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

合集下载

心衰最好的治疗方法

心衰最好的治疗方法

心衰最好的治疗方法心衰,是指心脏功能减退,不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慢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么,面对心衰,我们该如何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呢?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心衰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

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负担;ACEI和ARB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其次,心衰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改善心脏功能。

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是常见的心衰手术治疗方式。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调节心脏节律,提高心脏泵血功能;除颤器可以在心脏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及时进行电击复律,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此外,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手术也可以帮助改善心衰患者的心脏功能。

另外,心衰患者还可以通过心脏康复来改善病情。

心脏康复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营养康复等。

运动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力,提高心肺功能;心理康复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营养康复可以帮助患者合理膳食,保持体重稳定。

心脏康复可以全方位地帮助心衰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心衰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改善症状,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功能,心脏康复可以帮助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心衰需要因人而异,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同时,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积极预防,避免诱发心衰的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

希望每位心衰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重拾健康,重获快乐的生活。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治疗慢性心衰,整体审查、辨证施治,拥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逆转心衰进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延长寿命以及减少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现状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由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使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以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危重和终末阶段[1]。

全世界有心力衰竭患者约2600万[2],我国约450万,心衰患病率与年龄相关,超过65岁的老年群体是主要的发病人群[3],<60岁人群患病率<2%,≥70岁以上将高达10%[4]。

有研究表明,未来20年内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将增加25%[5],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率的40%-50%,已成为慢性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

各种心脏病、遗传性缺陷和全身性疾病都可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差异,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6]。

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心力衰竭调查研究结果[7]显示,心力衰竭患者中高血压占54.6%、冠心病占49.4%,位于发病因素的前2位,并认为感染(45.9%)、劳累或应激反应(26.0%)和心肌缺血(23.1%)是引起心力衰竭加重的主要诱因。

在CHF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改变,但心肌重塑是最基本机制。

导致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心肌死亡(坏死、凋亡、自噬等)的发生,二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衡,其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AAS)系统激活,加强血管收缩,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加重心功能恶化,最终导致心衰[8],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全身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导致心肌肥厚,使心衰加重[9]。

慢性心衰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慢性心衰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慢性心衰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什么慢性心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针对慢性心衰竭的治疗方法备受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呢?首先,慢性心衰竭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利尿剂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盐分,缓解水肿症状;ACEI/ARB可以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担;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慢性心衰竭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其次,慢性心衰竭患者需要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

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电脉冲来调整心脏的节律,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

对于一些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心脏起搏器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此外,慢性心衰竭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一些慢性心衰竭患者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导致的,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

对于这些患者,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衰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外,慢性心衰竭患者还需要进行心脏康复治疗。

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心理辅导等,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慢性心衰竭患者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监测。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预防病情恶化。

总的来说,慢性心衰竭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控制症状,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心脏康复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浅谈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浅谈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体会

浅谈心力衰竭的中西医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1-05-17T16:25:27.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5期作者:李亚华[导读]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

李亚华 (吉林省东丰县中医院内一科 136300) 【中图分类号】R2-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5-0420-02 【关键词】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

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工业化国家,绝大多数心衰发生在老年人群。

心衰是过去20年来人类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1]。

心衰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4%~2%, 随年龄增大而明显增多, 由于全球人口老化的进展, 心衰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心衰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亦随着老龄化的进程而升高。

有研究表明,我国35~44岁、45~54岁、55~64岁和65~74岁年龄组的心衰发病率分别为0.4%、1.0%、1.3%和1.3%[2]。

因此,可以预料,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国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将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中医与西医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心衰治疗中各有优势和特点,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则是目前心力衰竭治疗的最佳选择。

西医治疗心力衰竭,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1、药物方面: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应用。

2、心衰起搏治疗:主要用于严重心动过缓及心室电活动不同步,可以改善心功能,减少二尖瓣返流。

3、心脏手术治疗:心脏移植,心肌成形术等。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包括整体论治、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治标治本、辨证施治和传统的治疗经验是中医治疗心衰的最大优势,并蕴藏着巨大的有待挖掘的潜力。

优势方面:1、中医强调整体观,均衡、有效地改善心悸、乏力、胸闷、腹胀、出汗、失眠、精神压抑、腰膝酸软等,通过改善免疫力,减少外感。

浅谈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浅谈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

注不 足 , 各 种 心血 管 疾病 的 急 危 重症 和 最终 归 宿 。传 统 的治 疗 以提 高心 输 出量 , 强 心 排 量 为 主要 目的 ; 在 已转 变 为 以 维 护 衰 竭 的 心 脏 , 高 是 增 现 提
心 衰 病人 的远 期 预 后 , 长寿 命 和提 高生存 质 量 为主 要 目的 。 中 医治疗 心 力 衰竭 能 够 减 轻 症 状 , 少复 发 , 整 机 体 的 阴 阳 平 衡 , 显 改善 病 人 的 延 减 调 明
f i r se c n fh a ts r c u e e t e h un t n l y d s a e c u e h e rc ef l a d( r s o t r u ih t e b o d a i t a g a l e i a h kid o e r t u t r ih rt e f ci a i ie s a s s t e v nti l u l n o ) h o s a g o p wh c h l o b l y d ma e u o t i
c e c i a h ki fc r iv s u a ie s a ge o s c iia l l a d t e f a o e t e u n t . h r d to a r a m e t e ha c s t e c r ic in y.s e c nd o a do a c l rd s a e d n r u rtc l i n h i lh m o r t r o T e t a ii n lt e t n n n e h a d a y t The r c n e r , h e r a l r ie s n i e e r t o e y a y ye r ha e o h d r o i t o sr c : ' e e ty a s t e h a t f i e d s a e i cd nc a e r s e rb a , s b c me t emo e n s ce y c mmo ie s fe u n l u n d s a e,r q e ty

中医内科心衰病

中医内科心衰病
中医内科心衰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心衰病概述 • 中医对心衰病认识 • 心衰病治疗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康复期保健指导 • 总结与展望
01
心衰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心衰病,即心力衰竭病,是指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状态。
定义
发病机制
心衰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负荷过重、心脏瓣膜疾病等。这些 因素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02
中医对心衰病认识
中医理论中心衰病概念
中医将心衰病归属于“心悸”、“水肿”、“痰饮”等范畴,认为心衰病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 ,导致气血水液代谢紊乱,出现心悸、气短、乏力、水肿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01
02
中医强调心衰病的整体观念和动态变化,认为心衰病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 衡有关,且病情会随着时间、环境、治疗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血栓形成和栓塞
心衰患者血液淤滞,易形成血 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脑栓塞等严重后果。
心源性肝硬化
长期右心衰竭可导致肝脏淤血 、缺氧,最终发展为心源性肝
硬化。
预防措施建议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感冒,定期翻 身拍背促进排痰。
适当运动锻炼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 极拳等,增强机体抵抗力。
机械辅助循环装置
如左心室辅助装置等,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终末期心衰患 者的姑息治疗。
患者日常管理与教育
饮食管理
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度饮水,保持 出入量平衡;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 维生素及纤维素等。
运动锻炼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心衰患者的运动方式包括连续训练、间歇训练、 吸气肌训练和力量训练,不同的运动方式有各自的 优势。
1.连续训练
即耐力训练,其特点是低或中强度、持续稳定的 有氧运动(如慢跑)。能够改善呼吸气体交换、心 率储备,也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还有助于 减重,但需要坚持长期的训练。如果已经进行了心 肺功能测试,训练强度应该从VO2峰值的30%~ 40%开始,逐渐增加到50%~60%。心衰患者每周 进行2~3天(持续3~6个月)的耐力训练能够获益 [30]。
2.间歇训练 短时间的高负荷有氧运动与休息交 替,与低强度连续训练同样安全、有效。间歇训练 能够改善心脏预后,心肌梗死后稳定的老年心衰患 者同样能够获益,但要根据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训练方案。
3.吸气肌训练 吸气肌训练是一种训练呼吸功能的 运动方式。心衰患者呼吸困难主要由于低心排引起, 低心排可导致呼吸肌和骨骼肌功能异常,降低了心 衰患者的运动耐力。Bosnak-Guclu等发现,经过6 周呼吸肌训练后,慢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呼吸 肌和骨骼肌力量、疲劳、情绪障碍和抑郁均有所改 善。
心肺运动试验
6MWT简便易行,在临床
的开展也较为普遍,特别 适合中、重度CHF患者。 在无条件开展CPET的基 层医院,可用6MWT代替 CPET。
CPET常用的指标及其意义如下:
(1)峰值摄氧量(peak oxygen uptake,peak V02或V02 max): V02max是指机体在极量运动时最大耗氧能力,受年龄、性别、体重、活 动水平及运动类型的影响。可根据VO2max的变化幅度对心功能进行分级。 反映了人体心血管的最大储备能力,其下降则反映心功能受损 (2)无氧代谢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运动负荷增加到一 定量后,组织对氧的需求超过循环所能提供的供氧量,组织必须通过无 氧代谢提供更多氧。AT是指机体从有氧代谢到无氧代谢的临界点,其正 常值一般大于40% VO2max。将AT和V02峰值结合在一起判断CHF患者 的运动耐力,是目前最科学、最准确的测定方法。 (3)最大心率(HRmax)和血压:血压一般随运动量增加而增高,若 随运动量增加反而下降,往往预示严重心功能障碍。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康复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及康复

各 种 心 血 管 病 发 展 到 严 重 阶 段 ,由 于 心 脏 的 收 缩 力 或 舒 张 力 减 弱 、泵 血 作 用 降 低 ,不 能 满 足 机 体 代 谢 的 需 要 而 出现 的伴 有活 动 能力 降 低 的 心 室功 能 障碍 综 合 征 叫 心 力 衰 竭 。 心 力 衰 竭 分 为 收 缩 性 心 力 衰 竭 和 舒 张 性 心 力 衰 竭 。
慢 性 收 缩 性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如 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LVEF)虽 已 降 低 ,但 无 任 何 充 血 症 状 ,即 NYHA 心 功 能 为 I级 ,则 为 无 症 状 性 心 力 衰 竭 ;如 为 NYHA 心 功 能 Ⅱ级 以 上 ,且 有 明 显 体 、肺 循 环 淤 血 ,则 为 充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 2 慢 性 心 力 衰 竭 的 治 疗 2.1 药 物 治 疗 慢 性 收 缩 性 心 力 衰 竭 是 一 种 进 行 性 病 变 。 初 始 心 肌 损 伤 后 ,可 激 活 多 种 内 源 性 神 经 内 分 泌 因 子 和 细 胞 因 子 ,包 括 去 甲 肾 上 腺 素 、血 管 紧 张 素 H (AngH )、醛 固 酮 ,以 及 内 皮 素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等 ,故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均 有 循 环 水 平 或 组 织 水 平 神 经 内 分 泌 因 子 和 细 胞 因 子 的 升 高 。 神 经 内 分 泌 和 细 胞 因 子 系 统 长 期 、慢 性 的 激 活 可 促 进 心 室 重 塑 ,加 重 心 肌 损 伤 和 心 功 能 恶 化 ,并 进 一 步 激 活 神 经 内 分 泌 和 细 胞 因 子 ,形 成 恶 性 循 环 。 因 此 ,治 疗 心 力 衰 竭 的 关 键 就 是 阻 断 神 经 内 分 泌 系 统 ,阻 断 心 肌 重 塑 。 目前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ACEI)、J3一受 体 阻 滞 剂 、利 尿 剂 为 治 疗 慢 性 收 缩 性 心 力 衰 竭 的 一 线 药 物 。 2.1.1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ACEI) ACEI可 抑 制 循 环 的 肾 素 一 血 管 紧 张 素 系 统 (RAS)和 组 织 的 RAS,作 用 于激 肽 酶 Ⅱ,抑 制 缓 激 肽 降 解 ,从 而 减 缓 心 室 重 塑 ,扩 张 血 管 ,改 善 血 液 动 力 学 指 标 。 多 项 临 床 试 验 证 明 ,用 多 种 ACEI类 药 物 治 疗 心 力 衰 竭 ,均 能 改 善 临 床症 状 ,使 死 亡 率 下 降 24% ,且 对 轻 、中 、重 度 心 力 衰 竭 均 有 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
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总体患病率高、失能率高、病死率高,是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同时也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一、慢性心衰规范化治疗现状与对策
现代的心衰管理理念已经从旨在改善短期血流动力学状态转变为
长期的修复性策略,治疗目标不仅仅是改善症状,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有效降低病死率与再住院率。

在慢性心衰治疗中,“指南为导向”的规范化药物使用是心衰治疗的基础与关键。

如利尿剂应用直至液体潴留消失,患者处于“干重”状态;对于无禁忌症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应终身使用可循证医学证实可改善预后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上述药物均应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以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获益。

ARNI是近20年来慢性心衰治疗的突破性创新药物,从远期来看,有可能代替ACEI、ARB,成为心衰治疗的新基石。

但目前国内在心衰的规范化治疗方面仍需改进,很多医师和患者对心力衰竭的认识不足,药物治疗不规范或者有效药物用量未达到指南推荐剂量,导致患者远期预后变差,再住院率、死亡率明显增加。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住院心衰患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24.6~55.4%,较前明显上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美国对于住院高风险的心衰患者推动“从医院到家庭”项目,即通过改进与完善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期治疗控制基础心血管病和并发症、多学科联合管理、密切随访,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全程、动态、不间断的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为慢性心衰本身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具有不同的基础心脏病因、不同的心电生理改变,一般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异常等疾病。

因此,有必要广泛开展心衰的慢病管理门诊,通过经过专业培训的心血管专业医护人员从整体上去“管理”心衰病人、指导病人“自我管理”,为病人提供最优化、系统的药物治疗,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现代中医在心衰病治疗方面注重病证相合,随着对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深化、临床实践不断丰富,中西医结合心衰诊治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括中药辨证论治及中成药物使用。

临床中,很大一部分心衰患者有效药物用量未达到指南推荐剂量或未应用的原因源于药物的副作用,如服药后血压过低不能继续加量。

这种情况下,中医药干预对于改善心衰患者症状、生存质量具有一定作用,同时中药对规范化治疗西药有增
效减毒的协同作用,从而取得中西结合、规范用药、优势互补的效果。

笔者在临床中诊治许多以扩心病、心梗后心衰患者,病人均经规范化西药治疗,因血压低有效药物剂量不能增加,气促、疲乏症状明显,生活质量差,而经益气(人参、西洋参等)、活血等中药整体辨证治疗后病人症状改善、活动耐量增加,血压提升,有效药物剂量可逐渐加量至目标靶剂量,形成心衰治疗的良性循环。

二、慢性心衰心脏康复现状与分析
国际上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尽管如此,心衰患者的运动参与率依旧较低。

即使有80%的心衰患者认为运动是一项健康的行为,只有39%的患者真正参与到运动中去。

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处于发展阶段,仅在少数地区开展,未得到大多数地区及医院的重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得不到规范的运动康复指导,因而反复发病、住院,增加了医疗负担,甚至出现不恰当运动引发猝死等不良事件。

探索一套切实有效、不依赖康复设施、简单易学、患者接受度高的心脏康复运动计划对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与“以动为主”西方康复观念不同,中医传统康复医学强调“动静结
合、形神共养”。

运动时自然调息调心,摒弃杂念,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

心衰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心率变异性(HRV)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比较可靠而简单的指标,心衰患者HRV显著降低,提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和(或)迷走神经活性减弱。

而中医“动静结合”的养生康复疗法在运动肢体的同时,注重呼吸、精神的调整,可显著调节神经功能。

已有多个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能够改善中老年人心率变异性及自主神经均衡性。

除太极拳以外,八段锦也是中国传统养生功法,且较太极拳动作简单易学,其“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可以起到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八段锦运动量适中,经过八段锦练习,能使老年人的心脏射血功能增强,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增多,安静状态下的心肌耗氧量减少,有效地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对血压、血脂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西医单纯运动处方相比,八段锦又兼具调神、调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缓解不良情绪,这一系列特征决定了八段锦适合作为心衰患者心脏康复的一种运动形式。

我们完成了近20例八段锦改善心衰患者心肺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八段锦具有改善心衰患者峰值耗氧量,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康复依从性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