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组态控制技术应用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自动化生产线运行技能方向的专业技能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组态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根据要求创建组态画面,会模拟和联机系统调试,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和从事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掌握组态软件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拓展及自动化技术实践能力,能根据要求完成组态编程、通信控制、调试运行等。

(一)只是个德育目标

1.了解组态软件的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

2.熟悉组态软件的开发界面及新建组态王工程的一般过程。

3.掌握组态软件常用的基本术语、概念和规律。

4.理解I/O设备的含义,熟悉创建逻辑设备并完成通信参数设置的方法。

5.掌握组态软件组态原理及方法。

6.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及团队合作精神。

7.领悟不同场合下组态的思想,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8.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能力目标

1.灵活运用图库和工具箱中提供的图素,完成组态工程的画面组态。

2.能熟练编写用户脚本程序,熟记常用函数。

3.具有一定的项目分析能力和典型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开发能力。

4.具有一定的典型监控系统安装、调试运行能力。

三、参考学时

66学时

四、课程学分

4学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2000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2011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2000版)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英语(word文档)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和使用英语对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学习及运用英语语言的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增强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更好的适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1.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 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高中英语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有机衔接初中学段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必修课程为所有高中学生搭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基础,使其形成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他们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构筑发展平台。必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面向全体 学生,具有基础性特点。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遵循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语文课程性质是什么

1、语文课程性质是什么?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 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 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 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 神成长。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1)全面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 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 3、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一共有几点? 10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20、课标实施总的教学建议哪四点?答: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答: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25、各个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有“有感情地朗读”,指的是什么?答: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26、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建议是什么?答: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28、写作教学应抓住哪几个环节进行指导学生?答: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9、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建议共有哪四点?答: ①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②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③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④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0、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答: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具有涉外业务特点的政策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不仅掌握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法律知识、国际贸易惯例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和分析处理外贸业务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教学内容及要求 1、第一单元国际贸易简介 了解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资源在世界各地的分布不均;气候和土壤;熟练工人和资本;经济利益;满足国内需求等原因);有关国际贸易的问题(如文化差异;货币兑换和贸易壁垒等)、国际贸易的形式等基本知识。要掌握几个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海外贸易、世界贸易、比较成本理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贸易顺差、贸易逆差等。 2、第二单元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①了解进出口贸易的步骤。 ②掌握进出口贸易中所涉及的机构。 ③了解进出口贸易中所涉及的专业人员。 ④了解进出口贸易中所需要的单证。 ⑤了解进出口贸易的渠道。 ⑥熟练掌握本单元词汇及术语。 3、第三单元准备出口 掌握出口准备阶段所应做的工作: ①做好市场调研。 ②做好营销和促销,了解营销理念和营销组合。 ③做好对顾客的信用调查。 ④熟练掌握本单元词汇及术语。 4、第四单元交易的谈判 ①了解交易谈判的几个阶段:询盘和回复询盘、发盘和还盘、接受和签订合同。 ②熟练掌握怎样有效地询盘和回复询盘;掌握实盘和虚盘等概念。 ③掌握什么是合同,有哪些名称,合同的构成和内容。 ④熟练掌握本单元词汇及术语。 5、第五单元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 ①了解商品品质的含义,掌握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掌握品质公差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②了解常用的计量单位和不同的度量衡制度,掌握不同度量衡制度中的计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③了解计算重量的方法。掌握溢短装条款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④了解包装的分类。掌握包装的标志及分类。掌握运输标志的构成,读懂并会翻译常用指示性和警告性标志。 ⑤熟练掌握本单元词汇及术语。 6、第六单元贸易术语

英语课程的性质理念和设计思路

本课程一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话题都以对话训练作为切入点,先说后听,加大听说技能,特别是实用交际能力的训练,把培养一定的实用口头交际能力作为本教程的重要任务。先读后写,加强应用文的实用文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满足生产一线业务人员实际的涉外交际需要。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围绕同一话题展开,语言基本功与实用的日常和业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多媒体教学为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的理

念,教学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理念,提高英语教学实际效率。(1) 将听说、读写与综合运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设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应用能力。(2) 采用课堂教学、听力训练、自主学习、实践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课堂设计使学生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从而有勇气开口练习说英语,使学生从“练”中学,亲身体验从“学懂→学会”的全过程,享受成功。(3) 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针对三级考试的具体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博闻强记的能力,加大对听、说和写的实用技能的训练。

2、高职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高职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要强调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提高词汇量和增加知识。 无论是听说,还是主要基于课堂教学的读写译,其设置都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能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写的能力;既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需要,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3、工学结合 (1)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师与学生可以分批深入企业进行参观与随岗实习;聘请有实际国际贸易实际经验的企业人员来校讲座;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创办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模拟商务环境中进行实际操练,进一步缩短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在加强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 (2)开设英语角,由专门指导教师进行定期指导。英语角由英语俱乐部管理和组织,定期举行,每期设主题活动。 (3)注重学生交际实践,多举行口语竞赛,朗诵比赛,词汇竞赛等英语活动,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免费开设英语口语班,辅导学生参加湖北省各级口语比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在参赛的同时向兄弟院校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的性质是普修课课程,属于必修基础课。授课对象为体育系社会体育普通专业本科生。本课程大纲主要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排球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及我院具体的教学条件制订编写的。 课程的地位作为体育课程,发展到目前普通专业的排球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授课对象越来越多,课程地位也就越来越高。目前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多年来不断注重课程的建设和师资的培训,并在长期的教学训练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掌握排球的基本技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普及排球,使排球有更广泛的受众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排球运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能够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排球健身计划,具有较高的排球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2、运动技能目标:掌握排球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在排球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掌握常见排球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具有参与校园排球活动的能力。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排球运动能够合理地评价自己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状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能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不同水平的排球比赛,自觉通过比赛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通过排球运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热心参与校内外排球事务。 6、本课程的基本目标讲授排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战术、基本规则与裁判法等,重点培养排球运动兴趣与实战能力,以达到增进健康、娱乐身心、终身健身的目的。

关于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关于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关于对语文性质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了明确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同时具有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性质。 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内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 同时,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够表情达意,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沟通的作用;语文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播。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在建国以来我国语文界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论争基础上,大多数人已意识到历次大纲都强调的“语文课程要做到工具性和思想性统一”中的“思想性”已不足以涵盖语文课程育人的丰富多样性,因此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界对语文课程认识上的一个突破。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内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复习范围和要求 1.了解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的历史 2.了解与语文课程相关的重要理论,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3.理解和掌握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内容及其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点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了,这里不多讲。至于对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基本内容以及它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的不同点,主要是个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认识、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教材上对此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大家只要认真阅读、了解就可以了。 这一章里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个是语文素养。一个是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还有是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区别。 语文素养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要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主要在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上有进一步深化。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 (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解读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解读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夏家发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的探讨由来已久。仅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有过三次之多。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人们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又有了更为多元而开放的认识。据有关专家统计,仅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看法就不下二十种。由于人们对“语文”“语文学科”“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教育”等概念不加区分,导致认识上的极大分歧,以至于无法形成实质性争鸣,更难达成共识。 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语文课程。什么是语文课程呢按照现代课程观,语文课程包括语文学科知识、语文生活经验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三个方面。因此,语文学科知识只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方面,语文课程理应关涉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不仅如此,作为课程建构主体的师生与课程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使得语文课程不再是外在于人的死的教条。语文课程由此成为一种历史性事件,避免了制度化和科层化的毛病;语文课程不再是一种死的文本,“它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因此,语文学科只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语文课程包含了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和语文综合性学习。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的这段话意思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不仅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因此所谓“工具性” 在这里实际上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功能与目的。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就个体而言,人们使用语言(即言语活动)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思维活动。就人际而言,经由语文,人们要可以交流思想与情感;经由语文,人们还可以造成预期的行为事实。就人类总体而言,语言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这三种情形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工具。 语文本身的这种工具作用是必然存在的。正常的儿童可以不经过学校训练就能习得语文,只要让他们过正常的社会生活就行。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以语言的工具性为基础、为前提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除了涵盖语言基本功能之外,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得儿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思想情感、政治和道德以及审美上的影响。意即,语文课程具有承载社会机构或个人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审美的价值的功能。 以上单就语文课程本身考察工具性的涵义。但就课程系统而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表现在,语言的学习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即,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以上所述,我们得知,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仅仅具有工具性吗不是。语文当然是一种交际工具,但,语文是因为人的交际而存在的,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交际,语文会是什么语言当然是一种思维工具,但,语言是因为人的思维而存在,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思维,语文将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工科) 英文名称:Complex Functions and Integral Transformation 课程编号:310601 课程类型:学科方向课程 学时:56 学分:3.5 适用对象:工科本科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楼宇智能控制、机电、环境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是高等工科院校有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2.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篇复变函数 第1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教学内容 复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复数的代数运算;复数及其代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扩充复平面;平面点集;复变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初等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要求 1. 牢固掌握复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运算。 2.了解区域的概念。 3.理解复变函数的概念,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主要性质。 重点:复变函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难点:初等函数中的多值函数。 深度和广度:牢固掌握复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运算,理解复变函数的概念。 第2章导数 教学内容 复变函数的极限、连续和导数的概念;解析函数的概念;函数解析的充分必要条件;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由解析函数的实部求其虚部和由虚部求其实部的方法;初等函数的解析性。 教学要求 1. 了解复变函数的极限和连续的概念。 2. 理解复变函数的导数和复变函数解析的概念,掌握复变函数解析的充分必要条件。

3. 了解调和函数与解析函数的关系,掌握从解析函数的实(虚)部求其虚(实)部的方法。 4. 了解初等函数的解析性。 重点:解析函数的概念;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初等函数的解析性。 难点:函数解析的充要条件的证明。 深度和广度:了解复变函数的极限、连续和导数的概念,理解复变函数解析的概念,掌握从解析函数的实(虚)部求其虚(实)部的方法。 第3章 积分 教学内容 复变函数积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柯西积分定理及其推广;柯西公式;解析函数的高阶导数。 教学要求 1. 理解复变函数积分的定义,性质,了解求复变函数的积分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柯西积分定理、柯西积分定理的推广定理。掌握柯西积分公式和高阶导数公式。 重点:柯西积分定理及其推广;柯西公式;解析函数高阶导数公式。 难点:柯西公式;解析函数高阶导数公式的证明。 深度和广度:理解复变函数积分的定义,性质,了解求复变函数的积分的计算公式;掌握柯西积分公式和高阶导数公式的应用。 第4章 级数 教学内容 复数项级数;幂级数(阿贝尔(Abel )定理,收敛圆和收敛半径,和函数的解析性,解析函数的泰勒展式,一些初等函数的泰勒展开式);罗朗(Laurent )级数解析函数的罗朗展式。 教学要求 1. 正确理解复数项级数收敛、发散及绝对收敛等概念。 2. 了解幂级数收敛圆的概念,理解幂级数:收敛圆和收敛半径,解析函数的泰勒展式相关定理。 3. 了解和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 4. 会求z e 、z sin 、)1ln(z +、α )1(z +的麦克劳林(Maclaurin )展开式,并能利用它们将一些简单的解析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5. 理解罗朗(Laurent )定理,会求简单的函数在圆环内展为罗朗级数。 重点:解析函数在圆及圆环内展为级数的理论。 难点:罗朗定理的证明。 深度和广度:了解复数项级数收敛、发散及绝对收敛等概念,会简单的函数在圆环内展为罗朗级数的间接方法。 第5章 留数 教学内容 孤立奇点的分类及其类型的判定方法;留数的概念;留数定理;孤立奇点处留数的计算方法;应用留数计算定积分。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张满小学:刘有年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盛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 四、兼顾例外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严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详尽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_百度文.

《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教育学专业适用 教学大纲(简纲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学时 60学分 3 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史、实验心理学 适用专业:心理学、教育学 辅助教材: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2003年 吴庆麟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 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吴庆麟副主编, 《教育心理学》 , 1997年。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校心理学系、教育学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理论课, 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基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认知领域、运动技能领域、态度和品德领域的学习规律,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理解影响学习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能够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 并针对影响学习的不同因素,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举措。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学习概论(6课时 能指出加涅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维特罗克生成学习模型和梅耶学习过程模型的特点, 在比较差异的基础上, 归纳出他们所强调的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 能说出加涅的八类学习和五种学习的名称, 并能指出这两个分类所依据的标准; 能根据本章的定义按学习的类型对给予的各种学习现象进行分类; 能根据学习结果分

类标准, 对给予的各种学习现象作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分类; 能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对早期学习研究的基本范型的贡献与不足作出适当的评价。 2.广义知识的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10课时 能用实例对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分类模型加以解释; 能对提供的简单句子画出其命题网络图; 能举例说明四种同化学习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应用实例指出本章所介绍的三种基本学习策略的区别及其应用。 3.程序性知识的学习(8课时 能对所提供的简单技能写出其产生式规则; 能对所提供的学习或教学实例, 作出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或认知策略的划分; 能用自己的话概述辨别技能、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技能形成的过程与主要条件; 能根据概念和规则学习的原理从事概念和规则的教学设计; 能举例说明策略性知识学习的过程、特点和条件。 4.运动技能的学习(4课时 能指出运动技能与一般认知能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用自己熟悉的例子说明熟悉操作的特征及其心理机制; 能用实例说明运动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并能对教材中引述的 关于运动技能保持的实验与解释作出适当评价; 倘若要你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会一套你熟悉的体操或解放军的队列操练, 能知道应选用本章学到的哪些原理; 了解能力倾向测验的各个项目的内容。 5.态度和品德的学习(4课时 能根据态度的性质, 指明其与认知学习和运动技能学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说明态度学习对学生认知学习的意义; 能够说明态度学习在品德培养中的地位; 能够用实例说明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品德的培养的意义; 能就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态度和优良品德的具体方法提出适当建议,并能说明其心理学依据。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工具性: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提高进行思维、交际、从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人文性: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指引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语文感受与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受能力及审美创新能力; ?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学生高雅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 综合性:听说读写、语文与其他学科、课内与课外、语言与文学等综合?实践性: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形成,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民族性: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文化、精神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文道统一原则 文学理论: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形式 教学原则: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的统一 语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统一 (二)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原则 1.语言和思维的性质: ?思维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联系的、概括的和伺接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 ?语言作为“思想的直接现实”( 马克思语),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它产生于社会交际,是一种社会现象。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言为心声 (2)思维制约语言 (3)语言对思维起加工作用:修改调整语言就是调整思想 ?从这个角度看,语文教学所应该培养的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结合的自觉性 (三)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原则 读、听是输入;写、说是输出。 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 没有输出就无法检验输入, 会降低输入的效率。 (四)课内外相结合原则 (1)课外有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生活无处不语文。 (2)课外语文学习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上,更体现在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发展上。

课程性质、特点与地位

第一部份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概述 一、课程性质、特点与地位 学校管理是“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教育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作为管理科学中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教育管理学为依据,揭示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并为学校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以阐明学校管理职能和实务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方法和手段,提高其管理水平;以可操作的技能训练规范并强化学校管理者的基本功,全面而有效地提高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中小学校的能力。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我国广大的基层中小学校管理人员和地方教育行政干部,强调实用性是课程的重要特色。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份:学校管理原理、学校管理实务和学校管理技能,共25个学习单元。全部教学内容安排在两个学期学习,故本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划分为学校管理(1)和学校管理(2)两个连续的阶段。 本课程倡导案例学习,分专题配备案例学习资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对课内实践教学提出具体要求。 二、课程学分与考核要求 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2)的学分分别为3学分和4学分,分别在两个学期安排考试。本课程的考试,根据两学期学习的内容分别进行。命题要求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所设定的四个教学要求的层次,确定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一般不进入考试的命题范围;要求识记和理解的内容,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教学和考试中都是少量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识记的内容,在考试中体现为填空或选择题型;要求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体现为简述或问答题型;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考试中体现为综述或分析、论述及应用题型。 三、课程资源与教学方法 学校管理课程的资源包括:合一型文字教材1本、电视教学录像教材20学时(综合介绍100分钟加系统讲授900分钟)、录音教材10学时(400分钟)、直播课堂教学录像3学时(150分钟)、形成性考核手册1册、期末复习指导1册、课程教学大纲等全套课程教学文件和网络教学材料(文本格式)若干。实施教学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课程教学资源的运用采取适合各地教学实际的多种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学员业余自主学习为主,各试点电大组织面授辅导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于学员使用多种媒体教材资源、运用案例学习方法和开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指导和要求。中央电大课程组要充分利用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辅导页面,为各地学员提供远程的学习支持服务,并利用信函、电话等传统通讯手段进行广泛的教学信息交流、依靠专业教学中心组积极组织开展各教学单位的业务合作。 第二部份学校管理课程学习重点要求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

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 一、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 课程的性质是某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本质属性。只有正确地认识课程的性质,才能在教学中正确地把握方向,落实课程的教学任务,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正确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具体到语文学科来说,就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语文所独有的。那么,语文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在教学法课本的第54页到65页论述了这个问题。 这主要是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的争论。其深层原因就是由于对于“语文”的理解不同造成的。这在前面已经讲过。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关于语文性质的演变过程。 (一)特殊历史时期(1949——1966) 1、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国家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包括政治、经济等等各方面。在教育中,表现在语文上,认为应该对教师的思想进行改造,认为语文的问题就是教师的问题,要对教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时期的语文,要求既不能超脱政治,讲究单纯的语文,也不能超越语文单纯进行政治教育,认为语文教养和思想教育是一个很自然的统一过程,思想教育应该密切结合语言本身。 2、但是、1958年,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语文知识教学,虽然,1959年,中央的“二月会议”批判了大跃进的浮夸,开始重视语文的落实和加强基础知识,认为教学生学会了文,学通道是自然的结果。这时候,在全国引发了关于“语文教育目的”的讨论。最后还是得出了结论:非常笼统地承认,文、道不可分割(文以载道)但是,在1965年开始,语文教学开始显现“极端政治化”倾向,强调语文是学习用语言文字表达无产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是灵魂,必须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的始终。 接下来,是我们这一代人为不可思议的十年动乱,什么都颠倒了。

课程性质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以通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构成发送、接收设备的各单元电路、典型线路对模拟通信方式的调制(调幅、调频)、解调(检波、鉴频)、混频、振荡的原理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典型的实现电路作了详细的工作原理分析;提出了各种电路的性能要求。它以理解概念、实现功能为主。在讲述器件和电路特点的同时,重点介绍了各种电路的机理强调了概念的应用、功能的实现;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路紧密围绕通信系统,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建立起整机的概念。 绪论:介绍了通信系统中接收设备、发送设备的组成框图及简单的工作原理。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方法。 第一章重点介绍了 LC 谐振回路的选频特性及其质量指标;介绍了阻抗变换网络以及其他形式的各种滤波器。 第二章讨论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及性能分析,给出了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特性。 第三章介绍了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电路组成,性能分析的方法与典型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 第四章讨论正弦波振荡器的电路组成,产生振荡的条件,以及各种正弦波振荡器的典型电路。 第五章重点介绍频谱搬移电路的基本原理;相乘器电路的分析,集成模拟相乘器的电路组成及其分析;振幅调制、振幅解调与混频电路的性能分析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角度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实现频率调制与解调的基本方法;典型的频率调制与解调电路的原理分析及性能指标的计算。

教学计划绪论(2课时) 第一章选频网络与阻抗变换(2课时) 第二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6课时) §2.1 概述 §2.2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2.2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章高频功率放大器(6课时) §7.1谐振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7.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性能特点 §7.3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 §7.4功率合成电路 第三章正弦波振荡器(10课时) §3.1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3.2LC正弦波振荡器 §3.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3.4晶体振荡器 §3.5RC振荡器 第四章频谱搬移电路(12课时) §4.1 频谱搬移电路的组成模型 §4.2 相乘器电路 §4.3混频电路 §4.4 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色彩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能力训练课程,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的必修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色彩设计和色彩应用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应用色彩的技能,同时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并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参加photoshop技能考试,取得技能证书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可提高学生在色彩方面的艺术素养,提高美学鉴 赏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训练有序思维,发展其想象能力,通过教学过程激发创新能力的不断 提高,培养创意思维能力,这是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3.着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 4.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实践为主,教学做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 制作能力,设计构思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能灵活运用色彩和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具有色彩设计、应用能 力。 6.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应用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的工作岗位: 1. 平面广告设计岗位 2. 产品包装设计岗位 3. 书籍装帧设计岗位 4. 视觉形象识别设计岗位 5. 出版物版面设计岗位 6. 商业印刷岗位

7. 展示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岗位 8. 网页设计岗位 9. 电子出版物设计岗位 10.设计部门的管理岗位等岗位工作。 前导知识: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知识:包装设计、版式设计、招贴设计、书籍装帧设计、CI形象设计、 标志设计、展示设计、商业印刷设计、网页界面设计。 二、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1.以应用为主旨,重构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之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够用为度,从应用入手,以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 2.以项目为导向,锻炼职业岗位应用能力。 设计教学工作项目,让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身份,按照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单独的知识点为主线贯穿教学,而是以一个个项目为主,每完成一个项目教学,学生增长了知识、能力、素质。真实项目作为任务,锻炼了学生针对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全部以教师讲课为主,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样化学习方式。包括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以展促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学习兴趣,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4.转变传统评价观念,注重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在课程教学中,针对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特点,实施模块考核评价。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实行项目考核制。按照实际项目的设计要求,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点(10%)、设计与制作技能(40%)、综合艺术素养和职业态度(10%),这些项目占总成绩的60%;项目委托企业评价占总成绩的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