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常见热处理的缺陷及其影响

浅谈常见热处理的缺陷及其影响
浅谈常见热处理的缺陷及其影响

浅谈常见热处理的缺陷及其影响

摘要:热处理在机械制造整个工艺流程中,对产品质量好坏起着“承先启后”的关键作用。一些已接近成品的零部件,往往仅由于热处理不当而造成废品,使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遭受很大损失热处理质量的好坏涉及很多因素,虽然有不少热处理规范有章可循,但在很多情况下还没有摸清规律,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因此,使人很难在短期内对热处理的缺陷与过失做全面了解和掌握。本论文试图利用系统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对热处理的缺陷与过失作一整体而较全面的摘要式分析,分析产生各种缺陷与过失的原因。

【Abstract】

Heat treatment in the entire process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Good or bad product quality plays a "continuity" of the key role。Some parts have been close to finished,Often only the result of improper waste treatment,The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time suffer a great loss to their quality, heat treatment involves many factors,Although there are many rules to follow heat treatment specifications,However, in many cases do not find out the laws,Is still a "work rule of thumb".Therefore, Make it difficult in the short term treatment of defects and errors to do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ideas and methods of system analysis, Defects and faults of the heat treatment to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overall and type analysis, Analysis yielded a variety of reasons for defects and faults.

关键字:表面热处理;淬火;渗碳;缺陷

目录

第1章热处理的缺陷概述 (3)

1.1 热处理功能和产生缺陷的原因 (3)

1.2 常见几种热处理缺陷 (3)

第2章热处理常见缺陷 (5)

2.1 过热和过烧 (5)

2.2 氧化和脱碳 (5)

2.3 变形和开裂 (5)

2.3.1 淬火冷却应力 (5)

2.3.2 淬火冷却变形 (6)

2.3.3 淬火冷却开裂 (6)

2.3.4 减少变形、防止开裂措施 (6)

第3章典型热处理缺陷分析 (9)

3.1 分析裂纹原因及改进措施 (9)

3.2 后轴轮断裂原因及改进措施 (9)

3.3渗碳件断裂原因及改进措施 (10)

第4章总结 (12)

参考资料 (13)

谢辞 (14)

第1章热处理缺陷的概括

1.1 热处理功能和产生缺陷的原因

热处理可以改善钢的加工工艺性能,改善其热处理可以改善钢的加工工艺性能,改善其使用性能,显著地提高锯的力学性锈,并延长其使使用性能,显著地提高锯的力学性锈,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各种动载荷和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齿轮、用寿命。在各种动载荷和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齿轮、曲轴等零件,他们要求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曲轴等零件,他们要求表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倥。褥心部要求具有足够的塑性穰秘性。这热要倥。褥心部要求具有足够的塑性穰秘性。这热要求单靠选材的方法是难以解决的。通过对钢的表求单靠选材的方法是难以解决的。通过对钢的表面进行热处理来改变钢的表面层组织,使表面和面进行热处理来改变钢的表面层组织,使表面和心部箕有不同的性麓。扶薅满足特殊的工浇对零心部箕有不同的性麓。扶薅满足特殊的工浇对零件材质性能的特殊要求。本文就常用热处理件材质性能的特殊要求。本文就常用热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常见缺陷和补救办法进行了探讨。工艺的特点及常见缺陷和补救办法进行了探讨。

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热处理前、热处理中、热处理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热处理前可能因设计不良、原材料或毛坯缺陷等原因。热处理是产生或扩展成热处理缺陷,其责任不在热处理。零件设计中可能因选材不当、热处理技术要求不当、断面剧烈变化、锐角过度、打标记应力集中的等不合各种加工工序缺陷,在热处理时也可导致热处理缺陷。可能导致热处理缺陷的原材料缺陷有化学成分波动和不均匀、杂质元素偏多、严重偏析、非金属夹杂物、疏松、带状组织、折痕、发纹、自点、微裂纹、氧化脱碳、划痕等;可能导致热处理缺陷的铸造、锻造、焊接、机械加工的缺陷主要有裂纹、组织不良、外观缺陷等。

然而常见的热处理包含了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以及表面强化处理。热处理中,淬火是常见工序。然而,因种种原因,有时难免会产生淬火裂纹,致使前功尽弃。通常热处理缺陷是指工件在最终热处理过程中或在以后的工序中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缺陷,如淬裂、变形超差、硬度不足、电加工开裂、磨削裂纹、磨具的早期破坏等。分析热处理的缺陷产生原因,进而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1.2 常见几种热处理缺陷

第一类热处理缺陷:最危险缺陷如裂纹,其中最主要是淬火裂纹,其次加热裂纹、延迟裂纹、冷处理裂纹、回火裂纹、时效裂纹、磨削裂纹和电镀裂纹等。

第二类热处理缺陷:热处理中最常见的缺陷是变形,其中淬火变形占多数。产生

原因是:相变和热应力。

第三类热处理缺陷:发生频率和严重性较低,如残余应力、组织不合格、性能不合格、脆性及其它缺陷。

第2章热处理常见缺陷

2.1 过热和过烧

零件热处理时,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的显著长大,使其转变后的组织粗大,力学性能显著下降的现象称为过热。过热零件可用正火(或退火)办法补救。

零件在热处理时,由于加热温度高至其固相线附近,使钢的晶界严重氧化或熔化,而使钢的性能变得极脆的现象称为过烧。过烧的零件将报废,无法补救。

2.2 氧化和脱碳

钢在氧化性介质中加热时,发生氧化而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Fe

2O

3

,Fe

3

O

4

FeO)的现象称为氧化。另外钢的晶界处也容易发生氧化。

钢在某些介质(如含有CO、O

2、H

2

和H

2

O的气氛中)加热,使钢中溶解的碳形成CO

或CO

2

,从而降低钢表面碳质量分数的现象称为脱碳。

通常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氧化作用越激烈,脱碳层越深。

这两种缺陷会降低钢的表面硬度和疲劳强度,影响零件尺寸大小,并增加淬火开裂的危险。对于经退火或正火预先处理的毛坯件,由于它们表面形成的氧化层或脱碳层可以用切削加工去除,故一般不必加以预防。但是经淬火的工件,由于其加工余量小、硬度高,就很难用切削加工去除,故必须在淬火加热时采取预防措施。

减少或防止氧化和脱碳的办法:

(1)在保证奥氏体化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加热温度和缩短保温时间。

(2)工件在盐浴炉、保护气氛炉和真空炉中加热,这对于重要受力零件或精密零件的热处理尤为适用。也可在工件表面涂一层保护涂料后加热,如涂3%的硼酸酒精溶液,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2.3 变形和开裂

变形是指零件在热处理时形状和尺寸的变化。热处理时的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只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零件的变形必要时可以进行矫正,但变形过大时零件会因无法矫正而报废。

热处理变形与开裂的根本原因是热处理时特别是淬火时形成的内应力所致。

2.3.1 淬火冷却应力

工件淬火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及组织转变的不同时性所引起的应力称为淬火冷却应力。根据淬火应力形成的原因不同,分为热应力和相变应力(组织应力)两种。

热应力是工件在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存在着温度差别而导致热胀和(或)冷缩不一致所引起的应力。淬火冷却过程是由表向里进行的,所以零件截面上存在着温度梯度,它导致不均匀的胀缩并因此而产生热应力。

相变应力是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各部位相转变的不同时性所引起的应力,又称为组织应力。淬火冷却过程中,当零件的表面达到Ms温度时,过冷奥氏体开始由表及里进行马氏体相变,因为马氏体的比容明显大于奥氏体,体积将发生膨胀,由于这种体积效应所产生的应力即为相变应力。

2.3.2 淬火冷却变形

淬火冷却变形是淬火冷却过程中热应力与相变应力在零件形状、尺寸上的反应。当淬火应力大于钢的屈服强度时即产生变形。

热应力引起的变形主要是淬火初期在心部受压应力时产生的,它使物体向球形发展。直径小于高度的圆柱体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是直径增大、高度减小,有呈腰鼓形的趋势;高度小于直径的扁平体零件,热应力作用的结果是直径收缩、厚度增凸,成陀螺状;空心圆柱体外表面冷却较快,内孔处对流传热不充分,冷却较缓慢,使内孔心部分鼓凸;内径与外径均较大的套圈状零件热应力使高度与外径均有收缩,内孔收缩相对较大,内、外径均减小而高度增加。

相变应力引起的变形主要是零件由表及里地通过Ms温度时开始的。对尺寸较大的圆柱体零件,相变应力使直径与高度俱增。当尺寸大于一定值后,相变应力增加对圆柱体直径与高度有不同影响:直径小于高度时,相变应力使高度增大而直径减小;直径大于高度时,则高度收缩、直径增大。对于空心圆柱体零件,尺寸较小时,内、外径与高度都增大,在尺寸较大时,相变应力使内径增大。

2.3.3 淬火冷却开裂

淬火冷却开裂是指淬火冷却时应力过大超过材料在该温度下的断裂强度时,在工件上形成裂纹的现象。一般在200℃以下,由于马氏体转变产生较大的相变应力,同时在此温度下钢的塑性又较差,易于产生裂纹。淬火裂纹可在冷却过程中产生,也可在零件刚从介质中取出时或在存放一定时间产生。

淬火裂纹的类型主要有:细长圆柱体零件淬火后由于切向残余应力比纵向大而引起的纵向裂纹;直径特别大或直径不太大而未能淬透的零件,心部的轴向拉应力远大于切向应力而引起的横向裂纹;管形零件或带孔零件往往由于孔内壁和其它部位存在冷却速度差异而形成孔内壁面裂纹等。

2.3.4 减少变形、防止开裂措施

(1)合理选材。一般说来,对于形状复杂、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零件,应选择淬裂敏感性小而淬透性较好的合金钢制作,以便可以在较为缓和的淬火介质中冷却并在工件完全冷却前即行回火而减少淬火变形。

(2)改进零件设计的结构工艺性。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避免尖角和棱角 零件的尖角、棱角部分是淬火应力最为集中的地方,往往是淬火裂纹的起点。因此,在零件结构设计时应避免尖角、棱角。一般原则如图1所示。

②避免厚薄悬殊 厚薄悬殊的零件,在淬火冷却时,由于冷却不均匀而造成的变形、开裂倾向较大。图2为攻丝凸轮的变形情况。因桃型凹槽底部太薄,淬火后变形向里凹入。应修改设计,加厚槽底。

③采用封闭、对称结构 零件形状为开口或不对称结构时,淬火时淬火应力分布不均,易引起变形。为了减少变形,应尽可能采用封闭、对称结构。如图3-1所示为镗杆截面,由于两侧对称开槽,使镗杆热处理时,应力分布均匀,减少了变形。图3-2为头部封闭的弹簧夹头,淬火及回火后再切开槽口,可减少变形。

④采用组合结构 对形状复杂或截面尺寸变化较大的零件,尽可能采用组合结构或镶拼结构。如图4所示为磨床顶尖,顶尖要求有高的热硬性。若磨床顶尖选用高速钢W18Cr4V 整体制造,则淬火时易产生裂纹,同时又浪费了昂贵的W18Cr4V 钢。因此,磨床顶尖采用组合结构制造,其中顶尖选用W18Cr4V 钢、尾部选用45钢,分别加工,热处理后,采用热套配合。

⑤降低零件表面粗糙度 如零件表面过于粗糙,淬火时零件的表面容易形成介质

气膜,造成表面冷速不均匀而引起变形,严重时还会因应力比较集中而引起表面裂

纹。为减少变形和裂纹,对热处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一定要求为:需经淬火的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不应高于R a 3.2μm ;渗碳件表面粗糙度不应高于R a 6.4μm ;渗氮件则要求其表面粗糙度一般在R a 0.8~1.0μm 范围之内。

(3)选择合适的锻造和预先热处理工艺。高合金工具钢的碳化物不均匀分布或是呈网状均将增大淬火变形,应反复镦锻,使大量过剩碳化物弥散均匀分布可减小淬火变形。对齿轮或轴类零件,锻造温度和锻造流线的分布对淬火变形也有影响。

淬火前的原始组织也对淬火变形有影响。用退火有助于减少淬火变形。

(4)采用低淬火冷却变形的热处理工艺 能减少淬火变形的热处理方法有:一次或多次预热、降低淬火温度、预冷淬火、分级淬火、等温淬火等。

图2-4 具有组织结构的磨床尖

第3章典型热处理缺陷分析

3.1 分析裂纹原因及改进措施

规格为φ5mm的圆柱销在装配过程中发现裂纹,材料为45钢。生产工艺:下料→热处理→去黑皮→车倒角→磨外圆→平总卡→表面镀锌处理,其中热处理工艺:①预热井式炉20~60分钟,300℃;②淬火盐炉(840±10)℃,保温时间2~5分钟,介质:盐水;③回火井式炉(480~520)℃,保温时间30~60分钟。该零件的化学成分无异常,基体硬度符合资料规定。金相检查:基体非金属夹杂级别为A1,B1,C1,D1。裂纹微观呈锯齿状分布,深2.4mm。经浸蚀圆柱销表面及裂纹两侧均无脱碳现象,基体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结果与分析:圆柱销用料牌号为45钢,基体非金属夹杂物无异常。基体硬度符合规定。

三件圆柱销表面裂纹均沿轴向分布,且已贯穿圆柱销轴向表面。裂纹形态呈喇叭形,似锯齿状分布,走向刚直,尾端尖细,具有典型应力裂纹特征。裂纹头部两侧有锌层渗入,表明该裂纹在镀锌前已存在。圆柱销表面及裂纹两侧均无脱碳现象,金相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结合该零件的生产工艺分析,认为圆柱销表面裂纹属于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淬火裂纹。

改进措施:由于45钢的淬透性比较低,在淬火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淬油硬度不足,淬水容易开裂的倾向,尤其是当含碳量偏上限上时,淬火开裂的概率很高,有时批量开裂报废。为了避免该类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般将45钢原材料的含碳量控制在0.45%以下

尽可能采用冷却能力较缓和而又能达到淬火目的的冷却介质,如PAG类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性淬火剂。

3.2 后轴轮断裂原因及改进措施

摩托车后轮轴的材料为20CrMo,其技术要求:表面硬度53~63HRC,心部硬度26~43HRC;渗层深度0.3~0.5mm。生产工艺流程:下料→锻造→正火→机加→表面碳氮共渗→直接淬火油冷→回火→抛丸→磨加工→成品入库。该零件在装配后试车过程中在花键部位发生断裂。断口齐平,为典型的脆性断口。断口SEM形貌特征:表层为沿晶或沿晶+解理;心部为解理+韧窝。

后轮化键齿部表面硬度为62~63HRC,心部硬度为34~35HRC。金相检查测得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级别为A1,B1,C1,De4,表明其冶金质量欠佳。齿部表面碳氮共渗层深0.7mm,最表面有25~30μm的碳氮化合物层,呈大片连续壳状及半网状分布,并存在众多黑色疏松孔洞及微裂纹,此表层为粗大针状马氏体+较多残留奥氏体,其马氏体级别为6级,心部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少量贝氏体。

结果与分析:1)摩托车后轮轴是起传输动力作用的,输出的化键处受冲击载荷较大,有时因路面颠簸,会附加承受瞬间冲击载荷。该零件表层碳氮化合物较厚,容易发生碎裂、崩齿,成为脆性断裂源。

2)轴表层共渗组织为粗大针状马氏体,脆性大,容易产生显微裂纹,使表面共渗层脆性增加,且晶界上存在断续网状微裂纹,也使其强度降低,导致后轮轴呈沿晶断裂。

3)后轮轴表层碳氮共渗层远超出了资料规定的上限,并出现了壳状、半网状碳氮化合物及粗大针状马氏体,说明共渗层中的碳、氮含量较高,与其碳氮共渗处理工艺不当有关。

结论:后轮轴碳氮共渗工艺不当造成共渗层过深,表面出现壳状脆性化合物,并有众多疏松孔洞内氧化和粗大针状马氏体等缺陷组织,增加了共渗层脆性。这是导致后轮轴早期脆断的主要原因。

改进措施:适当减少碳氮共渗通氨量,并缩短共渗时间,严格控制炉内碳势。

3.3渗碳件断裂原因及改进措施

某渗碳件外径800mm ,壁厚25mm ,宽220mm ,材料为18Cr2Ni4A 钢。生产工艺:锻造—机加工—渗碳—空冷—淬火—低温回火—粗磨。在粗磨两侧平面后,两侧出现裂纹,见图1。渗碳温度930℃,保温时间约20h ;二次淬火温度约820℃。要求渗碳层深度3.5-5.0mm。

该材料成分分析见下表3-1

金相检查,非金属夹杂物级别:A1、B1、C1、D1,且分布与裂纹走向不一致。测定其渗碳深度约为4.2mm,淬火组织为正常的马氏体组织;裂纹深度2mm左右,裂纹两侧明显脱碳。

结果与分析:

①、化学成分符合18Cr2Ni4A 钢规定;基体非金属夹杂物无异常;渗碳层深度、淬火组织均符合要求。

②、由于渗碳温度(930℃)偏高,且保温时间长,导致表层碳浓度偏高,使得碳化物呈大块状、半网状分布。从而使得表层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含量降低,在渗碳空冷过程中随着温度下降,表层奥氏体率先转变成一层托氏体加碳化物的硬壳,脆性较大;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当达到次表层的MS点时,次表层开始发生马氏体相变,体积增加,由于表层束缚,因此次表层受压应力作用,而表层受拉应力作用,表层在

此过程中极易产生微观裂纹,从而导致零件开裂。

③、金相分析发现裂纹深度在渗碳层范围之内,裂纹开口端较小,尾端尖细,呈穿晶扩展,具有应力裂纹的特点。裂纹头部和中段有脱碳、局部可见氧化物,而尾部有明显的脱碳。表明裂纹为较高应力作用下开裂,并经历高温,导致裂纹两侧产生脱碳及氧化物。

④、综上所述,并结合零件的工艺过程,认为主要是由于零件在渗碳过程中表层形成了较多粗大的半网状碳化物,脆性较大,空冷过程中在组织应力的作用下产生裂纹,在随后的二次淬火中导致裂纹两侧产生脱碳及氧化物。

改进措施:渗碳温度910±10℃,保温时间约20h,随炉缓冷至650℃以下空冷,然后再进行二次淬火。

第4章总结

热处理是指将固态金属材料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要求的要求的温度,在此保温一定时间,用以获得奥氏体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并实现晶粒的长大,随后进行冷却过程。因此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赋予钢铁材料或其他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能够满足零件使用过程和工作环境的性能要求。热处理不仅能改善钢铁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更重要的是能显著提高钢铁零件的性能、产品质量和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热处理之所以使得钢材的性能发生改变,是因为金属的原子结构即铁本身具有通俗异构转变,钢铁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即通过热处理的方法来改变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因而获得所期望和要求的组织和性能,探讨加热和冷却内部组织变化规律即为热处理原理。

不同化学成分决定了钢材材料的力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手段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故也具有不同的性能。可以说热处理是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潜在性能极为有效的工艺方法之一,零件进行热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所期望的组织和性能。了解热处理对零件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编制正确有效、可操作性强、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的热处理工艺是十分重要的。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使用状况,一定要合理选材,既考虑经济性,又要分析采用哪种热处理方式可以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一般热处理的过程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的,因此,根据加热温、冷却方式和使用目的不同,热处理通常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以及化学处理等工艺方法。

一般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因为裂纹、变形、磨损、腐蚀等原因而失去原有的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失效或缺陷。失效分析的目的是从外部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防止其再次发生。产生的质量缺陷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先天性的缺陷,如零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原材料或毛坯本身的缺陷,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或扩展成热处理缺陷。这就是热处理工作者无法解决的,只有要求设计人员正确了解设计不良造成的后果,选用材料正确,制定合理的技术要求,避免截面的急剧变化和打印标记,采取锐角过渡,需要注意原材料的缺陷如化学成分波动和不均匀、杂质含量偏多、严重偏析、非金属夹杂物、疏松、带状组织、折痕、发纹、白点、微裂纹、氧化脱碳和划痕等,要严格控制该类缺陷。另一类为后天因素,例如零件热处理工艺制定不合理、操作不当、设备和环境条件不合适、后续的机械加工工序不当、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早期的失效等,因此在热处理生产中要特别重视对零件热处理的过程控制,做得预防为主、减少变差、杜绝浪费,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料、法、环、和检六大因素分析透彻,认真体会,用最低的成本并采取有效措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热处理常见缺陷分析与对策[J].2008,(11) .

[2] 王顺兴. 金属处理原理与工艺[J]..

[3] 金荣植. 汽车紧固件淬火裂纹分析及改进措施[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0,(01)

[4] 张艳丹.如何减小金属热处理变形[J].硅谷.2008,(23)

[5] 潘丽莉.铁路工务系统养路工具热处理工艺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8)

谢辞

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非常感何红媛老师。从论文选题直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她都给予我尽心尽力的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必将产生影响。借此机会,特向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他们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品格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不断上进,使我大学时光充实而有意义。“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不断成长,在这里我所学到的,必将使我受益终生。同时感谢江阴茂源机械的所有领导对我的培养,让我在走进社会的第一步收获到很多。

在本论文的写作中,我也参照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许多学者的科研成果及写作思路给我很大启发,在此向这些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家人、同学、朋友对我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无私奉献、关爱和支持使我能够继续去追究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本论文虽然几经修改,但由于才疏学浅,本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几种常见热处理缺陷介绍

几种常见热处理缺陷介绍 一、过热现象 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接口,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接口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缺陷及其消除与预防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质量缺陷及其消除与预防 铝合金铸件热处理后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力学性能不合格、变形、裂纹、过烧等缺陷,对其产生原因和消除与预防办法分述如下。 (1)力学性能不合格 通常表现为退火状态伸长率(δ5)偏低,淬火或时效处理后强度和伸长率不合格。 其形成的原因有多种:如退火温度偏低、保温时间不足,或冷却速度太快;淬火温度偏低、保温时间不够,或冷却速度太慢(淬火介质温度过高);不完全人工时效和完全人工时效温度偏高,或保温时间偏长;合金的化学成分出现偏差等。 消除这种缺陷,可采取以下方法:再次退火,提高加热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提高淬火温度或延长保温时间,降低淬火介质温度;如再次淬火,则要调整其后的时效温度和时间;如成分出现偏差,则要根据具体的偏差元素、偏差量,改变或调整重复热处理的工艺参数等。 (2)变形与翘曲 通常在热处理后或随后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反映出铸件尺寸、形状的变化。 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是:加热升温速度或淬火冷却速度太快(太激烈);淬火温度太高;铸件的设计结构不合理(如两连接壁的壁厚相差太大,框形结构中加强筋太薄或太细小);淬火时工件下水方向不当及装料方法不当等。 消除与预防的办法是:降低升温速度,提高淬火介质温度,或换成冷却速度稍慢的淬火介质,以防止合金产生残余应力;在厚壁或薄壁部位涂敷涂料或用石

棉纤维等隔热材料包覆薄壁部位;根据铸件结构、形状选择合理的下水方向或采用专用防变形的夹具;变形量不大的部位,则可在淬火后立即予以矫正。 (3)裂纹 表现为淬火后的铸件表面用肉眼可以看到明显的裂纹,或通过荧光检查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纹。裂纹多曲折不直并呈暗灰色。 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加热速度太快,淬火时冷却太快(淬火温度过高或淬火介质温度过低,或淬火介质冷却速度太快);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两连接壁壁厚差太大,框形件中间的加强筋太薄或太细小);装炉方法不当或下水方向不对;炉温不均匀,使铸件温度不均匀等。 消除与预防的办法是:减慢升温速度或采取等温淬火工艺;提高淬火介质温度或换成冷却速度慢的淬火介质;在壁厚或薄壁部位涂敷涂料或在薄壁部位包覆石棉等隔热材料;采用专用防开裂的淬火夹具,并选择正确的下水方向。 (4)过烧 表现为铸件表面有结瘤,合金的伸长率大大下降。 产生过烧的原因是:合金中的低熔点杂质元素如Cd, Si, Sb等的含量过高;加热不均匀或加热太快;炉局部温度超过合金的过烧温度;测量和控制温度的仪表失灵,使炉实际温度超过仪表指示温度值。 消除与预防的办法是:严格控制低熔点合金元素的含量不超标;以不超过3℃/min的速度缓慢升温;检查和控制炉各区温度不超过±5℃;定期检查和校准温度测控仪表,确保仪表测温、示温、控温准确无误。 (5) 表面腐蚀 表现为在铸件的表面出现斑纹或块状等,其色泽与铝合金铸件表面明显不同。

常见热处理问题

热处理培训资料 常见热处理问题与解答 (1)淬火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Ms点随C%的增加而降低 淬火时,过冷沃斯田体开始变态为麻田散体的温度称之为Ms点,变态完成之温度称之为Mf点。%C含量愈高,Ms点温度愈降低。0.4%C碳钢的Ms温度约为350℃左右,而0.8%C碳钢就降低至约200℃左右。 ※淬火液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 (1)水中加入食盐可使冷却速率加倍:盐水淬火之冷却速率快,且不会有淬裂及淬火不均匀之现象,可称是最理想之淬硬用冷却剂。食盐的添加比例以重量百分比10%为宜。 (2)水中有杂质比纯水更适合当淬火液:水中加入固体微粒,有助于工件表面之洗净作用,破坏蒸气膜作用,使得冷却速度增加,可防止淬火斑点的发生。因此淬火处理,不用纯水而用混合水之淬火技术是很重要的观念。 (3)聚合物可与水调配成水溶性淬火液:聚合物淬火液可依加水程度调配出由水到油之冷却速率之淬火液,甚为方便,且又无火灾、污染及其它公害之虞,颇具前瞻性。 (4)干冰加乙醇可用于深冷处理容液:将干冰加入乙醇中可产生-76℃之均匀温度,是很实用的低温冷却液。 ※硬度与淬火速度之关联性 只要改变钢材淬火冷却速率,就会获得不同的硬度值,主要原因是钢材内部生成的组织不同。当冷却速度较慢时而经过钢材的Ps曲线,此时沃斯田体变态温度较高,沃斯田体会生成波来体,变态开始点为Ps点,变态终结点为Pf点,波来体的硬度较小。若冷却速度加快,冷却曲线不会切过Ps曲线时,则沃斯田体会变态成硬度较高的麻田散体。麻田散体的硬度与固溶的碳含量有关,因此麻田散体的硬度会随着%C含量之增加而变大,但超过0.77%C后,麻田散体内的碳固溶量已无明显增加,其硬度变化亦趋于缓和。 ※淬火与回火冷却方法之区别 淬火常见的冷却方式有三种,分别是:(1)连续冷却;(2)恒温冷却及(3)阶段冷却。为求淬火过程降低淬裂的发生,临界区域温度以上,可使用高于临界冷却速率的急速冷却为宜;进入危险区域时,使用缓慢冷却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技术。因此,此类冷却方式施行时,使用阶段冷却或恒温冷却(麻回火)是最适宜的。

金属热处理常用英文词汇

101个热处理常用英文词汇 1. indication 缺陷 2. test specimen 试样 3. bar 棒材 4. stock 原料 5. billet 方钢,钢方坯 6. bloom 钢坯,钢锭 7. section 型材 8. steel ingot 钢锭 9. blank 坯料,半成品 10. cast steel 铸钢 11. nodular cast iron 球墨铸铁 12. ductile cast iron 球墨铸铁 13. bronze 青铜 14. brass 黄铜 15. copper 合金 16. stainless steel不锈钢 17. decarburization 脱碳 18. scale 氧化皮 19. anneal 退火 20. process anneal 进行退火 21. quenching 淬火 22. normalizing 正火 23. Charpy impact text 夏比冲击试验 24. fatigue 疲劳 25. tensile testing 拉伸试验 26. solution 固溶处理 27. aging 时效处理 28. Vickers hardness维氏硬度 29. Rockwell hardness 洛氏硬度 30. Brinell hardness 布氏硬度 31. hardness tester硬度计 32. descale 除污,除氧化皮等 33. ferrite 铁素体 34. austenite 奥氏体 35. martensite马氏体 36. cementite 渗碳体 37. iron carbide 渗碳体 38. solid solution 固溶体 39. sorbite 索氏体

热处理硬度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在热处理生产实践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缺陷,如开裂、变形严重、硬度不合格及性能不合格等等。不同的缺陷,产生的原因一样,对应的防止对策也不一样,本文从最常见的缺陷——硬度不合格这方面简分析产生的原因和防止办法。 硬度不合格分为两种情况:硬度过高和硬度过低。 一、硬度过高: 1.混料:比如碳钢里混入合金钢,此时硬度要超过我们预期值。可根据实际检测的硬度与回火参数,重新回火。 2.材料改代:用合金钢改代碳钢,但材料改代信息未正确传递到热处理工序。与相关部门联系,落实实际材料后,重新回火。 上述两种情况实属管理上的问题,热处理工序是无法解决的。 3.回火温度或时间不足: ⑴设备存在隐性问题,实际炉温偏低。重新校正控温系统。 ⑵回火时间不充分或回火温度偏低,致使部份工件硬度偏。产生的原因是:在生产中拼炉生产时,回火工艺参数不精准,部分或全部工件回火时间偏短而导致硬度偏高。此时要精确计算各工件的回火时间和温度,选取一个合适的温度与保温时间进行回火,确保每种工件的硬度都达到要求。 二、硬度过低: 这是生产中最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是不容易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生产的危害性较大(浪费能源、影响生产进度),也最让人头疼。 1.材料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与防止对策同前面。若检测硬度不超过140HB,此类材料可以直接扔掉,连火花判别都不需要。 2.热处理.热处理工序淬火问题: 工件要保证回火后硬度达到要求,先决条件是淬火要达到规定要求,至少要比最终要求的硬度上限高50HB,才可能通过回火而合格。而这是我们在生产中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经常有人回答我:“一直都这样淬火的,不知道今天为什么不合格?”淬火工序容易出的问题有如下: ⑴加热温度不足。 比较多见的是一种侥幸心理,认为温度差不多,也许可以淬火。认为平常淬火时工件颜色也偏低,也淬起火了的。殊不知,忘记了未完全奥氏体化与淬火过程中奥氏体的预冷是两回事。加热不足的时候,在奥氏体中存在未溶铁素体,是要降低淬火硬度的;而在淬火过程中预冷时温度也只有不到800℃,但此时过冷奥氏体是不会析出铁素体的。这是对奥氏体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⑵冷却上存在的问题。 冷却上存在的问题只有一个,冷却速度不足。但产生冷却速度不足的原因却是较多的: 预冷过度:为防止工件淬裂,在冷却时先适当预冷再淬火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掌握不好而低于Ar1时,发生先共析转变出现先共析铁素体,将降低工件硬度。同时,对于要求严格的工件,是不允许发生先共析转变的。此时按正常工艺回火硬度将低于规定值。在预冷时要注意观察工件温度,同时也要提高辨别温度的能力,避免工件预冷到Ar1以下。 在冷却介质中冷却能力不足:以淬水为例,一是当水温较高时(如超过30℃,是生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情况),将严重降低珠光体转变区域的冷却速度,此时任你怎样将工件冷却,想淬硬已属非分之想(因为已经部分发生了非马氏体转变)。二是装炉较密集的工件,如在介质中移动能力不足,蒸汽无法破膜,将导致局部特别是中间的工件淬火硬度不足。需要随时关注冷却介质的温度,观察装炉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上述两种情况,将导致工件的冷却速度以不同方式越过C曲线。淬火后将得到各种各样的混合组织,如:铁素体+马氏体、铁素体+珠光体+马氏体、托氏体+马氏体等等,这些组织通过回火后,检测硬度都会低于正常值。 ⑶淬火冷却时间较短。

淬火热处理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淬火热处理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分析 在生产过程中, 有时会出现淬火后硬度不足的情况, 这是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常见的缺陷。硬度不足有时表现为整个工件硬度值偏低, 有时是局部硬度不够或产生软点。淬火时硬度不足的原因很多,与材料内在的冶金缺陷、选材不当、错料; 设计上的结构工艺性差、加热工艺、冷却介质、冷却方法以及回火温度等都有密切关系。综合了一些实际请总结出了这么几点常见的可能因素造成:1、原材料问题 (1) 原材料选择不当或发错料。应该用高碳钢或中碳钢制造的零件而错用成低碳钢; 应该用合金工具钢制造的零件错用成普通高碳钢。 (2) 原材料显微组织不均匀。如碳化物偏析或聚集现象, 铁素体成大块状分布, 出现石墨碳, 严重的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等。 2、加热工艺问题 (1) 淬火加热温度偏低, 保温时间不足也是淬火后硬度不足的原因。如亚共析钢, 当加热温度在AC3与AC1之间时, 则因铁素体未全部溶于奥氏体, 淬火后不能得到均匀一致的马氏体而影响工件硬度。金相分析时可见未溶铁素体(2) 淬火加热温度过高, 保温时间过长。对于工具钢, 当钢的加热温度过高时, 大量碳化物溶于奥氏体, 大大地增加了奥氏体的稳定程度, 使马氏体开始转变点降低, 因而淬火后工件中保留大量残余奥氏体, 使淬火后工件的硬度下降。金相分析时, 可见未溶的碳化物稀少, 残余奥氏体量明显多。 (3) 淬火加热时, 工件表面脱碳, 使表面硬度不足。金相分析时, 表面有铁素体及低碳马氏体。当磨去表面脱碳层后, 硬度便达到要求。工件在一般箱式炉中未加保护或保护不良的情况下加热, 或者在脱氧不良的盐浴炉中加热, 都会

产生氧化脱碳现象。

热处理常见问题与解答

热处理常见问题与解答 1. 淬火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Ms点随 C %的增加而降低。淬火时,过冷奥氏体开始变态为马氏体的温度称之为Ms 点,变态完成之温度称之为Mf 点。%C含量愈高,Ms点温度愈降低。0.4%C碳钢的Ms 温度约为350℃左右,而0.8%C 碳钢就降低至约200℃左右。 2. 淬火液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1)水中加入食盐可使冷却速率加倍:盐水淬火之冷却速率快,且不会有淬裂及淬火不均匀之现象,可称是最理想之淬硬用冷却剂。食盐的添加比例以重量百分比10%为宜。(2)水中有杂质比纯水更适合当淬火液:水中加入固体微粒,有助于工件表面之洗净作用,破坏蒸气膜作用,使得冷却速度增加,可防止淬火斑点的发生。因此淬火处理,不用纯水而用混合水之淬火技术是很重要的观念。(3)聚合物可与水调配成水溶性淬火液:聚合物淬火液可依加水程度调配出由水到油之冷却速率之淬火液,甚为方便,且又无火灾、污染及其它公害之虞,颇具前瞻性。(4)干冰加乙醇可用于深冷处理容液:将干冰加入乙醇中可产生-76℃之均匀温度,是很实用的低温冷却液。 .硬度与淬火速度之关联性。 .只要改变钢材淬火冷却速率,就会获得不同的硬度值,主要原因是钢材内部生成的组织不同。当冷却速度较慢时而经过钢材的Ps曲线,此时奥氏体变态温度较高,奥氏体会生成波来体,变态开始点为Ps 点,变态终结点为Pf 点,波来体的硬度较小。若冷却速度加快,冷却曲线不会切过Ps 曲线时,则奥氏体会变态成硬度较高的马氏体。马氏体的硬度与固溶的碳含量有关,因此马氏体的硬度会随着%C含量之增加而变大,但超过0.77%C 后,马氏体内的碳固溶量已无明显增加,其硬度变化亦趋于缓和。 3. 淬火与回火冷却方法之区别 淬火常见的冷却方式有三种,分别是:(1)连续冷却;(2)恒温冷却及(3)阶段冷却。为求淬火过程降低淬裂的发生,临界区域温度以上,可使用高于临界冷却速率的

焊接热处理常见缺陷

第一节常见焊后热处理缺陷 一、过热和过烧 应热处理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而引起晶粒显著粗化的现象称为过热 在实际焊接热处理中,过热可能是热电偶固定不当或测温不准确而造成的。 过热可使金属材料的强度降低,塑性变差。过热可用正火来消除。 因热处理温度过高,不仅造成晶粒粗大、而且引起晶界局部融化的现象称为过烧。 过烧可使金属材料的强度显著降低,塑性级差。过烧是无法消除的,因而只能是材料报废。 二、氧化和脱碳 氧化是指材料中的合金元素在加热过程中与氧化气氛发生作用而形成金属氧化物层(氧化皮)的一种现象。在600℃以上温度加热普通钢铁时,随氧化膜的不断增厚,氧化物晶格中积累的弹性应力场将使膜与基体的定向适应关系遭到破坏,从而使膜与工件发生开裂与脱离。金属的氧化过程伴随有脱碳过程,氧化速度快时脱碳作用不明显。 金属氧化实际上是金属消耗的过程,因而将造成工件表面不均匀,共建尺寸减小,甚至报废。 脱碳是指钢铁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表层中的碳与加热介质中的脱碳气体(氧气、水蒸气等)相互作用而烧损的一种现象。托探是材料的氧化过程,当炉温在700~850℃并有大量的脱碳气氛是易发生,这是由于此时钢中碳的扩散速度与大于其表面的氧化速度所造成的。 脱碳可造成工件表面硬度不足,材料的疲劳强度下降。 当氧化和脱碳超过允许的极限时,将严重影响材料的实用性能,甚至造成工件报废。其改善措施是在保护介质中加热或在工件表面施以防氧化涂层。例如,对重要工件和精密件,可以采取防氧化涂料来防止其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氧化和脱碳。常用的防氧化涂料有:(1)砂42%+粘土44%+氧化铅2%+硼砂10%+碳酸钠2%+,60℃干燥5小时后热处理; (2)04玻璃料20%+011玻璃料15%+氧化铬4%+云母氧化铁8%+滑石粉10%+改性膨润土3%+虫胶溶剂(38%)20%+溶剂20%,室温放置8~12小时后热处理。(3)其他涂料,参见标9-1 标9-1 常用的抗氧化防脱碳涂料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报告及案例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及案例>>试题 一、填空题 1、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热处理前、热处理中、热处理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2、热处理缺陷分析方法有:断口分析、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验证试验、综合分析。 3、断裂可分为两种类型: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 4、金属断裂的理论研究表明:任何应力状态都可以用切应力和正应力表示,这两种应力对变形和断裂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切应力才可以引起金属发生塑性变形,而正应力只影响断裂的发展过程。 5、热处理变形常用的校正方法可分为机械校正法和热处理校正法。 6、热应力是指由表层与心部的温度差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内应力。 7、工程上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和火焰淬火两种。 8、热处理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加热质量和冷却质量。 9、过热组织晶粒粗大的主要特征是奥氏体晶粒度在3级以下。 10、真空热处理常见缺陷有表面合金元素贫化、表面不光亮和氧化色、表面增碳或增氮、粘连、淬火硬度不足、表面晶粒长大。 11、低温回火温度范围是(150-250)℃,中温回火温度范围是(350-500)℃,高温回火温度范围是(500-6 50)℃。

12、工件的形状愈不对称,或冷却的不均匀性愈大,淬火后的变形也愈明显。 13、马氏体片越长,撞击能量越高,显微裂纹密度会越大,撞击应力会越大,显微裂纹的数目和长度也会增加。 14、合金元素通过对淬透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淬裂倾向,一般来说,淬透性增加,淬裂性会增加。合金元素对M S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M S越低的钢,淬裂倾向越大。 15、一般来说,形状简单的工件,可采用上限加热温度,形状复杂、易淬裂的工件,则应采用下限加热温度。 16、对于低碳钢制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收缩,为了减小收缩,要降低淬火加热温度;对于中碳合金钢制的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胀大,为了减小孔腔的胀大,需降低淬火加热温度。 17、工件的热处理变形分为尺寸变化和形状畸变两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淬火裂纹通常分为 A 四种。 A、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剥离裂纹 B、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显微裂纹 C、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表面裂纹 D、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应力集中裂纹 2、第一类回火脆性通常发生在淬火马氏体于 B 回火温度区间,这类回火脆性在碳钢和合金钢中均会出现,它与回火后的冷却速

热处理的断裂及预防

1简介 热处理裂纹的分类:非淬火裂纹——表面龟裂、表面边缘T型裂纹;淬火裂纹——纵裂(组织应力型)、弧裂(局部拉应力型)、大型工件淬火裂纹(纵断、横断)、边廓表面裂纹(局部拉应力型)、脱裂、第二类应力裂纹 2纵裂 ⑴纵裂的宏观形态 沿细长零件表面启裂,在沿纵向扩展的同时,又以垂直表面的方向向截面内部扩展,形成外宽内尖的楔形裂口。纵裂的扩展总是终止于截面的中心处附近,外观上看纵向单条裂纹和横截面上的楔形裂口,是纵裂的基本宏观形态。 ⑵纵裂的形成条件 淬透是纵裂形成的必要条件。小工件淬透后的应力状态属于组织应力型残余应力,一般情况下组织应力的切向应力显著大于轴向应力。因此形成组织应力型残余应力是纵裂的应力条件。 ⑶纵裂预防措施 ①采用较缓慢的冷却介质,如油等。也可用水、油双液淬火,但水、油双液淬火对于一些小件无实际使用价值。 ②工件加热避免过热,出炉后可适当预冷,淬火后及时回火。 ③加强技术管理技术培训,切实对有关工艺操作人员进行淬裂理论教育。 3弧裂 ⑴弧裂形成的条件 应同时具备整体快速冷却、不能淬透、具有弧裂的几何敏感部位的结构形式。 ⑵几何敏感部位的结构形式 有孔洞、凹面和碗面、截面尺寸突变、轴肩。 ⑶几何敏感部位的缓冷效应 具有上述结构形式在淬火冷却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显著降低那里的实际冷却速度,产生缓冷效应。 ⑷几何敏感部位处的组织 几何敏感部位缓冷效应,要么使局部未淬硬产生淬火屈氏体并处在马氏体的包围之中(在金相的宏观或微观上可看出);要么淬硬层被局部明显减薄。在热处理生产中产生的弧裂中,前一种占绝大多数。 ⑸弧裂的形成扩展方式及典型宏观形态 弧裂首先在几何敏感部位的表面上形成,并由此沿曲(弧)面先向截面内部定向扩展,严重时可穿越零件的其余截面,再向零件的外表面延伸,直到在那里呈弧形露出;严重时常使相应部位沿弧裂脱落(或经敲击即可脱落)。开裂面通常为形状各异的曲(弧)面,最典型的是从几个不同的方向观察时都呈弧形,是判定弧裂的重要依据。对存在于几何敏感部位上并可引起应力集中效应的因素(如尖锐拐角),并不诱发或促进弧裂的产生。 ⑹弧裂的预防措施 ①实施局部强冷: 对于可能引起弧裂的零件,要考虑对几何敏感部位进行局部强冷(高温区间)的可能性和实施方法。 ②实施局部弱冷: 对于可能引起弧裂的零件,要考虑对几何敏感部位进行局部弱冷(高温区间)的可能性和实

冷拔管常见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和消除方法

[选取日期] 冷拔无缝钢管常见的缺陷特征产生的原因 及预防和消除方法 2010年10月08日 孟相欣

冷拔无缝钢管常见的缺陷特征 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和消除方法 一、折迭 拔制后,钢管内外表面呈现直线或螺旋方向的折迭,局部或通长的出现在钢管上。 产生的原因:管料表面有折迭或夹杂物,有严重擦伤和裂纹,管料磨修处有棱角或深宽比(H/b)不够。 预防和消除方法:严格把好穿孔热轧质量关。 二、尺寸超差(包括壁厚超差,壁厚不均,直径超差,椭圆偏心) 直径超过了标准的偏差,在同一截面上管壁一边薄,一边厚,直径不等,长短轴之差超出标准规定。 产生的原因:1、拔制模具选择不当,或芯棒(内模)调整不当。2、内外模设计制造不合理或磨损严重,或硬度不够造成变形磨损。3、热处理时间长,温度高,或热处理性能不均匀。4、增减壁的规律控制不当。5、拔制表编制不合格。6、钢管矫直时被压扁,造成误差较大。 预防和消除方法:1、正确设计和选配拔管模具。2、正确执行热处理制度,均匀加热。3、正确调制矫直机,经常校对拔管机各部件和量具。 4、掌握不同钢种、不同规格钢管的增减壁规律。 5、正确合理编制拔制表。 6、椭圆度出格可重新矫直,局部椭圆度出格可切除。 三、划道 钢管表面上呈现纵向直线的划痕称为划道,划道长短不一,宽窄不等,多为沟状,可见沟底。

产生的原因:1、拔模表面不光滑,有裂纹或粘结金属。2、锤头过度部分有棱角,工具磨损。3、欠酸洗或毛管上残存氧化铁皮。4、磷化、皂化工序操作不当。5、内外模以损坏或磨损严重。6、中间退火不均,变形量不足。 预防和消除方法:1、提高拔管模具的表面质量。2、钢管酸洗后,氧化铁皮要冲洗干净。3、锤头过度部分要圆滑无棱角。4勤检查模具和钢管的表面,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斗纹 钢管表面沿长度方向呈高低不平的环形波浪或波浪逐个相同排列,局部或通长出现在钢管内外表面上。 产生的原因:1、热处理后的性能不均,热轧时低温钢造成性能不均。2、酸洗后冲洗不干净,磷化不良导致皂化不均。3、芯杆细,拔制时芯杆产生弹性变形引起抖动。4、拔模形状不合理,入口锥角太大,使钢管与模孔的接触面积过小,使拔制拔制变形不稳定而抖动。 预防和消除方法:1、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热处理,达到软化性能均匀。 2、要把好酸洗、磷化、皂化的质量关。 3、按规定的变形量拔制。 4、正确选用芯杆尺寸。 五、拔凹 在钢管纵向上,管壁向内呈条状凹陷,其长短无规则。 产生的原因:1、无芯棒拔制(空拔)薄壁钢管时,减径量过大。2、钢管锤头端部有棱角或过度部分有皱折且变形量过大。3、管料局部璧薄(如修磨点)。 预防和消除方法:1、空拔薄壁管时,要合理分配减径量。2、锤头端部应无棱角和皱折。3、对管料表面的局部缺陷进行清理。

焊后热处理的缺陷及预防

焊后热处理的缺陷及预防 [摘要] 热处理工艺在热处理技术规程中已有了较为完善的说明,但有关实际操作中的资料较少,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电 力建设施工中由于热处理不正确出现的缺陷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怎样避免这些缺陷。 [关键词] 热处理缺陷热处理实际操作热电偶固定 随着机组向越来越大容量的发展,合金钢大量应用,对焊接热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焊件经不正确的焊后热处理,会产生各种缺陷,有些缺陷可以经过重新热处理予以纠正,但有些缺陷却无法补救而造成废品。常见的缺陷有以下几种: 1、过热 1)特征:焊件在退火状态下的断口上呈现特别粗大的晶粒,在淬火的断口上呈现粗大的马氏体针状结构 2)产生原因:在加热过程中,不严格控制加热工艺所致,如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的停留时间过长,一般在正火或 高温退火工艺中易出现。 3)危害性:粗化的结构,极易出现裂纹,即使不出现裂纹,也会使焊件的强度、塑性、韧性大大降低。 4)预防及纠正:为预防过热,加热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同时在高温的停留时间尽量缩短。对过热程度严重的焊件可重 复二次退火或正火来纠正。 2、过烧 1)特征:除断口呈现粗大晶粒外,在晶粒间的边界处有熔化或氧化现象,即在晶间集聚着低熔点的杂质或氧化物。 2)产生原因:加热温度过高(大于1300℃)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 3)危害性:产生过烧后会使焊件的强度、塑性、韧性急剧降低。 4)预防:必须严格执行热处理规范,且不允许氧化性火焰直接与焊件接触。产生过烧后,焊件无法补救。 3、变形与裂纹 1)特征:焊件的变形与宏观裂纹一般用肉眼可见。 2)产生原因:一是由于焊件的内应力产生,内应力的产生是由于焊件的加热冷却时内外温度不均匀造成体积膨胀或收 缩不一致而引起的热应力。二是由于内部A向M转变时体积变化的不均匀性引起的结构应力,当应力超过焊件的屈服极限时 发生变形。当超过焊件的强度极限时发生裂纹。 3)危害性:造成返工,增加生产工序,提高了成本,有时还造成焊件的报废。 4)预防:采取措施降低内应力。 4、硬度升高

常见零件的热处理方式

一、齿轮 1.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的工艺流程 毛坯成型→预备热处理→切削加工→渗碳(碳、氮共渗)、淬火及回火→(喷丸)→精加工2.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淬火齿轮用钢及制造工艺流程 配料→锻造→正火→粗加工→精加工→感应或火焰加热淬火→回火→珩磨或直接使用调质 3.高频预热和随后的高频淬火工艺流程 锻坯→正火→粗车→高频预热→精车(内孔、端面、外圆)滚齿、剃齿→高频淬火→回火→珩齿 二、滚动轴承 1.套圈工艺流程 棒料→锻制→正火→球化退火 棒料→钢管退火磨→补加回火→精磨→成品 2.滚动体工艺流程 (1)冷冲及半热冲钢球 钢丝或条钢退火→冷冲或半热冲→低温退火→锉削加工→软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磨→补加回火→精磨→成品 (2)热冲及模锻钢球 棒料→热冲或模锻→球化退火→锉削加工→软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磨→补加回火→精磨→成品 (3)滚子滚针 钢丝或条钢(退火)→冷冲、冷轧或车削→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磨→附加回火→精磨→成品 三、弹簧 1.板簧的工艺流程

切割→弯制主片卷耳→加热→弯曲→余热淬火→回火→喷丸→检查→装配→试验验收 2.热卷螺旋弹簧工艺流程 下料→锻尖→加热→卷簧及校正→淬火→回火→喷丸→磨端面→试验验收 3.冷卷螺旋弹簧工艺流程 下料→锻尖→加热→卷簧及校正→去应力回火→淬火→回火→喷丸→磨端面→试验验收 四、汽车、拖拉机零件的热处理 1.铸铁活塞环的工艺流程 (1)单体铸造→机加工→消除应力退火→半精加工→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 (2)简体铸造→机加工→热定型→内外圆加工→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 2.活塞销的工艺流程 棒料→粗车外圆→渗碳→钻内孔→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棒料→退火→冷挤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热轧管→粗车外圆→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冷拔管→下料→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3.连杆的工艺流程 锻造→调质→酸洗→硬度和表面检验→探伤→校正→精压→机加工→成品 4.渗碳钢气门挺杆的工艺流程 棒料→热镦→机加工成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磷化→成品 5.合金铸铁气门挺杆的工艺流程 合金铸铁整体铸造(间接端部冷激)→机械加工→淬火、回火→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合金铸铁整体铸造(端部冷激)→机械加工→消除应力退火→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钢制杆体→堆焊端部(冷激)→回火→精加工→成品 钢制杆体→对焊→热处理→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 6.马氏体型耐热钢排气阀的工艺流程 马氏体耐热钢棒料→锻造成型→调质→校直→机加工→尾部淬火→抛光→成品 7.半马氏体半奥氏体型耐热钢(Gr13Ni7Si2)排气阀的工艺流程

常见热处理及优缺点

一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钢的临界点,保温一定时间,随后在炉内或埋入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的组织,这种工艺叫— 目的: 1) 降低硬度—切削加工 2)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机械性能 3) 消除内应力—淬火准备 4) 提高塑性,韧性—冷冲压, 冷拉拔 1 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P+F)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通过完全重结晶,使锻,铸,焊件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同时可消除内应力,使A充分转变成正常的F 和P. 应用: 亚共析钢 * 不能用于共析钢,∵在Accm以上缓冷,会析出网状渗碳体(Fe3CⅡ),脆性↑ 2 不完全退火: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适当保温,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又叫球化退火. 目的:使珠光体组织中的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粒状或球状,这种组织能将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

火做准备.减小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应用:共析钢,过共析钢(球化退火) 3 等温退火:将钢件加热到Ac3A(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保温后较快地冷却到稍低于Ar1的温度,再等温处理,A转变成P后,出炉空冷. 目的: 节省退火时间,得到更均匀的组织,性能. 应用: 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 4 去应力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约500~650℃)保温后缓冷. (又叫低温退火) 目的:消除内应力 应用:铸,锻,焊 *不发生相变,重结晶例子:杯裂 5 再结晶退火:将钢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250℃,即650~750℃,保温,空冷. 目的: 发生再结晶,消除加工硬化. 应用: 冷扎,冷拉,冷压等 * 可能相变 6 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高温进行 目的:消除偏析,应用:铸件 二正火 钢件加热到Ac3(亚)或Accm(过共)以上30~50℃,保

轴承热处理后常见六大质量缺陷

轴承热处理后常见六大质量缺陷 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精密零部件,使用质量性能会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使用性能,因此我们在使用轴承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性能要求,因此很多厂商为了提高轴承使用性能,进而采用热处理工艺进行提升,但是在热处理工艺后轴承常会出现六大质量缺陷,中华标准件网分享如下。 1、过热 从轴承零件粗糙口上可观察到淬火后的显微组织过热。但要确切判断其过热的程度必须观察显微组织。若在GCr15钢的淬火组织中出现粗针状马氏体,则为淬火过热组织。形成原因可能是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保温时间太长造成的全面过热;也可能是因原始组织带状碳化物严重,在两带之间的低碳区形成局部马氏体针状粗大,造成的局部过热。过热组织中残留奥氏体增多,尺寸稳定性下降。由于淬火组织过热,钢的晶体粗大,会导致零件的韧性下降,抗冲击性能降低,轴承的寿命也降低。过热严重甚至会造成淬火裂纹。 2、欠热 淬火温度偏低或冷却不良则会在显微组织中产生超过标准规定的托氏体组织,称为欠热组织,它使硬度下降,耐磨性急剧降低,影响轴承寿命。 3、淬火裂纹 轴承零件在淬火冷却过程中因内应力所形成的裂纹称淬火裂纹。造成这种裂纹的原因有:由于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或冷却太急,热应力和金属质量体积变化时的组织应力大于钢材的抗断裂强度;工作表面的原有缺陷(如表面微细裂纹或划痕)或是钢材内部缺陷(如夹渣、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白点、缩孔残余等)在淬火时形成应力集中;严重的表面脱碳和碳化物偏析;零件淬火后回火不足或未及时回火;前面工序造成的冷冲应力过大、锻造折叠、深的车削刀痕、油沟尖锐棱角等。总之,造成淬火裂纹的原因可能是上述因素的一种或多种,内应力的存在是形成淬火裂纹的主要原因。淬火裂纹深而细长,断口平直,破断面无氧化色。它在轴承套圈上往往是纵向的平直裂纹或环形开裂;在轴承钢球上的形状有S形、T形或环型。淬火裂纹的组织特征是裂纹两侧无脱碳现象,明显区别与锻造裂纹和材料裂纹。 4、热处理变形 轴承零件在热处理时,存在有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这种内应力能相互叠加或部分抵消,是复杂多变的,因为它能随着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冷却方式、冷却速度、零件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热处理变形是难免的。认识和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可以使轴承零件的变形(如套圈的椭圆、尺寸涨大等)置于可控的范围,有利于生产的进行。当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机械碰撞也会使零件产生变形,但这种变形是可以用改进操作加以减少和避免的。 5、表面脱碳 轴承零件在热处理过程中,如果是在氧化性介质中加热,表面会发生氧化作用使零件表面碳的质量分数减少,造成表面脱碳。表面脱碳层的深度超过最后加工的留量就会使零件报废。表面脱碳层深度的测定在金相检验中可用金相法和显微硬度法。以表面层显微硬度分布曲线测量法为准,可做仲裁判据。 6、软点

钢的热处理缺陷分析

钢的热处理缺陷分析(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处理各种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及分析各种热处理缺陷, 3、学会用金相显微镜测定脱碳层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在各种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缺陷最为常见,如硬度不足、软点、变形甚至开裂等,但产生的原因很多,须丛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及分析。其中金相检验较为方便,而占有重要地位。(一)、热处理缺陷分析的一般步骤: 首先应了解零件的技术要求,使用材料、热处理工艺等。 1、零件的外观检查;有无裂纹、裂纹的情况、分布状况及大小,断口形貌。 2、硬度测量:判断热处理硬度是否达到技术要求,为金相检验提供数据。 3、必要时进行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判断材料是否混料而误用成其它材料。 4、正确的取样;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否则将得出错误结论。 5、金相检验:试样经磨制抛光后,必要时可在浸蚀之前检查裂纹形态和夹杂物的情况, 来判断是否是形成裂纹的原因。 6、作出结论:通过多方面的检验后,找出缺陷形成及产生的证据及原因,可能的话提 出改进的建议。 三、常见的热处理缺陷有如下几种; 1,、中碳钢及中碳合金钢淬火后正常组织是细小及中等粗细的马氏体。当这种马氏体组织中有部分铁素体,就会使淬火马氏体的硬度下降,当铁素体数量越多硬度就越低,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加热温度低于A C3。所致。 2、另外在中碳钢及中碳合金钢淬火后正常组织是细小及中等粗细的马氏体。当这种马氏体组织中夹有贝氏体或屈氏体,有时还伴有少量铁素体,就会使淬火马氏体的硬度下降,后两者的数量越多则硬度越低,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冷却速度不够迅速。 马氏体+铁素体组织马氏体+屈氏体组织当马氏体太细小,同时又出现白色块状铁素体,这是淬火加热温度偏低所制。 2、高碳钢及高碳合金钢再淬火后的正常淬火组织应该是针状或细针状马氏体及均匀分布的小颗粒炭化物。当组织中炭化物颗粒较多,这说明炭化物溶入不足,马氏体的碳及合金化浓度不够,甚至有部分未溶入奥氏体的珠光体小区域存在,这时还表现为硬度低或硬度不均匀。这是淬火加热温度偏低所制。 有时组织中含有少量屈氏体,当含量多时表现为硬度不足,当含量少时只有用金相法进行检验。为了确保质量一些钢材都有它的一套质量检验标准。 3、当淬火组织中马氏体针叶粗大,高碳钢中炭化物减少甚至消失,出现明显的残余奥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及案例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及 案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及案例>>试题 一、填空题 1、热处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可分为热处理前、热处理中、热处理后三个方面的原因。 2、热处理缺陷分析方法有:断口分析、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试验、验证试验、综合分析。 3、断裂可分为两种类型: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 4、金属断裂的理论研究表明:任何应力状态都可以用切应力和正应力表示,这两种应力对变形和断裂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切应力才可以引起金属发生塑性变形,而正应力只影响断裂的发展过程。 5、热处理变形常用的校正方法可分为机械校正法和热处理校正法。 6、热应力是指由表层与心部的温度差引起的胀缩不均匀而产生的内应力。 7、工程上常用的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和火焰淬火两种。 8、热处理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是控制加热质量和冷却质量。 9、过热组织晶粒粗大的主要特征是奥氏体晶粒度在3级以下。 10、真空热处理常见缺陷有表面合金元素贫化、表面不光亮和氧化色、表面增碳或增氮、粘连、淬火硬度不足、表面晶粒长大。 11、低温回火温度范围是(150-250)℃,中温回火温度范围是(350-500)℃,高温回火温度范围是(500-6 50)℃。

12、工件的形状愈不对称,或冷却的不均匀性愈大,淬火后的变形也愈明显。 13、马氏体片越长,撞击能量越高,显微裂纹密度会越大,撞击应力会越大,显微裂纹的数目和长度也会增加。 14、合金元素通过对淬透性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淬裂倾向,一般来说,淬透性增加,淬裂性会增加。合金元素对M S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M S越低的钢,淬裂倾向越大。 15、一般来说,形状简单的工件,可采用上限加热温度,形状复杂、易淬裂的工件,则应采用下限加热温度。 16、对于低碳钢制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收缩,为了减小收缩,要降低淬火加热温度;对于中碳合金钢制的工件,若正常加热温度淬火后内孔胀大,为了减小孔腔的胀大,需降低淬火加热温度。 17、工件的热处理变形分为尺寸变化和形状畸变两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淬火裂纹通常分为 A 四种。 A、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剥离裂纹 B、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显微裂纹 C、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网状裂纹、表面裂纹 D、纵向裂纹、横向裂纹、剥离裂纹、应力集中裂纹 2、第一类回火脆性通常发生在淬火马氏体于 B 回火温度区间,这类回火脆性在碳钢和合金钢中均会出现,它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A、(200-300)℃ B、(200-400)℃

热处理缺陷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热处理缺陷裂纹产生原因的分析 -------------------------------------------------------------------------------- 作者:张丽更新时间:2008-2-13 江苏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主要分析各种热处理方法及其他因素使金属零件产生裂纹的原因 关键词:热处理缺陷裂纹因素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使零件获得适应工作条件需要的使用性能,达到充分发挥材料潜力,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和提高效能的重要的工艺方法。如果出现热处理缺陷,热处理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零件将成为不合格品或废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热处理缺陷一般按缺陷性质分类,主要包括裂纹、变形、残余应力、组织不合格、性能不合格、脆性及其他缺陷等七类。其中最危险的热处理缺陷是裂纹,一般将之称为第一类热处理缺陷,它属于不可挽救的缺陷;最常见的热处理缺陷是变形,一般称之为第二类热处理缺陷;其余缺陷如残余应力,组织不合格等属于第三类,一般统称为第三类热处理缺陷。 下面着重讨论有关热处理第一类热处理缺陷――裂纹。 一、金属零件的淬火裂纹 影响钢件淬火裂纹形成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冶金因素、结构因素、工艺因素等。掌握各种因素作用,各因素对淬火裂纹影响的规律,对防止淬火裂纹的发生,提高成品率有重要的意义。 (1)钢件的冶金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影响 钢件可用锻件、铸件、冷拉钢材、热轧钢材等加工而成,各种毛坯或材料生产过程中均可能产生冶金缺陷,或者将原料的冶金缺陷遗留给下道工序,最后这些缺陷在淬火时可扩展成淬火裂纹,或导致裂纹的发生。如铸钢件在热加工工艺过程中因加工工艺不当,在内部或表面可能形成气孔、疏松、砂眼、偏析、裂痕等缺陷;在锻件毛坯中,有可能形成缩孔、偏析、白点、夹杂物、裂纹等。这些缺陷对钢的淬火裂纹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说来,原始缺陷越严重,其淬火裂纹的倾向性越大。 钢的含碳量和合金元素对钢的淬裂倾向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随着马氏体中含碳量的增加,增大了马氏体的脆性,降低了钢的脆断强度,增大了淬火裂纹倾向。在含碳量增加时,热应力影响减弱,组织应力影响增强。水中淬火时,工件的表面压应力变小,而中间的拉应力极大值向表面靠近。油中淬火时,表面拉应力变大。所有这些都增加了淬火开裂倾向。而合金元素对淬裂的影响是复杂的,合金元素增多时,钢的导热性降低,增大了相变的不同时性;同时合金含量增大,又强化了奥氏体,难以通过塑性变形来松弛应力,因而增大热处理内应力,有增加淬裂的倾向。然而合金元素含量增加,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可用较缓和的淬火介质淬火,可以减少淬裂倾向。此外有些合金元素如钒、铌、钛等有细化奥氏体晶粒的作用,减少钢的过热倾向,因而减少了淬裂倾向。 (2)原始组织的影响 淬火前钢件的原始组织状态和原始组织对淬裂的影响很大。片状珠光体,在加热温度偏高时易引起奥氏体晶粒长大,容易过热,所以对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的钢件,必须严格控制淬火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否则,将因钢件过热导致淬火开裂。具有球状珠光体原始组织的钢件,在淬火加热时,因为球状碳化物比较稳定,在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中,碳化物的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