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关于变形监测参考文献-精品

最新 关于变形监测参考文献-精品
最新 关于变形监测参考文献-精品

关于变形监测参考文献

变形监测一:

[1]朱云武,钱国超。大型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试验研究[J].云南技术,2017,01:79-82.

[2]刘瑞玲,罗万华,杨振祥。C70型敞车底架中侧梁下垂变形的调修[J].煤矿机械,2016,02:140-143.

[3]周永波,王丽。建筑基坑常规变形监测技术问题探讨[J].城市勘测,2016,01:141-144.

[4]桂芳茹。三维激光扫描在地铁盾构隧道变形监测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5,12:263-265.

[5]刘志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桥梁变形检测中的应用[J/OL].交通世界,2016(02)。

[6]李伟,王建,公多虎,罗文华,赵仲勇,姚陈果。基于纳秒脉冲技术的超/特高压设备绕组变形带电检测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6,05:47-52+63.

[7]王正洋,陈涛,郑文华。矿井立井井筒变形检测方法探究[J].矿山测量,2016,01:46-49+76+5.

[8]冯萌,郭巍。大型储罐几何形体变形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勘察,2016,06:74-78.

[9]蒋宝坤。建筑幕墙平面变形检测装置创新思路探讨[J].智能城市,2016,05:79.

[10]孙翔,何文林,詹江杨,郑一鸣,刘浩军,周建平。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高电压技术,2016,04:1207-1220.

[11]郭翔。变压器绕组变形综合检测仪及其应用[J].电世界,2016,05:32-35.

[12]李汉锋,赵子更,张学勇。大功率超声成像技术在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6,15:47+49.

[13]胡峰,范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变电站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南方能源建设,2016,02:92-95.

[14]陈渊召,李振霞。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温度效应监测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6,02:325-329.

[15]李强,余峰,经薇。耦合振动对桥梁结构变形检测精度仿真[J].仿真,2016,06:127-131.

[16]霍林生,张耀文,王胜法,李宏男。基于图像识别的震损结构残余变形检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03:127-133.

[17]李亚宁,于虹,彭文邦,钱国超,祝晓燕,王坤,彭博。基于电压/电流李萨如特性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J].云南电力技术,2016,03:25-29.

[18]欧阳旭东,林春耀,杨贤,欧小波,柯春俊,饶章权。扫频阻抗法检测变压器绕组轴向位移研究[J/OL].绝缘材料,2016(08)。

[19]陈梁远,黎大健,赵坚,张磊。基于振动模型的变压器绕组变形特性研究[J].广西电力,2016,04:22-25.

[20]赵思琦,裴翠祥,肖盼,陈振茂。基于表面波的塑性变形电磁超声定量无损检测[J].无损检测,2016,10:25-28.

[21]叶可兴。IBIS在建筑变形监测工作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10:152.

[22]高佳平,沈煜,陈鹏,胡林,阮羚,罗勇芬。用伪随机M序列激励的绕组变形试验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20:5678-5687+5745.

[23]张宁,朱永利,张蒙,张媛媛,郑艳艳。基于VFTO特性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检测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8-13+21.

[24]隋斌,林向阳。亭子口水利枢纽变形监测方法及其优劣分析[J].水电站机电技术,2016,11:42-43+64.

[25]付晨,徐爱功,徐辛超。生产车间的吊车梁变形检测方案[J].测绘科学,2016,12:302-306.

[26]常晓明。材料万能试验机测控系统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

[27]胡帮义。基于数字图像检测和虚拟现实的桥梁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广州大学,2016.

[28]袁文厅。基于立体视觉的结构变形全过程测量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9]张耀文。基于图像处理的震损结构快速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30]曹立平。基于频率响应法的35kV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31]刘淼。地面干涉雷达技术在桥梁动态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建筑大学,2016.

[32]姜德君。采场覆岩离层的分布式光纤检测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

[33]李彤。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故障特性仿真及监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变形监测参考文献二:

[34]吕航。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与诊断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5]韩宗彪。接触型局域SP光刻直写头变形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36]王勋。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桥面变形检测技术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37]庹莜葭。基于数字散斑原理的高桩码头结构的安全性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38]李菲。轨道几何变形检测中的轨距点定位算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39]陈龙。钻削工况在线监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5.

[40]陈常明。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检测评估与加固处治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4.

[41]何洋洋。货车侧面防护装置被动安全性研究及检测设备开发[D].中国计量学院,2015.

[42]陈晓晗。基于有限元法的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与识别的仿真研究

[D].重庆大学,2015.

[43]陈建锋。鞋用微孔材料静态压缩变形检测仪的研究[J].中国皮革,2014,20:101-102.

[44]万健。基坑支护变形检测和信息化施工[J].门窗,2014,07:158.

[45]张怀仁,陆鹏飞,滕飞。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钢岔管水压试验变形检测中的应用[J].水电与新能源,2015,01:32-35.

[46]傅忠尧。基于LabVIEW的海底管道变形检测仪研究[J].装备制造技

术,2015,02:82-84.

[47]李艳,梁亮,李英浩,高峰。数控车床主轴热变形检测及回转精度评

定[J].中国机械工程,2015,12:1611-1615.

[48]伍奕,荣军。管道弱磁应力内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J].油气储运,2015,07:727-731+736.

[49]陈鑫,韩正铜,郝敬宾,李宝林。井下超前支护用悬浮式单体液压支

柱监测系统[J/OL].工矿自动化,2015(08)。

[50]李超群,黄钦胜。重力式码头变形检测试验的探讨[J].珠江水运,2015,13:64-65.

[51]钟聆,刘佳。建筑门窗抗风压变形检测分析[J].门窗,2015,07:25+36.

[52]吴恩启,兴磊磊,吴绍民,任龙,徐紫红。基于曲线拟合的圆锯片变

形检测算法[J].光电工程,2015,08:8-13.

[53]周永波。煤矿井架及井筒变形检测方法及实现[J].城市勘测,

2015,05:124-127.

[54]崔牧,刘剑,李桂兴,查燕旻,杨燕梁。基于MEMS阵列三轴深部变形检测装置构建公路地质滑坡预警监测系统[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10:109-110.

[55]王楠,王伟,马小光,刘宝成。基于多融合技术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测

试与诊断方法[J].绝缘材料,2015,11:69-75.

[56]刘奇,左龙,张际斌。某钢结构厂房火灾后构件变形检测及成果分析

[A].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质量安

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检测鉴定与加固修复研讨会

论文集[C].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

质量安全检测鉴定专业委员会:,2015:6.

[57]真昌洋。虚实结合的船板变形检测和工艺指导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上海交通大学,2015.

[58]齐常军,乔亚玲。某剪力墙高层住宅施工过程中剪力墙偏移变形检测

及内力分析[J].工业建筑,2014,03:123-128.

[59]袁向荣。边缘识别的二维正交多项式拟合及结构变形检测[J].图学学报,2014,01:79-84.

[60]付凤扬,韩秀娟。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及相关数据处理分析[J].中华建设,2014,04:124-125.

[61]王婷。上海轨交隧道结构检测技术探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4,01:13-15+54.

[62]吕琛,李锋霞,马本学,刘浩,朱荣光。甜瓜成熟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4,01:244-246.

[63]赵小平,任颖,白本祥,翟盛锐,高创州。尾矿库初期坝稳定性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变形检测与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5:17-23.

变形监测参考文献三:

[64]李怀锋,邓巧林。空间球体建筑变形检测新方法[J].山西建筑,2014,11:242-243.

[65]周强,甄景新。采矿区地表建筑物变形检测及结构加固施工探析[J].城市建筑,2014,04:218.

[66]刘勇,汲胜昌,梁笑尘,何文林,孙翔,邱炜。检测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扫频阻抗法原理及应用[J].绝缘材料,2014,03:85-88+93.

[67]朱生鸿,秦睿,杨萍,孙亚明,王斌,刘勇,梁笑尘。扫频阻抗法检测变压器绕组匝间短路故障[J].绝缘材料,2014,04:93-96.

[68]刘勇,崔彦捷,秦睿,汲胜昌,梁笑尘,朱生鸿。套管故障对变压器频响曲线影响的仿真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4,08:2406-2415.

[69]李红梅。基于全站仪辅助思路下的地铁检测探索[J].科技展望,2014,01:37-38.

[70]曹文冉,于麟川,刘振纹,徐长海。导管架平台结构静载变形检测实验研究[J].石油工程建设,2014,04:1-5.

[71]李俊宝。浅谈高层建筑变形监测[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7:249.

[72]黄敏心。测量机器人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

2014,06:225+227.

[73]廖益发,杨明锦,李继满。绕组变形检测方法探究[A].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物联网与电力新技术--2014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2014:5.

[74]颜永恒。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受弯构件变形检测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75]王小虎。敏感对象表面变形及瑕疵检测方法研究与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4.

[76]王培英。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3.

[77]王惠。变压器绕组变形监测算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78]武炬臻。基于信号注入的变压器绕组变形在线监测技术[D].华北电力大学,2013.

[79]薛彪。振动台调试及单目视觉下振动台试验测量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

[80]朱晓波。奥氏体不锈钢冷冲压椭圆形封头塑性变形预测及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

[81]郭蒙。基于应变测量的柔性卫星天线阵列变形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82]李猛。不同支护下围岩巷道蠕变数值模拟及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

[83]陆一凡。基于边界作动的薄膜反射镜热变形误差消除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84]闵永智。铁路路基表面沉降相机链视觉测量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

[85]赵洪深,李晓今,曾志革。能动磨盘变形检测中的各误差因素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02:325-329.

[86]袁向荣,刘敏,蔡卡宏。采用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法进行梁变形检测及破损识别[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01:68-70.

[87]何斌,纪云,沈润杰。地下隧道变形检测的无线倾角传感器[J].光学精密工程,2013,06:1464-1471.

[88]郑贵林,靳斯佳。基于振弦式传感器的大坝变形检测系统及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3,05:67-69+58.

[89]黄晓吾。基于AVR微控制器的矿井井壁变形监测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6:4+6.

[90]马书义,武湛君,刘科海,王奕首。管道变形损伤超声导波检测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3,14:1-8.

[91]朱纪委,钟宏伟,王月波,姚建帮。钢网架结构的变形检测探析[J].四川建材,2013,04:135+142.

[92]吕妍,王伟,李智。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常用检测方法[J].山东电力技术,2013,05:46-49+52.

[93]张震。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装置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

[94]姚周飞。基于SFRA的绕组变形在线监测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

[95]袁向荣。边缘识别的正交多项式拟合及梁变形检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11-13+174.

[96]于辉,崔莉莉。稳态检测技术在公路路基结构中检测抗变形能力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10:207-208.

变形监测参考文献四:

[97]李廷军。浅谈大吨位堆载静载荷沉降变形检测的一点体会[J].工程质量,2013,11:59-61.

[98]袁向荣。多项式拟合屋脊型边缘及在梁弯曲变形检测中的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40-44.

[99]陈欣,江瑞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速公路现役隧道变形监测上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13-114+118.

[100]梁建立,翟德红,尤秉文,薛琳,朱海涛。智能电网下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技术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6:225-227.

[101]杨志锋,朱玉佼,陈叶,李兵。某砖混楼地基不均匀变形检测鉴定[J].华北地震科学,2013,S1:36-40.

[102]桂进斌。彩色数字全息及其在材料变形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103]张学勇。眼角膜生物力学性能非破坏性检测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104]张桂花。表面黏贴式光纤光栅传感原理及其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105]周行,房雷。GPS在高速公路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10.

[106]黄亮,闵志方。基于高速CCD成像的动态变形检测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2,02:72-75.

[107]沈煜,阮羚,罗维,曹蕤,罗勇芬,李彦明。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诊断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湖北电力,2012,03:1-4.

[108]陈文峰。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研究[J].电气开关,2012,03:29-32.

[109]陆军,潘凌。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技术方法[J].大众用电,

2012,10:23-24.

[110]李文俊。三维激光扫描仪在煤矿井架变形检测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2,05:5-7.

[111]代莉莎,张仕民,朱霄霄,王文明,王德国。油气管道通径检测器技术研究进展[J].油气储运,2012,11:808-813+887-888.

[112]郭蒙,何汉辉,肖定邦。基于应变测量方法的卫星天线阵列变形检测[J].航天器,2012,06:663-666.

[113]骆瑞萍,刘凡。建筑门窗幕墙抗风压变形检测[J].中华建设,2012,12:250-251.

[114]连贯。基于C8051F系列单片机的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

[115]柳小燕。GP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116]韦博成。近代非线性回归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的概述及分析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 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变形监测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 学科的知识,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掌握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其次是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根本的理解变形的机理,提高工程设计的理论,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建筑物变形监测内容一般有沉降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和倾斜变形监测等。由于高层建筑物变 形主要表现在沉降变形上,即垂直变形,所以本文中主要针对沉降监测进行研究,给出了楼房变形监测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的问题。 2、沉降监测方法 2.1点位布置 在适当位置选择三个参考基准点构成本次沉降观测工作的起算基准系统。基准点的稳定 是沉降观测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沉降观测之前和过程中应对三个基准点进行联测。三个基准点相互验证,选择最稳定的点作为沉降观测起始点。 根据规范规定,沉降观测点(所谓沉降观测点是指为了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 沉降观测点设置在最能反应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在建筑物上纵横向对称,且相邻点之 间间距以15 ~30 m为宜,均匀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 要求,特别要考虑装饰阶段因施工破坏或掩盖沉降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另外在沉降观测点上方设置保护设施,避免重物砸到发生变形而得不到准确的沉降量。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极大转角处;(3)高低 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应选 择在建筑物的四周和重要的承重部位,沉降缝、后浇带两侧。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的规定,并结合设计要求,重点考虑该地区的地质条件等,选取沉降观测点。工程中一般每楼分别布设沉降观测点4个,具体位置现场定。实际安装时,位置可进行调整,最终资料以调整后的为准; 2.2观测方案 在建筑物沉降区外,埋设沉降观测参考基准点三个,基准点应牢固、稳定。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5658404.html, 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作者:邓绍云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8期 【摘要】本文针对就目前我国工程建设投入和规模及速度不断加大的现实,指出了工程 测量对于国民经济建设较为关键的工程建设行业非常重要和关键,也因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础工程的深入,工程测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笔者总结了我国当今工程测量的主要发展成果和现状,分析了工程测量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程测量;应用;发展;趋势 0 引言 基础建设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是民生之本,固民之根。党的十七大之后,党和国家政府将民生列为当政之首,当政者关键工作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中央和各地政府逐步加大基础建设的步伐,全国建设形势一片大好。 基础建设的规模和步伐加大,从而也促使了工程测量的发展。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工学基础专业和学科,与工程建设密不可分,联系非常密切,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工程测量是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等学科派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门专门学科,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服务作用。 工程测量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制造业的发展,让工程测量在短暂的几十年中得到空前的发展。 1 发展现状 近半个世纪里,工程测量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它依托测绘学、大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大量工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有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程实践应用指导相关规程。其主要发展成果现分析如下: 1.1 基础理论方面 工程测量的两大任务就是测定和测设,测定就是将地球地面上的点位置通过测量的手段确定下来并通过一定的手段(测量坐标)表达出来,以让人们明确该点在地球表面的准确位置,这个工作就是我们常说的测绘。而测设则是将表达在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的每个点(主要是关键点)通过测量的手段(这个手段跟测绘没有多大区别)准确表达出来,并用一定的工具在地球表面加以标示显现,以使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得以通过施工的建设工程而成为现实,这个工作一般俗称为放样。在工程测定过程中为了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地面每个关键点的位置,需要进

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1.什么是变形? .什么是变形监测?变形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变形监测的意义? 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变形是物体在外来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形状和尺寸的改变。 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目的: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意义:1、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 2、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 3、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引起的实际变形的观测:可以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进变形预报模型。 4、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等地球动力学现象、粒子加速器、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内容:现场巡视、环境量监测、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周边监测。 2.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答:由于变形监测的特殊要求:一般不允许监测系统中断监测:就要求监测系统能精确、安全、可靠长期而又实时地采集数据:而传统的设备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科研人员在现有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发精度高、稳定性好自动化监测仪器和设备。这方面成果有:自动化监测技术、光纤传感检测技术、CT技术的应用、GPS 在变形监测中应用、激光技术的应用、测量机器人技术、渗流热监测技术、安全监控专家系统 3. 变形监测工作有何特点:常用变形监测技术方法有哪些? 答:特点:1、周期性重复观测2、精度要求高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运用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点位的变化。 测量技术:1、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如:三角测量、交会测量、水准测量。2、专门的测量方法。如:视准线、引张线测量方法。3、自动化监测方法。4、摄影测量方法。5、GPS等新技术的应用。 4. GPS用于变形测量有何优点? 答:速度快、全天候观测、测点间无需通视、自动化程度高:能进行同步变形监测:并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显示、存储等:测量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6.变形观测中观测精度是如何确定的? 变形观测中确定观测周期的原则: 答: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小得多。当存在多个变形监测精度要求时:应根据其最高精度选择相应的精度等级:当要求精度低于规范最低精度要求时:宜采用规范中规定的最低精度。变形监测的周期应以能系统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且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影响因素确定。 7.为什么要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检核?检核的方法有哪些? 答:资料分析工作必须以准确可靠的的监测资料为基础:在计算分析之前:必须对实测资料进行校核检验:对监测系统和原始资料进行考证。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分析成果:发挥监测资料应有的作用。 校核方法:任意观测元素:如高差、方向值、偏离值。倾斜值等/:在野外观测中均具有本身的观测校核方法:可参考有关的规范要求。进一步校核是在室内所进行的工作:具体有:1、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值的计算是否有误。可通过不同方法的验算、不同人员的重复计算来消除监测资料中可能带有的错误。2、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可采用统计方法进行粗差检验。3、原始实测值的逻辑分析。根据监测点的内在物理意义来分析原始实测值的可靠性。 8.如何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变形资料进行检核? 答:1、利用式求得变量y和x的相关系数:查阅相关系数的临界值表:判断y和x线性相关是否密切。2、利用式na+[x]b-[y]=0[x]a+[xx]b-[xy]=0 (n:观测值的个数、[]:求和计算:求回归方程=a+bx的回归系数a,b,建立回归方程。3、在回归直线两侧根据2s画两条平行线:检查新的变形值是否出现在这两条直线所夹的区间内:当观测值超出这一区间时:应作专门分析。 9.变形观测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成果表达的形式有哪些? 答:内容:1、收集资料:如工程或观测对象的资料、考证资料、观测资料及有关文件等。2、审核资料:如检查收集的资料是否齐全:审查数据是否有误或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对间接资料进行转换计算:对各种需要修正的资料进行计算修正:审查平时分析的结论性意见是否合理等。3、填表和绘图:将审核过的数据资料分类填入成果统计表:绘制各种过程线、相关线、等值线图等:按一定顺序进行编排。 4、编写整理成果说明:如工程或其他观测对象情况、观测工作情况、观测成果说明等。 成果:文字、表格、图形:也可采用现代科技如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表达。变形监测、分析、预报的技术报告和总结是最重要的成果。 13.工程建筑物变形的原因是什么?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答:原因:建筑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载荷、振动或风力因素引起的附加载荷、地下水位的升降、地质勘探不充分、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内容:1、垂直位移监测2、水平位移监测3、倾斜观测4、裂缝观测5、挠度观测6、摆动和转动观测 意义:1、掌握建筑物的稳定性:为安全运行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2、理解变形的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统,在两岸的基准点之间应布置了一条过江水准线路。 四、方法与成果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基准网边长相差悬殊,对基准网边长相对精度应达到不低于1/120000和边长误差小于±5mm的双控精度指标;由于工作基点多位于大桥桥面,它们与基准点之间难以全部通视,可采用GPS定位系统施测。为了在观测期间不中断交通,且避开车辆通行引起仪器的抖动和干扰GPS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对设置在桥面工作基点的观测时段应安排在夜间作业,尽可能使其

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方案

目录 摘要.............................................................................................................................................. I Abtract.............................................................................................................................................. I I 1 工程概况 (1) 2 监测目的 (2) 3 编制依据 (3) 4 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4) 4.1 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建立 (4) 4.2 监测点的建立 (4) 4.3 监测级别及频率 (5) 5 监测方法及精度论证 (6) 5.1水平位移观测方法 (6) 5.2沉降观测方法 (8) 5.3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9) 6 成果提交 (10) 7 人员安排及施工现场注意事项 (11) 8 报警制度 (13) 9 参考文献 (13) 附录1 基准点布设示意图 (15) 附录2 水准观测线路设示意图 (16) 附录3 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测报表 (17) 附录4 巡视监测报表样表 (18) 附录5 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 (19) 附录6 水平位移记录表 (20)

1 工程概况 黄金广场6#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合肥市金寨路和黄山路交口西南角,基坑开挖深度为12.4m~13.3m,为临时性工程,为一级基坑,重要性系数1.1,基坑使用期为六个月。 由于多栋建筑物与基坑侧壁距离较近,均在基坑影响范围内。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强制性条文,“开挖深度大于或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为了及时和准确地掌握基坑在使用期间的变形情况以及基坑相邻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沉降变化,需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监测,并对相邻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为此,编制以下检测方案。

外文翻译--变形监测研究现状综述

附录: Distortion monitor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summary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on from distortion monitor technology, monitor data thick difference recognition, displacement analysis and distortion forecast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summary distortion jail Measured the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to the existing distortion monitor theory and the technical method serviceability and its the existence question, and discusses 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 Key word ] distorts the monitor;The displacement analyzes;Distortion forecast;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1 introduction The distortion (Deformation) is refers to the deformable body in under each kind of influence factor function, its shape, size and position in time air zone change. The nature has each kind of form the distortion, like the earth's crust deformation, the landslide, mining cave in, the high-rise construction swings as well as the dam distortion and so on. Studies and in the project domain distortion said, when the distortion quantity does not surpass the certain scope, cannot cause the harm, but when the distortion quantity surpasses the permission scope which the deformable body can withstand, then often can bring the serious disaster. The earthquake, the volcaniceruption, the crag collapse, the landslide, the dam and the bridge breaks down collapses and so on, all is the typical distortion destruction phenomenon. These disasters occurrences, seriously harm humanity'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the various countries every year therefore suffers massive loss. Because many disaster soccurrences and the distortion have the extremely close relation, thus, the distortion monitor research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value. 2 distortions monitors technology 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o the distortion monitor request unceasing enhancement, the distortion monitor technology also in unceasingly develops. Before 1980s, the distortion monitor mainly is uses the convention ground survey technology and certain special survey methods. The convention ground survey, is uses routine measurement instrument station the and so on the altazimuth, level, distance gauge, entire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 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 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 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状态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调查报告

状态监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调查报告

目录 1 检修的定义与检修体制的发展历程 (1) 2 状态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2) 2.1状态检修业务流程 (2) 2.2状态监测技术的分类与发展 (3) 2.2.1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 (3) 2.2.2电容型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5) 2.2.3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技术 (6) 2.2.4断路器和GI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6) 2.2.5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线监测技术 (7) 2.2.6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 (7) 2.2.7带电检测技术 (7) 2.3在线监测及带电检测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现状 (8) 3 状态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8) 参考文献 (10) 附录A (12)

1 检修的定义与检修体制的发展历程 正常运行的设备可能会发生故障,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日本工业标准JIS 对检修做了如下定义:“所谓检修,是指把产品保持在使用及运用状态以及为排除故障和缺陷所进行的一切处置及活动”。有效的检修应该能够降低设备故障的频率,减小设备故障的影响,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于电网企业来说,输变电设备的有效检修还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良好的供电质量,减少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与形象。因此,确保经济、合理、有效的设备检修方式对电网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工业发展从手工作坊到机械化和电气化,各个时期的设备管理与检修方式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特点见表A-1。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对设备实行事后维修,运行人员兼做维修工作。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实行预防性计划检修,检修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专业工作,产生了检修人员,有了专业性检修队伍。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推行考虑经济目标的检修,开始应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概念进行设备管理。第四次产业革命时期正逐渐实施以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为基础的状态检修,即基于设备状态的检修。从该表可以清楚地看到,设备检修体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演变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在检修体制演变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设备管理要求,出现了各种追求不同具体目标的检修方式。 事后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其它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性维修。在现代管理设备要求下,事后维修仅用于对生产影响极小的非重点设备、有冗余配置的设备或采用其它检修方式不经济的设备。这种检修方式又称为故障维修。 预防性计划检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检修方式,也称计划检修。它是根据设备磨损的统计规律或经验,事先确定检修类别、检修周期、设备检修内容、检修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定期检修适合于已知设备磨损规律的设备,以及难以随时停机进行检修的流程工业、自动生产线设备。 状态检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是从预防性检修发展而来的更高层次的检修体制,是一种以设备状态为基础、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的检修方式。它根据设备的巡检、例行试验、在线监测、诊断性试验等方式提供的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判断设备的健康和性能劣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在设备故障发生前及性能降低到不允许极限前有计划地安排检修。 根据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状态检修与事故检修均着眼于设备故障发生的时

[建筑]变形观测与沉陷工程学课程设计书学习资料

辽宁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辽宁科技大学体育场西锅炉 房烟囱倾斜监测技术设计书学院、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绘工程2008-2 学生姓名:张贺 指导教师:宁殿民 成绩: 2011年12 月18 日

目录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 - 1 - 二、测区概况........................................................................................ - 1 - 三、测量依据、原则............................................................................ - 2 - 四、技术指标........................................................................................ - 2 - 五、技术设计内容步骤........................................................................ - 4 - 六、上交资料........................................................................................ - 5 - 七、参考文献........................................................................................ - 6 - 八、附表................................................................................................ - 7 -

现代变形监测重点内容与思考题答案

第1章变形监测概述一、什么是工程建筑物的变形?对工程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的意义何在?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工程建筑物及精密设备都有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沉降、位移、挠曲、倾斜及裂缝等现象,这些现象统称为变形。 变形监测: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测定建(构)筑物及其地基在建(构)筑物荷载和外力作用下随时间而变形的测量工作。 内部变形监测内容主要有工程建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 外部变形监测又称变形观测,其主要内容有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等。 意义:通过变形监测,可以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及其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更好地了解建(构)筑物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建立正确的变形预报理论和方法; 以及对某种工程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性能作出科学的客观评价。 二、工程建筑物产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变形的分类? 原因:(1) 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的变化,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等。 (2) 与建筑物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如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工艺设备的重量等。 (3) 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方面的工作缺陷,还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变形。分类:(1)按变形性质可以分为周期性变形和瞬时变形(2)按变形状态则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 三、变形监测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任务:是周期性地对拟定的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求得其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变化量;或采用自动遥测记录仪监测建(构)筑物的瞬时变形。 目的:(1)监测——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为目的,通过变形观测取得的资料,可以监视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性;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可以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保证建(构)筑物的安全。(变形的几何分析) (2)科研——以积累资料、优化设计为目的,通过施工和运营期间对建筑物的观测,分析研究其资料,可以验证设计理论,所采用的各项参数与施工措施是否合理,为以后改进设计与施工方法提供依据。(变形的物理解释) 四、高层建筑的主要变形特点? (1)基础较深,需进行基坑回弹测量(2)沉降量较大,需进行沉降观测(3)楼体高力矩大,需进行倾斜观测(4)风荷载大,需进行风振测量(5)墙体温差大,需进行日照变形观测五、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观测点的布置;(2)观测的精度与频率;(3)观测所进行的时间。 六、确定变形监测精度的目的和原则? 变形监测的精度,取决于建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进行观测的目的。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因其与观测条件和待测建(构)筑物的类型以及观测的目的相关。 七、确定变形监测的频率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因素:观测的频率取决于变形值的大小和变形速度,同时与观测目的也有关系。 (二)原则: 1.变形监测的频率应以既能系统地反映所测变形的变化过程,又不遗漏其变化的时刻为原则,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来确定。 2.当实际观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则应及时相应地增加观测次数。 八、简述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和数据处理分析的主要内容。

变形监测读书报告

PS InSAR技术 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利用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是目前国际上遥感领域发展较前沿的研究课题,而PS InSAR技术是InSAR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分析了制约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的因素,介绍了PS InSAR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PS InSAR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发展前景。 关键词:PS InSAR;地表形变;监测 1 引言 利用星载雷达进行差分干涉测量(InSAR)来监测地面地表形变,是目前国际上遥感领域发展较前沿的研究课题。它可以监测地球表面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形变[1],如地震形变、地面沉降、火山运动、冰川漂移以及山体滑坡等。但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受到多种条件的制约,例如基线几何去相关导致很多图像不能用于干涉测量、大气折射使得很多干涉图受到影响,有时,这些误差会严重污染形变信息,使得形变监测变得困难和不准确。意大利人Ferretti在研究同一地区的多幅干涉图时发现,在城市和岩石裸露的干燥地区存在大量稳定且亮度很高的反射 点,称为永久散射体(Permanent Scatterers,PS),由于这些反射点(一般而言小于一个像元)保持着良好的相位信息和幅度信息,可以通过监测这些离散点相位的变化来获取形变信息,这种方法很好地克服了时间去相干和大气信号对地表形变提取的影响[2]。本文分析了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存在的问题,介绍了PS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国内外试验研究分析,证明即使周围地区的相关性不好,甚至生成单个干涉图时没有明显条纹,在PS上也能得到可靠的的数字高程模型,并监测毫米级的地表形变。 2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存在的问题 InSAR技术的核心是利用相位观测值获取目标的几何特征及变化信息。干涉纹图中任一像元的相位表示的是雷达与该像元间距离的变化和该目标的散射相位变化之和。若两次观测期间散射相位保持稳定,则干涉相位反映的是两次观测期间目标与雷达间距离的变化,其中包含地形信息,地表形变以及大气活动引起的相位延迟。因此,可以根据各分量对干涉相位“贡献”的大小,分别解算出地形信息、两次观测期间目标沿雷达视线方向的变化量以及大气延迟量等[3]。由于干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第一章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课程教案 班级 测绘工程 0841-08420-1021 科目变形监测课程类型专业课学时数 4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熟悉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重点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难点本章无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进程 第一讲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2学时) 第二讲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变形分析的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2学时) 课后总结各种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变形监测三个方面的目的及三个方面的意义。 熟悉常见的几种变形监测技术,了解变形监测分析的内涵。 作业无 第一章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主要参考书: 1.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2.吴子安.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9 3.陈永奇.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4.吴中如.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吴中如,顾冲时.大坝原型反分析及其应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夏才初,潘国荣.土木工程监测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王尚庆.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8.李珍照.大坝安全监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9.岳建平等.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10.何秀凤.变形监测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7 11.伊晓东等.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 12.白迪谋.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13.朱建军等.变形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14.唐孟雄等.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5.黄声享等.小浪底水利枢纽外部变形规律研究. 测绘出版社,2008.12 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DL/T 5178-2003).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1 变形监测的内容、目的与意义 本节要求了解并掌握三方面的内容: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变形监测的内容;变形监 测的目的和意义。 1.1.1 变形监测的基本概念 变形的概念: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变形体的变形在一定范围内被认为是允许的,如果超出允许值,则可能引发灾害。自然界的变形危害现象时刻都在我们周边发生着,如地震、滑坡、岩崩、 地表沉陷、火山爆发、溃坝、桥梁与建筑物的倒塌等。 变形监测的概念: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 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变形监测工作是人们通过变形现象获得科学认识、检验理论和假设的必要手段。 变形体的范畴:变形体的范畴可以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构)筑物的块体, 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构筑物。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 三类: ?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工程测量学》 课件 9-3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

9.3 变形监测技术和方法 一、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精密高程测量、精密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重力测量 二、专门测量手段和技术 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准直测量、应变测量、倾斜测量 三、空间测量技术 GPS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 四、摄影测量和激光扫瞄技术 摄影测量方法、激光扫瞄技术

一、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1) 能够提供变形体整体的变形状态; (2) 观测量通过组成网的形式可以进行测量结果的校核和精度的评定; (3) 灵活性大,能够适应于不同的精度要求,不同形式的变形体和不同的外界条件。

一、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地面高程的变化也可以间接地用重力测量测定。目前重力测量的精度约10微伽,相当于高程变化30㎜。这样的精度虽然不够高,但是由于重力测量的成本比较低,因此可以在较大范围的地面变形监测中作为水准测量的补充。

一、常规的大地测量方法 重力测量一般可以用于: ①在地震预报时,测定和解释地面的垂直运动,监测和解释地震后地壳的垂直运动。 ②在火山地区结合水准测量和重力测量可以发现地下岩浆的运动。 ③研究用于采油、抽地下水和利用地热蒸汽等造成的地表变形。 ④研究地壳的板块运动和变形。

二、专门测量手段和技术 (一)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利用静止液面原理来传递高程 (二)准直测量 测量测点偏离基准线的垂直距离 (三)应变测量 相对距离的变化 (四)倾斜测量 有相对于水平面和相对于垂直面两类。前者主要有监测地面倾斜和建筑物基础倾斜,而后者主要有监测高层建筑物倾斜。

二、专门测量手段和技术 (一)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它是利用静止液面原理来传递高程的方法。 利用连通管原理测量各点处容器内液面高差的变化以测定垂直位移的观测方法,可以测出两点或多点间的高差。适用于混凝土坝基础廊道和土石坝表面垂直 位移观测。 该方法无需点点之间的通视, 容易克服障碍物之间的阻挡,另外 还可以将液面的高程变化转换成电 感输出,有利于实现监测自动化。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