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的优秀教案

《天上的街市》的优秀教案
《天上的街市》的优秀教案

《天上的街市》的优秀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同学们,当你们在一个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生答。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今天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美丽而又迷

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看看他又想到了什么!

郭沫若(1891---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

1919年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仁人志士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

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了,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眼前的一切,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失望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悲观绝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美丽而又迷人的诗。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然后谈谈这首诗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悲伤的、痛苦的?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做补充或纠正。

生读完后回答,师.总结,明确:美好、恬静、自在、清新。

2、问生,这样的诗歌应该怎样朗读,是不是要非常慷慨激昂?请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纠正。

生回答完后,师.总结,明确: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神往。

3、让一位学生试读,师再讲读好诗还要注意节奏和重音的划分,那样才读得出感情。

4、师范读,让学生注意以上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5、生同桌与同桌之间对读,然后再让学生来读。

6、齐读诗歌。

1、让学生一起来看诗的第一节。问:主要写了什么景物?生回答:街灯、明星。诗人先看到什么?生回答:街灯。明星呢?生回答:想到的。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2、学生默读二、三、四节,并用△号标出主要的景物。

3、看课后习题二中的第一、二小题。让学生来回答,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4、文章详写哪个景物?生回答:牛郎织女,关于牛郎织女的生活。请学生读那几节。

5、他们的生活怎么样?生回答: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的,师问理由是什么?生分别做回答。

6、请依据诗歌内容写一段话描述一下牛郎织女的生活。

7、多美好啊!但古代牛郎侄女真的是这样的吗?是痛苦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改动呢?(联系时代背景,思想感情)

8、那作者的理想坚定吗?坚定。从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四个“定然”、一个“定”。

街灯、明星----天上的街市-----物品-----牛郎织女的生活:自由、幸福、光明、快乐

内容仅供参考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精品资料:8.小书包(教案)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本设计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用联想、比较、拆分、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设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有表情地朗诵,正确发音:神气、转笔刀。 2.巩固对学习用品的认识。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

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运用“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等词语。 2.通过诵读赏析诗歌,学习诗歌朴素的语言和和谐的节奏。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2.注意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学习方法: 1.以诵读为主,通过体会诗歌音乐美培养读诗兴趣。 2.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理解作者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MP5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引入话题:璀璨的星空常常引起文人墨客的咏叹,一千年多前,一位唐代诗人杜牧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90年前(1921年10月24日),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板书课题及作者) 2.展示目标:教者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二、预习交流,展示自我 要求学生分组交流预习情况: 1.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1919—1920 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世纪《女神》《星空》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等;戏剧《三个叛徒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2.了解背景:这首诗写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统治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

《天上的街市》预习卡 备课组成员:蒋华兰傅国琴袁小丽马燕主备人:马燕审核人:蒋华兰 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着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 2、时代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着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3、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指由某人或某物而想起的其他相关的人或物。联想必须有相似点或想关点。 想象:是指在头脑中对已知的事物形象进行加工,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来的新的事物形象,想象必须合理,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 二做 1、读三遍课文(出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标小节号。 2、读课文,圈划诗中的生字、新词,并注意使用工具书,掌握音、形、义。 3、整体感知: 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诗中想像“浅浅”的天河并不宽广,牛郎织女来来往往,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思 “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双翅”,本诗联想自然、想象丰富,试概括诗中运用的联想、想象之处。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3.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蒙田《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杨祥艳20112101035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 2、了解“随笔”这种文体; 3、积累本文需掌握的重点字音、字词、字义; 能力目标: 1、学会阅读的简单技巧:画重点句、找关键词、总结概括; 2、学会重点分析带有哲学性的句子; 情感目标: 1、使学生感受生命是美的历程,是自然的厚赐,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热爱生命 2、使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来热爱生命、如何把热爱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哲理性句子的讲解,如“生活的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2、基础知识的掌握:重点字词的积累。随笔文体的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 3、使学生感受生命是美的历程,是自然的厚赐,体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对本文哲理性的把握,学会分析带有哲理性的重点句子 2、把学生带入那种热爱生命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真实感悟,培养他们对待生命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教法、学法 教法:教法: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是人生最重要的话题,因为没有生命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古往今来每个人对生命的定义是不同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共同倾听这个来自16世纪法国的思想家的声音。 (二)背景知识介绍 ①作者介绍 蒙田(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法国思想家、散文家。曾当过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户读书思考。但是他也喜欢出游,曾游历瑞士、意大利等地,留意各地人情风俗。他把读书心得、旅途见闻、日常感想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成《随笔集》于1580年出版。 ②文体介绍(关于“随笔”)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书包公开课教案

小书包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2.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快乐地学习吧。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多种方法识字(教学重点) 师:你们见过“书”这个字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生: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它:“书包”的“书”。师:你的方法简单而实用,很好。还谁有好办法? 生:我用想象的方法记住这个字。你看横折和横折钩像两本书放一起,竖就像铅笔,点就是橡皮,一边看书一边写字。 师:用想象的方法,把生活中的物品与笔画联系起来,这个方法真不错!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横折,加横折钩,加竖,加点就是“书”。生:还可以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师:看到你们都有好办法,我也想把我的方法和你们分享,你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吗?。

师:那么你们可要听好了!我是根据一句话来记这个字的。有一个叫高尔基的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你们看,横折和横折钩这两个笔画组成了阶梯。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会到达顶点的。 师:一句话也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所以我们在识记生字的时候要多动脑筋。选择记得快,记得牢的方法来记住生字。 ②观察“包”字,结合实物,形象记忆。书包就是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了。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③说一说记住这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替我们保管学习用品,为我们学习提供帮助。小朋友们,你们的书包里都有哪些宝贝呢? 练习说话:我的小书包里有———有----,还有--------。 1. 今天小书包里的文具们想和大家交朋友,大家欢迎吗? 2. 下面就请大家把已经认识的字,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天上的街市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目标: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把握诗歌所传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人新课 1、昨天同学们都已经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2、对于作者及其作品,你了解多少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着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文学成就: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二、一读诗歌,体会音乐美。 1、生自由读,后指名朗读。

《小书包》优质教案

《小书包》优质教案 《小书包》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 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 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 (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 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天上的街市》课程教学设计

20 天上的街市 【教材分析】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 2.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3.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思。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3)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4)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 2.边读边悟 (1)“街灯”与“明星”有什么关系? (2)天上有街市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3)诗中的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出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近100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读出音韵美 (一)教师范读; (二)学生自由朗读,把握诗歌节奏和重音,然后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小组竞赛朗读,要求读出音韵美。 例:第一节:突出诗的“神”、“奇”的意境。 ①用叙说故事的语气,轻慢地朗读“远远的街灯”五个字,重音放在“街灯”上,“明了”则要读得轻快,表现出一种惊喜。 ②读“好像”时要略停,表示诗人在展开奇妙的联想,再用较缓的语调读下去,重音落在“明星”上,因为“明星”与“街灯”相映衬,又都是光明的象征。 ③三、四句的读法与一、二句基本相同。 (四)齐读。 三、品出图画美 (一)《天上的街市》的画面是美的,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请你就诗的内容

《小书包》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5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8《小书包》人教(部编版) 8小书包 导学案设计 1.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勹、亻、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6.认识偏旁:“”“亻。

,多次书空,再练习。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8《小书包》人教部编版(2课时) 8.小书包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 11 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书”等5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书、包”等8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书、本”2个生字。 2.正确认读课文中的6个词语。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苹果形的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出课题。 1.引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 (1)小小身子细又长,身穿彩衣直心肠,嘴巴尖尖会写算,只见短来不见长。(铅笔) (2)一间小小理发店,瘦长顾客进里面,只用身子转几圈,脑袋理得光又尖。(转笔刀) (3)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2.课件出示图片:笔袋、尺子、课本、作业本,认识学习用品及它们的名称。 3.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书包里)课件相机出示课题及书包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第8课《小书包》,齐读课题。教师一边板书课文题目,学生一边书空练习。 4.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字形。 ①观察“书”字,“书”字的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竖和一点。编小口诀识记“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句、勺、匀) 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 ④用“书包”说一句话。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20天上的街市导学案

第1页 题 mK 1 时 mK 1 2 mK 1 授 新 型 tnK 1 课时 分配 时 mK 1 二 第 乂 O O 第冲 o 啪交 学的 肘知 点感 凜体 卡具 収文 电 1 行 进 教学目标 匕匕 O ?; 他 诗 想 军 庚 ft 耳 理 度 情 养 2 法 方 与 程 过 系 关 的 写 /(\ 写 描 勿 景 与U 、匱 > 态值 情 M0 情。 福旧 幸对 乩 MW 自 极 对积 人生 诗学 会导 体引 1 2 课前预习 介 简 者 作 符 o IJ 武嘲帀 号历 氐 t,少 會 曲 空 继 宀 "<常,单 通尽简 象象不 。 意意> 象 20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 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分析】 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他并没有绝望,仍执着的寻求光明和理想。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本班的学生积极性很高,非常乐意举手回答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能力。学生很喜欢读书,对诗人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

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练习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诗歌表达的中心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2.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3.赏析语歌的语言 【课型方法】新授课启发式讨论式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女神》是中国新文化运动诗坛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21年,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此时的郭沫若,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感到极大的愤怒和伤感,但他并没有绝望,仍执着的寻求光明和理想。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课文《热爱生命》教案范文

课文《热爱生命》教案范文 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质和意义的阐释。 2.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每一天。 3.尽量当堂背下课文的第二段。 学生速读课文《热爱生命》,将练习第二题中的四个句子在文中勾划下来,注意体味。 1.在上节课对生命理解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这篇文章。和上一篇相比,这篇以说理为主。 (1)文章第一段阐释了什么?怎样阐释?讨论后明确,阐释了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①“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作者从对“度日”这个词语的理解写起,通过与“哲人”的态度对比,否定“哲人”的看法,反衬自己对生命的称颂和热爱。最后一句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2)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同学再读第二段,然后提问后明确。因为作者认为 ①“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②“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③在“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之时,“就愈想增力生命的份量”。“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就“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也就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 (3)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两段文章都紧紧围绕“热爱生命”这一中心来谈。第一段,作者从对“度日”的理解谈起,深入到对生命的热爱;第二段,作者用“不过”一转,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而且第二段谈得更具体,更深入,对我们更有启发教育意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书包教学设计

庆云县实验小学语文教案 年级一学科语文课题8、小书包课型新授主备人刘璐执教人邢俊香备课时间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三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亻”,竹字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 点认字和写字。 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板书设计 小书包 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转笔刀课本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的小书包里都有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我们的小书包?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书写课题:小书包。我们去书包里看一看都有什么。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shūbāo chǐzuòyèběn bǐdāo kèzǎo xiào 书包尺作业本笔刀课早校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四、、观察辨析,学写“书、本” 1.出示“书、本”,学生观察,边书空边说说书写笔顺。 2.指导发现“书、本”两个字都是上紧下松,且竖都写在竖中线上,是关键笔画,要写得直。 3.教师范写“书”,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4.教师范写“本”,学生书空,再临写。写一个就及时点评,指导。学生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一)我们的小书包(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1、谁来看一看你们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2、学生拿出来给老师看。 3、老师板书: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 (二)我们的小书包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句话?(4句话)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4个句号) 3、同学们齐读第一句话 (1)书包里,什么东西真不少呀?(宝贝) (2)你的宝贝是什么呢?我们继续看课文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句话,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你的宝贝是什么呢?(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2)你的宝贝听话吗?我们继续看课文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句话,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案

天上的街市 一、学习目标 (一)诵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内容大意, (二)寻找文章美点,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进行个性化“美读”训练。 (三)通过对诗歌的朗诵、研读,解读诗歌所蕴涵的深意,说说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 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联想与想象、创新能力的指导训练。 (二)诗歌创造的美好意境,作者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能说说原因吗?(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 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投影课题及 作者。) (二)、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收在《沫若文集》里。本诗选自《郭沫若选集》有改动。 本诗写于1921年,当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中国仍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下,面对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者举起了锋利的笔来抒 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愿望,虽然当时社会“腥秽如血,冷酷如铁,黑暗 如漆”,可作者并不绝望。在这首诗中,作者想象了天上的美好环境,充满了对理想世界迫切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三)、指导朗读 这首诗是比较成熟的现代格律诗,很适合朗读,朗读时要分清节秦,念准 字音,读出感情。 1、这首诗呈现出恬静,明丽、清新的画面,美好、恬静、自在是诗的感情基调,全诗充满幻想色彩浓重的儿歌风味。朗读时节奏不宜太强,音响不宜太重,速度不宜太快,可以轻松、柔和、舒缓一点。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后反思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设想: 1、这首小诗是辐射性很强的教材内容,由它可引发出典型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和用这个题材创作的诗文,如《迢迢牵牛星》、《秋夕》等,所以学习本诗应尽量开发出这些学习资源。 2、这首诗很美很短,学习时应指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音语速有感情朗读,注意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同时在读好的基础上,当堂背下来。 3、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是本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本单第 1 页 元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拓展延伸、课外作业设计中突出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 教前准备:老师:准备幻灯片、课文录音、钢琴曲《星 空》。

学生:阅读《牛郎织女》故事; 预习致疑,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摘出较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并写下本组对这些问题的初步意见,“问”与“答”都写在课堂活动记录表里,确定好发言人,准备向班级汇报本组探究结果,进行班级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昨天同学们都已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大屏幕显示: 郭沫若(1892 —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 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1919 年“五· 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第 2 页 1919~1920 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小书包》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0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字。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多见文具的名称。 教学难点: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学习“书包”,指导书写“书”。 1、采用实物书包和课件教学词语“书包”,指名认读,重点强调“书”是翘舌音。 2、指名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识记生字“书”,给书组词。 3、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发现“书”字的竖要压竖中线,横折钩的横要压横中线。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和老师一起说笔画名称,并书空。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字的基本笔画、写字的笔顺规则。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之中。 6、采用实物书包教学识记“包”字,进行形象记忆。随机学习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预设:学生列举“句”字。设计意图:以实物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生活识字,并结合例外的识字方法理解字义。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购物清单,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 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的词卡信封,组长把它们逐一摆在桌面上,小组成员选择购买一样文具。 指名小组成员逐一大声地说出自己所买文具的名称。 请学生上讲台贴文具的名称。 全班齐读货柜上文具的名称。 6、播放微课,学习部首“竹字头”,识记“笔”字。 7、课件出示“作”,归类识记生字“作”,随机学习部首“单人旁”。 设计意图:在教师领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因学生年龄小,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合作学习环节及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有用地进行合作学习。采用微课视频、归类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小火车上的字,学生抢读。 2、课间操。出示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翻开。)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小铅笔,站直了。(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无限,课中间安排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课间操,能有用排除困乏,提高学习效率。 3、全班齐读购物车中的文具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0课 天上的街市 教案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的节奏感与和谐美。 2.体会作者向往追求理想生活的思想感情。 3.练习自然的联想、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朗读诗歌,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师:PPT、朗读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 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二、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请学生在小组内试读,并推选出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三、师生共同活动,分析、解读全诗。 1、PPT上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弄清本诗的主要内容。 1)诗人由远远的街灯依次想到什么? 2)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2、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生活 (天上的生活富庶、美好、幸福) 3、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明星——街灯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4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 5、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6、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教案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初一语文第二册教案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1.学习整体感悟文章,提炼文章主旨。 2.学习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第一课3课时,第二课两课时,第三课两课时,第四、第五课安排学生课外自读。第一课 1.1.理解作者对“生命”的领悟和对生命的热爱,从含蓄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的主旨。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操。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文章的思想内容比较抽象,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拟以揣摩文中的关键词语为突破口,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2.以提问讨论为主。 3.两篇课文各用一课时,另用一课时来进行作

业训练。字词学习留待第三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敬畏生命 一.直接进入课题,提示作者,提问引起学生注意: 问:生命是什么?为什么可敬?又怎么可畏? 二.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领会: 1.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作者从这件事中感悟到了什么? 三.提问讨论。 1.根据刚才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2段):描写所见到的景象。 第二部分(3、4、5段):书写自己的感受。〗2.请一个学生复述作者所看到的景象。要求说出开始时的神情,随后的变化,第二天的情态,并说清楚其原因。 〖突出:几棵树、飘散──云库──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 不经意──吃惊──诧异和震撼〗 3.第二部分作者书写了自己的感受。找出表达作者感受的词语和句子。(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

《天上的街市》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把握诗歌所传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人新课 1、昨天同学们都已经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一年相会一次,虽然他们的生活有点悲惨,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2、对于作者及其作品,你了解多少?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中国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 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2)文学成就: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中国反动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解放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 《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中国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蒙田热爱生命优秀教案

篇一:蒙田热爱生命公开课教案 热爱生命蒙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品读文中重点语句。 能力目标对文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和同学交流切磋,共同提高;通过练习,发展运用不同文学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意目标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一、导入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博士介绍:在中国,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的第五大死因,是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在中国每两分钟有1人自杀死亡、8人自杀未遂;目前,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这说明现代的人越来越脆弱,对生命轻视。那我们如何对待生命呢?又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呢?如果能请教一下世界上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也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二、作者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 蒙田出身贵族,祖上是波尔多人,他早年学习拉丁文,在波尔多市念完中学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深居简出,闭门读书思考。后来,他在政府部门任职,成为波尔多市议员,并两度被选为波尔多市市长。1562年他皈依天主教;1572年在他父亲死后才开始撰写《随笔集》。 三、文体常识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 散文与随笔的区别:随笔主“理”,是说理的,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是抒情的,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随笔与杂文都重说理、讲个性、富理趣,但是也有区别:首先表现在取材上,杂文取材多为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往往“小中见大”;随笔在取材上比杂文要“软”“淡”一些(多为二、三流题材),往往是“小中见趣”。其次表现在笔调上的区别,杂文“犀利”,往往寸铁杀人,“当头一击”即制强敌于死地,诚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随笔较为“闲适”,常常从容道来,温文尔雅,总不失“绅士”风度。另外还表现在语言色彩上,杂文多用“讽刺”,比较辛辣;随笔推崇“幽默”,较为惬意。 (引自刘锡庆《“随笔”随谈》) 四、朗读: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的朗读录音。 五、整体把握 第一段:1、作者要谈“热爱生命”,为什么开头却从“度日”说起? 1:使人感觉:浅显、熟悉、亲切,易接受作者的观点。说自己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