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不同剂型体外药物释放的比较研究解析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研究进展

[16]方主亭,颜志平,罗剑钧,等.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介入治疗[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2,39(5):489⁃495.[17]SUPE AN,MATHUR SK,BORWANKAR SS.Esophageal endoscop⁃ic sclerotherapy in children using3%aqueous phenol[J].Indian J Gas⁃troenterol,1994,13(1):1⁃4.[18]PODDAR U,BHATNAGAR S,YACHHA SK.Endoscopic band ligation followed by sclerotherapy:Is it superior to sclerotherapy in children⁃with extrahepatic portal venous obstruction?[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26(2):255⁃259.[19]张丹,陈亚军,张廷冲,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效果回顾[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6):409⁃413.[20]LIVINGSTONE AS,KONIARIS LG,PEREZ EA,et al.507Warren⁃Zeppa distal splenorenalshunts:a34⁃year experience[J].Ann Surg,2006,243(6):884⁃892.[21]张正筠,陈其民,徐敏,等.脾⁃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1):17⁃19.[22]马秀现,冯留顺,许培钦.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3):252⁃254.[23]李振东,于增文,赵莉.小儿门脉高压症肝内、外型外科治疗的对比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6):349⁃351.[24]WANG RY,WANG JF,SUN XG,et al.Evaluation of Rex Shunt on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 in Children[J].World J Surg,2017,41(4):1134⁃1142.[25]LAUTZ TB1,SUNDARAM SS,WHITINGTON PF,et al.Growth impair⁃ment in children with extrahepatic portal vein obstruction is improved by mesenterico⁃left portal vein bypass[J].J Pediatr Surg,2009,44(11):2067⁃2070.[26]SUPERINA R,SHNEIDER B,EMRE S,et al.Surg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xtra⁃hepatic portal vein obstruction[J].Pediatr Transplant,2006,10(8):908⁃913.[27]张明满,金先庆,严律南,等.亲体肝移植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例临床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8,16(4):270⁃273.(收稿日期:2017⁃12⁃18)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部分植物的根茎中提取出的化学成分,含姜黄量为3%~6%,是植物界中很稀少的具有二酮的色素,其性状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道略苦,不溶于水。
(1)[转载]介绍姜黄素
![(1)[转载]介绍姜黄素](https://img.taocdn.com/s3/m/85f2bf1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8.png)
(1)[转载]介绍姜黄素介绍姜黄素·阿乡·读了饶毅先生在“新语丝”上发表的《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一文中对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论述后不久,就获悉了屠呦呦先生因青蒿素的研究得奖的消息。
近日来,又看到围绕着青蒿素以及延伸到对中药和中药研究,网上展开了很热闹的讨论。
这些讨论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中药的开发和研究之路,必须遵循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经受现代科学的评判标准。
笔者在此向读者介绍另一种与中药有关的药物:姜黄素。
这是因为现在网上已有很多有关姜黄素治疗各种疾病的信息,但这些信息非常混杂,让人读了感到困惑,有必要将这些信息整理一下,希望通过本文让已经听说过姜黄素的朋友更了解姜黄素,也希望完全没听说过姜黄素的朋友知道什么是姜黄素。
另外,人们从姜黄素这个例子中也可以再次看到,一个中药或天然药物开发的必由的现代化之路。
姜黄素是目前受世界各国科学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药物,也是世界各国花大量人力财力来开发和研究的一个药物。
近二十年来,已有约4,500篇有关姜黄素的论文在世界各类科学杂志上发表。
在大量的有关姜黄素的研究和发表的论文中,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仅占了很有限的份额。
而各国科学家们在他们论文的引言部分,很多人都会提到姜黄素和中药(Chinese medicine)的关系,提到中国人从古代就开始使用中药姜黄来治疗各种疾病的例子。
这些论文涵盖了姜黄素在很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防癌抗癌,神经保护如抗老年痴呆症和抗儿童自闭症,修复和保护肝功能,抗病毒如抗艾滋病,抗心血管疾病,抗自身免疫疾病,等等。
2007 年,美国最权威的国家卫生机构(NIH)批准姜黄素用于对付四个病的临床实验:直肠癌,胰腺癌,老年痴呆和多发性骨髓瘤。
随后,乳腺癌和骨关节炎等多种疾病的临床实验也被陆续批准实施。
一,什么是姜黄素:姜黄素的英文叫做Curcumin,是从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的块茎中提出来的一种黄色粉末。
壳聚糖包覆姜黄素脂质体体外释放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810 *中国药理学通报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2018 Jun;34(6) :810 ~4网络出版时间:2018 - 5-24 11:19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cms/d e t a i l/34. 1086. R.20180523. 0954. 028. html壳聚糖包覆姜黄素脂质体体外释放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李嫄,赵静,余忠姝,曾梅,张景勅(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高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16)doi :10. 3969// issn.1001 - 1978. 2018.06.0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 -1978(2018)06 -0810 -05中国图书分类号:R?32;R282. 71;R452;R944. 9;R969. 1摘要:目的研究壳聚糖包覆姜黄素脂质体(chitosan coated curcumin liposomes,C M L P-CS)的体外释放行为和大鼠体内 药代动力学特征。
方法动态透析法考察C M L P-C S在pH 1. 2 H C1和+H6.8 P B S溶液中的体外累积释放率,绘制体外 释药曲线,通过相似因子法评价释放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 用DAS 2. 1. 1软件处理并分析药动学数据。
结果C M L P-C S在+H1.2 H C1和+H6.8 P B S溶液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 为(70.48 ±0.50)%、(72.35 ±1.04)%,匸皿11>?^在两种释 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具有相似性。
经计算C M L P-C S的A U C(。
〜72h)、M R T(。
〜72h)、Cm…分别为游离姜黄素的8.9、3.7、1.5倍,C M L P-C S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846.5%。
结论C M L P-C S可改善体外释放行为,明显提高姜黄素在大鼠体 内的生物利用度。
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

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药动学研究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脂和抗肿瘤等多重药理作用,但其水溶性差、体内消除快,半衰期短的缺陷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将姜黄素制备成长循环脂质体(Cur-LCL)可望改善其水溶性差的问题并有效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
该研究以乙醇注入法制备Cur-LCL,考察其理化性质,并以姜黄素原料药(Cur)和姜黄素普通脂质体(Cur-Lips)为对照组,通过体外释放和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行为考察Cur-LCL的长循环作用。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ur-LCL呈类圆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10 nm,Zeta电位-5.8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0.25%,2.06%;体外释放结果显示Cur-LCL在7,24 h内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48.95%,88.92%,与Cur和Cur-Lips相比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动学研究表明,与Cur和Cur-Lips相比,Cur-LCL的AUC显著增大(P<0.01),CL显著降低(P<0.01),且t1/2β延长至2.45 h,分别是Cur 的13倍(P<0.01)和Cur-Lips的1.8倍(P<0.01)。
结果表明,Cur-LCL体内代谢消除显著减缓,具有长循环的作用。
标签:姜黄素;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放;药动学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中药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小分子多酚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1]。
姜黄素水溶性差,易降解,体内代谢迅速,半衰期短,临床应用有限[2]。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常被用来包载水溶性差的药物以改善溶解度的问题[3-4],但普通脂质体易被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吞噬而被快速清除。
而聚乙二醇(PEG)化脂质体由于PEG亲水链在脂质体外层的覆盖增强了脂质体的亲水性,并在脂质体表面形成空间位阻,可减少血浆蛋白与脂质体膜的相互作用,避免RES的识别与捕获,从而减缓体内清除速率延长其在循环系统的滞留时间[5]。
2种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

2种姜黄素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比较研究研究嵌段共聚物材料mPEGPLA疏水端经Boc苯丙氨酸(BP)修饰后对所制备姜黄素(curcumin,CUR)聚合物胶束药动学特征的影响,为其制剂处方优化提供试验依据。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单次注射给予载药胶束CURmPEGPLA,CURmPEGPLABP和参比制剂CUR的DMSO溶液(n=6),给药剂量以CUR计均为20 mg·kg-1。
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刻采集各组动物血样,HPLC测定CUR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采用DAS 2.0软件计算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载药胶束CURmPEGPL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与CUR的DMSO溶液相似,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但CURmPEGPLABP 组较CURmPEGPLA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显著提高,清除率(CL)降低,同时消除半衰期(t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明显延长(P<0.05)。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疏水端修饰的共聚物材料mPEGPLABP制备的姜黄素载药胶束体内药动学特性更佳,适于深入研发。
标签:姜黄素;聚合物胶束;mPEGPLA;Boc苯丙氨酸;药代动力学姜黄素(curcumin,CUR)是一种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广泛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作为新一代肿瘤化学预防剂备受关注。
然而,水溶性低、化学和体内代谢稳定性差所致的极低系统生物利用度成为姜黄素深入开发应用的重要限制,解决溶解性和提高稳定性为目标的新型给药系统研究[13]日益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
通过疏水性内核对药物进行包封,使聚合物胶束成为改善药物水溶性和稳定性的一种有效制剂形式。
低的临界胶束浓度(1×10-7~1×10-6 mol·L-1)使聚合物胶束具有很强的抗稀释能力,经注射入血后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此外,纳米尺寸和亲水性外壳结构可避免聚合物胶束被网状内皮组织系统识别,有效延长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驻留时间[45]。
姜黄素的包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姜黄素包埋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2. 研究不同包埋剂对姜黄素包埋效果的影响;3. 分析姜黄素包埋物的稳定性及释放性能。
二、实验材料1. 姜黄素(纯度≥98%)2. 多孔淀粉3. 交联剂4. 氧化剂5. 精密天平6. 烘箱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8. 离心机9. 超声波清洗器三、实验方法1. 姜黄素包埋剂的制备(1)称取一定量的多孔淀粉,加入适量的交联剂和氧化剂,搅拌均匀;(2)将混合液倒入模具中,制成一定厚度的片状;(3)将模具放入烘箱中,于60℃下烘干至恒重;(4)取出烘干后的片状,研磨成粉末。
2. 姜黄素包埋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姜黄素,加入适量的包埋剂,搅拌均匀;(2)将混合液倒入模具中,制成一定厚度的片状;(3)将模具放入烘箱中,于60℃下烘干至恒重;(4)取出烘干后的片状,研磨成粉末。
3. 姜黄素包埋物的稳定性及释放性能测试(1)将包埋物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2)将包埋物放入离心机中,以一定速度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3)分析不同包埋剂对姜黄素包埋物的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包埋剂对姜黄素包埋效果的影响(1)交联多孔淀粉包埋剂:姜黄素包埋物的吸光度较高,表明姜黄素在交联多孔淀粉包埋剂中的包埋效果较好;(2)氧化多孔淀粉包埋剂:姜黄素包埋物的吸光度较低,表明姜黄素在氧化多孔淀粉包埋剂中的包埋效果较差。
2. 姜黄素包埋物的稳定性及释放性能(1)稳定性:经过离心处理后,交联多孔淀粉包埋剂的姜黄素释放量较高,表明其稳定性较好;(2)释放性能:在相同时间内,交联多孔淀粉包埋剂的姜黄素释放量高于氧化多孔淀粉包埋剂,表明其释放性能较好。
五、实验结论1. 交联多孔淀粉包埋剂对姜黄素的包埋效果较好,且稳定性及释放性能较好;2. 氧化多孔淀粉包埋剂对姜黄素的包埋效果较差,且稳定性及释放性能较差。
六、实验展望1. 优化包埋剂配方,提高姜黄素的包埋效果;2. 研究不同包埋剂对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3. 探索姜黄素包埋物在药物载体领域的应用前景。
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及体外溶出评价

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研究及体外溶出评价阮越勇;牟晓崟;高缘;张建军【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4(000)005【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制备姜黄素自乳化软胶囊,并对制剂溶出度进行评价。
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筛选试验、伪三元相图筛选出姜黄素自乳化释药最佳处方;通过研究乳化后药液的粒度分布、药液体外溶出行为及溶出度对姜黄素自乳化制剂进行体外评价。
结果以Lauroglycol FCC为油相,Cremophor EL35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为助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比例为40∶34∶26。
姜黄素自乳化软胶囊在40min 内溶出达到85%,平均粒径146.7±13.34nm,载药量达47.2mg· g -1。
结论姜黄素制备为自乳化制剂,其自乳化制剂性能良好,稳定性佳,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总页数】3页(P54-56)【作者】阮越勇;牟晓崟;高缘;张建军【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1198;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11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相关文献】1.法莫替丁固体自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J], 王青松2.维甲酸自乳化制剂的含量测定及体外溶出评价 [J], 陆燕;全东琴3.他达拉非自乳化片的制备与体外溶出研究 [J], 祁静波;王敏;谢鹏4.维甲酸自乳化给药系统的体外溶出及比格犬药物动力学研究(英文) [J], 全东琴;徐贵霞5.姜黄素自乳化释药系统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J], 黄训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促透剂对姜黄素凝胶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

不同促透剂对姜黄素凝胶体外透皮作用的影响田芳;胡晋红【期刊名称】《药学服务与研究》【年(卷),期】2015(15)5【摘要】目的:制备姜黄素凝胶的外用制剂,考察不同促透剂对姜黄素凝胶的促透作用。
方法: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液质联用定量分析方法,以裸小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姜黄素为模型药物,Franz立式扩散法考察各处方姜黄素的体外透皮特性,计算各凝胶处方的累积渗透参数。
结果:姜黄素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800ng/ml,定量下限为10ng/ml;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15%;准确度符合要求。
在1%的促透浓度下,6种促透剂对姜黄素的促透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月桂氮革酮、N-甲基-2-吡咯烷酮、油酸、丙二醇、薄荷脑、卵磷脂。
结论:姜黄素的HPLC—MS/MS分析方法符合要求,月桂氮革酮对姜黄素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
【总页数】4页(P357-360)【关键词】姜黄素;促透剂;经皮渗透;色谱法;高效液相;质谱【作者】田芳;胡晋红【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相关文献】1.不同促透剂对Ex-RAD凝胶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J], 党学良;赵军;李晰;苏静妹;王庆伟2.混合透皮促渗剂对阿斯匹林凝胶剂透皮吸收作用的影响 [J], 杨唐玉;易以木3.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透皮促进作用研究 [J], 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4.不同透皮促进剂对桂龙凝胶膏剂中桂皮醛体外透皮促进作用研究 [J], 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5.不同基质和透皮促进剂对秋水仙碱凝胶剂体外透皮特性的影响 [J], 陈秋红;侯世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华北煤炭医学院药学系,唐山市新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063000 **北京市朝阳医院药事部(100022 2009年 3月 10日收稿姜黄素不同剂型体外药物释放的比较研究赵琳琳 *韩刚 *朱莹 **李盖 *中图分类号 :R943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0979(2009 05-0042-02摘要:目的:制备了姜黄素滴丸、片剂及胶囊剂, 并对姜黄素各种剂型进行了体外药物释放的测定。
方法: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姜黄素滴丸, 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
结果:以 PEG 载体材料, 制备的姜黄素滴丸, 橙红色小丸, 粒径均匀, 药物含量均匀, 性质较稳定, 载药量适中。
姜黄素的片剂、胶囊剂、滴丸释放达平衡分别释放 14%, 16%, 79%。
结论:滴丸制备方法简便易行, 重复性好, 以 PEG6000为载体材料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够显著提高姜黄素的溶解性。
关键词 :姜黄素; 滴丸; 释放度工艺与制备ABSTRACT :AIM To prepare Curcumin solid dispersion and study the release of solid dispersion ,tablets and capsules of curcumin in vitro. METHOD To prepared microspheres by dissolvent volatilixation method, and to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urcumin by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 The solid dispersion, curcumin was well-distributed in PEG, content of drug was better .The rate which drug release from soliddispersion is 79%, 16%from capsules and 14%fromtablets. 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of solid disper -sion was easy and repetition , solid dispersion with the carrier material PEG6000boost curcumin dissolvability. Key Word :curcumin; chitosan; solid dispersion; release in vitro 姜黄是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姜黄素是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姜黄素具有很多药理作用, 如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癌等 [1]。
但是姜黄素稳定性差, 在水中不易溶解, 姜黄素的制剂研究进展缓慢。
固体分散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制剂新技术, 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 增加药物的溶出, 从而改善药物吸收差的问题。
PEG 为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 生物相容性好, 近年来常用作药物的载体材料。
作者以 PEG 为载体材料, 将姜黄素制备成滴丸, 并比较了其与片剂、胶囊剂的体外释药行为。
1仪器与材料TU-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 ; FA-1004电子天平 (上海精科天平厂 ; 自制简易滴丸器。
姜黄素、无水乙醇、聚乙二醇 (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淀粉, 微晶纤维素, 硬脂酸镁。
2方法与结果2.1姜黄素测定方法的建立2.1.1标准曲线的建立 :准确称取姜黄素 25mg 于 50ml 容量瓶中, 无水乙醇定容, 分别稀释成 1、 2、 3、 4、5μg/ml的姜黄素乙醇溶液, 测定吸光度, 以浓度 X , 对吸光度 Y 进行线性回归, 方程为 Y=0.1515X-0.0089, r=0.9991, 线性范围1~5μg/ml[2]。
2.1.2精密度的测定 :配置标准曲线范围内高、中、低三个浓度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及工艺配制无黄芩的阴性样品约 20粒量,称取约 0.2g ,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
3.2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结果阴性对照无干扰。
3.3标准曲线: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溶液 0.1、 0.2、 0.6、 1.0、 1.6、 2.0ml , 按 3.1项下的方法制备对照品溶液, 分别精密量取10μl , 注入液相色谱仪, 记录色谱图, 按上述条件测定, 以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 进样量(μg为横坐标作图, 得一近似通过原点的良好直线,回归方程为:A=60886391X+312136, γ=0.9996, 结果表明, 黄芩苷进样量在0.025~0.49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4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0μl , 连续进样 5次, 记录峰面积的平均值为 15450799, RSD=0.1%, 表明精密度良好。
3.5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号的样品 (批号 030401 , 依法进行 5次独立测定,结果黄芩苷含量分别为 (mg/粒 :3.79、 3.86、 3.85、 3.86、 3.92, 平均含量 3.86mg/粒, RSD 为 1.2%, 结果表明本法的重现性较好。
3.6稳定性试验:取同一对照品溶液, 每隔 24小时注入液相色谱仪10μl , 记录峰面积 ,6天测得峰面积的平均值为 15545199, RSD 为 0.6%, 表明对照品溶液在 6天内稳定较好。
3.7回收率试验:取已知含量的样品 (批号:030401,含量 3.86mg/粒, 平均装量 0.4008g 适量做基底, 精密称定, 精密加入黄芩苷对照品溶液(25.44μg/ml 适量, 依法测定, 结果见表 1。
表 1回收率试验结果平均回收率为 99.4%, RSD=1.5%(n=5 , 表明本法准确可行。
3.8按上述方法, 对 10批样品测定结果见表 2。
表 210批样品测定结果4讨论4.1曾分别采用超声处理与加热回流提取方法, 测得其含量无明显差异, 故采用超声处理的方法, 简便、快速。
4.2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操作简单, 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空白无干扰, 能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批号含量 (mg/粒批号含量 (mg/粒0304013.80306026.30304024.60306034.60304035.10306043.70304045.80307013.8 0306015.40307025.1取样量(g 黄芩苷含量 (mg 对照品加入量 (mg 体积(ml 测得量(mg 回收率(%0.10481.00930.76323.01.753197.50.10471.00830.71232.81.7312101.50.11551.11240.61 062.41.7233100.00.10320.99390.76323.01.749899.00.10681.02860.71232.81.735499.2422009年 5月(上接 48页姜, 加水漫过各药, 煮 8小时, 用余火闷 16小时取出, 刮去粗皮切片, 再取滤去苏叶、生姜后的药汁, 浇拌厚朴片, 待吸干后晒干。
或取厚朴加苏叶、生姜及水共煮 8小时, 闷 1夜, 取出摊冷, 纵截成 33mm 长条, 再横切 3.3mm 宽丝即可。
3不同炮制品有效成分含量比较据报道,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条件下, 对姜汁浸、姜汁炒、姜汁煮三类炮制方法的炮制品与生品进行了对照测试,主要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有差异。
姜汁炒的炮制品中, 以 10%姜汁炒干、 10%姜汁炒微焦两种炮制品中酚性成分含量较高; 姜汁煮和姜汁浸的炮制品中分别以 10%姜汁煮、 10%姜汁浸两种两种炮制品中酚性成分含量较高, 质量较好。
各种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均小于生品中的含量 [2], 但姜汁在各种方法中占首位, 顺序为生品 >姜汁浸 >姜汁炒 >姜汁煮。
三种姜制品姜汁浸、姜汁炒、姜汁煮的浸出物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说明姜制有利于成分溶出。
实验证明 [3], 姜制后挥发油成分增加, 顺序为 :姜汁炒 >姜汁浸 >姜汁煮 >生品 ; 对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 结果厚朴姜制后铜、锌增加, 增加顺序为姜汁浸 >姜汁炒 >姜汁煮 >生品,所以在选择炮制方法时应首选姜汁浸与姜汁炒, 但也要区别对待, 不能机械套用。
在姜炒中, 姜汁与厚朴比例为 1∶10且程度为炒干为最佳姜汁浸中姜汁与厚朴比较为 1∶ 10的配量为最佳。
另外厚朴经水浸泡时间越长, 厚朴酚含量越低 [4]。
4小结厚朴是我国特有的药、材兼用树种, 进行科学地加工和炮制, 提高利用率, 对于提高药品质量, 减少资源浪费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保证厚朴资源的连续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肖培根, 杨世林 . 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1.[2]曾诠 , 宋学华 , 张泉 , 等 . 厚朴及炮制品中厚朴酚与厚朴酚含量测定 . 中草药 ,1996,27(1∶ 11-13.[3]王月敏 , 于少君 , 邹桂新 , 等 . 厚朴炮制方法比较及其炮制意义研讨 . 中药材 ,1992,15(12∶ 34-36.[4]战洁 .HPLC 法测定 7种不同方法炮制的厚朴中厚朴酚的含量 . 中成药 ,1993,15(12∶ 20.图 1以 PEG6000为介质的姜黄素滴丸的姜黄素乙醇溶液各三份, 分别测定吸光度, 高、中、低三种浓度 RSD 值分别为 0.24%、 0.64%、 0.25%。
2.1.3回收率的测定:取样品液六份, 分别精密加入不同量的姜黄素标准品,测定姜黄素浓度,计算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为 97.68%, RSD 值为 0.74%。
2.2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分别称取 0.2g 姜黄素, 9.8g 聚乙二醇(2000、 4000、 6000、 10000、 20000 装入小烧杯中, 于 KQ-100型超声波清洗器中加热、熔解、消泡后, 倒入自制简易滴丸装置进行滴丸 (70℃左右, 滴入冰煤油中冷却, 取出滴丸于培养皿中, 用滤纸吸干表面残留煤油, 密封避光放置。
滴丸中姜黄素含量的测定:分别取一滴丸称重,置于 10ml 容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定容。
测定姜黄素浓度, 计算滴丸中姜黄素含量, 结果见表 1。
表 1不同分散介质姜黄素滴丸中姜黄素含量结果可见, 以 PEG6000为分散介质的滴丸药物含量最大,说明在制备的过程中, 姜黄素损失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