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间质瘤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病史:男,28,黑便半个月,伴反酸,烧心,10余天前出现乏力,出冷汗
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营养良好,皮肤黏膜正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浅表淋巴结
影像学表现:
1 钡餐: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类长圆形充盈缺损,病灶边缘较清楚
2 CT:十二指肠降部内后侧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其中央见低密度坏死影,增强扫描
病灶呈环形明显强化,中央可见斑片状强化。十二指肠降部似为受压性改变。
3 MRI:病灶呈不均匀长T2信号,与十二指肠分界较清楚

分析思路:从以上影像学表现来看,病灶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后方,为肠外病灶,十二指肠为受
压性改变,以上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患者10余天前出现乏力,出冷汗等全身症状,比较符
合淋巴结结核。但必须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应结合相应的生化结果及PPD试验综合考虑。

诊断:又上腹部淋巴结结核可能性大,胃肠道间质瘤列入鉴别。
病史:男,28,黑便半个月,伴反酸,烧心,10余天前出现乏力,出冷汗
影像学表现:
1 钡餐: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充盈缺损,病灶边缘清楚,粘膜未见明显破坏
2 CT: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后方胰腺钩突区域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形态部分不规则,可见
局限性结节样突起,压迫十二指肠降部,中央见坏死或囊变区域,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明显强化,
动脉期强化幅度类似与腹主动脉,静脉期呈轻度退出改变。
3 MRI: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周边稍高信号,中央可见囊变坏死区,与十二指肠分界
清楚,与胰腺钩突分界不清

鉴别诊断:首先是定位问题,病灶来源于胰腺还是腹膜后
A来源于胰腺考虑1、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临床病史符合(黑便半个月,伴反酸,烧心),动脉
期明显强化,只是中央坏死不知是否可以出现。
2、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尽管本病发生于年轻女性多见,但也可发生于男性,不符之处在于环
形强化的内壁非常光整。
B来源于腹膜后,考虑1、巨淋巴细胞增生症:本例符合之处在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
幅度减低
2、淋巴结结核:环形强化比较符合,但是强化幅度高于常见的淋巴结结核
诊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从发病部位分析,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结合CT、MR,应归于壶腹区病变。
首先考虑胰腺来源肿瘤可能。
鉴别:1.胆道肿瘤。
2.胃肠道间质瘤。

最好能看到其他较全的CT、MR片。
病史:男,28,黑便半个月,伴反酸,烧心,10余天前出现乏力,出冷汗.
影像表现:
1.十二指肠降上部内充盈缺损,表面凹凸不平,广基底紧贴内侧壁,邻近肠壁无明显僵硬及肠粘
膜无明显破坏。
2.CT平扫示病灶跨十二指肠壁内、外生长,呈不规则形低密度灶,增强后明显周边强化,密度
与邻近血管相近,中心强化不明显,边缘清晰光整,胰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3.MR示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清晰,在十二指肠内液体衬托下显示病灶主体位于肠壁
外,部分突入十二指肠腔,病灶与胰头部紧贴,但分界清。
诊断:
定位:病变无明显侵袭性,但跨十二指肠壁内外生长,病变靠近十二指肠乳头但无胰胆管扩张,
提示病变来源于十二指肠。
定性:临床病史提示病变有内分泌方面的改变,CT示病变富血供。
①首先考虑十二指肠的内分泌瘤,如异位的胰岛细胞瘤,胃泌素瘤等。
②间质瘤;
③巨淋巴细胞增生症;
鉴别诊断:
包括壶腹部占位,十二指肠血管瘤,十二指肠癌等。
临床:黑便及反酸烧心,提示消化道溃疡及出血。
影像学:胰腺钩突与十二指肠间占位,十二指肠内侧外源性压迹以及胰腺实质鸟嘴样含肿块,提
示肿块来源于胰腺钩突。缺乏胰胆管扩张及消化道梗阻征象,基本除外胰腺癌、胆管细胞癌和十
二指肠乳头癌可能。CT增强显著环形强化,符合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
结合临床及富血供肿瘤位于胃泌素三角区影像学表现,可以诊断胃泌素瘤。
本病例:
胃肠钡餐:十二指肠受压,充盈缺损。
胰腺钩突关系密切,CT增强扫描病变比周边开始明显强化,提示为富血供肿瘤。
提示:病灶T1低信号,T2病灶中央可见囊变坏死区,与十二指肠分界清楚,与胰腺钩突分界尚
清。
定位:腹膜后肿块。 定性:良性或低度恶性。
诊断:1、海绵状血管瘤;2、胰岛细胞瘤;3、神经节细胞瘤。其它如:胆管细胞癌、胰腺癌均
不考虑,它们都是乏血供肿瘤。
病史:男,28,黑便半个月,伴反酸,烧心,10余天前出现乏力,出冷汗
影像学表现:
钡餐表现:十二指肠降部内侧充盈缺损,病灶边缘清楚。
CT所见:胰腺头部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缘可见结节样突起,并压迫十二指肠降部,肿
块中央见囊变区域,增强扫描病灶呈环形明显强化,动脉期强化幅度类似腹主动脉,静脉期呈轻
度退出改变。
MRI: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周边稍高信号,中央可见囊变区,与十二指肠分界清楚。
诊断:胰腺胃泌素瘤(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依据:临床症状黑便及反酸烧心,提示消化道溃疡及出血。肿块强化程度提示为富血管肿瘤,病
灶中间低密度区考虑为囊变。

鉴别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首先无法解释临床症状,其次感觉来源于胰腺头部,部位不符。所
以不考虑。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本病年轻女性多见,且不能解释临床症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T2W2
表现为低信号。
考虑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十二指肠内异位)。
理由:1、男,28岁,临床有低血糖表现(乏力,出冷汗);
2、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黑便半个月,伴反酸,烧心);
3、边界清晰,临近肠管壁未见明显增厚或者侵犯,说明是良性病变可能性大;
4、密度不均,中央有坏死,边缘明显强化,强化壁较规整。
5、临近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临近胰头未见明显异常密度或信号。
鉴别诊断:
1、腺瘤:多密度均匀,强化往往没有此例这么明显,临床多无症状;
2、结核性肉芽肿:可以出现强化,也可以出现液化坏死,但多伴有临近肠壁改变,也常见多节
段累及,此外,临床多有结核中毒症状(消瘦、盗汗、低热);此例多不考虑;
3、肠内憩室:可见粘膜深入,强化应与肠管壁相似,此例不符;
4、间质瘤:多表现为向腔外生长,且强化多没有如此明显,并且临床多无症状,此例也不考虑。
5、淋巴瘤:多累及全层肠管,局限性形成肿块不常见,强化程度也不符合。
6、血管瘤:少见,多有反复出血病史,且出血量常较大,伴有呕血,此例暂不考虑。
7、十二指肠癌:无明显恶性征象,临近肠管壁无受累,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肠管官腔未见明
显狭窄,只是受压改变,故不考虑。
8、胰腺癌:不考虑,胰头形态完整,未见与胰腺有明确关系,也无恶性征象。
总结食管癌术后1~3天的护理以及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饮食、并发症的护理。
尤其强调了对术后1~3天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 护理
1 术后1~3天的护理[1]
术后1~3天应派专人护理(特护)在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1患者回病房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入气管。清醒后
血压平稳应改为半卧位。
1.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胸腔胃或肠管对心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应加强对血压、
脉搏、心率、呼吸的监测。术后24小时内必须每15~30分钟测量体温、脉搏、
呼吸、血压一次,稳定后根据医嘱酌情延长测定间隔时间。准确及时记录危重患
者护理记录单。
1.3接好各种引流管并检查是否引流通畅。食管癌术后有胃肠减压管;十二指肠
营养管;闭式引流管;留置导尿管;静脉输液管。特护人员应随时检查各管是否
通畅,防止滑脱。并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24小时出入总量。
2 闭式胸腔引流的护理
2.1维持引流通畅 应注意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折曲、阻塞等。防止管道漏气,
如有漏气应及时正确处理。如有不通,应寻找原因进行处理,切忌用盐水或空气
冲管道。如护理人员挤捏管道仍不通,应报告医生寻找原因进行处理。
2.2严防引流管脱落 如发生脱落,应立即将引流伤口堵住,报告医生,重新安
置。
2.3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记录24小时总引流量。若术后引流量
较多,血性、黏稠、色鲜红,且每小时超过200ml连续4~6小时,则提示胸内
有活动性出血。应加快输液,输血速度,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为二次开胸做
好准备。若引流不畅,可致胸内积液、积气,压迫肺组织引起肺不张而致心悸、
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且胸内出血不能及时被发现而引起失血性休克。老年人
还可致心率增快,引起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
2.4对胸液性质的观察 胸液呈鲜红色,量多则有胸腔内出血的可能,若呈咖啡
色或黄绿色混浊样、脓性有臭味,则证明已发生吻合口瘘。若呈淡红色每日在
1000ml时左右,则有胸导管损伤的可能。
2.5更换闭式引流液瓶后,不要接错引流玻璃管,防止液气胸发生。
3 饮食护理[2]
3.1饮食 严格控制饮食,食管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
食和禁水。禁食期间,每日由静脉补液。安放十二指肠滴液管者,可于手术后第
2日肠蠕动恢复后,经导管滴入营养液,减少输液量。一般要禁食4~6天以上。
先进流质饮食,进食量逐渐增加。一般术后第8~10天起进半流食。2~3周后
病人无不适可进普通饮食,但短期内仍要遵守少食多餐的原则,防止进食过多、
速度过快,避免坚硬食物、大块食物咽下,以免导致晚期吻合口瘘。食管、胃吻
合术后的病人,可能会出现进食后胸闷、气短,应告知病人与胸腔胃进食后扩张
压迫肺有关,建议病人少食多餐,1~2月后此症状多可减轻。避免餐后马上卧
床睡眠。
3.2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由十二指肠营养管滴注营养液(由少至多)可以减少
静脉补液量,微量元素可得到补充,食物不经吻合口,可避免对吻合口的刺激,
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的严重并发症。
4 并发症的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