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

一、写作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二、写作指导:

1、仔细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了解它的形态、动作、习性。

2、方法指导:

(1)、静态素描法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2)、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

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例如,《松鼠》。

(3)、特征说明法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三、写作要求:

1、抓住特点,运用明白生动的语言向别人介绍你熟悉的小动物。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50字。

参考知识短文《怎样介绍动物》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鱼小鸟、小青蛙小螃蟹.....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有时他们会因为意外地得到一种小动物而欢呼雀跃、欣喜若狂;有时们也会由于心爱的小动物突然失踪或者死亡,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伤心落泪,大人们每当忆及儿童时代的话,也总是忘不了小动物如何萌发他们的童心和爱心,忘了那充满童稚和情趣的与小动物相处的美好时光。

怎样描写动物呢?

首先,要抓住动物的特征。每种动物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威风凛凛的老虎,活蹦乱跳的猴子,文质彬彬的熊猫,狡猾的狐狸,温驯的小羊,善解人意的狗,会唱歌的小鸟,能报信的鸽子......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逼真地栩栩如生地把动物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朋友介绍长颈鹿。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自然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但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的身高4米多,公鹿5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5.78米。它有

四条又长又细的腿,还长着一条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7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7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把这些写清楚、写具体,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

又如,《七只小鸡》写了一群惹人喜爱的小鸡,它们就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有的娴静,有的好动,有的温柔,有的喜斗,甚至各有各的“绰号\',写得活灵活现。小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小鸡写得如此生动逼真呢?一是因为小作者能够选择传神的细节去表现小鸟的外形与特点,二是小作者善于用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小鸡的性格?并且借用拟人的手法,写小鸡似通人意,把小鸡的不同性情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就要千方百计去熟悉动物,所以,必须细致观察,反复观察。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把事物了解得一清二楚,进行准确具体的描写,达到写什么像什么。比如写小鸟,就得从头到脚,从毛色,到神态,甚至生活习性,都加以仔细观察,既要看清它的一嘴一爪,又得留心它的一饮一啄,如此反复观察,下笔时才能历历在目;有时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进行观察,抓住其特征,辨析出描写对象的形态、声首、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如《鸽客》一文,小作者描写鸽子的漂亮羽毛,写它颈上羽毛“好像能变换各种颜色\',写它“听到外面的哨声,就偏起脑袋听\',特别是

写它“直往金鱼缸上飞,把头伸进水里洗了洗,还用嘴点点水洒到身上,擦了擦羽毛,把自己打扮得美丽极了\'?正是由于小作者观察得细致准确,才使入感到形象、逼真。

又如《鸡》一文,小作者不仅把鸡人格化,而且性格化了。看,四只鸡,各有各的个性:金皇帝顽皮、勇猛,雪青懂事、听话;两只母鸡——黑玫瑰和芦花忙于下蛋、带小鸡。作者不仅观察细致入微,而且善于作动态的描写。金皇帝昂头挺胸踱方步的样子,抓虫子的神速以及两只公鸡打架的势,都描绘得十分生动。

能在一般观察的情况下,再通过比较来进一步发现观察对象的特点,才称得上善于观察。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每一种事物都有它不同于其它事的突出之处,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各具特征。如果我们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较,就容易准确地抓住特点,因为物的特征往往在同别的事物相比较中显示出来。例如《喜鹊筑巢》一文的小作者,首先观察喜鹊筑巢时的神态、动作、叫声,然后发现了喜鹊外形的“独特之处”,接着与春燕、麻筑巢进行比较,这样,喜鹊筑巢的特点就突出了,喜鹊是再有高超本领的‘建筑专家’,这一结论的得出也就顺理成章。

其次,要表达自己的感情。描写自己喜爱的动物,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通过状物!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同学们如果读过《荔枝蜜》这

篇文章,一定会被文中所描绘的小蜜蜂所感动,特别是读到工蜂最多活6个月的语句,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和作者产生共鸣,赞叹小蜜蜂是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确实如此,小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

情是文的根,文章贵在有惰。写人记事自然要融情于叙事中,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也要寄情于字里行间。如《我的小刺猬——“新新\'》的小作者,由于对小剌猾十分喜爱,因此他才会怀着浓烈的兴趣去观察小剌猾的一举一动,才在行文中洋溢着一种极为深挚的情感。该文多处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剌猾当成“我\'的“亲密伙伴,还不时地用第二人称“你,来呼唤小剌猾,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盎然的童趣。情真而意切才能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流露出自已的爱憎,收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又如香港小学生蓝沁写的《小黑的一生》,小作者虽然写的是一只小狗,但因为全文灌注了小作者对小动物的感情我们也觉得这小黑果真是小作者在家中重要的一员了。经过小作者细致的描述,把小黑人格化了。它像母亲一样养孩子,那四只仿佛不是小狗,而真是四个顽皮、天真的小娃娃。写小黑的“母爱\'也很细腻动人。正因为写出了小黑爱小狗之情,所以当写小狗离开小黑的时候,就能烘托出小黑那可怜的心境了。狗未必有人一般的情绪,但透过小作者的笔,却把它们写得活灵活现了。

《养龟小记》也是一篇洋溢着儿童情趣的好作文。文章写了几只小乌龟都很有特色。小作者由于无知,烫死了一只小乌龟,由于有心,医好了一只受伤的小乌龟,由于善良,救下了两只小乌龟的生命。在养龟中,小作者时而难过,时而内疚,时而伤心,时而喜悦,寄情于文,童心可掬,爱心可敬。

再次,要言之有序。描写动物和观察动物一样,也要有个顺序,或由上到下,由前到后,由外到内,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或由具体到抽象,由原因到结果,由特殊到一般。行文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例如《我养青蛙》一文,开头写小作者养了三只青蛙,接着写在养青蛙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青蛙的生活习性,最后写青蛙是益虫,“我\'终于放了青蛙.从养青蛙——观察青蛙——放青蛙,顺序写来,层次清楚,详细得当。小作者开头写养青蛙,只用一句话,中间写观察青蛙,则用了五个自然段,详细地叙述了观察过程,文章的结尾也写得简略,详得必要,略得合理。

又如《神奇的鸟会》写的是小作者自己在暑假中的见闻.文章紧紧围绕“神奇\'二字渲染、铺陈,先写进“凤形山\'未见其鸟,先闻其声:再写鸟的盛会,鸟儿们围火而降,小鸟钻衣袖,刘伯伯撒米抓雀,情节跌宕新奇,文笔曲折有致,描写也很生动。读者好像置身于这神奇的世界中,与小作者一道饱览这奇异景象。

最后,语言要准确、生动。

准确,才能逼真、生动,才有吸引力。三年级小同学孙明华写的《小花猫照镜子》一文,由于小作者掌握的词汇比较丰富,运用词语的能力较强,能够选用准确而恰当的词语,对小花猫的神态、动作加以描写,写猫的神态用“抬起头\'、“竖着两只小耳朵\'、“弓着腰\'、“毛都耸起来了\'、“咧着嘴\'、“前爪去挠\';写猫“看’,这个动作,就用了“望\'、“瞪\'、“瞅飞写猫跳、跑的动作,用“蹦\'、“蹄\'、“跑\',都很有分寸。而彭瑛写的《小花猫》,当写到小花猫见到老鼠在地洞口伸出头时,小花猫的神态是四肢“前低后高\'、“背弯得像一张号\',胡子“根根竖起,’,“嘴咧着,露出两排像钉子似的牙\',以“最快的速度扑了过去,用锐利的爪子紧紧抓住小老鼠的脖子......\',把猫抓老鼠的情景写得那么具体而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能使文章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如裴海生同学写的《爷爷家的鸟语》,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鸟的天堂,使我们聆听了一支支“雄浑的合唱”,“多部的乐章”,“高亢激越的主歌\'和“委婉低回的旋律”,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种艺术效果的产生是与小作者掌握生动丰富的修辞手法分不开的。文章还引用了“两个黄鹉鸣翠柳\'、“上见芦花点头,下见蟛跻砌楼\'这些诗句,创造了一种迷人的意境,而小作者对那只“积伶积俐的黄鹂,则采用拟人的写法,用“郁郁寡欢\'、“破啼为笑\'、“银铃般笑声\'等,

传神地表现出了鸟恋树林的感情,为文章平添了许多生趣。

2、课后修改作文

四、写作修改

1、把全班同学分成4人学习小组,先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改掉错别字,达到句顺文通。

2、小组交流各自的习作,注意聆听,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见。用铅笔写于文后,从写作的达成目标,写作要求,写作方法来修改。

五、写作评价

1、以4人小组为单位,确定1名为组长,组长执笔,记下各人对每一篇文章的评价。

2、推选一名写得好的或不怎么成功的文章全班交流,写好小组推荐意见。

3、全班交流5—8篇,其余小组成员可踊跃评点。

4、教师现场评点作文。

5、小组在推荐一篇作文交于老师面批。

6、布置每位同学写好本次作文的收获。

参考例文:

《霞光中的小麻雀》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天边那灿烂彩霞抹红了蔚蓝的天空,映衬着天地间一棵棵高大的梧桐树,映衬着树杈间一群

群可爱的小生灵麻雀。它们在霞光中叽叽喳喳地欢叫着,好似在进行大合唱,朝着东方的红太阳纵情歌唱。

婉转的歌声使人不得不悄悄走进这小小的生灵,仔仔细细地观察一番:看!棕色、黑、灰这三种颜色交织而成的羽毛,在霞光中亮油油的。头上的棕色羽毛又短又密,看上去毛茸茸的,像个小小的绒球,头部耳侧镶嵌着的那一对黑色的玛瑙似的小眼睛,圆溜溜的像珍珠,机灵地探视着四方,一旦发现危险情况,便会忽地飞起,飞到别处去时,还回头机警地瞧瞧,那浅灰色薄膜似的眼皮常常迅速垂下,有很快地抬起来,一眨一眨的,十分有趣。小麻雀的脖子上有一圈黑色茸毛,像一条围巾似的,背上的羽毛看上去很厚实;子上的毛蓬松、纤细、柔软,呈淡淡的灰色。

小麻雀虽然没有白鸽那么美丽,却非常玲珑可爱。我不由自主地想靠近它们,刚走了几步,它们就迎着霞光成群结队地飞起来了,霞光把它们染得通红,多像一道绚丽的长虹!它们吃谷子的样子可有趣了,聪明的它们先用带钩的坚硬的小嘴用劲把谷外面的一层皮小心翼翼的剥开,惟恐啄碎了里面的迷离,紧接着边开始吃它的美餐了,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和同伴交流一番,好像在说:“真好吃,真好吃!”

用餐之后,它们便开始了游戏。它们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轻盈地跳跃着,它们有时的瞪着圆溜溜的小眼睛四处巡视四方,好像在欣赏美丽的霞光;有时高叫几声就勾起脖子,

用嘴去啄别人,放纵地挑衅,引起一场轰轰烈烈的追逐战,那自由自在的样子真是好玩极了,等到它们个个都累了,一个个就有秩序地歇息在细细长长的电线上,一动不动,久久地凝视着夺目的霞光。

蓝天中顿时出现了一道美景,一条缀满红色音符的五线谱。

《霞光中的小麻雀》一文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小麻雀的漂亮、可爱、机灵等特点介绍得惟妙惟肖,让人顿生喜爱之情。

《能飞的花》

蝴蝶是一种常见的昆虫,翅膀挺大,色彩艳丽,每当风和日丽的时候,大多喜欢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活像一朵“能飞的花”。小孩子们都挺喜欢它,因为它很美丽。

我对它有很特殊的感情,所以时常会去捕捉它。可是,当我用手去捉蝴蝶时,只要用手指一碰到它的翅膀,手指上就会沾上一层粉末状的东西,而蝴蝶的翅膀经手碰过的地方,就失去了美丽的色彩,变成透明的翅膜。原来蝴蝶翅膀上的一层粉末,就是鳞片,昆虫学家把它列为鳞翅的昆虫,我想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

可是蝴蝶的翅膀为什么是彩色的呢?经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蝶翅有表里两层,具有多种的颜色,配合成许多色彩,

又由于种种色彩的配置形成斑纹。这些五颜六色、千变万化的斑纹,其色源有两类;色素色和构造色。色素色,有名化学色,例如大多数昆虫的黑色和褐色,是由于外表含有黑色素。构造色又称物理色,这种颜色的显现,是由于物体表面具有特殊构造,是照射上去的光线发生反射、曲折和干涉等物理作用而产生的。这种颜色不受氧化和还原等化学作用的影响而改变,是颜色中最为永久的一种。每当我追着蝴蝶在花丛中跑的时候,总会看到许多五光十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从一朵花上飞到另一朵花上,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碟恋花”的彩图。它们好像在和花儿比美,看了令人心旷神怡。

那些蝴蝶究竟在干什么呢?它们真的与花儿跳舞?真的在与花儿比美?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发现它们是在探花吸蜜,补充维持生命活动能源。

这些能飞的花,给我留下了美丽的记忆,同时它的一举一动,都激发了我探索它的兴趣。

《能飞的花》一文的作者对蝴蝶着实进行了一番探索,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蝴蝶的翅膀;从美学原理,介绍了蝴蝶的漂亮

七年级作文训练之五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编号05 备课时间 3.9 上课时间 3.16----3.17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一、写作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二、写作指导: 1、仔细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了解它的形态、动作、习性。 2、方法指导: (1)、静态素描法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2)、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

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例如,《松鼠》。 (3)、特征说明法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4)、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2.3鸟教案

第三课鸟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2.科学探究 继续发展观察比较找相同的能力和从相同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能力。逐步形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面对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设计研究鸟类共同特征的方案。能在研究、 寻找证据的基础上,接纳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形成对鸟类的研究兴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难点:继续发展观察比较找相同的能力和从相同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能力。逐步形 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鸟类卡片或标本(鸵鸟、鸡、蝙蝠、蜻蜓、鸽子、麻雀等),鸽子的羽毛、滴瓶、滴管、剪刀、放大镜,PPT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课件展示教材P16动物图。 (2)思考并讨论:图中哪些才是鸟呢?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该怎样研究? (二)新课学习 1.观察比较鸟的身体 (1)展示鸽子和麻雀的图片(或标本)。 (2)观察:鸽子和麻雀的身体有什么相同?

(3)讨论并汇报:说一说,它们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 (4)标示:将讨论的鸟的身体部分在活动手册上标示出来。 (5)思考:在相同之处中,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他类动物(如昆虫、鱼类等)没有 的? 2.寻找鸟类的特别之处 (1)课件展示教材P17三幅翅膀图。 (2)小组讨论:许多动物都有“翅膀”,鸟的“翅膀”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较鸽子、蜻蜓、蝙蝠“翅膀”的特点。 (3)记录: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4)课件展示教材P17三幅羽毛图。 (5)思考并实验:羽毛有什么特点?羽根是空的吗? (6)小结:羽毛的秘密——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 辅助飞翔等功能。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7)课件展示教材P18图片。 (8)讨论:鸟类的“嘴”有什么特点?和其他动物的嘴一样吗? (9)小结:鸟的“嘴”,称作喙。 (10)思考:鸽子和麻雀,身体表面长有羽毛,头上长有喙。其他常见的鸟,也是这样 的吗? (11)总结:像鸽子、麻雀这样,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 壮)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作鸟。 (12)练习:活动手册P5判断它们是不是鸟。 (13)拓展:鸟的种类繁多,遍布全球,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 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的城市,几乎都有鸟类的踪迹。 至2018年,全世界已知的鸟类有10000余种,我国现有1445种。 (三)整理,下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苏教版 一、写作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二、写作指导: 1、仔细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了解它的形态、动作、习性。 2、方法指导: (1)、静态素描法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2)、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例如,《松鼠》。 (3)、特征说明法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方法来描写动物,因此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三、写作要求: 1、抓住特点,运用明白生动的语言向别人介绍你熟悉的小动物。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350字。 参考知识短文《怎样介绍动物》 动物是儿童的天使。喜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导学案(含答案)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导学案(含答案)写作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重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预习导学 1.喜爱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鱼小鸟、小青蛙小螃蟹……是我们的知心朋友。有时我们会因为意外地得到一种小动物而欢呼雀跃、 欣喜若狂;有时也会由于心爱的小动物突然失踪或者死亡,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甚至伤心落泪,大人们每当忆及儿童时代,也总是忘不了小动物曾经如何萌发 他们的童心和爱心,忘不了那充满童稚和情趣的与小动物相处的美好时光。 2.第四单元向我们介绍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今天就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喜爱的小动物。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要抓住写作对象的基本特征,这样才能使读者对所介绍的动物留下鲜明的印象。 3.自然界里动物很多,我们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首先要确定熟悉的写作对象。或者它在我们身边经常能够被见到,或者由于平时的观察,已对该种动物有一定程 度的了解;或者有一定的相关资料可以查阅等等。 4.要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特点,必须对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仔细观察,善于观察,深入研究。布丰仔细观察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才能生动地描写出它“漂亮”的特征。法布尔为了了解松树金龟子的发音,从早到晚,跟踪观察,连续数天,拿放大镜仔细察看,还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上来回摩擦”,探求金龟子叫声的成因。因而,法布尔笔下的昆虫世界,十分生动、传神。反复观察,下笔时才能历历在目,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进行观察,抓住其特征,辨析出描写对象的形态、声音、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能在一般观 察的情况下,再通过比较来进一步发现观察对象的特点,才称得上善于观察。 5.对观察事物,学生首先要进行全面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 全过程,然后进行局部观察,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比较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现象 等,常常可以深刻地理解知识,清晰区分与鉴别不同的生物种类。进行不间断的连续观察,并及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巩固和发展观察成果,提高观察能力。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普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 科学性。 合作探究 问题一:写一个小动物之前有什么要准备的呢? 首先确定说明对象,并对要说明的动物进行观察,搜集相关资料。观察是长期、全面、系统、细致的,绝不是毫无目的地走马观花。除了观察,我们还必须翻阅资料,细心查找各类相关知识,不断地摘录积累。 第二,根据观察结果与搜集的资料,或根据写作要求,确定说明的内容与重点,即确定写说明对象哪些特征,以及哪些应当是重点写的内容。介绍一个动物,一般情况下应当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外形特点、动作特征(如猴子总爱抓耳挠腮,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导学案)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二、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三、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设想:接着出示两段说明同一种动物的文字,并且结合例文赏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事物特征;再指导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的方法,并进行片段训练;然后对整篇习作进行构思指导;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步骤 导入: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一)猜一猜谜: 1、“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 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板书:事物的特征)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板书课题:说明事物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 2、“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 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为什么? 比较兔。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 “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 4、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小白兔,披一身柔软雪白的长毛,蹲着时活像一个雪球,嘴巴尖尖的,嘴唇有三瓣。眼睛像一对红色的玻璃珠,见到阳光就微微颤动。前腿短,后腿长,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尾巴短小。” 归纳小结:写特征不仅要写出它的独有标志,而且还必须写得细致具体。 (板书:细致具体) 特征:可供识别事物特殊象征或标志。或者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二)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 1、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是: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下《动物》单元的第一课。从本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单元起始课,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出学习对象,同时也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兴趣,从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动物园等各种渠道都耳濡目染,所以如何利用这种浓厚的兴趣发挥到对动物的有序观察研究中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

的。在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在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我们来听听] 大千世界,万物各异,同样是山,天山巍峨,白雪皑皑;黄山秀美,云海茫茫。同样是山间的自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有句话说的好,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 就拿动物世界来说吧,正因为各种动物都有自身的特点,才使动物世界精彩纷呈、奇妙无比,如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孔雀的尾巴、小白兔的三瓣嘴,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与众不同的印象。 有一个谜语要求猜一个小动物,谜面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谜底是蜘蛛。尽管这个谜语才寥寥数语,却抓住了蜘蛛能结网的特点。的确,我们介绍动物,就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特点。 凡是写动物类的说明文,少不了要说明它的属类、形体结构及赖以生存的特殊本领和功能,而这一切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必须要抓住它的特点,只有抓住了特点,才能使读者对这一说明对象有本质的了解。那怎样才能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呢? 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 对动物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才容易抓准特点,进行准确地描绘。那怎样才算是观察仔细了呢?观察动物不仅是观察整体形象,而且要观察各个局部,如头、身、尾、四肢等不同部位的形状、颜色、皮毛

等,还要观察动物活动或变化的全过程。《松鼠》一课的作者布丰正是在对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以及坐姿和吃相反复观察的基础上,才能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松鼠外形漂亮的特点。鲁迅笔下的“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不是他眼看、耳听细心观察的结果。 二、通过比较,突出特点。 要想发现动物之间的差异,抓住动物的特点,观察时除了用眼和耳,还要用心去体验,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如松鼠吧,它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动作机灵,这种习性与猴子有相似之处,但松鼠毕竟胆小驯良,而猴子就胆大放肆多了。再如同样是动物的尾巴,鱼的尾巴犹如船上的桨和舵,用来推动鱼身的前进和控制前进的方向,而绵羊的尾巴则是用来储存养料的,好象骆驼的驼峰似的。动物的这些特点正是在比较中才更加鲜明。 三、抓住重点,详略分明。 动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介绍动物,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有时只能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或两点来写。例如《松鼠》一文,布丰只选取了松鼠“讨人喜爱”(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从外形、习性和性格三方面对此进行重点说明,而对松鼠的繁殖及经济价值则一带而过。 [我们来读读]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热爱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 教学重点: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 教学难点:对“特征”的理解 教法学法: 分析引导法,谈话法,比较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铅笔、钢笔、毛笔、圆珠笔,虽说都是笔,却不完全一样。写说明文,要注意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明确学习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事物特征和怎样抓住事物特征。 2.能抓住特征对事物进行说明。 3.让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热爱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 三、理解“特征” 猜一猜:

1、出示投影片1: “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它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有嘴,有鼻子,有眼睛,长着四条腿,一条尾巴。” 请你根据说明内容,猜猜写的是哪种动物。(生猜一阵后) 师小结:上述文字正因为没能说清这种事物自身独有的标志,所以不好猜。(板书:独有标志)现在我们把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独有标志换上另外一个名称,即事物的特征。(板书:事物的特征) 今天,我们学习如何说明事物的特征。(板书课题: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过渡语: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的独有标志。究竟什么是独有标志呢? 指导学生理解“特征”。 2、出示投影片2: “长着一身柔软的雪白的毛,嘴巴是三瓣的,一双眼睛又红又亮,两只耳朵很长。”问:你能看出写的是哪种动物吗? 比较投影片2,问:为什么投影片2能更清楚的看出是写兔? 小结:写出了兔的毛、耳朵、眼睛处的独有标志。 3、出示投影片3: (小白兔)指导学生继续观察,分析其形态,问:它还有哪些标志? “嘴巴尖尖的,耳朵有时直竖,前腿短,后腿长。” 小结:比较投影片3写出了兔的形态特点,当然事物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形态,特征还可以包括哪些方面?(动态) 4、请大家归纳整理一下,还“兔子”一个原来的模样。

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本单元选择了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昆虫,鱼类四种动物,代表着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下的动物。这些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课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以及总结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这一个单元中我们大家交了几个动物朋友,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动物的图片贴到黑板上)想不想知道它们现在在干什么呢?(出示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二、探究新知 1、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A小组讨论:四种动物有那些共同特点?。 教师建议:小组探究合作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巡视并参与问题的讨论。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问题时是否能团结合作的完成讨论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B小组汇报 C出示视频 D引导学生从动物的这几个方面:运动、反应、食物、繁殖(板书)等方面总结四种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师板书并形成表格的形式: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 运动用腹足爬行身体伸缩爬行用脚爬行用鳍游泳 反应缩进壳内身体收缩逃跑逃跑 食物菜叶等绿色植物枯叶等小虫,甜食等小虫等 繁殖产卵产卵产卵产卵 2、总结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A师:我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动物?看看他们是不是也具有以上特点? B学生回答 C师: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D生回答 E教师小结:他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导学案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能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会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重点难点】 1、能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会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各种动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因而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如喜爱吃鱼和老鼠的猫,嗅觉灵敏的狗,长耳朵、三瓣嘴的兔子,有卷卷毛和小胡子的山羊,尾巴像扫帚、鬃毛很长的马等。我们在介绍动物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动物的特点,运用特征说明法、拟人法、动物自述法等写作方法来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学习过程】 活动一:了解啄木鸟 仔细阅读下面一篇作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啄木鸟的主要特点和它的生活习性的? 啄木鸟——树林医生 啄木鸟生活在树林中,人称“树林医生”。 啄木鸟的脚有四只脚趾,二、三两趾向前,一、四两脚趾向后,便于抓住树干;啄木鸟有坚硬的尾羽,啄木时用它撑住树干,像坐在椅子上似的,舒服极了。啄木鸟有锐利得像把凿子的嘴。它每天啄木五六百次,但一点也不头晕,因为它的头部有强大的肌肉组织,头骨由骨密质和疏松质组成,既能防震,又能保护头脑。啄木鸟舌头很长,而且生有倒钩,能伸出嘴外,便于钩虫吃。

活动二:观察小白兔 小白兔全身盖着一层雪白的毛,像别的哺乳动物一样,它有嘴,有鼻子,有耳朵,有四条腿。 1、结合图片思考:上面关于小白兔的介绍写的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点拨〗要写好有关动物的作文,必须要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我们必须对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作细致观察和全面的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最主要的特点,才能写好动物。 2、通过对小白兔的观察,总结一下我们如何才能描写好动物呢? 活动三:大话动物园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介绍,让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动物。 【学习小结】 【学习反思】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疑问?请写下来。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一、写作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外形特 点及生活习性介绍动物。 2、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要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 难点:写清动物的主要特点及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三、写作指导 1、仔细观察下面一种动物,看例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啄木鸟的?他是怎样介绍啄木鸟的主要特点和它的生活习性的? 2、例文: 啄木鸟——树林医生 啄木鸟生活在树林中,人称“树林医生”。 啄木鸟的脚有四只脚趾,二、三两趾向前,一、四两脚趾向后,便于抓住树干;啄木鸟有坚硬的尾羽,啄木时用它撑住树干,像坐在椅子上似的,舒服极了。 啄木鸟有锐利得像把凿子的嘴。它每天啄木五六百次,但一点也不头晕,因为它的头部

有强大的肌肉组织,头骨由骨密质和疏松质组成,既能防震,又能保护头脑。 啄木鸟舌头很长,而且生有倒钩,能伸出嘴外,便于钩虫吃。 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四只脚趾、坚硬的尾羽、 锐利得像把凿子的嘴、 肌肉组织强大的头、很 长的生有倒钩的舌头 啄木鸟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树林中,人称“树林医生”。 由此,要写好有关动物的作文,必须要仔细观察,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我们必须对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作细致观察和全面的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最主要的特点,才能写好动物。 3、方法指导: (1)、静态素描法 静态素描法就是要仔细观察,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写出来。首先,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 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 形状的特点。描写时可以运用恰当的比 喻。

(2)、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3)、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 绘。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 的目的。 (4)、动物自述法 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 物来写。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 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 特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 又显得生动活泼。 四、写作练习 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向同学介绍。

抓住特点写动物

N7204 抓住特点写动物 一、目标导航: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二、作前热身: 例文1 牛 我一直想不通,当年十二生肖排名竞选的时候,老牛竟然没有斗过耗子,屈居第二。照我看,论本领,论贡献,牛占鳌头,当之无愧。 牛属于哺乳动物,身体一米来高,体重数百公斤至千余公斤不等,非常健壮。它有一对镰刀般锋利的大角,既美观,又是保卫自己的武器。在农村,我们经常看到“斗牛”及牛用角对付“侵略者”的精彩场面。牛的趾端有角质的蹄,不但可以使走路时更稳健,而且能够减轻长途跋涉的劳累。可尽管如此,牛却不像驴子那样乱踢人。牛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夏天,牛常用它驱赶蚊蝇。牛的上颚无门齿,胃分四室,因此也就有反刍的习性。吃下食物后,并不立即消化,而是先贮于胃内,休息时再把食物送回嘴里细加咀嚼。 牛的种类很多,有水牛、黄牛、菜牛、乳牛,还有产于青藏高原的牦牛等。 牛的全身都是宝。牛肉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是节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牛皮是制皮革的好材料。此外,牛骨可制骨胶,牛毛可制成毛刷,牛角可做成精美的雕刻品。哦,对了,我每天必喝的牛奶也是牛奉献出的…… 人们常用“力大如牛”形容人的力量大,这正好从侧面说明了牛的力气大。正因为如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世代用人畜耕作的国度里,牛自然受到人们的重用。说起人对牛的役使,当追溯到奴隶社会。古罗马作家瓦罗把当时的工具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就是“哞哞叫的工具”——牛。牛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帮助人们搞运输;牛成年累月地在磨房里,低着头,步履艰难地走啊走,磨着豆浆;春耕秋播,牛要犁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战争年代,牛还是疆场英雄呢。传说三国时,诸葛亮设计“火牛阵”,将尖刀绑在牛角上,在牛尾巴上系上鞭炮,驱使牛群冲向敌阵,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社会发展到今天,牛作出的贡献的确很大,可它依然默默地为人类服务着。大文豪鲁迅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倡导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说到这里,我若有所悟。看来,牛当年之所以不和耗子争“第一”,正是它甘于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表现。这种谦逊美德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 品味感悟: 介绍牛的说明文很常见,弄不好会与一般的雷同;然而本文作者以个人的视角、感受和知识对牛作说明,不但内容有新鲜感,而且话语也有天真味。本文先说牛的外形、体态,次说牛的种类,然后着重介绍牛的用途,最后点出

一年级科学下册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例外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含混。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繁复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密,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案《鸟类动物的特征》

小学科学教案《鸟类动 物的特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六年级科学教案《鸟类动物的特征》教案 后白塔小学冯津 教学目标: 1、能分析各种鸟类特点的资料,并用科学的语言概括鸟类的共同特征。 2、能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3、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鸟喙对鸟类生活有什么好处。 4、能将常见鸟的名称以及其喙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说 出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归纳概括出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对于模拟鸟喙取食实验情况的分析。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常见几种鸟:猫头鹰、鹦鹉、鸽子等。 实验材料:一个托盘、五个小碗(第一个小碗中盛有用泡沫打的洞,洞中有很多米粒,第二个小碗中盛有土和葵花子、第三个小碗中盛有纸屑和橡皮泥“橡皮虫”,第四个小碗中盛有塑料板,塑料板上订有各种“小动物”、第五个小碗中盛有水,水中有一些“浮游生物”;五张白纸;1把工具(或尖嘴钳子、或勺子、或起钉器、或镊子));一只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出问题

今年鸟类动物运动会就要拉开序幕了,前来报名的鸟类动物可多了,让我们看一看都有谁呢?总裁判员对于前来报名的鸟类朋友一一进行了登统。突然间,报名处发生了争执声。“你们几个怎么也来凑热闹,你们不能报名。”“为什么呢。”“因为你们不是鸟类。”“什么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动物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是啊,这节课就让咱们班的同学一起来研究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板书: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探究鸟类的共同特征 1、观察、阅读获取信息 (1)介绍研究方法 师:要研究鸟类动物的共同特征,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鸟的特征呢? 生:…… 师:对了,我们不仅要研究它们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还应该关注它们的运动方式、繁殖后代的方式、以及如何取食和他们所吃的食物是什么等这些方面的特征。为了帮助我们研究,老师特意请来了几位特殊的朋友,我相信咱们班的同学在它们的帮助下,肯定会大有收获的。在它们和我们见面之前,老师有几点小小的提示。 小提示: ①它们的胆子很小,我们在观察时尽量要安静一些。 ②先整体观察每一种鸟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边观察边记录。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三课时) 本单元写作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抓住特点介 绍动物”,因此,我们可从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一、阅读写作短文,并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谈谈学习 收获。 明确:1.各种动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要注意抓住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印象。 2.要准确、生动地介绍动物的特点,必须对动物的形态、动作、习性仔细观察,深入研究。 二、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一些课文,让学生说说: 哪些文章给了你启示,让你明白了如何“抓住特点介绍 动物”?如:布丰写松鼠时既有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等静态描写,又有对松鼠的跳跃、追逐、过水、爬树、搭窝等动态描写,还将它的形态、叫声和四足兽、黄鼠狼作了比较。 三、写作要求: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抓 住它的特点,用明白、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别人,题目 自拟。提示:狗、猫、鸡这些最常见的动物,都有它自 身的特点。狗,听觉、嗅觉灵敏,齿锐利,舌长而薄, 有散热功能;性机警,易接受训练。猫,性驯良,趾底 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毛色因品种而异,善捕

老鼠。 四、写提纲,然后独立完成作文,并自改作文。 五、教师给出批改标准和要求,小组内互相批改作文,并推荐优秀的或有待探讨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师 生互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 一、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三年级科学上册 动物的共同特点教案 教科版

动物的共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共同的除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学准备】蜗牛、蚯蚓、蚂蚁、金羽的图片;四种动物议政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小组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本上。 3.汇报,教师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4.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5.关注:学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6.设计意图: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1.教师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3.回教室汇报。 4.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扰校园的动植物。 5.设计意图: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1.全班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4.设计意图: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1.教师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这些特点吗?” 2.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3.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设计意图: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介绍动物。 2.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动物,学会生动形象的说明。 重点、难点 训练重点: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及生活习性。 训练难点:抓住特点,生动、形象地说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只猫。他想挂在客厅里,但不知这幅画的真假,拿不定主意。欧阳修的亲家吴正肃来了。吴正肃看见桌上的画,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浅啊!”“你怎么知道画的是正午牡丹呢?”欧阳修十分诧异。吴正肃指着画上的牡丹,说:“花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接着他又指着牡丹下的猫说:“再看猫眼吧,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正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好画,真是好画。”欧阳修点头同意说,“画家观察仔细,画出了正午牡丹和猫的特点。”欧阳修说完,连忙叫人把画挂在客厅里,早晚欣赏。 画画如此,写作文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动物的特点,形象描绘。那么,如何写好说明动物的文章呢? (二)观察了解,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搜集资料,了解动物的特点。第一,要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行为、习性等,了解动物的部分特征。其次,要收集其相关的资料,了解动物的比较全面的特征。 (三)借鉴课文,学会介绍。 1. 结合所学课文,说说如何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 《松鼠》: 先总写: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接着分写:漂亮——外形:面容、肢体、尾巴、体态、吃相。 驯良——习性: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物。 乖巧——动作:跑、躲、逃、爬、搭。

七年级语文下册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介绍动物。 2.能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动物,学会生动形象的说明。 重点、难点 训练重点: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及生活习性。 训练难点:抓住特点,生动、形象地说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得到一幅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花下有只猫。他想挂在客厅里,但不知这幅画的真假,拿不定主意。欧阳修的亲家吴正肃来了。吴正肃看见桌上的画,说:“好画,画的是正午牡丹,作者功力不浅啊!”“你怎么知道画的是正午牡丹呢?”欧阳修十分诧异。吴正肃指着画上的牡丹,说:“花是张开的,中午阳光强烈,花的颜色有些发干。”接着他又指着牡丹下的猫说:“再看猫眼吧,瞳孔眯成一条缝正是猫正午的瞳孔。如果画的是早上,那么花上带露水,色泽就滋润,猫眼的瞳孔也会是圆的了。”“好画,真是好画。”欧阳修点头同意说,“画家观察仔细,画出了正午牡丹和猫的特点。”欧阳修说完,连忙叫人把画挂在客厅里,早晚欣赏。 画画如此,写作文也同样如此。我们要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动物的特点,形象描绘。那么,如何写好说明动物的文章呢? (二)观察了解,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搜集资料,了解动物的特点。第一,要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形、动作、行为、习性等,了解动物的部分特征。其次,要收集其相关的资料,了解动物的比较全面的特征。 (三)借鉴课文,学会介绍。 1. 结合所学课文,说说如何抓住特点介绍动物的? 《松鼠》: 先总写: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8《动物的一生》 教科版

8.动物的一生 小学科学教学何继鹏 【教材简析】 《动物的一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7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蚕的生命历程、其他动物的卵及繁殖方式有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本课以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为基础,通过比较、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鸟的一生、哺乳类动物的一生及我们人类自己一生的认识。与此同时,希望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产生更多的探究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生物多样性”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伊始通过“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将学生的目光聚焦于“其他动物的一生”,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关注更多动物的生命历程。 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了解鸡的一生。以鸡为例,激发学生认识更多的鸟类动物及其它鸟类的一生,进而总结鸟类的生命历程与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活动二:了解狗的一生。以狗这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作为研究哺乳动物的载体,通过学生的研讨学习,认识哺乳动物的特征,并总结哺乳动物“出生→幼仔→成年”的生命历程。活动三:了解我们的一生。通过前面两个活动的铺垫与学习,学生应已具备了研究我们人类一生的基本能力。从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观察,到总结人生命历程的主要阶段与外貌形态特征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地学以致用。 在研讨环节,通过对“比较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的一生与哪类动物相似”、“我们又发现了动物的哪些共同特征”三个问题的梳理和研讨,进一步总结不同动物生命历程的异同之处,也对学生原有认知中动物的特征进行了必要的归纳和补充。 拓展部分通过布置制作科学小报等活动以展示学生的发现,丰富学生对动物一生的认识,以此引导学生不仅仅关注常见的动物,更需要拓宽视野,关注动物更多有趣的事情。 【学情分析】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教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写作目标: 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3、小组合作修改、提高表达能力。 二、写作指导: 1、仔细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了解它的形态、动作、习性。 2、方法指导: (1)、静态素描法 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2)、总分结合法 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例如,《松鼠》。 (3)、特征说明法 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