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陶信东

2124022345

前言:

“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20世纪30 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这个著名的观点,因为人人都是创意大师。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找到了完成工作的新方法时,当人们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时,当人们想要努力摆脱困境时,创造力就为我们所拥有,它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挑战。摘要:

想要掌握创造力,就要了解对创造力产生影响因素因素。而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文化因素。内在因素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和动机。每个人都是拥有创造潜能的,只是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创造力的发掘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同而已。在我看来,无论是外在因素还是内在因素,只要每个人理清其因果关系,而这些爱那个举措是可以对我们自身创造力的发展起到深刻的作用。基于前人的一些研究,我对这些影响因素做一次综述。

关键词:创造力影响因素综述

正文:

有的人可能具备很好的创造潜能,但是,除非他们充分的利用了自身的各种资源,从而将创造力以某种可见的方式表表现出来,否则这种创造潜能无法被称为创造力。一个人要发挥出创造力,必须具备六中资源: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环境。

一、内在因素

1、智力

智力在创造力中起到三个关键作用:综合、分析、实践。第一个作用有助于个体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或者重新定义一个问题。综合是智力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富有洞察力的信息加工过程。创造力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把就得信息和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以及能够利用个体所能找到的材料作出完全不同的新东西。举个明显的例子,在纸张

没有被发明之前,人们很难把纸张跟树木联系起来,因为这两样东西在肉眼的观察中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事实上它们是同一样东西,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利用个体所能找到的材料作出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智力的第二个作用是识别创意的好坏,有效地分配有效的资源,以及完成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在这个阶段,智力起到分析的作用;智力的第三个作用是实践性,将个体自己的想法以产品的形式展现出来。[1]

2、知识

知识是创意的一双臂膀,要想变得有创意,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个体所掌握的知识能决定着你如何发挥创造力。例如,印度有位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几乎与世隔绝,因此而不知道自己耗费了大量时间的重要发现早已被西方数学界所解决。假如他事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有所了解就不会做这样多无意义的尝试。由此可见,有了好的创意,但却没有相应的知识来发挥创造力,是十分遗憾的。因此,个人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首先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2]

3、思维风格

思维风格是指个体以何种方式运用和开发自己的智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思维风格并不能称为一种能力,恰恰相反,它是一种个体内心深处有别于智力的一种内在品格。思维方式支配者个人的行为方式,所以思维风格对创造力的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会存在消极的一面。思维方式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在不同的时候,他可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当然也可以阻碍创造力的发展。[3]

4、人格

人格特质也影响着创造力的发展,人格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方式。在创造力问题上,我们很难说服别人让他们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并且以别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从众的压力尤其巨大,因为想法不同于大多数人而被众人嘲讽的概率是完全存在的。但是,要实现创造力的发展,个人必须承担这个被众人嘲讽的风险。也就是说,个人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就是人格在创造力发展中的影响力所在。[4]

5、动机

要超越潜能真正表现出创造力,个人需要动力。创意人员应该“充满活力”,“多产”并且“目标明确”。目标可以是外在的(如金钱、权利以及名望等等),也可以是内在的(如自我表达、自我挑战)。对于创意工作者来说,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很重要,因为他使个人全力以赴。

[5]

二、外在因素

在六大资源之中,前五种都是人内在表现形式,但是最后一种,环境资源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一个合适的环境在很多方面、很多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影响创新思想的产生,也可以影响到它是否可以被人接受,甚至影响到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环境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 Lewin 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移植到心理学领域,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理论”,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研究人的行为。Lewin认为,人的行为是在一定的“动力场”中发生的,他所说的动力场包括人和环境两个部分。为此,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即行为(Behaviour)是人(People)与环境(Environment)的复合函数。创造是人的一种行为,因此也可以说创造力的产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环境对创造力有影响。Amabile在其创造性社会心理学理论中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她认为,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动机取向、评价期望、评价效应、任务约束、创造机遇、对创造行为的奖励等,其他社会-环境因素,诸如教育环境、工作环境、家庭影响,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的影响,以前的活动、玩耍和幻想以及物理环境。[6]

Arieti在考察天才出现的地域和时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后指出,“并非唯独只有生物学因素而且还有特定的环境因素决定着创造力的发生”。“创造力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强调指出,“适宜的气候与环境能极大地促进创造。”Arieti详细研究了影响创造力的社会文化环境。Sternberg 等人提出的创造力投资理论(investmenttheory)认为,“创造力不是单一能力或复合能力,而是能力与其它方面的复合。”换言之,创造力的产生需要六种不同的、但相互关联的资源: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如果缺乏环境的支持,创造力的前述品质就是空话,创造力也就不可能产生。[7]

Necka认为创造力除了本身的智能、动机、人格等内在条件之外,尚需有利的环境与之交互作用才得以发挥,况且有关创造力的人格特质、动机与创造技能等方面,也需适当的环境才能培养而成。在与创造力相关的因素中,环境最为关键,没有创造性环境,则无法培养创造者的动机、人格和创造思考技能。缺乏创造动机,则创造活动无法产生,缺乏创造人格特质,则无法完成创造活动,缺乏创造能力,则无创造可言。[8]

由此可见,在创造力形成的过程中,内在因素或许占据主要地位,但是外在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环境因素。

人们必须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环境。

1、工作环境

与单调的环境相比,刺激物丰富的环境更能催生个体的创造力。例如,沃德等人通过对幼儿园中的儿童进行研究,发现事先被评定为具有创造力的儿童,在线索丰富(如大量的玩具和其他的刺激条件)中比在空洞的房间中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然而,并未被实现本评定为具有创造力的儿童,尽管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也会受益,但是受益不多。Friedman等人的研究也进一步发现,只有当儿童受过特别指导,学会如何使用环境中的线索以促进其创造性工作时,儿童才能从线索丰富的环境中受益。另外,研究也表明,幽默引发的的轻松或是愉悦的氛围也有利于创造性工作。

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创造的一种无形的、弥漫的心里氛围。它受到父母文化修养、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兴趣爱好、业余生活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盖兹尔斯的人研究发现,高创造性儿童的父母,很少具有专制性,整个家庭很开放,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父母常常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重视礼貌、好学、上进等社会外部特征。韦斯伯格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创造性强的儿童,其父母善于自我表达,充分流露自我,表现出自我肯定和互动性,他们重视自身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喜好自由,同时也乐于接受来自儿童的不同意见。这表明父母教养行为是影响个体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父母的教养行为直接作用于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同时父母不同的行为也会促使个体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

3、学校氛围

在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以及潜能开发的因素中,学校比家庭更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丰富、开放、写作、活跃的学校环境可以为学生创造性思考提供时间和机会,容易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表现。学校的教育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创造力。当然,在校园教育方面,老师在提供思考能力训练的同时,也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限制创造力的发展。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中,强调尊师重道,强调老师的权威性,“填鸭式”教育严重制约着学生提出异议,自然也严重制约着创造力的发展。

由上可知,有的环境能滋养创造力,而有的环境会压制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与他所在的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能够激发和鼓励不同凡响的创意的环境必然能够是新思想层出不穷。

三、个人观点

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每名创造者都怀着崇高的理想,高瞻远瞩,无私奉献,勇于攀登。在生活中,我们要对生活怀着一种热爱的态度,悉心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勤于思考,通过

书上的知识创造新事物。在此我也是赞成并鼓励团队协作的,因为创造性群体就是由若干个目标一致、志趣相近的成员为实现研究目标而结成的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团体,创造性群体内的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相互鼓励,对于推动创造事业的成功是极其重要的。释放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变得怠惰,怠惰则难以创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拖延症。适当的压力是驱除懒散,激发创造欲的积极因素。另外,我们的社会正在步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改变了人的认识和思维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信息量,因此,信息化对激发人类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产生了持久和深远的影响,它既保障了发明者个人的权益,又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一项发明的公布往往能触发后继者们一连串的发明,会释放出无数的新发明

[1]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2]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3]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4]罗伯特.斯滕伯格,陶德.陆伯特.创造心理学.人民大学出版社.页数4-5

[5]田友谊.国外关于环境影响创造力发展研究述评.百度文库.人文社科.心理学.12-21行

[6]田友谊.国外关于环境影响创造力发展研究述评.百度文库.人文社科.心理学.22-28行

[7]田友谊.国外关于环境影响创造力发展研究述评.百度文库.人文社科.心理学.29-33行

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74194917.html, 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作者:蒙雪平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11期 摘要:知识隐藏行为是组织中的个体有意保留或者隐藏同事所要求的知识的行为,这种 行为严重影响了组织成员间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传播,不利于员工创造性思想的产生,降低员工的创造力,影响组织创新绩效。为了企业管理者能进一步了解组织内的知识隐藏行为,本文从知识隐藏的概念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探讨了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知识隐藏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知识隐藏创造力社会交换理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流畅性和可得性成为组织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信息的流畅不仅取决于组织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组织内成员之间的知识分享行为。一旦组织内知识分享行为受到限制,则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创造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其工作结果低于组织期望。由于员工普遍认为组织并不拥有他们的“知识产权”,组织中的知识分享一般是期望性而非强制性的行为,因此,即使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分享的重要性,并且采取诸多措施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分享,但是一直都收效甚微。与知识分享不同,知识隐藏行为虽一直普遍存在组织中,但长期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忽视。因此,本文拟对知识隐藏行为的概念进行介绍并从社会交换理论来初步探讨其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一、知识隐藏的概念界定 Connelly等人在2012年最早明确提出了知识隐藏的概念:知识隐藏是指组织中的个体有意保留或隐藏同事所要求的知识,这里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观点和组织成员完成相关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并且强调这个请求来源于个人,并不是来自团队或者组织。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知识隐藏,Connelly等人采用关键事件法确定了知识隐藏的三种类型:推脱隐藏、合理隐藏和装傻隐藏。其中,推脱隐藏是指隐藏者提供给请求者不正确的信息,或者虽然口头答应帮忙,但尽量拖延,完全没有帮忙的意图。合理隐藏是指隐藏者以第三方不愿意泄露某知识或者信息为理由从而不提供给请求者想要的知识或者信息。装傻隐藏是指隐藏者假装听不懂请求者的问题从而不提供相关知识。在这三个维度中,推脱隐藏和装傻都具有欺骗性质,而装傻不一定涉及欺骗。知识隐藏的这三个维度彼此独立又有一定的关联,但隐藏者在进行知识隐藏的时候更倾向于采取何种隐藏策略,这三个维度对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二、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在人际互动中,一方自愿自发地对另一方采用积极行为模式时,会激发另一方同样以积极互惠行为加以互换。互惠是一种道德规范,是社会系统中道德规范的普遍

幼儿创造力的特点

幼儿创造力的特点 幼儿创造力的特点有哪些 1、在倾听、观察或做事时,精神高度集中,以至听不见别人的说 话或忘了吃饭等。如“哦,我没听见你叫我吃饭。” 2、异常的活跃、难以安静。例如他会说:“我正在思考问题,我 不能坐下。” 3、说话时喜欢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别致。如“我觉得自己像一 条即将变成蝴蝶的毛毛虫。” 4、有向思想挑战的倾向。如“为什么书上说的都对呢?” 5、有追根究底的倾向。如“妈妈,我查看了所有的参考书,也看 了电视的特别节目,而且问过老师,可我还是不知道上帝在哪里!” 6、观察事物很仔细。如“嗨,这只蜈蚣只有41条腿。” 7、渴望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 8、即使在闲暇的时间也不放弃创造性活动。如他会说“休息时, 我做了样东西。” 9、把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如“嘿,妈妈,你的新帽子 简直像个飞碟。” 10、坚持把自己的某种想法付诸实施。 11、对各种事情表现出好奇,并渴望了解它们。如“我就是想知 道从这个院子的房顶上看出去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顶。” 12、自发地使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想法。如“我以为面粉加颜料就 能做成橡皮泥,结果都发霉了。”

13、有做各种试验的习惯。如“我往洗鸟池里放过清洁剂,不过没有一只鸟来洗。今天我想试试泡沫洗衣粉。 14、忠实于真理并强烈地探求真理。如“我觉得世界上真的不存有什么妖精。” 15、有独立的行为。如“让我一个人想一会儿能够吗?” 16、敢于提出新观点。如:“我觉得应该允许儿童投票表决。” 17、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还不能出去,我必须等我的试验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18、善于获得物体间的新组合。如“就用线和铅笔做圆规吧。” 19、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的提出问题的水平。如“雪融化后,白色到哪儿去了呢?” 20、有寻求变通办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倾向。如“这只旧皮鞋能够做个花盆。” 21、能自觉地独创性地学习。如“昨天我去图书馆把所相关于蚊子的书都查过了。” 22、乐于思考或提出一些调皮的问题。如“如果狗是主人而人是宠物,会怎样呢?”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案)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内容标准 1、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中的?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2、我与他人的关系中?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中的?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2.能力目标: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分析: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第十三课第二个项目内容,由两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第一个层次“情绪是可以调控的”。主要说明人的消极情绪可以得到调节和控制,并介绍了几种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的有效方法:理智调控法、注意力转移法、幽默化解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 第二个层次“合理宣泄情绪”。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合理宣

泄情绪的有效方法:哭泣宣泄、倾诉宣泄、书写宣泄、运动宣泄。二是宣泄情绪需要注意的问题:宣泄要合理。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进入了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较为迅速的时期,处在多风多雨时节的少男少女,经常会经历情绪的波动或感情的骚动。此时,有些学生因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情绪不稳,时常或喜或怒,或冷或热的走极端,以至于周围的人对他们往往感到不可理解,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常常感到苦恼。初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从众心理较重,容易出现盲目从众现象,好奇心较强,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善于模仿,而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这些特点,往往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甚至出现道德失范乃至违法犯罪,误入生活禁区,影响其自身发展。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教育有很好的针对性,在实践上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确立这样一个生活主题,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客观需要。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是本课时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学会具体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手段,才能始终保持良好情绪。很多学生会误认为情绪宣泄完全是个人的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如何让学生既认识到不良情绪一定要得到宣泄才能有益身心健康,又懂得情绪宣泄不是无节制的,要在合乎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学会关心他人感受,不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调节情绪的方法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提升员工的创造力探讨(一)

提升员工的创造力探讨(一) 摘要:员工创造力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而且可以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从为员工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以刺激员工创造力的发挥和提升。 关键词:创造;创造力;激励 1提升员工创造力的意义 (1)员工的创造力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企业员工的创造力越强,说明企业越能在市场上引导消费,创造消费需求,并不断地满足需求。企业一旦有效抓住市场,就能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这多余的资金可以用于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2)提升员工创造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创造力需要员工不断地学习、思考、想象,这无疑要求员工不断地充实自己、训练自己,在创造中提高,在提高中不断地创造。 员工的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有必要了解创造力,采取积极手段不断地提高员工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使企业永葆青春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创造力概述 2.1创造和含义 创造:据“韦氏”大词典的解释,创造即“产生”,指“新的、从前没有的”的意思。对于“什么是创造”学术界至今也没有形成一种比较统一的认识,概括起来人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创造加以认识:心理角度、创造结果或产品、创造性思维过程和社会价值等方面。但总的来说, 普遍认为创造存在两个共同的因素:新颖性和适用性。 所谓新颖性,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独特性,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二是超越性和突破性,突破已有成果,超越已达到的水平;三是前瞻性和预期性,超越现实,预测未来,代表事物发展方向。依据新颖性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创造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创”,即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创造出新东西(新思想、新意见、新产品等);二是二度创造,即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革新,推陈出新。 所谓适用性,即真理性和价值性。创造活动及其后果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客观规律,有益于社会或个体、群体的进步和发展,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依据适用性程度的不同,也可把创造区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即所创造的成果对全社会、全人类而言属于首创,对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具有自我价值的创造,即所产生的成果 仅对创造者自身而言有创新意义,仅对个人的发展有价值。 2.2创造力的概念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成果的能力。创造力不受固化的心理定势的影响,能无拘束地自由地发挥想象,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它是一个人能够超脱思维 定势、传统观念、习惯势力,不断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3提升员工创造力的途径 3.1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工作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情绪影响较大,在一个宽敞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就会心情愉悦,情绪高昂;而在一个阴暗杂乱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则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所以员工的心情是否愉快、舒畅将对工作绩效产生很大的影响,员工不快乐就很难产生创造性。领导要给予员工信任与尊重,增加信心、快乐为本,给予员工言论自由的空间,营造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 (2)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灵活,使得企业的员工不为条条框框所束缚,能够抛开思想的包袱,激发灵感。这就要求企业的规章制度制定要尽量简单,程序要流畅,坚持大的

情绪与时间压力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 13-20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74194917.html,/journal/ass https://www.360docs.net/doc/e74194917.html,/10.12677/ass.2017.61002 文章引用: 邹倩, 杨东. 情绪与时间压力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J].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 13-20. The Emotion and Time Pressure Effects o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Qian Zou *, Dong Yong # Faculty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Dec. 19th , 2016; accepted: Jan. 3rd , 2017; published: Jan. 6th , 2017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7419491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ity thinking in problem solving between the valence of emotion and time pressure. Methods: Using 30 items from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Database for Creativity Thinking in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cenarios, the experiment follows the para-digm of one-on-one “learning test”. Results: Evoked emotional state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cenarios. The positive emotional group gets the highest score, and the negative condition is the lowest; the time pressure has a re-markable impact on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scenarios, and no time pressure group get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rrect rate than the time pressure group; notable interaction between emotion and time pressure has been discovered in the context of business management. Keywords Emotion, Time Pressure, Creativity 情绪与时间压力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邹 倩*,杨 东#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Open Acces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1、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知道基本的情绪类型及不同情绪的作用,进一步了解调节情绪的必要性,并逐步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以便在实际生活中克服消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情绪。 二、教学重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拍手歌》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拍手歌》 同学们,刚才听到这首歌心情怎么样? 有关情绪的问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心理健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二)学习新课 1、情绪的产生 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就是“情绪”,"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碰巧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 2、情绪的种类 (1)基本情绪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中国汉语中描写情绪的词语有上千个,基本情绪有四种:喜、怒、哀、惧。 下面请小组展示描写情绪的词语------------------------------------(注:分小组组织活动,准备时间为两分钟。)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 ①快乐②恐惧③愤怒④痛苦⑤喜欢⑥忧虑⑦难过⑧讨厌

(小组自主回答。)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的作用 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当你处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消极的情绪会减弱人的体力与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兴趣,思维迟钝,判断能力下降,消极的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遇事易冲动、不理智,常会做出一些事后令自己后悔的事。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受啊?因此说,消极情绪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同学们看以下几个事例,每一事例中消极情绪对人的什么方面有影响。 a.同学小王的例子: 一天中午,小王的父亲给小王买了一只他最心爱的足球,到学校后正好背课文,很长的课文一点也没费劲;第二天,小王想再买一张最新的游戏卡,但父母都不同意,他感到非常不开心地上学去了,一篇不长的课文却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背好。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王的记忆力在情绪不同时会表现的不一样,这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记忆力。 b.小刚和小强是同班同学,平时体育课100米跑的速度一样快,参加学校运动会时,听到同学们的加油声,小刚心里十分紧张,害怕跑不好,而小强则是轻装上阵,结果到终点时,小刚落后小强两米多。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刚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说明了消极情绪影响人的正常水平的发挥。 c.小李未完成值日工作,按班级规定课后要重扫,重扫时小许叫他的外号,并嘲笑他,小李一怒之下打了小许而受处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李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易冲动,自控能力降低,说明消极情绪对人的理智有影响。 d.曾有这样一例子:一个粗心的医生,将两个病人的诊断报告弄错了。原本没有癌症倾向的病人因为错误的诊断报告,而极度的伤心、痛苦、焦虑,并且情绪极不稳定。没过多久,在医院的再次检查中,果真发现了癌症的倾向。而那位本应有癌症倾向的病人,由于拿到了没有癌症倾向的诊断证明,情绪变得高涨,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姓名:陈鑫媛 学号:2010411203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1班

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及影响因素 陈鑫媛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1班,2010411203) 摘要: 创造力人人都有,尤其孩子。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活跃。许多理论与实践表明:发展创造力,能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1]因此,激发儿童的创造力非常重要。而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由还给儿童,儿童须先有自由方能创造。 关键词:儿童创造力培养影响因素 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自于自身潜能的发挥,而潜能的核心就是创造力。所谓创造力(Creativity),即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现有研究表明,儿童阶段的创造潜能的开发不仅可能,而且异常重要。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一.什么是创造力 所谓创造力(Creativity),即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发展创造力,能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健康个性的形成。因此,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非常重要。 三.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一)独立的人格: 美国创造学家吉尔福特曾指出,创造性思维中独特性(对于某一问题产生与众不同的观念的能力)是应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2]儿童要有独立自主精神,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主见、认识及观点,自信而不盲从,自尊而不骄狂,尊重但不轻信他人,勇于向常规挑战,勇于并善于怀疑权威,不满足已有的结论,能以不寻常的观念去看待寻常的事物。 (二)坚定的意志: 从创造的含义中可看出,“创造”意味着创造一种过去没有的东西,,这正揭示了创造的本质。任何创新的过程都包含对“旧东西”的“破坏”,“旧”既包含来自自身狭隘的思维定势的“旧”,也包含对固有信息的认知,期间必然会有坎坷、阻碍以及艰辛,这需要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坚持既定的目标,百折不饶。[3] (三)强烈的求知欲:

情绪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综述

情绪对创造力影响的研究综述 艾树汤超颖 创造力是创新的根基和源泉,情绪是研究广泛、争议较少的创造力预测变量之一。广泛意义上的“情绪”,包括了情绪和心境。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心境是一种典型的情绪状态,与情绪相比,心境是相对弥散、普遍的情感状态,缺乏激发某一行为取向的指向关系。已有文献没有对这2个概念达成一致的区分标准。本文所指的情绪包括“情绪”和“心境”。“心境”是低强度的、分散的、相对持久的情感状态,它没有明显的前因,也缺乏认知成分,而“情绪”是一种更强烈的、短暂的状态,一般有明确的前因和认知成分,是对事件的体验与评估的混合物,具有行动意向,情绪与心境可以互相转化。 创造力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从产出角度而言,创造力是指新颖性和适用性的产出成果;从能力角度来讲,创造力的核心是发散思维能力。创造力是天赋的产物,不过后天的环境对它有重要影响,不同领域为取得创造性成果对创造性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创造力是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培育得到挖掘与提升。 现有研究认为,情绪是影响情境变量、人格变量与创造力关系的中介变量,它是联结领导力、任务绩效等变量与创造力的途径。近年来,国外有关情绪影响创造力的文章不断见诸优秀管理学期刊,分析讨论了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情绪激发性、情绪强度等对创造力的影响,然而也有不少研究得到相反的结论。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创造力的作用,且在国外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验证,相关研究文献较少。 1.情绪影响创造力的相关研究 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是近年来创造力研究中颇受学者关注的一个主题。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在创造性人物的传记中早有描述,对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实验研究却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国外研究主要从2个维度来划分情绪状态:效价(积极或者消极)和激活水平(兴奋或者抑制),并分别从这2个维度评价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本研究发现,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并没有在学界达成共识,甚至还存在着完全相反的研究结论。 1.1 积极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尽管人们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认识积极情绪,但是2000多年来积极情绪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可,直至近年,随着临床心理学研究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情绪的研究才得到重视。即便如此,积极情绪还是没有形成确切的定义或达成一致观点。Fredrickson 认为,积极情绪包括快乐、兴趣、满足、爱、自豪和感恩。快乐同愉快和高兴等较高激活状态的正向情绪在定义上相近;兴趣可以等同于好奇或疑惑,在具有新鲜感的安全情景下产生;满足可以等同于或类似于平静、放松这样低激活状态下的情绪;爱由兴趣、欢乐、满意等多种正向情绪所组成;自豪是自我价值得到他人认可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感恩是受益人感知到其他人(施益人)或其他施益源的作用,提高了幸福感而产生的情绪状态。 众多研究提出积极情绪有助于创造力,主要研究成果包括:Isen等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执行概念分类任务时,实验干预所诱发的积极情绪促使被试产生更多的概念类别,并对中性词汇产生更丰富的联想;个体在积极情绪中比在中性情绪中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决策也更全面。Madjar等对3个企业开展了问卷调研,A公司涉及495名员工,在B公司的509名员工中随机抽取20%,C公司选择了某一天现场的123名员工参与调研。员工的岗位包括管理岗(如会计)与非管理岗(如售货员)。最终数据来自3个企业的265位员工以及20位主管(评价员工的创造性绩效)。研究发现,员工的积极情绪完全影

员工创造力

人力资源专题课论文 题目: 开发员工创造力 姓名: 彭玉杰 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 人力81班 学号: 1698130 2010 年6月15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开发员工创造力 1698130 彭玉杰 摘要: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知识生产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作为一个组织,企业的创造力来源于组织内部个体的共同努力,其创造能力的提升依靠员工创造力总体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创造力有效的管理。本文讲述了开发员工创造力的重要性,介绍了开发员工创造力的若干方法,以期对现代企业提高企业创造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创造力;员工创造力;劳动竞赛;激励;以人为本;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生产,知识生产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在如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创新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作为一个组织,企业的创造力来源于组织内部个体的共同努力,其创造能力的提升依靠员工创造力总体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创造力有效的管理,引进创新人才只是企业提高企业创新力的一种方法;而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来说,以战略的思维学会如何在现有的人力资源基础上充分挖掘员工的创造力,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员工创造力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提升企业创造力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而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创造力的提升则主要是靠其间员工的创造。 以结果为导向而言,员工创造力指的是员工个人或者团体提出的有关产品、服务、工作方法、流程程序方面新的或有用的见解。它主要是由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等能力要素构成的能力系统。 创造力可以被看作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有着正常心智的人都有某种创造能力,而且一定程度上,个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培训或者参加有创造性的活动来获得提高。由此可知,员工的创造力也有提高之法。 企业员工创造力可以认为是由以下三个要素来决定的:员工专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内在激励。 员工专长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它包括实际知识记忆、技术专长和目标工作领域的特定才能等,是创造性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客观基础。比如负责生产技术的工程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对生产系统的完善了解,就不可能提出改进生产的新颖方法。 如果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也不会产生创造性工作。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由个性特征所决定,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独立、自我约束、风险导向、模糊

创意的四个特点

创意的四个特点:新奇,惊人,震撼,实效 创意是传统的叛逆; 是打破常规的哲学; 是导引递进升华的圣圈; 是一种智能拓展; 是一种文化底蕴; 是一种闪光的震撼; 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毁灭的循环; 是宏观微照的定势, 是点题造势的把握; 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 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 是智能产业神奇组合的经济魔方; 是思想库、智囊团的能量释放; 是深度情感与理性的思考与实践; 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 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是投资未来、创造未来的过程。 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 一、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 脑力激荡法:强调集体思考的方法,着重互相激发思考,鼓励参加者于指定时间内,构想出大量的意念,并从中引发新颖的构思。 自由地激发扩散性思维,发挥联想力,又能有层次地将各类想法组织起来,以刺激大脑做出各方面的反应,从而得以发挥全脑思考的多元化功能。 六、逆向思考法 七、分合法(Synectics) 八、属性列举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 提出改良或改变的构想。 九、希望点列举法 不断的提出“希望”、“怎样才能更好”等等的理想和愿望,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优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逐一列出事物优点的方法,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 十一、缺点列举法 这是一种不断的针对一项事物,检讨此一事物的各种缺点及缺漏,并进而探求解决问题和改善对策的技法。 十二、检核表法(Checklist Method)

检核表法是在考虑某一个问题时,先制成一览表,对每项检核方向逐一进行检查,以避免有所遗漏。此法可用来训练员工思考周密,及有助构想出新的意念。 十四、目录法 比较正统的名称是“强制关联法”,意指在考虑解决某一个问题时,一边翻阅资料性的目录,一边强迫性的把在眼前出现的信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题联系起来,从中得到构想。 十五、创意解难法 此模式重点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应以有系统有步骤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人们购回后按照其内附赠的种植说明,只要每天浇水,便能长出手指粗细的黄瓜、弹丸似的番茄、拳头大的黄瓜等;一般情况下,一本“番茄书”经培育可长出150—200个迷你果,一本“黄瓜书”可结出50—70条袖珍瓜。这种时尚新颖的创意产品一度在日本成为最为畅销的工艺创意产品。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精心整理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师范学院09心理 李美燃 摘要: 创造力 创造力的同时也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 (一)社会影响因素 1.在社会影响方面,最关键的是文化的影响,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老师总是只规定一个正确答案,对其他答案的人则给予抨击。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教育制度下的学生逐渐丧失创造力,并喜欢固定

于一致的模式。正因如此,大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使学生更加趋向于盲目相信权威,而因害怕批评指责很难提出自己大胆的观念,从而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社会的舆论风尚也影响着人们对创造力的理解,如果人们对富有创造力的人视为与时代不同的怪人,自然也影响其继续的创作。正如同着名的画家梵高,在那个年代里并不被人接受,也并不为人欣赏,这也影响了他继续的发展,导致他的早逝。社会的舆论对于拥有完善人格的人来说,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社会舆论的指向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判断,或者指引人们的行动。如果社会舆论风尚对创造力的发展起鼓舞的影响,人们便会更加愿意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在中国, (三)环境影响因素 1.在环境影响方面,国家的科技为创造性活动提供了物质条件,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建立一套人才管理制度。国家所提供的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在国家的支持宣扬下,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势在必得。

2.在群体环境中,当人们以组织为单位解决问题时,产生的观念会少于单独解决问题的人,在他人在的情况下进行创造性活动,他们的成绩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在群体之中,人们难免会收到从众心态的影响,创造力的发挥毕竟只在少数人当中,而这少数人很难排除异议,大胆的实施自己的观点。 3.在工作环境中,没有上级的干扰,职业具有不稳定性会对个体的创造性起促进作用。在没有上级限制,强加条件的情况下,更加有利于思维无限的徜徉,从而增强了巧遇创造的机会,也更加有利于创造力的实践。 二、内在因素 3M公 不知道自己耗费了大量时间的重要发现早已被西方数学界所解决。假如他事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有所了解就不会做这样多无意义的尝试。由此可见,在没有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盲目专研,耗费了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是十分愚蠢的行为。因此,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首先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 (三)思维风格因素 思维风格决定创造方式,思维风格是运用智力的方式,人们的思维风格既可以促进创意的产生,也可以阻碍创意的发展。思维风格是指人们倾向采用何种方式来完成任务,而不是完成质量的好坏。并且不同的任务情境下,

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内因素

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内因素 摘要:创新是事关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关键因素,而创新离不开广大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在创造力的四种心理学研究取向中,社会心理学取向最注重于探讨个体以外的、复杂的外部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取向的研究梳理,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内因素,并预测了未来可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创造力;企业员工;社会心理学取向 “创新发展”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显示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创造力是创新的前提,要关注创新,首先要关注创造力的激发。 心理学领域有四种创造力研究取向:认知加工取向、发展心理学取向、个性特质取向、社会心理取向。社会心理取向强调关注创新的影响因素,尤其强调研究创造力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环境因素。 企业员工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欧珀移动通信3338件、小米科技3183件专利的申请,蕴含较大意义。如何通过环境因素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已经变成了企业发展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取向关于组织内因素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研究,对提高员工创造力给予

了建议,并对将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影响员工创造力的组织内因素主要有领导因素和企业 环境因素两类: 一、领导因素 关于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众多因素中领导因素是不可 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导不断挖掘员工潜能激励创新,最终达到组织目标实现,实证研究领导行为方式与员工创造力显著正相关。 (一)谦卑领导 谦卑领导重视授权,授权的气氛激发了员工包括寻找新的产品服务、生产开发等创新行为。 (二)关系导向型领导 关系导向型团队领导的领导风格对团队创新能力及团 队创新绩效有正向的显著相关,主要是通过营造宽松的团队氛围,更有利于成员发挥各自的创造性,使最终结果往往能超出预期。 (三)授权型领导 关于风险倾向研究证明了授权领导对风险偏好高的员 工的创新行为影响更大(刘文兴,张鹏程,2013)。 (四)变革型领导 变革型领导是“领导者使员工认识到其任务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其追求更高层级的需求,营造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围,

创造性人格特征

创造性人格特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发散思维中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与创造性行为有高相关,也发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之间有高相关,从而概括出创造性人格的一些特点;戴维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创造性人物共有的人格品质;克尼洛的研究是在对已有关于创造性人格的元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 括12个项目:①智力属中上等;②观察力;③流畅性;④变通性;⑤独创性;⑥精致性;⑦怀疑;⑧持久性;⑨智力的游戏性;⑩幽默感;(11)独立性;(12)自信心。 创造性人格特征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青 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在国际上较着名的有两家。吉尔福特提出八条: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动机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6)有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的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 (1)对含糊的容忍; (2)愿意克服障碍; (3)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发展; (4)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 (5)有适度的冒险精神; (6)期望被别人认可;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 (8)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 我们则奖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其表现,即(1)健康的感情,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 (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

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1.智力和创造性的关系是什么? 低智商不可能有创造性、低智商的智商水平有可能高、也可能低、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智商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适宜环境、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保持好奇心、解除学生答错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逻辑思维能力 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相结合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5.创造性想象产生的条件? 强烈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的表象储备、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灵感的作用 6.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教授和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7.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 8.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确运用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9.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灵活运用实物直观和模糊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的过程 10.如何运用记忆规律,知识的保持? 深度加工材料、有效运用记忆术、适当过多地学习、合理进行复习 11.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改进教材呈现的方式、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进对学生的评价12.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的策略和水平 1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作业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及时的反馈,表达明确的期望、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1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进行成就动机训练帮助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15.如何依据性格倾向性对学生因材施教? 对胆机质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对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制力关心、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检查,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

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何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姓名:黄艳芳学号:111401007 专业(班级):11 美术学综合艺术班一、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的事情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激发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转移注意可以通过改变注意的焦点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好时,可以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通过散步、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正当而有意义的活动,使自己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另外,还可以转移话题或回忆自己高兴、幸福的事,使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去。转移注意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达到目的。当自己情绪不理想时,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会使人精神振奋,忘却烦恼。把自己困在屋里,不仅不利于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可能加重不良情绪对你的危害。即便不走出去,如果能够改变一下自己所处的环境,也可以使心理得到转机。如收拾一下房间、改变一下格局、点缀一些花草,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转移注意的方法看起来是一种消极的调节方法,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它适合于比较容易排解的情绪。 二、合理宣泄 人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对身心都将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如果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运动、读小说、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谈

心诉说来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也可以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积于内心的郁积,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当然,发泄的对象、地点、场合和方法要适当,避免伤害他人。合理宣泄情绪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哭——男儿有泪也需弹 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哭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过一场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从医学角度来讲,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因为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但要注意不能时间过长或遇事就哭,那样反而会加重不良情绪体验。 喊——空气是你最理想的发气筒 放声歌唱可以提高士气。当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不防痛快地喊一回。通过急促、强烈的、无拘无束的喊叫,将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也是一种方法。它可以使人的心理达到平衡,有助于培养自信心。 诉——朋友是你最好的心理医生 “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承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把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中,会增加心理负担。找人倾诉、诉说衷肠,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感到舒畅,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安慰、开导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倾诉是心理调节中最广泛最有效运用的方法。将自己的委屈坦率地说出来,能使自

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姓名赵慧学号222011306011026 专业心理学师范年级 2011级课程心理学实验实验时间2012/12/09 同组人姓名戴舒婷郭坤嫡成绩 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赵慧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2011级心理学师范专业重庆 400715) 摘要本实验旨在对学界仍没有达成共识的"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的研究进行验证。实验以90名年龄在19-23岁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将其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组,通过让不同组被试看不同的诱导影片来诱导相应的正、中、负三种情绪,后在该情绪状态下完成同一项创造性任务,检验其效果差异,以考察不同情绪状态对创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以控制组中性情绪相比较,积极与消极情绪均对创造力有促进作用,且消极情绪状态下的创造力更好。 关键词积极情绪中性情绪消极情绪创造力 1 前言 创造力(creativity ingenuity)是根据一定目的,应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智力品质。它受很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情绪就是其中之一。情绪是指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19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龙勃罗梭首先对情绪、心理健康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研究。他通过对天才的研究发现,天才由于过度敏感而导致情绪极不稳定,因此很多人患有忧郁症、自大狂、酗酒等神经症。但后来埃利斯等人对创造型天才的大规模研究都没有支持龙勃罗梭的结论。除了龙氏外,巴博克研究了天才的遗传因素,发现很多天才的情绪极不稳定,常常走极端,多数天才都处在疯狂的边缘,一生与幸福无缘。投射检验也显示:艺术家(不包括作家)有很强的罪恶感,而且普遍患有焦虑症、神经症,他们情绪极不稳定。可见心理分析学家通过对艺术家临床研究的结果发现,情绪纷扰和创造力之间有密切联系,并认为创造是解决情绪问题的一种方法。 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是近年来创造力研究中颇受学者关注的一个主题。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在创造性人物的传记中早有描述,对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实验研究却始于20世纪

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

创造性思维有什么特点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可能性。 创造性思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补充: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是一种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是创造想象和现实定向的有机结合,是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对立统一。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意义思维成果,开拓人类知识的新领域。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有创见,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每个正常人都有这种创造性思维。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发明创造、提出新的假说、创见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概念等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活动,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少数人才有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和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其中扩散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着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并且很可能发生移转作用。集中思维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其着重点是产生独有的或者习惯上所接受的最好的成果。逆向思维是把思维方向逆转过来,用对立的表面看来似乎不可能并有的两条思路同时去寻找解决问题之答案的形式。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联想思维是一种把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某种思维对象联系起来,从其相关性中发现启发点从而获取创造性设想的的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成果产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而创造则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个人推动社会前进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训练更显得重要。其途径在于丰富的知识结构、培养联想思维的能力、克服习惯思维对新构思的抗拒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加强讨论,经常进行思想碰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