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整理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整理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 整理版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柏拉图

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主要的政治哲学作品有《理想国》(或译《国家篇》),《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1)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柏拉图那里,理念被赋予特定的涵义,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理念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探讨城邦正义,认为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实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国家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地,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是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四种美德,即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节制不专属任何一个等级,它贯穿于全体公民,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是掌握了真知识和具备完美德行的人。柏拉图提出废除私有制和家庭,对公民(哲学家和军人)实施教育,以哲学家的人治代替法治。柏拉图最理想的政体是由哲学家执政的“贤人政治”,批评平民政体和僭主政体.

(3)《法律篇》在坚持《理想国》的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当时希腊的政治现实,对这些原则在国家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具体实施进行了重要调整。《法律篇》中,柏拉图仍然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主张实行法治,接受了有限民主原则,在“第二等好的国家”里引进混合政体。

(4)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主义和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2,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古希腊城邦高度发达的政治成就,其政治思想体系里综合了各家学说,包含了博大精深的内容,为后世政治思想家提供了无尽的思想宝库和灵感的源泉。著有《政治学》、《雅典政制》、《尼各马可伦理学》等著作,《政治学》是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1)亚里士多德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了系统分类。他创立了政治学这一独立的学科。他认为政治学是研究人和城邦“至善”的科学,所以它高踞于所有科学之上。在政治学的研究中,亚里士多德使用了政治研究的新方法:对158个城邦政治制度进行实际调查,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形成一般理论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溯源法;以及将城邦分解为最基本的要素,通过对其基本要素的分析而认识其本质的方法等。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类的目的是实现所谓的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其中良好的道德,即灵魂的善是最本质性的。人要实现其本性必须过城邦的生活。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城邦的目的是“至善”。城邦是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

(3)亚里士多德明确提出了区分政体的两条标准:其一是政府的宗旨,即统治者是只照顾自身利益还是照顾全邦的公共利益。依此标准,划分为正宗政体和变态正体。其二是掌握城

邦最高统治权的人数的多寡。依此标准,前述两类政体又分为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三种。即形成六种政体: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王制)、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它们分别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但都以城邦公共利益为依归。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它们也分别是由一个人、少数人和多数人掌握最高权力,但都只谋掌权者自身的利益。

具体进行政体研究时,他又将每种政体细分为不同类型。

(4)亚里士多德批评柏拉图过分追求城邦的统一,提倡实行“私有公用”的财产原则,并为民主辩护。他认为理想的政体应奉行平等或正义的原则,应实行法治,主张实行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混合政体。

3,斯多葛学派

(1)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产生的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统治地位。斯多葛派的奠基人是芝诺。

(2)斯多葛学派把人视为整个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宇宙和人类为背景来审视人的地位和人的生活。

(3)它主张人们顺应自然,听从命运的安排。

(4)强调人的精神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精神的自由,这与其外在的环境没有关系。(5)斯多葛学派具有开创性的一个思想就是人人平等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然赋予的理性,奴隶也一样,在精神上人人都是平等的。

(6)斯多葛学派对后世最有价值的思想是自然法思想,它开创了一个自然法传统。。它对罗马法、中世纪基督教政治哲学和近代的自然法学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然法思想产生于希腊城邦时代,智者对自然法思想作过最初的表述。斯多葛学派认为,自然法是至高无上的,普遍存在的。万物都受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支配,这种普遍法则,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它的命令体现着公正与客观,因而一切个人和国家必须服从它。自然法和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服从自然法就是服从自己的本性。

4,波利比阿

波利比阿,希腊人,它以希腊人的理性思维和政治哲学知识,对罗马政治制度首次进行了考察分析,写下了著作《历史》。通过他的理论,罗马共和制度得到系统的理论说明,而希腊高度发达的政治学成果也被介绍到罗马。

(1)波利比阿认为,罗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是一种混合政体。政体循环理论: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暴民政体,闭合圆圈,循环不已。罗马人把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使执政官、元老院、民众这三种权力相互制约与均衡,不使任何一种力量过于强大。

(2)波利比阿从罗马政治制度中提炼和总结出的分权与制约平衡原则,后来又经西塞罗的详细阐述,对西方近现代的政治理论有很大影响。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受波利比阿的影响。当然他们的“三权分立”与波利比阿的三种政体的混合有很大差别。(混合政体的思想产生于古希腊的政治学说当中。)

5,西塞罗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他将希腊政治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的政治哲学介绍到罗马,并对罗马共和制度进行了总结。著有《论共和国》(或译《论国家》)、《论

法律》。

(1)西塞罗给国家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人民不是偶然汇集一处的人群,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西塞罗的国家观具有很强的历史进步性:以法释国,认为国家的基础是法律而非道德,突出国家的政治性;用“共和国”代替“城邦”,共和国不仅包括公民,还有后来的部落和居民;国家和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具有进步性。

(2)西塞罗认为权力来自人民,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3)他重复波利比阿的政体循环思想,并肯定了混合政体的主张。

(4)他继承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主张人为法的制定应该以自然法为准则。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立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在西方自然法传统上,西塞罗起到了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5)西塞罗从自然法的概念中推论出人人平等的思想。西塞罗以一种真正的、彻底的、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从此把政治哲学变成了所有人的哲学。

6,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罗马帝国末期伟大的神学家,是基督教神学体系的创立者,是教父学的权威,著有《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他系统阐述的基督教国家观以及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成为中世纪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1)在《上帝之城》一书集中反映了奥古斯丁的政治观点,第一次为神学政治思想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论证,并成为封建社会中教会和世俗两个集团相互斗争的思想工具。书中,他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他在书中结合神学思想阐述了基督教和国家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双城之说”

(2)双城论:把世界上的统治分为两种,一种由上帝的信徒所建立的、由教会所代表的“上帝之城”;一种是由犯有罪的人们所组成的“世人之城”。上帝之国源于人们对上帝的热爱,其成员是上帝的选民,具有善良本性,依靠精神,轻视自身;世人之国源于人们对自己的热爱,其成员是上帝的弃民,其本性是堕落,依靠肉体,自私而轻视上帝。两个城在现实中是混合的,到末日审判时,二者才会分开。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有异教国家来代表。教会高于国家。

7,托马斯.阿奎那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神学界之王”之称。著有《反异教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等。其中《神学大全》是他论述其神学思想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其内容涉及社会、宗教

、政治各个方面,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1)阿奎那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理性是上帝的创造物,人的理性的用途只在于引导人们认识上帝的存在,靠上帝的启示和光明才能达到最高的善,理性为信仰服务,这样就调和了理性和信仰。

(2)阿奎那承认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因此,国家是上帝的产物,由此论证教权高于俗权。

(3)他承袭亚里士多德的国家观,认为国家是基于自然产生的。国家的目的是谋取公共幸福,而幸福生活是按照道德原则生活。认为私有财产是神赋予的。

(4)他认为对自由民的治理和管辖权归属政体问题,承袭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方法,认为君主制政体最好。

(5)他从人性的角度论证法的必要性,认为法要以整个社会的福利为目标,法必须具有强制性。阿奎那把法分为四类: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永恒法是上帝的理性,是一切法的本原。自然法管理人类行为,适用于全体人类。人法是统治者颁布的法律,包括万民法和市民法,是自然发的特殊运用。神法,即教会法,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法律。他认为,永恒法是最高的法,自然法和人法都要服从它,人法服从自然法,人法服从神法。

8,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著有《君主论》、《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论战争的艺术》等。《君主论》是其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书中他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和经验主义方法探讨政治问题,着重论述了君主夺取权力和巩固权力的方法和权术,堪称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术著作之首。

(1)马基雅维利不重书本重实际,从人们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出发研究政治问题。对现实中的人性,马基雅维利侧重于性恶论,并将其贯穿于他的国家学说,提出人们联合成国家是为了保护自己争取更多的财富。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维护国家的基础,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军队。他的国家观最早将政治与道德区分开来,从此权力便成为国家一切相关机构、职能及法律体系的基础。

(2)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混合政体,但主张必须在一种有秩序的社会中才能进行。基于现实,他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但马基雅维利只是将君主制看作挽救意大利的临时措施,国家统一后,还是应该实行共和制。

(3)关于君主的统治艺术,他极力主张不受任何道德准则的舒服,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君主要学会同时扮演狮子和狐狸两种角色,既要凶猛又要狡猾,善于采用暴力和欺骗相结合的方法。

(4)后人故意制造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和马基雅维利本来的政治主张不能等同起来,要客观评价。

9,布丹

让.布丹是法国政治思想家,近代主权学说的创始人。布丹在政治思想方面主要著作是《国家论六卷》,俗称《共和国六论》。他所提出的主权理论和强调主权的思想,代表着进步的方向,对当今的政治理论有着直接影响。

(1)《国家论六卷》这部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国家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内容,提倡历史哲学的研究,看重事实的论据,把政治哲学建立在人类历史的经验之上。他虽然主张在政治研究中把道德和政治进行一定区分,但反对马基雅维利摒弃道德的绝对的现实主义,这部著作的主要理论地位是提出了国家主权学说,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奠定了近代国家主权学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2)布丹从人类的历史经验出发,认为国家是从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是国家的基础。(3)布丹认为国家主权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主权是国家的本质特征,具有永久性、绝对性(至上的、不受限制的)、不可分割性。把主权的内容分为九种:立法权,宣战、缔结条约权,官吏任命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有关忠节、服从权,货币制造权,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布丹认为立法权是主权的第一标志。他又提出主权要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

(4)布丹试图按照主权者人数与权力行使的方式区分国家类型与政府形式。他指出政府的形式可以是混合式的,但是坚持最好的国家形式是君主制。他还提出地理环境影响民族的性

格,进而影响政体。由此他被推崇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山鼻祖。

10,格劳秀斯

格劳秀斯是17世纪荷兰法学家,历代国际法的奠基人,被称为“国际法之父”,他也是近代自然法的创始人之一。著有《战争与和平法》、《论海上自由》等。《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他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1)格劳秀斯是近代最早将几何学的演绎方法引入法学与政治学的思想家,开创了法学与政治学“论证体系”时代。他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他提出主权不仅有国内最高统治权,而且有对外独立权的意义,从而丰富了布丹的主权学说。他在西方传统的自然法学说中最早提出了人权原则,在法的分类与方法论上明确地用人的理性排斥神学信仰的权威地位,使自然法摆脱了神学,成为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2)他把自然法与宗教神学分离,从人的理性出发考察自然法,认为自然法高于神法。他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力观,把自由和私有财产归结为自然法的内容。在对自然法的研究中,他常常借用数学和几何学的方法,开创了法学与政治学“论证体系”时代。(3)格劳秀斯以自然法和社会契约为基础建立起国家学说,在国际法中探讨国家与主权问题。他认为主权就是不受另一个权力支配的权力,提出主权不仅有国内最高统治权,而且有对外独立权的意义,从而丰富了布丹的主权学说。然而,他极力反对人民主权。

(4)他把自然法说成是国际法的基础。古罗马时期,万民法指未取得罗马公民资格的各民族通行的关于财产、契约和婚姻等事项的法律或习惯,是私法。中世纪,万民法指团体、国家之间交际时满足私人利益的习惯、战争的惯例等。在格劳秀斯这里,万民法的主体是国家,成为了主权国家之间的法律。他认为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尽量减少战争,提出公海自由的进步主张。

11,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是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近代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他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并论证信仰与思想自由的政治思想家。他从伦理学的角度对自然权利做了详尽的阐述,论证了私有财产权和思想自由权的永恒性和合理性,加上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对神学的批判,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著有《神学政治论》、《伦理学》。(1)《神学政治论》集中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观点。除了专门论及政权、公民等纯政治问题外,他第一次用历史的方法研究《圣经》,从研究中得出无神论的结论,认为上帝的存在是值得怀疑的,揭露了统治者制造迷信的目的就是欺骗人民,使“人民英勇地为奴隶制度而战”,指出迷信的根源在于恐惧。

(2)《伦理学》一书中,他系统的论证了自己的哲学,以自然为研究对象,主张自然和神是一个概念。自然是独立的、统一的、永恒的、无限的存在,它的运动依据必然性。自然具有广延性和思维性两个基本属性。他的唯物主义哲学达到了无神论的高度。

(3)斯宾诺莎大胆批判神学经典,主张哲学摆脱宗教控制,他的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以人为出发点。根据霍布斯的“自我保存”原则,提出了自然权利说,为了自我保存,他还提出了“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行为公式。

(4)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人们经过社会契约形成国家,但在国家中保证个人的政治和思想自由。他主张民主政体,认为与个人自由和思想自由最相符合。

(5)在其社会契约论中,他主张个人永远保留财产权,以及信仰自由和思想自由,但强调人要守法。即“思想自由,行动守法”。

12,霍布斯

托马斯.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霍布斯是17、18世纪机械唯物理论的代表,在机械唯物理论的基础上,他借助几何学的演绎方法建立起他的政治哲学体系。著有《论公民》、《利维坦》等。

(1)霍布斯以“人性本恶”为假设起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他认为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的结论。在那里,人的生命是“孤独、贫穷、龌龊、凶残和短暂的”。他认为,按照自然法的原则,人们可以实现和平幸福。然而必须有一个公共权力做后盾,就是国家。他将《圣经》中一种巨大的海兽“利维坦”作书名,表明他要求用强力来制止内乱,维护和平。

(2)霍布斯把国家看作是有契约产生的,主权者没有参加契约,不受契约的约束,但人们抵抗他人侵害的权利和权力不能放弃。他强调主权是国家的本质。霍布斯的国家观念第一次用清晰的语言将现代国家观念明确表述出来。他的国家起源、本质理论第一次明确地将个人权利看作国家权力的基础,奠定了西方近代国家学说的基本模式。他可以说是“现代人之父”。(3)霍布斯把主权看作国家的“灵魂”,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因而不受限制,反对法治与分权,而且剥夺了人民的任何政治权利。认为君主制最好。

(4)霍布斯认为人民的自由必须遵循法律,主强调经济自由和自我保存的权利。同时,主权者的根本义务是保卫人民的安全。

13,洛克

约翰.洛克是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和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著有《政府论》上下篇、《论宗教宽容》、《人类理解论》等。

(1)在《人类理解论》中继承和发展了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洛克第一次提出并论证了理性是人自身的产物,是以经验为基础的理智的认识。洛克关于人的理性的说明,将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的认识从感性阶段提高到理性阶段,给予神学世界观、君权神授理论以致命的打击。

(2)在《论宗教宽容中》,洛克系统阐述了政教分离和信仰自由的原则,倡导仁爱和宽容的精神,有力批判了宗教偏执思想,为宗教信仰自由在西方国家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政府论》上下篇中,他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发扬了西方近代自由与宪政的传统,对美法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政府论》一书也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政府论》上篇,洛克运用论证和推理的方法对菲尔麦的“君权神授”说进行了批驳;在肯定和吸取霍布斯理论的积极因素时,也批判了他的绝对主义的君主专制理论,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和平状态,契约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性质不是专制而是有限的。《政府论》下篇主要是对社会契约和自由主义的政府原则的论述,是洛克政府思想的精华所在。他从自然状态出发,批判封建极权制度,主张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提出国家是基于契约而建立、立法权为最高权力、国家权力分立和人民有权反抗暴政等重要思想。

(4)《政府论》下篇中,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以财产权为基础的自然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他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解释政府的起源、性质和目的。人们订立契约形成政府,政府权力不是专断而是保护人民的,政府的最大目的是保护人民的财产。他提出法治思想和分权理论,强调依法行政(王权),认为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执行权、对外权。立法权最高。提出政府解体和革命思想。

(5)分权理论的提出第一次为资产阶级用民主形式组织国家提供了论证。法治、自由与分权的关系的思想,为以后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洛克的分权思想经过孟德斯鸠影响到美国的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在现代,分权原则已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中

的一种主要原则。

14,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是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论与历史方法的创立者,又是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他的“三权分立”的理论载入了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著有《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

(1)《论法的精神》一书中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建设原则。这部著作奠定了孟德斯鸠在近代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2)《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用了历史方法,力图以事实为根据,探寻社会、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一个国家的法律和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土地、气候、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风俗习惯有关系,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所有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是法的精神。法的精神就是支配法律的永恒的客观原则和规律。它构成孟德斯鸠政治和法律理论的体系。(3)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受到特定国家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影响,它的政体学说中体现了平等和法治原则。他还反复论述了政治自由的主张。他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各项自由,否定不平等、任意践踏人民权益的法律和封建专制主义,促进了近代自由主义的形成。(4)为了保证政治自由,他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是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人民选举代表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分为贵族院和众议院;行政权执行国家意志,由国王行使;司法权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由法院行使。三权相互制约平衡。

15,卢梭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著有《忏悔录》、《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尔》等,其政治思想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1)平等思想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卢梭提出人人生而平等,财产应该尽可能地平等,以及法律规定下的人人平等原则,为人民主权奠定了理论基础。

(2)《社会契约论》中,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17、18世纪流行的通过社会契约建立国家的思想,卢梭与霍布斯、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不同之处在于,卢梭要实现“人民和主权者的同一”,而不是前两者反对人民主权。卢梭认为统治者是契约的一部分,统治者实施暴政,人民有权推翻暴政。卢梭的国家观最大特点是,把政治体视为道德整体,国家在行使权力时以维护整体福利为宗旨,人民的呼声是最有普遍意义的意志。卢梭为了统一自由和服从,提出了公共意志理论,强调公意的整体性、不可分割性、不可转让性。卢梭在近代西方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人民主权学说。主权由公意构成,是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被代表的,主张实行直接民主。提出立法不能流于偏私,法律的目标是自由与平等,。政府权力来自人民,应接受人民的监督,极力维护政府之上不可侵犯的人民主权。(3)卢梭的精神和思想鼓舞了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他的政治原则影响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反映在重要的历史文献中,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美国,1787年宪法》等卢梭的人民主权论对以后的民主主义者有很大影响,潘恩、杰弗逊都接受和发扬了这一理论。卢梭的公共意志论也影响了康德、黑格尔。卢梭的思想甚至影响了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

16,潘恩

潘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他是第一位阐述天赋权利与公民权利关系理论的思想家,他的理论是对17、18世纪自然权利、社会契约论的创新。著有《常识》、林中居民的信札》、《人权论》等。《常识》是潘恩政治思想

的代表作。

(1)《常识》中,潘恩从天赋人权思想出发,猛烈抨击了英国政府的恶行和建制原则,批判了保守派祈求妥协的立场,号召美国人民与英国彻底决裂,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潘恩以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说为依据,主张美国脱离英国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潘恩最早将社会与政府区别开来。他抨击君主制度,,主张人民革命。(3)潘恩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代议制的共和政府,主张实行普选权,反对普选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4)潘恩认为天赋权利是人们在生存方面具有的权利,公民权利是人作为社会一份子具有的权利,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17,杰弗逊

杰弗逊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和战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主主义思想家。著有《英属美洲权利概述》、《独立宣言》、《弗吉尼亚笔记》。其中《独立宣言》是杰弗逊美国人民反英斗争写下的最光辉的文献,杰弗逊以自然权利理论为依据,揭露鞭挞了以英王伟首的殖民统治者,表达了美国人民联合反英、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决心。

(1)《独立宣言》中,杰弗逊阐述了自然权利理论,认为人人平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不可让度的。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通过契约成立政府。他主张并在实践中推动了人民权利法律化,使其列入宪法。主张用追求幸福的权利代替财产权。他的人权思想继承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洛克等人的自然权利思想。他第一次将自然权利的原则写入《独立宣言》,将自然权利思想用政治纲领的形式肯定下来,具有重要意义。

(2)杰弗逊主张在美国建立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即坚持了卢梭的民主原则,又吸收了洛克的代议制原则,推进了西方民主理论的发展。他还提出把人民自治作为代议民主制的基础和保证,阐述了人民参政原则、普选原则、人民监督、多数决定和保护少数的原则,丰富和发展了近代以来的民主理论。

18,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是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思想家、活动家,1787宪法的主要起草者,联邦党的创始人之一。作为美国宪法的主要起草者、《联邦党人文集》的主要撰稿人,汉密尔顿对美国宪法的制定,对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都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美国的“宪法之父”。(1)《联邦党人文集》,对宪法的性质、作用以及宪法规定的美国共和制度所依据的权力制衡原则做了详尽的阐述,坚持维护了新的联邦制度。它对不少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制定,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2)他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限制民主,以保证国家的秩序和利益。性恶论和等级论是他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

(3)他推崇君主立宪制度,把霍布斯的专制主义和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立法、行政、司法诸项权力相互制约平衡的原则,并主张加强议会中富有者和出身高贵的人的力量,加强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力量,削弱民主。

19,康德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著有《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等。(1)康德的伦理学说为他的政治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伦理学说浸透了近代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精神,以纯粹理性的道德词句阐述了18世纪平等、自由等人权原则。康德的伦理思想中心是“道德法则”,人们唯有遵循“道德法则”(绝对命令)才是合乎道德的,道德法则意志自由为前提。法律和政治都受“道德法则”的指示。康德认为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2)康德相信国家根据契约产生的,个人意志的联合产生公共意志,国家即告诞生,国家建立在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之上。契约并非真实存在的。国家是许多人在法律统治下的联合,国家的目的是维护法律秩序,实现国家本身的存在。康德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特权,信奉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共和政体,认为共和政体并不等于没有民主制也不是没有君主,而是意味着分权、法治和政治公开。

(3)康德把实现永久和平视为政治的最高目标,提出共和宪制和国际法一起构成自由和永久和平的法律基础。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

(4)康德继承了启蒙思想家的的理论精华,以道德为本的政治学说支持了人人平等的信念,构成了近代人权学说的一个重要基础。永久和平论中对人类共同利益的追求,开创了西方国际关系的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先河。

20,黑格尔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思想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表现。著有《法哲学原理》、《德国法制》、论英国改革法案》。

(1)黑格尔认为,许多家庭聚集而形成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分化产生了国家。家庭是伦理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国家是伦理精神发展的最高阶段。国家高于家庭和市民社会,是自由的真正实现。国家的本质是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国家的目的在于普遍利益。黑格尔极力推崇国家宣扬国家崇拜,认为国家本身是目的,对个人具有绝对权力,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国家。黑格尔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必须受法律和道德的限制。

(2)黑格尔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认为其实现了普遍意志。他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抬高王权,贬低立法权,同时强调国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3)黑格尔颂扬战争。

21,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是法国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他以惊人的原件预测了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前景,阐释了未来社会的民主趋向,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著有《论美国的民主》,是其代表作,讲述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阐述了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1)托克维尔从社会实际出发,通过对法国社会历史和现状同美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断言平等和民主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历史洪流。他认为民主以平等为基础,民主本身意味着平等,是一种平等的社会状况,民主革命是以身份平等为标志的。

(2)他热爱自由,认为在民主国家里。理想的境地是自由与平等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他崇尚自由、热爱自由、全力以赴保护自由,并希望建立代议制政府,强调要限制政府权力,保障自由。他赞扬民主自由,批判专制,提出革命是合理的。

22,柏克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政治思想史小抄

名词解释: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出生于雅典的一名门望族,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87年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理想国》。 《理想国》:作者柏拉图,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它以理念论为基础,认为城邦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其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实现贤人政治。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着,后来创立吕克昂学园,在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治》。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该书有意识地将城邦作为研究的对象,系统的讨论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抽象的一般理论问题,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体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研究。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著作甚多,涉及历史、军事、文学艺术、政治各个方面。其代表做是《君主论》。 《君主论》:是马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在书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的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待定了基础。 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著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政府论》:洛克的精心之作,是他对多年的政治经验的理性思考和总结。书中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发扬了西方近代自由与宪政的传统,它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孟德斯鸠:法国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论与历史方法的创立者,又是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其学术巨作《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学术著作,书中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奠定了孟德斯鸠在近代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影响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特色鲜明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兼著名的文学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其政治思想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书中用公意这个学理概念和其他启蒙学者的理性论划开界限,全面阐述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政府、法律理论,表明他激进的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成型。 托克维尔:法国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生于贵族世家,深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影响,其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上卷的《绪论》部分阐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柏克:英国政治思想家,保守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出生于都伯林的一个律师家庭,代表作有《关于目前不满情绪的根源》、《法国革命论》等。 保守主义; 简答题: 什么是贤人政治?柏拉图在为其理想国家寻找理想政治模式的时候,首先考察了四种不完善的政体形式: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均不合柏拉图之意,都构不成理想政体。他认为,理想国中应实行的政体形式是“贤人政治”,也就是哲学王的知识统治。在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的理想王国中,哲学王是高超的智慧,真是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权威的结合体,哲学王在国家中凌驾于一切之上,具有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威。因为只有他才拥有以永恒不变的概念为对象的真正知识,只有他才能够正确地区别开实在、本质和现象,过一种清醒的生活。 在柏拉图的这种贤人政体中,权力与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至高无上的哲学王必须是经过特殊训练,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教材 (5)利维坦——《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在西方政治术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权力不受限制的国家或者政府。 (6)社会契约——人们为了脱离自然状态以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公共权威而换取社会和平与个人安全的协议。 2.《政治学核心概念》 (1)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利原则。但是在使用时通常要对法定主权和政治主权进行区分。法定主权指无上的法律权威,即由法律规定的要求顺从不容置疑的权利。政治主权指的是不受限制的政治权力,即掌控服从的能力,这是通过对强制性力量的垄断来确保的。 (2)合法性,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以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用法也并不一致。政治哲学家一般将合法性视为道德或理性原则,以及政府可以要求公民服从的根据。因此,对合法性的宣称要比公民服从的事实更为重要。政治科学家则通常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合法性,将其当成是依从某个统治系统的意愿,而不管该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正如韦伯所言,这种视野下的合法性,表示的是对合法性的一种信仰,即对“实施统治的权利”的信仰。 (3)经验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即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说和理论都应接受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检验。 (4)理性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有一种理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能被人类的理性与批判性探索所揭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理性主义坚信知识来源于理性而非经验,并因而与经验主义形成了对照。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理性主义着重强调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

(5)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指出任何一项行动、政策或制度 的“正确性”都能够以其增进幸福的趋势来确定。这一观点基于这样的假定,即个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这些利益可以定义为追求快乐或幸福的欲望和避免痛苦或不幸的愿望。因此,个人总是通过计算每项可能的行动方案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数量来选择能保证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行为路线。 (6)宪政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的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7)民主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人民来统治,林肯在盖茨堡演讲中极力赞美他所称之“由人民构成、由人民通知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的优点。这一表述凸显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的重要性。第一,对“人民”的强调意味着政治平等,即对政治权力和影响的平等分配。第二,政 府“由”着人民强调了大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政府“为”着人民突出了民主意味着按公共利益实施的统治理由。 (8)个人主义是一种认为个人的重要性高于任何社会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作为描述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依据。作为规范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 (9)正义是主张从道义合理地分配奖励与处罚的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就是给予他或她“应得”的东西,这又常常被视为他或她的“正当报酬”。 (10)同意的意思就是表示赞同或作出应予。同意,作为一项政治原则一般与权威相联系,是人民答应接受统治并因而服从政治义务的一种方式。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简答题论述题测题较多

简答 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从政治思想的指导思想来看,基督教信仰是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学成为神学 的分支和婢女(在中世纪神学解释一切、包容一切)。 第二、从政治思想的来源和形式来看,中世纪政治思想是多种文明成果的结晶。 第三、从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来看,中世纪的政治思想没有以独立的形式表述出来。 第四、从政治思想的内容来看,教会与国家、教权与教会的关系问题是西欧政治思想的主题。 城市的兴起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从11世纪末叶起,随着经济的复苏,商品经济的发展,真正意义的城市,也就是作为经讲中心 的商业城市开始发展超来。城市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也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 城市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即市民等级。市民的突出特征在于其自由身份和相对平等的地位。 2、城市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共同体,获得市民资格,就意味着成为城市共同体的一员,受城市法律 的约束和保护,能够参与市政官员的选举。城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在许多方面仿佛是古典城邦 的复活,也是近代国家制度的雏形、城市生活中培育出来的市民精神,是近代政精思想重要的和直 接的来源,罗马法的复兴,带来了对罗马法中公民身份的精细的研究。 3、受城市的商业活动影响,城市中孕育了一种世俗文化。市民教育程度较高,眼界丌阔,思想恬跃,他们虽然并不直接反对教会,但对教会及其宗教信条已经不再那样虔斌和驯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产生了反对教权的思想家和市民舁端政治思想,教会及其官方的神学理论遇到了真正强有力的对手。 简述格老秀斯的国际法原则 1、阐述国际法理论是格老秀斯的主要任务。格老秀斯同样把自然法说成是日际法的基础,认为应该按照 自然法的原则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国际法的来源是人类对于共同生活的自然要求。国际法不一定是一切民族共同遵守的,事实上往往是世界的一部分国家承认的兆同法律。 2、在格老秀斯看来,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尽力减少战争。他认为国家和人一样,都希望有一 个和平的社会秩序。他提出公海自由等等进步的主张,要求人们以最大努力防止战争。他主张各国在备战和作战时具有一些共同的权利,各国为了自卫和自救,都可以在必要时使用武力。此外,他提出战争的正义性要求手段与目的一致,即要遵循公平和人道主义。 3、格老秀斯的国际法理论在第一次改变了古代以来万民法含义。虽然他使用的概念仍是“万民祛”,但其 主体已是拥有主权的国家。国际间的战争与和平,取决于主权者的明确决定以及其它些条件。至此,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概念产生丁,国际法成为维护国家与国家之间,即国际关系的公法通则。古代万民法的主体是个人,近代国际法的主体是有主权的国家。这一转折是以格老秀斯为标志的。正是这一点区分开古代、中世纪的万民法和近代的国际法,表明了格老秀斯在近代国际法学说中的地位和贡献。简答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 1、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成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是家庭扩大与分裂的发展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合形式。独立的个人由于相互需要而联合成市民社会,他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利用。个人的需要,通过个人和其他一切人的劳动与需要的满足而获得满足。这要有劳动,有分工的方式,有各个等级的形成。 2、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包含有三个环节:第一是“需要的体系”。第二是司法。由法律去规定和维系各种财产关系、契约关系,通过司法保护所有权和人格。第三是警察和同业公会。通过它们预防社会危险保护生命财产,把每个人的特殊利益作为共同利益予以关心。 简答柏克的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1、他强调社会的有机特性,而且重视习俗、传统、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类社会结合中的作用。他认为社会是人为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他没有完全否定社会契约说,只是对契约说进行了新的解释,并加进了历史感和道德感的成份。柏克历来反对抽象地谈论权利,他把依靠抽象学说的现象称之为“管理不善国家的一个可靠征兆”。他不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自然权利,相反,他把天赋的平等说成是一种社会虚构,把等级差别视为“习惯的社会纪律”,把权利看作是历史传统的产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理念”和“现象” (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 (二)洞穴理论 (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 (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 (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 ●合乎正义 ●整体主义传统 ●严格社会等级分工 ●哲学王治国 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和现实国家对立 (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 (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 (二)创立政治学 (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 (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 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 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 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4.(一)两大政治命题 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 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和科学传统的先驱 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 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

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 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 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 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 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 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 古希腊时期 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周公吐哺: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三纲八目: 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双城论: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 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柏拉图理想国的观点:1.理念论:理念是事务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务的基础和原则,洞穴之喻。2.哲学王: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利3.国家观:柏拉图强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

家。4.教育观:他要求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文艺教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地点:最早源于意大利 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教会势力的衰落,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 意义:为近代文化撒下可贵种子 莫尔的乌托邦: 政治制度:1.财产共有2.民主选举3.没有监狱没有警察。 社会制度:1.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2.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3.岛内实行六小时工作制4.乌托邦境内取消货币5.实行充分的宗教自由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宗教教育。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 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中和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解读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权术思想 一、政治权术的内涵 所谓“权术”即权变之术。就其本意而言,是因人、因时、因事而灵活运用的谋略、手段,并无贬义。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封建社会,社会的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权术逐渐兴盛并广泛地运用在政治斗争的场合。因而使权术一词获得了其特定的狭义即政治权术的专有含义。所谓政治权术,就是为了达到夺取并巩固政权,或获取并巩固权位(君权、官位)等政治功利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隐晦秘密特点的谋略、手段等。由此,政治权术带有了明显的贬义色彩。而且人们习惯认为,倡导、运用政治权术者多是为了实现一己私利或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依仗权势运用应变之术,常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推行政治权术往往容易招致千古骂名。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西方将政治权术加以系统化的第一人,他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和全面论证了其政治学说中最具特色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权术思想。该思想给马基雅维利本人带来了无尽的指责和诅咒。莎士比亚称之为“凶残的马基雅维里”,当代评论者利奥·斯特劳斯将之视为“一个邪恶的导师”。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充分展现在《君主论》后十二章的内容当中。马基雅维利从君主受赞扬或责难的原因、君主应具有的品质、君主怎样为人、如何避开谄媚者、如何识别大臣等许多方面所做的详尽阐述,构成了其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主张“一个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回自己的国家的话,那么他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人们评价君主也仅仅是依据其政绩,“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受到每个人的赞扬。” 马基雅维利还强调君主必须从实际出发,决不能让伦理道德逾越个人生活范围去干涉政治。为了得到权力和保持权力,君主完全可以摒弃道德,大胆使用权术,玩弄阴谋诡计。他提出了著名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即君主应当同时效法狮子与狐狸,“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明智的君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应当注意高压和怀柔、暴力与欺骗手段的灵活运用。君主应该不得人心的事情假借于手,而将示恩分惠的事情,自己来做。马基雅维利还告诫君主,“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的多的”,畏惧叫人心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 记 一、复习笔记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 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政

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由于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思想意识时,总是将其视为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在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时,不仅要指出其阶级性质,而且要把它们放在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和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它们是否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 寓评于介是在认识、描述、评价西方政治思想时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寓评于介就是将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性质与价值评价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完整、系统的认识、描述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按照阶级分析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思想与社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1)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尔文) (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提出自然权利的观念,并利用社会契约论来系统阐述其国家学说,从而完成了权利政治观的创立。权利政治观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它从人出发而不是神出发,用人权代替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30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30年 高 建 高春芽 内容提要:作为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改革开放过 程中也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繁荣等阶段,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回顾西方政治 思想史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对于加强我国政治学学科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西方政治思想史;回顾与总结;30年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国政治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1979年初,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①1980年底,中国政治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成为我国政治学在新时期得到恢复的重要标志。作为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繁荣等阶段,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西方政治思想是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开展政治实践的思想理论总结,具体表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②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深受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如下方面: (一)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开设了“西方政治学说史”课程,这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新中国诞生。③但直到70年代末,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才逐渐恢复自己的学科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④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5年,是学科的恢复重建阶段;第二阶段从1986年至1989年,是学科 ①②③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0~18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第1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建:《面向21世纪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一辑),第24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有关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分期,本文参照了林尚立和杨海蛟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见林尚立:《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2期;杨海蛟:《中国政治学30年》,《社会科学管理与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概貌及其发展阶段 ?从地域或者外延意义上说,西方政治思想主要指西欧和北美的政治思想。因为在这一地域范围内,关于政治的思考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可以识别的一致性与继承性,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体系。 ?西方政治思想活跃时期包括: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古罗马时期(公元钱27年—公元476年)、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近现代时期。 古希腊城邦政治学 ?在古希腊,政治与作为基本政治单元的城邦即城市国家完全是同一个概念。 ?此时政治活动不仅尚未从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中被明确区分出来,而且作为公民基本的价值追求非常自然地延伸到了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 ?所以古希腊普遍存在“泛政治”的观念。 ?古希腊人为后世的西方政治思想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模式、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即思维工具和基本的思想素材,特别是关于政体类型问题的思考,以及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 ?理性的思想方法是古希腊文明最突出的精神特质。而理性主义的思想方式与自然法理论这一希腊政治思想内容之间体现为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对比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通过对自然的类比和对人事的推演的出各种政治结论的特点,西方政治思想始终是从某种假定出发的,以此阐发逻辑体系,得出秩序与义务、权利、平等与自由等一系列结论。 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 ?古罗马时期由于国家统治范围的明显扩大,“小国寡民”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罗马帝国治下的公民已经完全不可能像古代希腊人一样,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获得人格的完善。正因此,斯多葛学派那种崇尚自然的理论渐渐兴起。 ?古罗马时期由于疆域扩大,以及对外交流的匮乏,政体、比较政制领域研究相对缺少。罗马政治思想家关注最多的,除了自然法之外,便是政治道德的问题。 ?与古希腊推崇参与政治生活获得完整人格的方法不同,罗马人采用的办法,是在完善各项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同时,强调一种被认为是基于自然法的、属于罗马传统贵族和公民的美德。 ?罗马对西方政治传统最大的贡献是它的法律制度与思想,其中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是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对公私界限的初步划分;二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原则。 基督教的兴起 ?罗马帝国时期哲学与政治的分离,及其所带来的人们在思想上某种程度的空白,为基督教在整个帝国范围内的流行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精神土壤;而基督教的普遍传播,以及教会组织在各地的建立,又对帝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带来了进一步的影响。 ?基督教对世俗政治权力采取了一种疏远乃至对立的态度,“上帝的东西归上帝,凯撒的东西归凯撒”(当然教权实际上一直是与世俗权力并立于世,互相影响)。如此,人类精神事务在国家职能内独立出来,教会作为一种事实上的世俗权力存在。 ?一方面,基督教关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有力的促进了罗马人的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教会在特定时期内成为了文化的掌握者和解释者。 ?以宗教研究为基础的经院哲学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一是,基督教具有鲜明的、特有的政治观念。“来世”观中,精神家园与世俗国家的对立和无涉;将国家视为“必不可少”的恶,推崇市民社会,强调监督和控制国家等等都与以往的政治思想不同。其二是,对自然法理论的发展。自然法思想虽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但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同和发展,直到基督教思想中,将理性与信仰进行了统一,真正确立了自然法的地位,并为其以后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作为主导原则奠定了基础。 封建国家的契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