓住重点,运用多种手段,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宣传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大造声势,在我社区努力营造浓厚的禁毒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意识,不断将禁毒专项整

治工作推向深入。 1、充分利用板报、标语、条幅等通俗直观的形式进行禁毒宣传。不断强化社区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对禁毒、戒毒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居民提高治安防范意识和禁毒、戒毒、拒毒的意识。 2、社区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员到社区进行法律讲座、毒品知识讲座等活动。 3、节假日前夕,组织帮教成员走进家庭,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或禁毒帮教活动,对社区内的吸毒人员进行看望、回访。 4、在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重大节日及“6.26”宣传日期间,组织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活动;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 5、寒暑假期间组织社区内中、小学生观看禁毒影片,进行教育。 6、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进社区的六进活动”、“不让毒品进校园”、“青少年远离毒品”、“不让毒品进我家”、“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等系列活动。 社区 2010年2月25日

吸毒人员个案分析

强戒人员郭某某个别教育矫治方案 一、基本情况 郭某某,男,汉族,1972年9月6日出生,某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未婚,户籍所在地:某县城镇派出所,家住某县供销社家属院1单元1号,无固定职业。2011年2月14日因吸食毒品被石市公安局决定强制隔离戒毒两年,戒毒期限自2011年2月14日—2013年2月13日。 二、主要成长经历 该学员1972年9月出生于某县,1980年-1988年在某县中学上学至初中毕业,1988年-1990年在某县做服装生意,1990年-2008年10月在家待业,2008年10月-2010年9月因吸毒在五家渠下泉子劳教所服教。2010年9月-2011年2月无业。 三、违法事实 2011年2月12日中午14时许,郭某某在某县文化路“大众洗浴”对面一网吧内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海洛因。 四、现实表现 该强戒人员入所时戒毒态度不够端正,自称患有艾滋病、肺结核及丙肝,并以此为由不积极参加入所教育课程。在管教民警对其进行耐心帮教后,目

前戒毒态度较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学习和训练,并按时完成规定的任务。在思想认识方面,能正视自己吸毒给社会、给家庭、给自己身体带来的危害。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 (一)、对彻底戒断毒品没有信心。毒瘾好戒,心瘾难除,郭某某在第一次劳教戒毒后就很想彻底的戒除毒瘾,可是在出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经不住毒品的诱惑和其他吸毒人员的劝说复吸上了。两年强戒生活,生理毒瘾可以戒除,但是心里上对毒品海洛因的依赖却没有信心完全戒除。 (二)、担心走入社会后,难以走出“毒友圈”,戒毒先戒友,要想摆脱毒品海洛因的心瘾困扰就必须从自己的“毒友圈”里走出来。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难以做到的。一方面是亲戚朋友的疏远,另一方面是脆弱的心理防线和“毒友”的诱惑。 (三)、担心亲戚朋友、社会健康群体的鄙视。由于前期的吸毒行为给亲戚朋友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失去了亲戚朋友的信任,回到社会后很容易成为孤立的个体,被亲戚朋友、社会的健康群体所鄙视。 六、采取的措施 以正面教育为主导,以亲情教育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帮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学员郭某某的思想顾虑。 (一)、成立帮教小组,根据帮教小组民警的特长进行合理分配,民警王刚

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奉献社会典型案例

浪子回头金不换,守法创业是前途近年来,为提升社区矫正实际效果,XX市XX镇司法所一直秉持“自力更生为主,帮困扶贫为辅”的工作理念,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家庭贫困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境遇,引导他们真正回归社会正途。其中,蒋某就是社区服刑人员自主创业成功回馈社会的典型代表之一。 蒋某,男,XXXX年XX月XX日生,家住XX市XX镇XX村X组X号。XXXX年X月,蒋某因犯盗窃罪被XX市XX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X年,剥夺政治权利X年并处罚金XX元。在服刑改造期间X次被评为监狱改造积极分子,于XXXX年XX月XX日被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X年,并于XXXX年XX月XX日被裁定假释,社区矫正期限自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 年XX月XX日止。 XXXX年的早春,蒋某出生在XX省XX市XX乡XX村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由于父母都在XX外出务工,年幼的蒋某最初寄养在爷爷奶奶的家里,X岁以前的蒋某对于父母的记忆是很少的。跟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一样,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老的老、小的小。而老人由于文化程度低、监护能力差,无力或无暇照顾小孩,更别说从学习和心理上给孩子以帮助,蒋某的性格在那时已经有所改变。到了上学的年纪,X岁的时候父母把蒋某带到了XX,在XX区XXXX小学读书,由于学习底子较浅,蒋某的成绩总是不温不火,日子也就这么一天天过着。XX岁的时候母亲独自回到XX 在家务农,父亲继续留X打工,蒋某回到家乡XX读初中。毕业后,

父亲把他带去XX学习钳工,但是钳工是个辛苦的职业,独生子女的他根本受不了那份苦,为此父子俩经常争吵还动过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经过朋友的介绍,蒋某孤身来到XX,从事网络业务推销员的工作。在此期间,在XX的地下车库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底层青年,不满足于现有的生活状况,臭味相投,一拍即合。XXXX 年至XXXX年的X年里,蒋某伙同XXX、XXX、XXX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单独或结伙盗窃公私财物共计XX起,数额巨大,蒋因此被司法机关判处有期徒刑XX年。 自投改以来,在服刑改造期间,蒋某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认罪服法,服从管理和教育,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平时积极参加监区组织的劳动,从事监区横机劳动能够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较好的完成了民警交给的生产任务,多次受到监区的表扬。平时自觉参加政治、文化、技术三课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能认真对待教育改造,“三课”学习成绩合格。在服刑期间,注重文明礼貌,讲究卫生,能配合组长搞好个人和集体的卫生工作。鉴于蒋某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且假释后没有再犯罪的危险,XXXX年X月XX日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蒋某假释。 告别了高墙电网,呼吸着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沐浴着清晨明媚的阳光,蒋某已经跟外面的世界分别了整整X年,对他来讲有些陌生跟茫然。走在回家的路上,家乡已经发生了很多的改变,XX大桥建成通车,XX大港强势崛起,乡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从前又窄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