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主要写作者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首词主要写作者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材料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宋代举子均著苎麻袍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题目

(1)请举一例简要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5分)

(2)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阅读答案

(1)(5分) 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2分);"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①意象豪迈:"鹏""凤"意象不同于一般的鸟雀,给人豪迈之感;(2分);②意境开阔:北海、太阳、路茫茫等组成了开阔的意境;(2分)③气概刚健: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

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

《鹧鸪天·送人》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鹧鸪天·送人》原文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二、《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三、《鹧鸪天·送人》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1分。)7、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2分)答:从视觉和嗅觉写景,(1分)将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描绘得有色有香,有动有静。8、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拟人;(1分)三更雨殷勤,使雨具有了人的情意。殷勤的夜雨解脱了人世的烦热,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的抚慰中的平静和旷达,(1分)也暗示了诗人贬官黄州时内心的不平和无奈。(1分)二:[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请对此进行分析。(6分)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5分)参考答案:1.从听觉写声: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 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送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云埋一半。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显得生动,用

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梦》),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

辛弃疾《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赏析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给送别的人范廓之所做,有资料说范廓之是辛弃疾的学生,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秋试,即秋闱,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时间在秋季农历八月;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参加会试,因而会试又称春闱;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龙门下,跃过龙门者化为龙,于是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 鉴赏: 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

升的太阳。明年的今天,你将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廓之衣着白苎新袍;下来虚写,想象廓之考试情境:“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 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虚实相生。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 虽是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送别诗般抒写离情别绪,而侧重于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合情合理。 1.“春蚕食叶”“春蚕”句的意思是: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他们奋笔疾书,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值得一提的是首句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

诗词赏析: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的意思

诗词赏析: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的意思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的意思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的意思,又像凤凰 飞向东升的太阳。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 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 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而“月殿先收桂子香”暗喻“蟾宫折桂”,“折桂”一词源于《晋书·郤诜传》“累近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此后即将朝廷科举中选拔人才称为“折桂”。借喻高中状元。词人借用这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对范廓之参加“秋试”的美好祝愿,祝愿他金榜题名。 这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因为是送人参加科考,自然不必如一般的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复习过程

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鹧鸪天苏轼阅读答案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答: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时感悲凉。最后两句表面看,写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实际上却传达出诗人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的无奈和失落,含有辛酸的自嘲之意。(大意对即可)5、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3分)答:(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单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得1分。)6、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4分)答案示例:苦闷、抑郁的心境。(1分)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又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2分)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1分)或答闲适、自得其乐。(1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2分)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态度明确,1分。简要表述下片词句意思,2分。结合下片分析作者感情,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诗词鉴赏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诗词鉴赏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这种“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次句“春蚕食虽响回廊”就是在首句所点明的环境基础上写范廓之(也可以说是考生们)穿着白色苎麻做的新衣服在微凉的天气里端坐在考场中,奋笔疾书而发出了如春蚕嚼桑叶般的沙沙声的情景。这样写,突出了“秋试”之“秋”的季节特点,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应试的举子们奋笔疾书、紧张忙碌的情状通过“春蚕食叶”的比喻表现出来。 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上阕点明时令和环境。“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天气环境——微凉、被送者的衣着——白苎新袍;“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范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虚实结合。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 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此词用典也很突出,“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如桃花浪,典出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氏安国、安行、安世兄弟,三科连中,故程文昌伯禹赠之诗,有‘七年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与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与答案 第一篇:《鹧鸪天 代人赋》古诗 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 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 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 分) 9.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 “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 分) 8.(5 分)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 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 分) 运用了对照 (或对比) 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 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 借景抒情, 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 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 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13、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1 分) 14、 词的上阕“破”和“鸣”两字非常传神, 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 (3 分) 15、 这首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 词的最后两句, 作者将“城中桃李” 与“春在溪头荠菜花”作对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 分) 参考答案: 二、 阅读下面一首词, 完成第 13-15 题 (8 分) 13、 稼轩 (1 分) 14、 “破” 写出桑叶逐渐萌发, 膨胀, 不仅有动态, 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高兴得意的神态。(3 分) 15、 用风雨中愁眉不展的桃李反衬乡野迎风开放, 占有春光的荠菜花, 表现了作者对 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词人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 体现了对坚强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意思对即可)(4 分) 第二篇:辛弃疾《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赏析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 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

【高考语文】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高考语文】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解读★★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 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 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题

2013年高考诗词鉴赏题汇编(含答案) 全国卷1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诸侯,独去做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数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予!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升官做诸侯,而自己只能做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全国卷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美化的精神和品格。(烘托、渲染,2分,简要分析3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心情3分,简要分析3分。) 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三、赏析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鹧鸪天·桂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桂花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李清照就快要与赵明诚结婚了,新婚之前,她雀跃欢喜。顿时,少女时光里的闺怨伤愁都暂时被她搁置在一边,她手捧桂,用清雅温情作这首《》。 一 这首《鹧鸪天》词是一篇盛赞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词中,咏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为第一流者还仅此一篇。它与《摊破浣溪沙》同为作者与丈夫居住青州时的作品。 作为供观赏的花卉,艳丽的色彩是惹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点来写的。暗淡轻黄体性柔,暗淡轻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黄、淡黄、轻黄。体性柔说这种花的花身和性质。 情疏迹远只香留。这种树多生于深中,宋之问:为问山东桂,无人何自芳。诗: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所以对人来说是迹远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却不因此而有所减少。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为,浅碧、深红在诸颜色中堪称美妙,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无须添加的。因为它浓郁的香气,温雅的体性已足使她成为第一流的名花,颜色淡一点又有什么要紧呢?

上片围绕色与香的矛盾展开形象化的议论,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对于花这个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说,色属于外在美的范畴,味属于内在美的范畴,作者以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见作者对于内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是紧承上一片的意思写的。,虽然开在早春,开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丽,仪态万千。但是,面对着暗淡轻黄体性柔的桂花,她却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虽然开在深秋,独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袭人,但面对着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饰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开放的桂花便理所当然地成为花中之冠了。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离骚》上多载草木名称,独独不见桂花。宋代的陈与义在《清平乐咏桂》中说:楚人未识孤妍,《离骚》遗恨千年。意思和此词大体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离骚》为憾事,以为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缘故。 就全篇来说,这首词的笔法是很巧妙的。全词自始至终都象是为桂花鸣不平,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词中正面描写桂花的,只有开头两句。仅此两句便把桂花的颜色、光泽、性格、韵味都写尽了,为后面替桂花鸣冤、正名做好了铺垫。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内在美,十分欣赏桂花的色淡味香,体性温雅。所谓何须浅碧深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句容市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题

中考网上阅卷第二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2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水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①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②▲,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⑦夕日欲颓,▲。(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⑧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 (《论语·子 罕》)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

先生》主要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见闻感受。 B.《红岩》中江姐被蒲志高出卖,被抓进渣滓洞,特务对江姐实行酷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但江姐没有屈服,根本就不透露党组织的情况。 C. 《骆驼祥子》中祥子到曹家拉包月,曹先生一家对他很一般,不太尊重他。一天夜 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祥子很难受, 但曹先生还是狠狠地责备了他。 D.《格列佛游记》中,由于格列佛引起皇后及一些大臣不满,小人国朝廷曾一度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再慢慢减少他的饮食,直到将他饿死。 (2)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题目。(1分) 酒至数碗,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我武松自从阳谷县杀了人配在这里,便听得人说道:‘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我和他并无干涉。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 选段中横线上的“这座酒楼”的名称叫什么?(1分)▲。 (3)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题目。(3分) 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大仙只把蝇帚儿演架。那里有半个时辰,他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返云头,又到观里。众仙接着,仙师坐于殿上,却又在袖儿里一个个搬出,将唐僧绑在阶下矮槐树上,八戒、沙僧各绑在两边树上。将行者捆倒,行者道:“想是调问哩。” ①大仙为什么将唐僧师徒捆绑起来?(1分) ▲ ②这件事最终是如何解决的?(2分) ▲ 4.下列语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根据要求改正。(3分)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②在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③我们要树立“句容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观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参与到投身创建活动中去。④我们要共同维护句容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至关重要。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 和▲ 互换位置。 (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诗歌鉴赏解析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诗歌鉴赏解析 导读: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诗歌鉴赏解析 2013年天津语文高考试卷上有一道诗歌鉴赏题,原题如下: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本道大题的第三题,答案是: (3)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笔者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主要就是“春蚕食叶响回廊”一句,是不是实写?先看第一句,“白苎新袍”,根据注释,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即粗布衣服,衣着表明参加考试的“廓之”(范廓之)家境贫寒,古代有钱人才穿丝织品,“新袍”说明衣服很新,古代家境贫寒的人估计只有过年或者隆重节日时才会穿新衣服,而此时范廓之身着新衣,足见他对这次考试的重视。“嫩凉”照应“秋试”,点明了时令。

既然第一句是秋季,那第二句为什么要写“春蚕”呢?“春蚕”表明时间是在春季,而蚕一般只能活大概几十天,一般活不到秋天。那在秋季为何要写“春蚕”?这是疑点之一。春蚕在古代主要是吐丝,进而制作丝绸衣服,既然第一句已经写了“白苎”,那为什么要写丝绸呢?这是疑点之二。“回廊”,曲折环绕的走廊,主要用来散步,这很明显是大户人家才有的“装备”,这一点也不符合范廓之的家境?这是疑点之三。第一句写范廓之身着新衣准备去参加秋试,第三句是作者祝福范廓之能够“鲤鱼跃龙门”,能够“蟾宫折桂”,那第二句突然写了“春蚕”,意欲何为?这是疑点之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句如果理解为写实,那在逻辑上就无法讲通。因此,第二句只能是虚写。那虚写什么呢?这还要回到词的上阕的逻辑关系。第一句写准备参加考试,第三句是作者祝福(想象)范廓之能够高中,按照逻辑顺序,第二句写的应该是考场上的情况。那考场上如何会有“春蚕”呢?考场上自然不会有春蚕,此处用春蚕食叶,是借用了声音。小学课本里有一篇课文是巴金的《春蚕》,里面有一段话:“推开养蚕室的门,立刻传来一片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似的。那是蚕在大口大口地吃桑叶。”还有作家把春蚕吃桑叶的声音比喻为“似阵阵春雨喷洒着旱田禾苗,如马蹄声声自远方奔来,若万张银镰割草发出霍霍声韵。”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春蚕吃桑叶的声音是非常大的。考场上何来如此大的声音?有学者理解为“磨墨的声音”,恐怕有误。直接理解为考生奋笔疾书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妥当。当然也会有人有疑问,说古代考生写字是毛笔,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声

表达无奈的诗句

13、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14、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庾信《拟咏怀二十七 首·其二十六》 15、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16、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身 外闲愁空满》 17、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岑参《送李副使 赴碛西官军》 18、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屈原《国殇》 19、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欧阳修《生查子·含羞整 翠鬟》 2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曹雪芹《咏白海棠》 21、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 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22、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陈与义《临江 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23、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白居易《为薛台 悼亡》 24、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25、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 花声·怀古》 26、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27、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王安石《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28、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29、那堪疏雨滴黄昏。——欧阳修《少年游·栏干十二独凭春》 30、只愁飞诏下青冥。——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31、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32、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张惠 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33、愁绝行人天易暮,行向鹧鸪声里住。——纳兰性德《**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34、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李贺《致酒行》 35、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温庭筠《更漏 子·玉炉香》 36、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高启《送陈秀才 还沙上省墓》 37、万结愁肠无昼夜。——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38、雨窗和泪摇湘管。——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39、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杜甫《对雪》 40、无言暗将红泪弹。——纳兰性德《河传·春浅》 41、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42、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李贺《七夕》

表达乡愁的古诗句

表达乡愁的古诗句 导读:抒情诗句表达乡愁的古诗句 1、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李清照《忆秦娥·咏桐》 2、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5、无情对面是山河。——辛弃疾《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6、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潘希白《大有·九日》 7、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8、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郑燮《满江红·思家》 9、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杜甫《客夜》 10、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11、燕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宋徵舆《玉楼春·燕雕梁画栋原无数》 12、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13、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司马光《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14、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李白《千里思》

15、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6、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17、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钱起《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18、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19、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0、衣懒换,酒难赊。——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21、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22、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 23、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24、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25、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26、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8、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9、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