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整理版

中国金融史

第一章原始到春秋战国

中国最早的货币产生于何时?(或什么朝代?)

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中国最早出现、使用得最普遍和最长久的原始货币是天然的海贝,贝币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

是不是所有贝壳都能成为货币呢?

作为货币的贝壳要求色泽鲜艳美丽,长相匀称,叫做齿贝,学名“货贝”。

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背面隆起部位,全被磨掉,露出孔洞,方便穿绳携带。古代以五贝穿为一串,两串系在一起,称之为“朋”。所以文言文的“朋”指货币单位或货币本身。“朋”也就成了贝币的计算单位。问题:每朋多少贝?一朋=10贝

为何贝壳会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

掌握------------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贝壳成为使用最普遍、最长久的原始货币原因:(做判断)

原始社会贝壳是最珍贵的物质,它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浅海的贝类,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坚固耐用,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就像今天的金银项链。由于它大小适

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社会的形成,贝作为交换的媒介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天然贝就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所以与财富有关的中国文字,大都带有“贝”字旁,从文字结构上看,也可以证明货贝是我国最古老的钱币。而且是使用最普遍、最长久(夏朝---春秋)原始货币。

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是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

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 出现大量铜铸币。

由于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和经济上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铜铸币在形态和币制单位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蚁鼻钱(楚铜币)、环钱------------名词解释第一种是布币(韩、赵、魏等国使用)

布币由铲形农具发展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像春秋时的周、晋、卫、郑、宋和战国时的韩、赵、魏等国。布币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的空首布和后来的平首布。

空首布:首空,可纳柄,原始而厚重,大小不等,多数在30克以内。

平首布:首端变平,不可纳柄,币身完全成片状,轻、薄、小,便于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一般都有文字,多数文字是地名,以表明出处,也有标明重量的,如“一两”、“十二铢”,两、铢都是货币单位,可谓最早的铢两货币。布是与布匹无关。

第二种是刀币(齐、燕、赵等国使用)

刀币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由刀首、刀身、刀柄和刀环四个部分组成,齐刀币含铜量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制作精美,是刀币的代表作

刀币起源于渔猎和手工业地区,由实用的刀(削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像今天的大刀,主要流行于齐、燕、赵等国,依其形制可分为齐大刀和燕明刀两类。齐国用大刀,叫齐大刀,燕赵等国用小刀,叫燕明刀。

齐大刀与燕明刀的区别:燕明刀的长度逐渐变短,刀身由宽逐渐变窄,尤其在含铜量方面明显低于齐刀,这与燕、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关。

是楚国的一种铜铸币,因形似鬼脸,或蚂蚁爬鼻,俗称鬼脸钱或蚁鼻钱。它由贝币演变而来,面突背平,大小如贝。

第三种是蚁鼻钱楚国

蚁鼻钱之所以流通于楚国地区(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是因为楚国地处南方,天然贝的来源较易,贝的使用时间较长,所以在春秋中期前后,出现了这种由贝发展而来的仿铜贝。这种贝币制作简单,体小量轻,以枚计值,交易携带方便,在楚国广泛流通,成为主要通货。

第四种是环钱(圜钱)秦

圜钱是战国时我国北方产生的一种新的铜铸币,大概由纺轮演化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有圆、方两种,圆形孔在先。所以又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之分,环钱多数都有文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形。

春秋战国时期其它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众多形制不一的铜铸币之外,还有银贝、银布等银铸币,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间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 )

郢爰-------名词解释(“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是楚国的一种黄金货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黄金的国家,我国古代的黄金主要产于楚国。)它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其含金量在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到99%。爰金币在古代货币中,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新发展:

第一.从货币材料上看,金属铸币逐渐取代实物货币,铜铸币广泛流通。

第二.货币形态趋向多样化,除了铜贝以外,还出现了铲状的布币(晋、郑、卫、韩、赵、魏等国)、刀形的刀币(齐、燕、赵国)、圆形的环钱(秦国)、贝壳状的蚁鼻钱(商周铜贝的变形,流通于楚国)四个体系。

什么是信用?(先于货币产生)

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指借贷行为或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信用的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贷出,以偿还为义务的取得。金融学所说的信用是指经济意义上的。

西周时期中国的实物信用已经盛行,不仅有私人信用,而且开始出现政府信用,有了专司政府借贷的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泉府。

战国时,在官私借贷中出现了“傅别”、“契券”等早期的债券

“傅别”:即债券。一般用竹木制成,分成两半,债主执右券,债务人执左券。“傅”即附,指附有约束文字;“别”指一别为两,即左右券。

契券:中国古代属于契约性质的文书,包括田契、过继书、收养书、以及分家析产的分关书等。这些文书对当事人有约束力,并且有法律上的效力,为官方所采信。如有诉讼争议,都以这些书契举证。

(二)先秦时期信用发展的特点:(重点)

1.信用先于货币产生。

2.从私人信用发展到政府信用。

3.从实物信用发展到货币信用。

4.出现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

(三)先秦时期信用的种类和形式(重点)

1.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

2.私人信用和国家信用。

3.不计息的“赊”和计息的“贷”。

4.普通借贷和高利贷。

5.用于消费性开支的借贷和用于生产经营的借贷。

填空题

归纳:先秦货币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没有货币,实行物物交换。

2.夏朝产生中国最早的货币----贝币

3.商晚期,出现青铜铸币----我国金属货币的开始

4.西周钱币:仍以贝币为主,还有称量货币-----铜和黄金。

5.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主要包括布币、刀币、蚁鼻钱和圆形的环钱四个体系。

归纳:先秦信用

1.原始社会末期,信用产生

2.西周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信用机构---泉府

3.战国时出现了“傅别”、“契券”等早期债券。

4.信用产生的条件:(1)私有财产的产生。

(2)社会出现两极分化,贫困氏族需要向富裕氏族借贷,于是信用产生。

单选

1、()把天然的贝币同后来的铸币结合了起来。

A、石贝

B、骨贝

C、陶贝

D、铜贝

2、据《周礼》记载,周朝时的政府借贷是由()负责办理。

A、泉府

B、上林苑

C、典质

D、钱府

3、信用的产生时间比货币的产生的时间()。

A、早

B、晚

C、相同

D、无法确定

4、货币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交换

B、奴隶社会

C、社会大分工

D、信用的产生

5、我国最早的货币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6、()是铜钱的原型。

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蚁鼻钱

7、()又被称为“鬼脸钱”。

A、布币

B、刀币

C、环钱

D、蚁鼻钱

8、最早的信用是实物借贷,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因为那时()。

A、有了私有财产,社会向两极分化

B、有了货币,社会向两极分化

C、有了私有财产,同时又有了货币

D、有了信用,社会向两极分化

判断

1、贝币的计算单位是朋,每朋100贝。X

2、我国最早的货币是交子。 X

3、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就是铜铸币和黄金X

4、春秋战国时代的借贷基本上是信用贷放,没有什么抵押品。V

5、信用的历史早于货币。V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金融

一、秦始皇统一币制(重点)

战国时期币制复杂,为了消除七雄割据、关卡林立给各地商贸往来活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不便;把货币铸造权收归国有,加强中央集权,必须统一货币。

-----------------记忆,背诵

(1)、规定黄金和铜为货币本位(币材),禁止其它财物作为币材,确立金铜(钱)本位制,这是货币复本位制的一种。指同时以金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

(2)、六国原有币制一律废除,规定全国货币为二等,即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铜钱又叫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统一币材)(3)、货币形态的统一:铜钱均作圆形方孔。过去的布币、刀币及圆孔圜钱一律不用。(统一币形)

(4)、货币面文的统一:铜钱币文均铸“半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8克),并规定“重如其文”。(统一面文)

(5)、规定金钱具有同样的法偿能力: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大数用金,小数用钱。

(6)、铸钱权和发行权的统一:由官府统一铸造和发行,不许民间铸钱。(统一铸币权和发行权)

(1)、货币的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货币的统一对于促进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3).就货币制度而言,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统一的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是中国量名钱的开始。

(1)秦王朝的“货币王室专铸”的思想和制度为历代王朝所奉行。

(2)统一货币单位,确立铢两货币,为西汉至隋朝的五铢钱体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直接影响到其后两千多年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

( 3 )改革并定型了中国货币的形制,圆形方孔的铜钱形制由此固定下来并流行了两千多年。环钱的使用,减少了钱币在流通中的磨损,贯穿使用也比其他形制的货币便利得多。

( 4 )黄金开始执行完整意义的货币职能,金属货币基本上取代了实物货币,不仅货币的价值更加稳定,而且也更有利于交换的发展

(1)、金钱复本位制下,两种金属同时充当币材,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使得同一市场上同种商品有两个价格,价格依然紊乱。

(2)、秦半两钱太重,不适于使用。

(3)、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流通规律也会发生作用,进而导致物价和经济的波动二、西汉的币制————刘邦时期,把铸币权下放到民间,“听民私铸”,所以就有了“榆荚钱”

(一)西汉早期货币:通行半两钱。————刘邦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详细记载的通货大膨胀

汉初因袭“半两”,币制混乱榆荚半两:钱形薄小而且质量粗劣

1、汉武帝币制改革

内容(背):1.取缔各郡国的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新钱重5铢,钱面铸有“五铢”

字样。提高五铢钱的铸造技术含量,遏制盗铸。

2.销毁地方铸币,设立上林三官(钟官、辨铜、均输)作为中央政府主管钱币

的铸造、成色鉴别、运输的机关,集中各地的铜材,垄断货币的铸造权。

3.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禁止非三官钱流通。

意义(记):1.是继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中国货币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它创造了一个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钱币体制,开辟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新阶段。

2.这次币制改革,确立了中央政府的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有利于货币的统一和币值稳

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权的巩固,也有利于安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2..西汉初期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铁钱。

铁钱是我国金属货币大家庭中的一位重要成员。自汉至民国初的两千余年中,我国铁钱的铸行断断续续大约持续五、六百年左右。就铸造的品种和数量来说,仅次于铜钱。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汉文帝时允许民间铸造钱币,有人为了牟利,在青铜铸币里夹杂铁的成分,铁钱由此悄然登上货币舞台。

由于铁钱在品质、信誉方面比不上铜钱,官府从稳定经济的目的出发,常常不得不禁抑铁钱的铸行。

王莽闭门造车、不顾实际情况不断盲目进行币制改革,比价不合理,换算十分困难,引起市场更加混乱,货币严重贬值,人民无法接受,必然引起民变,加剧了新朝的快速灭亡。

但王莽钱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却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它的文字、冶炼技术和设计都堪称中国古钱一绝,匠心独具。有着较大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三、东汉的货币制度基本上沿袭了西汉的五铢钱体制:

1、东汉成立初期,经济薄弱、社会动荡、半两钱、西汉五铢钱、王莽的货泉杂混

流通、币制混乱。

2、公元40年,光武帝重铸五铢钱,以后东汉恢复了五铢钱体制,

3、汉灵帝时候铸造四出五铢钱

4..东汉末年董卓改铸劣质的无文小钱(董卓五铢),导致恶性通货膨胀,钱币难以流通,

交换退化为物物交换,实物经济盛行,中国货币经济的发展出现大倒退。

四、秦汉时期的信用

1、两汉时期以私人信用为主的放款(货币借贷)活动盛行,以官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政府信用也时有发生。

2、汉代的信用以私人信用为主,出现职业化发展趋势,产生了“子钱家(名词解释)”这类汉代专门从事放款取息的高利贷者

3、汉代的信用仍局限于放款,存款业务还没有发展的迹象。(没有专门存钱的机构),人们存钱(藏钱)的主要方式为:窖藏、壁藏、梁藏、檐藏。

课堂练习

1、秦始皇统一货币,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是()。

A、黄金

B、白银

C、黄金和铜钱

D、白银和铜钱

2、两汉的信用业务主要是()。

A、放款

B、存款

C、汇兑

D、货币兑换

3、半两钱属于()。

A、年号钱

B、量名钱

C、实物货币

D、通宝钱

4、()是以重量为名称,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

A、五铢钱

B、半两钱

C、贝币

D、开元通宝

5、汉武帝改革钱币制度,推行(),是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中国货币史上又一件大事。

A、五铢钱

B、半两钱

C、贝币

D、开元通宝

6、汉武帝对钱币制度进行整顿,非()不许使用。

A、黄金

B、白银

C、三官钱

D、半两钱

判断

1、两汉时期的信用主要是政府(私人)提供的国家信用。X

2、秦汉的货币制度都是金属本位制。V

3、秦始皇时期,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V

4、汉初的铜钱由民间自铸。V

5、两汉的信用以货币借贷为主要形式,主要是由政府办理X

6、子钱家是汉朝时专门从事放款收息的人,是高利贷者V

第三章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与信用

一、三国时期的铸币

1、曹魏货币:

三国,三种货币制度,曹丕建立的魏国最好。

曹魏地处中原,人众物博,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曹魏地区一直流通五铢钱,其间经历过三次兴废。

2、蜀国货币:(三国时期蜀国的刘备)

蜀地与中原有群山相隔,受中原战争的影响很小,刘备入蜀之前,当地的百姓用的是五铢钱。刘备攻取巴蜀后,深虑军用不足和财政困难,遂采用谋臣的献策,在益州铸造面文“直百五铢”,背铭文“为”的铜钱。“直百五铢”,是虚值大钱。

刘备死后,辅政大臣诸葛亮铸造了“太平百钱”,一枚太平百钱等于一百枚五铢钱。这种钱很轻,和西汉的荚钱,董卓的无名小钱一样,及其低劣,老百姓的财富被掠夺厉害.后来还有“定平一百”,同样是虚值大钱。

3.吴国货币:

孙权铸的钱,叫“大泉五百”,一钱顶五百钱!后来越搞越厉害,又出了“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老百姓满手都是大钱,找零都没法找。

两晋未铸金属货币的原因————看看这个

背景:“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货币经济极度衰退、与货币大混乱的一个时期”。正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两晋政权一百多年来未铸金属货币的状况。

原因:1.两晋政治形势多半时间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当权者较少关心社会经济,

2.两晋的君臣太懒散,只顾着用前朝的旧钱。

3.两晋之世,社会经济不发达,从皇帝赏赐物品可以看出,布帛作为当时社会主要货币,

这反映社会对金属货币需求减少。

4.两晋国土面积大部分局限于南方,境内铜矿稀少,这加大了政府铸造金属货币的难度。

反应的问题: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对金属货币需求少。社会经济在倒退。

二、两晋时期的货币

两晋时期,国家虽然没铸钱,地方上却铸过一种五铢钱,是由一个叫沈充的人主持铸造的,民间都叫“沈郎钱”。这个钱质量很差,铜色发白(掺的锡太多),极薄极小,每枚只重1克,简直就是榆荚钱的翻版。“沈郎钱”,到了唐代,诗人们还经常挖苦它.十六国时李寿铸“汉兴”钱,北方的“成汉”在汉兴年间(338—343年)就铸过“汉兴钱”.这是中国古代首次铸造的年号钱。————宋朝的年号钱最多,最早是汉兴年代

过去在西汉的时候,黄金曾经是重要货币,一般作为赏赐或者大宗支付使用,用量很大。但在两晋时期,黄金在流通领域就不常见了。这是因为社会上奢靡之风渐起,富豪人家都用金子来打造器物首饰.黄金在流通中的数量越来越少.后来在一些地区干脆就退出了货币序列。

三、南朝时期的货币

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其后,在南方又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总称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而在北方,则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和北朝时期(公元386—公元589年)。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

1.南朝宋的货币:刘宋末年允许民间私铸,导致小钱盛行,主要是鹅眼钱和綖环钱。各种虚价大钱和小钱泛滥,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2.南朝齐的货币:接替刘宋的南齐政权深恐通货膨胀再次上演,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整朝仅铸一次钱。

3.南朝粱的货币:南朝粱的建立者萧衍,一改前代对货币的谨慎态度,自立朝之初就开始铸造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而且没有禁止民间私铸。

萧梁官铸的铜钱叫“天监五铢”,这种钱至今已无流传,它有内外两个轮廓,是一种精美的足值货币。民间私铸了一种铜钱叫做“公式女钱”,是一种又轻又薄的小钱。一年后,梁武帝又铸造了一批双面带花纹的货币,这些货币又大又圆:“大吉五铢”、“大通五铢”、“大富五铢”……名字都特别好听,其实只不过是一堆铁钱。后来,粱武帝索性铸造铁钱,禁用铜钱,以期统一币制,这是我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大规模铸造铁钱。由于铁钱本低,铸得太多,堆积如山,物价腾贵,交易者用车载钱。经济很混乱。

4.南朝陈的货币: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先后铸过两种货币。“陈五铢“为南朝陈文帝时铸行。“五”字交笔平直,形同两个对顶等腰三角形;一枚陈五铢当十枚鹅眼钱流通,后虽贬值,但在南朝仍属相对稳定、流通较广的货币。

“太货六铢”铜质优良,铸造精美,但在当时却并不受欢迎。因其大小和旧五铢相仿,而朝廷规定新钱一枚要抵十枚五铢旧钱,这种货币贬值,是对人民的一种剥削,于是人民不满,纷纷抵制。于是民间传出了“太货六铢钱,叉腰哭天子”的民谣。陈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太货六铢”成了这个末代王朝的陪葬品。

四、北朝的货币

1、北魏

北朝的第一王朝。北魏铸钱很迟,在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时才开始铸钱,称“太和五铢”。这次铸钱不成功,钱的品质极其低劣,只在京师地方流通,出了京师,人家不认。

2、北齐

开国后铸过一种“常平五铢”,分量很足,是北朝难得的好五铢钱。可是到了北齐第二代皇帝,私铸就又猖獗了,仅在邺城使用的“常平五铢”,就有四种颜色。河南一带就更甚,过量掺铅掺锡的假钱公然流行

总之:北朝主要以谷帛为流通手段,赋税征收也以实物为准,虽然各朝均铸造了货币,但都未能流通全境,成为统一货币。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经济的特点:

1.货币制度因政治分裂而不统一,各朝铸造的钱币轻重杂行,币制混乱。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谷帛等实物货币、铜铁等贱金属铸币、金银等贵金属货币同时流通,实物货币盛行,形成钱帛并行的货币制度。

六、三国魏晋南北朝的信用:

信用关系在三国魏晋时期发展缓慢,没有新进展。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使得寺庙成为从事存放款活动的高利贷场所。人们终于有个地方可以贷款和存钱了,这是南北朝在信用史上的一大创举。

南朝的寺庙(例如南齐的招提寺,南梁的长沙寺)通过其经营的寺库(后为质库)这种信用机构来办理高利贷的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而北朝的寺庙通过僧祗粟来办理高

利贷。

质押与抵押:

抵押主要是针对不动产,比如有人要向寺庙借钱款,就把自己的房子作为债权的担保,一旦还不上款,房子要归债权人(寺庙)所有。在借款和还款的过程中,借款人的房子产权是不用变的。这跟现代银行的抵押贷款一模一样。

质押是针对动产的,比如借款人把自己的一床被子交给债权人(寺庙),作为债权的担保。要是还不上钱,这床被子就甭想拿回去了,寺庙愿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在南北朝那个时候,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质押,比如黄金、衣服、首饰、牲畜等等;要想借小钱的,拿一束麻来也行。

整个南北朝期间,信用机构仅有佛教寺庙一家,别无分店,政府也没来插一手。

总之: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信用发展,最有意义的就是典质、存款业务、抵押和质押放款的出现了。

典质是产生于南北朝的专门经营放款的金融机构。典质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

论寺庙经济的形成在信用史上的重要意义:——————论述(重点)

(1).简要叙述寺院经济形成过程:

魏晋以前,我国寺院收入主要依靠布施,财产也归寺院集体所有。两晋之后,寺院经济活动走上了以营利为目的,聚敛寺院财产的道路,寺院经济开始形成。到了南北朝

时,寺院经济更是急剧发展。他们通过统治者的恩赐与施舍,大肆兼并,掠夺土地,强迫农民依附等方式,集聚了大量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寺院财产不断私有化。寺院经济最终形成。寺院经济的形成在信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重要意义:放债,寺庙作为一种中介性质的组织机构,面向社会,进行规模化的放贷。寺庙还就具有了储蓄银行的功能,有了寺庙这个融资中介机构,古代中国的金融业,到此就已基本完备。

一、填空题:

1、汉武帝对钱币进行整顿,规定五铢钱由中央政府的(上林三官)负责铸造,禁止各郡国铸钱。??

2、(两晋)没有铸造钱币的记录,中国货币史上出现了一百多年的真空状态。?

3、借贷行为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有了私有财产就有借贷行为,信用早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已存在

4、在西周政府借贷由(泉府)负责办理。

5、两汉的信用以(放款)为主要形式,而且主要是由(私人)办理。

6、南北朝时典质是由(寺院)经营。

7、当铺最早产生于中国的时期,是(南北朝时期)

(佛)教寺院的一大贡献,时称“(寺库)”或“质库”。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 ㈠、头部主要穴组 ⑴、颞三针:⒈、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⒉、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Ⅰ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前者为手足少阳之会,后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耳尖直上入发际的颞侧,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Ⅱ针和颞Ⅲ针位处颞Ⅰ针之前后,覆盖整个颞部,增强对颞部的刺激。“颞三针”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另外,从解剖上来看,颞骨比其他头骨都薄,其骨缝最密集(经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穴位,其针感及针刺效应都非常好。头部腧穴针刺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并且该处的神经血管非常丰富,对针刺刺激也非常敏感)。 “颞三针”主要治疗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它位于(大脑)中央前、后回之间的范围。“颞三针”多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弱智、脑瘫、偏头痛、面

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

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以下是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采用论文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比对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智力障碍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1.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智力障碍程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靳三针”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86例临床分析 3.论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体育教育与智力发展 4.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方案的探究 5.韦氏智力量表检测肝硬化患者智力障碍的临床意义 6.41例癫痫患者智力障碍分析 7.浅论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对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治疗的作用 8.智力障碍的遗传易感性 9.法医学鉴定中智力障碍综合评估方法的探讨 10.爸爸,原谅我智障 11.中药穴位贴敷加温治疗脑血管病后智力障碍临床研究 12.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评估问题的几点思考 13.保障精神和智力障碍人的生命与尊严 14.脑瘫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治疗(附43例报告) 15.智力障碍者家庭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现状调查 16.浅析如何保持智力障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17.让智障学生享受心理健康的快乐: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解析 18.核心力量锻炼对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 19.浅议智障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20.促进学龄前轻度智力障碍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1.智力障碍人士性教育原则初探 22.基因拷贝数变异与智力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23.浅析智障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24.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迟缓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25.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口语叙事能力个案研究 26.浅谈智障生的情绪教育

图文全解靳三针

图文全解“靳三针”昨天又翻看了 图文全解“靳三针” 昨天又翻看了靳三针临床配穴方法,特把经典的总结出来,并特意配了图,方便大家查看。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推荐)图文全解“靳三针”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 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 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靳三针(图文)整理版

1、靳三针组穴 心智类:智三针、脑三针、舌三针、四神针、手智针、足智针、痫三针、定神针 部位类:颞三针、面肌针、面瘫针、叉三针、褐三针、颈三针、突三针、乳三针、背三针等 急救三针:闭三针、脱三针 内景三针:胃三针、肠三针,胆三针 其他针:脂三针、尿三针、阳三针等 1、智三针 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2、脑三针 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正中,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2.25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位置:第一针为廉泉穴,其左右各旁0.8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定位:廉泉:在前正中线,舌骨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4、四神针 位置:四神Ⅰ针、四神Ⅱ针、四神Ⅲ针、四神Ⅳ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1寸。 5、手智针 穴组:内关、神门、劳宫。 部位: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靳三针图文整理版

1、靳三针组穴 ?心智类:智三针、脑三针、舌三针、四神针、手智针、足智针、痫三针、定神针 ?部位类:颞三针、面肌针、面瘫针、叉三针、褐三针、颈三针、突三针、乳三针、背三针等 ?急救三针:闭三针、脱三针 ?内景三针:胃三针、肠三针,胆三针 ?其他针:脂三针、尿三针、阳三针等 1、智三针 ?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2、脑三针 ?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正中,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后发际正中直上 2.5寸,风府上1.5寸。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 2.25寸处。 ?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位置:第一针为廉泉穴,其左右各旁0.8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定位:廉泉:在前正中线,舌骨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4、四神针 ?位置:四神Ⅰ针、四神Ⅱ针、四神Ⅲ针、四神Ⅳ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1寸。 5、手智针 ?穴组:内关、神门、劳宫。 ?部位:神门,在脘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屈腕肌腱桡凹陷处。劳宫,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内关,在掌侧,腕横纹上二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简易靳三针处方

靳三針療法 靳三針是指每次取穴三處的針刺療法,發明人為靳瑞,故稱靳三針。 智三針 治療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 神庭: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頭部,當前髮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2/3與外1/3的交點處。常規手法 四神針 治療智力低下,精神障礙,頭疼 四神針百會: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百會前後左右各1.5寸 針尖向外刺 腦三針 治療運動共濟失調,腦癱,弱智,視力障礙 腦戶+腦空*2。腦戶:在頭部,後發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腦空: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向下刺 顳三針 治療運動障礙,偏癱,弱智 顳三針耳尖直上2寸,其前後各1寸向下刺 暈痛針 治療美尼爾氏綜合症,眩暈 四神針+印堂+太陽穴*2。印堂:在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太陽穴:在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太陽穴直刺 眼三針 治療視神經萎縮,黃斑變性,視網膜脫落等 眼ⅠⅡⅢ;針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進針1.2―1.5寸;Ⅱ:眶下緣中點,向眼底進針1.2―1.5寸,將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緣中點,向眼底進針1.2―1.5寸,將眼球向下推要深刺達眼底,不提插,不旋轉,不加電針!只向上刮針定神針 治療多動症,眩暈,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兒童 定神針Ⅰ:印堂穴上5分;Ⅱ:陽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陽白: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 鼻三針 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 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攢竹。上迎香: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處鼻唇溝上端處。 迎香病情早期對刺,病久向內上斜刺。上迎香向內下斜刺。慢性鼻炎用攢竹穴 面肌針 治療面肌痙攣 四白,頰車,地倉,迎香,禾髎。眼肌痙攣:四白+下眼瞼阿是穴;面肌痙攣:地倉透頰車,迎香或禾髎 加電用連續密波,時間大約45分鐘 叉三針 治療三叉神經痛 太陽,下關,阿是穴。上支:太陽,下關,阿是穴(陽白);中支:太陽,下關,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陽,下關,阿是穴(大迎) 加電可以長時間 面三針 治療面神經麻痹 翳風,頰車,地倉。可以配用合谷,人中眼瞼不合可以用陽白,四白 耳三針 治療各種耳聾 聽宮,聽會,完骨。可以配用中渚,外關,合谷,四神針(加大刺激。增強腦血流量) 深刺1.2---1.5寸 舌三針 治療言語障礙,流口水,咽炎 舌三針Ⅰ:上廉泉;Ⅱ:上廉泉左右各0.8寸取穴,1―1.5寸 不加電,用手法 突三針 治療甲狀腺腫大 水突,天突,扶突。水突: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天突:仰靠坐位。在頸部,當

图文全解靳三针

图文全解“靳三针” 昨天又翻看了靳三针临床配穴方法,特把经典的总结出来,并特意配了图,方便大家查看。 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 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至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 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寸;地仓、向颊车平刺—寸;禾髎向下关平刺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新完整版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海勃湾区中医院医疗技术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27种) 1.毫针技术 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 4.腹针技术 5.眼针技术 6.手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 8.三棱针技术 9.皮内针技术 10.火针技术 11.皮肤针(梅花针) 12.芒针技术 13.鍉针技术 14.穴位注射疗法 15.埋线疗法 16.平衡针技术 17.醒脑开窍技术 18.靳三针疗技术 19.贺氏三通技术 20.子午流注技术 21.灵龟八法技术 22.飞腾八法技术 23.电针技术 24. 针刺麻醉技术25. 鼻针技术 26. 口唇针技术 27. 浮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7种) 1. 直接灸技术 2. 隔物灸技术 3. 悬灸技术 4. 天灸技5.温针灸技术 6.热敏灸技术 7.雷火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目录(3种) 1.刮痧技术 2. 撮痧技术 3. 放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7种) 1. 留罐技术 2.闪罐技术 3.走罐技术 4. 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 6.药物拔罐技术 7.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 1.针刀技术 2.带刃针技术 3.刃针技术 4.水针刀技术 5.钩针技术 6.长圆针技术 7.铍针技术 8.拨针技术 六、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9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2.脏腑推拿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 6.导引技术 7.小儿推拿技术 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熨敷技术 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5.熏蒸技术 6.泡洗技术 7.淋洗 8.中药灌洗肠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理筋技术 2.复位技术 3.正骨技术 4.夹板固定技术

靳三针调神针法临床运用

靳三针调神针法临床运用 1.何为调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体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小针解》:神者,正气也,神寓于气,气以化神,气盛则神旺,气衰则神病。《灵枢。天年篇》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见神气二者密不可分。气是无形的,五脏六腑之功能活动,是五脏六腑之气化所现,《素问》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故调神者,调其气化功能也,气机和顺,升降出入正常,人即则神旺。 五脏皆有神。《灵枢》“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脏藏神魂魄志意,五脏有病,神识亦会有所变化。故而,调神者,当重视调五脏之神。 形气不可分,气血不可离。有形之物,是气化之根,无形则气无生化之源。《素问》曰“形与神俱则尽终其天年”,“形弊血尽······神不使也”。形是物质基础,气是化生之机,血为气之母,失去血气的涵养,则神失用也。因此,靳三针调神,尤其注重调人之元神,调气血,调脏腑,调阴阳,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2.靳三针调神特色是治神贯于整个诊治的过程中。 (1)术前注重察其神气。《素问·宝命全形篇》言“凡刺之要,必先治神。”人一旦失神,在外就有各种不适的病理症状显现,或抑郁或焦虑。尤其是在现在紧张的生活工作环境下,人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几乎所有来找医生看病的人,皆是“失神”之人。所以医者施术前,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疾病的同时,要判断患者神的状况。 (2)针灸时重视医者“一其神”,患者“调其神”。《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上医当知针者,调其气血之变化也。针刺之时,医者要守神,如《灵枢·终始》“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要求医者在整个针刺过程中要全神贯注,精神内守,不可分心,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对于患者,在治疗前,医者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正确对待所患之疾,缓解病人紧张情绪,并引导病人安定情绪,摒除杂念,集中精神体会针感。如《标幽赋》中言“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而后用缓慢进针法,使患者定其神并聚之于将针之穴,这样针刺有利于医患神的交流,以达两神合一,有利于针感的产生和传导,再根据病情,施行手法“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导之”,针灸并用。 (3)治神之穴组的选用。 常用调神的穴组有四神针、定神针、智三针、脑三针、手智针、足智针等。其选穴特点,多取头部督脉和膀胱经、胆经之穴。因为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和膀胱经皆入络于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以四神针和定神针为例。四神针,取百会前后各旁开1.5寸,前后2针落在督脉之前顶、后顶,是脑气之所发,两边则在通天穴和络却穴之间,“离穴不离经”,针尖向外,一针透2穴,拓宽了治神的作用范围。定神针取印堂、阳白各上5分,阳白为胆经之穴,位于两目之上,与眼神密切关系。印堂在督脉之上,在两目之间,为神气之汇聚。故针刺此三穴,对神志不宁、注意力不集中、两目无神或斜视有明显作用,且针感很强,疗效比单纯针刺印堂和阳白好。取四神针时多加温和灸,用灸补法或导气,针灸并用。 因此,靳三针治疗疾病十分注重调神治神,在临床辨证取穴的基础上配合调神的治疗,能使患者神气散者聚、失者复、亢者平、抑者扬,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 靳三针治疗内景病证 内景病即为病变在内的脏腑疾病,是指因情志、劳伤、饮食、起居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的疾病。针灸治疗内景疾病主要是通过调理经络气血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有诸内,必形诸外”,内景发生病变,可在外之经络穴位表现出来。而“经络者,外络肢节,内连脏腑”,故针灸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而调整脏腑功能。

挛三针释义

“挛三针”释义 “挛三针”是对由庄礼兴教授(靳三针疗法靳瑞教授的弟子)在其临床经验基础上经过大样本临床实验研究证实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的一组穴位。其中上肢“挛三针”包括:极泉、尺泽、内关;下肢“挛三针”包括:鼠鼷、阴陵泉、三阴交。 1、上肢“挛三针”针解 上肢的“挛三针”组穴为:极泉、尺泽、内关。 极泉:《针灸大成》载:“主臂肘厥寒,四肢不收,心痛干呕”。位于腋窝中央,其下有腋动脉、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等通过。现代医学认为:中风造成的上肢不遂,主要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导致支配上肢运动的臂丛神经兴奋性降低,而极泉穴下有臂丛神经主干通过,故针刺极泉穴可疏通经脉,使上肢肌肉得以濡养,兴奋臂丛神经,促使上运动神经元的重新修复。 尺泽:为肺经合穴。《千金方》:“四肢重痛,手足掣瘛惊,两臂转筋,手掣痛不可伸,臂不及头”;《铜人》:“肘挛手臂不得举”;《玉龙歌》:“筋急,手难伸,两臂拘挛”;《针灸大成》:“手臂痛不能举,四肢厥,腋肘肿,两手筋紧不开,肩背痛”。手太阴经筋“结肘中”,尺泽穴的位置恰好在肘中。故临床上尺泽穴可用来治疗经筋循行所过处出现的痉挛和强滞。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临床常用的要穴。内关穴位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深层有正中神经通过。《针灸大成》:“内关主支满肘挛”;临床上可通过针刺内关穴来调节心,所谓“心主神明,心主血脉”,故其具有醒神开窍、解痉止痛、疏通气血的作用。 因此,庄礼兴教授认为,针刺上述3穴组成的上肢挛三针,有缓解痉挛、疏通气血、解痉止痛的作用。从现代解剖学理论来说,极泉穴深层是臂丛神经,内关穴深层是正中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