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8正交实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上)

第8章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前面我们讨论了如何安排正交试验以及用极差分析法(即直观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极差分析法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计算工作量少,便于普及推广.但这种方法不能把试验中由于试验条件的改变引起的数据波动,同试验误差引起的数据波动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不能区分因素各水平对应的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究竟是由于因素水平不同引起的,还是由于试验误差引起的,即不知道试验的精度.同时,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既不能给出精确的定量估计,也不能提供一个标准,用来判断所考察的因素的作用是否显著.

为了弥补极差分析法的不足,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可采用方差分析法.

8.1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在第2章中我们已经介绍过,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的总偏差平方和(S T)分解为因素的偏差平方和(S A、S B)和误差的偏差平方和(S e),然后将偏差平方和除以相对应的自由度(f)得到方差(V A、V B),最后利用因素方差与误差方差之比(V A/V e,V B/V e),作F检验,即可判断因素的作用是否显著.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也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的,所不同的是这是考虑的是多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而第2章中只考虑单因素和双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一、计算

1. 偏差平方和与自由度的计算

方差分析的关键是偏差平方和的分解,现在以最简单的L 4(23)正交表上安排的试验为例来说明(见表8-1,板书).不考虑哪些因素安排在哪些列上(即表头设计时),设试验结果为x 1、x 2、x 3和x 4. 总的偏差平方和:

4

)(2

4

1

221

2

12

_T x n T x x x S i i n

i i

n

i i T -

=-

=-=∑∑∑=== T=∑=n

i i x 1

=(x 21+x 22+x 23+x 24)-4

1

(x 4321x x x +++)2 整理后可得 43

=

(24232221x x x x +++) 2

1

- (4342324131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第1列各水平偏差平方和为

S 1=22

_

21_

2

_11_

)(2)(x K x K -+-

=2[221211)4

2()42(

T

K T K -+-] =2[T K T K T K T K 2111222122114

1

41164164--+++] =22

2121141)(21T K K -+ )(211141

K K x T i i +==∑= =24321243221)(41])()[(21x x x x x x x x +++-+++

=)(2

1)(414321423241312

42322

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表8-1 L 4(23)正交表及计算表

注: K ij 表示第j 列第i 水平的指标值之和;ij K __

表示第j 列第i 水平

的平均指标值;T 表示指标值总和;__

x 表示平均指标值. 同理,第2、3列各水平的偏差平方和S 2、S 3为

)(21)(4141)(21)()(232414342312124

23222122232132

__

23__

2

__

13__

3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K K x K x K S --+++-+++=-+=

-+-= 由此可得

S T =S 1+S 2+S 3 (8-1)

式(8-1)是正交表L 4(23)的总偏差平方和的分解公式,即L 4(23)的总偏差平方和等于各列偏差平方和之和.

若在L 4(23)正交表的第1列和第2列分别安排二水平因素A 、B ,在不考虑A 、B 因素间交互作用的情况下,则第3列(空列)是误差列.

)(21)(4141)(21)(2)(24231433241212423222122

222122

__

22__2

__

12__2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 K K x K x K S --+++-+++=-+=

-+-=

同样也可以证明

S T =S A +S B +S e (8-2)

上式也是总偏差平方和的分解公式,即总偏差平方和等于各列因素的偏差平方和与误差的偏差平方和之和.

我们可以把上例推广到一般情况:

用饱和正交表L n (m k )安排试验(见表8-2,p160),总的试验次数为n ,每个因素的水平数为m ,则每个水平作r 次试验,r=m

n

. 试验结果为x 1,x 2,x 3,…,x n .令

∑∑∑=======n

i i T n

i i n

i i x Q x n x n

T CT x T 1

21

__

2

1,

1,

,

则总偏差平方和为

CT Q n T x x x S T n

i i

n

i i T -=-=-=∑∑==2

1

2

12

__

)( (8-3)

列偏差平方和为

)

,,2,1(1)(2

121

2

__

k i CT Q n T K r x K r S j m i ij m

i ij j =-=-

=-=∑∑== (8-4) 其中∑==m i ij j K r Q 1

2

1

特别地, 当m=2(即二水平)时, 式(8-4)可表示成:

2212212221221222122

221)(1

)(1)(2)(1)()(1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K K n

K K n K K n K K n K K n m n T K K r S -=+-+=+-+=-

+= (8-5) 列偏差平方和S j 是第j 列中各水平对应的试验数据平均值与总平均值的偏差平方和,它反映了该列水平变动所引起的试验数据的波动.若该列安排的是因素,就称S j 为该因素的偏差平方和;若该列安排的是交互作用,就称S j 为该交互作用的偏差平方和;若该列为空列,则S j 表示由于试验误差和未被考察的某些交互作用或某些条件因素所引起的波动.在正交试验设计中,通常把空列的偏差平方和作为试验误差的偏差平方和,虽然它属于模型误差,一般比试验误差大(当作安全系数考虑),但用它作为试验误差进行显著性检验,可使检验结果更可靠些。

总偏差平方和的自由度: f T =n-1 第j 列偏差平方和的自由度: f j =m j -1 (m j :第j 列水平数) 此外,可以证明:

S T =∑=k

j j S 1=∑因k j S +∑交k j S +∑空

k j S (8-6)

f T =∑=k j j f 1

=∑因k j f +∑交k j f +∑空

k j f (8-7)

式中k 因、k 交和k 空分别为试验因素、试验考察的交互作用和空列在正交表中所占的列数。并且 k=k 因+k 交+k 空

注意:

(1)当某个交互作用占有正交表的某几列时,该交互作用的偏差平方和就等于所占各列偏差平方之和,其自由度也等于所占各列的自由度之和;

(2)误差的偏差平方和(S e )等于所占有空列的偏差平方和之和, 其自由度等于所有空列的自由度之和,即:

e k j

S S

=∑空

, e k j f f =∑空

(3)上面讨论的虽然是等水平饱和正交表L n (m k )的情况,但是对于饱和的混合型正交表L n (m 1k1×m 2k2)也适用,不过要换上相应的m 和k 值。(有关“饱和正交表”与“不饱和正交表”的概念,请参见第6节(p191)!)

2、方差的计算(V 因,V 交,V e )

方差等于各偏差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即平均偏差平方和。

V 因=

因f S V 交=

交f S

V e =

e

e f S

二、显著性检验

数学上可以证明:在“假设H 0:某因素或某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成立时,统计量F ][e e

f f f F V V V F ),(或~)

(或交因交因α=

(8-9) 服从第一自由度为f 因(或f 交),第二自由度为f e 的F 分布。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查F 分布表得临界值F α,若计算出的F 值F 0>F α 则拒绝原假设,认为该因素或该交互作用对试验的结

果有显著影响;若计算出的F 值F 0≤F α,则接受原假设,认为该因素或该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无显著影响。

经显著性检验后,可把检验结果列出方差分析表,如表8-3所示

表8-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在进行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F 检验时,要用到S e 和f e ,而

S e =∑空

k j S , f e =∑空

k j f

所以,为进行方差分析,选正交表时应留出一定的空列。当无空列时,则应进行重复试验,以便求得S e2的值(见p181第5节)。 (2)误差自由度f e 一般不应小于2,即f e ≥2,否则F 检验的灵敏度很低,有时即使因素对试验指标有影响,用F 检验也判断不出来。 (3)如果f e =1,为了增大f e ,提高F 检验的灵敏度, 在进行显著性检验之前,先比较V 因和V 交与V e 之间的差异程度。如果与误差方差V e 的大小相近,说明该因素或该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其偏差平方和是由于随机误差引起的。因此,可并入误差偏差平方和S e 中.通常把满足 V 因(或V 交)<2V e 的那些因素或交互作用的偏

差平方和,并入误差的偏差平方和S e 中,从而得到新的误差偏差平方和S ∆e ,相应的自由度也并入f e 中,从而得到f ∆e ,然后用

] [ ),(或~)

(或交因交因∆∆

=e e

f f f F V V V F α (8-10) 其中,校正后的误差方差为

∆∆

∆=e

e e

f S V

对其他因素或交互作用进行检验,这样使自由度f e 扩大到f ∆

e , 故可以提高F 检验的灵敏度.

三、最优条件的确定

根据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确定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通常根据F 的大小判断),对于显著性因素,若不考虑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不显著,则可通过比较该因素各水平对应的数据和(K ij )的大小,确定最优水平,各因素的优水平组合即为该试验的最佳水平组合,即最优条件;对于交互作用显著的某二个因素,必须先通过比较这二个因素各水平组合下试验数据之和的大小(即相当于极差分析中的二元表或搭配表),然后再确定其最佳水平组合.

最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

8.2 不考虑交互作用的等水平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8.2.1 二水平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因学时有限,不讲解!只讲解三水平情况,因为三水平会,二水平自然就会!)

例8-1在双歧杆菌酸奶研制中,为选择最佳发酵条件,用L8(27)正交表安排了正交试验,试验因素与水平表见表8-4,试验方案及结果见表8-5。试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表8-4 试验因素水平表

∵是六因素二水平试验,且不考虑交互作用,∴用L8(27)最好!

表8-5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一、计算

1、计算各列各水平的K ij 值(K 1j 和K 2j )

各列各水平的试验数据(即指标值)之和K 1j 、K 2j 以及(K 1j -K 2j )

的值,填入表8-5中, 如

K 1c =7.580+2.477+6.602+2.000=18.659

K 2c =2.699+7.568+2.477+7.531=20.275 2、计算各列的偏差平方和S j 及其自由度f j

由式(8-5)知,S j =n 1 (K 1j -K 2j )2

S A =S 1=81

×1.7142=0.367

S B =S 2=81

×1.1962=0.179

S C =S 3=81

×(-1.616)2=0.326

S e =S 4=8

1

×(-0.218)2=0.00594

…… f j =m-1=2-1=1 f T =n-1=8-1=7 f e =∑空

k f j =f 4=1

将求得的S j 值也填入表8-5中。为了判断是否计算有误,进行以

下验算: ① S T 的验算 T=∑=8

1

i i x =38.934,CT=n T 2 =81

×38.9342=189.482

Q T =∑=8

1

2i i x =57.456+6.136+……+4.000=238.589

S T =Q T -CT=238.589-189.482=49.107

另外 S T =∑=k

j j S 1

=S A +S B ……+S e

=0.367+0.179+…+0.00594=49.107

② f T 的验算

f T =∑=k

j j f 1 =f A +f B +……+f e =1+1+……+1=7

另外 f T =n-1=8-1=7 ∴S T 和f T 均计算无误。 3、计算方差

V A =S A /f A =0.367/1=0.367 V B =S B /f B =0.179/1=0.179

……

V e =S e /f e =0.00594/1=0.00594

注意:

∵ f e =1<2, F 检验的灵敏度低!

∴ 需要校正f e --→ f ∆

e 、S e --→S ∆e 、V e --→V ∆e

二、显著性检验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列出方差分析表,如表8-6所示.

∵ V E =0.0125最小, V E /V e =0.0125/0.00594=2.10

∴因素E 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可忽略,故将其偏差平方和S E 并入误差平方和S e 中,即

S∆

e =S e+S E=0.00594+0.0125=0.01844,f∆

e

=f e+f E=1+1=2

V∆

e =S∆

e

/f∆

e

=0.01844/2=0.00922

1.计算F j

F A=V A/V∆

e

=0.367/0.00922=39.8,

F B=V B/V∆

e

=0.179/0.00922=19.4

F C=V C/V∆

e

=0.326/0.00922=35.4,

F D=V D/V∆

e

=0.0588/0.00922=6.38

F F=V F/V∆

e

=48.157/0.00922=5223.1

2. 查Fα

Fα(f,f∆

e

)= Fα(1,2)

当α=0.05时,查F分布表(p324)得F0.05(1,2)=18.51 当α=0.01时,查F分布表(p326)得F0.01(1,2)=98.50 3. 显著性检验

∵ F F>F0.01(1,2)

∴ F因素高度显著(用**表示);

又∵ F0.05(1,2)<F A<F0.01(1,2),

F0.05(1,2)<F B<F0.01(1,2),

F0.05(1,2)<F C<F0.01(1,2),

∴因素A、B、C均为显著(用*表示);

又∵ F D< F0.05(1,2),

∴ D因素不显著(不用记号表示).

由 F值大小可知,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

F A C B D E

4.列出方差分析表

表8-6 方差分析表

三、最佳条件的确定.

本例中,指标值越大越好,由K1j和K2j的大小,按各因素的主次顺序选优水平如下:F 选F1 ,A 选A1,C 选C2,B 选B1.对于不显著因素D 和E,可视具体情况而定,D 选D2(即不充气)为好,E选E1(10%)可降低成本。所以,最优工艺条件为A1 B1 C2 D2 E1 F1 (或 A1 B1 C2 E1 F1),即……

最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

8.2.2 三水平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重点讲解!三水平掌握了,二水平自然就会!)

例8-2自溶酵母提取物是一种多用途食品配料。为探讨外加中性蛋白酶方法中啤酒酵母的最适合自溶条件,安排了三因素三水平试验。

试验指标是自溶液中蛋白质含量(%)。试验因素水平表见表8-7,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见表8-8。试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表8-7 因素水平表

本例是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见表8-7),且不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所以用L9(3 4)正交表安排试验最合适.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分析见表8-8.

表8-8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一、 计算

1. 计算各列各水平的K ij 值(K 1j 、K 2j 和K 3j )

各列各水平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K 1j 、K 1j 和K 1j 及其平方K 21j 、K 22j 和

K 2

3j

,列于表8-8中。 例如:

K 1C =6.25+5.50+10.9=22.65, K 1C 2=22.652=513.02 K 2C =4.97+7.53+8.95=21.45, K 2C 2=21.452=460.10 K 3C =4.54+5.54+11.4=21.48, K 3C 2=21.482=461.39 2. 计算各列的偏差平方和S j 及其自由度f j

根据式(8-4)可知, S j =

r

1

∑=m

i ij

K

1

2-CT , r=n/m=9/3=3

CT=T 2/n=65.582/9=477.86

S A =S 1=(K 2

11+ K 221+ K 231)/r-CT

=(248.38+344.84+976.56)/3-477.84=45.4 同理可知,S B =S 2=6.49, S C =S 3=0.31,S e =S 4=0.83 ∵f j =m-1, ∴f A =f B =f C =f e =3-1=2 验算:

1. Q T =∑=n

i i x 12=6.252+4.972+……+8.952=530.89

S T = Q T -CT=530.89-477.86=53.03 另外, S T =∑=k

j j S 1 =S A + S B + S C + S e

=45.4+6.49+0.31+0.83=53.03

f T =n-1=9-1=8

另外, f T =∑=k

j j f 1 =f A +f B + f C +f e =2×4=8

∴计算正确无误。 3. 计算方差

V A = S A /f A =45.4/2=22.7, V B = S B /f B =6.49/2=3.25,

V C = S C /f C =0.31/2=0.155, V e = S e /f e =0.83/2=0.415,

∵ V C <2 V e

∴ 因素C 的偏差平方和S C 是由于随机误差引起的,说明因素C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故将S C 并入S e 中,得 S e △=S e +S c =0.83+0.31=1.14 f e △=f e +f c =2+2=4, V e △= S e △/f e △=1.14/4=0.285

二、显著性检验 1.计算F j

==∆e A A V V F / 22.7/0.285=79.6

==∆e B B V V F / 3.25/0.285=11.4

2.查F α

当α=0.05时,查F分布表得Fα(f因,f

)=F0.05(2,4)=6.94

e

当α=0.01时,同理查得F0.01(2,4)=18.00.

3.显著性检验

∵F A>F0.01;∴因素A高度显著,用**表示之。

又∵F0.05<F B<F0.01;∴因素B显著,用*表示之。

当然,因素C是不显著的。

因素作用的主次顺序为:A B C

4.方差分析表

表8-9 方差分析表

三、最优工艺条件

本例试验的指标值越大越好。对因素A和B,通过比较K ij可知,优水平为 A3和B1,对因素C,取C1有利于节省原料。故最优水平组合为A3B1C1,即……

最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

因为因素 C对试验指标几乎无影响,且因素C为加酶量,而酶的价格通常较高。所以最好在加酶量更低时,再次进行正交试验,以便确定最经济合理的加酶量。

8.3 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

8.3.1 考虑交互作用的二水平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重点讲解!二水平掌握了,三水平自然也会!)

如前所述,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是经常碰到的,在一般试验中,在采取一些措施后,多数交互作用可略去。但为了使试验做得更精确,表头设计得更合理,收到更好的效果,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中也要考虑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现在实例说明之。

例8-3 试对例7-4(p150~154)的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表8-10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一、计算

书上为了便于计算,将试验数据x 。放大10倍,即令x i `=10x i ,变换后的数据如表8-10所示。(这种变换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大家现在都用计算器或是计算机进行计算,而不是用对数计算尺进行计算!)

1.计算各列各水平的K ij 值(K 1j ,K 2j )

各列各水平对应的试验数据之和 K 1j 和K 2j ,以及(K 1j -K 2j )列于表8-10中

2.计算各列的偏差平方和(S j )和自由度(f j ) 对于二水平正交试验,由式(8-5)可知

S j =Q j -CT=

r

1∑=m

i ij

K 1

2

-n T 2

或S j =n

1(K 1j -K 2j )2 ,

r=n/m=8/2=4,

S A =S 1==-

+8

21.20)31.109.9(4122

20.021; 同理 S B =S 2=0.235; S A ×B =S 3=0.00551 S C =S 4=0.00781 S A ×C =S 5=0.00911, S B ×C =S 6=0.000113, S e =S 7=0.00361 f j =m-1=2-1=1 即f A =f B =f A ×B =f C =f A ×C =f B ×C =f e =2-1=1 验算: ① S T 的验算

CT=n T 2=8

1

×20.212=51.056

Q T =∑=8

1

2i i x =2.422+2.242+…+2.762=51.337

S T =Q T -CT=51.337-51.056=0.281

另外S T =∑=7

1j j S =0.021+0.235+…+0.00361=0.281

② f T 的验算 f T =n-1=8-1=7

另外f T =∑f j =7×1=7 ∴计算无误。 3.计算方差

V A =S A /f A =0.021/1=0.021, V B =S B /f B =0.235/1=0.235,

V A ×B =S A ×B /f A ×B =0.00551/1=0.00551, V C =S C /f C =0.00781, V A ×C =S A ×B /f A ×C =0.00911, V B ×C =S B ×C /f B ×C =0.00013, V e =S e /f e =0.00361,

f e =1<2,F 检验的灵敏度低! V A ×B /V e =0.00551/0.00361=1.53, V C /V e =0.00781/0.00361=2.16 V A ×C /V e =0.00911/0.00361=2.52, V B ×C /V e =0.000113/0.000361=0.0313 ∵V A ×B <2V e , V B ×C <2V e

∴交互作用A ×B 和B ×C 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可以忽略, S A ×B 和S B ×C 主要是由于随机误差而引起的。因此,将S A ×B 和S B ×C 并入S e 中,得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二次作业 正交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姓名:班级:学号 拟水平法:某啤酒厂实验期用不发芽的大麦制造啤酒新工艺的过程中,选择因素、水平及结果如下,不考虑交互作用,考察粉状粒越高越好,采用拟水平法将因素D的水平一136重复一次作为第二水平,(表一),按L9(34)安排实验,得到结果如表二,请分别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并找出最好的工艺条件。

k1 k2 k352.25 41.92 54.25 49.92 47.25 51.25 59.25 52.92 36.25 51.25 59.25 47.92 极差R 因素主次12.33423 3.33 C A B D 优方案C1A3B3D1 图一:趋势图 2.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法 表4正交实验的实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试验号 A B C D 粉状粒y i/% 1 2 3 4 5 6 7 8 9 1 1 1 2 2 2 3 3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2 3 1 3 1 2 1 2 3 3 1 2 2 3 1 64.25 53.25 39.25 44.25 28.25 53.25 41.25 60.25 61.25 K1 K2 K3 156.75 125.75 162.75 149.75 141.75 153.75 177.75 158.75 108.75 150.75 143.75 赤霉素浓度 /(mg/kg) 氨水浓度/% 吸氨量/g 底水/g 粉状粒,y i /%

⑴计算离差平方和: T= ∑=9 1 i i y =64.25+53.25+39.25+44.25+28.25+53.25+41.25+60.25+61.25=445.25 Q=∑=9 1 2i i y =64.252+53.252+39.252+44.252+28.252+53.252+41.252+60.252+61.252 =23179.06 P=2 11?? ? ??∑=n i i y n =T 2/n=445.252/9=22027.51 SS T =2 1∑=-??? ? ?-n i i y y =2 112 1??? ??-∑∑==n i i n i i y n y =Q-P=23179.06-22027.51=1151.55 对于3水平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由于r=3,所以任一列(第j 列)的离差平 方和为:SS J =?? ? ??∑=3123i i K n -P SS A =3/9(156.752+125.752+162.752)-22027.51=262.89 SS B =3/9(149.752+141.752+153.752)-22027.51=24.89 SS C =3/9(177.752+158.752+108.752)-22027.51=846.89 因素D 的第一水平重复了6次,第二水平重复了3次,所以D 因素引起的 离差平方和为:SS D =K12/6+K32/3-P=301.52/6+143.752/3-22027.51=10.89 误差的离差平方和为: SSe=SS T -(SS A +SS B +SS C +SS D ) =1151.55-(262.89+24.89+846.89+10.89)=5.99 ⑵计算自由度: 总自由度:dfT=n-1=9-1=8 各因素自由度:dfA=dfB=dfC=r-1=3-1=2 dfD=2-1=1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对于单因素或两因素试验,因其因素少,试验的设计、实施与分析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正交试验设计就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1正交试验设计的概念及原理 1.1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正交试验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由试验因素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的,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岀最优的水平组合。 例如:设计一个三因素、3水平的试验 A因素,设A、A?> As3个水平;B因素,设B、B2、Bs3个水平; C因素,设G、G、G 3个水平,各因素的水平之间全部可能组合有27种。 全面试验:可以分析各因素的效应,交互作用,也可选岀最优水平组合。但全面试验包含的水平组合数较多(图示的27个节点),工作量大,在有些情况下无法完成。 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最优水平组合,则可利用正交表来设计安排试 验。 全面试验法示意图

三因素、三水平全面试验方案 卫具e 8G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正因为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的,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 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岀现交互作用的混杂。虽然正交试验设计有上述不足,但它能通过部分试验找到最优水平组合,因而很受实际工作者青睐。 如对于上述3因素3水平试验,若不考虑交互作用,可利用正交表1_9

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以及正交试验设计

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以及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的差异。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本文将利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介绍,并讨论如何 解读分析结果。 首先,我们将介绍方差分析的步骤。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比较组间 和组内的变异程度。假设我们有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 或多个水平。下面是方差分析的步骤: 1.导入数据: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并确保每个变量都已正确标记。 2.选择统计分析:点击SPSS菜单栏上的"分析",然后选择"方差", 再选择"单因素"。 3.设置因变量和自变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需要进行方差分析的 因变量拖放到因素列表框中,然后将自变量也拖放到因素列表框中。 4.点击"设定"按钮:点击"设定"按钮,设置方差分析的参数,例如是 否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多重比较等。然后点击"确定"。 5.查看结果:SPSS将输出方差分析的结果,包括各组之间的F值、p 值等统计指标。可以根据p值判断各组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多因 素独立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法,可以在较小的实验次数内获得较高的信息量。下面是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 1.设计矩阵:根据研究目的和独立变量的水平,构建正交试验的设计 矩阵。

2.导入数据:将设计矩阵导入SPSS软件,并将每个变量的水平标注 为自变量。 3.选择统计分析:点击SPSS菜单栏上的"分析",然后选择"一般线性 模型",再选择"多元方差分析"。 4.设置因变量和自变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因变量拖放到因子列 表框中,然后将自变量也拖放到因子列表框中。 5.点击"设定"按钮:点击"设定"按钮,设置正交试验设计的参数,例 如交互作用是否显著、多重比较等。然后点击"确定"。 6.查看结果:SPSS将输出正交试验设计的结果,包括各因素的F值、p值以及交互作用等统计指标。可以根据p值判断各因素和交互作用是否 显著。 在解读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的结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p值小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通常为0.05),则可以认为结果 是显著的,即各组之间存在差异。 -如果p值大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结果不显著,即各组之间没有差异。 -正交试验设计的交互作用是指自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是否相等。如 果交互作用显著,说明不同自变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总结起来,使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步骤包括导入 数据、设置因变量和自变量、点击设定按钮设置参数,然后查看结果并解 读统计指标。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

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 SPSS操作 一、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的关系 试验设计并不是一种统计方法,而是一组统计方法的统称,其主要用途在于分析自变量x的值与因变量y值之间的关系。此外,还用于降低背景变量对理解x值与y值之间关系时的影响。 试验设计使用的最主要的统计工具是方差分析,因此,许多教材将试验设计与方差分析设计为同一部分,使用共同的概念和术语。 其实方差分析并不仅仅在试验设计领域使用,也可以用来分析观察数据。 二、基本术语 例:影响某温室水果产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施肥量、浇水量、温度。如果想通过控制三个因素的量,找出一个最优组合来提高产量,就是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问题。相关的术语有: 自变量(因子、因素、输入变量、过程变量):可以控制的、影响因变量的变量。本例为施肥量、浇水量、温度。 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我们所关心的、承载试验结果的变量。本例为产量。 背景变量(噪声、噪声变量、潜伏变量):能观察但不可控的因子或因素,影响较小、达不到自变量水平。本例可能有测量误差等。 水平(设置):自变量的不同等级。水平数通常不多,连续型变量需离散化取值。如本例:施肥设1000克、1100克、1200克三个量,

浇水量设200千克、220千克两个量,温度设18度、20度、22度三个量。 处理:各因子按设定水平的一个组合。如本例:施肥1000克、浇水200千克、温度18度为一个处理。 试验单元:试验载体的最小单位。如本例的一个温室或由一个温室分割形成的房间。 主效应与交互效应:两因子及以上试验时,各因子可能对因变量有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对因变量有影响。于是就有了上述概念。有时,交互效应比主效应更重要。如本例:施肥固定在1000克,浇水固定在200千克,18度、20度、22度三个温度条件下产量的差异,可以理解为温度的主效应;而同一温度条件下,不同的施肥量、浇水量造成的产量差异,就是交互效应。 三、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随机化。即采取机会均等的措施,将各种条件完全随机地配置在试验单元上。目的是要尽量消除试验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平衡处理,不是减少误差,而是避免某种未知因素与系统因素相混淆)。极其重要。 第二,重复(复制)。即基本试验的重复,将一个处理施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试验单元。重复的目的主要在于估计误差。没有对误差的估计就无法做出试验结论。同时,重复也有助于更准确地估计因子的效应。 第三,区组化。一组同质齐性的试验单元称为区组。即对试验单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在正交试验设计中,方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工具,用于量化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帮助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本文将介绍正交试验设计中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方差分析是通过将数据的变异分解成各个因素或误差的效应,从而量化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方差分析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因素效应的大小和显著性,以便在实验中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并对显著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 在正交试验设计中,方差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确定试验目的:在进行方差分析前,需要明确试验的目的和研究问题。例如,研究三种因素对产品产量的影响,以便优化生产工艺。 设计正交试验:根据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正交表,确定实验方案。正交表是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它是一张包括所有可能组合的表格,可以列出实验中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和水平。 收集实验数据: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各个组合下的实验结果。

进行方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各个因素效应的估计值和显著性水平。 得出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确定显著因素和非显著因素,从而得出优化方案或建议。 在正交试验设计中,方差分析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在医学研究中,可以用来研究多个药物剂量对疗效的影响,以便找到最佳治疗方案。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是解决多因素问题的有效工具。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统计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量化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到优化方案或建议。通过方差分析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解决多因素问题,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具体操作和解释,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 在进行科学实验或调查研究时,常常需要对不同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以便确定哪些因素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和提高可靠性,可以借助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程序进行分析。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1. 引言 正交试验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对多个变量进行组合,从而解决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方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不同组之间的差异。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是将正交试验方法与方差分析相结合,用于分析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确定各因素的主要影响因子。 2. 正交试验的基本原理 正交试验是一种通过设计矩阵来确定各个变量组合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多个因素独立地进行变化,并通过正交设计矩阵来确定各个因素的取值组合。通过选择合适的正交设计矩阵,可以降低试验的次数,提高试验效率。 3.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步骤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1 确定试验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需要进行试验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是产品的不同设计参数、工艺的不同操作条件等。 3.2 构建正交设计矩阵 根据确定的试验因素,构建正交设计矩阵。正交设计矩阵是一种特殊的矩阵,能够保证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独立性,从而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 3.3 进行试验并记录结果 根据正交设计矩阵确定的因素取值组合,进行实际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可以是产品的性能指标、工艺的生产效率等。 3.4 进行方差分析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通过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来确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的方法。 3.5 确定主要影响因子 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确定各个因素的主要影响因子。这些主要影响因子可以作为进一步优化产品设计或工艺操作的依据。

4.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优势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减少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 •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更全面地评估产品或工艺的性能。 •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或操作提供指导。 5. 总结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是一种将正交试验方法与方差分析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正交设计矩阵,可以降低试验次数,提高试验效率。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可以同时考虑多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或操作提供指导。这种方法在产品设计和工艺优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spss正交设计及其方差分析

正交设计及其方差分析 在日常试验中,对于只考察一个或两个因素的试验来说,由于控制的因素较少,试验设计和实施都比较的简单。但当一个试验出现超过三个因素时,试验就变得非常繁琐,全部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当然,这些问题不只我们遇到了,统计学家们早已发现这一问题,并设计出简化试验的各种方法。本文要介绍的就是最为人所知的——正交试验法。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研究因素;②选择指标水平;③制作成正交试验表格;④进行试验;⑤试验结果分析。 这里主要介绍第三步和第五步正交试验表格和试验结果分析。 1、正交表的设计与生成 1.1 打开spss软件,点击【数据】,选择【正交设计】,点【生成】。打开正交表设计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

1.2将所有的实验因素编号及名称输入软件如图2所示 1.3 在各水平中输入【定义值】各因素水平数及对应的值,点击【继续】。将所有试验因素的水平均设定好。

1.4输出正交表如下图所示,按照正交表给出的水平组合进行相应实验。 2、方差分析 2.1按照下图整理并输入数据 2.2按照下图进行一般线性模型、单变量进行方差分析

2.3将实验指标产量输入【因变量】,实验因素选入【固定因子】 2.4 由于正交设计不是全部组合均进行实验,所以模型选择【设定】,并将因素通过【主效应】选入右边框内

2.5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于校正模型F值达到显著性水平,B因素主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而A、C两个因素主效应不显著。因此B因素对实验结果其着主要影响。实验结果即采用B的最优水平即可。

备注:如果模型F值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实验较大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因此对主效应进行两两比较则失去意义。这是对水平组合进行两两比较,选出最优组合。而对水平组合的两两比较则需要重复的设定。其方法如下图所示

正交试验设计2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2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试验水平组合和 设置统计模型,以减少试验阶段的试验次数和工作量,提高试验的效率和 准确性。正交设计通过对变量进行排列组合,使各变量的效应独立出现并 减少副效应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正交设计数据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ANOVA)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测试在不同因素水平下的平 均值是否相等。在正交试验中,方差分析可以用于测试各个因子对试验结 果的影响是否显著。方差分析通常包括总体均值检验、各因子的效应检验 以及误差项的检验。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因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 显著的,进而确定最佳的试验条件。 贡献率分析是一种用于确定各个因子对试验结果的贡献程度的方法。 贡献率分析可以通过计算各个因子的均方根(RMS)值来确定各个因子的贡 献程度。贡献率可以用来排除一些不显著的因子,从而进一步优化试验条件。 1.节省试验次数和工作量:由于正交设计能够减少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通过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可靠的结果。 2.减少误差项:正交设计通过考虑副效应的影响,减少了试验误差的 可能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3.确定关键因素:正交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可以确定对 试验结果有着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从而进行进一步优化。

4.灵活性:正交设计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多样的试验条件和目标。 总结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可用于减少试验次数和工作量,提高试验效率和准确性。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是对正交设计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总结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确定关键因素和优化试验条件。正交试验设计能够在实验设计的早期阶段对各个因子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为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打下基础。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第十一章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同时考察 3个或3个以上的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于实施。 正交设计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第一节、正交设计原理和方法 (一) 正交设计的基本概念 正交设计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多因素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的一种设计方法。它从多因素试验的全部水平组合中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通过对这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优水平组合。 例如,研究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某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 A因素是氮肥施用量,设A1、A2、A3 3个水平; B因素是磷肥施用量,设B1、B2、B3 3个水平; C因素是钾肥施用量,设C1、C2、C3 3个水平。 这是一个3因素每个因素3水平的试验,各因素的水平之间全部可能的组合有27种。

如果进行全面试验,可以分析各因素的效应,交互作用,也可选出最优水平组合。 但全面试验包含的水平组合数较多,工作量大,由于受试验场地、经费等限制而难于实施。 如果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最优水平组合,则可利用正交设计来安排试验。 正交设计的基本特点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通过对部分试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全面试验的情况。 正交试验是用部分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它不可能像全面试验那样对各因素效应、交互作用一一分析;当交互作用存在时,有可能出现交互作用的混杂。 如对于上述3因素每个因素3水平试验,若不考虑交互作用,可利用正交表L9(34)安排,试验方案仅包含9个水平组合,就能反映试验方案包含27个水平组合的全面试验的情况,找出最佳的生产条件。 一、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 表11-1 33试验的全面试验方案

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三: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课程名称 考查学期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任课教师

实验三:正交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 一、实验目标 熟练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二、实验要求 按照1人/组的样式,所有成员都应该根据实验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 三、仪器设备 笔记本电脑与数据分析软件Excel、SPSS。 四、实验内容 1. 正交试验数据的极差分析(Excel) 大枣的微波干燥工艺研究,试验因素选取A微波功率(W)、B干燥时间(min)、C载样量(kg/m2),以干燥大枣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越高越好),试选出最优工艺条件。 表3-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试验因素 A (微波功率/W) B (干燥时间/min) C (载样量/kg/m2) 1150105 22501510 33502015 表3-2. 干燥大枣中的总黄酮含量 试验号微波功率 A 干燥时间 B 空列载样量 C 总黄酮含量1 (mg/g) 总黄酮含量2 (mg/g) 11111272.6 278.9 21222251.7 250.3

31333245.2 247.2 42123289.7 279.6 52231275.8 268.8 62312258.7 257.7 73132246.6 246.2 83213231.4 232.1 93321222.1 228.6 表3-3 干燥大枣中的总黄酮含量极差分析 试验号 列号重复试样 指标和1 2 3 4 1 2 A B C 1 1 1 1 1 272.6 278.9 551.5 2 1 2 2 2 251.7 250. 3 502 3 1 3 3 3 245.2 247.2 492.4 4 2 1 2 3 289.7 279.6 569.3 5 2 2 3 1 275.8 268.8 544.6 6 2 3 1 2 258. 7 257.7 516.4 7 3 1 3 2 246.6 246.2 492.8 8 3 2 1 3 231.4 232.1 463.5 9 3 3 2 1 222.1 228.6 450.7 K11545.9 1613.6 1531.4 1546.8 K21630.3 1510.1 1522.0 1511.2 K31407.0 1459.5 1529.8 1525.2 k1257.650 268.933 255.233 257.800 k2271.717 251.683 253.667 251.867 k3234.500 243.250 254.967 254.200 R 37.217 25.683 1.567 5.933 较优水平A2B1C1 因为指标越大越好,所以为因素A的2水平,即A2较好。其他各列的统计分析以此类推。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的主次为:A>B>C,即微波功率>干燥时间>载样量。较优参数组合为A2B1C1,即微波功率取0.245kW、干燥时间10min、载样量取5kg/m2搭配起来,干燥效果最好。 2. 正交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SPSS) 为探讨啤酒酵母的最适自溶条件,选择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指标为自溶液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越好),因素水平如表3-3,试验结果如3-4所示,

正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正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是一种统计实验设计方法,通过变量的组合设计,通过对每个变量的不同水平进行组合,以及对样本点的随机分配,来确定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在实验设计中广泛应用,并且具有显著降低实验次数、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等优点。在正交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考虑样本均值、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回归模型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正交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计算样本均值。通过实验设计所得到的数据集,根据所研究的变量组合设计和不同水平的组合,可以计算每个变量组合对应的样本均值。样本均值是对实验结果的总体平均值的估计,通过计算样本均值,可以初步了解不同变量组合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其次,在正交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进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判断各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正交实验设计通常涉及多个变量和多个水平的比较,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确定哪些变量及水平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第三,在正交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是用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受到变量的影响的统计方法。通过计算统计量和确定显著性水平,可以判断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显著性检验可以帮助排除实验结果中的随机误差,从而提取变量的真实影响。

最后,在正交实验数据处理中,可以建立回归模型。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建立回归模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模型可以帮助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程度。正交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寻找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变量及其水平。 综上所述,正交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计算样本均值、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和建立回归模型等几个主要步骤。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具体实验设计的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变量筛选、交互作用分析等方法。通过这些数据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准确地分析正交实验结果,并得出有关变量影响的结论。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但准确的实验设计方法,对于优化实验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当大家走进科学的殿堂,大家可能会被一组看似无关的数据所困扰。这时候,大家需要一种工具来帮助大家解读这些数据,以便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奥秘。这种工具就是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科学的设计方法,用于比较多种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表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你可以系统性地控制和测量这些因素,以了解它们对你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而数据分析则是一种提取有用信息,发现数据中隐藏模式和趋势的技术。 你需要明确你正在研究的问题,并确定可能影响该问题的几个主要因素。然后,使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设计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在每个试验中,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便观察该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接下来是数据分析的过程。通过统计分析工具,如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你可以分析试验结果。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了解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假设你是一位研究人员,想要了解不同种类的肥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你可以选择4种不同的肥料(A、B、C、D)

和3个不同的使用量(低、中、高)。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你可以安排12个试验,每个试验使用不同的肥料和用量组合。 在数据分析阶段,你可能会发现,某些肥料在特定用量下对农作物产量有显著影响。你还可能发现某些肥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土壤类型对肥料效果的影响。通过这些发现,你可以得出哪些肥料组合能够获得最佳的农作物产量。 相比于其他试验设计或数据分析方法,正交试验设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够同时考察多个因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试验次数,而且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每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而数据分析则可以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趋势,从而为大家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见解。 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组合,能够帮助大家破解科学之谜。通过明确研究问题、设计正交试验、进行数据分析并解释结果,大家可以得到具有深远影响的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也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多种因素对某一目标的影响。正交试验设计能够通过合理的实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研究问题或验证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一个好的实验设计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支持结论。 实验设计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问题定义:明确研究领域中的问题或假设,确定实验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 2. 变量定义:确定实验中要观察和测量的变量,包括自变量(独立变量,影响结果的因素)和因变量(依赖变量,被观察和测量的结果)。 3. 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确定实验的具体设计。这包括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确定实验的随机分组或对照等。 4. 数据采集:根据实验设计,执行实验并收集数据。这可以通过观察、测量、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5.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得出结论。这可能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 6.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的意义和影响,并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在数据处理方面,有几个常用的统计方法可用于分析实验数据。

1. 描述性统计: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指标,对数据的分布和集中趋势进行描述。 2. 假设检验:通过对比样本数据和理论分布的差异,判断样本数据与总体数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并判断这些差异是否显著。 4.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5.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关系,并根据模型进行预测和解释。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R等)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 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它是实验设计中 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受到不同因素的 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贡献程度。 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如何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因素、设计实验方案等问题。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提高实验 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减少误差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密切相关,下面将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和实验设计的常用方法。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的大小来判 断不同组别之间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步骤如下: 1. 建立假设: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原假设通 常是假设各组别之间的均值没有显著差异,备择假设则是假设各组别 之间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2. 计算总平方和:总平方和是各观测值与总均值之差的平方和, 表示了所有数据的总变异程度。 3. 计算组间平方和:组间平方和是各组均值与总均值之差的平方和,表示了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程度。

4. 计算组内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是各观测值与各组均值之差的平方和,表示了同一组别内部的差异程度。 5. 计算F值:F值是组间平方和与组内平方和的比值,用于判断组间差异是否显著。如果F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认为各组别之间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6. 进行事后比较:如果F值显著,我们可以进行事后比较,确定哪些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二、实验设计的常用方法 1. 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它要求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中。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实验对象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 2. 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是在完全随机设计的基础上引入区组因素,将实验对象分为若干个区组,然后在每个区组内进行随机分配。这种设计方法可以减少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 重复测量设计:重复测量设计是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少测量误差的影响。这种设计方法适用于实验对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 4. 因子设计:因子设计是将实验因素分为若干个水平,通过不同水平的组合来进行实验。这种设计方法可以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试验设计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得到可靠和有效的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真相。试验设计包括实验对象的选择、实 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试验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实验因素与实验设计。实验因素是指影响实验结果的 各方面因素,如环境、时间、温度、药物、剂量等;实验设计是指建立实验计划,控制实 验因素,使得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可靠地反应出实验因素的影响程度。 在试验设计中,常使用的设计方法有一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阶段试验设 计等。其中,一因素试验设计是指只控制一个因素进行试验,如控制温度和时间等单一因素;多因素试验设计是指控制多个因素同时进行试验,如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多个因素。阶段试验设计则是指控制因素按一定顺序分阶段进行试验,在每个阶段逐步分析试验 结果。 试验设计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数据分析主要分为描述性数 据分析和推论性数据分析两类。描述性数据分析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如计算平 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推论性数据分析则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推断和判断,如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数据处理是试验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处理, 以达到最终的分析和报告目的。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其具 体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测量、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整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 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数据筛选、异常数据处理、数据标准化、 数据归一化、数据转换、数据分组等。其中,数据筛选是指选择符合要求的数据,剔除不 符合要求的数据;异常数据处理则是对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处理,如处理缺失值、填充空 值等;数据标准化是指对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使其符合某种标准;数据归一化是指将数 据转化为0到1之间的数值,使其具有可比性;数据转换是对数据进行变换,使其适应分 析要求;数据分组是指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别,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总之,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意义的 信息和知识,从而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在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时,需要严 格按照科学方法进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方法

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方法 计算公式和项目 试验指标的加和值= , 试验指标的平均值与表4-13一样,第j列的 (1) I j”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 (2) II j——“ 2”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之和 (3)…… (4) k j——同一水平出现的次数。等于试验的次数除以第j列的水平数. (5)I j/k j——“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 (6)II j/k j——“2”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的平均值 (7)……以上各项的计算方法,与“极差法”同,见4.1.7节 (8)偏差平方和 (4-1) (9) f j ——自由度.f j 第j列的水平数-1. (10)V j ——方差. Vj =S j /f j (4-2) (11)V e ——误差列的方差。 (4-3) (12)F j ——方差之比 (4-4)

(13)查F分布数值表(见附录6),做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具体表示方法与第3章相同。 (14)总的偏差平方和 (4-5) (15)总的偏差平方和等于各列的偏差平方和之和。即 (4-6) 式中,m为正交表的列数。 若误差列由5个单列组成,则误差列的偏差平方和S e等于5个单列的偏差平方和之和,即:S e=S e1+S e2+S e3+S e4+S e5;也可用S e= S总-S’来计算,其中:S’为安排有因素或交互作用的各列的偏差平方和之和 应引出的结论。 与极差法相比,方差分析方法可以多引出一个结论:各列对试验指标的影响是否显著,在什么水平上显著。在数理统计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显著性检验强调试验误差在分析每列对指标影响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某列对指标的影响不显著,那么,讨论试验指标随它的变化趋势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某列对指标的影响不显著时,即使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该列水平变化时,对应的试验指标的数值也在以某种“规律”发生变化,但那很可能是由于实验误差所致,将它作为客观规律是不可靠的。有了各列的显著性检验之后,最后应将影响不显著的交互作用列与原来的“误差列”合并起来,组成新的“误差列”,重新检验各列的显著性。 方差分析方法应用举例 例4-6为了提高猪发酵饲料的营养和猪爱吃的程度,选择了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其因素水平见表4-18。 表4-18例4-6的因素水平表 因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h 初始的PH值投曲量/ % 符号x1x2x3x4 水平 1 10 1 2 7 5 2 20 24 6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