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专题(2015-2018全国卷试题分析)
专题3.1 以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为背景的解答题——新高考数学专项练习题附解析

专题三压轴解答题第一关以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为背景的解答题【名师综述】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意新颖,形式多样,近年来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而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的探索性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研究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应用空间向量这一工具,为分析和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方法.下面借“题”发挥,透视有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其求解策略,希望读者面对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化解自如.1.以“平行”为背景的存在判断型问题典例1 (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模拟)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中,AB=12AD=2,点E为AD边上异于A,D两点的动点,且EF//AB,G为线段ED的中点,现沿EF将四边形CDEF折起,使得AE与CF的夹角为60°,连接BD,FD.(1)探究:在线段EF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GM//平面BDF,若存在,说明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G—BDF的体积的最大值,并计算此时DE的长度.【名师指点】本题是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存在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建系设点,利用空间向量求解,如果利用传统立体几何的方法,就需利用分析法,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寻求点的位置.【举一反三】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四边形是正方形,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1)求证:;(2)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面面,若存在,请找出点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类型2 以“垂直”为背景的存在判断型问题典例2 如图,在四棱锥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为中点,(1)求证:平面;(2)若是正三角形,且.(Ⅰ)当点在线段上什么位置时,有平面?(Ⅱ)在(Ⅰ)的条件下,点在线段上什么位置时,有平面平面?【名师指点】以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直线垂直为背景的垂直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者直线方向向量垂直求得,也可以利用传统立体几何知识利用分析的方法,确定线、面垂直关系来求解.【举一反三】【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如图,在三棱柱中,底面,△ABC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D,E分别为AB,BC的中点.(Ⅰ)求证:平面;(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Ⅲ)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平面?说明理由.类型3 以“角”为背景的探索性问题典例3 (2019·山东高三月考)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SAD ∆是等边三角形,平面SAD ⊥平面ABCD ,1AB =,E 为棱SA 上一点,P 为AD 的中点,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为233.(1)若E 为棱SA 的中点,F 是SB 的中点,求证:平面∥PEF 平面SCD ; (2)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PEB 与平面SA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0?若存在,确定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名师指点】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有关的存在性问题,常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可以避开抽象、复杂地寻找角的过程,只要能够准确理解和熟练应用夹角公式,就可以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事实说明,空间向量法是证明立体几何中存在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方法.【举一反三】(2019·山东枣庄八中高三月考(理))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0ACB ∠=且12AC BC AA ===,E 是棱1CC 上动点,F 是AB 中点.(Ⅰ)当E 是中点C 1C 时,求证:CF 平面 AE 1B ;(Ⅱ)在棱1C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AE 1B 与平面ABC 所的成锐二面角为6π,若存在,求C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精选名校模拟】1. (·山东高考模拟(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PCD PD CD ⊥⊥平面,底面ABCD 是梯形,//,1,2,AB DC AB AD PD CD AB Q ====为棱PC 上一点. (Ⅰ)若点Q 是PC 的中点,证明://PQ PAD 平面; (Ⅱ)PQ PC λ=试确定λ的值使得二面角Q BD P --为60°. 2. (2019·夏津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2AD AB BC ===,4CD =,E 为CD 中点,AE 与BD 交于点O ,将ADE 沿AE 折起,使点D 到达点P 的位置(P ∉平面ABCE ).(1)证明:平面POB ⊥平面ABCE ; (2)若6PB =,试判断线段PB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不含端点),使得直线PC 与平面AEQ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若存在,求出PQ OB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 (2018·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90DAB ADP ∠=︒∠=︒,平面ADP ⊥平面ABCD ,点F 为棱PD 的中点.(Ⅰ)在棱AB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AF 平面PCE ,并说明理由;(Ⅱ)当二面角D FC B --的余弦值为24时,求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答案】(1)见解析(2)60︒4.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已知PA ⊥平面ABCD ,2AB =,2PA =.(1)证明:BD PC ⊥;(2)求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平面BDE ⊥平面BDP ?若存在,求PEPC的值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分别是棱上的动点,且.(1)求证:;(2)当三棱锥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求二面角的正切值. 6. 【湖北省2019届高三联考测试】如图,在四棱锥中,,,,且PC=BC=2AD=2CD=2,.(1)平面;(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如果存在,求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 【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平面,且.(1)证明:平面平面;(2)当,且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时,求二面角的正弦值.8.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1)证明:平面;(2)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时,求二面角的余弦值.9.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高三数学期末考试】如图,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平面,且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当侧面是正方形,且时,(ⅰ)求二面角的大小;(ⅱ)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 如图,在多面体ABCDMN 中,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 //AB CD , 22AB =, BC DC ⊥,2BC DC AM DM ====,四边形BDMN 为矩形.(1)求证:平面ADM ⊥平面ABCD ;(2)线段MN 上是否存在点H ,使得二面角H AD M --的大小为4π?若存在,确定点H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11. 在三棱锥P ABC -中, AB AC =, D 为BC 的中点, 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4,3,2,1BC PO AO OD ====. (1)证明: AP BC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二面角A MC 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如图,已知四边形中,对角线,,为等边三角形.(1)求面积的最大值;(2)当的面积最大时,将四边形沿折起成直二面角,在上是否存在点使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满足:,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指出点的位置.13.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1月复习诊断测试】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是棱上的一点.(1)若平面,证明:;(2)在(1)的条件下,棱上是否存在点,使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 【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且.(Ⅰ)求证:平面平面;(Ⅱ)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二面角所成角的余弦值为?若存在,请找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5.如图,五面体11A BCC B -中,14AB =,底面ABC 是正三角形,2AB =,四边形11BCC B 是矩形,二面角1A BC C --为直二面角.(1)D 在AC 上运动,当D 在何处时,有1//AB 平面1BDC ,并说明理由; (2)当1//AB 平面1BDC 时,求二面角1C BC D --余弦值.专题三压轴解答题第一关以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为背景的解答题【名师综述】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立意新颖,形式多样,近年来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而空间向量在解决立体几何的探索性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研究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应用空间向量这一工具,为分析和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方法.下面借“题”发挥,透视有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常见类型及其求解策略,希望读者面对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化解自如.2.以“平行”为背景的存在判断型问题典例1 (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模拟)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中,AB=12AD=2,点E为AD边上异于A,D两点的动点,且EF//AB,G为线段ED的中点,现沿EF将四边形CDEF折起,使得AE与CF的夹角为60°,连接BD,FD.(1)探究:在线段EF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GM//平面BDF,若存在,说明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求三棱锥G—BDF的体积的最大值,并计算此时DE的长度.【答案】(1)见解析;(2)33,2【解析】(1)取线段EF的中点M,有GM∥平面BDF.证明如下:如图所示,取线段EF的中点M,∵G为线段ED的中点,M为线段EF的中点,∴GM为△EDF的中位线,故GM∥DF,又GM⊄平面BDF,DF⊂平面BDF,故GM∥平面BDF;(2)∵CF ∥DE ,且AE 与CF 的夹角为60°,故AE 与DE 的夹角为60°,即60AED ∠=︒, 过D 作DP ⊥AE 交AE 于P ,由已知得DE ⊥EF ,AE ⊥EF ,∴EF ⊥平面AED , EF ⊥DP,又AE EF=E,∴DP ⊥平面AEFB , 即DP 为点D 到平面ABFE 的距离,且3DP x =, 设DE =x ,则AE =BF =4﹣x , 由(1)知GM ∥DF ,G BDF M BDF D MBF V V V ---===11131(4)3322MBF S DP x x ⎡⎤⋅⋅=⨯⨯⨯-⨯⎢⎥⎣⎦()24333(4)x x x x -+=-⋅=,当且仅当4﹣x =x 时等号成立,此时x =DE =2. 故三棱锥G ﹣BDF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33,此时DE 的长度为2. 【名师指点】本题是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存在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建系设点,利用空间向量求解,如果利用传统立体几何的方法,就需利用分析法,利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寻求点的位置.【举一反三】如图所示,在四棱锥中,四边形是正方形,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1)求证:;(2)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面面,若存在,请找出点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证明:由四边形为正方形可知,连接必与相交于中点故∵面∴面(2)线段上存在一点满足题意,且点是中点理由如下:由点分别为中点可得:∵面∴面由(1)可知,面且故面面类型2 以“垂直”为背景的存在判断型问题典例2 如图,在四棱锥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为中点,(1)求证:平面;(2)若是正三角形,且.(Ⅰ)当点在线段上什么位置时,有平面?(Ⅱ)在(Ⅰ)的条件下,点在线段上什么位置时,有平面平面?【解析】(1)证明:连接,,=,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为中点,连接,又为中点,面,面平面.(2)解(Ⅰ)当点在线段中点时,有平面取中点,连接,又,又,,平面,又是正三角形,平面(Ⅱ)当时,有平面平面过作于,由(Ⅰ)知,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易得【名师指点】以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直线垂直为背景的垂直问题,可以通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者直线方向向量垂直求得,也可以利用传统立体几何知识利用分析的方法,确定线、面垂直关系来求解.【举一反三】【北京市通州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如图,在三棱柱中,底面,△ABC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D,E分别为AB,BC的中点.(Ⅰ)求证:平面;(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Ⅲ)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平面?说明理由.【解析】(Ⅰ)证明:在三棱柱中,因为底面,CD⊂平面ABC,所以.又为等边三角形,为的中点,所以.因为,所以平面;(Ⅱ)取中点,连结,则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由(Ⅰ)知,,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设平面法向量,则即令,则,.即.平面BAE法向量.因为,,,所以由题意知二面角为锐角,所以它的余弦值为.(Ⅲ)解:在线段上不存在点M,使平面.理由如下.假设线段上存在点M,使平面.则,使得.因为,所以.又,所以.由(Ⅱ)可知,平面法向量,平面,当且仅当,即,使得.所以 解得.这与矛盾.所以在线段上不存在点M ,使平面.类型3 以“角”为背景的探索性问题典例3 (2019·山东高三月考)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SAD ∆是等边三角形,平面SAD ⊥平面ABCD ,1AB =,E 为棱SA 上一点,P 为AD 的中点,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为23.(1)若E 为棱SA 的中点,F 是SB 的中点,求证:平面∥PEF 平面SCD ; (2)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PEB 与平面SAD 30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点E 位于AS 的靠近A 点的三等分点. 【解析】(1)证明:因为E 、F 分别是SA 、SB 的中点, 所以EF AB ∥,在矩形ABCD 中,AB CD ∥, 所以EF CD ∥,又因为E 、P 分别是SA 、AD 的中点, 所以∥EP SD ,又因为EF CD ∥,EF EP E ⋂=,,EF EP ⊂平面PEF ,,SD CD ⊂平面SCD ,所以平面∥PEF 平面SCD .(2)解:假设棱SA 上存在点E 满足题意. 在等边三角形SAD 中,P 为AD 的中点, 于是SP AD ⊥,又平面SAD ⊥平面ABCD , 平面SAD ⋂平面ABCD AD =,SP ⊂平面SAD ,所以SP ⊥平面ABCD ,所以SP 是四棱锥S ABCD -的高, 设AD m =,则SP =,ABCD S m =矩形,所以1133S ABCD ABDD V S SP m -=⋅==矩形 所以2m =,以P 为坐标原点,PA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P 与AB 平行的直线为y 轴,PS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P ,()1,0,0A ,()1,1,0B,(S ,设(()()01AE AS λλλλ==-=-≤≤,()()1,0,0PE PA AE λ=+=+-()1λ=-,()1,1,0PB =,设平面PEB 的一个法向量为()1,,n x y z =,有()1110n PE x z n PB x y λ⎧⋅=-+=⎪⎨⋅=+=⎪⎩, 令3x λ=,则()13,,1n λλ=-,易知平面SAD 的一个法向量()20,1,0n =,所以12122123cos ,721n n n n n n λλλ-⋅==-+30=, 因为01λ≤≤, 所以13λ=, 所以存在点E ,位于AS 的靠近A 点的三等分点.【名师指点】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有关的存在性问题,常利用空间向量法解决,可以避开抽象、复杂地寻找角的过程,只要能够准确理解和熟练应用夹角公式,就可以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事实说明,空间向量法是证明立体几何中存在性问题的强有力的方法.【举一反三】(2019·山东枣庄八中高三月考(理))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0ACB ∠=且12AC BC AA ===,E 是棱1CC 上动点,F 是AB 中点.(Ⅰ)当E 是中点C 1C 时,求证:CF 平面 AE 1B ;(Ⅱ)在棱1C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平面AE 1B 与平面ABC 所的成锐二面角为6π,若存在,求C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1CE =.【解析】(1)取1AB 中点G ,连结EG FG 、,则FG ∥1BB 且112FG BB =. 因为当E 为1CC中点时,CE ∥1BB 且112CE BB =, 所以FG ∥CE 且FG = CE .所以四边形CEGF 为平行四边形,CF ∥EG , 又因为1CF AEB ⊄平面,1EG AEB ⊂平面, 所以//CF 平面1AEB ;(2)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 ,设()01CE λλ=≤≤.以F 为原点,向量1FB FC AA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3,0,0A -,()13,0,2B ,()0,1,E λ,平面ABC 的法向量()0,0,1m =,平面1AEB 的法向量()333,3n λ=--,,()23cos 23991m n m n m nλ⋅===++-,,解得1λ=,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E ,此时1CE =.【精选名校模拟】1. (·山东高考模拟(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D PCD PD CD ⊥⊥平面,底面ABCD 是梯形,//,1,2,AB DC AB AD PD CD AB Q ====为棱PC 上一点. (Ⅰ)若点Q 是PC 的中点,证明://PQ PAD 平面; (Ⅱ)PQ PC λ=试确定λ的值使得二面角Q BD P --为60°. 【答案】(1)见解析(2)36【解析】 (Ⅰ)取PD 的中点M ,连接AM ,M Q ,Q PC点是的中点,∴M Q∥CD,1.2MQ CD=又AB∥CD,1,2AB CD QM=则∥AB,QM=AB,则四边形ABQM是平行四边形.BQ∴∥AM.又AM⊂平面PAD,BQ⊄平面PAD,BQ∴∥平面PAD.(Ⅱ)解:由题意可得DA,DC,DP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DA,DC,DP所在直线为,,x y 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0,1,1),C(0,2,0),A(1,0,0),B(1,1,0).令()()()000000,,,,,1,0,2,1.Q x y z PQ x y z PC=-=-则()()000,,,10,2,1,PQ PC x y zλλ=∴-=-()0,2,1.Qλλ∴-又易证BC⊥平面PBD,()1,1,0.n PBD∴=-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QBD的法向量为(),,,m x y z=(),0,0,2210,.0,1x yx ym DBy z z ym DQλλλλ=-⎧+=⎧⎧⋅=⎪⎨⎨⎨+-==⋅=⎩⎩⎪-⎩则有即解得令21,1,1,.1y mλλ⎛⎫==-⎪-⎝⎭则60Q BD P 二面角为--,21cos,,22221m n m n m nλλ⋅∴===⎛⎫⋅+ ⎪-⎝⎭解得3 6.λ=±Q 在棱PC 上,01,3 6.λλ<<∴=-2. (2019·夏津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等腰梯形ABCD 中,AB CD ∥,2AD AB BC ===,4CD =,E 为CD 中点,AE 与BD 交于点O ,将ADE 沿AE 折起,使点D 到达点P 的位置(P ∉平面ABCE ).(1)证明:平面POB ⊥平面ABCE ; (2)若6PB =PB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不含端点),使得直线PC 与平面AEQ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5,若存在,求出PQ OB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15【解析】(1)证明:连接BE ,在等腰梯形中ABCD ,2AD AB BC ===,4CD =,E 为中点, ∴四边形ABED 为菱形,∴BD AE ⊥,∴OB AE ⊥,OD AE ⊥,即OB AE ⊥,OP AE ⊥,且OBOP O =,OB ⊂平面POB ,OP ⊂平面POB ,∴AE ⊥平面POB .又AE ⊂平面ABCE ,∴平面POB ⊥平面ABCE . (2)由(1)可知四边形ABED 为菱形,∴2AD DE ==, 在等腰梯形ABCD 中2AE BC ==,∴PAE △正三角形, ∴3OP =3OB =∵6PB =,∴222OP OB PB +=,∴OP OB ⊥.由(1)可知OP AE ⊥,OB AE ⊥,以O 为原点,OE ,OB ,OP 分别为x 轴,y 轴,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意得,各点坐标为()0,0,3P ,()1,0,0A -,()0,3,0B,()2,3,0C ,()1,0,0E ,∴(3,3PB =-,(3,3PC =-,()2,0,0AE =,设()01PQ PB λλ=<<,()1,333AQ AP PQ AP PB λλλ=+=+=, 设平面AE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00n AE n AQ ⎧⋅=⎨⋅=⎩,即()203330x x y λλ=⎧⎪⎨++=⎪⎩,取0x =,1y =,得1z λλ=-,∴0,1,1n λλ⎛⎫= ⎪-⎝⎭,设直线PC 与平面AEQ 所成角为θ,π0,2θ⎡⎤∈⎢⎥⎣⎦, 则15sin cos ,5PC nPC n PC nθ⋅===,即2331511011λλλλ+-=⎛⎫+ ⎪-⎝⎭化简得:24410λλ-+=,解得12λ=, ∴存在点Q 为PB 的中点时,使直线PC 与平面AEQ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5. 3. (2018·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90DAB ADP ∠=︒∠=︒,平面ADP ⊥平面ABCD ,点F 为棱PD 的中点.(Ⅰ)在棱AB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AF 平面PCE ,并说明理由; (Ⅱ)当二面角D FC B --的余弦值为2时,求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答案】(1)见解析(2)60︒ 【解析】(Ⅰ)在棱AB 上存在点E ,使得//AF 平面PCE ,点E 为棱AB 的中点. 理由如下:取PC 的中点Q ,连结EQ 、FQ ,由题意,//FQ DC 且12FQ CD =, //AE CD 且12AE CD =,故//AE FQ 且AE FQ =.所以,四边形AEQ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 EQ ,又EQ ⊥平面PEC ,AF ⊥平面PEC ,所以,//AF 平面PEC . (Ⅱ)由题意知ABD ∆为正三角形,所以ED AB ⊥,亦即ED CD ⊥,又90ADP ∠=︒,所以PD AD ⊥,且平面ADP ⊥平面ABCD ,平面ADP ⋂平面ABCD AD =, 所以PD ⊥平面ABCD ,故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设FD a =,则由题意知()0,0,0D ,()0,0,F a ,()0,2,0C ,)3,1,0B,()0,2,FC a =-,()3,1,0CB =-,设平面F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由m FCm CB⎧⋅=⎨⋅=⎩得2030y azx y-=⎧⎪⎨-=⎪⎩,令1x=,则3y=,23z=,所以取231,3,m⎛⎫= ⎪⎪⎝⎭,显然可取平面DFC的法向量()1,0,0n=,由题意:22cos,41213m na==++,所以3a=.由于PD⊥平面ABCD,所以PB在平面ABCD内的射影为BD,所以PBD∠为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易知在Rt PBD∆中,tan3PDPBD aBD∠===,从而60PBD∠=︒,所以直线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60︒.4. (2019·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已知PA⊥平面ABCD,2AB=,2PA=.(1)证明:BD PC⊥;(2)求PC与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平面BDE⊥平面BDP?若存在,求PEPC的值并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10;(3)存在,23PEPC=,理由见解析【解析】(1)如图,连接AC交BD于点O,由于PA⊥平面ABCD,BD⊂平面ABCD所以PA BD⊥,即BD PA⊥由于BD PA ⊥,BD AC ⊥,PA AC A =,所以BD ⊥平面PAC又因为PC ⊂平面PAC ,因此BD PC ⊥ (2)由于PA ⊥平面ABCD ,AB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A AB ⊥,PA AD ⊥又AB AD ⊥,所以PA ,AB ,AD 两两垂直, 因比,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2,0,0)B ,(2,2,0)C ,(0,2,0)D,P因此(2,2,PC =,(2,0,PB =,(0,2,PD =设平面PB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00m PB m PD ⎧⋅=⎨⋅=⎩即2020x y ⎧=⎪⎨=⎪⎩ 取1x =,1y =,z =,则(1,1,2)m =设直线PC 与平面PBD 所成角为θ,10sin |cos ,|=||10||||m PC m PC m PC θ⋅=<>=⋅(3)存在,设[0,1]PEPCλ=∈,则(2,2))E λλλ- 则(22,2))BE λλλ=--,(2,2,0)BD =-设平面BDE 的法向量为(,,)n a b c =,则0n BE n BD ⎧⋅=⎨⋅=⎩,即2(1)2(1)0220a b a bλλλ⎧-+-=⎪⎨-+=⎪⎩,即1a λ=-,1b λ=-,2)c λ=-则(1,12))n λλλ=---,若平面BDE ⊥平面BDP ,则0m n ⋅=即1(1)1(1)2)0λλλ⋅-+⋅-+-=,则2[0,1]3λ=∈ 因此在棱PC 上存在点E ,使得平面BDE ⊥平面BDP ,23PE PC =5.【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分别是棱上的动点,且.(1)求证:;(2)当三棱锥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时,求二面角的正切值.【解析】设AE=BF=x.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下列坐标:D(0,0,0),A(2,0,0),B (2,2,0),C(0,2,0),D1(0,0,2),A1(2,0,2),B1(2,2,2),C1(0,2,2),E(2,x,0),F(2﹣x,2,0).(1)因为,,所以.所以A1F⊥C1E.(2)因为,所以当S△BEF取得最大值时,三棱锥B1﹣BEF的体积取得最大值.因为,所以当x=1时,即E,F分别是棱AB,BC的中点时,三棱锥B1﹣BEF的体积取得最大值,此时E,F坐标分别为E(2,1,0),F(1,2,0).设平面B1EF的法向量为,则得取a=2,b=2,c=﹣1,得.显然底面ABCD的法向量为.设二面角B1﹣EF﹣B的平面角为θ,由题意知θ为锐角.因为,所以,于是.所以,即二面角B1﹣EF﹣B的正切值为.6. 【湖北省2019届高三联考测试】如图,在四棱锥中,,,,且PC=BC=2AD=2CD=2,.(1)平面;(2)在线段上,是否存在一点,使得二面角的大小为?如果存在,求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在底面中,,且∴,∴又∵,,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方法一:在线段上取点,使则又由(1)得平面∴平面又∵平面∴作于又∵,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又∵∴是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设则,这样,二面角的大小为即即∴满足要求的点存在,且方法二:取的中点,则、、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可以分别以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且由(1)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则,∴,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则∴令,则,它背向二面角又∵平面的法向量,它指向二面角这样,二面角的大小为即即∴满足要求的点存在,且7. 【福建省龙岩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如图,四边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平面平面,且.(1)证明:平面平面;(2)当,且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时,求二面角的正弦值.【解析】(1)由题设知,平面平面,交线为.因为,平面,所以平面,因此,又,,所以平面.而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有,过点作于,设,则.因为,所以,,由题设可得,即,解得或,因为,所以,所以,.由,知是平面的法向量,,.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取得,设二面角为,则,因为,.综上,二面角的正弦值为.8. 【福建省厦门市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检】如图,在四棱锥中,平面,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且,.(1)证明:平面;(2)当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时,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证明:由已知,得,在中,,∴,即,∵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平面,∴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在中,,取的中点,连结,则,∵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以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取,解得,又平面的法向量为,∴.∴二面角的余弦值为.9.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高三数学期末考试】如图,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平面,且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当侧面是正方形,且时,(ⅰ)求二面角的大小;(ⅱ)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证明:(1)取中点,连,连.在△中,因为分别是中点,所以,且.在平行四边形中,因为是的中点,所以,且.所以,且.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侧面是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则,.(ⅰ)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即令,所以. 又因为平面,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钝角,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 (ⅱ)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设,则.因为,又,所以.所以.故点在点处时,有10. 如图,在多面体ABCDMN 中,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 //AB CD , 22AB =, BC DC ⊥,2BC DC AM DM ====,四边形BDMN 为矩形.(1)求证:平面ADM ⊥平面ABCD ;(2)线段MN 上是否存在点H ,使得二面角H AD M --的大小为4π?若存在,确定点H 的位置并加以证明.【解析】(1)证明:由平面几何的知识,易得2BD =, 2AD =,又22AB =,所以在ABD ∆中,满足222AD BD AB +=,所以ABD ∆为直角三角形,且BD AD ⊥. 因为四边形BDMN 为矩形,所以BD DM ⊥. 由BD AD ⊥, BD DM ⊥, DM AD D ⋂=, 可得 BD ADM ⊥平面. 又BD ABD ⊂平面,所以平面ADM ⊥平面ABCD .(2)存在点H ,使得二面角H AD M --为大小为,点H 为线段AB 的中点.事实上,以D 为原点, DA 为x 轴, DB 为y 轴,过D 作平面ABCD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0,0,0,2,0,0,0,2,0D A B , ()1,0,1M , 设(),,H x y z ,由MH MN DB λλ==,即()()1,,10,2,0x y z λ--=,得()1,2,1H λ. 设平面ADH 的一个法向量为()1111,,n x y z =,则,即,不妨设11y =,取()10,1,2n λ=-. 平面ADM 的一个法向量为()20,1,0n =. 二面角H AD M --为大小为于是.解得 或(舍去).所以当点H 为线段MN 的中点时,二面角H AD M --为大小为.11. 在三棱锥P ABC -中, AB AC =, D 为BC 的中点, PO ⊥平面ABC ,垂足O 落在线段AD 上,已知4,3,2,1BC PO AO OD ====. (1)证明: AP BC ⊥;(2)在线段AP 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二面角A MC B --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法二:如图,以O 为原点,分别以过O 点与DB 共线同向的向量, OD , OP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为单位正交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0,0,0,0,2,0,2,1,0,2,1,0,0,0,3,O A B C P --()()()0,2,3,4,0,0,2,3,0AP BC AC ==-=-∴0AP BC ⋅= ∴AP BC ⊥ ∴AP BC ⊥(2)假设M 点存在,设AM AP λ=, (),,M x y z ,则(),2,AM x y z =+,∴()(),2,0,2,3x y z λ+=,∴0{22 3x y z λλ=+==,∴()0,22,3M λλ-, ∴()2,23,3BM λλ=--设平面MBC 的法向量为()1111,,n x y z =,平面APC 的法向量为()2222,,n x y z = 由110{n BM n BC ⋅=⋅=得()111122330{40x y z x λλ-+-+=-=,令11y =,可得1320,1,3n λλ-⎛⎫= ⎪⎝⎭, 由220{n AC n AP ⋅=⋅=得2222230{230x y y z -+=+=,令16y =,可得()29,6,4n =-,若二面角A MC B --为直二面角,则120n n ⋅=,得326403λλ--⋅=, 解得613λ=,∴613AM =故线段AP 上是否存在一点M ,满足题意, AM 的长为613. 12 【安徽省江南十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如图,已知四边形中,对角线,,为等边三角形.(1)求面积的最大值; (2)当的面积最大时,将四边形沿折起成直二面角,在上是否存在点使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满足:,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指出点的位置. 【解析】(1)在中,记,,则由余弦定理:,(当且仅当时,上式取等号)此时,,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由(1)知,,,设存在,在三棱锥中,取的中点,连接,易知.作于,由平面平面平面.故在平面上的投影为.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由.设,得,,故.故存在,且,满足题意.(2)另解:由(1),,设存在,则在三棱锥中,取的中点,连接,易求.以为坐标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平面的法向量为,设,得,得,又.由.故存在,且,满足题意.13. 【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1月复习诊断测试】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是棱上的一点.(1)若平面,证明:;(2)在(1)的条件下,棱上是否存在点,使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为?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连接交于,连接,则是平面与平面的交线.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又因为是中点,所以是的中点.所以.(2)由已知条件可知,所以,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专题4.3 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解析版)

一.方法综述立体几何的动态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中的“不确定性”与“动感性”元素往往成为学生思考与求解问题的思维障碍,使考题的破解更具策略性、挑战性与创新性.一般立体动态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动点变化、平面图形的翻折、几何体的平移和旋转以及投影与截面问题,由此引发的常见题型为动点轨迹、角度与距离的计算、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探索性问题以及有关几何量的最值求解等.此类题的求解并没有一定的模式与固定的套路可以沿用,很多学生一筹莫展,无法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导致该题成为学生的易失分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相关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造成的.动态立体几何题在变化过程中总蕴含着某些不变的因素,因此要认真分析其变化特点,寻找不变的静态因素,从静态因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求解动态范围的选择、填空题,有时应把这类动态的变化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动态思维,观察它的变化规律,找到两个极端位置,即用特殊法求解范围.对于探究存在问题或动态范围(最值)问题,用定性分析比较难或繁时,可以引进参数,把动态问题划归为静态问题.具体地,可通过构建方程、函数或不等式等进行定量计算,以算促证.二.解题策略类型一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角度问题例1.【四川高考题】如图,四边形ABCD和ADPQ均为正方形,它们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动点M在线段PQ上,E、F分别为AB、BC的中点.设异面直线EM与AF所成的角为θ,则θcos的最大值为.【答案】2 5281161814552y y t t+=≥++-,当1t =时取等号.所以22112(1)12222cos 511555451144yy y y θ-+-==≤⨯=⋅++⋅++,当0y =时,取得最大值.z yxF ME QPD CBA【指点迷津】空间的角的问题,一种方法,代数法,只要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均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利用公式求解;另一种方法,几何法,几何问题要结合图形分析何时取得最大(小)值.当点M 在P 处时,EM 与AF 所成角为直角,此时余弦值为0(最小),当M 点向左移动时,EM 与AF 所成角逐渐变小时,点M 到达点Q 时,角最小,余弦值最大. 【举一反三】1、【四川高考题】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点O 为线段BD 的中点.设点P 在线段1CC 上,直线OP 与平面1A BD 所成的角为α,则sin α的取值范围是() A .3[,1]3 B .6[,1]3 C .622[,]33 D .22[,1]3【答案】B111133212222cos ,sin 33322A OC A OC +-∠==∠=⨯,113133622cos ,sin 33322A OC A OC +-∠==-∠=⨯. 又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小于等于90,而1A OC ∠为钝角,所以sin α的范围为6[,1]3,选 B. 2、【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在正方体中,E 是侧面内的动点,且平面,则直线与直线AB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小值是A .B .C .D . 【答案】B 【解析】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中棱长为1, 设0,,,,1,,1,,0,,1,,,1,,1,,设平面的法向量y ,, 则,取,得,平面,,解得,,,设直线与直线AB 所成角为,1,,,,,.直线与直线AB 所成角的正弦值的最小值是.故选:B .3、如图,已知平面αβ⊥,l αβ=,A 、B 是直线l 上的两点,C 、D 是平面β内的两点,且DA l ⊥,CB l ⊥,3AD =,6AB =,6CB =.P 是平面α上的一动点,且直线PD ,PC 与平面α所成角相等,则二面角P BC D --的余弦值的最小值是( )A 5B .12 C3 D .1【答案】C类型二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距离问题【例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3月模拟】如图,在正方体中,棱长为1,点为线段上的动点(包含线段端点),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当时,平面B.当为中点时,四棱锥的外接球表面为C.的最小值为D.当时,平面【答案】C【解析】对于,连结,,,则,,,设到平面的距离为,则,解得,∴.∴当时,为与平面的交点.∵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A正确.又由以上分析可得,当时,即为三棱锥的高,∴平面,所以D正确.对于B,当为中点时,四棱锥为正四棱锥,设平面的中心为,四棱锥的外接球为,所以,解得,故四棱锥的外接球表面积为,所以B正确.对于C,连结,,则,∴,由等面积法得的最小值为,∴的最小值为.所以C不正确.故选:C.【指点迷津】求两点间的距离或其最值.一种方法,可建立坐标系,设点的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写出距离,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另一种方法,几何法,根据几何图形的特点,寻找那两点间的距离最大(小),求其值.【举一反三】1、【河南省焦作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三模】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棱AA 1和AB 上,且C 1E⊥EF,则|AF|的最大值为( )A .B .1C .D .2【答案】B 【解析】以AB ,AD ,AA 1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C 1(4,4,4),设E (0,0,z ),z∈[0,4],F (x ,0,0),x∈[0,4],则|AF|=x .=(4,4,4﹣z ),=(x ,0,﹣z ).因为C 1E⊥EF,所以,即:z 2+4x ﹣4z =0,x =z ﹣.当z =2时,x 取得最大值为1.|AF|的最大值为1. 故选:B .2.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棱长为4,点H 在棱1AA 上,且11HA =,在侧面11BCC B 内作边长为1的正方形1EFGC ,P 是侧面11BCC B 内一动点,且点P 到平面11CDD C 距离等于线段PF 的长,则当点P 运动时,2||HP 的最小值是( )A .21B .22C .23D .25 【答案】B【解析】在1BB 上取点K ,使得11B K =,则HK ⊥面11BCC B ,连结PK ,则222216HP HK PK PK =+=+.在平面11BCC B 上,以1C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GF 所在直线为y 轴,由题意可知,P 点轨迹为抛物线,其方程为221x y -=,K 点坐标为()04,,设()P x y ,,则221x y =-(其中1[22371],x y ⎡⎤∈-∈⎢⎥⎣⎦,,,()22222421816615PK x y y y y y y =+-=-+-+=-+当17,223y ⎡⎤=∈⎢⎥⎣⎦时,2min 6|PK =,故2min |16622HP =+=.3、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为BC 的中点,点P 在线段D 1E 上,点P 到直线CC 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答案】25类型三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面积、体积问题【例3】在棱长为6的正方体中,是中点,点是面所在的平面内的动点,且满足,则三棱锥的体积最大值是()A. 36B.C. 24D.【答案】B【指点迷津】求几何体体积的最值,先观察几何图形三棱锥,其底面的面积为不变的几何量,求点P到平面BCD的距离的最大值,选择公式,可求最值.【举一反三】1、《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例如堑堵指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阳马指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如图,在堑堵111ABC A B C -中,AC BC ⊥,若12A A AB ==,当阳马11B A ACC -体积最大时,则堑堵111ABC A B C -的体积为( )A .83B .2 C.2 D .22 【答案】C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已知矩形ABCD 中, 6,4AB BC ==, ,E F 分别是,AB CD 上两动点,且AE DF =,把四边形BCFE 沿EF 折起,使平面BCFE ⊥平面ABCD ,若折得的几何体的体积最大,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28π B. 287π C. 32π D. 23π【答案】D3、【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二模】如图,直角三角形,,,将绕边旋转至位置,若二面角的大小为,则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B【解析】如图,,,分别为,,的中点,作面,作面,连,,易知点即为四面体的外接球心,,,.设,,则,,,.【处理一】消元化为二次函数..【处理二】柯西不等式..所以.类型四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轨迹问题【例4】如图直三棱柱中,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分别是边、、、、的中点,动点在四边形内部运动,并且始终有平面,则动点的轨迹长度为()A. B. C. D.【答案】D【解析】因为分别为的中点,所以,,所以平面,平面,又因为,所以平面平面,要使平面,则平面,所以点的轨迹为线段,点的轨迹长度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指点迷津】由已知可知平面平面,要始终有平面,点M为定点,所以点P的轨迹为线段HF,求其长度即可.【举一反三】1、【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二模】如图,正三棱柱的侧棱长为,底面边长为,一只蚂蚁从点出发沿每个侧面爬到,路线为,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A .B .C .D .【答案】A 【解析】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矩形的长为,宽为,则其对角线的长为最短程. 因此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故选:A.2、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已知点P 为平面11AA D D 中的一个动点,且点P 满足:直线1PC 与平面11AA D D 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平面PBC 与平面11AA D D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则点P 的轨迹为( ) A .直线 B .椭圆 C .圆 D .抛物线 【答案】DF E P C 1B 1D 1A 1DCBA z yx3、已知平面平面,,且.是正方形,在正方形内部有一点,满足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点的轨迹长度为 ( ) A. B. C.D.【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以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所示,则,,设,易知直线与平面所的角分别为,均为锐角,类型五 立体几何中动态问题中的翻折、旋转问题【例5】如图,已知ABC ∆,D 是AB 的中点,沿直线CD 将ACD ∆折成A CD '∆,所成二面角A CDB '--的平面角为α,则( )A.A DB α'∠≤B.A DB α'∠≥C. A CB α'∠≤D.A CB α'∠≤【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ADC θ∠=,设2AB =,则由题意1AD BD ==,在空间图形中,设A B t '=,在A CB '∆中,2222222112cos 22112A D DB AB t t A DB A D DB '+-+--'∠==='⨯⨯⨯,在空间图形中,过A '作AN DC ⊥,过B 作BM DC ⊥,垂足分别为N ,M , 过N 作//NP MB ,连结A P ',∴NP DC ⊥,则A NP '∠就是二面角A CD B '--的平面角,∴A NP α'∠=,在Rt A ND '∆中,cos cos DN A D A DC θ''=∠=,sin sin A N A D A DC θ'''=∠=,【举一反三】1、【四川省宜宾市2019届高三二诊】已知棱长都为2的正三棱柱的直观图如图,若正三棱柱绕着它的一条侧棱所在直线旋转,则它的侧视图可以为A.B.C.D.【答案】B【解析】由题意,四个选项高都是2,若侧视图为A,中间应该有一条竖直的实线或虚线.若为C,则其中有两条侧棱重合,不应有中间竖线.若为D,则长应为,而不是1.故选:B.2.【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三月测试】如图,在正方形中,,分别为线段,上的点,,.将绕直线、绕直线各自独立旋转一周,则在所有旋转过程中,直线与直线所成角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绕直线、绕直线各自独立旋转一周,形成两个圆锥体,AB和DF成为圆锥的母线,所以无论怎么旋转,都有,.利用几何体性质得:最大角是AB与BE的对称直线B和DF关于直线CD的对称直线D在同一平面内时所成角,为故答案为3.【2017课标1,理16】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半径为5 cm,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中心为O.D、E、F为圆O上的点,△DBC,△ECA,△FAB分别是以BC,CA,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CA,AB为折痕折起△DBC,△ECA,△FAB,使得D、E、F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3)的最大值为_______.【答案】415【解析】三.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是边AA1,CC1上的中点,点M是BB1上的动点,过点E,M,F的平面与棱DD1交于点N,设BM=x,平行四边形EMFN的面积为S,设y=S2,则y关于x的函数y=f(x)的图象大致是( )A.B. C.D.【答案】A【解析】由对称性易知四边形为菱形,,,.为二次函数,开口向上,顶点为.故选:.2、某圆柱的高为1,底面周长为8,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由于底面周长为8,得到,解得,所以点M 到N 在下底面上的射影的弧长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从M 到N 的路径中的最小值为.故选:C .3、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线AF 与中位线DE 相交于G ,已知ED A '∆是△ADE 绕DE 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动点A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在线段AF 上B .恒有平面GF A '⊥平面BCDEC .三棱锥EFD A -'的体积有最大值 D .异面直线E A '与BD 不可能垂直【答案】D4.【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期中】在三棱锥中,平面,M是线段上一动点,线段长度最小值为,则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A.B.C.D.【答案】C【解析】解:如图所示:三棱锥中,平面,M是线段上一动点,线段长度最小值为,则:当时,线段达到最小值,由于:平面,所以:,解得:,所以:,则:,由于:,所以:则: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在中,设外接圆的直径为,则:,所以:外接球的半径,则:,故选:C.5.【河南省郑州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在长方体中,,,分别是棱的中点,是底面内一动点,若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C【解析】补全截面EFG为截面EFGHQR如图,其中H、Q、R分别为、的中点,易证平面ACD1∥平面EFGHQR,∵直线D1P与平面EFG不存在公共点,∴D1P∥面ACD1,∴D1P面ACD1,∴P∈AC,∴过P作AC的垂线,垂足为K,则BK=,此时BP最短,△PBB1的面积最小,∴三角形面积的最小值为,故选:C.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3月月考】如图,已知三棱锥,平面,是棱上的动点,记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与直线所成的角为,则与的大小关系为()A.B.C.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PA⊥平面ABC,∴P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PDA,过点A作AE⊥BC,垂足为E,连接PE,∵PA⊥平面ABC,∴PA⊥BC,∴BC⊥平面PAE,∴BC⊥PE,在Rt△AED,Rt△PAD,Rt△PED中:cos,cos,cos,∴cos cos cos< cos,又均为锐角,∴,故选C.7.如图,在等腰中,,M为的中点,沿BM把它折成二面角,折后A与C的距离为,则二面角的大小为()A.30°B.60°C.90°D.120°【答案】D【解析】∵等腰直角△BC中,B=BC=2,M为C中点,∴折之前C2,BM⊥C,∴折之后AM=CM,AM⊥BM,CM⊥BM,∴∠AMC是二面角C﹣BM﹣A的平面角,∵折后A,C间的距离为,由余弦定理得cos∠AMC=,∵∠AMC∴二面角C﹣BM﹣A的大小为,即为120°故选:D.二、填空题8.【安徽省蚌埠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检查】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E,F为,AB的中点,M点是正方形内的动点,若平面,则M点的轨迹长度为______.【答案】【解析】如图所示,取的中点,的中点,连接,,,.可得: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同理可得:..平面平面,点是正方形内的动点,若平面.点在线段上.点的轨迹长度.故答案为.9.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点为线段上一点,是平面上一点,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解:当取得最小时,点必定是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即在上.与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为此将绕旋转90°,使得平面与平面在同一平面内,由,故当共线且与垂直时,取得最小.在平面内,因为所以,,又,所以与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得到=,故的最小值为.10、【2017课标3,理16】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 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 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答案】②③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AB 是以AC 为轴,BC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由,AC a AC b ⊥⊥,又AC ⊥圆锥底面,在底面内可以过点B ,作BD a ,交底面圆C 于点D ,如图所示,连结DE ,则DE ⊥BD ,DE b ∴,连结AD ,等腰△ABD 中,2AB AD == ,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60ABD ∠=,故2BD =,又在BDE Rt △中,2,2BE DE =∴=,学科&网过点B 作BF ∥DE ,交圆C 于点F ,连结AF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2BF DE == ,ABF ∴△为等边三角形,60ABF ∴∠=,即AB 与b 成60°角,②正确,①错误.由最小角定理可知③正确;很明显,可以满足平面ABC ⊥直线a ,直线AB 与a 所成的最大角为90°,④错误. 正确的说法为②③. 学科&网11.【2019届湘赣十四校高三联考第二次考试】如图,正三棱锥的高,底面边长为4,,分别在和上,且,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三棱锥的内切球的半径为________.【答案】【解析】设,,当时,取得最大值,此时为中点,经过点,且,,所以可求,,因此易求,,,,又∵,∴.12.【河南省六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D为直角边BC 上一点不含端点,将沿直线AD折叠至的位置,使得在平面ABD外,若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H恰好在线段AB上,则AH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解析】解:在等腰中,斜边,D为直角边BC上的一点,,,将沿直AD折叠至的位置,使得点在平面ABD外,且点在平面ABD上的射影H在线段AB上,设,,,,平面ABC,,当时,B与D重合,,当时,,为直角边BC上的一点,,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13.【陕西省榆林市2019届高考模拟第三次测试】如图,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其对角线与交于点,将正方形沿对角线折叠,使点所对应点为,.设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三棱锥的体积为,则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题,易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为,∴,∴,到底面的距离为,∴,∴.故答案为14.【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第二次统考】正四面体中,是的中点,是棱上一动点,的最小值为,则该四面体内切球的体积为_____.【答案】【解析】如下图,正方体中作出一个正四面体将正三角形和正三角形沿边展开后使它们在同一平面内,如下图:要使得最小,则三点共线,即:,设正四面体的边长为,在三角形中,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得:,所以正方体的边长为2,正四面体的体积为:,设四正面体内切球的半径为,由等体积法可得:,整理得:,解得:,所以该四面体内切球的体积为.15.【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新余一中等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如图,已知多面体的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平面,且,现将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后,则直线与动直线所成角的范围__________.【答案】【解析】画出图像如下图所示,将平移到的位置,点在以为圆心,半径为的圆上运动.则就是所求线线角,根据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为定值,故最值由来确定,故当在处线线角最小,在处线线角最大.由于,故.而,故,所以.而,故.所以所求线线角的取值范围是.16.在三棱锥中,,分别为棱和棱上的动点,则△的周长范围___________.【答案】【解析】三棱锥如图:把三棱锥A﹣BCD的侧面展开如图,∵△△,∴, ∴B,A,共线,此时两点间的连接线即是△的周长的最小值8,但此时E,F重合于A,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取不到8.由图观察,当分别在棱和棱上由A向下移动时,的长度先变小,移动至分别与AD,AC 垂直时,的长度最小,再向下移动逐渐变大,所以△的周长最大为=15,故答案为.。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等体积法一、引言在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例来展示其用法。
二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等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对于同一个体积,可以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几何形状,并且这些几何形状的体积相等。
在立体几何中,常见的几何形状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些形状的体积可以通过其高度、底面积和高度的乘积等参数来计算。
三等体积法的应用等体积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例子来展示其用法:1、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例1: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ab+bc+ac),体积为abc。
2、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例2:给定两个几何体,判断它们是否体积相等。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分别计算两个几何体的体积,如果两个体积相等,则两个几何体体积相等;否则,两个几何体体积不相等。
3、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例3: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a、b和c,求该长方体的重心位置。
解:根据等体积法,我们可以将该长方体分成两个小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心位置与原长方体的重心位置相同。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这两个小长方体的重心位置即可。
四、结论等体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判断两个几何体是否体积相等,以及求几何体的重心位置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等体积法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
在数学的世界里,立体几何是一门研究空间几何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科学。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高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高考数学立体几何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专题10: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解析版)

专题10: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解析版)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 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⑶圆台侧面积:l R l r S ⋅⋅+⋅⋅=ππ侧面h S V ⋅=柱体h S V ⋅=31锥体()13V h S S S S =+⋅+下下台体上上 球的表面积和体积 32344R V R S ππ==球球,. 正三棱锥是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
正四面体是每个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的三棱锥。
1.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3AC =,4BC =,5AB =,点D 是AB 的中点.(1)求证:1AC BC ⊥;(2)若1CC BC =,求三棱锥1B BCD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4【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C BC ⊥,结合1AC CC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可得结果.(2)计算∆BCD S ,1BB ,然后根据三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详解】(1)∵三棱柱111ABC A B C -是直三棱柱,∴1CC ⊥平面ABC ,∵AC ⊂平面ABC ,∴1CC AC ⊥,∵在ABC ∆中,3AC =,4BC =,5AB =,∴222AC BC AB +=,∴90ACB ∠=︒,∴AC BC ⊥,∵1CC ⊂平面11CC B B ,CB ⊂平面11CC B B ,1CC CB C =,∴AC ⊥平面11CC B B ,∵1BC ⊂平面11CC B B ,∴1AC BC ⊥.(2)∵D 是AB 中点, ∴111343222BCD ABC S S ∆∆==⨯⨯⨯=, ∵1BB ⊥平面ABC ,114BB AA ==,∴111134433B BCD BCD V S BB -∆=⋅=⨯⨯=.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还考查了锥体的体积公式,难点在于根据线段长度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垂直,重点在于对定理的应用,属基础题.2.如图所示:在三棱锥V ABC -中,平面VAB ⊥平面ABC ,VAB ∆为等边三角形,AC BC ⊥且2AC BC ==,,O M 分别为,AB VA 的中点.(1)求证:平面MOC ⊥平面VAB ;(2)求三棱锥V ABC -的体积.【答案】(1)详见解答;(23. 【分析】(1)由已知可得OC AB ⊥,再由面面垂直定理可得OC ⊥平面VAB ,即可证明结论; (2)OC ⊥平面VAB ,用等体积法求三棱锥V ABC -的体积.【详解】(1),AC BC O =为AB 中点,OC AB ∴⊥,平面VAB ⊥平面ABC ,平面VAB 平面ABC AB =,OC ⊂平面ABC ,OC ∴⊥平面,VAB OC ∴⊂平面MOC ,平面MOC ⊥平面VAB ;(2)AC BC ⊥且2AC BC ==,O 分别为AB 的中点,11,2,2332VAB OC AB S ∆∴===⨯⨯=, OC ⊥平面VAB ,133V ABC C VAB VAB V V OC S --∆==⨯⨯=, 3V ABC V -∴=.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证明,注意空间垂直间的相互转化,考查椎体体积,意在考查直观想象、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3.如图所示,四棱锥的底面ABCD 是一个矩形,AC 与BD 交于点M ,VM 是四棱锥的高.若4VM cm =,4cm AB =,5VC cm =,求四棱锥的体积.【答案】35(cm )3. 【分析】在Rt VMC ∆中求出3(cm),MC =在Rt ABC ∆中求出25(cm)BC =,再根据棱锥的体积公式可得结果.【详解】 VM 是棱锥的高,VM MC ∴⊥.在Rt VMC ∆中,2222543(cm),MC VC VM =-=-=.26cm AC MC ∴==,在Rt ABC ∆中,22226425(cm)BC AC AB =-=-=.242585(cm )S AB BC ∴=⨯=⨯=底,3 11325854(cm )333V S VM ∴=⋅=⨯⨯=四棱锥底.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三棱锥的体积,属于基础题.4.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PD ⊥底面ABCD .(1)求证:AC ⊥平面PBD ;(2)若2PD =,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43 【分析】 (1)通过AC ⊥BD 与PD ⊥AC 可得AC ⊥平面PBD ;(2)由题先得出∠PBD 是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即∠PBD =45°,则可先求出菱形ABCD 的面积,进而可得四棱锥P - ABCD 的体积.【详解】解:(1)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又因为P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PD ⊥AC ,又PD BD D ⋂=,故AC ⊥平面PBD ;(2)因为PD ⊥平面ABCD ,所以∠PBD 是直线PB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于是∠PBD =45°,因此BD =PD =2.又AB = AD =2,所以菱形ABCD 的面积为sin 6023S AB AD ︒=⋅⋅=,故四棱锥P - ABCD 的体积1433V S P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5.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60ADC ∠=︒,现将ADC 沿AC 边折到APC △的位置.(1)求证:PB AC ⊥;(2)求三棱锥P ABC -体积的最大值.【答案】(1)见解析;(2)1【分析】(1)取AC 的中点为O ,连接PO OB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出.(2)由体积相等转化为P ABC ΔPOB 1V AC S 3-=⋅即可求出. 【详解】(1)如图所示,取AC 的中点为O ,连接PO OB 、,易得AC PO AC OB ⊥⊥,,PO OB O = AC POB ∴⊥平面,又PB ⊆ 面POB AC PB ∴⊥(2)由(1)知AC POB 260? AC 2PO OB ABCD ADC ⊥∠=︒===平面,且在边长为的菱形中,,所以,3 ,P ABC A POB C POB V V V ---=+体积转化为 ΔPOB 1AC S 3=⋅ =11233sin sin 32POB POB ⨯⨯⨯⨯∠=∠ ,当POB 90∠=︒时,P ABC V -的最大值为1.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等体积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6.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正方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1PA PD ==,E 为AD 的中点.(1)求证:PE ⊥平面ABCD ;(2)求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23【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证明PE AD ⊥,得到答案. (2)计算得到2AD =,22PE =,再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1)1PA PD ==,E 为AD 的中点,故PE AD ⊥,平面PAD ⊥平面ABCD ,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故PE ⊥平面ABCD .(2)PA PD ⊥,1PA PD ==,故2AD =,22PE =. 故122223P ABCD V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四棱锥的体积,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7.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 A B C D ''''-中,求棱锥D A CD ''-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之比.【答案】1:6【解析】【分析】棱锥D A CD ''-可以看成棱锥C A DD ''-,然后结合棱锥与棱柱的体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已知的长方体可以看成直四棱柱ADD A BCC B '''-,设它的底面ADD A ''面积为S ,高为h ,则长方体的体积为ADD A BCC B V Sh '''-=.因为棱锥D A CD ''-可以看成棱锥C A DD ''-,且A DD ''的面积为12S ,棱锥C A DD ''-的高是h ,所以111326D A CD C A DD V V Sh Sh ''''--==⨯=. 因此所求体积之比为1:6.【点睛】本题考查了棱锥及棱柱的体积公式,重点考查了转换顶点求棱锥的体积,属基础题 8.如图,过圆柱的两条母线1AA 和1BB 的截面11A ABB 的面积为S ,母线1AA 的长为l ,11190AO B ︒∠=,求此圆柱的体积.【答案】22S l π. 【分析】 根据已知易得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截面11A ABB 的面积为S 求出AB 长,进而求得底面圆面积再求体积即可。
历年高考真题专题04立体几何

专题04 立体几何【2020年】1.(2020·新课标Ⅰ)埃及胡夫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以该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其侧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面正方形的边长的比值为( )A. 51-B. 51-C. 51+D. 51+ 【解析】如图,设,CD a PE b ==,则22224a PO PE OEb =-=-, 由题意212PO ab =,即22142a b ab -=,化简得24()210b b a a -⋅-=,解得15b a +=(负值舍去).2.(2020·新课标Ⅰ)已知A 、B 、C 为球O 球面上的三个点,⊙1O 为ABC 的外接圆,若⊙1O 的面积为4π,1AB BC AC OO ===,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64πB. 48πC. 36πD. 32π【解析】设圆1O 半径为r ,球的半径为R ,依题意,得24,2r r ππ=∴=,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6023AB r =︒=,123OO AB ∴==,根据圆截面性质1OO ⊥平面ABC , 222211111,4OO O A R OA OO O A OO r ∴⊥==+=+=,∴球O 的表面积2464S R ππ==.3.(2020·新课标Ⅱ)如图是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这个多面体某条棱的一个端点在正视图中对应的点为M,在俯视图中对应的点为N,则该端点在侧视图中对应的点为()A. EB. FC. GD. H【解析】根据三视图,画出多面体立体图形,图中标出了根据三视图M点所在位置,可知在侧视图中所对应的点为E。
4.(2020·新课标Ⅲ)下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2233【解析】根据三视图特征,在正方体中截取出符合题意的立体图形根据立体图形可得:12222ABC ADC CDBS S S===⨯⨯=△△△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AB AD DB===∴ADB△是边长为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2113sin 60(22)23222ADB S AB AD =⋅⋅︒=⋅=△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2362332=⨯++.5.(2020·北京卷)某三棱柱的底面为正三角形,其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柱的表面积为( ). A . 63+ B. 623+C. 123+D. 1223+ 【解析】由题意可得,三棱柱的上下底面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为三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 则其表面积为:()1322222sin 6012232S ⎛⎫=⨯⨯+⨯⨯⨯⨯︒=+⎪⎝⎭. 6.(2020·山东卷)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 ),地球上一点A 的纬度是指OA 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 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 且与OA 垂直的平面.在点A 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 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 )A. 20°B. 40°C. 50°D. 90°【解析】画出截面图如下图所示,其中CD 是赤道所在平面的截线;l 是点A 处的水平面的截线,依题意可知OA l ⊥;AB 是晷针所在直线.m 是晷面的截线,依题意依题意,晷面和赤道平面平行,晷针与晷面垂直,根据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可知//m CD 、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得AB m ⊥..由于40,//AOC m CD ∠=︒,所以40OAG AOC ∠=∠=︒,由于90OAG GAE BAE GAE ∠+∠=∠+∠=︒,所以40BAE OAG ∠=∠=︒,也即晷针与点A 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40BAE ∠=︒.7.(2020·天津卷)若棱长为23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12π B. 24π C. 36π D. 144π【解析】这个球是正方体的外接球,其半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一半,即()()()22223232332R ++==,所以,这个球的表面积为2244336S R πππ==⨯=.8.(2020·浙江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 73B. 143C. 3D. 6【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上半部分是三棱锥,下半部分是三棱柱,且三棱锥的一个侧面垂直于底面,且棱锥的高为1,棱柱的底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棱柱的高为2,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11117211212232233⎛⎫⎛⎫⨯⨯⨯⨯+⨯⨯⨯=+= ⎪ ⎪⎝⎭⎝⎭. 9.(2020·山东卷)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均为2,∠BAD =60°.以1D 为球心,5为半径的球面与侧面BCC 1B 1的交线长为________.【解析】如图:取11B C 的中点为E ,1BB 的中点为F ,1CC 的中点为G ,因为BAD ∠=60°,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均为2,所以△111D B 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1D E 3=,111D E B C ⊥, 又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为直四棱柱,所以1BB ⊥平面1111D C B A ,所以111BB B C ⊥,因为1111BB B C B =,所以1D E ⊥侧面11B C CB ,设P 为侧面11B C CB 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则1D E EP ⊥, 因为球的半径为5,13D E =,所以2211||||||532EP D P D E =-=-=, 所以侧面11B C CB 与球面的交线上的点到E 的距离为2,因为||||2EF EG ==,所以侧面11B C CB 与球面的交线是扇形EFG 的弧FG ,因为114B EF C EG π∠=∠=,所以2FEG π∠=,所以根据弧长公式可得2222FG ππ=⨯=. 10.(2020·浙江卷)已知圆锥展开图的侧面积为2π,且为半圆,则底面半径为_______.【解析】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则21222r l r l ππππ⨯⨯=⎧⎪⎨⨯⨯=⨯⨯⨯⎪⎩,解得1,2r l ==. 11.(2020·江苏卷)如图,六角螺帽毛坯是由一个正六棱柱挖去一个圆柱所构成的.已知螺帽的底面正六边形边长为2 cm ,高为2 cm ,内孔半轻为0.5 cm ,则此六角螺帽毛坯的体积是____cm.【解析】正六棱柱体积为23622=123⨯;圆柱体积为21()222ππ⋅=;所求几何体体积为1232π 12.(2020·新课标Ⅲ)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___.2【解析】易知半径最大球为圆锥的内切球,球与圆锥内切时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其中2,3BC AB AC ===,且点M 为BC 边上的中点,设内切圆的圆心为O ,由于223122AM =-=,故1222222S =⨯⨯=△ABC ,设内切圆半径为r ,则: ABC AOB BOC AOC S S S S =++△△△△111222AB r BC r AC r =⨯⨯+⨯⨯+⨯⨯ ()1332222r =⨯++⨯=,解得:22r ,其体积:34233V r ππ==. 【2019年】1.【2019·全国Ⅰ卷】已知三棱锥P −ABC 的四个顶点在球O 的球面上,P A =PB =PC ,△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E ,F 分别是P A ,AB 的中点,∠CEF =90°,则球O 的体积为( )A .68πB .64πC .62πD .6π 【解析】,PA PB PC ABC ==△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ABC ∴-为正三棱锥,PB AC ∴⊥,又E ,F 分别为PA ,AB 的中点,EF PB ∴∥,EF AC ∴⊥,又EF CE ⊥,,CEAC C EF =∴⊥平面PAC ,∴PB ⊥平面PAC ,2APB PA PB PC ∴∠=90︒,∴===,P ABC ∴-为正方体的一部分,22226R =++=,即364466,π62338R V R =∴=π=⨯=π,故选D .2.【2019·全国Ⅱ卷】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解析】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充分条件,由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知,若αβ∥,则α内任意一条直线都与β平行,所以α内两条相交直线都与β平行是αβ∥的必要条件,故选B .3.【2019·全国Ⅲ卷】如图,点N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ECD 为正三角形,平面ECD ⊥平面ABCD ,M 是线段ED 的中点,则( )A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B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相交直线C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D .BM ≠EN ,且直线BM ,EN 是异面直线【解析】如图所示,作EO CD ⊥于O ,连接ON ,BD ,易得直线BM ,EN 是三角形EBD 的中线,是相交直线.过M 作MF OD ⊥于F ,连接BF ,平面CDE ⊥平面ABCD ,,EO CD EO ⊥⊂平面CDE ,EO ∴⊥平面ABCD ,MF ⊥平面ABCD ,MFB ∴△与EON △均为直角三角形.设正方形边长为2,易知3,12EO ON EN ===,,35,,722MF BF BM ==∴=,BM EN ∴≠,故选B .4.【2019·浙江卷】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 柱体=Sh ,其中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 )A .158B .162C .182D .324 【解析】由三视图得该棱柱的高为6,底面可以看作是由两个直角梯形组合而成的,其中一个上底为4,下底为6,高为3,另一个的上底为2,下底为6,高为3,则该棱柱的体积为264633616222++⎛⎫⨯+⨯⨯=⎪⎝⎭. 故选B.5.【2019·浙江卷】设三棱锥V –ABC 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棱长均相等,P 是棱VA 上的点(不含端点).记直线PB 与直线AC 所成的角为α,直线PB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P –AC –B 的平面角为γ,则( ) A .β<γ,α<γ B .β<α,β<γ C .β<α,γ<α D .α<β,γ<β 【解析】如图,G 为AC 中点,连接VG ,V 在底面ABC 的投影为O ,则P 在底面的投影D 在线段AO 上,过D 作DE 垂直于AC 于E ,连接PE ,BD ,易得PE VG ∥,过P 作PF AC ∥交VG 于F ,连接BF ,过D 作DH AC ∥,交BG 于H ,则,,BPF PBD PED αβγ=∠=∠=∠,结合△PFB ,△BDH ,△PDB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得cos cos PF EG DH BD PB PB PB PBαβ===<=,即αβ>; 在Rt △PED 中,tan tan PD PD ED BD γβ=>=,即γβ>,综上所述,答案为B.6.【2019·全国Ⅲ卷】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利用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型.如图,该模型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挖去四棱锥O —EFGH 后所得的几何体,其中O 为长方体的中心,E ,F ,G ,H 分别为所在棱的中点,16cm 4cm AB =BC =, AA =,3D 打印所用原料密度为0.9 g/cm 3,不考虑打印损耗,制作该模型所需原料的质量为___________g.【解析】由题意得,214642312cm 2EFGH S =⨯-⨯⨯⨯=四边形,∵四棱锥O −EFGH 的高为3cm , ∴3112312cm 3O EFGH V -=⨯⨯=. 又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32466144cm V =⨯⨯=,所以该模型体积为3214412132cm O EFGH V V V -=-=-=,其质量为0.9132118.8g ⨯=.7.【2019·北京卷】某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四棱柱所得,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如果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那么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解析】如图所示,在棱长为4的正方体中,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为正方体去掉棱柱1111MPD A NQC B -之后余下的几何体,则几何体的体积()3142424402V =-⨯+⨯⨯=.8.【2019·北京卷】已知l ,m 是平面α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l ⊥m ; ②m ∥α; ③l ⊥α.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__________.【解析】将所给论断,分别作为条件、结论,得到如下三个命题:(1)如果l ⊥α,m ∥α,则l ⊥m ,正确;(2)如果l ⊥α,l ⊥m ,则m ∥α,不正确,有可能m 在平面α内;(3)如果l ⊥m ,m ∥α,则l ⊥α,不正确,有可能l 与α斜交、l ∥α.故答案为:如果l ⊥α,m ∥α,则l ⊥m.9.【2019·天津卷】已知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棱长均为5.若圆柱的一个底面的圆周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的中点,另一个底面的圆心为四棱锥底面的中心,则该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侧棱长均为5,借助勾股定理,可知四棱锥的高为512-=.若圆柱的一个底面的圆周经过四棱锥四条侧棱的中点,一个底面的圆心为四棱锥底面的中心,故圆柱的高为1,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2,故圆柱的体积为21ππ124⎛⎫⨯⨯= ⎪⎝⎭. 10.【2019·江苏卷】如图,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是120,E 为1CC 的中点,则三棱锥E −BCD 的体积是 ▲ .【解析】因为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120,所以1120AB BC CC ⋅⋅=,因为E 为1CC 的中点,所以112CE CC =,由长方体的性质知1CC ⊥底面ABCD , 所以CE 是三棱锥E BCD -的底面BCD 上的高,所以三棱锥E BCD -的体积1132V AB BC CE =⨯⋅⋅=111111201032212AB BC CC =⨯⋅⋅=⨯=. 【2018年】1.【2018·全国Ⅰ卷】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A .172B .52C .3D .2【答案】B2.【2018·全国Ⅰ卷】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A .33 B .23 C .324D .3【解析】根据相互平行的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相等的,所以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平面11AB D 与线11111,,AA A B A D 所成的角是相等的,所以平面11AB D 与正方体的每条棱所在的直线所成角都是相等的, 同理,平面1C BD 也满足与正方体的每条棱所在的直线所成角都是相等的,要求截面面积最大,则截面的位置为夹在两个面11AB D 与1C BD 中间,且过棱的中点的正六边形,且边长为22,所以其面积为232336424S ⎛⎫=⨯⨯= ⎪ ⎪⎝⎭,故选A. 3.【2018·全国Ⅲ卷】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由题意知,俯视图中应有一不可见的长方形,且俯视图应为对称图形.故选A .4.【2018·浙江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俯视图正视图2211A .2B .4C .6D .8【解析】根据三视图可得几何体为一个直四棱柱,高为2,底面为直角梯形,上、下底分别为1,2,梯形的高为2,因此几何体的体积为()112226,2⨯+⨯⨯=故选C. 5.【2018·全国Ⅲ卷】设A B C D ,,,是同一个半径为4的球的球面上四点,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其面积为93,则三棱锥D 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 A .123B .183C .243D .543【解析】如图所示,设点M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E 为AC 中点,当点D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为M 时,三棱锥D ABC -的体积最大,此时,4OD OB R ===,2393ABC S AB ==△,6AB ∴=,点M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2233BM BE ∴==,Rt OBM ∴△中,有222OM OB BM =-=,426DM OD OM ∴=+=+=,()max 19361833D ABC V -∴=⨯⨯=,故选B.6.【2018·全国Ⅱ卷】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3AA =,则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5B .5C .5 D .2 【解析】方法一:用一个与原长方体相同的长方体拼到原长方体的前面,如图,则11B P AD ∥,连接DP ,易求得1=5DB DP =,12B P =,则1DB P ∠是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的角,由余弦定理可得222111115cos 2545DB B P DP DB P DB PB +-∠===⋅.故选C.方法二: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0,0,0,1,0,0,3,3D A B D ,所以()(111,0,3,3AD DB =-=, 因为1111115cos ,25AD DB AD DB AD DB ⋅===⨯, 所以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故选C. 7.【2018·浙江卷】已知四棱锥S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长均相等,E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含端点),设SE 与BC 所成的角为θ1,S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θ2,二面角S −AB −C 的平面角为θ3,则A .θ1≤θ2≤θ3B .θ3≤θ2≤θ1C .θ1≤θ3≤θ2D .θ2≤θ3≤θ1【解析】设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为AB 中点,过E 作BC 的平行线EF ,交CD 于F ,过O 作ON 垂直EF 于N ,连接SO ,SN ,SE ,SM ,OM ,OE ,则SO 垂直于底面ABCD ,OM 垂直于AB , 因此123,,,SEN SEO SMO ∠=∠=∠=θθθ 从而123tan ,tan ,tan ,SN SN SO SOEN OM EO OM====θθθ 因为SN SO EO OM ≥≥,,所以132tan tan tan ,≥≥θθθ即132≥≥θθθ,故选D.8.【2018·江苏卷】如图所示,正方体的棱长为2,以其所有面的中心为顶点的多面体的体积为________.【答案】439.【2018·全国II 卷】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 ,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若SAB △的面积为515__________.【解析】因为母线SA ,S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8,所以母线SA ,S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8,因为SAB △的面积为515,l 所以22115515,802l l ⨯=∴=,因为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45°,所以底面半径为π2cos ,42r l ==因此圆锥的侧面积为22ππ402π.2rl l == 【2017年】1.【2017·全国Ⅱ卷】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20ABC ∠=︒,2AB =,11BC CC ==,则异面直线1AB 与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B 15C 10D 3【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补成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则所求角为21111,2,21221cos603,5BC D BC BD C D AB ∠==+-⨯⨯⨯︒===,易得22211C D BD BC =+,因此111210cos 55BC BC D C D ∠===,故选C . 2.【2017·全国Ⅰ卷】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A .10B .12C .14D .16【解析】由题意该几何体的直观图是由一个三棱锥和三棱柱构成,如下图,则该几何体各面内只有两个相同的梯形,则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12(24)2122⨯+⨯⨯=,故选B . 3.【2017·北京卷】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A .2B .3C .2D .2【解析】几何体是四棱锥P ABCD -,如图.最长的棱长为补成的正方体的体对角线,即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22222223l =++=,选B . 4.【2017·全国Ⅱ卷】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由一平面将一圆柱截去一部分后所得,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 .90πB .63πC .42πD .36π【解析】由题意,该几何体是一个组合体,下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4的圆柱,其体积213436V =π⨯⨯=π,上半部分是一个底面半径为3,高为6的圆柱的一半,其体积221(36)272V =⨯π⨯⨯=π,故该组合体的体积12362763V V V =+=π+π=π.故选B .5.【2017·全国Ⅲ卷】已知圆柱的高为1,它的两个底面的圆周在直径为2的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 .πB .3π4 C .π2D .π4【解析】绘制圆柱的轴截面如图所示:由题意可得:11,2AC AB ==,结合勾股定理,底面半径2213122r ⎛⎫=-= ⎪⎝⎭, 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可得圆柱的体积是2233ππ1π24V r h ⎛⎫==⨯⨯= ⎪ ⎪⎝⎭,故选B. 6.【2017·浙江卷】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单位:cm 3)是A .12π+ B .32π+ C .312π+ D .332π+ 【解析】根据所给三视图可还原几何体为半个圆锥和半个棱锥拼接而成的组合体,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21113(21)13222V π⨯π=⨯⨯+⨯⨯=+,故选A .7.【2017·浙江卷】如图,已知正四面体–D ABC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三棱锥),P ,Q ,R 分别为AB ,BC ,CA 上的点,AP=PB ,2BQ CRQC RA==,分别记二面角D –PR –Q ,D –PQ –R ,D –QR –P 的平面角为αβγ,,,则A . γαβ<<B .αγβ<<C .αβγ<<D .βγα<<【解析】设O 为三角形ABC 中心,则O 到PQ 距离最小,O 到PR 距离最大,O 到RQ 距离居中,而三棱锥的高相等,因此αγβ<<,所以选B .8.【2017·全国I 卷】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半径为5 cm ,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 .D ,E ,F 为圆O 上的点,△DBC ,△ECA ,△F AB 分别是以BC ,CA ,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 ,CA ,AB 为折痕折起△DBC ,△ECA ,△F 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 3)的最大值为 .【解析】如下图,连接DO 交BC 于点G ,设D ,E ,F 重合于S 点,正三角形的边长为x (x >0),则133OG x =⨯3x =.∴35FG SG x ==-, 222233566SO h SG GO x x ⎛⎫⎛⎫==-=-- ⎪ ⎪ ⎪ ⎪⎝⎭⎝⎭3553x ⎛⎫=- ⎪ ⎪⎝⎭, ∴三棱锥的体积2113355333ABC V S h x x ⎛⎫=⋅=⨯⨯- ⎪ ⎪⎝⎭△451535123x x =-. 设()4535n x x x =-,x >0,则()345320n x x x '=-, 令()0n x '=,即43403x -=,得43x =,易知()n x 在43x =处取得最大值. ∴max 154854415V =⨯⨯-=.9.【2017·山东卷】由一个长方体和两个14圆柱体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解析】由三视图可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1,1,圆柱的高为1,底面圆的半径为1,所以2π1π21121242V⨯=⨯⨯+⨯⨯=+.10.【2017·天津卷】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所有顶点在一个球面上,若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为18,则这个球的体积为___________.【解析】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26183a a=⇒=,其外接球直径为233R a==,故这个球的体积34π3V R==4279ππ382⨯=.11.【2017·江苏卷】如图,在圆柱12O O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12O O的体积为1V,球O的体积为2V,则12VV的值是.【解析】设球半径为r,则213223423V r rV rπ⨯==π.故答案为32.12.【2017·全国Ⅲ卷】a,b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边AC所在直线与a,b都垂直,斜边AB以直线AC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①当直线AB与a成60°角时,AB与b成30°角;②当直线AB与a成60°角时,AB与b成60°角;③直线AB与a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④直线AB与a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解析】设1AC BC ==.由题意,AB 是以AC 为轴,BC 为底面半径的圆锥的母线,由,AC a AC b ⊥⊥,又AC ⊥圆锥底面,所以在底面内可以过点B ,作BD a ∥,交底面圆C 于点D ,如图所示,连接DE ,则DE ⊥BD ,DE b ∴∥,连接AD ,等腰ABD △中,2AB AD ==,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60ABD ∠=,故2BD =,又在Rt BDE △中,2,2BE DE =∴=,过点B 作BF ∥DE ,交圆C 于点F ,连接AF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2BF DE ==,ABF ∴△为等边三角形,60ABF ∴∠=,即AB 与b 成60°角,②正确,①错误.由图可知③正确;很明显,可以满足平面ABC ⊥直线a ,则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90°,④错误.故正确的是②③.【2016年】1. 【2016高考新课标1卷】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283π,则它的表面积是( ) (A )17π (B )18π (C )20π (D )28π【解析】该几何体直观图如图所示:是一个球被切掉左上角的18,设球的半径为R ,则37428V R 833ππ=⨯=,解得R 2=,所以它的表面积是78的球面面积和三个扇形面积之和2271=42+32=1784S πππ⨯⨯⨯⨯故选A . 2.【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下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解析】由题意可知,圆柱的侧面积为12π2416πS =⋅⋅=,圆锥的侧面积为2π248πS =⋅⋅=,圆柱的底面面积为23π24πS =⋅=,故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2328πS S S S =++=,故选C.3.【2016年高考北京理数】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A.16B.13C.12D.1 【解析】分析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三棱锥P ABC -,其体积111111326V =⋅⋅⋅⋅=,故选A. 4.【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实现画出的是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的表面积为( )(A )18365+(B )54185+(C )90 (D )81【解析】由三视图该几何体是以侧视图为底面的斜四棱柱,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236233233554185S =⨯⨯+⨯⨯+⨯⨯=+,故选B .5.【2016高考山东理数】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233+π (B )1233+π (C )1236+π (D )216+π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2的半球,体积为31142223V =⨯π⨯=),下面是底面积为1,高为1的四棱锥,体积2111133V =⨯⨯=,故选C. 6.【2016高考浙江理数】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 .若直线m ,n 满足,m n αβ∥⊥, 则( )A .m ∥lB .m ∥nC .n ⊥lD .m ⊥n【解析】由题意知,l l αββ=∴⊂,,n n l β⊥∴⊥.故选C . 7.【2016年高考四川理数】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面都是腰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该三棱锥的正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正视图331【解析】由三棱锥的正视图知,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232,2,所以,该三棱锥的体积为113322132V =⨯⨯⨯=.8.【2016高考浙江理数】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cm 2,体积是 cm 3.【解析】几何体为两个相同长方体组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2,2,所以体积为2(224)32⨯⨯⨯=,由于两个长方体重叠部分为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以表面积为2(222244)2(22)72⨯⨯+⨯⨯-⨯=9.【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 ,αβ是两个平面,,m n 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1)如果,,//m n m n αβ⊥⊥,那么αβ⊥.(2)如果,//m n αα⊥,那么m n ⊥.(3)如果//,m αβα⊂,那么//m β.(4)如果//,//m n αβ,那么m 与α所成的角和n 与β所成的角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解析】对于①,,,//m n m n αβ⊥⊥,则,αβ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故错误;对于②,因为//n α,所以过直线n 作平面γ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c ,则//n c ,因为,,m m c m n α⊥∴⊥∴⊥,故②正确;对于③,由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可知正确;对于④,由线面所成角的定义和等角定理可知其正确,正确的有②③④.10.【2016高考浙江理数】如图,在△ABC 中,AB =BC =2,∠ABC =120°.若平面ABC 外的点P 和线段AC 上的点D ,满足PD =DA ,PB =BA ,则四面体P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解析】ABC △中,因为2,120AB BC ABC ==∠=,所以30BAD BCA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AC AB BC AB BC B =+-⋅2222222cos12012=+-⨯⨯=,所以AC =设AD x =,则0x <<DC x =.在ABD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BD AD AB AD AB A =+-⋅22222cos30x x =+-⋅24x =-+.故BD =在PBD ∆中,PD AD x ==,2PB BA ==.由余弦定理可得222cos 2PD PB BD BPD PD PB +-∠===⋅,所以30BPD ∠=. 由此可得,将△ABD 沿BD 翻折后可与△PBD 重合,无论点D 在任何位置,只要点D 的位置确定,当平面PBD ⊥平面BDC 时,四面体PBCD 的体积最大(欲求最大值可不考虑不垂直的情况).EDC B A P过P 作直线BD 的垂线,垂足为O .设PO d =,则11sin 22PBD S BD d PD PB BPD =⨯=⋅∠△,12sin 302d x =⋅,解得d = 而△BCD的面积111sin )2sin 30(2)222S CD BC BCD x x=⋅∠=⋅=.当平面PBD ⊥平面BDC 时:四面体PBCD 的体积111)332BCD V S d x=⨯=⨯△=.观察上式,易得)2x x x x +≤,当且仅当x x -,即x 时取等号,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当x x PBCD 的体积最大,为1.211.【2016高考新课标1卷】平面α过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顶点A ,α//平面CB 1D 1,α平面ABCD =m ,α平面AB B 1A 1=n ,则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2(B )2(C)3 (D)13【解析】设平面11CB D 平面ABCD ='m ,平面11CB D 平面11ABB A ='n ,因为α∥平面11CB D ,所以','m m n n ∥∥,则,m n 所成的角等于','m n 所成的角.过1D 作11D E B 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CE ,则CE 为'm .连接1A B ,过B 1作111B F A B ∥,交1AA 的延长线于点1F ,则11B F 为'n .连接BD ,则111,BD CE B F A B ∥∥,则','m n 所成的角即为1,A B BD 所成的角,为60︒,故,m n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2,选A.12.【2016高考新课标3理数】在封闭的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内有一个体积为V 的球,若AB BC ⊥,6AB =,8BC =,13AA =,则V 的最大值是( )(A )4π (B )92π (C )6π (D )323π 【解析】要使球的体积V 最大,必须球的半径R 最大.由题意知球的与直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相切时,球的半径取得最大值32,此时球的体积为334439()3322R πππ==,故选B . 13.【2016高考天津理数】已知一个四棱锥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m ),则该四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m 3.【解析】由三视图知四棱锥高为3,底面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2,其对应的高为1,因此所求四棱锥的体积1(21)323V =⨯⨯⨯=.故答案为2.。
2018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含答案(最新整理)

5 ⎧⎪n ⋅ ⎨ 2018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答案1.(本小题 14 分)如图,在三棱柱 ABC − A 1B 1C 1 中, CC 1 ⊥ 平面 ABC ,D ,E ,F ,G 分别为 AA 1 ,AC , A 1C 1 , BB 1 的中点,AB=BC = ,AC = AA 1 =2.(Ⅰ)求证:AC ⊥平面 BEF ;(Ⅱ)求二面角 B−CD −C 1 的余弦值;(Ⅲ)证明:直线 FG 与平面 BCD 相交.【解析】(1)在三棱柱 ABC - A 1B 1C 1 中, Q CC 1 ⊥ 平面 ABC ,∴ 四边形 A 1 ACC 1 为矩形.又 E , F 分别为 AC , A 1C 1 的中点,∴ AC ⊥ EF , Q AB = BC ,∴ AC ⊥ BE ,∴ AC ⊥ 平面 BEF .(2)由(1)知 AC ⊥ EF , AC ⊥ BE ,EF ∥CC 1 . 又CC 1 ⊥ 平面 ABC ,∴ EF ⊥ 平面 ABC .Q BE ⊂ 平面 ABC ,∴ EF ⊥ BE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称系 E - xyz .由题意得 B (0, 2, 0) , C (-1, 0, 0) , D (1, 0,1) , F (0, 0, 2) , G (0, 2,1) , ∴CD =(2, 0,1) , CB =(1, 2, 0) ,设平面 BCD 的法向量为 n = (a , b , c ) , u u u r CD = 0 ∴⎨ uur n ⋅ ,∴⎧2a + c = 0 , a + 2b = 0 ⎩⎪ CB = 0 ⎩ 令 a = 2 ,则b = -1 , c = -4 ,∴ 平面 BCD 的法向量 n = (2, - 1,, - 4) ,又Q 平面CDC 的法向量为EB=(0, 2, 0),∴cos <n ⋅uur>=n ⋅EB= -21.1EB uurn EB 21由图可得二面角B -CD -C1为钝角,所以二面角B -CD -C1的余弦值为-21.21(3)平面BCD 的法向量为n =(2, - 1, - 4),Q G (0, 2,1),F (0, 0, 2),∴GF =(0, - 2,1),∴n ⋅GF =-2 ,∴n 与GF 不垂直,∴GF 与平面BCD 不平行且不在平面BCD 内,∴GF 与平面BCD 相交2.(本小题14 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 ,PA ⊥PD ,PA =PD ,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1)求证:PE ⊥BC ;(2)求证:平面PAB ⊥平面PCD ;(3)求证:EF∥平面PCD .【解析】(1)Q PA =PD ,且E 为AD 的中点,∴PE ⊥AD ,Q 底面ABCD 为矩形,∴BC∥AD ,∴PE ⊥BC .(2)Q 底面ABCD 为矩形,∴AB ⊥AD ,Q 平面PAD ⊥平面ABCD ,∴AB ⊥平面PAD ,∴AB ⊥PD .又PA ⊥PD ,Q PD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CD .(3)如图,取PC 中点G ,连接FG ,GD .Q F ,G 分别为PB 和PC 的中点,∴FG∥BC ,且FG =1 BC ,2Q 四边形ABCD 为矩形,且E 为AD 的中点,∴ED∥BC ,DE =1 BC ,2∴ED∥FG ,且ED =FG ,∴四边形EFGD 为平行四边形,∴EF∥GD ,又EF ⊄平面PCD ,GD ⊂平面PCD ,∴EF∥ 平面PCD .3 2 3 ⋅2 3 3.(12 分)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E , F 分别为 AD , BC 的中点,以 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 PF ⊥ BF .(1) 证明:平面 PEF ⊥ 平面 ABFD ;(2) 求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答:(1)E ,F 分别为 AD , BC 的中点,则 EF / / AB ,∴ EF ⊥ BF , 又 PF ⊥ BF , EF ⋂ PF = F ,∴ BF ⊥ 平面 PEF ,BE ⊂ 平面 ABFD ,∴平面 PEF ⊥ 平面 ABFD .(2) PF ⊥ BF , BF / / E D ,∴ PF ⊥ ED ,又 PF ⊥ PD , ED ⋂ DP = D ,∴ PF ⊥ 平面 PED ,∴ PF ⊥ PE ,设 AB = 4 ,则 EF = 4 , PF = 2 ,∴ PE = 2 ,过 P 作 PH ⊥ EF 交 EF 于 H 点,由平面 PEF ⊥ 平面 ABFD ,∴ PH ⊥ 平面 ABFD ,连结 DH ,则∠PDH 即为直线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的角,由 PE ⋅ PF = EF ⋅ PH ,∴ P H = = , 4而 PD = 4 ,∴ sin ∠PDH =PH = 3 ,PD 4 ∴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3. 4 4.(12 分)如图,在三棱锥 P - ABC 中, AB = BC = 2 AC 的中点.(1) 证明: PO ⊥ 平面 ABC ;, PA = PB = PC = AC = 4 , O 为(2) 若点 M 在棱 BC 上,且二面角 M - PA - C 为30︒ ,求 PC 与平面 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2PO B M 3 3(a - 4)2 + 3a 2 + a 2 3 2 3 a - 42 3(a - 4)2 + 3a 2 + a 2u u u r ⎩AC【解析】(1)因为AP = CP = AC = 4 , O 为 AC 的中点,所以OP ⊥ AC ,且OP = 2 , 连结OB .因为 AB = BC =2 AC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 且OB ⊥ AC , OB = 1 AC = 2 ,由OP 2 + OB 2 = PB 2 知 PO ⊥ OB , 2由OP ⊥ OB , OP ⊥ AC 知 PO ⊥ 平面 ABC .(2)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 OB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 xyz .由已知得O (0, 0, 0) , B (2, 0, 0) , A (0, -2, 0) , C (0, 2, 0) , P (0, 0, 2 3 ) , AP = (0, 2, 2 3 ), 取平面 PAC 的法向量OB = (2, 0, 0) ,设 M (a , 2 - a , 0)(0 < a ≤ 2) ,则 AM = (a , 4 - a , 0) ,设平面 PAM 的法向量为 n = (x , y , z ) .由 AP ⋅ n = 0 , AM ⋅ n = 0 , ⎧⎪2 y + 2 3z = 0 得⎨⎪a x + (4 - a ) y = 0 ,可取 n = ( 3 (a - 4), 3a , -a ) ,u u u r 2 3 (a - 4) u u u r ∴cos < OB , n >= ,由已知得 cos < OB , n > = , 2 2∴ = 3 ,解得 a = -4 (舍去), a = 4 , ⎛ 8 3 4 3 4 ⎫ 2u u u r 3 u u u r 3 cos < ∴ n = - 3 , 3 , - 3 ⎪ ,又Q PC = (0, 2, -2 3 ),所以 PC , n >= . 4 ⎝ ⎭ 3所以 PC 与平面 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4. 5.(12 分)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 M 是1 5 = - -2 5 CD 上异于C , D 的点. (1) 证明:平面 AMD ⊥ 平面 BMC ;(2) 当三棱锥 M - ABC 体积最大时,求面 MAB 与面 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解答:(1)∵正方形 ABCD ⊥ 半圆面CMD ,∴ AD ⊥ 半圆面CMD ,∴ AD ⊥ 平面 MCD .∵ CM 在平面 MCD 内,∴ AD ⊥ CM ,又∵ M 是半圆弧CD 上异于C , D 的点,∴ CM ⊥ MD .又∵ AD I BCM ⊥ 平面 ADM .DM = D ,∴ CM ⊥ 平面 ADM ,∵ CM 在平面 BCM 内,∴平面(2)如图建立坐标系:∵ S ∆ABC 面积恒定,∴ MO ⊥ CD ,V M - ABC 最大.M (0, 0,1) , A (2, -1, 0) , B (2,1, 0) , C (0,1, 0) , D (0, -1, 0) ,设面 MAB 的法向量为 m = (x 1 , y 1 , z 1 ) ,设面 MCD 的法向量为 n = (x 2 , y 2 , z 2 ) , MA (2, 1, 1) , MB = (2,1, -1) ,MC = (0,1, -1) , MD = (0, -1, -1) ,⎧2x 1 - y 1 - z 1 = 0 ⇒ ⎨2x + y - z = 0 m= (1, 0, 2) , ⎩ 1 1 1同理 n = (1, 0, 0) ,∴c os = = 5 ,∴ sin = . 5 56.(本题满分 14 分,第 1 小题满分 6 分,第 2 小题满分 8 分)已知圆锥的顶点为 P ,底面圆心为 O ,半径为 2(1)设圆锥的母线长为4,求圆锥的体积;(2)设PO=4,OA,OB 是底面半径,且∠AOB=90°,M 为线段AB 的中点,如图,求异面直线PM 与OB 所成的角的大小.7.(本小题满分13 分)如图,AD∥BC 且AD=2BC,AD ⊥CD , EG∥AD 且EG=AD,CD∥FG 且CD=2FG,DG ⊥平面ABCD ,DA=DC=DG=2.(I)若M 为CF 的中点,N 为EG 的中点,求证:MN∥平面CDE ;(II)求二面角E -BC -F 的正弦值;(III)若点P 在线段DG 上,且直线BP 与平面ADGE 所成的角为60°,求线段DP 的长.【解析】依题意,可以建立以D 为原点,y z分别以DA ,DC ,DG 的方向为x 轴,轴,轴的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D (0, 0, 0),A(2, 0, 0),B (1, 2, 0), C (0, 2, 0),m ⋅ n m n h 2 + 5h 2 + 52 0 ⋅ E (2, 0, 2) , F (0,1, 2) , G (0, 0, 2) , M ⎛ 0,3 ,1⎫ ,N (1, 0, 2) . 2 ⎪ ⎝ ⎭(1)依题意 DC = (0, 2, 0) , DE = (2, 0, 2) .⎧n ⋅ 设 n = ( x , y , z ) 为平面CDE 的法向量,则⎪ 0 DC = 0 ⎧ 即 2 y = 0 , 0⎨n ⋅ = 0 ⎨2x + 2z = 0不妨令 z = –1 ,可得 n 0 = (1, 0, -1) .⎩⎪ 0 DE ⎩ ⎛ 3 ⎫ 又 MN = 1,- ,1⎪ ,可得 MN ⋅ n = 0 , ⎝ ⎭又因为直线 MN ⊄ 平面CDE ,所以 MN ∥平面CDE .(2)依题意,可得 BC = (–1, 0, 0) , BE = (1, -2, 2) , CF = (0, -1, 2) .⎧n ⋅ 设 n = ( x , y , z ) 为平面 BCE 的法向量,则⎪ BC = 0 ⎧ 即 -x = 0 , ⎨n ⋅ = 0 ⎨x - 2 y + 2z = 0 不妨令 z = 1 ,可得 n = (0,1,1) .⎩⎪ BE⎩ ⎧m ⋅ 设 m = ( x , y , z ) 为平面 BCF 的法向量,则⎪ BC = 0 ⎧ 即 -x = 0 , ⎨m ⋅ = 0 ⎨- y + 2z = 0不妨令 z = 1 ,可得 m = (0, 2,1) .⎩⎪ BF ⎩ 因此有cos < m , n >= = 3 10 ,于是sin < m , n >= 10所以,二面角 E – BC – F 的正弦值为 10 .1010 .10 (3) 设线段 DP 的长为 h (h ∈[0, 2]),则点 P 的坐标为(0, 0, h ) , 可得= (-1, -2, h ) .易知, = (0, 2, 0) 为平面 ADGE 的一个法向量, BP DC BP DC 2故 cos < BP ⋅ DC > = =, BP DC 由题意,可得 2 = sin 60︒ = 3 ,解得 h = 2 3 ∈[0, 2] . 3 所以线段 DP 的长为 3 .32 (2 3)2 +12 13 5 2 8.(本题满分 15 分)如图,已知多面体 ABCA 1B 1C 1,A 1A ,B 1B ,C 1C 均垂直于平面 ABC ,∠ ABC =120°,A 1A =4,C 1C =1,AB =BC =B 1B =2.(Ⅰ)证明:AB 1⊥平面 A 1B 1C 1;(Ⅱ)求直线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答:(1)∵ AB = B 1B = 2 ,且 B 1B ⊥ 平面 ABC ,∴ B 1B ⊥ AB ,∴ AB 1 = 2 .同理, AC 1 == =. 过点C 1 作 B 1B 的垂线段交 B 1B 于点G ,则C 1G = BC = 2 且 B 1G = 1,∴ B 1C 1 = . 在∆AB C 中, AB 2 + B C 2 = AC 2 , 1 1 1 1 1 1∴ AB 1 ⊥ B 1C 1 ,①过点 B 1 作 A 1 A 的垂线段交 A 1 A 于点 H .则 B 1H = AB = 2 , A 1H = 2 ,∴ A 1B 1 = 2 .在∆A B A 中, AA 2 = AB 2 + A B 2 , 1 1 1 1 1 1∴ AB 1 ⊥ A 1B 1 ,②综合①②,∵ A 1B 1 ⋂ B 1C 1 = B 1 , A 1B 1 ⊂ 平面 A 1B 1C 1 , B 1C 1 ⊂ 平面 A 1B 1C 1 , ∴ AB 1 ⊥ 平面 A 1B 1C 1 .(2)过点 B 作 AB 的垂线段交 AC 于点 I ,以 B 为原点,以 AB 所在直线为 x 轴, 以 BI 所在直线为 y 轴,以 B 1B 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 - xyz .AC 2 + C C 2 13 1⨯ 13 39 ⎩ 则 B (0, 0, 0) , A (-2, 0, 0) , B 1 (0, 0, 2) , C 1 (1, 3,1) , 设平面 ABB 的一个法向量 = (a , b , c ) ,1 n⎧⎪ 则 n ⋅ AB = 0 ⇒ ⎧2a = 0 ,令b = 1,则 n = (0,1, 0) , ⎨⎪⎩n ⋅ BB 1 = 0 ⎨2c = 039又∵ AC 1 = (3, 3,1) , cos < n , AC 1 >= = 13 .由图形可知,直线 AC 1 与平面 ABB 1 所成角为锐角,设 AC 1 与平面 ABB 1 夹角为. ∴ s in = . 139.(本小题满分 14 分)在平行六面体 ABCD - A 1B 1C 1D 1 中, AA 1 = AB , AB 1 ⊥B 1C 1 .求证:(1) AB ∥平面A 1B 1C ;(2) 平面ABB 1 A 1 ⊥ 平面A 1BC .【解析】(1)在平行六面体 ABCD - A 1B 1C 1D 1 中, AB ∥A 1B 1.因为 AB ⊄ 平面 A 1B 1C , A 1B 1 ⊂ 平面 A 1B 1C ,所以 AB ∥平面 A 1B 1C .(2)在平行六面体 ABCD - A 1B 1C 1D 1 中,四边形 ABB 1 A 1 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 AA 1 = AB ,所以四边形 ABB 1 A 1 为菱形, 因此 AB 1 ⊥ A 1B .又因为 AB 1 ⊥ B 1C 1 , BC ∥B 1C 1 ,所以 AB 1 ⊥ BC . 又因为 A 1B BC = B , A 1B ⊂ 平面 A 1BC , BC ⊂ 平面 A 1BC ,所以AB1 ⊥平面A1BC .因为AB1 ⊂平面ABB1 A1,所以平面ABB1 A1⊥平面A1BC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立体几何试题中关键点坐标的确定方法初探——以2018高考数学全国I卷理科第18题为例

44 福建中学数学 2019年第1期 中的妙用.例6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理21(Ⅰ))已知函数2()(2)e (1)x f x x a x =−+−有两个零点.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 本题参考答案给出的解法较为复杂,且技巧性较强,学生在解题时会产生畏难情绪,而分离函数后,变成学生容易画出的两个图象,从另一角度看待此题,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解析 此题按照直接求导的方法需要分类讨论,且计算烦琐.若观察到(2)e x x −与2(1)(0)a x a −≠时都是单峰函数且极值点都在1x =处取到,那么便可找到捷径.2()(2)e (1)x f x x a x =−+−有两个零点()g x ⇔ (2)e x x =−与2()(1)h x a x =−−有两个交点.求导易得()g x 在(1)−∞,上单调递减且恒小于0,在(1)+∞,上单调递增.又因为()h x 的顶点为(10),点,所以()h x =2(1)a x −−只需开口向下,即0a >时满足条件.(0a =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题意).对比参考答案,这种解法大大简化此题.关键在于了解(2)e x x −为单峰函数.小结 从上述三例可以看出,复杂的函数如若拆成两个简单的单峰(谷)函数,从另一角度解决问题,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体现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与数学解题中蕴含的魅力.下面是一道新高考题,本题参考答案的解法相对复杂,用本文所说的方法可以很快解决(提示:2e xx为单峰函数).练习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21)已知函数2()e x f x ax =−. (1)若1a =,证明:当0x ≥时,()1f x ≥.(2)若()f x 在(0)+∞,上只有一个零点,求a . 4 总结对于单峰(谷)函数问题,尤其是同时含有e x 和ln x 的式子,直接求导一般不能或很难解决问题.此时,需要对原式进行合理“拆迁”,分离出两个函数,再对变形后的两个函数进行比较.[3]解决此类问题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慧眼识珠”,找到隐藏其中的单峰(谷)函数,平时应注意对上述6幅图及其推广后的情况进行积累.解题时,我们需要具备函数与方程思想,并运用数形结合、分离函数等基本方法进行合理变形,大胆求证.参考文献[1]甘志国,田玉杰.V 型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只可能在端点取到[J].中学数学杂志,2017(09):30-33[2]郭朋贵.例析分离函数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12):39-40 [3]王卫勤.不拘一格,化整为零——从分离变量到分离函数[J].新高考(高三数学),2014(10):39-40立体几何试题中关键点坐标的确定方法初探——以2018高考数学全国I 卷理科第18题为例宋正道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734200)在立体几何中引入空间向量后,实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由为主考查抽象的空间想象能力转化为为主考查具体的运算能力,从而使立体几何的解题难点转化成求关键点的坐标.本文拟以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I 卷第18题第(Ⅱ)问关键点坐标的确定为例,探讨立体几何问题中关键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例(2018年高考全国卷I ·理18)如图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Ⅰ)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Ⅱ)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该立体几何题第(Ⅰ)问的求解思路是线⊥线⇒线⊥面⇒面⊥面,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主要就第(Ⅱ)问中关键点P 坐标的求解方法解析如下: 如图2,以E 为坐标原点建系,不妨取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则,,,,,A B C D E F 各点坐标均可写出,故该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点是点P 的坐标,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则剩余问题均为计算,再无思维难度.而由面PEF ⊥面ABFD 知关键点P 在底面的投影点一定在EF 上,如图3,做PH EF ⊥,垂足为H .2019年第1期 福建中学数学 45方法1 等面积法如图2建系,由(1)知PE BC ⊥, 又// BC AD ,∴PE AD ⊥,在PED ∆Rt中,由勾股定理知PE = 又2PF =,4EF =, 由勾股定理知PE PF ⊥,由等面积法知PE PF EF PH ⋅=⋅,得PH =,3EH =,故点(03P .方法2 平面射影定理法(相似三角形法) 如图2建系,由方法1知PE PF ⊥, 又PH EF ⊥ ,则由PEH ∆∽FPH ∆∽FPE ∆, 知2PF FH FE =⋅,2PE EH EF =⋅, 2PH =HE HE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得PH =,3EH =,故点(03P .方法3 方程组法解法1 如图2建系,若不用第(1)问结论平面PEF ⊥平面ABFD ,则设()P x y z ,,,由42PD PF PF BF ⎧=⎪⎪=⎨⎪⊥⎪⎩,,,222222(216(4)4(4,)(2,00)0x y z x y z x y z ⎧+++=⎪⎪⇒+-+=⎨⎪-⋅=⎪⎩),,,,,3y z ⎧=⎪⇒⎨⎪=⎩,即点(03P . 此时该题两问均可用向量法解决.解法2 如图2建系,若使用第(1)问结论平面PEF ⊥平面ABFD 可知点P 在底面的投影一定在EF 上.设(0)P y z ,,, 由42PD PF ⎧=⎪⎨=⎪⎩,,2222416(4)4y z y z ⎧++=⎪⇒⎨-+=⎪⎩,,3y z ⎧=⎪⇒⎨⎪=⎩,故(03P . 方法4 补形法(化锥体为柱体法)如图3,将折叠部分放在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中,并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EH x =,则DH =PH ⇒=,得(0P x , 由2PF =,得22(4)(12)4x x -+-=, 解得3x =,故点(03P .当然作为高考题,该试题还可以用几何法及最小角定理求解,体现了试题对发散思维的考查.浅析转化与化归思想在高三数列专题复习中的应用范建珍 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361100)化归与转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处理解决复杂问题方法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沃土[1].所谓的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指在研究或解决数学问题时,借助观察、联想、分析、类比等思维方式,将问题变换归结为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进而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2].简而言之,即“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转化和化归的特点是通过不断转化实现问题的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特殊化等,以便应用已知的知识和[1]1: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处处都体现着转化与化归思想.常见的转化有一般与特殊的转化、正与反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高维与低维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等价转化等.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纵观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对数列考查的重点是图1。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高频考点解归纳总结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018年高考理科数学高频考点解归纳总结考点1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调研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 −BCF 中,面ABFE 和面ABCD 都是正方形且互相垂直,M 为AB 的中点,O 为DF 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1)OM ∥平面BCF ; (2)平面MDF ⊥平面EFCD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由题意,得AB ,AD ,AE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边长为1,则A (0,0,0),B (1,0,0),C (1,1,0),D (0,1,0),F (1,0,1),M ⎝ ⎛⎭⎪⎫12,0,0,O ⎝⎛⎭⎪⎫12,12,12.(1)因为OM uuu r =⎝⎛⎭⎪⎫0,-12,-12,BA uu r=(−1,0,0),所以OM uuu r ·BA uu r=0,所以OM uuu r ⊥BA uu r .因为棱柱ADE −BCF 是直三棱柱, 所以AB ⊥平面BCF ,所以BA uu r是平面BCF 的一个法向量,且OM ⊄平面BCF ,所以OM ∥平面BCF .(2)设平面MDF 与平面EFCD 的法向量分别为n 1=(x 1,y 1,z 1),n 2=(x 2,y 2,z 2).因为DF u u u r =(1,−1,1),DM uuu u r =⎝ ⎛⎭⎪⎫12,-1,0,DC uuu r =(1,0,0),CF uu u r =(0,−1,1),由n 1·DF u u u r =n 1·DM uuu u r =0,得⎩⎪⎨⎪⎧x 1-y 1+z 1=0,12x 1-y 1=0,解得⎩⎪⎨⎪⎧y 1=12x 1,z 1=-12x 1.令x 1=1,则n 1=⎝ ⎛⎭⎪⎫1,12,-12.同理可得n 2=(0,1,1). 因为n 1·n 2=0,所以平面MDF ⊥平面EFCD . ☆技巧点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判定方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2,b 2,c 2),v =(a 3,b 3,c 3),则 (1)线面平行:l ∥α⇔a ⊥μ⇔a·μ=0⇔a 1a 2+b 1b 2+c 1c 2=0; (2)线面垂直:l ⊥α⇔a ∥μ⇔a =k μ⇔a 1=ka 2,b 1=kb 2,c 1=kc 2; (3)面面平行:α∥β⇔μ∥v ⇔μ=λv ⇔a 2=λa 3,b 2=λb 3,c 2=λc 3; (4)面面垂直:α⊥β⇔μ⊥v ⇔μ·v =0⇔a 2a 3+b 2b 3+c 2c 3=0.注意:用向量知识证明立体几何问题,仍然离不开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如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要证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化归为证明线线平行,用向量方法证明直线a ∥b ,只需证明向量a =λb (λ∈R )即可.若用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证明线面平行,仍需强调直线在平面外. 考点2 求空间角题组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调研1 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D 是棱PB 的中点,已知PA =BC =2,AB =4,CB ⊥AB ,则异面直线PC ,A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3010B .−305C .305 D .3010【答案】D【解析】因为PA ⊥平面ABC ,所以PA ⊥AB ,PA ⊥BC .过点A 作AE ∥CB ,又CB ⊥AB ,则AP ,AB ,AE 两两垂直.如图,以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AB ,AE ,AP 所在直线为x 轴,y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P (0,0,2),B (4,0,0),C (4,−2,0).因为D 为PB 的中点,所以D (2,0,1).故CP uu r =(−4,2,2),AD u u u r =(2,0,1).所以cos 〈AD u u u r ,CP uu r 〉=||||AD CP AD CP ⋅⋅uuu r uu r uuu r uu r =-65×26=−3010.设异面直线PC ,AD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D u u u r ,CP uu r 〉|=3010.☆技巧点拨☆利用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是几何法:作—证—算;二是向量法:把角的求解转化为向量运算,应注意体会两种方法的特点,“转化”是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关键,一般地,异面直线AC ,BD 的夹角β的余弦值为cos β=||||AC BD AC BD ⋅⋅uuu r uu u r uuur uu u r . 注意: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 α=|cos β|. 题组二 求线面角调研2 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DAB =90°,AD ∥BC ,AD ⊥侧面PAB ,△PAB 是等边三角形,DA =AB =2,BC =12AD ,E 是线段AB 的中点.(1)求证:PE ⊥CD ;(2)求PC 与平面P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35.【解析】(1)因为AD ⊥侧面PAB ,PE ⊂平面PAB , 所以AD ⊥PE .又因为△PAB 是等边三角形,E 是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PE ⊥AB . 因为AD ∩AB =A , 所以PE ⊥平面ABCD ,而CD ⊂平面ABCD ,所以PE ⊥CD .(2)以E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则E (0,0,0),C (1,−1,0),D (2,1,0),P (0,0,3). 所以ED →=(2,1,0),EP →=(0,0,3),PC →=(1,−1,−3).设n =(x ,y ,z )为平面PDE 的法向量.由00ED EP ⎧⋅=⎪⎨⋅=⎪⎩uu u r uu r n n ,得⎩⎨⎧2x +y =0,3z =0.令x =1,可得n =(1,−2,0).设PC 与平面PDE 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PC →,n 〉|=|||||PC PC ⋅⋅uu u ruu u r n n |=35. 所以PC 与平面P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5.☆技巧点拨☆利用向量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①分别求出斜线和它所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②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注意: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平面法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注意函数名称的变化.直线与平面的夹角计算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的法向量为μ=(a 3,b 3,c 3),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为θ⎝⎛⎭⎪⎫0≤θ≤π2,则sin θ=|a·μ||a ||μ|=|cos 〈a ,μ〉|. 题组三 求二面角调研3 如图(1),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 中,∠BAD =60°,DE ⊥AB 于点E ,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D ⊥DC ,如图(2). (1)求证:A 1E ⊥平面BCDE . (2)求二面角E −A 1B −C 的余弦值.(3)判断在线段EB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平面A 1DP ⊥平面A 1BC ?若存在,求出EPPB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 −77;(3)在线段EB 上不存在点P ,使得平面A 1DP ⊥平面A 1BC .【解析】(1)∵DE ⊥BE ,BE ∥DC , ∴DE ⊥DC .又∵A 1D ⊥DC ,A 1D ∩DE =D , ∴DC ⊥平面A 1DE , ∴DC ⊥A 1E .又∵A 1E ⊥DE ,DC ∩DE =D , ∴A 1E ⊥平面BCDE .(2)∵A 1E ⊥平面BCDE ,DE ⊥BE ,∴以EB ,ED ,E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和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易知DE =23,则A 1(0,0,2),B (2,0,0),C (4,23,0),D (0,23,0),∴1BA uuu r =(−2,0,2),BC uu u r =(2,23,0),易知平面A 1B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1,0). 设平面A 1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由1BA uuu r ·m =0,BC uu u r ·m =0,得⎩⎨⎧-2x +2z =0,2x +23y =0.令y =1,得m =(−3,1,−3),∴cos 〈m ,n 〉=m·n |m |·|n |=17×1=77.由图得二面角E −A 1B −C 为钝二面角, ∴二面角E −A 1B −C 的余弦值为−77. (3)假设在线段EB 上存在一点P ,使得平面A 1DP ⊥平面A 1BC .设P (t ,0,0)(0≤t ≤2),则1A P uuu r =(t ,0,−2),1A D uuu r=(0,23,−2),设平面A 1DP 的法向量为p =(x 1,y 1,z 1),由1100A D A P ⎧⋅=⎪⎨⋅=⎪⎩uuu r uuu rp p 得⎩⎨⎧23y 1-2z 1=0,tx 1-2z 1=0.令x 1=2,得p =⎝⎛⎭⎪⎫2,t3,t . ∵平面A 1DP ⊥平面A 1BC , ∴m·p =0,即23−t3+3t =0,解得t =−3.∵0≤t ≤2,∴在线段EB 上不存在点P ,使得平面A 1DP ⊥平面A 1BC . ☆技巧点拨☆利用向量求二面角求二面角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别求出二面角的两个面所在平面的法向量,然后通过两个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得到二面角的大小,但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注意: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有可能为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1)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出相关点的坐标; (3)写出向量坐标;(4)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 (5)转化为几何结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公式设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 3,b 3,c 3),v =(a 4,b 4,c 4),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则|cos θ|=|μ·v ||μ||v |=|cos 〈μ,v 〉|.题组四 解决探索性问题调研4 如图,在五面体ABCDPE 中,PD ⊥平面ABCD ,∠ADC =∠BAD =90°,F 为棱PA 的中点,PD =BC =2,AB =AD =1,且四边形CDPE 为平行四边形.(1)判断AC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2)在线段EF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BQ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6?若存在,请求出Q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 AC ∥平面DEF ,证明见解析;(2) 在线段EF 上存在一点Q ⎝ ⎛⎭⎪⎫14,1,324,使得BQ 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6,此时QE =194. 【解析】(1)AC ∥平面DEF .理由如下: 设线段PC 交DE 于点N ,连接FN ,如图所示,因为四边形PDC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点N 为PC 的中点, 又点F 为PA 的中点,所以FN ∥AC ,因为FN ⊂平面DEF ,AC ⊄平面DEF ,所以AC ∥平面DEF .(2)假设在线段EF 上存在一点Q ,使得BQ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6,设FQ →=λFE →(0≤λ≤1),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P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PD =BC =2,AB =AD =1,所以CD =2,所以P (0,0,2),B (1,1,0),C (0,2,0),A (1,0,0),所以PB →=(1,1,−2),BC →=(−1,1,0). 设平面PB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1,1,0(,,)(1,1,0)0PB x y z BC x y z ⎧⋅=⋅=⎪⎨⋅=⋅-=⎪⎩uu r uu u rm m ,即⎩⎨⎧x +y -2z =0,-x +y =0,解得⎩⎨⎧x =y ,z =2x ,令x =1,得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为m =(1,1,2).假设存在点Q 满足条件.由F ⎝ ⎛⎭⎪⎫12,0,22,E (0,2,2),可得FE →=⎝ ⎛⎭⎪⎫-12,2,22.由FQ→=λFE →(0≤λ≤1),整理得1(,22Q λλ-,则BQ →=1(,22λλ---, 因为直线BQ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6,所以|cos 〈BQ →,m 〉|=|||||BQ BQ ⋅⋅uu u r uu u r m m |=|5λ-1|219λ2-10λ+7=36,得14λ2-5λ-1=0, 又0≤λ≤1,所以λ=12,故在线段EF 上存在一点Q ⎝ ⎛⎭⎪⎫14,1,324,使得BQ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6,且QE=194. ☆技巧点拨☆用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的方法1.确定点在线段上的位置时,通常利用向量共线来求.2.确定点在平面内的位置时,充分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出有关向量的坐标而不是直接设出点的坐标.3.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强化训练1.(百校联盟2018届TOP20一月联考)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菱形,2,60AB BAD =∠=︒,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E F 分别为,PD CD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13 B .34C .14D .710【答案】B【名师点睛】空间向量的引入为求空间角带来了方便,解题时只需通过代数运算便可达到解题的目的,由于两向量夹角的范围为[]0,π,因此向量的夹角不一定等于所求的空间角,因此在解题时求得两向量的夹角(或其余弦值)后还要分析向量的夹角和空间角大小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根据所求的角的类型得到空间角的范围,并在此范围下确定出所求角(或其三角函数值).2.(陕西省渭南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I ))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2AB =,3AC =,4BD =,CD =面角的大小为 A .45︒B .60︒C .120︒D .150︒【答案】B3.(浙江省嘉兴一中、杭州高级中学、宁波效实中学等2017届高三下学期五校联考)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点P 在1AC 上运动(包括端点),则BP 与1AD 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ABCD 【答案】D4.(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统一检测(一))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棱长为6,且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用一平面截此棱柱,与侧棱111,,AA BB CC 分别交于三点,,M N Q ,若M N Q △为直角三角形,则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的最小值为A .B .3C .D .4【答案】C【解析】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下图:点M 在侧棱1AA 上,设M ()0,1,a -,点N 在1BB 上,设)Nb ,点Q 在1CC 上,设()0,1,Qc ,则()(3,1,,3,MN b a QN =-=-因为MNQ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0,MN QN ⋅=所以()()20b a b c --+===a b b c -=-时取等号.故答案为故选C .5.(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棱台1111ABCD A BC D -的三视图与直观图如图所示.(1)求证:平面11ACC A ⊥平面11BDD B ;(2)在线段1D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CQ 与平面11BDD B ?若存在,指出点Q 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存在,点Q 在1DD 的中点位置,理由见解析.(2)以A 为坐标原点,1,,AB AD AA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根据三视图可知四边形ABCD 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1111A B C D 为边长为1的正方形,1AA ⊥平面ABCD ,且11AA =.所以()11,0,1B ,()10,1,1D ,()2,0,0B ,()0,2,0D ,()2,2,0C .令1x =,可得1y z ==,所以()1,1,1=n . 设CQ 与平面11BDD B 所成的角为θ,,CQ CQ CQ ⋅==⋅n nn ==. 所以12λ=,即点Q 在1DD 的中点位置. 【思路点拨】(1)首先根据三视图特征可得1A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AC BD ⊥.再由1AA BD ⊥即可得线面垂直,从而得出面面垂直;(2)直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坐标求出法向量,再根据向量的夹角公式列等式求出12λ=. 6.(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D ABC D⊥平面,底面ABCD 是梯形,AB ∥CD ,BCCD ⊥,AB=PD=4,CD=2,AD =M 为CD 的中点,N 为PB 上一点,且(01)PN PB λλ=<<.(1)若14λ=时,求证:MN∥平面PAD ; (2)若直线AN 与平面PBC AD 与直线CN 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2)如图所示,过点D 作DH ⊥AB 于H ,则DH ⊥CD .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则D (0,0,0),M (0,1,0),C (0,2,0),B (2,2,0),A (2,−2,0),P (0,0,4), ∴()()2,0,0,0,2,4CB CP ==-,()()2,2,42,2,4AN AP PN AP PB λλ=+=+=-+-()22,22,44λλλ=-+-.【名师点睛】(1)利用向量法求线面角的方法:①分别求出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锐角或直角时)或其补角(钝角时);②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或钝角的补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要注意直线方向向量的夹角和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区别,不要得到错误的结论.【思路点拨】(1)由题意在PA 上取点E ,使得1PE PA =,连接EN ,DE ,结合条件可得四边形DMNE 是平行四边形,故得MN ∥DE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可得结论成立;(2)过点D 作DH ⊥AB 于H ,则DH ⊥C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AN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PBC 的法向量并结合条件可得13λ=,然后根据两向量的夹角可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 7.(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P ,AB ,AD 两两垂直,BC AD ∥,且4AP AB AD ===,2BC =.(1)求二面角P CD A --的余弦值;(2)已知点H 为线段PC 上异于C 的点,且DC DH =,求PHPC的值.【答案】(1)23;(2(2)由题意可知,()4,2,4PC =-,()4,2,0DC =-,设()4,2,4PH PC λλλλ==-,则DH DP PH =+=()4,24,44λλλ--,因为DC DH ==,化简得23410λλ-+=,所以1λ=或13λ=. 又因为点H 异于点C ,所以13λ=【名师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 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 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 第四,破“应用公式关”.【思路点拨】(1)先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根据方程组解得各平面法向量,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向量夹角关系求结果; (2)设PH PC λ=,根据向量坐标表示距离,再根据距离相等解得λ,即为PHPC的值. 8.(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1CC ⊥底面ABC ,且122,CC AC BC AC BC ==⊥,D 是棱AB 的中点,点M 在侧棱1CC 上运动.(1)当M 是棱1CC 的中点时,求证:CD ∥平面1MAB ; (2)当直线AM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32时,求二面角11A MB C --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又M 为1CC 的中点, ∴1CM BB ∥,且112CM BB =. ∴CM DE ∥,且CM DE =. ∴四边形CDEM 是平行四边形. ∴CD EM ∥.又EM ⊂平面1,AB M CD ⊄平面1AB M , ∴CD ∥平面1MAB .又平面11BCC B 的一个法向量为()1,0,0CA =, 3,CA CA CA ⋅==n n n又二面角11A MB C --的平面角为钝角,∴二面角11A MB C --的余弦值为. 【思路点拨】(1)取线段1AB 的中点E ,连接,DE EM ,可得四边形CDEM 是平行四边形,CD EM ∥,即可证明CD ∥平面1MAB ;(2)以C 为原点,CA ,CB ,1C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11A MB C --的余弦值.9.(山西省晋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222PA PD AD CD BC =====,且90ADC BCD ∠=∠=︒.(1)当2PB =时,证明:平面PAD ⊥平面ABCD ; (2)当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34,且二面角P AD B --为钝角时,求直线PA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四边形BCDO 为矩形,∴1OB CD ==,在POB △中,PO ,1OB =,2PB =,∴90POB ∠=︒, ∴PO OB ⊥, ∵ADOB O =,∴PO ⊥平面ABCD ,∵PO ⊂平面PAD ,∴平面PAD ⊥平面ABCD .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以,OA OB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轴,在平面POB 内过点O 作垂直于平面AOB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意可知()1,0,0A,30,2P ⎛⎫ ⎪⎪⎝⎭,()1,0,0D -,()1,1,0C -,1,DP ⎛=- , ()0,1,0DC =,设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为(),,x y z =n ,则00DP DC ⎧⋅=⎪⎨⋅=⎪⎩n n ,得1x =,则23z =-又1,PA ⎛= PA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θ, ,PA n ·PA PA ==n n则直线PA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思路点拨】(1)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BO ,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P AD ⊥,由勾股定理可得PO OB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PO ⊥平面ABCD ,从而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PAD ⊥平面ABCD ;(2)根据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34,可得PO =,OE ===,以O 为坐标原点,以,OA OB 为x 轴,y 轴,在平面POB 内过点O 作垂直于平面AOB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算出直线PA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PCD 的法向量,根据空间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可得结果.高考链接1.(2017新课标全国Ⅲ理科)a ,b 为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所在直线与a ,b 都垂直,斜边AB 以直线AC 为旋转轴旋转,有下列结论: ①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30°角; ②当直线AB 与a 成60°角时,AB 与b 成60°角;③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小值为45°; ④直线AB 与a 所成角的最大值为60°.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答案】②③2.(2017新课标全国I 理科)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AB//CD ,且90BAP CDP ∠=∠=.(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2)若PA =PD =AB =DC ,90APD ∠=,求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由(1)及已知可得(2A,(0,0,2P,(2B,(2C -.所以(22PC =--,(2,0,0)CB =,2(22PA =-,(0,1,0)AB =. 设(,,)x y z =n 是平面PCB 的法向量,则0,0,PC CB ⎧⋅=⎪⎨⋅=⎪⎩n n即0,220,x y z ⎧-+-=⎪⎨= 可取(0,1,=-n .设(,,)x y z =m 是平面PAB 的法向量,则0,0,PA AB ⎧⋅=⎪⎨⋅=⎪⎩m m即0,0.x z y =⎪=⎩可取(1,0,1)=m .则cos ,||||3⋅==-<>n m n m n m , 所以二面角A PB C --的余弦值为3-【思路点拨】(1)根据题设条件可以得出AB ⊥AP ,CD ⊥PD .而AB//CD ,就可证明出AB ⊥平面PAD . 进而证明出平面PAB ⊥平面PAD .(2)先找出AD 中点,找出相互垂直的线,建立以F 为坐标原点,F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AB 为单位长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列出所需要的点的坐标,设(,,)x y z =n 是平面PCB 的法向量,(,,)x y z =m 是平面PAB的法向量,根据垂直关系,求出(0,1,=-n 和(1,0,1)=m ,利用数量积公式可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3.(2017新课标全国ⅠⅠ理科)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o 1,90,2AB BC AD BAD ABC ==∠=∠= E 是PD 的中点. (1)证明:直线CE ∥平面PAB ;(2)点M 在棱PC 上,且直线BM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o45,求二面角M AB D --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5.则()0,0,0A ,()1,0,0B ,()1,1,0C,(P,(1,0,PC =,(1,0,0)AB =, 设()(),,01M x y z x <<,则()1,,,(,1,BM x y z PM x y z =-=-, 因为BM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45°,而()0,0,1=n 是底面ABCD 的法向量, 所以cos ,sin 45BM =︒n=,即()22210x y z -+-=. ① 又M 在棱PC 上,设PM PC λ=,则,1,x y z λ===. ②由①②解得121x y z ⎧=+⎪⎪⎪=⎨⎪⎪=⎪⎩(舍去),121x y z ⎧=-⎪⎪⎪=⎨⎪⎪=⎪⎩.所以(122M -,从而(122AM =-. 设()000,,x y z =m 是平面ABM 的法向量,则0,0,AM AB ⎧⋅=⎪⎨⋅=⎪⎩m m即0000(220,0,x y x ⎧++=⎪⎨=⎪⎩所以可取(0,=m .于是cos ,⋅==m n m n m n , 因此二面角M AB D --【思路点拨】(1)取PA 的中点F ,连接EF ,BF ,由题意证得CE ∥BF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即可证得结论;(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半平面的法向量:(0,=m ,()0,0,1=n ,然后利用空间向量的相关结论可求得二面角M AB D --.4.(2017新课标全国Ⅲ理科)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CD 是直角三角形,∠ABD =∠CBD ,AB =BD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2)过AC 的平面交BD 于点E ,若平面AEC 把四面体ABCD 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求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2)由题设及(1)知,,,OA OB OD 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1,0,0,,1,0,0,0,0,1A B C D -.【思路分析】(1)利用题意证得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则可得到面面垂直;(2)利用题意求得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然后利用二面角的夹角公式可求得二面角D –AE –C 的余弦值为【名师点睛】(1)求解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二是利用方程思想进行向量运算时,要认真细心,准确计算.(2)设m ,n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θ与,m n 互补或相等,且cos co |,|s θ==m n⋅m nm n.求解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图形判断所求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5.(2016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如图,在以A ,B ,C ,D ,E ,F 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 为正方形,AF =2FD ,90AFD ∠=,且二面角D -AF -E 与二面角C -BE -F 都是60.(1)证明:平面ABEF ⊥平面EFDC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所以(ΕC =,()0,4,0ΕΒ=,(3,ΑC =--,()4,0,0ΑΒ=-.设(),,x y z =n 是平面ΒC Ε的法向量,则 00ΕC ΕΒ⎧⋅=⎪⎨⋅=⎪⎩n n,即040x y ⎧+=⎪⎨=⎪⎩,所以可取(3,0,=n . 设m 是平面ΑΒCD 的法向量,则00ΑC ΑΒ⎧⋅=⎪⎨⋅=⎪⎩m m ,同理可取()4=m.则cos ,⋅==n m n m n m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19-.【思路分析】(1)证明ΑF ⊥平面ΕFDC ,结合F A ⊂平面ΑΒΕF ,可得平面ΑΒΕF ⊥平面ΕFDC .(2)建立空间坐标系,利用向量求解.【名师点睛】立体几何解答题第一问通常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空间中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包括线线、线面、面面三者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其中推理论证的关键是结合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推理,注意防止步骤不完整或考虑不全致推理片面,该类题目难度不大,以中档题为主.第二问一般考查角度问题,多用空间向量法解决.6.(2015新课标全国Ⅰ理科)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C =120°,E ,F 是平面ABCD 同一侧的两点,BE ⊥平面ABCD ,DF ⊥平面ABCD ,BE =2DF ,AE ⊥EC .(1)证明:平面AEC ⊥平面AFC ;(2)求直线AE 与直线CF 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1)见解析;(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