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三大锦囊可解决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三大锦囊可解决*导读:溃疡性结肠炎会引起粘性脓血便、腹痛的典型症状,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重大疑难问题疾病,让患者受近了折磨。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需要长期的保养和治疗,反复性的发作为主要特征。
使用中医上的保养治疗,可以对疾病有促进缓解的积极作用。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缓解取来药材主配方:白头翁20g、黄柏10g、黄连10g、黄芩10g、大黄5g、槟榔10g、当归10g、木香10g、炙甘草15g。
对于病发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泻而不爽。
苔黄腻,脉滑数,是大肠湿热型症状治疗。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粒细胞吸附治疗粒细胞吸附治疗主要是在溃疡性结肠炎时,在激活的粒细胞特异性浸润大肠黏膜,逐步经蛋白分解酶和活性酶疗效,使大肠黏膜呈弥漫性溃疡。
病情呈现持续慢性型或反复迁延型使溃疡逐渐加深,并有穿孔的危险。
重症病例伴剧烈腹痛、发热、需禁食和静脉输液。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感染药: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对治疗各部结肠炎,防止并发症有较好疗效。
有新霉素和酞磺噻唑也有效用。
另外一种是激素治疗,通过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可的松和强的松可改进全身状况,使病程缓解,排粪次数减少,复发症状减轻和食欲增加。
静脉滴注,症状改进后改用肌肉注射。
皮质激素对缓解症状比可的松效用较好,但维持缓解的效用不如可的松。
这种治疗如症状无改进,不应继续超过2周。
其中一种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每天1次,可改变病的进程,6硫基嘌呤(6-MP)与激素合用可减轻症状。
*怎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和止泻药常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炎,可减轻症状,促使溃疡愈合。
止泻药能够减少排粪次数,减轻腹痛,经常使用的复方苯乙哌啶、可待因和复方樟脑酊。
对于急性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引起中毒性巨结肠,应警惕的慎重使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饮食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饮食溃疡性结肠炎,属炎症性肠病,导致患者的大肠黏膜出现持续发炎、肿胀等现象,会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重。
那么,你知道溃疡性结肠炎应该怎么治疗吗?在饮食方面。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该注意哪些地方吗?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是结肠黏膜受到炎症侵袭,导致患者出现由左半结肠开始,向结肠近端,乃至全结肠部位,以连续性的发生逐渐发展,导致患者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任何年龄段都有发病的坑,但绝大多数患者均为15到30岁年龄段人群,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腹泻,甚至会出现便血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贫血以及食欲不振等;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关节痛或眼睛刺痛等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与病变发生的肠道位置和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溃疡性结肠的治疗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是无法治愈的,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病症,。
其一,药物治疗虽然使用药物无法治愈溃疡性结肠炎,但可以通过药物来缓解患者病症,维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绝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终生用药,但在用药期间,不仅可以通过口服进行用药,还可以通过灌肠、直肠栓剂等方式进行用药,严重的患者还可能需要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用药。
目前,可以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的药物。
如下。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奥沙拉嗪、美沙拉敏、巴拉沙肼等药物,能够有效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的肠道炎症。
糖皮质激素类糖皮质激素类,又叫皮质类固醇,常见的药物有泼尼松龙、布地奈德等,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有效减轻患者体内炎症,缓解病症。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常见的有硫唑嘌呤等,能够降低患者免疫系统的活性,有效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
生物治疗生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这个炎性因子,常用的药物有:英夫利普单抗、戈利木单抗、阿达木单抗等药物,能够通过药物,阻抗TNF这一因子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张宇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摄入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应酬也越来越多,在家吃饭的机会愈来愈少,少盐少油的清淡饮食被各种油腻大餐取代,甚至更多的人喜欢烧烤。
这些食物的摄入严重干扰了胃肠的代谢功能,导致人们出现了溃疡性结肠炎,痛苦不堪。
这里,我们注重从中医角度进行治疗,以便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行有效的治疗。
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发在大肠黏膜和其下层的一种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被人类所发现的一种症状,大多在结肠和直肠发生,有的也会延伸到整个结肠。
治疗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多伴有反复性发作,比较棘手,以年轻人多发,这也与年轻人生活不规律,夜生活丰富,暴饮暴食有一定的关联。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症表现1. 排除个别少数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大多发病较慢,急性较少,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
主要是表现出腹泻现象,轻微患者腹泻次数一天最多5次,病情比较重的患者腹泻会严重增加,一般都会在5次以上,大多为泄水或小便带血,疼痛感较重,也会伴随着发烧等症状。
2. 急性的溃疡性结肠炎起病快,腹泻的量也大,体温会很高,一般都会达到40度,出现类似中毒的表现,患者会非常痛苦。
3.溃疡性结肠炎也会引发其它症状表现,主要是皮肤的病变和肝功能的障碍。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1. 对于这些患者要立即进行检查,明确患者的病情,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要立即进行救助。
马上安排患者卧床住院,补充因腹泻流失的钾、钠等物质,已维护电解质的平衡,避免患者产生神经的紊乱而意识不清,不能及时有效的了解病情发生的原因,找到发病根源。
同时也要注意病人营养的补充,蛋白质是首选,可以帮助病人肠胃得到供养。
这样等病人的病情稳定后就可以着手通过中医角度对病人进行治疗。
2. 中医中药治疗结肠炎的效果比较明显,这是对于病情稳定和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实施中医治疗方法。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西医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目前市面上的西药大多数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损害,造成人体不可逆的损伤。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要点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要点作者:朱松涛来源:《家庭医学》2021年第08期溃疡性结肠炎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结肠以及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这种疾病的病变部位,仅局限于患者的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主要存在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上,也有一部分患者的病变可能会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
这种疾病在任何年龄都有出现的可能,病程较为漫长,且呈现反复发作的特征。
随着近年来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这种疾病在20~40岁的年轻人中较为常见,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在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原因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失衡等。
除此之外,患者自身存在的心理因素,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
在患者接受了相关的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腹泻和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也有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的表现。
而其他患者可能会出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肠外表现。
对于病程大于20年的病人发生结肠癌的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溃疡性结肠炎多采用药物治疗,其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症状缓解,以及促进受损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制剂和柳氮磺吡啶,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
如果上述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就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
但糖皮质激素只用于活动期的诱导缓解,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常用包括口服的泼尼松及静脉滴注的氢化可的松和甲泼尼龙。
重度病人可先予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再改为口服糖皮质激素。
部分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应用环孢素静脉滴注作为补救治療,大部分病人可获得暂时缓解而避免急症手术。
近年来,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英夫利昔单抗在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诱导缓解及补救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研究认为,病因可能与多种致病因素如感染、免疫和遗传等联合作用有关,并有复数基因参与。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饮食西化日盛,国内病例报告日增,已引起密切关注。
本病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粘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
我们1年以来采用口服美沙拉嗪、结肠透析治疗仪透析和药物保留灌肠联合治疗28例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病例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28~69岁,病程2周~6年。
2 治疗方法(1)口服美沙拉嗪4g/日,分四次口服;(2)结肠透析治疗仪透析;(3)另加甲硝唑2.0g+庆大霉素24万iu+思密达3.0g溶入20ml 温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
20天1个疗程。
(4)另加甲硝唑2.0g+庆大霉素24万iu+思密达3.0g+地塞米松10mg溶入20ml温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
治疗10天1个疗程后,地塞米松用量减为5mg再治疗一个疗程10天。
轻中度病例治疗方案:(1)+(2)+(3)重度病例治疗方案:(1)+(2)+(4)3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大便常规无红、白细胞;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有明显好转,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0/≤3;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好转,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5个;无效:临床症状与肠镜检查与治疗前比无改善。
本组经治疗治愈21例(75%),显效5例(17.86%),有效1例(3.57%),无效1例(3.57%)。
总有效率达96.43%。
4 总结综上所述,该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之所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我们认为可能原因如下:4.1 美沙拉嗪: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效果好?

溃疡性结肠炎怎么治疗效果好?溃疡性结肠炎作为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发病位置主要位于人体肠道内部。
此疾病的高发病人群为20到30岁的年轻人。
一般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群也容易患上此疾病。
但是,在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诱发此疾病的具体诱因。
此疾病的特点为终身性、易反复性而且此疾病本身也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
因此,在临床的治疗中,主要以缓解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为主,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一、溃疡性结肠炎(一)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炎症疾病。
其发病位置主要是在大肠黏膜以及大肠黏膜下层,病灶主要位于乙状结肠以及直肠,严重者整个结肠都会受到炎症的影响。
此疾病的发病过程漫长且复发率较高。
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发人群主要是20到30岁的年轻人,并且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国家此疾病的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此疾病的发病诱因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和定论,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此疾病的发病原因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但是目前还没有更多的理论依据来证明这一说法。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中表现出来的症状多种多样。
绝大部分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血性腹泻,同时,伴有腹部疼痛、便血、体重不明原因的下降、恶心呕吐等,因机体存在差异化,有的患者在患病后会引发其他位置的炎症,例如:关节或者皮肤等。
绝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慢性为主,但是也会有部分患者出现急性或者爆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此类患者多以发热、严重的腹部疼痛、腹泻,同时腹泻的次数多达30次左右。
大部分的患者患病后的体征与临床表现息息相关,医生在查体时均可分辨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三)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患者在患病后应该及时的就医诊治,因为溃疡性结肠炎会给机体、肉,或者诱发癌变。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式(一)手术治疗对于急性或者爆发性的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案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不是所有的症状都需要通过手术解决,专家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的一种弥漫性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性疾病,炎症可以向近端蔓延到左半结肠,几乎所有患者都累及直肠。
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主要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
由于长期炎症所造成的结肠解剖和功能上的紊乱,常严重影响身体的营养和健康,并可能有肠穿孔、癌变等并发症,因而部分病例适应手术治疗。
病变几乎不侵犯肌层及浆膜。
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腹泻,粪内有脓血和黏液,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常反复发作。
多数学者认为与饮食、遗传、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我院手术治疗的1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男为9例,女为6例,年龄在17-55岁之间,病史均长达10年。
1.2 临床表现血性腹泻为主要症状,其次黏液血便、水样便、黏液、稀便等粪便性状为常见症状,重者有发烧、心率快、衰弱、盆血、消瘦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1.3 方法15例溃疡性结肠炎均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先做整个结肠切除、直肠黏膜剔除、回肠袋与肛管吻合,并加暂时性回肠造瘘术。
约3个月后,待患者全身情况良好,吻合口已愈合而无狭窄、内镜检查回肠袋黏膜无明显炎症,及手指检查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等条件具备后,再将回肠造瘘缝闭。
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性质、范围、病情及病人全身情况而定。
2 结果本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年,均无复发,绝大多数病人能在术后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3 讨论溃疡性结肠炎虽然临床和内镜表现都有帮助,但最可靠的依据为组织学和病原学检查,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条标准就可确诊肠结核而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①肠壁或肠系膜淋巴结中找到干酪坏死性肉芽肿。
②病变组织病理切片中找到结核杆菌。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方法上。
首先应该注意多休息,进行全身支持的治疗,在生活当中应该尽量避免牛奶及乳制品,如果严重有贫血的话,是要进行输血的。
★(1)卧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疗
包括液体和电解质平衡,尤其是钾的补充,低血钾者应予纠正。
同时要注意蛋白质的补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必要时应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有贫血者可予输血,胃肠道摄入时应尽量避免牛奶和乳制品。
★(2)药物治疗
①柳氮磺胺吡啶水杨酸制剂是主要治疗药物。
②皮质类固醇常用药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但目前并不认为长期激素维持可防止复发。
在急性发作期亦可用氢化考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以及每晚用氢化考的松加于生理盐水中作保留灌肠,在急性发作期应用激素治疗的价值是肯定的,但在慢性期是否应持续使用激素则尚有分歧,由于它有一定副作用,故多数不主张长期使用。
③免疫抑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价值尚属可疑。
据Rosenberg等报道硫唑嘌呤在疾病恶化时并无控制疾病的作用,而在慢性病例中它却有助于减少皮质类固醇的使用。
④中药治疗腹泻型溃疡性结肠炎可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同时应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ifetz AS,Stern J.Garud S.el a1.Cyclosporin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ulcera tive colitis.J Clin Gastroenter01.20ll,45.107 -11 2.
Infliximab
Jarnerot G, Hertervig E, Friis-Liby I et al. Infliximab as rescue therapy in severe t o moderately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Gastroenterology 2005; 128 (7): 1805–11. Maser EA, Deconda D, Lichtiger S, Ullman T, Present DH, Kornbluth A. Cyclospor
Rescue Therapy
Approximately 15%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ill have a severe attack requiri
ng hospitalisation for intravenous steroids at some stage in their illness.
ine and infliximab as rescue therapy for each other in patients with steroid-refrac
tory ulcerative coliti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 6: 1112–16. Ljchtenstein GR,Abreu MT,Cohen R.et al.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 ociation Institute technical review on corticosteroids,immunomodulators.and i nfliximab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940-987 .
Toxicity may be reduced at a dose of 2 mg/kg/day intravenous cyclosporin.
Loftus CG,Loftus EV Jr,Sandborn WJ.Cyclosporin for 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GUt.2003,52; 1 72—173.
Sixty per cent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rticosteroids will be symptom free by the e nd of five days, 15%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nd 25% will not improve. Steroid resistance was defined as unresponsiveness to oral or intravenous corticost eroid therapy (equivalent to a daily dose of more than 30 mg of prednisolone) over at least two weeks. Those who fail to improve may b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cyclosporin, infliximab, o ral tacrolimus or undergo colectomy. Caprilli R,Viscido A,Latella G.Current management of 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Nat CI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4:92-101.
Long term response rates following short term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cyclosporin in controlled trials ranged from 45% (without azathioprine maintenance) to 78% (with azathioprine).
Infliximab
BACKGROUND: Infliximab is used for treatment of Crohn's disease and, following the Active Ulcerative Coliti
s Trials (ACT) 1 and 2, it has been used as rescue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in moderate and severe ulcerati ve colitis (UC). AIM: To report on English experience with maintenance infliximab in terms of response and colectomy rates and side-effect profile in UC.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udit conducted by using a web-based questionnaire filled in by 12 gastroentero logists from six English centres. RESULTS: Of the 38 patients receiving induction with infliximab, 28 (73.6%) maintained an ongoing respons e (8-weekly infusions 5 mg/kg) for a mean duration of 16.8 months (range 4-59), with 21 (55.3%) being in r emission. Three of 38 patients (7.9%) who also responded had a secondary loss of response after an avera ge of 10 months (range 8-13); seven of 38 patients (18.4%) showed no response. The colectomy rate was seven of 38 (18.4%, five non-responders and two with secondary loss of response). Adverse effects occurr ed in five patients (13.2%). Two discontinued infliximab (alopecia, invasive breast cancer). The three less-s evere adverse effects were acute and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and one persistent otitis media CONCLUSION: Our experience suggests acceptable response rates, colectomy rates and side-effect profile of maintenance therapy with infliximab in moderate and severe UC. Russo EA, Harris AW, Campbell S et al. Experience of maintenance infliximab therapy for refractory ulcerativ e colitis from six centers in England.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9; 29: 308–314.
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Introduction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包括UC和CD 。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为青壮年发病,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严重
,肠外表现多样,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 此外,因其有癌变的风险,备受广大医生的重视。 近年来在国内外IBD基础与临床研究高潮迭起,基础研究的成果直接指向临 床治疗,取得了划时代的进展。 探讨和摸索适合国人的治疗方案以降低重症UC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显得十分 重要。
There is a small risk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 and death (1–2%) during combined cyclosporin, corticost
eroid, and azathioprine therapy, but lower doses of cyclosporin may improve the safety profile.
An initial dose of 2 mg/kg/day intravenous cyclosporin appears to be as effective as 4 mg/kg/day and i
s thus preferred from the standpoint of safety.
Tacrolimus (FK506)
Tacrolimus (FK506) is an immunosuppressive macrolide isolated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of Streptomyces tsukubaensis. It potently inhibits helper T lymphocyte activation. In fact, tacrolimus has been shown to inhibit transcription of the early activation genes for cy tokines such as interleukin 2 (IL-2),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 (TNF-a), and interferon c (IFNc) in T cells. Its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 appears to be mediated, in part, through inhibition of IL-2 synt hesis and release, as well as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L-2 receptors on activated lym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