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学答案教学文稿

林木遗传学答案教学文稿
林木遗传学答案教学文稿

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各个体之间总存在差异的想象

二价体: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成为联会

姐妹染色单体:四合体中,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两根染色体,互称为姐妹染色体

非姐妹染色单体:四合体中,由不同染色体复制而来的染色单体,互称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单位性状:生物体的每一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上的相对差异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型:生物某一性状的外在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功能相似的成对染色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成对基因

完全显性:F1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

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中间型的性状

共显性: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上出现

基因互作: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其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会因基因重组而分开的现象,F2中只有两种亲本表现型

不完全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因基因重组而分开的现

象,F2中表现型,两种亲本类型多,两种组重组类型少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所占的百分比

三联体:DNA上由三个连续基因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遗传密码:DNA上三联体的种类和顺序

简(兼)并:一种氨基酸受多个三联体决定的现象

转录:指DNA双链中以其中一条为模版,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将链上的遗传密码复制到mRNA上的过程

移码突变:因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引起三联体编码的移动,叫移码突变错义突变:因碱基替换导致肽链中氨基酸类型的替换而引起的突变同义突变:由于虽发生碱基替换,但未改变三联体决定的氨基酸类型回复突变:基因突变后有时能回到突变前的状态,出现遗传上的返祖现象

染色体组:能维持配子正常功能的,数目最低的一套染色体

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只有正常数一半的染色体

三联体密码:三联体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非整倍体: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不成完整倍数的个体

同源多倍体:个体或细胞由相同的多套染色体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具有不同物种染色体组的多倍体

单体:少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缺体:少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三体: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四体:多一对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基因频率:某基因占该位点基因总数的比率,分别用p(a)和q(a)表示基因型频率:各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群体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用D(AA)、H(Aa)、R(aa)表示

基因迁移:由于不同群体花粉、种子或苗木的引入,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遗传漂移:在小群体中,由于抽样误差影响随机交配而导致基因频率发生的偏差

数量性状:分离世代性状表现连续的变异,不能明确分组,一般呈正态分布的一类性状

加性效应:在多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中,各基因独自产生的效应

非加性效应:由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影响表现型的效应

种质资源: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并能繁殖的生物类型的总称。育种材料:选育某个物种时直接使用的繁殖材料

一定变异:在同样环境作用下,所有个体都朝着相同方向发生变异不定变异(遗传变异):指在大致相同的环境条件作用下,各个体发生的变异不同

种源(地理种源):指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

种源试验:不同种源在同一地区的栽培对比试验。

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位

种子认证:验明种子的来源和品质,造林中只能使用经过认证的种子优树:在某一或某些性状远远超过同类立地条件下,同种、同龄树木的单株

精选树:经过遗传测定,确认遗传品质卓越的优树

候选树:表现突出的单株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来培育新品种和品系的育种方法

杂种优势:杂交子代在生长活力、育性和种子产量等方面都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

杂交方式:参与杂交的亲本树木和各亲本杂交的顺序

杂种优势率:F1超过双亲性状平均数的百分率

超亲优势率:F1超过优势双亲的百分率

竞争优势率:F1超过对照的百分率

种子园:是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殊人工林

子代测定:对入选表现型后代进行田间对比试验,通过有性方式测定的,称为子代测定

无性系测定:对入选表现型后代进行田间对比试验,通过无性方式测定的,称为无性系测定

一、林木育种有哪些特点?在育种工作中如何加以利用?

(1)育种周期长,因此,既要有当前的改良措施,又要有长远的计划,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快速繁殖、性状的早期预测,尽快培育新品种;

(2)物种资源丰富,这决定了林木育种主要以选择为基本手段;(3)基因高度杂合,因此侧重于群体遗传结构的改良,同时用有性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保留优良材料、维持林木群体广泛的遗传基础。

二、林木种内变异有哪几个层次?如何进行选择利用?

(1)地理种源的变异

(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的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的变异

(4)个体内的变异

了解一个树种各个层次变异的大小,对充分利用变异,正确制定育种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育种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发掘、研究和利用变异。

三、如何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遗传资源的收集

1.专项调查,详细记载调查结果,提交调查报告;

2.材料交换,可节省开支、缩短时间、扩大收集;

3.选择和种源试验相结合,收集育种资源。

遗传资源的保存

1.就地保存,也叫自然保存,在植物生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2.异地保存,把植物迁出自然生长地集中种植的保存方法;

3.贮藏(室内)保存,将繁殖体放置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加以

保存的方法。

四、引种中为什么要遵循生态相似性原则?

1.生物长期适应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引种地生态条件的相似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要求;

2.生物往往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潜力,不完全相同的生态条件有利于适应性潜力的发挥;

3.多年生木本植物较多年生草本植物困难,还应考虑不同年度生态条件的变化。

五、影响引种成效的因素有哪些?

1.综合生态条件;

2.限制植物引种的主导生态因子(温度、光照、降水、湿度、土壤等);

3.历史生态因素;

4.树种的适应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

六、如何确定引种?

根据树种经济性状、两地生态条件、树种引种历史及引种成效确定。

七、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1.不需要特殊保护而能露地越冬度夏,生长正常;

2.未降低其原有经济价值;

3.能够按其原有的繁殖方式(有性、无性)进行正常繁殖;

4.无不良生态后果。

八、如何进行经济林类型的选择?

类型:根据较稳定的性状和明显区别的特征特性,所划分的种内分类单位。

类型划分命名依据:

1.变异明显,易于区别;

2.性状遗传较稳定;

3.具有一定的经济性状;

4.照顾群众现有称呼。

类型评定方法:

1.从各自然类型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植株组成样本;

2.测定各经济性状,计算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3.对各类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

4.通过比较分析,评选出优良类型,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九、选优林分应具备哪些条件?

1.未经负向选择和破坏;

2.以中龄林为主;

3.郁闭度>0.6,林相整齐,混交林中,选优树种不低于50%;

4.实生起源,长势良好;

5.林分立地条件应当与引种地立地条件相适应。

十、用材树种选优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一)对比树法,适用于同龄林

1.优势木对比法,该法简便易行,但有时结果不够准确;

2.小标准地法,计算结果较可靠,但工作量也较大;

3.综合评分法,比较客观、全面、评选结果较准确,但操作相对

繁琐。

第四章 静态场的解 练习题 1、设点电荷q 位于金属直角劈上方,其坐标如右图所示,求 (1) 画出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 (2) 直角劈内任意一点),,(z y x 处的电位表达式 (3) 解:(1)镜像电荷所在的位置如图1所示。 (2)如图2所示任一点),,(z y x 处的电位为 ??? ? ??-+-= 4321011114r r r r q πεφ 其中, ()()()()()()()()2 22422 232 2222 22121212121z y x r z y x r z y x r z y x r +-++= ++++=+++-=+-+-= 2、 两个点电荷Q +和Q -位于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的直径延长线上,距球心均为 d 。证明镜像电荷构成一位于球心的电偶极子,且偶极矩大小为232d Q a 。 证明: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知,+Q 和-Q 的镜像电荷Q Q ''',分别位于球内+Q 和- Q 连线上大小分别为Q D a μ,且分别距球心为D a 2(分别位于球心两侧)。可见Q Q ''',构 成电偶极子,由电偶极距的定义式得偶极距的大小为: 图1 图2 q - q +q -

2 322D Q a D a Q D a ql p =?==。结论得证。 3、已知一个半径为a 的接地导体球,球外一个点电荷q 位于距球心O 为d 处。利用镜像法求球外空间任意点的电位分布。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q '必定位于球内,且在q 与球心0连线上,位置在距离球心设为f 处。建立直角坐标系,由边界条件(?球)=0可取球面上两个特殊点B A ,讨论。B A ,是q 与球心0连线所对应的直径与球面的两个交点。由图示及点电荷的电位公式得: 0)(4)(4)(00=+' ++= f a q a d q A πεπε?, 0) (4)(4)(00=-' +-= f a q a d q B πεπε?。 解此方程组得:d a f q d a q 2 ,=-='。 所以任意场点),(y x 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 '+ = 0044πεπε?。 其中r r ',分别是点电荷q 和q ' 到场点P 的距离。 值分别为21 2221 22])[(,])[(y f x r y d x r +-='+-=。 4、半径为a 的不接地导体球附近距球心O 为d (?d a )处有一点电荷q ,用镜像法计算 球外任一点的电位。 解:由点电荷的球面镜像法可知,q 的像电荷除了有q '(即导体球接地时对应的结果, q d a q -=',其位置为d a f 2=),还在球心处有另外一个镜像电荷q '',以保证导体球面电 势不为零的边界条件成立,且可知q q '-=''。 所以任意场点P 处的电位为: r q r q r q ' '''+ ' '+ = 000444πεπεπε?

蓟县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岩石和矿物》 一、填空题: 1.按岩石的成因可以把岩石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岩浆岩),一类是(沉积岩),一类是(变质岩)。 4.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化石)。 5.所有的岩石都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6.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风化。 8.我观察岩石的方法(眼睛观察)、(显微镜观察)、(化学反应观察),常见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大理石岩)和(花岗岩)等,其中遇盐酸冒泡的是(大理石岩)和(石灰岩),这是因为(其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9.我能在家里找到一些岩石制品。如我们用的铅笔是用(石墨)做的。 10.先观察岩石的颜色和条痕,再测试岩石的软硬,最后观察岩石遇到盐酸的反映。 11.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硬度最小的是(石墨)。 12.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13.岩石的主要特征: 花斑状,坚硬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构成的岩石是(花岗岩)。 看起来像混凝土,由碎石子或卵石组成,粗糙很硬的岩石是(砾岩)。 薄层状结构,颗粒细,较软常有化石的岩石是(页岩)。 青灰色或灰色,颗粒细,光滑,较硬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石灰岩)。 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粗糙,较软,遇盐酸冒泡的岩石是(大理石)。 土黄色或灰色,由许多颗粒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粗糙,坚硬的岩石是(砂岩)。 很轻,能浮在水面,软,有许多小孔的石头是(浮石)。 14.矿物或岩石的硬度可以分为四个等级:软——用指甲刻划出痕迹;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较硬——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硬——用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15.矿物的透明度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 16.岩石一般是由一种或者几种(矿物)组成的,我所知道的矿物有(盐)、(石墨)、(钻石)、(金)、(银)。 17.要想知道矿物的硬度,我们可以采用(指甲)、(钥匙或回形针)、(小刀)等去刻划矿物,判断其硬度。 18.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它广泛地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2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近( 4000 )种,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171)种,这些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22.、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C )。 A 、灰色 B 、粗糙 C 、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23、下面矿物中有六个面,并且每个面都是菱形的是( B )。 A 、方解石 B 、石英 C 、石盐 24、经过地球运动,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形成的岩石是(B )。 A、化石 B、浮石 C、页岩 25、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A )。A、石英 B、云母 C 、长石 26、沙漠中的石蘑菇主要是( C )作用形成的。A、水 B、生物 C 、大气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28、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C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1、《观潮》 1.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在交 流读后的感受。 答:“潮来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来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浪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2.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找出来读一读,并谈谈对这些描 写的体会,在抄下来。 A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的宽阔。 B、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这句话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从这个比喻中,我体会到大浪的浪潮很高、很宽、很壮观。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浪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鸟的天堂》 1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答:加引号的:引用别人说的话。 不加引号的:确实是的鸟的天堂、乐园。表明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认同和赞叹.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部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一株:说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大榕树的枝干多,根多,“不可计数”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的意思。“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答: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 用堆可以表示出绿叶的茂盛,显出绿叶的多。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习题 1.选择题 (1)设A、B两个数据表的记录数分别为3和4,对两个表执行交叉联接查询,查询结果中最多可获得(C )条记录。 A.3 B. 4 C. 12 D. 81 (2)如果查询的SELECT子句为SELECT A, B, C * D,则不能使用的GROUP B子句是( A )。 A.GROUP BY A B.GROUP BY A,B C.GROUP BY A,B,C*D D.GROUP BY A,B,C,D (3)关于查询语句中ORDER BY子句使用正确的是( C )。 A.如果未指定排序字段,则默认按递增排序 B.数据表的字段都可用于排序 C.如果在SELECT子句中使用了DISTINCT关键字,则排序字段必须出现在查询结果中 D.联合查询不允许使用ORDER BY子句 (4)在查询设计器中,不能与其他窗格保持同步的是(D )。 A.关系图窗格 B. 网格窗格 C.SQL窗格 D. 结果窗格 (5)下列函数中,返回值数据类型为int的是(B)。 A.LEFT B. LEN C.LTRIM D. SUNSTRING 2.填空题 (1) 在启动查询分析器时,在登录对话框中可使用(Local)作为本地服务器名称。 (2) 查询分析器窗口主要由对象浏览器和(查询)窗口组成。 (3) 从Windows“开始”菜单启动查询分析器后,默认数据库为(master)。 (4) 以表格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导出)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csv);以文本方式显示的查询结果保存为(报表)文件,其文件扩展名为(rpt)。 (5) 可使用(PRINT)或(SELECT)语句来显示函数结果。 (6) 在查询语句中,应在(SELECT)子句中指定输出字段。 (7) 如果要使用SELECT语句返回指定条数的记录,则应使用(TOP)关键字来限定输出字段。 (8) 联合查询指使用(UNION)运算将多个(查询结果)合并到一起。 (9) 当一个子SELECT的结果作为查询的条件,即在一个SELECT语句的WHERE子句中出现另一个SELECT语句,这种查询称为(嵌套)查询。 (10) 连接查询可分为3种类型:(内连接)、(外连接)和交叉连接。 3.问答题 (1) 在SELECT语句中,根据列的数据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的子句是什么?能消除重复行的关键字是什么? (2) 写出与表达式“仓库号NOT IN('wh1','wh2')”功能相同的表达式。用BETWEEN、AND形式改写条件子句WHERE mark> 550 AND mark<650。 (3) 在一个包含集合函数的SELECT语句中,GROUP BY子句有哪些用途?

四年级科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性质,蛋白质在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汕应占2份左右。 3、像食盐、高镒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在、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 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o 4、由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5、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6、像向LT葵、风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他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7、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十?壤吸收水分。 8、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9、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10、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绝大多数是绿叶制造的。 10、瓶了能过“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11、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2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做大气层。因为大气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大气压力来日四面八方。 12、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逆热的方式叫做传导。 13、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热在水和空气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14、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仙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 15、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16、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二、判断题 1、冬天,脏雪比干净的雪融化得快。(J) 2、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下降。(X) 3、银、铁、铜、铝都是热的不良导体。(X) 4、做反冲实验时,物体运动的方|可与喷出气体的方|可相反。(") 5、金属材料容易传热,塑料、陶瓷、木头等材料不能传热。(X) 6、热在水和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方式传递的。(J ) 7、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叶了表皮上的气孔。(X) 8、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多少和太阳能的摆放方式没关系。(X) 9、桀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的保温性能一样。(X) 10、吸油烟机是利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来安装的。(J) 三、选择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四上科学学案 1 我们的食物 【课堂达标】 一、填空。 1.我们常吃的食物,有的来自动物,如牛、羊等;有的来自 植物,如小麦、苹果等;还有的来自微生物,如蘑菇等。食物虽 然多种多样,但都直接或见接地来自大自然。 2.像豆角、花生油等是植物性食物。猪肉、鱼、鸡肉等是动物性食物。 3.给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可以按照原料的来源给食物分类,也可以按营养成分、食用方式、产地等标准给食物分类。 二、判断。 1.我们家天天吃火腿肠,因此火腿肠是我们家的主食。(×)2.像太空豆角、太空辣椒等食物是在太空育种的,因此太空蔬菜就不是来自于大自然的。(×)3.无论是芹菜、牛肉、牛奶,还是木耳、银耳这些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三、选择题。 1.下列食物不是甜食的有( D )。 A.石榴B.西瓜C.甜菜D.苦瓜 2.下列食物不是主食的有(A)。 A.面包 B.馒头 C.米饭 D.面条 3.下列食物不同类的是( B C)。

2 我们的营养 【课堂达标】 一、填空。 1.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 3.蛋白质有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4.用力在纸上挤压花生,花生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这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二、我会选。 1.含蛋白质最多的是( A )。 A.瘦肉、鸡蛋、鱼、虾 B.向日葵、油菜籽 C.小麦、玉米、水稻 D.食盐、马铃薯 2.人体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原物质是( C )。 A.蛋白质、水、盐类 B.维生素 C.淀粉和糖类 D.脂肪 三、当好小法官。 1. 用烧烤法检验食物中蛋白质的存在时,最好把教室的窗户打开,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2.密封包装的食品即使过了保质期,只要时间不长,仍可以吃。(×) 四、生活中的科学。 统计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分析你每天都获得了哪些营养成分?因为你 【拓展知识】 各种营养中,水、蛋白质、矿物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元素;脂肪、淀粉是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课古诗词三首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答案〕“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蛱蝶飞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第2课乡下人家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答案〕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答案〕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读完以后让我也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答案〕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 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答案〕大树也绿,小草也茂盛,花朵也艳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那的野花不是一般的香,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闻到。每一朵花都神气十足地仰起头。每个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可爱的菜地,种有茄子、黄瓜、辣子、豇豆、草莓等蔬菜水果。从高处往下看,那些蔬菜水果就像一个个精英士兵,你就像那位大将军,准备率领十万精英去攻打敌人的城池。晚上,无数颗星星眨着眼睛,等我们睡着,星星才肯离开…… 乡下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哪里的景色都比不上田园风光的美丽。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填空。(24分)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会占据空间、有(质量)、有(弹性)、会(流动)、、能(压缩)。 2、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3、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空气受热时会(向上)流动,受冷时会(向下)流动。 4、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5、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6、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处所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形就(不同),各地的冷热水平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7、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8、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酿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况。 9、在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并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 10、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1、(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2、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3、森林的作用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 14、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1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6、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17、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变圆了,主要应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 18、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度以下)。 19、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凝结)。 20、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1、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度,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度。 2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 23、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4、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25、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在气体和液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 26、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是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实现的。 27、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 28、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29、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30、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31、物体吸热和散热的快慢取决于(物质)和(颜色)。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散热(也快)。 32、云、雾、雨、露、霜、雪、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33、白气是水蒸气凝结成的极细小的水珠,它在高空为(云),在低空为(雾)。 15、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34、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聚成(固体)。 35、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36、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当物体振动大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强)。当物体振动小时,声音就(弱)。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37、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朝着(四面八方)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38、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39、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4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41、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 和(距离)有关。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越强)。 42、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即振动(快),声音(高)。 43、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越长)音高越(强)。 44、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45、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46、食物在人体内经由了哪些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47、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48、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49、(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 50、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缺陷造成的(营养不良)。 5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52、(加工)食品是指经过机器或化学药品处理过的食品,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会添加某些物质,食物也会损失一些营养成分。 53、(天然)食品是未加工或只经过初级加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它保留了大多数的营养成分。 54、加工食品中诱人的颜色是(色素)。 55、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食品(绿色食品)。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课《观潮》 一、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选择印象最深和同学交流。 答:课文按潮前,潮时,潮过后的顺序观察描写钱塘江大潮。 “潮前”的景象:江面上很平静,观潮人的心情急切。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潮时”的景象:潮的声大,潮头有数丈之高,声如“山崩地裂”,形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横贯江面。给人的印象就是如巨雷般的大潮像千军万马席地而卷,在呐喊、嘶鸣中奔。狂潮拍石,如同几里岸边同时金钟齐鸣。 “潮头过后”的景象:潮头汹涌,漫天卷地,余威犹在,恢复平静,水位上涨。 我印象最深的是“潮时”的景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二、读下面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浪淘沙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 第二课《走月亮》 一、阿妈牵着我“我”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你的头脑中浮出了怎样的画面?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学交流。 提示:山草、野花、月光倒映在溪水里,随着溪水流动着,就像是“流着山草、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这样写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含义。 画面:迷人的秋夜,阿妈牵着“我”,在月光下,沿着乡间的小路,沿着小溪走着走着……人和美丽的月光、潺潺的流水、芳香的山草、野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乡村夜景图。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画面还有:“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了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的响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

第4章网络基础知识与Internet应用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1.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或LAN、MAN、WAN 2. C、A、C 3. 127.0.0.1(本机)、255.255.255.255(限制广播)、0.0.0.0(广播) 4. Electronic Commerce, EC 5.B2B、B2C 6. Instrumented:物联化 Interconnected:互联化 Intelligent:智能化 7.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8.接入(网络层)、应用(业务层) 9.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10.不可否任性

三、简答题 1. 计算机网络发展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第三,开放标准网络阶段;第四,因特网与高速计算机网络阶段。各阶段的特点:第一,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联的系统,组成了“计算机-计算机”的通信时代,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第三,开放标准网络阶段:由于第二阶段出现的计算机网络都各自独立,不相互兼容。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第四,因特网与高速计算机网络阶段: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TCP/IP网络使用32位长度的地址以标识一台计算机和同它相连的网络,它的格式为:IP 地址=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标准IP地址是通过它的格式分类的,它有四种格式:A类、B类、C类、D类。 3. 电子商务所涵盖的业务范围包括:信息传递与交流;售前及售后服务;网上交易;网上支付或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 4. 包括banner(网幅广告)、button广告、文字链接广告、弹出式广告(pop up window)及其它形式(如移动logo、网上分类广告等)。其中banner广告是主流形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 5. 国际电信联盟( ITU)对物联网做了如下定义: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RFID) 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1、人体中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支持运动)、(支撑身躯)、(保护内脏)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屈伸)、(旋转)、((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1、关节的运动方式与相应的关节名称: (1)屈伸:肘关节、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桡尺关节(前臂) (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 12、人体关节有(支持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3、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4、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15、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6、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7、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8、体育运动可以强健我们的(骨骼)和(肌肉)。 19、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发达)、(体力充沛)、(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 20、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韧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增强体力的运动项目:举重、游泳。 增强柔韧性的运动项目:体操、伸展肢体、游泳。 增强耐力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自行车、慢跑、游泳。 21、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22、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及蔬菜)。 23、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准备活动)、(穿戴保护器具)、(遵守运动规则) ? 第二单元《养蚕》 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淡灰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喜欢吃的食物主要是干净的(桑叶)。蚕是靠(气门)来呼吸的。 4、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5、蚕蜕皮时有约一天时间不吃也不动,这叫(休眠或蚕打眠)。 6、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4)次蜕皮。 7、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两)天时间。 8、蚕茧的形状是(椭圆形)的,大约(5)厘米长,(3)厘米宽,一只茧的重量约(—)克。 9、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10、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足,头上的一对触角是(羽毛)形状的。所以说蚕是(昆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及答案 一、直接写出下面各题得数. 8×8+52÷4 160+40÷ ×125 ×6×8÷26×8 二、把下面运算中不正确的地方改过来. 1.÷25×2.600× =800÷25× =600× ==24000 三、把下面各组式子列成综合算式. 1.3280÷16=202.23×16=368 205×10=2050625-368=257 6000-2050=3950 1028÷257=4 四、计算下面各题. 1.280+840÷24×5 2.85× 3.58870÷ 4.80400- 五、装订车间每人每小时装订课本640册,照这样计算,12人8小时装订课本多少册? 六、汽车队开展节约用油活动,12辆车一年共节约汽油7200千克,平均每辆车每个月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七、一部电话机售价320元,一台“彩电”的售价是电话机售价的8倍,一台电脑的售价比“彩电”售价的3倍还多1000元,一台电脑多少元? 八、两个车间生产零件,5天后甲车间生产1520个零件,乙车间生产1280个零件,若每天工作8小时,乙车间比甲车间每小时少生产多少个零件? 参考答案 三、1.6000-3280÷16×10 2.1028÷ 四、1.45.2975 3.40.76042 五、640×12×8=1440 六、7200÷12÷12=50 七、320×8×3+1000=8680 八、÷=6 综合能力训练 一、填空. 1.学校有足球24个,是篮球的3倍,学校有足球,篮球共个. 2.甲数是15,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3,乙数比甲数多..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4,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18,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16.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是.

纵联保护依据的最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纵联保护包括纵联比较式保护和纵联差动保护两大类,它是利用线路两端电气量在故障与非故障时、区内故障与区外故障时的特征差异构成保护的。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通信设施将两侧的保护装置联系起来,使每一侧的保护装置不仅反应其安装点的电气量,而且哈反应线路对侧另一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通过对线路两侧电气量的比较和判断,可以快速、可靠地区分本线路内部任意点的短路与外部短路,达到有选择、快速切除全线路短路的目的。 纵联比较式保护通过比较线路两端故障功率方向或故障距离来区分区内故障与区外故障,当线路两侧的正方向元件或距离元件都动作时,判断为区内故障,保护立即动作跳闸;当任意一侧的正方向元件或距离元件不动作时,就判断为区外故障,两侧的保护都不跳闸。 纵联差动保护通过直接比较线路两端的电流或电流相位来判断是区内故障还是区外故障,在线路两侧均选定电流参考方向由母线指向被保护线路的情况下,区外故障时线路两侧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其相量和或瞬时值之和都等于零;而在区内故障时,两侧电流相位基本一致,其相量和或瞬时值之和都等于故障点的故障电流,量值很大。所以通过检测两侧的电流的相量和或瞬时值之和,就可以区分区内故障与区外故障,区内故障时无需任何延时,立即跳闸;区外故障,可靠闭锁两侧保护,使之均不动作跳闸。 4.7 图4—30所示系统,线路全部配置闭锁式方向比较纵联保护,分析在K点短 路时各端保护方向元件的动作情况,各线路保护的工作过程及结果。 ?? 答:当短路发生在B—C线路的K处时,保护2、5的功率方向为负,闭锁信号 持续存在,线路A—B上保护1、2被保护2的闭锁信号闭锁,线路A—B两侧 均不跳闸;保护5的闭锁信号将C—D线路上保护5、6闭锁,非故障线路保护 不跳闸。故障线路B—C上保护3、4功率方向全为正,均停发闭锁信号,它们 判定有正方向故障且没有收到闭锁信号,所以会立即动作跳闸,线路B—C被切 除。 答:根据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功率方向为负的一侧发闭锁信号,跳闸条件是本 端保护元件动作,同时无闭锁信号。1保护本端元件动作,但有闭锁信号,故不 动作;2保护本端元件不动作,收到本端闭锁信号,故不动作;3保护本端元件 动作,无闭锁信号,故动作;4保护本端元件动作,无闭锁信号,故动作;5保 护本端元件不动作,收到本端闭锁信号,故不动作;6保护本端元件动作,但有 闭锁信号,故不动作。 4.10 图4—30所示系统,线路全部配置闭锁式方向比较纵联保护,在K点短路 时,若A—B和B—C线路通道同时故障,保护将会出现何种情况?靠什么保护 动作切除故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