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练习 (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电影投影机投到屏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都比物体小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3.如图所示,这是妈妈给李华上网课使用的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

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应用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实像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D.要想通过放大器看到的画面变大些,应将手机稍远离放大器4.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

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

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50cmB.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如果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则不能成像7.如图,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C.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l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u=8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物距u从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9.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实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测试题(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是天文望远镜成像示意图,来自远处的光经过物镜与目镜时,发生的光学现象是()A.物镜处反射,目镜处反射B.物镜处折射,目镜处折射C.物镜处反射,目镜折射D.物镜处折射,目镜处反射2.如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的情景,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15cm C.20cm D.40cm3.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D.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4.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地面上呈现人的影子B.睡莲在水中形成“倒影”C.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D.放大镜把字“放大”5.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F以内的点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两条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S的虚像位置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凸透镜才会起到会聚作用D.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与点光源S在主光轴的位置有关6.如图是小明利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近视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适当减小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7.2021年4月30日,邵阳市天空出现了难得一见的“日晕”,许多市民都目睹了这美丽的自然奇观,如图是某摄影爱好者用相机拍摄的精彩瞬间,下列对照相机成像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8.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提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提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提升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雨过天晴,荷叶上散落着许多水珠,它们大小不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图所示。

透过水珠看叶片,叶片上的纹理变粗了。

此时水珠相当于一块()A.凸透镜B.凹透镜C.平面镜D.玻璃板2.在下列虚框中放入适当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光路图成立。

其中放入凹透镜的是()A.甲和丁B.乙和丁C.丙和丁D.乙和丙3.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A.10cm< f <15cm B.15cm< f <20cmC.20cm< f <30cm D.30cm< f <40cm4.如图所示,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小电珠依次放在a、b、c、d四个位置,若要使屏上得到的像最大,则小电珠应放在()A.a点B.b点C.c点D.d点5.现代生活电子产品众多,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6.如图所示,手机扫描物品上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需将手机远离二维码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7.如图所示,小明将蜡烛、凸透镜(f=10cm)、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成清晰的烛焰像,然后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和判断(每次操作均在图中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图中凸透镜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仪B.将蜡烛放在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烛焰像C.小明把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然后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由此可以判断小明戴的是近视镜D.将蜡烛沿光具座移动15cm,再适当移动光屏,一定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烛焰像8.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二、填空题9.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中,B图所示的瓶盖中间厚,两边薄,属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所以其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答案】B【详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下面为四束光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A.地上的光影B.墙上的影子C.照相机D.水中的倒影【答案】C【详解】AB.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因此地上的光影、墙上的影子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C.用照相机照相,在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物理探究小组后自制了投影仪。

试验时,成员安安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投影内容,可是站在远处的成员徽徽说字太小了,提议将字调大一些。

2021届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04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1届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04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

2021届中考物理高频考点精练04 透镜及其应用【含答案】★考点一: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A.是放大的B.是缩小的C.是等大的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则此时的物距应大于焦距(u′>f);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光屏上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故D正确。

2.(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答案】B【解析】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

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

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练习(含答案)

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练习(含答案)

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 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D.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2.图中的烛焰,通过透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此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能看到此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这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眼的视力.第2题图3.小红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调节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若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蜡烛移动,则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 )A. 清晰、倒立、放大的像B. 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清晰、倒立、等大的像D. 清晰、正立、放大的像4.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_______镜.第4题图第6题图第6题图5.图示的二维码可以存储大量信息,用手机上的照相机镜头将图像“扫入”手机中就能读取信息.“扫入”二维码时镜头距二维码的距离________2倍的镜头焦距.二维码经过手机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6.图示为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7.单反相机的全名为“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照相时,物体通过镜头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由存储系统保存.摄影者从取景框中观察的像是经反射系统所成的正立、缩小的________像.8.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________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题图【延伸】1. 如图所示是一个行车记录仪.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延伸1题图A. 在拍摄行车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二倍焦距外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用的是凹透镜C. 行车记录仪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2.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不需要正常视觉系统的“仿生”眼球.如图所示,这一技术由一系列镜片和电极组成,包含摄像头、眼球运动传感器、数字处理系统,以及无线发送设备.通过眼球追踪技术,这些摄像头的移动与常人眼球类似,即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而后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产生粗略的图像传入大脑.延伸2题图命题点二视力及其矫正9.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 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命题点三光学综合题10.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 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延伸】某新型智能投影仪可以利用手机通过蓝牙控制、操作,如图所示为该投影仪的投影效果展示,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延伸题图A. 放映投影时镜头与屏幕的距离要在镜头的距离与2倍焦距之间B. 该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C.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D. 为了不同方向的观众都能看清投影的图像,屏幕要尽可能的光滑命题点四透镜作图12.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第12题图13.请观察图甲后,在图乙中的适当位置处,画上矫正视力所需要的透镜.第13题图【延伸】完成以下光路图.延伸题图【拓展设问】还可能出现设问拓展如下:(1)当蜡烛在距透镜30 cm处,光屏也在距透镜30 cm处时,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一特点可以______________.(2)当蜡烛在距透镜10 cm处时,此时像在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距透镜10 cm处,成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_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时,光屏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光屏上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_些.(4)若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命题点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4.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第14题图(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1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______ cm.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答案:1. D 【解析】银幕表面由于有涂层而凹凸不平,故光在银幕表面会发生漫反射,保证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故A选项正确;画面通过人眼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类似,故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 选项正确;由题意可知,拍摄时要将两个摄像机镜头按照人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而正常情况下人两眼间的距离约为7 cm,所以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故C选项正确;放映机放映的过程同投影仪或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似,胶片要放在放映机镜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物体通过镜头才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选项错误.故选D.2. (每空1分,共5分)虚不能眼睛逆着出射光线的方向观察(或眼睛在透镜的右侧正对透镜观察) 远视(或老花) 【解析】图中的烛焰的像与烛焰同侧,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是虚像,故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在观察时眼睛要在透镜的右侧正对透镜观察才能观察到,远视眼(老花眼)就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的.3. A 【解析】由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即表明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光屏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若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蜡烛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蜡烛到达距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4. (每空1分,共4分)倒立凸透虚平面【解析】由图可知,水珠中人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知水珠后方的人的成像符合凸透镜在二倍焦距外成像的特点,因此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图可知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关于水面对称,符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5. (每空1分,共2分)大于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镜头距二维码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6. (每空1分,共4分)凸透缩小实照相机(或摄像机等)【解析】悬浮的水珠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水珠相当于凸透镜,通过题图可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的光学仪器有照相机、摄像机等.7. (每空1分,共3分)会聚倒立虚【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照相时,物体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摄影者从取景框中看到的是物体通过镜头所成的实像通过反射系统反射后形成的像,故看到的是虚像.8. 小于(2分)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延伸】1. A 【解析】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似,都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错误;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进入眼睛的光线被会聚而成像于视网膜前方,所以要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而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2. 凸透镜实【解析】人类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而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9. (每空1分,共4分)前方发散凹缩小【解析】近视眼是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呈现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来进行矫正,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10. A 【解析】近视眼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会聚作用强,会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所以需要配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对光线进行适当地发散,从而让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错误;光通过三棱镜时要发生折射现象,如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就是因为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时的折射程度不同,C错误;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后,会发生光的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D 错误.故选A.11. D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像是虚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种色光混合到一起,能形成白【专家猜押】C12. 如答图所示(2分)第12题答图【作图步骤】①用虚线将入射光线与凹透镜的交点与凹透镜左焦点相连接;②用实线过入射光线与凹透镜的交点延长③所作线段,并标上箭头.(注: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13. 如答图所示(2分)第13题答图【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要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具体如答图所示.【延伸】如答图所示延伸题答图14. (每空1分,共8分)(1)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写出一个即可) (2)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3)小小于大后凸【解析】(1)第一空:由题图可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从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知,当蜡烛在A、B位置时均处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得出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结论);第二空: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有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在不断增大,像也不断增大,所以当物体靠近焦点时,像距会进一步增大,像就很可能成在光具座外,所以光屏就不能得到清晰的像了;(3)做法一:开始时因为像距太大不能成像,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小了,也就是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变强了,而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所以换的凸透镜焦距比原来的凸透镜焦距小,因此此凸透镜焦距小于15 cm;做法二: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可以使光线会聚使像距变小,由此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大,聚光能力较弱,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应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拓展设问】(1)等大求焦距(2)大于虚放大镜(3)倒立照相机右大(4)右15. (1)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以内或光屏在光具座上可移动的距离小于实际的像距等)(写出一条即可)(2分) (2)大于20(1分) 照相机(1分)(其他答案合理均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要保持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2)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与生活中的照相机等光学仪器成像规律符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属于凹透镜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2.如图,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3.有些轿车的可视倒车影像系统是在车尾牌照的上方装一个摄像头(图中圈内),当汽车挂上倒挡时,倒车影像系统自动启动,摄下的图像显示在屏上。

若摄像头焦距为0.5m,某次倒车,车后2m处的物体要能清晰成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后的物体成放大的像B.与小孔成像原理一致C.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以为0.4m D.倒车过程中,显示在屏中的像越来越大4.将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能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小红画了图中所示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B.透镜成的是虚像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5.许多单位安装了图刷脸识别机,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识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面部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成的是虚像C.面部应位于刷脸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D.面部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以内6.如图所示是一束平行光照射到眼睛时的情形,则()A.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B.这是近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C.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来矫正D.这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来矫正7.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B.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8.小王同学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经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复习1.透镜:利用光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3.凹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4.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眼睛和眼镜:(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和远视眼:佩戴用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佩戴用透镜做成的眼镜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我市正在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A.大于120mm B.恰为12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2.大门和一楼“刷脸”作为教师考勤识别手段,刷脸成像过程与手机镜头成像原理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在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摄像头的镜片是凹透镜C.为使屏上半张脸变完整,可适当靠近摄像头D.获取脸部特征时成的是正立的实像3.小美同学需要用一块焦距为15厘米到7.5厘米之间的凸透镜.她利用光具座做实验,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15厘米,更换透镜a、b、c,调节光屏,结果a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b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要求的透镜的是()A.a凸透镜B.b凸透镜C.c凸透镜D.三者都可以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鱼儿的实像C.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D.人配戴的是凹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6.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7.如下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凹透镜的是()A.B.C.D.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8cm C.10cm D.20cm9.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视觉2023,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 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D.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2.图中的烛焰,通过透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此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能看到此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这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眼的视力.第2题图3.小红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调节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若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蜡烛移动,则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 )A. 清晰、倒立、放大的像B. 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清晰、倒立、等大的像D. 清晰、正立、放大的像4.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_______镜.第4题图第6题图第6题图5.图示的二维码可以存储大量信息,用手机上的照相机镜头将图像“扫入”手机中就能读取信息.“扫入”二维码时镜头距二维码的距离________2倍的镜头焦距.二维码经过手机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6.图示为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7.单反相机的全名为“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照相时,物体通过镜头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由存储系统保存.摄影者从取景框中观察的像是经反射系统所成的正立、缩小的________像.8.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________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题图【延伸】1. 如图所示是一个行车记录仪.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延伸1题图A. 在拍摄行车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二倍焦距外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用的是凹透镜C. 行车记录仪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2.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不需要正常视觉系统的“仿生”眼球.如图所示,这一技术由一系列镜片和电极组成,包含摄像头、眼球运动传感器、数字处理系统,以及无线发送设备.通过眼球追踪技术,这些摄像头的移动与常人眼球类似,即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而后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产生粗略的图像传入大脑.延伸2题图命题点二视力及其矫正9.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 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命题点三光学综合题10.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 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延伸】某新型智能投影仪可以利用手机通过蓝牙控制、操作,如图所示为该投影仪的投影效果展示,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延伸题图A. 放映投影时镜头与屏幕的距离要在镜头的距离与2倍焦距之间B. 该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C.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D. 为了不同方向的观众都能看清投影的图像,屏幕要尽可能的光滑命题点四透镜作图12.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第12题图13.请观察图甲后,在图乙中的适当位置处,画上矫正视力所需要的透镜.第13题图【延伸】完成以下光路图.延伸题图【拓展设问】还可能出现设问拓展如下:(1)当蜡烛在距透镜30 cm处,光屏也在距透镜30 cm处时,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一特点可以______________.(2)当蜡烛在距透镜10 cm处时,此时像在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距透镜10 cm处,成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_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时,光屏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光屏上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_些.(4)若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命题点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4.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第14题图(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1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______ cm.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答案:1. D 【解析】银幕表面由于有涂层而凹凸不平,故光在银幕表面会发生漫反射,保证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故A选项正确;画面通过人眼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类似,故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选项正确;由题意可知,拍摄时要将两个摄像机镜头按照人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而正常情况下人两眼间的距离约为7 cm,所以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故C选项正确;放映机放映的过程同投影仪或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似,胶片要放在放映机镜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物体通过镜头才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选项错误.故选D.2. (每空1分,共5分)虚不能眼睛逆着出射光线的方向观察(或眼睛在透镜的右侧正对透镜观察) 远视(或老花) 【解析】图中的烛焰的像与烛焰同侧,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是虚像,故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在观察时眼睛要在透镜的右侧正对透镜观察才能观察到,远视眼(老花眼)就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的.3. A 【解析】由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即表明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光屏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若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蜡烛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蜡烛到达距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4. (每空1分,共4分)倒立凸透虚平面【解析】由图可知,水珠中人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知水珠后方的人的成像符合凸透镜在二倍焦距外成像的特点,因此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图可知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关于水面对称,符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5. (每空1分,共2分)大于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镜头距二维码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6. (每空1分,共4分)凸透缩小实照相机(或摄像机等)【解析】悬浮的水珠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水珠相当于凸透镜,通过题图可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的光学仪器有照相机、摄像机等.7. (每空1分,共3分)会聚倒立虚【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照相时,物体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摄影者从取景框中看到的是物体通过镜头所成的实像通过反射系统反射后形成的像,故看到的是虚像.8. 小于(2分)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延伸】1. A 【解析】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似,都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错误;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进入眼睛的光线被会聚而成像于视网膜前方,所以要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而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2. 凸透镜实【解析】人类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而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9. (每空1分,共4分)前方发散凹缩小【解析】近视眼是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呈现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来进行矫正,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10. A 【解析】近视眼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会聚作用强,会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所以需要配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对光线进行适当地发散,从而让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错误;光通过三棱镜时要发生折射现象,如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就是因为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时的折射程度不同,C错误;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后,会发生光的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D错误.故选A.11. D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像是虚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将这三【专家猜押】C12. 如答图所示(2分)第12题答图【作图步骤】①用虚线将入射光线与凹透镜的交点与凹透镜左焦点相连接;②用实线过入射光线与凹透镜的交点延长③所作线段,并标上箭头.(注: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13. 如答图所示(2分)第13题答图【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要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具体如答图所示.【延伸】如答图所示延伸题答图14. (每空1分,共8分)(1)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写出一个即可) (2)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3)小小于大后凸【解析】(1)第一空:由题图可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从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知,当蜡烛在A、B位置时均处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得出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结论);第二空: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有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在不断增大,像也不断增大,所以当物体靠近焦点时,像距会进一步增大,像就很可能成在光具座外,所以光屏就不能得到清晰的像了;(3)做法一:开始时因为像距太大不能成像,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小了,也就是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变强了,而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所以换的凸透镜焦距比原来的凸透镜焦距小,因此此凸透镜焦距小于15 cm;做法二: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可以使光线会聚使像距变小,由此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大,聚光能力较弱,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应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拓展设问】(1)等大求焦距(2)大于虚放大镜(3)倒立照相机右大(4)右15. (1)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以内或光屏在光具座上可移动的距离小于实际的像距等)(写出一条即可)(2分) (2)大于20(1分) 照相机(1分)(其他答案合理均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要保持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2)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与生活中的照相机等光学仪器成像规律符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