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试题及答案

布病试题及答案
布病试题及答案

云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布鲁氏菌病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病列为()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以上均不是

2、对布病的种型说法正确的是()。

A、4个种16个生物型

B、5个种18个生物型

C、6个种19个生物型

D、7个种20个生物型

3、对于布鲁氏菌病的人群易感性说法正确的是( )。

A、老人和儿童易感染

B、男性易感染

C、身体衰弱或有慢性疾病的人易感染

D、人群对布鲁氏菌病普遍易感

4、试管凝集实验对人的阳性判定标准是大于或等于 ( )。

A、1:50+

B、1:50++

C、1:100+

D、 1:100++

5、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5%

6、关于布鲁氏菌感染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通过呼吸道吸入传播

B、可通过消化道食入传播

C、可以经过体表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D、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

7、布鲁氏菌病诊断的金标准是()。

A、试管凝集实验

B、虎红凝集实验

C、荧光定量 PCR 方法

D、分离培养布氏菌

8、关于布病的治疗原则描述正确的是()。

A、中药对慢性布病患者几乎没有作用

B、早期用药,彻底治疗

C、合理选用药物即用药途径

D、采用综合疗法

9、下列关于对布鲁氏菌病临床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发热并伴有寒颤

B、血压高

C、关节、肌肉疼痛

D、乏力、多汗,多为疲劳不堪

10、发病达到(),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的者定为慢性布病患者。

A、6个月

B、7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11、自治区每年几月定为布病宣传月()。

A、9月

B、10月

C、11月

D、12月

12、到2015年重点人群和和医务人员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以旗县为单位达到()以上。

A、60%和70%

B、70%和80%

C、80%和90%

D、85%和95%

二、判断题(每题2分)

1、布鲁氏菌按传统分类学共分为 6 个种。 ( )

2、布鲁氏菌病在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传播。 ( )

3、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对人侵袭力、致病力最强的是犬种菌。()

4、遇到急性传染病时,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直接镜检结果作出初步诊断和及时治疗,不必等待培养结果。()

5、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传染变态反应的人兽共患病。

( )

布病调查表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 1.5职业: 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 1.9住院日期:年月日 1.10报告日期:年月日 1.11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 2.2.1皮肤过敏试验(× cm)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 2.2.3 SAT滴度为(1:)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生素治疗方法 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 ⑷死亡(年月日死于)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梳绒⑴是⑵否□3.1.7收购贩运⑴是⑵否□3.1.8乳肉加工⑴是⑵否□3.1.9皮毛加工⑴是⑵否□3.1.10其它 3.2防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橡胶手套⑴是⑵否□3.2.3口罩⑴是⑵否□3.2.4帽子⑴是⑵否□3.2.5胶鞋⑴是⑵否□3.2.6防护眼镜⑴是⑵否□3.2.7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2.8工作后洗手、脸⑴是⑵否□3.2.9进食前洗手⑴是⑵否□3.2.10其它 3.3是否人畜共用食具⑴是⑵否□3.4是否人畜混居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 3.6确诊时间:年月日 3.7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8其他: 3.9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4.调查小结: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布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诊断和疫区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防疫机构。 2 术语 皮肤过敏试验: 受布氏菌感染后,再受到布氏菌过敏原刺激,皮肤出现的迟发型过敏反应。 布病疫区: 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4或3.5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者。 4 疫区处理原则 4.1 核实诊断:对确诊的病人应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核实诊断。 4.2 检疫和淘汰处理疫畜:对疫区内全部羊,牛和猪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疫,检疫后1个月再检一次。凡检出的阳性家畜均应立即屠宰(或隔离饲养)。至少在一年内停止向外调运牛、羊、猪。畜产品均应在原地存放和消毒,暂不外运。 4.3 消毒:被病畜的流产物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及尚未食用的奶制品均应进行消毒处理。

4.4 免疫:经两次检疫呈阴性反应的家畜,以及疫区周围村受威害的畜群,应连续3年以畜用菌苗进行免疫,每年免疫覆盖率不应低于90%。 4.5 临床监测及治疗:对疫区内接触家畜及畜产品的人员进行血清学及皮肤过敏试验,查明人群感染情况,凡确诊的病人均应进行系统治疗。 4.6 宣传教育:对疫区的居民及职业人群进行布病的危害、临床表现及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4.7 疫区处理效果验证:在疫区处理后的第二年始,连续三年对疫区及疫区周围地区进行验证,验证方法按照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布病疫区控制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 3 液中加入1%~3%的高价布鲁氏菌免疫血清,混合后,置37℃温箱2h,高速离心沉淀,取沉淀物0.5mL接种在选择性培基上培养,或注射豚鼠,用生物学法分离布鲁氏菌。 A1.3 其他病原材料培养 由乳,脑脊液,关节液和滑囊液分离布鲁氏菌,将液体标本无菌地接种到琼脂斜面上,或培养平板上,涂布于培基表面,参照血培养法观察结果,15天仍无可疑菌生长,定为阴性。 A1.4 生物学分离布鲁氏菌法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 为了全面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有效预防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要求,我站适时开展了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我站2014年上半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 通过对往年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全镇牲畜养殖分布、数量、密度和存在疫情隐患等因素,设立了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点。 各种畜禽流调点分别是:一是选择养牛数量大的永隆村为牛病流调点;二是选择羊养殖数量较多的很黑村、新地村为羊病流行病学调查点;三是选取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户为猪病重点流调点;四是选取刘营子村、大营子村为禽病重点流调点。在重点流调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也结合各村防控动态及疫情进行不间断流行病学调查。 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一)主要措施 全面认真组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一是依靠实验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全镇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猪瘟、猪口蹄疫进行血清抽样检测抗体,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二是利用基层动物防疫员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布病、结核病、鸡新城疫、牛瘟、疯牛病、牛肺疫、痒病等各种畜禽疫病进行了流调和重大动物疫情排查;三是利用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防疫的开展,通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共计1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四是经常发布信息,提醒全镇广大兽医工作者,重点是基层防疫员随时密切观察疫情动态,这一举措发挥了很好的疫情观察作用;五是利用进行防疫督查、疫情巡查、血样采集的有利时机,以走村入户、临床观察、询问畜主、查看治疗记录、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春防期间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强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疫情流调,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共对全镇7个村32个村民组350户养殖户开展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动物疫病进行了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X 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12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12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2012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12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12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据调查得知可

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人间布病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1.人的布病诊断是综合性的,主要依据:(1)流行病学接触史:密切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包括观赏动物)、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2)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疾病。 (3)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皮内变态反应试验仅供初诊用)。凡具备(1)、(2)项和第(3)项中的任何一项检查阳性即可确定为布病病人。对已确诊的慢性布病病人和接种过菌苗的人,应以临床症状为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效价高低,皮内变态反应强弱仅供参考。2.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1)病源分离:检出布鲁氏菌(2)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及以上。(3)补体结合试...... ...... 布病诊断标准 (一)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密切联系者。 (二) 临床表现:出现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三)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2以上) (四)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五)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触史者,SAT 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诊断疑似病例:具备(一)、(二)、(三)者。 诊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四)或(五)中任何一项者。

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地调查报告——2004年10月18日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上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为了提高我县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解决基本卫生保健和医疗需求,近日,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查组,对全县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后,集中时间分别深入到北大湖镇、西阳镇、春登乡等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农户等形式,重点针对全县农民享受初级卫生保健水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状况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向县人大主任会议作以汇报: 一、全县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我县共有15个乡镇<区),139个行政村,总人口40.44万,其中农业人口31.14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503元,人均卫生消费支出数约为165元.目前,我县有政府成立地非营利性质地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共有社会医疗机构58个,城镇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4个.全县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18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2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建筑面积30869平方M,实际开放病床708张,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例为1:571.几年来,我县致力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健康素质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奋斗目标之一,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1、完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几年来,县卫生行政部门投资1500余万元,对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县二院、县医院分院,北大湖镇、万昌镇、双河镇等中心卫生院,大岗子乡、官厅乡、一拉溪镇、三家子乡等一般卫生院地业务用房进行改造或新建,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M.二是增设和更新了医疗设备.几年来,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共购置大型医疗设备170台件,总投资1250余万元.其中,县医院四年内投资900万元,购置了螺旋CT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微波治疗仪等大型医疗设备34台件.乡镇卫生院全部配置了100mA以上地X光机、B超、心电机及生化检验设备,为临床提供了科学地检测诊断依据. 2、建立了功能完善地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2001年,县政府下发了《永吉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地指导下,按照“二级网一级办”地模式,我县改革乡、村二级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各乡镇卫生院增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本辖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日常管理工作,并将原有地村级卫生机构改革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经过四年地建设,目前,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已达244个<包括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个),覆盖率达100%,建设合格率达80%.多年来,我县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把有偿服务与义务服务结合起来,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卫生宣传、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主动、方便、快捷、优质、低价地综合性服务.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空白)[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 民族 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畜产品收购屠宰(11)皮毛加工销售(12)乳肉加工销售 (13)兽医 (14)其他 (15)不详 口口. 1.6发病地址县(市、区)(乡)村(街道)号 1.7发病日期年月日 1.8住院日期年月日 1.9报告日期年月日 1.10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天) 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1)有(2)无口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

2.1.6乏力(1)有(2)无口 2.1.7肝胂大(1)有(2)无口2.1.8脾肿大(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1) - (2)+口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口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 2.2.4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 2.2.5 SAT滴度为1:100(++)(1)有(2)无口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口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 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口 3.流行病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五、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2.2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2.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 篇一: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 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 20XX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XX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20XX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XX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XX 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

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我们 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城关镇二村防疫医生对全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存在问题: 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试行)

人间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试行)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兽共患传染病。近年来,我省人间感染病例大幅度回升,为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全程规治疗患者,减少布病慢性化,特制定省布鲁氏菌病诊断治疗方案。 一、原则 (一)早期发现患者,统一诊断标准,早期明确诊断; (二)明确工作流程,统一治疗方法,早期规治疗; (三)归口分级诊治,逐级延伸指导,三位一体管理。 二、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史:主要宿主动物为牛、羊、猪、犬、鹿等,人因直接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吸入污染空气、尘埃而被感染。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左右。城市居民应特别询问食用牛羊肉或未加工熟的动物脏器、烤肉习惯。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 1.发热、多汗、乏力、以及骨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2.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核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 (三)实验室诊断:平板凝集试验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试

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1∶50++及以上,或对半年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三、治疗标准 (一)、临床分期 参考国家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主要依据布病流行病学史、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见下表)。 (二)治疗原则 早期、规、足量、联合用药,中西医结合。 1.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对确诊的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病人,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及时用药并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 2.规用药及用药途径:布氏菌主要在细胞寄生,并容易形成肉芽

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表

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表 县乡村年月日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1、在我省,布病(羊儿病、懒汉病)的主要传染源: ⑴羊⑵牛⑶猪 2、宰杀牲畜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3、喝生的牛羊奶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4、吃没煮熟的牛羊下水、肉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5、与布鲁氏菌病患者握手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6、与布鲁氏菌病患者共用餐具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7、抱羊羔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8、给牲畜接生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9、清扫畜圈舍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10、居室内饲养才出生的羊羔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11、剪羊毛、梳羊绒是否可能感染布病 ⑴可能⑵不可能⑶不知道 12、人得了布病后可能出现哪些症状(可多选)? ⑴发热⑵多汗⑶乏力[4]肌肉关节疼痛 13、您认为得了布鲁氏菌病不及时治疗会怎么样? ⑴导致死亡⑵转为慢性,病情加重⑶自己变好【4】不清楚 14、当您怀疑自己感染布病后,您会如何去做? ⑴先自己吃药,不行再说⑵去当地医疗机构作检查⑶无所谓,不做任何处 理 15、反复发烧或发烧2周以上不愈时,是否考虑患了布病? ⑴是⑵否 16、布病治疗一般需几个疗程?每个疗程多少天? ⑴.1 42 ⑵.2 21 ⑶.3 21 17、处理布病病畜,下列那种处理方法正确: ⑴继续喂养⑵卖到外地⑶病畜无害化处理 18、正确处理羊流产物的方法有: ⑴随地乱扔⑵焚烧⑶深埋 19、布病的危害: ⑴影响人体健康⑵阻碍畜牧业发展⑶经济损失 20、关于预防布病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⑴病畜处理⑵做好个人防护⑶接种菌苗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布鲁氏菌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我省从1981年起全面开展了人间布病防治工作,1995年全省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由于近年来北方布病疫情大幅回升,我省引进牧区牛羊等动物,使人畜间布病疫情有所抬头,有逐年增高趋势,并出现人间局部爆发疫情。为有效控制布病流行,加强对布病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布病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处理原则(GB15988-1995)》编制。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浙江省布病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布病突发疫情的判定标准与分级 2.1 人间布病突发疫情判定标准 2.1.1近3年有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10例及以上布病病例,或发现1例及以上布病死亡病例。 2.1.2近3年无人间布病病例发生的县、区,1个月内同一牲畜饲养场、牧场或交易场、屠宰场等发现5例及以上布病病例。 2.2.疫情分级 根据人间布病疫情流行范围、趋势和和病例人数,分级实施紧急控制措施。 2.2.1 Ⅳ级疫情 在一个县(市、区)范围内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 2.2.2. Ⅲ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在2个及以上毗邻的县(市、区)出现人间布病突发疫情,且有蔓延趋势。

2.2. 3.Ⅱ级疫情 本省范围内2个及以上毗邻市出现3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区),且有扩大蔓延趋势。 2.2.4.Ⅰ级疫情 在2个及以上相邻省份的毗邻地区出现5起人间布病突发疫情,疫情波及本省2个及以上的市(地),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3.疫情的应急响应 3.1突发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布病突发疫情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告后,在2小时内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2小时内通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省布病防治中心,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向卫生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3.2突发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Ⅰ级: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布病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Ⅱ级: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Ⅲ级: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Ⅳ级: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市级和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3应急组织 布病突发疫情发生后,根据分级响应程序,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布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组织管理、指挥和协调;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救治、疫情控制和调查评估等相关工作。

新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3年3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监测系统报告我市辖区首阳山镇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疾控中心发现疫情后,刘双立副主任立即与畜牧局负责人进行沟通,并带领传染病防治科科长、传染病防治科及化验科相关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 沟口头村位于首阳山镇北部,共443户1704人,8个村民组。人均年收入6880元,以农业为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该村2007年开始养羊。目前有四户养羊户,两户规模相对大,每户100只左右,位于村北单门独户,放养结合,人羊混居。另外两户规模小,每户2只。养羊户卫生条件差,养羊无帽、口罩等防护措施,很可能是防护条件差导致布病的发生。目前发病1例为薛现敏、男、62岁。 二、布病发病情况 2013年1月1日至3月15日我市共发生布病2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首阳山镇沟口头村1例。 2、时间分布:患者自称2012年12月中旬觉不适,发热、无力,以其他病治疗,于3月14日在洛阳疾控中心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3、人群分布:62岁男性。

四、调查情况 患者薛献民,男,62岁,2012年12月中旬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到市疾控中心就诊,医生以其它病治疗,效不佳。建议到洛阳市疾控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2013年3月14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在家圈养100余只羊,养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任何防护措施。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血清诊断效价1:3200。 五、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 该村历史上无养羊传统,六年前村民薛聚芳开始养。目前该村共有四户养羊户,两大户分别养100余只。两小户分别养2——3只羊。发病患者为其中一大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基本防护措施,卫生条件差。2012年11月份,在没有卫生防护措施情况下,接生过几只死羊羔。除患者外,我中心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病例。根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病羊;传播途径可能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检验人员对该村养羊户及其周围邻居50余人采血化验初筛,结果薛进先(家养羊2只)1人弱阳性,对其进一步进行补休结合实验,结果阴性。 六、疫点及病人处理 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居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为了全面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有效预防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要求,我站适时开展了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我站2014年上半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通过对往年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全镇牲畜养殖分布、数量、密度和存在疫情隐患等因素,设立了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点。 各种畜禽流调点分别是:一是选择养牛数量大的永隆村为牛病流调点; 二是选择羊养殖数量较多的很黑村、新地村为羊病流行病学调查点; 三是选取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户为猪病重点流调点; 四是选取刘营子村、大营子村为禽病重点流调点。在重点流调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也结合各村防控动态及疫情进行不间断流行病学调查。 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一)主要措施全面认真组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一是依靠实验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全镇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猪瘟、猪口蹄疫进行血清抽样检测抗体,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二是利用基层动物防疫员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布病、结核病、鸡新城疫、牛瘟、疯牛病、牛肺疫、痒病等各种畜禽疫病进行了流调和重大动物疫情排查;三是利用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防疫的开展,通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共计1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是经常发布信息,提醒全镇广大兽医工作者,重点是基层防疫员随时密切观察疫情动态,这一举措发挥了很好的疫情观察作用; 五是利用进行防疫督查、疫情巡查、血样采集的有利时机,以走村入户、临床观察、询问畜主、查看治疗记录、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春防期间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强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疫情流调,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共对全镇7个村32个村民组350户养殖户开展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动物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累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易感动物调查猪1010口次,牛1284头次,羊23612只次,禽1240羽次。均未发现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疯牛病、牛肺疫、羊痒病、非洲猪瘟、牛瘟、马鼻疽、马传贫等外来疫情及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疫病。同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通过流调工作,全镇未发现重大动物疫情,其它动物疫情也总体平稳。 (三)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1 今年以来,特别是今春接羔保育时期,积极行动,开展专项流调,2014年上半年共完成布病流调羊11245只次,紧紧围绕旗疫控中心通报的我镇2人感染病例,对其自养牛羊和同群牛羊及同村牛羊进行调查,通过询问畜主和临床观察,对有流产病史的,及时进行处置。 2、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对我镇的2个村存栏的23612只羊认真开展了家畜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工作,发现我镇现在羊感染脑包虫的情况比较多见,感染率达1%,药物

布病防治规范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 2.1流行特点 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 布鲁氏菌属的6个种和主要易感动物见下表: 种主要易感动物 羊种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羊、牛 牛种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牛、羊 猪种布鲁氏菌(Brucella suis)猪 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ucella ovis)绵羊 犬种布鲁氏菌(Brucella canis)犬 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rucella neotomae)沙林鼠 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 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 2.2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 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2.3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2.4实验室诊断 2.4.1病原学诊断 2.4.1.1显微镜检查 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 2.4.1.2分离培养 新鲜病料可用胰蛋白月示琼脂面或血液琼脂斜面、肝汤琼脂斜面、3%甘油0.5%葡萄糖肝汤琼脂斜面等培养基培养;若为陈旧病料或污染病料,可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培养时,一份在普通条件下,另一份放于含有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中,37℃培养7~10天。然后进行菌落特征检查和单价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为使防治措施有更好的针对性,还需做种型鉴定。

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新

附件1 布病病例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 第一部分患者基本信息(1-9项可从大疫情个案报告卡获取) 1.患者姓名:(患儿家长姓名:) 2.性别:⑴男⑵女 3.出生日期:年月日(如出生日期不详,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岁□月□天)4.职业: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保育保姆⑹饮食从业人员⑺商业服务⑻医务人员⑼工人⑽民工⑾农民⑿牧民⒀渔(船)民⒁干部职员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请注明:⒅不详 5. 从事感染布病的高风险职业:⑴饲养⑵放牧⑶屠宰工⑷皮毛加工工人⑸乳肉加工销售人员⑹畜产品收购、贩运人员⑺兽医⑻实验室人员⑼其他,请注明:(10)不从事6.现地址: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市、区)镇(乡)村(街道)(门牌号) 7.发病日期:年月日 8.诊断日期:年月日 9. 报告日期:年月日 10. 病程分期:(1)急性期(2)亚急性期(3)慢性期 11. 本次患布病是否住院治疗:⑴是,住院时间为天;⑵否 第二部分暴露史调查 1.你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1)接触牲畜种类(可多选):□牛□羊□猪□狗□鹿□其他,请注明:主要接触方式(2)有(可多选):□饲养□放牧□屠宰□产品(肉、奶、皮毛等)加工□贩运□交易□兽医□实验室□接种疫苗,型号为: □其他,请概要描述: (3)可能感染地点: □在家里□工作场所(如屠宰厂、养殖厂、皮毛加工厂等),请注明工作场所具体名称和地址: □其他,请注明: (4)可能传染源去向: (5)是否有共同接触人员:□是□否□不清楚(如选“否”或“不清楚”跳至题目2)

布病疫情分析

布病疫情分析与预测 摘要:布病的全称叫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布病的发生率有增无减,为了能更好的控制布病的发展,我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SIR模型,分析了布病的发展规律,具体以吉林省为例,结合当地卫生情况、医疗水平及政府的政策给出了对布病控制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布病检测控制 一、问题提出: 2010年的东北农业大学布病感染事件以及2011年的飞鹤奶粉事件再次引起了社会对布病的广泛关注。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传染。据了解,在我国布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主要的传播源是羊。并且这种病在牲畜之间很容易传播,发病率的极高。人类患病也主要是被牲畜所带病菌感染。人和人之间传染罕见,都是患布病的牲畜(羊、牛、梅花鹿、猪、犬等)通过上述途径传染给人的。 它属于乙类传染病,与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病等20余种‘大名鼎鼎’的传染病并列的乙类传染病!”布病可引起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肝脾肿大、早衰及不孕不育等多系统疾病,此病菌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引起脑膜炎等并发 症,侵蚀骨骼,引起骨骼损伤,甚至让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而且此病有可能久治不愈。”对此我们能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其传播趋势,并希望能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来控制其传播呢? 二、问题分析: 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此病的生长规律,及传播规律和速率,再通过建立模型来画出布病传播的图形,通过对图形的分析来观察其传播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因为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传染病,一般以动物传染人为主,人与人之间传染的例子很少,不到百分之一,所以本文中不考虑,所以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我们主要以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我们的模型当中,我们以羊群为主要对象来研究。通过建立羊群内部布病传播模型和人羊之间传播模型来分析问题。其中羊群内部间的传播可以用一般的传染病模型来分析,而人羊之间的模型相对比较复杂。 三、模型假设: 1)对于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人数、羊数基本保持不变; 2)易感者一旦和感染者进行有效接触就会被感染; 3)单位时间内一个感染者能传染的数量与易感数量成正比; 4)没有潜伏期,羊只分为易感染群、传染群、和退出群,人分为接触

布病调查报告布病个案表

布病调查报告布病 个案表

X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 1月25日,经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理、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理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1月17日,诊断日期为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

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 1 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有病的羊皮和病羊;传播途径大多数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有病的羊皮、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 五、疫区处理:根据《疫源地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方法技术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在隐患的场所均进行了消毒处理,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并建立病人随访跟踪档案等进行规范管理。 加强预防宣传:要求城关镇二村防疫医生对全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养殖户和屠宰户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存在问题: 养殖户对该病认识程度严重不足:多数养殖户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布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布病的发生和传播。 七、工作建议: 城关镇卫生院协助疾控中心做好全村养殖户的筛查、发放消

布鲁氏菌病诊断规范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WS268-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群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布鲁氏菌病诊断与报告。 2 诊断依据 2.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疫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其他流行病学参见附录A。 2.2 临床表现 2.2.1 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2.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2.3 实验室检查(操作方法见附录C) 2.3.1 实验室初筛 2.3.1.1平板凝集试验(PAT)(见C.1.1)或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见C.1.2)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2.3.1.2 皮肤过敏试验(见C.2)后24h、48h分别观察1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Ocmn2以上)。 2.3.2 血清学检查 2.3.2.1 试管凝集试验(SAT)(见C.1.3)滴度为1:l00++及以上,过2周-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2.3.2.2 补体结合试验(CFT)(见C.1.4))滴度1:lO++及以上。 2.3.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见C. 1.5)滴度l:400++及以上。 2.3.3 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3 诊断原则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 诊断 4.1 疑似病例 应同时符合2.1.2.2和2.3.l中任一项者。 4.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 4.3 隐性感染 符合2.1和2.3.2或2.3.3中任何一项者,但不具备2.2者。 5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出鉴别诊断(参见附录D)。 附录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