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

曾国藩处事三绝:识人用人管人

内容提要:

人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用不了。用钱总有用尽时,用人才才能坐拥天下。

曾国藩处世三绝,独到的听声辨人之绝学。

道破世间用人的各种禁忌及任用天下智才、天下偏才、天下奇才、天下权者等的妙法。

识人不准,用人不当,管人不精,则功亏一篑。无须通天本领,无须绞尽脑汁,只要掌握了鉴人的妙招,就能洞察人性优劣,识别人心好坏,精明老练的用人,得心应手的管人。

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好在用人,坏也在用人。

你明白吗?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不是豺狼虎豹,而是人!

你知道吗?世界上最大的秘密不是UFO,不是百慕大三角,不是艾滋病,而是关于人自己的秘密!

人们总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们常说:千难万难,最难的事在于识人、用人、管人。

纵观历史上重大的阴谋,都是从不识人开始的;考察社会上最大的悲剧都是从用错了人开端的。真可谓:“好在用人坏亦在用人”,“成在识人败也在识人”。于是有了《识人·用人·管人》一书的问世。本书所要告诉人们的,绝对是一些能让你“恍然大悟”、“霍然而起”、“拍案叫绝”的识人、用人、管人秘诀。

有人说一般人学会识人即可,聪明人学会用人则妙,而天才、大才、领导之才就一定要学会管人之道。不能识人,何谈用人?不能用人,何谈管人?不能管人,何以打天下,创事业?

根据五行的分类,各种形态类型的分述如下。

(1)金形人。形貌:面额和手足方正轻小,如一块方金,骨坚肉实。肤色:白色。声音:圆润亢亮。性格:刚毅果决,睿智机敏。

(2)木形人。形貌:瘦直挺拔,如笔直大树,仪态轩昂,面部上阔下尖,眉目清秀,腰腹圆满。肤色:青色(白中透青)。声音:高畅而洪亮。性格:温和宽仁。

(3)水形人。形貌:圆满肥胖,肉多骨少,腰圆背厚,眉粗眼大。肤色:略黑。声音:缓急不定。性格:情感丰富,富有想像力,聪明机智,多变。(4)火形人。形貌:头额窄下巴宽,鼻子高大而露孔,毛发较少。肤色:赤色。声音:燥烈。性格:情感激烈,性格暴躁,直来直去。

(5)土形人。形貌:敦厚壮实,背隆腰圆,肉轻骨重,五官阔大圆肥。肤色:黄色。声音:浑厚悠长。性格:仪态安详,举止缓慢而稳重,冷静沉着,但城府很深,难于测度;待人宽厚,讲信用。

头为人的神明之府,人的智慧都集中在头部。所以观头识人智慧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

(1)四方型:或称实业家型、运动家型。这种头面型的特征:前额上部方形,方下巴,身体亦随之有方形的趋向。这种头面型造成的是大将领、实业家、运动家、飞行家、探险家。这种头面男子较多,女子较少。这种人精力充沛,生性活泼,喜运动,好冒险,不受拘束,好自由,喜户外生活。这种人不爱

谈理论,而讲求实际,却有建设性。他们的身体很能耐劳,吃得苦中苦。他们的缺点,就是不喜欢读书,智力懒惰,不善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只好用他们的手及身体,实地去做或执行思想家所计划的事情。

(2)长方型:头窄,长脸,有点长方形。这种头面型的人,擅长外交手腕,喜交际,友善和气,态度温和有礼,很聪明,机警。这种人欲达到目的,决不动武力,而用他的机智、外交手腕、计谋。这种人女性较少。这种人做一个外交家、推销员很合适。但这种人的缺点是缺乏魄力和执行力,且不善理财。

(3)圆脸型:英国著名相家柏里先生在分析头面时,发现这种头面型圆的人,其身体也圆,其为人处事也是四面圆通,八面玲珑。这种人永远是乐观的,对一切都感到安然惬意。所以,这种人永远是和气、幽默、可亲的。这一种人天性爱好享乐,爱吃贪睡,结果身体愈胖愈不免懒惰。这种人如果是女性,则还要加上聪明伶俐,讨人喜欢这一优点。这种人擅长管理行政,很有理财的才能。

(4)椭圆型:或称鹅蛋型。这种人若是男性,则很稳重,多思考,少说话,心里很明朗,做事一丝不苟。讨人喜欢,宜做行政、经理之职业。这种人的缺点是自私心重,死爱面子,经不住外来打击。这种人若是女性,聪明过人,爱读书,好艺术,会管理家务,为人温和,讨人喜欢,宜做教师、医生、文秘等职业。这种人的弱点是头脑简单,心胸狭窄,易冲动。

(5)三角型:或称智慧型、理想型、艺术型。这种人的头面型是前额高而宽,下巴尖,脸型如一个倒三角形。这种人智力灵活,好深思,善推理,爱钻书本,富于创造力,生性聪明,足智多谋。这种人的弱点是体质弱,缺乏活力,户外活动过少,不惯于体力劳动,容易冲动。发明家、设计家、文学家、教育家、评论家、思想家多属于此种类型。

(6)残月型:这种头面型的特征是,前额后倾,鼻梁高,唇部突出,下巴短而后缩,如“(”型。这种面型的人,智力极佳,思想极快,行动敏捷,善观察,富创造力,喜进取。他的个性可以用一个“快”字来表示。所以,他的缺点就不免过于性急,欠深思熟虑,常常妄动。

(7)反残月型:这种人的头面型特性是,前额突出,眼眉部分平坦,鼻子低,唇部短缩,下巴突出,如“)”型。这种头面型的人与前面残月型的头型正相反,他的个性可以用一个“慢”字来表示。思想、行动皆缓慢,一切吞吞吐吐,不急进,性情固执,想法不切实际,缺乏创造力。但是,这种人却因此养成一种谨慎、不盲从、不冲动的性格来。这种人处世镇静从容,理想重于感情,一切三思而后行,不轻举妄动,动则有收效。

(8)平直型:这种头面型的人数较多。它的特征是:前额平直,鼻梁平直,嘴与下巴也平直,上下成“|”线型。这种人的性格常常在深思及盲动之间,所以易趋于犹豫不决。其心境常处于平静如湖水,有时也如波翻滚,左右摇摆不定。这种人如鼻梁骨突出一些,是智慧的象征,事业成功多于失败。但如鼻梁骨陷塌,鼻孔上扬,则往往是愚昧型,事业失败多于成功,或者是一生碌碌无为,灾难频频。

(9)缩额型:额头后倾,眼眉高挑,高鼻梁,嘴唇短缩,下巴长而突出,如一个“∠”型。这种人因前额后倾,所以思想敏捷,智商高,下巴长而突出,所以行为慎重。他的性格是重实际,有魄力,善谋略。这种人是一个领袖人

才,组织力强,雄辩家。其弱点是易趋专制,固执己见,怀疑心重。

(10)啄额型:这种头面型的人的特征是,前额突出,眼眉平坦,鼻子低平,嘴唇突出,下巴短缩。这种人的行动快于思想,故不易于先有周密的计划而后行动,常常不免轻率疏忽,所以每每行动后再后悔。这种人不大重实际,重理想,人也聪明能干,口才好,常常也会做几件成功的事业,令人夸赞。但是,这种人易于冲动,缺乏忍耐力,领悟性较弱。

依据容貌举止辨别君子小人的说法,宋瑾也有所论述:

(1)站立要像乔木松柏一样,端坐要如华山泰岳一样,前进要像太阳一样朗朗正正,意气垂豫,不疾不徐;后退要如流水一般,步履轻盈、态度安详,既不颠蹶,也不背逆,这样的人是高居上位的君子之相。站立时容貌端肃像斋戒一样,端坐时容貌如同参拜祭祀一样,拜见高贵显荣之人时,不自觉地浩浩落落,步履轻飘;辞别孤立无援、贫寒微贱士人时,不自觉地依依不舍,步履徘徊,这样的人是身处下位的君子。

(2)在众人瞩目的地方,落座时故意作庄严肃穆状,于稠人广众之中,进退举止,故意装作安然舒泰,一拱手一作揖都显现出骨头软、屁股大者,是身居上位的小人。

(3)站立落座都不端正,手脚不停地摇摆,进见时则惊慌张皇、举止失措,退去时则急走快跑,形象慌张,肩也耸,背也摇,是身居下位的小人。

清秀眉:这种眉再配上丹凤眼,真是眉清目秀,贵不可言;

新月眉:女人具有这种眉,温柔多情,是男士追求的好对象;

柳叶眉:这种人骨肉情疏,多情善感,聪明伶俐,对朋友却很情笃;

八字眉:若是女性,反而爱情专一,聪明能干,但性躁。若八字眉,眉尾不垂而长者,长寿之相;

一字眉:这种人顽固、独断,自尊心极强;

虎眉:性野,勇而无谋,果敢逞强;

鬼眉:眉毛粗而阔,人面兽心,占有欲特强;

间断眉:兄弟无缘,薄情,这是凶相;

交加眉:这种眉毛的人,一定是倾家荡产的败家子;

螺旋眉:多疑,虚荣心强,易中途受挫。

看眉识人,一看浓淡,二看清杂,三看眉形。一般来说,眉毛清秀疏淡,是福禄尊贵;眉毛浓厚粗杂,是低贱贫苦。

古人认为,下列眉形为好:眉毛长垂,高寿;眉长过目,忠直福禄;眉如弯弓,性善富足;眉清高长,身名远扬;眉秀神和,得享清福;眉如新月,善和贞洁;眉角入鬓,才高聪俊。

概括地说,眉毛宜长、宜秀、宜清、形宜等。长则寿高,秀则福禄,清则聪颖,弯则善洁。

识眉识人认为下列眉形为坏:眉短于目,性情孤僻;眉骨棱高,多有磨难;眉散浓低,一生孤贫;眉毛中断,兄弟离散;眉毛逆生,兄弟不和;眉不盖眼,孤单财败;眉交不分,年岁难久;短促不足,漂流孤独。

概括地说,眉忌短、忌散、忌杂。短则贫寒,散则孤苦,杂则粗俗。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都集中在他的两个眼睛上。

曾国藩鉴别人才的系统的学问《冰鉴》。

“观人八相”把人各种相分成八个类型,即威相、厚相、清相、古相、孤相、

恶相、薄相及俗相。

(1)威相。即人体形貌具有威仪刚猛之相,其气势如同老虎出山林,百兽胆战心惊。蛟龙腾四海,万物莫不顺服。其形是体貌高大,仪表堂堂,神情庄重,仪态威严,性情勇猛,不怒自威,有天仪之表,龙凤之姿,生此相者,掌重权,具有很强的决断力和行动力。

(2)厚相。就是厚朴稳重之相,其特征是:度量如沧海能纳百川,能容万物。其气宇如巨舟,引之不来而摇之不动,从体貌上看,正直厚实,举止中正,性情又温顺和气,行动老练持重。此相主有福有禄。生此相者,雍容大度,心底宽阔稳若泰山,平生多福又少风险。

(3)清相。即相貌清秀疏朗,气度纯和无一点杂质。体貌文秀清朗,姿容朴实端庄,神情自若,举止轻捷,朴实无华,仪表温雅,性格爽朗,思维敏捷,主大贵。生此相者,聪明睿智,灵活机巧,做事有创造性和进取心,但有的清秀而不厚实,这就与刻薄相近了。

(4)古相。一为古朴之相,就是前面所述那种。但古朴而不清秀,就与庸俗相近了。二是古怪之相,古怪之相的形貌为体形奇怪,甚至是粗俗丑陋。性格又内向,性情孤傲,孤僻,郁郁寡欢。古相主命运的吉凶,是根据“古”中是“清”是“浊”而决定,古而清,命运亨通大吉大利;古而浊,命运不济穷蹇孤穷。

(5)孤相。即孤独贫困之相。其特征是:体形孱弱,神色浑浊萎靡,脖子长、两肩缩、脚歪斜、脑袋偏,坐时不断摇动,走路时张牙舞爪,如同手抓东西,又如水边仙鹤,雨中鹭鸶。孤相主人性格内向,乖戾了无情趣,心胸狭窄,自然是命运不济。

(6)恶相。即凶煞恶神之相。生有此相的人,心地狭窄,性情卑劣,阴险狡猾,无恶不作,声如豺狼,毫无理智,不讲信用,不懂礼义,好害他人。这种人一定要改恶从善,否则,天怒难犯,易遭官司牢狱而横死。

(7)薄相。即削薄软弱之相,即“体格劣弱,身轻气怯,色昏而暗,神露不藏,如一叶之舟泛重波之上,见皆知其薄弱,主贫,下贱”。有此相者,体貌形状孤单瘦弱,性情孤僻、内向、怯懦、愚昧无知、意志薄弱,为人处事没有主见,无所适从,或东摇西摆,捉摸不透,命运最终不济。

(8)俗相。即粗俗鲁莽之相,这种相貌的人,好比尘中之物,体形粗鲁俗陋,性格反常不定,喜怒无常,不能自持,愚昧不化,智力低下,狭隘贪婪,见钱眼开,惟利是图,忘恩负义,鼠目寸光,命运也不济。

精而不明的人小算盘打得很多,往往比较贪婪,但机关算尽算掉的却是自己的性命。明而不精的人,明于识断,凡事不争不拈,其失误在于不勇于创造机会,但凡他能得到的,该得的,他都能稳稳保有而不失。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头部圆圆,一定富贵;眼睛流露善意,心底必定慈悲;眼睛横竖,性情刚烈;眼珠暴突,性情凶恶;眼睛斜视不语,心怀妒忌不满,近距离细看则神情内藏不露。性情温柔的人容貌平和,脸色青蓝的人多遭困顿,脸色红黄不改的人一定荣昌,面上有黑白色,疾病不断,面土紫色,福禄晚至,面上赤红色,必有犯官作乱之事。眉毛平直如一字,仁义之人。鼻头尖薄,定是奸险孤贫之人,鼻头圆圆,好似截筒,定居高位。眼珠黑如点漆,富贵聪明。四字口,朱红唇,日月二角朝向天仓,此是公侯之相。眉毛高翘,两耳耸起,官运亨通。

古人认为,好的面色是:面相有威严,意志坚强,富有魄力,处事果断,无私正直,嫉恶如仇;秃发谢顶,善于理财,有掌管钱物的能力;观颧高耸圆重,面目威严,有权有势,众人依顺;颧高鼻丰并与下巴相称,中年到老年享福不断;颧隆鼻高,脸颐丰腴,晚年更为富足;颧骨高耸,眼长而印堂丰满,脸相威严,贵享八方朝贡。

识面认为不好的脸色是:颧高而颐瘦,做事难成,晚年孤独清苦。颧高而鬓发疏稀,老来孤独;颧高鼻陷,做事多成亦多败。薄脸皮的人常常会被误认为高傲,或者低能。脸皮薄者的为人倒是比较坚定可靠的。他们是好部下,好朋友,在特定的狭小范围内,还可以充任好骨干。

(1)一个心质诚仁的人,必定会展现出温柔随和的貌色。

(2)一个心质诚勇的人,必定会展示出严肃庄重的貌色。

(3)一个心质诚智的人,必定会展示出明智清楚的貌色。

眼睛黑白分明,神气清爽,是健康之象;灰暗浑浊,枯涩呆滞,是不健康之象;顾盼无光,昏花恍惚,是衰弱之象。

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曾国藩指出,眼神是我们判断人心地的重要依据。

一个心胸宽广、志向远大的人,声音有平和广远之志,而且声清气壮,有雄浑沉厚之势。身短声雄的人,自然不可小视。

谨防大谈别人隐私的朋友。他在你面前谈别人的隐私,无疑也会在别人面前谈你的隐私。

如果这个人无论是对谁,都表现出过度的热情与关怀,大多是靠不住的。

古人曾经说过考察干部的“十观”,可以参考,它们是:遇之于难以观其坚;理之于财以观其廉;给之于事以观其能;问之于理以观其明;身之于众以观其谦;处之于富以观其俭;临之所好以观其治;交之于人以观其心;赴之于战以观其勇;任之于职以观其责。

用人“五观”,即: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疲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只有贤人才能选出贤才。

世上最难的事没有比识人更难了。辨别人才为什么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呢?这是因为事物有似是而非的,刚直开朗貌似刻薄;柔媚罢软貌似忠厚;表面看上去十分廉洁而实际并非如此;口出狂言能言明识明,而实际上却是无能之辈;海阔天空,天南海北地胡侃一通表面看来似博学而实际上是空话连篇无真才实学。反应迟钝没有实际学问却似知识渊博;攻击诽谤别人的人却看似正派正直的人;掩饰其恶的一面而将善的一面大肆宣扬者看上去好似刚正不阿的人。

对于下列四种不称职的下属,你在采用时可要多多小心

1.不做也不说

2.会说不会做

3.会做但不理解

4.理解但讲不清

为一个领导要善于征求和采纳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是用人之忌。一个领导者能力的强弱,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得到属下的配合,刺激他们为你贡献意见并能从中听取这些意见得到益处。弱者每每总不肯听从别人的意见,征求意见的能力,是成功领导者的一个显著的特征。

要养成利用别人意见的习惯,要懂得用别人脑子办事。他们已经在他们的意见上花了很大的代价,如果他们愿意告诉你,你为何不接受呢?

嫉妒有两种:一种是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另一种是醉心于或是故意炫耀自己的成绩,激起对方的嫉妒之心,以此作为一种兴趣来享受。

嫉妒,是共同事业合作中的一大障碍,它是一个人内在虚弱自私的反映。

成功者有一些共同特点,其中一条就是这些人是在与自己竞争而不是与他人竞争。

公司的政策是,每个人都是可以被取代的,忠诚度根本不值半文钱。他们只能吸引庸才,因为他们薪资过低而且把人才当作粪土。他们通常会雇用走投无路的人,或是在别的地方待不下去的员工。

用人高手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先看看他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然后再分配他做最合适的工作。

善用人者能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自己服务。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再优秀的领导人才,也不可能胜过所有的人,决不能因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故意压制、埋没超过自己的人才。

人皆有短,要想充分发挥下属的长处,就要善于容忍他的弱点,就像林肯总统容忍格兰特将军的嗜酒贪杯一样。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与自己交往密切的人力资源转化为自己的资源,把他人的能力,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因为人的惰性是很大的,只有周围环境比较恶劣,或受到某种外在因素的激发,人们才会冲开自己的惰性层而表现出非常的智慧来。

可见任何人在某些方面都有其所长,人无庸人,关键在于如何用人。

没有无用的下属,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

俗话说“没有没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人”。

国君的功绩表现在选拔官吏,官吏的功绩表现在治理人民。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是夏瑞芳。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建。据统计,其资本额到1901年时就已经从4000元增至5万元,1903年增至20万元,1905年增至100万元,1913年增至150万元,1914年增至200万元。17年间,增长了500倍,平均年增长29倍多,创造了同时期民族实业经营的新记录。

领导者身边要时常保留几个敢说真话的人。在决策的场所,如果全是一个腔调,没有任何不同意见,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领导人录用身边的工作人员,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精明能干,而应根据工作的不同需要,分别录用不同的人才,从而将这种不同类型的人组合成一个有效率的整体。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语)人类有时对自己都无法了解,因此,未能充分理解对方也就不足为奇。

了解下属的真正意义其实并非在此,而是要弄清下属内心所想的,以及干劲、热诚、正义等。领导若能在这些方面与下属产生共鸣,下属就会产生“他对我

真了解的感觉”,到这种地步,才能是了解下属。

大体而言,只要领导能够理智地加以认识和沟通,大多数的下属都能得到很好的使用,从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没有凝集力的集体是什么事也做不成的。

经理在聘用公关人员时,应注意:

(1)不要选油头滑脑,让人一看上去就缺乏信任度的人;

(2)不要选高谈阔论,口若悬河而又没什么内容,没有思想深度的人;(3)不要选言语之间时时流露出过于自私自利,只考虑本企业利益,不考虑公关对象利益的人;

(4)不要选轻于许诺的人;

(5)不要选过于感情用事的人;

(6)不要选思想简单轻信,算不过账来的人。

专家型人才一定要认识到,业务可以给自己带来影响力,因此你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提高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成就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成为领导的心腹和助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财权就很难开展工作,所以,一般单位的一把手总是很喜欢抓财政工作的,而对于由谁来具体管理则更是倍加重视,非信得过的人莫属。

激励是用人的艺术,而激励下属的艺术则在于满足人才的志趣,谁有能力就用谁。在领导活动中,不妨运用个性奖励,多设几块奖牌让他们去争,以激发下属的潜能,创造高效的团体。

能否做到放权用人,也反映了一个领导者能否正视手中的权力。一方面,有的领导者把权力看作个人的私有财产,作为牟取私处的手段,因而把得紧紧的,“寸权必留”,这是非常错误的。

能否做到放权用人,反映了一个领导者是否相信部下。有的领导者做不到放权用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对部下不放心。怕部下滥用权力,怕部下把事情办糟等等。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也是用人的起码道理。所以,要做到放权用人,就要解决好相信部下的问题。

能否做到放权用人,也反映了一个领导者能否正视手中的权力。一方面,有的领导者把权力看作个人的私有财产,作为牟取私利的手段,因而把得紧紧的,“寸权必留”,这是非常错误的。任何一个领导者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的,绝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权力运用得好,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人民就会继续给你权力,否则,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人民定会剥夺你的权力。以权谋私,你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不可能长久。另一方面,也有的领导不懂得权力集中与分散的辩证关系。认为做领导的有绝对的权力,才有绝对的威望,也才能把工作干好。实际上,任何事情都充满了辩证法,“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权力的集中与分散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走向极端。

该给部下的权力,领导不要占有,该是自己行使的职权,也不能疏忽。主要权力集中在领导手中,部分权力分散给部下,正所谓“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上下形成两个积极性,工作才会形成一个合力。

一个公司的业绩是公司里每个员工努力的集合,每一个部门总管与其所属的员工所作出的成绩之和,就是公司的总业绩。成绩和成果是同下属工作的状况成正比的。因此如何成功地调动下属,这就和效率的提高及成绩的提升有

着重要的关系了。

金钱是人们从事工作的主要原因。

我们并不是要领导仅仅注重金钱因素,但要牢记一个事实,金钱的激励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没有金钱报酬,不要说激励员工,通常情况下会失去员工。

大多数人在听人谈话时看似听得津津有味,其实,所能记住的却往往不足50%。

人活着就得有目标、有追求,如果失去目标,人的整个生命便失去了有力的支撑。

激励机制的方式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只要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就可捕捉到运用激励机制与方式的机会。激励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对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下属不断进取。

美国企业家李雅科卡说过:“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要知道,最后大部分的具体工作仍要落到员工身上,才能使计划、目标变为现实。若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公司或企业的未来就会危机四伏,失败的阴影也无法消除。

“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

无论哪个领导,可能都需要使用对自己百依百顺,说奉承话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上司,那么就要注意了,用人重要的是要用他的才能而不是他的谗媚。优秀的人才都是很好的齿轮,但不一定能咬合在一起,任命一个人容易,选好一个领导班子困难。

拿破仑说:“我的权力靠我的威望,而我的威望全靠我会打胜仗。假若我不再会打胜仗,不再有威望,我的权力就会消失。征服造成了今天的我;也只有征服才能保持现在的我”。

越是精于权术的人,城府便越深。

赏罚分明是管理用人的一种很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作为的企业家无不懂得,人是需要激励的,所以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经营能否取得卓著成效的根本措施。企业主管的任务就是找出激励员工的因素有哪些。部属是为了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而工作,并非任由主管予取予求。主管应该找出员工的目的和需要,并且详细了解这些需要和目的是否符合公司的目的。

鼓动人心以利诱之。

贫寒从来都是孕育成功的土壤,但缺了自激自勉的志气也是不行的。

成功的领导必须要做到能力加魅力,而最密切相关的人格魅力就是“度量”和“器量”了。

在工作中,倘若你能很好的掌握奖励的方法,那你就可以令你的部下为你尽心尽力地工作为公司获取更多的利益。

资本的本质是获利,而管理的本质则是为获利制定一套章法、秩序。

经商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至诚”。“至诚”之于商界,至少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最大限度透明,二是双赢。

得了名就顾不得利,莫作名利双收之想。

曾国藩要立“文人带兵”的思想,正是要利用文人较高的智商和急欲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调动起他们的忠诚。

曾国藩这里讲到了治国军队需要把一些没用的人给淘汰掉。一个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只有淘汰冗员,不断地更新血液,才能永远保持活力,不断前进。

制定法令不算难,真正执行起来就难了。

歪嘴和尚难念真经。

吏治最忌讳的,是不分青红皂白,让有德行的人寒心,不贤能的人无所畏惧。其实,治理军队的关键,主要在赏罚严明。一味和气的仁慈,会彻底破坏军纪,贻害国家,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古代的军队的风气败坏,法纪大大松弛,赏罚的宽与严常常没有规矩,有时用无原则的宽容来求得大家说好,有时又故意用极其苛刻的处罚来显示自己的威严,以个人的爱和恨作为喜欢和恼怒的标准,又根据这个标准去决定赏罚,这样一来,受赏的不知道感激,受罚的不知道害怕。

与其宽容过度,还不如严厉过度。建立起严格的法令,宽容时大家才知道是恩德;树立了真正的威严,施行恩惠大家才知道感激。

这位领导很会激励人心,善于把工人的热情调动起来,使工人们感到,这批任务完成与否,事关工人的切身利益,“不干就没饭吃”,最后,老板又把工作同每个人的物质利益直接挂钩,直接提出工作完成之后给予每个人一份奖金。真可谓精明老道,滴水不漏。

领导应该积极地接受下属对命令提出的意见,对他们的每一点疑问,都给予正确的答复。如果一个领导在下命令时总轻视下属的意见,不能及时处理下属反馈上来的信息,最后很可能导致失败。

你想让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就用什么样的口气和方式去下达任务。

在一个单位里特别需要规矩,需要规章制度。一套好的规章制度,甚至要比多添几个主管还顶用得多。然而,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是从出台的那一天就开始在老化,因为一个单位和它的员工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一套规章制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发挥好作用。因此,作为一个领导,必须时刻注意自己手下的规则,发现不切实际或不合情理的要及时纠正,不断改革,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这样说,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必然是不断发展不断改革着的。这样的规则是活着的规则,只有活着的规则才有意义。俗语云:“行动是无声的教诲。”

采用强硬手段,惩罚一个人,也是要冒风险的。这主要在于,被惩罚者有时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时掌握着关键技术信息,有时有着很硬的后台。拿这样的人开刀,就要对其背景多加考虑慎重行事。惩罚不当终会带来抵制和报复,因此在动手之前首先应想到后果,能够拿出应付一切情况发生的可行办法。

通常情况下,要限制下属不发牢骚是不现实的。作为领导,若听到下属发牢骚,首先要问,他们为什么会发牢骚?如果是因为他有能力和才干却受排挤或岗位不适当,则要给予他更合理的职务,以发挥其才能,平息他的牢骚。抱怨只是他不满的一个信号,而并非他的缺点或本意。

大凡恃才傲物的人都有如下的特性:

(1)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别人都不如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感觉。说话也一点不谦逊,甚至常常语中带刺,做事也我行我素,对别人的建议不屑一顾

自信心特别强,甚至于可以说是自负。

(2)恃才狂傲者大多自命不凡,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即使自己做不来的事,也不愿看到交给别人去做。

(3)恃才狂傲者往往性格怪怪的,喜欢自我欣赏,听不进也不愿听别人的意见,不大和别人交往,凡事都认为自己对,对别人持怀疑态度。

不要以为把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所以,聪明的领导者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

在你的单位中要做到人尽其才,不光指有效地利用人才,也指使用这些能力一般而又有某些毛病的人。这类人有的时候还为数不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同样是一张嘴巴,有人用来吹牛拍马,有人用来讽刺损人,有人用来挑拨是非离间同仁。吹牛拍马是不损人利己;尖酸刻薄是损人利己;挑拨离间是将公司弄得乱七八糟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挑拨离间型的人做了你的老板,你首先要注意的是谨言慎行,和他保持距离,在公司内建立个人信誉。

心理学家认为,人所受到的外界感受,影响一个人对外界的态度。

要知道,由于人类的劣根性,原本就不容易承认自己的过失。所以恐怕很多人会在犯错而受到指责时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任何悲伤或痛苦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得理也要让人,不能以自己心直口快为借口,出语伤人。

社会学家认为,一个群体间的矛盾就像是一个大气球,必然是越积越多。因此,必须在达到爆破的极限前,先释放一些气,避免矛盾的激化,也就不至于形成冲突。

当下属普遍就所关心的问题作了较偏激的反应时,就会形成一种时尚心理,这种心理的突出特点就是情绪色彩浓厚,相互传染快。

1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之道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 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简直把“血诚”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根本与基石。 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也处处以“血诚”要求与约束自己的下属。他常常告诫自己:“知己之过失,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天下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懵可以衤发不祥。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诚),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曾国藩正是以诚取信于兵将,因而他最终取得大成功。? 总之,“血诚”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统军治政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曾国藩以此领军,上下精诚团结协力同心,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而且,正因为有此精神作支柱,所以他的部将多忠心耿耿,宁死不投降,没有一人背叛过他。反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没有血诚精神,以致相互勾心斗角自相残杀,军心离散溃乱,其后期连上将韦俊等多人也相继投敌,后更有八王叛杀谭绍光之举,使好端端一座杭州城,不费一刀一枪便拱手让与宿敌,实令亲者痛仇者快而遗恨千古。? 后来,蔡锷编辑《曾胡治兵语录》时加上了一条足以警醒国人的按语:? “吾国之心,断送于‘伪’之一字。吾国人心之伪,足以断送国家及其种族而有余。上以伪驱下,下以伪奉上,同辈以伪交,驯致习惯于伪,只知伪之利,不知伪之害矣。……由伪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则无数恶德从之俱生,举所谓伦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顾。

曾国藩做人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 靠岸“认真” 二字大天下。

《曾国藩做人 胡雪岩做事》四

《曾国藩做人胡雪岩做事》四 第四章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时务,知进退。曾国藩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坚持以退为进的策略,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羽翼未丰时绝不乱动,坚持龙蛇屈伸之道。这使得他能够安全渡过各种险恶之途,成为一代中兴名臣。羽翼未丰时不可乱动【曾国藩做人语录】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太平军势如破竹,一路北上,不断扩大着势力范围。1853年,太平军连克数城,如狂风般进攻湖北。是年年底,太平军打到了安徽庐州(现安徽合肥市)。次年春,黄州的清兵大营被士气高昂的太平军攻破。清军面对太平军的进攻节节败退、毫无战果,咸丰皇帝坐立不安。每当听到一个城池被攻破,他的心病都会加重一分。他不愿清朝的基业毁在自己手中,又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下旨让曾国藩率湘军前去支援。在这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安徽、湖北、黄州纷纷告急,曾国藩接二连三地接到出兵救援的诏令。但曾国藩拒不出兵,只是上奏解围之法,惹怒了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大笔一挥,一纸朱批发给曾国藩:“朕知汝尚能激发天良,

故特命汝赴援,以济燃眉……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平时 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言既出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联看!”很显然,当时的曾国藩有着很大的压力。然而,咸丰皇帝的激将法在曾国藩的身上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曾国藩并非有意惹得龙颜大怒,不接旨出兵是因为他理性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太平军与以往的农民军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如果没有一支实力颇为雄厚的军队,是很难与之对抗的。曾国藩的军队虽小有规模,但在战斗力和士气方面仍无法与太平军相比。他认为如果要战胜太平军,不但要加强军队训练,更要考虑到“长江千里,战船实为急务”,他在书信中也向朋友提到过“剑戟不利不可以断割,毛羽不丰不可以高飞”。为此,曾国藩下定决心,在提高军队素质的同时,组建水军和炮队。在海上工事方面,曾国藩花了大量财力和物力,力求精益求精。造船的木头质地要好,船要造得大而坚固,做工还得精细。洋炮虽价格不菲,但杀伤力强,质量好,炮队必须要用洋炮来装备。曾国藩明白,如果军队素质和装备没有达到要求,绝对不宜出兵。但曾国藩从大局考虑的同时,心中也难免有些悲伤和内疚。吴文镕是曾国藩的老师,任湖广总督,在清政府中地位显赫。他对曾国藩的仕途影响很大,每当曾国藩遇到处理不好的事情时,吴文镕总能够给他帮助,为他说情。由此可见,二人的关系非比寻常。太平军打到湖

曾国藩的中庸哲学思想

□景国际 曾国藩的中庸哲学思 想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是清代中兴名臣之一。他显赫人生功绩的取得,就其思想原因来说,要归结到他为人处世的中庸哲学思想。 一、为官之道———隐忍克制,适度谦退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 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毛泽东直到晚年,仍称曾国藩是“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一直以隐忍克制的心态在官场中立 足,他的为官之道正可谓是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恰到好处。 他事事谨慎,处处谦卑,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7个字,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以为惜福之道、 保泰之法。此外,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认为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 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召来大祸。他非常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他31岁时,从十月初一那天起,坚持从灵魂深处检醒自己,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名之曰《过隙集》,天天在上面写。他始终认为: “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遥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 程序。在与一些议员的频繁往来中,崔国因还了解到议员们要备纸笔记录、参众两院议员年俸、美国各省总督(州长)年俸及各州举众议员人数等细节问题;日记中,崔国因特别介绍了三权分立、 权力制衡的原则,他指出,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焉耳”。崔国因还指出,美国总统4年一换,但总统更替,政府各部门也在替换,然而美国的政局则不会乱,关键就在于议院和最高法律对稳定美国政局的作用。 除了介绍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以外,崔国因还具体分析了各国的政治制度,并将民主制与君民共 主制的议会制度做了一番对比,但无论“各国君政、民政虽异,而设议院则无异”。 对于西方议院制度的远见卓识,让崔国因成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上不可被忽视的关键人物。 (责编霍语)

浅析曾国藩书信中对学习和处事态度

在《曾国藩家书》中遇见曾国藩——浅析曾国藩书信中对学习和处事态度 中华民族的历史在那个还叫大清的时期有着一条触目惊心的伤痕,这道伤痕之大之怖,总是会让人下意识地去躲避,而躲避的最好办法就是否定。比如当时的国人,有像在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奔走孙文等人,也有像呼喊着民主与自由,身边总是聚集着一群热血青年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即使时至今日,还在学着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我,在每一次看到清朝晚期的历史,也会选择性的跳过或者迅速的掠过。 或许正是因为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爱着这片土地,爱着她的历史和未来,所以才会在她受到屈辱的时候难受得不能自己,所以也才有人,会去选择背负她的苦痛,在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黑暗中追根揭底,以求深爱的祖国的将来,不再走上曾经的荆棘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翻阅距离我们最近的历史——晚清,开始去了解我们的历史。资料还原了我们真实,让我们看到晚清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的微弱的星光。那段历史原来不仅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不仅是失败的太平天国匆匆的捻军鲁莽的义和拳,不全是咸丰帝外逃慈溪卖国求荣袁世凯两面勾结,也还有东方的俾斯麦李鸿章,洋务运动带回来的詹天佑,中华民国总理唐昭仪,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当然,也还有那个站在历史后面的帝国一等侯爵,文学大家,思想大儒——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出生,湖南长沙湘乡人。父亲曾麟书是书塾秀才,爷爷曾玉屏虽然不是饱读诗书却也是视野开阔,曾家虽然是农耕与教书之家却也算是富裕,幼年的曾国藩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青年的曾国藩在不断地应试中考中进士来到京城,成为一名低级别军官。在京城多纨绔的环境中,曾国藩也是年少气盛,经常和一帮同学在一起吃饭闲聊,到处吃喝玩乐,不思进取,差点就因此无所事事,只做京中小吏,再无所作为。后来曾麟书从家里致信曾国藩,提出了节欲,节劳,节饮食的三节要求,这才点醒了曾国藩。壮年的曾国藩拜师理学大师唐鉴,向他学习修身之法,并在大师的建议下开始了记日记。期间,他开始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步步高升。晚年的曾国藩经历了天津教案等事之后,虽然政治上有所前进,但在民间声誉上有所不齿。在他61岁那一年,有一天散布在南京西花圃的时候身感不适,由次子曾纪泽扶回书房,不久逝世。 大概总结曾的一生,少年的曾国藩活在教育书中,青年的曾国藩活在励志书中,壮年的曾国藩活在厚黑学中,晚年的曾国藩活在修身养性的书中。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句话,“银锋冷画一色天,惯看戎马笑狼烟,是非功过谁堪论?无名冢上祭流年”。曾国藩的历史功过自由历史学家,人民大众来梳理定性,而我也是只是希望能从他的人生中获取一些感悟,看到一些道理罢了。 我选择通过《曾国藩家书》来阅读曾国藩这个人,大概是觉得家书真切实际,“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以下便是我个人的一些节选和我个人的理解。 “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人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测,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国藩自幼熟读经书,善学之理便是再明白不过了。曾之所以为大儒,大师,他较之常人不同的就是“知行合一”。其实向他人学习的道理谁都知道,但是能够平衡自己心态,虚心求学的人确实不多。且不论能不能够扯下面子虚心向别人请教,有时就连面对自己的老

曾国藩修身12条

曾国藩修身的十二条铁规戒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译?持神敬肃:衣冠外貌保持整齐,心思神情端正严肃,时时刻刻都要警惕、检查自己是否出现了闲杂或不良的念头。平日闲居无事时,要宁静安泰,不要想身体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必须做到专心致志,不存杂念。自己要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一样。 ?注?所谓“主敬”,是要求内心恭敬而不是外表恭敬。心中无我才能做到真正谦虚。《菜根谭》说:“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做到一时的恭敬并不难,而所谓“有礼”是指内心长久的恭敬,这只有“无事时心(常)在腔子里”的功夫才能做得到,处理日常事务时才能不被杂事儿所干扰。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译?静坐养性:每天不限任何时间,必须静坐一小时以上,体验圣人所教诲的仁心,使思虑不出本位,以使性命凝结,就像宝鼎一样镇定而不可动摇。 ?注?“不拘何时”就是不去刻意的追求功夫和境界。所谓“来复之仁心”,也就是《易经》的“一阳来复〖〗”或道家的“玄而又

玄(静极生动)”的境界。“正位凝命”四字,就是《大学》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三教觉迷录》中“正念”的概念。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译?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一定不要有留恋安逸甚至淫邪的念头。 ?注?黎明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也是人身真阳生发的时候,极容易发生性交或手淫的情况。马上起床,可以使无念的真精不会落于淫念的浊精,真精可以使人神清身健,浊精必然使人神昏羸弱,天长日久,就能显出效应。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译?读书要专一: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一定不去看其它的书籍。东翻西阅地随意读书,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没有一点益处,不过就是一个只求知识而没有道德的人。每天必须圈点十页。 ?注?常人做不到“无事时心在腔子里”,而这个方法却是训练“应事时专一不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所谓的“开卷有益”则是在能够做到“专心致志”以后的事。

浅谈曾国藩

浅谈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也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静,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曾国藩的人格修养,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他靠人格的魅力成为卓越的领袖。有极高的威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幕僚多达三四百人,当时第一流人才都是出自他手下。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我觉得,前期的曾国藩是中国居官者之典范,是中国文人之楷模!他是一个乡村小地主家庭的儿子,从小就很爱读书, 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奋发图强,积极入世,忠君爱国。,长大后, 他克守封建礼教,理学修身养性的功夫,而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仕途上, 也是秉公执法,敢于得罪权贵,他从道光年间中进士、点翰林,到咸丰年间办团练、打太平军,再到同治年间于天津、办教案,曾国藩的一生可谓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却时刻以尽忠报国为己任,以兴我中华为志愿,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是官之典范,人之楷模了! 而后期, 多年的官宦生活终于把曾国藩给同化了,他不再盲目模仿古代的忠臣直言死谏,虽然没有与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但对一些官场恶俗也睁只眼闭只眼,就这样.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仕途一帆风顺的曾国藩。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也是时代的悲剧。

曾国藩做人36字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 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 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满清朝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 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 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 “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年(1849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然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特别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1872年3月12日,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 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它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

曾国藩为人处世名言

曾国藩为人处世名言 经典名言 曾国藩为人处世名言 1、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2、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3、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4、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5、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6、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7、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8、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9、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0、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11、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12、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3、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4、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15、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到。 16、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7、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18、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9、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0、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21、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22、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23、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24、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25、有其功,必有其效。 26、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27、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2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29、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30、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31、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2、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33、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34、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者,德之余,**奸诈者,祸之始。 35、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处世修身的名言警句

处世修身的名言警句 导读:1、“每逢大事有静气” 出处 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出处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释义: 如果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便只能与禽兽一般为欲望所控制。只关心付出多少,不关心结果怎样。

出处 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跟了唐鉴一段时期,尤其在通读了他的《畿辅水利》一书后,曾国藩看出这位理学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纸、空谈心性的书呆子,而是关心民瘼、留意经济、学问渊懿,亦不乏谋略的能吏。同样,唐鉴也知道曾国藩是老成深重、极有心计的干才。以后,唐鉴、国藩师生之间往往探讨程朱之学少,推究兴衰治乱的历史多。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释义: 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 出处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5、“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曾国藩处世名言

曾国藩处世名言 导读:本文是关于曾国藩处世名言,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3、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4、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5、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6、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7、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8、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9、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10、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1、宁可忍耐而死,不可向利而生。 12、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1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1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15、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6、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17、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18、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19、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20、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 21、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22、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23、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24、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25、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26、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27、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28、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29、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30、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3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3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33、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34、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励志人物)励志人物: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励志人物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性格误区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性格之误乃为人生之大误。显然,性格问题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为此,有些人总是傲慢骄横,以为它是天下学问最高的,世上他的气势是最壮的,所以常作出一副总裁的样子,指东划西,吆三喝五;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唉声叹气眼泪汪汪,只会羡慕别人,而不懂得让自己开始长征路,所以人生总是一片渺茫。这些皆因性格之病而起。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改变自己的性

格。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状态,应对人生风云。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当作了一个自习的大课堂。以改变性格为学问,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大的思想家,叫柏拉图。他有一句名言:命运是人生中的第一学问。的确,每个人或者都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想拯救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展现不同的战斗姿态。同样也有无数人屈服于命运,成为命运的奴仆。曾国藩在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刻,从不把任何问题简单化,而是以一种宏大的气魄,精细的手段去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个个人生计划。他注重围绕一个中心点,多面出击,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寻找到最有效的突破点,故成别人难成之事。在曾国藩看来,拯救命运的学问,就在于主动两字上。一个人只要有主动,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 成功是一回事,怎样成功又是一回事前者是结果,后者是过程。一个人一旦心想事成之后,例如可以有为政掌权的资本,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难题,而且,每一个难题都是一门等待研究和解决的学问。要不然,中国古代为何有一部部政鉴,臣鉴之书呢?这个问题想不透的人,绝对做不到在其位,谋其政。对于曾国藩来说,居官之学是他为政的重头戏,他根据自己连升三级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耐烦,勤事,清廉,厚民的官学,曾国藩的为政掌权学问可归结为三个字做好官!

从点滴中看曾国藩为人处世——读曾国藩家书一封

从点滴中看曾国藩为人处世——读曾国藩家书一封 也许是因为时代相隔不远,也许是因为确实是位著述颇丰的大儒,总之,现世流传的曾国藩所写文章极多,而其中以曾国藩的家书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曾国藩家书内容丰富,有修身之道、理财之方、治学之法、交友之辩、为政之理等诸方面。由于是家书,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对亲人眷属敞开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论军政国是,或述伦理纲常;言之凿凿,情之绵绵,感人至深,实为后人吟诵捧读、认真思索的佳作。因此,我选择了曾国藩家书其中的一封——《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致沅甫九弟》来进行品读与赏析,从一封几百字的家书中看出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从他对自己的兄弟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中得到一点启发。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致沅甫九弟》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1沅甫九弟左右: 四月初五日得一等归,接弟信,得悉一切。兄回忆往事,时形悔艾,想六弟必备述之。弟所劝譬之语,深中机要,“素位而行”一章,比亦常以自警。 今年有得意之事两端:一则弟在吉安声名极好。一则家中所请邓、葛二师品学俱优,勤严并著。第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兄昔在京中,颇著清望,近在军营,亦获虚誉。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半九十里。誉望一损,远近滋疑。弟目下名望正隆,务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倘围攻半岁,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官绅为第三义。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阻。此次军务,如杨、彭、二李、次青辈皆系磨炼出来,即润翁、罗翁亦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余素有微报,此次殊乏长进。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弟常常以求才为急,其阊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 书信第二段开头,曾国藩便说到自己今年有两件两件得意的事情,本以为是曾国藩在向家人亲族报告自己今年所遇喜事,然而,一段读完却发现两件事无一涉及曾国藩自己的成就。古代封建社会“长兄为父”是对家中小辈的要求,更是在伦理道德方面对年长的家族成员要求他们承担教育、培养的责任,从曾国藩的书信中我清楚的看到曾国藩作为长兄严谨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文章中没有所谓的矫揉造作、不饰辞藻,这只是一封信而已,但出自他之手,我们看到他对自己家族赤诚的关心与热爱。一个家庭造就了他,他也造就了一个家族。很简单的理由,他希望他的家族,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他的儿子,他的叔伯能够很好地生活,能够以一种近乎完美的面貌呈现在自己或者世人面前。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与我的同辈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曾国藩当年对自己的弟弟的心情我们已经难以体会,然而,曾国藩对自己弟弟负责的态度并不过时,相反,它极其适用于我们。在家,我们还有表堂兄弟姊妹;在校,我们还有学弟学妹;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还会有自己的晚辈,他们都需要我们去对其负责,以他们的忧烦为自己的忧烦,以他们的喜乐为自己的喜乐。 他在第一段的后半段又写到他关于名声的思考:只是虽然声望是好的,是令人陶醉并且让人极力追求的东西,但它可以依靠的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如果过于依赖,则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般,曾经好的名声让大家对你有极高的期望值,而如今,一旦你的名声稍有不正,则会谣言四起。曾国藩虽然过去 1《曾国藩家书笔记杂著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

:【曾国藩谈做人准则】①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②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④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⑤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⑥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宋代佚名作《柳塘秋草图》 草,遍布天下,《说苑》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草是世间凡物细物,比起花来,专写草的诗历来不多。人们谈诗及草,也不过“池塘生春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类。然而草诗虽少,却值得一读。 首先,丰草绿缛,既可以饲养牛羊,又可以美化环境,诗人本该大写特写,可偏偏重花轻草的多,也是一憾。为草代鸣不平的是宋代曾巩,其《城南》诗曰:“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说桃李花虽然秾艳芳菲,繁华一时,但转瞬纷落而逝,只有青青草无声地染遍大地。草诗中,明代杨基有一首七律:“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尤佳,故笔者认为去中间四句,首尾合成一首绝句最好。据《穷幽记》载,“午桥上小儿坡茂草盈里,晋公每使数群白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晋公以白羊妆点碧草,随心设计景观,是绝好的雅兴。这段话可为杨基诗添注。读杨基诗时,让人想起《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可以算是今古写草原壮观最好的诗句了。 庭园草比原上草虽然纤弱一些,但绿茵翠坪能将花木、亭台、楼阁浑然一体,也必不可少。笔者在新加坡公园草坪上见过一英文木牌,译成汉语就是“爱护草

曾国藩十大处世哲学是什么

曾国藩十大处世哲学是什么? 2015年09月18日09:25 环球网微博我有话说(34人参与) 曾国藩十大处世哲学是什么? 1、?每逢大事有静气? 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如果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便只能与禽兽一般为欲望所控制。只关心付出多少,不关心结果怎样。

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跟了唐鉴一段时期,尤其在通读了他的《畿辅水利》一书后,曾国藩看出这位理学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纸、空谈心性的书呆子,而是关心民瘼、留意经济、学问渊懿,亦不乏谋略的能吏。同样,唐鉴也知道曾国藩是老成深重、极有心计的干才。以后,唐鉴、国藩师生之间往往探讨程朱之学少,推究兴衰治乱的历史多。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老夫也高兴。老夫十分喜爱旧日读过的一首古剑铭,现把这首古剑铭送给你,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曾国藩听完这首古剑铭后,明白岳父的深远用意,十分感激地站起来说:?国藩牢记在心。? 5、?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赞扬别人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别人要在私底下。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圣贤豪杰亦无钟,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横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二为专注,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专: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由其每治一事,处心积虑,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胸怀宽广,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坐克己,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气定神闲,要以四两压千斤,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小事放松。 理财:来的松,销的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心越亮。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前易暗,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看几次,亲加观察,方得其大概。 由谦,勤而生明。 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四多者:多看,多做,多问,多想。 实: 靠岸“认真” 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着手,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培植根基,而后再讲权变,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对于成大事者而言,用人不慎,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凡事都非一触可就,都要经过不断累积,由小而大的过程。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硬: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

曾国藩一生信奉十大处世哲学

曾国藩一生信奉十大处世哲学 2015-06-08 道南书院微信号31评 文/佚名 全新修订版《曾国藩》近期在全国上市,该版本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为作者唐浩明最认可版本,并独家作序。唐浩明的《曾国藩》上市25年,被誉为?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白岩松、柳传志、宗庆后都对其鼎力推荐!该书也是中纪委推荐干部必读书目。 《曾国藩》中哲言嘉句数不胜数,其中有十句流传最广,且最有益于国人处世修身,摘录如下: 1、?每逢大事有静气? 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翻到

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释义:如果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便只能与禽兽一般为欲望所控制。只关心付出多少,不关心结果怎样。 唐鉴曾送给曾国藩一本自著《畿辅水利》,一张亲笔楷书条幅:?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善化唐鉴。? 跟了唐鉴一段时期,尤其在通读了他的《畿辅水利》一书后,曾国藩看出这位理学名臣并不是埋首故纸、空谈心性的书呆子,而是关心民瘼、留意经济、学问渊懿,亦不乏谋略的能吏。同样,唐鉴也知道曾国藩是老成深重、极有心计的干才。以后,唐鉴、国藩师生之间往往探讨程朱之学少,推究兴衰治乱的历史多。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释义:无论是处世还是用兵,平时深藏锋芒,关键时果断出手,出手便能解决问题。 曾国藩出兵征讨太平军前,有人赠予曾国藩一口家传古剑,他的岳父欧阳老人说:?涤生(曾国藩字)今日喜得宝剑,

做人要学曾国藩讲课教案

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 ——跟曾国藩学智慧,向胡雪岩学绝学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这句话百年以来流传于民间的谚语,深刻的揭示了精通内圣外王之术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和深谙智慧权谋之术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也明确的指出了曾国藩以及胡雪岩做事在为人处事方面对人们的影响。 而曾国藩和胡雪岩就是那些无法让人玩却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从一个山村穷秀才,一步一个脚印, 成为“中兴第一名臣”、“大情圣哲”。毛泽东东年轻时就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并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身捧读不辍。胡雪岩,从一个身无分文钱庄的穷伙计,赤手空拳在乱世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成为名扬天下的“一代巨贾”“红顶商人”,他传奇的赚钱神话使得无数人为之痴迷,成为所有商人的终极梦想。 没有谁能够轻易让人们奉为圭臬,没有谁轻易在历史上刻下名字。他们俩个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与众不同的做人做事绝学,才使得他们能够从芸芸众生中脱瘾而出,成就其他人难以建立的功业。这些绝学是他们跨越各种艰难险阻,历经无数成败得失而总结出来的,是他们人生的智慧谋略的深刻体现。这些绝学既体现了他们对中华5000年传统智慧的独特性应用,又展示了他们对于人情世故的创造性见解。这些绝学不但是每一个想达到内圣外王之道的人所应遵循的道路,也是每一个想建功立业的现代人应学习和掌握的智慧。 曾国藩 曾国藩的谨始慎钟之绝。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谨慎程度成正比。《管子》中说:“其所谨着小,则其所立亦小;其所谨着大,则其所立亦大。”谨慎是成大事之人不可缺少的素质。人生之路,慎一 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诸葛一生唯谨慎,曾国藩以其为人生楷模,以“慎”字撑起了人生之舵,谨言慎行、谨始慎终,这使得他能够从各种危机中从容度过,成为一代圣贤。曾国藩的和气致祥之妙。和则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成事之要,首先在于人和。在为人处事上坚持“和”字,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是一种极高明的处世策略,这样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达成己事。曾国藩在待人接物中坚持和气;在治家理政中坚持和睦;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和谐;在自我修养中坚持“中和”等,这使得他获得了家人、朋友、上级和下司的的鼎力支持,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 曾国藩的以退为进之策。识时务者为俊杰。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一个人要识好歹,明实务,知进退。曾国藩在为人处事过程中坚持以退为进的策略,平时善于藏住自己的锋芒,善于明哲保身。羽翼未丰时绝不乱动,坚持龙蛇屈伸之道,这使得他能够安全度过各种险恶之途,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曾国藩“担当”经经名起缘:“京货郎与湘菜担”

曾国藩“担当”经地经名起缘:“京货郎与湘菜担” 一日,曾国藩地孙女婿吴永和李鸿章聊天回忆曾国藩地往事.李鸿章说道:我老师地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那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地宝诀.我试讲一条与你听:一家子,有老翁请了贵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间就吩咐儿子前往市上备办肴蔬果品,日已过巳,尚未还家.老翁心慌着急,亲至村口看望.见离家不远,儿子挑着菜担,至水埂上与一个京货担子对着,彼此皆不相让,就钉住不得过.老翁赶上前,婉语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请你往水田里稍避一步,待他过去,你老哥也可过去,岂不两便吗?’其人曰:‘你叫我下水,怎么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短小,水田里恐怕担子浸着,湿坏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大些,可以不至于沾水.因为这个理由,所以请你避让地.’其人曰:‘你这担内,不过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湿,也还可将就用地.我担中都是京广贵货,万一着水,便是一文不值.这担子身份不同,安能叫我避让?’老翁见抵说不过,乃挺身就近曰;‘来来,然则如此办理:待我老头下了水田,你老哥将货担交付于我.我顶在头上,请你空身从我旁边岔过,再将担子奉还如何?’当即俯身脱履.其人见老翁如此,过意不去,曰:‘既老丈如此费事,我就下了水田,让尔担过去.’当即下田避让.他只挺了一挺,一场争竞就此消解.这便是‘挺经’中开宗明义地第一条. 【经义探秘】 曾国藩地这一条“挺经”,是李鸿章转述地,虽然说地是一个具体故事,但实际含义却很抽象,颇有些费解.吴永虽是当面听李鸿章讲地,但他也觉得“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版权文档,请勿用做商业用途 那么,这条“挺经”地含义究竟是什么呢?李鸿章用自己地一段经历对这条经文进行了注解.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公(指李鸿章)在直都时,深受常熟(指翁同龢,字叔平)排挤,故怨之颇切,而尤不惬于项城(指袁世凯).在贤良寺时,一日项城来谒,予亟避入旁舍.项城旋进言:‘中堂再造元勋,功高汗马.而现在朝廷待遇如此凉薄,以首辅空名随班朝请,迹同旅寄,殊未免过于不合.不如暂时告归,养望林下,俟朝廷一旦有事,闻故鼙而思将帅,不能不倚重老臣.届时羽檄征驰,安车就道,方足见老成声价耳.’语未及已,公即厉声呵之曰:‘止止!慰廷,尔乃来为翁叔平做说客耶?他汲汲要想得协办,我开了缺,以次推升,腾出一个协办,他即可安然顶补. 你告诉他,教他休想!旁人要 丰子恺漫画:一肩担尽古今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