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行业常用营销策略分析

饮料行业常用营销策略分析
饮料行业常用营销策略分析

饮料行业常用营销策略分析

一.饮料行业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我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达到1300多万吨。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也日趋多样化,为消费者提供了的选择余地。我国饮料品种已由单一的汽水发展成为包括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蔬菜汁、乳饮料等八大类。一般而言,软饮料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竞争特别激烈。目前已上市的几家公司优势不明显,只有那些拥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生产特色产品且内部经营管理水平较高,达到规模效益的企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

二.饮料市场的现状分析

当今饮料市场活跃着八大类产品,包括: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功能型饮料、乳饮料、酒精饮料、咖啡饮料等。

最常购买的几大品牌中,碳酸饮料品牌可谓独树一帜,可口可乐仍是消费的主流。在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品牌中,“可口可乐”、“雪碧”、“百事可乐”、的份额占据霸主地位。价位比较高的100%果汁由于营养丰富、低糖、低脂、高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的热点,“汇源”是主要的被购买品牌。“统一鲜橙多”、“康师傅每日c果汁”、“农夫果园”等低浓度果汁经过几年对市场的培育,也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使人们将喝果汁、蔬菜汁变为一种习惯。原来的号称中国瓶装水第一品牌的“娃哈哈”,在包装饮用水市场已经江河日下,被“农夫山泉”取而代之。功能性饮料逐渐归于平静,“脉动”这一品牌略占上风。乳酸饮料被少儿群体所喜爱,比较畅销的是伊利优酸乳等。

总的说来,现行饮料市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市场需求量大,增长趋势明显。

2、饮料种类丰富,消费需求多元化。

3、饮料品牌之间竞争激烈。

4、产品同质化明显。

5、市场消费的不均衡性突出。

三、饮料行业常用的营销策略

1. 核心目标策略。即关注顾客真正需要的服务和利益,不能偏移了饮品的基本功能。在满足核心目标的基础上推出其延伸产品或期望产品。饮料,解渴是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因此就出现了最初的包装饮用水,之后的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功能性饮料等等。

2. 品牌策略。主要有品牌延伸和品牌再定位策略。如娃哈哈纯净水,可口可乐旗下的雪碧,香草可口可乐,七喜饮料的成功推出。由于心理惯性,人们在饮品选择上往往更侧重于品牌,本着“越知名,越健康”的心理观念,人们在饮品消费上一般是不会吝惜价钱的,所以品牌饮品即使价格稍高于非品牌饮品,人们也会乐于接受。

3. 品牌延伸策略。娃哈哈是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个范例。从最初导入市场的儿童营养液、果奶,到红豆沙、绿豆沙、八宝粥、纯净水等,不管是娃哈哈纯净水还是八宝粥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占领了相当一部分市场。娃哈哈八宝粥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更成为馈赠亲朋的必备佳品。但这一策略,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所以某些饮品公司更乐于专一化生产,如加多宝就只是生产凉茶。

4. 包装策略。包装是对某一品牌商品设计、制作容器或包扎物的一系列活动。饮料行业一般使用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更新包装策略较广,此外还有配套包装策略等。如果醋一般用玻璃瓶包装,可回收利用,节约成本,消费者亦可留作他用,比较受消费者喜爱。附赠品策略如一些玩具、图片、奖券等对儿童和青少年以及低收入者比较有效,可诱发消费者重复购买欲望。更新包装策略大多数饮料包装都会有周期性更新的活动,因为新颖美观,充满活力,或者创新有个性的包装更能吸引消费者眼球,毕竟人都是感官动物,爱美爱创造是每个人的天性。

5. 与时俱进。寻找差异化卖点,随着减肥狂潮的涌起,一些低糖低能的果蔬饮料,果醋风生水起,并迅速占领一部分市场。超市的果醋系列虽然相比价格不菲,但其销售理念——促进消化,低热量低能量,却受到爱美女性的广泛认可。因而,即使价格不菲,消费者仍然甘之如饴。

6. 促销策略。向客户和消费者提供购买产品的附加理由。如超市推出的买二赠一,买一赠杯等捆绑式销售活动,受到消费者的亲睐。如美年达饮料附赠杯子等,这些促销活动可在短期内提高销售收入。

7. 体验营销和情感营销。如一些新饮料的推出,现场免费试饮。校园内,超市内等常见各种饮料试饮。

8. 全方位广告。通过各种视频广告,平面广告等广告宣传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公众的购买欲望,在树立与加强产品及品牌良好形象方面,广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9. 提供赞助。赞助是公共关系的一种形式,一些饮料品牌通过赞助体育,教育以及文化等各类活动来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10. 网络营销。互联网的出现,对任一知名企业的产品和品牌都形成了新的挑战,每一次网上浏览,页面访问,标记的点击,反馈表的填写,资料的下载等,都是对旧品牌观和传统营销方式的冲击,对全球品牌的重新排序。

11. 价格策略。低价导入,在成长过程中逐步抬高价。一些新产品的导入,多采用此类方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料作为食物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消费市场的庞大性,消费需求的多元性与产品同质化的矛盾日益加剧,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饮料的可替代性和普遍性,饮料想要通过加价获取利润已经没有提升空间,所以饮料在市场经济这条路上可谓是举步维艰。只能不断提升品牌度,不断创新,薄利多销,或许还能渐行渐远。

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 食品饮料指可供食用的东西,通常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或水构成,能够藉进食或是饮用为人类或者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1:今年暑假,我将会参加到社会调研实习中来。我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专业,所以将来走到社会上时,更多的是要参加公司的销售工作。所以我现在做好市场调研实习,就是为自己将来毕业之后打算。实习中我可以找到更多的我的不足之处,我也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拥有非常好的工作能力,我就会在公司中生存的更好! 海参因其营养价值极高而被人们列为“海产八珍”之首,更有“海中人参”之美誉,而大连地区盛产的海刺参,更属参中极品。海参不仅营养价值极高,其经济价值更是让其他的海产品望尘莫及。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逐渐兴起了海参养殖的热潮。到XX年,海参进入品牌化时代,海参市场变得炙手可热。一时间,各大品牌纷纷开拓外埠市场,国内海参市场出现群雄逐鹿的激烈场面。如何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打响自己的品牌,成为各大品牌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xx年*月**日到**日,本人以深入访谈的形式走访了大连17家大商场共计60多家海参店,对%%食品公司的终端

市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深入调研。除%%食品公司外,本人还走访了獐子岛、上品堂、海晏堂、、北海明珠、大福海、三山岛、财神岛、天伦、鑫海情深、扬帆、非得海参,益宝、环岛等大连知名品牌和中小品牌,对大连海参市场尤其是%%食品终端市场有了一个相对深入的了解。本报告将从公司文化、客户价值、产品、员工以及竞争对手五个方面对晓芹食品公司终端市场做出描述并给出swot分析和评价,并对公司的未来发展给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将结合公司文化和自身特点谈谈本次实习的意义和感悟。 1. 产品 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有unique point,即卖点。所以每到一家,我都会很注意产品的卖点敬酒在那里。比如海晏堂主要强调它的导航冻干高新技术,主打冻干海参市场;三山岛主要宣传其药物零残留;而獐子岛则主要强调自己是名牌产品;财神到主要强调其纯种参源,野生刺参。其实稍微懂行的人都知道,冻干技术并非海晏堂一家独有,而药物零残留多数企业早已达标,名牌产品更是遍地开花,而野生刺参根本就是徒有虚名。那么,%%家的卖点又在哪里呢 首先,产品质量过关。 %%海参不仅肉厚,外观美,大小匀称,而且摆放整齐。走了17家店,除了个别店疏于整理,产品摆放不够整齐之外其余均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而这一点,却是其他很

编写说明 本期融合了饮料业多位专家的观点,简要分析了饮料业2002 年1 季度的经营和生产情况,对饮料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预测。食品行业的权威专家重点分析了饮料中具有代表性的果汁和茶饮料,近几年从市场变化、消费者习惯和市场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趋势预测:"十五"期间,我国饮料总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4 %左右。市场消费主要集中在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四大品类上。 强势:经常性、批量、超市集中购买等消费特点扩大了市场;由于消费者注重品牌,提高了一些饮料品牌的熟悉度、忠诚度;价格低和具有保健、绿色功能的饮料是产品竞争市场的内在因素。 弱势: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假冒伪劣产品在消费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行业竞争不规范;现销的饮料品种不能满足消费。 机会:饮料消费主要集中在碳酸饮料、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四大品类上,而不同的特定市场,如儿童市场、学生市场对含乳饮料有较大需求。政策上分析:"十五"期间,我国饮料总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达14 %左右。经过20 年的发展,饮料业的名牌企业普遍进入投资的“收割期”。 风险:市场上产品品牌较多,许多厂家剽窃,影响了行业形象;定价不合理,产品的价位层次较多而杂;产品包装、广告宣传成本加大。

I饮料业经济运行情况 (1) 一、饮料业经营情况和产量 (1) 二、饮料市场现状分析 (2) 三、重点饮料业一制茶业概况 (4) 四、瓶装水饮料市场分析预测 (6) II 2001 年的中国饮料市场和2002年预测 (8) 一、2001年中国饮料市场特点 (8) 二、“十五”饮料发展预测 (18) III果汁饮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 一、果汁饮料市场发展概述 (20) 二、市场多样化分析 (22) 三、消费者分析 (25) 四、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9) 五、果汁饮料的投资趋向 (31) IV茶饮料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2) 一、市场发展概述 (32) 二、市场竞争分析 (33) 三、市场产品分析 (38) 四、消费者特征与习惯 (40)

2017年中国软饮料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前言 (1) 中国软饮料市场整体态势 (3) 一、中国软饮料市场整体增长乏力 (3) 二、中国软饮料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4) 三、中国软饮料细分市场增长各异 (5) 四、中国软饮料市场渠道日趋多元 (9) 五、中国软饮料市场内陆省份尚有空间 (10) 中国软饮料重点细分市场机遇分析 (12) 一、能量运动饮料细分市场增速迅猛 (12) 二、能量运动饮料细分市场格局稳中有变 (13) 三、能量运动饮料细分市场仍存潜在机遇 (15) 中国软饮料企业转型发展展望 (15) 一、产品定位与组合 (16) 二、外延式兼并收购 (17) 三、全渠道布局 (18)

前言 从第一波次的碳酸饮料浪潮开始,中国软饮料行业先后经历了瓶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饮料,再到功能性饮料的浪潮。 截止2014年之前,软饮料行业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但是近两年的增速却明显放缓,2016年的行业增速已经降到了4%。经过近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软饮料行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 虽然软饮料行业整体增长疲软,但仍然存在快速发展的细分市场和品类。不少内陆省份的区域市场渗透率仍然也还有较大的空间。 软饮料消费者群体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绿色、有机、健康等潮流的追求将对既有软饮料细分市场及相关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伴随互联网以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消费者之间更加密切的互动也必不可少。 对于中国软饮料企业来讲,转型发展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中国软饮料市场整体态势 一、中国软饮料市场整体增长乏力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中国软饮料市场曾实现了持续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但近几年软饮料市场增速开始下滑,一方面是行业逐渐臻于成熟,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习惯正逐步发生转变。传统软饮料市场中的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的成分逐步受到扬弃,绿色、有机、健康的消费理念逐步成为趋势。 中国软饮料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图1 中国软饮料行业整体销售规模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Euromonitor,远卓分析

中国食品饮料信息化发展分析 1.从大国向强国跨越 在“十一五”规划思路中,我们围绕大国向强国逐步跨越的战略目标,把44个行业分成四种类型来规划和引导发展。第一类叫率先冲击型,推出7个行业:家电、皮革、自行车、电池、羽绒、家具、口腔护理用品行业,率先向世界强国目标冲击;第二类叫积累势能型,第三类叫缩小差距型,最后一类定为传统保护型,主要涉及工艺美术、玩具、文房四宝、少数民族用品等行业。 由此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并客观分析了信息化所起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只要运作得当,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取得创新发展,各行业的具体规划也都把信息化作为新世纪实现新跨越的一个重要抓手。越是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高、动态性强和集中度高的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作用程度也会越高。 近几年来,IT技术的深入应用给消费品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变化,对某些特定行业而言,这些变化甚至是颠覆性的。它不但改变了传统行业的运作方式,还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某些新兴的制造型企业,从创业之初就依靠IT技术确立了虚拟经

营的商业模式,没有车间和厂房,通过一些洽谈室和电脑网络就实现了几亿、几十亿人民币的年销售额,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目前也逐步走向成熟,为当今和未来的市场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信息化的作用力日趋显现。 轻工行业的消费品制造业众多,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通过计算机及相关管理程序实现对供应、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以及对产品流通时间和成本的控制,实现管控一体。企业除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之外,还要掌握很多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知识,结合企业自身管理流程,抓住重点、选好突破口,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应用成果。 作为行业服务组织,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以促进行业生产力发展为己任,着力突出全国性,行业性,中介性和联合性。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进一步创立和完善了十大服务平台,它们是咨询服务、信息化建设、品牌培育、特色区域、展会经济、标准化、科技进步、技能培训、国际交流和产业保护。这是我们对轻工业联合会在发展中如何加强对企业会员服务提出的重要举措,目前正在逐步深化和提高。 在服务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中轻联将全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同时,要求轻工信息化办公室和信息中心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供优质服务,不断增强为企业信息化服务的能力和手段,在分类指导中实现稳步推进。

年茶饮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88701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817688027.html,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817688027.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投资机会 市场规模 市场供需 产业竞争 行业发展 发展前景 行业宏观 重点企业 行业政策 行业研究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 报告编号:1588701←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360docs.net/doc/e817688027.html,/R_ShiPinYinLiao/01/ChaYinLiaoShiChangJingZhengYuFaZ hanQ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近年来,软饮料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备受推崇的碳酸饮料逐渐“退烧”,而以茶饮料为代表的无糖饮品迅速崛起,成为饮料市场新的主力军。在国外,茶饮料是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发展最快的饮料,在国际上被称为“新生代饮料”,被认为符合现代人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追求。 中国茶饮料市场自1993年起步,2001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7年中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达998亿箱,其中绿茶饮料占据42%的市场,红茶饮料的份额高达47%。中国茶饮料消费市场几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占中国饮料消费市场份额的20%。到200 9年,中国茶饮料产量已超过700万吨,茶饮料行业成为中国传统茶产业的支柱。 中国茶饮料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茶叶资源十分丰富,饮茶是中国人的固有文化和生活习惯,长期以来,中国人将茶作为“国饮”;另一方面,茶饮料和茶一样,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能够解渴、提神、有助于健康;再者,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推动着茶饮料市场的不断扩大。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茶饮料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5-2022年)认为,目前国内茶饮料市场品牌集中化较为明显,茶饮料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康师傅一家的份额就已经接近50%,加上统一,两者合计占领份额在一二线城市接近80%。 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康师傅、统一、加多宝、王老吉、雀巢等都是市场上比较强势的品牌。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普 通 本 科 毕 业 论 题目:浅析家电厂商分销渠道 学生姓名王静学号 2070251 专业市场营销届别 2011 指导教师郭玮职称讲师 二O一一年五月

摘要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很多产品本身很难形成技术功能优势,大多数产品呈现同质化倾向。通过产品本身创造品牌差异已经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谁拥有渠道优势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已经日益成熟,大多数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产品制造成本基本上已经降到底限所以通过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来营造价格竞争优势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从流通环节挖掘竞争空间就必然成为企业的理智选择。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看他们更为关注的是购物场所的信誉度以及购买是否便捷能否提供购买过程中完善和及时的服务等因素。哪个渠道最接近消费者需求哪个渠道最能为消费者带来现实利益,哪个渠道就占据了竞争的制高点,因此也就必然成为制造商追求的对象。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品牌知名度产品技术价格乃至服务等方面日益同质化以及国内家电需求增长趋缓,产品供过于求,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技术优势、制造优势、品牌优势的建设显然非中国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突破的。我们的选择只有继续巩固和加强自己的营销优势这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和未来竞争力建设的重点,而其中的核心是通过渠道获取优势。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在经营战略、策略等方面力求创新,尽力地挖掘企业的潜力。 【关键词】家电;制造商;营销渠道;经营战略

关于食品饮料行业调查报告 上周,申万食品饮料上涨2.13%,跑赢上证综指(1.39%)。细分板块中,其他酒类(13.38%)、食品综合(6.31%)、肉制品(4.92%)涨幅居前。乳品(1.70%)、啤酒(0.67%)、白酒(0.45%)涨幅分列后三位。重组、转型类股票涨幅领先。 1.整体观点:目前市场风格在有主题有概念的成长股,食品饮料 缺乏主题催化,难有表现机会,仍然从价值角度建议看待食品饮料,轻 板块,重个股!从弹性和业绩角度寻找个股机会。 2.酒水板块:中秋十一双节过后,行业销售进入平淡期,板块缺 乏催化因素。10月份白酒产量同比增长6.22%,1-10月累计同比增长4.82%,是三大类酒中产量增速最高的。葡萄酒和啤酒1-10月累计分 别下滑0.88%和5.73%。未来酒水行业增长的核心逻辑是:挤压式发展下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 3.大众品板块:板块基本面依然比较平淡,10月酱油产量增长15.38%,较之前跃升明显但还需要继续观察,乳制品增速回落至6.99%。在CPI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大众品企业收入增速提升较为困难,而成本 端后续下降空间有限,行业促销竞争却日趋激烈,利润增长高于收入 增长的状态不可持续。关注创新能力强,具备新兴消费属性的个股。

4、个股推荐及配置逻辑:重点关注业绩能持续增长、现金流好、有催化的个股: 1)价值股配置:基本面持续走好的贵州茅台(600519)、洋河股份(002304)、古井贡酒(000596)。 2)弹性股配置:老白干酒(600559)(增发落地,业绩释放+并购重组)、泸州老窖(000568)(中高 端酒市场恢复,业绩弹性大)、安琪酵母(600298)(收入利润高速增长,外延发展空间广)。另外关注转型婚庆市场的今世缘。 5、风险提示:1)通缩风险下,终端消费持续走弱,企业业绩回暖 低于预期;2)食品安全问题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功能性饮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定义: 在中国,功能饮品是指在饮料中加入一定的功能成分(或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使饮用者在解渴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保健或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目前饮用功能性饮料成为一种时尚。 第一章我国功能性饮料行业发展现状 1、功能性饮料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功能饮料市场已取得了巨大的市场,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红牛,脉动,维他命水等等。功能饮料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具有解渴、调节肌体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如今各种类型的饮料似乎成为年轻人每日必需,功能饮料更是受人追捧。近年来,中国市场上功能饮料层出不穷,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2008 年功能性饮料整体增速约为29%。2011 年增速达到34%。我国功能饮料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上市品种不断增加,品类进一步丰富,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 年,我国将成为世界饮料第一大国,其中功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 2.市场规模 2010 年,我国功能性饮料市场规模达到88 亿元,2011 年末市场规模达到近100 亿元,2012 年第一季度我国功能型饮料市场规模在50 亿元左右,预计2012 年全年有望突破120 亿元,2012年产量达到280 万吨左右,2016 年产量将,突破400 万吨。 3.功能性饮料行业消费市场现状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公斤,距离全世界人均7 公斤的消费量尚有较大空间,因此中国的功能饮料市场潜力巨大。 第二章中国功能性饮料消费市场分析 1.功能性饮料消费市场状况分析 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大连、济南、厦门十个城市3212 名18-60 岁的当地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在功能饮料的认识度、各城市饮用率、购买理由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1.1、人均消费量 目前中国功能饮料的人均消费量每年仅为0.5 公斤,距离全世界人均7 公斤的消费量尚有巨大空间,功能饮料的在国内的市场潜力极其巨大。另外,中国的人均GDP 已经超出1000 美元,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已经有了大幅提升。 1.2功能饮料认识度 城市居民认知度普遍偏低 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不同城市居民对功能饮料的认知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居民认知程度最高,为85.5%;济南、上海和武汉居民认知程度较低,不知道功能饮料的比例均在44%左右(注:本文的“居民”仅指既饮用又主动购买包装软饮料的消费者)。看来虽

目录 一概述 二产品状况 三市场状况 四竞争状况 五加入WTO对我国彩电行业的阻碍 一概述 我国的彩电工业从“六五”开始起步,通过前后3个五年打算的建设, 1994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彩电生产大国。我国彩电的生产能力目前实际上差不多超过了每年4000万台。目前全国20个大中都市居民家庭的电视普及率为98.1%,其中71.8%的家庭拥有1台,23.5%的家庭拥有2台,2.1%的家庭拥有3台,0.7%的家庭拥有4台以上。目前,我国电视机全社会保有量差不多达到4亿台,每年全国销量为4000多万台,其中出口410万台,产、销量均居世界前列。彩电行业目前是较早进入生产能力过剩的家电行业,彩电产品2000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1-6月份,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4%,销售量比去年下降2.9%。 作为家电产品的龙头产品—彩电,在市场上的增长差不多放

缓,要紧表现在于: ★消费层次差异性扩大,大屏幕成主流 ★以价格竞争为要紧竞争手段,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企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步伐明显加大 ★数字化彩电将成为彩电产品技术进展方向 本文将针对我国彩电行业的产品状况、市场状况、竞争状况和加入WTO对我国彩电行业的阻碍进行分析。 二产品状况 1.以组装为主: 中国的彩电业是靠引进组装线进展起来的,尽管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但其核心技术显像管、大型集成电路至今依旧靠引进日本等先进国家的技术,新产品开发也一直跟着国外亦步亦趋,许多企业专门大程度上只能确实是资金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厂。 2.技术进展方向: ----由传统的模拟彩电向高清晰度电视(HDTV)进展。 彩电工业的技术进展要紧是由传统的模拟彩电向高清晰度电视(HDTV)进展。 由于电子科学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进展,为高清晰度电视的进展奠定了技术基础。70年代首先在日本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家电生产企业开始了以自建营销网络为主导的渠道变革,如设立省级分公司﹑地市级办事处﹑甚至设立专卖店,试图从建设零售终端入手,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家电销售网络。而家电零售企业国美﹑苏宁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家电连锁店。零售商与制造商都期望本身的利润最大化,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一直处于“同床异梦”的状态。如果制造商大规模地介入零售领域,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而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有必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 一﹑我国家电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 营销渠道是营销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产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最终用户移动时获得这种产品或劳务所有权的,或帮助其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的集合。生产者、中介机构和最终用户都是一条分销渠道中的成员,它们构成相互依存的一个组织。家电市场的营销渠道是由家电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在一﹑二级市场(北京﹑上海和大部分的省会城市),其主要的零售渠道是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家电类连锁店,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卖场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在三﹑四级市场(地级市和县城)仍然以传统的销售渠道为主,这些传统的销售渠道包括:中小型电器店﹑百货店和区域性的家电连锁店。家电制造商既要面对国美﹑苏宁等全国性的的连锁店,又要面对三﹑四级市场上的传统的营销渠道。整体上,我国家电产品的营销渠道可以分为如下几种主要的分销模式: 1.批发商主导的分销体系。这种体系下,家电制造企业不和终端零售商发生业务往来,他们的重点是选择好批发商或代理商,并加强对他们的管理,由批发商向零售商供货,有时售后服务和物流配送也由批发商承担,如:飞利浦的小家电基本上采用这种模式。 2.家电制造商直接向大客户供货。由于大型商场和零售商的销售规模大,直接供货可以适当降低营销渠道成本,还可以通过在终端设立品牌专柜,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更了解客户的需求。大部分的一线品牌,如:TCL、康佳、美的都成立了大客户部,专门负责国美﹑苏宁等全国性家电连锁店的业务。 3.家电制造商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家电制造商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向零售商,批发商和大客户供货,部分企业还通过吸引加盟商的方式设立连锁店。如格力空调的专卖店已经成为其重要的销售渠道。 二、传统家电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家电制造商与经销商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冲突不断。家电制造商与经销商间的冲突,如制造商抱怨批发商销售太多的家电品牌,没有做好市场情报的回馈;而经销商则抱怨利润低、价格混乱和制造商直接开设零售店等。经销商与经销商间的冲突,如经销商之间争夺客户、破坏价格和跨区销售等,都是经常发生的情况。 2.不利于与消费者的沟通。零售商掌握客户的第一手资料,最了解客户的需求。传统的销售渠道,客户的需求向家电制造商传递速度慢,甚至失真。主要的原因是零售商﹑批发商和家电制造商的利益相互独立,他们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短期的利益上,他们各自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的只是零和博奕,而无法实现双赢。 3.在与大型零售商的合作中,家电制造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由于产品的同质性,家电制造企业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从零售商的角度,谁的好卖,给的优惠多就卖谁的,而对制造商而言,谁卖得多就让谁卖。这样的营销渠道带来的结局是,营销渠道成员缺乏忠诚度和低信用度。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制造商不断给零售商喂奶。 4.零售商﹑代理商提供的服务附加值低。零售商实际上仅提供产品的展示作用,产品安装,售后服务甚至送货均由制造商或代理商负责,制造商的“战线”越来越长,管理跨度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制造商无法集中精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这样零售商也难以迅速得到符

饮料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目录: 1、前言综述 2、行业整体综述 3、区域市场分析 区域热卖品牌 区域市场分析 分类市场分析 4、龙头企业动态 5、新品动态回顾 6、发展趋势预测 1、前言综述 2006年,我国经济状况整体良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增长%,二季度增长%,三季度增长%,四季度增长%;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地回落到快速增长区间,全年国民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继2003年经济增长%,2004年增长%,2005年增长%后,经济增速第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这不仅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也说明我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比上年加快了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比上年回落个百分点。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2006年食品饮料行业的繁荣局面。我国软饮料行业具有的潜在消费市场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潜在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向现实消费市场转变,一个庞大的饮料市场正悄然形成。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中国饮料业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年增长率将不低于15%。“十五”期间,中国饮料业一直保持惊人的发展速度,成为食品工业中的热点行业,2005年总产量达3380万吨,比上年增长17.8%。2006年,食品子行业中销售收入增速最快的仍然是饮料制造业,同比增长%,发展速度以20%的惊人速度高歌猛进。据统计,2006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其中软饮料3881万吨,同比增长%。软饮料制造业已经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2、行业整体综述 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运动型功能饮料在前几年先后出过风头之后,种种迹象表明,06年夏季的市场热点集中在茶饮料上。目前市场上茶饮料的品种在不断增加,从红茶、绿茶、乌龙茶到茉莉茶,应有尽有,甚至出现了引入碳酸成分的汽茶,预计07年接下来各大饮料企业将研发出更多更具特色的茶饮料产品。而目前市场上的促销重点也集中在茶饮料上。从超市的销售情况来看,茶饮料的销售份额一直在上升。总体上看,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饮料巨头的霸主地位仍然牢不可破,但在部分地区其地位还是受到了其他一些品牌的威胁。从营销活动上看,这两大巨头以及红牛等饮料企业在本年度表现都比较积极,欲在该旺季创下

引言 (3) 第1章我国家电行业现状 (3) 第2章家电业常用的销售模式 (8) 2.1 区域多家代理制模式 (8) 2.2 区域总代理制模式 (11) 2.3 直供分销模式 (13) 第3章国美、苏宁经营策略分析 (17) 3.1 国美主要经营策略 (17) 3.1.1 立足北京,发展全国性家电连锁网络 (17) 3.1.2 “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 (18) 3.1.3 国美的本地化扩张模式 (19) 3.1.4 与知名家电生产厂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 3.1.5 国美家电轰炸机进军因特网 (20) 3.1.6 大规模地广告促销 (21) 3.1.7 完美的售后服务体系 (21) 3.1.8 尝试以销定产模式 (22) 3.2 苏宁经营策略 (23) 3.2.1 迅速扩张 (23) 3.2.2 因地制宜 (24) 3.2.3 重在管理 (24) 3.2.4 苏宁的优势体现 (25) 3.2.5 华凌、苏宁联手打天下 (25) 3.2.6 苏宁两头扩张 (26)

3.3 国美、苏宁比较 (27) 第4章国美、苏宁对家电业的影响 (30) 4.1 国美、苏宁等电器集团的规模化发展顺应了家电业销售专卖化的 趋势 (30) 4.2 苏宁国美等家电流通业巨头纷纷与制造业厂商签订“战略合作条 约”,制造业和流通业形成有分化的分工协作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34) 第5章从国美、苏宁看量贩店未来的发展 (38) 5.1 与上游厂商的互动关系 (38)

引言 立春的北京仍然寒冷。在刘家窑,苏宁电器集团在北京新开张的店里只有寥寥几个顾客,尽管天花板上成簇的气球还在洋溢着新春的喜庆,可因为人少,它还是显得冷冷清清,完全没有1月18日开业那天的火爆气氛。者与苏宁在南方的盛况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别呢?是因为它的对手国美吗?我们对这件事情很有兴趣,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第1章我国家电行业现状 分析国美、苏宁我们就不能不谈谈现在我国家电业的现状。这是国美、苏宁的生存的基础,也是他们出现的原因。 抛开纷繁热闹的面纱,家电业在竞争中经受市场的优胜劣汰,面对3000亿元规模的家电市场,不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都不敢懈怠。在此我们来分析我国家电行业的现状。 毋庸质疑,中国有着巨大的家电产品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对主要耐用家电的认知已从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的三大件,发展到追求舒适化、健康化、个性化、信息化。总体来看,家电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也表现在对产品的质量、功能、价格要求多样化上。家电市场已经

(行业分析)饮料行业分析 终结版

2010饮料行业分析 摘要: 饮料业是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产值年均增长近20%。2009年饮料行业产量到8086万吨,对比1978年的20多万吨,改革开放30年来增长了近400倍,同时也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饮料生产国。 一、饮料行业的现状和问题 2009年饮料业增长24.33%,比2008年增幅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近几年来,几乎每5年就翻一番,2006年以来,更是每年过一个千万级的关口:2006年过4000万吨大关,2007年过5000万吨大关,2008年更是越过了6000万吨大关(如下图)。 未来几年更将是饮料行业结构重构时期,谷类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茶饮料等健康饮料品类将逐渐成为饮料业的主力军。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3年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饮料消费国和生产国,今年产量突破1亿吨更是指日可待。 从区域分步来看,东部地区仍然是饮料行业的主产区,其产量占我国饮料总产量的五成以上。从饮料品类来看,包装水仍然以40%的市场份额高居饮料行业榜首,碳酸饮料市场容量2009年达400亿,占据行业第二,而果汁饮料和茶饮料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其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位于第二的碳酸饮料。 二、国家标准划分了10大饮料品类。 1.包装水市场

包装水是份额最大的一个市场(主要包括瓶装水和桶装水),产量占整个软饮料业的30%以上。未来几年的概念大战、价格大战、口水大战,会更加热闹。 从大的市场格局来说,应该还是矿泉水、矿物质水、纯净水三足鼎立。当然,未来几年,薄荷水、富氧水、冰川水、雪山水等有概念和卖点的中高端水会更加受欢迎。矿物质水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对于普通大众,1元的矿物质水肯定比1.5元的纯净水和矿泉水更有吸引力。据ACNielsen的最新数据,康师傅矿物质水今年上半年以25.2%的占有率勇夺中国“水王”。 从品牌格局上,农夫虽然极力标榜自己是天然饮用水,但是消费者是不管这些噱头的,还是把其纳入矿泉水一类。未来5年矿泉水的前几名肯定还是景田、农夫、益力、蓝剑、椰树等。可以预测景田、农夫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蓝剑也算是水行业的隐形冠军了,蓝剑饮料公司未来几年内会在国内资本市场成功上市,当有了足够的资金和更多人才加盟后,蓝剑水也许可以挥师北上,把地盘从西南一隅扩大到全国。 整个水市场,必须要考虑矿物质水和纯净水品牌。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的矿物质水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娃哈哈、怡宝、乐百氏在纯净水市场的地位会受到可乐“冰露水”的挑战。娃哈哈这位昔日的纯净水王者也许对低毛利的瓶装水没太大兴趣了,因为无论销量、利润,营养快线、果汁都远比纯水有吸引力。 王老吉力推的昆仑山雪山水、五大连池水、以及西藏5100冰川水等,都遇到销量乏力的难题,看来水行业的确是高处不胜寒。 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桶装水的领导地位将来会不太稳固,因为很多企业开始逐步在推广袋装水了。袋装水的密封、卫生、便利、成本、物流都远优于桶装,如果不是因为安吉尔公司把袋装饮水机的专利死死抓着不放,这个市场早就很火了。

2005年第3期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No.3.2005 JOURNAL OF G U I Y ANG TEACHER’S COLLEGE (总第81期)Social Science(Quarterly)(General No.81)浅析中国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 刘 洁 (贵阳学院,贵州贵阳 550005) 摘 要:我国正式成为W T O成员国,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化时期的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正在经 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与许多行业一样,中国的家电行业正在经 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面对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目前的“内忧外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 推行创新营销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关键词:家电;营销渠道;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72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94(2005)03-0035-04 Br i efly on the Trend of M arketi n g Channels of Ch i n ese Household Appli a nces L I U J ie (Guiyang College,Guiyang,Guizhou.550008) Abstract:The day when China was officially ad m itted int o W T O indicates a ne w peri od that the devel opment of China’s s ocial economy begins t o be m ixed with the world.China is undergoing a gradually transiti onal peri od fr om traditi onal p lanned economy t o s ocialist market economy.L ike other lines of business,China’s household app liances are facing un2 paralleled refor m.Considering how difficult China’s household app liances are at home and abr oad,we should choose a correct method t o carry out an innovative selling by i m p r oving the syste m of s ocialist market economy. Key words:household app liances;selling channels;devel opment trend 营销渠道是指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由各中间环节联结而成路径。这些中间环节包括生产者自设的营销机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等等。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家电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感到惊奇的神话般的成就。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W T O成员国,标志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化时期的开始。在W T O的框架下,我国的家电行业在面临新考验的同时,也会面对新的机遇。本文将通过对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特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 家电行业营销渠道的主要特征 目前家电营销渠道的主要类别:一是传统渠道,它主要靠产品本身的品牌效应来销售,具有网络覆盖广,深入各级市场,便于消费者购买,店面面积不大,进入门槛低,发展经销商相对比较容易等优势,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售点分散、市场管理成本高、单个经销商实力弱等等。二是连锁渠道,它的劣势是单店投资大、进入门槛高,基本不涉足三四级市场以及与厂家关系不太协调等,但是优势也很明显,比如: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半径大等等,这些能够极大地节约销售成本,便于市场推广,相对于传统渠道来说,它更能满足厂 3收稿日期:2005-05-08 作者简介:刘 洁(1962-),男,江苏南京人,贵阳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MBA(双证)在读。

2020年中国饮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能量饮料销售额增长速 度位居首位 饮料行业基本概况分析:定义、分类 饮料按乙醇含量可以分为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两大类,酒精饮料包含各种酒类如啤酒、白酒、黄酒、红酒等;非酒精饮料指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的饮品,人们通常也将其称为软饮。 国家标准《饮料通则》(GB/T10789-2015)直接用饮料代替软饮一词,根据《饮料通则》的定义,饮料是指经过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按一定比例用水冲调或冲泡饮用的,乙醇含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5%的制品。 1、2019年中国饮料产量回升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饮料行业呈现出新的变化形势。产量方面,2014年以来,我国饮料总产量震荡变化,2016-2018年全国饮料产量有所下降,2019年全国饮料产量回升;2019年全国饮料产量为17763.48万吨,同比增长7%。截止至2020年1-5月中国饮料产量达到5999万吨,同比下降12.6%。 具体到各地区来看,我国饮料主要产地包括广东、四川、陕西、湖北以及浙

江。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地区饮料产量为3264.4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8.38%,排名第一;四川和陕西紧随其后,饮料产量分别为1952.58万吨和1386.8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10.99%和7.81%。 2、中国饮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提升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欧睿国际数据统计,我国包含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浓缩饮料、果汁、即饮咖啡、即饮茶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及亚洲特色饮料在内的饮料销售金额由2014年的4.652.1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5785.6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46%。

中国冰箱行业营销分析报告 ——中外冰箱比拼新世纪 过去的2000年,中国冰箱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尤其以洋品牌冰箱的卷土重来更为令人瞩目。2000年12月9日,伊莱克斯在发给经销商的文件上赫然写着:“夺取中国家电第一!”而此前的仅一天,12月8日,科龙集团在广州举办的冰箱订货会,在庆祝容声“十年冠”的同时公开宣称:“我们将重视零售终端建设,遏止伊莱克斯的增长势头。”而中国冰箱业的龙头老大:海尔更是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预与竞争者一决高下。新世纪还没开始,中国冰箱市场已经开始暗流涌动——(1) 第一章中国冰箱行业的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冰箱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洋冰箱“三进”中国市场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以后到80年代中期,进口洋品牌冰箱一统天下,但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一批中国冰箱企业的迅速崛起,进口品牌冰箱风光不在,并逐渐地淡出市场,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冰箱企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一批企业败下阵来,市场向名优的国产品牌集中;同时,也为洋冰箱提供了在中国第二次发展的机会,国外大的家电厂商觊觎中国市场的心情也更为急切,他们将一些败下阵来的冰箱企业作为再次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通过控股、收购等手段向中国冰箱生产和销售市场发起了第二轮进攻。当时,美国惠而浦收购了北京“雪花”,通用电器收购了天津“可耐”,韩国三星吞并苏州“香雪海”,西门子兼并了“扬子”,伊莱克斯则收购了长沙“中意”,同时,松下、夏普、美泰克也分别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合资建厂。但到90年代中期洋冰箱又全面萎缩。 经过几年中洋品牌的较量,国产品牌不仅牢牢占据了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而且还打开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大门,目前仅海尔一家就占有美国小容积冰箱30%的市场份额,几个主要的国产品牌冰箱正以每年平均递增60%以上的速度向国外市场出口冰箱。因此,有专家指出,中国冰箱企业是未待入世已先出关。 进入2000年,洋冰箱又开始了第三轮冲锋,他们以收购、兼并的中国冰箱为阵地,摆开了“决战”阵势。 中国冰箱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靠国产品牌撑起了一片江山,在技术开发和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已日臻成熟,被业界人士誉为“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行业”。(2) 第二章中国冰箱市场的竞争状况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可以说是目前中国冰箱市场形势的写照。这种形势焦点主要体现在洋品牌向国产品牌曾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发起有力冲击。 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中国家电行业的竞争特点主要有四个: 1)进入微利时代:据统计,冰箱业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已几乎没有了降价的空间。 2)产业结构趋同:国内冰箱业经过多次的市场整合和不断的技术进步,已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

家电行业网络营销分析报告 一、家电行业企业网络营销开展情况分析 1、市场概况

(资料来源:帕勒咨询) 家电企业的规模分析。2003年,中国家电业获得了历史性的高增长。单就产量而言,中国的电冰箱与洗衣机已经达到全球30%的比重;空调器、微波炉的比重已经达到70%;电风扇等小家用电器所占的比重更高。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我国家电业的出口额突破了100亿美元,达到125.7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42%。其中空调器出口1644万台,同比增长了一倍;微波炉出口2974万台,同比增长了46%。而实际上,我国很多种家电产品的出口量都达到或接近全球出口比重的50%。 跨国公司的扩张与民营资本的崛起继续改写着中国家电业的版图。市场竞争主体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比重将继续增加,而国有企业在转制过程中比重将日趋缩小。 家电企业的地区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电业的产业整合不断体现出资本的力量。兼并与重组将继续改变产业布局与竞争格局,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更为狭窄。以空调器业为例,2003年中小企业在产销量中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与环渤海三个主要家电产区。 2、家电行业用网状况 家电企业网站的总体状况: 目前在网上可以查看到的家电企业网站共有3131家(截止2004年7月),其中大型家电企业基本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在3131个网站中有45%是整机企业,40%是配件企业,8%信息服务商,7%是贸易公司。 家电企业网站的客户定位: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半的企业是把消费者作为网站的目标客户,有四分之一的企业网站没有准确的定位,也就是说,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销商都无法在网站上得到准确的服务。 近60%的企业网站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产品信息,其中以SONY、海尔、康佳、海信、TCL、格兰仕、美的等企业的网站为优。 有4成的家电企业网站亲和力不够,网站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和领导介绍上,忽略的产品为中心和访问互动。在这方面,sony网站表现较好,其网站设计精美、颜色新潮、商品信息摆放合理、最新产品信息突出,访问sony的网站就像进入了装修精美的专卖店。 调查发现,有72%的企业没有把客户服务作为网站的重要内容与功能来对待,忽略了网络营销中的公共关系与客户服务职能。企业在建网时重展示,轻客户, 对客户服务进行深度设计的网站还很少。在这方面海尔网站在客户服务上表现较好,在服务中心栏目中设计了“产品知识”、“服务热线”、“在线报修”等栏目,帮助客户作消费决策。 二、家电行业网络营销定位 家电企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因此家电企业的网站往往容易引起注意。家电企业占领互联网这一宣传阵地显得尤为必要。 家电企业在建设企业自己网站之前,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特色,明确企业网站的定位。目前企业网站的定位可以一般参考以下一些: 以树立品牌形象为目的的形象性网站:调查表明,目前国内大部分家电企业只是将互联网作为企业宣传、产品的介绍工具。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和品牌宣传是大多数家电企业建设企业网站的基本出发点。 以宣传、销售为核心的B2C网站:以销售商品为目的,提供详细的商品介绍、价格、促销活动,实现网上商店的功能。在国内,TCL、海尔等网站均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在线的售前选择订购、售中配送、售后维修申请的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