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商直接投资(FDI)可以促进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然而,目前中国农业利用FDI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完善路径。

一、当前中国农业利用FDI的主要问题

1.外资流入规模小,投资领域狭窄。目前,中国农业领域吸引外资的总量不足1%。另外,大部分外资都集中在种植、畜牧业等传统领域,对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性投资较少。

2.外商投资并不贡献农业实际生产能力提升。外商投资以掌握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为目的,其中一部分外商在生产中更强调利润,而不注重农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导致农业生产实际水平提高的效果并不明显。

3.农业部门主导权还没得到合理保障。一部分外国投资者往往从市场角度看待投资政策,对于生产环节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甚至在资本、信息和技术方面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对于中国农民以及农村经营,可能造成一定的财富分配问题。

二、完善中国农业利用FDI的路径与对策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投资环境。中国政府应引导和鼓励外资加大对农业领域的投资,同时加强投资领域的引导和扶持,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农业领域。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外资投资管理机构,推出更多的金融、税收和土地政策支持措施,鼓励和引导跨界投资和合作。

2.加强产品品牌建设,提高附加值和贸易规模。中国农产品仍处于初级贸易阶段,缺乏品牌和附加值。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对外贸易的规模和份额,提高农业产业收益。

3.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外国优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进行知识产权合作、技术输出和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多元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加强生产环节和生态保护管理力度,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政府应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规范农业投资领域,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管理,制定合理的土地用途规划,帮助农民实现科学化的农业生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结语

外资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需要发掘其潜力,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产品品牌建设和生产环境保护,完善中国农业利用FDI的路径和对策,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FDI)的进展历程 1.以FDI流出量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82-1991年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均在10亿美元以内。其次阶段即1992-2022年的稳步进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量平均规模为27亿美元。第三阶段即2022年至今的快速进展阶段。2022年,我国a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8%;2022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从年流出量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6.3亿美元到2022年的161亿美元,增加了25.6倍。 2.以FDI流出与FDI流入的比率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1992年以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很小,但由于同期FDI 流入量也较小,因而此期间FDI流出与FDI流入的比率相对较高。但是,1992-202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流出量较大,而同期FDI流入流量更大,因此此期间FDI流出与FDI流入的比率相对较低。综合来看,以流出流入比率来衡量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1992年以后小于1992年之前;而从肯定值来看,正好相反。 3.以FDI流入量与FDI流出量的对比状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

规模的变化。1990-2022年,外商在华投资平均数为392.5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平均数为37.5亿美元,而流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为6673.3亿美元,是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638.7亿美元的10倍多,特殊是近几年来,FDI流入的规模和速度消失了大幅度上升。1990-202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与流出量之比为1∶0.096,可以看出汲取外国投资的规模远远高于对外直接投资,这两者存在严峻失衡,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现状 从我国近两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展状况可以看出,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进展中国家还存在肯定差距。截至2022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20 182亿美元,是我国的35.3倍;英国为13 781亿美元,是我国的24.1倍;日本为3705亿美元,是我国的6.5倍。在进展中国家中,2022年末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009亿美元,是我国的1.8倍。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2022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经商务部核预备案的境外中资企业已超过1万家。其中,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的46%;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承包工程营业额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的31%;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农业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农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完善路径。 一、现状问题 1. 技术创新不足。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目前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仍然停留在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对中国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2. 地区分布不均。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农业领域中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投资空白。这导致一些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远不如其他地区。 3. 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农业产业中只涉及到了农业生产和初级加工环节,缺乏整个产业链条的完整性。这对提升中国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完善路径 1. 加强技术创新。政府应该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参与技术研发,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提高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2. 拓宽投资地区。政府应该加大中西部地区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针对一些投资环境相对薄弱的地方,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来投资。 3. 加强合作产业链整合。加强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产业链条的深度整合,提供更加完整的生产和服务供应链条。在合作中,加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该给予外资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支持,特别是在传统农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严格监管外资企业的生产行为,推动其逐步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拓宽投资地区、加强合作产业链整合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外资来源日趋多元化,外资产业投向往第三产业倾斜,外商投资区域从东部转向中西部,外商投资方式从合资向独资转变,而且外资并购趋势明显。但当前我国利用外资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外资质量不高,外资结构不合理,超国民待遇仍然存在,利用外资影响到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为促进我国利用外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我国外资质量,积极调整优化外资结构,逐步取消超国民待遇,并采取措施保护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资质量;外资结构;超国民待遇;民族企业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Recently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s growing trend, source of foreign capital become more diverse, the direction of foreign industry tilts toward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area of the foreign investment turns from the eastern region to the Midwest, the way of foreign investment shifts from joint venture to single proprietorship, and trend of foreign capital's M&A is obvious. But recentl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mainly including that the foreign quality is not high, foreign capital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super-national treatment still exist, and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ha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foreign, to conclud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there is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actively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investment, gradually cancel the super-national treatment, an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China's national enterprises’ developments. Keywords: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Quality of foreign investment;Structure of foreign investment;Super-national treatment;National enterprise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地区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重复引进、偷逃避税问题,深刻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利用外资应采取的对策。[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原因;对策一、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1.地区结构失衡。外商直接投资集中于东部地区,新批企业数量、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在总量中所占比重均超过80%;中部和西部所占的比例很低,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的比例均不超过9%.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明显失衡。 2.产业结构失衡。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投资于其他产业的比重较低。截至2000年底,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二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3%、60.87%,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三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4.15%、37.31%,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一产业的项目数量、合同外资金额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85%、1.82%.这说明,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并未得到优化,对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起到重要作用。 3.存在重复引进现象,且未能有效地消化、吸收。在我国以合资方式引进的外资中,属于硬件技术的成套设备进口占了绝大部分,技术许可和技术咨询服务等软件技术引进的合同数量及金额较少,中方企业对外方存在技术依赖。 4.部分外商投资企业有偷逃避税问题。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存在避税问题,其最常见的避税方式是转让定价,手法主要有:在企业建立初期,对进口成套设备高定价,可多提折旧尽早收回投资,若是合资企业,又可增加其在合资企业中所占份额,以后可多分利润;企业投入运营后,高价从境外关联企业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再将生产出来的产品以低价销售给境外关联公司,然后由境外关联公司将产品以正常价格销售给无关联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当国外所得税税率低于我国时,上述转让定价的运用使跨国企业整体税负降低。在合资企业中,还存在着逆向避税的现象,即境外税负高于我国时,合资企业仍向境外转移利润,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外商可独占转移出去的利润,而不用与中方合资者按比例分配。外商投资企业还存在滥用税收优惠的问题,它们通常实施“金蝉脱壳”之计,即在享受完优惠后,将原企业资金撤走,再在异地投资另成立一家外商投资企业,重新享受优惠。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偷税问题。二、原因分析1.未能正确认识税收优惠在吸引外资中的作用。有些地方政府高估税收优惠的作用,以为税收优惠越多,吸引外资越多,在中央统一规定的优惠之外乱开口子。这样做的危害是:(1)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给外商留下一种投资环境不好的印象。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现在越权减税,将来有可能越权增税,吓跑了一部分欲来投资的外商。(2)各地方政府在税收优惠上恶性竞争,造成地区间的不均衡。(3)造成我国税收流失。[!--empirenews.page--] 2.税收优惠政策有不妥之处。(1)地区优惠明显。在优先发展东部的政策指导下,针对东部地区设计了很多税收优惠。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划出部分区域为经济特区,规定凡在经济特区内投资开办的外商投资企业,不论投资于什么行业,均减按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纳税。(2)产业优惠不明显。我国税法规定,如外商投资于生产性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可享受“免二减三”的待遇,但未对生产性企业再作进一步的区分。即使其投资于一般制造业,仍可享受此项优惠。很显然,有些不该享受优惠的行业也享受了优惠。另一方面,有些行业优惠不足,比如我国对投资于能源、交通的外资企业给予“免五减五”的企业所得税优惠,但由于这些行业所需资金多,投资回收期长,优惠对外商缺乏吸引力。从实际执行效果看,这些行业吸引外资的效果不理想。(3)税收优惠方式太过初级、简单。税收优惠方式有多种,如减免税、投资抵扣、提取投资准备金、加速折旧、亏损结转等,但我国所选用的仅有减免税、亏损结转等形式。 3.税收政策欠透明。当前我国税收执法过程中依据的有法律、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这些资料纳税人都能通过一定的途径得到。但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通知、答复、说明,这些资料仅在税务机关内部运转,纳税人不易得到。故外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了解具体税法规定,感到很不适应,在执行中无所适从。 4.反避税措施不完善。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反避税条款规定,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

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及涉农产业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及涉农产业发展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为农业及涉农产业注入了资金。由于农业投资回 报周期相对较长,投资风险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农业贷款常常持谨慎 态度。然而,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为农业及涉农产业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农业及涉农产业克服资金的短缺问题。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提高农 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等。因此,外商 直接投资的注入可以促进农业及涉农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发达国家的企业 常常在管理模式、品牌建设、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具备先进的经验 和技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这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可以传导到国内 的农业及涉农产业中,促进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例如,外商直接投资可以 帮助国内农业企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推动研发和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促 进农业及涉农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再者,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可 以使农业及涉农产业贴近国际市场,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推动 农产品出口和国际贸易。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技 术和质量标准,使农产品具备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外商直 接投资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国际销售渠道和品牌,扩大农产品的海外销售。 通过促进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收 入增长,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区域农业及涉农产业的合作和发展。外 商直接投资往往以合资、合作、收购等形式进行,可以促进国内外企业在 农业及涉农产业中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互补,

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及对策分析 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对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引导不够精准,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二是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三是外商对江苏省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了解和认可度有待提高;四是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关注不够,缺乏持续服务和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江苏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分析: 一、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江苏省可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包括更加明确的优惠政策、更加灵活的批准和审批流程等,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透明度和便利度。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导力度,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区域,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江苏省投资。 二、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江苏省可以加大对投资主体的扶持力度,降低投资成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加强对外商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外商对江苏省法律法规的了解度,增强其对江苏省投资环境的信心。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江苏省投资。 三、加强外商宣传和推介。江苏省可以利用各类国际展会、论坛、座谈会等渠道,展示江苏省的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加强与外商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外商对江苏省的了解和认可度。还可以通过建立外商投资促进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服务,引导外商在江苏省开展投资活动。 四、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江苏省可以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服务体系,提供持续的跟踪和支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还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支持,提高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江苏省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强外商宣传和推介、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服务和支持等措施,解决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提升江苏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水平和效益。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利用外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但与此同时,过高的引资成本、产业和地域分布不平衡、技术扩散效应不理想、外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必须在利用外资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引资机制。 关键词: 利用外资;引资政策;投资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获得了长足发展,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连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FDI的流入多年来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中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资本来源和产出来源,而且直接带动了对外贸易,优化了出口结构,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一、我国利用外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和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华投资,我国利用外资的成效已经十分显着。2002 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刚刚过去的2007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达8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外商投资已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但在利用外资金额大幅上升的同时在利用外资政策、引资结构和法律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外商投资产业分布失衡,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我国国家政策、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和市场容量等各方面的原因,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投资少、见效快、盈利高的第二产业,尤其是投机性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而需要巨额投资、回收周期长的农业、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领域投资较少。截至2007 年,外商投资制造业的企业数和实际使用金额分别为19 193家和408.6亿美元,占累计企业数和实际使用金额的50.6% 和54.6%,从一、二、三产业来划分,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分别占总额的1.19%、73.27%和25.54%。 (二)外商投资的区域布局还需要调整 目前外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该地区占全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85.81%,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10.12%和4.07%。这与交通便利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密切关系。外商投资的地区结构不合理,加剧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导致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使东西部差距越来越大。 (三)外资引进项目技术含量低且消化不足 当前,经济发达国家将本国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特别是初加工和低附加值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途径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途径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途径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的提高,但在农业经济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1.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其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农业经济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来看,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还不完善,有一部分地区的基础设备较为落后、传统,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压力。同时由于设备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就导致设备自身老化,功能相对较差、并且存在年久失修的影响对季节的变化,以及其他外力因素的没有抵抗力,并且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系列的因素也就表明了传统的基础设备无法达到现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现在的农业进行生产的方式相对较为落后,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抑制的作用。虽然有一部分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还有很多的地区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技术的含量相对较低,没有达到机械化的标准,并且一部分的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是用人工进行生产的方式,通过劳动力进行生产,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标准化的水平。尤其是在农村进行初级工业制品,进行生产的效率相对较差,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为薄弱,这也就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3.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差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准换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的人口相对较多,占有的比重也就相对较大,这也就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解决是农业经济发展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论中国利用外资的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利用外资是指“使用国外资本,包括现汇、实物、劳务、技术等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本国国力”的政治经济手段。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利用外资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产生很多的弊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利用外资的概况、利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概况 (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方式 我国利用外资,一般分为直接投资方式与其他投资方式。采用最多的直接投资方式,所谓直接投资方式(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外国企业、公司与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中国有关的政策、法律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企业等从海外吸收任何形式的资本。包括外币现金、机器设备等有形资本与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本”。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制公司与合作开发。其他投资方式包括补偿贸易、加工装配等。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 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我国政府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与开发区等,对外商投资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借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等贷款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1986-1991年为稳定发展阶段;1992-1996年为大规模增长阶段,小平同志92年的南巡,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一期间直接投资迅速增长;1997-2000年为调整

阶段,受亚洲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利用外资进入以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为主的新阶段;2001至今为恢复性增长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稳定,政府逐步实现加入WTO所作的承诺,恢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使得我国吸引与利用外资有了恢复性增长。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利用外资的数量总体也在不断增加。除了受政治因素引起了一些波动外,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吸引、利用外资的影响也很大。 二、我国利用外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外商直接投资以资本、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经验等一系列成熟生产能力与生产要素的综合投入为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贡献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外商投资工业的迅速扩张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利用外资直接促进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外商投资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资对我国工业经济规模扩张的促进作用,表达在工业总产值构成的变化上。二十世纪初,国有经济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快速下降,外商投资经济(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提高到同期的25.72%。 (二)外商投资经济税收对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 我国涉外税收中95%左右是外商投资经济创造的税收。涉外税收与外商投资经济税收 的增长及其在我国工商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变化,与外商投资经济的工业产值增长与在工业总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弥补建设资金不足,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对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202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2021年1—4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78.81亿美元,同比下降2.38%。 1.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别(地区)结构。剔除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对我国进行的投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主要为亚洲,前10位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61%。 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行业结构。2021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者占比近70%;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74%)及批发和零售业(6.24%);其他行业所占比重很小。 3.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采取外商独资的方式,近几年来占比均超过75%;外商合资经营的方式占比约为20%;两者占比为97%左右。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所占比重很小,约为3%左右。 4.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以2021年外商投资企业注册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论文报告 目录: 一、前言 二、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资源浪费问题 2. 不平衡的贸易关系问题 3. 国家安全问题 4. 资本外逃问题 5. 对当地企业的不利影响 三、外商直接投资的对策 1. 加强监管 2. 改善投资环境 3. 支持本土企业发展 4. 增强国际竞争力

5. 发挥自身优势 四、案例分析 1. 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 2. 谷歌退出中国市场 3. 三菱汽车事件 4. 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场的投资 5. 中国企业收购的翻译公司案例 五、结论 一、前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平凡。外商直接投资是指跨国企业为控制或影响跨国生产过程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的企业。从宏观上看,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但是,在实践中,外商直接投资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解决方案,以完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和法规,保证其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来探讨外商直接投资。

二、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资源浪费问题 在实践中,外商直接投资突出的问题是资源浪费。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跨国企业通常会从属国家的自然资源,包括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往往这些土地和水源是当地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外商直接投资的介入却加剧了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浪费,让有限的自然资源更加紧张。此外,外商直接投资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一定的污染,对环境造成一定损害,并且使公众对当地政府的能力和透明度产生质疑。 2. 不平衡的贸易关系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和领域,如基础设施、矿业和能源产业等,这些领域通常是有富裕国家的企业的优势和技术的富裕国家的企业,并且这种形式的投资通常是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投资,这些国家的商业法律和监管制度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国家的市场也更加开放和自由化。这样,在实践中,外商直接投资虽然会加速其控制全球市场的进程,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可能会构成不平衡的贸易关系,使投资国的经济更加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进来的企业。 3. 国家安全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到国家安全。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往往涉及到国家的核心技术、重要基础设施、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