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概要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概要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概要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政策日趋谨慎、利率市场化政策出台、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第三方支付侵占金融市场、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等,多方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相叠加,宏观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高投资带动高增长的模式面临转型,市场有效信贷需求增速放缓,银行体系风险不断集聚,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公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感受,从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人才资源管理和内部构架等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把握环境变化,助推银行对公业务转型之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前言

银行对公业务包括企业电子银行、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资金清算、中间业务、资产推介、基金托管等等,通俗点说就是“对单位的业务”。 [1]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政策日趋审慎,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资产规模扩张

速度放缓、净息差面临进一步收窄、资产质量压力巨大、减值损失准备增加、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力度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多方负面因素叠加,商业银行面临着最为严峻的形势。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市场准入逐步放宽,竞争主体不断增加,直接冲击现有金融格局;混业经营不断深化,市场被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瓜分;互联网企业跨界经营,对银行传统的渠道、客户和业务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对公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主要的利润来源,长期以来都是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 [2]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模式陈旧

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这种经营模式是在长期国内金融市场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传统的“卖方市场”下,商业银行的产品只要及时进入市场就有利润回报。但是目前,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卖方市场”正在变为“买方市场”,商业银行失去了市场的主导权,“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出现的新形势。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客户参与程度的提高等,都对商业银行陈旧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由“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上来。国内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营销模式及手段同质化现象严重,关系营销导致营销成本攀升,预期未来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必将面临较大规模的转型,以适应日趋严峻

的竞争形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已经意识到转变经营模式的必要性,但是营销观念难以创新,具体的操作实施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改善。

(二营销方式落后

部分商业银行仍然存在“坐等客户”的营销理念,有些银行为了顺应市场竞争形势而采取的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又缺乏市场调查和长远的定位,只是为了应付金融市场竞争而被动采取的措施。目前各商业银行定位相似、管理水平相似,所推出的营销策略也大同小异, 概念层面的营销策略很难顾及客户的真正需求, 难以和客户形成长期、忠诚的关系。从而对对公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会造成对公业务长远发展后劲不足, 于对公业务发展整体是不利的。对公业务普遍培养周期长,而对于要担任对公客户经理的人员培养周期更长,商业银行一般选择从同业挖掘成熟人才,忽略内部员工的培养,难免会降低对公业务人员的进取积极性。对公业务人员很大一部分是从信贷员转化而来的,知识结构和整体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在业务创新方面能力有限,是对公业务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商业银行中对公业务工作人员的薪酬仅仅是根据职务级别制定的 [3], 工作业绩、员工岗位性质并不计算在内,薪酬制度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四内部构架有待完善

对公业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涉及到的部门数量多、部门职能重叠,条条框框多、业务流程繁琐等。这种内部组织架构会导致部门配合不够协调、效率低等问题,最终导致对公客户的流失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二、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对策分析

(一转变经营模式

真正施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运用科学的经营理念和完整的营销流程,认真分析对公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对客户需求做详细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 根据客户需求设计产品、并选择恰当的营销渠道、进行合理的产品价格定位,在营销策略实施后对客户进行定期需求回访,根据回馈信息对经营模式做相应调整。只有真正转变经营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明确客户实际发展需求,并不断丰富自身的产品,完善经营手段,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

(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

由“坐等客户”转变为“主动寻找客户”,由“单一促销” 转变为“双赢促销”,倡导全面服务、团队服务、亲和服务和专业服务的营销文化。对公业务根据企业客户当前的经营需求和发展中的潜在需求制定营销方案,主动出击与客户建立关系营销,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给予适应的产品服务,将银行服务延伸到

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做到既有本币业务,又有外币业务;既有境内业务,又有境外业务;既有一般业务,又有特色业务。倡导关系经理、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等的紧密合作,推进对客户的优质服务。另外,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构建信息化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为客户营销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便利,进而在发掘新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的业务营销中取得先机。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

为了银行的长远发展, 在建设优秀的对公业务人员队伍方面, 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首先可不定期开展对公业务信息分析与运用的培训 [4],增强对公业务人员的对公业务专业知识。其次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对公业务工作效率,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明确考核制度、增强考核的导向性,以数据为主要评价指标,采取分层考核方式,结合质、量、长期、短期考核综合评价;绩效考核与职业发展挂钩,建立对公业务人员年度考核评价档案,进行分级评价,对于表现不足的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鼓励和提升;强化培训,提高对公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可因人而异实行个性化培训,或开展技能比赛和优秀服务评选活动,挖掘工作人员自身潜力、提升业务能力。第三,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如此既能保证对公业务人员的稳定,又能吸引其他部门优秀人才走上对公业务岗位。从银行内部人员中选拔优秀人员为客户经理。

(四)建议设置条线型部门构架业务条线型部门设臵所要注意的事项有:一是将对公业务的营销、经营、管理等职能上移到二级分行或一级分行,做到二级分行对公服务集中管理。二是整合城市综合型支行对公业务,了解客户分布情况及客户需求,并根据分局情况对对公业务进行清晰定位、明确分工,各分行优势互补。三是加强商业银行各分行的合作,建立共同服务客户的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实现整体竞争优势。条线型部门设臵可以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避免过多的内部消耗。另外,条线型部门设臵可集中优秀工作人员特别是客户经理,进行资源集中配臵,提升有效人才的合理利用率。对公业务的上移,可使大中型信贷客户经营重心上移,与风险条线专业化项目评估中心建设相匹配,更有利于对公业务的开展。同时,进一步加强小企业对公业务的经营建设,重视客户需求、突出产品优势、强化渠道建设,提高风险控制力。结语对公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看现有地位还是未来发展潜力,对公业务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已进入关键战略转型期,延续过去传统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应该关注到来自竞争对手和政策环境方面的威胁,制定适宜当前宏观、微观环境的营销策略,真正实现从粗放式经营走向内涵集约式发展。随着经济 [5]

环境的变化,企业的金融需求也日新月异。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要努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产品,打好投资银行、金融市场、财富管理、贸易金融产品的组合拳,创新金融产品,丰富获客手段;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利差收窄,价格战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应努力提高议价能力和竞争能力,实施差异化的定价策略,对综合贡献度高、信用等级高的客户给予一定程度的价格优惠,以提升客户忠诚度;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应建立以客户经理为主、网银等互联网渠道为辅、网点等基层营销人员为支撑的多渠道策略,充分掌握客户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大广告促销力度,做好商业银行整体形象宣传与重点产品宣传的有机结合工作。努力提升人员促销水平,丰富促销手段,积极开展公共关系促销活动,以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应尽快解决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经理数量及质量不足的问题,并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提升营销人员营销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人性化服务;提升网点内外服务环境,为客户营造舒适的办理体验;制定对公业务标准化流程,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与质量,有效缩短客户办理业务等待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对公业务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积极的面对问题,并根据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保障对公业务的发展。本文从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人才资源管理和内部构架等方面所做论述,望助力银行对公业务转型与长久发展。

注释 [1] 百度百科 [2] 王海明. [3] 黄敏华. [4] 金娟. [5] 于辉. 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对公业务转型研究[D]. 山东大学 2012 A 银行基于绩效考核的薪酬设计研究[D]. 广东商学院 2013 商业银行数据仓库项目投资回报分析[J]. 中国金融电脑. 2004(09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探讨[J]. 经营与管理. 2012(02 参考文献 1. 黄学红.对优化我国商业银行营销体系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9(02 2. 贾小宁 , 李梁 . 中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J]. 经济与管理.2005(05 3. 树立四种意识抓好六个关键切实加快城市对公业务有效发展──段钢在农行城市对公业务转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 贵州农村金融. 2009(09 4. 邹卫兵 . 研究.2009(02 5.翁颖娇. 对公业务营销能力提升初探[J].现代金融.2013(04 对进一步加快农行城市对公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J].湖北农村金融

商业银行工作总结

商业银行工作总结 是最新发布的《商业银行工作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收藏。 商业银行xx年,在市分行和支行新一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支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分行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有效发展作为主线,以“存款超百亿,效益超千万”为目标,改进机制,严控风险,强化营销,通过全行员工团结拼搏,克难制胜,经营效益进一步好转,较好地完成了上级行下达各项任务,促进了我行各项工作持续稳健发展。现将xx年度如下: 一、xx年主要成绩 一是存款继续保持强劲增势,以增存促增效成果显著。12月末,各项存款

余额××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比去年同期多增××万元,完成市分行全年考核计划的××%,旬均净增达××万元,净增总量和旬均增额再创历史新高。全年上存资金达××万元,月均达××万元,同比净增××万元,金融机构往来收入××万元,同比增加××万元,增幅达70%,为全行扭亏增盈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信贷思想汇报专题资产结构明显改善,信贷投放进一步向优良客户集中,逐步退出“散小差”劣质客户,有效规避经营风险。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净投放××万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万元,比年初下降××万元;公司类贷款××万元,比年初增××万元。 三是保险代理等新业务驶入“快车道”,与传统业务并驾齐驱。12月末,代理保费收入××万元,完成市分行下达计划的150%。其中:寿险代理保费××万元,同比增××万元;代理财产保险××万元,同比增××万元;实现手续费收入××万元,同

比增××万元,完成市分行下达计划113%。累计代销基金××万元,累计代销国债××万元。 四是按时完成不良资产清收任务,不良资产“双降”取得阶段性成果。12月末,清收不良贷款本息××万元,其中:清收本金利息××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处置抵债资产××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保全××万元,完成全年任务×%。年末不良资产余额××万元,占比为××%,不良贷款呈现“双降”趋势,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下降××万元,不良贷款占比率比去年末下降××个百分点。 五是中间业务持续快速发展,财务贡献率进一步加强。12月末,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万元,占总收入的××%,同比增××万元,提高×个百分点。 六是利息收入继续保持有效增长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12月末,全行收息××万元,其中:公司类、私企业及个体贷款收息××万元,不良贷款清收利息××万元。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优化而改变,中间业务逐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渐培育了信用卡、代理收付、票据承兑、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不断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起步较晚,与外资银行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结构、信息、技术、信誉和资金等优势,不懂用自身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宜,并据此以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一种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代理、咨询、信托等业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在生存压力与发展需求的推动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中间业务,但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上海存在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1、发展规模减小,业务品种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范围窄、层次低,覆盖面不均衡。中间业务是一项范围广、跨度大的系统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多是起步较早、操作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品种,如结算、一般性代理、信用卡业务等。对中间业务缺乏内涵式开拓,即较少开拓经营深度,提高经营要素的质量,银行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等软件优势来充当客户的财务和投资顾问,代客理财,为企业兼并、重组、收购提供项目融资等高层次的服务。 2、技术力量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懂得一般操作的人员多,缺乏精通管理的人员;懂得传统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创新业务的人员;懂得单项业务的人员多,缺乏精通计算机、外语和国际业务等多项业务的人员。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我们需要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经营理念落后,阴历观念淡薄 我国银行长期在“统收统支,统存统贷”的体制下,我国银行只重视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锁着我国经济金融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要求、与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发展比较,无论是在业务数量还是在业务质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

银行从业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银行从业基础知识 一.中国银行体系概况 1.中国人民银行概况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 年 1984 年1 月1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1995 年3 月18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 2003 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由新设立的中国银监会 行使 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2003 年12 月27 日,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 的职能: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 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3.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 ⑴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⑵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⑶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⑷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⑸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⑹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⑺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⑻经理国库 ⑼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⑽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⑾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⑿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⒀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 4.监管机构——历史沿革与监管对象 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3 年 4 月。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银 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果冻监督管理的工作。本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 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经国务院银行 业家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使用本法对银行业金融 机构监督管理的规定。 5.监管机构——监管职责 ⑴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 ⑵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 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和管理 ⑷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

浅谈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一)

浅谈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业务创新论文摘要:随着存贷款利差幅度的减少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点。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一、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一)商业银行适应存贷利率差减少的需要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幅度的减少,其收益所占的比重也在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去开拓各种非利息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二)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传统的经营观念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此来推动银行发展、满足客户的需求。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应经国际化、多元化的需要,也是其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三)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 一般来说,世界主要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不到4%,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远远高于这个数字,达到了20%左右。这严重降低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大、风险小的优势,有助于商业银行积累大量资本,化解不良资产,增强竞争能力,是商业银行未来竞争的重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理念落后,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偏差 受落后的经营理念束缚,我国商业银行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认识不足。没有对商业银行业务进行准确定位,普遍只重视开拓存贷业务,将中间业务作为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派生业务,以牺牲中间业务为代价换取存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甚至不惜成本,采取少收费或不收费,就是为了占领信贷市场。没有从战略角度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三大业务之一来发展。 (二)服务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中间业务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业务品种众多,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服务,仍以传统的接受客户委托,不占用自己的资产和收取手续费为主。据悉,全国已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多达400多种,但从整体看起主导作用的仍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等技术含量低、利润率很低的低附加值业务,相比之下,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咨询类、承诺类、代客理财的中间业务比较少,各类担保贷款和投资承诺、外汇买卖等新兴表外业务发展缓慢,很多业务尚处于初级状态,金融衍生工具则基本是空白,缺乏深度和广度。 (三)管理无序,缺乏统一规划 由于中间业务的开展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使得中间业务难以像存贷款业务那样,集中由某一个部门管理,需要一个专门机构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体制,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没有专门的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导致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容易与与其他业务部门产生利益冲突。此外,由于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业务政策和决策的统一性、连贯性,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四)收费偏低,同业竞争不规范 国内中间业务市场竞争不规范、收费偏低和标准不统一问题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

商业银行重点整理

Ch1 1、商业银行分析的起点:铸币兑换业;近现代银行业的开端:货币经营业 2、是不是有了货币经营业就有了商业银行? 不是。货币经营业只是银行的早期萌芽状态,当货币经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信用活动,才有了早期银行。所以,货币经营业与银行是不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信用活动。 3、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途径有两条: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一是新兴的股份制银行。 4、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5、商业银行的性质 (1)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且大部分资本来自于股票发行;商业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从商业银行的设立到商业银行选择业务及客户的标准来看,主要是盈利。 (2)商业银行是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的活动围不是一般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而商业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存款货币。 (3)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相比较,商业银行是面向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经营的金融机构,而中央银行是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具有银行特征的政府机关。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而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金融服务。 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的业务和提供的服务围越来越广泛,现代商业银行正在向着“万能银行”和“金融百货公司”的综合银行模式发展。 6、商业银行的经济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1、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货币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2、支付中介。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3、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4、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5、调节经济。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解社会各部门的资金余缺,同时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指引下,在国家其他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实现调节经济结构,调节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引导资金流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 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三者关系: ①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功能。②支付中介是商业银行的传统功能,是三者中最早诞生的职能。③信用创造职能是在前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本质区别的体现。④支付职能从逻辑上先于信用中介职能(银行的支付网络构建

【精品】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

【关键字】精品 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探讨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零售”概念及内涵,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商业银行如何实现“大零售”转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 一、“大零售”的概念及内涵 零售金融业务是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之一,指商业银行向居民个人、家庭、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活动的统称,包括存款、融资、委托理财、消费信贷、委托咨询、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等各类金融服务。所谓的“大零售”,则是从更宽视野、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整合发展资源,逐步壮大零售金融规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零售金融生态圈,最终实现价值贡献总量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零售银行经营的实质是客户而不是资金,零售银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因此“大零售”的内涵,首先应当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制胜”的理念。现阶段,客户对零售银行业务品种的需求已从保守单一的储蓄和结算扩大为全能理财服务,对市场细分及服务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了客户的消费态度,导致零售银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切实增强客户服务意识,杜绝一切单纯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而损伤客户利益的做法,建立“唯客户、唯市场、唯服务”的工作机制,积极巩固零售业务发展的客户基础,做到无论是有形的人工服务,还是无形的电子服务,无论是金融的产品服务,还是非金融的增值服务,无论是服务的过程,还是服务的结果,都能通过提高客户的体验度、满意度持续提升客户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其次是确立以“营业贡献”为核心的价值导向。长期以来,国内零售银行把吸收储蓄存款放在首要地位,存款供给利润型成为零售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随着居民家庭市场主体地位的崛起与强化,居民的金融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保守的储蓄保值观念虽然没有弱化,但是投资增值和超前消费的观念正在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顺应市场趋势,大力发展零售银行消费信贷和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大零售”转型,要求商业银行改变零售业务原先单一追求规模和数量的粗放型发展思路,通过有效把握各项零售业务和产品的营业贡献情况,全面推进零售业务规模、质量、效益、风控的有机统一,从而提高零售业务对全行的营业贡献,实现零售业务从存款供给利润主导型向资产扩张盈利型和中间业务盈利型的转型发展。 第三是构建“大零售”金融生态圈。零售银行不同于制造业或商品供应商, 不仅给客户提供产品, 而且是以一种公众信用的方式为大众提供服务。因此,银行不仅仅是一个企业, 还是一种关系的建立者和维护者。在“大零售”业务中,客户关系不再是单一群体的关系,不再是单一产品销售的关系,不再是一次性营销的关系,也不再是被动服务的关系,而是演化成了分层次、差异化的群体关系、配置最佳理财组合方案的关系、持续经营和维护的关系,以及主动服务的关系。“大零售”意味着银行和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商业银行的新挑战在于通过明确经营理念,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整合部门资源,围绕满足、引导并创造个人、小微企业客户金融需求,打造多层次、立体式、多方共赢互利的“大零售”金融生态圈,包括客户圈、服务圈和金融圈。在该生态圈内,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实现共生共存、互利共赢,形成良性金融生态循环,确保做到价值最大化,这是“大零售”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大零售”转型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大零售”转型是转变盈利模式、拓展增长空间的重要手段。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仍然以存贷利差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利润压力和风险压力。对于议价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强的大企业而言,其大额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和贷款利率下浮比例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论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活动 1.1 商业银行的自然选择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根本原因是外部因素的结果。首先,国家放松了控制,开放银行和国际发展的趋势,包括中间业务,包括金融创新的步伐;其次,市场竞争也促进了中介机构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一些传统业务,就要面临着同业竞争。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传统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日益呈现出“夕阳产业”的下降,因此,商业银行被迫进行新的业务创新,以创建一个新的利润来源;再次,中间业务创新是市场需求的结果,由于在利率和汇率,在这经济环境的企业频繁波动具有不确定性,中间业务的创新增加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其中,尤其是金融衍生品的数量为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风险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最后,银行有自己的优势,以及20世纪80年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实用信息技术。 1987年2月在美国西北大学举行缔结关于资产证券化和发展中间业务研讨会上,学者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在大量的商业银行中间的风险的存款机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技术、控制、利率风险、以及客户的竞争,如资本充足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1.2中间业务发展的意义 (1)可以扩展到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扩大业务规模。 (2)商业银行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3)能发挥多种经营,“捆绑式”的效果,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 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他业务,并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仅带来直接的利润,但也与其他业务,第二市场的互动,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2.1更广泛的业务范围,品种繁多 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和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客户。传统的银行,信托服务、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保险等业务范围。而西方国家他们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贴现商业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创新。 2.2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从1993年到1996年之间,美国的银行业务从912亿美元增长至12.188万亿美元,占银行资产从78%提高到142.9%,其中七大银行的商业贷款超过一倍多,五大银行的总资产超过2.2万亿美元,同一时期业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中,在美国银行资产和负债资本额为7800亿美元,总资产为45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平均增速为54.2%,平均每年超过9%的年均总资产和21.6%的总资产增长率。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相继上市,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而银行在金融业中占主体地位,商业银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商业银行发展业务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银行的发展,为了在世界经济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和更好的发展。商业银行发展是由多种主客观因素维系和推动的,而引起商业银行质的飞跃的主导因素是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如果需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而中间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在银行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乃至竞争力环境方面产生了巨大差异,这不仅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还导致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在对中国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本篇论文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针对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解决方法和创新的对策。让我们期待商业银行能更上一层楼!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创新 浅谈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及其对策 一、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及其意义 (一)商业银行的特征 我国目前存在的银行:中央银行1家(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大型银行5家(工商、农业、建设、中国、交通);政策性银行3家(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广发、光大、深发展、华夏、兴业、浙商、渤海、恒丰);城市商业银行146家;农村商业银行近百家,现在还在设置;邮政储蓄银行;外资行34家参加人行支付系统的;20多家村镇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乡村银行。[1]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也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商业银行业务和经营】精炼重点整理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重点整理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 1、含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作用 (1)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 B、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2)支付中介 A、通过存款在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 B、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加大了资金周转效率。 (3)信用创造 A、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B、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 业务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从事同行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办理国外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买卖、代理买卖外汇,经营结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 3、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 (1)单一银行制:银行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美国普遍) 优点:A、限制银行业垄断,防止银行间过度竞争 B、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C、各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大,经营较灵活 D、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和控制 缺点:A、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存在矛盾。 B、银行业务多集中于某一地区、某一行业,容易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波动的影响, 筹资不易,风险集中。 C、银行规模小,经营成本高,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分行制(可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优点:A、分支机构多,分布广,业务分散,因而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资金,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同时由于放款分散、风险分散,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B、银行规模较大,提供多种便利的金融服务,取得规模效益; C、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宏观管理。 缺点:A、容易造成大银行对小银行的吞并,形成垄断,银行间可能竞争过于激烈 B、银行规模过大,部层次、机构较多,管理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我国近年来银行控股公司发展迅速) 形式:a金融资本控制金融资本(占大多数),如,工商银行、平安保险等;b实业资本控制金融资本,如海尔集团、首创集团等。 原因:规避金融管制、获取垄断利润、实现规模经济等。

银行对公业务转型

关于推进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思考 一、推进对公业务转型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对公业务转型是主动适应内外部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迫切需要。 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看,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全球性经济衰退风险明显加大,虽然国家在逐步调整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内需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但也同样面临经济下滑的严峻形势,就四川省而言,2008年四季度,反映四川宏观经济形势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94.4点,同比下降42.1点,创四川自1998年开展企业景气调查以来的单季最大跌幅。而反映四川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00.4点,同比下降38.7点,工业增速也在下滑,2008年9-11月环比分别下降3.8、2.9、4.1个百分点。 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传统的封闭经济逐步被开放经济所替代;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和完善;社会投资结构实现了根本性变革;企业逐步由社会大工厂的“车间”步入现代企业的轨道;家庭收入水平、储蓄倾向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换。这些变化都产生了新的游戏规则。面对新的商业环境、新的游戏规则,银行必须重新审视已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熟悉的管理办法。应当看到,目前大部分西部地区行还依然属于传统银行

的范畴,与金融全球化、自由化、信息化和全能化发展的趋势还相距甚远,不能满足日益膨胀的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金融需求。在这种客观现实下,西部地区的商业银行不仅要摈弃粗糙的管理方式,最重要的问题是直面现实,实现战略转型。 这都要求我们积极适应宏观经济新变化,相应调整经营策略和经营模式,优化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提升持续竞争力。 (二)金融脱媒对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巨大挑战。 “十一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我国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货币市场。这种政府推动的变革将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深化,从而加快我国金融脱媒的进程。目前,中国直接融资比例达到银行业仍占据金融总量80%以上的比重。随着证券市场的加速发展,直接融资将对信贷资产造成直接的挤出效应。除股市外,债券市场也将对信贷资产产生替代效应,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产品势必对各家银行优质信贷资产直接产生冲击。“金融脱媒”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包括:一是优质对信贷资金需求降低,不仅在规模上延缓了银行资产业务的增长速度,而且由于信贷需求的相对萎缩而对信贷资金利率构成向下的压力;二是由于银行资产业务需求减少可能加大银行存差,加剧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三是大型企业更偏向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所以,银行将被迫在新的领域、采用新的打法来拓展业务空间。 (三)同业竞争的加剧迫使银行持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对公存款路径拓展及营销策略报告

对公存款商业银行对公存款路径拓展及营销策略报告 课题研究背景2011 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资金面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理财销售监管和资金流向民间借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存款出现持续负增长的状况。而作为银行揽存的重头戏—对公存款,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一方面2011 年流动性回收、社会资金量减少,导致银行贷款的派生能力越来越弱;另一方面,银行历来使用的联合企业,通过贴现、存单质押等方式抽出资金转存的方式,不但使银行资金成本上升,也由于蕴含较大风险而受到银监会的严格监管。11 月30 日,央行宣布从2011 年12 月5 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 12 月14 日,银监会宣布推后实施新监管标准。虽然一系列措施旨在缓解流动性压力,并且多方预计近期将再度下调存准率,但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并没有出现放松的迹象,因此对扩大贷款能力并没有实质意义。考虑到过量发售理财产品带来的未来偿付压力,我们预计,2012 年中国银行业的资金压力依然存在。图:2011 年货币供应主要监测指标变化情况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0000 -500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贷款增量(亿元)存款增量(亿元)M1 M2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华经国研整理反观各银行在面对2011 年的资金紧的局面

时,对公存款方面仍然使用以贷引存等比较常规的手段,甚至有些银行还通过金融掮客等灰色渠道进行高息揽存,违规现象层出不穷。此等乱象导致2011 年操作风险的尤为明显,并且中国华经国研经济信息咨询中心第2 页/共144 页对公存款银行业正进入流动性明显减少,融资存量大幅增加的信贷周期。传统意义上的存贷联动可能导致未来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并且相比之前借贷恶化时期更不稳定。因此,我们认为,银行的负债业务改革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首当其冲的正是对公存款业务。报告观点存款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没有存款就谈不上资金营运;没有强大的存款作为实力和后盾,就谈不上资金营运的良性循环。只有实现存款量的重大突破和结构的根本调整,才能按照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加大贷款投入,从而提高存款的综合效益,实现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对公存款作为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金额大、成本低、效益好,成为商业银行重点组织的资金来源。努力增加对公存款,对壮大银行的资金来源、平衡信贷收支、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巨大的存款逐年下降压力,如何适应形势,成为商业银行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这需要各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以对公存款优化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成功的对公存款工作之路。本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创新策略

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陈懿 内容摘要: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银行业调整战略的重点。为此,商业银行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创新业务,创新功能,丰富服务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开拓和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银行状况;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创新策略;指导思想 在过去20多年里,由于世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国际金融业出现了金融创新为主流的深刻革命。金融创新冲击了传统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结构和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丰富了金融产品,为全球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创新异军突起,获得长足发展,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同世界经济已日趋一体化,国内银行业要置身于世界经济大潮中,就要在金融业务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中间业务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一)中间业务收入占全行总收入的比重长期在低位徘徊。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中间业务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空前,迅速成为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之一,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普遍占30% 以上,有的银行已达60%。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观念经

营模式、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中间业务发展不充分,据一份资料统计表明: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工行5%、农行1.71%、中行17%、建行8%。 (二)中间业务品种尚未全部开发推广。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分为四类:一是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二是贷款或投资的承诺业务;三是创造金融工具;四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中介与服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办的中间业务,以上述分类的第四类为主,正尝试推广第一、二类的某些业务,至于第三类业务,除了国际贸易及外债收支因防范汇率、利率风险需要可以做远期和互换交易外,其他衍生产品还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中间业务发展很不平衡。一是中间业务在各业务种类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银行卡和代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而有的中间业务种类如商人银行、电子计算机服务目前甚至还未开展起来;二是中间业务在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的省辖中间业务发展较快,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发展缓慢;三是中间业务在同一地区各家银行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在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较迅速,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则相对缓慢。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1484914.html, 浅析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者:高新蕊 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09期 从上世纪70年代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萌芽建立,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得到了大力推广。我国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初只是一些纯粹的收费性金融服务类业务,随着其逐渐发展,其种类不断丰富,而且规模也有所扩大。虽然中间业务的开展会为商业银行创造利润,增加盈余,但另一方面也会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带来经营风险。 一、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商业银行应运而生。金融当局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的监督管理的愈加注重,促使金融创新的日益繁荣,这成就了中间业务的诞生。 1.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大力向前发展,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这使得人们对相关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增加资金来源,商业银行开始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中间业务也逐渐发展起来。 2.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经济的发展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为了克服金融压抑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商业银行逐渐发展对资本没有要求或者要求很低的中间业务。 3.中间业务的自身优势 中间业务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为商业银行本身带来收益或损失,但是不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反映和列示。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支柱之一,具有比传统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更大的优势。 4.商业银行的利益推动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其资金来源也日益充足,银行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存贷款利差收益,而是希望能够在保证资产安全性和一定流动性的同时,获得更大的盈利。因此,商业银行会继续对具有优势的中间业务大力发展确保其获得利润。 二、中间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商业银行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词解释汇总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3、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期限和一定利率,并且可以转让的金融工具。这种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所形成的市场称为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4、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5、边际存款成本:边际存款成本:指银行增加最后一个单位存款所支付的成本 6、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融通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7、证券回购证券回购是指证券买卖双方在成交同时就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双方再行反向成交。

8、资金头寸:资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的资金,它包括时点头寸和时期头寸两种。 9、票据贴现:是一种以票据所有权的有偿转让为前提的约期性资金融通。 10、次级贷款: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通常不需要首付,只是利息会不断提高 11、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以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结构上合理,从而达到最大盈利的目的。 12、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但是会改变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 1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指在一项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只需投资租赁设备购置款项的20~40%的金额,即可在法律上拥有该设备的完整所有权;设备购置款项的60~80%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无追索权贷款解决,但需出租人以租赁设备抵押,以转让租赁合同和收取租金的权利作担保的一种租赁方式.它有别于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政策日趋谨慎、利率市场化政策出台、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第三方支付侵占金融市场、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等,多方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相叠加,宏观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高投资带动高增长的模式面临转型,市场有效信贷需求增速放缓,银行体系风险不断集聚,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公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感受,从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人才资源管理和内部构架等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把握环境变化,助推银行对公业务转型之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前言 银行对公业务包括企业电子银行、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资金清算、中间业务、资产推介、基金托管等等,通俗点说就是“对单位的业务”。[1]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政策日趋审慎,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资产规模扩张

速度放缓、净息差面临进一步收窄、资产质量压力巨大、减值损失准备增加、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力度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多方负面因素叠加,商业银行面临着最为严峻的形势。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市场准入逐步放宽,竞争主体不断增加,直接冲击现有金融格局;混业经营不断深化,市场被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瓜分;互联网企业跨界经营,对银行传统的渠道、客户和业务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对公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主要的利润来源,长期以来都是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2]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模式陈旧 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这种经营模式是在长期国内金融市场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形成的。在传统的“卖方市场”下,商业银行的产品只要及时进入市场就有利润回报。但是目前,企业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卖方市场”正在变为“买方市场”,商业银行失去了市场的主导权,“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金融市场出现的新形势。客户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客户参与程度的提高等,都对商业银行陈旧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由“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转变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上来。国内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营销模式及手段同质化现象严重,关系营销导致营销成本攀升,预期未来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必将面临较大规模的转型,以适应日趋严峻

2020年(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发展战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收入比重低,品种少,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收费不合理。加入WTO后,中外银行的激烈竞争促使我国商业银行于发展中间业务上必须尽快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管理,强化产品开发,实施有效市场营销,优化服务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调整收费标准,防范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4)03-0031-04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存于的问题 (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几年,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空间,各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向了中间业务。据了解,我国四大银行2002年中间业务占其全部收益比重分别为: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约4%。但因我国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发展不快,不仅业务量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而且品种较少,仅仅限于结算、代理收费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技术含量高的资信调查、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于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品种,可是,其中有相当壹部分是不收费的,例如邮寄对帐单、代发工资、银证转帐等业务均不收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于的问题 和西方商业银行发达的中间业务相比,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无论于规模仍是质量

等方面均存于许多问题,主要体当下: 1.绝对收入额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 表12001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较单位:亿元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合计 ─────────────────────────────── 中间业务 26.169.6652.4632.28120.56 收入 营业收入 746.6496.57403.59595.312242.07 净额 中间业务 净收入占3.51.95135.425.38 比例 ─────────────────────────────── 注: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中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25.2亿元,建设银行其他营业收支净额(含汇兑损益)为3.2亿元。 从表1中见出,除中国银行因历史原因外汇业务收入较大导致其中间业务的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