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编译和安装

LINUX内核编译和安装
LINUX内核编译和安装

河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Linux教程

设计题目Linux系统安装与内核编译学生姓名徐芳娟

学号320909010416

专业班级计本09-4班

指导教师安吉宇

2010 年12 月20日

目录

第1章设计目的与内容 (2)

1.1 课程设计目的 (2)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2)

1.2.1 虚拟机上安装Linux (2)

1.2.2 Linux内核编译 (2)

第2章虚拟机上安装Linux (3)

2.1安装步骤 (3)

2.2 安装过程中的错误问题解决方法 (8)

2.2.1 安装到第二张时,弹出错误提示 (8)

2.2.2 鼠标不能使用 (9)

第3章Linux内核编译 (10)

3.1内核简介 (10)

3.2内核编译步骤 (10)

1、准备工作 (10)

2、清除从前编译内核时残留的.o 文件和不必要的关联 (11)

3、配置内核,修改相关参数,请参考其他资料 (11)

4、正确设置关联文件 (11)

5、make clean (11)

6、编译内核 (12)

7、编译模块 (12)

8、安装模块 (12)

9、使用新内核 (12)

10、重新生成ram磁盘 (14)

3.3在Linux中添加新的系统调用 (14)

3.3.1 Linux系统调用机制 (15)

3.3.2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 (16)

第4章总结 (21)

第1章设计目的与内容

1.1 课程设计目的

(1)学会在操作系统安装之前,根据硬件配置情况,制订安装计划;

(2)掌握多操作系统安装之前,利用硬盘分区工具为Linux准备分区;

(3)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

(4)能够成功实现内核编译。

1.2 课程设计的内容

1.2.1 虚拟机上安装Linux

(1) 安装并使用硬盘分区工具,为Linux准备好分区;

(2)安装Linux系统(如红旗Linux桌面系统);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

1.2.2 Linux内核编译

(1)了解Linux内核的配置和文件系统的制作;

(2)掌握bootloader、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移植。

第2章虚拟机上安装Linux

2.1安装步骤

虚拟机下安装小红帽Linux9.0图解详细步骤

要用的软件:①VMware6.0虚拟机(中文绿色版免安装破解版)这个百度很多②Red Hat Linux9.0,在这里我下载的是分了三个部分的光盘镜像文件:

一.为了使用较方便,先为Linux准备一个空分区或新建一个文件夹,我就建了一个E:\linux9.0文件夹。

二.新建一个虚拟机,步骤如下:

文件->新建->虚拟机->下一步->典型->选择“Linux”,在版本里选择“Red Hat Linux”->下一步-->点击“浏览”,选择要保存的位置E:\linux9.0->下一步->下一步->磁盘大小可以设置一下,在这里我使用的是默认的8GB,不要选择“立即分配所有磁盘空间”,点击如下:

三.界面如上,可以在“设备”栏里双击修改要改变的你将要虚拟电脑的配置,在这里我就不做修改了。

四.双击“设备”栏里的“CD-ROM”,点击“使用ISO镜像”(如果你有Liunx9.0光盘就选择“使用物理驱动器”),点击“浏览”找到下载的Linux9.0光盘镜像文件,我的光盘镜像文件地址为: G:\redhat\ Red.Hat.cd1.iso,点击确定。

五.好了,点击“启动该虚拟机”,在虚拟机界面上点击一下,你就进入那个你虚拟的电脑里了,快捷键:ALT+CTRL。按回车,稍候片刻,界面如下:

六.选中“OK”,按回车,在下页面里选择“test”按回车,检测完毕后,再按回车,

选择“continue”回车,稍候片刻,出现如下图

七.点击“next”按钮,要选择要安装的语言,就看你自己的了,我选择的是第一项“Chinese 简体中文”;下一项是选择键盘步局,使用默认值;下项是选择鼠标,也是默认值;出现安装类型,根据自己的情况,我选择的是“个人桌面”;点击下一步,磁盘分区设置,这一步很重要,一般不推荐使用“自动分区”,选择“Disk Druid手工分区”,下一步。出现警告框,不用管他,点击“是”,进入分区界面。

八.在这里我们要建立三个分区:

①交换分区SWAP 点击“新建”按钮,打开“添加分区”对话框,在“文件系统类型中”选择”swap”,在大小框中输入500,点击确定。

②根分区:“新建”?在“挂载点”中选择第一项“/”,在大小中输入大小,我输入的是6450,即6GB左右,不要输入的太小,点击确定。此时界面如下:

③home分区:

点击上图中那中“空闲”的一列,点击“编辑”按钮,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挂载点选择

“/home”,其它不用设置,点击确定,OK,分区就这样完成了!结果如下:

九.接下来你可以具体的设置了,但一般使用默认的就行了,我完全用的默认的,在“个人桌面的默认设置”里你可以选择一下要安装的软件包,安装的越少,速度越快,在这里我不设置了,点击下一步,它开始格式化硬盘了,这一步速度也是最慢的啦,一般要根据个人的电脑配置。

十.第一部分光盘安装完成后,会让插入第二张光盘,我们执行右击右下角的那个图标:

选择“编辑”,在“浏览”框中选择下载的LINUX第二部分part2,点击确定。回到那虚拟的电脑里,再点击确定,当要插入第三张光盘时,同样办法解决。

十一.接下来要选择引导盘,在这里根据个人需要,我就不需要了,点“否,我不想创建引导盘”,点击下一步,一路下一步,安装完成!

十二.系统会重新启动,依次设置用户帐号日期和时间,声卡,RED HAT网络那一项就不要注册了,点“否,我不想注册我的系统”,好了,一路“前进”,下一步,就会重新启动Linux9.0了。

十三.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不知道为什么输入密码时键盘右边的小键盘区不能使用,输入完成,进入系统了,快来感受一下Red Hat Linux9.0的魅力吧!

2.2 安装过程中的错误问题解决方法

2.2.1 安装到第二张时,弹出错误提示

Linux安装指南:用VMWare7.1 安装Red Hat Linux 9.0,到第二张光盘时出现以下错误信息:无法打开xpdf-2.01-8软件包。这是由于文件遗失或者软件包损坏造成的。如果您使用的是光盘安装,这通常意味着介质已损坏,或者光盘驱动器无法读取介质,但在windows下查看光盘的文件,有xpdf-2.01-8.i386.rpm,如何解决?

解决方法:

VM-->Settings...-->Virtual Machine Settings

点 Hardware 选项卡,选择 CD/DVD(IDE) ,在右边的Connection属性中,

将Use physical drive 选为 Auto Detect(F:) 即可继续安装。

2.2.2 鼠标不能使用

vmware redhat 为什么usb 鼠标在X 下不能用?

1.注意安装时,别启用usb.

全默认,鼠标种类选ps/2.

2.如果设置已经是usb ,怎么改?

以root 进,然后用键盘上下键活动活动,选中start here(从这里开始),按回车.... 选中 系统设置 ,按回车, 进去后找到mouse 的设置,按回车进入鼠标设置界面, 选择2键鼠标(PS/2),选择“模拟三键点击”,点击确定按钮。

退出Linux 系统,再登录进去,OK!

第3章Linux内核编译

3.1内核简介

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Linux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源泉代码的公开性,所有的内核源程序都可以在、usr/src/linux下找到,大部分应用软件也都是遵循GPL而设计的,你都可以获取相应的源程序代码。

全世界任何一个软件工程师都可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代码加入到其中,由此引发的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Linux修补漏洞的快速以及对最新软件技术的利用。而Linux的内核则是这些特点的最直接的代表。

想象一下,拥有了内核的源程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可以了解系统是如何工作的。通过通读源代码,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这在Windows下简直是天方夜谭。其次,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量体裁衣,定制适合自己的系统,这样就需要重新编译内核。在Windows下是什么情况呢?相信很多人都被越来庞大的Windows整得莫名其妙过。再次,我们可以对内核进行修改,以符合自己的需要。这意味着什么?没错,相当于自己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已经做好了,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增加并实现自己需要的功能。在Windows下,除非你是微软的核心技术人员,否则就不用痴心妄想了。

3.2内核编译步骤

1、准备工作

(1)整理出系统需要支持的硬件、文件系统类型以及网络协议等内容。

(2)建议用命令uname –r 查看一下系统的版本号,如果你的系统版本与将要编译的内核版本一致,建议将/lib/modules下的内容备份,否则将来的make modules_install 步骤产生的文件会覆盖这个路径下的内容。

(3)A:下载并解压linux内核,建议从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59591.html,/pub/linux/kernel/ 下载

内核,因为安装系统时所安装的源代码默认情况下支持很多设备,这样给内核裁减增加了难度。以下假设你已经下载了内核的为linux-x-y-z.tar.gz。一般都将linux内核源代码放在/usr/src下,这里仍然遵守这个习惯,如果你的这个路径下已经存在这个版本的内核,建议将已有的改个名称。B:如果内核已经安装(/usr/src/目录有linux子目录),跳过如果没有安装,在光驱中放入linux安装光盘,找到kernel-source-2.xx.xx.rpm文件(xx代表数字,表示内核的版本号), 比如RedHat linux的RPMS目录是/RedHat/RPMS/目录,然后使用命令rpm -ivh kernel-source-2.xx.xx.rpm安装内核

2、清除从前编译内核时残留的.o 文件和不必要的关联

cd /usr/src/linux

make mrproper

确保源代码目录下没有不正确的.o文件和文件依赖关系,执行该命令后,内核选项会回到默认的状态下。如果你是下载的内核源码,而且是第一次编译,就没有必要执行这一步操作

3、配置内核,修改相关参数,请参考其他资料

在图形界面下,make xconfig;字符界面下,make menuconfig

在内核配置菜单中正确设置个内核选项,保存退出

4、正确设置关联文件

make dep

根据上一步所选择的选项,建立文件的依赖关系。

5、make clean

清理一些不必要的文件,如果你在上次编译的基础上,删去了一些选项,建议你执行这一步操作,否则,就没有必要了。

6、编译内核

对于大内核(比如需要SCSI支持),make bzImage

对于小内核,make zImage

7、编译模块

make modules

编译可加载模块(即内核选项中选择为M的选项),编译时间跟M选项的数量有关。

8、安装模块

make modules_install

即将编译好的modules拷贝到/lib/modules下,这就是为什么在“准备工作”的第三步提醒你备份的原因了。

9、使用新内核

方法一:

(1)更换内核:A、mv /usr/src/linuxX.X.X/system.map /boot/system.map

B、mv /usr/src/linuxX.X.X/arch/i3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 (2)然后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一个启动选项,使用新内核bzImage/zImage启动。格式如下:

boot=/dev/hda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linear

default=linux-new ### 告诉lilo缺省使用新内核启动linux ###

append="mem=256M"

image=/boot/vmlinuz-2.2.14-5.0

label=linux

read-only

root=/dev/hda5

image=/boot/bzImage(zImage)

label=linux-new

read-only

root=/dev/hda5

保留旧有的启动选项可以保证新内核不能引导的情况,还可以进入linux进行其他操作。

保存退出后,不要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步,运行/sbin/lilo,使修改生效

方法二:使用GRUB(修改grub.conf文件)

(1)更换内核:A、mv /usr/src/linuxX.X.X/system.map/boot/system.map

B、mv/usr/src/linuxX.X.X/arch/i386/boot/bzImage/boot/vmlinuz

(2)修改引导管理程序Grub,/etc/grub.conf

内容如下:

#boot =/dev/had

default =0

timeout =10

splashimage =(hd0, 0)/grub/splash.xpm.gz

title Red Hat Linux(2.4.20-8)

root(hd0, 0)

kernel /vmlinuz -2.4.20-8 ro root =LABEL =/

initrd /initrd-2.4.20-8.img

方法三:修改启动配置文件

现在大多数使用的都是grub启动,需要修改/boot/grub/grub.conf,添加相应的启动信息,添加内容的最简单格式如下:

title 显示在启动菜单上的名称

root 根文件系统挂载分区

kernel 压缩过的内核文件名

initrd 根文件系统文件名

如:

title My new kernel

root (hd0,2)

kernel /boot/vmlinuz-x.y.z

initrd /boot/initrd-x.y.z.img

10、重新生成ram磁盘

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没有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略过

如果您的系统中的/etc/lilo.conf使用了ram磁盘选项initrd, 使用mkinitrd initrd-内核版本号内核版本号命令重新生成ram磁盘文件,例如我的Redhat 6.2:mkinitrd initrd-2.2.14-5.0 2.2.14-5.0

之后把/etc/lilo.conf中的initrd指向新生成的initrd-2.2.14-5.0文件:

initrd=/boot/initrd-2.2.14-5.0

ram磁盘能使系统性能尽可能的优化,具体参考/usr/src/linux/Documents/initrd.txt文件

11、重新启动,OK!

3.3在Linux中添加新的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内核之间的功能接口。其主要目的是使得用户可以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有关设备管理、输入/输入系统、文件系统和进程控制、通信以及存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而不必了解系统程序的内部结构和有关硬件细节,从而起到减轻用户负担和保护系统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作用。

Linux操作系统作为自由软件的代表,它优良的性能使得它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而且商业化的应用也是如火如荼。在Linux中,大部分的系统调用包含在Linux的libc库中,通过标准的C函数调用方法可以调用这些系统调用。那么,如何在Linux 中增加新的系统调用呢?

3.3.1 Linux系统调用机制

在Linux系统中,系统调用是作为一种异常类型实现的。它将执行相应的机器代码指令来产生异常信号。产生中断或异常的重要效果是系统自动将用户态切换为核心态来对它进行处理。这就是说,执行系统调用异常指令时,自动地将系统切换为核心态,并安排异常处理程序的执行。

Linux用来实现系统调用异常的实际指令是:

Int $0x80

这一指令使用中断/异常向量号128(即16进制的80)将控制权转移给内核。为达到在使用系统调用时不必用机器指令编程,在标准的C语言库中为每一系统调用提供了一段短的子程序,完成机器代码的编程工作。事实上,机器代码段非常简短。它所要做的工作只是将送给系统调用的参数加载到CPU寄存器中,接着执行int $0x80指令。然后运行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返回值将送入CPU的一个寄存器中,标准的库子程序取得这一返回值,并将它送回用户程序。

为使系统调用的执行成为一项简单的任务,Linux提供了一组预处理宏指令。它们可以用在程序中。这些宏指令取一定的参数,然后扩展为调用指定的系统调用的函数。

这些宏指令具有类似下面的名称格式:

_syscallN(parameters)

其中N是系统调用所需的参数数目,而parameters则用一组参数代替。这些参数使宏指令完成适合于特定的系统调用的扩展。例如,为了建立调用setuid()系统调用的函数,应该使用:

_syscall1( int, setuid, uid_t, uid )

syscallN()宏指令的第1个参数int说明产生的函数的返回值的类型是整型,第2个参数setuid说明产生的函数的名称。后面是系统调用所需要的每个参数。这一宏指令后面还有两个参数uid_t和uid分别用来指定参数的类型和名称。

另外,用作系统调用的参数的数据类型有一个限制,它们的容量不能超过四个字节。这是因为执行int $0x80指令进行系统调用时,所有的参数值都存在32位的CPU寄存器中。使用CPU寄存器传递参数带来的另一个限制是可以传送给系统调用的参数的数目。这个限制是最多可以传递5个参数。所以Linux一共定义了6个不同的_syscallN()宏指令,从

_syscall0()、_syscall1()直到_syscall5()。

一旦_syscallN()宏指令用特定系统调用的相应参数进行了扩展,得到的结果是一个与系统调用同名的函数,它可以在用户程序中执行这一系统调用。

3.3.2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

如果用户在Linux中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应该遵循几个步骤才能添加成功,下面几个步骤详细说明了添加系统调用的相关内容。

(1)添加源代码

第一个任务是编写加到内核中的源程序,即将要加到一个内核文件中去的一个函数,该函数的名称应该是新的系统调用名称前面加上sys_标志。假设新加的系统调用为

mycall(int number),在/usr/src/linux/kernel/sys.c文件中添加源代码,如下所示:asmlinkage int sys_mycall(int number)

{

return number;

}

作为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新加的系统调用仅仅返回一个整型值。

(2)连接新的系统调用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后,下一个任务是使Linux内核的其余部分知道该程序的存在。为了从已有的内核程序中增加到新的函数的连接,需要编辑两个文件。

在我们所用的Linux内核版本(RedHat 6.0,内核为2.2.5-15)中,第一个要

修改的文件是:

/usr/src/linux/include/asm-i386/unistd.h

该文件中包含了系统调用清单,用来给每个系统调用分配一个唯一的号码。文件中每一行的格式如下:

#define __NR_name NNN

其中,name用系统调用名称代替,而NNN则是该系统调用对应的号码。应该将新的系统调用名称加到清单的最后,并给它分配号码序列中下一个可用的系统调用号。我们的系统调用如下:

#define __NR_mycall

系统调用号为191,之所以系统调用号是191,是因为Linux-2.2内核自身的系统调用号码已经用到190。

第二个要修改的文件是:

/usr/src/linux/arch/i386/kernel/entry.S

该文件中有类似如下的清单:

.long SYMBOL_NAME()

该清单用来对sys_call_table[]数组进行初始化。该数组包含指向内核中每个系统调用的指针。这样就在数组中增加了新的内核函数的指针。我们在清单最后添加一行:

.long SYMBOL_NAME(sys_mycall)

(3)将/usr/include/asm、/usr/inlude/linux、/usr/include/scsi链接到

/usr/src/linux/include目录下的对应目录中。

# cd /usr/include

# rm -r f asm linux scsi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asm-i386 asm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linux linux

# ln -s /usr/src/linux/include/scsi scsi

(4)删除源代码目录中残留的.o文件和其它从属文件。

# cd /usr/src/linux

# make mrproper

(5)重建新的Linux内核

为使新的系统调用生效,需要重建Linux的内核。这需要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

#pwd

#/usr/src/linux

超级用户在当前工作目录(/usr/src/linux)下,才可以重建内核。

#make config

#make dep (20分钟)

#make clean

#make bzImage (20分钟)

编译完毕后,系统生成一可用于安装的、压缩的内核映象文件:

/usr/src/linux/arch/i386/boot/bzImage

(6)用新的内核启动系统

要使用新的系统调用,需要用重建的新内核重新引导系统。为此,需要修改

/etc/lilo.conf文件,在我们的系统中,该文件内容如下:

boot=/dev/had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image=/boot/vmlinuz-2.2.5-15

label=linux

root=/dev/hdb1

read-only

other=/dev/hda1

label=dos

table=/dev/had

首先编辑该文件,添加新的引导内核:

image=/boot/bzImage-new

label=linux-new

root=/dev/hdb1

read-only

boot=/dev/had

map=/boot/map

install=/boot/boot.b

prompt

timeout=50

image=/boot/bzImage-new

label=linux-new

root=/dev/hdal

read-only

image=/boot/vmlinuz-2.2.5-15

label=linux

root=/dev/hda1

read-only

other=/dev/hda1

label=dos

table=/dev/hda

这样,新的内核映象bzImage-new成为缺省的引导内核。

Linux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Linux 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1

1、实验目的 针对Ubuntu10.04中,通过下载新的内核版本,并且修改新版本内核中的系统调用看,然后,在其系统中编译,加载新内核。 2、任务概述 2.1 下载新内核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59591.html,/ 2.2 修改新内核系统调用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函数,用来判断输入数据的奇偶性。 2.3 进行新内核编译 通过修改新版内核后,进行加载编译。最后通过编写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3、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查看系统先前内核版本: (终端下)使用命令:uname -r 2

3.2 下载最新内核 我这里使用的内核版本是 3.3 解压新版内核 将新版内核复制到“/usr/src”目录下 在终端下用命令:cd /usr/src进入到该文件目录 解压内核:linux-2.6.36.tar.bz2,在终端进入cd /usr/src目录输入一下命令: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r 文件将解压到/usr/src/linux目录中 3

使用命令: ln -s linux-2.6.36 linux 在终端下输入一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fakeroot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bqt3-headers libqt3-mt-dev libqt3-compat-headers libqt3-mt 4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曾经有一段时间,升级Linux 内核让很多用户打心里有所畏惧。在那个时候,升级内核包含了很多步骤,也需要很多时间。现在,内核的安装可以轻易地通过像 apt 这样的包管理器来处理。通过添加特定的仓库,你能很轻易地安装实验版本的或者指定版本的内核(比如针对音频产品的实时内核)。 考虑一下,既然升级内核如此容易,为什么你不愿意自行编译一个呢?这里列举一些可能的原因: 你想要简单了解编译内核的过程 你需要启用或者禁用内核中特定的选项,因为它们没有出现在标准选项里 你想要启用标准内核中可能没有添加的硬件支持 你使用的发行版需要你编译内核 你是一个学生,而编译内核是你的任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懂得如何编译内核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可以被视作一个通行权。当我第一次编译一个新的Linux 内核(那是很久以前了),然后尝试从它启动,我从中(系统马上就崩溃了,然后不断地尝试和失败)感受到一种特定的兴奋。 既然这样,让我们来实验一下编译内核的过程。我将使用Ubuntu 16.04 Server 来进行演示。在运行了一次常规的 sudo apt upgrade 之后,当前安装的内核版本是 4.4.0-121。我想要升级内核版本到 4.17,让我们小心地开始吧。 有一个警告:强烈建议你在虚拟机里实验这个过程。基于虚拟机,你总能创建一个快照,然后轻松地从任何问题中回退出来。不要在产品机器上使用这种方式升级内核,除非你知道你在做什么。 下载内核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下载内核源码。在 Kernel 找到你要下载的所需内核的URL。找到URL 之后,使用如下命令(我以 4.17 RC2 内核为例)来下载源码文件: wget https://git.kernel/torvalds/t/linux-4.17-rc2.tar.gz

如何安装Linux内核源代码

如何获取Linux内核源代码 下载Linux内核当然要去官方网站了,网站提供了两种文件下载,一种是完整的Linux 内核,另一种是内核增量补丁,它们都是tar归档压缩包。除非你有特别的原因需要使用旧版本的Linux内核,否则你应该总是升级到最新版本。 使用Git 由Linus领头的内核开发队伍从几年前就开始使用Git版本控制系统管理Linux内核了(参考阅读:什么是Git?),而Git项目本身也是由Linus创建的,它和传统的CVS不一样,Git是分布式的,因此它的用法和工作流程很多开发人员可能会感到很陌生,但我强烈建议使用Git下载和管理Linux内核源代码。 你可以使用下面的Git命令获取Linus内核代码树的最新“推送”版本: $ git clone git://https://www.360docs.net/doc/e71459591.html,/pub/scm/linux/kernel/git/torvalds/linux-2.6.git 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将你的代码树与Linus的代码树最新状态同步: $ git pull 安装内核源代码 内核包有GNU zip(gzip)和bzip2格式。Bzip2是默认和首选格式,因为它的压缩比通常比gzip更好,bzip2格式的Linux内核包一般采用linux-x.y.z.tar.bz2形式的文件名,这里的x.y.z是内核源代码的具体版本号,下载到源代码包后,解压和抽取就很简单了,如果你下载的是bzip2包,运行: $ tar xvjf linux-x.y.z.tar.bz2 如果你下载的是gzip包,则运行: $ tar xvzf linux-x.y.z.tar.gz 无论执行上面哪一个命令,最后都会将源代码解压和抽取到linux-x.y.z目录下,如果你使用Git下载和管理内核源代码,你不需要下载tar包,只需要运行git clone命令,它就会自动下载和解压。 内核源代码通常都会安装到/usr/src/linux下,但在开发的时候最好不要使用这个源代码树,因为针对你的C库编译的内核版本通常也链接到这里的。 应用补丁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实验二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1.实验目的 1)掌握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 2)掌握配置和编译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方法; 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2.实验环境 1)装有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上装有Linux虚拟机软件; 3)嵌入式系统实验箱及相关软硬件(各种线缆、交叉编译工具链等等)。 3.预备知识 1)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和裁剪方法; 2)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及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的方法; 3)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4.实验内容和步骤 4.1 内核的配置和编译——配置内核的MMC支持 1)由于建立交叉编译器的过程很复杂,且涉及汇编等复杂的指令,在这里 我们提供一个制作好的编译器。建立好交叉编译器之后,我们需要完成 内核的编译,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Linux内核源文件包,目前流行 的源代码版本有Linux 2.4和Linux 2.6内核,我们使用的是Linux 2.6内核; 2)实验步骤: [1]以root用户登录Linux虚拟机,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路径(如用命令 “mkdir ‐p /home/user/build”建立工作路径,以下均采用工作路径 /home/user/build),然后将“cross‐3.3.2.tar.bz2、dma‐linux‐2.6.9.tar.gz、 dma‐rootfs.tar.gz”拷贝到工作路径中(利用Windows与虚拟机Linux 之间的共享目录作为中转),并进入工作目录; [2]解压cross‐3.3.2.tar.bz2到当前路径:“tar ‐jxvf cross‐3.3.2.tar.bz2”; [3]解压完成后,把刚刚解压后在当前路径下生成的“3.3.2”文件夹移 动到“/usr/local/arm/”路径下,如果在“/usr/local/”目录下没有“arm” 文件夹,用户创建即可; [4]解压“dma‐linux‐2.6.9.tar.gz”到当前路径下:

linux内核配置模块编译安装

Linux内核配置编译和加载 Linux内核模块 Linux内核结构非常庞大,包含的组件也非常多,想要把我们需要的部分添加到内核中,有两个方法:直接编译进内核和模块机制 由于直接编译进内核有两个缺点,一是生成的内核过大,二是每次修改内核中功能,就必须重新编译内核,浪费时间。因此我们一般采用模块机制,模块本身不被编译进内核映像,只有在加载之后才会成为内核的一部分,方便了修改调试,节省了编译时间。 配置内核 (1)在drivers目录下创建hello目录存放hello.c源文件 (2)在hello目录下新建Makefile文件和Kconfig文件 Makefile文件内容: obj-y += hello.o //要将hello.c编译得到的hello.o连接进内核 Kconfig文件内容: 允许编译成模块,因此使用了tristate (3)在hello目录的上级目录的Kconfig文件中增加关于新源代码对应项目的编译配置选项 修改即driver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添加

source "drivers/hello/Kconfig" //使hello目录下的Kconfig起作用 (4)在hello目录的上级目录的Makefile文件中增加对新源代码的编译条目 修改driver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添加 obj-$(CONFIG_HELLO_FOR_TEST) += hello/ //使能够被编译命令作用到 (5)命令行输入“make menuconfig”,找到driver device,选择select,发现test menu 已经在配置菜单界面显示出来 (6)选择test menu进入具体的配置,可以选择Y/N/M,这里我选择编译为M,即模块化 (7)保存退出后出现 (8)进入kernels目录中使用“ls -a”查看隐藏文件,发现多出.config隐藏文件,查看.config 文件

linux内核编译和生成makefile文件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一、实验题目 1.编译linux内核 2.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为project工程自动生成Makefile,并测试 3.在内核中添加一个模块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些命令提示符,也里了解一些linux系统的操作。 2.练习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自动生成Makefile,使同学们了解Makefile的生成原理,熟悉linux编程开发环境 三、实验要求 1使用静态库编译链接swap.c,同时使用动态库编译链接myadd.c。可运行程序生成在src/main目录下。 2要求独立完成,按时提交 四、设计思路和流程图(如:包括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测试数据的设计及测试结果分析) 1.Makefile的流程图: 2.内核的编译基本操作 1.在ubuntu环境下获取内核源码 2.解压内核源码用命令符:tar xvf linux- 3.18.12.tar.xz 3.配置内核特性:make allnoconfig 4.编译内核:make 5.安装内核:make install

6.测试:cat/boot/grub/grub.conf 7.重启系统:sudo reboot,看是否成功的安装上了内核 8.详情及结构见附录 3.生成makefile文件: 1.用老师给的projec里的main.c函数。 2.需要使用automake和autoconf两个工具,所以用命令符: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进行安装。 3.进入主函数所在目录执行命令:autoscan,这时会在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 autoscan.log和configure.scan,将configure.Scan改名为configure.ac,同时用gedit打开,打开后文件修改后的如下: # -*- Autoconf -*- # Process this file with autoconf to produce a configure script. AC_PREREQ([2.69]) AC_INIT([FULL-PACKAGE-NAME], [VERSION], [BUG-REPORT-ADDRESS]) AC_CONFIG_SRCDIR([main.c]) AC_CONFIG_HEADERS([config.h]) AM_INIT_AUTOMAKE(main,1.0) # Checks for programs. AC_PROG_CC # Checks for libraries. # Checks for header files. # Checks for typedefs, structures, and compiler characteristics. # Checks for library functions. AC_OUTPUT(Makefile) 4.新建Makefile文件,如下: AUTOMAKE_OPTIONS=foreign bin_PROGRAMS=main first_SOURCES=main.c 5.运行命令aclocal 命令成功之后,在目录下会产生aclocal.m4和autom4te.cache两个文件。 6.运行命令autoheader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h.in这个新文件。 7.运行命令autoconf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ure这个新文件。 8.运行命令automake --add-missing输出结果为: Configure.ac:11:installing./compile’ Configure.ac:8:installing ‘.install-sh’ Configure.ac:8:installing ‘./missing’ Makefile.am:installing ‘./decomp’ 9.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depcomp,install-sh和missing这三个新文件和执行下一步的Makefile.in文件。 10.运行命令./configure就可以自动生成Makefile。 4.添加内核模块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转) linux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是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组成的 为什么要划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答:有关CPU体系结构,各处理器可以有多种模式,而LInux这样的划分是考虑到系统的 安全性,比如X86可以有4种模式RING0~RING3 RING0特权模式给LINUX内核空间RING3给用户空间 linux内核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内核由SCI(System Call Interface)系统调用接口、PM(Process Management)进程管理、MM(Memory Management)内存管理、Arch、 VFS(Virtual File Systerm)虚拟文件系统、NS(Network Stack)网络协议栈、DD(Device Drivers)设备驱动 linux 内核源代码 linux内核源代码是如何组成或目录结构? 答:arc目录存放一些与CPU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其中第个CPU子目录以分解boot,mm,kerner等子目录 block目录部分块设备驱动代码 crypto目录加密、压缩、CRC校验算法 documentation 内核文档 drivers 设备驱动 fs 存放各种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 include 内核所需要的头文件。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入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与平台相关的头文件则放在相应的子目录中 init 内核初始化代码 ipc 进程间通信的实现代码 kernel Linux大多数关键的核心功能者是在这个目录实现(程序调度,进程控制,模块化) lib 库文件代码 mm 与平台无关的内存管理,与平台相关的放在相应的arch/CPU目录net 各种网络协议的实现代码,注意而不是驱动 samples 内核编程的范例 scripts 配置内核的脚本 security SElinux的模块 sound 音频设备的驱动程序 usr cpip命令实现程序 virt 内核虚拟机 内核配置与编译 一、清除 make clean 删除编译文件但保留配置文件

linux 内核编译编译选项

1.Code maturity level options 代码成熟等级。此处只有一项: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如果你要试验现在仍处于实验阶段的功能,就必须把该项选择为Y了;否则可以把它选择为N。 2. Loadable module support 对模块的支持。这里面有三项: Enable loadable module support:除非你准备把所有需要的内容都编译到内核里面,否则该项应该是必选的。 Set version inFORMation on all module symbols:可以不选它。 Kernel module loader:让内核在启动时有自己装入必需模块的能力,建议选上。 3. Processor type and features CPU类型。有关的几个如下: Processor family: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CPU类型。 High Memory Support:大容量内存的支持。可以支持到4G、64G,一般可以不选。 Math emulation:协处理器仿真。协处理器是在386时代的宠儿,现在早已不用了。 MTTR support:MTTR支持。可不选。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 support:对称多处理支持。除非你富到有多个CPU,否则就不用选了。 4. General setup 这里是对最普通的一些属性进行设置。这部分内容非常多,一般使用缺省设置就可以了。下面介绍一下经常使用的一些选项: Networking support:网络支持。必须,没有网卡也建议你选上。 PCI support:PCI支持。如果使用了PCI的卡,当然必选。 PCI access mode:PCI存取模式。可供选择的有BIOS、Direct和Any,选Any 吧。 Support for hot-pluggabel devices:热插拔设备支持。支持的不是太好,可不选。 PCMCIA/CardBus support:PCMCIA/CardBus支持。有PCMCIA就必选了。System V IPC BSD Process Accounting Sysctl support:以上三项是有关进程处理/IPC调用的,主要就是System V 和BSD两种风格。如果你不是使用BSD,就按照缺省吧。 Power Management support:电源管理支持。 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 BIOS support:高级电源管理BIOS支持。

史上最全linux内核配置详解

对于每一个配置选项,用户可以回答"y"、"m"或"n"。其中"y"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进内核;"m"表示将相应特性的支持或设备驱动程序编译成可加载模块,在需要时,可由系统或用户自行加入到内核中去;"n"表示内核不提供相应特性或驱动程序的支持。只有<>才能选择M 1. General setup(通用选项) [*]Prompt for development and/or incomplete code/drivers,设置界面中显示还在开发或者还没有完成的代码与驱动,最好选上,许多设备都需要它才能配置。 [ ]Cross-compiler tool prefix,交叉编译工具前缀,如果你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的话输入相关前缀。默认不使用。嵌入式linux更不需要。 [ ]Local version - append to kernel release,自定义版本,也就是uname -r可以看到的版本,可以自行修改,没多大意义。 [ ]Automatically append version information to the version string,自动生成版本信息。这个选项会自动探测你的内核并且生成相应的版本,使之不会和原先的重复。这需要Perl的支持。由于在编译的命令make-kpkg 中我们会加入- –append-to-version 选项来生成自定义版本,所以这里选N。 Kernel compression mode (LZMA),选择压缩方式。 [ ]Support for paging of anonymous memory (swap),交换分区支持,也就是虚拟内存支持,嵌入式不需要。 [*]System V IPC,为进程提供通信机制,这将使系统中各进程间有交换信息与保持同步的能力。有些程序只有在选Y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所以不用考虑,这里一定要选。 [*]POSIX Message Queues,这是POSIX的消息队列,它同样是一种IPC(进程间通讯)。建议你最好将它选上。 [*]BSD Process Accounting,允许进程访问内核,将账户信息写入文件中,主要包括进程的创建时间/创建者/内存占用等信息。可以选上,无所谓。 [*]BSD Process Accounting version 3 file format,选用的话统计信息将会以新的格式(V3)写入,注意这个格式和以前的v0/v1/v2 格式不兼容,选不选无所谓。 [ ]Export task/process statistics through netlink (EXPERIMENTAL),通过通用的网络输出工作/进程的相应数据,和BSD不同的是,这些数据在进程运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相关命令访问。和BSD类似,数据将在进程结束时送入用户空间。如果不清楚,选N(实验阶段功能,下同)。 [ ]Auditing support,审计功能,某些内核模块需要它(SELINUX),如果不知道,不用选。 [ ]RCU Subsystem,一个高性能的锁机制RCU 子系统,不懂不了解,按默认就行。 [ ]Kernel .config support,将.config配置信息保存在内核中,选上它及它的子项使得其它用户能从/proc/ config.gz中得到内核的配置,选上,重新配置内核时可以利用已有配置Enable access to .config through /proc/config.gz,上一项的子项,可以通过/proc/ config.gz访问.config配置,上一个选的话,建议选上。 (16)Kernel log buffer size (16 => 64KB, 17 => 128KB) ,内核日志缓存的大小,使用默认值即可。12 => 4 KB,13 => 8 KB,14 => 16 KB单处理器,15 => 32 KB多处理器,16 => 64 KB,17 => 128 KB。 [ ]Control Group support(有子项),使用默认即可,不清楚可以不选。 Example debug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调试例子 Namespace cgroup subsystem,cgroup子系统命名空间 Device controller for cgroups,cgroups设备控制器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配置和编译Linux内核 对内核进行正确配置后,才能进行编译。配置不当的内核,很有可能编译出错,或者不能正确运行。 1.1.1 快速配置内核 进入Linux内核源码数顶层目录,输入make menuconfig命令,可进入如图0.1所示的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主界面(注意:主机须安装ncurses相关库才能正确运行该命令并出现配置界面)。如果没有在Makefile中指定ARCH,则须在命令行中指定: $ make ARCH=arm menuconfig 图0.1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主界面 基于Ncurses的Linux内核配置界面不支持鼠标操作,必须用键盘操作。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键盘的方向键移动光标,选中的子菜单或者菜单项高亮; ?按TAB键实现光标在菜单区和功能区切换; ?子菜单或者选项高亮,将光标移功能区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