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期末复习资料.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期末复习资料.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期末复习资料.

这其中内容局限,建议结合书本观看

医学影像学

名词解释:

1、磨玻璃样改变:肺内密度增高的模糊影,肺纹理可见,其内的支气管血管束仍可显示。

病理基础为气腔的部分充填、间质增厚、部分肺泡塌陷正常呼气或毛细血管容量等,但仍保持其血管和支气管的结构。见于各种炎症肺水肿、出血、纤维化和周围型小腺癌等。

2、磨玻璃样密度:肺部阴影密度均匀增加,边缘模糊,其病变区内可见血管影像。

3、卫星灶: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

4、反“S”征:X胸片上右肺门肿块压迫或直接侵犯右上叶支气管,使其闭塞导致右上肺不

张,体积缩小。右肺门肿块和肺不张下缘共同形成的征象。

5、胸膜下线:位于胸膜下1cm内,厚约数毫米,约2~5cm长的,与胸廓曲线一致的弧形

线状高密度影。其病理基础为广泛的小叶间隔增厚相连而成。常见于支气管扩张、石绵肺、肺纤维化、肺水肿等。

6、坠积(血)效应:在仰卧位检查时,由于血流分布及动力等因素,有时在两肺下叶后部

近胸膜下区血管纹理较多,局部密度增厚,这种现象成为坠积效应。

7、骨膜反应:又称骨膜增生,是因骨膜受刺激出现水肿、增厚,并致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

动增加,最终形成骨膜下新生骨。

8、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即肿瘤骨,这

种骨质增生可呈磨玻璃状、斑片状或针状,常见于骨肉瘤。

9、充盈缺损:指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为腔壁局限性肿块向腔内突出,

造成局部钡剂不能充盈所致。恶性肿瘤所致的充盈缺损常不规则;而息肉造成的充盈缺损境界光滑规整。

10、半月综合征:是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巨大溃疡,形态不规则,多呈半月形龛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性环堤、指压痕或裂隙征,是恶性胃溃疡的典型X线征象。

11、腔隙性脑梗:是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多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和脑干。常见病因: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

重点内容:

一、总论

1、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特性,密度:P5。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①X线的基本性质,即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

②人体各部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

X线成像的特性:生物效应、萤光效应、感光效应、透视效应(穿透性效应)

人体密度分类:①高密度(白影):骨骼、钙化灶

②中等密度(灰影):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及体液等

③低密度(黑影):脂肪组织及含气的肺组织、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

2、X线的产生:1895年,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研究时偶然发现,1896年X射线始用于临床医学,1901年获首届Nobel物理学奖。

3、数字化X线设备和传统X线设备有哪些:P6。

4、软X线摄影用什么靶:P7

钼靶或铑靶X线管的摄影技术,专用于乳腺X线检查

5、什么是造影检查:为了提高组织间的密度差异,人为的引入钡剂(造影剂)。

X线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

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通过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即为X 线造影检查。

6、水溶性碘造影剂毒性最小的是:P8

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中的“非离子型”引起的反应较少且程度轻,适用于血管造影等。7、X线的图像特点:P8

X线图像特点:①图像上的黑白灰度反映的是组织结构

的密度

②X线图像是组织结构影像的叠加图像

③有轻度的放大和失真

8、CT成像的过程:P9

CT成像过程:①获取扫描层面的数字化信息

②获取扫描层面各个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③获取CT灰阶图像

9、CT成像的主要优势:P10

CT成像的主要优势:密度分辨力高;密度可量化;

组织结构影像无重叠;可行多种图像后处理

10、窗宽与窗位:P11

窗宽:CTmax-CTmin,上下限CT值之差(肉眼只识别上下线间的组织)

窗位:(CTmax+CTmin)/2,放大范围中心灰度值,窗宽上下限之和的平均值

→要有合适的窗宽窗位才有利于观察

窗宽的选择:窗宽决定影像的对比度和层次:

减小窗宽,图像中组织的密度对比增大

(腹部密度差小:应适当减少窗宽;胸部、骨骼密度差异大:应使用大窗宽)窗位的选择:密度低调低窗位;密度高调高窗位

11、密度分辨力:表示的是影像中能显示的最小密度差别(组织结构间密度差异大小的分空间分辨力:又称几何或高对比度分辨力,它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细微结构的能力,也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病变、组织结构间大小差异的分辨)

密度分辨率又称低对比分辨率,系指能够分辨组织之间最小密度差别的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是:被检物的大小、X线剂量及噪声等)

空间分辨率又称高分辨率,是指CT对物体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是:探测器之间的间隔、探测器的几何尺寸、图像重建的算法、探测器的数量和总数据量Ps:与被测物体的几何尺寸与空间分辨率没关系)

12、CT成像特点与MRI比较优势在于对钙化灶的显示

13、MRI运用的离子主要是氢离子,MRI成像的基本原理:P17

MRI的成像原理:

①人体在强化磁场内产生纵向磁化(平行于与反平行于

的外磁场磁力线的质子,磁力互相抵消[前者多于后者],

余下的磁矢量叠加,为顺外磁场磁力线方向[Z轴]的净磁

矢量为纵向磁化)和进动(外磁场越强,进动频率越高)

②发射特定的射频脉冲(RF)引起磁共振现象

③终止射频脉冲(RF)后恢复至原有状态并产生MR现

14、MRI中常见组织的信号:P18。

常见组织的磁共振信号:T1WI:脂肪、骨髓呈高信号;

T2WI:水和脑脊液呈高信号

15、MRI成像的主要优势,水成像包括哪些:P19

核磁共振成像的优势:

无放射线、无损伤性;

不用含碘造影剂;

任意方位成像;

无骨伪影干扰;

组织分辨力高;

多参数、多序列成像;

直接水成像(包括MR胆胰管成像[MRCP]、MR尿路成

像[MRV]、MR脊髓成像[MRM]);

直接血管成像(流控效应)

MRI成像的局限性:通常不能整体显示器官结构和病变;

多序列、多幅图像不利于快速观察;

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检查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不同

类型伪影;识别钙化有限度

14、MRI常用的对比剂:P20

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钆Gd-DTPA

15、异常影响分析有哪几个方面,首要的是什么,形态和边缘反应的是什么,密度、信号强

度和回声反应病变的什么:P27

影像诊断原则:异常影像表现的分析和归纳:

①部位:(首要的)一些病变常有其好发部位

②数目:单发or多发

③形状和边缘:反映了病变的大体形态(由肿瘤的生长

方式决定)

④密度、信号强度和回声:可大致反映病变的组织结构

和成分

⑤邻近器官和结构

16、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

二、中枢神经系统

17、基底节与丘脑的位置关系:P43图和脑实质的文字描述

基底节包括:杏仁核、纹状体(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

内囊:尾状核和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带状髓质结构

丘脑层面

18、星型细胞肿瘤MRI的表现(看一下)

(1)T1WI:呈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

(2)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恶性程度越高强化越明显。

19、脑膜瘤CT表现(看一下)

(1)平扫:①肿块类圆形,边界清楚,等或高密度。

②宽基底,紧贴颅骨内板或硬脑膜,可见斑点状钙化。

③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或重度水肿。

④颅板受到侵犯时可出现骨质增生或破坏

(2)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20:脑转移瘤的特征性表现:小肿瘤大水肿

21脑挫裂伤CT表现:易见于着力或对冲部位

(1)局部呈低密度改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数天致数周后部分可恢复至正常脑组织密度,部分进一步发展致更低密度的脑软化灶。

(2)散在点片状出血:低密度区内见形态不规则点、片高密度影,有些可融合。3~7天开始吸收,1~2月完全吸收为低密度区。

(3)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大脑纵裂、脑池、脑沟密度增高。数天后密度即减低、消失。

(4)占位及脑萎缩表现:同侧脑室受压,中线移位,重者出现脑疝。后期可出现脑萎缩征象。

(5)合并有其他征象:脑内、外血肿,颅骨骨折,颅内积气等。

22、硬膜外血肿CT表现

(1)双凸弧形高致密影:多在颅骨内板骨折下方,边缘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超过颅缝,密度均匀。

(2)占位效应:可见中线结构移位,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等

(3)骨折:骨窗可显示损伤部位有头颅骨骨折。

23、硬膜下血肿CT表现

(1)新月形高密度影:在颅板下方,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急性期为高密度,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则密度不等,脑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

(2)常伴有脑裂挫伤或脑内血肿

24、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时间为:7天

25、脑出血的CT表现(记住)

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发病时间<1周2周-2月>2月

血肿密度高逐渐变等低

周围血肿有逐渐减轻无

占位效应有逐渐减轻无(1)急性期:血肿呈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局部脑室受压移位;破入脑室可见脑室内高密度积血(2)吸收期:始于出血后3~7天,可见血肿缩小并密度减低,血肿周边变模糊,水肿带增宽;小血肿可完全吸收。

(3)囊变期:为出血2个月以后,较大血肿吸收后常遗留大小不等的裂隙状囊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三、呼吸系统

26、X线胸壁软组织形成的影像和形态、骨性胸廓、胸膜、肺野、肺门、肺纹理的内容都看

一下,

以及纵隔是怎么分区的:P97-100。

纵隔六分区法:在侧位胸片上,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下为下纵隔;以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缘的连线作为前、中纵隔的分界,

再以食管前臂及心脏后缘连线作为中、后纵隔的分界

27、纵隔窗主动脉弓层面的解剖(图见102c)

-主动脉弓从气管前方,向左后方斜行,其后部位于气管左后方

-食管在气管左后及主动脉弓后部内侧

-上腔静脉位于气管右前、主动脉弓前部右侧,其横径相当于主动脉横径的一半

28、肺窗右上叶支气管层面的解剖(图见103c)

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上前段、右上后段、右上叶(后壁呈线状)

29小叶中心型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及影像表现(认真看)

(1)病理改变:末稍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伴有不可逆性肺泡壁的破坏

(2)影像表现:肺野透明度加大、体积扩大;两肺散在多发小圆形无壁的低密度区

30、纵隔摆动(吸气时候吸不进去,呼气时候呼不出去)

在吸气性和呼气性的活瓣性呼吸阻塞时会发生

(1)吸气性:阻塞物多可活动,随吸气下移致使吸气时阻塞,吸气时患侧肺野透亮度相对较低,纵隔被推向患侧,呼气时纵隔恢复中位。

(2)呼气性:阻塞物固定,吸气时官腔具有主动性,略扩张,空气可进入,纵隔中位;

呼气时官腔收缩变窄阻碍空气排出,患侧过渡充气,纵隔向健测移位。

31、肺大泡:活瓣性呼气性阻塞性肺气肿时,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

在肺组织形成含气囊腔。常>1cm。

32、肺叶肺不张影像表现(CT表现在P106)

(1)直接征象: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叶间裂向心性(凹陷性)移位。

(2)间接征象:邻近肺代偿性肺过度充气,周围结构不同程度向患处移位

33渗出性肺实变的病理改变以及影像学表现

(1)病理改变:为炎性渗出、水肿液、血液、肉芽组织或肿瘤组织。

(2)影像学表现:中心密度高,边缘较淡、模糊;甚至呈段、叶分布,以叶间裂为界(边界清)

(3)影像学描述:①单一片状、大叶性致密影

②多个(局)灶性致密影

③(CT)磨砂玻璃样密度

④支气管气象(空气支气管征)

⑤蝶翼状阴影(肺泡型肺水肿)

⑥腺泡结节影(形似梅花瓣或树丫状)

34、薄壁空洞:(<3mm)肺结核

厚壁空洞:(>3mm)急性肺脓肿、肺结核、肺癌

(1)急性肺脓肿:周围常有气液平面,周围高密度实变。外缘实际与周围病变融合而不能分辨,只能看到洞壁内缘。

(2)结核性空洞:少有液平,周围有条索状、结节状、斑片状卫星灶

(3)癌性空洞:内缘凹凸不平(壁结节),肿瘤形成的空洞外形仍为肿块。

(4)干酪性肺炎:虫蚀样多发小空洞,也叫无壁空洞。

35、恶性肿块的常见征象

(1)分叶征或血管切迹征:病理学基础是癌组织生长不均衡,致肿块轮廓凹凸不平。

(2)毛刺征:向瘤周的肺间质(小叶间隔等)呈侵润性生长,瘤体边缘常有短细毛刺向周围伸出。

(3)胸膜凹陷征:又称胸膜牵拉征、兔儿征,邻近胸膜的肿块,瘤体内成纤维反应收缩牵拉胸膜,与肿瘤间形成线状、幕状、星状影。

(4)空泡征:瘤体内的1-3mm气体透亮影,为癌灶内部分肺泡仍保持充气状态(也可能为充气支气管轴位相)。

(5)空洞征:定义为病灶内>5mm的空气样密度影,病理上指结节内有坏死液化并排出所致。

36、粟粒状结节直径<4mm

37、胸腔积液积液量达到多少CT才可以显示:≥100ml(甚至10~15ml)

38、包裹性积液的影像学表现:胸壁突向肺野半圆形(D

形)或梭形影,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其上下缘与

胸壁夹角为钝角。

39、支气管扩张的直接表现

①柱状型支气管扩张:病变支气管常表现为“轨道征”;当其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表现为有壁的圆形透亮影,与伴行的肺动脉共同形成“印戒症”;

②曲张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支气管腔呈粗细不均的增宽,壁不规则,可呈念珠状;

③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形成葡萄串状影,合并感染时囊内可出现气-液平面;

④支气管粘液栓:当黏液栓充填扩张的支气管腔时,表

现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呈“指状征”改变。合并感染

时扩张支气管周围有斑片状渗出影、纤维条索影和其内

(囊状支气管扩张)出现气-液平面等表现。

40、继发性肺结核,上课讲的内容都看一下:P122

是Ⅲ型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和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41、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和常见征象

早期周围性肺癌:早期癌肿<2cm

X线:肺内结节影,常见分叶征、毛刺征或胸膜凹陷征;

CT:周围型肺腺癌较小时可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GGN]或实性结节

中晚期周围性肺癌:晚期癌肿>3cm

X线:肺内球形肿块影,可见分叶、短细毛刺及胸膜凹陷征,肿瘤坏死经支气管引流后,可形成厚壁偏心空洞

CT:多期增强CT,肿块呈短暂性较明显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中央型肺癌:

早期中央型肺癌:

X线:常无异常表现,偶有局限性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炎表现

CT:支气管壁的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等改变

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X线:肺门肿块,呈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形,常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CT:支气管壁呈“鼠尾状”狭窄或“锥形”、“杯口状”截断,肺门肿块伴右上肺不张时,肿块与不张肺下缘可共同构成反S征

四、消化系统

42、胃的分型,按什么分(髂嵴水平与胃下极位置关系,胃

本身形态):P162。与体型、张力、神经功能状态有关

牛角型胃:肥胖型,张力高;

钩型胃:胃下极大致位于髂嵴水平,正常人,张力中等

长型胃:无力型胃;

瀑布型胃

43、胃体部的粘膜厚度<5mm。

44、粘膜与粘膜皱襞的改变有哪四种?P164。

黏膜皱襞破坏、平坦、增宽和迂曲、纠集

45、食管静脉曲张影像学表现

(1)早期食道下段粘膜迂曲增宽、管壁边缘稍不整齐。

(2)中期食道中下段粘膜迂曲增宽明显,可出现典型串珠

状或蛇形状充盈缺损、管壁边缘呈锯齿状。

(3)晚期,上述改变更加明显、蠕动减弱、食管扩张、排

空迟缓。此时应与食道癌相鉴别:本病的食管柔软而伸缩自

如。

46、胃溃疡的诊断依据是,好发于:龛影---直接征象。也是诊断胃溃疡唯一依据。多发生

在胃小弯角切迹处。

47、十二指肠溃疡诊断依据,好发部位:球部固定性变性,是该病最常见或主要诊断依据,

好发于球部。

常见部位:胃小弯和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诊断依据:X线:直接征象——龛影(龛影口部常见一圈黏膜水肿所造成的透明带,是良性溃疡的特征: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

间接征象——瘢痕及功能改变

48、胃癌:进展期胃癌:

X线造影表现:

①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蕈伞型癌

②胃腔狭窄、胃壁僵硬——浸润型胃癌,如累及胃大部或全部,则形成“皮革胃”(胃腔缩小,胃黏膜皱壁消失,胃壁全层增厚、变硬,坚如皮革,故称做~)

③龛影——溃疡型癌,半月综合症

49、肝海绵状血管瘤(掌握)

(1)平扫

①境界清楚的低密度,CT值30Hu

②较大的血管瘤中央有裂隙状、星状或不规则形的更低密

度(是瘤内血栓形成、机化、纤维化、坏死、囊变、陈旧性

出血等所致)

(2)增强扫描(特征为早出晚归)

①动脉期,肿瘤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多为结节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类似同层主动脉

②门静脉期,强化向肿瘤中心扩展

③平衡期和延迟期,肿瘤强化仍持续向中心扩展且强化程度减低,但密度仍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密度,最终达到全部肿瘤均一强化

50、肝细胞癌的CT表现

⑴直接征象:

①平扫:

巨块及结节型HCC多表现为肝实质内低密度肿块,边缘可见

低密度假包膜,

巨块型HCC中央可发生坏死而出现更低密度区,少数肿块可

表现为等密度,肿瘤破裂出血可见瘤内斑片状高密度;

弥漫型HCC表现为全肝或局部增大,肝实质内见境界不清多发低密度小结节。

②增强扫描:巨块型或结节型HCC,动脉期:因肿瘤主要由

肝动脉供血,早期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强化,CT值迅

速达到峰值,部分肿瘤内可见肿瘤血管;门静脉期:正常肝

实质强化,密度明显升高,肿瘤缺乏门静脉供血而表现为相

对低密度;平衡期:肿瘤密度持续减低,与周围正常强化肝

实质的对比更加明显。(肿瘤整体强化过程呈“快进快出”)

⑵间接征像:静脉内瘤栓;胆管受侵犯;淋巴结转移;向其他

器官转移(肺、肾上腺、脾等);肝硬化表现等

51、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CT表现

(1)胰腺弥漫性增大

(2)密度减低、其中有更低密度的坏死灶或高密度出血灶,

增强呈不均匀强化

(3)胰周积液(小网膜囊、肾旁间隙、结节旁沟等)

(4)胰腺边缘模糊

(5)胰腺脓肿,脓肿壁较厚有环状强化、其内部分可见气泡

(6)假性囊肿:一般在急性胰腺炎4-6周内形成,积液未及时吸收被纤维组织粘连包裹形成,可位于胰内外。CT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样密度影、大小不一、壁厚

薄不等、囊壁可有钙化

52、绞窄性肠梗阻常见征象(闭袢性肠梗阻)(P217)

影像表现特点:

①小肠扭转和内疝时,常合并“假肿瘤”征或“咖啡豆”征

②粘连性肠梗阻,显示肠曲排列固定,还可出现肠曲纠集征象和肠曲转角较急的表现

③急性肠套叠造影可显示套叠所形成的杯口状充盈缺损。

53、麻痹性肠梗阻的特点:

腹腔内的空腔脏器都出现扩张充气

54、胃肠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和表现:P218

常见病因:

①常继发于溃疡、外伤破裂(多由闭合性损伤引起)、炎症及肿瘤(因肿瘤坏死或肿瘤引起

肠梗阻激发所致)

②肠伤寒、局限性肠炎、坏死性肠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也可造成肠穿孔

主要表现:为气腹、腹腔积液、胁腹线异常和肠麻痹等,还可继发腹腔脓肿形成。

五、骨关节与软组织

55、观察脊柱需要注意

(1)生理曲度

(2)椎体形态

(3)椎间的宽度

(4)附件及椎旁软组织

56、骨关节基本病变的分类(密度增高的有、密度减低的有)

骨膜增生常见的形态有哪P280

密度增高:骨质增生硬化、骨质坏死、(骨膜增生?)

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质软化、骨质破坏

骨膜增生常见形态:线状、层状、花边状

57、骨折观察的重点是:P284

对位情况: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和上、下移位

对线情况:成角移位称对线不良

58、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变窄、骺移位

(2)青枝骨折:骨皮质皱褶(凹陷、隆起)

59、骨折愈合的病理过程及影像表现

(1)骨折后断端间、髓腔内、骨膜下形成血肿

(2)2-3天后血肿机化,纤维性骨痂

(3)X线不显影,骨样骨痂

(4)骨折后2-4周骨化,骨性骨痂,临床愈合期

(5)骨折后3-12周骨折线消失,骨性愈合期

(6)骨折端重建、塑形,儿童1-2年,成人3-4年

60、椎体爆裂性骨折属于:P288

脊椎垂直方向上受压后的粉碎性骨折

61、椎间盘突出一般的方向是:

大多数髓核经纤维环向后或外后方突出

6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表现和特点(特点自己书上找)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影像表现:⑴早期(2周内):X线和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皮下脂肪层模糊并可出现网状影;MRI上显示为广泛的骨髓水肿和软组织肿胀,呈弥漫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

⑵进展期(起病2周后):X线表现为干骺端松质骨内筛孔样或斑片状低密度骨

质破坏灶,骨小梁结构模糊,可见到少量骨膜新生骨;CT可显示骨髓内脓肿的部位和蔓延范围,骨髓充满脓液,密度稍高;MRI显示骨髓炎症区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⑶炎症进一步发展:X线和CT显示干骺端骨质破坏范围扩大、相互融合,并累

及骨皮质;或沿骨干方向发展,可有片状骨破坏及块状死骨出现;骨骺多不受侵犯;骨膜新生骨明显,呈葱皮状或花边状,偶被破坏可呈“袖口”样或断续状骨膜增生;MRI显示骨皮质多发的虫蚀状骨质破坏,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骨膜反应在T1WI、T2WI上均为连续的环状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

63、骨骺与干骺端结核容易侵犯什么部位,向什么地方蔓延:P293

常穿越骺板线,而发生骨骺和干骺端病变的互相侵犯;可侵邻近关节,形成骨性关节结

核。

64、脊柱结核,上课讲的内容都看一下:P294

好发部位:腰椎,其次为胸椎和颈椎

X线(主要表现):①骨质破坏(砂粒样)②椎间隙变窄或消失③后突畸形④椎旁冷脓肿

65、骨巨细胞瘤(良性骨肿瘤,又称破骨细胞瘤)

临床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

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

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影像表现

(1)长骨骨端,病变直达骨性关节面下

(2)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膨胀明显时,仅见一薄层骨性包

(3)边界清,无硬化、不出现骨膜新生骨、骨壳外无软组

织肿块影

据破坏区的表现:

分房型:内可见骨嵴,典型者呈泡沫状表现;

溶骨型:无骨嵴、单一破坏区

66、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与病理:P301

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者,主要是经血流从远处原发肿瘤,如癌、肉瘤等转移而来。

临床表现:进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截瘫等

影像学表现:⑴溶骨型:长骨虫蚀样破坏,可融合成大片溶骨性破坏(单发或多发);脊柱椎体骨质破坏,椎弓根多受累,椎间隙多保持正常;(常并发病理性骨折、一

般无骨膜反应)CT示破坏边缘较清楚,易显示软组织肿块影。

⑵成骨型:(少见)斑片状或结节状的高密度影,密度均匀一致,皮质多整;

多在腰椎、骨盆,椎体不压缩;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少有骨膜反应。

⑶混合型:骨盆、腰骶椎、双侧股骨上段多发溶骨性骨质破坏,并见小片状、

大片状密度增高。

67、关节间隙是由关节软骨、潜在关节腔隙及少量滑液构成,狭窄代表关节软骨的破坏

68、脊柱的退行性骨关节病,能造成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的因素有哪些:P311

CT和MRI: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时,除可显示X线平片上的各种改变以外,尚可发现椎体后缘骨赘突入椎间孔或椎管内所引起脊神经、脊髓压迫,以及椎管内后纵韧带和

两侧黄韧带及脊椎小关节囊的增生肥厚与椎板增厚造成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受

压。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医学影像学试题库含答案

1.医学影像学图像特点,下面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A、X线、CT、MR图像的黑白、明暗的对比取决于不同组织的密度和厚度 B、 X线图像是X线透过人体后,有组织和器官的重叠、图像放大或失真 C、组织密度越大,CT值越大 D、MR电信号越强,图像越白,电信号越弱,影像越黑 E、 MR图像可以反映组织内氢原子的分布及它在磁共振过程中的弛豫特性(T1,T2) 2.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E A、X线管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X线穿透力愈强 B、X线管电压愈低,X线波长愈长,X线穿透力愈弱 C、物质的密度愈高,对X线吸收愈多,照片影像愈白 D、物质的密度愈低,对X线吸收愈少,照片影像愈黑 E、物质的厚度与其对X线吸收和照片影像的白黑成反比 3. X线摄影主要利用X线特性的 C A. 穿透性与荧光效应 B. 穿透性与电离效应 C. 穿透性与感光效应 D. 荧光效应与电离效应 E. 荧光效应与感光效应 4. X线在体内各部穿透力,由大到小的排列有以下几种,请指出正确者: E A:气体,液体及软组织,脂肪,骨骼 B:骨骼,脂肪,液体及软组织,气体 C:气体,脂肪,液体及软组织,骨骼 D:脂肪,气体,液体及软组织,骨骼 E:骨骼, 液体及软组织,脂肪,气体 5. 胸片常规正位摄片指的是 B A.立位前后位 B.立位后前位

C.卧位前后位 D.卧位后前位 E.右侧位 6.关于CT图像的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C A. CT图像系灰度图像 B. CT图像由像素按矩阵排列构成 C. 像素越大,数目越多,空间分辨力越高 D. 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E. 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致 7、根据CT值的定义公式,空气的CT值为 D A.-700HU B.-800HU C.-900HU D.-1000HU E.-1100HU 8. MRI图像与CT图像相比,优越性表现为:E A. 断面图像 B. 数字图像 C. 灰度图像 D. 空间分辨力高 E. 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 9 下列关于MR信号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A T1WI上,T1时间越短信号越强;反之,T1时间越长信号越弱 B T1WI上,T1时间越短信号越弱;反之,T1时间越长信号越强 C T2WI上,T2时间越长信号越弱;反之,T2加时间越短信号越强 D 脂肪的T1短,显示为低信号 E 水的T2长,显示为低信号 10.下面的磁共振应用,哪一项不属磁共振功能成像 E A. 磁共振弥散成像(DWI) B. 磁共振灌注成像 (PWI)

医学影像物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医学影像物理学(Z) 1、X射线产生条件: ①电子源②高速电子流③适当的靶物质。 2、X射线管发出的X射线是由连续X射线和标识X射线两部分组成的混合射线。 3、连续X射线(又称韧致辐射):是高速电子流撞击阳极靶面时,与靶物质的原 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连续波长的X射线(连续X射线)的过程。 4、标识放射(又称特征辐射):标识X射线的波长同阳极靶原子的结构有着密切 的联系,仅取决于阳极靶物质,与X射线产生过程中的其它因素无关。不同靶材 料的辐射光子的能量和波长也不同。每一种元素的标识X射线的波长是固定不变 的。标识辐射的X射线波长是由跃迁的电子能量差决定的,与高速电子的能量(管 电压)无直接关系,主要决定于靶物质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高,产生的标识辐射的波长越短。 5、X射线的基本特性:X射线的穿透作用、X射线的荧光作用、X射线的电离作 用、X射线的热作用、X射线的化学和生物效应。 6、X射线的质:又称线质,表示X射线的硬度,即X射线穿透物体的能力与光 子能量的大小有关,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 7、X射线的量:垂直于X射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 射线的量。 8、光电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内层电子作用时,将全部能量交给电子,获得 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电子(光电子),而光子本身整个被原子吸收的过程称为光电效应。 9、在光电效应过程中产生:(1)负离子(光电子、俄歇电子);(2)正离子(丢 失电子的原子);(3)标识X射线。

10、X射线诊断中的光电效应:(1)利在于可以产生高质量X射线照片,一是因 为它不产生散射线,减少了照片灰雾,二是增加了射线对比度,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原子序数的4次方成正比,增加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吸收差异。(2)弊在于 入射光子的能量通过光电效应全部被人体吸收了,加大了辐射损伤,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的损害,经常采用高千伏(高能量)摄影,减少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 11、康普顿效应:入射当入射光子与原子的外层轨道电子(自由电子)相互作用 时,光子的能量部分交给轨道电子,光子的频率改变后发生偏转以新的方向散射出去即散射光子,获得足够能量的轨道电子形成反冲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12、光蜕变:能量在10以上的X光子与物质作用时发生光蜕变。 13、X射线的衰减: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物质吸收了X射线后,X射 线强度的减弱,即为衰减。包括距离所致的扩散衰减和物质所致的吸收衰减。14、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1) X线的能量: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 强,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下降,X线衰减越少,透过的X线强度越大。 (2)吸收物质的密度:吸收物质的密度越大,X线衰减越大。人体的组织密度 大致分为三类,即高密度组织、中等密度组织、低密度组织。 (3)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吸收物质的原子序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4)吸收物质的每克物质的电子数越大,X线衰减越大。 15、X射线的滤过分为固有滤过和附加滤过。 16、X射线摄影基本原理:用胶片代替荧光屏,透过人体的X射线作用在胶片上, 由于X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感光,因各组织器官的密度、厚度不同,对X 1 射线的衰减不同,对胶片的感光程度也就不同,于是形成X 射线影像。 17、胶片主要感光材料:溴化银

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本节重点:(一)小儿长骨的构成:骨干——骨皮质、骨膜、骨髓腔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骨骺——骺软骨: 骺板——软骨: (二)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的定义和x线表现 1.成年骨骼:(1)骨干 (2)骨端—骨性关节面、关节软骨 2.脊柱:(1)脊椎:椎体(长方形)椎弓:椎弓根(椎弓环)、椎弓板、棘突(三角形)、横突、上下关节突(2)椎间盘: 第二节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和骨小梁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5)骨膜异常: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 新生骨。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1~2mm间隙,线状、层状、花边状等。骨膜三 (Codman三角)。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X线表现:死骨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1.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2.氟进入体内,可使成骨活跃,骨量增多。亦可使破骨活动增加,骨样组织增多,致骨质疏松或软化。X 线表现:骨密度增高或减低。 第三节常见疾病诊断 一骨折 (一)长骨骨折 1.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2.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3.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断端间不规则的透明线。 4.骨折的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形、斜形、螺旋形。 复杂骨折—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以骨折近端为准。 6.骨折断端的嵌入: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断裂相错。 (二)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错位 2、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扭曲而不见骨折线 (三)脊柱骨折:常见于颈???,胸?????,腰???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 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可见横行不规则致密带,前方可见碎骨片。2.脊柱后突成角、侧移,椎体错位。3.椎间隙正常。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多停留于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可向髓腔延伸;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入骨髓腔。 X线表现: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 两周后,可见骨骼改变:1.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骨皮质也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2.骨膜增生:与病变范围一致。 3. 死骨形成:沿骨长轴呈长条形,界清。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年版医学部分)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4 年版) 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医学部分)以下仅为R类(医药卫生)杂志 R.综合性医药卫生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6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7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8 解放军医学杂志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3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4 医学争鸣 15 复旦学报(医学版) 16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17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中国全科医学 19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1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2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3 重庆医学 24 医学研究生学报 25 实用医学杂志 26 广东医学 27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30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1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2 上海医学 33 军事医学 34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36 山东医药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 中国卫生经济 3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4 中国公共卫生 5 卫生研究 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7 中国卫生统计 8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9 中国医院管理 10 营养学报 1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2 环境与健康杂志 13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 15 现代预防医学 16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17 中国卫生资源 18 卫生经济研究 19 中国健康教育 20 中国消毒学杂志 21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2 中国学校卫生 23 中国疫苗和免疫

(完整版)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2)

医学影像学复习重点 总论 人体组织密度值:CT 水的CT值为0HU;人体中密度最高的骨皮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软组织为20~50HU;脂肪<—70HU。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造影检查:将造影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以产生明显对比显示其形态与功能的方法。 CT:CT不是X线摄影,而是用X线对人体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电子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的重建图像。 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摄影效应)、电离效应X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强度MRI不同的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MRCP:即MR胆胰管造影,无创伤,无造影剂,可见胆囊及胆管显影并扩张,胆囊及胆总管下端结石呈低信号充盈缺损。 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线 X1、数字X线成像(DR)依其结构可分为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X线荧光成像(DF)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2、CR与普通X线成像比较,重要的改进实现了数字X线成像。优点是提高了图像密度分辨力和显示能力。 11、物质的密度与其本身的比重成正比,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18、胸部的肋骨密度高,对X线的吸收多,照片上呈白影 19、肺部含气,密度低,对X线吸收少,照片上呈黑影。 20、纵膈为软组织,密度中等,对X线吸收中等,照片呈灰影。 21、人体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不同,厚度也不同,厚的部分吸收X线多,透过的X线少,薄的部分相反,于是在X线片上和荧屏上显示出黑白对比和明暗差异的影像。。 CT 4、CT不同于X线成像,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 5、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 9、CT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

医学学习资料:医学影像学

09一系影像学 第一章: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什么叫医学影像学? ?放射诊断学X线CT MRI DSA ?超声诊断学M型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 ?核医学ECT SPECT PET ?介入放射学血管与非血管 X线特征;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荧光效应:是透视检查的基础 感光效应:是X线摄影的基础 电离效应:是放射治疗的基础,要防护的原因 X线成像具备的条件: 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 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人体对X线衰减,顺序; 高密度:骨和钙化灶; 中等密度: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以及体液; 低密度:脂肪组织以及含有气体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 X线成像特点: 灰阶成像、影像叠加,放大失真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得血管清晰显影的成像技术。 对比剂:气体,钡剂,碘剂,钆剂 造影方法:直接(口服、灌注、穿刺)间接(排秘法) CT图像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有高的密度分辨力。用CT值说明密度,单位为HU,水的CT 值为0,骨皮质+1000HU,空气-1000HU。 超声是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 000次以上,超过正常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医学上常用的2.2-10.0MHZ。超声在循环系统、生殖系统、浅表软组织病变有独特优点。、 MRI图像特点 1、多参数灰阶图像 2、多方位断层图像 3、流空效应: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在MR成像过程中虽然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但在终止射频脉冲后采集MR信号时已经流出成像层面,因此接收不到该部分血液的信号,呈现为无信号黑影,血液流空效应是血管腔不用注射对比剂就可显影 4、MRI对比增强效应:一些顺磁性和超顺磁性物质使局部产生磁场,缩短周围质子弛豫时间,称为质子弛豫增强,是MRI行对比剂增强检查的基础 5、伪彩色的功能图像 人体各种组织的T2驰豫要比T1驰豫快得多 计算机辅助检测与诊断系统computer aided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CAD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即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影像学 一.申请单的书写规范(简单了解) 1.一般资料 2.临床资料(病史摘要) 3.临床拟诊 4.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图像观察和分析注意事项 三.影像结果的判读

四.对异常表现的分析六大要素中密度判读的意义

五.X先产生条件 设备结构:真空二极管,电子群,高压造成电子高速运动,阳极把电子转化成X线 六.X线特性在X片上的利用 穿透性与成像有关,荧光效应与显影,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有关,摄影效应与摄片有关七.穿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八.X片中哪些属于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 九.数字成像的优缺点(了解) 十.CT什么是像素,与体素的关系 十一.怎样理解窗技术(重点掌握) 1.CT图像时由黑白灰阶组成,反应了组织密度; 2.密度的高低可以换算成CT值表示,CT值可量化; 3.人体组织和病变范围的变化为—1000到1000,共2000灰阶,但肉眼不能分辨,只能分辨16个灰阶,故相差较小的灰阶肉眼无法分辨。 4.为弥补不足则引入窗技术,设定了上下值为窗宽,设定了中心值为窗位,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观察和放大 十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质子本身有自旋,但排列紊乱,置入外磁场则会出现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排列; 2.发射特定

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恢复过程出现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即T1和T2。十三.MRI成像的组织特征参数(了解) P18,表1—2 十四.脂肪、水的MRI特性 水:长T1,长T2。脂肪:短T1,中等略强的T2 十五.流空效应与水成像的区别 水成像常用于胆胰管、尿路 十六.MRI检查禁忌主要是什么 1.体内有金属异物。(最重要) 2.重危病人需要生命监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者。 3.MRI扫描时间较长,因此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合作的病人。 4.妊娠早期病人。 5.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十七.正常表现肋骨常见的变异有哪些 肋骨先天变异:颈肋、杈状肋、肋骨融合 十八.肺解剖的分页分段 肺叶:右肺三叶—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两叶—上叶、下叶 肺段:右肺分10段,左肺分8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十九.肺叶、肺门、肺纹理解剖与X片的表现 1、肺野:概念: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 内中外带------一侧肺野纵行分三等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二肋圈外缘内

医学科技核心期刊一览表

2016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最新目录(生物医学期刊)G001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G002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G003 基础医学与临床 G004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G005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G006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G007 中草药 G008 药学学报 G009 中国药学杂志 G010 中医杂志 G011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G01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G013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G014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16 北京医学 G01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018 病毒学报 G019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G020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G021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G023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G024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G02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G026 广东医学 G027 广东药学院学报 G028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G030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G031 贵阳医学院学报 G033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G034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G035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G036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G038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G039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1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G043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G044 华西药学杂志 G045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7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G048 解放军医学杂志 G049 解剖学报 G050 解剖学杂志 G052 军事医学 G053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G054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G055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G056 免疫学杂志 G057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G05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G059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G060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G061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G062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3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G064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G06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G067 现代免疫学 G068 复旦学报医学版 G069 上海医学 G070 神经解剖学杂志 G07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G072 生殖与避孕 G073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G076 天津医药 G07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G079 卫生研究 G08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G082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G083 心肺血管病杂志 G087 药物分析杂志 G088 医用生物力学 G089 营养学报 G091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G092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G093 针刺研究 G09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G095 VIROLOGICA SINICA G096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G09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G098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G099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G100 中国法医学杂志 G101 中国天然药物 G102 中国公共卫生 G103 中国骨伤 G104 中国海洋药物 G105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G106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G107 中国抗生素杂志 G10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G109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G110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G111 中国免疫学杂志 G112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G114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G115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G116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一种方法是腹部目前最常用的、首选的引导穿刺方法: A.X线透视 B.超声 C.CT D.MRI E.核素扫描 2.前列腺增生好发于: A.周围区 B.移行区 C.中央区 D.尿道周围 E.都可以 3.乳腺小叶增生多发年龄为: A.20~30岁 B.30~40岁 C.40~50岁 D.50~60岁 E.60岁以上 4.下列肿瘤超声表现具有呈蟹足样生长特点的是: A.脂肪瘤 B.纤维腺瘤 C.囊肿 D.乳癌 E.乳腺小叶增生 5.不属于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是: A.边缘轮廓不整齐,粗糙 B.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实性衰减 C.侧方声影多见 D.常有周围组织浸润 E.肿块内丰富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6.下列正常"肺门"解剖,哪项不对: A.上腔静脉越过右肺动脉腹侧 B.气管分叉位于右肺动脉背侧 C.左主支气管比右主支气管长 D.多数右肺静脉位于右肺动脉腹侧 E.右肺门通常比左肺门高1cm 7.钡餐检查前哪项准备通常是不需要的: A.禁食12小时 B.清洁灌肠 C.停服各类药物3天 D.有幽门梗阻时须抽出胃内容物 E.肠梗阻和胃穿孔不能做钡餐检查,大出血期间暂缓进行 8.以下关于肝脏的概念,错误的是: A.纵裂的内侧是右肝前叶 B.胆囊左缘紧邻肝方叶 C.CT扫描在肝门区可显示门静脉,有时肝动脉也能清晰显示 D.正常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E.肝尾状叶位于肝门和下腔静脉之间 9.颅骨弥漫性"竖发"表现,最常见于哪种疾病: A.脑膜瘤 B.颅骨血管瘤 C.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D.白血病 E.颅骨成骨肉瘤 10.关于"梗阻性脑积水",下列观点哪项不对: A.发生率比交通性脑积水低 B.出血、感染是最常见病因 C.梗阻点位于四脑室开口以上 D.MRI多轴面成像,诊断价值高 E.脑室旁白质常明显水肿 11.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炎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C.输入淋巴管狭窄 D.淋巴渗出,淋巴结不增大 E.静脉呈扭曲、增粗 12.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癌肿转移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医学影像设备学复习资料

1、磁场均匀性P141指在特定容积(常取一个球形空间)限度内磁场的同一性,即穿过单 位面积的磁力线是否相同。 2、磁场的稳定性P141磁场稳定度是指单位时间磁场的变化率,短期稳定度要在几个ppm /h之内,长期稳定度要在10ppm/h之内;磁场稳定性分为时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3、磁场有效孔径141指梯度线圈、匀场线圈、射频体线圈、衬垫、内护板、隔音腔和外 壳等部件均在磁体检查孔道内安装完毕后,所剩余柱形空间的有效内径。 4、梯度磁场强度P150又称磁场梯度,表征梯度磁场系统产生的磁场随空间的变化率, 单位为mT/m(毫特[斯拉]/米)。 5、梯度场线性P151是衡量梯度磁场平衡性的指标。线性越好,表明梯度磁场越精确, 图像的质量就越好。梯度磁场的非线性一般不能超过2%。 6、梯度切换率P150(ppt)指单位时间及单位长度内的梯度磁场强度变化量,常用每秒每 米长度内梯度磁场变化的毫特斯拉量(mT/m/s)来表示。 7、梯度上升时间(百度)梯度上升时间是指梯度场达到某一预定值所需的时间。梯度上 升性能的提高,可开发更快速的成像序列。 8、有效容积P151又称均匀容积。指鞍形线圈所包容的、其梯度磁场能够满足一定线性 要求的空间区域。 9、说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并简述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主要由主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其他辅助设备等组成。P139 ①主磁体:产生一个高度均匀、稳定的静磁场,使处于该磁场中的人体内氢原子核被 磁化而形成磁化强度矢量。P140 ②梯度系统:为系统提供线性度满足要求的、可快速开关的梯度磁场,以提供MR信 号的空间位置信息,实现成像体素的空间定位。p147 ③射频系统:MR设备通过RF线圈发射电磁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激发,人体组织驰豫 过程中发出的MR信号再通过接收线圈检测。P151 ④计算机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并将图像数据送到显示器进行显示;同 时负责对整个系统各部分的运行进行控制,使整个成像过程各部分的动作协调一 致,产生高质量图像。P140 10、磁共振成像系统设备成像的优点?p138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一)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一种方法是腹部目 前最常用的、首选的引导穿刺方法: A.X线透视 B.超声 C.CT D.MRI E.核素扫描 2.前列腺增生好发于: A.周围区 B.移行区 C.中央区 D.尿道 周围 E.都可以3.乳腺小叶增生多发年龄为: A.20~30岁 B.30~40岁C.40~50岁 D.50~60岁 E.60岁以上 4.下列肿瘤超声表现具有呈蟹足样生 长特点的是: A.脂肪瘤 B.纤维腺瘤 C.囊肿 D.乳癌 E.乳腺小叶增生5.不属于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是: A.边缘轮廓不整齐,粗糙 B.内部 回声不均匀,呈实性衰减 C.侧方声影多见 D.常有周围组织浸润 E.肿 块内丰富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6.下列正常"肺门"解剖,哪项不对: A.上 腔静脉越过右肺动脉腹侧 B.气管分叉位于右肺动脉背侧 C.左主支气管 比右主支气管长 D.多数右肺静脉位于右肺动脉腹侧 E.右肺门通常比左 肺门高1cm 7.钡餐检查前哪项准备通常是不需要的: A.禁食12小时B.清洁灌肠 C.停服各类药物3天 D.有幽门梗阻时须抽出胃内容物 E.肠 梗阻和胃穿孔不能做钡餐检查,大出血期间暂缓进行8.以下关于肝脏的概念,错误的是: A.纵裂的内侧是右肝前叶 B.胆囊左缘紧邻肝方叶 C.CT扫描 在肝门区可显示门静脉,有时肝动脉也能清晰显示 D.正常肝脏的密度比脾 脏高 E.肝尾状叶位于肝门和下腔静脉之间 9.颅骨弥漫性"竖发"表现,最常 见于哪种疾病: A.脑膜瘤 B.颅骨血管瘤 C.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D.白血 病 E.颅骨成骨肉瘤 10.关于"梗阻性脑积水",下列观点哪项不对: A.发 生率比交通性脑积水低 B.出血、感染是最常见病因C.梗阻点位于四脑 室开口以上 D.MRI多轴面成像,诊断价值高 E.脑室旁白质常明显水肿 11. 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炎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

医学影像资料

一、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1、后前位片:正常心影2/3位于胸骨中线左侧,1/3位于右侧,心尖指向左下,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左、右两个边缘。心右缘:上段为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的总投影,下段为右心房构成。心右缘与右膈顶相交成一锐角称为心膈角。心左缘:上段为主动脉球(主动脉弓、主动脉结等)中段为肺动脉段(主干)。正常呈凹陷,又称心腰。下段为左心室构成。中段与交界处为左心耳,正常时不能与左心室区分。当左心房增大时,该处会突出。2、右前斜位:吞钡后拍片,第一斜位。心前缘:自上而下为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肺动脉、心室前壁、左心室下端。心前缘与胸壁间隙呈倒三角形。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左心房对食管有轻微压迹;下段为右心房。心后缘与脊柱之间的间隙称心后间隙。心前缘与胸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前间隙。3、左前斜位:第二斜位。(在60度的投照位上,心脏的四个房室均可显示。心前缘:上段为右心房。(主要由右心耳构成)下段为右心室。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后上方有左主支气管通过。下段为左心室。4、左侧位片:常取左侧位。前方为胸骨侧位像,心影的前下方为右心室,右心室上方为右心房。心后上缘为左心房,下方为左心室。胸骨后右心房室前一倒三角形透亮影即心前间隙。左心室及横膈构成一心后三角。1)肺充血: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X 线表现为: A、两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清晰,锐利。B、两肺门影增大,肺动脉段膨隆,右下

肺动脉增粗,宽度超过15毫米。C、动脉段、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透视下见肺门舞蹈现象。常见病:先心:房缺ASD ,室缺VSD, 甲亢性心脏病。2)肺淤血:肺静脉血增多,肺静脉回流受阻。X 线表现为:A、两肺纹理增粗,模糊,两上、下肺纹理增粗,为上、下肺静脉增宽。 B、两肺门影增大,模糊;无搏动。C、两肺野透亮度降低。常见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左心衰竭。 3 ) 间质肺水肿出现间隔线称KerIey A 、B、C 线。常见K氏B线,在肺下野近胸膜处2cm 一3cm长,1mm宽的横条影,为小叶间隔线水肿。A线为肺野周围向肺门的细长条密影。两肺门区周围呈蝶翼样分布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对称性阴影,称“蝶翼征”。 4) 肺血减少:右心排血受阻引起,肺循环血流量减少。X 线表现为:A、肺血管纹理变细、变疏。B、肺门小,肺动脉段凹陷或平直。C、肺野透亮度增高。常见病:肺动脉狭窄,三尖瓣病变,法四。5) 肺高压1)、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力升高,收缩压、平均压分别超过30一20mmHg。正常:肺动脉干收缩压2-4KPa(15-30 mmHg) ,肺动脉干平均压2.7KPa(20mmHg) 肺动脉高压x 线表现: A 肺动脉段突出。 B 两肺门动脉血管影增粗,右下肺动脉>1.5cm;大分枝扩张,中外带小分支变细,出现肺门截断现象,又称残根现象。 C 肺动脉搏动增强---肺门舞蹈现象。 D右心室增大。房间隔缺损X线表现:X线表现决定于分流量,故婴儿期或年龄较大而分流量很少的可以表现为正常。达天下一定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教学内容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 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X线: 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 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 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 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 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 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 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 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 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 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病变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肺气囊都属于~。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 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肺动脉瓣或/和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增厚。 支气管扩张:X线:肺纹理改变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教学资料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

医学影像学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一种方法是腹部目前最常用的、首选的引导穿刺方法: A.X线透视 B.超声 C.CT D.MRI E.核素扫描 2.前列腺增生好发于: A.周围区 B.移行区 C.中央区 D.尿道周围 E.都可以 3.乳腺小叶增生多发年龄为: A.20~30岁 B.30~40岁 C.40~50岁 D.50~60岁 E.60岁以上 4.下列肿瘤超声表现具有呈蟹足样生长特点的是: A.脂肪瘤 B.纤维腺瘤 C.囊肿 D.乳癌 E.乳腺小叶增生 5.不属于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表现是: A.边缘轮廓不整齐,粗糙 B.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实性衰减 C.侧方声影多见 D.常有周围组织浸润 E.肿块内丰富高速低阻动脉血流信号: 6.下列正常"肺门"解剖,哪项不对: A.上腔静脉越过右肺动脉腹侧 B.气管分叉位于右肺动脉背侧 C.左主支气管比右主支气管长 D.多数右肺静脉位于右肺动脉腹侧 E.右肺门通常比左肺门高1cm 7.钡餐检查前哪项准备通常是不需要的: A.禁食12小时 B.清洁灌肠 C.停服各类药物3天 D.有幽门梗阻时须抽出胃内容物 E.肠梗阻和胃穿孔不能做钡餐检查,大出血期间暂缓进行 8.以下关于肝脏的概念,错误的是: A.纵裂的内侧是右肝前叶 B.胆囊左缘紧邻肝方叶 C.CT扫描在肝门区可显示门静脉,有时肝动脉也能清晰显示 D.正常肝脏的密度比脾脏高 E.肝尾状叶位于肝门和下腔静脉之间 9.颅骨弥漫性"竖发"表现,最常见于哪种疾病: A.脑膜瘤 B.颅骨血管瘤 C.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D.白血病 E.颅骨成骨肉瘤 10.关于"梗阻性脑积水",下列观点哪项不对: A.发生率比交通性脑积水低 B.出血、感染是最常见病因 C.梗阻点位于四脑室开口以上 D.MRI多轴面成像,诊断价值高 E.脑室旁白质常明显水肿 11.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炎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C.输入淋巴管狭窄 D.淋巴渗出,淋巴结不增大 E.静脉呈扭曲、增粗 12.淋巴造影诊断淋巴结癌肿转移 A.淋巴结增大增多,时边缘缺损,淋巴管改道 B.淋巴结增大,结构完整无缺

医学影像资料

第六节变频X线机 工频X线机的局限性 曝光参数精度低 ?KV与mA是相互关联的,依靠KV补偿和空间电荷补偿的方法,曝光精度仍然很低 ?曝光时间精度难以控制 ?变压器的剩磁现象、电感性限制了最短的曝光时间以及对电路的冲击 变频X线机的特点 可输出高质量X线 输出剂量大 可实现实时控制 输出稳定、重复性好 体积大大缩小 可实现智能化 曝光时间可以更短 使用直流电源供电 变频原理(逆变原理 )--1 桥式方波逆变电路原理 变频X线机的特点 可输出高质量X线 输出剂量大 可实现实时控制 输出稳定、重复性好 体积大大缩小、重量减轻 可实现智能化计算机控制可实现 ?自动化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曝光时间可以更短 使用直流电源供电 1.最短曝光时间可到达1ms, 2.而工频机用半周期曝光就是10ms,实际有效为3ms ●可解决供电电源问题, ●可实现移动和野外的条件下使用 第三章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 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的发展 数字化X线机成像设备是指把X线透射的影像转换成数字图像的一种X线设备。 分类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 特点 辐射剂量小、成像质量高、数字化媒体记录的量大空间小、可实现数字图像可处理技术及远距离传输技术影像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图像 将二维图像以二维数字点阵的方式表示的图像叫数字图像。 二维数字图像中的每一个点称为像素。像素的数目等于行数和列数的乘积,即为图像的大小。一般医学中的图像大小有256×256,512×512,1024×1204等。 像素的黑白程度称为灰度,用一个数值可以表示灰度,这个数值的最大值称为灰阶,灰阶一般有256级、1024级,对应地也可表示为8bit、10bit。 n几种X线图像数字化的方式 ?胶片扫描系统 ?影像增强器+CCD+图像板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 ?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 第二节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