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_何高大

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_何高大
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_何高大

SLA 二语习得重要问题总结

S L A期末考试提纲 Week 9 Chapter 1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hapter 2 Foundation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ART ONE: Definition: 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a term that refers both to the study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who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subsequent to learning their first one as young children, and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language. 2.Formal L2 learning: instructed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classrooms.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3265637.html,rmal L2 learning: SLA that takes place in naturalistic contexts. 4.First language/native language/mother tongue (L1): A language that is acquired naturally in early childhood, usually because it is the primary language of a child’s family. A child who grows up in a multilingual setting may have more than one “first” language. 5.Second language (L2): In its general sense, this term refers to any language that is acquired after the first language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its specific sense, this term typically refers to an additional language which is learned within a context where it is societally dominant and needed for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other basic purposes. The more specific sense contrasts with foreign language, library language, auxiliary (帮助的,辅助的) language, and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 6.Target language: The language that is the aim or goal of learning. 7.Foreign language: A second language that is not widely used in the learners’ immediate social context, but rather one that might be used for future travel or othe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or one that might be studied as a curricular requirement or elective in school with no immediate or necessary practical application. 8.Library language: A second language that functions as a tool for further learning, especially when books and journals in a desired field of study are not commonly published in the learner’s L1. 9.Auxiliary language: A second language that learners need to know for some official functions in their immediate sociopolitical setting. Or that they will need for purposes of wider communication, although their first language serves most other needs in their lives. 10.L inguistic competence: The underlying knowledge that speakers/hearers have of a language. Chomsky distinguishes this from linguistic performance. 11.L inguistic performance: The use of language knowledge in actual production.

浅析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英语写作中教师的书面反馈 二战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的影响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环保宣传语翻译中的文化介入 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 论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野性”与“人性” 《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性格男性化形成原因分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 An Analysis of Barack Hussein Obama’s Ethical Appeal and it Impact on Audiences 对约瑟夫.康拉德小说《进步前哨》中人物关系的分析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论“冰山原则”在《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应用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 谈中国唐诗中数字的翻译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 书面语言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救赎主题分析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从跨文化角度出发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绝望主妇》人物语言个性化翻译浅析 从翻译审美分析食品品牌名称翻译的原则及策略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对当今女性的启示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海明威笔下的另类反英雄——评《艾略特夫妇》和《雨中的猫》中的男性形象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探究 从原型批评角度浅析《小伙子古德曼?布朗》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第二语言习得教学大纲

《第二语言习得》课程教学大纲 □通识课□学科(专业) 基础课专业发展 必修课□选修课课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性质、特点、内容、理论研究流派、研究热点、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本课程采用多元视角,对二语习得与教学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介绍与探讨,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二语习得与教学全过程的诸方面,学习和研究二语习得与教学理论,从而加深对二语教学这一认知活动的理性认识,提高运用理论探讨和解决汉语教学问题的能力,并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和汉语作为第二

语言的教学的实践中,力争成为积极、自觉的思考者和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研究者。 二、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 2.中介语研究 3.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 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二)难点: 1.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两种理论假设及其研究方法。 2.中介语研究:中介语产生的过程、中介语产生的心理机制。 3.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语言监控模式的五个假说。 4.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年龄、性格、认知方式以及语言学能等因素。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述 (一)教学目的 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背景,了解相关理论提出产生的意义,熟悉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三)基本内容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1)“母语”与“目的语” (2)“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3)“习得”与“学习” (4)“第二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5)“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与“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6)“语言能力”与“语言表达”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与特点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3.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及历史回顾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的路径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4.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习得因素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14商贸英语2班15 吴楚楚摘要: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和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英语句法重形合,树形结构;汉语句法重意合,线性结构。深刻理解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不同特点能够为我们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时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汉;句法结构;差异 前言 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常说,英语重形合,句子成树形结构,汉语重意合,句子成线形结构。英汉句法结构到底有何不同?两者为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只有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对我们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指导意义。 1、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形合,强调句际之间、句内各成分之间要用形式逻辑关系词连接。我们知道,英语句子具有严格的句法结构,名词的性、数、格,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以及主从句之间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都是把句子连接起来的纽带,由此英语句子在一定的框架内,就形成了以主谓为主干,其他修饰语或限定语成分为旁支的树形结构。因此在汉译英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补充必要的限定语或连接词,保证译出的英语句子是完整的,通顺的。 而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是意合,强调意义关联,以语义为中心,句法结构不必完备,而且也不需要使用诸如连接词等衔接手段,正如申小龙先生所指出,汉语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3]因而,汉语句子则形成了一种线形结构,没有主谓框架的限制,往往逐步交代,逐层铺开,节奏简洁明快。因而在英译汉时,不要拘泥于原文的结构,而是要尽量符合汉语的特点。 2、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原因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载体,“没有语言,思维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证其实”[1],而思维模式又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势必会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句法结构。 大体而言,西方人偏向于抽象思维,逻辑性和分析性强,长于精确,因而英语句子有着严格的形式要求,需要在一定的语法框架内表达,力求客观,理性,精确。而东方人偏爱具象思维,注重直觉和整体性,跳跃性强,因而句子灵活多变,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除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两种语言的影响之外,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也造就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结构。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英语字母—因素组合使得英语的词具有形态发生能力,从而使英语语法结构显性化,具有比较易于把握的形式程式。汉语构词十分方便:可以实现字与字的直接组合,汉字不具备发生形态变化的条件,从而与意义挂上了钩,表义性加强了。”[2] 3、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形合和意合之间的转换实际上就是英汉树形结构和线形结构的句法结构的转换。由于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英译汉时由树形结构向线形结构的转换可初步归纳为一种句子结构的“分散”,即从有主干变为无主干,焦点变为散点,由层层相扣(内包)变为句段相承的疏散铺排。汉译英则相反,是一种句子结构的“聚合”,即变松散为紧密,分主次,抓焦点,将铺排的句读纳入一定的构架之中。[4]

二语习得定性研究方法述评[1]

[收稿日期]2000-06-12 [作者简介]庞继贤(1953-)男,浙江宁波市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语言学方法论和语言理解的认知理论研究;王敏(1972-)女,陕西安康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二语习得定性研究方法述评 庞继贤,王 敏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摘 要]在国外,应用语言学研究开始越来越注意到定性研究的重要性,改变了定量研究几乎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我国,定性研究也开始逐步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重视。本文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对比的基础上,从哲学基 础、过程、特点等方面对定性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指出定性研究方法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手段。 [关键词]定性研究;二语习得;定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 H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42X (2001)02-0138-06 Q ualitative R esearch Method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a Critical R evie w PANGJi 2xian ,W ANG Min (School o f Foreign Language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China ) Abstract :In the W est ,there is a gradual shift of em phasis from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n ap 2 plied linguistics.The near dominance of quantitative methods has thus begun to change.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China has als o recognized the im portance of this research paradigm.Based on a com 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w o methods ,the present paper ex 2 amines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research tradition from a philos ophical basis.It is our contention that qualitative method 2 ology offers an im portant tool in the realm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tudies. K ey w ord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近十年来,二语习得研究已逐渐由简单粗糙的印象型、感觉型的经验总结或主观的思辨性研究转向有数据、有统计、有分析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但是,在一片定量的欢呼声中,另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在我国应用语言学界更是如此。据统计,在1988-1997年国内四种核心外语期刊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属定性研究的仅占2%[1]。许多人对定性研究方法存在种种误解,有人甚至将定性研究方法等同为“非定量研究”,是与定量研究相对立的非科学的方法。事实上,定性研究是指那些以访谈、观察等系统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材料性研究(em pirical studies ),同定量研究一样,是一种具有科学精神和坚实的理论支撑的科学探究方法。本文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对比的基础上,从步骤、研究过程及其在外语或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探析定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对比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哲学基础完全不同。定量研究强调世界万物的因果关系,认为一切事 第31卷第2期 2001年3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jiang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 ol.31,N o.2M ar.2001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是对英汉对比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阐述了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异同,继而回顾了我国英汉对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讨论了英汉对比研究的实用价值以及宗旨和目标,最后论述了对比研究是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对比研究、异同、历史与现状、实用价值、宗旨目标、理论方法 正文: 近年来,我国与外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出现了外语热,而外国也出现了汉语热。这种局面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以及翻译事业,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比 语言学的研究。人们在外语教学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外语,必须了解其特点,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与母语的特点作比较。熟悉外语和母语的特点,并加以科学对比,分析其差异的因素,这无疑将有助于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比较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 “对比”和“比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常被混为一谈。其实作为学科,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一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进行历时比较的学科。它旨在重构原始语,理清语言之间的亲属源流关系, 阐述它们的体系和特质,最终建立其谱系关系,比较语言学的目的主要是求同。 对比语言学属于共时语言学,它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作共时的、常为静态的考察 和分析,指出它们中各个层次,即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篇章等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点,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阐释这些不同之点所产生的根源的学科。对比语言学的主要目的是觅异。 作为研究方法,“对比”和“比较”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离不开比较,对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是建立在比较分析之上的。“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 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要对比必须进行比较,因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所以,“对比”与“比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赖的关系。 二、英汉对比分析的历史及现状 英汉对比研究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兼具有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其任务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并解释英汉语之间的异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研究和其他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应分为三个层次:语言的表层结构;语言表达方法;语言哲学。从学科上看,英汉语言对比可分为英汉对比语言学、英汉翻译学和英汉对比文化学三个学科。从实践上看对比语言学也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理论研究方向; 一个是应用研究方向。 在国外真正进行英汉语言对比的首推赵元任,他1933年撰文对汉语和英语语调进行了对比。国内的英汉或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 的《英文汉估》。 根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的老会长刘重德先生的观点我国的的对比研究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98—1949年可称为英汉对比研究的第一时期,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和严复的《英文汉估》算起,到四十年代末。这期间,英汉对比研究从草创到发展,成绩显著。 “虽有移植的问题,但其中包含着认真的鉴别和自己的独特创造,对汉语语言学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创了择善化用的传统。”这种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1949 —1976年是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 2 页,不能加页) (一)理论价值 ( 1)自译活动是一个特殊而显著的翻译现象。由于学术体制与政策的原因,中外翻译史的研 究通常只关注单语作家和译他译者,而且自译本身的相关概念很难做出科学界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自译没有引起翻译理论界应有的重视。通过对自译理论基础、本质特性、运作机制、标准 策略等分析研究,有利于人们认识和关注自译活动,确立自译研究的学术地位,从而推进自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翻译理论。 (2)研究文学自译现状,探究文学自译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廓清自译的概念和内涵。借助 对自译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并通过梳理自译理论,旨在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以及发现其对翻译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启示,并希望能指导翻译实践,揭示文学自译在翻译研究 中的实际价值和理论意义。 (3)译者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决定着翻译的过程。自译作家的创作与翻译思想在其自译作品中 有着明显体现。自译作家的创作在语汇、句式、节奏等语言形式上对翻译有促进。其创作为翻译提 供了丰富的语汇,特别是在翻译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以前的创作可以为其带来灵感。 (4)自译者的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调和。主要表现为译中有作、亦译亦作和作中有译 等三种情况。由于翻译与创作存有互动,所以译作与创作之间存在巨大相似性。 (二)实际应用价值 (1)研究自译者的自译行为及其自译作品,目的在于分析出自译这种翻译方式存在的特殊性 并揭示其本质属性,不仅能丰富翻译研究内涵,还能揭示自译在翻译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 (2)本项目以文学自译研究为主题,并选取我国著名自译作家林语堂、白先勇、张爱玲、萧 乾等四位自译作家为例,通过考察其个人创作观与翻译观,对比分析其自译作品是如何在各自创作观 与翻译观的引导下得以实现的,试图解释翻译过程即译者是如何进行自译的?自译和译他究竟有何不同? 进而试图揭示同为“环境性转换语者”的自译家们的自译活动有何“共性”与“个性”。 这对推动文学自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对翻译理论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3)在国内翻译领域中,对自译研究较少。通过本项目研究,可以启发更多学者从理论上对 自译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述评 在国外,自译活动历史悠久,国外学者主要在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关于自译定义。对自译下过定义的主要有 Grutman( 2004)、Popovic( 1976)、Whyte( 2002)等学者。其中 Grutman 的定义不仅“准确” ,还超出关于自译是否是真正翻译的讨论,深入到自译 更为广泛的层面。他不仅认为自译是“翻译自己作品的行为或者是这样一种行为的结果” ,指出了自译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是翻译结果,并暗示自译常常用于文学翻译,还将自译分为即时自译和延时自译两种状态,并强调自译文本的内部互文关系。更具参考价值。 ( 2)双语写作视域的自译理论。西方自译研究一个显著特点是立足双语写作视角,如Fitch (1988)、 Beaujour ( 1995)、 Beatson ( 1999)、 Scheiner ( 2000 )、 Liberman ( 2005)、 Trzeciak ( 2005)、 Hokenson & Munson ( 2007)等。最值一提,Hokenson & Munson ( 2007)将自译文本和 自译者同时并置于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社会和学术发展史中,从自译实践活动描述和自译理论分析两 个角度,详述了西方翻译史上自译现象:①首次清晰梳理了西方自译史并科学划分为中世纪与文艺 复兴时期( 1100-1600 )、近代时期(1600-1800 )和现当代时期(1800-2000 )等三个发展阶段。 ②对自译与双语写作进行平行研究,认为自译文本的关系可以视作在一个转化性语者的共同带中,以 文化间代表的方式展现了两个文本间的策略性关系。如果把自然双语者称为自然性双语习得者,那么 自译者则可称作策略性双语习得者。这一视角为双语和自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③从“作者中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山东师范学科英语二语习得重点名词解释

Anna考研精简二语习得内容 1.what is SLA? A term that refers both to the study of individual and groups who are learning a language subsequent to learning their first one as young children, and to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that language. It includes in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naturalistic context, and formal L2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classrooms. 2.Second language:It is any language learned after the first language or "mother tongue", even though it may be the third, fourth, or tenth to be acquired. It is also called a target language. In its specific sense, it typically refers to an additional language which is learned within a context where it is societally dominant and need for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other basic purpose. It is often acquired by minority group members or immigrants who speak another language natively. In this more restricted sense term is contrasted with other terms in this list. 3.Foreign language: It is one not widely used in the learner's immediate social context which might be used for future travel or other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situations, or studied as a curricular requirement or elective in school. but with no immediate practical application. 4.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这个理论教学法上也有我再补充一下):The claim that children have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years during which they can acquire their L1 flawlessly; If they suffered brain damage to the language areas, brain plasticity in childhood would allow other areas of the brain to take over the language functions of the damage areas, but beyond a certain age, normal language development would not be possible. This concept is commonly extended to SLA as well, in the claim that only children are ability to achieve native or near-native proficiency in L2. 5. Interlanguage(learner language): refers to the immediate states or interim grammars of a learner's language as it moves towards the target L2. 6. (1)Positive transfe r: When a L1 structure or rule is used in an L2 utterance and that use is approprite or "correct" in the L2.

(全英文论文)中西方宴席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声声慢》英译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英语毕业论文)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3、(英语毕业论文)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4、(英语毕业论文)《纯真年代》中爱伦和梅的对比分析 5、(英语毕业论文)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 6、(英语毕业论文)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开题报告+论文) 7、(英语毕业论文)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8、(英语毕业论文)小王子旅途的象征意义 9、(英语毕业论文)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 10、(英语毕业论文)初中英语的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差异 11、(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12、(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歌曲名称汉译研究 13、(英语毕业论文)论《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及象征意义 14、(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15、(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16、(英语毕业论文)《夜莺与玫瑰》两中译本之比较:德国功能主义视角(开题报告+论文) 17、(英语毕业论文)中国皮钦语的产生和发展 1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聚会文化差异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9、(英语毕业论文)The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 20、(英语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 21、(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开题报告+论文+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知识分享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 状述评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 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中华儿女,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德育人的标准,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一枝独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奋力前进,勇往直前。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修养、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2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读活动。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在当前这种紧迫形势下,我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核心素养,也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共同的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标,理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主渠道,议活动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引导师生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_评介(精)

71中国外语教育(季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Quarterly 2011年 5月 May 2011第 4卷第 2期 Vol. 4 No. 2文秋芳编著的《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堪者友好” (reader-friendly 为撰写原则,且力求“简洁明快” 、“深入浅出” ,但想吃透这本书,不在二语习得界摸爬滚打几年还真是很难做到。因此,该书最适合的目标读者不是该学科的入门群体,而是二语习得界的研究人员,如正处于论文选题阶段的博士生等。虽然书名中带“研究”二字,但该书收录的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高精尖研究,而是对国内外最前沿的研究问题的综述、总结、评论与展望。虽然作者开宗明义地承认该书的撰写受到 Doughty 和 Long 主编的鸿篇巨著《二语习得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的启发与影响,但该书的起点却瞄准了对《手册》的总结、发展与超越。首先, 《手册》从理论范式到写作班底都是集认知派之大成。 Doughty 和Long明白表示:“ 我们承认二语习得是在社会环境之中进行的,也因而会受广义或狭义环境的影响。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语言学习最终是学习者个体头脑之中的变化。因此二语习得也被广泛接受为认知科学的一个分支” (Doughty & Long 2003:4 。《手册》出版于 2003 年。七八年过去了,社会派成了气候,其研究成果明显丰富了我们对二语习得的了《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评介 顾永琦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 ? 2011 中国外语教育 (1,71-73页 提要:二语习得领域的重点问题是什么?争论点在哪里?最前沿的研究何在?发展趋 势是什么?由文秋芳编著的《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详尽的答案。本 文简评了该书的闪光点,并指出阅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用信息系统同其他行业的信息系统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医用信息系统有大量的CT、MRI等的图象,B超、内窥镜等的视频数据,还有大量的CT、MRI、B超、PET、电子内窥镜等的医用检查设备。医用信息系统中大量的如HIS,RIS,PACS,MODALITY,CPR等部门级的系统之间有大量需要交流和共用的信息,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效的交流,如何减少重复手工劳动,减少数据冗余.以提供给医生、护士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或者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换而言之,就是将医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相平滑高效的交流以及医用信息的整合集成成为世界各国致力于医用信息系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研究话题。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RSNA)和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提出了IHE框架试图解决这些信息的交流和集成问题。

IHE规范遵循DICOM标准和HL7标准.DICOM标准的全称是“医学数字成像与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标准,不仅支持医学放射图象,而且面向所有的医学图象,只要简单的增加相应的服务对象类(SOP)即可,可扩展到心电图,内窥镜图象,牙医图象,病理学图象等。HL7主要为面向健康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临床、金融、管理信息的电子交换标准.IHE规范还提供了HL7到DICOM的互操作. 国内随着医疗行业改革,医疗服务行业开始面向市场,通过信息化的战略来提高医患的满意度以提到很多医院的议事日程.因此构建一个集成化的标准化的系统来及时的获取各种临床信息变的非常迫 切.目前国内有许多厂商拥有遵循DICOM标准的PACS系统,然而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