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泛训练”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从“广泛训练”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从“广泛训练”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从“广泛训练”到“自由表达”的过程

【摘要】如果把习作比作一座高塔,热爱生活与读书、积累就是高塔的根基,就是垒砌高塔的一块块方砖,老师的习作指导就是那一纸设计。高塔的建筑根基夯实了才能垒起万丈。在教学中老师只有抓住根本,广泛训练,才有可能实现学生习作的“自由表达”。【关键词】三四年级;学生;习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见识少,使他们中的大多数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生活经验的限制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限制等,不能“自由表达”。因此,这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怎么才能训练学生在习作中“自由表达”呢?这里的训练指的不只是一节课上的习作指导,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广泛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生活的人,才有阳光明媚的人生,才有写作的源泉和动力。老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中的美好,承受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丰富自己的情感。小学生的生活是比较单调的,主要还是局限于家庭、学校和有限的社区活动,但这并不防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要引导学生享受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爱的温馨,享受友谊的温暖;要引导学生学会承受生活,要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生活中的人与事,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学会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办法。

比如,母亲节到了,我提醒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关

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记录表

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记录表题目3000m3液化气球罐的优化设计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 级 指导教师董美英职称讲师教研室过控教研室 指导内容记录(一) 首次小组指导,课题下达,指导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毕业设计课题的分配,并详细介绍了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布置了开题报告。 时间:2016年3 月15 日 指导内容记录(二) 指导老师检查每个同学的开题报告,指出各个同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 时间:2016年3月21日 指导内容记录(三) 指导老师再此检查开题报告,确定没有错误以后,开始讲解设计章节安排,布置下一阶段的任务。 时间:2016年3月30日 指导内容记录(四) 听取各个同学对自己课题设计思路的阐述,指导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每个同学的课题的重点进行详细解释,推荐了几本重要的参考文献。 时间:2016年4月6日 指导内容记录(五) 对各个同学说明书的摘要及摘要翻译部分进行检查,指出其中的格式排版错误,并强调摘要的简洁性,要突出设计的重点。 时间:2016年4月11日 指导内容记录(六) 检查第一章绪论部分,敦促向未完成第一章的同学,指导老师对每个同学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的回答,并对下一章的结构设计计算提出了一些建议。 时间:2016年4月18日 指导内容记录(七) 本次指导过程主要针对的是各个设计中的结构设计,强调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要严格检查,不能出现差错,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时间:2016年4月26日 指导内容记录(八) 本次主要检查结构设计的计算部分,对说明书中的插图和表格进行了格式的说明,检查无误后,指导老师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强度校核。 时间:2016年5月5日 指导内容记录(九) 指导老师本次对同学设计中的材料选择进行了检查,指出了我们的不足之处,强调说明在选材过程中不仅只能考虑强度要求,也要考虑经济型。 时间:2016年5月9日 指导内容记录(十) 检查校核的最终结果,要求部分同学在计算的同时要画出弯矩图和受力示意图,不能只是单纯的计算。 时间:2016年5月13日 指导内容本次检查指导时,基本都已经完成了设计说明书,老师对其中的格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 1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教材内容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案例分析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旨在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情景中,获得具体而直观的认识,通过亲历设计过程,体验并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还要使学生知道设计过程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方案需要不断优化。本节是第三章三大内容(过程、原则、评价)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通用技术第一模块的重点基础内容,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宜侧重于“制定设计方案”的认知和经历设计的全过程。 教材列举的“便携式小凳”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对于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具有极佳的示范作用。但因案例中的设计剖析十分透彻,学生的再设计很难有新的突破,同时,考虑到我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所限,拟将设计载体改为“简易谱架”的设计。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技术与设计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技术及设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如何进行设计,如何规划设计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体验,对设计过程充满陌生感和好奇心。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并初步运用于设计实践中,为后续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 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设计活动。 3、情感目标 养成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严谨态度。 4、教学重点

齿轮设计的一般步骤

1、根据负载、以及运动状态(速度、是垂直运动还是水平运动)来计算驱动功率 2、初步估定齿轮模数(必要时,后续进行齿轮强度校核,若在强度校核时,发现模数选得太小,就必须重新确定齿轮模数,关于齿轮模数的选取,一般凭经验、或是参照类比,后期进行安全校核) 3、进行初步的结构设计,确定总传动、以及确定传动级数(几级传动) 4、根据总传动比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级的分传动比 5、根据系统需要进行详细的传动结构设计(各个轴系的详细设计),这样的设计一般还在总装图上进行。 6、在结构设计的时候,若发现前期的参数不合理(包括齿轮过大、相互有干涉、制造与安装困难等),就需要及时的返回上面程序重新来过 7、画出关键轴系的简图(一般是重载轴,当然,各个轴系都做一遍当然好),画出各个轴端的弯矩图、转矩图,从而找出危险截面,并进行轴的强度校核 8、低速轴齿轮的强度校核 9、安全无问题后,拆分零件图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程序主要用于外啮合渐开线圆柱标准直齿齿轮传动设计、渐开线圆柱标准斜齿齿轮传动设计和渐开线圆柱变位齿轮传动设计。程序中的各参数和各设计方法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即:渐开线圆柱齿轮基本轮廓(GB/T1356-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模数(GB/T1357-1987等效采用ISO54-1977),以及《渐开线圆柱齿轮承载能力计算方法》(GB/T3480-1997等效ISO6336-1966)、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GB/T10095-2001等效ISO1328-1997)。程序根据输入的齿轮传动设计参数和相关设计要求,进行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和弯曲疲劳强度校核的计算,以及相关公差值的计算等。整个设计过程分步进行,界面简洁,操作方便 硬齿面齿轮 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中,其输入轴承受叶片传过来的轴向力、扭矩和颠覆力矩。中间轴上的齿轮承受输入端传过来的力矩和输出端刹车时传过来的刹车力矩。输出轴上的齿轮承受中间轴传过来的扭矩,同时也承受输出端刹车时带来的刹车力矩。 一、齿轮箱输入轴、中间轴和输出轴上各种齿轮的受力分析 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中,其输入轴承受叶片传过来的轴向力、扭矩和颠覆力矩。中间轴上的齿轮承受输入端传过来的力矩和输出端刹车时传过来的刹车力矩。输出轴上的齿轮承受中间

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课题 第三章第一节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中 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46-56 教学日期10.18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是动态而有 章可循的过程。 2、知道进行设计时,需要有供筛选、整理的多个方案,理解 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和 分析研究问题。 2、经历讨论、合作完成设计活动,形成交流、评价的能力和 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感受技术对社会的价值,初步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 关注社会需求。 2、体会创新的、批判的、开放的设计思维,感受设计的魅力。 教学重点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方案的构思和呈现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试验法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设计以及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 学生多数认为设计是一种随意的行为,灵感来了就可以设计,因此本节课的 重点之一就是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是动态而有章可 循的过程。 我通过设计桥梁的游戏让学生对设计的过程有一定的感受。设计的过程包括五大部分,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做概括性的介绍,让学生对此有总体上的 把握。 对于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部分,由于本次课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掌握,后续课程中会详细介绍每一步的具体内容,因此把握好关键点是本 次课程的关键。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1.提问:大家猜猜这是什么? “它缩千里为咫尺,联两地成一家;上下影摇波底月, 往来人渡镜中梯。” 2.提问:大家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大桥吗? 现在存世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长度有36公 里。 美丽的悉尼海港大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设计并模拟搭建一个桥梁,在 这个过程中学习设计的一般过程。 思考 回答 欣赏 实例 引出, 贴近 生活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 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 多媒体投影展示几个新颖的设计,这些作品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这些作品是怎么的呢? 生:设计出的。 师:我们要知道完成任何一事情都有一个过程,须遵循一定的步骤,设计也不例外。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技术世界因设计而愈加精彩,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实际需要。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世界上这些实用的产品是怎样设计出的吗?是凭空想象的还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呢?是的,任何一种产品的设计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的,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那么设计一物品需要哪些过程呢?这节就让我们一起体会技术产品的设计过程。2.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情境问题]大家在户外玩累了,想休息一会,却不能马上找到一个合

适的小凳?(详细资料见本p46)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要去设计一个适合便携式小凳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去设计呢?首先让我们熟悉一下,设计应该遵循的一般设计过程,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个过程完成设计,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逐步解释。设计的一般过程: 二、制定设计方案 一、发现与明确问题 三、制作模型或原型 四、测试、评估及优化 五、产品的使用和维护1 发现与明确问题 从本质上说,设计就是一个问题的求解过程,它从问题出发,并围绕问题展开各项活动。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陈晨同学在平常的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问题的?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完成什么工作? 生:看看自己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师:对,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我们去解决,凭我们现有的能力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在明确这些问题之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明确设计要求,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你是陈晨,在这个便携式小凳的设计项目在确定之前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填写书上第47页的“马上行动”。经过环节 具体工作

综合实验技能训练

课程名称: 实验技能综合训练(1) 课程代码: 6005239 学院(直属系): 物理与化学学院 年级/专业/班: 2011级化学2班 学生姓名: 田飞 学号: 312011********* 任课教师: 杨维清 日期:2014 年 11月 28日

抽签序号:68 CH 3 Br Br 或NBS CHBr 2 Br CaCO H O CHO Br 1、 1-bromo-4-methylbenzene 1-bromo-4-(dibromomethyl)benzene 4-bromobenzaldehyde C 7H 7Br Mol. Wt.: 171.03 C 7H 5Br 3 Mol. Wt.: 328.83 C 7H 5BrO Mol. Wt.: 185.02 2、 CH 2Cl C H O + HCl O C 12H 11ClO Mol. Wt.: 206.67 C 13H 13O Mol. Wt.: 185.24β-萘甲酰氯β-萘甲醛74%-81% 2-allyl-6-methylcyclohexanone C 4H 9 MgBr CdCl 2 C 4H 9CH 3COCl C 4H 9CCH 3 O +CdCl 2 3、83%

Br O 7.70 7.627.62 7.70 9.87 Estimation Quality: blue = good, magenta = medium, red = rough Protocol of the H-1 NMR Prediction: Node Shift Base + Inc. Comment (ppm rel. to TMS) CH 7.70 7.26 1-benzene -0.11 1 -Br 0.55 1 -C=O CH 7.62 7.26 1-benzene 0.17 1 -Br 0.19 1 -C=O CH 7.62 7.26 1-benzene 0.17 1 -Br 0.19 1 -C=O CH 7.70 7.26 1-benzene -0.11 1 -Br 0.55 1 -C=O CH 9.87 9.60 CHO 0.27 1 -1:C*C*C*C*C*C*1 246 810PPM

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各环节的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对于这些活动什么时候做、用多少时间做都要有计划性。 ②分配好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时间安排一般是这样的:组织教学1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讲授新课30—35分钟、小结3—5分钟;布置作业灵活处理。教学中应按这个时间安排进行。 ③设计每个知识点的用时; ④设计好子目间的过渡。 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整个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予以重视。 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内容如何?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

实验技能训练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训练是系统研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规律和实践的技能训练课。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使师范生熟悉中学物理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实验技术,并选择一些典型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和训练,进而培养改进和设计中学物理实验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对中学物理实验中涉及的常用仪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进行综合训练,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能力。 2. 对一些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成功的关键和解决方案。 3. 对中学物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 4. 使师范生在进行实验训练的同时,考虑、研究中学物理实验的特点,同时配合讲解技能做演示实验,怎样指导中学生做实验,使师范生形成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 5. 自制教具,利用日常生活常见物品设计、制作实验器材,并用于中学物理教学中。 6. 通过实验技能训练,在培养实验技能的同时,牢固树立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念。 二、实验要求 实验训练形式分为演示实验、自制教具、DIS实验三种方式。以下对各实验方式的要求及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A. 演示实验: (一) 每一实验小组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包括以下教学环节: 1、实验原理的阐述、实验仪器设备功能用途的介绍; 2、实验设备调试、布置与线路连接的说明; 3、实验的操作演示与讲解技能; 4、实验的结论及问题分析。 (二)演示过程中对实验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包括: 1、合理布局实验仪器的技能(包括电路的连接);

(1)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操作; (2)实验仪器的布局要便于观察; (3)实验仪器的布局要规范、安全、整齐、美观。 2、演示实验的操作技能 (1)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实验操作要准确、熟练; (3)实验演示的现象要明显、直观。 3、演示实验的讲解技能 (1)演示实验的讲解要准确、精练、规范; (2)讲解的时机要符合教学的需要(边讲边做、先讲后做、先做后讲等); (3)讲解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三) 实验项目及要求 实验一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力学实验研究 器材:打点计时器、小车、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桶、细绳、砂子、学生天平、砝码、低压电源、米尺等。 内容: 1. 验证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 成反比。 2. 研究该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所起的作用及如何指导中学生做好这一 实验。 3. 掌握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4. 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做好本实验的关键。 实验二奈的溶解和凝固 器材:试管、烧杯、支架、温度计、石棉网、秒表、奈、硫代硫酸钠、火柴、镊子等。 内容: 1.研究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改进方法。 2.研究本实验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所起的作用。 实验三光学演示实验的研究 器材:光具盘、光学实验组合教具箱、激光器、光具座、可调狭缝、双缝及支架等。 内容: 1.掌握显示光路的几种方法。 2.了解光源的调节方法。

毕业设计一般步骤

毕业设计一般步骤(2009-06-04 15:12:28) 一,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参考)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毕业设计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和调试阶段. 1.系统分析阶段 ⑴熟悉课题:毕业设计任务下达后,学生首先应了解课题的名称,课题的来源,课题的设计任务;所提供的原始数据,所要求的技术指标等.学生要对整体的设计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⑵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围绕课题收集有关的资料,查阅有关的文献及技术参数,收集有关的数据,并对用户的实际需求等进行调研,以能对所设计课题的功能和性能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⑶可行性分析:学生在熟悉课题,调研,收集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设计课题进行可性分析并形成相应的文档. 2.系统设计阶段 ⑴概要设计: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就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结构,控制结构,接口,界面,系统的输入,输出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写出分析说明书.同时按系统的总体功能进行模块划分和模块设计,以明确模块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承担同一课题的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分工,每个学生均要承担一定的设计工程量. ⑵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采用较好的方法和工具进一步确定总体功能和各个模块功能的设计方案. 3.系统实施,调试阶段 ⑴程序编码或系统电路组合连接;这个阶段学生应根据课题的控制结构图和各个模块的功能说明书按模块分别进行所承担模块的设计任务,进行程序编码或具体电路的设计.并在计划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各个子模块的设计. ⑵系统调试:各个子模块功能设计完成后应该进行整个系统的调试,并在系统调试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系统功能,最终达到设计目标. 设计课题完成后应撰写"毕业设计报告书". 二,毕业设计报告结构 1.统一封面 2.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中文摘要150-300字左右 英文摘要150-300字左右 关键词(3-5个) 4.设计报告正文部分 包括: 引言

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的一般过程3教案 苏教版必修1

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 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 课时:第2课时 作者:宫恩超(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时动态而有章可循的过程。 (2)初步学会撰写设计概述与细则、绘制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 (3)能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如对可调节式小桌的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可调节式小桌”案例的引导下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 (2) 尝试运用“缺点列举法”等常用发明方法进行产品的改进性设计。 (3)在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技术实践、交流、表达、评价的能力和协作意识。 (4)初步学会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设计活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践中,初步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新发展。 (2)通过对产品的改进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对设计成果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交流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对STS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二、教学重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用自己的设计去进行测试、评估及其优化环节,完成自己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用自己的设计去进行测试、评估及其优化环节,完成自己的设计;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 四、教学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前面两章的重点侧重于技术和设计的基础概念性的内容,从本章开始接触到实践操作内容,本节就是实践操作的第一个环节,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所以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首先,知识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从宏观角度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前面所讲到的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和人机关系等知识点在这节有具体的应用。并且这节知识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课本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从本章开始学生接触到了实践操作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作用是开始让学生完成由理解到应用,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从总体上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关于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的过程是具体的、感性的。本节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小凳的设计知识,而是希望以小凳为载体,

生物技术实验技能训练课

生物技术实验技能训练课 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生物学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要求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根据这一目标,结合我院的现状,在强调内容的先进性、手段的新颖及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开设了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始终重视实验技能训练及实习课对学生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技能训练,一是掌握了方法,二是学会了对方法及其结果的分析,三是激发了学生研究兴趣,四是启发了学生的研发观念,使学生有了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使我们的学生有能力适应相关的科研和科研成果的应用开发工作。 一、教学内容 《生物学综合实验》中的生物技术实验依学时开设了科研应用中彼此关联的三个实验,有农杆菌介导的烟草基因转化、DNA的SOUTHERN分析及外源基因在原核中的表达,这三个实验常在同一科研阿项目中用到。如获得转基因植物后,对转基因植物中目的基因及目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时用到后两个实验,SOUTHERN分析不但可以证明目的基因是否转入植株,还可以检测目的基因在植株中的拷贝数;原核中表达目的蛋白质的纯化品用来制备抗体,用于目的蛋白在植物中表达量的初步检测。 二、教学方式 主要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把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强化对科研兴趣贯穿在整个实验课中,从多方面、多层次使学生有机会得到锻炼,以达到我们实验课的目的。达到我们实验课目的的途径如下: 1、讲课:讲课前先了解学生掌握的有关理论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流程把关键部分 作为重点讲解内容,其中适当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启发学生的思考,另外把实验过程中问题点传递给学生。 2、分组实验:两人一小组,增加同学的操作机会,另外以10-16人大组,分组的目的是对不 同实验设计和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同因素进行探讨,丰富实验结果,通过全班同学的总结讨论,加深培养学生对不同方法结果的分析总结,以达到我们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目的。 3、实验内容:选择前沿的、专业代表性强的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学生通过我们实验课学习

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

产品从设计到发布的六个阶段 产品开发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整个产品设计环节的最终实现部分,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它是一个把理想变成现实的神秘阶段 1. 概念阶段(concept) 一切从有了一个想法开始!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与产品经理沟通商业需求以及产品品牌的定义 ?产品经理针对这个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解决方法与好处 ?产品经理从各方面收集信息并制作概念文档 ?业务负责人、产品经理、产品设计还有视觉设计们做到一起,来一场头脑风暴,证实这个想法并确定实现一个什么样的原型 ?产品设计负责完成最初的产品原型 阶段交付物:概念文档(concept document)或者是概念原型(concept prototype) 2. 探索阶段(discover) 那个伟大的想法已经得到了证实! 需要做的事情: ?在获取了多方面的意见之后业务负责人与产品经理进一步沟通商业需求以及产品的定义 ?产品经理需要分析产品的战略、商业案例、财务计划、应对策略以及执行方案 ?产品设计需要分析上一个版本的用户反馈和竞争对手的产品近况,将这些信息提交到产品经理那里 ?产品设计和用户研究小组共同做用户案例分析,理清用户的使用目标并分析用户的使用流程 ?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开发负责人预估自己的投入,并将这些信息提交给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从市场分析(报告)、产品设计、视觉设计和开发负责人那里收集尽可能详细的信息,用来制作提案(可行性)文档 阶段交付物:提案(可行性)文档(Proposal Document)

大家的建议已经通过,产品经理来负责制定计划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要确定产品的最终定位(必须的) ?产品经理进一步分析产品团队提交过来的各种信息,开始制作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经理宣布项目启动 ?产品设计对产品概念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细化功能,制作一些具体的用户使用场景 ?视觉设计开始为产品的视觉表现收集意见、寻找灵感 ?用户研究小组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用户使用调研,问卷在白板上模拟用户操作都行 ?产品对团对概念设计进行评审 阶段交付物:需求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产品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 Meterials) 4. 细化阶段(refinement) 开始按照需求的定义来细化产品的设计 需要做的事情: ?业务负责人需要对产品的推广和市场需求进行评估 ?产品经理需要制定产品的路线图,并确定最终的发布时间和计划 ?交互与视觉设计进入一个迭代的设计阶段,一次又一次的设计修改,直到最终的设计方案得到确认 ?产品设计制作产品线框图、完成特性清单,并以 HTML、Flash 或其 他的形式拿出产品的最终原型设计 ?视觉设计配合产品设计细化产品外观的设计 ?用户研究小组使用现有的原型进行可用性测试 阶段交付物:产品线框图(Wireframes)、产品特性清单(Feature List)、最终的原型设计(可以是任何版本的,例如 HTML、Flash或者是专用的原型制作工具)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过程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过程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江门一中谭祝寿 一、教学内容分析 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技术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苏教版)主要阐述了设计是一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程序,即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节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至第八章)形成总分关系,为深入学习后面各章节作铺垫。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体验到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有助于设计活动的顺利开展,理解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的重要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和技术素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根据目标要求经过一定的步骤完成设计任务。在本节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利用四节课的时间完成了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制作,经历了设计的全过程。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过程,是生活经验经验在

具体事务中的应用,是零碎的、部分的、感性的。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从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演译到一般设计的过程,并运用到设计活动中,使能力得到提升。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 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指导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积极情感。 4、教学重点 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5、教学难点 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应用在设计活动中。 四、教学策略及媒体运用 在本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主导----主体”的设计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控究、知识架构和能力拓

专业实验技能训练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工作技能层面,课程性质:必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该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训练的第一门实验课。作为三个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立足食品学院实际,综合了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及食品检验与分析的内容。 2.设计思路: 以达成本专业学生毕业能力要求为目标,设置理化分析、卫生学分析系类专业技能基础实验。基本涵盖生物化学、食品检验分析、微生物学基础实验。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二、课程目标 作为一门基础性实验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能系统地掌握生化、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能承担食品检验与分析的工作,为本科阶段综合性实验及拓展性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三、学习要求 1.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则,按时认真上课,不迟到早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 认真撰写实验报告,能够正确分析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 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陈钧辉,李俊. 生物化学实验(第五版),科学出版社,2014. 2. 范秀荣,李广武,沈萍.微生物学实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 王远红. 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E :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附:实验报告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

设计的一般过程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 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 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与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 课时:第1课时 作者:宫恩超(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时动态而有 章可循的过程。 (2)初步学会撰写设计概述与细则、绘制设计草图以与对设计 方案的评价。 (3)能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如对可 调节式小桌的设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可调节式小桌”案例的引导下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2)尝试运用“缺点列举法”等常用发明方法进行产品的改进性 设计。 (3)在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技术实践、交流、表达、评价的能力和协作意识。 (4)初步学会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设计活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践中,初步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社会的需求 和技术的新发展。 (2)通过对产品的改进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3)通过对设计成果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交流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个人的综合 素养,以与对STS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二、教学重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 的设计,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中 的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以与方案的交流、评价。 三、教学难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 的设计,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 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构思,制定设计方案;从交流、评价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教学方法 讲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自主阅读、多媒体教学。 五、设计思想 1. 课本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课本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前面两章的重点侧重于技术和设计的基础概念性的 内容,从本章开始接触到实践操作内容,本节就是实践操作的第一个环节,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所以它 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 首先,知识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从宏观角度对书本知识进行梳理。前面所讲到的技术的价值、技 术的性质和人机关系等知识点在这节有具体的应用。并且这节知识也是后面几章知识的一个缩影,对整本 课本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从本章开始学生接触到了实践操作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作用是开始 让学生完成由理解到应用,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从总体上先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关于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 设计的过程是具体的、感性的。本节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小凳的设计知识,而是希望以小凳为载体,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让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能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系统地进行后面各章的学习,能够把设计的每个环

实验二 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加热操作与试管的使用 一、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使用 1.1培养学生的技能目标:酒精的添加及加热固体、液体的方法。 1.2构造及装置(结合装置示意图说明): 酒精灯主要由灯体,灯芯,灯芯座,灯帽,和酒精构成 1.3操作步骤 ⑴检:检查灯芯,并修平整 ⑵加:添加酒精,体积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且不少于1/3。禁止往燃着的酒精灯中 添加酒精。 ⑶点:点燃,用火柴点燃,禁止用另一只酒精灯引燃 ⑷灭: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1.4加热方法 加热时应先用酒精灯的外焰预热,再集中加热。因为火焰的组成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焰心含有足量的酒精蒸汽,但氧气含量最少;内焰酒精蒸汽温度,但氧气含量不足,燃烧不完全,燃烧不完全;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氧化完全,所以外焰温度最高,内焰低,焰心更低。 1.5注意事项 酒精灯如长期不用,必须倒出灯内酒精,并在灯帽与灯颈之间夹上小纸条,以防粘连。 1.6改进 实验室里,由于通风的原因,火焰常不稳定,请问有什么办法使火焰不再摇晃不定? 办法一:使用挡风板,但板相对较大,不利操作。 办法二:利用用易拉罐作一挡风筒。 办法三:请你自己思考一或几种: 加金属网罩 小结: 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你是否还有其它建议? 1、新酒精灯需要配置灯芯,将灯芯修剪到浸入酒精4~5 cm,可以调整露出陶瓷套管的灯芯长度,来控制火焰的高度,但不宜超过3mm,否则会使火焰不稳定。对于旧灯,尤其是长时间没有使用的酒精灯,应该取下灯帽并提起陶瓷套管,用洗耳球或嘴轻轻地向灯壶内吹气,以赶走其中聚集的酒精蒸气,接着再检查灯芯,如果灯芯不整齐或者烧焦的话,应用剪刀修剪整齐。使用前还应该检查灯壶是否有破损。 2、酒精灯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酒精储量,酒精若少于容积的1/2,就应该添加酒精,但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添加酒精应将陶瓷套管取出,用漏斗或者玻璃棒引流添加,以免漏撒,而点燃的酒精灯应先熄灭再添加,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添加酒精后还应该擦拭桌面,保持干净干燥,以免点火时发生危险。 3、点燃酒精灯前要调整灯芯,使得灯芯浸满酒精,否则容易将灯芯烧焦。[2]点燃酒精灯必须使用火柴,不能用已经点燃的酒精灯来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使酒精撒漏引起火

设计的一般过程

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设计的一般过程 教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设计的一般过程 章节: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课时:第1课时 作者:宫恩超(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其各个环节,知道设计时动态而有章可循的过程。(2)初步学会撰写设计概述与细则、绘制设计草图以及对设计方案的评价。(3)能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如对可调节式小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可调节式小桌”案例的引导下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 (2)尝试运用“缺点列举法”等常用发明方法进行产品的改进性设计。(3)在阅读、思考、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培养技术实践、交流、表达、评价的能力和协作意识。 (4)初步学会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开展设计活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践中,初步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社会的需求和技术的新发展。 (2)通过对产品的改进设计,逐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对设计成果科学性、实用性等方面的交流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及对STS 理念的进一步理解。 二、教学重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以及方案的交流、评价。 三、教学难点 根据课本中“便携式小板凳设计案例”的“怎样做”,学生完成自己的设计,如何能让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并能体验到设计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构思,制定设计方案;从交流、评价中获取有效信息。 四、教学方法

毕业设计过程指导记录范文.docx

江苏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记录 题目基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e716159228.html,的航空订票系统设计与开发 学号姓名从新霞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13计本 1指导教师姓名石鲁生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学生填写指导老师填写日期指导记录进度情况签名和指导老师讨论论文选题,说出自己的想法,综合老师意见 确定选题。 指导查阅、收集相关课题材料。 向指导老师汇报收集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资料和文献, 并说明问题。 2017.2.5 导师介绍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格式和相关注意事项。 导师指导修改开题报告等几个文档。 向导师请教系统上遇到的问题,导师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017.3.4

向导师演示完成的系统,我并针对导师提出的优化意 见进行修改。 注: 1、学生应认真、规范填写教师指导情况;2、指导老师进度情况填写:正常、偏慢等评价; 3、原则上每周指导一次,记录不低于十次。 日期指导记录进度情况签名 2017.4.3 2017.5.3 2017.5.5 2017.5.9向导师演示修改后的系统,并确定系统最终版。 导师规划论文的写作计划,确定在 5 月初提交论文初稿。 导师对论文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并在论文的行文和思想表达上给予修改意见。 导师针对论文中的不规范处细心标注,并讲解如何修改。 导师对第二稿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图表规范不符需修改。 导师对第三稿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对文中的具体格式提出修改意见,如行距、字号等。

导师针对答辩 PPT进行提出修改意见,字体有点小、 字体有点小、截图分类展示。 导师贴心准备预答辩,并讲了答辩的注意事项。 注: 1、学生应认真、规范填写教师指导情况;2、指导老师进度情况填写:正常、偏慢等评价; 3、原则上每周指导一次,记录不低于十次。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国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划分,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其实这三个维度是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相对应的,如下图所示: 详细内容见“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 ?重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后,教师还需要确定内容的重点。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事实、概念、规则以一定的形式(如网络关系图、层次结构图、双向表、一览表等)罗列出来,标明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整理出几条主线,便能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了。 ?难点 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不是,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因此,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以内化习得的内容或信息,而选择的教学过程。(注)

下面用两组卡片来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组是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协作学习、游戏、模拟、发现教学和问题求解。 ?一组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演讲、示范、练习,和辅导等。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体育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更适合采用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 ●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时,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 ●教师自身素质: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教师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特征、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刚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讨论或者模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呈现新的教学信息时,教师可 以采用讲授法;然后,安排练习反馈活动,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最后, 利用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他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文“Medium”,含义是“两者之间”,即承载、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表示 任何可以在信息源和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