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再认识

合集下载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再思考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再思考

2008年4月第22卷 第2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 Y A pr.2008V ol.22No.2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之再思考3李朝军(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摘 要: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它批判了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教育目的观。

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多积极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8)02-0138-03 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目的观。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的目的是更多的教育;因此教育就是为了获得更多和更好的教育,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1]6杜威的这一“教育无目的”论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

它对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及其由来在西方哲学史上,古典工具主义是一种“目的———手段”型的思维方式,它重目的轻过程,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成是实现某种终极目的的手段。

这种哲学思想对西方的影响极其巨大。

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的教育理论中就蕴涵着古典工具主义的影子,此后,古典工具主义对教育理论的渗透愈来愈深入。

赫尔巴特以“目的———内容———方法”的结构构建了他的教育理论,“教育目的”是其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点;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儿童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也是古典工具主义最直率的表达。

在古典工具主义繁荣的同时,一种新的与之相对应的哲学思想开始产生。

这种哲学思想重视事物发展的过程,轻视事物发展的结果,这种转变对杜威哲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论杜威教育目的教育范文

论杜威教育目的教育范文

论杜威教育目的教育范文我国教育理论界,普遍认为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者,此结论主要依据以下两点得出:“我们在教育上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儿童是太阳……儿童是中心。

”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论杜威教育目的。

“教育即生长。

生长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地生长。

教育只能有一个目的,更多的教育。

”“教育于自身之外无目的。

”杜威也谈到教育没有终极的、固定的目的。

但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动态的,远非仅用“教育无目的论”所囊括。

那么,杜威是基于什么而提出“教育目的论”呢?在早期,杜威偏重于强调儿童的心理方面,因此根据这一心理学的预先假设来建构他早期的教育目的:“近代心理观念,主要把心理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生长的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现在我们相信心理是不断成长的东西,因此,它在本质上是不断变化着,在不同的时期里,表现出各种与众不同的能力和兴趣的形态” “教育和心理学在这一点上的一致性,不管怎样讲,也不会讲过头。

”杜威从教育和心理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契合点和一致性,得出他的教育目的论:“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因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指的是教育没有一个终极的、固定的、永恒的、一般的目的,没有预先设定的目的;不断的生长,不断的发展,并且这种生长和发展的方向要有助于继续生长和发展,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简言之,杜威的教育目的论含两个层面,一是主张教育无目的――无教育过程外的由社会所制约的目的;二是同时又明确承认教育有过程内的目的――生长。

杜威“教育目的论”的特征杜威认为,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应有三个特征。

具体如下:(一)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杜威极其重视儿童的自由发展,而预设的目的有不顾个人现有能力而追求标准一致的倾向。

总的来看,人们有一种倾向,就是提出千篇一律的目的,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兴趣和需求,而培养“被标准化了的人”。

杜威实用主义

杜威实用主义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现代派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以实用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提出并亲身实践了许多独特的教育理论:全面阐释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原则;构建了“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模式;他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

其上述见解开启了教育理论史上的崭新篇章,对当时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杜威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概述建立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这一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他还说:“教育本身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从而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

在杜威看来,这种外在、虚构的目的具有静止的性质,始终是一种固定的、欲达到和占有的东西。

它存在于教育活动之外,使教师和学生所从事的活动变成了为获得某个东西而采取的不可避免的手段,活动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变得无关重要。

这种外部的目的观将手段和目的进行了分离,“和目的比较起来,活动只是不得不做的苦事”;相反,从活动内部产生的目的作为指导活动的计划,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其间的区别只是为了方便。

“每一个手段在我们没有做到以前,都是暂时的目的。

每一个目的一旦达到,就变成了进一步活动的手段。

当它标示我们所从事的活动的未来方向时,我们称它为目的;当它标示活动的现在方向时,我们称它为手段。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研析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研析

杜 威 认 为 , 元 论 乃 是 人 为 的 虚 构 。 杜 威 摈 弃 二 元 二
他 将 实用 主义 哲学 与 美 国教 育实 际 相结 合 , 创立 了独树 一 帜 的 实 用 主 义 教 育 学 。 杜 威 主 张 教 育 即生 活 、 育 即生 教 长、 教育 即经 验 的 改造 和改 组 。正基 于此 , 威 认 为 , 教 杜 “ 育 本 身并 无 目的 , 是人 , 只 即家长 和 教师 等 才 有 目的 , 育 教
论 , 求 辩 证 法 , 其 关 注 领 域 转换 到 了事 物 的运 动 发 展 讲 将 过 程 之 中 , 实 现 理 性 目标 、 效 手 段 和 实 际 效 果 的 统 以 有


因而, 当杜 威把 教 育看 作 生 活 、 展 时 , 就把 儿童 的 发 他
生长 与 动物 、 物 的生 长相 类 比 , 为 动 物 、 物 的 自然 生 植 认 植
行 , 强 调 为 遥 远 的 将 来 作 准 备 的 教 育 观 点 , 教 师 和 学 才 使
杜 威 的教 育 无 目的论 , 是在 对 传统 教 育 目的论 批驳 的 语境 中产 生 的 。揆 诸 2 0世纪 之前 的 西方 哲学 , 肇始 于柏 拉 图 的 二 元 论 传统 一 直活 跃 其 间 。这 种 非 经 验 的方 法 把 人 类 与 自然 、 个人 与社 会 、 象 与 理 念 、 体 与 客体 、 段 与 现 主 手 目的分 离 开来 , 由此 在教 育 思想 中极 为盛 行 的古 典 工具 主 义, 往往 将 教育 视 为 实现 某 种特 定 目的 的手段 。在 柏拉 图 的 教育 理 论 中 , 育 的最 高 目的是 培养 统 治广 大 奴 隶 的哲 教 学 王 ; 梭 的 自然 主 义教 育 思想 以发展 儿 童 天性 为 教育 目 卢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教育的作用的综述500字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教育的作用的综述500字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教育的作用的综述500字
关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教育的作用
教育无目的论:建立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这一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他还说:“教育本身无目的。

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从而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理论认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主张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将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指斥其为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表现。

1、生活即教育:杜威认为,教育在广义上是沟通和传递过程,是社会生活之必需。

一切沟通都有教育性。

社会生活与沟通完全相同,因此,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也都有教育性。

教会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

2、教育是社会的职能,学校是特殊的环境:杜威认为,教育本质上是社会
的职能,并不是学校固有的职能。

社会的一切信仰、感情与知识能不能直接传递给青年一代,教育离不开环境,只能利用环境的作用间接地进行教育。

3、教育即生长:他说:“生活即发展;发展,生长,即生活。

”“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即生长;除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的历程即是继续不断生长的历程,在人一生的每个时段里面都是以增加生长能力为目标;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人获得更多的教育能力。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及其启示

杜威生于 15 , 89年 是美 国 l 9世纪末 、O世纪初著 名的 2 哲学家和教育家 , 也是西方教育 史上重要 的代表人物。他的
教育理论博大精深 , 一生 的成 就很多 , 出版 的教育著 作多 仅 达3 0余部 ,教育论文约 1 0 。他 把实用主义哲学加 以深 8篇 化, 结合 自己亲身的教育经 历 , 形成 了独具特 色的教育 思想 , 并编著 了其代表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 》 它和柏拉 图的《 , 理想
在该著作 中, 教育无 目的论 不仅是其 主要 内容 , 而且也 是杜 威整个教育思想 的灵魂 。杜威 的教育无 目的论 , 对我们今天 学校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

问题的方式 , 注重事物运动 、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 学和现 使哲

杜威教育无 目的论的内涵
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他 把实用主义和教育实际结合起来 , 反对传统哲 学上 的二元论 ,强调儿童实际经验 的重要性 , 认
深度。 之后 , 杜威 又接触到黑格 尔哲学 , 它对杜威教育思想 的
影响是显而易见 的。
形 成 阶 段
杜威的教育理论形成于 1 9世纪 9 0年代 ,它是 以 19 87
年发表的《 我的教育信条》 为重 要标 志的。 杜威认 为教育活动
是通过人类 的主动参 与形成的 , 且这个过程是无意识 的。文
国》 卢梭的《 、 爱弥儿》 西方 的学 者称为 三部不朽 的教 育瑰 被
宝。 从此 ,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的浪潮在全世界 范围内被掀起 。
章展示出他 对教 育问题 的基本看法 , 他其后 的教育思想只是
对它的引申和进 一步的发展。 杜威研究教育 目的时有一个十 分明显的特 点 , 就是对 当时社会 问题 的深刻关注。 实用主义哲 学反对唯心主义 , 讲求辩证法和一分为二看

教育究竟有无目的——重温杜威

教育究竟有无目的——重温杜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1,5(5):50-54 ISSN 1004-390X;CN 53-1044/SE -mail:sk@ 收稿日期:2011-01-11 修回日期:2011-03-02 网络出版时间:2011-09-26 19:47:00 作者简介:王玉娟(1982-),女,山西晋中人,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和德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网络出版地址: /kcms /detail /53.1044.S.20110926.1947.201105.50_038.htmlDOI:10.3969/j.issn.1004-390X (s).2011.05.010教育究竟有无目的———重温杜威王玉娟(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的教育无目的论有着特定的内涵,教育并非真的无目的,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教育本身。

反观被扭曲的教育现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启示我们教育更应当回归本身的诉求,返璞归真。

关键词:杜威;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中图分类号:G 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11)05-0050-05What on Earth is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Review Dewey宰粤晕郧再怎鄄躁怎葬灶(Faculty of Administration,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Abstract :In Dewey ̓s educational thought,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ot only has its own system,butalso is unique,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In this regard,Dewey proposed education itself has no purpose,which has specific cation does really not have purpose.He thought the genuine purpose of education was education itself.When we look back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 which has been distorted nowadays,Dewey ̓s educational thought told us that education ought to return to its original appealing.Key words :Dewey;purpose of education;the view of “education has no purpose” 杜威是现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将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并将其付诸实施,对美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杜威教育目的观

杜威教育目的观

关于杜威教育目的观——无目的乎?有目的乎?关于杜威,有太多可讲。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界有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将杜威看作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认为其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教育教学中心的“新”三中心思想,打破了打破了赫尔巴特所确立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旧”三中心思想,视其教育思想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得到充分的阐述和展开。

我国教育界对杜威其人其书给予极高的评价。

但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对予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存在不同说法。

有人认为杜威是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也有人认为杜威的教育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目的是十分明确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种说法各执一端,无所平衡。

现采撷两方之论,一一过招。

孰是孰非,各位各取所需即可。

以下是集教经管22位同学的集体聪明才智的以及发挥本人的苦干巧干的成果。

一、杜威教育目的观的历史渊源1、哲学渊源西方哲学史上,古典工具主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典工具主义是一种“目的—手段”型的思维方式,它重目的轻过程,,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成是实现某种终极目的的手段。

但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新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重视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轻视事物发展的结果。

并且从自然哲学领域发展到认知哲学。

旧哲学思维方式逐渐向新哲学思想转变。

利用这种哲学观思考教育问题时,杜威不再把教育仅仅看成是实现某一目的的工具,教育更是儿童不断生长的过程,是经验的不断改造的过程。

因而,其必然的逻辑结果就是,教育的过程成为杜威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教育的目的也在教育过程中,无须在教育过程之外寻找一个教育过程。

2、民主思想与教育目的充分理解杜威的教育目的观,还必须结合杜威的社会思想。

杜威“所关心的是民主主义社会及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实现民主主义的教育。

他认为,民主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这种社会生活方式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也为个人的行为提供一种道德标准,促进个人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再认识
[摘要]约翰·杜威,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
是其实用主义思想的代表著作和全面体现。在此书中,杜威在论述教育本质的基
础上全面阐述了其教育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但杜威是否真的是认为教育是
没有目的?缺少了目的的教育如何才能发展?还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另有所
指?本文将在杜威教育本质论的基础上挖掘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生活;生长;经验;目的;民主
杜威,美国19世纪末以来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民主主义与
教育》一书中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并且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成
为理解近百年来美国以及众多国家教育演进的钥匙。杜威把社会和儿童两个方面
综合起来进行讨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目的理论--“教育无目的论”。但是在
杜威的理论中教育是否真是没有目的?还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另有所指?本
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进行探讨。

一、杜威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杜威的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是基于他对于教育本质的描述。杜威认为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

教育即生长。他认为人的发展与形成只是天生的本能生长的过程,教育的作
用就在于促进这种生长。生长不仅包括体格方面的,还包括智力的、道德的和社
会的,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生长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相连接的一个动
态的发展过程。生长的结果是引导到儿童习惯的养成。

教育即生活。他认为,本能生长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最好
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而不是从书本中学习。关于教育与生
活的关系,杜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的:一、生活离不开教育。没有教育即不
能生活;二、生长是生活的特征。生长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本能生
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三、教育是对生活的改造。既包括对人的改造,也
包括对整个社会的改造。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他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和他所生存的环境
这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的主动的尝试与环境的反作用这二者之间的特殊结
合。所谓的相互作用,不仅有机体会对环境产生作用,环境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
响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经验中学习,没有了真正有意义的经验就没有学习。
他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是来自经验的。经验包括主动和被动。在主动方面,
经验就是尝试;在被动方面,经验就是经受结果。教育也就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
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即是说,儿童不断的生长、生活过程,
也就是获得主观经验的过程。这种改组或改造,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
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还强调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
具有教育意义的经验必然包括主动习惯的养成。
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杜威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论。他认为教育目的可以分
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强加给教育活动的目的。“从外面强加的教育目的地缺陷根
子很深”,如斯宾塞的“教育预备说”。这种目的是静止的、呆板的,是悬挂在空
中让学生往那里走,与学生当下的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是外部发出的要学生去
做什么事的命令,学生对其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厌学。传统的教育目的都是从外
部强加给儿童的。“这种目的并不直接和现在的活动发生联系,它是遥远的,和
用以达到目的的手段没有关系。这种目的不能启发一个更自由、更平衡的活动,
反而阻碍活动的进行。在教育上,由于这些从外面强加的目的的流行,才强调为
遥远的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观点,使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都变成机械的、奴隶性的工
作”。另一类是活动理念的目的。这种目的关注活动本身及活动过程,关注当下
的即时的人的感受,是从活动本身生长的。这种目的是有预见性的,有指导性的。
只有这种目的才能为民主社会良好的公民。

杜威给目的下的定义是:“在特定的情景下,有所行动,能够预见不同行动
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利用预料的事情指导观察和实验”,良好的目的应具备三
个标准:1.所确定的目的必须是现有情况的产物;2.目的是实验性的,即必须是
灵活的,它必须可以更改以符合情况的要求;3.目标和手段是相互转换,不可分
离的。而一个良好的教育目的也应该具备以上特征,能够“时时刻刻帮助我们去
观察、选择和计划,使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首先,良好的教育目的,必
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其次,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
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再者,还要警惕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如果某个教育目
的是“从外面强加的,或者因迫于权势而接受的,肯定要妨碍个人自己的常识,
这个目的就是有害的”。针对于此,杜威提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
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
象概念并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活动、教育过程之中,我们不要到教育过
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这即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实际上,从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来看,在杜威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这种目的是
杜威所提倡的每一次具体教育活动的目的。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主要包括两部分:
满足学生生长的条件;学校能否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公民。融合这两点,杜威认为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卫士。

杜威是民主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他认为,社会发展是逐步进化的结果,社会
的发展需要的是改良。改良的结果是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公民。因为任何
一个学校都是在某一特定社会中进行,衡量学校的价值就在于能不能为民主社会
培养良好的公民。因此,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教育应成为民主观念的仆人,
应该成为民主观念正在进化中的一种体现。社会改造应以合作和智慧的方式来取
代暴力的方式。杜威认为民主的社会有两个标准:一是社会的利益应由社会的各
个分子共同分享;二是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之间必须有圆满的、自由的相互
影响。只有这种社会,才是最适合儿童“生长”的社会。杜威实际上是把“民主”作
为一种目的寓于教育过程之中,它与教育过程内在的目的互为条件、互为表里、
互为因果。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之间有着内在的、重要的、有机的联系。杜威说,
“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而且如果没有
我们通常所想的狭义教育,没有我们所想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民主主义便不
能维持下去,更谈不上发展。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的工具,首要的
工具,最审慎的工具。通过这种工具,任何团体所珍视的价值,其所欲实现的目
标,都被分配和提供给个人,让起思考、观察、判断和选择”。

由此看来,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教育没有目的,只是反对从外界强
加的教育目的,纠正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的教育目的,强调教育目的寓于教育
活动过程之中。而且杜威的教育目的考虑了教育与儿童、教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作为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其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但由于杜威的教育目的论
都是建立在其主观唯心经验论基础上的,哲学基础的缺陷性导致其上层理论根基
不牢,理论不严密。科学评价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不能脱离杜威教育思想萌芽并产
生的时代背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对杜威及其教育理论的公正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